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2-21 12:55:06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原则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建筑设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成为人们最为重视的地方。医院建筑设计应以功能为主,以医疗流程分析为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功能分区、多样性、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医疗建筑设计的现状

1.1无计划的扩建医院规模

我国医疗建设的发展逐渐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这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个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医疗门诊人数减少、病床和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因此,对于医疗建筑建设,如果规模预测不合理,盲目扩大规模,就会使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效率不高,加重病人的负担,也势必造成医疗业务的萎缩。所以,医院规模的预测,要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人口增长、服务半径等多种因素。医疗的规模建设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疾病发展趋势和人口发展变化速度的快慢,计划未来的10-20年全社会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以及按功能、技术特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确立其在三级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地位、任务和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

1.2盲目建造高层

大型的医疗建筑机构一般集中建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市中心,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了很多地方采取了集中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设模式。这就使许多建设方以为高层即现代化。高层建筑、全空调式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使人们对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高层医疗建筑遇到的一些弊端:难以解决安全自救、隔离传染、高造价、高维护等问题,而且对许多医疗业务而言,水平联系与垂直联系相比较,水平联系更方便快捷。

2.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要求

现代化医院建筑应具备的条件也发生了转变,即从建筑场地、建筑功能、建筑设备、医疗配套设施、医院卫生等条件,向更高条件转变,对于它的要求也逐步的改变。

2.1满足医疗功能要求

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医院管理体系、医疗体系建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医院建筑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设置,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围绕着 “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创新理念,如医疗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医院经营管理的低耗、高效等,已对医院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建筑在满足医院卫生学要求的前提下,还需满足各医疗学科发展的专业要求。“医疗功能”重新整合、调整,需达到“整体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横向、竖向交通流线(包括人流、物流、车流)建筑设备的设置要求科学、经济;医疗设备仪器、医疗专用设施设置要求科学、合理:新的设备设施(如自动化传输物流设备、空中急救直升机坪台等)设置能够加强医院整体功能。 同时,医院建筑还需满足“具体功能” 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环境雅致,空间宜人,营造家庭气氛;选用适当的建筑模数,护理单元、规模化,建筑设计具有通用性。

2.2绿色环保建筑要求

绿色环保建筑能够使医院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成本。至少增加了自然光线和景物,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减少了医院里的有毒化学,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医院依赖强力消毒剂,并且在工作人员中出现高比率的成人哮喘。绿色建筑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灵活性、 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 医院绿色建筑,不单纯是室内外的绿化、污染水的处理、有害气体的处理、医疗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及建筑装修使用绿色材料,而是要考虑致力于维护病人的安全;致力于更好的病人结果;致力于维护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安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原则在医院建设中充分体现。

2.3满足人性化要求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运用新的设计理念DD融合现状,面向未来的建筑,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建筑“以人为本”,人性化建筑。人类活动与建筑形体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而人类个性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表现在医院建筑建设,在人体工程学、社会心理学、健康权、隐私权等方面,需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这具体体现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的美感。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中,设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针对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人群的情况,对其“特殊性”具体设计。医院的设施,应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需求多元化,病室、诊室、检查诊疗等空间,就应按照多元化的需求设置。医院设计要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环境优势,强调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有机结合,以求在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上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既保证医院功能的合理性,又注重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环境和人群的审美要求。

2.4智能化建筑要求

智能化建筑是实现医院进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建筑一般要求信息通信、办公、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而医院建筑本身含有特殊性,需具备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的特点。它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改变了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使病人取药的时间减少了,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

2.5总体平面设计要求

注意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洁污路线要有明显的提示,避免或减少交叉之间的感染;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出入院路线交叉。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3.总结:

现代化医院应表现在医院医疗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素质的高层次,以及医疗服务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缺一不可。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医院是我国医院建设的必由之路, 首先更新设计理念是重中之重,其次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来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利霞;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以“病人”为本,以“就医环境”为魂》,中南建筑设计院,姚金 。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所涉及的6种设计服务模式,通过对比,阐述了设计总承包模式在医疗设计中的特点及优势。

关键词:

全过程设计;设计总承包;医疗建筑设计;模式

医院是功能最为复杂的民用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设计相比,医疗建筑设计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结合十余年的医疗建筑设计工作实践,对其设计服务模式及内容进行如下探讨。

一、全过程设计

全过程设计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机电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一整套的流程设计。这种方式中所有的设计工作都由同一家设计单位来完成,虽然各专业设计介入的时间周期不同,但会出现内部协调问题。如建筑设计(俗称土建设计)完成后,甲方认为应该进行“装修”设计了,这时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内装设计,而此时基本上土建部分的结构排水、强弱电预埋、隔墙等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或大规模开建,致使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照明及开关插座、喷淋、风口等部分进行更改,造成投资增加。另外,土建方同装饰方扯皮、推诿、工作交叉的地方也普遍存在。

二、内装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建筑设计完成、施工单位招标完成后进场开始施工或者土建已封顶的阶段,甲方对内装修设计进行招标或者直接委托内装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甚至将内装设计及装饰设计工程直接委托给同一家施工单位来完成,即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成本控制以及项目管理同国际接轨,但由于管理及监管的缺失,在国内项目中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内装设计单位往往受人员及资质的限制,只对装饰部分进行设计,对其它的专业部分(如生活区域、气体、中心供应、洗衣房、检验检疫、厨房设备等)均要求甲方委托其它专业公司来进行设计,而机电部分(给排水、消防、空调、照明、强弱电等)设计的深化又只能由原土建设计方来完成,整个项目就会出现多个单独的委托单位各自为营的局面。这时甲方可能会要求由土建设计单位来牵头总体协调,但是在并未给予相应的总体协调费用的前提下,土建设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和其他配合设计单位间并未有合同关系,所以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常常矛盾重重、问题不断。再加上各个设计单位间各种版本、各种制图方式的海量图纸整理,甲方、监理方、项目管理方、设计单位疲惫不堪,导致项目工期大大延长、造价大增的情况成为常态。

三、内装及机电深化设计

甲方土建设计已经完成,设计单位进行内装设计及机电深化设计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土建设计图纸完成且已完成报规报建的手续,也就是设定建筑的外部轮廓无法进行改变,所有的改变局限在平面以内进行的调整。如果土建设计方为专业设计机构或者医疗设计经验丰富,则完成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在前期设计中所有的工艺及流线考虑的比较清晰、完善,无需在此部分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修改,所有的工作仅仅围绕室内氛围营造、色彩配搭、材质选定等内容进行设计即可。机电设计部分前期预留负荷、回路容量考虑到位,在主系统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末端的深化设计,这样工作就会清晰、明确且不易出现相互扯皮的情况。第二种情况即土建设计单位并无医疗建筑设计经验或经验较少,虽然这种情况几率较小,一旦出现,却很棘手。如果前期设计中流线、工艺考虑不足,在对内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大规模的功能调整,极端时整个平面只保留柱网,几乎所有的隔断甚至楼梯都需要重新设计,其设计难度超过重新进行二次建筑设计。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在土建设计完成且土建施工也进入到封底甚至完工阶段时才出现以上的情况,这时的处理方式就不会像前面那样仅仅在图纸上删除和移动墙体那样简单轻松了,此时必须把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这种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向甲方明确清晰的逐一告之,在取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对已完成或接近完工的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拆改。

四、改造设计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医疗领域的持续升温,以及区位、周期、投资的优势,将非医疗使用功能的已建成项目重新包装改造成医疗功能建筑成了一个热门的方式。但由于建筑先天条件的影响,设计难度反而是所有方式里最高的,难度甚至超过新建建筑。首先,几乎所有改造项目都面临着种种限制,如层高低、柱网布局不合理、电梯未按医疗电梯尺寸设置、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不满足要求、无医疗专用服务间的位置等等。改造设计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工种,如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所有内部功能重新设计、消防疏散设计等)、结构(原有结构重新规划后的复核、整体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机电(包含强电、弱电、给排水、消防等各专业功能区域对应机电重新设计,厨房设备、洗衣房等)、装饰(区域装修设计、软装设计、专业空间照明设计、专业标识导向设计)、幕墙及钢结构专项设计和景观设计。综上可见改造设计的综合性之强、功能之复杂、配合工种之多,所以建筑师们常常说一个成功的改造设计的付出不亚于两个新建医院的设计。

五、工艺流程设计

项目的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都已经完成,但整体工艺设计不符合要求,ICU、病理科、手术区、透析等部分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柱网、建筑进深、电梯楼梯位置、各医疗单元的面积与工艺设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冲突。这种情况下,设计单位接受甲方的邀请为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调整,在现有的设计框架里增减删补,使新建医院变成了一个改造医院。

六、设计总承包

设计总承包,即从设计的最开始,甲方将项目所有的设计内容全部委托给同一家设计单位来完成,包括规划、建筑、结构、室内、给排水、强电、弱电、暖通(含专业层流区域)、景观、幕墙深化、钢结构、标识系统等多个子项目。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内装设计就参与进来,站规划设计|PLAN&DESIGNPublishedon:15/02/2016在二次空间设计的角度,从更加人性的角度对公共空间规划、材料选择、照明方式、结构处理等提出建议,在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同时就基本上做到了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两图合一,机电设计一步到位,并做到建筑机电图和装修机电图也是两图合一,杜绝了由于装修设计调整再来修改建筑施工图的麻烦。由此可见,采用设计总承包模式节约了造价,节省了配合的各设计公司之间相互协调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责任清晰、明确。

七、结束语

以上是医疗设计中的6种典型的设计服务方式。通过对比可知,在医疗设计中推行设计总承包模式,从设计的角度可以更好地贯彻设计意图,从建设方以及使用方的角度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协调的精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设计方与业主方各有自己的视角和责任所在,也有各自的专业性及优势,合起来共同做“加法”,可以将合作真正变成一段愉快的经历。因此,建议在医疗设计中推广设计总承包模式。

作者:甘霖 单位:上海科图设计机构

参考文献

[1]贾敬龙.大型综合医疗中心总承包模式应用思考——记深圳大学学府医院设计总承包工作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04)

[2]王连国.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特点与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09)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中国式”医疗建筑设计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中国式”医疗建筑在设计前期存在着设计依据不足的问题,整个医院建设只有几页或十几页纸的设计依据,几乎没有一个合理完整且专业的未来规模策划,项目一开始院方便急于开始设计招标,整个医院设计过程中没有和医疗建筑师一起按照设计进程编制三次专业设计依据的过程,同时也没有用三次设计依据来指导不同阶段的设计。

院方与设计院在设计前或设计中同样也没有编制一部 Room Data (房间设计依据),几百页的房间数据是医院设计的专业依据,也是后期施工的依据和医疗建筑工程预决算的依据,它是指导设计院的“建筑专业”将设计深度深化至1:50比例的重要文件,它甚至能帮助医疗建筑工程实现未开工先“决算”,是控制整个医疗建筑工程建设的必备“法宝”。但很遗憾的是,在中国式“粗线条”的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医院方和设计院的设计师们都没有去重视和编制这套专业的Room Data。

其次,“中国式”的医疗建筑施工图设计图纸深度只能到1:100的比例,达不到医疗建筑设计图纸所必须的1:50的比例深度。在中国起牵头作用的“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图纸(又称建筑专业条件图)的深度只能做到1:100,而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图纸深度是1:50的比例。1:100比例的施工图设计深度所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完整准确地表示出各个房间的各种医疗设备、电器、气体等的接口与插口的位置与数量,从而导致了水、电、弱电、空调等专业的设计图纸不能准确地标注与布置各个房间内的各种管线、接口与插口等,导致医院在建成后安置的时候才发现各种管线、插口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预留。由于目前中国医疗建筑设计深度的不足,使整个医疗建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并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导致了医疗建筑工程在建成后的安置过程中需要大量返工或者二次施工,甚至多次施工。

第三,目前大多数中国设计院的医疗建筑师没有能力质疑和纠正院方科室主任所提出的要求,医院科室主任懂医学,懂患者,但未必懂医院!医疗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是由院方(医生)来主导,却不是由专业“医疗建筑师”来主导,医疗建筑的建设作为一个面积的概念,医生是无法掌控的。

以上三大问题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的医疗建筑设计体系,其设计深度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因此在中国,医疗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大量浪费与功能缺陷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过程缺乏三次设计依据

中国建设一个投资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医院工程所对应的设计依据往往只是仅有几页或几十页图纸的“简版”,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医院方面和设计院的设计师在建设前期整理不出合格专业的设计依据,而大多数设计单位里没有真正的专业医疗建筑师,最终的结果变成是医生指挥着设计师按照他们或许不完整的想象来画图。

而在发达国家,医疗建筑设计的做法则更为严谨。根据医院设计进程的不同阶段,院方在“医疗建筑师”的辅助下,分别提出针对总体规划、针对单体建筑设计(包括方案阶段)和针对房间功能布置设计的三个详细设计依据(Room Data)。一个医院的建设,院方在医疗建筑师的辅助下,至少要提出三次设计依据,这三次设计依据包含非常详细的医院设计要求,少则几百页纸多则几本书的厚度,因此像我国只靠几页纸的设计依据就建起来几十万平方米的医院,这在发达国家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当下,门诊手术在全球快速发展,医院设计对医院门诊科室的规模把握变得相对复杂,门诊量与科室面积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变得难以掌握,尤其表现在对各科室候诊区面积的分析与掌控方面。因此院方往往需要单独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医疗建筑师”来辅助编写现代医院建设的三次设计依据。

将问题不断地传递给下家

现代医院的大部分房间都要求配置医疗器械、电器、气体、上下水等各种接口与插口,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设计中“完整全面”地决定这些设备插口与接口的数量与位置?答案是“医疗建筑师”!因此“医疗建筑师”必须完整地了解每个医疗房间的使用功能,但目前中国设计院在房间功能布置的设计中存在着“缺失与不清及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是造成医院建设返工或多次施工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医疗建筑是在医院方、设计方(包括设计方内部的各个专业)、施工方、装修方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建起来的,从设计到施工几乎都是在一种“不清楚”的状态下进行,整个建设过程将“不清楚”进行到底。

第一个“不清楚”者:医院方(甲方)。医院方在医院建设前期更多地关注项目的设计外观,在没有完整的功能策划和专业的未来功能评估前,就急于开始设计招标,而不是去花时间与精力对不同科室的各个医疗房间提出非常具体的设计要求,医院方也不会委托专业的医疗建筑师去详细地研究各个房间的设计依据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交给了设计单位去决定。第一次将对于房间内各种接口与插口的详细位置与数量问题“不清楚”地绕过去了,移交给了设计单位!

第二个“不清楚”者:设计院建筑专业的建筑师。设计院接到任务后,由于建筑专业的设计师比院方更不了解不同科室的医疗程序与医疗设备情况,因此对房间的构建只能按照建筑图(又叫建筑条件图)设计到1:100比例的深度,但这个比例的图纸并不能准确全面地表示出各个房间的平面、立面及接口的具置和数量。从图纸上看基本上是个空房间,建筑专业把这套深度不够的图纸又移交给了下家,即水、电、弱电、空调等专业,将其用于进行设备专业的施工图设计。

第三个“不清楚”者:设计院的设备工程师。在多数情况下,设计院的设备工程师们就更谈不上了解医用房间了。既然建筑图上没有详细全面地标识出各个房间医疗设备、电器、气体、上下水等的接口与插口情况,也没有各个房间的完整设计依据,因此这些设备工程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每个房间接上插口,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无从谈起,最终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施工单位。

第四个“不清楚”者:土建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接到设计院的施工图后,会遵循按图施工这个基本原则。他们不会去了解每个房间建成后的功能,也不去深究各个医用房间接口与插口的数量与位置,更不可能准确地去预留各种必要的管线和接口与插口等,在医院大楼被建起来后甚至还会还告知院方,这些预留都是下面装修公司的事。

第五个“不清楚”者:装修施工单位。毋庸置疑,装修施工单位更不懂医疗建筑,因此也谈不上了解各个医用房间。多数情况下,施工单位在赶工期的压力下不会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这些与医疗装备有关的问题,只是按照医院方的要求,尽快完工。因此装修单位基本是参照原设计院的图纸进行施工,自身不会深究某个房间的某个墙面该有什么样接口与插口,该预留什么设备的安装条件等。

最后又转给院方,虽然从表面上看医疗大楼是建了起来,但最初的问题从设计依据开始,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医院。大楼建好后,院方搬入时会发现建筑各个房间的接口、插口、端口等没有预留,该留管线的位置管线没有接来,甚至该放医疗设备的地方都没有提前做安装预留,这个时候医院方不得不开始策划各个房间,并讨论房间的医疗设备、电器、家具等的具体安置问题,然后再找来施工单位二次施工,把刚刚装修好的墙面重新打掉,再引入各种管线,有的即使搬进去了也仍需再拆砸修补,这就是“本末倒置”地把 “不清楚” 进行到底。

缺乏真正懂医疗建筑的专业医疗建筑师与规划师

很多设计院声称自己的设计特长是医疗建筑,但这不并能说明他们有真正懂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建筑师”,或许他们曾经深度设计过很多中国式医院,但这其中主要是指建筑外观,至于对内部的详细医疗功能了解的也许并不多,也没有能力去指导医院各科室主任该怎样规划和使用自己的科室。

这里涉及到一个医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笔者希望伴随着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能尽快地培养出一批真正懂医疗建筑的设计人才。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医生懂医、懂病人,但医生(包括院长)未必懂医院!医院在建设问题上是个建筑的概念。由于医生们不是建筑师,对面积规模往往不能准确掌握,所以医院作为建筑其设计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医疗建筑师”来主导与掌控,而不是医生!而专业的医疗建筑师、医疗设计师还需要有能力指导医院的各个科室主任该怎样去使用和安排科室,包括应对门诊量的变化所做出的各种安排,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反过来,由医生们来指导设计院画图。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黄锡G:这个问题是我们业界不断探讨的问题。这方面,老一辈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虽然也去了国外留学,但是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倾注了一生的精力,他所做的田园考察、古籍文献的梳理工作,将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工程设计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对古城的保护、北京市城区的规划等等,他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像他这样去学习西方先进理念而不忘本土的传统文化,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对待西方的建筑理念上,我觉得我们还是具有很开阔的心态。在早期建设十大建筑的时候,曾说过,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我们不能拘于某一种文化,我们需要一个多元的文化。西方外来文化我们不拒绝,也不盲目跟从。但是,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怎样把握这之间的度还需要我们建筑师的努力。

主持人:您在医院建筑设计的广泛实践中,是怎么把握这个平衡的?

黄锡G: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公认美国的医院建筑好。而在我做医院建筑时,是不主张用大进深平面的,而是选择带内庭院的半集中式平面,这是很能有效解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手段。对比来说,美国的医院是24小时人工照明。但在国内医院,虽然设有中央空调系统,但春天和秋天是不开空调的。我是积极主张这种布局的。再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医院多是单人间,单人间是不是好呢?私密性、舒适性、防交叉感染是很好。但是,对我国来说,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是世界第二位,但是按人均算还是很低的,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不然就会走入误区。

主持人:“十”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您认为建筑文化理论研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如何发挥作用?

黄锡G:建设美丽中国,要致力于国家的小康建设,这个在“十”报告当中已经提出来了。我从事的领域是医疗建筑领域,医疗建筑和其他建筑有一些差别。医院建筑的功能性比较强,跟文化建筑、博物馆建筑等是有区别的。我们也在探讨医院的功能性和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文化意境如何兼顾,如何将建筑文化融入医院建筑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我们一方面改善医院效率,一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域环境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医院建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您的建筑思想是什么?目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城镇化,对我们建筑界有什么影响?

黄锡G:城镇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医疗服务体系怎么跟上。我们建了很多大医院,也建了很多小医院。但是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要改善和完善,除了我们建筑师的努力之外,还应该有公共卫生其他领域专业,要一起来使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建了大批大工程,我们的建材选择、施工能力、建设条件与以前大不相同。近年来国家对医院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就我研究的领域来讲,医院建筑除了外观、医疗环境、空间造型之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以病人为本,包括病人切身接触的细部空间,哪怕座椅、门把手的布置,这些在国外都做了很多很细致的研究。这一点,我们还有所欠缺,我们做的许多大工程,工程量很大,但是怎么精细化值得深思。我认为,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把钱用在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上,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主持人:我国医疗建筑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差距在哪里?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黄锡G:从这些年来看,政府对医院建筑的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大的,包括各个省市的投入也比较多。对比国外,在建筑本身的设计方面的差距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大,但在理论探索、体系化程度上我们还有距离,在科研方面还要努力加强。医院设计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这三大流程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有待探讨。社会各界在这方面有很大期待,所以我们技术人员也要狠下功夫。

主持人:您对青年建筑师有什么建议?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建筑;以人为本;和谐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近几年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笔者这几年有幸设计了自治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楼、内科综合楼和国家中医研究基地、自治区胸科医院病房楼、自治区煤炭总医院综合住院楼、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科综合楼、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楼和门诊综合楼、哈密地区医院门诊综合楼和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等几个医疗建筑。设计中有机会与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探讨,也几次前往内地一些典型医院参观考察,进行感性认识,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在这里与同行交流。

一、合理的功能组织

医疗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功能较复杂的类型。综合医院的组成要素由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六部分组成。新建、改扩建医院均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晰,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在具体设计中着重处理好病人、医护人员、后勤供应及污物尸体这四个部分的出入口。避免各交通流线的交叉,使各部门联系紧密,工作便捷。

传统的医院以多层为主,但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其大多数医院的改扩建不得不向高层发展,笔者设计的几个医院均为高层建筑,在布局上一般都将门诊、急诊、医技等放在低层部分,病房和手术室可往高层部分安排,通过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好病人、探视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流关系,最终满足了医院方面的功能需要。

自治区中医院内科综合住院楼、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和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就是一个底部为门诊,上面为住院部的综合住院楼。许多人都清楚,位于黄河路的自治区中医院和位于龙泉街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用地非常有限,早在2002年中医院就拆除了原来的三幢职工住宅楼,建起了现在乌市一流水准的外科综合住院楼,自治区中医院也以此巩固了其在自治区一流医院的地位,时至今日,自治区中医院更有惊人之举,义无反顾地将一九九三年建成的八层住院楼实施了定向爆破,换取了综合住院楼建设用地,自治区人民医院也在拆除和搬迁了大量住宅取了宝贵的门诊病房楼建设用地。两座医疗建筑在底层门诊部分设计中采用中庭与医疗主街结合的方式,用通高的中庭与医疗主街贯通医院门诊部分的各个部门,通过辅助的交通流线,使门诊各科室相对独立。同时又联系便捷,从而大大缩短了各主要功能流线的距离。共享中庭和主街成为医院的空间枢纽,主街与各科室之间形成一个缓冲过渡空间,将这个空间设计成候诊空间。候诊空间内设有护士站,通过电子呼叫号的方式通知病人就诊,使其候诊的病人与医生互不干扰,彻底改变了以往就诊的无序局面,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手术室的设计是医院设计的难点,设计时应把握“四区四线”的设计重点,即“污染、半清洁、清洁、无菌”四区与“病人流线、医护流线、洁物输入流线、污物输出流线”四线,做到流程合理,流线清晰,分区明确,手术室设在与ICU同层,并用连廊贯通,病人手术后需进行特殊护理,可直接通过连廊进入ICU。手术区分为两组手术室,两组手术室之间为交通及洗手、器械等辅助空间,病人由单独出入口进入手术区,大厅布置家属等候区。医护人员经更衣室进入手术区。污物通道与污物出口连接,靠近污物出口设洗涤、打包等辅助用房。

二、宜人的就医环境

自治区中医院的外科综合楼和医科大第五附属医院的内科综合楼在平面均为“L”形布局,这点除了顺应规划要求设计, 两院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建筑沿周边布置。努力给医院留出尽可能大的绿化空间,形成中心花园,让患者更多的享受阳光、绿化,这无疑会给患者康复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医科大第五附院的设计中有意将门厅向外扩出,加至通高两层,配以通透的点玻幕墙,用意正是将室外中心花园的绿色引入室内,完成空间上的渗透,满足人与自然的融合。

提起生病住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以往的老式医院狭窄的走廊;噪杂的诊疗空间;拥挤不堪的多人病房。这种情况随着各大医院的改扩建在乌市将会逐渐成为历史。笔者主持设计的几个医院住院部走廊的宽度都为3米,病房均为带卫生间的标准间(必要时可加至3人间)。房间均配有电视和设备带,有些甚至配有先进的院内广播系统和互联网系统,可与星级宾馆相媲美。病人在如此“享受“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对病人的康复效果显然是有益的。

三、人性化的设计

“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是笔者在几个医院设计中尤为重视的一个设计理念,这一点也是几个医院办院的重要理念。“始于顾客之要求,止于顾客之满足”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 、“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这几句自治区中医院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口号真实的反映出中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已建成的自治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楼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多次进行方案比选、参观考察,最后在门庭的设计上采用开放式的住院登记和接诊台。入口正对面的景观墙面上嵌入巨型热带鱼缸,大厅还设有电视、引水处、自动擦鞋机、便携式充电器、自动取款机和雨伞架等。在每层的门诊均设有挂号、收费窗口,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再往上走,利用“L”形平面两个护理单元的中间部位每层分别设计了休闲广场,书报阅览室和健身房。健身房为病人配备了以功能性恢复为主的健身器材,足不出户,病人便能得到锻炼。休闲广场布置钢琴、休闲茶椅,使患者在优雅的音乐中身心得到放松。图书阅览室能使患者在疗养的同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这些场所的设计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烦杂、焦躁感,创造出了亲切宽松的气氛,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另外还结合中医院特色设计了美容、足浴、肠疗中心等,一改医院往日固有的单调、生硬的形象,给患者多元化的选择。设在十层的9间VIP病房内设有会客室、陪护间、厨房等,满足了患者办公、开会、学习的多方位需求,实现了患者病房家庭化的愿望,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病人的特殊需要。在参观广东省祈福医院时正好赶上中午,就在医院的“药膳堂”用了午餐,非常有特色。它经营的特点是用餐者可免费到餐厅内中医处号脉检查,然后中医根据检查结果“对症下菜”,给每位用餐者提出了一个科学的饮食结构,就餐者如云。这不仅给医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同时也是医院“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办院思路的体现。

四、结语

上面已经谈到医疗建筑功能设计上的复杂性,在实际的施工图设计中,医疗建筑更较其它类型建筑有更多的规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同时要满足建筑艺术方面和来自医院方面的综合要求,有些要求和规范甚至是相抵触的。在这几个医院的设计中多种要求交织,多方矛盾碰撞,非常棘手。一次次在各种功能的海洋中理清头绪,一次次在矛盾的夹缝中寻求出路,最后完成一个个不同的作品,这也正是我们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每一个建筑师的骄傲。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6篇

回首2011年,我国医院建设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一年里,我国医院建筑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设计理念、整体规划、流线设计、建筑布局、内部装修、特殊科室设计、空间合理利用等方面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新趋势、新做法?

本期专题,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一起对过去一年的医院建筑建设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为您展示特色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品鉴之余,也祝愿我国的医院建筑更加科学、合理、经济、美观,切切实实地满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迫切需求。

黄锡:医院建设形态趋向于采用半集中式

为了实现医院现代化,满足医院不断拓展更新的功能要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医疗设施实践从单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理念,许多学者展开研究并绘制了医院建筑形态发展的轨迹图,力图通过回顾、追踪医院近现展的轨迹,寻找发展的规律,为未来探索追求比较合理的路径。综合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AP-HP研究中心、荷兰近代医院形态发展和英国医院形态发展(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路径来看,为了适应医院建筑不断更新拓展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不能局限在单体建筑范围内,更不能就事论事、见缝插针式地进行医院改扩建。项目无论大小都需要从整体出发,从院区整体规划入手,才能得出比较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专家的归纳分析看,大部分研究趋向于采用半集中式而不是过度分散式或过度集中的模式,从而可以争取到较短的流线。为营造较好的医疗环境创造条件,设计者还必须为未来发展留出发展空间。这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予以强调,这些分析为我们至少也提供了启发,可以参考借鉴。

苏元颖: 以循证方式探讨诊室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这几年来,知识跨界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最突出的表现是计算机理论中的科学叠加法逐步演变成现代工程解决方案的理论,之后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全面改革。源于医疗诊断方法的循证方法也被引用到设计、管理等众多领域,循证设计方法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步被推广。关于循证设计,我翻阅了很多的书籍,发现答案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循证设计是重视“取证”过程,当你去麦当劳时,可以看到它的柜台一定对着大门,菜单一定挂在前面,因为人们的特点是到麦当劳一定是赶时间,进来以后先看菜单,点餐拿到食品之后转身就能看到座位,最后这就变成了一个模块,不断在各行业中复制。循证是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研究的过程,这是从几个答案中总结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然而循证设计并不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循证设计有很多很细致的做法,比如设计医院的水龙头不需要水量太大,间距也不要太远,这是我们做循证设计时都要考虑的细节问题。但是循证设计因为这样的特点,效率并不高。现在的设计是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循证设计在某一个问题上追求完美,当某一个环节完美了以后其他的方面就会落后。但是工程解决方案里最关键的是平衡,不是完美。循证设计是一种价值自由。当地域的物候调研成为设计的必要条件,当空间中的人群行为经过模拟预测时设计过程将极大地研究具体建筑物的客观性,从而缩小由现行设计规范的强制性所带来的主观局限性和物力浪费。同时每一位建筑师都存在于“人类整体的建筑师系统”中,都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动性和独创性的终端,并以个人职业工作的经验与智慧的积累,回馈于“人类整体的建筑师系统”。循证设计是设计行业新的存在与发生模式,面向理性的、精致的优良营造。

孟建民:“全方面关怀”的设计理念

跨入21世纪后的医疗建筑和传统医院建筑有所不同,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类型。由于医疗管理的模式、理念、设备全都在更新,要求也和原来大不相同,所以应该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医疗建筑的状态――“全方面关怀”的设计理念。由于在医院建筑中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群体,其中患者就是主要群体,还有医务工作者也是重要群体,当然还包括很多管理、后勤、见习、探视等多方面人群,所以我们提出的理念是要对每一类人群都给予充分的考虑。老医院就存在这方面问题,他们仅仅偏重于患者,或者是医务工作者,可能对其他的人群有所疏忽。比如,大家看到老医院的手术室前面,家属缺乏等待区域,而新医院则不会有这种情况,除了为患者、医务工作者提供空间和服务外,也会为等候的家属设计一些空间。

孙鸿新: 医疗建筑设计需要加强一体化设计

医疗建筑从设计开始,我们就应加强一体化设计。这样,在我们医疗设计领域里,形成一个合作团队。做工程时,我们在策划以后做一体化设计,从弱电、净化、物流到室内的装饰、景观等都一起来做。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建设成本低,对于我们设计、专业之间更加便于协调、减少变更。第二,可以促使我们设计院内各个专业的水平提高。第三,清楚甲方的需求和利益是什么,从而知道你应该向他承诺些什么,始终有贯彻的目标,让建筑的品质得到保证。

姚红梅:人性关怀,将更注重环境优化

医院未来的发展就是更关注人的精神关怀。反映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就是更注重医疗环境的优化。很多国外医院的设计中有鲜花店、书店等,甚至有教堂,对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怀非常多。在注重环境优化的基础上,绿色医院将是一个大趋势。目前,我国的绿色医院案例还不多,在绿色医疗建筑评估方面也没有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但我坚信随着人们对绿色医院设计理念的逐渐认同,未来的绿色医院将会越来越多。

许海涛:坚持建设信息化系统

如今到国外医院考察,国外专家们介绍的重点已经从流程规划变成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他们认为,医疗流程、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已经不能代表他们最大的优势,信息化才是医疗建筑最为核心的内容。从中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医院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建设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重点。

王恺:医疗建筑发展的5个关键词

节能――现代医疗机构需要关注水资源节约,能源绩效,建筑材料选择以及医院选址是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安全――医疗建筑的设计需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安全问题,传染控制,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其选址的安全性。

康复――现代医疗机构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病房的人流量,个人隐私保护,医疗治愈环境,地区性文化以及数字医疗系统等方面的因素。

高效――现代医疗机构应关注功能区域的组织规划,灵活和高效的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

系统――一个良好的操作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行政管理、节能管理、废弃物处理、医院整体维护以及一些其他的服务。

张晋:增加养老康复、教学用房是新趋势

众所周知,养老问题将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对大量的、更高质量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院显然是无法解决养老、医疗、康复等一系列综合养老问题的。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一些整体新建且用地宽裕的医院规划中,除设计了传统的医疗、教学、科研区之外,还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养老康复区。该区域设独立出入口,同时与医疗区相互连通,借助医院在人员、设施、环境上的优势,提高养老质量。

而增加三级医院教学用房面积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另一新趋势。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制的推进,基层全科医生缺乏的矛盾日愈突出,三级医院已成为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的重要基地。现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只对部分医院作出了配置教学用房的规定,且面积标准偏低,根本无法满足三级医院对全科医生的培训要求。今年以来,我院完成了贵州省6家三甲医院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楼可研报告的编制和方案设计工作,在新建医院的规划设计中也增加了教学用房的比例,以解决全科医生的培训问题。

朱希:医院建筑设计中存在的3大问题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

引言:医院建筑绿色设计是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医院是维系人类健康、延续人类生命的场所,医院特殊的服务救治功能对环境健康有更高的要求,而功能的特殊性又增加了医院系统与环境的复杂关联。目前医院建筑已经成为了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它融入了医学科学、建筑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 理、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正是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国旧有的医院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涉及到目益复杂的相关系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正是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医院设计中的必要性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使院区环境有益于病人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绿色医院的节能效果.便捷高效的医疗流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融洽关系都会给医院的长期运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还是建筑师都应把绿色医院作为建设的目标,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何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医疗建筑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真正的绿色医院,是建筑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2. 绿色医院设计理念

2.1绿色总体规划。总体布局适度集中,垂直发展。大中城市综合医院的发展往往受困于土地的限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土地资源,是医院规划成败的关键。医院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一方面能节约用地,另外也可缩短医疗流程,加强各医疗功能部分之间的联系,方便医患。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建筑垂直发展,可节约土地,降低建筑密度,从而留出地面绿化面积.交通面积。将对通风采光要求不高的车库.后勤用房.设备机房.部分医技用房及专用通道等,放在地下,避免与地上人流的交叉和干扰。

2.2绿色设计要求。建筑形体选取合理的朝向和组合形式,有利于主要业务用房的通风.采光及主导风向的有效利用。主要医疗用房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优化室内物理环境,减少人工对室内环境的干预。特别是病房,应日照好,视线开阔,环境安静,空气质量好,有利于病人康复。对基地主导风向认真分析,做到既有利于主要建筑通风,也避免处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减少建筑密度,提高绿化率,改善院区环境。绿化具有调温.调湿.防风.防尘.降噪.供氧.修身养性.美化环境等诸多生态效益,因此绿化在医院生态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3.绿色医院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效率和资源利用低下。目前发现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医院建筑仍然为旧有的独立分散式或曲折连廊式的布局。这在我国医疗需求不高,医技水平也比较低的时期基本可以满足医疗功能运作的需要。但在医疗需求大大增长、医疗科室分化迅速并且要求医 院各功能部门之间强化联系与协作的今天,这样的布局方式就明显地暴露出了在医疗效率方面的严重不足,在这些医院的调研中常常可以看到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得不在分散的楼群阀往返,或者在曲折迷离的廊道中寻找,这极大地制约着医疗效率的提高和医疗环境的改善,另外,调研中的医院也普遍存在着人员拥塞、交通滞缓的现象,分析起来,这既有医院空间面积设计严重不足的原因。也存在着医院空间导流设计不合理,人流交叉往返导致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出现。 而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建筑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3.2设计观念落后、盲目地攀比建设。表现在医院规模的不合理确定,功能设置缺乏特色、形式上盲目照搬照抄造成与实际的情况不适合等等。我国原有的计划体制下的医院建设往往缺乏对医疗市场需求的实际调查研究,容易造成医院建筑统一划齐而没有特色,其结果是医院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医疗设备、科室构成重复设置,这导致医院既不能根据区域医疗需求的特殊情况和自身的特色发展医疗服务,深化医疗研究,又造成了一些医院因医疗资源闲置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3环境质量差。现有的许多医院处于高密度的城市区域中,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森林"的一部分,因为设计中缺乏必要的软质空间和界面作为隔离手段,结果使病人不仅遭受着城市不良环境的影响,而且医院建筑也对周围的环境带去了负面的效应。

4.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4.1建筑布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面结构简洁.清晰,可通过内院的设置,解决大进深建筑的通风采光。集中式布局水平联系多采用一条或多条主通道贯穿建筑群,各分支为功能科室。在复杂的建筑群中,这种布局可识别性强。将这种水平主通道的服务功能加强,增设餐饮、购物、休息、银行、邮局等内容,建筑空间加以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就形成"医院街"的形式。

4.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环保,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护结构设计采用节能建材.立体绿化、双层幕墙、电子遮阳、室外环境计算机感应设备、陶板节能外墙等新技术,针对不同的期向,不同的功能需要,以节能技术为手段,为医患创造出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

4.3室内环境优良,有益于医患的身心健康。室内物理环境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减少人工环境控制。适度装修,减少室内污染。体现人性化特点,创造病人的温馨家园。

4.4单体建筑充分进行立体绿化。包括屋顶.内院.建筑周边.室外阳台等。室内环境也应充分利用,包括大厅.候诊厅.走廊等公共空间,合理选择品种,进行绿化,既改善室内环境,又有利于调节病人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康复。

5.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重在解决三条流线上下功夫。医院设计中存在着三个流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解决好这三条流线,是医院设计的重点,空间、造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才能以此为载体有更好的发挥。

5.1组织便捷的场地交通。医院场地动态交通主要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形式。车流可分为急救和门诊、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供应和服务等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和患者、门诊和急救、住院和探视等人流。在一般小型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难以做到人车分流,往往人车混杂,并且车流、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交通流线复杂环境恶化,降低了医院的使用效率。

5.2简捷明了的医疗流程。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就医治疗流程。复杂的就医治疗流程和交通路线会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和焦躁不安的情绪。简捷的就医流程可消除患者得不确定性,减少医患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简化就医治疗内部流程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率和组织便捷的就医流线。

5.3高效流畅的内部人流。在医疗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要对医疗建筑从功能到造型、从应用到发展趋势有全面了解。内部人流交通组织应考虑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影响医院设计因素的变化来全面加强人流交通设计。

结语:综上,作者通过论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医院设计中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医院设计理念,对医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提升绿色医院设计水平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淼,结合地域特色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8篇

1、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医院建筑是综合性很强的特殊建筑,在设计上既要从医院管理和运作的特点出发,又要考虑与卫生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相适应,在总体布局上讲求功能分区明确,并结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为后期发展预留空间;设计应体现现代化医疗设施的特点,在医疗建筑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施及装备选用方面追求先进。医院建筑平面布局应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生学要求,以及运行路线短捷、管线高效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治疗疾病服务,相应地,就需要在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条件,使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感受,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医院整体环境从克服病人恐惧心理出发,在气味、色彩、建筑细部、家具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等方面入手,使就医病人在门诊部就似进入了商业步行街,在住院部就如进入了环境宜人的宾馆,使医院成为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样,通过对医院环境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2、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及建筑设计要点,从医院建设方的规模标准及科室设置等具体要求出发,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的能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现代综合医院的各种功能要求,精心设计,力求设备完善.功能清晰. 分区合理. 便捷高效。

2、采用国内外医院设计先进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则,以病人为中心组织功能和交通,从满足病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为病人. 家属及工作人员提供优美宜人的户内外空间,以体现现代建筑人文观。

3、从发展与节约的关系出发,处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医疗建筑的发展趋势,使新医院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4、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将基地规划和建筑与周边用地协调,注重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通过柔和悦目的组合以及通透自然的建筑语言赋予医院平和清雅与个性,使之恰当地融入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形成美观新颖的现代化医院形象。

5、注重环境设计,运用现代环境心理学和病人心理学理论,分析各功能空间,营造良好的医疗场所,体现现代建筑环境观。

3、规划建筑设计

3.1功能分区

综合医院在功能分区上大体分为:医疗中心区、后勤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活服务区等;其中医疗中心区又分为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等,医疗中心区是医院建设的重点,现代综合医院的医疗中心区常常以医技为中心,组织布置门诊、急诊、住院、传染诊疗、消毒供应中心等,形成各医疗部门既交通便利又相对独立的合理布局,考虑未来医疗建筑发展及医学科技之创新。紧凑安排各部门区位,缩短院内交通时间,配合流程,以提升医疗作业效率,以应未来先进的治疗及检查仪器之发明,设置空间改建及仪器运送之通路,预留特殊仪器放置地点,使医疗作业之进展不受空间限制。下面着重分析门诊、医技、住院这三个分区。

3.1.1 门诊区

门诊区出于功能要求,应靠近医疗建筑交通入口,以利于患者寻找和到达,从速看病。(1)入口大堂:作为医疗建筑的一个重要节点,使大量的门诊病人方便、快速到达各层科室;在空间设计上,从克服病人心理恐惧出发,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二次候诊:各诊区候诊均可按二次候诊形式展开,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3)创造尽端:将各科诊区设置为单元形式并形成尽端,营造稳定的就诊环境,可减少不必要的穿行。(4)医患分流:诊室内部设置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并在各诊室单元尽端设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这样的设置优点较多:① 相邻诊室的医生之间可相互会诊,作为技术支持;②相邻诊室可共享设备和资源;③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④ 可作为缓解某些“医患纠纷”时的应急通道;⑤起到监督相邻诊室医风的作用;⑥ 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门诊区可分为多个模块, 并通过中央候诊大厅组织空间和交通联系,将就诊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分别设置医生走道和病人走道,做到医患分流。各科室主要功能房间应南北向布置,争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每个模块设置一个科室,各科室均有独立的等候空间和端部,互不交叉,根据需要两科室可灵活调配;儿科宜独立设置药房、收费、输液等各种用房,以避免与成人患者交叉。这种布局使门诊患者无需穿越其他科室,就能在就诊区域得到各种服务。门诊患者就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候空间度过,为营造良好的等候环境,在门诊空间的设计中应注重一下几个方面问题:

等候空间的独立性:不论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其等候区域可设计为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将等候人群与其他人流相对分隔。等候环境的优化:在等候区域可设计精致的室外园林,分割形成半开敞空间,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尽量做到能够自然采光通风,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自然环境。门诊空间的设计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和尊重。

3.1.2 医技区

医技区的位置在医疗区的布局中很关键,应靠近门诊部与住院部,以保证医患人流至医技部门的路线迅捷。在医技楼的设计中, 科室在水平方向与垂直层次上应合理布置,形成符合医疗功能且方便快捷的就诊流线;不仅确保建筑满足医疗建筑现有的功能需要,而且充分考虑到远期的需求和建筑单体的功能转换;同时还特别注重弹性设计,采用标准模块式设计方法,柱网整齐,空间分隔灵活,不仅满足设备应用及更新的需要,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性,充分考虑医疗建筑的远期发展。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注重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3.1.3 住院区

现代综合医院住院部应在洁污分流及护理单元流线清晰便捷的基本要求条件下进行设计,其中护理单元的设置内容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男女医生更衣室、值班室、治疗室、配餐开水间、污洗室等,病房可设为套房室,含卫生间和阳台,形式多样适应现代医院发展要求,医院建筑设计中,患者是核心,而医护人员也需要被关注,为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工作场所,也便于他们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护理单元平面布局应高效舒适,护士站居中设置,缩短医护人员的看护距离,使他们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办公用房需拥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设有专用的服务电梯,体现了对医生的人性化关怀。

3.2 交通及道路人流线路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9篇

他不是医务人员,却比医务人员懂得的专业知识更广,医务人员有了问题来向他咨询;

全市有多少座专科医院精于哪些专科,坐落在哪,他了如指掌;

医院怎么建更科学,他说得让人心悦诚服;

他是搞设计的,他跑了好几趟到外地,为的不是要揽到一个项目,而是说服人家不要上这个项目;

他及他的设计团队获设计大奖,声名远扬,邀标者日众,应接不暇;

他就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所长孙鸿新。

让我们从迁安市人民医院中标工程开始来认识孙鸿新及其团队。

2007年11月26日,迁安市人民医院建设招标现场,来自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家大型建筑设计公司以及内地多家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云集在此。这一天,是该医院建设工程开标的日子。

高手云集,每个参赛设计者都惴惴不安。这是一个“效益工程”,因为设计方案若中标,一等奖仅奖金就100万元;二等奖奖金60万元;三等奖奖金也有40万元;这还是一个“面子工程”,参赛者都是医疗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高手,如若中标,那就是强中夺魁,设计水平非优秀所能概括和形容。因此,竞标者都铆足了劲。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也在其中,他们已经过初评、复评,由参赛的20多家设计单位进入到决赛阶段,与5家设计单位进行最后的博弈。

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钟,当所有的设计单位介绍完标书之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所长孙鸿新已成竹在胸。果然,经过专家评委的投票推选,建院医疗所的方案获得第一名。他们的实力与水平在与高手的博弈中得到了验证。 迁安市人民医院是他们众多设计成果中的一个。此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已完成了天津市人民医院、海河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20多个大型重点医疗单位的方案设计,改造的中小型医院更是遍布天津市。孙鸿新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正高级建筑师。多年的医疗设计经验、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的成就使他还荣任全国建筑设计协会医疗建筑设计分会理事和中国卫生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成为天津市获此殊荣的惟一一名医疗建筑专家。凭借医疗建筑设计的深厚功底,他在专业学术理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撰写的《浅谈天津市新建人民医院工程设计》、《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多篇学术在《建筑创作》等刊物上,还在中国医院协会与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2006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上发表了《从辽原市中心医院火灾谈住院部防火设计》的论文。多年来,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奖:天津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十佳医疗建筑设计奖、天津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系统综合楼荣获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战略调整为专业做精创造条件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中独立出来始于5年前。

为顺应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形势,2003年底,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党委决定进一步加强专项设计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专项设计领域做精做专,将孙鸿新从原来的综合设计所调出来,成立医疗建筑设计所,全力研究医疗建筑设计。

院领导班子决定后,孙鸿新毫不迟疑地放弃综合设计所副所长的职务,组织一群年轻人专攻医疗建筑领域设计。成立初期,所里不足10人,大部分还是初涉医疗建筑的年轻人,而且院里划拨的资金相当有限,以至于首个医疗项目的装修设计费用都是所里自发筹款。这种情况丝毫没有动摇孙鸿新和所内成员把项目做精、打造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设计品牌的决心。

刻苦钻研为专业做精积蓄能量

战略调整,无疑为孙鸿新及其团队集中力量把医疗建筑设计做精做专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医疗所成立后,为了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把握新技术,孙鸿新带头学习国内外医疗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钻研建筑技术与医用科学知识。图书馆里有他翻阅文献的身影;电脑里、工作薄上记载的是他搜集的大量医疗资料;书柜里、办公桌里是他摞起的厚重的医疗书籍。

为把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融入设计,孙鸿新带领团队去现场、进工地,实地研究医疗建筑作品。几年来,他们走访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城市,详细研究医疗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创新点,实地考察的笔记装满了整整3个柜子。

除了医务工作者,一般人是不愿进医院的,但是孙鸿新却有空就往医院跑。他实地考察怎样的设计更满足医疗需要,更符合人性化要求。他还经常和医学专家交流、和投资方沟通,与医生和病人交谈。他对医疗专业知识的精通连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士都惊叹,对医疗设备的了解比专业人员还专业。一些专业人员可能只对某一方面的设备了解,而他却对哪个方面的设备都熟悉。甚至有的医院进设备,医务人员要请教他,可不可以进这样的设备,放在哪里合适;有的医院要扩建也来向他咨询。前两年,某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要扩建,为了节省投资,他们购得一处办公用房想改造成为眼科医院用房。该院书记、院长到所里来咨询,孙鸿新了解情况后,认为改建并不经济。孙鸿新列举了眼科医疗设施所需要的条件,如,手术室操作台的高度按规范标准,要求房屋的净高必须达到3.5米,而这座办公楼的层高达不到;一般办公楼的电路是一路,而医院需要三路电,用电必须增容;医院窗户的气密度要求高,而办公楼窗户的气密度是达不到要求的,窗户必须得换;楼梯的宽度也不符合医院要求,电梯也没有,如要在楼内改造加电梯,地坑问题不好解决,要加在楼外,规划上能否允许,等等。这样算下来,不但不省,还不符合医疗建筑规范要求。孙鸿新的分析,使咨询者佩服得赞不绝口:你真是比我们还专业!

孙鸿新是专家,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为他专业知识的丰富而折服。但是他知道,自己不仅是专家,还是所长,他要把全所的人都带成专家。

建所之初,除所长孙鸿新、副所长梁晓明和王秋利等少数同志有过医疗建筑设计经验外,其他大部分同志都对医疗设计不甚了解,有的是刚刚走出校门、从未接触过医疗设计的大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所领导班子制定了一系列学习提高措施,如定期开展方案研讨和学术交流会,将工程实例分析与医疗建筑规范学习相结合,让职工在灵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医疗设计规范;所里还将每周五下午定为所内青年读书活动时间,交流设计心得,探讨技术难题,使大家的设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厚积薄发赋予医疗建筑新的生命力

经过对医疗建筑的长期专业化研究,孙鸿新对传统医疗建筑存在的弊端、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已经了然于胸,他的脑子里不时地闪现出理想的医疗设施模式。这就是:在功能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医患需求,对投资方来说,要最大化的发挥投资效益;对患者来说,要有最舒适的就医环境;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讲,建筑的设计、布局应该具有时代感,总之,这种模式是建筑艺术与医疗功能相结合的完美作品。

医疗建筑设计不仅对设计专业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设计师具有展望未来发展的能力,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医疗建筑一旦建成,设计师就很难有校正的机会。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遗憾,孙鸿新尽管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每接到设计任务他都要设计出很多方案进行比对。如一个出入口,他要设计出七八个方案,反复考虑,哪个最合理,不但现在适用,将来也不会有缺憾。

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迁安市人民医院项目设计方案之所以中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这种尽量不留遗憾的理想医疗建筑模式在这里付诸实施,并倾注了全部情感。

迁安市地处“京津唐秦承”城市圈的中心位置,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首钢的70%%已经迁往该市,今后还将更快发展,但该市缺少与人口配套的综合性大型医院。为此,迁安市政府决定建设一所总建筑面积159384平方米,总床位数1039人,集医疗救助、保健康复、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医院。

面对这样一个建设项目,更坚定了他们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去设计的信念。接到标书后,他们没有完全按照建设方的要求去设计,而是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融入新的理念,提出改进建议。如建设单位在设计任务书中要求设置1000个停车位,并要求75%%为室内停车位。经过分析,他们认为这种设置既不经济,也不方便就医者。其一,室内停车占去三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势必挤占其他医用建筑面积;其二,将病人的车辆置于室内或地下,就医者面对复杂的标识,繁忙出入的人流、车流并不适宜。为此,他们建议,室内停车数量不超过总停车数量的40%%。而且,室内停车场主要作为医院员工车辆使用,因为,医院内部车辆出行时间比较有规律,便于管理,有利于地面人、车、物流的组织。这个既入情入理,又经济适用的建议很让建设单位佩服。

又如,建设单位要求建设一个中心血站,并规定了具置。孙鸿新经过分析认为,血站采集的血要经过医院血库技术处理后才能给患者使用,没必要离患者近,其位置应该临街,方便献血者。

建设方想到但是不周到的,孙鸿新想到了;建设方没有想到的,孙鸿新也想到了。在前期考察中,孙鸿新发现迁安是一个以钢铁带动发展的城市,有矿产、钢铁厂、化工厂,而且,所处位置四通八达,这无形中增加了突发危险事件的几率。为此,他们建议在急诊区域增设创伤及突发事故、群发事故抢救设施,其能力要覆盖周边地区。

除了医患双方外,他们还考虑到陪诊人员。将门诊大厅与两侧的门诊科室之间的区域留给陪诊人员,并设计种植绿色植物,既调节病人及家属紧张的心情,又能够美化环境。

在整个医院的建设布局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医院的出、入口因不同的需要而分向设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大型医院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在医疗区的布局上,改变过去传统设计的“王字型”和“山字型”结构,主体建筑采取现代化的医疗街模式,简化了就医环节。建筑物采用“V”字形平面设计能够让北朝向的房间也能得到些阳光,满足了采光的均好性。从空中俯瞰,“V”字形的建筑似“燕山脚下两只飞翔中的燕子,即寓意健康和活力,又暗合了迁安市燕山脚下的位置特点,如同一件现代雕塑,极具个性”,达到了建筑的外在美与医疗建筑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效果。

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设计方案,这样一个将建筑艺术与医疗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设计方案,怎能不一举夺魁。

此方案中标后不久,陕西省渭南市要建一座医院,该市书记、市长亲自在全国多家设计单位中经反复考察比较后,将这座规模1000张床位、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院的设计项目交给了他们。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

秉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服务社会、做良心设计”的理念,多年来,以维护国家利益、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该干的干,不该干的坚决不干。

山东某市政府曾找到孙鸿新准备建造一大型医院。孙鸿新在对当地人文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拟建项目规模过大,建成后可能会使医院的使用效率低下。于是,他往返几次,劝说业主不要建如此规模的医院,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还大大加剧了日后管理难度。听了他的建议,当地政府不无感慨地说:“你们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专业精神。”

乡镇医院改造及建设工程的设计费用很低,但孙鸿新觉得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设计费再少也值得。一次,孙鸿新带领几位设计人员到蓟县一所乡镇医院考察。一进门,大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排破旧的砖房组成门诊室、手术室、病房和药房,整个医院的医生、护士连同门卫等工作人员加在一起只有五六个人。在砖房的一侧立着几只大水缸,水缸中的水就是用来进行各种手术的。昏暗的病房里面是锈迹斑斑的病床,其简陋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从医院出来,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一路上大家一言不发,但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设计好每一座乡镇医院。

那时候,医疗所刚刚起步,所里还没有自己的办公用车,蓟县最远的一个施工现场,往返路程打车费就要400多元。在设计费不高的情况下,设计成本加大,但是,大家仍然没有耽误工程进度。

在乡镇医院的设计中,他们力求把每一座医院都设计成为经济适用的典范。在每座乡镇医院中,他们都设计了庭院。院方开始对这一设计不理解,认为没必要。后来许多建成的医院,都利用庭院进行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深受百姓欢迎。还有的甲方为了降低成本,多次向孙鸿新提出设计简单的二层楼。这种设计不符合医患分离的医疗规范要求,被孙鸿新坚决拒绝。卫生局了解此事后,正式发文,要求所有乡镇医院设计图纸,都要以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为标准。

医疗建筑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康复医疗;医疗建筑;建筑设计;绿色

前言

康复医疗是有别于临床医疗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临床医疗针对的对象是疾病,采用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或是手术,最终的目的就是将疾病治愈;而康复医疗完全不同,康复医疗的主要对象是残障或是说障碍,采用的治疗手段是疏导、教育和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使有障碍的人群重新回归社会,重新正常生活。面对这样一种人群,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特殊的要求,无论是在选址,内部装修还是在安全防范、无障碍设计方面。

1、康复中心的医疗环境

如果走进一座医疗中心,眼前看到的是嘈杂的候诊室,单调的白色,不苟言笑的医生,听到的是各种不同声调的哭喊声,那么在人们的心里就会形成一种暗示:这里充斥着各种疼痛,各种难过,各种不美好的记忆。病人不仅在身体上经受着折磨,在心理上更是在接受一种残酷的挑战。所以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康复中心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要考虑建设设计的美观、安全、经济、适用,更要考虑不同类病人的心里,将利于病人康复的元素设计到建筑中,让病人在康复医疗中心能够找到归属感,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2、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2.1 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

康复中心不同于别的机构,它有其特有的特点,在对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明确这种设计所服务的主体是什么,必须充分考虑其服务主体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康复病人的心里障碍所在,无论是在整体设计规划中,还是在单体建筑的外形和内部功能设计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情感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要素。建筑设计师要正确划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空间,使医疗环境宁静幽雅,极具人情味。另外,在设计时不能只是注重康复中心的外观华丽堂皇,而忽视了对病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殊性的考虑,在设计时要加强应付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对紧急疏散的设计要重视。总之,康复中心的设计应宽敞明亮,安全舒适温馨,要尽可能的模拟家庭环境设计。

2.2 色调和灯光的设计

很多事实证明,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很多人会因为色彩的变化引起自身血压、心跳或是其他身体反应的变化。所以,在康复中心建筑设计上适当的通过对色调的控制,能够建造出有利于提高患者自身治愈能力的温馨环境,减轻患者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焦躁的情绪。

康复中心应该避免使用纯白色为主要色调,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乳白色为主色调,这样可以给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温暖、舒缓和柔和的感觉,缓解纯白色对患者的刺激。康复中心的墙壁应该避免设计成方形的棱角,可以将墙角设计成圆形的,这样可以减少棱角对患者心理上的刺激,提高安全性能,并且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缓冲效果,使病人能够从最初的紊乱情绪中慢慢地调理为正常的平静。康复中心应采用柔和的灯光,这样有助于消除病患对医院的心理防线。为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也可以在等待区的墙面上挂上一些艺术品。

手术室是康复中心的核心空间,保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手术室中的灯光以及其他用来补充手术室光线的照明设备都应尽量选择柔和的、温暖的,避免手术时刺眼的灯光对患者的刺激,舒缓病人的情绪。

2.3 地面、门、窗的设计

康复中心的门设计上要取消门槛,宽度要方便轮椅的进出。走廊里楼梯,每一节台阶不适宜设计过高,应尽量平缓,并且在两边都要装上栏杆,以免病人情绪波动时,有危险发生。

地面要尽量采用天然的木质地板,要防滑,不要打蜡。窗户要设计的宽敞,可以引进太阳的光线。当阳光从窗户投射进来时,相信病人都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收拾好心情从新踏上人生的旅途。

2.4 无障碍设计

由于康复中心接待的人群有部分是因为各类伤害致使身体残疾者,所以中心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很是关键。所有的出入口都要有无障碍设计,坡度要合适、盲道要突出、清洁,辅助栅栏和标注要设计合理,门要选用小力度弹簧门。各层均要设有无障碍卫生间,门锁要可以里外双向开启。中心内要设置无障碍电梯,电梯应具备呼叫、控制、语音系统等符合残疾人使用的各项功能。门厅、电梯厅、主要楼梯间等设置盲文标识牌及扶手等。

2.5 环境设计

环境建设是医疗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优雅、安静的外环境对就医病人的诊疗、康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营造绿色诊疗环境,康复中心可以建设成为一座花园式医院,对中心建筑物的外环境进行绿化建设。可以让建筑物周围环伺着茂林修竹、翠柏冬青,假山、小亭、花坛点缀其间,春天百花争艳,冬季绿树常青,环境幽静、景色秀美,使患者在康复治疗时身处生机盎然的绿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希望。

2.6 公共交流空间设计

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比其他所有正常人更渴望交流,他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沟通。人在患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安慰,更需要排解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与其他人常常交流,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因此,康复中心要建设有安静、宽敞、采光好的公共交流区,配有暖色调的灯光和墙体,先从视觉上缓解病者的心里负担,院内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绿化率,增加可以休息小憩的地方,可以建造一个小小的湖,围绕湖面布置凉亭和幽静的小通道,为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休闲、聊天的空间。病人本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彩的康复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医疗中心的陌生感,消除内心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3、康复中心建筑及医疗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也包括医疗环境。创建和发展绿色医疗环境必将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应该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的康复医疗中心不再是一个仅仅单纯治疗康复的空间,而会是一个充满了绿色、亲情和希望的花园式天地,患者来到这里会充满希望,不会感觉到压抑和恐慌,有强烈的归属感,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在未来,我们的医疗建筑也不再是一个仅仅为医疗治病而提供的单一的空间,更应该是象征生活、生命,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也象征和平,强调天然、无害的,要求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绿化的,一个能带给病人无限生机的港湾。

4、结束语

康复治疗是生活进步产生的附属品,以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重新生活为宗旨的康复中心建设对完善我国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国家的卫生部领导曾多次倡导,要将康复与预防、医疗、保健协调一体来发展。康复中心的医疗建筑设计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需求。因此,分析康复中心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充分考虑今后医疗中心的发展与模式,才能使我国的医疗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黄琼;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龙灏;医疗建筑与城市空间[J];城市建筑;2011年06期.

[3]李海燕.吕富珣;浅谈当前医院室内公共空间新特点[J];世界建筑;2005(2) .

[4]王昌焘;中国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新趋势[J];建筑学报;2003(7) .

上一篇:机械设计课程范文 下一篇:上层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