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2:05:35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比特币;去中心化;虚拟货币;交易所

一、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起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开创者,也是货币研究领域的大佬级人物,数十年前,他曾产生一个伟大的灵感: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数学)来建立比国家信用更可靠的货币体系。弗里德曼构思了一个自动化装置,可以按程序来发行货币,从而避免各国央行无限制的开动他们的印刷机[1]。就在其去世仅两年后,一位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在一个密码学研究的新闻组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的论文。文中他创新的提出了“区块链”(block chain)的系统架构和算法,来解决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同时这一设计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使用第三方权威证书机构认证的方法。于是第一种基于去中心化思想的虚拟货币-比特币诞生了[2]。

二、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特点

比特币的发行是通过一个彼此连接的比特币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完成的。通过工作量证明算法自动调整每10分钟向网络中释放50个比特币,并逐步减半。参与网络的每个节点可以使用自己的CPU处理能力进行这种运算并按照算法获取比特币[3],其它网络节点也将获知这一事件并进行验证和认可。而可供挖掘的货币数量,和可能挖掘的速度都是由算法本身决定的。每一个比特币的获取都将需要一定的成本,同时背后的密码规则保证了它的真实完整和唯一性。并且每一笔比特币交易都将被全网节点运行散列算法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将被记入到区块中然后进一步在网络中传播,这种基于P2P和全网参与计算认证的方式导致没有任何政府和机构可以实现对其流通的控制,它的流通只受算法控制。

三、基于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交易所——国际

MTGox: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位于日本。MtGox由素有“eDonkey之父”之称的Jed McCaleb 在2010年7月创建。MTGox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交易平台。目前MtGox的日交易量已突破4万,总交易市值超过初建时的480倍。目前支持的业务有比特币与从美元、欧元、日元到人民币、泰铢等17中货币的兑换和反向兑换。MtGox因其成立最早,交易量最大,目前已经成为虚拟货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和参照物。

Bitstamp:

Bitstamp也是虚拟货币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平台,2011年8月即开始介入比特币交易,该公司位于斯洛文尼亚。目前每日交易量已经达到2万比特币的规模,并号称是欧洲最大的交易所。同时,Bitstamp目前还是Ripple网络的最重要网关,用户可通过Bitstamp使用比特币、美元等货币兑换XRP等其它货币。

Btc-E:

BTC-E是一个著名的保加利亚本土比特币交易平台,Btc-e具有良好的期权交易,支持美元,俄罗斯卢布和欧元,支持的数字货币也比较多,包括比特币(BTC),莱特币(LTC),Namecoin(NMC),否vecoin(NVC),Terracoin(TRC),PPCoin(PPC),Feathercoin(FTC)。

四、基于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交易所——国内

中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然而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价格飙升,支付范围逐渐扩大,从2013年4月到2013年10月间,国内涌现了一大批虚拟货币交易市场或交易所,其中最大的“比特币中国”已经毫无争议的跻身世界前三大虚拟货币交易所。

1.比特币中国

比特币中国建立于2011年6月,是国内起步最早的比特币交易平台,2年来已发展为中国用户基数最大、交易量最高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建立初期曾发生过安全问题,后来使用Google双重认证系统强化使安全性得到提高和保障。最早曾收取0.3%的交易手续费,后来在其它不断涌现的虚拟货币交易所的竞争压力下宣布免交易费的策略。其用户界面简单易用,并且提供很多比特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使用教程,拥有国内排名居前的虚拟货币社区。

2.比特币交易网

比特币交易网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创办于加拿大温哥华,但主要业务运营在中国北京。虚拟比特币交易网比较有特色的业务是提供基于BtcTrade的大额场外交易担保服务,即在OTC场外交易中,对买卖双方进行居间担保交易。

3.中国比特币

该交易所对于专业人士提供补贴使充提现全部免费。同时提供新用户交易奖金和好友推荐奖金。此外,该交易所还将交易所利润的50%作为比特权回馈给当前参与交易的用户。并且比特权本身也可以交易转让。

4.比特儿

国内对虚拟货币种类支持最全的交易所。它支持的交易货币包括:BTC,LTC,FRC,FTC,CNC,BQC,BTB,WDC,BUK,XPM,ZCC等等,同时还支持这些虚拟货币与法币及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FX交易。支持的货币对(单向)已超过40种。

5.火币网

这家交易所的特色产品是通过融资融券方式提供一定的做空机制,其杠杆率为2。

其它还有如BTC100,GOXBTC,42BTC,人盟比特币,比特先锋等诸多货币交易所。在此不逐一介绍。

五、总结

交易所汇总如表1所示。

六、其它交易形式及金融衍生工具

除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直接货币支付外,目前虚拟货币的交易形式大多以货币交易存在(FX)。此外还出现了其它金融工具,比如:

(1)借贷与虚拟货币银行业务——BitcoinSand

BitcoinSand是第一个在线比特币银行。BitcoinSand宣称用户将比特币(最多999BTC)存入Bitcoinsand将获得每天0.016%的稳定利息收益,并且用户可以随时提取比特币存款。所有存取款以及发息信息都可以在blockchain上查到,信息完全公开透明。

(2)BTCJAM

是一个基于P2P的比特币贷款网络,提供小额比特币贷款和还款,BTCJAM为居间担保。

(3)796交易所

提供基于BTC的期货交易,买多为2倍杠杆,做空为4倍杠杆。另外还提供与比特币相关的三家公司的虚拟股票交易(Equity)。并提供以虚拟股票为抵押品的融资融券业务。

(4)时价交易行

为一个比特币和人民币兑换的做市商,买入价和卖出价价差在26.59元人民币左右。

七、趋势分析

从目前的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发展来看,已经逐渐向寡头竞争过渡,前三大货币交易占据了交易量的大多数,更重要是这些市场的交易价格成为了市场风向标,逐渐具有了定价权。

从交易手段和技术发展来看,虚拟货币的交易所的演进有如下趋势:

1.提供交易品种增多,不仅限于比特币和美元之间,也扩展至其它法币和虚拟货币间甚至各种虚拟货币间的货币对组合交易;

2.交易费用降低,许多交易所为0交易费,部分交易所甚至承诺与交易用户进行利润分成;

3.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服务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安全性采用了双重认证,动态口令,冷存储,全球备份,分布式计算等手段进行不断加强;

4.逐步推出多种衍生品,如汇率期货、融资融券、场外委托交易、甚至信贷业务;

5.与法币间的充值提现手段日趋丰富,实时性提高。

总体而言,目前虚拟货币交易市场与虚拟货币本身一样仍处于初期阶段,投机色彩浓厚。不过随着虚拟货币本身的不断完善,其支付范围和信用度不断提高,相信其交易市场将会有质的提高,并开始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疯狂比特币,未来能买房子[N].北京晚报.2013.5.5:1-3.

[2]比特币的社会实验:活在未来[OL].中国企业家网,2013.5.27:2-3.

[3]Satoshi Nakamoto.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2008.10:1-6.

[4]洪署宁.比特币:一种新型货币对金融体系的挑战[J].支付创新,2011(10):1-2.

[5]巴比特()Daniel(翻译:比特人潇湘夜雨).米塞斯圈:山寨币的症结所在,2013-08-30.

[6].cn.知耿《密码学货币一览》.2013-05-19.

[7]虎嗅网().悟网不欢.《Ripple,比比特币更激进的虚拟货币幽灵》2013-04-19.

[8]新浪科技.《比特币的大年币值疯涨》.2013.9.12:1.

[9]资本实验室.从比特币看虚拟货币领域趋势[R].虚拟货币领域创业投资与趋势报告,2013.8.19:1-2.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游虚拟财产 税收征管

网游虚拟财产一般指在网络游戏中使用者透过所操作的角色,能够于游戏中所利用与支配的游戏内的武器、装备、宝物、土地、建筑物、宠物,以及其他具有类似特性的游戏内的虚拟物品,甚至角色本身①。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能够通过真实世界中的市场交易活动,而具有了使用者认定的价值。网游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有很大的不同,有着很明显的特征。网游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可再现性、期限性和易变性。

一、网游虚拟财产征税现状

(一)国内现状

2008年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北京地税局《关于个人通过网络销售虚拟货币取得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做出批复,明确规定个人利用网络来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加价出售后所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应税所得,应该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销售虚拟货币的财产原值为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所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2008年11月,北京市地税局公布了《虚拟货币交易税征收细则》,规定对个人能提供有关财产原值有效凭证的,将以个人销售网络虚拟货币所得,减去其收购网络虚拟货币的成本,以二者的差额为税基,按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不能提供相关费用支出凭证的,参照古玩字画拍卖等其他财产转让所得征收办法,暂以全部转让收入计征3%的个人所得税②。虽然有了相关的征税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至今也未见该政策真正得以实施,虚拟货币交易的个人所得税基本仍处于“免税”的事实状态。

不难发现,玩家等非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面临着网络虚拟交易所带来的监管困难及法律、制度规定不到位、缺乏可操性等困境。

(二)国外现状

有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关注并制定相关的网游虚拟财产拍卖的税收政策。比如美国针对是否对网游虚拟财产进行征税这一问题,考虑以在线拍卖数量是否达到经商标准等适用条件来进行确定;韩国《虚拟物品交易征税法》规定,以网游虚拟财产的半年交易额为标准,分三个等级进行征税。交易额少于6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万元)的卖家免交交易税;交易额在600万韩元至1200万韩元的卖家,需要经过交易中介网站申请商业许可并进行纳税;半年交易额超过12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万元)的卖家须单独申请商业许可,并进行独立财务报表的提交以及缴纳税金;我国台湾省对网游虚拟财产拍卖的月交易额超过6万台币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我国税务部门可以参考这些思路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二、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主体不确定

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形式为征税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征税主体难以确定。网络账号、店铺等仅仅是无任何现实地域指向的网址,玩家或经营者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地方登录该网址进行交易,其经营行为不具有现实世界的“场所”概念。用户名亦可由其任意设定,用户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第三方交易平台之间都签有保密协议,这就使税务机关难以行使税收管辖权,从而使具体的征税主体难以确定。同时交易主体与其真实身份并没有直接联系,即使有直接联系也可能因事先设定的保密协议而阻挡税务机关追踪纳税人的身份。虚拟财产交易当事人在进行交易时,不仅可以使用假名,还可以频繁变换网址、改变用户名或同时使用多个账号。此外,玩家等非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还经常采取网上赠送虚拟财产,网下交付实际货币的私下交易方式,致使税务机关无法查找纳税人的下落,亦无从取得正常的交易记录。这些困难,客观上造成纳税主体也难以确定。

(二)税种税目难确定

我国目前还未明确关于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行为的适用税种、税目。我国在执行税收政策过程中,各地税务部门在征收网游虚拟财产以及其他数字化产品或服务流转税时,存在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网络游戏点卡的销售途径及付款方式不同,税种税目也不同。对于同一网络游戏运营商,由网吧或依托于银行缴费系统销售游戏点卡,还有以电信实物充值卡销售游戏点卡,按增值税进行申报纳税。若通过电信的电子支付形式销售游戏点卡,则按照营业税进行申报纳税。

(三)纳税地点难确定

传统贸易中,由于纳税人的户籍所在地、营业执照颁发地、税务登记地、生产经营所在地等这些地点比较近或相同,因而容易确定纳税地点。但网游虚拟财产的特点使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能够很容易实现全球化经营,并且由于没有交易场交易十分灵活、隐蔽,这大大增强了纳税地点的流动性、随意性,税务机关要准确确定纳税人的经营地或纳税行为发生地很难。

(四)交易额与财产原值难认定

网游虚拟财产交易从订购、交付到结算均可在网上进行,交易过程中的商谈、合同、订单、结算票据等都以电子形式存在。这种无纸化交易流程,使交易记录没有书面凭证可查;同时,用户还可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保护、掩藏交易信息;或者,对保存的电子交易记录随时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删除。这就使税务部门难以取得准确真实的网游虚拟财产交易信息,计征税款所需的交易金额及财产原值难以确定。此外,玩家、游戏工作室投入时间、精力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取的游戏币、道具等虚拟物品,其成本或原值更加难以认定。由于面临上述困难,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必然举步维艰。

(五)征税成本高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电子报税系统和缴税系统,而网游虚拟财产交易虽然总交易额大,但具体每笔的交易额较小,交易频繁,笔数庞大。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去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还是税务机关对每笔纳税申报进行人工核定并办理收缴税款手续,都是非常繁重繁杂的工作。这样的纳税过程相对于每笔税款成本过高,乃至会得不偿失。

(六)税务监管难度大

在传统税务稽查上,税务机关一般通过国内银行获取纳税信息。但电子支付系统正不断的完善,人们在消费时逐渐偏向于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方式资金的流向变得难以追踪,税务稽查难度加大。

传统的税收制度是基于税务登记、查账征收和定额征收而修订的,但在电子商务时代,传统的操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虚拟性、期限性和易变性等特征让税收征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以电子形式记录的电子凭证可以用电子信息技术不留痕迹地对其进行修改。没有了纸质凭证,税收审计稽查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行追踪审计,这样税务部门得到的信息就是不真实、可靠的。

三、对于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的建议

加强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征管模式,要根据网游虚拟财产的特征,吸收借鉴国外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先进经验,利用现有征管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采取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税法

我国应明确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性质、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等,构建网游虚拟财产税收法律支撑平台。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表示,在不增加新税种的情况下,将颁布《新税收征管法》建立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征管法律框架。对现行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补充网游虚拟财产税收的有关条款。应对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加以确认,保证网游虚拟财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对我国现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税种补充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这将为我们提供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的税款征收法律准备。

(二)推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上的非实名制给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征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网游虚拟财产出售人逃避纳税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为确保网游虚拟财产交易收入征税落到实处,应该推行网络实名制。一个虚拟账户的开立,必须要有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号码或身份证号码等表面身份的信息。这样,就能明确交易双方身份,从而实现有效征税,减少偷漏税现象。

(三)网上交易平台代扣代缴

近年来,随着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愈加频繁,5173网、淘宝网、易趣网、阿里巴巴等网站充当网游虚拟财产第三方交易平台,为网民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服务,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这些交易平台来进行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大部分的网游虚拟财产通过这些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让第三方交易平台承担代扣代缴的义务,由交易平台来代扣代缴网游虚拟财产交易税,可以提高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征税的有效性,降低征税的成本,减少偷逃税现象,提高征税有效性。

(四)根据交易模式确定应纳税额及建立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机制

根据网游虚拟财产的交易模式,税务部门在明确相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可考虑研究、设计专门的征税软件,放置在银行、电信的电子支付工具或网游虚拟财产交易商的服务器上,获取支付工具或服务器上的交易电子数据作为计税依据,以加强对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管理。

(五)完善电子发票制度

电子发票,是用一系列的电子数据信息反映现实交易的凭证。电子发票可以极大地提高网游虚拟财产税收征管的效率和降低征税的成本。纳税人可以在线领购、在线开具、在线传递发票。并可以实现在线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克服以往税收征管的滞后性和流动性。网上申报纳税是指利用现代化设计和网络技术,以电子信息方式进行申报和纳税。网上申报纳税不仅可以提高征税的申报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再者,由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申报、税票、税款支付等电子信息在国库、银行、纳税人之间的快速传递,提高了效率。

(六)完善税务监督检查体制

税务机关应当加快网上交易税收监控系统的开发。该监控系统和网络服务商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后,可实现自动跟踪,进行网上交易记录以及自动计税,并且将交易信息、应纳税额等及时传给税务机关,从而全面高效地掌握网游虚拟财产交易情况,有效约束逃税行为,大量减少逃、漏税现象。纳税人也可实时查出应纳税额,了解缴税情况,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网游产业也会随着不断成长,如何对网游虚拟财产进行征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综上所述,面对目前我国网游虚拟财产的税收征管困难,改革和完善税法,从而明确纳税依据、纳税主体和应纳税额,完善电子发票制度,这将有利于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顺利征税,减少网游虚拟财产税收流失。

注释

①美国学者Meechan的定义。

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818号。

参考文献

[1]黄良友.论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征税的难点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12).

[2]黄良友.网络货币交易征税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喻磊,李金惠.试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征税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王恺.网络游戏虚拟物现金交易税收征管法律问题研究[J]. 2011(11).

[5]蒋洁,许颖.先导式虚拟货币交易个税征收机制解读[J].理论月刊.2009(12).

[6]张玲.虚拟财产交易征税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1(24).

[7]刘汉霞,谭铭.论网游虚拟物品真实交易所获利益的可税性[J].2009(06).

[8]王芳,武长海.我国开征虚拟货币交易税的探析[J].税收征纳,2009(1).

[9]孙凤娥.无形商品交易税收问题的再思考[J].会计之友.2010 (8).

[10]王婷.浅议虚拟货币交易征税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 (6).

[11]万辉.虚拟货币交易征税法律制度研究[D].2010.

[12]殷新星.关于网络虚拟财产征税问题的简要分析[J].中国商界.2009(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论文,项目号:10XJC880003。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拟财产财产属性权利关系救济方法

论文摘要:随着进入网络时代,形式繁多的网络服务充斥于市场,而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就最具代表性。文章以网络游戏装备为例探讨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保护的必要性及方法。

2004年4月,法院维持了一审北京朝阳法院的判决,判令网络游戏经营者北极冰公司恢复游戏玩家李宏晨丢失的虚拟武器装备,并赔偿原告因诉讼产生的经济损失共计1140元。今年3月27日,继中国首例网络虚拟财产失窃案尘埃落定后,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盗窃罪重判两名“Q币大盗”胥某与陈某。自此,关于虚拟世界“财产”保护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游戏与各种虚拟空间日渐风行,玩家通过游戏获胜或购买“Q币”来获取各式“武器”、“段位”、“饰品”,而这些又成为“网络扒手”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虚拟财产。而由于缺乏相关管理制度,这类“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玩家,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成为广大网民和法律学者关注的焦点。

虚拟财产是否受物权法的规范,要看它是否为物权的客体。作为无权客体的物,必须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物体。民法上的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虚拟财产独立于人身之外;游戏的启动与关闭,也是由玩家用密码等特定方式进行操控,属能为人力控制;并且此种虚拟财产可以使玩家在参与游戏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对“财产”占有的成就感,也可算为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类特殊需要,理论上应属于物权客体。物权客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物权客体主要是有体物;物权客体是特定物;物权客体是独立物。虚拟财产可被认为是特定物,那它是否属于独立物呢?虽然“虚拟财产”不能独立于网络之外而存在,但虚拟财物虽然产生于特定游戏运营商的服务器,并且通常只能存储在该特定服务器上,由玩家自己操控,因此应认为具有相对独立性;虚拟财产既不属于有体物,也不是法律上所有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但随着时展,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娱乐手段的多样化,作为物权客体的物范围也在扩展。物的概念之扩张就包括网络虚拟财产。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和第七十五条都作出相关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财富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财产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有体物,而更主要表现为无形财产。所以此“财产”既包括有形财产,也应当包括无形的财产。网络世界中形成的虚拟财产具备许多与现实财产相同的属性。就其来源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现实货币购买,二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通过“闯关”等方式赢得。并且,虚拟财产耗费了玩家大量无差别人类劳动,应具有价值,因此,网络空间等虚拟财产都应作为物权的标的,建立所有权等物权。

对于虚拟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一般认为所有者应该是玩家而非网络游戏运行商。所有权,因一定法律事实而取得,其取得方式包括两类,即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主要包括劳动生产和孳息等方式;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主要为买卖、赠与、互易。在网络世界中,玩家在通过买卖方式或付出劳动打游戏不断升级虚拟角色的身份,以获得虚拟财物,既有原始取得又有继受取得。而且网络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虚拟身份和虚拟财物是可以持续保存,即玩家下线后,经营商仍在其服务器上保存玩家的数据资料,因此虚拟财物的产生和变化并不由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特定行为的结果,具体虚拟角色和财物的种类和数量则是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的活动。运营商只是在玩家游戏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并无对其任意修改的权利。由此来看,虚拟财物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玩家,这样规定也有利于规范运营商的行为和保证玩家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对于虚拟财产可否进行交易,亦存在较大争议。玩家对虚拟财产拥有所有权。所有权谓以全面的物之权能为内容之权利,所有人于法令限制之范围内得自由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所有物,并排除他人之干涉。由此可见,作为物权客体的虚拟财产,可由权利人进行处分,其中“处分”有指事实的处分和法律的处分。其中法律的处分而言者,谓变更、限制或消减对于物之权利。对虚拟财产进行买卖,属物权之合法范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无形财产尚无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十分混乱。在虚拟财产交易“繁荣”的背后,制造病毒——传播病毒——盗取账号——网上销赃,这四个环节已构成了社会公认的盗号产业链!盗卖QQ号、游戏账号、装置十分猖獗,有的已形成团伙,涉案金额高达百万元。但让人尴尬的是,由于司法目前对该领域的案件还处于摸索阶段,有些地方法院甚至将此类案件划入暂时不予受理的范围,严重损害了众多网民的利益。网络虚拟物品恶意非法交易的泛滥,急需进行根本上的整治。对此,中国政府日前出台限制使用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规定,并警告称,这些货币可能对现实世界的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也有人大代表提出,应立法禁止虚拟财产非法交易,他认为,禁止非法中介交易后,犯罪分子盗窃的虚拟财产将难以流通,再次盗窃的“动力”就大打折扣,而正常的虚拟财产交易让物主自由选择,能有效保护虚拟财产的被盗。此观点不无道理,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一味的强行禁止并不能完全禁止非法交易。一旦立法强行禁止,很有可能促使原有的交易形式从地上转入地下,从国内平台转向国外网络交易平台,不仅会对现今的网游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而且会增加政府管理的成本。

对于虚拟财产交易的规范,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对于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交易的比率如何确定。是应统一规定,还是由买卖双方或者网络公司自行决定?其次,网民的真实资料如何管理,一旦被盗后,盗窃者的资料是否可以公开,是否侵犯其隐私权?

韩国文化部已于不久前向国会提交提案,要求在《游戏产业振兴法》中加入“禁止进行虚拟货币中介”的规定,并对虚拟物品也做了立法保护为前提。在当前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形下,我们也应当学习韩国,采取相关措施,对虚拟财产进交易进行约束。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我国应该加强对网络的法律规制,通过立法对网络游戏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予以明确。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目前处于立法空白之中,对网络游戏公司的规制不尽完善。因此,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是很有必要了,来规制网络公司玩家双方的行为,这不仅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重大的意义,还可以防治各种网络犯罪和网络民事纠纷。

其次,网络游戏公司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例如成立行业协会,来制定本行业的各种行为规范。比如网络游戏中的各种游戏装备应该如何定价,各个公司之间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能各自为战,这种同业间的竞争会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最后,网民应该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不随意点击下载未知软件,以免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下载了盗号木马。而且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的有些行为是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并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只有综合社会、法律和个人的力量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才能让网络时代的各种新型产物为社会的财富增长和满足大众需求,这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柳经纬.物权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柳经纬.民法总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利明.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史尚宽.物权法论[M].荣泰印书馆出版,1990.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4篇

2006年超级女声总决赛中,主办方宣布除了以往的手机短信、声讯电话外,粉丝还可以用Q币投票。

Q币是一种在腾讯网站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1Q币=1人民币),通过购买Q币卡,电话充值,银行卡充值等方式获得。Q币可购买腾讯一系列相关服务,比如购买靓号、QQ会员服务、QQ宠物等,还可以购买QQ游戏中的道具。

其实,Q币投票本是超女主办方的噱头,却意外带来了许多“麻烦”:粉丝们为了支持心爱的歌手,纷纷购买虚拟货币Q币,仅淘宝网一天的Q币交易就超过50万元。一位25岁的小伙子已成为淘宝网上的Q币大卖家,一个月仅靠卖Q币就能赚近4000元,而他的Q币是通过腾讯游戏倒卖装备或者赢取得到的,还可低价收购一些Q币。一位网络工作人员称,当时中小型论坛给版主的工资就是Q币,然后兑成人民币。

为了更自由更便捷地交易,人们不断创造着能替换真实货币的东西,二十多年前游戏机的游戏币红遍大街小巷。与Q币同时走红的是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虚拟货币”已经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扮演上了“货币”的角色。

学者杨涛在2006年第7期的《法制与新闻》上发表文章称,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在现实中是有数量限制的,而Q币等虚拟货币商家可无限发行,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必会冲击我国的金融秩序,“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虚拟货币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一个诞生于10年前,逐渐壮大的货币家族。从其发展进程和属性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特定平台,特别是网络游戏平台、虚拟社区、电子商务网站封闭运行的货币。按其发行方或监管方规定,只能用于在所属平台买卖虚拟物品;二是已经具有更多传统货币属性,更接近传统货币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瑞波币等。此类虚拟货币借助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的推动,已经延伸到传统货币体系以及实体经济领域。

每一种虚拟货币都有自己的运行机制,通过各方参与者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以比特币为例,其发行、支付,汇兑、交易,乃至衍生品等功能和业务,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同时又与传统货币体系存在一定相似性的运行机制,走在了虚拟货币的最前沿。我们甚至还能看到虚拟货币身上已经有着传统货币的影子: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比特币的颠覆与重生,是人们对纸币失望的另类表现

2009年,比特币挟带着一场支付革命横空出世。根据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比特币“创世”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发明者的初衷:即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货币体系,克服传统金融体系特别是铸币厂发行货币模式下的各种弊端,为人们带来更便捷、效率更高的交易和流通。

比特币生逢其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纸币的使用受到局限。此外,在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在2008年至2013年经历了三轮全局性宽松浪潮,货币的普遍、连续超发,也引发了世人对纸币清偿性的担忧。

在纸币的货币三性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比特币的出现让人振奋。比特币最大的特征是“虚拟”,它不与任何现实有天然的关联,这使其具有屏蔽诸多现实烦恼的优势。它不与任何国家关联,因此具有超性,这让人们看到了完全规避纸币汇率无谓波动的希望;它不与任何发行方关联,且具有2100万单位的天然发行上限,增量发行也有成本递增的特点,这让人们看到了完全规避纸币超发风险的希望;它不与任何监管权威关联,这让一些人对其蕴藏的货币自由充满了向往。

很快,比特币从小范围的流通扩展到更具体的应用环境,你可以购买商铺和服务,可汇兑,进行跨境汇款,还能进行比特币本身的交易。此外,我们还能够看到,比特币生态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促进了多领域的创新,例如:采矿机制造商发扬创客精神,通过对运算能力的极致要求带动硬件创新;比特币交易平台在应对黑客一次次的攻击后,不断改善安全手段,无意中促进了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发展;各种机构提供基于比特币的信用卡、ATM机、对冲基金等服务,不断推进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壮大;在上述创新之上,最根本的创新在于:从金融体系的底层实现了与互联网的链接……

从2013年年初的80元人民币到巅峰时期的7395元人民币,仅仅用了9个月。之后,它的价格从7395元跌到2752元,也仅仅用了19天。2014年,经历了黑客攻击等负面事件后,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监管也开始从严,比特币就此沉寂。不过今年9月,比特币交易开始重新活跃。

继比特币被炒热之后,各种互联网“山寨币”出现的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被大家所熟知的互联网货币就包括莱特币、万事达币、质数币、比奥币、瑞波币、新星币等数十种。这些互联网货币几乎都有着一套复杂的规则,夹杂着特有的计算机语言,如果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或者深入研究过它们的鼻祖――比特币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这些所谓的“山寨币”。

比特币和山寨币的发明或许是一个偶然,但可以确定的是:虚拟货币的繁荣却是一个必然趋势。不管是中本聪还是其他发明者,他们研究出的特殊代码成为网上购物、外汇汇兑、货币交易的有效媒介。在流通与交易过程中,这种媒介自然而然地具有了传统货币的若干特征,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可以说,即使没有比特币,也会有其他类似虚拟货币吸引我们如此多的关注或使用。

黑客、政客、金融家:谁是未来货币系统的统治者?

如今,当你需要一本好书,可以登录亚马逊网站用Amazon Coins购买;当你看中了一件ZARA的裙子,上可以支持比特币支付;当你需要汇款给远在国外的陌生人,你可以通过Ripple而非传统的银行汇款来实现。虚拟货币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从《暗黑破坏神3》里的金币、Facebook积分到飞行常客里程数,都是虚拟货币的多种形式。

目前,虚拟货币中衍生出一类社交货币。比如Ripple,它是一个开源的虚拟货币支付系统,它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准许任何人创建自家货币的虚拟货币系统,唯一需要的就是要有人愿意用流通货币换你的虚拟货币。

通俗点说,迄今任何形式的支付系统都需要记账单位。比如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PayPal用美元,而中国支付宝用人民币。你能想像支付宝和Paypal互相支付这样的情景吗?Ripple可以做到这一点。

人们普遍相信,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是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技术本身只会使交易过程变得高效、便捷,比如金融垂直搜索、移动支付、P2P借贷等,并没有真正革了金融的命。

然而,作为金融权力结构中最核心的一块,货币发行是否会遭遇互联网货币的撼动呢?在如今“汹涌来袭”的互联网货币中,谁将独领?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趋严,互联网货币的命运又将如何?

或许眼下我们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的有力支撑下,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货币形态已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流,以及支付方式。人们开始猜测未来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虚拟货币最终取代由政府发行的美元、欧元等实际货币。

身为虚拟经济领域的前瞻者,英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认为虚拟货币为经济、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了简便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下一代支付系统将是数字价值转移系统。他清楚解释:货币未来的发展仰赖虚拟世界与电玩,而非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政府。

如今再反观“掌握了美元,就掌握了世界”的说法,它既彰显着全球储备货币(不论是美元还是英镑、欧元)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货币发行者、金融家这些站在背后的强大力量。不管是曾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后来的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金融家与政客的如影随形,以及他们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无形掌控。

当世界进入到web2.0、web3.0时代,当金融遇到互联网,当黑客触碰金融,当虚拟货币的“货币”身份被当局认可,当公众“一不小心”也可以成为货币发行者,原有的格局或许正在发生改变。我们是信仰经由软件计算产生的代码,还是从矿藏中挖出的黄金;是信赖中央银行,还是“去中心化”;是认同传统货币体系,还是黑客文化――都是黑客们利用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也让我们见识了黑客在推动金融创新方面的力量。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M2/GDP;迷失的货币;商业银行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6102

1 中国M2/GDP持续上升的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1980年以来,我国M2/ GDP 的水平快速提高,已高于同期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更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1987-2007年这21年间,我国实际GDP 年均增长9.7333 %,而广义货币M2 的年均增幅则高达21.7695 %,两者相差12.0362个百分点,见图1。

M2/GDP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始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金融发展理论,表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对水平。对于有关M2/GDP比值的理论主要有罗纳德•I•麦金农的解释和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罗纳德•I•麦金农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谈道:“货币负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和‘实际规模’的最简单标尺。”M2/GNP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体系相对GNP的大小,M2/GNP比值扩大,则说明储蓄的增大,而储蓄增大则给经济以强大的推动。而根据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MV=PY加以推导:M2/GDP比值的增加率剔除物价因素后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率。

易纲(1996)提出了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假说,认为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比率升高的原因是经济的货币化,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流通中现金的证据,但他未研究广义货币对GDP的比率。余永定(2002)认为导致中国M2/GDP极高的原因包括低通货膨胀率、高居民储蓄率、高不良债权率、企业留利水平低、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企业资金利用水平低等。张杰(2006)认为,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有效控制和居民部门对银行体系的高度依赖是中国高货币化的基本原因。张文(2008)认为企业资产、土地、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货币化仍在进行之中,导致货币需求不断增长,另外,基础货币投放快速增长,货币乘数大幅提高,我国基础货币供应较强的被动性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货币供求相互作用,使得在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 中国M2/GDP持续上升的原因、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逐渐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主体,相应融资格局从原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为主体的融资格局转化为以商业银行为主、证券市场为辅的格局。在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引致巨额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为对冲外汇以避免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在一段时期内促进初始投资增加并拉动GDP的上升。但随着货币供给量的进一步增加,由于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渠道受阻、居民和企业储蓄不断积累,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商业银行体系而不能充分支持经济增长,金融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大打折扣,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导致了货币供给量增加促进经济上升的作用减弱,M2/GDP持续增加的局面。具体过程见图2。

本文主要分析M2促进GDP增长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商业银行部门受阻的原因及其过程。

(1)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中国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严重依赖。

我国股市的上市门槛较高、程序复杂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难以企及;企业进行购买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所需的资金又不能通过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发行票据解决,这些原因促使企业对银行贷款严重依赖。

(2)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惜贷”现象非常普遍。银行惜贷导致了存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金融机构的巨额存贷差在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扭曲了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信息,导致中央银行过度供给货币,因此M2 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

(3)企业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但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商业银行注入企业的大量资金被低效使用或产生无效沉淀,一方面会使商业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并且持续地存在于商业银行中,出现虚增的货币量;另一方面,在企业存续经营的条件下,当然只能靠不断新增的贷款去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既定经济总量所需的货币量越来越大,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

(4)金融创新不足。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一,尤其是能为实际生产经营锁定风险保证收益的工具极其有限,因金融创新发展增加的货币供给只是停留在较虚拟的金融市场上,无法为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国M2与股票发行量关系的实证检验

本文通过构建199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ARMA(p,q)模型,验证了中国货币和准货币M2(亿元)与股票发行量(亿股)的相关性。对估计变量取对数形式,可以提出变量的单位量纲,直接比较弹性。用取对数后的M2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用取对数后的股票发行量作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采用ADF检验法,对M2和股票发行量进行单整检验,得到变量Y和X的ADF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表明序列是平稳的。用OLS法估计Y与X的关系,可以观察到残差序列存在序列相关,借助Q统计量、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判断模型的阶数,发现残差服从一个ARMA(1,1)模型,用此模型纠正序列不平稳的问题,输出结果如下:

yt=14.59-0.02*xt+t

t=(-3.27)

t0.93ut-1+0.93t-1+t

t=(47.16) (21.33)

R2=0.9986 DW=1.81 AIC=-3.68

估计结果显示,已经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的问题,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表明M2与股票发行量之间的关系,002是弹性,指股票发行量每增加1%,会使M2减少002%,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利用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多种融资方式,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造成的融资途径狭窄,融资额度受限,巨额资金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循环导致的资金配置低效率问题。

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

(1)过多的流动性会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放宽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无形中增大了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

(2)造成银行盈利减少,收益水平下降。因为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货币市场,将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出现与存款利率倒挂现象。

(3)过多的投资和交易资金追逐有限的货币市场工具,导致货币市场上流动性较强的交易工具因各金融机构长期持有而失去流动性,即失去了资金融通、交易媒介的作用。

5 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角度出发谈控制M2/GDP持续上升趋势的措施

(1)鼓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应加快传统经营模式和经营结构的转型,使其逐步由单一银行存贷款销售商变成兼营存贷款、债券、证券、保险、基金、黄金、外汇等多种金融商品的综合经营管理销售商。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拓展资产委托管理式的资金渠道,在锁定风险满足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企业和个人盈余资金的收益。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应定义为管理客户资产,锁定风险,提高收益。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优势是:良好的信用、庞大的客户群、稳定的客户来源,不足之处有:缺乏市场化的体制和基于市场的既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又懂得投资技术和风险识别的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

(2)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要改变存款立行的思维定势,拓宽资金运用的视野,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运用情况,实现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和靠规模制胜的竞争策略,提高风险计量能力,提升风险控制水平,积极进行风险定价,拓展资产的运用渠道;实现经营业务从传统的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过渡,积极挖掘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

(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资产定价能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同时鼓励或者允许商业银行和国有资金进入股票债券市场,给商业银行增加投资渠道。鼓励和扩大发行企业债券,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着力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配置机制,逐步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或者说银行信贷手段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是利用金融市场创新、逐步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现状的根本途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能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使企业得到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居民分散投资渠道,降低银行的存差,并使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杨力.适应性货币供给―全球化和微观视角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成思危等.开放的中国经济安全和世界经济稳定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论文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唐双宁.21世纪国际银行监管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1,(1).

[4]吴建军.中国M2/GDP过高――基于ISLM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7,(5).

[5]姚磊.中国M2与GDP增长不匹配原因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4).

[6]谢平,张怀清.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的M2/GDP[J].经济研究,2007,(2).

[7]巴曙松.产能过剩,银行买单[J].现代商业银行,2006,(5).

[8]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200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市场

一、引言

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看不见的手”以来,经济学市场领域是市场调节为主还是政府调控为主是一直争论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政府都从未完全停止调控行为,放任市场规律调节经济。特别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我国而言,虽然本届政府不断简政放权,努力回归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但是宏观调控手段在我国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就货币政策而言,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以直接或者间接调控货币数量为主,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却相比较少,即便在著名的费雪方程式MV=PT提出后,国内外非常多的理论也在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

所以,本文意在对我国实体领域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验证其变化是否稳定,并进一步揭示其变化的趋势。从而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自威廉配第开始就将货币流通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配第在其《货币略论》中,提出货币流动速度和货币流动数量方面呈反比,是互补的关系,并第一个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函数。

魏克赛尔(1915)找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中最重要的5个变量:第一为人们对货币交易的需求,第二为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第三为贸易信誉,第四为银行的信用,第五为货币利率与自然率的差值,以上几个方面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

费雪(1911)提出了清晰的货币流通方程式MV=PT,反映的是在某个时间上,货币周转和商品周转的关系。为了使得交易价值总量PT和名义货币量M相等,所以在货币存量M上乘以V即货币流通速度,代表在时间段中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

收入说主要是针对在费雪方程中一般价格水平比较模糊的缺点,同时结合宏观领域国民核算的进展,庇古提出了收入方面的货币流通交易方程式MV=PY,其中Y代表的是国民收入,而V代表的是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且在此方程中,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和计算的变量。

现金余额说的代表是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式,主要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等人提出的,其表达式为Md=KPY,其中P乘以Y是代表名义国民收入,而Md代表的是对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或者称为是现金需求,K所表示的是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比的大小。不同于前两者的货币供给理论,现金余额理论从货币需求角度入手,在货币均衡的时候货币的需求等于外生的货币供给。

相较于国外理论研究,我国对货币流通理论研究较少。基本可以分为,制度方面的研究和市场方面的研究。在制度方面,易纲(1996)将原有费雪方程式MV=PY中加入货币比例系数λ,得到新的交易方程MV=λPY,他认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货币化进程的加快。曾利飞等(2006)认为随着金融的发展,货币流通速度会上升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在市场方面,冯菲(2010)认为交易流通速度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并说明2000年前后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速度出现了分化,原因是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胡正,秦娟(2012)运用1978-2009年数据分析得出随着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虽然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下降,但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加快且已经超过前者下降的速度。

三、理论分析

传导机制分析:实体经济的增长理论上会促进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而金融投机市场投机的增加可能会对实体经济货币产生替代作用,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市场利率的增加会增加储蓄意愿减少信贷需求,从而减少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

建立理论模型: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持有理论有,并联立庇古的国民收入货币流通速度方程MV=PY,有(货币流通速度约束)。效用最大化下的新凯恩斯曲线,在其货币流通约束下解得:

(1)

(2)

通过分析方程(1)可以研究得出:

命题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预期到的国民收入上升时,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增加的,这说明人们在预期到经济趋势向好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会增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交易性和谨慎性需求k增加时,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降低的。这可能是由于在经济环境一定的情况下,交易商品的方式方法发生改变,或者交易性需求和谨慎性需求综合作用,使得货币流通速度的相对下降。

命题二:投机需求h的变化要受到对经济增长预期的影响,当预期到的经济向好时,小于0,投机需求的增加导致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说明在预期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人们预期实体经济市场的回报率会上升,所以相应提高该市场的投机需求,从而增加了货币流通速度;相反在预期经济预期衰退的情况下大于0,投机需求的增加导致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预期经济衰退,所以投机的领域集中在金融投机市场上,从而减少了实体领域货币的流通速度。

通过分析方程(2)可以研究得出:

命题一: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市场利率的增加会导致实体经济市场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这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储蓄意愿的增加和企业信贷意愿的降低所致;反之市场利率的降低则会提高货币在实体经济市场的流通速度。

四、实证分析

1.测算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速度

根据庇古的收入货币流通速度方程MV=PY,可以得到MV=GDP。但是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实体经济领域的货币流通速度,所以名义货币量M要减去两个方面的数据:其一为金融投机市场上的货币量,本文用流通股票的市值代表;其二为法定存款保证金,这部分资金只是存放在央行的沉淀资金而不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名义货币量用M2表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包括进入实体经济市场的资金。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通过选取国家统计局我国1993年-2003年的数据和人民银行1993年-2003年数据计算可以得出:

我国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并非是一个常数,而是大致在0.9-1.6之间,而且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不是平稳的,而是自1993年以来有先加速再减速再加速的趋势。

2.我国实体经济市场货币流通速度和预期经济增长、市场利率的计量关系

由于预期经济增长率比较难以衡量和估计,本文假设人们可以根据本年的经济增长率大致估计下一年的经济增长率。即用本年的经济增长率作为预期下一年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带入我国1993年-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并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可得:

Y=1.38+1.51X1-0.06X2

(5.1)(-51.5)

F=1328

(其中X1代表我国GDP增长率,X2代表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

经济增长率和市场利率对我国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显著,从数据得出在我国,国民收入GDP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增加1.51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市场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减少0.06个百分点。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预期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有促进作用,而市场利率的增加则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有抑制作用。

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说明了三点:

第一,通过计算我国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判断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并非是一个定值,也并非平稳,而是在一个范围(0.9-1.6)内波动的。这种波动可能来自于实体经济增长方面和市场利率方面。

第二,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在数据上说明了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和央行利率对我国实体经济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有统计影响的。其中我国国民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有着促进作用,而市场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有着抑制作用。

第三,结合第一点和第二点分析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货币流通速度非平稳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周期和经济的波动,还有货币当局央行的频繁调整利率货币政策。使得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自1993年以来呈现先加速再减速再加速的趋势。

五、政策建议

1.在不考虑金融投机市场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增发货币量同时保持市场利率不变时,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长,而且国民收入增长会进一步导致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从而促进国民收入进一步的增长,产生螺旋上升效应。

2.在不考虑金融投机市场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仅增发名义货币量,而且同时还降低市场利率的时候。则是对经济的一种强刺激,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比较迅速的提高国民收入。

3.在考虑金融投机市场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机制虽在也在发挥作用但有可能会减弱。因为有一部分货币量进入到金融投机领域,使得实体经济领域中的货币量减少或者流通速度减慢,从而减少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所以,在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下,不仅要从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两方面考虑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实体经济市场和金融投机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分配和稀释”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克赛尔.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费雪.货币的购买力.商务印书馆,1934.

[3]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经济研究,1996(12).

[4]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理论,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

[5]曾利飞.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与货币流通速度.世界经济,2006(8).

[6]胡正,秦娟.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度量:1978-2009.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3).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法律属性的判定是解决涉网服务商司法纠纷的关键。在解析相关概念与类型的基础上,指出使用协议在订立过程、强弱势对比与服务性质等方面的特殊性,明确服务商在协议签订过程中的侵权责任。

关键词 经营性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商 使用协议 法律属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认定与责任承担研究”(11yjc820044)。

作者简介:钮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教授;唐新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研究员;蒋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61-03

我国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核心的网络服务法律体系尚未明确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的效力问题。服务商往往以“双方协商一致”或“当事人自愿”等为抗辩理由。部分法院由于缺乏对使用协议本质与运作流程的正确认识,往往支持恶意服务商的诉求,严重损害被侵权人的基本权益,影响司法公正与法律尊严,客观上导致此类侵权活动愈加频繁。值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与本领域侵权行为愈演愈烈之际,厘清使用协议的法律属性,有利于遏止服务商的侵权意图,推进网络市场的良性运转。

一、经营性网络服务的概念与类型

(一)概念界定

互联网“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软件及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 以上过程的任一环节均属网络服务,且绝大多数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网络服务。即服务商通过建立或租用的计算机信息群组,为链网用户提供信号接入、信息存储、共享与传递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谋取经济收益。

经营性网络服务是由“0”和“1”的比特单位构成的虚拟活动,具有专业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征。服务主体、对象、内容及运作过程均涉及大量用户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用户可通过全球任一计算终端链接使用服务,“象征着市场经济取得世界性的势力及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网络服务的方便快捷与低成本大幅提升供需双方的互动频率。

(二)类型分析

基于网络服务商是否直接收取费用,可分为收费式与免费式经营性网络服务。很多服务商“在网络平台提供现代服务” ,即“不向使用者收费”,实质上却间接营利。绝大多数“免费”服务商采用免收联线使用费的方式争取用户,却在虚拟社区内销售虚拟物品或提供差异化服务(即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享有不同层次的服务,如“第二人生”中只有付费用户才能获得土地和建筑),实质变相强迫消费。如国内第一款按照“免费模式”运营的网络游戏“征途”起步时的税后利润就达到单月近700万美元 ,天涯社区等免费论坛的年利润也高达2000万人民币。 [论文网]

二、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的特殊性

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具备格式合同的基本特征,是由服务商单方拟定并向不特定用户的以提供经营性网络服务为内容的合同。网站会要求用户同意服务条款后才可以获得相应服务。用户惟有“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但使用协议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式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订立过程特殊

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是服务商通过设计的自动程序明确意思表示、用户通过计算机界面回应电子信息或履行某种程序而缔结的合约,往往只要在登陆网站后点击“同意”或“接受”按钮即可,导致点击合同的效力认定困难与相对人身份复杂等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区法院通过“hotmail corporationv.van money pieinc.”一案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承认点击合同的法律效力。服务商一般会采取措施确保用户可以审查合同条款,比如给予阅读延迟、将“同意”按钮置于合同结尾,而用户只有点击才能完成合同订立。这种网页设计使用户很难否认曾阅读过合同条款。即一般情况下,格式化点击合同合法有效。

法律法规对网络服务使用者有一定限制,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与隐匿性却使服务商难以有效筛选用户。事实上,网络技术的瓶颈和商业组织的逐利本性使其对用户年龄与所处地域等真实性持放任态度。例如,我国《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第16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大量服务商(如淘宝网、易趣网、腾讯拍拍及各大网游运营商)承担此项义务的做法是增加“输入身份证号”的简单认证程序。

以淘宝网为例,在未经过实名认证的用户点击购买虚拟物品时,将自动跳出要求用户输入证件号码的提醒页面。这种做法看似严格执行《通知》要求,实质上却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规避政府规章的手段。未成年人只要偷看亲属身份证号就可以轻松购买网游收费道具,完全起不到促进虚拟交易正规化的作用。

(二)强弱势对比特殊

格式合同具有定型稳定的特点,不会因为相对人差异而改变条款内容,为不同条件的当事人提供了公平机会,亦具有重复应用的特点。大幅提高效益却未得到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在于提供方常常是铁路、供电或供水等垄断性企业。他们利用格式条款提高垄断利润,肆意压迫消费者。相对人看似可以自由选择,却因合同标的是垄断性必需品(如水电气等),不得不表示同意。事实上,实质平等的订约双方总是反复磋商,并不青睐格式合同。

使用协议提供方一般不具备垄断身份,同一类型服务往往由数家规模较大的服务商同时提供(如hotmail、gmail、163等均提供电子邮件服务)。表面看来,立约双方地位平等。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安排者,即便协议内容明显倾向服务商,只要用户自愿“同意”,合同就发生法律效力。因为在双务合同中,只要当事人主观上认为给付与对待给付相当即为正义,而不论客观上是否相当。虽然《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但立法者一直承认合理分配风险的免责条款。该法第39条第1款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但“合理分配风险”在专业性极强的网络环境中缺乏用户可以理解与掌握的直观指标。

网络服务商与用户的技术与资源实力差距明显。用户表面可选其他服务商,实质上很多免除或限制服务商责任的条款是行业惯例。同类协议大多采用相似规定,弱势用户不可能利用选择自由获取较为有利的条款。

虽然《合同法》规定对格式合同作出对提供一方不利的解释,签订用户却很难以此维权。网络技术的高专业性使服务商的损害手段更趋隐蔽。其在格式合同中隐性植入限制或剥夺对方权利条款时往往故意置

于协议尾部、非主页的中间或夹杂于其他条款中,用小号、模糊字体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不公平条款不易被用户发觉,从而达到规避责任的目的。

以标榜“免费”的北京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用户协议为例,规定“完美世界在提品和服务时,可能会对部分产品和服务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对于完美世界的收费产品和服务,用户应该按照完美世界确定的收费政策购买;否则,完美世界可以立即停止向用户提供该产品和服务”。试图参与免费游戏的用户,很难发觉隐藏在满篇强调式红字中的限权条款。虽然网络服务商规定各种虚拟物品的数据所有权均归自己,用户仅享有使用权;却同时规定,用户可以通过游戏内置的交换途径与官方认证的第三方平台进行虚拟物品数据使用权的交换或转让,还特意强调是“包括但不限于虚拟货币、虚拟道具和装备等”的交换或转让。

普通用户并不明悉“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具体区别。他们在阅读协议后发觉虚拟物品可以交易就不再关心其他问题。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用户协议虽然实质上是对用户合法权益的剥夺和限制,却起到了坚定其信心的反作用。

即便网络服务商未采用此等恶劣手段,冗长的服务协议也使用户无所适从。例如,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受理的国内第一起网站状告网民案——“易趣网诉用户刘某”中所涉的易趣网提供的格式协议居然长达67页。被告最主要的抗辩理由正是“协议实在太长,未读完全文就按下‘确认’键”。 退一步说,即便用户仔细阅读,很多协议条款却只在屏幕中央的小框内显示一部分,需用鼠标按住框架右边的下拉按钮才能看到其他内容。这种迥异于普通人阅读习惯的显示方式使得很多用户直接点击“同意”按钮。但基于“某人自发地接受法律效果的场合,不能说有何不正当发生”的合同正义原则,除非用户能证明有违反强制规范或公序良俗之处,免除或限制服务商非主要责任的条款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三)服务性质特殊

国内很多服务商在服务条款中一再免除和限制己方责任的重要依据是其提供“免费”服务,使用者在此期间所持虚拟财产均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事实上,经营性网络服务虽然不能创造出真实世界中的各种物品,却具有特殊的价值性,能够以现实货币衡量。

例如,网上交易最大的困难是信用危机,交易平台的信用互评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普遍方法。总信用度和总好评度是卖家建立良好口碑、提高销售额的关键。信用度的多少取决于销售商品并获得好评的多少。信用分数越高,正收益越大,“星级越高,越能吸引重复购买者和新的购买者”。

“易趣网诉用户刘某”一案的判决结果公布后,获得不少学者的赞赏,亦被一些法院仿效。综观整个案件,被告先以“本田一郎”的网名注册为易趣网用户,又以“jaliseng”为名注册另一账号,并一直使用上述用户名在易趣网信息并销售商品。同年9月,共拖欠易趣网使用费人民币4336.60元。10月24日,易趣网以其违反服务协议为由提讼。问题在于,被告注册时,易趣网实行免费服务。7月和9月,原告两次修改服务协议,并于9月18日公证了最终稿,宣布将向用户收取平台使用费,并将修改后的协议在网站上供新老用户重新确认。新协议对用户的注册程序、网上交易程序、收费标准和方式等进行具体约定,还写明若用户不按照协议约定付款,应承担赔偿责任。 这一修改是对原服务协议的重大变更,表面看来,老用户享有接受条款、继续原合同关系或者拒绝接受、终止服务关系的权利。然而,易趣网此前提供的虽是免费服务,用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获得的信用度却是可用现金价值衡量的无形财产且具有脱离平台就失去价值的特性。用户协议中写到,“本公司可能酌情决定随时通过在本公司网站上公布经修订的条款以对本协议进行修订……如您不同意此等修订,必须终止您与易趣网的用户关系。” 单方面转为收费模式,实质是变相强迫付出巨额成本的商家“同意”新服务协议,违反合同自由的原则。

三、结语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了“网络游戏格式合同范本” ,将服务不良或中断、账号盗用、客户申诉渠道等列入范本。但该范本仅供服务商订约参考,暂不具备强制力。国内各级司法部门已逐步否定使用协议中大量格式条款的效力。如“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诉爱帮聚信用科技有限公司案” 中,原告提交了大众点评网服务条款的公证书,被告则拿出爱帮网注册协议中的免责条款相对抗。法院指出,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中将著作权中除人身权外的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的条款是对权利人的严重不公,不应具备法律效力。

此类裁决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却不足以有效制止服务商利用服务协议牟取不当利益。曾导致国内3亿联网计算机被迫在360安全软件和腾讯qq之间“二选一”的轰动性“3q事件”充分反映出我国网络服务商的强大技术实力及违约和侵权的恶意。随着事件逐步升级 ,以至“国家领导人已关注3q冲突” 。

腾讯公司敢于祸害数亿网民的杀手锏就是《腾讯qq用户服务条款》2.1条款的约定,“用户不得为商业运营目的安装、使用、运行本‘软件’,不可以对该软件或者该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计算机终端内存中的数据及该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进行复制、更改、修改、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并据此指责奇虎360的“扣扣保镖”是“严重影响qq软件安全和完整服务”的外挂程序 ,并单方宣布“将在装360软件电脑上停止运行qq” 。依据服务协议的“外挂”免责条款,只要“扣扣保镖”是“外挂”,腾讯就有权利停止向用户提供服务。当前对“外挂”却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常被指责“技术霸权”的腾讯公司完全有能力自说自话。事实上,这场以“保护用户隐私”与“打击外挂”为口号的“闹剧”更是服务商的利益争夺战——腾讯模仿制作的“qq电脑管家”的给360安全软件带来毁灭性打击;360的“扣扣保镖”则大面积屏蔽了qq弹窗和广告等功能,严重影响腾讯的盈利。

“尽管使用者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对于其创作,应当能获得著作权,但是在大多数网络游戏著作权授权契约中,服务商拒绝了这些权利。” 经营性网络服务使用协议本质上是服务商利用优势地位制定的诸多不公平条款,甚至规定己方保留随时修改协议、停止服务的权利,通过限制自身责任、赋予自身权利并剥夺对方权利,将合同风险强加给弱势用户,事实上异化了契约公平正义的原则,是以牺牲用户群体利益来保障服务商的“强权”工具。

“如何在意思自治的体制下伸张合同正义,使经济上的强者不能凭借合同自由之名压榨弱者,是现代法律面临的艰巨任务。” 国家机器必须出面保护网民权益,而不能按照传统合同原则将两者放到同等地位。明确服务商的具体义务并完善追偿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合同自由、平等正义、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维护网络市场的交易秩序,切实营建健康有序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注释:

沈扬.浅谈网络服务的概念.福建电脑.2010(8).

张小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版.第8页.

潘黎.浅析网络服务概念和其经营模式.知识经济.2010(11).

《〈征途〉单月税后利润达到七百万美元》,《重庆晚报》,2006-6-30.

,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5月21日.

,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5月21日.

http:///20101029/n276774864.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5月21日.

http:///20101103/n277106931.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3年5月21日.

miller, d. c. determining ownership in virtual worlds: copyright and license agreements, review of litigation, spring rev. litig., 2003, 463-464.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网络交易本质上是销售行为,应该依法纳税,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征管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的基础上,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的税收难题。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易税收征管税收监控

一、我国网络交易的现状

网络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网络中推销商品并进行货款结算。这种交易快捷、方便的营销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企业网络交易对于传统商务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据IT市场研究公司(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首次超越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预计到2012年将增至3.75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通过B2B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1239亿元,较上年增长65.g%:据2008年3月我国商务部编写出版的《中国电子商务报(2006-2007年)》描述,“2006年我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2009年全球的企业网络交易总额有望突破900亿美元”。随着我国企业网络交易的不断发展,虚拟企业、虚拟银行、网络营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广告等网络交易正在迅猛发展。其实,网络交易的电子形式并不改变其贸易的特性,其迅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税源空间,无疑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税收。但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而目前法律规章尚未对企业网络交易这个新兴事物如何计税、纳税作出明确规定,网上交易成了税收的真空地带,网上交易的税收损失逐年扩大,企业网络交易的税收流失问题严重。

网络交易本质上仍然是销售行为,如果它没有相关的免税政策,那么网络交易就应该依法缴税。如何针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税收问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及税收办法,已成为国内外税收中讨论的热点问题。2007年8月7日,我国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影响着全国4000万网络贸易用户的研讨会,会议的议题为是否应向进行网络交易的群体进行征税,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能因为税收问题把电子商务行业毁掉。在2008年“两会”上,民建中央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提案:电子商务是一种交易方式,按我国现行税法规定,无论是线上线下,只要达成了交易就应纳税,否则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避税,而资本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流动,也将导致大量税收流失或转移。网络经济引发的税收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原则、政策、法规、征管和企业如何在网络贸易条件下合法、高效纳税等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税收难题。

二、企业网络交易存在的税收问题及影响

(一)网络交易税收征管不到位

我国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给税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税收征管提出了挑战。企业网络交易的纳税人、适用税种、适用税率等难以界定。使税收征管从一开始就陷入无从着手的窘境。

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往往既无合同又无协议,双方均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的形式形成交易,网上的价格可以随时被修改、删除或变更,销售计量难以得到真实、合法的保证,且随时有收不到或收不足价款的可能。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传统企业的“收入”概念非常清晰和明确。然而在企业网络交易行为中,通常买卖双方的网上交易往往被虚拟化、无形化、随意化、隐匿化,实物形态存在的商品以数字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对于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收入,无论是在线实现商品销售收入,或是在线实现服务收入,都面临着确认问题。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税收征管的一大难题。

在网络交易时代,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无纸化的交易没有有形载体,许多交易对象都被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交易双方在网络中以加密的电子数据形式填制。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身份或交易信息的难度,不易查清买方和卖方的身份,收入难以确定,征收税款无从下手,从而造成税款大量流失。无纸化的网络交易却不能适应传统的货币交易的税收征管制度,为我国现行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税务机关稽查难度大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网络交易具有无形性、隐匿性、虚拟性、全球性、快捷性等特点,供求双方在网上直接见面,网上看样品、谈价签合同、支付货款,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生成各种电子凭证,无纸化的网络交易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网络交易对象均被化威“数字化信息”在网上传送,税务机关很难确定其交易对象的性质和数量。电子凭证可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据,无法追踪。据2007年10月18日河南财经报道,网上交易通过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数据、账簿、凭证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随便修改而不留痕迹,且纳税人可以运用加密技术隐藏相关信息。而目前的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以财务账册、财务报表等书面凭证为主,对网上交易相关资料的收集十分困难,使得传统征管和稽查方法陷入窘境。而且,网上交易规模大、对象多,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网上交易税务管理机构,普通税务人员日常管理难度大。

(三)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网络交易的税收归属于增值税当中。纳税人应该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网络交易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等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纳税主体不清晰、征税对象不明确、纳税地点难确定、纳税环节将改变、法律责任难定性。企业网络交易税务登记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制度,税务机关没有掌握每一公司的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电子银行账号等上网资料,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交易的情况、申报纳税情况不清楚,无法在线核查和监控。随着企业网络交易的发展,商业交易已不存在任何地理界限,也就是说,企业网络交易利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已无法依靠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来规范网上交易行为的课税。

三、完善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的对策

(一)完善现行税法,补充有关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

目前我国尚没有与企业网络交易相配套的税收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得网络税收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以现行税法为基础,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各要素给予明确的界定,以确保建立公平的税收法制环境。

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络交易登记制度,使用企业网络交易专用发票,确立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明确电子申报数据的法律效力;确立电子票据和电子账册的法律地位,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例如,我国可以立法规定网上交易者应经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注册批准,因为如果没有相关登记,税务部门根本无从查起。同时我国应加快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电子商务的税费管理。

针对网络贸易的特征,重新界定居民、所得来源地、商品、劳务、特许权转让等互联网税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修改与网络贸易关系重大的流转税、所得税法。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首先,增值税法中要增加有形贸易(离线交易)的征税规定,明确货物销售,包括一切有形动产,不论这种有形动产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都征收增值税;其次,营业税法的修订,把网上服务归结于营业税范围,计入服务业,按服务业征税,而将在线交易明确为“特许权”,按“转让无形资产”的税目征税;再次,相应的所得税也应适当调整,如因网络贸易引起的所得税税基在国家之间任意发生转移,造成国际避税,给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网络贸易在所得税法中的完善成为税法修订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能够规范网络交易市场,促进良性的竞争市场,使其健康地发展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

为适应网络经济的“无纸化”,必须尽快建立电子纳税申报制度。征税机构必须首先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并使自己的网络和银行、海关、工商、网络营销者的私人网络甚至国外税务机构的网络连通,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全国从国税总局到省、地市、县四级建立一个统一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该系统实现税务机关对企业网络交易及电子商务经营状况的严密监视。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可以减少征税成本和工作量,增强税务部门的征税效率和监管力度。而纳税人则不出门就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报税和缴纳税款。同时,税务局与银行实现了税银联网,保证了税款能及时上缴国库。

税务部门应当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监控条件,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建立备案、核算、代扣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开发自动征税软件等专业软件,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三)在互联网上设立税收监控中心

税务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一个税收监控中心。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的合法身份证明和银行账户信息、税务登记证等资料,与提供网上支付手段的银行、交易双方的认证机构等部门联网。当买方企业登录到卖方企业主页的网站,选购商品,通过卖方主页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要求每一笔交易都被实时地传送到税收监控中心。通过该中心,反馈信息给买方,保障买方合法的权益,同时也能令卖方(网络交易企业)顺利完成电子票据的生成,以此无纸凭证进行缴税。税务部门通过在互联网上的税收监控中心,提供统一的计算机发票管理系统,将发票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行对接,掌握网络交易卖方进货渠道、进货量、进货价格等信息。这样,税务部门联合物流公司、仓库、银行等各个环节通过交易平台的税控装置,获得了纳税人真实的网上交易数据,就可以监控网络交易的应纳税额,实现网上交易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了网络交易平台的征税管理。

(四)完善征纳双方共享的网络交易税务管理平台

由于企业网络交易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纳税申报等过程无需人员干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它要求税务、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

企业网络财务的基本业务是电子商务,企业应尽早在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中开发电子税务管理平台,这种电子税务管理技术平台其功能应十分强大、操作应简单,可以连接税务局的网上纳税申报系统并且应与企业网络交易系统有可以连接的接口,能在企业每笔网络交易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进行统计、计算税金并自动交割入库。企业网络交易信息直接自行读入电子税务管理平台,平台自动计算税金,计算结果又能自动导入企业纳税网上申报系统,生成申报文件。申报文件也可以自动上传到税务局征税终端,税务局征税系统终端进行纳税信息确认,发出划扣指令到企业账户所在银行,银行进行税金划扣。我国现已实行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税收征管模式,网络贸易给这一征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税收征管网络化,尽快建立起与企业网络交易系统连接的税收征管平台,使企业真正能够做到网上交易,然后网上申报,网上纳税。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网络交易本质上是销售行为,应该依法纳税,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征管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的基础上,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的税收难题。

一、我国网络交易的现状

网络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网络中推销商品并进行货款结算。这种交易快捷、方便的营销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企业网络交易对于传统商务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据IT市场研究公司(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首次超越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预计到2012年将增至3.75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通过B2B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1239亿元,较上年增长65.g%:据2008年3月我国商务部编写出版的《中国电子商务报(2006-2007年)》描述,“2006年我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2009年全球的企业网络交易总额有望突破900亿美元”。随着我国企业网络交易的不断发展,虚拟企业、虚拟银行、网络营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广告等网络交易正在迅猛发展。其实,网络交易的电子形式并不改变其贸易的特性,其迅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税源空间,无疑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税收。但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而目前法律规章尚未对企业网络交易这个新兴事物如何计税、纳税作出明确规定,网上交易成了税收的真空地带,网上交易的税收损失逐年扩大,企业网络交易的税收流失问题严重。

网络交易本质上仍然是销售行为,如果它没有相关的免税政策,那么网络交易就应该依法缴税。如何针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税收问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及税收办法,已成为国内外税收中讨论的热点问题。2007年8月7日,我国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影响着全国4000万网络贸易用户的研讨会,会议的议题为是否应向进行网络交易的群体进行征税,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能因为税收问题把电子商务行业毁掉。在2008年“两会”上,民建中央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提案:电子商务是一种交易方式,按我国现行税法规定,无论是线上线下,只要达成了交易就应纳税,否则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避税,而资本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流动,也将导致大量税收流失或转移。网络经济引发的税收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研究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原则、政策、法规、征管和企业如何在网络贸易条件下合法、高效纳税等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网络交易所产生的税收问题,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网络交易税收难题。

二、企业网络交易存在的税收问题及影响

(一)网络交易税收征管不到位

我国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给税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税收征管提出了挑战。企业网络交易的纳税人、适用税种、适用税率等难以界定。使税收征管从一开始就陷入无从着手的窘境。

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往往既无合同又无协议,双方均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的形式形成交易,网上的价格可以随时被修改、删除或变更,销售计量难以得到真实、合法的保证,且随时有收不到或收不足价款的可能。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传统企业的“收入”概念非常清晰和明确。然而在企业网络交易行为中,通常买卖双方的网上交易往往被虚拟化、无形化、随意化、隐匿化,实物形态存在的商品以数字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对于企业网络交易的销售收入,无论是在线实现商品销售收入,或是在线实现服务收入,都面临着确认问题。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税收征管的一大难题。

在网络交易时代,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无纸化的交易没有有形载体,许多交易对象都被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交易双方在网络中以加密的电子数据形式填制。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身份或交易信息的难度,不易查清买方和卖方的身份,收入难以确定,征收税款无从下手,从而造成税款大量流失。无纸化的网络交易却不能适应传统的货币交易的税收征管制度,为我国现行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税务机关稽查难度大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网络交易具有无形性、隐匿性、虚拟性、全球性、快捷性等特点,供求双方在网上直接见面,网上看样品、谈价签合同、支付货款,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生成各种电子凭证,无纸化的网络交易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网络交易对象均被化威“数字化信息”在网上传送,税务机关很难确定其交易对象的性质和数量。电子凭证可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据,无法追踪。据2007年10月18日河南财经报道,网上交易通过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数据、账簿、凭证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随便修改而不留痕迹,且纳税人可以运用加密技术隐藏相关信息。而目前的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以财务账册、财务报表等书面凭证为主,对网上交易相关资料的收集十分困难,使得传统征管和稽查方法陷入窘境。而且,网上交易规模大、对象多,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网上交易税务管理机构,普通税务人员日常管理难度大。

(三)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网络交易的税收归属于增值税当中。纳税人应该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网络交易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等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纳税主体不清晰、征税对象不明确、纳税地点难确定、纳税环节将改变、法律责任难定性。企业网络交易税务登记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制度,税务机关没有掌握每一公司的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电子银行账号等上网资料,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交易的情况、申报纳税情况不清楚,无法在线核查和监控。随着企业网络交易的发展,商业交易已不存在任何地理界限,也就是说,企业网络交易利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已无法依靠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来规范网上交易行为的课税。

三、完善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的对策

(一)完善现行税法,补充有关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

目前我国尚没有与企业网络交易相配套的税收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得网络税收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以现行税法为基础,对企业网络交易中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各要素给予明确的界定,以确保建立公平的税收法制环境。

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络交易登记制度,使用企业网络交易专用发票,确立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明确电子申报数据的法律效力;确立电子票据和电子账册的法律地位,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例如,我国可以立法规定网上交易者应经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注册批准,因为如果没有相关登记,税务部门根本无从查起。同时我国应加快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电子商务的税费管理。

针对网络贸易的特征,重新界定居民、所得来源地、商品、劳务、特许权转让等互联网税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修改与网络贸易关系重大的流转税、所得税法。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首先,增值税法中要增加有形贸易(离线交易)的征税规定,明确货物销售,包括一切有形动产,不论这种有形动产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都征收增值税;其次,营业税法的修订,把网上服务归结于营业税范围,计入服务业,按服务业征税,而将在线交易明确为“特许权”,按“转让无形资产”的税目征税;再次,相应的所得税也应适当调整,如因网络贸易引起的所得税税基在国家之间任意发生转移,造成国际避税,给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网络贸易在所得税法中的完善成为税法修订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能够规范网络交易市场,促进良性的竞争市场,使其健康地发展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

为适应网络经济的“无纸化”,必须尽快建立电子纳税申报制度。征税机构必须首先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并使自己的网络和银行、海关、工商、网络营销者的私人网络甚至国外税务机构的网络连通,建立完善的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实现征税自动化。全国从国税总局到省、地市、县四级建立一个统一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该系统实现税务机关对企业网络交易及电子商务经营状况的严密监视。计征和稽核网路系统可以减少征税成本和工作量,增强税务部门的征税效率和监管力度。而纳税人则不出门就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报税和缴纳税款。同时,税务局与银行实现了税银联网,保证了税款能及时上缴国库。

税务部门应当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监控条件,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建立备案、核算、代扣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开发自动征税软件等专业软件,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三)在互联网上设立税收监控中心

税务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一个税收监控中心。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的合法身份证明和银行账户信息、税务登记证等资料,与提供网上支付手段的银行、交易双方的认证机构等部门联网。当买方企业登录到卖方企业主页的网站,选购商品,通过卖方主页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要求每一笔交易都被实时地传送到税收监控中心。通过该中心,反馈信息给买方,保障买方合法的权益,同时也能令卖方(网络交易企业)顺利完成电子票据的生成,以此无纸凭证进行缴税。税务部门通过在互联网上的税收监控中心,提供统一的计算机发票管理系统,将发票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行对接,掌握网络交易卖方进货渠道、进货量、进货价格等信息。这样,税务部门联合物流公司、仓库、银行等各个环节通过交易平台的税控装置,获得了纳税人真实的网上交易数据,就可以监控网络交易的应纳税额,实现网上交易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了网络交易平台的征税管理。

(四)完善征纳双方共享的网络交易税务管理平台

由于企业网络交易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纳税申报等过程无需人员干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它要求税务、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

企业网络财务的基本业务是电子商务,企业应尽早在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中开发电子税务管理平台,这种电子税务管理技术平台其功能应十分强大、操作应简单,可以连接税务局的网上纳税申报系统并且应与企业网络交易系统有可以连接的接口,能在企业每笔网络交易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进行统计、计算税金并自动交割入库。企业网络交易信息直接自行读入电子税务管理平台,平台自动计算税金,计算结果又能自动导入企业纳税网上申报系统,生成申报文件。申报文件也可以自动上传到税务局征税终端,税务局征税系统终端进行纳税信息确认,发出划扣指令到企业账户所在银行,银行进行税金划扣。我国现已实行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税收征管模式,网络贸易给这一征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税收征管网络化,尽快建立起与企业网络交易系统连接的税收征管平台,使企业真正能够做到网上交易,然后网上申报,网上纳税。

虚拟货币交易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层次 新会计准则

一、引言

公允价值从其产生便成为了国际会计的热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积极倡导各国在会计计量方面采用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受到了强烈的质疑。以美国金融界为主的反对派们要求立即停止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2008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一份题为《按照〈紧急稳定经济法案(2008)〉第133节的建议和报告:市场会计的研究》的报告①,明确指明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在运用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但不能以此为由全盘否定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的优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将会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层次

iasc第32号公告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有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能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价格”。fasb的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上述定义的表述虽然不同,但都强调公允价值源于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并熟悉情况;同时公允价值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是买卖双方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sfas157中划分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指如果在活跃市场上存在各项资产与负债的报价信息,就采用该报价信息估计公允价值,如果某项资产与负债的数目不唯一,则应选择最有利的报价信息(对购买资产来说,即有相同资产的多种报价,就能最大化其可收到的现行资产净额,而对清偿一笔负债来说,也因价格不同而能最小化其现金支付的净额)②。

第二层次指缺乏各项资产与负债的独立、可观测的市场价格,市场参与者只能利用类似市场中的可观测数据、或是根据可观测数据由定价模型计算得到的价格数据,作为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三层次指市场上不存在资产或负责的报价信息,即不能进行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估计时,需要运用估值技术和模型。常用的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计量中,第一层次计量的结果应该是最客观、最可靠的。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计量结果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但因为公允价值是一种虚拟交易下的价格,所以第一层次计量的结果实际上也是一种估计。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只要公允价值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价格,就会给使用者留下操纵盈余的空间。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1.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于不确定性的客观环境。不确定环境是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济体制中的利率是不确定的。与不确定环境相对应的是确定环境,即未来现金流量和利率是确定的。从会计产生至今,历史成本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就占据主导地位。在确定环境下,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比较高。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会计技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在不确定环境下,历史成本会计难以提供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变化了的信息。因此。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来计量这些变化的过程。公允价值会计就是适应这种不确定环境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公允价值会计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关于会计目标,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市场环境中,“受托责任观”较为普遍。而在证券市场日益发达的市场环境中会计目标则由“受托责任观”逐渐转为“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应为现在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人、债权人等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相关信息。决策有用观强调了信息使用者的核心地位,明确了会计信息必须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也不能只局限于过去,更要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提供过去的信息,而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对历史成本进行修正,能够及时提供现在的会计信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作出决策。所以,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

3.公允价值会计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标准。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在资产、负债确认时以历史成本计价,能够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资产和负债的价格也随着不断变化。历史成本会计不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难以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格,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并且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过去的,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决策的需要,这也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公允价值会计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把历史成本所提供的过去信息修正为现时信息,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最初于1998年被引进我国会计准则,主要应用在《非货币交易》和《债务重组》准则中。但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而被废止。并且由于我国缺乏公允价值应用所需的成熟市场环境,2001年—2005年财政部修订和的11个准则中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直到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才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虽然广泛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是这种应用是谨慎的,有条件的。我国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说明在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仍处于主导地位,而公允价值计量则处于从属地位。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主导性在一些具体准则中也有体现。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再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也都规定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只有在公允价值运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才可运用,否则是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引入公允价值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体现了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上一篇:会计计量论文范文 下一篇:艺术形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