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19:44:36

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然后,笔者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LC电磁振荡电路”的振荡过程分析,笔者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现了随着电容充放电的进行,LC回路中的电场能和磁场能之间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电路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全过程,安全逼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丰盈

在教学中发现,实验题的得分率很低。并不是题目出得难,即使是考书本上的实验,效果也不好。虽然学校教学条件有限,但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做给学生看,从不偷懒、图简单不做。难道是学生不喜欢实验吗?基于教材中90%的实验为演示实验,于是就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态度做了个小调查:你喜欢演示实验吗?为什么?有66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回答喜欢的有48人,回答不喜欢的有18人。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学生是喜欢演示实验的,为什么实验题的得分率却不高呢?

静下心来分析学生喜欢的理由,才发现喜欢还是有不同的。在回答喜欢的学生中,有39名学生的理由是演示实验能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帮助记忆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些真喜欢的学生中,有5名学生说,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更能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奥妙;有9名学生的理由是觉得好玩,这样的学生对于演示实验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看,看完热闹就完了,不去动脑思考实验要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在不喜欢的理由中,有8名学生回答因为看不清楚现象;8名学生的理由是不能自己动手做实验,不能亲身体验做实验的乐趣;2名学生回答无聊,反正老师最后还得把结果告诉,不用看也能知道。

了解了学生对待演示实验的态度后,开始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变,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

一、设计好演示实验前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实验

就好像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一样,开始都要有一些悬念,把人的胃口吊起来,这样才有看下去的兴趣。做演示实验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很好看,学生也不知道重点该看什么。这时,教师要在实验前设计好一些问题,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并能根据所给问题,知道该重点看什么。例如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实验前给出下列问题:①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②末端为什么系上火柴杆?③瓶底为什么要放少量水或沙子?④燃烧时有没有火焰,有没有烟?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样的?⑤燃烧有没有放热呢?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就知道该重点看什么了,就能比较全面地说出铁丝燃烧的现象,前三个问题也就会解答了。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多邀请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演示实验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做中学。既然有学生想动手,那不妨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来。简单的实验,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由学生独自完成,有难度的由老师来做,邀请学生来帮忙。当然,完成一个演示实验,需要的学生是有限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学生来参与实验呢?我是这样选择的:①实验比较简单的,选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有点粗心大意的学生来做;实验较难的,选择成绩相对好些、平时比较认真细心的学生来做。这样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尽量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尽量减少失败的产生;②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也不能每次都让他参与,多留一些机会给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做完实验后一定不要忘记说一说他(或她)的功劳,并且一定要说声谢谢。多了几次这样的体验后,胆小、内向的学生也会变得积极、踊跃地参与演示实验了。

三、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增加趣味性和目的性

实验书上的有些实验也是不严密的,例如教材中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结果石蕊变红色,结论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有些学生就产生疑问:怎么就能证明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了呢?为了消除学生的疑问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实验改成:先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导管口,结果试纸不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接着把两端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T型玻璃管竖着接在导管口,很快就会发现,下面的试纸变红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试纸变红的,同时还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的实验比书上的实验有趣多了,学生非常喜欢。

四、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实验”,预测实验现象或结果

这所说的“想象实验”是指在一定实验基础上通过“想象”完成的实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许多实验就是在想象中完成的。有些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实验的现象或结果,然后再做。例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蜡烛会怎样,是上面的蜡烛先出现那种情况,还是下面的蜡烛先出现那种情况。还有些实验在现有条件下没法做,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实验”来完成。例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无法做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材料,在大脑中虚构一个空间,想象实验的情况,进而想象出原子内部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实验

说看不清实验现象的学生大多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为了让他们也能看清楚,我尝试把一些实验改成在多媒体上完成,这样通过大屏幕,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了。例如,在学习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课前设计好课件,上课时大屏幕上展示出各种仪器,通过移动鼠标就可移动各个仪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动漫的形式把各种组合的优点和缺点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既能看清楚,又感觉非常有趣,比实物演示的效果要好多了,还能节省药品的使用和上课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措并举,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喜欢上演示实验,并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来。这个目标达到了,有关实验教学的开展就不会很困难。学生在解决实验类的题目时也就会越来越容易,提高实验题的得分率也就不难了。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微型实验 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化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实验。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学校都十分重视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但在演示实验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做演示实验时,坐在前排的学生连药品、仪器都看不清楚,后排学生更是看不见;(2)在常规演示实验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做实验,学生只是看实验。这与新课改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微型化学实验以其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应用于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可以弥补常规演示实验先天的不足。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办法与技术。

把微型实验应用在演示实验中,就是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原来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导思想得以实施。在高一的《碱金属》、《卤素》、《元素周期律》、《硫酸》,高二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烃》、《烃的衍生物》等章节的演示实验中运用微型实验,尤其对一些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时,为了比较镁、铝与非氧化性酸(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常规演示实验把两种金属分别加在稀盐酸中,然后观察、比较其反应的剧烈程度。这样前排的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模糊,后排的学生更看不清楚。如果用微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以小试管或学生自制小试管来代替常规试管,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稀盐酸和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物的小镁片、小铝片,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学生会对实验现象观察清楚,印象深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和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的目的。

同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仪器简单。微型实验利用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仪器或学生自制仪器,微型仪器来源广泛,可以做到人手一套。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做实验,既能训练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思维。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不易破碎、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这就为改革化学演示实验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2.试剂用量少。实践表明,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省90%,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同样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并且反应速率快、现象明显。所以,演示实验微型化能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把微型实验应用在演示实验中,要重复使用或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含“三废”),如用KMnO4制取O2所得到的剩余物质中主要含有MnO2、K2MnO4和未反应掉的KMnO4,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均可用来加入浓盐酸制取氯气;浓硫酸稀释后,不要直接倒掉,而可以用到后面的浓、稀硫酸的性质比较实验中去。对于不能重复使用的应要求学生集中倒在指定的废物桶中,处理后再排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新课改教学的重点,我们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引进微型实验,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了创新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它忽视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较少考虑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等。因此,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演示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演示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演示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宁怀等.第四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1998.

[2]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编辑部.化学活动课及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分册)[M].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1999.

[4]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化学教育,2001,(3):37.

[5]姚焕英.在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微型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6):28-29.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中学科学实验的主干,它不仅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释疑解惑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多年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教科书上的部分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往往由于还原不充分,导致不能观察到光亮的红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有部分空气逸出,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失败等。为此,本人对这些实验在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以后,实验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实验现象明显,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在200年初中科学新课程实验调研中获得市三等奖、区一等奖。

一、 改变实验操作方法,增强实验的直观性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化合物转化为单质。按照教材操作:将黑色的氧化铜斜铺在试管底部,先通入一会儿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再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等试管内的固体冷却后观察: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同时试管口出现水珠。但实验中发现仅仅是在试管壁上部分和导管口上看到少量光亮的红色,试管内大部分的固体是砖红色的,并没有如教材描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是中间的氧化铜没有与氢气充分的反应,部分生成的是氧化亚铜,学生对老师的实验现象产生疑问:为什么大部分的固体是砖红色,而不是光亮的红色?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往往忽视或告诉学生只要记住光亮的红色就行,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实验中如果减少氧化铜的用量,虽然氧化铜能与氢气充分反应,但由于量少观察到的现象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同学,无法看到实验现象。显然,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清晰,本人对实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用滴管滴入几滴水,慢慢的转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的附在试管内壁,为了防止加入的水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将该试管在酒精灯上烘干,然后通入氢气再加热,由于经过这样处理后粘附在试管壁上的氧化铜比较薄,很容易被氢气完全还原,因而黑色固体很快变成了光亮的红色,像一面铜镜,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后面的学生也能很清楚的看到实验结果,实验所需时间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下表是改进前后的实验效果的比较。

改进前 改进后

药品用量 一药匙 四分之一药匙

反应时间 长 短

实验现象 砖红色,少量红色 光亮的红色

通过实验的操作方法的改进,不但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便于学生观察,而且节约了药品的使用量、缩短了实验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 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中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将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到集气瓶中,与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由于消耗氧气生成了固体,因而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瓶内,水进入多少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体积,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实际教学中用此装置进行实验,进入水量往往不足五分之一或超过五分之一。教师经常会从装置存在的缺陷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部分空气在反应过程中排出瓶外;或者红磷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充分的反应;或没有完全冷却等等。学生将信将疑,似懂非懂。实际上,即使达到五分之一,也不能说明这些量就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的一瞬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排出的部分气体中包括了氮气,这样把这部分氮气也当作了氧气的含量,这是该实验装置欠缺的地方。同时,红磷需要先在空气中点燃,等红磷燃烧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产生的五氧化磷固体在空气中形成白烟,污染了空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为此,本人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见图);取一大的带橡皮塞的具支试管,橡皮塞上套一气球,防止气压过大,试管炸裂,用四支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将试管容积画分成五等分。支管口连接橡皮管,并用夹子夹紧。实验时取一定量(黄豆大小)的白磷于试管中,用带气球的橡皮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挤出气球中的气体,并扎紧气球,使其总体积还是燃烧前的试管的体积;将具支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夹子,流入试管的水量刚好占容积的五分之一。这样测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更具有说服力。经过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操作简单,无污染,数据准确,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整合多个实验,体现实验的综合性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改进演示实验方面多动些脑筋,增加部分趣味实验,穿插于科学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能整合多个实验,那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继氧气性质后的又一个重要实验,也是初中科学中应该掌握的常见的气体性质之一。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存在以下缺陷:1、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操作方法:向带有两支燃着的蜡烛(高低不同)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要求看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合科教学后,非化学专业的教师在倾倒二氧化碳时,由于倾倒角度控制不好,蜡烛常常同时熄灭,或上面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同时由于蜡烛放在烧杯内,坐在后面的同学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困难。2、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方法: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水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实验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还是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鉴于此,本人对上述两个实验进行综合改进,利用身边废弃的矿泉水瓶作为器材,自制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性质,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这是教材没有的实验项目。同时将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与其他三个实验整合在一起。

自制装置过程如下:用烧红的玻璃棒在矿泉水瓶上戳三个孔,插入三根导管,中间导管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相连,另两支导管口分别放上两支蜡烛,形成一高一低的装置,在瓶内装少量的新配制的饱和石灰水;用软玻璃自制一多孔的玻璃管,套在矿泉水瓶口上,玻璃管口做成莲花状,防止玻璃管滑入瓶内,玻璃管底部放入几条面包虫,管外壁贴两张蓝色石蕊试纸,一张用水湿润,一张保持干燥,玻璃管内套一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试管口与外界相通,小试管内也放入几条面包虫,作为对比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由矿泉水瓶的中间支管通入到矿泉水瓶子中,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就会沉入到瓶子的底部,这样观察到放在下面支管边上的蜡烛先熄灭,随着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的增加,放在上面支管口边上的蜡烛也随之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于蜡烛放在瓶外,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更加清楚。玻璃管壁上接触二氧化碳的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试纸变色,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蓝色蕊试纸变红,将变红的石蕊试纸取出,接近酒精灯烘干,又变为蓝色,原因是碳酸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则试纸又呈蓝色。通过对比实验,学生真正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只有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二氧化碳气体从玻璃管管壁的小孔进入与面包虫接触,随着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学生观察到放在玻璃管内的面包虫呼吸急促,不停的挣扎,直到窒息死亡,而小试管与外界空气相通,其中的面包虫没有接触二氧化碳,呼吸正常,两者对照,从而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与此同时,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通过实验改进不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而且该装置可以同时完成二氧化碳的四点性质实验,实验时间少而紧凑,实验效果良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实验中设置了两个对比实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利用学生身边废弃材料改进实验,学生兴趣更加浓厚。

四、实验改进的几点体会

1.教科书不是绝对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材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冒犯教材,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压制了,教师的教学也被教材支配着。教材虽由专业人事编写,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会无所适从。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源的多元化查找资料,对教材中缺乏科学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实验的科学性。除了上述改进的实验,教材中还有很多实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例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铁、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按照教材实验步骤操作,将氢氧化钙溶液滴入氯化铁或碳酸钠溶液中,却看不到教材描述的实验现象,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资料,为什么没有沉淀?怎么样才会有沉淀?然后再用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破除学生对权威的迷信,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实验应发挥其激趣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接触事物,去提出问题,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信心也不断提高。初中科学合科教学后,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兴趣的培养格外重要。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以后,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实验的改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学生兴趣明显提高。从中得到启发,也尝试了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开发丰富多彩的学生实验,丰富学生的课外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同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科学实验应注重设计的严密性。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实验结果,为了实验的严密性,我们应该设置必要的对比实验。对比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在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设置了两个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科学实验应关注实验的简约性。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师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因此实验改进应化繁为简,操作容易,现象力求明显,便于学生观察。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改进后,操作简便,实验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加强和改进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演示;演示策略;能力培养

现阶段,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演示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备课不充分,往往重结论过程和对结论的设问;在演示中常出现一些离散的、不规范的现象等等。这在无形中背离了教材和设置这些演示实验的初衷,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演示实验的演示目标、演示策略、演示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用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设计,使演示实验教学成为一项系统化、程序化的活动。

一、演示目标的确定

演示目标是演示实验准备、实施的根本依据,演示程序的设计、演示方法的选择都为达到“目标”服务。因此,确定针对性较强的演示目标是为了取得较好演示效果的先决条件。确定好每个实验的演示目标是化学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是准确确定演示目标的基础

确定实验的认知、操作目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正确领会教材中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挖掘实验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所蕴含的化学方法,把握要领的形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

2.确定演示实验目标的原则

确定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则需要弄清“培养什么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演示目标的阐明应力求明确、具体,并且便于观察和测量。

二、演示策略的制订

演示策略是达成演示目标而采用的演示程序、方式、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受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校设备、老师个人经历与特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最好的演示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体系。

1.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即做好预习工作

演示前要加强检查,这有利于演示目标的实现,避免把演示实验变为“玩魔术”。

2.教师的演示应严格按程序操作进行,做好示范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表现出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如:实验用品整洁干燥,在台面上旋转井然,实验装置合理,操作规范、准确,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求教师要反复试验,不断总结,找出实验失败的关键,准确控制反应的条件和时间,起到示范效果。

3.注意改进演示方式、方法

一些演示实验,照课本中介绍的方法现象不明显或较麻烦,应进行一些改进,以使实验便于操作、直观明显。

4.结合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改验证型实验为探索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随着学习程序的提高,其含量可逐渐提高。

5.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可以打破演示实验“老师做、学生看,教师设计、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心理让他们参与实验,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三、教师指导用语的设计

教师指导用语是指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并从观察中引起思考的设问语句。

1.教师指导用语要有启发性

教师指导语要具有启发性、揭示要点,诱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去发现“为什么”,从探求中得到答案。

2.教师指导用语的设问还应有一定的梯度

此梯度设计要与学生学习发展水平相当,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努力,克服障碍就能达到目标,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发展。

四、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实验时,首先向学生讲清本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指出观察的目标和途径,以及观察的顺序。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际上,在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所有物质都会这样吗?”教师应把握这个时机,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规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验的目的是经过直观的现象,使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实验现象的表达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推论,必须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确切、简练、完整,具有条理性、准确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机会。

总之,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师应更新观念,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实效性的最优实验教学方案,并把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去,挖掘演示实验所蕴含的教育教学功能,力争达到认知、技能、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目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俞远光.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2]王小炳.两个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J]江苏教育,1982.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实验;实验室建设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

华北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作为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以工科为主、适用于各类别学生、具备创新和开拓特色的人才综合培养新体系。2012年12月,物理实验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在此期间,物理实验中心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现有的三大平台: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基础上,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模块化。将“基础实验”作为“通用模块”,全体学生必修;将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针对不同专业培养计划,细化成相应的“专业模块”,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相应的“专业模块”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决定选修内容。初步形成了“大学物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为配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可实现网上选课、网上预约、浏览电子教案及典型教学案例、在线预习及模拟实验。

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在学校的重视以及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建设了3间演示物理实验室,教学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各个物理学分支的,开设60多项演示实验项目。在为大学物理课程提供教学辅助的同时,每学年面向全校理、工、文、法学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物理实验欣赏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近年来,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如下探索性改革工作。

1 演示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程教学

物理课程教学是离不开实验课程教学的,而演示实验做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原本枯燥、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经过一个动态的物理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其次,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略物理学思维方法的魅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最后,在课堂演示教学后,我们往往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广泛与生活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启发学生思考相关物理现象对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与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比较便携的实验设备直接带入课堂,直观的演示给学生们观看,如我们针对角动量守恒这一知识点,将角动量守恒演示仪带入课堂演示给学生观看;针对单缝、光栅衍射等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直接将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单缝、双逢、光栅片代入课堂,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直观演示给学生观看。对于体积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运输的实验项目,我们采取了录像给学生观看的方式,如针对波动中驻波的气体火焰柱演示,针对磁学中超导的超导小火车演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同步播放视频录像给学生观看,使得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此外,为了给学生自学提供方便,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将演示实验项目的视频开放提供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上,全校学生可自由观看,随时随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 开展演示实验探究性学习

我们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验证性实验是对一些物理定律的直观展示,而探究性实验则包含更广泛的物理原理与更多值得讨论的物理内涵。相对与验证性实验,其更能使学生通过演示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而得到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层面的锻炼,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良好基础。在每学期我们安排有兴趣的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观看相关理论课程的实验演示。此外,在演示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地为每个实验设计了探究性思考题,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论探究、实验探究、改进性探究、拓展性探究和应用性探究等多方面开展实验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全天开放,相关实验室均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实验的提供深入的指导。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广泛鼓励学生自由结组,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依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选题,在有教师指导下自由申报创新项目,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如针对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观看了相关演示实验后,提出能不能将电磁感应的原理用于为鼠标提供电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几名学生组成研究团队,申报了校级创新实验项目,并成功获得资助,此后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反复试验等环节,成功设计完成了自供电鼠标原型,相关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学生们在完成研究工作后,反映通过对课题的系统研究,全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了基础。再如,学生观看了傅科摆的演示后,提出能不能将太阳能供电与傅科摆演示相结合,做成太阳能驱动的环保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帮助支持下,相关几个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也成功申报了校级创新实验项目。

3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在整合物理实验室现有多余的实验仪器或旧仪器,收集旧设备、旧散件、旧材料的基础上,添置多功能温控焊台、教学实践用组合电动工具等,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创新设计大赛,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竞赛,对富有创新性的项目给予软硬件支持。学生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到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并有实验室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好的获奖作品针对性的予以陈列展示,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我校现有3个演示实验室和现有实验室,逐步建立科技演示室、创新实验室、作品展示陈列室等。最大限度发挥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平台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推动和促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创建“项目探究式学习”模式。同时采用“学生负责制”的方式进行,“学生负责制”是指学生自己负责提出项目的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论证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如项目可行,学生及自己组成的研究团队将主导整个研究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创新项目中择优进行推荐,成功申报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

4 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

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层次组成的学生,物理实验欣赏课程中我们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演示实验课程往往是通过教师机械的操作实验仪器,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来完成的。而我们所采取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分析仪器设备构造,这使得对于机器设备没有相关操作经验和基础的文科类学生也能了解一些基本的仪器设备知识,为进一步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实验设备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在师生互动讨论过程中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物理机制。

通过演示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而且让学生能自主发挥想象力,不受实验教材中条条框框的限制,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开课以来,学生兴趣浓厚,经常是下课后还在实验室流连忘返,不是在观看实验演示,就是在探讨实验中的现象,或者思考在实践中的应用。他们普遍反映,演示实验仪器种类多、内容新,既有古老的经典演示实验,又有新的融合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课的学习,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不再那么抽象、枯燥、平淡难懂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5 结语

总之,通过演示实验进课堂,开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构建创新实验室的手段,实现理论与实验课程的精确衔接,我们探索构建了一套具有工科院校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籍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对通识教育体系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其他基础学科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经验与参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兰明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190-192.

[2]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钟晓燕,刘文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04:238-239+247.

[4]李凡生,余小英.自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3:27-29.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7篇

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新知识的掌握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因此,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知识内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可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便于其抓住要观察的重点,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归纳,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精心准备每一个演示实验,不可忽视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授以学生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1.明确演示目的,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要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为目标。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精心选择演示实验的内容,使实验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教学的演示就相当多,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有的演示实验用于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有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合作用过程是需要光的,还有的实验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只吸引一定波长的光。在生物材料选择上,有的使用一片叶子,有的使用植物提取液,有的使用水生植物,还有的使用陆生植物。可用于光合作用演示实验的生物材料种类千差万别。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

2.科学设计演示过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设计要准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得当。为确保实验效果良好,应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并可通过设置对照组等方法来增加演示实验的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实验便于操作,演示效果更加有效明显。实验前教师对演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估计,对可能影响演示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演示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严格按实验操作步骤规范正确地操作,使整个演示真实可信,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对于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定要科学对待,认真分析其原因,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做好演示准备,确保实验成功。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演示实验成功的保证。生物学教师要按照教学目的,根据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条件,认真做好实验器具、实验试剂药品、实验材料和一些必备辅助教具的准备工作。做好有关实验用品的清单卡片,上课前要逐一对照检查后带入课堂,以免影响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预备实验,保证教师的实验操作娴熟规范,同时可以尽早发现演示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预备实验,还可以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处或忽略处,以便设计好有关的提示。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物理;演示实验;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中学物理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需求下,演示实验教学是学好物理的重中之重。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离开了实验或者不采用实验教学,也就违背了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手段;它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同一课题,教师可以用现成的实验仪器,也可以自制教具进行演示,有些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实物录像。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深入演示实验教学。

1 利用实验仪器做好演示实验

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物理教学和学习物理的需要,国家已为各类学校配备了专用的实验仪器。这样一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就得努力为学生服务。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我们学习物理,让学生能懂得这些物理知识,不可能让他们离开学校到野外去慢慢地认识,而且只有这短短的一节课。所以,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做好演示实验来模拟这些自然现象,探究这些物理规律。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总结,结合生活实践,从而认识和理解物理,从中获取知识。

但是,对于同一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比如,在八年级物理课的大气压这一课,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用马德堡半球实验来演示。而我又补充一个实验,选择两支试管,其中一支口径略小。在讲述之前先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大试管中装满水,让小试管口朝上,直立漂浮在大试管中,然后倒置,则小试管和水将如何运动,水和试管会不会掉下来?顿时,学生就议论纷纷,直到做完实验,让学生看到了,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水慢慢的往下流,而小试管却慢慢的上升。如果不用实验来证明,只作理论分析,学生是很难理解而且也很难接受的。

2 利用模型和实物来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现象和实验没有专门的实验仪器或者是不便于用实验仪器,这样,我们就得借助于生活中的某些机械或者物体直接展示给同学们。比如,在讲八年级物理杠杆一节,书上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而用仪器来演示的是滑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一种学生都熟悉的玩具挖掘机,同学们也感兴趣,而且也有同学看到过真实的挖掘机;然后来讲述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又直观、又生动,学生又容易接受。而且物理本身就是要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在探究压力、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关系时,我选择了三块同样的砖和一块厚的海绵来探究。选择这些实物来做实验,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而且都很深刻。

3 利用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现了诸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大量新媒体。这些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验仪器做演示实验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我们所做实验时是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在教室里,由于空间大,而实验仪器并不是很大,学生在获取数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条件的改变不是那么的容易,而且有些控制条件难以满足。这样,我们就得要借助今天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这对物理的各种题型的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前景。

总之,不管是借助于多媒体教育技术,还是现有的实验仪器和实物教学都是为演示这一实验为目的,它与传统的经验教学、理论讲授相比,更为生动,将抽象的变得更具体,增强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好物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良好的为了环境。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改进创新 演示实验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探究过程基于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又要回归到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有效地获取化学知识。但是,当前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利用化学实验驾驭课堂教学,值得每位化学教师摸索探究。下面笔者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演示实验教学的措施,拿出来供各位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以求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所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在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有较多的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中各类演示实验65个。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些甚至具有不可代替性,但是,目前在有演示实验的化学课中,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方面,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1.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态度问题――演示实验可不做就不做。笔者了解过一些教师,或多或少有“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看视频代替做实验”“看课件代替做实验”的经历。很明显,教师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演示实验。

2.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问题――做了也白做。笔者通过教研与日常交流发现,课本中许多实验是没有可见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演示实验距离学生太远,影响坐后排的同学的观察;二是课本演示实验操作存在缺陷,实验的准备、演示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许多经验不足的教师容易出现这样关于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

3.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观念问题――学生做不如教师做准确。据笔者与不少化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老师包办演示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演示实验是规定给老师做的,不要学生做;还有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学生做演示实验费时费事,易失败,怕出错影响课程的讲授,不如自己做准确。这样的教学观念在不少学校、不少化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如此一来,本可以将演示实验的效果进一步升华,现在也只能戛然而止。

二、化学演示实验的作用

化学演示实验,如教师能够灵活科学地使用,在辅助教学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通过演示实验使化学课更有魅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给学生“顿悟”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实验提供给学生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引导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从表象层面上去了解化学现象,从本质层面上去理解化学知识与原理,即从宏观维度向微观维度过渡,让化学概念与原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3)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既可以学到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实验求知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4)通过演示实验一次次的成功积累,无形中使化学教师的地位更有分量。

三、改进操作实现演示实验最佳效果

化学课中的实验演示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实验操作要准确,否则学生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实验的失败,学生对科学的真实性就会产生怀疑。改进实验操作可以把几率降到最低。

1.突出演示实验现象的鲜明性,从实验前准备的按部就班到精心布置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看似简单,一步一步做下去,实验却不是很成功,有些成功了,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经过实验过程反思,问题排查后,有些实验锁定在实验前的准备上。笔者发现课本一些实验想要取得最佳演示效果需要实验前精心布置,在准备药品、加工药品,甚至实验装置上下工夫。

2.突出演示实验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实验的“热闹”看“门道”

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多数学生在看“热闹”,不知道哪一环节需要思考。教师津津有味地操作,学生就像在看魔术一样,不去思考实验过程蕴含的原理“门道”。笔者在做演示实验时,适当增加或改变实验,使演示实验服务于教学。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P117实验6-1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实验中装二氧化碳塑料瓶经过振荡很容易变扁,学生看热闹般来看实验,听不进老师引导。笔者教学中准备两个塑料瓶:一瓶装空气,一瓶装CO2,分别向两瓶内注入1/3的水,拧紧瓶盖后由学生提着快速振荡。同学们看到装空气的瓶无变化,而装CO2瓶扁了,在对比中学生明白CO2溶入了水。本实验虽添加了仪器,但从准备到操作都非常简单,还将实验所要验证的二氧化碳水溶性很好的诠释了,让学生看到了“门道”。

3.突出演示实验的的趣味性,从单一操作到多方优化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应具有趣味性,有效吸引住学生。在实验药品选择上,尽量使用能给学生带来较强感官刺激。如“绪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清水变变变”实验。课前准备好4支试管,分别装入不等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一眼望去全部都是澄清透明的液体。课上,将第一支试管“清水”倒入第二支试管中,观察后,再倒入第三只试管,最后倒入第四只试管,如此以来,相应得到了“牛奶”“红果酱”“清汽水”,最终又变成了澄清透明的液体。新课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一系列奇妙的现象吸引住了,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实验的演示权尽量下放给学生,来感受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在课前或课堂中稍作指导,多数化学实验均可请学生共同参与或直接由学生演示完成。如化学上册书中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涉及多种物质的燃烧。笔者会提前从班里选几位学生练习,再由这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保证了演示实验顺利成功地完成。

4.突出演示实验操作的环保性,从智商到情商的完美延伸

教材中不少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对药品的用量以及实验后的处理都做了要求,实际不断向学生渗透着绿色化学的概念。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氨分子运动》,为将微观知识形象化进行演示实验,但实验过程中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弥漫一股难闻氨水刺激性的气味,不少同学出现咳嗽,损害了师生的健康。再有实验中使用试剂用量较大浪费,学生在操作中常造成2个烧杯酚酞溶液都变红,实验要5分钟左右,现象才显现。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笔者为了突出绿色化学理念,改变实验器材使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先锋霉素针剂瓶,浓氨水,酚酞试液。实验中一个针剂瓶装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另一装浓氨水,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盖住装置,保证实验的封闭性。学生不但操作便捷,生活用品进入实验,实现药品节约,最重要的是实验现象短时间内非常明显,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科学上的创新精神。

总之,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洪荣.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第10篇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化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最为有效的一种实验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不但能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热潮中,演示实验教学也正经历着改革与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下是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的探索和改进:

一、通过实验设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积极地思维,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的现象。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就进行实验,是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更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因此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这样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时,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他感官就可以,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演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时,可让学生在观察时思考:①为什么实验前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③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停止加热?④导气管伸入反应试管为什么不可太长?⑤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放在桌面上?⑥该装置适用什么条件下气体的制备?演示时,学生都能进行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演示后,讨论激烈。再逐个进行提问、点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处理,就可一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看的习惯做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有目的的进行观察,积极参与。不但能够强化演示实验的效果,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启迪思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改进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富有科学探究精神,应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影响学生,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坚持对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较费时间的一些实验进行改革创新。如浓硫酸的稀释(用分液漏斗和广口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和测定(用白磷代替红磷)、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等。改进实验演示后,让学生与原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优缺点。这样通过改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不应该生搬硬套,一成不变,而应开动脑筋,敢于创新,积极探索。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参与策划,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是学习动力和进行探究最重要的源泉。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而情绪高涨的心理条件下进入课题,从而在高度集中注意力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化学实验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但若都让老师一手包办,学生也会看“多”而“厌”,从而使兴趣不能很好地保持,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将一些既简单又安全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设计并上台表演。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时,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证明。此时学生思想很活跃,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引导后,确定几种不同的典型的方案,由各方案的代表上台当众演示。强调下面的观众注意观察并进行比较。其中印象最深一个方案是: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入杯底,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很快上浮。当学生观察到气球上浮时,情绪激动感受很深。在讲到“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要求学生通过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两种不同方法,设计实验比较锌、铁、铜活动性顺序。在设计后,立即请两种不同方案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这样,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听’的状态,又给学生获得“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增加演示实验,引导探索,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一块宝石,在教学中,对教材难度较大,学生较难接受的内容,笔者尽量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引路搭桥,使学生顺利越过认知障碍。如讲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药品后,提出:“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为什么?”学生一时都回答不出来。于是笔者指出能不能代替,我们可用实验来说明。紧接就增加了稀硫酸与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再加上教师的解释,学生一下子就懂得了原因。又提出“能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积极。于是又增加打开浓盐酸瓶盖的实验。这问题又被轻松地解决。紧接着设悬念;“为何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自始至终无明显现象产生呢?”这样做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懂得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上一篇:医学实验范文 下一篇:会计模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