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范文

时间:2023-03-03 03:04:42

药品分类

药品分类范文第1篇

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1999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0号令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宣布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自此,标志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正式启动。

一、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除了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目的有二个:一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二是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其重大意义概括起来说有三个:一是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问题,否则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还会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有的还会产生机体耐药性或耐受性而导致以后治疗的困难。二是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为医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三是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二、药品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1月1日起,7年来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成效来看,由于中国国情和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在处方药销售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药品分类管理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在药品分类管理方面,只有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而根据《药品管理法》应制定的涉及药品监督、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药品广告及价格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尚未。

(二)药品分类管理相应罚则不明。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和文件,但这些部门的规章对不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行为没有强制性的处罚措施,造成企业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中只是被动应付,不愿作资金投入,不愿做实质性的工作,导致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浮于表面。

(三)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导致医疗机构处方外流量比较小,从而削弱了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基础。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自身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缺乏竞争力,以药养医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生存不得不想方设法阻止处方外流。而零售药店在得不到合法处方的情况下,为了销售处方药只好采取请坐堂医师开处方,有的药店甚至搞虚假处方。同时由于医院阻止处方外流也给百姓购药带来不便。

(四)处方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尽管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但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资格等仍无法准确判别,直接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

(五)执业药师制度流于形式。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小型药店,可以不配备执业药师,所以绝大多数小型药店没有执业药师,就是在一些大型药店,执业药师也只是作为领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一块敲门砖,驻店执业药师并未真正担当起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的重任。

(六)药店人员素质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品分类工作的进行。开办药店的政策放开以后,一些地方的药监部门由于把关不严,随意降低开办药店的人员准入条件,在一些地方的乡镇药店甚至没有一个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仅有一个药学相关专业的人员和二个高中生就办起了药店,试问这样的人员素质如何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

(七)公众素质和传统用药的影响。公众文化素质的低下和传统的自我药疗习惯,使广大群众对处方药凭处方销售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中国有史以来的用药习惯都是付钱买药,要改变这种局面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有些不太习惯;另外由于公众对处方药的不良反应缺乏足够的认识,人们只途方便,因而对购买抗生素等处方药时药店索取处方不理解。

三、药品分类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药品分类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步伐

药品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品监督、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药品广告及价格管理等多个工作部门,所以要搞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一定要尽快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药品分类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在政府资金应用上给公共卫生以足够的投入,切实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

(二)尽快出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

由于现行的法规没有对不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的依据,加上目前药品零售企业普遍效益不好,造成一些企业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不愿落到实处,尽做表面文章。很多药品零售企业不索取处方,照卖抗生素和注射剂等处方药,事后搞虚假处方登记平账应付检查。如果法律不规定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建立本地区处方医师档案

药品分类管理涉及处方药和处方二个关键因素,因此处方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药品分类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药监部门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起本地区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的档案和签字留样,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处方医师数据库,以备在监督工作中对药店的处方进行真实性审查。

(四)尽快提高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从当前我县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构成来看,95%的小型药店没有执业药师,大部分只有一个药师,乡镇所在地的药店大部分没有药师,有的甚至连一个药士职称的人都没有,只有一个药学相关专业人员(如护士)外加二个高中学;在大型药品超市一般也仅配备了一名执业药师。药店从业人员虽然都由设区市药监部门进行了培训,并且拿到了上岗证书,但由于一些人药学基础知识较差,加上平时不善于学习,就其知识结构而言,仅仅二、三天的培训很难使他们担当起指导合理用药的重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药学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督促其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尽快提高药学专业知识水平。

(五)尽快出台执业药师法

目前,药学专业人员、执业药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严重地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推进。近些年来,我国执业药师人数虽有大幅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较少,且绝大部分不在药品零售企业,药师尚未真正承担起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的作用。因此尽快出台‘执业药师法’,使所有零售药店尽快配备执业药师是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六)加大药品分类管理的宣传力度

药品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药品;精细分类;管理方法

一.按ATC(解剖治疗化学分类)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ATC代码第一级为一位字母,表示解剖学上的分类,共有14个组别。A:消化系统 B:血液系统 C:心血管系统 D:皮肤科用药 G:泌尿生殖系统及性激素 H:体激素 J:抗感染药 L:抗肿瘤药及免疫用药 M:肌骨骼系统 N:神经系统 P:抗寄生虫药 R:呼吸系统 S:感觉器 V:其它 。在ATC基础上,根据使用频率,常用的药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质量重的药品放在药架下层。根据药房布局和工作需要,分区分类,编制货位编号,确定药品类别定位存放。

二.品、管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品管理办法》(1987年11月)、《管理办法》(1988年11月)。

要管理好品必须应遵循如下程序:①严格申购计划。医院每年向药品监督部门填报品购用申报表、印签卡及季度计划表,被批准后到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购买。②严格采购计划。医疗机构购买品注射液实行“计划制”管理,购买品片、贴剂实行“备案”管理,每年将品消耗量、仓储量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③严格验收制度。购入品必须经药库保管员及药库负责人共同验收入库。④严格安全制度。加强品运输、储备、使用中的安全保卫措施,防止发生刑事案件,同时药库应安装防盗设备、监控设备,确保品的安全。⑤严格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对品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五专制度”。 认真准确登记逐日消耗情况。⑥ 严格处方制度。品必须使用红色专用处方,处方按月装订,妥善保存三年以上以备检查。 ⑦健全安瓿回收登记制度。建立空安瓿回收登记本,详细记录空安瓿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回收时间等,并妥善保存定期严格销毁。

三.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管理

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院高危药品使用制定《高危险药品管理目录》,制定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如下: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四.急救药品管理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救患者常见疾病及危险程度依次分类统计,并就全年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目录,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对急救药品目录执行“五定;三无;二及时;一专人管理”制度,即五定―定数量,定品种,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更换。三无一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 一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人管理。

五.效期药品管理

药品的效期管理直接决定药品的治疗效果,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医院药房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采购是药品效期管理的主要部分,制定合理采购计划是防止药品过期失效的关键。掌握医院临床用药情况,根据上年同期药品使用情况,结合季节性变化,做好本期药品需求预测。药房建立月盘查制度,设专门质量管理人员每月对药品效期进行检查;对药品实行批次管理,有同种药品更换批号进入药房时,上架时要根据效期做位置上的相应调整,老批号在前,新批号在后,并写标签注明更换批号。严格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药”的原则。核定近效期药品为药品有效期6个月以内,近效期药品应上墙列入“效期药品一览表”。 对效期短或易购进药品,程序上可灵活操作,采取“少量多次”的采购方法。对极少量或临时需求的药品,采取“现用现购”的方法,以避免药品购进过多,造成积压而过期失效。

六.贵重药品管理

对单价超出限额的药品按贵重药品管理,专柜存放,建立贵重药品帐册,实行专人管理。对用药病人姓名、日期、剂量进行详细登记,使药房工作人员心中有数,便于计划供应。按月计划用药,统筹全年供应量。每周盘点核对,加“贵重药品”提示标签,发药时特别提醒,防止破损造成浪费。

七.特殊条件贮存药品管理

对照药品说明书和外包装贮藏项的内容进行登记;整理,记录药名;剂型;生产厂家等信息,对有温度和湿度及避光等要求的单独列出。按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常温:系指10-30℃;冷处:系指2-10℃;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避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指装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指装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熔封存或用适宜材料严封,以防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湿度均应保持在45%-75%之间。建立易串味药品目录,根据GSP规定专柜存放,设置Rx内服、Rx外用、OTC内服、OTC外用四个专柜。

八.新引进药房药品管理

有序、合理、及时地引进新药是药事工作的一重要内容。药师在认真查阅药物配伍及相互作用等资料后,向医护人员做好宣传,同时加强对医嘱的审查。对进入本院的药品,临床医师均需亲临药房逐个查看药品说明书,且还需做好笔记,及时掌握有关的药学知识和信息。

九.一品两规药品及易混淆药品

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口服剂型不得超过二种。对于一品两规药品分开摆放,并加“规格不同”提示标签,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在通用名后面加注商品名,以便于区分。对包装及药名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并加“相似药品”提示标志。

参考文献:

1. 作者:王晓萍,浅谈医院药品效期管理[J].《航空航空医药杂志》2012年1月23卷1期

2.作者:王黎芳,《浅谈我院住院药房贵重药品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8期

3.《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作者:孟志华,浅谈医院品的管理[J]《中国新医学》2010年6月26卷6期

药品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管理法规和考核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了部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这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词使我们感觉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一、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

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二、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上海市奉贤区从2006年4月以来,就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其区辖8个镇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上,将“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写入镇社会事业和保障管理科(该政府的一个具体科室)的工作职能。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的落实①。

湖南省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在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了依托乡镇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对其监管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的基础上聘请和培训了部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协管员,构建了相对较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部分乡镇政府采取了对本辖区实行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市、区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时抓督查、年底抓考核,次年年初抓表彰和总结的措施。使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平时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②。

上海奉贤区和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做到了把最基层(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能限定为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之一,从其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得到了真正落实;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在政府外增加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大大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找准了方向。

结合上述两地经验,笔者认为,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三、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③。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

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既实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分级许可审批。在许可阶段通过当地组织强调道德因素)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四、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

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①年5月出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五期《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

②摘自上海政府网,上海要闻2007年11月19日《奉贤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药品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危药品;ABC分类法;安全管理

临床不断更替新型高危药品造成库存药品种类越来越多,致使病区临床高危药品的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对高危药品加强管理能显著减少用药损害,提高用药安全[1]。为研究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ABC分类法前后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起开始实施ABC分类法管理,护士173名,平均年龄(32.1±4.2)岁。学历:113名本科,大专及其以下60余名。护士职称: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110余名。工作年限:0~5a护理经验96名,6~10a护理经验68名,其余护理经验均在10a以上。各病区护士长负责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及指派使用。

1.2方法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3年6月起开始采用ABC分类,具体措施如下。

1.2.1高危药品的筛选和分类

依据ISMP的分类、药品风险等级、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册,并将药品划分为ABC三类。并根据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类。由各科室提供备药计划,根据所需药品量,备用5~10支。

1.2.2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

①病区药品管理的建立。设置不同的专柜用于区分存放A、B、C类药物。药品存放区药品标示单醒目,并设置警示牌或专用标示,A、B、C三类药物的标示牌要用黑体加粗以区分警示。②核查制度的建立。医师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床号、药品剂量及名称、给药途径6项内容后方可开立高危药品处方单,严格按照标准给药剂量和法定的给药途径执行,若处方超出规定的给药剂量,应要求处方医师加盖印章并签字。③处方审查。药剂师配药时要严格审查高危药品种类及给药量,双人签字核对后方可发放。④用药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给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给药,及时上报至处方医师。⑤更新管理。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论证方可入库,及时总结给药信息并组织临床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定期更新高危药品目录[2]。

1.2.3高危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成立药品监督管理小组,主要由药剂师、管理人员、护士长构成,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剂师定期到病区检查药品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上报至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现场进行督查。护士长每日应核对高危药品,包括有效期、数量等。对于过期、变质类药物应及时更换。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定性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类管理后病区的贮存不当、药品混放、标示不规范、过期失效、基数不符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分类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药品的使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药品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尤其是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3]。随着药物更新增多,采取切实严格的管理方法对用药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3年6月实施ABC高危药品分类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护士、药师、医师的共同配合努力,对高危药品分类,并建立针对性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用药意识。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和高危药品的评价标准,让药品严格按照分类贮存,并区别标示,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并通过定期的监督、核查、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对高危药品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实施分类法后病区贮存不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分类管理前(P<0.05)。

综上,对病区高危药品实施ABC分类管理能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减少用药事故,有效杜绝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李联营 单位: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正莲,龙兰兰.ABC分类法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115-116.

[2]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8-520.

药品分类范文第5篇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据品种、规格、适应症、计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20xx年8月31日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自20xx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包括品等9类药品;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做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分类管理;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广告或变相广告等规定。然而,目前在医药未能彻底分开的体制下,药品零售市场除少数能做到真正凭处方销售外,多数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各种变通手段销售处方药,违背了合理用药的要求,对人民用药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本人在从事药品日常监管中,对药店的分类管理工作总结出如下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零售药店在对处方药的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

(一)处方来源短缺。由于医药分家未能真正实现,药品销售占医疗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因此,各医院都制定了严格的防止处方外流的管理办法。如采用将划价窗口与收费窗口合并、普遍使用商品名、处方中使用代码等措施,使患者只能在该院取药,真正能流入药店的处方微乎其微,严重影响药店处方药销售量。

(二)遍布各街道、乡镇(林场所)的个体诊所对外销售药品对零售药店造成一定的冲击。目前我市除34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外,尚有个体诊所、乡村卫生站等医疗机构1700多家,这些机构多数存在明里暗里卖药的行为,这种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监督检查中取证困难,使其逃避相应的行政处罚,直接给药店造成竞争。

(三)处方真实性审查困难。处方是执业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医疗、预防或其他需要而开写的药方,是医疗和配药之间的重要书面文件,也是医师和药师之间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具有法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文书。然而,在处方真实性的审查方面,驻店药师无法判断顾客提供的处方是否是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所开具。

二、药品零售企业在处方药销售中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驻店药师不能在职在岗。一些药店为了节省人员费用或其他原因,在通过gsp认证后,擅自解聘从业人员,致使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缺岗,在岗人员资质达不到经营处方药的规定要求,造成处方未经审核、处方药不凭医师处方即销售的状况。

(二)无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药一般占药店营业收入70%以上,一些药店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只要顾客需要,他们就毫无顾及的销售。有的药店为了应付检查,对销售出的处方药进行集中补处方,伪造处方药销售纪录,由药店工作人员或其它人员冒充签名,为监督检查带来很大难度。

(三)药品分类陈列混乱。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摆放上,由于一些药店从业人员对药品与保健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者由于对药品分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店堂内药品分类陈列混乱,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与非药品混放,药柜内存放药品与柜组标志不符等情况存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还需急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药品分类管理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加强药品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及药品分类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是药品经营企业gsp的重要内容之一,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药品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活动。要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在保证公众健康和用药安全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使人民群众都能关心理解药品分类管理,支持并配合药品监督部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二)加大药品分类管理的检查力度。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

(三)加大对药师配备和处方审核的检查。加大对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的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对药师因故请假离岗的,应在药店显著位置摆放“暂停销售处方药”告示牌。通过《药品经营许可证》日常变更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配备,逐步淘汰从业人员资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药店。进一步完善处方审核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药品分类范文第6篇

【摘要】药品的分类管理是一门科学,关系着安全用药等诸多问题,故应从客观管理因素上克服不当用药问题。首先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加强抗生素类药的处方销售执行力度;加强执业药师的管理和水平并加强药品分类管理。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安全用药

药品的分类管理是一门科学,对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医院压力、提升与国际通行的药品流通、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和药品滥用而造成的用药危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存在客观与主观等因素,如自我保健意识、假劣药物、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误用、禁忌等,均可导致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单从客观因素分析,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安全用药来说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克服药品分类管理上的不足,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

目前我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略显不足。国内对非处方药要求基本与国际接轨,也比较规范,各生产厂商在其标签、包装上印有显著的非处方药标识。但对于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则明显不足,未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同时,药店在经营上需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力度,处方药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

2 加强抗生素类药的处方销售执行力度

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在药店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抗生素“日常化”滥用越来越严重,一些个体药店为了突显自己药品的疗效,加大加量使用抗生素类药,虽然表面疗效较乐观,但其负面影响也逐步突出,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一些药店为了经济效益对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视而不见,仍在违规销售处方药。关键是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没有很好的监督执行,应将禁令、规章执行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3 加强执业药师的管理和水平

随着我国强力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执业药师在药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执业药师有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职责。执业药师的配备和合理使用将有力推动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良好实施。目前执业药师的状况却很令人担忧。一是执业药师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二是加强执业药师的业务技能和综合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三是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可以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做法。全国的执业药师由各地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监管、发放工资、考核成绩,然后将执业药师委派到各用人单位,由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向用人单位收取执业药师的劳务报酬。只有这样,执业药师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担当起执业药师的责任。

4 加强药品分类管理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大势所趋。因此,要将药品分类管理早日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药品安全的流通渠道,严禁假劣伪药等的流通。二是加强不当用药的监督,防止用药错误、药物滥用误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的急慢性中毒等问题。三是加强违禁药品的管理,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实行专人、定量等特殊管理。

总之,药品分类管理关系着人民用药安全,是大势所趋。药品分类管理应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楼小勇.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医药经济报,2004:149.

[2] 卢冬虎,赖强.张药师的郁闷.医药经济报,2004:149.

药品分类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药品储存;分类管理;限量设定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47-01

医院一般都希望能够采用最低的成本对药品实现有效的采购和存储,从而使得药品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对药品存储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对存储的药品进行限量设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医院用药的需求,从而减少断药问题的出现,保障药品储量的丰富。就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药品的存储所占有的医院采购资金就达到了50左右,在特殊情况下,还会达到医院采购流动总资金的70%,可以会说,药品存储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量较大,这就使得医院的流动资金出现紧张的局面,导致医院的经济成本无法有效的在短期内得到回收,导致医院的入不敷出。本文就我院近四年的药品消耗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得出了一种新的药品存储管理方法,该方法就是ABC定期定量管理方法,下面就针对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药品存储的分类管理

就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014年所记录的药品消耗资料来进行分析,针对各类药品的消耗量进行有效的统计,得出每种药品的耗费资金,依据资金的耗费多少来进行药品的排序,将单品消耗费用与该药品的单价进行相乘,计算得出每种药品消耗的资金百分比额度。就相关的药品管理学中规定的ABC分类法对药品进行有效的分类:将消耗金额数占总金额数60%以上、70%以下的药品归结为类;将库存中消耗金额数占总金额数20%的归结为B类;将库存中消耗金额数占总金额数10%范围内的归结为C类。依据此种分类划分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库存中存储的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具体见表1。

2.药品ABC类的分布结构

2.1A类药品

大多为单价金额较高的注射剂。其中注射剂品种占A类药品的80%,其他类占20%;抗微生物药物占46%,生物制剂类占20%,其他类占34%。此类药品临床用量较大且较为稳定,所占资金比例大,周转速度快。调控A类药品的库存,是调整库存周转率的关键环节。

2.2B类药品

大多为价格居中、消耗量偏大的品种。其中口服制剂的品种占B类药品的53%,注射剂占40%,其他类占7%。此类药品新药及合资品种较多,临床用药频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变数,它是调整库存结构的重要部分。

2.3C粪药品

此类药品所占品种的比例较大,月消耗金额较小。其中口服制剂品种占c类药品的63%,注射剂占19%,其他类占18%。多为常用的急救药品和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用药,也包括一些备用药品和外用制剂。此类药品可适当提高储备量,它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基础。

3.药品存储分类的限量设定

3.1根据药品储备期及消耗数量先确定库存上下限的设定方法

在对医院库存中的药品进行上限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库存量进行清除的了解,并在药品的采购量已经达到了库存量上限限定要求的时候,就要停止对药品的采购,一般来说,在对押品的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设定一定的采购周期。而在对药品的下限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也需要在医院库存的药品数量将要降到下限点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药品的采购,保障医院药品库中药量的充足,以避免出现断药问题。在对医院药品库存进行上下限设定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该方法就是依据药品的库存量的大小,对药品的库存时间进行了解,在了解相应的药品存储时间后,可以计算出在这一时期中,每种药物的消耗量,在此基础上,来设定药品存储分类的上下限具体标线。

3.2根据药品ABC定期定量管理法再分类确定库存上下限量

按当地医药公司供应的结算方法以及医院采购周期的习惯做法,通常以每月为一周期,付款期限为2~3个月,要利用付款的时间差来周转资金,完成采购到销售全过程的定量管理。由于当地医药公司配送实力较强,急送品种可当天到货,普通品种两天内即可到货,故供货公司的到货天数可忽略不计。我们把安全库存量作为采购周期内的周转基数,以防止库存药品短缺。A类药品由于品种相对集中,占用金额大,应尽可能缩短采购周期,适当减少安全库存量,提高库存周转率;B类药品由于其品种较多,采购难度较大,在确定月采购周期的同时,可适当加大安全库存周期,用以调整库存周转基数;C类药品由于品规繁多,但占用金额较小,只有适当增加储存量,延长采购周期,相对减少安全库存量,才能确保品种供应齐全,从而减轻采购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安全库存量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安全库存量=平均日消耗量×安全库存周期天数。

3.3药品库存上下限的修订和维护

由于药品用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医院所接收病人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药品的消耗量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用药情况,来对每月的药品采购计划进行合理的确定。根据实际的用药情况以及当期医院所收治的患者类型,来对药品采购计划进行有效的改定,同时,在对采购计划作出调整时,也要对药品的库存上下限进行有效的修改,从而保障采购的药品数量能够满足库存的上下限要求,也能够满足医院的用药需求,对一些适应范围较窄的专科用药及特殊用药,凡积压和呆滞药品均不做限量设定。

4.应用与探讨

4.1适用范围本法较适用于中等型医院的储存

分类管理。由于各类药品库存消耗量不等且价格悬殊较大,品种多,难以平衡统一,通过定期定量分类管理,可以较好的控制药品的库存结构和储存金额,减少采购频率,减轻工作负担,实现保障供应、合理采购的目标。

4.2优点

本法突出了提高药品下限量的设定,提高了采购计划品种的出线率,从而避免了高于下限不出计划,且原有库存又无法保证到下周期采购不缺药的现象;并且在上限量设定了不同期限的安全库存量,以此来调整药品在库存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保证供应。我们通过此法有效地把采购间隔期内的药品储存控制在7天库存量内。

综上所述,从本文研究中所提出的ABC定期定量管理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其能够对药品实现有效的分类储存管理,并且能够合理的设定药品存储限量,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贤文,石磊,吴新荣,赵树进. 医院药品库存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药房. 2014(09)

[2] 周成超,胡志. 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存在问题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 2042(02)

[3] 刘莉. 做好药品储存养护工作的几点体会[J]. 安徽医药. 2044(02)

药品分类范文第8篇

我国在1999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04-2005年连续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8年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药品分类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药品 分类管理 药剂师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出了药品分类管理规定。

所谓药品分类管理就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应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进行管理,这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2)有利于提高人民自我保健意识。

(3)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4)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我国医药研究水平。

(5)有利于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

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之后,将会打破过去单一依靠医生开处方购买药品的历史,因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而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可由患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药品分类管理法实施以后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方便,有了多种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的现象,开始出现去药店可以省去医生诊断治疗费用,省去患者看病时间,方便省时省力,非处方药虽说安全、有效、使用剂量、剂型受到严格控制的,但是并不能说明这类药品使用不发生不良反应,由于患者自我诊断错误,选用非处方药不当,如了解热镇痛药的使用为患者自我药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使用不当会掩盖潜在的感染性及其病症,延误或加重病情,少数非处方药的复方制剂中,由于治疗或处方组成需要含有特殊管理药品,如:咖啡因、可待因、苯巴比妥类等。

虽然单位剂量中含量有限,但若大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能引起对药物的依赖性,还有人们认为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品主要是注射剂,如:青霉素、链霉素,随着科技发展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外用、喷雾类药品,同样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此外,非处方药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剂量和用法,保证用药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特别是患者当然希望得到药剂师的帮助和咨询,以求得到良好的药品服务质量,而药剂师在指导用药中的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

这样药剂师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掌握更多药品信息,要具备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专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药物,因此药剂师要:

(1)及时收集国内外新药的生产和临床研究报告。

(2)及时收集国内外药物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发展动态和成果应用情况。

(3)及时收集国内外药物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研究报告和临床经验总结。

(4)及时收集国内外临床医师对药物评价和经验总结。

在此基础上药剂师运用掌握的药动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剂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处方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医护人员参考和注意以提高用药质量,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药剂师要走向临床直接了解用药情况、使用方法、药物疗效、毒副反应等第一手资料与医护人员直接讨论有关用药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建议,并为临床第一线提供药物信息和用药咨询服务,特别是联合用药方面,因联合用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目的是想提高疗效,防止耐药产生,降低毒副反应。

但是联合用药可能改变药物疗效性质,这种改变可能增强作用,也可能减弱作用,可能减少或减轻毒副作用,也可能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

所以联合用药不但要考虑有利于疗效的一面,也必须重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对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少,这就需要我们药剂师的主动协助提供资料信息,协助医师设计准确的给药方案、合理选用治疗药品。

药剂师向患者宣传有关药物知识,解答患者有关药物方面的咨询,以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赖和治愈疾病的信心,应对患者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药剂师对所提供的药品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性能均有全面的、正确的了解。

药品分类范文第10篇

一、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 漏诊。误诊造成有病症未得到治疗 病人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或症状时,由于漏诊或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

2、选用药物不当。指病人存在用药病症,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殊病人有用药禁忌,或者合并用药失当。在临床上,以抗生素类药物的选用不当最为严重。

3、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包括剂量太小或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况下。有的给病人虽然使用了对症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

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医生未能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而是给病人不必要或者不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也包括重复给药,即医生给同一病人开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

5、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物。受经济利益驱使,无原则的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药物。

二、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1、医院因素。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轻视药房建设,不注重药师培训。以药补医的不良机制仍然存在,医务人员的劳务补贴与药品利益相挂钩等大环境影响合理用药。

2、 医师因素。医师是疾病疹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是合理用药的决定因素。医师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 医术和治疗学水平不高,误诊造成用药不对症,单凭经验用药或轻症用重药。(2)缺乏药物知识或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对药物组成成分、药物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对新药知识,老药新用、新报告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新颁布的药政法规信息方面存在薄弱环节。(3)责任心不强,表现出为开处方或下医嘱时,因疏忽造成写错药名、含量、浓度和剂型,不仔细询问病人用药史,未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病理情况,给病人使用有禁忌的药品,迁就病人,放弃药物治疗决策权,任病人点名开药等情况。(4)医德医风不正,受经济利益驱使,违反治疗原则开大处方药,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3、药师因素。 药师在临床用药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药师工作失误,未能很好履行职责,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也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1)审察处方不严,未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处方。(2)调剂配发失误,责任心不强,发随手药,未能按照医师处方正确发药,造成调剂操作失误。(3)用药指导不力,在发药时未向病人口头或书面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4)协作交流不够,未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或提供给医护人员药物信息失真。

4、护师因素。护理人员是住院病区给药的操作和监护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或多或少与护师的给药操作有关。(1)未能正确执行医嘱,包括给病人发错药和剂量,未按医嘱要求的途径、时间和间隔给药,遗漏给药,医嘱转抄错误。(2)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未能发现或及时报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病人主诉。(3)给药操作失当,未注意注射剂的配伍禁忌,未按操作规程混合静脉注射液,致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三、防范措施

1、完善制度,规范合理用药

(1)按照药品采购管理规范及药事委员会职能,确保药品采购公平、公开、公正,以遏制因不适当的药品进入药房销售,造成大面积的不合理用药或用药差错。必须加强药品采购监督,防止用药因进货源头不正造成普遍差错。(2)加大推进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处方集、基本药品目录、治疗指南、诊疗规范、诊疗流程的发行和实施力度,从工作标准上防止出错。(3)拒绝不良“医药代表”,严格审查进入医院的“新”药、“贵”药,以杜绝经济利益诱导临床医师的不合理用药。

2、加强培训,减少合理用药差错

(1)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缺编严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药学部门大多不具备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这要求医院重视药学部门的人才培训和建设,支持医院药学的发展,支持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作用上的发挥。(2)当今药物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又快,使得医生很少能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医院开展诸如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让每一个医生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过敏史,使用药物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抓住重点,监督合理用药过程

(1)药师是采购、保管、调配、监督药品合理使用的人员,药师素质、能力的高低对用药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药师要向临床医生推荐和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提供医学情报,及时发现、报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剂的稳定性和疗效,搜集和总结临床用药经验等。并注意合理用药宣传,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3)药师经常下病房,建立患者药历,进行合理用药咨询,协助医师制定出最佳给药方案。(4)定期进行处方和病历分析,找出不合理用药原因和实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合理用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药疗的理想境界。不合理用药涉及医疗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是对医院常见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和因素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我院采取的措施作了阐述。由于药物本身的两面性,完全避免药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高军 卜贵军(锡林郭勒盟汇通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 要: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中传统的三大控制,其中工程成本控制作为三大控制之一,是施工项目成败与否、盈利与否的关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如此。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伴随工程施工的项目资金投资越来越低,企业如何在施工建设中获取最大的利润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最有效途径莫过于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肤浅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现状;成本控制方法

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状

我国的建筑行业本来竞争就日益激烈,加之最近金融风暴来袭,建筑行业公路施工项目不少企业都处于亏损甚至倒闭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找到出路,扭亏为盈。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原因

(1)企业管理阶层对成本管理意识较差。企业高层领导对成本管理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在施工前期组织、设计阶段施工准备不足或者忽略。项目计划和组织缺乏科学合理性,一些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建筑材料管理不到位,一些项目策划部经理对设备配置没有作出一个很合理的分析,从而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工程的进度,一味的赶工期而忽视工程质量屡屡出现。施工后期也忽视成本控制和管理。

(2)成本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分析结果数据缺乏很科学的依据。大家都知道,施工项目的各类成本管理资料,必须建立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础之上。但是很多从业人员资格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责任心不强,导致结果缺乏科学的依据。

(3)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成本控制缺乏激励机制,职工从事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对项目成本各项开支、结余情况分析不详。这便使得无法真正了解成本运行状况,难以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工作。应该全企业总动员,人人参与,增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意识。

2、客观原因

(1)投标压价现象。建筑行业的很多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揽到一点业务,竞相压价投标。而忽视预算或者预算不够细,出现超预算,透支滚雪球现象,最后不得不无奈的接受企业倒闭的事实。

(2)建筑材料物价上涨。建筑行业火爆,建筑材料市场经销商,供货商多如牛毛,材料流通渠道有增无减,各商层层加价。导致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飚涨,施工企业找不到合理的补偿途径,直接造成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利润已低再低,最后难免尴尬面对亏损的局面。

二、公路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1、施工前的项目成本控制预算。

(1)因地制宜,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应该先制订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项目方案的合理性选择是保证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的基本前提条件。整个施工项目的设计施工全部都是围绕前期施工方案展开的。因此,按照最优的方案施工可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最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2)工程项目直接费用的成本预测。首先应该了解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劳务用工情况及社会平均工资的一般水平线,预测适当的人工工资支出费用。其次,材料费在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可以达到60%~70%,由于材料费在项目施工投标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市场价。所以在预测阶段可分析供应地点远近、交通运输费用、及保管装卸等费用,从而做出初步的材料成本费用预测。

2、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过程控制

(1)施工方案方面,项目方案应该做到随时优化。因为一旦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或者问题,都需要及时调整施工的方案。

(2)工程直接费用方面,过程耗费物品数量的控制要合理、高效的去制定施工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价格的控制要制定严谨的定价标准流程,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业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培养,以使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心中都具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增强责任心。

3、竣工后的成本管理核算。工程竣工后的成本结算阶段也是管理控制的比较全面的核算阶段。首先,精心安排工程竣工方面的收尾工作。以期把竣工收尾时间压缩到最短。其次,竣工验收工作不容忽视,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以备审查;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应及时认真处理及向右关部门负责人反馈,如果涉及费用,应列入工程结算。另外在办理工程项目结算之前,一定要严格要求工程项目的预算人员和成本管理控制人员认真全面的核对工程细节。最后,在工程项目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施工项目保修工作人员,保修责任人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保修计划,作为成本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三、完善公路施工造价管理方案

1、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造价工程师队伍。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行业的知识有很好的修养之外,最重要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

2、培育组建工程造价中介咨询的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是面向全社会接受委托,承担建设施工项目的可行度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业务工作的机构。

3、施工工程成本管理预算的基础是我们进行工程速算成本控制管理的依据,对确定成本和有效地控制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前项目的预算、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指标的明细制定;以及施工项目的如何划分;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和有关的价格参考指数系统的建立与的期号;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对历史造价的分析与整理等,涉及到方方面面。

上一篇:药品不良反应范文 下一篇:药品广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