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19:19:03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动机;特点;建议

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是科学研究、知识与技术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研究生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确保研究生高质量的就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就业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就业动机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生就业动机有哪些,这些动机有哪些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调整动机以更好地就业?是本文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就业动机的理解

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包括升学、出国等有单位接收人事关系的毕业去向类型,狭义的就业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1]本文的就业取其狭义,包括的就业形式有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不包括升学、出国等。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人们行为原因进行描述。[2]动机源于拉丁文的“Movere”,原意是推动或引向行动。心理学中“动机”(Motivation)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3]有关动机,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种理论,它们各有千秋,对人们的某种或某几种活动具有较强解释力,其中期望理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对就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望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C会的估计和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成功的概率或者提高诱因的价值都能提高动机水平。[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是需要理论的代表。马斯洛认为,人活动的动机来源于需要,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是缺失的需要,是人生存必备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人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是成长的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人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2]这些需要其实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归因理论认为可以从控制的位置和稳定性程度两个维度认识动机,控制的位置分为外部和内部,稳定性程度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因此,动机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内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能力;内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努力;外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任务的难度;外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运气。其中能力是部分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任务的难度是可控的,运气是不控的。[4]归因理论探讨的内容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估计的成功的概率”部分。

研究方法

1. 随机取样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取得足够有效的样本,该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利用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时机,发放问卷,此时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对自身就业动机已较为明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数据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和哲学10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

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结构化问卷。由于填写问卷时,被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问卷在设计问题时倾向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结果。

3. 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4∶6,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例约为3∶7,生源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约为4∶4∶2。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与当年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2. 择业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较为看重工作的舒适程度,为38.5%;其次,看重接受这份工作能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为32.7%;最后,看重的是工作所能带给自己多大的经济收益,为21.2%;较少毕业生将政治地位列入自己择业的标准,为7.6%。

3. 地区选择

毕业去向的选择方面,东部、中部、西部生源毕业生的选择基本一致,首选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其次选择回家乡就业,也有少部分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就业,仅有个别毕业生愿意选择其他普通城市安家立业。其中,家在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去二线城市的比例高过回家乡的比例。(见表1)

4. 单位性质选择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研究生毕业生的选择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一致倒向体制内单位,其中想当公务员的比例最高;期待进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的比例大体相当,居第二位;科研机构次之。真正自愿到体制外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到16%;其中外企占大多数,打算自主创业的比例最低。(见表2)

5. 期望的起薪

在就业收入方面,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希望起薪在5,000元~8,000元之间,超过两成的毕业生认为起薪超过3,000元即可,只有一成多的毕业生期望起薪能达到8,000元~10,000元,只有不到1%的毕业生能接受3,000元以下的起薪。

6. 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对就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排序时,多数毕业生把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工作地点、薪酬福利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其余因素依选择的人的多少依次为工作单位性质、兴趣爱好、专业对口、家庭意愿和工作环境。(见图1)

7. 基层就业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60%的研究生愿意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其中大部分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项目,少部分选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其他项目。(见图2)

讨论与建议

1. 研究生就业动机的特点

一是要求工作的保障性较好

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倾向于体制内单位,这类单位的突出特点是高稳定性、高社会保障和高社会地位。这也说明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偏向稳定,这可能与他们年龄较长有关。保障性的需要基本对应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前四种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的需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需要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因此成为他们就业最基本的动机。

二是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

多数人找工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经济独立、养家糊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697元/月,而大多数被调查的研究生毕业生期望的起薪是5,000元~8,000元。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其他求职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工作收入对他们来说不仅要能够解决温饱,还要能够满足他们追求一定生活品质的需要。同时,有60%~70%的研究生毕业生希望将工作地点选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充满了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到新知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最能够满足他们认识、理解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三是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把个人未来发展前景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正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就业动机还是很全面的,基本涵盖了需要层次理论中各个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还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向上的。

2. 引导研究生调整就业动机的建议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调查能得出的只是人主观上的动机,或者说是理想的动机,实际上,动机除了受人意识的控制,还受成功概率的影响。动机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如果一份工作很吸引人,收入高、环境舒适、又极具发展前景,但是即便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也不太可能应聘成功,那么应聘者可能就会放弃应聘,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成功的概率受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如果更看重努力或者任务的难度等可控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他就可能通过加倍努力或者调整任务难度去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如果更看重专业水平等短期内难以提升能力的影响,就可能不会有太大动力去挑战难度较高的工作;如果更看重运气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就可能表现不积极。因此,引导毕业生合理归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提高能力水平是根本

与就业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其中多数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因此要引导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给自己创造锻炼能力的平台,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临近毕业时,还要虚心请教,提高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求职的技能。

二是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基础

希腊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人,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一直提醒着世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就业时若自恃过高,则高不成低不就;若妄自菲薄,则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快速、嗜氛业绞屎献约旱墓ぷ鞲谖弧

三是合理归因是关键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程度,是会随着求职目标的改变而变化的。不同的归因往往会大大影响将来求职的态度,如A学生在简历等求职技能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可他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自己求职目标定得太高,不断降低目标,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选择,研究生人生经历尚浅,面对求职作合理归因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因此,这也是就业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和引导的一个方面。

就业动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它既受主观想法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从主观想法上看,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内,研究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合理的,但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往往会通过影响就业成功的概率对研究生的就业动机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 大学生就业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亚玲.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施良方. 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也许是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出生苏北阜宁贫困农家的滕有玺,对贫穷刻骨铭心,有切肤之痛。

家中兄弟姊妹七人,童年时天天、月月、年年以山芋充饥。少年时代,为了挣学费,寒冬腊月,他踩在厚冰壳上,有时脚就浸在冰冷的水中,跟着大人在苇滩割芦苇。

因为穷,高考分数过了北大、清华录取线,也不得不接受可免学杂费并可享受补贴提前录取的扬州大学师范学院的通知书。

还是因为穷,复习考研时,患上感冒不敢就医,转成肺炎,差点没念成研究生。就是这些,让滕有玺决定,毕业后要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

滕有玺说,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就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如果不想“循规蹈矩”、平淡度日,不妨尝试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

滕有玺自己就是这样。学的是师范类化学专业,却没有去学校当老师。为了不做安安稳稳的“普通铅笔”,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了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只有300人的校办企业。

他是怎样去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呢?

滕有玺进公司后第一个目标是当好技术员,忘记自己研究生毕业。别人练习一遍,他练习三遍,别人白天学,他白天晚上都学。为了做到第一,工作之余,他四处向大师们学习,听各种讲座,上各类培训班。学习、实践、总结,再学、再实践、再总结,一轮又一轮,一年又一年。部门助理、部门经理、部长,每一个岗位都是这样。直到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别墅、自己的车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终于有一天,38岁的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商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苏州通博电子器材有限公司董事滕有玺突然意识到,自己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大多数人梦想的生活。于是,又写下记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励志书――《穷人的出路》。网站连载,引起轰动。回母校现场签售,大学生们早早排起了长队。

母校授予他“扬大大学生创业导师”称号。“带橡皮的铅笔”的故事就是受邀回母校为学弟们作报告时讲的。

滕有玺说,在铅笔和橡皮诞生的漫长时间里,铅笔和橡皮是分离的,铅笔写错了字,要拿橡皮擦。一天,有个人突发奇想,把橡皮安装到铅笔头上,于是就诞生了橡皮铅笔。不但使用更方便,还改变了“1+1=2”的功能定式。他说,如果他到化学企业,将是众多“铅笔”中的一支。但他跑到“橡皮”堆里,那里只有他一支“铅笔”,成为与众不同的“带橡皮的铅笔”就成为指日可待的事儿了。

滕有玺告诉那些感觉他很幸运和羡慕他的人们:成为“带橡皮的铅笔”有六句话。第一句:脑袋决定口袋;第二句:眼光决定财富;第三句:选择决定前途;第四句:不断地自我否定,立足于变,在变化中求生存;第五句:凡事要力求抓住本质;第六句:成功要找方法,不要找借口。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研究生整体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论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2-4],显示当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论文水平虽然在整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变现为:(1)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合理,而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研究方法类知识、跨学科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是当前研究生知识结构中普遍较为缺乏的知识。(2)从整体上看,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差,尤其是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者、企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普遍偏低。(3)对于研究生论文整体质量应予以肯定,但是各高校研究生论文之间的水平差异比较显著,此外,研究生论文的失范现象日趋增多,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现象值得重点关注。

课程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效果。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3,5],显示研究生对于课程的设置认可度与满意度偏低,课程设置的内容过于狭窄、知识间的衔接不够科学合理,课程间的配比不够合理,涉及学科前沿知识、方法论知识的课程较少。

研究生毕业阶段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当前,研究生的毕业生教育其功利性十分明显[6],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内容的信息含量与社会发展进程脱轨,知识性、时效性、针对性、个性化较差,并且毕业生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教育衔接不好,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没有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只有负责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部门提供指导,缺乏图书馆、导师、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研究生毕业以后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教育既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同时又是教与学之间相互互动、相辅相成的过程。研究生教育究竟几年才合适?是2年3年,还是5年8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而又合理的数值,但是研究生教育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研究生教育不能因为研究生毕业就戛然而止。研究生个人能力素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人差异,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创新能力之间也存在着。我们每年培养出大量的研究生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量研究生存在创新能力低、独立开展科研能力差的问题,并且研究生个人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是听之任之,还是继续进行教育?实际上解决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种,但关键在于对教育的认识上。只有解决了认识上的束缚,教育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本文认为对教育的认识不能僵化,不能死板,提供机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源,协同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学习,即提供知识服务,这也应该被理解成一种教育的形式。

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特点

全面性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知识服务内容的全面性,既包括基于学科和专业知识的知识服务,又包括基于现实因素考虑的诸如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理想主义、职业规划、经验心得等方面知识在内的知识服务。(2)知识服务全面覆盖研究生教育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全部参与者,既包括研究生本人,又包括研究生导师,以及高校层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国家层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和参与者。

针对性根据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热点内容、难点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首先,突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等为基础,形成知识地图,为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极富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其次,根据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知识服务,形成知识脉络,搜集、整理、分析、总结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洞悉未来发展趋势与潜在发展方向;再次,总结本单位、本系统、本区域内研究生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展开专项突破,全面描述难点的表征,深度分析难点的成因和作用机理,形成富有针对性、知识性、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阶段性研究生教育存在阶段性特点,为此,相应的知识服务也具有阶段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在学生未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之前,向高校在校生和社会生源提供关于本校特点、专长、教育和科研现状,以及导师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与情报。其次,在学生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以后,根据教师讲授内容、学生学习内容、科研方向、潜在科研方向、合作交流领域等提供知识服务。再次,在学生准备进入毕业阶段或已经进入毕业阶段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培训,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指出学生就业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协同学生进行学习与提高。第四,在研究生毕业以后,不关闭研究生继续使用本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大门,为研究生继续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继续为祖国为人民创造价值提供帮辅。

延展性图书馆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由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生态性最直接的表现。那么作为发展中的有机体,它所体现出的知识服务也必然是发展着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知识服务必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上升,学科领域的不断拓展,学科间理论交叉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进而表现出向纵深不断发展的趋势。只有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不断适应用户需求,打破图书馆知识服务核心能力的刚性束缚,图书馆才能不断发展,并且实现图书馆价值和用户价值。

知识性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不仅具备知识性,而且还能够从诸多方面展现出知识性这一显著特点。首先,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有效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服务。其次,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对知识的深度分析、挖掘、聚类、关联等一系列知识活动的集中体现。再次,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也是图书馆的学习过程、能力提升的过程以及知识构建的过程,图书馆必须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知识服务,这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前提。

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

1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开展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在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有着更深了解的前提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全面深化,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对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深化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对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全面拓展与深化,它不仅仅是根据专业、学科领域,或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学习过程来组织提供知识服务,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科化知识服务进行了深化,将知识服务的范围与内容进行了扩充,不仅仅在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学习过程中提供知识服务,而且还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前期、研究生毕业阶段、毕业以后的阶段提供知识服务;不仅面向研究生、导师提供知识服务,而且还面向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政策制定机构等提供知识服务。

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问题是国家以及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服务的进展缓慢,并且切入点的选择比较困难。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深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并且,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切入点,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群体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适应性等特点,能够减少用于前期用户培训的大量人力财力,用户上手快,效果好。

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的深化束缚图书馆发展与前进步伐的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因素、资金因素、人才因素、技术因素等等,服务理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图书馆管理者、从业者、专家学者在内的有识之士,只有不断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用不断探求的精神、普遍联系的方法、更加积极的态度,以更加人性化、创新化、实用化的理念来指导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才能够使图书馆知识服务更好的开展下去。并且,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随着知识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而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而理念的深化又必将推动知识服务的发展。

对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的深化一方面,除了提供与学科化知识服务相同的服务内容以外,弥补了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些非专业性、非学术性知识的缺失,为研究生教育提供道德修养、学术素养、科研精神、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知识服务内容的深化,不仅将知识服务嵌入到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学习过程中,而且还要嵌入到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信息活动过程中。

2努力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服务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要意识到在研究生教育中,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基于这一认识的前提下,要善于主动分析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将研究生教育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有效对接,善于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过程、模式出发,寻找解决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效果,即努力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寻找答案,进而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不断学习,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人员的自身能力研究生教育的外部环境始终发生着变化,研究生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制度等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够充分满足研究生教育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形成本组织独有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机制,塑造便于组织学习以及个人能力提高的组织学习惯例。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人员(馆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在整体上保持与研究生教育主体之间的信息差纵观人类的信息活动,对信息的不确定性即所谓的信息差是人类产生信息需求和信息活动的根本动因。图书馆为研究生教育主体提供知识服务,一方面要解决信息差的问题,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重视信息差,在用户不断获取信息、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图书馆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始终与用户在信息的“量”、“质”、“时间”[7]等方面保持一定的优势,进而不断促使用户产生信息需求。为此,图书馆也必须紧跟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明确研究生教育目的意义,掌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摸清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知识构建、组织学习、服务创新等工作。

丰富知识服务手段,熟练运用知识服务技巧一方面,在Web2•0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以微博、Blog、RSS、Wiki、TAG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8],丰富知识服务手段,为研究生教育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知识服务。另一方面,要善于将心理学知识、人际交往理论、营销学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引进知识服务中,尤其是针对研究生这一学生群体,了解这类学生的特点,分析他们的需求特点,熟练运用并掌握知识服务技巧,丰富知识服务的实战经验,为用户提供更为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3构建面向研究生教育的知识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知识服务人才队伍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要在研究生教学、科研、学习等过程中提供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具有学科专业特点、围绕学术前沿热点、体现重点研究领域的专业化知识服务,为此,需要构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拥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知识服务人才队伍。并且,参照学科化的知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模式[9-11],构建由学科馆员———图书情报教授———研究生辅助馆员组成的三级人才体系,充分发挥这3类人才在知识服务中的作用,即学科馆员作为知识服务的基础人才,发挥着支撑、示范、带动等作用;图情教授作为知识服务的导向性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发挥着引导、深化等作用;研究生辅助馆员作为有生力量,发挥着联络、帮辅等作用。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根据马尔科姆《引爆点》中的个别人物法则[12],联系员、内行、推销员这3类人对于引领潮流,推动事物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以及知识服务过程中充当着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的职责,并且也只有研究生导师能够同时胜任上述3种角色。因此,需要使研究生导师充分认识到开展知识服务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提升研究生导师参与知识服务的热情与使命感、责任感,做好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将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发展成为图书情报教授,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致力于知识服务的应用与推广中。这对于提高知识服务的认知认可度,提高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研究生教学、科研、学习的绩效来说,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考研到底对不对?

刘兆玉 女研究生三年级 寻找工作中

在考研之前,我已经在老家的县医院工作了两年,虽说是一家县级医院,但那儿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还不错,当时被分进了心血管科,是我特别喜欢的专业,带我的老师临床经验也很丰富,如果现在我还留在那儿,可能会积累很多临床经验。

当时自己毕业于一所专科学校,一直都觉得学历太低,所以在看到以前的同学考研时,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报名试试。我把这个想法和医院的领导说了之后,他们都很支持,还让我带薪在医科大学复习。克服了很多困难,2004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只是专业由我喜欢的心血管调配成了血液。

现在已经临近毕业,我开始为自己的就业做准备,以前的医院一来是不设血液科,二来自己也想到更好的医院学习一下,所以不可能再回去了,现在面临的就是重新找工作。我自己比较倾向于留在太原的三甲医院,毕竟在省城工作,接受各种学术信息的机会比较多,进步也会快。但从这段时间的奔波来看,基本上没有希望了,因为只有省级医院才会设血液科,而这些医院的回音都是今年不招人,这样的回答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难道是我这个专业的人员过剩?还是背景作祟?当初选择考研是为了出来以后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谁知道现在反而就业更难,三年时间,付出了太多的金钱和精力,为了专心学习也没有谈恋爱,现在身边很多和我年纪差不多的朋友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我还在为找一份可心的工作奔波,我真的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读研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觉得找工作摆正心态最重要,只要医院的整体环境好不要太在意城市的大小。

曲兰 研究生三年级与某南方城市三甲医院达成意向

我没有觉得就业有什么困难,可能与我的心态有关吧,当身边很多同学还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寻找机会时,我已经顺利地与一个南方小城的三甲医院达成意向了,城市不大,经济也谈不上多发达,但从我对医院的实地考察和男友的表述中,知道这家医院的实力不弱,正赶上这家医院需要我学的专业,所以我们很快达成了意向。

知道这所医院是通过男友,他本科毕业后就来到了这家医院,从事外科工作,以前我们也想过等我研究生毕业后两个人一起去大城市找工作,但这三年时间,他在这所医院里发展得很好,医院各方面的条件待遇也不错,如果现在离开,去大城市寻求发展未必就会比在这里强,两个人权衡之后,觉得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城市的大小,只要自己能有学习增长的空间就可以了。

我是学内科的,相对外科来讲会轻松一些,所以工作以后如果有机会和精力,还想再考博士,让自己的学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既然选择了从医,那就注定一辈子都要不停学习。

为了留在北京,我降低了对医院级别的要求

李宁 研究生三年级与北京某二甲医院达成意向

大家都知道每年往北京涌去的毕业生很多,况且北京当地的毕业生又会有多少,我之前就知道去那儿找工作面临的困难会很多,比如,我可以在别的城市进入三甲医院,但去北京只能选择二甲医院。可因为相恋多年的男友的事业在那里,所以我在事业与爱情中权衡之后,对爱情的执着战胜了事业。

不过虽然现在暂时还不能进入理想的医院,但也没什么,毕竟自己还年轻,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都很多,将来通过努力还是有希望迈进更高一级医院的。

等待分配的过程中,喜忧参半

庄锦研究生三年级 等待分配中

法医专业和其它专业存在很大的区别,别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自己去各大医院寻找工作时,我们要先在学校等着统一分配的消息。因为法医行业直接面对的是司法机构,每年到了我们毕业时,司法机构都会统一招人,我们就会被分配到全国各个城市的司法机关,本科生进县市级单位,研究生会进高一级别的单位,这就是大体趋势,因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少,所以这是我们的优势。但话又说回来,因为是分配,你去哪个城市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是个环境好的城市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是环境恶劣的西部城市恐怕谁也不会高兴吧?我上一届的师姐就遇到了这样的“鸡肋”选择,去也不是,不去可惜,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她还是去了,但看到有的同学分到了杭州之类的城市,她还是很遗憾的。所以,虽然我现在着急想知道分配的消息,但也很害怕自己会被分到不想去的地方。

看到师姐们找工作的曲折,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了

严敏 研究生二年级

我平时听师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还没有前几年毕业的本科生好找工作呢。虽然我还没有到找工作的时候,但也不难理解她们的困惑,毕竟近几年除了本科、专科在扩招,研究生也在扩招,以前一个导师只带两个研究生,现在都要带三到四个了,每年毕业的人数逐年递升,医院的数量又不会同步上升,怎么可能不引起就业危机呢?

看到身边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师兄师姐仍在为工作定不下来发愁,他们为了出来后找到好工作,在学校里都很用功地学习,自然也期望能进一所好医院,但医院也没有接收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地方啊,所以势必一大部分人要失望,想到我明年毕业时,同一批的研究生比今年还多,我的明天在哪里更是个未知数了!

我觉得要想找个理想的工作关键是要多跑多看,胆大一些

石邈 研究生三年级与天津某三甲医院达成意向

我在找工作时先后跑了很多城市,为了赶着面试连飞机都动用了,虽说花费了不少财力,但结果不错,总算是找到了一家理想的医院。

当然,我说的多跑也不是漫无目的地乱跑,那就是浪费了,关键是你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胆大一些,直接去接收单位,如果用人单位表现出想招人的意向你就要把握住,别管它的级别有多高,只要自己认为合适就推荐自己,这个时代不需要腼腆。我签的这家单位在当地颇有名气,我去之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总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试试怕什么,没想到在这种心态下我发挥得很好,那家医院很快决定留下我,有同学开玩笑说我是运气好,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吧,关键还是自己做足了准备,摆正了心态。

学小专业的就业优势多一些,所以我有机会选择到大城市工作

可能在山西生活太久了,我总想到沿海发达城市见识一下,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倾向于一些大城市。第一次我自己去了山东,直接找到负责人,但那个主考官一听说我不是山东人就很奇怪地问我山西人为什么要跑到山东找工作,他们那儿的地方意识很浓,我知道没戏了,后来还去了临近南京的一个小城市,虽然自然环境好,但生活环境太不如意,所以尽管那家单位对我伸出了橄榄枝,我还是没有去。

因为自己学得是疾病预防,找工作时压力不算大,很多师姐都去了不错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去一个不错的城市,找工作的这段时间信心一直很足,现在还有几个可以去参加面试的城市没跑,我觉得在这几个中间肯定会有适合自己的。

我学的是药学,在报考之前听说就业前景不错

蒋楠楠 本科一年级

我刚踏入大学一年,所以现在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活的新鲜和兴奋。虽然偶尔也听有人议论就业难,但现在还真的体会不到那种烦恼,毕竟刚脱离了高中环境不久,觉得现在更应该的是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在选择报考专业时,我的家人多方打听,觉得药学的就业路子很宽,所以让我报考了这个专业,我觉得等我毕业时应该不会有太多烦恼,至于本科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这都要看到时的情况再定,我现在还没有想那么多。

听高中时的朋友说他们上的大学课程很少,每天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多,我就不一样了,课程安排得很满,而且要比他们多上一年大学,如果这样下来,将来毕业还不好就业的话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现在男生找工作好像比女生要容易些

吴翔研究生三年级 寻找工作中

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但也不至于发愁,因为觉得学我这个专业的男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所以现在正在选择的过程中。

之前听到过一些女同学抱怨某某医院青睐男生,可能也不奇怪,毕竟男医生在体力和精力上略占优势,因此外科等一些科室在招人时会偏爱男生。

不管读研出来好不好找工作,反正本科出来没法就业

温博本科毕业第三次备考研究生

我这已经是第三次考研了,每次都很“点儿背”,差不了几分儿,可就为了这几分儿也得再辛苦一年。我本科毕业后也出去找过工作,接收单位很少,而且条件大多不理想。我就在想既然已经上了这么多年学,干脆再考个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我局拟定于今年年底召开2012年全省文博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现就全省文博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材料报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专业工作年限

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或只获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文博工作3年以上;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可按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对待;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文博工作5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文博工作7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文博工作15年以上,并被聘任文博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上述学历均指文博专业学历或相近专业学历。

如学历、专业、低一级职务任职年限、专业工作年限达不到上述要求,但专业工作成绩显著,可按《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2004〕4号)破格申报。

(二)外语及计算机能力要求

申报人员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必须分别达到《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甘人职〔2007〕18号)和《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规定的要求。

(三)岗位要求

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有相应的空缺岗位,具体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事人改办〔2011〕10号)执行。

(四)公示要求

申报人员的有关情况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办法等按照《甘肃省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行公示制度的意见》(甘职改办〔2001〕13号)执行。

(五)论文要求

申报人员须提交一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一篇本人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业文章、报告、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总结。

(六)考核要求

申报人员在任低一级专业职务(文博助理馆员)以来(或近五年),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以上。

(七)继续教育

申报人员须参加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完成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取得有关人事部门验印的《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二、报送评审材料要求

(一)必报材料

1、《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一式十五份(A3尺寸打印,表样在通知栏下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人事部制)一式两份;

3、破格晋升人员须报专题报告及《破格晋升人员审查登记表》;

4、学历证书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

5、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文件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6、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一份;

7、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一份;

8、所在单位出具的公示结果报告原件一份;

9、《继续教育证书》及《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原件;

10、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专著原件并附复印件一份(以上学术成果如获奖,需附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11、以上所要求复印件均为A4规格,按上述所列顺序装订,随附上报材料目录一份;

12、上述材料请用标准档案袋装帧,并在档案袋封面注明申报人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填写说明

1、“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栏必须将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情况全部填入,如有空缺,请单位出具书面说明材料。

2、“单位推荐意见”栏按栏内项目要求填写,不得空缺,推荐名次要填写准确,若未填写此栏,不予受理。

3、“任现职后发表主要论著论文”栏必须如实填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专著或在省级以上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美术(摄影)作品、文学作品等不作论文填写。

4、“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对照硬化条件填写)”栏填写时应注意:

(1)认真填写任现职以来的专业业绩,任现职以前的成果、获奖、论文等不得填写;

(2)非文博专业的业绩一律不予认可,不得填写;

(3)所获奖项必须是省职改办有关文件规定范围内的奖项,未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而私自外出参赛所获奖项,不能算作任现职以来的业绩填写,集体获奖不能算作个人获奖。

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应如实填写以上内容,并附与所填内容一致的证明原件。

凡不按上述要求填报的《简表》,一律退回重新填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填写者负责。

三、不受理下列单位和个人的材料

(一)外语、计算机成绩未达到要求者;

(二)上一年度未进行考核或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者;

(三)评审简表、登记表及其他上报材料内容填写不详细或不清楚,印信不全,不使用省职改办统一规定的表格者;

(四)申报人员所在单位没有空缺岗位的;

(五)所报材料填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困难或未加盖公章者;

(六)不按组织程序上报,而个人报送材料者;

(七)必报材料不全或无原件者;

(八)未按规定时间或已过截止时间报送材料的;

(九)申报材料未装在标准材料袋的。

四、报送材料时间及联系方式

报送时间:2012年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0日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内部收益率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114-06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更高层级,既能够产生社会收益又能够产生个人收益,社会和个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都有需求。社会出于稳定和发展的需求,希望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价格需求弹性很小,因此社会需求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并不敏感。另一方面,个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则是出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以获取未来更高收益的目的。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的支出,相当于放弃了当期的消费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期望这种投资行为能带来更高的个人收益。因此,只有在放弃当期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小于或等于未来收益给个人带来的效用情况下,个人才会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所以个人对硕士研究生学费的接受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接受研究生教育后的收入水平。

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还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不同行业间和区域间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5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工资省际间最高相差2.13倍,行业间最高相差5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其工资性收入会因其进入地区或者从事行业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长期受成本分担思想约束,使得我国高校不同学校、专业间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并不大,这就造成了我国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成本相差无几,而未来收益却差异较大的局面,结果形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各个专业之间冷热不均,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将影响该项投资未来收益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等因素考虑进去后,通过一个案例来测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为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测算不同专业内部收益率,并据此为学费差异化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简述

关于学费这个概念,通常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机构交纳的培养费。《如教育大辞典》指出,学费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举办者交纳的培养费[1]。另外一种观点以教育成本为基础,认为应该按照合理的比例划分,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部分支出。学费是“学生及其家庭按规定必须向学校交纳的基本学习费用。学费主要是用于补偿学校支付的高等教育成本中,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应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那部分支出”[2]。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家庭或者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此理论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3]。他认为,高等教育的获益者不仅是政府和社会,个人和家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获益人。受教育者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而获得了高于他人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那部分收益,应该由家庭或其本人承担那部分成本。其实,这种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后来此方法应用于对教育的投资分析,而反映教育收益率水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内部收益率[4]。教育内部收益率是对一个人因增加接受某级教育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其最初的目的是测度教育的收益能否补偿教育的成本,通过对教育的成本现值与收益现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用以判断是否对某级教育做出投资[5]。

关于研究生阶段收费的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比如,实行收费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而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增加经费投入,收费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7]。在此共识基础上,国内学者就研究生学费的定价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迁指出,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必须划分出梯度和层次[8]。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属性、学位类型、培养成本、教育质量、劳动力市场需求、工作补偿和地区经济差异等都是定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9]。而且有研究测算得出影响研究生收费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生均成本、地区经济差异、办学水平、专业差异、未来需求和国家投入,BP神经网络方法测算出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2、0.9、0.8、0.4、0.26、0.24[10]。此外,不同专业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项目进行差异化收费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都认为,应考虑不同学校、学科和专业及毕业后的经济收益,按照市场公平、投入与产出相关的原则制定标准,不能够“一刀切”[11]。比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层次、地域要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史、哲及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或者基础性长线专业,应采取保护性资助措施,甚至可以对一些基础学科免收学费,以吸引优秀生源;而对专业学位或者应用性质的学科专业,如MBA、MPA、工程硕士等应遵循市场机制,其学费价格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节[12-13]。

总之,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支持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化收费,只是在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上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的定价主体应为政府,且政府应该采用获利原则对不同学校和专业实施差异性定价;另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市场定价,高等教育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就我国来看,高等教育市场并未形成,市场主体缺乏定价意识和能力,更无从谈及这一市场的社会福利最优化问题。所以,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基于获利原则――特别是从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来对硕士研究生学费进行定价。

而且,国内学者遵循获利原则对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的文章,受数据可得性影响,绝大多数是关于定价原则和影响因素的讨论,并没有实际定价策略的定量分析;或者是采用平均意义上的数据进行探讨,其数据选择方式和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行业间和区域间工资差异大的特点,对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启发性不大。因此,本文利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区域、行业、性别、岗位等因素对硕士毕业生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计算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该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给出具体的定价策略,以作为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依据[14]。

三、根据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差异化定价

内部收益率法可以更为直接地反映项目投资成本变化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学费则是这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将建立起学费与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为高校提供一个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方法。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模型构建

根据后面的调查数据,我们这里假设2005年有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其22岁。如果其同年接受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于2007年24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我们假设60岁为退休年龄,则根据内部收益率法,有如下公式:

上式左端为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在未来工作中所得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右端第一项为硕士研究生学费的现值,即这项投资的会计成本,第二项为若该名同学没有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是直接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工作所获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即为这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其中Yi代表该名同学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Xi代表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r代表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1)式中的9.88%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计算的我国居民自2008-2013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平均值,用以代表该名同学未来年均收入增长水平。

(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现值

本文采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对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的1694个数据样本进行测算,用以计算受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差异,并据此推算出工资差异。这一方法对当前我国行业和区域工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因就业去向不同而造成的未来工资性收益差别,进行差异化学费定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设立两方程如下:

其中,INC为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SCH为受教育年限,EXP为工作年限,EXP2为工作年限的平方项,EDUi和bi分别代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收益率,基准变量为小学,SCH*DUMk表示教育变量SCH与虚拟变量DUMk的交互项;各类分类的基准分类为女性、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城镇集体所有制、生产工人;ek表示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间的差别。

根据方程(2)经计算得本科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6765,硕士研究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8816。根据公式RREi=[exp(bi)-1]/di,得出本科生年教育收益率为:9.69%,硕士研究生年教育收益率为:11.78%。其中,bi代表回归方程(2)的回归系数,di代表第i级教育程度与小学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之差。研究生di取12年,本科生di取10年。

下一步,按照前面的假设,对该名同学进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的现值估计。假设该名同学毕业后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硕士研究生未来年收入的参数如表1所示;若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同学读研的机会成本参数如表2所示。

将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年未来工资收入额、机会成本,以及2007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学费12000元,代入方程(1)中,得出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为10%。如表3所示,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得到,在我国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一位女性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为5237元。而这里的学费数据是根据2007年全国60所211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计算而得的平均数。

最后,结合2007年我国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来看,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其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当年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1个百分点。假设这名同学的情况代表是某一专业的平均水平,则表明接受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所获得的收益率较高,而这必然引起考生出于对未来更高收益的要求报考这一专业,相应的高校也会因为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而开设该专业或者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便获得更多的学费收益。若高校仅是出于通过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扩大招生规模,进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话,这对于高校形成自身优势特色专业,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有好处的。但是高校若出于为了获取更多的学费收益目的,在自身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设这一专业,不但会影响本校原有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造成有限教育资源错配,还会使得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良莠不齐,反而不利于这一专业的发展。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当前我国研究生学费定价策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从高等教育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策略。我们的研究发现,根据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测算不同高校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形成不同专业学费差异化定价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时,内部收益率法的使用使得学费定价主体能够更为方便地通过学费变化,调整不同专业的内部收益率,有助于缓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冷热不均的现状,有助于形成我国高校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势学科布局。

研究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应参照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从增加教育成本角度适度提高学费水平,降低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从而减少报考该专业的人数,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拥有该优势专业高校的办学热情,更加专注于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又可以使不具有该专业办学条件的高校,因为报考这一专业的人数下降,而降低其开设这一专业的热情,这有利于该专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通过前面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利用内部收益率法测算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比较,就能为高校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实行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学费定价的方法。进一步的,就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关系,为政府在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提出建议如下三点明确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将学费定价权部分交予高校,允许其根据人才市场薪酬水平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定价。这样能够使高校办学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持,促使高校将教育资源配置到本校强势学科之上,有助于高校优秀学科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也有助于适度缓解我国当前因为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较小,造成的专业选择冷热不均的情况。同时,政府还应该提高对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助贷水平,保证其不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放弃学业。

第二,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对那些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专业进行补贴,降低这些专业发展所需资金对学费的依赖程度,从降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自己支付教育成本的角度,提高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同时,政府还应该适度增加奖学金额度,增强这类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动力,从获得收益的角度提高教育内部收益率,尽量使得这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内部收益率持平。

第三,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经常围绕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波动的专业,政府应该允许用人单位资金进入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不稳定的原因在于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行业或企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而这将会造成高水平专业人力资本闲置或者企业用人成本偏高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这一专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允许用人企业资金适度进入公办高校这类专业之中,实现订单式人力资源培养,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对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分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63.

[2] 王康平.高校学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8

[3] [美]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沈红,李红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70.

[4] 李丹.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测算与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57-59.

[5] 丁小浩.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评析[J].教育与经济, 1998(4):17-20.

[6] 董碧莎,等.关于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度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110.

[7] 邓朴,石正义,冯文全.我国研究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06(4):160.

[8] 陈迁.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71.

[9] 李淑霞,张海兰.制定研究生收费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4 (4) :15.

[10] 王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收费模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3.

[11] 王玉云,康玉唐.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5(10):49.

[12] 孟东军.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7-49.

[13] 陈玉云.研究生教育收费之我见[J].中国研究生,2004(2):60.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工科专业研究生培养培养机制发展模式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时展的产物,是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它的发展受到所处社会环境各种复杂因素,包括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科技水平、教育基础和教育政策等若干重要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生教育又对社会及其若干重要方面变革和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21世纪以来,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各国人才的竞争,而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又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贮备。近些年,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势必要求原有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相应的变革。对社会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型、职业型高层次人才。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研究生教育必须重新定位,培养模式必须变革。如何改革与完善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调查了工科专业学院在读研究生对现行培养环节的切身体会和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研究生成长轨迹与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总结,从而验证了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调查

本节主要针对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从课程设置、思想教育、课题研究以及实践和培训的情况来反映学院现行培养模式的特点。

1.调查对象

为了更全面有效地对工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分析,调查前期制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通过邮件形式发放。重点调查对象可大体分为两类:在读研究生和已工作的毕业生。其中在读研究生问卷发放200份,收回157份,毕业生发放50份,问卷收回27份。

2.调查内容

根据在读研究生的实际感受,各类课程的重要性排序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到,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被认为非常重要,公共实验课重要性稍差。而专业实验课则评价不高,其中原因可能是学院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与学生的期望有一定差距。另外,学院针对学历硕士和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虽然不同,但实际在实验设置上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并不明显,故学生从中获得的能力提升并不显著。

从图2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基础类课程重要性稍大于专业或实验类课程,但总体来说这五类课都比较重要。这说明,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和实验操作都是非常关键的培养环节,而由于将来工作内容可能与所学专业不同,专业性太强的课程往往用处不大或者只能应用一段时间,相比之下,基础课程由于具有基础性、广泛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对于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作用反而更加重要和持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础知识稳固就好比捕鱼技能精湛。这也提示所有在校研究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打下牢固的根基,同时不可忽视其他类课程的学习,扩展知识面,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关于教学方式及其效果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均为毕业生的选择。大多数人认为PPT展示较优,少数的人则认为传统的手写板书教学效果更好。PPT展示是近十年来逐步兴起的,目前来说也是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一种展示手段,它形式多样,条理清晰,比较容易制作且方便老师控制授课时间。但由于其电子形式方便传播易于拷贝,也导致随之产生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及逃课的不良现象。此外,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看PPT上,不经意间就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之相比,传统手写板书的形式可以使同学们在听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授课老师的讲课节奏会有所下降,有利于同学们写笔记和随堂理解所授课的知识。因此,如何将二者的优点结合,是一个值得教师们以及学校思考的问题。

关于课堂形式,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认为互动提问的方式更有助于课堂内对所学知识的快速掌握,同时可养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谈到作业和考核的形式,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不必拘泥于一般的课后练习题和期末考试,或许加入让学生主动性更强一些的自主研究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更为可取。

目前,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高学历的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到底该采取何种形式、占用多少时间精力,是一个必须要认识清楚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图4来看,在校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思想教育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很小,可见对学校而言思想教育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图5对毕业生关于思想教育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最希望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公益活动,其次是专题讲座、支部讨论和走访慰问活动。总之,灵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图6可以看到,在读研究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而毕业生们也普遍认为,在教研室课题上是应该付出较多时间的,如图7。但同时毕业生们也提出,将过多时间花费在课题研究上似乎也不太可取,研究生生活不应该枯燥单调,除了搞研究也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

图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有很多的困扰和疑惑,如不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不清楚三方协议等问题。在读研究生对本专业就业等信息的普遍匮乏,说明专业发展形势和就业政策培训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工科背景十分浓厚的学院,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工科系统内工作。所以在校阶段,学生们大都有参观科研单位、了解行业发展形势的心愿,参看图9。这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有的放矢的知识学习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过程调查小结

从以上各个方面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工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要求普遍较高,这与相关就业单位对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相当吻合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才会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同时,思想品德高、个人修养好也是必备的素质。尽可能早地融入教研室课题研究,能帮助在校研究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路,以适应未来科研工作的环境。而有效的实践和培训环节,是塑造一个知识装备完全、思想先进灵活的优秀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方案中的重点要求都体现在了目前的培养过程中,然而这种培养过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双导师制作为一种适合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但在具体的培养环节中尚未发挥出应有优势。此外,某些课程的教学方式略显呆板,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

三、毕业生就业发展调查

本节主要根据北京某工科学院2000年到2009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分析总结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和系统内外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以工作多年的毕业生角度提出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建议。

1.就业发展状况

该学院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部队、升学、出国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少。统计人数为156人,其中100人进入相关科研单位工作;从就业地点分布来说,96人在北京,16人在上海,44人在其它地方。

该学院研究生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选择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系统内单位就职,也有少部分选择去系统外或自行创业。大体来看,可分为系统内发展和系统外发展两种模式。系统内发展是指在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从事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或工程项目。该发展模式下的毕业生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吃苦耐劳,踏实细致;工作方法上,都是从学校环境中单纯的自我学习转变到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思想认识上,都具有较强的合作创新精神。系统外发展的院友有多种选择,比如自主创业或外企、私企择业,一般来说,系统外的院友发展历程不同于系统内就业,没有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及众多前辈的经验和帮助,系统外就业需要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勇气、对自己更清晰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更明确的规划。

2.对在校生的建议

(1)建议在校生不但要认真学好老师指定的课程,纵向拓深知识,还要横向联系各科知识,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灵活运用;必须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提高动手能力。

(2)选择工作时,按照自己的兴趣,要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刚毕业要学会“放低”自己,不要眼高手低;如图10所示,科研院所在招聘时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如图11所示,研究生期间最应该培养的前五项能力分别是: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能力。

(3)作为一名在校生,一定要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培养个人修养,注意言谈举止;作为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培养一些业余文体方面的爱好。

四、总结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到,不论选择系统内还是系统外发展模式,工科专业学院的毕业生大都能规划并实现适于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从就业单位类型与地理分布可知,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在相关系统内得到良好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治国栋梁,跻身于总师和管理的一线。这些都与工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针“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是一致的,同时也是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肯定。

参考文献:

[1]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

[2]张郁.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6.

[4]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5]李景元,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一个暑假,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坚持观察周围的现象,没有象在学校一样去图书馆看书……,虽然在回家之前有很多计划,但是最后都由于执行不力而失败,总之回到家,似乎整个人身体放松了,思维也随着放松,每天几乎过着一样的生活,简单重复着,懒惰用在自己身上是很恰当的,不禁自问,如果人类不思考,思维处于停滞状态,世界会怎么样呢?后果那是很可怕的。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对上学期研究生的生活有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总结,整个来说,我的一个学期可以说看了书,但是看的书杂而不精,再加上缺乏思考,看过的书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虽然花了时间看书,投入了时间成本,但收益甚微,如果没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那么看书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那么我两年的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研究能力提高的很少,和本科毕业除了在文凭这样的形式上有所不同外,实质上的差别不大,这样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我认为这个机会成本是如果我用两年的时间去工作而不是读研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暑假的时候和本科的同学联系,得知同我一起毕业的本科同学现在已经在一家企业里做的小有成绩,今年他已经开始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想想自己上学期的表现,顿觉惭愧。上学期有时间的时候,虽然自己常去图书馆看书,表面上给人家的印象是爱学习,在小学,初中可能说到爱学习是个好现象,可是在研究生阶段还是只看书,不思考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思想的懒惰比行动上的懒惰更可怕,看了书不思考那就成了俗话说的书呆子,读一辈子的书都不会有什么用。

暑假中也曾想过一些有关学习的问题:这些年的学习我究竟学会了什么?是只学会了考试吗?如果不考试我会主动的学习吗?说到主动,我也有些感想,暑假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发现自己好象都是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没有使其真正成为自己主动的事情。老师在上学期时要求我们每周交一篇观察日记,开始的时候自己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认真的思考,没有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真正目的,于是每次都象应付差事一样没有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在网上搜索了点资料,经过自己的一点整理就草率的交上,虽然按时完成,但完成的质量却不高,最后结果没有再坚持写下去,暑假思考后发现这是被动学习的结果,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不是为了让我们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是要培养我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真的主动学习就不会每周虽然按时交够了数量,但却忽视了质量;如果自己真的主动学习就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向老师学习,提出问题,逐渐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会被动的等待老师来给自己安排任务,最后的结果是一学期的研究生生活结束后,同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却几乎还是原地不动,思想上,思维上,专业素质上都没有什么进展,思考问题不全面,不系统,始终没有形成以经济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仍然很肤浅。不主动学习,不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始终不面对困难,避免自己用经济的思维分析问题,那么我将可能永远都不能让自己形成这样的习惯,逃避的结果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还有一个例子是学英语,我本科阶段花了大量的时间学英语是因为要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是这些证书成为我学习英语的动力,研究生阶段暂时没有什么英语的证书需要考,于是好象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英语学习就被搁置在了一边,而语言的学习就是靠每日的积累而取得进步的,如果一段时间不学习,就会使以前的学习失去了作用,几乎又得从头开始,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另外,对英语是看的懂,说的时候就发现很多知道的单词总也想不起来,这样的结果是使英语本身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使得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得一份书面证明,而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有当要做的事情成为自己主动的,愿意做的事情,才会真正的从学习中受益。

老师开通了博客,取名为天天观察,暑假的时候经常会去看老师的博客,发现老师真正做到了天天观察和思考,而自己却因为思想上的懒惰,半途而废,失去了很好的培养自己思考和观察的机会,万事开头难,也许开始做的不会很好,但是情况会在一天天的积累中改变,质变是量变的积累,不能急功近利,如果还是让思想继续懒惰下去,我觉得两年的研究生毕业和本科毕业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说起来是很容易的,真正实施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贵在坚持。坚持思考。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发病呈增长态势,这对现代医学提出了挑战。基础医学研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根本和核心,因此培养基础医学的高素质人才已刻不容缓,而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我国在医学领域步入国际前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导师的指导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系加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影响导师指导能力的因素

1.1导师的科研水平某种程度上,导师的科研水平决定着其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对于有些年龄偏大的导师来说,知识陈旧,不能经常查阅国际前沿领域的文章,不知道先进的科研方法,所以指导学生的能力欠缺。但对于某些年轻导师,有时面临着科研经费的欠缺,或者指导经验的欠缺,所以指导研究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两类导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指导研究生[1]。

1.2导师的管理水平作为导师,即使科研水平很高,但在指导研究生时,还面临着管理艺术的问题。现在的研究生大多是80年代后期出生,有的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他们缺乏吃苦精神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往往比较“自我”,或者总是以一种索取的姿态去面对一切。所以,当导师安排课题时,他们总想着是给导师干的,甚至讨价还价,这使导师管理课题组变得比较困难。而导师的说话及思维方式都带有自己成长时代的标记,这样,就与学生产生了“代沟”。这种情况对于刚开始指导研究生的导师来说,更加严重,因为他们刚刚完成了博士或博士后的研究,心理上还没有从“自己是学生”的认知中走出来,便成为导师,所以,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带研究生,怎样严格要求,怎么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因此这些导师可能因为管理经验欠缺而不能有效地指导研究生。而一些年龄偏大的导师,管理现在的80后研究生时,仍一成不变地沿袭以往的管理经验,因而存在着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等问题,这同样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3导师的责任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责任心尤为重要。目前,有些导师丢失了做科研的严谨态度,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把招收研究生仅当做是一种“好名声”,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带,怎么培养他们。更有甚者,把学生当成自己低薪的打工者,这些导师很少过问或从不过问学生的课题进展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半年也见不上导师的面,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完成完全是“自导自演”,导师所起的作用甚小。再者,导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培养。所以,缺乏责任感的导师,同样培养不出优秀的研究生[2-3]。

1.4基础医学的生源和质量近年来,临床医学人员的福利待遇明显提高,与基础医学教师人员待遇形成了显著反差,目前真正心甘情愿报考基础医学,专心于做科研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多优秀学生都愿意报考临床,因为毕业后临床医学人员的收入高。这种情况造成每年报考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数目大幅度减少,生源匮乏[4]。以基础医学院为例,近三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生招生经常因为生源不够而招不到研究生,往往需要通过调剂才能够完成招生计划。在生源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导师优中选优的机会根本没有,又怎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呢?另外一方面,调剂来的学生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这令许多导师想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愿望破灭。

1.5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导师的任务是培养研究生成材,这是双向的,总结为以下3种情况:①导师的科研能力很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对科研有强烈的兴趣。②导师的科研能力一般,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对科研有强烈的兴趣。③导师的科研能力很强,但学生“混”字当头。④导师的科研能力一般,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在上述四种情况中,只有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研究生能成为佼佼者,脱颖而出。可见,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只是外因,要想成为优秀的研究生,关键还是要靠研究生自己的努力。目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成为研究生中的一员,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科研毫无兴趣,只想早点混毕业,找个好工作。这样的结果便是许多学生对科学的钻研精神不足,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纪律松散,科学素养差,创新动力不足[5]。这样的科研态度,令导师感到“牛不喝水强按头”,从而使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沦为空话。

1.6学校的学习氛围在北京、上海等名校中,优秀生相对集中,研究生大多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科研气氛非常好,大家都分秒必争,非常珍惜读博士、硕士的机会。而在一些省会城市院校,科研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们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将做课题视为苦,以玩乐逛街为乐。这样,即便是导师要求的再严,学生们也会无形中横向比较,甚至产生愤愤不平:为什么他整天什么也不干,就能拿到学位,而我这么辛苦才能拿到学位。这样的大环境给导师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2提升导师指导能力的关键因素

2.1提高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以郑州大学为例,每两年遴选一次导师,每两年也考核一次导师,但很少淘汰过导师,这就造成导师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下滑,因此,只有提高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6],才能提升导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导师的责任心,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2.2提高研究生毕业标准,实行淘汰制目前基础医学的生源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很多学生受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仅仅是“混”毕业而已。针对这种现状,仅靠导师个人的严格要求还远远不够,学校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提高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毕业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工作变成应急性指导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针对就业指导而开设的课程也大都在本科生阶段,而且大都开设在本科毕业前夕,在研究生阶段开设的相关课程很少。大多数院校在研究生毕业前夕仅由辅导员讲授一些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单位等信息,就业指导体系很不完善。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业机遇。此外,继续在本校读研的学生,虽然在本科阶段接受过就业指导,但因为当时没有就业压力,不够重视,所以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往往出现准备不足、认识不足等问题。

2.研究生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性,专职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匮乏

以东北大学为例,2011年研究生就业工作正式纳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管理,标志着东北大学研究生就业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不过,学校负责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还是较为熟悉本科生情况的,对研究生就业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全面系统地进行辅导。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以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为主,专职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十分匮乏。研究生辅导员普遍年轻化,社会经验和求职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很多建议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没有经过现实的检验,不能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同时,仅有少部分研究生辅导员受过就业方面的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有些研究生辅导员身兼数职,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学生事务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由于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跟所负责学生的年级相对应,因而每两年负责一次就业工作,这不利于跟企业长期密切沟通,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3.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个性化、针对性指导

研究生辅导员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范围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最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指导就业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个人需求、综合素质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目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基本局限于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和就业率统计等,对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职业间的最佳匹配、就业单位选才理念、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等问题关注得很少,市场建设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

研究生具有年龄跨度大、思想观念开放、专业知识丰富、价值观念复杂化、选择工作时注重长远发展等特点,这就需要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

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就应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研究生尽早确立自己的目标。研究生毕业人群流向主要为出国留学、国内继续深造和就业。结合这三个方向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研究生,可提醒他们尽早参加GRE、雅思等英语考试,早日突破出国留学的外语关。对于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应督促他们养成查找学术资料、钻研基础理论等习惯,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准备就业的研究生,可以在其刚入学时就将用人单位的选人理念以及职位所需素质技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侧重地掌握专业知识,对自我有客观正确的定位,针对自身条件,查漏补缺,化就业压力为学习动力,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针对二年级学生,全面开展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建议学生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根据现在的用人单位看重学生技能的情况,让学生在校期间尽量考取一项专业技能证书,从而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竞争力,并提高就业质量。由于工科研究生的工作选择往往以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科研活动为基础,因此,还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参与一些实际的科研项目。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开展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认知,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参与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对于准备应聘外企或大型合资企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假期进行英语口语能力的集中培训。在找工作前夕,开设就业指导课,集中开展求职咨询与辅导活动,包括就业政策变化、往年就业去向、各单位信息统计、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慎重签约、毁约等问题,为学生详细讲解,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最终实现抢占就业岗位的目标。

三、就业指导创新模式的探索

1.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目前,很多研究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渐渐迷失了方向,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就业观出现了严重偏差,在就业选择上过于功利,或出现跟风、攀比的现象,研究生集中拥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对二、三线城市不屑一顾。很多学生还表现出对工作的理想化追求,要求用人单位工资福利、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十全十美。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合理选择就业方向,鼓励学生本着务实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2.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不仅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就业指导的专业素质。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具有本学科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本学科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侧重的方向,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实践证明,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学院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长期专门负责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就业市场开拓、职业生涯指导、心理教育等培训。同时,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公司走访,了解对方岗位需求,积累招聘经验,以便根据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指导。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主要应从辅导员中培养一批有志于就业指导的骨干力量,参加各种层次的就业指导培训,成为具有专业认证的职业指导师。然后由他们来专门负责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及时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便于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

3.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传递机制

首先,以东北大学为例,学校每年都邀请上千家企业来校开办专场招聘会,以及大型秋冬季、春节双选会,为学生就业建立最为直接、便捷的通道。其次,学校和各学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成立专门属于自身的网络平台,如学校就业信息网、各学院就业信息网等,建立畅通的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与渠道,同时建立规范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将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集中归类,方便学生查阅。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可以通过飞信及QQ群及时各种用人单位的见面会时间及地点;应企业要求推荐符合其职位定位的人选,将就业指导与信息传递合二为一。学校要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全校教职工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可将帮助研究生就业与教职工的业绩挂钩,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积极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合作,为毕业生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

总之,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要在详细了解研究生群体就业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提供有特色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专业化、系统化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从而使学生顺利找到理想工作,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

上一篇:毕业实习个人工件总结范文 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