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4 03:06:22

演讲课程

演讲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语言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化,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社会对于具有较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级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当中,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毫无疑问,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和八极考试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们是否能以考试的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考试能力和学生开口说英语,自由畅快的表达自我的能力是不对等的,因此旨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英语演讲课程在教学中显得不可或缺。

一、课程的必要性

为了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笔者在授课前对110名上课学生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不满意的;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在近三年没有突破,停滞不前。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在英语表达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空洞,无话可说,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或者有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基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英语专业本科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较高的英语言语能力并赋予一定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后者是围绕前者展开的,因此与后者相比较,前者是基础,也是根本。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性课程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在英语专业四年的学习当中,实践性课程始终是主要课程。而英语演讲课程正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理论讲解为辅的实践性课程。

其次,英语演讲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可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英语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即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在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英语演讲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考虑如何使用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妙语连珠,震撼观众,学生必须反复考量自己的遣词造句,思考如何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语言力量。在演讲的过程当中,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工具,为不同的演讲目的而服务。在这类课程中,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更多的是用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因此写作演讲稿的过程无疑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应用自己阅读材料支撑个人写作的实践;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信息点的顺利传送,对于语音语调的训练,甚至对于肢体语言的培训,无疑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演讲课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时代的发展需要现代人才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这一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一项考核标准。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工作都能带来益处。

二、演讲课的教学实践

虽然演讲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但是不能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之初,笔者通过介绍著名的演说学理论家,出色的演讲家,以及国内外著名的演讲比赛,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还包括如何准备演讲稿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优秀演讲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演讲稿的准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在课程的练习当中获得相应的理论指导。

在课程之初,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样本,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学习。所谓的样本是指英美名人的演讲稿和英语国家以外的世界各国演讲名篇。在每篇范文的讲解上,笔者先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共鸣,然后从语言手段的运用,语体特点,谋篇技术上进行简练的讲解和分析,然后自己进行示范。演讲对于语音语调是有较高要求的,因此示范的过程事实上是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发音错误的过程。

每次课后,笔者都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演讲作业,待下次上课进行检查,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课堂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优秀句型和精彩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演讲稿当中去。由于学生的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因此演讲的题目会增加相应的难度,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信息性演讲(informat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hina; 在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学生在一周的准备时间里,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讲目的详细列出演讲的纲要,仔细思想文中的遣词造句,不断对内容和语言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老师从思想内容,语篇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触发功能,直到他的语言运用以及思维习惯越来越接近于英美人的表达方法。

在课堂的演练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要机械的背诵文章,而是借助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关键词句的运用,使得自己的口头表达更加的流畅和自然。这样在学生的演讲中,关键的信息点往往能够简明,准确,恰当,地道的输出。通过长期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演讲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同样很重要。在笔者的课堂中,借鉴了国外专门练习公众演讲组织Toastmasters的做法,在每位同学进行演讲时,都会选5位同学作为评委,从演讲的语篇结构,说服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总体效果等方面评判演讲者的表现。这样不仅有助使演讲的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更可以使其他同学明确演讲应该符合的标准和原则,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演讲的鉴赏水平和他们对待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在演练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他们的紧张心理,注意声音及语速的掌控,表情和姿态自然大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使每位同学在演讲后能的得到大大的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 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3.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演讲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口才与演讲;教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外,对人员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单位在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时,把面试作为一个重要程序,意在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口语表达水平和能力。有言日:有口才不一定是人才,但是人才一定要有口才。良好的口才已经成为当今人才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高职学生求职、谋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竞争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口才与演讲这门课程。

口才与演讲是一门训练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我院财经贸易系旅游管理专业、建筑系物业管理专业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专业则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总学时36学时,这门课程,涉及到口语表达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等诸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短,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为一位工作在口才与演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多年的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我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效果良好的教法,现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对口才与演讲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搞好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寓言故事、名家名言、口才学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里程,封建统治者从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宝座出发,长期推行“言多必失”“语多伤人”“祸从口出”等保守陈腐的口才观,愚弄劳动人民,扼杀劳动人民的口才天性。解放后,十年浩劫中亦视“沉默寡言”为“老实厚道”,视“能说会道”为“虚伪奸猾”,重用老实听话的人,排斥压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民对口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制约了我国口才学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口才学发展滞后于时代的需求的局面。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曾把舌头、金钱、原子弹并提为“世界三大威力”的西方人,现在也把口才、美元与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独冠其首,足见口才惊人的社会作用。古语云:“一言知其贤愚”,口才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知识、见识、性格、气质等综合素质的反映,人们常常免不了以貌取人,但更多时候是以言取人。开设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改变过去在生活中盲目被动地学习口才的状况,借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胸襟,从高层次的理论角度自觉地、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口才技能,更好地适应人际交往频繁、信息转换加快、口才作用增强的现代社会。由此可见,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练好口才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口才与演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的时候,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二、不断探索、认真总结高职学院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规律。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完成了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学生们懂得了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了学生口才与演讲课程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口才与演讲知识教学和口才与演讲课程训练的问题了,传统的方法是先讲理论知识后实践训练,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针对目前的高职口才与演讲教学来说,采用这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妥当。教学强调因材施教,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际情况,笔者认为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步骤和方法更为妥当。

第一步,认真研究课程内容,研究学生,细化课程任务。

我院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开设,通常为周学时两学时,十八个教学周,总学时三十六学时,针对课程开设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中,我将口才与演讲知识和能力训练分为五大板快,十任务,每次课程教学完成一个任务。

第二步,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叶老说得好:“说话训练是启发学生思维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口才与演讲教学属口语教学系列,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能顺利撬开学生的嘴巴,高职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大都活泼好动,喜欢台下嘀咕,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或在大庭广众之中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要么不敢言,要么不善言,依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作为老师,课堂上要做的事,首先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勇气训练,引导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自觉地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要让学生明白:好口才是练出来的,练就好口才绝非一日之功,就是象李燕杰这样的著名演讲大家也曾经经历过演讲的紧张与不安,当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参与互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示范、观摩、模拟表演、讲评、讲解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教师再依据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发音、态势、思维、技巧、即兴发言、演讲、辩论、交往口才、应聘口才等全方位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带着任务去学,带着目的去学,积极主动地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之中,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完成态势语言训练二中坐姿动作训练任务时,首先明确任务:坐姿训练,随后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人物在特定环境的坐姿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作出初步评判,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同学问相互交流、讨论等方式弄清正确的坐姿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所展示人物坐姿的客观评判,最后由学生表演,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既掌握了坐姿相关知识,又提升了态势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重视课堂外训练,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练习口才,提高口语能力的有益阵地

让学生学习口才与演讲相关知识,学会说话方法、掌握说话技巧并不是口才与演讲教学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口才与演讲课学习、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将口语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短短的三十六节口才与演讲课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练习的好习惯,以弥补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

1,成立口才与演讲学习小组。

高职学院学生绝大多数为住校生,这为口语学习和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宿舍为单位,指派一名口才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要求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纠正方音,通过讲故事、讨论、说新鲜事等方式练习口语,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水平会得到大大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职学生住在学校,课余时间充裕,这就为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口才与演讲教师可联合学院社团组织一些诸如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等活动,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同时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演讲课程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设计思辨能力量具。文秋芳等在借鉴“特尔斐”项目组的双维模型、Paul和Elder的三元模型和林崇德的三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模型。该模型包括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前者是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后者包括与认知有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有关的人格特质(见表1)。笔者认为,相对于以前其他理论模型,该层级模型对思辨能力的阐释更全面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更易于操作。英语演讲不仅是一项实用技能,更是培养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和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英语演讲不仅考查演讲者的分析、推理、评价等技能,思辨能力中认知水平的评价标准(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正好也适用于评价演讲成功与否,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更是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讲稿准备和演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二、《英语演讲》课程设计与讨论

《英语演讲》是一门集口语、写作、阅读和听力基本技能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新课型。思辨能力训练应当成为《英语演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进行英语演讲和辩论时形成思辨习惯更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下面,笔者将依据文秋芳的思辨层级模型,详细介绍《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设计并加以讨论。1.课程设计《英语演讲》课程在第三学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授课18周,每周2学时,总计36学时。授课采取老师讲解为辅、学生操练为主的方式。具体内容见表2。2.讨论从上表可以看出,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中两层级各项指标均纳入到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实践操练环节中,现做如下讨论。第一,把“思辨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显性教学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元思辨能力。通过举办思辨能力与英语学习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明确语言知识与思辨能力之间内在关系。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够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思辨能力有助于人们运用分析、推理、评价等认知技能,来充分运用语言知识、有效组织语言材料,以促进人际交际、信息传递和思想表达。英语演讲不仅展现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语用交际策略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一旦学生明确的英语演讲是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表达活动,他们将会有意识地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自身的英语演讲技能和思辨能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分析、推理、评价能力训练和对认知标准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在理论讲解部分还是实践操练环节,老师结合名人经典演讲、英语电影中的演讲片段、国内外演讲比赛佳作以及学生的值日演讲和即席演讲案例,按照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等标准,从素材收集、选题确定、观点呈现、论证手段、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演讲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比如,在分析《葛底斯堡演说》和《我有一个梦》等经典演讲作品时,老师从演讲者所处时代背景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演讲稿的结构、语言、逻辑以及每个论点的论证,以及演讲者非语言技巧的运用,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与构想能力。对于大多数演讲作品,老师注重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综合分析、提炼,从开篇布局、观点呈现、例证的引入以及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清演讲者的思路,学习演讲者如何有逻辑性地、严谨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在自己的演讲稿撰写和组织中有意识地注意框架的搭建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在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价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关英语演讲的网站、书籍,给予学生更多的操练时间和空间,以达到锻炼英语演讲技能、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第三,师生公共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从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不难看出,思辨能力可以通过情感特质表现出来。思辨能力强的演讲者往往具有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人格特质,因此,英语演讲课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养成这些特质。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一元权威”式课堂教学形式,走下讲台,多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素质,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英语演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游离于学生练习之外。师生共同参与有助于树立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共享、共进的过程中,教师显示出的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情感特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特质作用巨大。

三、结语

思辨能力作为外语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受到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针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现状,本文结合文秋芳的思维能力层级模型对《英语演讲》进行课程设计。该设计把“思辨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显性教学目标之一,将思辨理念融入到教学各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提升英语演讲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当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

演讲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国标》 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 英语演讲 课程改革

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介绍

1.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背景

仲伟合(2012:13)指出:“目前,英语专业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挑战――专业标准的挑战。原来的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有13年的历史,滞后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现在国家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就是一个,要‘change’。在新形势下,迎接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还面对教学理念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教学队伍建设的挑战、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我们要去深深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国标的制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1.2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义

新国标的出台继承并发展完善了之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把英语归为人文学科,其意义在于改变人们以往对英语是工具学科的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之外,还应具备全球化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新国标较之前的版本,更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从课程框架的维度上谈,新国标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特色。其反复强调英语专业必修课旨在强化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这对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方向。

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1“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赛事介绍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公益大赛,于2002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英语演讲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比赛环节设置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此项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综合能力的舞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端外语人才,更为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提供了风向标。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良好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2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开办以来的命题演讲题目如下:2002年为:My Virtual University;2003年为:The Future Is Now;2004年为:Man and the Internet;2005年为: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My Eyes;2006年为:Unity and Diversity;2007年为:Global Citizenship Begins at Home;2008年为: 1+1=2?; 2009年为: Cultural Smart or Science Intelligence? ; 2010年为?摇?摇?摇?摇 Is My Top Concern;2011年为: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2012年为:What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2013 年为: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2014年为: Change the Unchangeable; 2015年的命题演讲题目则是一段视频,内容取自《庄子-大瓠之种》,视频内容引用其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肴淮笠玻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萁_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萁_,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萁_,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命题开放,题目自拟。

2.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自赛事开展以来,命题涉及的话题从最初的关注学生生活、大学校园(2002年),逐渐发展成关注社会发展、 民生动态,例如2004、2005年的命题,都说明了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关注时事的要求,近几年的命题还涉及了哲学范畴,例如2013年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的题目设计,题目越来越开放,例如2010年的辩题是半开放的,而2015年则完全是开放的,除此之外,2015年的命题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提示,即外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模式,而忽略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才可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总而言之,这些题目的设置都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融入了人文精神、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这与新《国标》的要求恰好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3.高校演讲课程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3.1英语演讲课开设现状

英语演讲是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演讲,不仅仅锻炼提高了基本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判断、分析、调研、推理、思考和总结等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有效传播和交际的目的。根据之前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演讲课程大多数在高年级阶段,多为选修课,大多数仅仅为一学期,形式也大多为“I do,You watch”即“教师做,学生看”的初级阶段,而一学期的时间限制,最多只能涉及 “ I do,You help”即“教师做,学生辅助补充”的初级阶段,距离“You do,I help”即“学生做,教师辅助补充”和“You do,I watch”即“学生做,教师看”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根据课程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设计,教师很难对英语演讲所涉及的技巧、策略,以及内容上信息的采集、汇合、整理和输出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学期的时间只能对英语演讲从最基本的形式上形成粗浅的认识,很难从演讲方法策略上和信息量上达到提升,更不要奢望学生从演讲课上在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层面有所转变和突破了。此外,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精读课等成熟课程体系下的教材使用体系,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时效性上来说都受很大制约。最终的评估系统往往止步于“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的“形成性”的评价(文旭,夏云,2014)。综上,很多高校现在开设的英语演讲课程总体呈现出“时间短、层次浅,不规矩、不系统”的问题。

3.2英语演讲课改革举措

英语专业学生在之前大纲的要求下,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设置的主攻方向是语言基本功,提高目标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主攻方向为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语篇的复述、单词的背诵积累等语言学习的机械训练,而非独立思考下形成的创造性活动(任文,2013)。在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投放在针对目标语学习下新的思维模式的习得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有限。2008年,英国学者Annie Fisher强调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从“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转向“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Fisher Annie,2008)。正如《入世与外语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的条理性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张艺琼,2010)。思辨能力作为当代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应该并必然成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不是通过相对机械的模仿、背诵而获得,更多情况下是种相对漫长的点滴“渗透”过程。所以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可以尝试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连续开设到高年级阶段,从思维方式、逻辑安排和语言形式训练几个方面保持连贯,不同阶段设定不同话题和目标,真正把演讲作为一门学问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来认识和系统地传授。对于任课教师的选择,也需要侧重连贯性和团队建设的宗旨,学期和学期之间在话题广度和深度上的承接、教师与教师之前在各自特长上的承接都需要成为此门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学习精神等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课堂不需要灌输,而更需要启发和引导。

4.结语

英语演讲作为课程创新体系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下的代表课程,是践行新国标中反复强调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最佳代表。作为全国最权威的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举办,以其高度的业界认同也为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发展方向,其举办十余年内所涉及的命题均呈现出维度广、热点多、实效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映射出对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国标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的命题趋势在强调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面相得益彰,完美契合,更为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战场。

参考文献:

[1]Fisher Annie. Teach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literacy: Investigating guided reading in three primary classrooms [J].Literacy,2008,42(1):19-28.

[2]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辩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兼论将思辩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3]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届,2014(5):76-82.

[4]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换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105-108.

[5]仲伟合.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J].外研之声,2013(3):12-14.

演讲课程范文第5篇

>> 浅议新《国标》下英语专业演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研究 “语块理论”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校园英语报”的创新教学 陕西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实证研究 从英语演讲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口语教学 工科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级英语》课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行动研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创新实践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隐性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从课堂演讲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英语公共演讲教学与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思辨能力培养对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议英语演讲课程 高职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研究 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现状研究 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韩红梅,马琴,李娜.外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54-156.

[3] ENNIS R.Critical Thinking:W hat Is It?Proceedings of the 48th Annual M eeting of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C].Colorado,1992(3):27-30.

[4]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Delphi Report”)[C].C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5] PAUL R,ELDER L.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Best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6] 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7] Colbert,K.1995.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academic debate[J].Contemporary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16):52-72.

[8] Allen,M.,S.Berkowitz,S.Hunt & A.Louden.1999.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orensics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Education,48(1):18-30.

[9] 刘航,金利民.英语辩论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24-28.

演讲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学习者为中心 英语演讲课 课程环节设计

一、引言

Swain的“输出假说”强调,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他们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同样,作为语言输出的演讲技能培养能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我院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旨在通过类似的改革能够将教学中心向自主学习方向转移。以往的研究过多论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重要性和理论阐述。本文力求能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一套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案,并能真正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来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程的设计宗旨是为了激活学习者和听众的参与热情,在良好融洽的气氛中实训学生的口语,并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培养实用的技能。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有限,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一个以教师、教材,再到学生的教学链是无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通过课前即使是十分钟的演讲时间,学生都有机会去表达对某一个话题的看法,其他同学通过聆听和提出问题也能锻炼口语和听力技能。让学生来参与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就必须有一套能适应他们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环节

1.全方面实训的定题演讲环节

(1)课前准备工作

Swain提出,学习者可以在演讲的预先准备过程中获得优势。大学英语课时有限,作为口语表达部分,演讲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所以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指导者的角色上,但对初学者来讲,更好的方式是定题演讲。所以教师应首先对能够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的话题首先进行甄别。首先考虑的是哪些话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相应地提供一定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例如可以准备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话题,或是最新的一些热点话题。例如我们以“Running away from BSG(Beijing Shanghai,Guangzhou)”为例。该话题为社会热点话题,所以教师对这种热点话题产生的背景要做一定的功课,可以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进行准备。从网络上我们得知的定义为: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排序,认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风险为主要目的;认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为目的,选择哪种是由性格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对该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产生该现象的社会原因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有充分的了解。该话题也能贴近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了可说的话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课程安排了。

(2)作业布置设计

既然该课程主体是学生,教师就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演讲潜力。有了固定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之相关的课外作业。同时要求演讲者设置应对该话题相关的问题准备。其他学生也要对将要进行的话题思考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课后学生首先要针对该话题去寻找对应的材料,了解该话题涉及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仍以“Running away from BSG(Beijing Shanghai,Guangzhou)”为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去阅读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中英文材料,对扩展阅读和文化知识也是一种帮助,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每次课前教师要将交上来的学生作文细数修改并及时发还。每次精读课开始,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来进行演讲就会使得学生有备而来。具体的演讲者数量,教师可根据课时情况和其他课程进度来进行选取。

(3)小组讨论与提问

学生在写好作文并得到修改稿后,上课时首先可进行全英文的小组讨论,每组可自由推荐提问问题人,并把每个人的观点汇总由演讲者来对演讲者进行提问。教师可在课堂内走动,对学生提供指导意见和帮助。该环节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进行表达,不会的表达方式可以举手询问老师。

(4)教师示范演讲和总结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如何使用语言,演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肢体语言运用等技能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向学生言传身教。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鼓励,一些较好有深度的观点也可以加以总结,向其他将要进行演讲的同学推荐。教师可根据具体班级情况每隔三到四周进行示范演讲。总结可以在每堂课后进行。

2.富有挑战性的即兴演讲环节

(1)即兴环节组织方式

在演讲过程中能充分反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该环节可以作为定题演讲的一个有益补充。教师在课前可查找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或查找一些视频或图片资料来组织即兴演讲。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每次即兴演讲前,对该话题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可将整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即兴演讲准备,另外一组课就演讲话题思考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提问。即兴演讲环节是在演讲者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来进行的,所以对口语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教师在选择话题时应考虑学生实际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话题进行。开始即兴演讲之前可以留给学生十分钟的思考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准备时间。

(2)利用兴趣活动鼓励学生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更多的是对演讲者的自信心培养,时间久了,学生有了自信心,该环节开展得也就顺畅了。对于刚开始接触演讲课的学生来说,即兴演讲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可以设置一些娱乐性的方式。例如在我上即兴演讲课之前,会设置一些比如说看图片猜单词的方法。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动物或名人、家居用品名称的图片和单词,由两到三名学生来完成。学生在用英语进行猜词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即兴说英语的能力。也可以利用推销产品的方法来培养。老师课前找一些产品和说明,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可以看到产品后用英语来向同学推销。教师可以自行开发,类似的方式目的是创造一个轻松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演讲过程监控及评分环节

教师对定题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进行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指导。观察演讲时要考察到以下几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反应敏捷,回答正确,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这些都是一般演讲所具备基本要素。教师可根据以上罗列几点进行评分。该分数应作为课堂表现部分来打分。例如可以将整个评分体系划分如下几个部分。

・Reading――20%(课前对给定话题阅读检测)

・Listening――20%(课堂收听演讲者回馈听力理解)

・Essays――20%(课前作文表现)

・Presentations――20%(课堂演讲表现)

・Final exam――20%(期末综合演讲测试)

4.观摩环节

观摩环节的设计也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视频观摩CCTV(外研社杯)优秀选手表演。学生通过对同龄人的表现会自发产生说英语和表达的欲望。观摩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观摩笔记等来进行总结。同时将我指导的优秀选手请到课堂谈一谈学习感受。我指导的大学生选手有两名最终都进入到省级决赛,他们亲身的演讲经验也是对后来对演讲有兴趣的同学是一种鼓励。

四、结语

演讲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今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时代,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技能,对今后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学生由于传统教育体制原因,不愿开口讲英语。而演讲课程环节的设计能创造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为学习者来提高口语,听力乃至其他阅读写作等技能的提高。各个环节的设置,无论对学生,甚至对教师都提出很高的要求。该课程环节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如果能按照教师指导进行学习,将会从演讲中学到真实的语言,树立起信心,将会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Swain.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G.Cook,B.Seidlhofer.Principle&Prae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C].U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

[2]张民和.英语演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钱蔚.英语演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遵义示范学院学报,2009.01.

[4]王建武,曾小珊.英语演讲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J].教育探索,2007.10.

演讲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演讲课程;AID教学模式;学生角色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021-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05

1 .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要求,各高校纷纷开展了相应的课改。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演讲课程,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能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逐渐在众多高校中得以开设,相关研究也随之兴起。一些研究者运用教育学理论及统计手段对演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或实证探讨(苏训武,1997;王彤,2001;文秋芳,2005),还有一些学者从文体分析,情态对比等角度对演讲语篇做了细致的语用研究(胡瑾,2007;王红阳,2007)。然而,虽然研究者们都赞同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作为该课程中心的学习主体――学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至今仍未有研究论述。本文试从建构主义视角,结合本校英语演讲课程的AID教学模式实践,着重探讨大学英语演讲课程中的学生角色――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自主学习者和实践运用者,以期推进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建设。

2 . AID教学模式简介

依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自2008年起开设了《大学生英语口语与演讲》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组历经5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确立了适应演讲教学特点的AID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地位,其具体内涵如下:

A――Assisting(协作),强调多层次多元化的协作,具体表现在师-生,生-生及师-师相互协作,共建教学资源,共同提高使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并共创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

I――Interactive(互动),开展师-生,生-生和师-师多元互动。具体而言,师生互动完成课堂内外活动的设计;班级内、班级间以及新老学员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和竞争;教师集体备课、定期研讨、共时网络交流,互动教学反馈。

D――Development(发展),师生共同发展英语演讲能力,共同提高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全人”。

3 . AID教学模式实践

3 . 1 教学理念

AID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 2 教学目标

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素养;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丰富课程的实施途径;以展示英语综合技能为主要平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提高师生的“三大核心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全人”。

3 . 3 课程内容

依据演讲实践规律,确立3C板块教学内容,即Creative Thinking(创新的思维),Critical Writing(批判的写作),Cracking Speaking(出色的表达)3大板块,通过开展练心理、练思维、练态势、练表达、练交谈、练论辩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严谨有力的写作能力和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

3 . 4 授课模式

本模式以班级间巡回教学(Lecture Tour)的方式,实施“主讲+助讲”的双师授课模式,即1名教师主讲,另1名教师现场辅助教学兼微格录像,以便开展学生反思和教师行动研究。

3 . 5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3C板块教学,通过教师的技巧分析与展示,学生的大量口语实训,培养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前8周围绕Creative Thinking及Critical Writing开展教学,集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写作能力,辅以命题演讲练习。教师每次花30分钟进行演讲技巧讲授和实例分析,然后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操练所学技巧,下课前布置好话题让学生课下准备命题演讲。演讲的内容形式多样,如个人演讲、小组辩论或主题探讨。下周上课时,先由学生登台演讲,其他学生或作为提问者进行提问,或作为评委对其演讲内容的逻辑组织、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语法修辞及演讲表现力作出评价,然后教师总结,最后由学生评出1名最佳演讲者予以表扬。活动结束后,教师再介绍新的演讲技巧并辅以实例分析,同时布置新任务给学生。后9周集中针对Cracking Speaking开展教学:按照演讲的语篇类型进行名家演讲语篇赏析和演讲实训,主要包括介绍类演讲、说服性演讲、礼仪类演讲,同时辅以即兴演讲、辩论、问答等。课堂上,教师随堂开展即兴演讲练习,为培养学生的限时思维能力和连续表达能力,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不得低于3分钟。

3 . 6 评估模式

本模式的评价方式由5个板块组成:演讲写作(20%)+课堂演讲(20%)+组织院系英语活动(次数)(30%)+期末演讲比赛/或期末英语汇报演出(30%)。期末演讲考核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能根据需要进行即席演讲,或就有分歧的观点进行强有力的辩论,不少于5分钟;B级――能根据需要撰写实用的演讲稿并进行逻辑严密、感染力强的演讲,不少于5分钟;C级――基本能根据需要撰写实用的演讲稿并进行逻辑严密的演讲,不少于5分钟。

总之,该课程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突出学生在演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AID教学模式开展师生多元多层次的协助与互动实践,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4 . AID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角色探析

演讲课程是一门语言技能课,具极强的实践性。AID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突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通过多元协作互动达到意义的建构与发展。因此,该模式下的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自主学习者和实践运用者。

4 . 1 学生作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可能性做出的一种解释;它具有猜测性、个体性和情境性(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2002),因而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境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AID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英语演讲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演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均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意义构建。此外,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依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何克抗,1997)。因此,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应用于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实践运用。课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演讲技巧,开展演讲实践,评析演讲效果,通过协作与互动达到意义建构和发展;课下,学生通过QQ群、网上论坛等现代通信技术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互动会话和意义建构。总之,AID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学生作为知识构建者的角色,通过开展模仿、演讲与辩论,讨论与评析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协作与互动,从而达到意义建构和发展。

4 . 2 学生作为知识的自主学习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具有个体固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基础,绝非一无所知,等待着知识的传递与灌输(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2002)。在AID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自主学习者。掌握英语公共演讲的艺术需要基本的演讲知识与技巧,更需要大量语言外知识的积累和多种能力的构建,如逻辑与创造性思维、论据收集、分析、合成、组织构架、快速反应、自信心的培养、鉴别赏析水平(Grice, 1998)。因此,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通过广泛阅读和积极思考,积淀广博的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演讲中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观摩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评析中外名家演讲,自主消化理解和模仿运用演讲知识和技巧。课下,学生需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增加信息量的输入和积累;此外,还需要进一步自主观摩学习和模仿中外名家演讲,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为了准备命题演讲,学生需要广泛查阅资料,调查听众需求,筛选素材,最后用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写出演讲稿。这些过程无不体现出学生作为自主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意义的积极建构,即演讲能力的提升。

4 . 3 学生作为知识的实践运用者

在AID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实践运用者。演讲课程要求学生成为实践运用者,主要表现为实践演讲者、实践评论者和实践讨论者。演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技能课,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和提高演讲能力。每个学生都是实践演讲者,一学期有多次公开演讲实践的机会。演讲课上一个学生在演讲的时候,其余学生都充当评委,依照演讲评估要求表对演讲者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作为评论员对该演讲给予口头评论。另外,在观摩中外名家演讲视频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演讲视频做创意思维、布局谋篇、演讲技巧、呈现方式等维度的分析讨论。此外,为调动全校学生在课外运用英语的积极性,教师鼓励演讲班的学生组织所在院系的英语活动,并将该项纳入结业考核。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如“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配音大赛”“英语晚会”等英语实践活动,以英语歌曲演唱、诗朗诵、电影配音、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现本校大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而这些活动从组织策划,到最后的表演呈现均由学生完成,集中体现了学生作为实践运用者的主体角色。

5 . 结语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演讲AID教学模式,注重演讲教学的实践性,突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通过多元协作互动达到意义建构与发展。因此,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自主学习者和实践运用者。然而,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明确该课程下的学生角色并予以恰当的组织和指导,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全人”。

参考文献

Grice G. L. & Skinner J. F. Mastering Public Speaking[M].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1998: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

胡瑾、曾蕾.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教学,2007(3):20-23.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59.

苏训武.英语专业演讲课探索[J].外语界,1997(1):51.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5):21-24.

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3):46-47.

演讲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英语演讲课;教学改革

1.英语演讲课现状

英语演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自信心,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但是其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演讲水平一直没有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如很多学校仅仅是通过赛前对少数尖子生进行突击式培训,以期获取好的名次;在英语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院校设置的都是选修课,周课时也很少,并没有体现出英语演讲课程的重要性。

2.传统英语演v课

演讲教学和英语口语教学紧密相连,其实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英语演讲课并未跳出口语课的模式。演讲课应该高于口语课,虽然最终以口头表达形式呈现,但是演讲课有强调语篇的交流目的、内容深度与复杂程度、逻辑组织等方面的鲜明特点。传统英语演讲课对写作的关注度不够,其实演讲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对演讲稿写作能力的培养。演讲课重视抒发感情,但很多学生却羞于上台,学生表达技巧、论证选题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方面欠缺。评价方式单一,通常只能考查某一种演讲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过程性考核的评价,难以提高学生的日常演讲水平。

3.在英语演讲课中利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

(1)通过微课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准备各种劝说性演讲、信息性演讲、即兴演讲、三分钟演讲等微课视频,介绍各类型演讲的定义、技巧、典型句型等,包括资料的查阅与获得等任务均指导学生完成。学生课外观看微课视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作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有时间反复修改、完善演讲内容。课堂上教师则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除了教师课堂讲授视频外,教师还应搜寻国际慕课的相关课程资源。这是对传统课堂流程的一个“翻转”。

(2)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由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课前任务。小组学习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困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其练习和展示的机会增加,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小组学习机会。采取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方式多元化。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翻转,考核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翻转课堂需要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个体每一次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内部进行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要跟踪记录,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真正把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结合在一起,将个体考核和小组考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更注重平时的表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热情。

4.实施结果

(1)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可提高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通过与平行班的比较,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学生的演讲能力提升更快。 此外,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也较平行班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自信心大幅度提高。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该种教学方式可大大增强自己在公共场合演讲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采用翻转课堂,使学生需要主动查阅资料,解答问题,课内接受老师的检查和指导。学生反映,采用该种教学方式,自己会有更大的压力,会花费更多时间学习,从而增强自主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场伟大变革,实践证明,在英语演讲课中大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吴新红.运用翻转课堂促进英语演讲教学[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4):97-99.

演讲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演讲;教育;中文类院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演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对于中文类院系学生而言,社会对他们演讲能力的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调查广州市八所高校①演讲教育的发展情况,从中分析演讲教育的现状以及探索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演讲教育的发展。

一、演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对于中文类院系学生而言,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本身就属于专业的内容要求。汉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的语言,还是一种表达的语言。从专业性质上看,社会和学校对中文类院系学生演讲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使得中文类院系学生对演讲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认识。目前,演讲能力的重要性在中文类院系学生中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就业应聘和人际交往上。由此看出学生对于演讲能力重要性的理解更倾向功利主义,倾向外在的、实际意义上的价值,而较少关注其内在的、对个人自身素养的意义。然而,大学生对演讲能力的自我评价普遍较低,学生的演讲能力亟待培养。分析学生对演讲能力自我评价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身演讲能力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缺乏演讲技巧、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以及怯场这几个方面。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演讲实践经验的缺乏,也可以看出学校演讲教育的不足。演讲作为“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1],可见实践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和操练的不足也才是演讲教育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

面对自身演讲能力的不足,大部分学生对培养自身演讲能力重视程度却明显不高。这种矛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演讲能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素养,它的培养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因此,演讲训练的见效慢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演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但也与教育体系内缺乏足够的演讲指导有关;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演讲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如演讲课程性质模糊,缺乏权威的教材等等,使得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培养自身的演讲能力。因此,即使学生认识到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也较少付诸行动。

(二)学校方面

目前,在为数不多开设有演讲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演讲课程性质混乱。在广州市八所开设中文类院系的高校中,只有三所高校的演讲课程定为学院的选修课,其他学校的演讲课程均为学校公选课。唯一例外的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演讲课虽然名为选修课,但学院在重视程度与操作上已大致将其作为必修课处理。这样的课程性质,一方面,无法真正根据中文类院系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关的训练,另一方面,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演讲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各校演讲教育在课程内容、形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上大体一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实践演练与理论传授两者兼有,但理论知识传授所占比例较大。在课程形式上,基本上都兼顾了教师教授、学生课堂演练、影视教学等。其中前两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基本上以“学生课堂演练”与“平时实践演练”等演练性考核为主,结合部分书面考试。目前,授课教师也多将口语演练作为考核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基本上是结合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其中以教师评价占主导。同时,目前演讲教育的教学实践,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和只注重短期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演讲教育的效用。在师资力量方面,演讲课程在教师编制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存在空缺。目前,演讲教育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专门的独立学科,国内并没有相应对口的专业,在大学中文类院系的教研活动中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室,教授演讲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没有针对此类课程的专门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资力量不足。社会上对演讲教育的定位较低,因此许多教师也缺乏动力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教师编制的不完善反映了目前我们对演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演讲教育面临的困境,更反映了当前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很多学校会倾向于把演讲教育当成一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往往让位于专业教育。这样,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等条件限制下,学校往往选择牺牲演讲教育。

(三)宏观方面

当前的教育体系,缺少对演讲能力的培养与积累。大学实践课程的缺乏、学生自主锻炼观念的不足、学校锻炼平台的缺失以及社会奖励机制的缺席,共同导致了演讲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另外,目前中国没有一门针对演讲的专业,同时,授课教师没有针对此门课程的专门职称,也没有独立的教研室,相对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这种教师编制和科研活动的现状导致了演讲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没有多大的动力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从而也导致了演讲教育学科发展的滞缓。

在教育理论上,目前演讲课程没有统一使用的权威书籍,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理论。同时,也没有一种理论指导教师为什么要教、应该教什么、应该如何教,教师只是凭借个人的体验和对演讲课程的理解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一方面很难通过课程学习形成关于演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很难通过自学寻求更快的进步。其次,演讲课程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由于关乎演讲教育课程独立开设的时间不长,任课教师少且不固定,迄今为止,鲜有人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深入细致的研究。”[3]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演讲教育的课程设置只能是摸索着前进,没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借鉴。

二、演讲教育的建议

(一)宏观方面

1.完善演讲教育体系。第一,准确定位演讲教育的学科性质。对演讲教育的学科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有利于规范对演讲教育课程的认识以及统一各大高校的大体方向。高校本科阶段的演讲教育课程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并以应用性见长的课程,因此应使学生学会认知演讲学的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较为专业的当众演讲,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认知,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态势运用上取得进步。第二,明确演讲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明确演讲教育的教学任务。力求使学生具备优质演讲所需的思想品德修养、才识、表达能力和情感内涵。其次,正确把握演讲教育的特点。演讲教育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应用性尤为突出。同时,演讲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课程的科学认知与艺术审美培养两方面齐头并进。最后,努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三,完善演讲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理论。课程评价方式的合理与否,与能否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息相关。然而,目前相关的理论极少,系统性的论述也极为不足。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建议做到双结合。首先,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通过调查问卷、口头交流、书面教学建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演讲教育中的实际感受以及收集学生意见。同时,课程还应该加强终结性评价。可以在课程结束前进行运用问卷或表格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其次,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除了参考考核的成绩之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水平。建议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演讲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场需求;英语演讲;能力培养

一、课程需求与职场需求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明确提出更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英语演讲课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非英语专业高层次演讲人才提供教学平台的选修课程,是拓展和纵深优秀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应用的技能类课程。英语演讲集思辨和口才于一体,是一门与人沟通的艺术,也是对外交流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外企业间贸易往来频繁,目前的职场招聘中对应聘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各种英语能力等级证书已成为大学生们求职应聘的敲门砖,对应聘人员外语能力的考核也是招聘单位录用的重点依据之一。社会各行各业对有一定英语知识储备,听说能力俱佳的专用人才倍加青睐。而英语语言能力优秀的职场新人进入角色的快慢,对岗位的适应度以及其在职场激烈竞争中游刃有余的程度都显示出职场需求对大学英语演讲教学的方向性引导。

二、认识误区与课程内容设置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英语演讲课在我国仍然被很多人误解。人们习惯性认为英语演讲是一门对英语语言水平,演讲内容,演讲场地具有严格要求的活动。在人们的潜在思维中演讲是某些特殊人群的专利,例如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公众人物等。演讲似乎离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一段距离,以至于当今大学开设的英语演讲课正经受着崇拜与冷遇的极端感受,究其根源而言,不过是人们对于这门课程的误解而已。

该课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不是口语课,而是集英语、演讲和辩论于一体的特殊课型;它不单是理论课,知识课,更是实践课,技能课;它并不是专门针对演讲比赛设计的课型,但参赛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从中获益;最重要的是它适合对通过了大外四级或水平相当的学生开设。从课程性质上,我们可以看出,认真正确地对待大学英语演讲课就要打破以往对该课程内容高深化,选手神仙化的错误认识。

英语演讲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于其时限性、严谨性、正式性、有准备性、表演性等多个特征。它应该是一门集舞台艺术和交际艺术为一体的高标准课程,是一门在导师理论指引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练技巧、提升能力的课程。因此,英语演讲课程以演讲内容、演讲的结构、演讲的语言、演讲的技巧和社会文化因素为教学内容主要出发点,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板块、多话题情景练习机会,使演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利用经典演讲的力量和青年学生极强的模仿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体会语言、模仿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全程记录学生的演讲过程,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

三、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教师实际教学的挑战

大学英语演讲课通过其内容设置,提供英语演讲技巧培训,增强学生公众英语演讲的信心,改善公众英语演讲技巧,挖掘公众英语演讲的潜质,锻炼其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并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示范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管理等多种能力,同时加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精神,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来看,该课程在语言素质培养方面,通过培养学生使用较规范的英语,表达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的能力,使其在口语课基础上的有进一步提高,通过写作训练学生逻辑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文化素质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积累,巩固,深化,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双文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意识;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该课可成为锤炼心理素质的最佳场所,大量的实战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动机,兴趣,胆略,意志,情感,性格等各方面迅速成长起来;在思辨能力培养上,演讲及答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辩能力,即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反应敏捷,思想独到,角度新颖,多向思维;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对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运用,达到其信息传递,说服劝导,愉悦身心的交际目的。学生们在该课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拓宽其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该课程对学生多元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使得教师们在教学方式上必须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立体化资源为能力培养服务。以长江大学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在英语演讲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第一,为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演讲班可按4至8人一个小组,建立学习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可调整),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话题讨论、任务分工,督促组员上网、图书馆寻找相关材料,安排组员内部展示演讲成果。

第二,建立QQ群和微信群,加强学生课后的了解,更加便捷地分享资源。教师利用群共享等手段,上传学生演讲的音频、视频以及Word文档形式的材料,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为科研提供语言素材。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安排学生观摩名人演讲和有效演讲的成功案例,帮助其感性认识成功演讲的要素,并结合演讲评价帮助其理性认识成功演讲的因素。

第四,现代大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和知识整合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堂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练习中。在演练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演讲者;当坐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是观众、评委、评论员、记分员等角色,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演练,学生们普遍反映自己无论是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且在个人魅力,自信心方面也明显优秀于其他未学习该门课程同学。

第五,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既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利用英语演讲评价表实现对自己、他人的量化评价,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再学习等良性循环过程。教师通过建立学生演讲档案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实时记录和反馈信息,能够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同时也能就出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为将来的教学设置安排提供指导依据。

第六,教师可以根据实战演练的情况,组织英语演讲课班级间的联袂活动,使学生的演讲与辩论活动真正走出课堂,走出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情绪,走上社会对大学人才选拔的竞争平台。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联袂组织全校范围内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等,通过学生的组织和参与,锻炼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在活跃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同时,更能体现出未来职场对学子们的演讲技能需求。

四、对教改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必修突破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的模式,实现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的结合,摆脱一般英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单一性,实现说,读,写,视,听的一体化,消除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交互式教学,变英语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场所,使大学英语演讲课在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中展现新时代的光芒。

参考文献:

[1]Lucas, E. 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Eighth Edition)[M]. McGraw Hill Companies Higher Education, 2004: 266, 273-281.

[2]陈梅.对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3]郭嘉.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4]何晓勤. 演讲・劝说・诉诸・语篇[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7-9.

[5]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上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范文 下一篇: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