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基地范文

时间:2023-03-14 17:51:46

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镇*村位于松潘县城南端,地处大唐松州核心地段,辖3个自然小组,幅员面积0.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03户762人,现有耕地面积358亩,退耕还林面积572.9亩,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16万元,人均纯收入2410元。*村地处县城,是县级综合副食品基地,有全镇最大的草场,有上规模的牦牛养殖户3户,圈养山(绵)羊养殖户4户,农牧民从畜牧业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畜牧业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该村畜牧业生产逐步从传统的、粗放的野外放养牲畜向圈养型、规模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型(以放养牦牛和山绵羊为主)、家庭型、本地需求型,向多元化、规模化、基地化、效益型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但是,全村畜牧业生产的粗放、产品的单一、管理的落后,造成畜牧业的总体规模始终上不去,无法产生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效益,不能实现畜牧产业的产业化目标,群众从事畜牧业增收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他们急切盼望能够早日走基地化、规模化、公司化发展道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对于*村进一步壮大全村经济,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是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的需要。*村地处县城,人多地少,粮食产量有限,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牲畜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从饲养耗粮型牲畜中获得的利润微薄,且市场风险大。而该村拥有的丰富的草场资源,对饲养节粮型草食牲畜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肉牛养殖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投资见效快,周期短,养殖效益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有利于该村进行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是助农增收的需要。建设肉牛养殖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增加养殖肉牛的科技含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行订单生产方式,促进广大养殖户增收。三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是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将逐步取代粗放型经营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劳动松散型产业,传统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养殖业的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就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四是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大唐松州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开发的深入和旅游人次的逐年增加,涉旅牛肉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牛肉需求量越来越大,本地出栏的肉牛数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可以缓减供需矛盾,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建设*村肉牛养殖基地,是推动该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确保群众持续增收的需要,是人民群众所盼、所想、愿意做的事情。该项目符合该村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支柱产业的实际,可操作性强。一是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省州县重视和支持的富农项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了调整产业结构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特别是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肉牛养殖基地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所以,该项目符合政府产业政策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基础,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条件。*村拥有全县的优质草场一座,牧草种类多,品质好,牧草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天然草原平均鲜草产量为370公斤/亩左右,适宜饲养草食牲畜,发展畜牧业。项目区位于县城,实现了“五通”,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种草养畜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积极性很高。三是牲畜疾病防疫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该村确定有专业的畜牧兽医人员,与县畜牧局建立了技术服务合作机制,广大肉牛养殖户已基本掌握了相关养殖技术,肉牛死亡率低,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四是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效果好、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同时,基地面对的是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产品的附加值高,利润率比较大。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结合*村的实际,肉牛养殖基地的建设规模目前定为中等规模,根据基地产生的效益逐步扩大规模。

㈠圈棚建设。

新建圈棚10间,砖木结构,每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总计300平方米。概算投资18万元。

㈡附属设施。

1、储草间2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概算投资6万元;

2、兽防室1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平方米,概算投资1.2万元;

3、职工住房3间、厨房1间、厕所1个,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概算投资6万元。

㈢购买品种牛。

购买西门达耳品种牛80头,每头1200元,共计9.6万元;购买秦川牛100头,每头900元,共计9万元。

㈣建设草料基地。

租赁100亩土地进行人工种草,每亩土地年租金500元,共计5万元。

㈤租赁土地。

租赁6亩土地作为基地建设用地,租期10年,每年租金3000元,共计3万元。

㈥人员培训。

对肉牛基地的工人和兽防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需经费2万元。

以上建设项目共需资金59.8万元。

五、项目资金来源

肉牛养殖基地概算总投资59.8万元。资金来源为:群众集资入股32.8万元,申请松潘县人民政府解决支农资金17万元,请求上级有关部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金10万元。

六、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拟成立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会组成人员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在*村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领导、协调、指挥,检查项目开展情况,监督项目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小组和项目资金管理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组织落实和措施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督,严格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七、项目效益评价

㈠经济效益

肉牛养殖基地建成后,按年出栏肉牛300头,每头肉牛实现净利润300元计算,年实现净利润可达9万元,*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20元左右。

㈡社会效益

1、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干群关系可以得到切实改善。通过基地建设,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将更加自觉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发扬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从而增强广大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密切干群关系。通过基地建设,不仅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而且还将极大的改变农村面貌,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就地转移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就业率。建设肉牛养殖基地,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和资料发放,可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为肉牛养殖的规范化、现代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的带动将逐步加速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从而增加就业人员,可以就地转移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全村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基地建成后,将为全县的牛肉加工业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将加速全县牛肉加工业扩大再生产的步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并逐步形成牛肉制品特色品牌。

4、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从而解除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养殖基地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我市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水平,根据市政府《市年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年,市财政培育扶持1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并全部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二、基本原则

(一)自愿申请。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均可自愿申请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

(二)申请备案。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先提申请,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现场审核评定,同意备案后,才具有享受补贴资格。

(三)先验后补。养殖场取得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才享受一次性补贴。

(四)不重复补贴。年前获得省畜牧兽医局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畜禽养殖场;年前享受市级(含市级)以上发酵床生态养猪补贴项目、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补贴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补贴项目的畜禽养殖场;年确定上报的奶牛、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畜禽养殖场;均不享受本方案补贴。

三、申报条件

此次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养殖场规模和条件:饲养规模1500头以上(实际存栏800头以上)的养猪场;饲养规模35000只以上(实际存栏在25000只以上)的蛋鸡场;饲养规模260头以上(实际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场;实际存栏150000只以上的肉鸡场;饲养规模20000只以上(实际存栏15000只以上)的鸭鹅养殖场。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居民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医院、畜产品加工区不少于2000米。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应界限分明,各功能区间距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墙)。凡符合以上规模条件的养殖场,均可自愿申请省畜牧兽医局《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四、评审验收程序

(一)项目申请和备案

1、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标准化养殖场,应通过各镇(办)于年4月20日前向市畜牧兽医局提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2、市畜牧兽医局成立专家查验考评小组,按照《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初审现场检查表》的要求,对申请的标准化养殖场逐一现场查验,经综合考评后排序,选取前十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予以备案,并向各镇(办)书面公布备案名单,备案后的养殖场才具有享受补贴资格,备案后逐级推荐上报参加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3、经备案的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初审现场检查表》中的内容,制定详细的投资方案(投资额不少于12万元)上报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将对备案养殖场进行督查,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投资方案的养殖场取消备案资格,并书面通知养殖场,再从原申请养殖场中符合条件的予以补充备案。对取消备案资格的养殖场,两年内不再享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财政补贴。

(二)产地认定程序

1、材料审查和现场初审

(1)市畜牧兽医局对符合条件备案的养殖场,出具推荐意见,连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上报市畜牧兽医局。

(2)市畜牧兽医局收到推荐意见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后,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对产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上报省畜牧兽医局。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3)申请材料经审查符合要求的,省畜牧兽医局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对产地进行现场检查,并采集水样、饲料样。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2、环境检测

(1)省畜牧兽医局委托检测机构对其产地环境抽样的水样、饲料样进行检测。

(2)对现场检查及检测留样按照标准出具环境检验报告和环境评价报告。

(3)环境检验不合格或者环境评价不符合要求,市畜牧兽医局书面通知申请人。

3、产地认定评审及颁证

(1)省畜牧兽医局委托产地认定专家委员会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环境检验和环境现状评价进行全面评审,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审结果,作出是否颁证的结论。

(2)符合颁证条件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不符合颁证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4、资金补贴

(1)经省畜牧兽医局检测验收合格并取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应及时向市畜牧兽医局、财政局提出补贴申请;

(2)接到补贴申请后,市财政局会同畜牧兽医局将补贴资金拨付给取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畜禽养殖场,每户8万元,共计80万元。

五、检测费用

涉及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检测费用,以省畜牧兽医局、国家农业部指定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收费标准执行。市畜牧兽医局不收取任何费用。

六、项目管理

备案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要严格按照投资方案实施本项目,自觉对畜禽场舍标准化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达到省畜牧兽医局《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建设规范要求。

养殖基地范文第3篇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植现代化畜禽养殖小区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科技为依托,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广标准化生产,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之路,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格局,从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住入新鲜的活力。

二、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项目实施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镇长为组长,农办、创建办、综治办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针对项目特点,充分结合科研总结、技术指导、立足示范、追求发展的要求,加强了项目的检查与自我督促,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项目建设的内容

该小区位于下葛村山脚处,面积200亩,属非耕地,规划养殖畜禽20万羽,其中土鸡15万羽,山黄鸡2万羽,蛋鸭、猪、羊各3万只。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围绕畜禽规模化和新农村发展战略,按畜禽禁养区域划定要求,根据资源、环境等实际,明确畜禽养殖区域范围,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同时针对我镇区位特点,在充分分析畜禽产业综合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养殖小区建设规划,落实小区管理办法,为养殖小区的发展和管理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坚持总量控制,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协调养殖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平衡,积极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有效改善畜牧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改进畜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在每个养殖单元配套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池的厌氧分解控制污染技术,从设施和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加快建设牧业生态工程。

(3)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在下葛村养殖基地周边有相当规模的农田,通过沼气分解后的堆肥、发酵、加工等形式,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实现粪污的“零排放”。二是在每个养殖单元周围建立生态隔离林,通过生态隔离林的有效防护进一步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零排放。三是畜禽养殖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再经过适当的好氧处理、物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环保排放标准。

(4)项目建设资金

项目资金共投入78万元,其中:

1、投资15万元,建造长15米,宽5米的桥梁一座。

2、投资52万元,修建机耕路一条长3000米,宽5米。

3、投资7万元建造沼气池一座。

4、投资4万元,在养殖小区四周种植生物隔离林。

四、下步打算

1、抓科学规划。围绕养殖小区区域优势和自身需要,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专业生产示范区域、主导产品示范区域,进一步制定小区建设规划,努力改善生态养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低污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2、抓机制转化。积极引入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以“基地+农户”的创建方式,把分散经营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建立畜禽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统一经营养殖品种的购买、销售、疾病防治等畜禽行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养殖—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3、抓政策扶持和引导,制定小区建设与管理的优惠政策

(1)积极培育扶导畜禽加工行业。以小区为平台,科技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由农业技术人员联系开拓销售渠道,加强品牌效应,培育畜禽龙头企业。

(2)在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加快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流转,对发展畜禽加工、销售的用地,优先予以保证。

(3)根据实际出发,积极引进现代化养殖模式,引进开发养殖品种,为带动养殖生产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养殖基地范文第4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把龙虾养殖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中国龙虾之都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养殖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突出龙虾繁育和品牌战略,推动龙虾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培育和壮大龙虾养殖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产业链,建立稳定的龙虾生产及综合服务体系,逐步适应城乡居民对龙虾数量、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

坚持“稻虾连作、林养结合、野生寄养、连片开发、以产促销、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建设、以及干渠两个横跨100公里的龙虾养殖带,逐步构建“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养殖布局。年,新建龙虾苗种繁育基地30个,新增龙虾苗种繁育5000亩,新建龙虾养殖基地100个,新增龙虾养殖面积3万亩,龙虾总产量达到7万吨,打造2-3个省级以上龙虾名牌产品。力争龙虾一产产值达7亿元,带动10万农民从事龙虾养殖、捕捞、运输增收致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龙虾苗种繁育基地

一是加强龙虾苗种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特色的覆盖全市的多层次的苗种繁育体系,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繁殖基地的前提下,要把条件成熟的龙虾养殖基地培养转变成繁育基地,坚持良种培育标准化,苗种生产规范化,实施和完善苗种监督制度,逐步实现水产种苗产业化。按照“布局合理、种质优良、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1个省级龙虾良种场,6个市级良种场和30个种苗繁育场(点)。二是继续开展产学研。依托农业大学、农科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所,开展龙虾苗种繁育工厂化生产研究。三是加大《市克氏螯虾人工繁育及大面积推广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工作力度。

(二)大力推广三种基地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一批“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生态化、标准化龙虾养殖基地。重点推广三种养殖模式。一是推广稻田养殖。实行种养结合立体开发,充分利用我市稻田资源,加快宜渔宜虾稻田改造力度,实行稻虾连作、稻虾共生,计划今年推广2万亩。二是推广池塘养殖。加快低产鱼塘、荒滩、荒水改造力度,实行池塘生态养殖多层次开发,发展龙虾养殖,计划今年推广8千亩。三是推广林渠养殖。充分利用林地水域资源,实行林养结合立体开发,沟中养虾,渠上种树,计划今年推广2千亩。

(三)加快龙虾养殖基地标准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我市龙虾养殖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参照国家标准,积极会同质监等部门制定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及林间养殖龙虾技术规程,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执行,构建龙虾养殖基地技术体系。

(四)抓好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工程

市局重点抓好包河区佳佳龙虾养殖基地及长丰下塘龙虾养殖基地的示范推广工作,各县区要充分发挥龙虾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10个龙虾基地建设示范样板,通过召开龙虾基地建设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影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龙虾养殖。

(五)大力开展龙虾无公害认定工作

将龙虾养殖基地产地认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充分发挥基地在龙虾养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已建成的养殖基地,要纳入近期的产地认定计划,做好申报的技术指导工作;对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养殖基地项目,要与有关方面做好衔接。力争年,龙虾养殖产地评价认定面积2万亩,产品认证达到10个以上,推进无公害龙虾的生产。

(六)积极探索龙虾的深加工

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手开发联手攻关,探索龙虾废弃物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甲壳素的研究开发生产利用,延长龙虾产业链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快速发展。各县区要要加大对龙虾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充分认识龙虾经济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把发展龙虾养殖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实施,强力推进,切实解决龙虾养殖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龙虾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力度。发展龙虾养殖是一项“惠民、利民、富民”工程。年市局将继续争取财政资金对龙虾基地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对龙虾养殖基地建设的投入。要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业主和社会工商资本以参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龙虾养殖基地建设。

(三)狠抓技术培训。发挥各级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通过开展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班、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把龙虾养殖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生产。

(四)大力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体,宣传龙虾基地建设成就和经验;抓住关键环节,围绕建设重点,不失时机地搞好专题宣传;办好龙虾基地建设简报,不定期通报本地龙虾基地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和建设进展情况,交流建设经验。

(五)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加强对龙虾基地建设的动态管理。从数量、质量、效益、进度、生产等方面进行登记与统计,科学客观反映龙虾基地建设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

(六)加快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省农科院、农业大学、水产部门等渔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开展龙虾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龙虾苗种人工繁育的研究,提高龙虾养殖科技含量,促进龙虾养殖可持续发展。坚持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联姻”互动,加快龙虾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推动龙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龙虾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养殖基地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xx乡奶源基地始建于2004年7月,是xx乡与三色鸽乳业集团合资建设的项目,基地包括养殖小区、奶站、奶牛专业村、饲料厂、交易市场等建设设施。奶源基地中心区位于xx乡上庄街南部、四赵路东侧,占地面积110亩,现有牛舍13座,存栏成年奶牛200多头,日产鲜奶近3吨,年效益80万元以上。目前奶牛养殖小区一期工程已正常运转,二期工程即将峻工。上庄奶源基地已初步成为我县集奶牛养殖、牛奶销售、奶牛交易、养殖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畜牧业发展龙头。

二、主要做法

1、坚定发展信心,紧盯项目线索

该乡立足奶业正处大发展时期且我县乳业尚属空白的实际,紧紧抓住奶业这一朝阳产业不放松,主动出击,运作项目。一是远赴蒙牛奶业考察论证。乡主要领导带领畜牧办人员和部分村支书赶赴内蒙古蒙牛集团本部、蒙牛集团焦作乳业基地等地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管理人员及饲养户有关情况,拿出了上庄建设奶源基地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交班子会讨论,组织乡村干部及群众座谈会商议。二是近到周边县市奶站考察。组织养殖意向户到镇平、宛城区西洼村、社旗县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附近奶站考察学习,激发其养殖奶牛的热情。三是邀请县内奶牛散养谈体会。乡畜牧办人员登门走访本县范围内的奶牛散养户,讲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及优惠措施,并邀请其与xx乡养殖意向户座谈交流,90%以上的养殖户和意向户认为上庄兴办奶业切实可行,乐意加盟。通过综合国际国内奶业形势,结合我乡的养殖优势,经反复调查论证,从而坚定了大力发展乳业的信心和决心。2、注重宣传引导,整合既有资源

一是印发资料宣传。该乡组织党政办、畜牧办人员综合各方面资料,将国际国内奶业形势、我县发展奶业的机遇条件、倾斜政策以及牛奶的功效等有关内容编印下发,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二是深入重点户宣传。乡畜牧办人员几次三番到县内现有奶牛养殖户家中做工作,使全县范围内80%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落户上庄,使上庄奶源基地从无到有到100多头的发展规模,促进了全县范围内现有奶牛资源整合,对解决资金瓶颈、缩短发展周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依托典型宣传。对第一批入驻的奶牛养殖户,乡畜牧办跟踪调查,每周评出一户明星户,在小区黑板报上登记投入与产出,对全年效益前三名的开会通报重奖。同时,组织意向户到小区参观,请养殖明星户现身说法,引导意向户转为养奶牛。田庄村樊群乐原在小区养皮杂牛,通过观察发现养奶牛效益更好,就很快转为养奶牛,现养奶牛13头,月收入超5000元。

3、创新建设机制,实现良性发展

该乡在奶源基地建设上,从解决机制入手,确保了奶牛产业的发展活力。一是投入机制坚持市场运作。坚持“谁受益、谁投资”原则,充分发挥养殖户主体作用,奶牛养殖基地的牛舍、土地、设备全部由个人投资,政府仅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贷款上给予协调。二是养殖户选择坚持以农户自愿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提过高要求,按照“一会、一有、一自愿”(会养、有钱、自愿发展)的原则筛选农户,自愿发展。三是基地管理坚持标准化运作。实行“六统一、一分散、一封闭”,即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冷配、统一上机挤奶、统一结算奶款、统一处理粪便发展沼气;分散饲养,封闭管理,使奶牛的产奶水平稳步提高,牛奶质量有了可靠保证,奶牛养殖户效益实现了稳定增长。

4、强化生产服务,扩大群体规模

一是信息服务。乡畜牧办订阅《中国奶牛养殖》杂志,并及时上网查询奶牛购销信息、牛奶价格涨幅信息,编印成奶牛养殖简报,定期发给养殖户供参考。2005年乡畜牧办根据网上查到的信息,三下山西实地考察,为养殖户购牛80多头,帮农户节省资金3万余元。二是技术服务。与美国农标普瑞纳公司签订技术指导合同,每季度专家为养殖户开办技术讲座一次,并适时传递疫病防治、季节饲喂要点等技术资料;聘请山西泾县奶牛养殖专家郝世厚到奶源基地养殖户中把脉问诊,纠正奶牛养殖户的不良习惯;定期不定期请兽医站技术人员到基地巡回检查,联合会诊。先后共为养殖户聘请县市以上专家8人次,举办技术辅导讲座20多期,编印(出板报)奶牛养殖信息资料80多期,使全乡奶牛养殖保持了较高水平。三是协调贷款服务。发展前期,积极争取世行、亚行贷款,采取重点发展奶牛、资金封闭运行的办法,支持养殖户购买奶牛发展奶业。发展后期,积极与信用社协商,创新贷款机制,由奶牛养殖户3—5户结成信用联合体,自愿以自己的奶牛、牛奶、固定资产相互担保,信用社则为养殖户每头奶牛提供5000元的贷款。目前该乡已先后为奶牛养殖户协调贷款100多万元,使农户多购进奶牛100余头。

三、主要成效

1、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路子。xx乡奶源基地的奶牛规模养殖,在全县首开先例,在全市属于起步早、机制好、发展前景好的典型。进驻基地养殖奶牛的13户农户,有下岗职工,也有打工返乡农民,他们通过养奶牛,月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高的超万元。

2、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在奶牛养殖上,坚持依靠科技的力量,在疫病防治、日常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基地奶牛养殖水平居全市前列,单头奶牛日产奶量稳步上升。象奶牛听音乐已在全乡传为美谈。通过奶牛养殖户的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种田、科技兴牧热情高涨,良种、良法推广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3、畜牧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上庄奶源基地作为我县知名的优质奶牛养殖基地和全乡畜牧业发展龙头,其辐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奶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整体竞争力日益增强,步入了集养牛、市场交易、产品销售、饲喂服务为一体的畜牧产业化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乡已建3个饲料加工厂,引进一个知名品牌“广牧饲料”。同时,还吸引了湖北、福建等地客商前来看牛、购牛,邓州、唐河的20余户养牛户前来进行入驻园区洽谈,周边乡村100多农户纷纷转行养奶牛。四、几点启示

1、必须因地制宜,咬定发展不放松

区域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必须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持之以恒发展。xx乡奶源基地建设从一开始就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考察论证阶段,先后三次组织人员到内蒙古、山西、焦作等奶牛养殖区考察,并深入我县养殖户中实地了解座谈,经过班子会和乡村干群会10余次的反复讨论才最终确定下来。在确定发展之后,该乡克服了资金难筹、技术生疏、养殖户难找、场地难选等难题,认准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从而使奶源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效益喜人。2、必须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扩规模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抓好机制创新,用新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推进产业良性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xx乡在奶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机制创新问题,并贯彻始终。尤其是探索推行了投资业主制、承贷还贷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等措施,为畜牧产业化发展创出了新路子。3、必须转变职能,助推发展上水平

农村工作的新形势要求各级政府的职能必须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要培育新兴产业,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全方位服务,才能取信于民,凝聚合力,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xx乡在奶站建设上,急农户之所急,想农户之所想,没技术聘请技术员,没资金协调贷款,信息不畅提供信息,为养殖户三下山西买牛、积极推进与三色鸽乳业的密切合作等,都体现了党委、政府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发展愿望。4、必须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增后劲

养殖基地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环境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90-01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可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对于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5]。对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进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根据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照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的条件和标准,对该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的环境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公司的基本情况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经瓮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法人代表:熊仕方,注册资金50.00万元。现有职工15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从2008年发展到2012年固定资产1 700万元,年总利润200万元。

2 生猪养殖基地概况

2.1 产地规模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位于瓮安县岚关乡龙塘村,养殖基地规模2.67 hm2。

2.2 产地地理位置及农业气候特点

岚关乡龙塘村生猪养殖基地位于东经107°56′30″,北纬26°7′45″。该养殖基地位于岚关乡政府西南面,距县城30 km,场区附近有乡村公路通过,地势平缓,地表多为峰丛、峰林、槽谷地形,具有独特的高原台地气候特点,平均海拔1 270 m,年平均气温在12.3 ℃,年降雨量大于1 300 mm,有宜牧宜草荒山近666.67 hm2,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季作物生长期雨量大于400 mm,年日照时数为1 200~1 300 h,年总辐射量大于334.72 kJ/cm2,无霜期大于260 d,年均初霜期11月上旬、中霜期翌年1月下旬。

2.3 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

该公司养殖基地土壤属于黄壤类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5.5~6.5,是典型的亚热带生态环境。

2.4 基地环境状况

公司养殖基地周边2 km范围内无化工厂、采矿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饲料、活畜交易市场或其他畜牧污染源,产地离公路主干道约2 km,有通村公路直接进场,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饲料来源丰富,无“三废”污染源,产地的水、土、气都在良好的灌木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生产上使用的饲料以豆粕、麦麸、玉米、平衡蛋白为主,无使用任何垃圾饲料,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猪只进行免疫,对厂区进行消毒;使用的药品为正规渠道购买的、取得国家相关认证的青霉素钾、硫酸链霉素、穿心莲、氟苯尼考。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猪尿、猪舍清洗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是很好的肥料。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沼气池,计划将废水经沼气池发酵、沉淀池处理后可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同时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用泵打入场区的蔬菜、果树的蓄水池和定期由农户运至旱地作肥料,保持了基地无害化的良好生态环境。生产上防虫治病使用的农药是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持了基地无害化的良好生态环境,达到了《畜禽场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88规定的相关要求。

3 产地环境调查评价

通过对该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环境调查,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一是基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无工矿、企业、村庄等“三废污染”;二是土壤是砂岩发育的土壤,该养殖基地是岚关乡的土地资源,地处该养殖场相邻的土壤、水经省理化中心检测分析,重金属没有超标,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NY/T5027要求;三是在生产上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供应饲料,使用的饲料、药品是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对水源、土壤均未造成污染。综上所述,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产地环境,符合《NY/T 5335-2006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NY/T 5295-2004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4 建议

在实施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应切实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增加物理预防设施,减少农药使用量,消除病菌滋生环境,同时采取有效的杀蚊措施,及时做好疾病防治措施,保护产地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 参考文献

[1] 敖祖彭,缪仕松.永善县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26-327.

[2] 王栓.漯河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8-3979.

[3] 刘璟,唐式校,季佩东.无公害生猪饲养对猪场内环境的要求[J].养殖技术顾问,2013(2):13.

[4] 张胜贵,刘建荣,马江波,等.永胜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49-50.

养殖基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规模养殖;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59-01

规模养殖是传统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可以集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于一体,是转变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畜牧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2]。近年来,大通县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设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结合大通县实际,对该县规模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1 大通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62家(生猪养殖基地24家,肉牛养殖基地18家,奶牛养殖基地5家,肉羊养殖基地5家,蛋鸡养殖基地6家,特种养殖基地4家)。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存栏生猪4.37万头,奶牛0.11万头,肉牛0.48万头,肉羊0.4万只,蛋鸡13.4万只。年出栏生猪11.4万头,年育肥出栏肉牛1.24万头,年出栏肉羊0.15万只,年产鲜奶0.22万t,年产鲜蛋2 144 t。已有47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认定,3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定[3]。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养殖规模小,管理水平差

虽然大通县有62家规模养殖场,但养殖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畜禽存栏数量少,畜产品质量差,产出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养殖企业负责人大多由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专业水平有限,对现代农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养殖企业管理混乱,养殖档案不健全、不规范[4]。部分养殖企业起步低,生产设备简陋,装备档次低,设施不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大通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2.2 规模养殖用地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基本农田不允许建设养殖场,养殖用地也未纳入土地规划中,加上规模养殖场的选址条件比较严格,致使来大通县投资的养殖企业因土地问题而另选他处。随着现代农牧业的逐步发展,今后符合建设养殖基地条件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养殖用地已成为加快大通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瓶颈。

2.3 畜群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农村分散家庭养殖的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基础母畜群数量急剧减少。同时,规模养殖企业不重视基础母畜调整,群内基础母畜及后备母畜比例不合理,生产母畜比重较低,畜源问题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4 饲草产业发展缓慢

随着大通县规模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和青绿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县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因粗饲料缺乏,必须到外州县去购买秸秆、玉米芯、酒糟等进行补充,饲草料的种植、加工产业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导致大通县青绿饲料满足不了养殖场的需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草料短缺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3 今后的发展措施

3.1 牲畜暖棚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大通县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2013年该县积极争取市级畜棚550栋,将有限的补助资金安排给上规模、上档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养殖基地,确保规模养殖基地建成一个、投产一个,尽早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3.2 养殖基地建设

2013年,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土地审批、环境评估、自有资金以及可行性报告等方面严格要求,从建设初期就提高养殖基地的建设标准,计划在大通县长宁、逊让等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用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装备的新型养殖基地,争取建设一个、投产一个,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基础。

3.3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截至目前,大通县共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62处,其中通过省级畜禽规模化认定的有47处,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场认定的仅有3处,占所有基地的比例不到4%。2013年,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继续采取技术人员承包养殖基地的方式,从养殖基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对未达标的规模养殖按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进行逐项整改,逐步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示范场的要求。

3.4 强化畜牧科技服务

一是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依托,充分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派2~3名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用科技知识武装队伍,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社会发展局、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科技培训推广,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基地为主体,力争在全县(下转范围内培训养殖人员10 000人次;三是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做到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

3.5 加快草产业发展进程

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发展等方式,吸引省内外资金,建设一批草产业企业,发展饲草料种植基地、制种基地及加工基地。并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在大通县的脑山地区种植饲草料。建议对种植饲草的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资金补助,既可满足该县养殖场的饲草需求,又有利于解决饲草料不足的现状。

3.6 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吸收专业技术人才[5]。继续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大通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有亮点、上档次,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设备饲养生产加工的现代化绿色养殖生产基地。

4 参考文献

[1] 储飞鹏.岳西县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3,325.

[2] 冯强,李爱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定西县规模养殖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03(6):40-41.

[3] 马占海.大通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54-155.

[4] 张世财,刘海年,包成兰,等.大通县畜牧业发展刍议[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1):44.

养殖基地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无公害;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4-0025-0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在选择鸡蛋时更偏向于选择无公害的鸡蛋。而随着人们这一需求的改变,很多养殖场开始进行无公害蛋鸡养殖,但很多养殖场在养殖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饲养管理经验,造成无公害蛋鸡养殖问题众多,影响了鸡蛋的质量,因此笔者对无公害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1 x择合适的养殖基地并进行合理规划

我国对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养殖基地必须建在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且养殖基地还应满足平坦、向阳、干燥、背风等要求[1]。另外蛋鸡由于对日照、饮水也有要求,养殖基地内还需要保证通水通电。因鸡蛋易破碎,对养殖基地周边的交通环境也有较高要求,即宜选择在交通便利之地。且为了降低蛋鸡饲养过程中的疾病发生率,养殖基地应与居民区、交通干道等保持一定距离,但这一距离也不宜太远,以能满足鸡蛋运输需要即可。另外还应保证养殖基地周边没有会产生污染的工业化工厂等,以减少环境污染给蛋鸡饲养带来的危害。

选好养殖基地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使之充分满足无公害蛋鸡饲养要求。根据蛋鸡成长周期在养殖基地内规划出合理的育雏室、育成室、产蛋室,使蛋鸡每个阶段都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应根据蛋鸡批次的不同将鸡舍划分成若干小区域,且使每个区域保持良好的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环境,为蛋鸡更好地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做好饲料选择及管理工作

完全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中的要求选择蛋鸡饲料,保证饲料质量及营养,坚决不喂含有工业等添加剂的饲料,以保证蛋鸡饮食的健康、安全。另外在饲料中应按规定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且明确规定不能添加到饲料中的添加剂坚决不添加。在运输饲料时应保持运输车等工具的干净、卫生,从各个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饲料,以保证蛋鸡饲料的安全、健康。只有蛋鸡饲料安全,才能保证鸡蛋是真正无公害的。

3 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要做好卫生管理工作,需要对相关设施进行消毒。①每两周可对养殖基地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时可采用生石灰,也可以采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对鸡舍进行打扫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扫,保持鸡舍的干净、卫生,另外还可在没有蛋鸡的情况下对鸡舍进行消毒,消毒后的鸡舍需要空置一段时间才能再次使用,以保证蛋鸡健康[2]。③对相关器皿进行消毒。如蛋盘等经常使用且暴露于空气中的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保证其干净、卫生。④带鸡消毒。当鸡舍内没有鸡蛋时,可带鸡进行消毒,消毒时可选用0.3%的过氧乙酸等。

4 做好防疫管理工作

防疫同样是无公害蛋鸡饲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防疫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蛋鸡产蛋的质量。因此为了加强防疫管理工作水平,在养殖基地周围应设置围墙,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基地中,必须进入的人员、运输工具等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后才能进入。饲养员在出入鸡舍时需要佩戴统一的手套、鞋子等,且每次进入都要认真清洗、消毒。

此外还应做好蛋鸡的免疫接种工作,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并做好蛋鸡的疫病监测,及时发现蛋鸡生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疫病隐患。

无公害蛋鸡饲养要求较高,相应的管理工作也较多,且较为复杂,饲养人员务必做好每一项饲养管理工作,为无公害蛋鸡饲养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充分保障产出鸡蛋的无公害。

参考文献:

[1] 韩志军.无公害蛋鸡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8):27-29.

养殖基地范文第9篇

1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1年,湟中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只;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792t、2440t、65922t和487t,同比增长17%、36%、18%和11%;肉、蛋、奶分别占西宁市市场需求量的19%、14%和28%;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33.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元,比上年增加301元,增长33%。 全年工作主要表现在“建基地、扩规模、提标准、促改良、抓奖补”五大亮点上: “建基地”:在扶持政策推动、项目资金带动和社会资金联动下,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又有新的突破,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 “扩规模”:在抓好新建基地的同时,规范扩大已建基地,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去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7亿元,比上年增长0.121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095头,出栏肉牛7650头,肉羊8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其中,圣亚高原牧场奶牛由原来的1000头扩大到1700头,春源奶牛养殖基地奶牛由原来的500头扩大到了1000头;承雄、小沟尔、伊明源等肉牛肉羊养殖基地从年出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肉牛800头以上、肉羊1500只以上,昶林、文元、康明等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基地从年出栏生猪300头、仔猪8000头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仔猪10000头以上,基地规模全省领先。 “提标准”:指导和监督各养殖场从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环境控制、良种引进、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各方面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和生产,通过改造升级,今年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 “促改良”:2001年的良种引进数量和品种创历年之最,共引进各类良种畜17955头(只),其中,引进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皮特兰等4个品种公猪197头,母猪2824头,三元猪6360头,优良牦公牛40牛,何斯坦奶牛5654头,西门塔尔肉牛560头,陶赛特、细毛半细毛、藏羊等3个品种的种公羊1200只、母羊1120只;细管冻精、性控冻精冷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使全县猪、牛、羊良杂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6%,65%,推广产蛋、产肉性能优良的海兰、三黄等良种雏鸡28万只。 “抓补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扯到全县的农户,根据湟中县实际按村进行联户承包的办法,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14个乡镇14.67hm2天然草场勘界、320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4个乡镇10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97460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确定了全县实行草畜平衡面积,核定全县理论载畜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取得新进展,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实施的项目规模小,专项资金少,难以满足养殖场户需求,养殖户从金融部门贷款难度大;二是养殖基地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三是畜牧业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四是村级防疫员报酬低,防疫员队伍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有待于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2畜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原特色湟点的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加快“一区三园”建设,着力打造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园建设,将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成为部级农业示范区、打造成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的样板区,把小南川奶牛养殖园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集中养殖示范园,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发展目标:2012年力争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0.44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296元。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7850t、2537t、70536t和511t的目标。 2.3发展对策:为了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 2.3.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畜牧业发展。从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手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呈现抓生产从生产、流通、加工、市场一起抓;既抓畜产品产量,又抓质量;既抓大众产品,又抓特色产品;畜牧业考核由过去的以产值、农民收入、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考核新建规模养殖、畜牧业项目建设、畜产品商品率等内容的综合考核,年初确定目标任务、年中督促检查,年末单项考核,加大奖罚力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推进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2.3.2打造示范园区,带动畜牧业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区三园”,计划新建养殖基地10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生猪养殖基地3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5个,家禽养殖基地1个),提升改造做强10个已建基地(扩建存栏1500头、3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各1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2个,出栏肉牛1000头、肉羊1500只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3个,繁育仔猪10000头以上的仔猪繁育基地3个),建畜用暖棚1000座、6万m2,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和完善各功能区建设,提高园区产业的生产规模及水平。———加大项目建设,促动畜牧业发展。2012年,我局通过各口申报项目24项,计划总投资15270万元,其中,专项3750万元,自筹11520万元,其中:已落实湟中县绿源蛋鸡养殖场建设、湟中县承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湟中伊运肉羊养殖场建设等项目9项;省级支农资金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牲畜暖棚建设、畜禽良种工程、湟中县2012年天然草场高原鼢鼠鼠害防治等12个项目有望落实;园区养殖场道路硬化、秸秆加工草颗粒饲料技术应用等3个项目正在争取中。#p#分页标题#e# 2.3.3发展精深加工,牵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争取实施李家山崖头生猪标准化定点屠宰加工、昶林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高原圣亚牧场乳制品加工、春源有机肥料加工等项目,大力推进养殖企业一体化联合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养殖生态化,废弃物减量化,环保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3.4推广现代科技,驱动畜牧业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园区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举办培训班160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种改良网络,完成牛改1.6万头,其中人工授精突破10000头,猪改突破1.6万头,繁育良种仔猪15000头,绵改突破3万只,引进良种畜7250头(只),推广良种雏鸡25万羽。 2.3.5强化防检监管,保障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畜疫防治“双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严防疫病传入。动物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0%,上市动物市场检疫率100%、屠宰检疫开展面100%,严厉打击逃避检疫以及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力争实现连续5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2.3.6加强草原管护,保护草原生态。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防治草场鼠害30万亩。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实行大面积种草和牧户分散种草相结合,一年生和多年生种草相结合,大力开展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积极推进健康养殖,种植优质牧草0.8万hm2,加大青贮玉米、饲用甜菜等优质饲草的种植、贮藏和加工调制,保障饲草料供应,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基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鸭鹅产业;规模;基地分布;规划设计;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67

1 指导思想

镇赉县鹅鸭养殖基地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群众自愿”的发展方针,依托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落实优惠政策,走舍饲、精养、环保、绿色发展产业之路,把基地建设成为实施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效载体,确保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更加和谐,为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 养殖规模

2.1 肉鸭养殖规模

2015年,全县要建设肉鸭养殖小区50个,年出栏商品鸭1000万只。2009年,再新建25个小区,达到75个小区,年出栏商品鸭1500万只。每个小区养殖户10户,即:每户建1栋鸭舍,分两种饲养规模户型设计,240m2(净养殖面积200m2,每批养殖肉鸭2000只)和480m2(净养殖面积400m2,每批养殖肉鸭4000只)各5栋,全年养殖规模按7批计算,每个小区年出栏商品鸭20万只(2000只/批×7批×5户+4000只/批×7批×5户)。

2.2 白鹅养殖规模

为确保2015年镇赉县白鹅发展到300万只,力争达到500万只这一目标的实现,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规模养殖。2008年,全县养鹅1000~5000只的大户要达到300户,饲养量120万只;5000~10000只的大户要达到100户,饲养量80万只。

3 养殖基地分布

3.1 肉鸭养殖基地分布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养殖意愿,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肉鸭养殖小区,重点发展城郊和中西部乡(镇)。

3.2 白鹅养殖基地分布

为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短期内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5年,镇赉县要在草原面积较大,基础较好,群众养殖积极性较高的几个乡(镇)场重点发展白鹅产业。

4 养殖基地建设原则

鹅鸭养殖基地建设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科技支撑”的原则,选择那些有责任感、事业心强、懂养殖技术的农户发展规模养鹅或进入小区养殖肉鸭,同时,还积极鼓励域外客商来我县建小区发展鹅鸭产业,在基地的带动下,逐步引导周边的农户发展规模养殖白鹅和肉鸭。

5 肉鸭小区规划设计

小区建设要远离村屯居民区、交通干道、垃圾场、屠宰场、污水处理场等容易造成疫病传播的重要污染源500m以上。每个小区总占地面积不小于1万m2,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要解决小区内通水、通电、通路问题。小区内主干路要硬化,每个小区养殖户10户,内建10栋鸭舍(240m2和480m2的各5栋)和10个(32m2)保温板房。

6 保证措施

6.1 强化组织领导

鹅鸭养殖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鹅鸭养殖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并达到既定目标,各乡(镇)场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发展鹅鸭强有力的领导体系,确保镇赉县鹅鸭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6.2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问题是阻碍肉鸭小区建设和鹅鸭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银信部门贷一块,财政部门贴一块,扶贫、项目资金扶持一块,群众自筹一块的办法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对银信部门向鹅鸭产业投放的畜牧业贷款,财政给予适当的贴息,这样才能保证鹅鸭产业的发展后劲和调动群众养殖积极性,加快镇赉县鹅鸭产业发展。

6.3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

牧业、科技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深入到肉鸭小区和规模养鹅户家中,采取技术指导、技术嫁接等形式,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同时,采取统一培训的形式,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引导养殖户实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提高单位产出效益,使鹅鸭产业尽快走上科学健康发展之路。

6.4 启动鹅鸭龙头企业建设

鹅鸭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在雨润集团正式投产前,还应上2~3个小型鹅鸭屠宰加工企业。同时,加快雨润集团鹅鸭屠宰企业建设,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鹅鸭养殖业,加快镇赉县鹅鸭产业化发展进程。

6.5 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加大投入

针对部分群众对规模养鹅和小区养鸭认识不足的实际,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鹅鸭养殖的政策和发展前景,以及2007年县政府办公室养殖肉鸭的成功经验,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鹅鸭产业是一项增收的好项目,是致富奔小康的首选工程。着力引导广大农户克服“惜投”心理,加大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多向镇赉县鹅鸭养殖基地投放资金,对农口的项目资金也将重点向鹅鸭产业上倾斜,全力支持鹅鸭产业发展。

上一篇:鳜鱼养殖范文 下一篇:畜牧业养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