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0:28:01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1TheTeddyStoddardStory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qualificationsagoodteachershouldhave?

2)了解性提问

WhatdoyouknowaboutAmericaneducationalsystem?

3)体验性提问

Whatisthehappiestexperienceyouhaveeverhadinyourlife?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youaretheteacher,whatwillyoudo?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doesthesentencemean?

2)综合性问题

Whatisthemainideaofthethirdparagraph?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tothepassage,where/when…?

4)推断性问题

Whatwillhappeninthefollowingparagraph?

5)观点性提问

What’syouropinionontheattitudetheteachertowardsTeddyStoddard?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2)分析性问题

What’sthestyleofthetext?

3)推断性问题

Whatkindofcareerwouldyouliketodo?Why?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连小裕.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主要分析了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实证的角度讲述了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情况,因此各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继续优化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5

1引言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医学科研人员能与国际同行无障碍进行学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可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仍采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还会造成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因此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之前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一直以公共英语精读课为主,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课程改革前,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研究生英语课程为一个学期,总学时为90学时,60学时用于精读,30学时用于听说。

2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首先,我们对本校15级研究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53份。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较低;认为英语学习由难到易的排列顺序是说、听、译、写、读;从专业角度对医学研究生的重要性排列顺序为读、译、说、听,86%的人认为将英文材料翻译成中文的能力最重要;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应该以医学英语为主还是公共英语为主,有67%的人主张应该以医学英语为主,19%认为应该两者兼顾,14%认为应该以公共英语为主。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调整,随机选取辽宁医学院2015级两个大班共12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对照班和实验班。对于对照班的同学,仍然进行一学期的传统公共英语教学(60学时精读+30学时听说),对于对照班,进行新设置的英语教学课程模式的实践(20学时精读+10学时医学英语词汇+30学时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30学时听说)。

2.1教学内容

对照班的英语教学除了传统的精读和听说训练外,还增加了医学英语相关内容。对于医学英语词汇的讲授主要是从医学英语词根词缀讲起,通过了解构词方法和词根词缀的含义记忆医学单词。对于翻译与写作部分讲授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研究型英语论文包含的9大部分,英文摘要、医学文献综述、临床报告、病理报告的写法以及医学专业英语术语的翻译。

2.2教学方式

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以微课和翻转课堂为全新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课前,首先由教师创建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者介绍网上相关的医学英语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看视频中的讲解,自行学习知识点。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及讲解,教师来检查课前视频中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解惑,老师主要采用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3教材

除了之前的研究生英语精读和视听说教材继续使用之外,对于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部分,采用了李传英和潘承礼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这本书。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医学论文英语写作的基础,包括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技巧、医学英语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和常用句型,并提供了大量汉英对照实例分析,同时各章节编有相应的练习,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医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2.4教学评价

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全面。考核和评价具体包括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平时的翻译与写作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

3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实践之后,课程设置改革后的实验班英语成绩比传统公外英语教学的对照班有明显的提升。学生一致认为,经过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他们大体掌握了医学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对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自信,部分同学还在期刊上发表了医学研究论文。由此可见,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总结,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找出最适合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J].中国大学教育,2006,(4):5152.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ESA模式;英语精读课;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01-03

Practice of ESA Model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DONG Yan, MENG Qingliang

Abstract By discussing the use of ESA teaching program designed

by Jeremy Harmer in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urse, 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its major role in greatly enhan-c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SA model;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humanistic quality

1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5年新制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在外事、教育等各部门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面对21世纪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高等学校教育者们的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变化:英语专业本科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并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而易见,这个教育目标事实上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知识的充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新要求。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要求,必须主要依托于英语专业课程来实现。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最重要、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基础课,时间为四学期,总共累计达432课时之多。所选教材内容通常以讲授各种文体的课文为主,大多生动有趣,饱含人生哲理,便于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如何一方面最大效率地进行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在精读课程安排上注意两者的合理配置,使它们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二者不可偏废。

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新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加速实施精读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有着多年的精读课教学经验,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发现:相对于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三P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

guage Teaching)等教学法,把ESA教学模式投入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能大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2 ESA教学模式与英语精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育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其力作《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提出ESA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三要素分别是E(Engage,投入)、S(Study,学习)和A(Activate,活用)。通过三个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型:直线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反弹型

(Boomerang Sequence)和杂拼型(Satchwork Sequence)。

ESA这一教学模式颇具新颖性,遗憾的是历来常为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相对于任务型教学、传统的翻译法教学,灵活多变的ESA教学模式与语言教学相当契合,能以最积极的“投入”和最多样的“活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自主性,从而创造最佳的外语学习语境。在探讨将ESA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为数不多的论文中,刘芝宁的《ESA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与苏勇的《谈ESA程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颇具启示意义。此类相关论文大概都分解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以例证的方式论述ESA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对某一课程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然而,笔者在应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学时发现,ESA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大裨益不在于教学效果的直接产出,而在于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人文素质培养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蹴而就,必在课堂上进行长期不懈的渗透。

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综合英语教程Ⅳ》为蓝本,以“投入”“学习”“活用”三个阶段为不同的侧重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以ESA为核心的英语精读教学新模式,并着重探讨这一模式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深远作用。

3 ESA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多元人文素养的高度契合

此部分将ESA教学模式运用到第四册第一课《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教学实践中,以探讨它的每个元素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大作用。

投入(Engage):激发最佳的学习热情与想象力 哈默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是因为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一堂非常有趣感人或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课,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掌握得较好[1]。因此,在投入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最为有效地投入。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地图,搞清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所创作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名诗,欣赏诗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通过观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猜测英国的湖区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投入最重要的意图就是启发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之中。这一阶段正是以各种方式刺激学生自觉主动汲取人文知识的大好时机,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一阶段应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应面对全体学生,提倡人人参与。

学习(Study):促进汲取人文知识 在学习阶段,“精读课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并将重点放在语言点及语言的构成上”[2],同时注重动词时态p特殊句式和修辞方法的使用。以下同样以第一课为例,阐释学习阶段的主要授课过程。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最终总结出课文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及其主题句。如前三段课文中,作者是在讨论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因此,最后学生可以用“湖区的地理特征”(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ake

District)类似的表述对此进行概括,考查学生对于课文是否有较好的理解。还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作者说华兹华斯和波特赋予了湖区独特的魅力?”(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Wordsworth and Potter give the unique charm to the Lakes?)学生在总结小标题和思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接着,教师开始讲授每一部分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但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逐句讲的方法,而是进行灵活处理。如鼓励学生挑出本文中用于修饰山谷(valley)的形容词lush、extraordinary、glacial、green;修饰高山(moun-

tain)的形容词high、craggy;修饰风景(landscape)的形容词spectacular、compact、crumpled;修饰湖泊(lake)

的形容词deep、idyllic;修饰山峰(peak)的形容词im-

posing、craggy;修饰小山(hill/fell)的形容词rolling;

修饰山坡(slope)的形容词grassy。这种归类讲述法能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使他们意识到能用多种表达去描述一个特定的事物,从而避免单一重复的描述。

在学习阶段,通过教师启发提问与讨论式教学为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得以极好的巩固,而且他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活用(Activate):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元人文素质 活用是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ESA模式中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元素。活用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使用语言知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或写作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活用方式分为读前活用活动和读后活用活动。读前活用活动有语义分析活动、句子分析活动、体裁分析活动等。读后活用活动有扮演角色、讨论等。”[3]

哈默认为,本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话题中或情境下尽可能自由地、有效地、“交际地”运用所学语言。相对于读前活用活动,读后活用活动更为重要,主要包括戏剧表演、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故事或诗歌写作甚至拍摄微电影等。具体到本课,笔者设计如下读后活用活动。

1)让学生对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著名的抒情诗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并动手制作视频。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诗歌的基本结构与押韵情况,在背诵表演的过程中还能陶冶情操,大大增添美的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山东省某个著名景点进行介绍,需运用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部分单词及句式,并想象一个外国游客在这个景点旅游时发生的故事,面向大家用英语进行讲述。

最终,活动进行得颇为成功,学生或陶醉在深情优美的朗诵中,或开心爆笑于旅游故事中,从而使想象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以极大提升。同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处理有了更大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4 结语

哈默的ESA教学模式操作时灵活多变,对于确保英语专业学生在精读课上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荨W魑ESA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元素,投入、学习和活用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能使学生最大化地汲取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应坚持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贵森.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5.

[2]刘芝宁.ESA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3):60-62.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2001重印).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从我院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现状出发,探析了影响精读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寻求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引言

近两年来,我院外语系学生专四通过率下降。此外,从近三年每学期的期中测评上看,学生对精读课教师的评价集中在: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教师则抱怨学生基础越来越差,不配合,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低。精读课教师和学生互不满意的这种情况,相信在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存在。众所周知,大一、大二是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低年级精读课有四大任务:(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分析思考能力;(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扩大词汇;(4)增加文化背景知识。[1]

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着手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笔者发现,本系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英语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传授语法文化知识为主。语言点、词汇句法语法的讲解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课堂交际有限,其中又大多围绕词义、句意、语法知识来进行。虽然传统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打基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端也较明显: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会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2]

因此,要改进精读教学质量,首先要改传统教学法为交互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主题教学法,并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听力训练。[3]“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4]诚然,该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又需要另外两大因素:转变观念的教师和学生。

三、教师转变观念

在这里,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5]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具备和欠缺的知识、不同的需求、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基础,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课堂提问方面,根据herbert(1978)按对阅读理解深浅层次的不同要求对提问的分类:字面层次类(literal level)、解释层次类(interpretive level)和应用层次类(applied level),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或理解程度,又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关注的感觉。

其次,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现实性、生活性、时代性,以引起学生共鸣、有话可说为目标。比如在讲《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unit 14 “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rug problem?”一文时,在导入部分,笔者结合满文军吸毒入狱的新闻,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吸毒版的mv《懂你》,然后就此问学生吸毒的原因、常见的种类、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等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中作者对禁毒措施的观点。

最后,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设置课前free talk、辩论等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师生合作交往模式和学生与学生协作交往模式,如此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以free talk为例,在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加以重视之,笔者不仅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内容要充实,逻辑要清晰,回答问题时候要表述清晰,互动充分等),还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发言提问,避免冷场的局面出现。这样,严格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好习惯,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达到更好地交际和锻炼口语的效果。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精读老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上则要超越纯语法型的讲解,言简意赅,由点到面,由外到内,深挖课文。

四、学生转变观念

现在英语开课的时间越来越早,但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的学习后,大多数人却属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一族。这和我们的考试指挥棒和考试制度不无关系。现在对英语的听说在初高中里普遍缺少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在升入初高中后,面对的是教师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阅读和完型填空的机械操练,临近考试时则采用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图式:英语的学习,听说交际不实用,在得高分上远不如对词汇和语法的投资见效。而在依然还以教材为主要阵地的背景下,课文的学习被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任务。[6]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在提问,学生大多低头看书,以沉默不语为应答。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百害而无一利。可见,学生急需改变观念和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1.重视英语听说能力。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教师的引导当成是锻炼机会,才会有参与意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提高了,才会更有底气和信心在课堂上发言,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

2.提高自学意识。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只有认真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才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实现的根基,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3.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要意识到由于自身基础、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有不同,所以需要交流,也需要利用这样的机会自我营造锻炼口语的氛围。此外,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尤其是小组活动,也需要合作,而且这也为日后职场中的teamwork(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有了上述观念,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改变消极的课堂应对行为,变得更加注意听讲,积极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精读课要改变现状不是朝夕之事。教师只有积极采用新的交互式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才会有转机。

参考文献:

[1]李莉文.试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45-47.

[2]徐艳甲.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vol.28:138.

[3]朱丽骏.新型英语精读教学探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3),vol.19,no.2:46.

[4]张红妹,张国辉,田秀峰.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上,总第120期:234.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快读;细读;精读;泛读

英语阅读(reading Comprehension)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的课堂阅读教学,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使其掌握获得课文具体内容的跳读、精读技能和以培养语感、获取乐趣为目的的泛读技能。这一目的决定了阅读教学可按以下程序进行:快读(扫读、跳读)―细读―精读―泛读。快而细的阅读符合阅读的心理规律及英语教学规律,正如语言学家Edio Williams(1984:39)所说:“As a rule,while-reading work should begin with a general or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and then move to smaller units as paragraphs,sentences an words.”而在了解了文章大致内容之后,我们便需要进一步的精读。泛读则是通过课外的涉猎使学生扩大阅读量,获取知识信息。

一、快读

快读包括扫读(skimming)和跳读(scanning),即通过关键词、句或段落了解阅读材料的要旨,快速地在阅读材料中找出所需具体信息。这一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检测阅读效果,让学生判断是非(True or False)或找出段落主题句、中心句或排列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例如,阅读SEFC2A L26 Canada(1)一文,教师可让学生找出代表各自自然段主题的中心词:What is each paragraph about?

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SEFCBook3A L124 Feed

the world(1)一文中各自然段的主题。

Tell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growing.

Para2.Reasons for loss of farmland or Farm and is being lost for reasons.

Para3.Hunger is a big problem in the world.

Para4.Ways of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这种训练可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经过跳读和扫读两个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这只是达到了阅读的第一个要求:Read the lines。接下来便进入第二个环节:细读,以期达到第三个要求:Read between the lines。

二、细读

教师先给学生预设目标的阅读,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例如,记叙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局,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我们可以把Charlie Chaplin一文中的年代进行排列,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关的文件,这样做可使学生对Chalie Chaplin有更多的了解。

What happened to Charlie Chaplin in the following years?

1889 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in London.

1894 He first acted.

1897 He joined a group of child dances.

1906 He was17 years held and set off for the USA.

1912 He made a second trip to the USA.

By the end of 1914 He made 35 films.

1915-1918 He made 27 films.

1919 He started a film company.

1925 “The Gold Rush” was made.

1943 He married again.

1940-1966 He made only six films.

1977 He died and buried in Suitland.

三、精读

这一阶段的阅读要对课文内容作深层次的探索,因此,检测题的设计应着眼于文章的内涵。例如,教学课文Albert Einstein and Madame Curie,教师可设计以下一些逻辑推理性的问题:

“Einstein once used a cheque for $1,500 as a bookmark and

lost the book.”suggests____

A.He was very rich.

B.He was careless and forgot the cherub.

C.He cared little for money.

D.He did not need money at all.

The third paragraph of lesson3 suggest that____

A.Madame Curve became world-famous and was admired as a great scientist.

B.In her late life Madame Curie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diseases caused by the radioactive minerals.

C.Madame Curie liked traveling a lot.

D.Both A and B

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和引导他们对获取的信息做出简要评论(或评价),使其对课文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根据SEFCL102 An interesting life 一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Do you think Bob’s life is interesting?Why or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of Bob Geldof?

其实,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评价性阅读。这样的话题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透过课文描述的事例,学生可以领略到音乐家Bob Geldof不凡的人格品质。在精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对材料进行消化和处理:

1.词汇层次

应注重词与词汇的选择,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生词、词组和惯用法的学习等。

2.句子层次

应注重句子成分的分析、句子结构的特点及特殊句型的规律。

3.段落层次

应注重文章结构、主题句所在位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语言信息的完整一致性等。

总之,精读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学习上。

四、泛读

泛读主要是课后阅读,它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是扩大阅读量,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形式。教科书只能提供给学生语言的样本(sample),而真正要发展阅读能力则需要大量阅读(large exposure)。泛读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不能仅从阅读的兴趣出发,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各种题材和题材的文章。应既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应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当然,泛读材料的难度要适当。泛读时,应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文中的信息为目的。同时,要注意积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在泛读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整阅读方式。例如,要学会精线条的阅读报纸,提纲挈领地读出某一论文的观点,迅速捕捉小说的主要情节等。

总之,精读,泛读和快读是不能分开的。相反,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对于同一篇阅读材料,可先泛读或快读,然后再精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强化阅读技巧,进而提高阅读水平。正如中国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以及英语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的描述,作者提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文章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五个方面。作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水平。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3.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例如:介绍某种操作程序,解释某种抽象概念,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等,其写作目的决定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段的使用。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语篇模式的分析、说明文教学的描述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大学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出现的说明文体裁语篇模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三、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1.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和组织结构

不管说明文文章属于哪种语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阐明要说明的问题;正文:呈现证据来支持其观点;结论: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

例如:第二册第九课“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属于“一般—例证型”(generalization—exmaple)体裁结构,这种体裁结构模式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和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其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证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过作者夫妇真实的一次度假来回路程上的经历,对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亚和回来时穿越乡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已经在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一个追求快节奏的国家,这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作者进一步从三个具体方面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不等以后,只争现在”,“不要缓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彻,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国的同胞发出号召,让大家放慢脚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事物,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茅风华、孙晔,2006)。

第二册第十五课“the ridle of time”属于问题—解决分析模式(简称ps模式),它是一种已被普遍讨论和采用的语篇分析模式。

作者先介绍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然后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所创造的不同计时方式,并对人体生物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以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及计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结束全文(茅风华、孙晔,2006)。

2.语言特点

在说明文体裁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用为词用句准确、简洁,言简意赅,层次清楚。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也经常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生动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语言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辞上,除了个别专业术语外,文章没有什么晦涩生僻的大词难词,而是常用词;在句式上,也是简洁明了,而不像法律或专业科技文体那样句子冗长复杂(茅风华、孙晔,2006)。

3.写作手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体主要有定义法、分类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举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义法(definition):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了问题“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

4.修辞手段

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说明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修辞问句、重复、排比、对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开始使用了三个修辞问句来引出所讨论的话题。排比修辞中包含了词语、词组、句子及从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照(antithesis)、转喻(metonymy)、对比(contrst)等。

通过以上对说明文的分析,为学生理清了此类语篇脉络,总结出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

四、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散文教学教学效果评述

笔者认为,尝试说明文体裁教学会产生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通过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体裁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会运用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此类体裁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它们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说明文类型文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写作时,已经掌握的语篇模式会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了这种模式,学生大脑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篇架构,把内容组织得有条有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非常顺畅,写出的英语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说明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裁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

第五,说明文体裁教学还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角色。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取后,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英语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从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宏观结构,然后总结出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yang xuemei.a study of genre——analysis in teaching exposi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d].postgraudate program se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nia nomral university,2006.

[2]胡倩.“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3-116.

[3]茅风华,孙晔.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辅导)[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2006:242,413-414.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师;精读;指令性言语行为;礼貌策略

1前言

言语行为理论被Austin提出之后,在语言界引起广泛关注,而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分支,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礼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守的一个原则。课堂指令性言语行为被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各个环节中,该言语行为是典型的面子威胁行为,教师在使用中或多或少会使用礼貌策略,教师能否恰当合理的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使用礼貌策略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对昌吉学院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指令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主要语料来自9节英语精读课堂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①昌吉学院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指令性言行为有什么特点?②昌吉学院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如何使用礼貌策略?有哪些特点?不同年级间教师在礼貌策略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③学生希望教师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使用哪些礼貌策略?是否与教师选择的一致?如果存在差异,原因有哪些?本文选择教师课程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在教师话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被教师广泛地应用于课堂驾驭的各个环节中,能较清晰的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其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第二,指令性言语行为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威胁行为(FATS),通过对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分析研究, 便于发现总结教师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对礼貌策略的运用特点,从而对英语精读教学有一定启示作用。

2国内外研究

国内外有众多学者进行过关于指令性言语行为的研究。国外的主要学者有Parrott(1993),PennyUr(1996),Harmer(2000),Lörscher&Schulze(1988),Ellis(1992),Falsgraf&Major(1995),Agnes Weiyun He(2000),Christiane Dalton Puffer(2005,2006),Oliveira(2009),其中前三位学者分别提出了关于如何给出有效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其他学者则从西方语言背景进行实证性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晚,主要有李军(1998,2003),朱东华(2000),徐英(2003),何安平(2003),郭林花(2005),郝义侠(2006)和赵端阳(2007,2009),但这些研究大多数将重点放在探究汉语指令性言语行为与英语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差异,而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分析研究英语精读课中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却为数不多。本文将依据Blum-Kalka的直接三分法和Trosborg的言语修饰策略对9节英语精读课中所收集的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和分析,以发现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在礼貌策略应用上的特点。

3研究方法及过程

为考察昌吉学院英语专业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研究选择9位英语精读课堂(大一、大二和大三各三节,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对每堂课进行观察并录音,在所调查的9个班中,学生与教师同属中国文化背景。另外,录音时观察者在场。录音经过文字记录后,将其中的控制性言语行为编了码(共109句)。接着从传统“言语直接程度”角度和“言语修饰”角度分析总结教师实施控制性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最后,列表分析各策略的分布情况,从而考察英语课堂中教师控制性言语行为使用的特点以及教师对礼貌策略的运用情况。

4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研究,笔者有以下发现:①在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是直接策略;常规间接策略在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中的使用次数排在直接策略之后;非常规间接策略使用频率最低。②在不同年级的精读课堂中,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使用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授课内容的难度;③从学生问卷可以看出,教师在指令性言语行为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与学生期望大体一致,因此,学生的面子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5结语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的指令性言语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作为课堂的控制者与引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交流手段,如果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将礼貌策略运用到指令性言语行为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课堂氛围。希望本研究对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并对今后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使役性言语行为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3 (3):34-39.

[2]朱东华.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 (12):11-14.

[3]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2003 (2):161-179.

[4]郝义侠.面子理论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2006 (9):54-57.

[5]赵端阳.礼貌策略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 (7):104-107.

[6]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7]Blum-Kulka,S. &Olshtain,E. Requests and Apologi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CCSAR) [J]. Applied Linguistics5,1984 (3):196-213.

作者简介:

刘静(1980~),女,新疆昌吉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张荔(1982~),女,新疆昌吉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完成“工具”与“实体”的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工程任务课程化”在纯理论课堂的探索性实践,其结果对于“工具类”专业的教学与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落实“工程教育”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 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这一学习战略的深化,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将工程过程(cdio)“复制”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则恰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教学任务的工程任务的完成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任务完成的协助者。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在英语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曾为美国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凯特女士与中国大商集团齐齐哈尔分部总经理廉先生做过谈判翻译,谈判结束时,凯特女士对我说,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像廉经理这样的,也有很好的英文翻译,像lucy(指当时的我)这样的,但是,却很少有既懂工程知识又有很好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言外深深表达了她对中国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缺失的遗憾。

法国alstom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跨国企业非常需要具有坚实的工程知识基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语言和交流技能都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中国工程师在这些方面较薄弱。

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供应商john deere公司中国总裁在“北京国际机械工程教育论坛”的报告中指出,其属下天津分公司中国工程师具有如下缺点:(一)缺乏实践经验;(二)对于企业文化接受和认同慢;(三)缺少制定决策的技能;(四)缺乏交流技巧,英语表达不流利;(五)工作效率不如美国工程师。

如上实例说明了中国工程人才英语能力缺乏、或是英语人才没有工程知识并亟待解决的现状,也为职教人员提出了不可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者,将“工程任务课程化”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

二、英语精读课程分析

英语精读课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肩负着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任,而且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衔接,传统的课堂训练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相关信息搜索、整理、形成报告并在课堂做presentation(推介);(二)职场环境模仿,进行招聘、面试等;(三)英文情景剧表演。以上三种形式都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兴趣,但“沙盘”式训练具有以下缺点:1、学生处于人为的模拟环境中,距离现实仍有距离;2、没有真实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完成的期待值较低;3、缺乏“实利”刺激,很难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探索“真实的职业环境”成为学生训练任务的主要核心,而在纯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方法称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突破口。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具体实施

首先,借经世商贸有限公司发出翻译招标公告的机会,让学生分组准备竞标,课上由教师进行标书相关知识的引导行学习,课下学生按组准备标书、竞标讲演稿及工作计划等,然后参加公司的招标竞标会,得标小组按要求完成竞标任务。因为公司的“翻译工作”充实,所以大部分参与竞标的小组都获得了工作任务,并在得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翻译任务,获得一定的工作收益。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完成课堂内的“标书知识讲解、标书制作检验、模拟投标、翻译任务相关知识教学、翻译任务完成过程追踪、翻译结果检验”等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在英语精读这样的纯理论课堂引入“工程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以现实化和丰富化,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学习单纯课本知识造成的“疲劳”,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公司的信赖、实际利益的激励和具体任务的真实而积极性大增,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真实地提高;而将“工程任务”引入课堂,连续成课程,则使得我院专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得以最快捷、有效地完成,极大地节约了“翻译任务外流”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运营及管理效率。

四、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长远意义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于突破的“瓶颈”,而将我院专业公司翻译任务引入课堂完成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提供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前鉴,我院其它专业大多为实体专业,都有自己的下属专业公司,公司业务实际,且随着商贸活动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涉外业务会逐步增加,这给我们外语系工具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前景。我院工具专业与实体专业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米,将“工具”类教学与“实体”类实践相衔接已经不再只是设想,缺少的只是教师对于机遇的把握与课程的设计。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理论课堂的奠基学习已经进行得很好,尤其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缺少的就是真实的使用环境。他们经历了这次精读课堂“工程任务”的完成,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如:网络客户的寻找、涉外资料的翻译、网络商品的营销等业务都能够一贯而通;基于这样的经历,学生们能够适应将来教师所设计的新的“工程任务”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工程实践”,锻炼好自己,迎接竞争激烈的职场。

再次,对于精读课程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就是适应职业需求,具有职业迁徙能力的人才,而工具类专业也不能例外。“掌握一门外语即可走天下”的说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作为精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都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即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适应以上职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有其实践与探索的广阔平台和前景,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精读课是大学英语中重要基础课之一,上好这门课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为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l前言

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英语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网络技术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确立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存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多年来摆在精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旨,尝试用不同方法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语境的课程互动活动,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和寓教于乐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使他们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2相关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乐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利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方面看,有以下几点转变:①被动接受课本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实际能力。②个体语高‘学习转变为合作式语言学习。③单项语占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多项技能的实践。④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

3课堂教学实践及主要教学方法

(1)歌曲导入主题。教师在备课时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英文歌曲来导入主题,能使学生住轻松的状态下更好地学习英语。比如在学习goinghome《家》一课中就采取了这一方法来导入土题。运用一首老歌tie a ye1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来引入,这首歌曲的主题和文章是出自同一原型,所以在引入文章时可以进行听歌曲做综合英语听练刿,让学生先听歌曲大意再进行歌词听写填空,然后进行简单的时论,得出歌曲主题,从而引出文章的主题。

(2)背景介绍。《现代大学英语》选编的文章大都是

英美国家人十所写,有经典的小说节选,也有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或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是一本集思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于一身的好教材。学好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整个单元的学有裨益。因此,如何使学生很好把握和理解文章就要在备课时做到精备。

(3)小组讨论。这一方法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运用。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和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他组员进行互动和交流。所以每个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努力调动个人的学习经验和掌握的知识,积极开动脑筋,否则他们无法和他人顺利地交流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引发学牛独立探索,学生则在解决问题中激发求知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

(4)话题辩论。在既定辩论规则下,结合课文给出一个好的辩题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对于那些平常不太爱发言的同学都能调动起来。比如sayyes是通过一对夫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姻的看法揭示种族偏见的文章,文章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就跨国婚姻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既提高思辨能力又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

(5)电视访谈。这里说的是模拟访谈,使课堂变成了电视直播问或者是采访现场,这种形式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学生可以扮演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针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对同学进行采访。比如在学习the man in the water之后,让学生模拟就谁是你心日中的英雄进行访谈。

(6)原版电影。精读课不可能完全同原版英文电影一一对应,关键在于主题思想上的一致性或相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鼓励学生重视自学、掌握重点词汇及语法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思考。通过原版电影欣赏能够直观地展示某一现象或主题,从中也能通过试听学到地道的语言。在精读课中恰当引进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办法。

(7)短剧表演。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天分,在课堂中运用表演会令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psychologically speaking(文章本来就是一篇广播剧)时,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短剧表演,同学们通过英语短剧表演生动再现了文章,使学生变被动单一的语言学习为积极的参与,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8)专题演讲。通过专题演讲能够使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比如在学习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后可以让学生对大学教育应是怎样的(大学教育应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进行演讲。在这样任务型的活动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运用所学词汇,达到有意识地运用闻汇的目标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及演讲能力。

(9)图片展示。英语精读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城市名或地点名。介绍这些城市、地点的相关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牛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城市或地点,并不一定需要一用图片展示出来。当这些地点关系到课文的理解或是文化背景的介绍,而学生对之又了解甚少时,向学牛展示图片或地图应该是一种必要。

(10)小组演说。这部分和小组讨论的区别在于小组演说需要学生在课下对任务进行分组准备,在课上借助多媒体ppt进行演说。比如学习完童话故事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后可以让学牛对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课下分组准备,课上讲解表演。

4结语

上一篇:设计技巧论文范文 下一篇: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