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范文

时间:2023-02-28 02:25:28

医疗器械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政策;发展

一、从行业内生性的发展需求来讲,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是重要原因

自2005年起,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近1.4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预计老年人口在2050年达到峰值,数量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例为约为30%。同时,2013年中国人均GDP接近7000美金,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于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升级需求极为迫切。

二、从行业外在的政策驱动而言,近期行业支持政策频出、高层关注、暖风频吹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将对高风险产品提高门槛,同时对低风险产品简化准入手续,强化日常监管,鼓励企业创新等,6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条例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高低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完善了分类监管措施,提升了医疗器械的风险治理能力;适当减少事前许可;形成全过程无缝隙的监管体系,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加大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在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和经营使用查货销售记录的责任;完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也对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衔接方面有了重大调整,并改进了临床试验的监管方式。条例用制度维护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更多优质产品。

自2014年3月1日起,食药监总局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以下简称《特别审批程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医疗器械按该程序实施审评审批。《特别审批程序》规定,对于受理注册申报的创新医疗器械,食药监总局将优先进行审评、审批。对于境内企业申请。例如,产品被界定为第二类或第一类医疗器械,相应的省级或者设区市级食药监管理部门可参照本程序进行后续工作和审评审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创新,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监管部门将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针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该审批程序限定了每个审批环节的时间,对创新型产品有利,加快产业化进程

除政策频出外,政府高层表态对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国产器械有望得到明显扶持。5月24日考察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上海联影医疗主要研发、生产核磁共振、CT、分子影像、超声、移动医疗等高端医疗装备。重点了解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同时表态:“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继访问医疗器械新企业上海联影医疗之后,国务院副总理近日来苏调研新兴产业期间,特别考察了苏州生物纳米园,认真听取了江苏省及苏州市领导对飞依诺科技最新推出的高端彩色超声诊断仪的介绍,并对飞依诺的产品以及苏州以飞依诺为代表这样的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予以了充分肯定。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消费层面,医疗器械的确都在迎来“暖春”,大量手握研发自主创新项目的医疗器械龙头股都可能从中获益,而且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和药物比例悬殊太大,未来其发展脚步可能超越医药老大哥。而从消费层面,随着越来越多医用医疗器械可以纳入医保报销等,再加上居民保健意识提高,家用小型器械进入千家万户,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容。

三、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行业将全面进入并购时代

(1)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仅有数量较少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由于此前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合计约30家,相比较其他传统行业相对较少,但由于行业空间广,一家上市公司就代表器械的一个细分领域。优先上市的企业借助先发优势,大多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主导着行业的发展。例如,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鱼跃医疗2008年上市后,渠道建设完善,品牌推广力度提升,产能扩张迅速,很快奠定了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三诺生物在上市之后,也在1~2年内迅速超越并拉开了与竞争对手北京怡成的距离。在新的IPO规则下和上市的先发优势,使得已经获得上市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在短期内基本不会被新公司动摇龙头地位。

(2)医疗器械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成长空间较小。然器械行业中小企业数量庞杂,且在部分领域能够获得高额产出,但大多数细分领域的空间较小,国内整个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在2000亿左右,落实到单个小领域的市场空间较小。以彩超和骨科为例,属于市场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市场规模在80~100亿左右,较低的市场天花板决定了器械领域能长大的公司是有限的。同时,已经上市的龙头公司会压制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间。以市场非常看好的骨科为例,国内一线梯队为康辉、创生、威高这3家均被其他企业并购,排名靠后的艾迪尔2013年被凯利泰收购,德骼拜2012年被迈瑞收购、苏州贝斯特2011年9月被微创医疗全购。

(3)市场大环境和企业家观念转变有利于并购。大量中小公司的存在给上市公司并购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资本市场一、二级市场估值差价有利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仅通过上市过程获得并购资金,可同时以较高的PE增发获得资金,按照较低PE收购中小企业。同时,企业家们都开始逐步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力量,认识到并购能实现1+1>2的溢出效应,所以更愿意通过并购实现跃进式发展。

四、医疗器械行业的跨界思维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医疗器械行业面临被“颠覆”的“危机”,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正在快速颠覆各行业的生存业态,在迅猛发展的医疗领域,这些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在全面颠覆我们以往对医疗的认知结构。可以预见,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结合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全新的医院、患者、保险机构的多方共赢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基于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传统的医疗器械和医院的商业模式或将被全面颠覆。因此,我们预计,国内大量医疗器械优秀公司将依托互联网,全面跨界发展,进军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新医疗领域,也必将在这一领域掀起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利润增长点。我们已经看到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在穿戴医疗设备领域做出的探索,也看到了将医疗大数据应用于肝纤维化诊断在国际前沿技术的。因此,在未来的一波医疗器械行业并购、跨家发展的大潮中,我们首先看好发展态势良好,具备充足的现金流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例如,乐普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等,同时也看好在跨界领域发展的众多企业,如宝莱特、福瑞股份等。

参考文献:

[1] 中经产业研究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投资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研究报告[R].2014.

[2] 中经产业研究所.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及战略转型分析报告[R].2014.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我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要求不断提升,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使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市场不断增长,这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与生命工程有关的产业(包括医疗器械)已经成为或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我市医疗器械行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我市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配套完善,民营资本活跃,具备发展医疗器械行业的基础和潜力。因此加快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仅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强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我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积极把握当今医疗器械行业加快发展的机遇,以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落户我市为契机,加强各依托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坚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创业创新两手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快技术更新改造两手抓,树立企业自主品牌与提升区域品牌两手抓,做强做大主业与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两手抓,努力把医疗器械行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力争达100亿元;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0家;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商标)10个左右;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建立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行业优势突出、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为支撑的医疗器械生产体系。

(三)发展重点

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选择一批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医疗机械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发展重点如下:质子治疗肿瘤装置;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家庭用自我诊断、医疗、保健器械;植入、进入人体的新型医用材料,如人工器官、介入治疗材料等;基于护理床的社区(医院)智能远程监护系统开发及产业化;智能ICU抢救监护床产品;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医院信息系统(HIS),包括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及智能化医院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诊断试剂及诊断实际附属设备,以及其它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医疗器械。我市医疗器械行业要鼓励发展高精尖的产品,同时要大力发展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面向我国广大市场优先发展适用于地方医院的高质量中低档产品。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全力夯实产业基础

1、加强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的建设。按照“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等依托园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制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合理设置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各依托园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建设和园区项目。鼓励企业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提供服务,搞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依托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各区政府要将医疗器械行业列入园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行业,鼓励企业进园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对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扶持,为医疗器械企业和项目进驻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良好机遇,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同时有选择地引进一批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成长性强的中小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另一方面,要抓住国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强制性GMP认证,不少企业需要搬迁改造提升的良好机遇,大力引进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医疗器械会展、行业会议等方式加大对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和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各依托园区要成立高素质的招商队伍,创新激励机制,为招商引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鼓励现有企业加快发展。各区要加大对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要通过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创名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现有企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4、积极鼓励创业创新。依托我市目前在建的佛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孵化中心、南海天佑创富中心、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明佛山市新材料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佛山民营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化孵化中心等创业中心和孵化器,加强扶持和服务,吸引更多拥有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高级研发人才、海外留学人才前来创业创新,孵化培育一批高新医疗器械企业。

5、引导其它产业横向发展医疗器械。针对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多学科、多行业交叉的特点,充分利用我市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产业配套比较齐全的优势,引导和鼓励我市家电、机械、金属、电子、塑料、陶瓷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医用产品,拓展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

6、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和谐发展。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响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绿色品牌。积极推进医疗器械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集中处理污染物,降低单位企业的治污成本。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节能降耗,开展节能和环保等认证。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1、加快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或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主要模式的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我市合作或者单独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依托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以及其它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研发医疗器械相关技术,提供更多的共性技术和相关技术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科技部门的支持,在我市设立“广东智能医疗护理技术工程研究院”。

2、大力加强产学研联合。针对目前我市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普遍建立技术中心或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相关政策和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产业化。

3、设立医疗器械临床基地。针对目前我市缺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导致医疗器械企业生产和试验成本高、不方便的情况,市卫生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市内具备条件的医院积极申报成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为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市医疗器械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争取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完善临床试验体系的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带动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加快发展。

4、积极推进质量、标准战略。积极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我市设立部级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采用国家或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开展ISO9001、ISO13485、ISO14001等国际认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加强宣传、指导和服务,并利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扶持政策倾向于品牌企业等手段,鼓励扶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以及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鼓励企业进行商标的国际注册,逐步打造国际品牌。加强对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的宣传推介,打造和提升区域品牌。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市医疗器械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联系并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信息交流、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科技发达地区建立或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科技企业,依托当地的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进行技术研发。注重引进国际尖端人才加强产品研发,进行战略规划,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动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医疗器械会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不断完善产业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医疗器械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科研机构的联系,做好各类人才信息的收集,建立人才库,大力引进发展所需的各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培训各类各层次人才。

2、大力加强金融服务。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一批成长性强、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引导信用担保机构改善担保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风险资本、战略投资或者上市融资、联合重组等方式解决资金约束,实现做强做大。

3、建设中国医疗器械进出易基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的支持,在我市建设一个集医疗器械、制药机械、药包材的进出口展示、交易、信息、物流、会展于一体的中国医疗器械进出易基地。远期考虑在该基地设立医疗器械保税区或者保税仓。

4、积极发展行业会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协会、机构以及相关国际机构的联系沟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高峰会、研讨会、论坛、讲座、年会、行业会议等会展在我市举行,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加快发展。积极争取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我市举办。

5、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降低招投标和交易成本。加大对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商业贿赂的治理力度,严厉查处一批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现象。改革医疗器械物流体制,争取将我市作为试点,全市集中建立一个医疗器械物流配送中心,所有集中采购的医疗器械由该中心进行配送,以降低配送成本和规范流通秩序。加强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和帮助,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加大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自律、维权、服务”功能,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加快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3篇

2014年2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指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是百姓关注的三大民生话题。其中,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等行业那么吸引眼球,但市场规模从2001年179亿元到2013年突破2000亿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显示出巨大的成长潜力,有些机构甚至预测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有可能达到3400亿元。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占比还很少。国内医疗器械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从大到数千万、小到几元钱的医疗器械设备和产品,因为质量问题引发了许多医疗纠纷:一些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常常“带病使用”,呼吸机、除颤起搏监护仪等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心外手术中体外循环机停转……

更让人痛心的是,寻租问题在这个行业蔓延,而且“灰色黑幕”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三个主要的经营环节之中。一向管理严格的外企,逐步成为行贿重灾区,而在医疗器械行业两成的利润被用来进行商业贿赂已经是行业里不争的潜规则。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将使得医疗器械的监管从注册、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实现全方面覆盖,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为庞大的消费群提供安全有效的器械,表明了国家彻底整治医疗器械行业混乱的决心。

“修订草案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高低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产品提高门槛,对低风险产品简化准入手续。”通过“有压有松”的方式,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既突出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又给予中低风险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完善的过渡期,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首负责任,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监管,因此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运用“有收有放”的手段,一方面,强化过程监管和日常监管,突出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责任,对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幅度、加大处罚力度,用制度维护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更多优质产品,使医疗器械行业除了市场规模的正常成长之外,把握住进口替代化和升级改造这两大机遇,加快战略规划与整合,形成“高精尖”科研分工和集约化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竞争优势指数;Xij——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参考文献】:

[1]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4期

[2]秦永清、王雪梅、王晓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3期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5篇

医疗器械属于医药工业中医药制造业的一个子行业。

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Ⅰ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Ⅱ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Ⅲ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根据具体用途不同,又可将医疗器械细分为以下十二大类(见表1)。

二、行业背景

(一)国际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0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由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2009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表2所示。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强生是医疗器械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飞利浦和雅培等,虽然并非专业的医疗企业,但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专注于细分行业产品的公司如美敦力、百特医疗和波士顿科学也同样收入不菲。

目前,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 ∶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继续扩大之势。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新兴市场医疗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美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9%的年增长率;2008年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1142亿日元;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新加坡,近年来医疗器械销售额每年上升18%左右。据Kalorama Information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312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将会以4%~6%的速度增长

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较大,加之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较大,2010年风险资本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相对谨慎。美国2010年风险资本投资医疗器械行业总额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美国风险资本更看好已在欧洲获得批准、相对风险较小的产品,融资主要用于国内试验以及FDA批准。具体细分领域集中在心血管产品(如TriVascular的血管内支架、CardioMEMS的心衰压力测试系统)、家用医疗(如Home Dialysis Plus的家用肾透析设备)和医疗信息(Theranos的医疗IT系统和个体化用药)等领域。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截至2009年底,中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876家,其中:Ⅰ类3696家,Ⅱ类7869家,Ⅲ类2311家,全国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55765家。目前我国可以生产47个种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基本装备需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市场地位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是医药产业中同比增幅最大的行业。由于销售情况出现好转,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盈利显著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近115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累计贸易顺差额达6742亿美元[1]。这表明国际市场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行业内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一般占55%,中低端产品占45%。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中高端产品仅占25%,而中低端产品则占75%。虽然我国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产品均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这类产品相对依赖较低的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容易受到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从企业构成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较高(90%左右),且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产品研发投入,仅能依靠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医改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和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由医院设备的巨大缺口产生的市场空间十分可观。据卫生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尽管在中国市场上,外资巨头占据了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80%,然而外资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不存在。因为想在中国市场立足,仅仅依靠品牌和产品并不能掌控市场,还需要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主动和经销商合作、加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呈现出外资巨头与本土龙头企业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我国已有多地先后建立了专业发展医疗器械的医疗产业园区,以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例如2011年4月,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引进建设了总投资额达50亿人民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国际会展、物流、信息、产学研服务、检测等6大中心,设立共享GMP仓库和实验室,形成医疗器械科研、转化、生产、展销多功能基地。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2010年,医疗健康产业名列IPO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之一,以截至创业板上市一周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企业IPO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868倍。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先后成立,项目争夺战硝烟四起。

三、行业政策

我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利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将对医疗器械市场产生利好。医疗器械科技成果一般需要3-5年的转化期,上千万的投入,因此普及型器械的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以政策、资金等加以推动,帮助企业走完全程。政府采购导向对促进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当重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产品列入医保范围,会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成长机会。基于此背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一)卫生部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011年3月,卫生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旨在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今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管理办法》强调,未来医疗卫生机构须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据此推测,未来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价格和利润也将无法保持原有水平,而产品独特、技术门槛较高的企业将在招标中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卫生部启动耗材集中采购

2011年卫生部重新启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系统。高值医用耗材是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2004年,卫生部曾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省市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目的是挤掉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的范围为普遍使用的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三大类产品。经过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心脏介入类耗材降价376%,心脏起搏器降价152%,人工关节降价243%。2007年,卫生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3]。《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2008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这也是卫生部第一次大规模采购医用耗材。这次集中采购,实现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全国统一价格,为全国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奠定了基础。

卫生部集中采购,将减少企业产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流通环节,产品价格预计会有明显下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药物和器材的价格,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走偏,出现例如“中标死”等问题。同时,如果卫生部集中采购要求降价,可能促使外资企业的产品降价,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进军,这将会对国内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构成巨大威胁。

(三)新医改国家将投入千亿巨资装备县级医院

据测算,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西部地区甚至超过50%。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资总需求已达1000亿元(含设备投资),这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截至2010年6月底,中央专项投资200亿元已分3批下达。

依此政策,首先,基建行业的水泥、沙石、门窗、上下水管件和瓷砖、玻璃、灯具等医疗机构常用、必需设备行业以及新兴低碳行业将明显受益。由于县乡村建设的地域性等特点,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价格和运输成本等优势,在政府招标采购中胜出几率更高。

其次,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卫生部明确表示,此轮县医院建设必须全部装备CT,部分经济发展和诊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配置核磁和直线加速器,三类设备将纳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其中CT选择16排以下(含16排),核磁选择10T以下,直线加速器选取普通、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四、投资重点关注领域

2007 年到2010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年销售收入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疗器械是医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医疗器械将随着整个医药大行业的发展迎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面对形形、千差万别的医疗器械,究竟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呢?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以下细分子行业将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1)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适用于社区快速诊断的POCT类仪器,家庭用小型、多功能、快速诊断治疗仪器。

(2)可替代进口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高场强CT、MRI、高精度内窥镜。

(3)人性化康复辅具:设计人性化、细节周到、使用方便的家用康复辅具。

(4)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能够快速给出可靠的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设备及配套试剂。

(5)肿瘤放化疗设备: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专业设备。

(6)医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极佳的人工骨、口腔填充材料、人工皮肤、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7)系统性医疗信息软件:远程医疗、个人电子信息整合与医疗资源对接等软件。

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七个重点细分领域的行业、市场和技术方向。

(一)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

社区、家用等电子仪器属于医用电子产品中的一类。

医用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应用范畴是快速诊断与治疗,由于医疗需求的增长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将医疗装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研发成可居家使用的小型医疗设备,可以让人们随时监测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有利于病人自身健康,再加上设备小巧、使用便携,将有可能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走向市场。

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将是21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曾出任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的保罗·皮尔泽也指出“保健产业蕴含着兆亿美元的商机”[4]。根据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至2012年,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04亿美元,仅血糖测量仪就有89亿美元的商机。其他包括辅助复健、治疗、监视等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装置也将有大幅增长。报告还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区域性分布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占有全球家用医疗电子约70%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仅占约3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家用医疗电子市场主要被强生、罗氏与拜耳三大龙头所占据,并且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半导体、硬件与软件厂商也开始逐渐将焦点转移到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涉及领域包括便携式设备(诊断影像、氧气治疗和病人监护)、家用设备(生理监视器、疾病管理、康复、遵守监督和医疗信息终端)、安全设备(耗材鉴定和数据保密)以及无线技术等。

据国内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总销售额仅有140亿元,仅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4%,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比例一般在2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家用便携式医疗设备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小型化、低成本。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需要产品小型化。因此,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可能会尽量采用SoC、SIP(系统封装)或高密度模块。然而高密度集成有一些技术困难有待突破,例如把多传感器放在高密度的范围内时,信号会互相干扰,参数较多,处理困难等等。同时家用器械成本不能过高,否则一般家庭将无法负担,产品市场会受限。

2.低功耗、智能化、信息化。由于人体的生理周期长,有些检测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医疗器械超低功耗。同时,为符合数据采集处理、体内控制、远程医疗等要求,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将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重庆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可通过口服胶囊代替常规内窥镜检测,在体内每分钟拍照1~2次,并通过无线把图像传输出来,可以持续8小时,对病人损伤小、无痛苦。进入体内的仪器还要符合体外可控性,这就需要体内与体外通信,例如低功耗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

(二)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超声、X线、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设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arolama的报告,由于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各国对医疗行业投入的增加,从2010年开始全球超声设备行业将以6%~8%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12年将达到50亿美元。另一份来自IMS的数据表明,到2012年中国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超声医学设备包括B超和彩超两种,国内生产超声诊断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品以黑白超声设备为主,同质化严重、企业数量众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在高端彩超市场,跨国公司则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近9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经有一批拥有研发实力的国内领先企业开始推出高端产品,如便携式彩超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声设备技术含量体现在数字3D影像、多普勒造影、造影剂技术、软件系统升级、仪器便携性等方面。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设备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器多列化、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方面。由于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医院X光机设备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中国医用X光机设备市场每年将以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87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在高端X光机(心血管、胃肠机,移动C臂以及DR)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超过80%的DR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供应。由于三级医院对于X光机产品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内企业在高端X光机方面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本土企业更多的以较低的产品价格在相对低端的市场进行竞争。

核磁共振成像既是科技界炙手可热的重点跨学科领域之一,又是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医药领域。用于人体的核磁共振装置依其磁场强度可分为高磁场与低磁场两大类型。前者一般为15-30T,价格在15-3百万美元,而后者一般为02-05T,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低场机由于价格优惠更适用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缺点是性能不如高场机。据预测,随着临床应用,包括神经、心血管和乳腺影像的增长,到2015年全球MRI设备市场将增加到74亿美元。目前全球MRI市场仍由飞利浦、通用和西门子主导。

利用内窥镜可以直观显示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内窥镜领域无论从技术、临床和市场来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内窥镜技术将向微型化、集成化、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方向发展。相关的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病理信息远程会诊等领域值得关注。

(三)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交叉学科。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十年内康复辅具市场将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

康复辅具产品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与整个康复辅具产业相比,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

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存在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大多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尽管科研院所研究的相关课题如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很多产品从研究院向产业化的衔接还不成熟,难以顺利产业化发展。

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未来康复辅具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个体化和无障碍两个方面。

(四)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

临床检验分析领域涉及生化分析、生物学检验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是临床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460亿美元左右,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5]。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体外诊断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20%-30%,而我国只有10%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临床基础生化、免疫检测试剂技术十分成熟,目前国产和进口试剂质量已不相上下,开始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从测试设备上来说,高端的诊断设备仍是由进口产品(罗氏、贝克曼、朗道等)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在国内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价格普遍比国产同类产品高1-5倍。国产产品具有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用户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中低端市场。

未来临床检验分析的技术发展方向将向诊断设备的快速化、结果可靠、配套试剂价格低的方向逐步发展。仅做试剂而没有生产设备能力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同时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也将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一大部分。

(五)肿瘤治疗设备

2008年,全球有1270万人患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第五届亚太癌症预防组织大会预测,从2008年至203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从每年的1240万增至2640万[6]。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和社会压力等因素,我国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在过去30年增长了80%,肺癌、肝癌、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改变不同,还有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

现在约有70%的肿瘤患者可以使用放射治疗手段,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x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加速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速器工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了以生产直线加速器为中心,包括钴60、模拟机、后装机、伽玛刀等治疗主机和剂量仪器、定位设备、模室设备、计划软件、网络系统全套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中国的放疗设备不仅已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而且开始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此外,对肿瘤患者实施准确定位的热塑膜与碳纤维定位技术、适形铅模块屏蔽技术以及放疗剂量仪、三维剂量场分析系统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所有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中,国产设备占有率可达65%-70%。

其他治疗设备理论上优于传统放疗设备,然而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尚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只能针对性治疗某些肿瘤,未来在超声、光疗、激光等领域获得巨大技术突破的企业值得我们关注。

(六)医用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医用材料应用广泛,分类多,常用的医用材料包括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骨科内置物、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载体和控释材料等。

国产骨科材料包括骨折用固定钢板、螺栓和骨水泥等在内的常规材料,由于生产厂家竞争逐渐激烈,使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医保费用控制加强,使其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在2010年首次压倒进口材料,占据国内市场主流。与骨科材料类似,国产心血管支架也逐渐有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2010年,我国心血管支架类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其中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零售额之比为1∶1,表明国产支架已在植入式支架这一高端器械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涉足相对技术门槛较低领域的材料企业,关注价值将逐渐降低。

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都属于长期性植入装置,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是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国内外医疗厂商正在大力研制各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取代传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此方面有所突破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

(七)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及相关软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出席2011中国数字医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首届县医院数字化促进改革与发展大会时表示: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卫生信息化专项总计投入了27个亿。数字化医疗及其解决方案已成为这次改革的主角。“十二五”规划提出75%以上的城乡居民都要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到2013年国内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6%,而其中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投资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甚至有望高达45%。

由于看好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国内外各大医疗企业纷纷进行相应产品的开发,英特尔、IBM、GE、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众多公司不约而同地展出了最新的医疗信息化产品,且目标大多剑指基层,展会现场中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医疗领域软硬件供应商龙头也开始着手布局健康服务领域。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医疗,但仍存在医疗信息系统不统一的情况,这一现状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逐步解决。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相关政策分析,未来医疗信息化将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具备医疗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参与国家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占据长久有利地位,一些小的、仅能提品、无法进行标准化和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因此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企业规模和现有优势十分重要,新设立的小企业风险将会非常大。

五、总结

从产品构成来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诊断治疗仪器等小型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更高,今后中国将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日本一样,需要更多的植入式血管支架、矫形器械、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心房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各种大型电子诊断设备等。而这些中高端设备将主要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同时,中国具有全球最强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袋、普通外科器械产品、各种医用纺织品等。在经济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中国将仍然占据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外,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近年来成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外包生产”重要基地。包括通用医疗、西门子、IBM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为节约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相继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生产线,直接在当地生产并就近销售。随着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亚洲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后几年,亚洲国家医疗器械外包业务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会为外包承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负面影响因素。首先是在全球资源紧缺背景下,加之国内经济通胀预期,上游原材料如石油、棉花、电力、钢铁、化工原料、劳动力等成本将维持上涨势头,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生产中断。其次,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利润将带来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回顾[EB].(2011323) http:///zjgx/t20110323400831.htm.

[2] 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EB]. (2011329) http:///gzdt/201103/29/content1833615.htm.

[3]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EB]. (2007629) http:///zwgk/200706/29/content666514.htm.

[4] 保罗·皮尔泽. 财富第五波 [M]. 知识出版社,2004:1012.

[5] 第一情报-生物与医药.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长空间[OL]. (2012316) http:///list/list.aspx?id=7383.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渠道策略 经销商

我国幅员辽阔,只以一种营销模式很难在全国范围内以较低成本扩大市场,且医疗器械对售后服务水平要求较高。故将全国区域分块,保留适当的直接销售,同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商关系,在距公司较远的区域更多地采取与战略合作伙伴商合作的模式则更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因此,在追求初期资金运用和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公司运营初期拟采用省内直销、省外分销的渠道建设策略,有序的开拓华东市场。省内小规模市场的“一对一”直销模式是公司个性化服务探索和销售关系网络建立的过程,有利于公司的市场经验积累和销售队伍建设;省外分销则是寻找优质的一级商,通过初期合约每年一签、后期根据公司实力和市场情况考虑逐步收回权的方式,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降低企业管理难度和企业经营风险。

营销渠道

一般情况下,大型产品尤其是面向单位用户的高技术产品,大多以自销为主。然而,医疗设备所独有的项目特性,使得商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商的关系资源往往成为成败关键,而这也是我公司发展前期所缺乏的。因此采取分销的方式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式销售网络,争夺渠道阻断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挥商的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公司产品广泛的进入目标市场。对于商,强调成为他们长期的合作伙伴,像对待最终用户一样,为之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采取产品线销售和区域销售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公司拟逐步在全国成立十个销售大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东北,西安,武汉,南京,济南,成都和郑州。各区域根据辖区的大小,医学院和医院现有状况等条件,设有一定数量的销售代表,并采取趋向扁平化的渠道管理模式,使其符合企业现实和产品特点的模式,旨在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和渠道成本,最大限度保证客户利益。这种建立在合作伙伴式销售网络前提之下的区域小型化,有利于精耕细作,既有利于加强对重点目标客户的工作,也有利于加大对商支持力度,同时可以协助开发医疗市场和经营市场。很明显,公司销售人员的角色己经发生变化:从单纯销售人员转变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员。

通过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分销部门的职责是征召、支持和管理商。分销部门对其所负责产品的销售任务负责。采取分销方式,主要是其较传统的直销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分销部门的职责是征召、支持和管理商。

分销部门对其所负责产品的销售任务负责。采取分销方式,主要是其较传统的直销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关系资源丰富

中国医学院校和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行为是以需求为主导的,而人际关系在购买决策中则起到较大的作用。商往往在其负责销售的区域有着较直销人员更多的关系资源。

(二)扩大销售队伍,提高市场覆盖率,有利于品牌的传播

一个公司通常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销售人员,而一个区域往往有2―5家商。因此一个区域的商的销售人员总数可以达到十几个、几十个。而单纯采取直销,则一个区域的直销人员数量最多也超不过十个。因此分销人员数量多了,市场覆盖率自然就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也会随之提高,品牌的广度、深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速资金流动

由于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对全国其它具体区域的人文了解较少、关系资源较少等原因,在某些区域的经营难免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企业直销不称职的销售人员又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风险;企业直销而必须采取的分期付款等灵活策略存在较大的回款风险且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的压力,存在由于资金问题而使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的可能。分销模式恰恰回避了上述风险,因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商,可以对客户所购买的产品进行融资,如分期付款、租赁、合作分成等等,同时商一次性付款从公司提货,也解决了生产企业的资金问题。

(四)降低公司管理难度,同时降低经营成本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7篇

“集中采购有好的一面,可以降低医疗器械价格,节省医疗费用,遏制采购过程中的腐败;不好的一面就是会走极端,只考虑价格,忽视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基层医院集中采购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北京一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副总俞先生表示。

医疗器械采购政策变革,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当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业内人士表示,可以肯定经过这轮政策变局,企业将会越来越规范,而那些中小企业由于实力不济就会倒在政府采购的门槛之外。

回收采购权

7月27日,卫生部举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新闻会,卫生部表示:“各级政府、行业和国有企业举办的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于德志表示,此次政府回收采购权,甲类大型医用设备,以及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由卫生部统一负责采购;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及其他高值医用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范围。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高值医用耗材可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要借鉴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办法和经验。”于德志表示。

据了解,以往医疗器械采购,大型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是由医院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申请,由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会拨款进行招标。低于5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主要由医院进行采购规划,然后医院自己举行招标,采购费自付。

由于利益驱使,医院等医疗机构都愿意采购高价的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耗材。一些医院的采购标书上,明确要求采购进口设备或某些部件为进口产品。2003年初,卫生部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后,医院可以自行进口产品,于是国外设备大量涌入。

另外,医院基本不必为设备价格高发愁,使用高价设备收费标准高,可以很快收回投资,而且目前各大医院对医疗设备盲目攀比,更青睐进口产品。

对此,于德志表示,实行集中采购,既是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也是改进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杜绝采购暗箱操作,建立防控医疗器械购销中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执行环节成关键

据悉,卫生部收回医疗器械采购权后,卫生部负责的集中采购工作主要委托给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进行操作。尽管由卫生部集中采购的品目不多,但是涉及面广,金额比较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另外,作为受托负责招标采购的中介机构,能否依法办事,杜绝暗箱操作,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参与投标企业,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最关心的事。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国家拿钱能不能买到好的产品不好说。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如果是赢利性机构,由其主持招标,就会掺杂私利,出现暗箱操作,企业明明白白参与投标反而不能中标。”北京现代沃尔工贸有限公司的张先生表示。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屡次出现。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被业界称为“政府采购第一案”的北京现代沃尔公司财政部不作为一案。2004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委托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等单位集中采购586台“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并进行公开招标。

现代沃尔公司参与投标,报价为5.68万元一台,这是当时市场上从没有过的最低价,而且产品质量不逊于竞争对手。现代沃尔志在必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两次投标均落选。中标者为广东开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硬是抢得了总计4688万元的大单。事实上,本次招标采购就存在暗箱操作,采购机构、中介机构和中标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公开招标从而失去其意义。

“政府集中采购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执行上能否保持公正合理就目前来说存在很大疑问。除非构建一个健全的体系,加强监管机制,否则监管不到位,执行采购任务的机构就会胡作非为。”现代沃尔公司总经理王建军表示,“政府的初衷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同等质量价低者中标。”

“干什么事都不要走偏激。参与评估选型的专家要负起责任,对参与评选要承担法律责任,挑选产品不能只考虑价格低就入选,还要考虑性能和质量,达到性价比最优。”俞先生表示,目前基层医院已有很多反映,集中采购的产品质量差,用不了几天就坏了。

行业洗牌在即

据了解,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有近12000万家,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产品技术水平低。

“由于政府集中采购一些中小企业无法中标,倒闭是必然的。现在很不正常的是,光做心电图机的企业就有二、三十家,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技术都是拿人家的,只是装了自己的外壳,换汤不换药,质量没保障。”俞先生说。

目前企业比较担心的是,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是否会重蹈药品挂网招标的老路。肇始于广东的挂网采购,已经在各地推广。制药企业为了获得订单,相互之间压低价格;而招标单位又猛砍一刀,结果中标的药品价格普遍偏低,企业本身盈利微薄或只能咬牙硬撑着。

同样,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对此也心有余悸。企业普遍担心会出现像药品采购那样,企业之间互相杀价,企业利润逐渐下降,从而导致不能中标的企业出局。对此,企业疑虑重重。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8篇

一是研发力量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而中同仅占2%。跨国公司还垄断了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核心技术,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至今无法与之竞争。虽然从医疗器械产品门类上看,我国比较齐全,但高端产品较少,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出口的虽然有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但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常规性的医疗设备,从我省情况看,也是如此。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科研力量薄弱,研发经费较少。

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美国医疗器械前50家企业的集中度1992年就已达到92%,而我国医疗器械前5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00年还徘徊在40%左右。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江苏也存在类似问题,尽管近年来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偏低。从产品结构看,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型高档医疗器械的销售仅占整个医疗器械销售的10%左右,许多高精尖设备还不能生产或由于技术不过关还不能批量生产,而众多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常规性、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生产上,大量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低档次的产品,长此以往极易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从生产水平看,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国际水平要落后20年左右,主要医疗器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10%,多数国产医疗器械的返修率和停机率都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部分产品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由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严重困扰。再者,医疗器械工业涉及机电、物理、光学和计算机等许多学科的尖端技术,其发展也依赖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基础工业以及生物材料、传感器、计算机等新兴工业的发展,而我国的基础工业发展较慢、高新尖端技术创新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水平。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带来的市场需求将促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这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产品的生命力,才能使医疗器械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结合实际情况看,要使江苏医疗器械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获得较快的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行业竞争水平。虽然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政策环境的改善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如投资抵减税等政策,取消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医疗器械价格收费规定,来逐步规范市场,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扶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新产品的诞生需要有创新和很高的研发投入,在目前状况下,国内单个企业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因此,政府应对开展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医疗器械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并考虑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国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调整行业结构,培育企业集团。江苏医疗器械行业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应把常用的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资本运作、股份制改造、联合兼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应鼓励生产企业联合兼并,实现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并形成5―10个大型的企业集团,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的中小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密、特定市场、新颖和新技术)的发展道路。同时,加强医疗器械行业管理。加强专业协作,鼓励中小型企业成为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战略伙伴,从而在江苏范围内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弊端。

三是加大研发力度,创立拥有独立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研发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尤其如此。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每年都要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创新性技术,让不断诞生的新产品成为企业获利的源泉。过去的10年中,拥有独立核心技术的高档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为其生产企业赚取了巨额利润,近年来,随着东软、万东、安科、海扶等民族企业的崛起,在诸如CT、核磁、彩超、超声刀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才使得外商不得不将高不可攀的价格降下来,这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就永远不能对进口产品的价格造成压力。所以。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在高端技术产品上有所突破,努力形成更多的拥有独立核心技术的品牌,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对江苏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尤其应加大研发力度,优先发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及品种,更新换代国内市场缺乏或空白的常规产品和基础产品,以及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物美价廉的普及型产品和机电一体化的诊断、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同时,还应把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与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地、及时地采用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四是强化监管,促进医疗器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0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从事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全过程的监管。江苏医疗器械行业应突出对重点企业、质量投诉较多产品的监管,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并将日常监管工作与专项整治、质量体系考核、许可事项变更相结合,充分利用监管资源,实施有效监管。同时,还应强化监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监管队伍,提高监管水平,做到既能监督管理到位,又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折旧方案

一、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应计提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原值减去已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各年净值根据原始价值减去前几年累计计提折旧总额。

(四)累计折旧

大型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等情况,其价值会逐渐减少,对这种价值的减少需要进行计算来计提折旧,累计折旧就是已发生的计提折旧累计起来的总和。

(五)折旧残值

设备的折旧残值是指其在报废时拆除清理后残余的材料、零部件等价值,这些可以通过返回厂家或者变卖来实现价值。一般计算按可算作原始价值的3%-5%。

(六)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应该与设备的实际损耗基本符合,既反映设备的有形磨损,又反映设备的无形磨损。一般来说,折旧年限应根据医疗设备使用的时间、强度、使用环境及条件来确定。

二、医疗器械行业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解析

(一)年限平均法

1.概念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它只有满足以下各项条件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维修费用在整个设备使用年限内固定不变;(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相同;(4)使用设备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以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

2.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设备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这种方法具体的计算操作简单,但是没有考虑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损坏不一的这一实际情况,易形成前期效益大时未能更多地回收成本,而后期效益差时又回收比例太高,造成折旧收费困难,容易出现提前报废的现象,对医疗器械企业不利。

3.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二)工作量法

1.概念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2.计算公式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适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三)年数总和法

1.概念

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

3.适用范围

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因此,年数总和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1.概念

双倍余额递减法,同年限平均法相同,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即在不考虑医疗设备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设备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医疗设备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医疗设备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10年折旧年限的为折旧年限到期5年内,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折旧年限和设备原始价值具体设定),将医疗设备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折旧。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3.适用范围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三、折旧方案的比较和相对合理方案的选择

(一)比较

在医疗器械行业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平均折旧法存在很大缺陷,它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回收成本,而是将成本平均到预计的折旧年限里,致使使用部门在前期收益好、设备状态好的时候没有更好地回收成本,而后期仪器处于老化报废期时还要提取相同的折旧,从而降低了使用部门的积极性,使其不能很好地使用、维护机器设备,从而加速了设备的报废,导致成本无法回收。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

(二)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上述折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武断性,而且其所依据的数据,如现金流量或净收入是相当难于计量的变数,因此,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

(1)不需分配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

(2)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

(3)侧重于使用能够预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

(4)尽量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

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前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实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来讲,计提折旧都是必要的,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式所适用的条件,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参考文献:

[1] 鲁亮生.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 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阎达五.高级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兰,苏志涛.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医疗器械行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行业 机遇 挑战 健康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 品牌意识 社会责任感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继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向好,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日益显现。

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必然伴随时代赋予它的发展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尽管如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这两者的比例约为1:1。而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国内需求加大: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较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再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3、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医改的,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未来几年二三线企业的县城将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的广阔。

(二)有机遇就有挑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存在挑战

1、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像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占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三、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讲求质量与服务并重

医疗工作强调安全和有效,医生及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器械和产品的要求亦如此。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决定着是否有人愿意问津产品;服务则是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产品能否畅销不衰。我在经营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时,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医疗器械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可靠、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医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用户。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本着为病患、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开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将来走向国际、跻身于国际医疗市场的大门。就像当初我选择跟强生公司合作一样,一方面,是基于我与强生公司共通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强生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75%,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当初创办北京诚之盈公司强生医疗产品,也是本着在引进、推广国外先进医疗器械、造福病患的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提高自有技术水平。

(四)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但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高额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释放。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希望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处于边远地区的百姓带去福音。

(五)加强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方面: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微弱,因此,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应注意加大对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探究》《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1期

上一篇:医疗软件范文 下一篇:农村医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