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范文

时间:2023-03-08 04:30:51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肺癌;早期;影像诊断;对比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疾病,近50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现病死率已居世界癌症死亡原因之首。有研究发现若能及早发现直径≤3.0cm且局限于肺内的肺癌,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将>60%。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影像诊断作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一直为人所关注,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在选择那种设备有时会存在困惑。因此,本人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1普通胸片在早期肺癌中的作用

传统性X线胸片在肺癌诊断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早期肺癌在胸片中一般都表现为小肿块,大都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常的密度不是甚均匀,此时不易于炎症相鉴别,这就要从肿块的大小、形状、密度与生长情况、边缘情况并结合抗炎治疗后复查,若病变不吸收,反而增大,就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根据临床X线观察,肿瘤生长先有密度增加,然后才有体积增大。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小细胞未分化癌生长最快,在1个月内就能明显增大,而鳞癌生长速度最慢,有时几年才有增长。另外在胸片上还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X线征象如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均是肿块恶性的表现,如发现上述征象,均应高度怀疑肺癌可能,无论肿块大小。近年来,随着X线设备的更新,特别是数字化摄影(DR)的出现,使图像质量大大提高,这些特殊的征象的发现更加有所增多,使普通胸片的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

2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或肺癌的筛选,尤其是近年来新的设备的出现及新技术的普及,如螺旋CT、高分辨率CT、低剂量薄层CT等使肺癌早期的发现成为可能。

螺旋CT扫描时间仅为15-30秒,一次憋气就可完成,辐射剂量与一张普通胸片剂量相差无几,但却能发现小于2-3cm病灶。而低剂量薄层CT能发现0.6-2.0cm的小肺癌,这些病灶在普通胸片是很难发现的。HRCT能清晰反应肿块的支气管像,空洞、液化坏死、分叶和毛刺等肿瘤性特征征象。所以现在不少学者推荐CT作为胸部普查手段,尤其是对于肺内孤立的小结节,更应该进行CT追踪检查。

3 MRI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MRI由于具有独特的成像方式,除可反映病灶的形态特征外,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组织学特征。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更好的反映肿块的边缘及毗邻关系。对于中央型肺癌,MRI更能发现肺门肿块及远处的肺实变。在T2WI上,肺实变比肺门肿块密度高,而非阻塞性肺萎陷则为低密度。 MRI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MRI能分辨出肺癌常具有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还能分辨肿块的坏死,空洞等。

4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影像诊断设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早期肺癌在这几种设备诊断中都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X线胸片是胸部疾病诊断的基础,简便易行,尤其对于较常见的影像特征,如肺内球形病灶、肺段肺叶阴影、肺门及纵膈肿块等的显示均有重要价值。CT作为疑似肺癌诊断的首选已被大家所公认,尤其对于那些直径小于3.0cm肺内小球形结节更是不可缺少的诊断设备。MRI在CT诊断的基础上更加提高了影像诊断水平。总之,合理使用影像设备将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为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医学影像学》主编 金征宇 第四篇第二章第六部分 支气管肺癌 202―209。

[2]李铁一,肺部疾病的X线影像及其病理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58 159.

[3]马大庆,呼吸系统疾病MRI诊断进展。当代医学杂志,2001,7(3):3537.

影像诊断范文第2篇

与临床科室实习不同,影像诊断实习工作一般不与患者直接接触,通常涉及全身各系统疾病,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常见,涉及生词、术语较多,学生普遍感到不如临床实习更有兴趣,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此,我们通常采用比较影像教学方法,即先列举临床病例,进而选择影像检查的方式,采用循序渐进的进行检查技术选择、征象分析、病例特点总结。也就是对不同设备所成的影像,病程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像特点、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过程进行比较,结合正常解剖及“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原则,找出病变不同时期之间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特征中理解影像表现。例如,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理解比较影像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通过多组完整典型临床病例回顾性讲授具体方法[4]。此外,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各种软、硬件新技术的应用,使各种影像方法所呈的影像,不论图像质量还是检查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常,这些三维图像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将其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改变既往二维图像的枯燥性,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对解剖结构和疾患的认识,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也应该属于比较影像学教学的部分内容。

2应用比较影像学掌握不同检查技术的特点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就某一单一成像技术原理、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影像及异常影像表现,授课过程中示教典型的影像资料。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对不同影像方法诊断疾病的优缺点没有整体认识。对于医学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会影响到他们未来在面对患者时,能否正确选择并应用诊断疾病最有效的影像方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纳入疾病的多种影像表现,并进行各种图像间的比较,这对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很有帮助[5]。例如骨关节外伤及病变首选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再做CT检查,如需明确韧带或软组织损伤情况则进一步选择MR检查;急性头颅外伤、早期脑中风患者首先选择CT检查;急腹症首选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进一步进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此外,各种影像检查性价比各异,要结合各最新提出的诊治指南,由低到高排列,X线,超声,CT,磁共振,核素等检查。还要根据目的不同,分类选择不同的检查项目。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如需确诊选择心脏超声检查即可,但如果要明确心肌纤维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则选择心脏MR检查。

3应用比较影像学提高学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

传统的影像诊断学教学,通常是列举某种疾病的某一检查技术的影像表现,进一步的,可以列举出该疾患在不同检查技术中的影像特征。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需要单纯记忆的内容较多,理解内容较少。适合医学生的应试教育,但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并无裨益。特别是随着少见病、疑难病的增多,如何合理利用影像设备,如何观察疾病早期影像特点,使影像检查为治疗带来决断和预后评价,都需要在带教实习中向医学生讲授这些基本概念[6]。现在,应用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教授,在掌握某一疾病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其病理和病生理学特点,结合不同影像技术,鼓励学生推断出影像学改变。进一步的,根据此病理学特征,掌握该疾患的鉴别诊断,而在讲授鉴别诊断过程中,逐步提出影像诊断的难点和未解决问题,继而启发学生开拓思路,自行设计试验,提高对医学生开展影像学科研的兴趣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医学生可以学会比较不同影像技术手段,熟识各种检查方法的价值与限度,实现优化选择、节约医疗资源。此外,比较影像学的理念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将最新的疾病诊断指南融入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更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避免滥用特殊检查技术,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总之,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影像诊断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其比较性、综合性、借鉴性等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有助于掌握不同检查技术的特点,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

影像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兽医影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854.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兽医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兽医影像学作为一门新的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兽医影像学不但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作为一门新兴边沿学科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兽医影像诊断学是利用不同原理的成像方法,使动物体内部器官和结构影像化,来推断机体形态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现代化诊断方法。兽医影像技术包括传统X线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实时超声扫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热记录摄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放射学,内窥镜技术和心电图技术等[1]。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及职业学院开始设立了兽医影像学课程,有些院校把其作为专业必修或限修课。

随着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兽医影像学当中,影像诊断学涉及到知识容量更大、相关学科很多,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笔者结合近些年影像学的发展和教学实践,摸索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

1.1 重点讲授常用的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

成像原理是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学生对设备的主要功能及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使他们对各脏器在各种影像技术下的影像学表现有所辨析,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但是兽医影像诊断学为新兴学科没有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支撑,而且一般学时较少。这样就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量把实践中常用的成像原理进行讲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侧重于X线和超声波成像原理的讲授,而诸如CT、MRI等没有在兽医临床广泛应用的成像手段仅简单介绍。X线诊断是目前兽医影像诊断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检查手段,同时X线诊断对学生打好整个影像学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超声诊断在兽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发展较缓慢,主要应用在一些科研院所或较大型动物医院有所应用。所以在成像原理教学中重点讲授X线成像原理,超声成像做一般讲解。

1.2 以解剖学、病理学等课程为基础

影像学是以不同的成像手段来显示不同部位、不同断面成像的特征。因此,掌握大体解剖、断层解剖等相关知识,才能对病变部位、病理变化、位置改变等异常做出准确判断。学生以前的解剖、病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形态、位置和眼观病理变化上,而影像学需要有立体、断层解剖和病理密度改变等更深入的基础知识上。所以,在讲授各部位的病理影像改变前,应简要回顾一下各器官正常解剖以及断层解剖等相关知识。从而正确认识正常的影像结构,以便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和判断。

1.3 理论和具体影像图片相结合

影像诊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临床兽医提供有效、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学生们在经过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临床课程的学习后,对影像诊断学充满好奇,开始学习时往往很有兴趣。但经过了诸如影像成像基础、断面解剖、影像病理等知识学习后会感到影像学其实很枯燥乏味。例如,在讲授X线的成像原理时,很多同学感到理论索然无味。他们更愿意亲自拍片、体验暗室技术或直接进行读片等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通常先选择一个与主讲理论相关的临床病例作为引线,通过这些病例图片来说明要讲授的理论。这样,学生即学习了枯燥的理论又为以后的读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 影像表现为教学核心

通过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学生对影像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是为影像诊断作为铺垫,影像诊断的核心是对影像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对疾病做出客观、准确的诊断。兽医影像诊断学涉及的动物种类很多,同种动物的个体差异也较大。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从正常图像的导入入手,让学生观察正常的图像,用学过成像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分析这些正常的图像。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正常的影像之后,在从病理改变、病理成像特点等方面来分析疾病的病理变化在影像成像上的变化。例如,在讲解关节疾病时,根据以往的基础知识引入正常的关节X线解剖和成像的基础知识,再对表现在 X 线片上的形态学改变的原因和病理意义进行推导和理解。这样对病理的X光片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入病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对X光片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在整个的影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图像进行学习,图像成为整个教学的核心。

2 教学手段

2.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图像是影像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影像学的教学核心是使学生对图像理解、提高阅片能力。传统的影像教学对影像基础知识往往采取黑板讲解,到疾病各论部分讲解时才接触到真正的影像学图像,且需要大量图像进行对比和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发生脱节,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整理片子、挂图等大量的图像资料工作费时费力。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计算机投影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在兽医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板书教学往往只在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或对多媒体幻灯内容进行补充时应用。多媒体这种教学形式信息量非常大,丰富的影像画面在兽医影像诊断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从基础理论联系到图像、再从图像到理论进行交互。学生不再为生硬的基础理论感到头疼,也不再为冰冷的影像画面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影像诊断教学效果,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变得清晰、易懂。但通过近几年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初期教师对多媒体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图像转化为多媒体课件质量不过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播放过快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等问题尤为突出;后期则出现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备课,学生课堂不做笔记、课后拷贝课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问题主要从教师自身和本校实际情况结合进行改进,使教学逐渐走入正轨收到了满意效果。

2.2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兽医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发生了变化。网络技术使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把教学课件、真实病例、习题等教学资源放在学校校园网上,各年级、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为了增强互动,应用网络开通了微博、微信等互动手段,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及时。可以说网络虽然极大丰富了教学,学生获得了比课堂教学更多、更实际、更直观、更迅捷的获取知识手段;教师解答学生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对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也有很大提升。但网络教学互动的出现了过学生度依赖网络,忽视了课堂教学;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生和教师不能把握;知识抄袭、篡改等现象严重等问题在教学中相继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更要求教师做好引导、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来更好的应用网络这个新兴的教学手段。

3 改革教学方法

3.1 理论和实践综合化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2]。兽医影像诊断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合理应用影像诊断手段来解决实际临床病例,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形成准确的诊断。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适时技术引入实际病例、影像图片等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导入同种疾病的影像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诊断要点,再由教师总结完善。这样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先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进行讲解,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机械行操作,教学效果一般。针对存在问题在实验设计上进行创新,开设了一些开放性实验。所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验不能包办,而是让学生放手去做[3]。

例如,以往暗室技术实验,由教师进行按照摸索好的条件进行药物配制、装片、曝光、显影、定影、晾干等操作,学生只是旁观或参与简单操作。改革为开放性实验后,教师只负责讲解其基本原理,具体实验条件由学生根据曝光量、温度等条件在理论范围内自己调节。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探讨出现的问题。这种开放性实验虽然增加了耗材的用量,但学生掌握了本实验的精髓、培养了创新能力,在从事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3.3 加强临床实践

兽医影像诊断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所讲授的病例往往是典型和常见的病例。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许多病例是不典型或有其他并发症的病例,所以在切实掌握基础知识、理论同时,更应将知识应用实践。在教学中充分依托附属动物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学生开放动物医院影像诊断室。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具体病例,将讲课的理论知识消化理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既是对教与学的检验,又有对教学的导向作用[4]。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同时提高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采取考试和实践考核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进行测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实践考核重点是对学生的读片能力进行测试,实践考核是学生对影像知识综合的考核,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5]。影像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谢富强,邓干臻,邓立新.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60.

[3] 杨笃宝,雷留真,王振勇,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6):47-49.

[4] 左之才,邓俊良,刘长松,等.加强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提高兽医学生临床实践与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4):7-8.

影像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MRI CT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AS,或称原发性AS)主要侵犯脊柱骨突[1],骶髂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疾病。严重的患者会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是脊柱关节病的原型;其他脊柱关节病并发的骶髂关节炎为继发性AS[2]。2008年4月~2012年6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7例,分别采用CT、MRI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影像学结果的有效率。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7例。⑴纳入标准如下[3]:①下腰背痛的病程持续超过3个月,疼痛休息不减轻,随活动改善;②腰椎在侧屈和前后方向活动受到限制;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相同性别同龄人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同时具备④和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时,即可疑诊为AS。⑵排除标准:①按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辅助生存器械的患者共选取112例。

诊断方法:分别采用CT、MRI进行影像学检查。

设备:2001年引进的GE16排CT进行影像学检查,0.3T MRI为2006年引进。

统计学处理:SPSS17.0统计数据,对计数资料采用配对设计k×k表资料的假设检验,P

结 果

对两项影像学检查进行关联性分析,P

讨 论

可以先根据症状的判断来诊断AS,早期症状常为腰骶痛或不适,在早晨尤为明显,但活动后疼痛缓解。主要累及肌腱,关节囊,韧带及脊柱关节。脊柱关节的炎症会引起关节融合,导致颈部和下腰部活动受到限制。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脊柱会从下至上发生强直。先是出现腰椎前凸消失,进而呈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到限制。肋软骨和肋骨连接处发生融合,导致胸廓变硬,呼吸靠膈肌运动进行维持,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

由于CT具有高分辨率,且敏感性高于X线,又可以克服X线影像重叠的缺点,可以准确测量、评价关节间隙,提高囊变、骨皮质和关节面侵蚀中断检出率,使得病变显示更清晰,其关节面的轻度破坏和硬化有独到之处。因此,CT用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早期病变较为可靠、满意,尤其可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X线影像学诊断可疑者。使用CT进行影像学检查优点在于假阳性率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了解软骨病变优于CT,但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价格昂贵,目前不适宜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调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相对昂贵,而且假阳性率较高,本研究不支持使用MRI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正形,朱丹杰.强直性脊柱炎病因、诊断及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6):378-379.

2 隋聪,卜海富.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217-220.

影像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儿肺部疾病;影像诊断

通过对近年来小儿肺部疾病的医学临床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儿肺部疾病中肺炎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而且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实际的肺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其诊断比较难,同时肺炎的误诊率在逐年的升高,其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根据国内外医学的相关报道,通过运用CT影像对小儿肺炎疾病进行诊断,提高了小儿肺炎的诊断水平。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CT影像检查对小儿肺炎诊断的重要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儿童肺炎的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的相关规定,并予以确诊。60例患者包括40例男患者和20例女患者。6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呼吸困难、肝脾肿大、发热等症状,在胸部X线检查的基础上,显现出各种肺炎征象。其中38例患者没有接种卡介苗,22例患者的卡介苗接种呈现出阴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本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通过运用CT影像对6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患者保持仰卧的状态,对其进行横断面平扫,通常层厚保持在9cm左右,不允许出现间隔现象,使管电流处于60mA的状态,使管电压处于120kV的状态,矩阵为512×512。同时,60例患者接受X 胸片的诊断检查。

1.3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的常规检查,其中23例患者的白细胞的总数在逐渐的升高,其中30例患者的CBP在不断的升高,32例患者的血沉速度已经加快,通过检查有25例患者出现合并贫血情况。通过病原性检查,发现6例患者显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小儿肺炎患者胸部影像主要显示出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的影像。通过检查还显示出栗粒性肺炎、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等病变,而且检查出病变范围在逐渐的扩大。通过X胸片的影像诊断,忽略了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等病灶,但通过肺CT 检查诊断,这些病灶均得到有效的显示,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小儿肺炎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征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表明小儿肺炎主要由病毒飞沫引起的。病毒飞沫进入儿童的肺泡中,从而使儿童的肺部出现实质性的炎症,从此在儿童的肺内形成了病灶,在通过淋巴管后,使淋巴结出现肿大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小儿肺炎病变的进展过程主要是:原病灶和淋巴逐渐扩大,将会使其出现坏死情况,随着儿童体内血液不停息的流动,使结核杆菌病变逐渐散播,进一步使儿童身体的其他器官感染结核病。一般病变好转的现象称为吸收和钙化,通过对小儿肺炎进行临床的影像诊断,发现儿童身体具有较弱的免疫系统,其对结核病菌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作用,很容易加剧淋巴、支气管散播到肺内,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病。从本文的研究可知,对于小儿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而言,其呈现出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的影像,同时还检查出许多其他病变,包括:胸膜病变、淋巴结钙化、支气管病变等等,并且病变的范围在逐渐的扩大。对于发热和咳嗽严重的患者而言,很容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对于部分误诊的小儿肺炎患者而言,如果给予患者不同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但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且病程的时间较长,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肺炎疾病具有特异性,因此,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极容易被误诊或者漏诊,从而耽误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CT 影像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CT 影像诊断,能够对肺囊肿、支气管肺炎等疾病进行有效的区分,提高肺炎的诊断效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为小儿肺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勇,崔巍,王利东.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11):1498-1499.

[2]陈建敏.肺炎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与诊断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157.

[3]石红,梁秀清,张丽花.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J].基层医学论坛,2011(25):33-34.

[4]李翠莲.小儿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1(23):90.

影像诊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肺炎;影像学特点;X胸片;CT扫描

儿童肺炎高发于冬春和夏秋的季节交替时期,气候的突变使得幼儿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从而因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导致呼吸道感染[1]。儿童肺炎的传染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由于儿童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病情较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上多使用X片或CT进行影像学检查,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按照影像学检查方式随机分为CT组与X片组。其中CT组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5.5±2.1岁);X片组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6.6±4.1)岁。100例患儿临床表现有:高热、咳嗽、多痰、食欲不振、怕冷畏寒,部分患儿伴有头痛、咽喉疼痛、生命体征微弱症状。进行肺部听诊时,干音24例,湿音11例。进行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9例水平稍高。100例患儿入院后全部行以支原体阳性检测,全部呈阳性结果,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及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选择药物治疗方式来抗支原体感染,CT组50例患儿行以CT扫描,X片组50例患儿行以X线片检查。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比较其正确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研究中有关患儿例数、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的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据统计,患儿及自身病灶的分布有以下特点:右肺病灶60例,左肺病灶27例,两肺病灶13例,见表1。

儿童肺泡发育不成熟,导致病原体于上呼吸道内释放有毒物质,造成呼吸道发生炎症。CT扫描的影像学结果多表现出高密度、不均匀的肺组织实变,100例患儿中,CT结果有以上表现的有40例,诊断率为80.0%。相较于CT扫描,胸片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混合性炎症表现,显示效果稍有不如。X片组50例患儿检查后具有混合表现的有37例,诊断率为74.0%,见表2。

3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本质为间质性肺炎,支原体大于病毒而小于细菌,高发于冬春或夏秋的交替时期,临床主要症状有高热、咳嗽、多痰、咽喉肿痛等,部分患儿有头痛、胸痛。该病症于患儿群体经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肺部表现,这使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难度,容易因误诊或漏诊造成患儿死亡。临床上多采用取血进行血清学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查[2],但血清学检验的检查时间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要在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的7~10 d左右才可于血清培养基中检测到MP-IgM,且不说MP-IgM于早期诊断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这7~10 d的等待期也会造成诊断的延后,进而耽误患儿的治疗。影像学手段的不断扩展正好弥补了血清学检验的延时缺陷,通过X线胸片和CT螺旋扫描患儿的胸部,可于病程早期发现患儿肺纹理的具体变化,进而做出及时诊断,为患儿的尽快诊断尽快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观察本研究数据,可以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如下影像学特点:①病变部位:病灶多位于单侧,有87例,其中又多集中于右肺,有60例。左肺病灶仅17例,双肺病灶也仅有13例,可知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其病灶多位于右肺单侧。②病变表现:肺炎发展早期,患儿的肺纹理发生变化,受淋巴细胞浸润,纹理逐渐变粗变多,进而表现出支气管发生充血或水肿现象[3]。若未于早期进行及时治疗,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将对肺部行以更深一步的浸润,炎性分泌物将于肺间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浸润相邻组织,除了肺纹理的增多与变粗,还会表现出斑点或片状阴影,或者是模糊的絮状阴影。另外,炎症产生的黏液有可能堵塞相邻的肺泡孔,于图像上表现出不规则的透亮影[4]。

CT扫描的正确率略高于X线胸片,这是由于技术手段的不同造成的。X片对淋巴液浸润肺间质而引起的病变有较高的显示效果,CT扫描则对胸膜以及淋巴细胞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显示效果。临床上可以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依据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诊断。综合儿童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点,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对诊断结果造成的干扰,降低漏诊、误诊率,提高诊断正确率。

4结论

CT和X片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均有反映肺组织实变的特点,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混合炎症的特点,CT扫描比X片具有更加有效的显示结果。临床上,为了提高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正确率,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方式为患儿进行影像学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兴国.小儿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附116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

[2]朱洪明,曹阳.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3]张录林,詹志民.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影像诊断范文第7篇

【关键词】胸部损伤; 影像学; 诊断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 274 cases of chest injury cases diagnostic imaging data,summed up the inspection points of chest injury,differential diagnosis,note,etc.to better serv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clinical diagnostic imaging.Methods By chest radiography,rotating Perspective,CT chest injurie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 features.Results Chest trauma was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 under fluoroscopic spot film,necessary,to add the rotating rib perspective,this w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CT examination in chest injuries due to density,high resolution,high energy level resolution,a clear observation of the lung Department of loss,and thoracic CT revealed right inside the body of the spinal canal than in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chest radiography advantage,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hould choose CT.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hes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llness,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will provide accurate and reliable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is.

【Key words】Chest injuries; Imaging; Diagnosis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胸部损伤患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胸部损伤的原因及症状也呈多样化,因此胸部影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变得愈加复杂与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274例患者胸部损伤的影像诊断进行分析。

临床症状以胸痛、呼吸困难、气促咯血为主。在274例患者中,男性239例,所占比例87.2%。女性35例,占12.8%;患者年龄10~83岁,平均37.5岁。在胸部损伤类型中,闭合性损伤230例,占84%;开放性损伤31例,占11.3%,胸腹联合伤13例,占4.7%。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69例;高空坠落7例;击打伤56例;施工劳动中胸部受伤25例;刀刺伤5例;枪弹伤1例;爆震伤1例。

检查方法:274例在24 h内摄取胸部平片,常规拍正位片,部分包括卧位片或加拍胸部广角位片,有时加拍胸骨正侧位片,其中有106例同时加做CT。

1 影像诊断结果

1.1 胸壁外伤 只是轻度胸壁软组织损伤,占32例。比较多见是肋骨骨折,占 203例,其中单根骨折83例、多肋骨骨折120例、胸骨骨折13例。

1.2 胸膜的损伤 外伤性气胸39例,其中液气胸27例,包括有12例经CT检查时发现。

1.3 肺挫伤,本组93例,肺撕裂伤与肺血肿是重于肺挫伤的一种肺部外伤,本组病例占8例。

1.4 肺不张3例,皆为血块及分泌物阻塞支气管而形成肺段不张。3例皆为右肺中下野。

1.5 气管和支气管裂伤,较少见1例,是刀伤所致,平片肺内无明显异常,可见皮下气肿及纵膈气肿,加拍螺旋CT时才发现。患者死亡。食管、支气管胸腔瘘1例。

1.6 纵膈气肿与血肿,较少见3例,常合并感染,肺内病灶吸收较慢。

1.7 膈肌破裂7例,其中多为手术时发现,1例进行食管钡透、头低足高位,可见钡剂进入胸腔内,其中2例合并消化道穿孔。

1.8 异物1例,散弹枪之子弹颗粒,金属异物。

1.9 皮下气肿7例,常合并骨折。

2 讨论

在胸部创伤中,合理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能简便快捷地检查出肋骨骨折、气胸、肺挫裂伤、气肿、肺不张等疾患[1]。其中胸部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是透视下点片,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DR双能摄影。一般医院可行胸部X线平片,为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加肋骨的转动透视。肋骨的转动透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简单方便又准确,是临床诊断中最佳选择。本组20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有152例运用肋骨转动透视方法检查,使检出率大大提升。具体说,医生首先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然后在透视时针对疼痛区反复观察,转动患者,以切线位及轴位进行观察,这样绝大多数肋骨骨折均可诊断,并且点片以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影像资料。同时,胸部转动透视方法对肺及纵膈疾患的诊断提供帮助。CT在胸部损伤检查中,因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观察肺部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诊断准确率高,能发现少量气胸、血胸及胸骨椎体的骨折;层次分辨率高,能为重叠影像分析提供方便[2]。对复合损伤能进行多部位检查,而且CT对显露胸椎体椎管内情况较常规胸部平片更有优势,对于危重患者应首选CT检查。总之,X线平片(点片)仍是胸部损伤检查首选,简便快捷,成本低。CT扫描可作为平片诊断的重要补充,因其影像清晰,可观察多器官损伤,可三维重建,减少患者移动。只有两者合理运用,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胸壁损伤:单纯胸壁软组织的损伤,影像学上常无异常改变,较常见的多肋骨及胸骨骨折。本组病例中有203例肋骨骨折,单根肋骨骨折83例占41%。其中有10例一肋多发骨骨折,相对数量较少,并多为横断骨折,常伴有错位。在肋骨骨折中第4~10肋骨骨折最多见,因其较长且固定,易发骨折,但8~10肋骨前端有肋弓相连,较有弹性,前端骨折较少。多肋骨骨折120例,占59%,有10例当时摄取胸片时未见明显骨折,后复诊时发现肋骨骨折,这种骨折多对位良好。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常会出现以下漏诊情况:

2.1 胸部正位片时双侧腋下肋骨骨折,错位不明显者加上肋骨重叠,易漏诊;我们常在透视下旋转患者,外加点片,可帮助诊断。

2.2 左侧心影后及膈下肋骨,摄片条件略低的患者,易漏诊。应加大摄片条件,加摄卧位、广角位片或CT助诊。

2.3 胸部平片前后组织结构重叠较多,细微骨折易被遮盖,肋骨前端近肋软骨处,皮质薄,骨松质多,骨折线显示不佳。都可造成肋骨骨折漏诊。通常利用肋骨转动透视点片法帮助诊断。

2.4 胸部挤压伤,要注意观察两侧肋骨,多为双侧肋骨对称性的多根骨折,常可见胸廓变形。要注意患者的搬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2.5 定期复查胸片,对肋骨骨折当时未见错位者有很大帮助。本组病例中有10例肋骨骨折为复查时发现的,一般在1周左右复查,可了解肋骨及肺内情况。

2.6 在肋骨骨折断端周围可见肺叶不规则片状密度淡薄阴影,边界模糊,这有助于肋骨骨折的诊断。

2.7 当肺片发现第1肋骨骨折可提示存在严重的胸部外伤,可能伴有主动脉、支气管撕裂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应注意胸部其他征象。

胸骨骨折13例,10例为司机在发生车祸时胸部撞击方向盘引起。2例为牛羊顶撞造成的,1例施工中造成的,胸骨骨折常前后移位,呈横行及斜行骨折。部分合并肋骨、肱骨、肩胛骨等骨折。如疑有胸骨骨折,加拍胸骨正侧位。部分可见皮下气肿。

回顾本组胸膜损伤患者中,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重要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而形成气胸,常伴有少量出血,而形成液气胸。其中常有X线平片未能检出的隐性胸肺损伤,多是通过CT检查而诊断的,开放性气胸所占比例较少,伤侧肺明显萎缩,纵膈偏移。在本组病例中有3例肺损伤早期肺部平片未见血气胸,但可见多根肋骨骨折,后期出现延迟性血气胸。因此,要注意这样病例的胸部感染及肋骨骨折的二次损伤,及时进行胸部平片和CT的复查。

肺部损伤多由胸部受到撞击或冲击后,自胸壁向肺组织传导造成一侧肺组织挫伤,或由对冲击损伤造成双肺挫伤,较严重的挫伤可引起肺组织撕裂伤。本组病例中肺挫伤有93例,肺纹理边缘模糊不清,肺野透亮度减低占91例,可见小斑片影占34例,而大片实变较少见2例,其中有37例CT检查显示。其中多在6 h后复查中发现,肺挫伤与患者检查时机有关,检查时间过早,常出现漏诊现象,而且还与医生患者多注重肋骨骨折而轻视肺挫伤有关,这在临床工作中要多加注意。同时要注意肺的原发和继发炎症,也是肺挫伤后病情复杂的主要原因。

肺撕裂伤的成因:一种由肺局部间质和肺泡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另一种原因是由肋骨骨折刺伤肺组织或刀伤直接刺破肺组织,这样病例较少见。本组病例8例,主要为利器刀伤、交通事故伤等。3例在伤后数天出现肺叶或肺段性不张。其次为创伤性肺囊肿、肺血肿、4个囊在初诊时发现,3个囊迁延未吸收,形成肺血肿。肺血肿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较高影。对其中2例行CT扫描,肺窗可见到与常规X线相同征象,CT值70~80 Hu,纵隔窗可见血肿内小泡状透光影[3]。本组3例血肿在3个月内消散,其余1例在血肿形成后第90天仍存在,仅缩小50%。

膈肌损伤多合并下胸部多根肋骨骨折和严重的肺挫伤。伤后易出现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据文献报道,在钝性外伤中,膈肌损伤易发生在肌腱联合处,64%~87%的撕裂伤发生在左侧。多是由于左膈肌相对薄弱所致。对于胸腹复合伤,应做上消化道钡透排出创伤性膈肌破裂,但有时伤口小且膈肌受刺激收缩易漏诊,本组中有2例经手术后证实的。膈肌可升高,膈面模糊,受伤膈肌活动度较对侧弱,其中有1例进行食管钡透、头低足高位,可见钡剂进入胸腔内,其中1例合并消化道穿孔。

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多发生在距隆突下2.5 cm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张力性气胸,纵隔、皮下气肿,肺萎陷及“肺下坠”、“肺漂浮”征,主支气管气柱终断;伤后6~8 d因断裂处肉芽组织生长将断处支气管封闭,远段支气管及肺泡内气体被吸收形成全肺不张,此时气胸可部分吸收。故当X线片上见到重度张力性气胸、纵隔、皮下气肿或持续性肺不张时,应警惕主支气管断裂,须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颈、胸椎包括颅底的X线侧位片上,若椎体前缘呈现透光带是纵膈气肿的表现,为气管、支气管损伤最可靠的X线征象表现。

食管、支气管胸腔瘘1例,X线表现:纵膈增宽,边缘模糊,右肺大片状高密度影,CT检查可见一空腔。上消化道造影可明确诊断,造影剂用泛影普胺。

纵隔血肿的影像学表现为纵隔旁弧形宽基底密度增高影,且由于解剖特点常位于双上纵隔。右上纵隔血肿须与上腔静脉影或头臂血管影相鉴别,左上纵隔血肿须与主动脉弓相鉴别,CT能更清晰地显示血肿与纵隔的关系。因此,在X线平片上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及早作CT检查,透视观察其搏动情况,对纵隔血肿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胸部创伤可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组有1例患ARDS,呼吸困难,全身紫纷,血气分析PoZ

因此,选择运用科学、合理的胸部检查方法,准确快捷地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蒋耀光.胸部创伤救治概况.中华创伤杂志,1995,11.

[2] 朱彬,曹然.胸部创伤的影像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1999,15.

影像诊断范文第8篇

异位骨化(HO)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与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早期诊断。与传统X线、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HO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费用较高;核医学检查是目前公认最灵敏的HO检查方法,然而注射放射性药物的损害性严重限制了其在诊断HO上的应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尚不成熟,临床上尚未应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就HO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异位骨化;影像学;早期诊断

异位骨化(HO)指肌肉或结缔组织等非骨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在软组织中形成成熟板层骨的病理表现[1]。目前HO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刺激、损伤部位诱发的信号转导通路、环境等因素有关[2]。一旦异位骨形成,就会严重限制关节运动,使关节丧失活动功能。因此,HO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诊断,而近年来近红外光学成像、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于HO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HO的影像学早期诊断作一综述。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HO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但X线图像密度分辨率较低,早期HO大多仅表现为软组织病变,与软骨肉瘤、局部感染、血肿等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其特异性差。依靠普通X线检查多在伤后3~6周才能发现异位骨[3]。随着HO的成熟,X线图像上逐渐出现点状钙化影,软组织肿胀消除后,钙化影密度逐渐增强,显影更清晰,钙化部位由外周转移至中心,最终形成成熟的板层骨[4],这是典型的早期HOX线表现。李文勤等[5]对64例脊髓损伤后HO患者进行X线检查,发现早期X线片中出现水肿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及由于钙沉积而引起的絮状阴影,随后逐渐出现密度增高的骨皮质和骨小梁,呈云絮状、团块状、索条状,其中20例病灶内骨小梁清晰可见。对HO连续X线摄片观察可见,骨化区密度逐渐增高,边缘逐渐清晰,骨化区边缘清晰提示异位骨组织趋向成熟[6],然而往往不成熟骨和成熟骨在X线片上重叠,故较难判断异位骨是否成熟。总之,经X线检查发现的HO多处于病理骨形成的第3阶段,已错过预防性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等到异位骨成熟后手术切除。因此,X线检查在早期诊断HO方面无太大价值。

2CT检查

CT检查较X线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异位骨组织,可发现X线检查未能发现的HO微小病变,且能更准确地判断早期HO的位置及形态[7-8]。Fujimori等[9]研究发现,CT检查对HO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Fukutake等[10]研究发现,CT图像能显示>0.1mm2的HO结构。Anthonissen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型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大鼠模型髋关节周围小颗粒状至片状不等的异位骨。以上均说明CT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Brownley等[12]研究发现,多形态微型CT检查在评估HO形成上优于X线检查和单一形态微型CT检查。临床研究[13-14]证实,三维CT检查能直观、全面地定位HO,正确指导不同入路的切除术。CT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定位增生的异位骨与正常血管、肌肉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有学者[16]研究认为,CT检查可显示出早期骨化性肌炎肌肉组织中伴有或不伴周围组织轻微钙化的不明显损伤。骨矿化呈带状且表现为类似成熟骨皮质征象时,HO诊断基本成立[4]。以CT检查为基础的三维放射治疗比普通经验定位放射治疗疗效更好[17]。虽然CT检查在HO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但CT检查诊断出HO时,成熟板状骨已形成,因此其对进行HO早期预防性治疗帮助不大。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骨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X线和CT检查,但它对软组织有较强的分辨率。有学者[18-19]研究发现,联合MRI与CT检查更能明确HO的诊断。研究[20]发现,约在伤后20.2d即可发现HO病灶的MRI影像学改变。MRI检查还能显示出HO早期关节滑膜和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以及关节周围的水肿液化,而且相比于X线和CT检查,它在判断异位骨的成熟度方面具有优势[5]。Govindarajan等[16]对1例早期腰椎旁右侧骨化性肌炎患者行MRI检查,发现T2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中心出现不均匀高信号,且在其周围围绕着1圈狭窄的低信号环,低信号环相邻软组织水肿,强化前的T1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与周围肌肉信号等强度,强化后T1加权图像显示周围肌肉信号强烈,且随损伤中心信号增强而增强。Sullivan等[4]也在髋关节早期HO患者MRI检查中发现,损伤中心部位频繁出现不均匀的高T2加权信号和代表钙化的低信号环。由此可见,虽然MRI检查有助于HO的早期诊断,但特异度较低,很难与感染等相鉴别,误诊率较高,且MRI检查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4超声检查与多普勒技术

目前国外对超声检查诊断HO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有文献[11-12]就高频超声检查对HO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超声检查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和钙化较敏感。Falsetti等[21]研究认为,HO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程及病灶钙化程度有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钙化灶的发展,中间带外侧缘矿化程度逐渐加深,在超声检查上表现为强回声;伤后3~4周出现临床症状时,HO超声检查表现基本与骨皮质一致,超声束被完全反射,骨化区表现出强回声影且其后方可见声影,总结出超声检查诊断HO的典型影像呈环带状,即中心低回声,外周高回声,而周围软组织又呈低回声,这种典型表现以髋部最明显。有学者[22]使用高频超声对神经源性HO患者进行检查,髋关节HO患者可见典型内部低回声表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该内部低回声区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诊断HO。Moses等[23]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早期诊断韧带骨化患者,发现漏诊率仅为6%,认为高频超声检查对韧带骨化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灵敏度较高。有研究[24]认为床边超声检查因便携、无放射性、廉价等特点而便于在临床诊疗中使用,且超声检查能很好地区别HO与血栓、血肿等病理变化,伤后2周左右超声检查可见云状典型变化,较X线检查能更早发现HO,便于临床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过程。Yochum等[25]研究认为,超声检查能比X线检查早2周诊断出创伤后骨化性肌炎,同时可根据超声图像变化监测骨化性肌炎的进展。有临床研究[26]发现,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后HO的早期诊断有可靠价值。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HO的最佳选择,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

5核医学检查

5.1三相核素骨扫描

三相核素骨扫描是检测HO最敏感的方法[27],可早于X线检查4~6周显示阳性表现,且连续的三相核素骨扫描能用于监控异位骨组织的代谢活动和预测术后HO发生率。Schurch等[28]研究认为,三相核素骨扫描的血流相和血池相在损伤后均放射性增高,延迟相在血流相和血池相损伤后约1周内出现放射性聚集。三相核素骨扫描还可通过定量监测示踪剂摄取率的动态变化来判断骨组织成熟度和成骨活跃性,以此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只有在骨组织成熟后手术才能将复发率降到最低。Khoury等[29]研究发现,HO患者99m锝(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摄取增多时,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MIBI)不出现异常聚集,认为结合99mTc-MDP与99mTc-MIBI的三相核素骨扫描法可有效鉴别早期骨化性肌炎和恶性肿瘤,避免有创检查。有研究[28]显示,三相核素骨扫描最早可在损伤后2周内显示出HO早期征象,对临床上预防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三相核素骨扫描灵敏度最高,但需注射放射性药物,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5.2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CT检查

与三相核素骨扫描相比,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可以精确定位病变位置、性质和程度,能显示出三相核素骨扫描中早期细微非特异性异常信号[30-31]。采用99mTc-MDP作为放射性药物进行SPECT/CT检查能对成骨细胞表现活跃部位进行精确的解剖学定位。Yin等[32]对1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呈骨损伤的下肢麻痹、行动困难的直肠癌患者进行SPECT/CT检查,结果发现放射性示踪剂在T7与T8之间大量聚集,同时该患者被证实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发生了HO。Lin等[33]对1例脑损伤患者行SPECT/CT检查时发现,其髋臼处的软组织中有大量99mTc-MDP积累,最后证实存在HO。Lima等[34]研究认为,在采用SPECT/CT检查了解异位骨组织成熟度的同时,还能对HO手术切除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预测异位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和复发率。尽管SPECT/CT检查比三相核素骨扫描更精确、灵敏,但受到同样原因限制,无法在诊断HO方面普及。

5.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是一种将功能代谢显像与CT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可通过观察正电子核素在软组织等非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新生异位骨代谢情况,也可对异位骨组织精确定位。Glastonbury等[35]对6例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腓骨游离皮瓣进行骨重建出现骨化的患者多次进行CT或PET/CT检查,结果显示骨化组织逐渐增厚且趋于稳定,骨重建后1个月3例患者出现影像学改变,且随后皆被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骨化形成,直到重建后20个月均未出现任何骨化组织吸收或溶解。Deryk等[36]对1例经活检和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肠系膜HO患者进行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结果显示损伤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出现轻度增强。以上均表明,PET/CT检查可提供HO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

6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

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对HO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Peterson等[37]对拉曼光谱学检测方法在烧伤后HO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将一侧跟腱切除的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与对照组,并分别于早期(5d、2周、3周)和晚期(3个月)对跟腱切除侧与未切除侧进行拉曼光谱成像及微型CT检查,结果发现受伤后5~21d微型CT检查显示发生HO前烧伤组骨矿化信号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矿化信号强度差距逐渐加大,体外拉曼光谱成像显示烧伤组异位骨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新生异位骨与先前存在的皮质骨在拉曼光谱中的图像有明显差异。Papour等[38]于2015年提出了一种低能量且快速(每秒1帧)的拉曼光学影像系统,其相比于传统拉曼光谱成像具有更大视野,可在不需要光谱仪的条件下区别骨组织与周围软组织,这种影像系统为HO的床旁诊断提供了可能。Perosky等[39]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近红外光学成像同样能在动物模型中早期检测到HO的发生发展,并先于CT检查发现软组织中微小矿化的形成。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具有灵敏、无创的优势,在早期诊断HO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均不成熟,目前还未在临床上应用。

7结语

超声检查联合多普勒技术相对成熟,且较X线、CT检查能更早诊断HO,与MRI、核医学检查相比,有无创、经济等优点,能更好地在临床上普及,是今后HO早期诊断的方向。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应对高风险患者全面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来对HO进行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鞠金勇 喻都 王永建 肖海军 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2]梁吉华,孙玉强.异位骨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0):9941-9945.

[5]李文勤,闫呈新.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影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203-1206.

[6]李敏,潘纪戍,李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41-643.

[26]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2010.

影像诊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囊虫病; X线计算机成像;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03-01

脑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幼虫在肠道内发育成虫,并可存活达20年以上,虫卵在胃内被胃酸卵壳,幼虫进入肠壁,经血流播散到全身,引起囊虫壳寄生于人体各种脏器引起相应的症状,以寄生于脑组织者最严重,可产生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与囊虫大小,数量,部位和时期有关。以癫痫为最常见的症状,脑实质内囊虫较多着,可引起颅内高压,患者常有特续性头疼,头晕,肢体麻木,轻瘫,视力障碍的症状。也可引起器质性精神病及痴呆,是由于大脑皮质广泛损伤与脑萎缩所致。本文通过一例典型全身脑囊虫病CT影像资料的分析,对脑囊虫的分期、分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提髙脑囊虫病影像诊断的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4岁。主要临床症状头疼、肢体运动障碍,偶尔癫痫发作;四肢皮下结节来我院检查。

1.2 检查方法:行CT平扫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大小不等囊样低密度,直径3-11mm,CT值4-15HU,有的密度近似脑脊液,有的高于脑脊液,有的在囊中央或周边见2-3mm高密度头节。可见多个1-2mm至密圆点钙化。脑白质弥漫呈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裂模糊消失。后进行四肢DR拍片检查,发现四肢软组织内见1-4mm高密度影,部分钙化。

2 讨论

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的数量、部位、病理变过程与机体反映各不相同,而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现复杂多变,从而给影像诊断带来一些困难。按脑囊虫病变部位与病理变化分为脑质型、脑实型、软脑模型及混合型。按脑囊虫在脑内寄居的不同时期又分为:活动期、退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及混杂期[1]典型CT表现是显示头节,囊壁完整,病灶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囊虫死亡时囊壁破裂,囊腔内异体蛋白进入到脑组织中,引起周围脑组织炎性水肿,临床上可出现癫痫、头疼、发作性头晕及轻度感觉运动障碍,随着虫体死亡虫体本身开始出现点状钙化,也是趋向好转的主要表现。CT表现为混合型,因此,要多做对比细心的观察;另外有无头节对囊虫病的分期诊断绝对的,本病例图像显示活动期及退变死亡早期都可见到头节,因而病灶周围有无水肿是区分病灶是否处于活动期的标准,囊壁的厚度则是判断病灶是否处于蜕变早期与晚期的标准。血或脑脊液ELISA试验检查囊虫特异性抗体阳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定性意义。据报道脑囊虫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血清为60%,脑脊液80%[2],MRI对脑囊虫病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范围及形态能够清楚显示,并能对其进行较客观地分型、分期。增强扫描则更能明确地显示头节及囊壁的情况,但MRI对于钙化的显示不如CT敏感,二者结合是明确诊断的有办法。通过本病例的分析,CT和MRI平扫检查及结合增强的应用对脑囊虫病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可进行准确分型、分期、从而提高肋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

3 鉴别诊断

(1)转移瘤:多为欠规则的厚环状强化,实质成分多,瘤周水肿较明显,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有原发肿瘤史。(2)脑结核球:一般为小结节状病灶,好发于脑底部,且无囊虫头节的特征表现脑脊 检查及治疗随访有助于鉴别诊断。(3)细菌性脑脓肿:与脑囊虫脓肿形态相似,但炎症较明显,如发热、头痛等。本例缺少明显的炎性症状和体征。(4)皮下结节需要与皮下脂肪瘤鉴别。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囊虫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0期

[2] 张曹.144例脑囊虫病临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9期

[3] 杨柯,朱文珍,王承缘.增强MRI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1999年02期

[4] 邬海博,牛广明,韩晓东,张竹强.MRI对于各型脑囊虫病征象的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11期

影像诊断范文第10篇

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0岁,平均约44岁。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达26例,其次为撞击伤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27例、胸闷18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8例、肋骨骨折3例、痰中带血或咯血3例等。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后做了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CT扫描,绝大多数(29例)病人复查了X线,有少数病人(7例)复查了CT。

2结果

2.1X线表现:肺挫伤后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间质和肺泡内的改变通常同时存在,或以一种表现为主,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

肺挫伤的吸收较快,在24~48h就开始吸收,于3~10d完全吸收,单纯的肺挫伤吸收后可不留任何痕迹。

2.2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多位于中下肺野,上肺野较少见。主要表现有:①肺实质内散在性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本组有此表现者18例。②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且模糊。本组有10例。③呈磨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本组有5例。④肺血管影增浓、模糊且粗细不均。本组有4例。⑤肺内显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薄壁囊腔样低密度灶。本组有1例。上述CT表现在同一例中常混合存在。本组中CT发现有血、气胸者6例,肋骨骨折7例,纵隔气肿2例,皮下气肿7例,肺内血肿4例。

2.3MRI上新鲜血肿表现短T1和长T2信号,三维影像对于血肿范围的判断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3讨论

3.1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但胸片有其不足之处,其密度分辨率较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够精确。CT克服了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足,不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而且能够显示脊柱肺门前后、心脏后部以及肺底膈面等等隐蔽部位的病变[1]。近年应用螺旋CT较普通CT更为优越,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所引起的病变遗漏之不足,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胸扫描,成为胸部病变影像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因此CT在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肺挫伤为一种由外界暴力所致的肺组织渗出性病变。而肺撕裂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肺组织所引起的肺组织断裂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局灶性出血和肺气囊形成。小的肺挫伤及撕裂伤早期胸片常漏诊,CT以其断面成像而易于诊断,创伤性湿肺表现为肺纹理增强,弥漫性斑片状高密度影、肺透亮度降低,部分区域可呈现为实变征象。创伤性湿肺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创伤引起神经反射异常、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2]。病灶的分布不呈肺叶或节段性。散在性病灶可能是挫伤肺与支气管存在交通,致使病灶沿支气管扩散有关;只有当肺挫伤与支气管树的交通受到破坏,才能形成肺的局限性血肿。单纯肺挫伤吸收后不留任何痕迹,如伤后48h无吸收反而加重者则应考虑为肺实质内继发感染或继续出血等合并症存在。[

3.2对胸腔积液、积血及气胸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少量积液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CT由于对各种组织的衰减值不同,因此即使液体量很少也可分辨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CT值测定推断是积液还是积血,血胸的CT值一般高于水,约30~40Hu。气胸的CT表现为胸腔内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位于所在的上部,内无肺纹理,与肺相邻侧可见片状脏层胸膜;伴胸腔积液或积血时,可见气-液平面,量大时可见纵隔移位[3]。少量气胸卧位时X线平片见不到肺组织被压缩的边缘,CT显示游离气体偏于胸壁前方,侧胸壁处仍为肺组织所占据,故卧位X线平片不能显示少量气胸。

3.3对胸骨、肩胛骨、胸锁关节及胸椎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对上述几个部位的病变,X线平片容易疏忽漏诊,而CT由于其密度分辨高,组织结构无重叠,因而能清晰显示以上组织结构的细微病变。本组病例CT检出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及锁骨骨折各2例,X线平片均显示欠淸。

3.4单纯肋骨骨折CT显示稍逊于X线平片:CT能反映骨折成角及向腔内突出的情况,但不能依据CT判断有无裂隙骨折及骨折的数目,X线平片在反映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优于CT。本组病例中,CT发现肋骨骨折仅3例,而X线平片证实单纯肋骨骨折达5例。

3.5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胸部创伤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与抢救危重伤员的关键。胸部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胸壁软组织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胸廓骨骼的骨折,皮下血气肿、血气胸、纵膈支气管、血管及肺实质损伤等综合病症。胸部创伤往往是全身创伤的一部分,当病情危重时,特别是复合伤、休克、昏迷及呼吸急促的病人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加之关系,不能过多搬动病人,有时给检查带来困难。CT检查时间较短,可免除不必要的搬动,而且检查多层次,前后无重叠,可以观察多个器官损伤,因此CT对胸部创伤危重病人的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胸片和CT均能对气胸及血胸作出诊断,但CT对微量胸腔积气、微量胸腔积血的显示较为敏感。微量胸腔积气受影响及胸部影像重叠干扰,胸片难于显示;胸腔积液或积血量超过300ml方能在胸片上显示为肋膈角变钝消失,从而提示诊断。CT则基本上不受胸腔积气和积血量的限制,其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和断面成像有助于气胸和血胸的诊断。

纵隔少量积气积血和心包少量积血,胸片由于纵隔心影的遮挡而无法诊断。CT对纵隔病变的观察具有极达的优越性,即使是微量纵隔积气积血、微量的心包积血,CT也能诊断。胸片与CT对肋骨骨折诊断各具优劣:胸片对肋骨骨折定位准确、整体形态观强,而CT缺乏整体形态观,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困难,但CT对发现隐匿部位的骨折、浮肋的骨折等具有优势,这些隐匿部位的骨折胸片往往会漏诊。

上一篇:数控车床加工范文 下一篇:烟草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