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11:12:46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优化环境建设美丽校园

2月20日,风和日丽,印江自治县各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课”。

在印江刀坝中学新校区,一栋栋崭新的校舍让人眼前一亮。学校背靠青山翠林,平坦宽阔,功能齐全,在校园内漫步,如置身花园中。

“新校区总投资2680万元,占地面积65亩,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刀坝中学校长谭帅告诉记者,去年9月12日,全校1190名师生整体搬迁到“新家”。

刀坝中学老校区位于集镇上,一条公路将学校生活区和教学区分成两半。“每逢赶集更是车来人往,给千余师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给校园管理带来了困难。”谭帅说。

搬到“新家”后,刀坝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公租房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在新环境学习,住宿条件好,食堂有营养餐,教室还有多媒体设备,感觉学习劲头更大了。”正准备去上课的八年级学生席晓艳告诉记者。

位于印江县城的印江三中也是新建的校区。除了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上课的4幢崭新教学楼,还配备了标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诚信读书吧、食堂等。

“在‘新’字上做文章,利用全新的教学资源,以求带给师生更加生动的教学体验。”印江三中校长陈军说。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崭新的校容校貌,极大地提振了师生的精气神。

印江近三年投入资金7.3亿元,新建了三中等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全县所有学校的“班班通”,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2017年,印江将建成1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7个运动场。”印江县教育局局长江航军介绍,除了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和城区第四幼儿园外,印江还将启动县职校、木黄中学等学校的整体搬迁工作。

“优化教学环境,让美丽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江航军说,全县163间中小学都在校园硬件方面进行了优化、美化。

精准资助给力学有所教

为了让贫困、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印江对贫困、困难学生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资助。

走进印江特殊教育学校,一堂别开生面的“康复训练课”正在进行。32名学生在操场上站成一排,由辅导员带队,依次开展进教室与老师打招呼、过斑马线、使用灭火器,爱护花草和感恩父母、老师贴心手掌画等科目训练。

“这是我们学校开学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肢w平衡、语言交流、手指康复等训练。使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得以矫正,心理和生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印江特殊教育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李贵凤告诉记者。

印江特殊教育学校共五个教学班,有智障、聋哑儿童63名,其中在校生32名,另外31名儿童为学校教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通过开学‘第一课’,我学会了使用灭火器、文明出行,还学会了感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该校六年级学生代广燕用手语道出自己的心声。

“要让全县的特殊儿童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2月27日,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袁纯江在印江特殊教育学校检查工作时说,除了为特殊教育教学提供基础保障,还要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特殊群体综合素质。

同时,印江也加大对高中、职校贫困学生的资助。“针对普通高中,给予每生每年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每生每年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住宿费500元;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执行标准和普通高中一样。”印江自治县扶贫办主任王易告诉记者,去年,印江资助学生5471人,其中第一、二批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共3926人,涉及资助金额近800万元人民币。

“学生新学期开学了,今年的教育精准扶贫正有序开展。”王易说。

易地搬迁实现就近入学

今年,印江把搬迁户子女入学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让搬迁户子女随迁就近入学。

2月19日,记者走进印江县城普同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在7栋二单元101室,搬迁户吴敏一家人正忙着帮助儿子田志收拾书包、准备户口簿,要去给8岁的田志报名。

一切准备好后,吴敏带着儿子走出小区大门,步行8分钟左右便来到印江六小。

对搬迁户子女,印江六小简化了报名程序,在学校老师的热情指引下,田志很快成为六小的一名学生,这让吴敏很高兴,“学校环境非常好,把小孩带到这个学校读书我非常放心。”

田志此前就读缠溪小学,2016年底一家人从朗溪镇打铁坳村搬到县城,按照印江易地搬迁扶贫子女就近入学政策,田志就读离新家最近的印江六小。

在田志上课的教室里,老师指着教室盛放碗筷的消毒柜、老师联系栏、学习园地向吴敏一家一一介绍,吴敏连忙拿出手机把老师联系栏的内容拍了下来。

“易地搬迁扶贫子女来我校就读,查实情况后,通过网络查找学生的学籍,开出一张插班通知书给班主任,学生就可以去报名注册了,无需办理任何转学手续和缴纳任何额外费用。”印江六小德育主任田丽芳告诉记者。

在印江六小,还有很多像田志这样的转校生,他们都是易地搬迁户随迁子女,住进新家的同时,还获得了就近入学的便利。

“为了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子女的入学工作,学校于前期召开了专题会议,并组织老师对本片区内的易地搬迁扶贫子女入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主动对接。”印江六小校长张金银说,学生入校后,在思想上学校秉承爱的教育,让他们快快乐乐成长,高高兴兴读书;在学习上帮助随迁子女一点一点进步;在生活上让他们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7月中旬以来,江淮、江南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南方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带来严重影响。、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十分关切,要求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和正常生产。7月31日至8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到旱情较重的湖南省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干部群众的亲切慰问。他强调,受旱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抗旱责任制,强化抗旱举措,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用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先后到受灾严重的衡南县芳冲村、合西村和株洲县青塘村等地,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中晚稻受灾、河溪断流、沟塘干涸、抗旱打井、饮水浇灌和拉水送水等情况,与基层干部和当地农民进行了交谈。仔细询问持续高温少雨和农业干旱受灾情况,详细了解抗旱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他强调,要把保证群众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决受旱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当前正值南方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干旱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要多措并举开辟抗旱水源,加强科学调度,强化节约用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强化抗旱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因时因墒因苗落实抗旱田管措施,及时改种补种,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要根据一些地方旱情可能会继续发展的情况,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充分准备。要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新形势,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加强和改进理赔服务,多途径提高农业灾害防范水平。

指出,湖南各地采取抗旱措施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湖南各地科学运用水利工程引水、调水和灌溉,抗旱减灾效益十分明显。一些缺乏水利工程的地方,县级抗旱服务队深入旱区打井、拉水,千方百计为旱区群众提供抗旱服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冬春时节,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加强清淤挖塘、开渠引流、打井灌溉等措施,下决心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

指出,目前全国仍处在“七下八上”的防汛抗洪紧要期,务必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旱区要提防旱涝急转,做好局地强降雨的防御工作。要针对一些地方干旱常态化的趋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等陪同。

(人民网)

贫困地区中小学及特教老师太极拳公益培训启动

8月10日,“侠友心·太极梦——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及特教老师太极拳师资公益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绿洲水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特教老师、边远乡村教师,将在12天里圆自己的太极梦。此计划将进行3年,交通、食宿、培训全部免费。

(人民日报)

“地下”回报“地上”“黑色”反哺“绿色”山西产业扶贫出实招

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动员大会”传递信号,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打响。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加快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煤炭大省山西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生产总值进入万亿元大省行列。但在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还有86万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6500多个山庄窝铺和自然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为如期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达小康目标,山西省年初做出“大型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部署,并围绕“地下”回报“地上”、“黑色”反哺“绿色”,实现企业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出台“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三大任务: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现代特色农业、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城镇化步伐、实施开发性农业建设,尽快在贫困地区形成一批年度投入产业开发资金亿元以上、开发土地面积万亩以上、带动千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大型农业开发企业。到2015年,企业产业扶贫开发带动贫困村2000个以上,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实现翻番;到2020年,带动贫困村5000个以上,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发挥企业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和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在北部贫困地区建设“菜篮子”和全产业链的杂粮生产加工基地;在太行山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加工、干鲜果经济林基地;在吕梁山贫困地区发展优质核桃和红枣生产加工、果蔬结合的水果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一体推进,实现企业转型、农业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出台土地、财税、金融、项目审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开发性农业建设。同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责任制,把农民增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3年内将省属国有企业投入产业扶贫开发的资金视作企业当期考核利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党政干部,在享受各类优惠政策、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目前,山西省已有203家企业展开项目洽谈,其中52家洽谈项目陆续签约,涉及总投资近500亿元。

(人民日报)

引入市场机制放大资金效益广东旅游扶贫靓乡村

苏家围是粤北东源县一个千年客家风情古村,全村只有200人,但今年上半年接待了18万游客,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万元。自列为广东第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后,苏家围安置了50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1600元增长到目前的8500元。

2002年,广东实施“旅游扶贫”行动,以开发、挖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为切入点,集中资金扶持16个贫困县。截至2012年,全省共投入扶贫资金5.1亿元,扶持的重点项目共10批695个,覆盖全省包括16个贫困县市在内的90个欠发达山区县。

广东努力探索旅游扶贫新思路、新模式,从前期注重均衡扶贫逐步转为点面结合、选择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并引入市场与竞争机制,放大扶贫资金效益。2008年起,广东省旅游局开始对旅游扶贫项目贷款给予贴息;2009至2011年,以专家现场评审的竞争性分配方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大型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扶持;2010年,广东省旅游局为推动乡村游发展,在粤东西北地区遴选出155个当地农户自主开发的农家乐给予资金扶持。

广东旅游扶贫资金大多用于项目启动或投向为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既为贫困地区的政府“雪中送炭”,又为投资旅游项目的企业“排忧解难”。10年来,在旅游扶贫资金的带动下,全省交通部门协助旅游扶贫项目所在地道路建设490条共计7600多公里;全省旅游扶贫项目所在地吸引外资、侨资、民资开发旅游项目协议资金共1412亿元。

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百姓。广东旅游扶贫以投入少、见效快、返贫率低、带动作用大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还促进了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思路。他们以绿色GDP为目标,一方面严控高能耗、污染环境的招商项目;另一方面,把对旅游资源、景点的开发作为重点工程,深度挖掘山水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借助旅游扶贫,广东山区贫困县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周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广东省扶贫信息网)

中国农产品食品10万亿商机暨农业品牌建设济南论坛成功举办

8月3日,由山东省农产品产销协会主办,济南博思特创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农产品食品10万亿商机暨农业品牌建设济南论坛”在济南举办。论坛邀请省内外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就如何解读十后农业新政,食品安全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品牌聚变,如何加快山东农业品牌建设等进行了专题交流。

论坛认为,创建和实施农业品牌,对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有名品、有口碑、无名牌”的窘境中,品牌建设的欠缺已成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软肋。应该抓紧组织制定和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推动全省农业品牌建设快速发展。

(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湖北省家庭农场登记规定出台

7月23日,湖北省工商局、省农业厅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登记类型、登记要求、名称使用规范、经营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意见》规定,申请家庭农场设立登记,应具备以下5个条件:投资人为农村户籍或具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然人;经营范围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其中,从事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种植的,土地经营面积不低于50亩;土地经营期限不低于5年,土地流转合同依法经乡(镇)财经所(经管站)备案;相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设立条件。

湖北省工商局介绍,家庭农场主要是家庭自己的劳动力即专业农民从事生产,与农村专业合作社这种市场主体区别较大。目前,湖北省以“家庭农场”字样登记的市场主体有302户,其中有些需要按《意见》规定的4种市场主体形式重新变更登记。

据介绍,家庭农场开办者在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办结后30日内,向当地县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报送备案材料,可享受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

(湖北农业信息网)

赣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获中央投资3381万元

近日,江西省发改委下达赣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399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81万元,占全省该批中央投资的61.5%。

据悉,资金主要用于宁都、于都、会昌、安远、瑞金、石城、南康等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为搬迁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基本的生产条件,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

工程将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181户、5639人,新建搬迁群众住房1181栋、总面积94480平方米,新修道路40.7千米、排水沟36.6千米等。工程将尽量采取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搬迁方式,避免出现“搬富不搬穷”现象。

(中国江西网)

吉安市掀起新一轮扶贫攻坚热潮

今年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打出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组合拳。各县(市、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掀起新一轮扶贫攻坚热潮。

遂川县全力推进移民进园工程,把移民扶贫试验区列入全县重点调度项目,优先安排108个贫困村群众搬迁,力争今年内首批进园安置移民2000人;吉安县率先开展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试点工作,安排400万元,注册“吉安县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以1:8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到3200万元,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贷款难问题;井冈山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险合一”,不断扩大保障扶贫的覆盖范围;万安县在工业园区附近规划200亩地,打造移民安置小区;永新县筹措3527万元,开展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泰和县建立健全贫困群众家庭富余劳动力台账,实现培训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鼓励园区企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外出务工;峡江县采取贷款贴息、资金直补、建立互助资金组织、建设示范园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计划两年内实现每户贫困农户有1—2项致富项目;永丰县把定点帮扶工作列入县直单位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并与单位、干部年底考核评先挂钩;吉水县定期举办招聘会,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大力推进劳务扶贫;新干县开辟贫困群众就业绿色通道,提供就业岗位3600个,为1420名贫困群众提供务工指导和维权服务等就业援助;青原区安排600万元对全区“蔬菜、花卉苗木、生猪养殖”产业进行扶持,力求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100亩的产业基地;吉州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统筹农村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进行帮扶,以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全额享受农村医保,子女全部入学等;安福县财政安排每个乡镇lO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当地的扶贫攻坚。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泰和县“民嘴讲堂”走进贫困村宣讲

8月1日9时,尽管天气炎热,但在江西省定点扶贫开发重点村泰和县螺溪镇藻苑村的小广场上,却热闹非凡,在几棵百年的樟树下簇拥着几百个村民,他们时而微笑、时而欢呼鼓掌。原来今天是泰和县的“民嘴讲堂”在给村民宣讲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惠民政策。

曾获江西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泰和县的“民嘴讲堂”就像央视“名家讲坛”一样,是当地响当当的文化服务平台,人人可以当“名嘴”上台讲,人人可以当听众台下听。

2011年11月25日“民嘴讲堂”首场在泰和县澄江镇石岭村开讲以来,宣讲的“名嘴”达30多位,听众已达5万多人次。教师讲教育、医生讲医保,民警讲法治,青年干部讲理论信息,身边人讲身边事,没有“官腔”是“干货”,大家爱听效果好。

(泰和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倾力护水换来绿水青山 生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近日,上犹县陡水湖上的1 4家水上餐馆全部搬迁上岸、全面规范布局网箱养鱼、沿江一公里以内的小微企业实施搬迁入园……“同城发展、绿色赶超”发展战略暨《若干意见》实施一年来,上犹县以呵护一江清水为核心,倾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上犹。

上犹江库区是赣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赣州的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几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对此,上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开展了20多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建成生态公益林lD0余万亩。深入开展护江行动,全面清理水上餐馆,帮助“水上漂”农户搬迁上岸。严把项目审批关,在上犹江沿线1.5公里范围内禁止审批建设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项目。同时,加大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倾力护水换来了绿水青山。在环保部组织的201 2年全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考核中综合指标位居江西省第一,并荣获环保部表彰;境内九大河流水系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其中陡水湖水质常年保持一类标准),水源水质安全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81.4%,均居全省前列。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一年的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监测预测工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局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及时组织下达,并认真搞好国民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根据调研情况按时完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4期。通过努力,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到年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8亿元,能确保15.5%的增速。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完成9.8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8.38%;第二产业预计完成15.6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预计完成12.6亿元,占计划的100.9%,同比增长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2.5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亿元,为预算100%,同比增长14%。

(二)积极争取建设项目

通过努力,共为我县争取建设项目56个,总投资2453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省预算内资金11352万元。

(三)加强在建国债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管理

1、认真组织实施20__年度的以工代赈项目。

20__年我县获得以工代赈项目47个,总投资82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87万元,省财配套35万元,省交通配套30万元,省水利配套5万元,自筹169万元。验收30个,在建17个,完成国家投资587万元。

2、实施20__和20__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我县实施20__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0户625人,项目总投资494.7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省财政配套13.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181万元,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80万元,已搬迁入住70户。20__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100户/401人,总投资380.6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省财资金60万元,自筹120.6万元,分别在醒民镇、回龙镇、桃林乡、东皇镇四个乡镇实施。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90万元,已建成房屋62套,已搬迁入住55户。

(四)认真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按程序抓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和投资许可证代办工作

我局共审查下达基本建设立项批复30个,投资28944万元;备案8个,投资11525万元,转报核准1个,总投资1.3亿元,为项目业主代办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50个。

(五)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贵州省招投标条例》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第89号令》的要求,指导、协调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我局充分发挥发改部门协调指导招投标工作的职能,批复招标初步方案38个,并参与指导招投标工作30次。

(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度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开工建设项目175个(不含预备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1.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占计划的100%。

(七)组织开展“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

根据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遵义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遵市发改综[20__]7号)文件要求,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拟定评估工作方案;

二是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

三是对“十一五”时期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对规划目标效用作出评估;

四是对评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起草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和省委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推进“三新一强”战略和“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新要求,提出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八)对我县相关规划进行了清理

我县现有规划134个。其中:综合类1个,工业类2个;交通运输类2个;农林水牧业41个;旅游业5个;其它83个。但以上规划中编制单位符合资质要求的只有10个,占整个规划的7.5%,经过评审的有12个,占整个规划的9.1%;已审批的规划有63个,占整个规划的47%;列入省市的规划有10个,占整个规划的7.5%。

(九)促进项目谋划机制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

促进项目谋划五个机制建设,一是推行项目谋划例会制度;二是建立乡镇部门企业项目谋划责任制;三是积极推动专家咨询、指导机制;四是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必须按照适应形势,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务求突破的要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谋划项目;发挥优势,围绕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谋划项目;突破制约,立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经济方式谋划项目;拓展思路,注重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谋划项目。五是修改完善了我县“十一五”重点项目库。

(十)加大《遵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遵义市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力度,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办法》,我局于代拟草了《__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并按照《办法》的要求,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对超概算的管理,同时抓好招标方案核准和招投标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十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局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搞好班子内部团结,通过抓班子建设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抓干部队伍建设上,狠抓了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了领导班子成员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坦诚相待、合作共事、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凡遇重大问题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决定落实到位;并坚持认真执行上级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同时,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使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一是坚持正确教育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加强警示教育,对中央、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文件精神及时学习贯彻。二是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与干部职工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强化了监督约束机制。一年来,我局无一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3、做好常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

我局始终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局长亲自任计划生育工作组长,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和各股室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同时积极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为了抓好帮扶工作,局党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同帮扶对象签订了帮扶协议,建立了帮扶档案,并将帮扶任务纳入了对干部职工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4、认真抓好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禁毒、“创卫”、安全等工作。

我局认真落实 “五五”普法年度计划,切实加强法制建设的领导。坚持学法用法制度,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公务员法》、《招投标法》、《投资体制改革条理》等法津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对我局的行政执法范围进行了清理,把行政许可事项向社会公布,公开办事程序。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县禁毒各项规定,完善机关各项配套制度。积极按县府机关要求,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认真做好部门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创卫办的要求做好“创卫”和“整脏治乱”的相关工作,完成了“创卫”和“整脏治乱”的目标任务。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回顾半年的工作,有许多值得提炼和总结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工代赈方面

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讲求实效,注重质量和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原则。

2、规范项目立项申报制度。在项目申报前,深入基层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倾听建议和要求,提交乡镇党委、政府研究讨论,整理汇总后经局党组集体研究,报分管县长审查批准上报。杜绝了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关系工程,优亲厚友工程和打招呼工程。

3、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把“三关”。按 照以工代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了《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以工代赈报账制管理规定》、《以工代赈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和《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责任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项目事前公告和事后公示规定,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重点把住项目审批关,资金使用关和验收质量关。

4、因地制宜,条块结合,统筹兼顾,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改善生产条件与发挥资源优势相结合,坚持以工代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农业经济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5、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以工代赈工程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深入项目工程点,对开工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的出现。工程竣工后,会同监察、财政、审计、交通、水利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对项目实行综合验收,使整个项目的实施即增强了透明度,又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6、对项目资金实行财政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和封闭运行的原则,按照报账制管理规定,工程资金拨付实行“3、4、3”制,即:项目实施方案,经发改局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审查批复后,拨付30%一期工程启动资金,达到一期工程进度,符合质量要求(发改局派人到项目点实地检查),提供支出发票经审核后拨付二期工程款40%,工程竣工经组织验收,各项技术指标综合评定为合格以上的,一次性拨付剩余的30%工程款。有效保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防止被挤占、挪用、截留的现象发生。

(二)投资管理方面

1、坚持《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条例》规定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相关规定,严格办事程序。

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坚持每月及时调度,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向县委政府提出工作建议。

3、强化对国债项目的监督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深入项目施工单位,了解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4、坚持政策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凡是县委、政府要求特半的事,我局不分早晚和节假日,采取特事特办。

(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

1、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为我县向上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奠定了基础。

2、坚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排的原则,把项目安排在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居住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确保了项目安排的政策性和严肃性。

3、坚持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加大对项目的管理力度。

4、确立了易地扶贫安置工作 “一把手”负总责制,各项目实施单位的“一把手”任易地扶贫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5、坚持报账制管理,使项目资金能够用在工程建设上,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四)经济运行方面

1、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向县委、政府提出我县应对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2、经常深入乡镇、企业、厂矿、机关单位,了解经济运行的态势,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出调控建议。

3、加强对经济运行知识的学习,提高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能力。

4、深入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调度目标,科学制定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为全县各级各部门提出了科学的奋斗目标。

三、存在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年,应该说是富有成效的,但与县委、政府、上级发改部门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还不够丰富,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和超前研究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还不够深入有力,忙于对上对外跑项目多、对基层的指导不够得力,在谋划项目上的立足点不够高。

三是忙于事务性工作多,系统理论学习少,专业知识不够精深等。

四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与创新意识不强,对如何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上,办法不多。

五是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够。

四、20__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发改常规工作

1、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作用

根据我县20__年经济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根据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方面,科学提出20__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机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成机会的对策建议,确保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抓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管理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对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力度,在20__年10月份前确保20__年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面竣工,启动20__年的以工代赈项目,同时做好20__年的以工代赈项目的申报工作。

3、强化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坚持每月按时统计上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每季度分析一次投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投资动态,并针对投资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确保20__年投资目标的实现。

4、继续深化《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抓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积极研究探索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

5、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向上跑项目工作的工作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倾斜扶持。一是要主动服务业主。协调业主单位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精心抓好申请补助项目的策划、包装,推动业主单位把各项前期工作做深做细,确实做到申报项目可行、材料齐全,内容丰富详实;二是要突出重大项目跟进:全力抓好红色旅游、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交通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社会事业等项目的争取工作。

6、做好计划生育、综治、禁毒、普法、“创卫”和“整脏治乱工作,继续开展“平安单位”、“无毒单位”的创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机关内部管理力度,提升发改工作形象。

7、抓好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各类职责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二)完成“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

对评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和省委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推进“三新一强”战略和“生态立县、 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新要求,提出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三)完善相关规划

完善相关规划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所缺的规划,如《__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桐梓河流域__段水电开发规划》、《__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二是力争让相关行业规划通过评审批复如《土城古镇保护规划》;三是力争让一部分重点规划进入省市规划。

(四)促进项目谋划机制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

促进项目谋划五个机制建设,一是推行项目谋划例会制度;二是建立乡镇部门企业项目谋划责任制;三是积极推动专家咨询、指导机制;四是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必须按照适应形势,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务求突破的要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谋划项目;发挥优势,围绕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谋划项目;突破制约,立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经济方式谋划项目;拓展思路,注重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谋划项目。

(五)加大《遵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贯彻力度,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__县发展和改革局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一年的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监测预测工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积极争取建设项目 (三)加强在建国债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管理

1、认真组织实施XX年年度的以工代赈项目。

XX年年我县获得以工代赈项目47个,总投资82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87万元,省财配套35万元,省交通配套30万元,省水利配套5万元,自筹169万元。验收30个,在建17个,完成国家投资587万元。

2、实施XX和XX年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四)认真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按程序抓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和投资许可证代办工作 (五)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贵州省招投标条例》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第89号令》的要求,指导、协调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我局充分发挥发改部门协调指导招投标工作的职能,批复招标初步方案38个,并参与指导招投标工作30次。

(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度 (七)组织开展“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

根据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遵义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遵市发改综[2012]7号)文件要求,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拟定评估工作方案;

二是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

三是对“十一五”时期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对规划目标效用作出评估;

四是对评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起草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和省委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推进“三新一强”战略和“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新要求,提出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八)对我县相关规划进行了清理

; (九)促进项目谋划机制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

促进项目谋划五个机制建设,一是推行项目谋划例会制度;二是建立乡镇部门企业项目谋划责任制;三是积极推动专家咨询、指导机制;四是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必须按照适应形势,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务求突破的要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谋划项目;发挥优势,围绕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谋划项目;突破制约,立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经济方式谋划项目;拓展思路,注重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谋划项目。五是修改完善了我县“十一五”重点项目库。

(十)加大《遵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遵义市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力度,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办法》,我局于代拟草了《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并按照《办法》的要求,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对超概算的管理,同时抓好招标方案核准和招投标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十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局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搞好班子内部团结,通过抓班子建设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抓干部队伍建设上,狠抓了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了领导班子成员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坦诚相待、合作共事、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凡遇重大问题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决定落实到位;并坚持认真执行上级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同时,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使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一是坚持正确教育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加强警示教育,对中央、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文件精神及时学习贯彻。二是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与干部职工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强化了监督约束机制。一年来,我局无一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3、做好常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

我局始终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局长亲自任计划生育工作组长,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和各股室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同时积极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为了抓好帮扶工作,局党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同帮扶对象签订了帮扶协议,建立了帮扶档案,并将帮扶任务纳入了对干部职工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4、认真抓好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禁毒、“创卫”、安全等工作。

我局认真落实 “五五”普法年度计划,切实加强法制建设的领导。坚持学法用法制度,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公务员法》、《招投标法》、《投资体制改革条理》等法津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对我局的行政执法范围进行了清理,把行政许可事项向社会公布,公开办事程序。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县禁毒各项规定,完善机关各项配套制度。积极按县府机关要求,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认真做好部门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创卫办的要求做好“创卫”和“整脏治乱”的相关工作,完成了“创卫”和“整脏治乱”的目标任务。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回顾半年的工作,有许多值得提炼和总结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工代赈方面

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讲求实效,注重质量和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原则。

2、规范项目立项申报制度。在项目申报前,深入基层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倾听建议和要求,提交乡镇党委、政府研究讨论,整理汇总后经局党组集体研究,报分管县长审查批准上报。杜绝了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关系工程,优亲厚友工程和打招呼工程。

3、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把“三关”。按照以工代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了《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以工代赈报账制管理规定》、《以工代赈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和《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责任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项目事前公告和事后公示规定,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重点把住项目审批关,资金使用关和验收质量关。

4、因地制宜,条

; 块结合,统筹兼顾,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改善生产条件与发挥资源优势相结合,坚持以工代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农业经济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5、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以工代赈工程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深入项目工程点,对开工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的出现。工程竣工后,会同监察、财政、审计、交通、水利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对项目实行综合验收,使整个项目的实施即增强了透明度,又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6、对项目资金实行财政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和封闭运行的原则,按照报账制管理规定,工程资金拨付实行“3、4、3”制,即:项目实施方案,经发改局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审查批复后,拨付30%一期工程启动资金,达到一期工程进度,符合质量要求(发改局派人到项目点实地检查),提供支出发票经审核后拨付二期工程款40%,工程竣工经组织验收,各项技术指标综合评定为合格以上的,一次性拨付剩余的30%工程款。有效保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防止被挤占、挪用、截留的现象发生。

(二)投资管理方面

1、坚持《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条例》规定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相关规定,严格办事程序。

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坚持每月及时调度,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向县委政府提出工作建议。

3、强化对国债项目的监督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深入项目施工单位,了解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4、坚持政策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凡是县委、政府要求特半的事,我局不分早晚和节假日,采取特事特办。

(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

1、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为我县向上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奠定了基础。

2、坚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排的原则,把项目安排在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居住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确保了项目安排的政策性和严肃性。

3、坚持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加大对项目的管理力度。

4、确立了易地扶贫安置工作 “一把手”负总责制,各项目实施单位的“一把手”任易地扶贫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5、坚持报账制管理,使项目资金能够用在工程建设上,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四)经济运行方面

1、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向县委、政府提出我县应对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2、经常深入乡镇、企业、厂矿、机关单位,了解经济运行的态势,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出调控建议。

3、加强对经济运行知识的学习,提高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能力。

4、深入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调度目标,科学制定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为全县各级各部门提出了科学的奋斗目标。

三、存在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年,应该说是富有成效的,但与县委、政府、上级发改部门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还不够丰富,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和超前研究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还不够深入有力,忙于对上对外跑项目多、对基层的指导不够得力,在谋划项目上的立足点不够高。

三是忙于事务性工作多,系统理论学习少,专业知识不够精深等。

四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与创新意识不强,对如何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上,办法不多。

五是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够。

四、2012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发改常规工作

1、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作用 2、抓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管理 3、强化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坚持每月按时统计上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每季度分析一次投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投资动态,并针对投资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

; 性的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确保2012年投资目标的实现。

4、继续深化《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抓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积极研究探索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

5、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向上跑项目工作的工作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倾斜扶持。一是要主动服务业主。协调业主单位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精心抓好申请补助项目的策划、包装,推动业主单位把各项前期工作做深做细,确实做到申报项目可行、材料齐全,内容丰富详实;二是要突出重大项目跟进:全力抓好红色旅游、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交通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社会事业等项目的争取工作。

6、做好计划生育、综治、禁毒、普法、“创卫”和“整脏治乱工作,继续开展“平安单位”、“无毒单位”的创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机关内部管理力度,提升发改工作形象。

7、抓好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各类职责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二)完成“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

对评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和省委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推进“三新一强”战略和“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新要求,提出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三)完善相关规划

完善相关规划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所缺的规划,如《习水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桐梓河流域习水段水电开发规划》、《##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二是力争让相关行业规划通过评审批复如《土城古镇保护规划》;三是力争让一部分重点规划进入省市规划。

(四)促进项目谋划机制建设,加强项目库建设

促进项目谋划五个机制建设,一是推行项目谋划例会制度;二是建立乡镇部门企业项目谋划责任制;三是积极推动专家咨询、指导机制;四是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必须按照适应形势,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务求突破的要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谋划项目;发挥优势,围绕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谋划项目;突破制约,立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经济方式谋划项目;拓展思路,注重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谋划项目。

(五)加大《遵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贯彻力度,进一步理顺政府投资项目管。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的XX区2017年度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实地核查迎检工作布置会既是一个脱贫攻坚的工作布置会,也是年终考核迎检准备动员部署冲刺会。刚才,XXX副区长通报了XX市2017年贫困村脱贫摘帽复核审定和扶贫成效考核初评情况,布置了XX区迎接国家、省2017年脱贫攻坚核验工作,讲得很全面、很到位,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迎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脱贫目标任务

2017年,省里下达给我区XX个村脱贫摘帽、XXXXX人脱贫的目标任务,力争完成XX个村脱贫摘帽、XXXXX人脱贫的奋斗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既是省、市给我区下达的政治任务,也是区委、区政府向市委、市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区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上级下达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省、市对我区的督查情况来看,对我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也都客观指出了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突出问题和不足。就从刚才X副区长通报的情况来看,市复核组明确指出我区还存在脱贫攻坚档案材料缺漏、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不力等等问题。

同志们,今天已经是12月20日了,根据上级精神,省里计划在12月26日对全省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实行“四合一”考核和第三方考核评估,而国家计划于明年1月份对各省区市进行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等。也就是说,今年省里实行“四合一”考核,我们XX区是省里面必检的,现在离省级第三方下到县区来考核只有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了,离国家及部级第三方考核也只有1个月的时间,当前我们最近紧迫的任务是要集中精力确保通过省级第三方考核。

因此,大家要一定要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的迎检准备工作当中,严格对照上级要求,紧盯上级反馈问题,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入到自己挂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去面对面推工作,确保市核验组反馈的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国家、省级脱贫攻坚核验、第三方评估和非贫困县的扶贫成效考核。

二、对照标准节点,抓紧时间补足脱贫攻坚工作短板

国家、省里对各地扶贫工作的衡量,不仅要看你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效果,看你存在多少问题、问题有多严重,解决的效果如何。近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相关的文件,里面就非贫困县(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大家务必要认认真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务必要盯住上级标准,抓住关键指标,把上级关于考核评估核验方面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进行整理汇总,逐项逐条对照完成。要严格对照省委书记XXX对全区年终脱贫摘帽迎检工作提出的工作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一项一项列出明细清单,组织力量,克难攻坚,认真解决。

这里强调一点,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薄弱环节,涉及到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一定要负起责任、密切跟踪,确保问题按时整改落实到位。特别是针对材料缺漏、归档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各专责小组一定要按时按要求报送材料,各镇要加快档案室建设及材料收集归档进度,完善卡册、档案资料,确保上级考核的时候有完整规范的材料呈送给他们。

总之,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的高度,把脱贫攻坚迎检工作作为全区所有工作的头号工程,作为必须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完成迎检各项工作,确保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国家、省级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

三、整合各方力量,举全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要领导带头,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一盘棋”的思想,大家要多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好,也才能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各项迎检工作做充分、做扎实。区领导要带头落实好挂点责任,今天会议之后马上亲自带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同时要紧密结合分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好分管部门和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各镇书记、镇长要亲自抓“双认定”和迎检工作,亲自进到今年预脱贫户把关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指标完成情况。各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区直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要及时提供佐证材料,指导各镇做好相关迎检业务工作,协助各镇做好佐证材料收集等工作。要吃透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严格按照上级脱贫标准执行,确保工作经得起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绝对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搞数字脱贫、假脱贫,谁在这个问题上弄虚作假,就严肃处理谁。这里强调一点,对于亟需解决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解决起来需要一定时间的,就要开绿灯、特事特办、抓紧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和分管区领导反映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和我反映情况,绝不能藏着掖着,耽误全区脱贫攻坚的大局大事。

二要再接再厉,持续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处理好干群关系非常重要。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群众满不满意;群众满不满意,关键在于对驻村干部是否满意、对帮扶责任人是否满意、对帮扶方式是否满意、对帮扶效果是否满意。群众满意度,不仅看脱贫户满不满意,还要看非脱贫户满不满意。这点我们区的干部普遍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也得到了上级督查组的认可,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沾沾自喜、疏忽大意,一定要再接再厉,保持住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做法,继续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不断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这段时间,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扎在村里面,跟群众打成一片,加强沟通,培养感情,建立更加良好的干群关系。

三要严肃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到位。执行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凡是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工作都必须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区督察专责小组要在接下来这个星期里,要集中力量到各镇各部门专项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向分管区领导汇报情况,督促其整改到位。同时,各镇各部门也要自己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严格对照要求自查自检,抓紧时间自我整改,确保本镇本部门工作达标。

四要认真总结,提前谋划明年工作。全区上下要认真总结之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挖掘、深化和提升,尽量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操作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体系,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各镇、各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还要早谋划、早部署,结合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和安排部署,及时研究明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新思路,明确重点任务、工作措施,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努力实现明年工作良好开局,尽可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同志们,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和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狠抓脱贫攻坚迎检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顺利通过省检和国检!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2016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

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厅党组的安排,我们有幸参加省水利厅第六轮三万工作组的工作,自2016年1月进驻竹溪县水坪镇纪家山村以来,迅速开展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主题的第六轮万民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带领全体组员和纪家山村干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足迹遍布纪家山村所有贫困户和部分农户,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镇村干部座谈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大力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纪家山村基本情况

纪家山得名于大唐名将薛刚之妻纪兰英在此山安营扎寨,练兵打仗,故名纪家山,现存有石寨练兵场遗址。纪家山村距竹溪县水坪镇政府1.5公里,距竹溪县城4公里,紧临305国道和麻竹高速,南与洞子沟村、胡柳树村相连,北与金铜岭村、向家汇村相邻,西与黄龙村连接,东与水坪街村、田垭村相接壤,全村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竹溪河绕村北边全境,长3公里,像一条蓝色彩带缠绕着纪家山村。

纪家山村为典型二高山,海拔最高点为500米,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森林植被密度大,森林覆盖率为70 %。全村下辖7个组、269户、人口989人。全村劳力422人,其中,男性284人,县内外打工319人。全村耕地面积84.8公顷,其中水田26.7公顷,旱地58.1公顷,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0公顷,全村茶园面积500余亩。2014年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99人,2014年-2015年脱贫销号57户219人,未脱贫贫困户85户280人。

1、面上致贫原因

(1)交通道路极度落后。该村于2005年硬化通村1.8公里村级公路,到2014年,路面已支离破碎,单向通行小车都比较困难。全村通组到院路均为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群众要求硬化路面的愿望非常迫切。

(2)饮水不安全。纪家山村是典型缺乏安全饮用水的旱包子村,农户饮水基本上是从水井中抽水吃,细菌超标,无一户有安全饮用的自来水,遇到较大旱情,部分农户生活饮用水就无法解决,历史上政府曾多次给群众运送饮用水。

(3)农户住房条件差。全村目前还有土坯房农户65户,部分房屋倒塌,其中危房30户。

(4)产业发展薄弱,经济收入低。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8690元,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打工经济。全村没有主导产业,仅有500多亩茶园,但管护、培育水平低,没有发挥经济效益。养殖业方面,有2家养殖大户,一家养鸡6000只、一家养猪300头,规模均比较小,带动作用不明显。

(5)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欠账较大。无村卫生室,无一处群众集体文化活动场地,没有金融服务网点,没有敬老院,全村无一户收看有线电视,光纤到户几乎为零。

(6)集体经济空白。村集体欠债12万余元,无项目、无收入,造血功能差。

2、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懒惰、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全村未脱贫85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33户,占贫困户的38.8%;缺劳力46户,占贫困户的54.1%。比如,六组的周培兵,患有食道癌,妻子患乳腺癌,儿子因近亲结婚,先天智障,家中无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力,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自给自足、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部分贫困村民比较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贫困户精准识别难。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精准扶贫力度,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一时间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唐僧肉。走访中经常有人说既然上面有政策,他们能享受,我为什么不能? 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他们家比我家条件好,为什么他们是贫困户?他家在镇里有房子,家里条件很好、他家有车子、我原来要脸,现在不要脸了,我也要当贫困户,大大提升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的难度。

一方面,除极少数鳏寡孤独,其他贫困户的识别都存在多种因素干扰。主要的干扰因素是人情干扰和家庭情况查证难。人情干扰表现为:纪家山村基本上是一个组一个姓,因为家族关系,有的族人互作伪证,互说好话,不说实话;村干部土生土长,攀亲带故的村民众多,存在搞关系照顾现象。家庭情况难查证的表现为:劳动能力查证难,工作组走访中得到的主要是村民生病、残疾、智力等问题的相关情况,很难明确知道这些问题对劳动能力和家庭收入的真实影响,有的村民一点小病也说不能下地劳动;在外打工情况查证难,纪家山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遍布全国各地,是否在外地有稳定收入、每月收入多少?是否购置小产权房、购买车辆等都很难查证;子女赡养意愿辨识难,许多家庭的现状是,子女在外打工或成家,两位老人独自或带孙子留守在村里,仅看两老的居住、饮食等条件,确实艰苦,但很难辨别他们的子女是无赡养能力还是有能力不赡养。

另一方面,上面划的识别红线不一定契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去年的七进到今年的八不进,甄别农户是否贫困户都略显生硬。例如,村民李祥银一家,户主因中风多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年还有较大的医疗开销,原本的小康之家也因此被拖垮了,儿子在县法院工作,但由于是编外聘用人员,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400元供家中5口人生活,因八不进要求中有一项是家庭成员(含已分家立户的)有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属财政供养的农户而无法被纳入贫困户。

2、基层干部转变思想难。工作组到驻点村第一次召开村干部会的时候就对村干部说过,老百姓要脱贫,干部就要脱层皮。然而,村干部的待遇不明确,奖惩不健全,导致他们的工作状态还无法跟上工作组的节奏。我们进驻纪家山村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纪家山村十三五精准扶贫规划,但相关事务村民们知情率不高,易地搬迁、交通道路等土地征用协议签订进度迟缓,工程机械迟迟不能进场施工,各项工作推进十分吃力。

究其原因,一是等、靠、拖、推诿思想严重。部分干部认为搞精准扶贫要规划到村到户,实行一户一策,工作量大,费脑筋,还是原来的扶贫方式来得简单,几个大项目一定,万事大吉,于是抱着原来的扶贫方式不愿放,缺乏创新意识。二是疏于与群众沟通。纪家山村全村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7个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又不便,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我们在入户走访中,有的群众反映村干部三年没去过他们那个组,很少向村民传达相关扶贫政策,贪污政策,使得贫困户不了解精准扶贫精神,承诺的事情办理也不及时,致使扶贫工作难以推进,这是典型的懒政。三是村干部办事效率不高。村干部普遍比较老化,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不会使用电脑,而精准扶贫要填写的表格和文字较多,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承诺的事情也没时间去办。

3、因地制宜,找准产业难。进入纪家山村以来,我们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扶持村主导产业上。每次到村民家中访贫问苦,都会询问村民对自家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跟他们宣传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村民们对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是工作组无偿为有山地散养土鸡意向的贫困户提供围网,初期响应的村民也寥寥无几。纪家山村原先交通不便,没有水源,没有大面积、平整的土地,没有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村民可供选择的产业只有养殖业和种植业。但养鸡不赚钱,养猪投入大,而且需要一个劳动力专门照看,发生疫情就血本无归。以往干部们拍脑门要求村民们发展的产业,效果都不太好,村里很多土地里还种着3年前统一栽种的板栗树,大部分都不见挂果,这让村民们或多或少对工作组找到的新的产业项目缺乏信心。

4、扶贫政策落地难。今年年初驻村以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精准扶贫、强农惠农政策。然而,要将政策落地生根,需要各方面全力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政策就将沦为画饼。例如,工作组年初为了鼓励养鸡大户卢治国按照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其申请50万元贴息贷款,根据金融扶贫政策,本是水到渠成的工作,实际上却是经过我们无数次联系,竹溪县领导多次协调,县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先后审查,仅完善的贷款申报材料就提供了4次,直到两个多月之后,贷款才得以发放,并且只贷到了30万元。贫困户王安贵想贷款5万元养殖土匪鸡,协调几个月,至今仍未贷到款。

5、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施难。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的过程中,村民们经常会跟我们说,这些政策我怎么不知道,村上从来都没跟我们说过。当时评贫困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都是村上自己定的。村干部决策不够民主,工作方法欠缺。驻村之前,村里重大事务和贫困户评定工作都只是村干部内部商议决定,不及时或很少听取村民的意见,在村民们看来,贫困户的评定工作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存在行为,看似很辛苦做了很多事,却不被村民们理解,甚至被村民们误解,干群矛盾比较尖锐,村干部威信不高。

6、移民安置搬迁难。从年初的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到现在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纪家山村的移民安置搬迁项目换了很多种提法和思路,工作组和村两委也做过许多基础性工作,安置点的位置三度变更,我们也就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的问题多次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讨论,最初是因为具体的易地搬迁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导致移民安置工作不能步上正轨。然而,从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以来,纪家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依旧困难重重。

首先是安置点的选择困难。因居住分散,各组村民都希望安置点的选址在自己组里面,方便搬迁之后的日常农作。其次,安置点土地征收工作推进缓慢。纪家山村土地碎片化十分严重,一个安置点的土地就份属十几户村民,这十几户村民中,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土地征收,搬迁安置工作就进行不下去。其三,易地扶贫安置贫困户的选定也备受争议。易地扶贫安置是交钥匙工程,这样的帮扶力度无疑是空前的,是否纳入易地安置对象对于贫困户的吸引力也是空前的。其四,新建安置房面积和规格与村民意愿相左,遇到阻力。按政策规定,易地安置住房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米,纪家山村统一为一层坡屋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需要,按两层打地基并将屋顶用混凝土浇筑,而部分村民希望新房的面积和自家之前的住房面积相同,且最好是两层,这就形成了村两委和工作组一方面要组织无偿为村民建设新房,一边还要给他们作思想工作的奇怪现象。

四、精准扶贫的对策与思考

1、访贫问苦,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坚持四访五评六看,摸实情。驻村以来,深入开展村民在我心中活动,吃住都在山里,用双脚丈量山里的每一寸土地,走进山上每户村民的家里,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跟他们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增进群众感情,从他们口中了解自家和邻里们的生活情况,一点一滴地破开他们的心扉,以真心换真言,把最真实的情况归纳汇总。同时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理清思路,反推扶贫对象和脱贫标准,配合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核查,弄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

2、身体力行,转变干部思想观念。我们每周邀请村干部到驻点开一次碰头会,宣讲学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研究近期工作;组织村干部前往上一轮厅三万活动驻点村水坪镇莲花村,观摩学习莲花村的施政方略和发展经验。一有机会便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公正、为民、务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科学、民主、高效、细致的工作方法。同时通过建立民主议事制度,转变思想观念,及时听取群众意见,缓解干群矛盾。给全村党员上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不懈努力,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明显转变,各项扶贫工作基本步入正轨,正在有序开展。

3、深入调研,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召开了主导产业培育专题座谈会,就培育纪家山土匪鸡、纪家山猪肉等养殖产业,茶叶、大樱桃等种植业和桃花岛生态旅游、纪兰英练兵场等脱贫致富项目进行了探讨。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提出了纪家山村路通、水通、产业兴、村民富,山村美,旅游旺十六字方略,并组织制定《省水利厅第六轮三万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和《纪家山村精准扶贫规划》。

4、突出特色,打牢脱贫致富基础。突出水利行业优势,从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狠抓安全饮水、抗旱水源山塘等方面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建设一个200立方米水塔,铺设通村到组达户自来水管15余公里,目前全村农民均喝上了自来水;规划新建、整治9口山塘,已整治两口。广泛协调项家汇电站,落实村集体每年收入5万元,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同时,组织拿出了通组到户道路设计方案,即将挂网招标。新建二层的纪家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已完成一层的建设。洞子沟口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已完成场平,正在打地基;明家湾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村里已组织完成竞争性谈判,即将进场施工。新建贫困户异地搬迁示范户2户,其中1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1户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5、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通过土壤检测,帮助发展大樱桃、茶叶种植产业,春季已建设50亩规范化大樱桃种植示范园和100亩茶园,今年秋冬季,将结合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国土整治等项目,建设大樱桃产业园1000亩、茶园500亩,使村民能够长期受益。结合桃花岛旅游区和纪兰英练兵场建设,打造美丽山村,大力发展山村旅游业,扶持农家乐和山村旅社,使村民能够富起来。推动藤上结瓜产业发展模式,走合作社+农户路子,以竹溪县六棵树养鸡合作社、竹溪县华鑫生态畜特养殖场、竹溪县五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竹溪县欣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按合作社+农户形式,打造纪家山土匪鸡纪家山土猪肉和纪家山生态龙虾等明星品牌,协调养鸡合作社贷款30万元发展养殖产业。已养殖土匪鸡30000只、土猪700头、小龙虾50亩,产品供不应求,带动30多户贫困户发展。引进企业资助15万元给养鸡专业合作社在竹溪县电商产业园发展村级电商产业,打响生态纪家山这一品牌。《湖北日报》4月9日报道了厅工作组产业发展工作。

6、扶贫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扶贫根在扶智。只要贫困户的家里出一名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家庭的贫困问题。纪家山村孩子大多数在水坪镇中心小学就读,我们多次深入水坪镇中心小学扶贫捐资和看望留守儿童,联系民营企业家捐资设立贫困学生扶助基金,对贫困户孩子进行资助,帮助其成长成才。当了解到该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后,迅即联系省级示范小学武汉小学,经过精心筹备,武汉小学校长李强带领13名教师来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小学开展帮教活动,并现场签订《武汉小学结对帮扶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小学意向书》,达成从武汉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水坪中心小学支教、提供优质的在线视频教育资源等长效帮扶意向,让身在边远山区的学生们也享有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7、强化沟通,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工作组以六个一批为抓手,积极与竹溪县党委政府沟通,邀请县领导带领竹溪县相关部门来纪家山调研并召开纪家山村精准扶贫现场办公会,形成了会议纪要。经过一项一项对接,各项有利于贫困户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医疗救助扶贫、低保兜底脱贫的政策正陆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8、创新方式,广泛宣传政策。通过召开三万活动启动对接会、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多次座谈,广泛走访,日夜接访,宣传讲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资料300多册,张贴宣传标语20多处。在村委会安装无线广播,每天下午六点向全村宣讲扶贫相关政策和公开村级事务;建立生态纪家山青年微信群,全村269户已有153人加入,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公示村级事务决策结果和工作组、村两委工作动态,收集意见,解答贫困户增补、易地搬迁、产业发展、道路硬化、自来水管网铺设等相关问题。《湖北日报》以微信促脱贫作了专题报道。

9、强化民主,建立村级民主议事制度。经与村两委认真研究,决定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将村级重大事务提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通过在1-7组分别召开全组村民大会,按照各组人数多少分配村民代表数,无记名投票产生19名村民代表。由村两委研究提出重大事项,经村民代表民主商议,充分发表意见,以民主投票决议的方式进行决策,决议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一方面使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有效缓解干群矛盾,另一方面,把贫困户的评定事务,交给更了解他们家庭情况的邻里街坊,使评定更具有公信力。4月下旬,纪家山村通过民主决策制度,从85户贫困户中剔除了5户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家庭,并纳入了5户确实需要帮扶的村民为贫困户,结果公布后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

10、统筹规划,做好易地安置对象甄选工作。工作组既严守政策红线,大力宣讲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又搞好统筹规划,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规划洞子沟口、明家湾、金家湾三处移民安置点。发动各组村民代表,协助搞好安置点土地征收工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尊重贫困户意愿,公开化、透明化评定易地安置对象。

五、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建议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部门选定几个课题,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摸清落实政策所遇到的阻力,制定契合基层实际情况更具操作性的政策。

2、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的必由之路,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遵循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扶持产销一条龙、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

3、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投入,放宽大病救助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5、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村党支部书记培训,要把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班子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全面推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干部考评奖惩机制,加大对村干部参与扶贫工作的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广泛动员和思想教育,通过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激发他们脱贫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内生动力。

2016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2)

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XX-2018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一、资金管理及使用

(一)资金到位情况

2013年上级共安排我县专项扶贫资金4425.72万元,实施项目524个,其中:实施整村推进规划项目资金1650万元,安排项目370个;片区专项资金240万元,安排项目87个;2013年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资金150万元,安排项目9个;市绩效考评资金24万元,安排项目11个;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8万元,安排项目13个;省财政扶贫应急资金15万元,安排项目2个;省“部分地区特殊困难扶持”资金10万元,安排项目1个;‘四个一’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项目20个;市财政扶贫资金(茶园乡)项目1个200万元;到户贴息资金49万元,为293户农户980万元贷款办理扶贫贴息;项目贴息50万元,为6个企业5000多万元项目贷款办理贷款贴息;移民搬迁(区、库区移民)补助资金1005.65万元(其中省市扶移办系统安排591.15万元),搬迁移民422户;“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06.02万元;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个48.05万元;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1个7.5万元,完成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1个15万元;科技培训项目1个19.5万元,安排实用技术培训5510人次。

另外,省安排项目管理费26.4万元,用于对全县165个重点村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统计监测费26.1万元。县财政安排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配套资金314万元,安排161个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点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安排搬迁移民配套资金21.37万元。

(二)项目落实情况

2013年全县共安排实施项目524个,其中:

1、整村推进项目516个。实施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安排项目370个;片区专项资金安排项目87个;2013年省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资金安排项目9个;市绩效考评资金安排项目11个;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项目13个;省财政扶贫应急资金安排项目2个;省“部分地区特殊困难扶持”资金安排项目1个;‘四个一’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安排项目20个;市财政扶贫资金(茶园乡)项目1个;到户贴息资金项目1个;项目贷款贴息项目1个。

2、移民搬迁(区、库区移民)项目1个(附表2-6中涉及移民搬迁的6份下文合并为一个项目),搬迁移民422户;

3、“雨露计划”项目3个。雨露计划试点项目2个580人,其中2011年项目1个67.95万元,2013年项目48.05万元;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1个7.5万元,完成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2013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6.02万元项目1个,在2013年实施。2013年实施的是2011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项目,资金93.22万元,集中培训人员1691人;

4、科技扶贫项目2个。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1个15万元;科技培训项目1个19.5万元,安排实用技术培训5510人次。

另外,省安排项目管理费项目1个;统计监测费项目1个。县财政安排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配套资金314万元,配套安排161个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点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安排搬迁移民配套资金21.37万元。

二、绩效考评指标的完成情况:

1、本级预算安排扶贫资金情况。

完成整村推进配套任务314万元,占市扶移办下达财政扶贫配套任务314万元的100%;

落实移民配套财政扶贫资金21.37万元,占任务数的100%。

2、扶贫规划资金整合情况

整合部门资金36671万元,是当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8.3倍。

3、资金运行情况

资金报帐率:至2013年3月31日止,剔除需跨年实施的“雨露计划”(106.02万元)及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15万元)允许在2013年拨付外,2013年项目资金下拔额度达4260.3万元,占上级安排我县专项扶贫资金4425.72万元资金的98.6%。所有项目全部实施并验收、项目完成率、验收率达到100%。其中:拔付整村推进资金(含:产业专项扶贫资金,危旧房基础设施资金)3594.1万元,占项目资金3638.5万元的98.7%;移民扶贫资金591.15万元,占项目资金591.15万元的100%;贴息资金99万元,占项目资金99万元的100%;“雨露计划”资金161.57万元,实施了通丰养分平衡剂示范推广项目(7.5万元)及试点项目(48.05万元),106.02万元的培训项目在2013年实施;科技扶贫资金19.5万元,占项目资金19.5万元的100%;科技示范项目15万元,在2013年实施并拨付。

资金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财政扶贫资金在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运行;专户帐能清楚准确反应资金收付情况;贴息资金、移民搬迁到户资金能做到直补农户“一卡通”帐户;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均在县人民政府网公示;到村到户项目均做到在村公告栏公告;建立了监管制度并下发了有关文件(见附件)。

4、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情况:

整村推进、移民扶贫、贴息资金、劳动力转移资金、科技扶贫资金、农村危旧房改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科技扶贫资金、到户扶贫资金资料档案健全、详细,均已装订成册。

项目完成情况: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情况:2013年有贫困户41902户,到户扶持政策的户数有41900户,制定率近100%。

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2013年全县共安排实施项目524个,踢除2013年实施的项目2个,已完成100%,其中:整村推进资金项目计划个数516个,完成516个,占100%;移民扶贫项目计划个数1个,完成1个,占100%;科技扶贫项目计划个数2个,完成1个(其中百丈泉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是跨年实施项目);“雨露计划”项目3个,完成2个(其中2013年“雨露计划”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6.02万元到2013年实施);项目管理费及统计监测费已使用。

产业项目效果。

项目贴息贷款:2013年批准的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万元,全部投向省、市扶贫龙头企业用于扶贫产业,比例为100%;

到户贴息贷款:2013年发放到户贴息资金293户49万元,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293户,占100%;

产业专项扶贫资金:直接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有40万元,资金直接到户比例100%;

贫困户直接参与项目从中受益比率:2013年扶贫项目中直接参与且受益的贫困户占识别贫困人口比重为62.78%。

6、经验创新

我县“雨露计划”工作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了“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培训新格局,在2013年4月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2011年我县被定为全国100个“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2013年公示补助对象580人,其中高职282人、中职308人,使近600个贫困家庭受益,作为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曾在《中国扶贫》2013年9月10日第17期杂志上刊登。

三、资金及项目管理的做法

资金管理的做法:

强化项目监管。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市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市文件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县扶移办会同县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县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乡(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乡(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县扶移办会同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乡(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由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乡(镇)和重点村,对2013年的扶贫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2013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在县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项目管理的做法:

加强扶贫队伍培训。2013年,先后举办了两期由各乡镇扶贫办主任、重点村书记(主任)参加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培训班,集中组织学习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手册和有关业务知识。

落实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了2013年扶贫重点村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扶贫重点村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创新监督机制的实施方案》,包含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的监督、项目的验收、项目施工材料的选定,建立了扶贫项目后续管理机制。

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县纪检会《关于小额工程实行招标、投标确立施工队伍的通知》,所有项目公开透明,实行公告、公示,在村民理事会的监督参与下进行招标、投标议标,并参与工程的预算结算。

五、工作评价

(一)扶贫成效

全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整村推进纵深发展。一年来,坚持以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修和改造村内公路143条112公里;水利项目45个327.万元,兴建桥梁12座,新(维)修水陂7座,排灌站3座,水渠水圳6600米,河堤78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项目1个计9万元,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项目2个及校园建设1个项目计138.8万元。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二是主导产业逐步强大。围绕主导产业拓宽发展新路子,安排扶贫资金49万元(含到户贴息),用于“脐(甜)橙、烤烟、油茶、生猪、灰鹅”等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县新植甜橙7660亩,新植油茶8600亩,扶持种植烤烟4800亩,生猪、灰鹅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开发格局逐步形成,大大促进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三是中央公益金项目稳步推进。公益金项目1500万元实施项目15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6个、环境改善和公共设施项目38个、产业发展项目44个,目前已实施项目145个,下拨资金1237.5万元。四是互助资金进展良好。全县有18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目前,全县入会农户526户,资本金总额达到309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短缺资金的问题.促进了全县产业建设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移民搬迁稳步推进。上级下达我县移民扶贫任务2137名(其中:避灾移民1009人,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移民662人,区移民400人,生态移民66人)。根据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在全县22个乡镇设立了1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移民288户1393人,占移民任务的65.2%;分散安置移民134户744人,占移民任务的34.8%。目前已入住的移民户有422户2137人,占100%,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如:樟木乡塘埠新湾集中安置点位于樟木乡东南部,座落于大邮公路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樟木乡圩镇2公里,离县城38公里。该点占地面积18.5亩,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现已共安置移民户124户,633人,对塘埠村、牛岭村等村分别居住在26个自然村的农民集中安置在塘埠新湾安置点,其中塘埠村小密组37户,桥坑组23户,井湖组14户已实现整组搬迁。

3、“雨露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上级下达培训任务1504名,培训资金为93.22万元,实际投入培训资金为198.82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完成培训人数1691人,其中:技术培训1361人;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入学培养330人。通过培训实现了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达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雨露计划”工作目标。去年我县被确定为“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已完成直补就读中高职贫困学子580人,资金116万元。如:高兴镇蒙山村农民张向阳,通过技能培训和所学知识,先后在广东等沿海城市拼搏创业,积累了丰厚财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县金种子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种植大棚蔬菜300多亩,西瓜60亩,优质水稻1000亩,同时还发展生猪、鱼类等养殖,其专业合作社年创利润30余万元,幅射了周边2个乡4个村130人,合作社成员年增收1500元;乡村路一组的刘继青,2011年通过我县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三师培养工作,就读于南昌女职茶艺专业,2013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军委办公厅三座门招待所工作,现在月薪2800元,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的困难。

4、“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攻坚扎实推进。通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的悉心指导,省林业厅、大唐分公司及其它省市单位的倾心帮扶,我县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格局。制定了近三年和今后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制定了《茶园乡扶贫开发规划》,明确了60个扶贫开发项目,2013年茶园乡落实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

(二)综合自评

积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文字材料力求做到详实、准确和到位;统计报表及时准确、贫困监测求真务实、扶贫项目备案及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部门和单位真情扶贫,全县所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自评结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成效明显。

六、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县人民政府县长韦萧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启动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县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13345”工作思路,以贫困村屯为主战场,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扶贫产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负重奋进,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3亿元,同比下降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6亿元,同比下降1.4%;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同比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2亿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6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5元,同比增长8.3%;财政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5.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聚焦攻克短板,实现脱贫摘帽“首战告捷”。全县筹措整合资金14.11亿元投入到脱贫攻坚各个领域,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55亿元,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中、长、短”扶贫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七百弄鸡、食用菌、淡水鱼、甘蔗、核桃、特色水果等种养产业,重点将七百弄鸡打造成扶贫产业品牌,全县新增饲养七百弄鸡达62万羽,“七百弄鸡”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模式,采取BT、以购代建、委托代建和成立理事会建房等方式落实安置用房,不仅完成年度3617户15381人的搬迁安置任务,还超前落实整个“十三五”期间2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4000余亩,通过以点带面,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乡镇延伸、梯度开发”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态势,2016年全区年中工作会议移民搬迁现场观摩会和全市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以大会战形式推进20户以上自然屯通屯道路和水、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通屯道路259条,完工68条92公里,完成投资4300万元,实现20户以上通屯道路建设全覆盖。推行“65432”干部帮扶机制,组织开展“五讲”壮志、“五送”“一帮”活动,实现1998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组织开展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广东、梧州等区内外对口帮扶等工作。全县5535户22897人完成脱贫“双认定”。全县共有11个贫困村通过了上级核验。

第二、聚焦优化结构,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按照中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攻坚总体部署,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根本举措,科学谋划、因势利导,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5年度的16.2:47.8:36变为2016年度的17.2:44.6:38.2。

——农业提质增效。按照“强化示范带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荣获市人民政府授予“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北景红水河生态休闲渔业养殖示范区荣获2016年“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六也乡山葡萄产业示范区荣获2016年“广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龙景园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都阳镇金沃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市级认定为乡级示范区。围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县粮食产量达到7.39万吨,优质无公害玉米实现集中规模生产18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达6万亩,完成食用菌栽培33.5万棒,巩固桑园面积7105亩,核桃种植累计达22.69万亩,甘蔗种植累计达6.15万亩,特色水果种植累计达4.5万亩。2016年,我县荣获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同时还被列为全区2016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11个项目县之一。

——工业提速发展。进一步理清我县“十三五”工业发展思路,编制大化县“十三五”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城南综合工业园土地征收储备工作,整合全县资源,优化工业投资环境。重点推进大化天寿泉母婴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化极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天然水项目建设,长寿生态饮用水产业将逐步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培育岩滩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培育大化兴发矿粉厂、大化富源矿业有限公司、大化环星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化润朗精细碳酸钙有限公司,其中大化兴发矿粉厂成为我县2016年培育上规企业。全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8亿元,增幅居全市前列。

——服务业提档升级。一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目标,重点提升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红水河百里画廊、岩滩湖光山色景区3大片区旅游发展水平;成功举办第四届广西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暨大化红水河国际垂钓大赛;积极谋划开发大化红水河旅游航线、红水河鳄鱼岛旅游度假区、百隘旅游码头和弄耳山景区等项目。年内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8.34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总消费14.14亿元,同比增长29.02%。二是促进特色农业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获得“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称号为契机,通过先后举行“有积(鸡)有余(鱼)”厨艺大赛、长寿特色美食大赛、乡村特色美食主题大赛、首届乡(镇)村长寿特色美食厨艺大赛、迎春“乡村厨艺大比拼”活动、广西好年货2017金桥土货食材狂欢节大化主题日活动等赛事活动,研发了一批以大化长寿特色食材为主的旅游新菜品(商品)。三是加快推进电商服务业。以打造“中国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产品集散地”为目标,整合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加快推进“中国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项目建设。七百弄鸡、食用菌、大头鱼、旱藕粉丝等原生态农产品成为阿里巴巴“广西特产馆”、淘宝网“广西馆”、美丽湾网上商城“广西馆”和微信朋友圈热销的产品。四是不断加快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金河商城和荣华市场、镇南农贸市场、各乡镇农贸市场等改造工程,提高城乡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全县发展物流快递公司43家,电子商务微企15家,“万村千乡农家店”45家,日用品、农资配送中心33家。

第三、聚焦基层基础,不断增强城乡发展后劲。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狠抓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完成民族路排涝和污水管网工程、江滨文化公园周边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县城区天燃气管道敷设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安装管道天燃气1500户;实现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双达标,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8%以上,垃圾填埋处理率达100%;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大化至贡川至智超国防公路、大化至灵马、岩滩至百林等6条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巴马至平果坡造二级路大化段建设任务,贺州至巴马高速路都安至巴马段、G355线大化县绕城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实施那马水库扩容、农村饮水安全、抗旱应急备用井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组织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第四、聚焦绿色发展,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为主题的生态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山青水秀生态美”品牌。村屯绿化见新成效。投入1248万元,完成村屯绿化示范点作业120个,种植绿化树苗23.5万株,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51%。饮水净化稳步推进。投入2663.5万元,完成水柜建设1274座、集中供水49处,实施6个乡镇9个行政村的清洁水源项目52个,建立县级水质安全监测中心1个,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44处;投入2400万元,在岩滩镇和北景镇开工建设两个乡(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道路硬化进展良好。投入5878万元,完成村屯道路硬化项目152条,总里程263.75公里。城乡清洁成效显著。实施农村片区垃圾处理两年攻坚项目21个,规划投资3550万元,投入1870万元建成都阳、贡川、古河、六也4个垃圾中转站,16个乡镇基本实现垃圾规范化处理。出台《大化县农村保洁员“财政兜底+群众自筹+以奖代补”的工资补助办法》,聘请保洁员2318人,有效解决了村屯生活垃圾清扫保洁难的问题。市容整治井然有序。多部门联合开展对违章建筑、违章停车、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工作。

第五、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激发自身发展活力。在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工作。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先照后证”改革、持续推进企业“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六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联合惩戒失信市场主体,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进一步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降低企业行政成本。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现,河池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深入推行以“营改增”为重点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二是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抓住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的大好机遇,宣传推介我县区位、产业、环境、政策等多方面优势,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了年产45万吨精细碳酸钙项目、年产1.2万吨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两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4亿元。积极赴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开展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重点项目推介、招商拜访等驻点招商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2个,内资到位资金18.9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8.5%,外资到位资金4005万美元。

第六、聚焦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认真兑现改善民生的庄重承诺,全力办好10项惠民实事。一是突出抓好教育惠民。发放各类教育补助经费1.47亿元,受益学生29万人次;生态民族新城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二是突出抓好卫生计生惠民。有效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计生主要工作指标如期完成,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额贴息贷款、爱心保险等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明显;新农合参合率达99.01%,实现大病医疗保障全覆盖。三是突出抓好助残惠民。全面落实“阳光家园计划”、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新农合代缴、机动轮椅车燃油等项目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残疾补助157.7万元,受益人数4089人。四是突出抓好法律服务惠民。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与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完成一村一法律顾问试点指标任务27个,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1件。五是突出抓好文体惠民。县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完成7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15场次,完成率达100%,观众达21.7万人;成功承办“中国体育杯”2016年广西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和环红水河七县自行车骑行大赛大化赛段比赛。六是突出抓好劳动维权惠民。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37%。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51件,结案51起,仲裁结案率100%。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6件,追发劳动者工资208.5万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乡镇调解组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实现乡镇全部覆盖。七是突出抓好库区政策惠民。按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补助3485.46万元,全面落实2016年岩滩库区口粮补助调整提高10%的工作任务,及时兑现移民子女教育扶持资金691.38万元,全力做好移民资金外借清收工作,维护库区稳定。八是突出抓好安居惠民。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418套保障性住房;城市棚户区国家、自治区改造任务3606套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00户。九是突出抓好农网改造惠民。改造投运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或改造10千伏线路3条共36公里、配电台区54个。十是突出抓好农补惠民。发放农业“三项补贴”2464万元,受益农户7.55万户;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9.28万元,受益农户949户。

第七、聚焦社会稳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顺利侦破“7.25”故意杀人案等一批重案要案,有效维护全县社会安全稳定。危爆物品管理和监管场所专业化建设卓有成效,成功筹办全市危爆物品大整治暨民爆物品安全监管大化现场会、全市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现场会等一系列会议,并在全区公安工作会议上就危爆物品管理工作作经验介绍。启动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广西基层司法网开设专栏推广我县“以案说法”普法经验;通过推行分片区抓工作,实现全国、全区“两会”等重要敏感节点赴邕进京“零非访”目标。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6年,全县没有发生较大规模以上,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案件,没有发生群死群伤重大治安危害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第八、聚焦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工作作风不断好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督查结果应用和行政问责,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社会听证等制度,行政决策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3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县政府工作部门权力事项、责任事项、追责情形向全社会公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违规经商办企业和“”突出问题回头看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一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

同时,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审计、编制、物价、外事、调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县志、科技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在强压下迈开了转型的步伐,在实干中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发展成效令人鼓舞,砥砺前行让人铭记。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46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及所有支持、参与大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还需保持清醒认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基础差,发展总体水平低,既有总量不大的问题,又有结构不优的问题;水利、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滞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缺乏大企业支撑,发展动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差距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民生改善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干部作风尚需加快转变,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7年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县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13345”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进“六大行动”工作,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财政收入同比下降7.3%(受2016年税务部门查补入库收入6600万元等一次性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以上,其他指标控制在自治区、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的要求,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脱贫摘帽,减轻发展负重。

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完成25个贫困村1.8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将全县贫困人口降到39883人,贫困发生率降到8.7%。一是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继续抓好产业扶贫,围绕“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脱贫产业目标,选好“一主两辅”帮扶措施,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农户转移就业或通过创业来增加收入,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二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219条498公里屯级路;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解决3万多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2641户;加快推进全县18个移民安置点建设任务,规划搬迁1594户7441人。三是完善扶贫保障机制。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7654”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安排部分教育和卫生战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使贫困面比较大的七百弄、板升、雅龙、北景等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不超过5户,确保帮扶质量。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深化定点扶贫,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5%以上,预脱贫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二)创建品牌农业,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区级示范区、北景红水河生态休闲渔业养殖市级示范区,启动岩滩等12个乡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并通过县乡级示范区验收;不断加大示范区土地流转力度,努力扩大丝瓜种植规模;继续发展核桃产业,重点加强历年核桃管护工作;着重建设大化、共和、贡川等乡镇“双高”糖料蔗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重点发展七百弄鸡、山羊及水产养殖,并通过中国(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等平台,向外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不断做大做强“时代美人”丝瓜系列产品以及“七百弄鸡”、“大化河鱼”等品牌。继续推进都阳等7个乡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我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三)做大新型工业,累积发展能量。

充分挖掘我县矿产和长寿养生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和培育发展新型材料、长寿养生健康产品等新兴低污染产业,着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把城南工业园打造成碳酸钙、农副产品加工、物流等综合产业基地,把岩滩工业园打造成辉绿岩和人造石英板加工基地。重点引进有资质的企业到我县综合开发辉绿岩,着重扶持广西大化润朗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精细碳酸钙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广西济民制药厂“出城入园”改扩建及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长寿生态饮用水产业,推进天寿泉母婴饮品公司天然水厂技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极水公司年产10万吨天然泉水厂一期工程于5月份竣工试产,打造“万福泉”天然饮用水品牌。积极发展长寿养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构建安全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通过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并提质发展。

(四)做强特色“三产”,构筑发展新力。

围绕“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这个牌子,在特色食材产业、旅游业、餐饮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业上做文章,做强“美景、美食,养生、养心”领域的产业,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的增长点。规划和建设好岩滩湖光山色风景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推进创建一个文化主题公园、一个美食城、一个民族博物馆、一个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一条沿河(江)景观带的“五个一”旅游精品景点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中国(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全面完成电商城精装修和电商企业的招商工作。积极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电子商贸一体化发展。以举办长寿特色美食节和美食厨艺大赛为载体,积极开展商贸会展和节会商品促销活动,推介我县特色长寿产品和绿色生态产品,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五)狠抓项目建设,配强发展引擎。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实施县庆项目建设大会战。举全县之力,以大会战形式推进38个总投资为49.3亿元的县庆项目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自治县30周年大庆的到来,向世人充分展示我县30年的发展成就。二是加快推进自治区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大化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燃气管道、绕城公路、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红河南路至城门道路升级改造、一桥改造扩建、县城区红水河两岸园林景观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深入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推进水库、红水河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水源保护、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供水体系和基本农田水利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和农田灌溉问题。四是构建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结合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建设,构建大化便捷、畅通、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全力配合新发展集团做好贺巴高速公路大化段的推进建设。同时,积极推进红水河航运业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岩滩电站升船机和大化电站船闸升级改造,实现红水河1000吨级货船通航目标。

(六)加大开放力度,缩短发展差距。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断释放发展新潜能,培育发展新优势。一是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片区石漠化治理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与巴马、东兰、天峨、都安、马山等县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坚持规划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社会事业协同。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桂台经贸论坛等平台,加快与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以及区内梧州等市多领域的合作。二是向开放要活力。修订和完善全域性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向外向型产业转化,加强与外界在经贸、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积极与广西艺术学院就我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旅游商品创意进行研究和开发。结合对布努瑶族文化、铜鼓文化、长寿文化、奇石文化、美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对全县旅游优势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和外向推广。

(七)繁荣社会事业,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要,扎实做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全力抓好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全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有序推进,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确保2017年底通过自治区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二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基层文化服务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正能量。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创作更多本土文艺精品。加大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县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活动。加强对外宣传,传播大化声音,讲好大化故事。三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工作,并通过自治区验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人员招聘计划和财政补助政策,不断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继续开展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高度重视“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四是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保持安全生产平稳形势,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持续推广“以案说法”宣传模式,扎实推进平安大化、法治大化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全面完成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龄、残疾人、编制、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质量、保密、人防、地震、消防、地方志、红十字会和应急管理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征途,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效能履职尽责,担当起加快转型发展的重任,切实增强政府系统战斗力、公信力、执行力。

一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各项权力,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坚决落实自治区、河池市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权力、责任“两清单”全覆盖。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优化投资环境专项行动,不断推进“法治大化”“诚信大化”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继续发挥好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以及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

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建设高效政府。要狠抓工作落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压实落靠。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调整,加快知识更新,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改革深化的新要求,强化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担当尽责,大力倡导务实勤勉、敢于负责的过硬作风,切实提高执行力,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用铁的肩膀和过硬本领扛起干事创业的担子。

三要践行服务宗旨,建设为民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调查研究,将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民解忧。要坚持问计于民,广泛推动网络问政,努力使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地吸纳公众智慧、体现人民意愿。要优化服务,切实提高行政审批集中度,拓展网上政务中心服务内容,让服务流程更合理、更高效,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四要强化纪律约束,建设廉洁政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自觉执行《准则》《条例》和各项廉政规定,强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和审计监督,对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零容忍”。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民生最急迫的事上,做到“三公”经费“零增长”,以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2000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平山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各级各部门将扶贫开发作为促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重点,走开发式扶贫道路,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举力攻坚,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175个村6万人实现了脱贫目标,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建设西柏坡市的总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的目标,建设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灌溉耕地5000亩,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扶贫移民搬迁2454户,7940人。二是产业扶贫效果明显,贫困群众纯收入大幅增加。贫困村农民在扶贫开发推动下,发展核桃9.25万亩、食用菌110万平方米,山羊存栏达到1.2万只,形成了扶贫开发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2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间由2430元增加到3680元,平均增长10.28%。三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贫困村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以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民参合率达99%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乡有卫生院和文化站,村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扶贫开发任务繁重。站在新的起点上,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既定奋斗目标的高度分析,制约我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的深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扶贫开发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一是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贫困人口比例仍然较高。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达9.2万人,涉及315个贫困村。二是贫困村群众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相对贫困现象日益凸显。三是贫困村落后面貌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少数贫困乡村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依然困扰群众生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薄弱环节基本在贫困村。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已成为贫困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干旱缺水、安全饮水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四是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有提升,但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大多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扶贫对象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扶贫开发面临战略机遇。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现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进入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基本生活有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重点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同时,我县扶贫开发面临有利条件:一是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念,为贫困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政策环境。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农村建设力度。三是经过多年的扶持,我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发展初具规模,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多年扶贫开发实践,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经验,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五是“大西柏坡”建设、山区教育扶贫等工程的实施,为扶贫开发带来了新机遇,将使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而确保全县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提高扶贫对象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发展、开发式扶贫为手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开发,加快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建设西柏坡市的总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救助有效衔接,以扶贫开发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以产业扶贫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加强社会救助,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救助标准,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两项制度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要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贫困人口有效扶持。

坚持开放开发、产业扶贫。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发展途径,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到贫困农村投资开发。坚持扶贫进村入户与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开发促进和带动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部门要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结合部门职能,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贫困村倾斜,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妥善处理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贫困农村的独特资源优势,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人口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自力更生、社会帮扶。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帮扶及自力更生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助推扶贫开发工作,力促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重点和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

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得到有效扶持。注重对少数民族、妇女、计生户、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群实行帮扶。

(二)重点村

把列入扶贫规划的重点村作为我县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利用10年的时间,对列入规划的重点村分两批进行扶持,即2011—2015年扶持51个重点村,2016—2020年扶持其余的重点村,确保稳定脱贫致富。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逐步扭转差距扩大的趋势,扶贫对象达到脱贫的目标。到2020年,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重点工作

(一)专项扶贫

1、坚持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平台,以贫困村为单位,科学合理制定整村推进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及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整村推进。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努力增加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房和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民主管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经过扶持,重点村达到“十三有”标准,贫困家庭达到“八有”标准(标准附后)。

2、实施产业化扶贫。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原则,以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上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核桃、食用菌、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乡镇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工程,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坚持把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打造特色突出、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产业上项目,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力争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共同发展。把建设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农家采摘、新技术展示、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根据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等要求,选择特色村落,建成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旅游特色村,建设成乡村旅游示范区。

3、强化扶贫培训。坚持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相结合,积极探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思路,走市场化、技能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强化技能培训、组织管理、维权服务、形象塑造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发展劳务经济。对贫困村初、高中毕业后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促进就业为核心,通过直接补贴,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接受就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到知识和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有一名转移劳动力。

4、搞好扶贫易地搬迁。制定和实施《平山县扶贫易地搬迁“十二五”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集中力量、稳步推进的原则,继续搞好移民扶贫,对生态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搬迁扶贫。引导搬迁户向小城镇、中心村和生活小区聚集,具备条件的兴建扶贫移民小区,实施整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并针对搬迁户实施增收项目,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解决好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到2015年,全县解决648户、2062人搬迁脱贫问题。

5、开展以工代赈。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工程,有效改善贫困村耕地(林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以集中连片的贫困村为重点的乡村道路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行业扶贫

1、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林、牧、渔产业的指导,重点围绕现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协会建设,提高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大型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涵盖城乡产销衔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贫困村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持贫困村科学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对具有旅游资源、具备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村,在项目、资金、规划、宣传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免收或减收有关费用。

2、开展科技扶贫。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及技术骨干,让贫困农户能够掌握1-2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和带动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壮大科技支撑的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科技致富示范点,提升县域支柱产业的科技水平。着力培育科技扶贫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县内外科技人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与科技扶贫开发工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推广基地。

3、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大中型灌渠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推进贫困农村电网改造,逐步使贫困村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巩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成果,完善乡村路网建设,改善村内道路、人行便道和田间便道条件;贫困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逐步提高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完成危房改造3200户、10200人。到2020年,贫困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公路交通的等级化水平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贫困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4、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主干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护力度,重点抓好灾害多发区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贫困农村环境整治,优先将重点乡镇、村庄的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护工作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帮扶重点,环保、建设部门要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

5、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实施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推进连片贫困农村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大贫困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到2015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农村一年受教育率保持在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加快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非物质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优先支持重点村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之间整合,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一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活动室。

6、加强公共卫生和人口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巩固提高贫困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村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乡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稳步推进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有一名具备资格的医生、有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到2020年,全县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加强贫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救助和少生快富工程,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助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居民平均水平。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70%以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加大资金投入,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按照市场就业与政府促进、开发就业与劳务输出、扩大就业与提高素质、强化服务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市场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和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成功率和非农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

(三)社会扶贫

继续实施定点扶贫。继续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派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达到对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各帮扶单位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帮项目、帮资金、帮发展、帮服务,力争实现一个贫困家庭有一名非农转移劳动力,一个山区贫困户有一亩经济林,一个贫困村有一个村级集体致富项目,一个帮扶单位每年至少为帮扶村办一件实事,保证社会扶贫效果。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帮扶村按期稳定脱贫。

继续发挥驻平部队的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部队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组织驻平部队,采取一对一定点帮扶的形式,在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集中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积极倡导机关党员、离退休人员与贫困户认亲结对,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人士和志愿者按照全县扶贫开发统一部署,帮助贫困户解难题、谋发展,促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引导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和其它有志于扶贫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贫困农村搭建平台,创造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订单收购、共建生产基地、联办合作社、投资入股等方式,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帮助贫困村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组织保障

(一)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职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加大统筹资源整合力度,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要把重点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考核重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定期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体系。要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指导。建立完善行业扶贫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整合资源,搞好扶贫开发的具体实施意见。把行业扶持列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并建立完善奖励和问责机制,部门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农村的倾斜。各行业部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人口发展及片区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农村加快发展。

(二)落实国家和省对贫困地区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预算,要按国家要求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要拿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用于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对贫困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定向费用补贴、涉农贷款税收政策、增量奖励等有关规定,引导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大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农村建立基层服务网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出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促进贫困农村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支农金融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贫困村农民和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农业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支持力度,适当安排贫困村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村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就业创业;继续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农村服务;对定点扶贫专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干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农村有用之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协调本领强为主要内容,建好基层党组织队伍。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水平,要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章理事、照章办事。要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富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科学增收渠道。对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公务员。支持贫困村创业有成的党员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致富人员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引导县、乡机关退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同时,要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采取集中办班、考察学习、典型交流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

(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规范化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片区、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质产业、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实行“阳光工程”,推行公示、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创新管理,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县级资金管理部门每年要对各乡(镇)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政府扶贫工作目标考核依据。建立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追究机制,本着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凡是在扶贫资金使用中违反规定,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建立扶贫资金问题投诉机制,各级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受理部门的通信地址、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及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情况。建立贫困村群众义务监督机制,积极推选村级扶贫开发义务监督员制度。义务监督员对本村扶贫项目规划、实施、验收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程义务监督。建立社会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加强社会扶贫资金的监管。要积极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社试点,探索多种担保形式,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明确承担扶贫开发工作职能的机构,配备适应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的人员,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扶贫重点乡镇领导和县扶贫部门干部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计划。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廉洁和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加强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选派优秀干部学习研修、挂职锻炼,积极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建立完善贫困地区扶贫干部工作激励机制,贫困群众脱贫激励机制和社会力量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宁化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姚文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化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以来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先行先试、激情创业、进位赶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三区”开发、“四地”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

(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118.4亿元,年均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3亿元,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年均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0元,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0元,年均增长10.9%。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完成,标志着第十六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主要表现在:总量扩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等4项指标突破百亿。增幅居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贷款余额、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等6项指标连续五年增幅居全市前6位。位次提升,市委市政府对我县近几年发展充分肯定,把我县从长期以来的第三方阵提升到第二方阵,列入全市发展中坚之一。

(二)结构调整明显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计划,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28.3:40.6:31.1调整为2016年22.5:44.3:33.2。一产提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战胜2015年“5·19”两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农业生产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7亿元,年均增长4.2%。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地位巩固提升,烟叶收购量连年居全省第一,“两米两茶一稻种”朝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县现有“三品一标”43个。二产增量,出台推动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项措施等政策,促进工业企业稳步发展,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年均增长13.6%。月兔空调、长宁纺织、福特科光电、奔鹿纺织等一批重点企业竣工投产,行洛坑钨矿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白色家电、矿产加工、特色食品、纺织服装和新兴产业“4+1”重点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产融合,推进文化、旅游、电商、商贸融合发展,开通宁化至清流县际公交,夏商百货、义乌小商品城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8000户、市级以上知名商标19件;齐家网等40余家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城,阿里村淘全县布点41个;天鹅洞景区经营权顺利收回,客家祖地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化列入全国红军长征精品旅游线路;成功村镇银行入驻宁化,中国银行在宁化设立分支机构;客家小吃产业现有从业人员9000余人,县外开店3000多家,15个品种评为“中华名小吃”。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9亿元,年均增长15.7%。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按照“多规合一”原则,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架构拉伸,加快城市“东扩南伸”,实施客家慈恩文化园、城市东扩新区组团开发,东大路、工业路、江滨北路、新桥路、翠华西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网和6座大桥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城区路网32公里。品位提升,新建江滨沿河绿化景观、市民休闲广场、县体育馆,完成中山路、北大街、新桥一路等道路改造,实施横街、南大街立面景观改造,完成翠园广场、北山公园等城市园林改造,建成一批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人气聚集,加强房地产风险楼盘防控,实施进城购房补助政策,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5年销售商品房110万平方米。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城镇化率达43%,5个乡“撤乡设镇”。按照“五个一”要求推进乡镇集镇建设,集镇面貌有较大改观。深入开展“客家风情·美丽乡村”行动,结合旧村复垦,培育6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四)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造林绿化2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6%,比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保持全省前列。推进部级生态县创建,围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4个乡镇获部级生态乡镇命名,9个乡镇通过部级生态乡镇考评验收。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围绕“领导机制、治理机制、扶持机制”持之以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3万亩,“48”字治理措施在全省推广。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污水处理管网30公里,建成防洪工程城区段22.99公里、乡镇49.5公里;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和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五)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基础更实,实现高速公路、国道从无到有,新(改)建省道18.15公里、农村公路182公里,改造危桥30座,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920公里,兴泉铁路获批、浦梅铁路全线动工;110千伏青塘输变电站投入运营,鸡公岽风能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一区多园”加快推进,新增开发用地4520亩,建成10万平方米“双创”孵化基地,园区五年累计入驻项目25个;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0万亩,新建东坑水库、黄山寮水库等烟基水源工程。机制更活,探索建立“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财税金融、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水利体制、文化体制、林权制度、教育制度、公车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等专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序推进,“农村四项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强科技创新,承担国家创新基金、星火计划项目实现零的突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项目更优,先后实施“五大战役”、“四百工程”、“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县级以上重点项目525个,其中省级67个、市级124个,完成投资334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6项、获批贷款7.3亿元。

(六)民生保障明显进步。持续完善公共供给,出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高龄补贴等系列惠民政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保障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农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低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5789套,受益1.7万余人。实施校安工程、城区学校扩容、“全面改薄”等项目42个,荣获“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区”称号,“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卫校实训中心扎实推进,县医院新建PPP项目列入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3.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扶贫开发精准,举全县之力推进扶贫开发,出台小吃、教育、金融、医疗、搬迁、大病救助、家门口就业等扶贫政策,对贫困户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全县脱贫1.7万人,减贫幅度达69.2%,“空壳村”全面消除。民生事业协调,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祖地祭祀主轴建成使用,拍摄《葛藤凹》、《大南迁》、《绝战》等影视作品,成功承办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宁化活动,举办一年一届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和4届石壁客家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首届“骑聚红土地·重走长征路”骑游文化节活动等,客家祖地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卫计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完成13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村级卫生所实现全覆盖。优先发展公交便民服务,村村通客车工程实现重大突破。办好为民实事,5年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0件,其中2016年10件实事有5件基本完成,4件按计划推进(1件暂缓)。深化“平安宁化”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保持和谐安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抓实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此外,老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工作扎实开展,司法行政、审计、统计、科普、老区、外侨、对台、机关事务、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水文、气象、防震减灾、库区移民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作风明显转变、形象持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三连冠”、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省级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历经五年艰苦奋斗,全县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发展成就催人奋进!发展的前提是团结实干,成绩的背后是和衷共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县政府领导班子奋力攻坚、夯实基础的结果,更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团结奋进、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宁化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中央省市属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宁化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宁化老区苏区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严峻复杂,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偏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支撑力度偏弱;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农村环境整治,与省、市发展战略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急需加力;农业现代化程度偏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财政增长后劲不足,税源紧缺、增收要素少,民生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还很突出;作风建设仍需加强。针对这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全省“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发展大局,突出“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干担当,加快“一城四区”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发展升级版、建设富美新宁化。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基础上,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180亿元和11亿元,确保国定贫困标准人口在2017年全部脱贫,省定贫困标准人口在2019年全部脱贫,加快构建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生态更靓丽、百姓更幸福的新宁化。具体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围绕打造闽赣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宜居新宁化。推进城市新区、工业新区、旅游新区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商贸集散、人口集聚。中心城区,抓好规划、建设、管理重点环节,加快推进东扩南伸和老城区更新提升,实现县城建成区达到18平方公里、县城区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60%以上。大力推进“数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着力打造“文明之城”。小城镇,按照“一轴两翼”县域空间布局,打造城区和东西片乡镇工贸文化旅游产业主轴,南片乡镇优势农产品与林竹特色区,北片乡镇特色农产品与养生度假休闲区。突出石壁、湖村中心镇和曹坊、安远次中心镇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之镇”。美丽乡村,突出“洁净、简单、实用、美观”,结合旧村复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注重传统古村落等特色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着力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品”。

(二)围绕打造福建沿海与中西部对接前沿区,建设实力新宁化。抓住福建“六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打造“两铁三高”交通网络,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工业转型、农业增效、三产搞活。工业转型发展,围绕白色家电、矿产加工、特色食品、纺织服装和新兴产业“4+1”重点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跟进“中国制造2025”,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开展“机器换工”行动计划。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快“双创”基地招商。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力争园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0家。农业稳步发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58万亩、烟叶10万亩,发展壮大“两米两茶一稻种”特色产业基地,创建部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围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做精做细食用菌、林竹、蔬菜等园艺产业,力争全县设施农业突破1万亩。三产繁荣发展,发挥齐家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著名电商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力争形成2-3个电商产业村,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均衡流通,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5%以上。培育特色专业市场,打造闽赣边贸市场商圈,大力发展互联网惠民服务新业态,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以上。

(三)围绕打造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先行区,建设共享新宁化。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充分发挥苏区县域扶贫开发的潜力与政策优势,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增收计划,深入实施“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到2021年全县所有建制村集体经济自有收入达10万元以上。突出产业扶贫,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引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继续在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中开展光伏扶贫,推进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贫困乡村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实施易地搬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帮助搬迁户发展生产、实现就业、享有公共服务,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到2020年符合搬迁条件和有意愿搬迁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348”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五项工程”、“三大行动”、“十个一批”。强化领导挂钩、部门帮扶、资金捆绑、干部驻村机制,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支撑的扶贫大格局。

(四)围绕打造文化旅游新兴区,建设魅力新宁化。遵循“整合资源、集聚要素、联动发展、辐射周边”的布局原则,拓展提升“神秘的客家祖地、神奇的天鹅洞群、神圣的长征起点”品牌,开展黄慎、伊秉绶等名人文化系列活动,打响名人文化品牌,到2021年,力争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提升景区,加快推进客家祖地二期、天鹅洞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革命纪念园及东华山生态旅游区、南山近郊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天鹅洞地质公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强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开发,重点打造“一地一院一旧居”宁化苏区名片,打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抓好休闲观光、参与体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力争创建5个以上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集聚要素,规划建设旅游集散服务和旅游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慈恩湖步道公园和慈恩湖休闲娱乐长廊。抓好宁化“文三宝”、“物三宝”产品开发,推动宁化旅游伴手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客家小吃,努力将宁化客家小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扩大宣传,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旅游+”战略,策划一批特色主题活动,坚持不懈打响千年古县、客家祖地、中央苏区、天鹅洞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品牌,把红色文化推向全国,把祖地文化、朝觐文化推出国门。

(五)围绕打造生态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区,建设绿色新宁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5%、城区绿化率42%以上,打造山青水秀、宜居宜业的清新宁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严格控制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有效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继续开展部级生态县创建,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力争到2019年完成13个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创建,到2020年完成部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探索“赎买林木”和“伐种平衡”做法,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开展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加强“三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严守林地、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公益林5条生态红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重要区位生态修复,推进牙梳山升格为部级自然保护区,确保生态质量保持全市前列。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围绕“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目标,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流域水岸共治,切实提升流域水环境。到2018年辖区内河道实现“三无一达标”目标,县域5条干流水质达Ⅱ类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Ⅱ类以上标准。

(六)围绕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务环境,建设和谐新宁化。坚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坚、更高标准推进社会建设、更实举措深化政务服务。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全面落实国家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切实增强改革自觉性与行动力,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金融普惠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民生脉动、百姓诉求、群众福祉”,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加强民生保障,以养老、就业、扶贫、低保为主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教育、文化、卫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全面实施“七五”普法,以民主法治、社会稳定为主的“平安宁化”建设再获新成绩。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的工作作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标准化、政策透明化、社会诚信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化;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抓好行政权力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注重廉洁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

三、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政府将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一城四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发展升级版、建设富美新宁化。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外贸出口总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围绕上述目标,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农业特色化发展。持续开展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扩大“两米两茶一稻种”基地规模,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种植河龙贡米3万亩以上;新增薏米基地2000亩,力争引进1家年精深加工5万吨薏米企业;新建生态茶园2000亩;新增油茶1000亩;发展杂交水稻制种2.3万亩;烟叶种植9.4万亩。扶持发展设施果蔬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畜禽水产生态型规模养殖,力争新增设施农业500亩以上。持续推进石壁现代农业园、河龙贡米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3个以上,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家庭农(林)场、专业合作社、生态休闲农业扶持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3家、示范家庭农(林)场5家。

加快工业新型化发展。以“4+1”重点产业“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完善链条”为主攻方向。依托月兔空调等企业,加强对外合作,年产白色家电50万台套,开发空气净化器、集成热水器以及注塑材料、纸箱包装等下游产品;依托行洛坑钨矿、鸿丰纳米科技、和兴碳酸钙等企业,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能力,发展轻质碳酸钙、食用级碳酸钙等下游深加工产品;依托长宁纺织、奔鹿纺织等企业,发展汽流纺纱、环流纺纱等生产,重点发展中高档纺织面料和棉纺布、牛仔布、工业用布;依托福特科光电等企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智能监控镜头、星光摄像机、安防系统等精密光学元件生产项目开发;依托华电集团等企业,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中节能、中核风电项目落地,加快鸡公岽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园区分布式、水土流失区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打造省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力争2个以上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福特科光电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改专项行动,统筹推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实施技改项目50项以上,完成机器换工10台套以上。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新开发用地面积1000亩。发挥“双创”基地效应,力促一批新入园项目投产达产,确保形成增量。

加快三产一体化发展。推进客家休闲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客家祖地祭祖、石壁客家论坛等系列活动,做好客家祖地二期、红色“一地一院一旧居”等项目前期,加快国家地质公园天鹅洞景区扩建,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客家小吃产业发展,实施小吃品牌战略,推进客家小吃“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经营模式,力争培训客家小吃学员1200人,促进新就业人员1800人以上,新增县外店600家以上,培育精品连锁店120家以上,在福州等城市新建客家小吃城1-2个。推动边贸电商发展,抓好电子商务产业园、青创园、微商城等平台建设,力争引进更多的知名电商品牌企业入驻宁化。对接阿里巴巴、京东、一号店等销售平台,推进特色农产品全网销售,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亿元,发展网商200家,培训电商人才3000人,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

(二)优化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协调

推进县域中心城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城市环路,实施翠华西路、火车站连接线等城区路网建设,完成边贸路建设。扎实推进城市供水、供气、排污管网、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区垃圾处理厂二期、城区二水源二水厂项目。力争新增城区路网12.4公里、污水管网8公里、供水管网8公里、燃气管网12公里,完成3座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280个。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建设粮油批发中心市场、富贵世家、信洲天骏等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实施福宁桥至客迎桥等4条绿道网建设,加快东溪两岸景观带等城镇“三边三节点”改造提升,实施宜居示范小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严格实行“两违”联审联批,依法拆除“两违”建筑,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力度,开展严管街集中整治和违章停车、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专项治理行动,改善城区环境面貌。

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按照“一轴两翼”县域空间布局,建设以“河龙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产业特色的“河龙贡米小镇”,以客家祖地为文化特色、“翠碧一号”为产业特色的“石壁客家祖地文化小镇”。实施水茜、中沙、湖村等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力争建设安远、安乐、淮土、水茜、城郊、湖村等6个乡镇小型污水处理项目。推进集镇“六个一”工程,完善集镇所在地供水、排污、道路、市场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按照“客家风情·美丽乡村”总体要求,整合各渠道资金,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旧村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区域内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和客家风情立面改造,开展集镇和村庄主要公路、水体沿岸以及庭院的绿化、美化,全力打造特色风貌展示带和精品片区,放大示范效应,力争建设20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美丽乡村示范点、13公里美丽乡村景观带。

(三)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改革创新

改革提动力。深化林改、、金改、水改和“农村四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落实控编减编方案,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和布局调整,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责清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项目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做好“营改增”工作,完善地方税费征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依法处置信用违约,严守金融风险底线。探索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提升流域水环境。推进县属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规模经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车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

项目增后劲。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支持配合浦梅、兴泉铁路、莆炎高速公路宁化段建设,做好宁化火车站连接线和水茜火车站连接线建设,策划并实施国道356线宁化城关段公路改建项目,全面完成纵八线、城区公交枢纽站和1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建设一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高堑110千伏变电站异地新建工程,完成瓦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鸡公岽风电场送出工程、曹坊至治平35千伏线路工程、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续建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一期),继续实施宁化水务工程、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等项目,推进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争取福特科二期、奔鹿牛仔布二期、河龙贡米产业园、闽赣边界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开放添活力。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对接“6·18”海交会、“9·8”投洽会、“11·6”林博会,力争引进一批内外资项目。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落实好各项创业就业政策措施,鼓励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创业。着力加强对外开放,发挥客家祖地优势,打响客家祖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品牌,办好第23届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和第五届石壁客家论坛等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地客属社团、台湾“三中一青”交流交往。

(四)优化保障体系,推进民生改善

注重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国定贫困标准人口全部脱贫。深化“348”工作机制,重点拓展八种帮扶模式,向量化折股、家门口就业、农村电商等新型模式延伸。开展创业就业扶贫,依托“雨露计划”、客家小吃培训等平台,提高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推进小额信贷扶贫,为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培育脱贫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示范村3-5个,培育一批脱贫典型户。突出造福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县乡村集中安置区(点)建设,完成省上下达造福工程易地搬迁任务。加强兜底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落实。

注重社会保障。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统筹做好农村贫困家庭、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0人以上。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稳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和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完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失独家庭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事业,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集中财力办好新建城区学校及配套设施,卫校综合实训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服务体系建设,小流域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区公交运营能力,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城区公共安全监控探头建设,农村广电双向网络覆盖,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供养标准,慈恩路、叶家山路及市场路建设,易地扶贫进园区搬迁项目等10件为民实事。

注重民生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新建城中、城东片区幼儿园和小学,实施五中、七中、二实小、二实幼改扩建,做好城东中学回购。发展现代文化事业,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客家祖地博物馆、影视院线综合体等项目进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医院新建PPP项目建设,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面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辖区内主要流域、乡村饮用水源地、水库、污染敏感地带等区域的实时监控,探索水土流失民间资本治理模式,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万亩。推进依法治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化“平安宁化”建设,严厉打击制毒、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城乡社区管理网格,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密切与工商联、党外人士联系与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水文气象、库区移民、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五)优化服务质量,推进政府效能

强化依法施政。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倒查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行权责清单和政务公开,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和社会关注的事项,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高效行政。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以克服“”和“不严不实”问题为突破口,深入持久推进作风建设,着力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一支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一个窗口受理、联动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下功夫解决部门授权不充分、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强化廉洁从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切实做到敬法畏纪、遵规守矩。持续加强审计监督,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加强政府性投资审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洁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决查处、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全县干部在从严约束中努力工作、在制度监督下干事创业、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

上一篇:体育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下一篇:车辆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