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进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1 19:00:23

学习改进计划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1篇

“研究性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单一性认知,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如果这一目标得以确认,那么,“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也无法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它的全部价值。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给学生乃至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也留下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改进计划

建议教师站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一生的角度展开,即为学生的一生服务,这对专任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根据我们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实施的措施。

1.课前精心设计。为了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加强了学习与交流。在备课时,以教材为线索,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知识传承方面,重视的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从学生方面看,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对探究学习持积极态度。教师务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设计适宜探究的教学环境。

2.课中积极调控。在多变的课堂情境中,积极“创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课堂情境,营造主体参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地调控,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3.课后及时反思。课后及时反思,及时总结课中得失,注重教学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并最终成功地开展探究性教学。高一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反思发现,教师对问题不要做过多申明,不要轻易告诉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进行表扬、评价、拒绝的时机和程度也要掌握好,对学生的观点和行为不能泼冷水,否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以上是对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开展和实施办法。另外,引入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突破时空界限的网络为教师联合提供了可能与手段。教师们可借助互联网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商讨疑难问题,自发形成研究团体,共享经验,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网络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而且网络还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二、在课题研究中实施教改计划

课题研究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求必须长篇巨作,但一定要有收获,有进步,有亮点。当然,课题记录、报告册、交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成果展示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在贯彻山东省素质教育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举措。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包含5个专题,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高中一、二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根据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学分三个年级分别是6分、6分、3分,共15学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各处室的配合下,利用课上、课外、双休日、节假日,经过专任教师、各科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可喜成果。高一学年时,以省教材《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完成了对学生基本的知识、理论、方法的指导,同时针对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初高中衔接等现状,从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展开了课题研究,让学生受益匪浅;高二学年上学期开设民族文化和生命与健康两个模块,让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高二下学期共申报12个课题,完成9个,撰写论文多篇。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改进;教师发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24-02

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的新学校,由于学校创办时间短,扩张速度快,师资队伍在不断扩充之中。为尽快整合师资队伍,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者,即教师,以改进教学实际工作为主要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其哲学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找到问题所在,有目标地学习并运用恰当的策略,以改进这些问题。其核心理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核心目标是构建学习型团队、反思型教师。

所谓自我反思,不仅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也是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这也是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起点。所谓同伴互助,强调的是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于惯性思维,教师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往往难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而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可以更明确地发现自身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可以与同行进行对比反思,从而做到博采众长。而专业引领,要求教师既要多读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也要不断向同行中的佼佼者学习,更可以在自己学校内部平等交流,能者为师。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时,每一位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看到的具体问题起步。但改进目标要集中,应选择自己迫切需要改进的,或相对容易改进的一、两点入手,带动全面提高。从表面上看,改进的是某一方法、手段、行为、操作,从本质上说,改进的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教育理念,而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具体问题,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行动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优势分析,可以使一些无意优势变为能动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持,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同伴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出客观分析,并制定出改进目标,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还要在改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典型案例、自身的收获与体会等。通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建设、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予以切实落实,是改变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这项工作,将可以达成以下目标:

1. 教学模式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教师将更加主动、有目的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从教改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使学科教学的研究走向深化。

2. 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明确得失,寻求改进策略。教师将在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中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以及相应的体验,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理性思考的深度。

3. 教师的集体研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的自我分析进行集体讨论,并在每位教师个人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将会大大推进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氛围,教师们相互学习,彼此沟通,经验共享,形成智慧交融的合作主体。

三、措施及行动

1. 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要做到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学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推进这项工作。

2. 准备充足,分步推进。为了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学校专项工作小组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等文件,为项目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学校请每位教师填写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势与特点、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针对分析结果,从某个具体问题入手,制定自己本学期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教师个人的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并经教研组讨论修改、教学分管领导审核后开始执行。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学校还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用于进行改进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记录、改进案例记载、学校评价记载和学期小结。这本手册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有规范的积累,从而促使教师逐步养成记录自己教学研究过程的习惯,为教师专业化的长效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把教师的这本手册作为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资料。

在学期末,教师、教研组、教务处要分别针对每位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的填写,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及教务处评价,对教师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引导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3. 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确保项目扎实有效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校长室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起到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化的操作,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确立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并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指标”,建立配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情况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及教研组、备课组评优的重要指标,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工作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对于改进计划落实较好的教师,学校应组织他们进行经验介绍、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从而起到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经验体会

通过项目推进,学校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抓手,加强校本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通过此项目的推进,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训体系,创立了“教师文化讲坛”,定期开设由专家和本校教师主讲的文化讲坛,为教师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生活情趣提供舞台,以“文化讲坛”为载体,推动教师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及优秀课例的展示、点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做到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层次、有重点、有创新。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学校自身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学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资料;在管理制度、奖励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等。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外学校的互动,加强与市、区学科教研员的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连建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袁震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3篇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为了通过评价确认员工的绩效达成水平,决定员工奖惩、奖金分配、职位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然而,传统的考核结果应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问题,诸如:过分依赖考核制度而削弱了组织各级管理者对绩效改进方面的责任、产生对绩效优秀者的抵制情绪、忽略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和督导等,为避免这些不利的消极影响,经研院转变绩效管理理念,在深化考核结果应用创新上下功夫,建立考核结果以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和绩效的持续改进为根本目的全新绩效理念。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主要流程说明

经研院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绩效的持续改进,支持经研院发展远景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深化考核结果应用中,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认可绩效改进的意义和价值,建立部门内部双向沟通,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升能力。

(1)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前应深入判断引起员工绩效不佳的可能因素是什么,从导致绩效不佳的原因入手,制定改进计划。

(2)实施绩效改进计划(选取绩效改进工具)。在确定了绩效改进计划后,就需要根据经研院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绩效改进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各级管理者要激发员工的主动性,适时监督员工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关键环节对员工给予清晰明确的指导,经研院在实施绩效改进计划时,选用组织发展/绩效改善策划法开展绩效改进工作。

(3)评估绩效改进结果。改进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完成。结果评估就是对改进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实现了减少绩效差距的目标。结果评估从反应、学习或能力、转变、结果四个维度开展。

(4)分析绩效改进指导需求。明确绩效改进项目的先后次序。员工绩效不良的现象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改进员工绩效要按项目的优先顺序,选用不同改进方法;明确各绩效改进项目的关键点。管理者在不影响员工绩效改进总体方向的情况下,关注员工绩效改进的关键环节,并在员工有疑惑时给予明确的解答;明确各绩效改进项目的最佳时机。

(5)制定指导计划。评估下属的学习风格。在对员工进行绩效改进的培训指导前,管理者应当给予自己对所属员工人格特质以及能力素质、学习习惯的了解,评估出员工的学习风格;选择学习活动。在对员工的学习风格进行评价之后,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改进需要,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或其他学习活动;准备指导计划。

(6)执行指导计划。在实施绩效改进指导计划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以下两点:与下属保持深入沟通,发挥下属绩效改进的主动性;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包括管理者的指导技巧、员工的学习条件和其他人的有效配合等。

(7)评估绩效指导成效。评估管理者的绩效指导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参考维度:指导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对下属的辅导是否有效;下属在指导过程中有什么反应;下属下一阶段的发展需求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进行那些指导等。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经研院下发文件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组织机构,全面负责经研院绩效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经研院各管理机关实行绩效经理人制度,绩效经理人负责与员工确定绩效计划、签订绩效合约、实施绩效评价、进行沟通与反馈、制定改进工作计划等。

四、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经研院全员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强化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考核结束后,绩效经理人应及时与员工逐一进行面谈和沟通,反馈绩效评价结果,组织员工在《管理类员工绩效考核看板》上对考核等级进行签字确认,并与员工共同对未达到目标的项目进行分析,辅导员工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出绩效改进计划,绩效经理人在经研院全员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内做好沟通和反馈的记录。

部门《管理类员工绩效考核看板》签订情况、《绩效改进计划书》编制情况、《绩效改进指导表》完成情况、全员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沟通和反馈的记录情况全面纳入部门绩效合约的减项指标,按照季度、年度考核周期进行考核。

经研院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组建单位,按照公司全员绩效管理由“建设”向“运行”转变的整体工作要求,将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优化绩效评价流程,重点从培育优秀绩效文化、注重考核结果分析、提升绩效改进效果等方面稳步实施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全面提升经研院全员绩效管理水平。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AQIP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经验与借鉴——以学术质量改进计划(AQIP)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6日

引子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空前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学生培养方面来看,每年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存在缺陷也一直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感到不满的问题,如北京教委资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于2012年11月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不对口就业现象突出,现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占47%,很多受调查者认为现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课堂学到的所占比例较少,而更多的受调查者表示,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跨系跨专业的学习形式。从学术质量来看,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学术论文大国,但真正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而借鉴和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

如何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与大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个问题,到今天为止,高等教育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最初源于法国的“教学开业证书制度”、后来的“入学考试制度”、始于英国的“校外同行评审制度”以及现在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一般认为,高等教育认证制度起源于1885年美国成立的“新英格兰院校协会”,从事高等教育的院校认识到需要建立一定的标准来规范高等教育的准入门槛,同时也起到向外界进行信誉传递的作用。该协会首次使用了“认证”这一概念,并于1909年公布了“教育认证标准”。但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达到鼎盛,认证制度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形式。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及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认证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学者也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进行了一些介绍,如代林利(2006)对悉尼大学学术质量保证体系的分析、黄建如和张存玉(2008)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策略的介绍、叶信治和杨旭辉(2009)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学生力量的分析、李子建等(2010)对香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经验借鉴,以及刘献君(2008)、黄福涛(2010)、吴素梅和宋彩萍(2010)、高飞(2012)等对高等教育保证体系国际经验的分析,李明华(2010)、王云儿(2011)、彭江(2012)等对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介绍。从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很多国家不同,因此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也存在很大差异,质量保证的最主要机制是高等院校设立的审批制度,即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进行源头上的质量控制。此外,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经验,我国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针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制度。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一方面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评估制度引发的很多缺陷。因此,如何更好地改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还有待深入探讨。

二、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背景与特色

学术质量改进计划(AQIP)是在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资助下,由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HLC)于1999年发起,旨在帮助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套方法体系,包括一系列的质量原则、程序和评价标准。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是美国六大地区高等教育认证协会之一的中北部高等学校协会(NCA)所属的一个委员会,负责该地区高等教育及其学位的认证。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初衷是为高等学校提供可供参考的质量改进方法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达到该协会现有及预期的认证标准。对需要认证的高等学校而言,他们可以参照学术质量改进计划以通过协会定期的认证;对不需要认证的高等学校,他们可以任意借鉴和采用该计划以促进和改善教育质量。

从形式上来看,AQIP是一套新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但其本质已与传统的认证体系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认证体系主要关注高等教育机构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最低标准,其过程包括:①高等学校根据既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②由认证机构派出检查人员进行实地检查;③如果高等学校达到标准,则给予认证,并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监控以保证高等学校符合认证要求(Neefe, 2001)。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认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比如利益相关者希望高等学校展示其责任感、甚至要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校获得的资助联系起来(McMurtrie,2000)。而对那些已经具有较高声望的高等学校而言,每个周期重复进行的认证只是表明他们具有了认证所需的最低水平,对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没有什么帮助(Eaton,2001),传统认证过程的价值受到社会的质疑,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AQIP计划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最早的改革尝试者,并成为新认证体系的典型代表。AQIP计划以创新性和挑战性为突出特点,希望参与计划的高等学校经由参与计划的过程得到显著的提高。截止到2012年12月,已有202所高等教育机构成为AQIP计划的实施者。

三、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框架

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整体框架包括十条原则、九个系统和七个实施步骤。在确定学术质量改进原则时,该计划参考了大量的质量管理理论和观点,包括已被高等教育界广泛借鉴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持续改进理论(CI)、六西格玛理论、ISO9000体系、政府质量奖等,也包括尚未被高等教育界参考的系统思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九个系统是对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分类,学术质量改进计划包含了与学术质量相关的各方面工作及任务,为方便起见,对这些职能进行了分类,划分为九个系统,包含了高等学校涉及的关键任务。每项任务都有一个从目标设定、制定和实施方案到完成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AQIP战略论坛、系统评价、实地检查等。

(一)原则。原则共10条,主要描述该计划及所参与高等学校的价值理念。包括第一条:高等学校的使命和愿景是服务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第二条:高等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层支持质量至上的文化;第三条:尊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意愿;第四条:对社会需求和环境的变换保持敏感并主动适应;第五条:基于真实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第六条:开放的教职员工和管理团队;第七条:学习导向的氛围;第八条:合作团结的机制;第九条:为创新和改进制定计划;第十条:机构成员的正直和责任感。

(二)系统。为帮助高等学校更好地分析和改进质量保证体系所包含的基本要素,AQIP将关键职能任务进行了分类汇总,共划分了九个系统,如图1所示。(图1)每一类包含相关的一组职能和任务,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理解和探索用以改进相关职能及流程的可能性。

第一系统: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是所有高等学校的目的,该系统关注“教-学”的过程,但它不是局限在狭义的“教师-学生”之间进行的简单教学活动,而应该从整个机构的层面分析如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全体学生的发展。在该系统中,要求使用者测度和分析关键任务的执行情况,将采取哪些行动以持续提高和改善教学过程。

第二系统:完成其他有特色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之外,独具特色的目标是使该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区别开来的地方,即使这些部分做得并不优秀,但不妨碍成为特色。在该系统中,要求使用者描述和评价这些职能的执行情况。

第三系统:理解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学生和其他为之服务群体的具体需求,要求识别并归类相关的需求方,比如雇主、学生家长、社区等。

第四系统:教职员工评价。分析机构对教职员工的发展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大家的共同努力是高等学校的成功所必需的,要检查与员工相关的工作环境,分析相关措施对提高教职员工评价的影响。

第五系统:领导和沟通部分。分析高等学校的领导和沟通架构,这一部分关系到高等学校如何进行决策、向内外部传达机构的愿景和目标,等等。检查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将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第六系统:运行支持。包括了大量的支持程序,要求检查机构的日常运行活动、如何利用信息、分析运行效果以及做出哪些改进。

第七系统:效能评估。检查该机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服务于日常管理和改善绩效的情况。如何收集正确的信息并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使用者,要求分析整个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确保其符合高等学校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

第八系统:对持续改进进行计划。检查高等学校的计划过程,包括目标制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如何评价计划系统的效果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

第九系统:协作关系。分析目前和潜在的内外部关系如何帮助高等学校完成使命,检查与学校目标密切相关的关键内外部关系。分析该部分的效果及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

AQIP计划的这九个系统不是笼统的划分,而是包含了具体的细节,每个系统都识别了相关的具体条目,这些条目以问题的形式加以表示,用以指导使用者构建自己的计划体系和具体的行动方案。问题包括:“背景,即如何理解某项职能在该机构的实行?”“过程,即如何设计并实施相关过程以达到目标?”“结果,即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让利益相关者满意?”“提高,即如何改进系统所包含的职能?”以第一系统“帮助学生学习”为例,关于“过程”的问题有18个,比如 “如何确定新的课程项目以使你们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如何帮助学生选择与他们的需要、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课程?”等等;关于“效果”的问题有6个,比如“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怎样?”“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辅助系统的运行效果如何”;关于“提高”的问题有2个,比如“最近针对该系统做了哪些改进措施?”。通过以问题的方式对九个系统职能和任务进行细化,使高等学校能够全面掌握学术质量改进计划的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三)实施过程与周期:AQIP的实施过程包括战略讨论会、改进项目、年度更新、档案汇总、系统评价、实地检查等具体步骤,这几个步骤又分别组成期限长短不同的周期。

战略讨论会用于帮助机构根据AQIP分类来评估、选择和确定一系列的战略和行动方案。

改进项目细化了机构的持续改进计划,每个机构要提出3~4个最能够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改进项目,其中至少有一个和帮助学生学习部分直接相关,所有的改进项目都要输入在线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了所有参与高等学校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改进项目。截至2012年12月,该数据库已经有了2,325项改进项目。

年度更新:所有参加计划的机构每年把特色项目的进展及完成情况整理归档。

资料汇总:加入AQIP计划四年后,要求对资料进行汇总,包括机构对实施计划以来的总体认识以及九个系统实施情况的说明。

系统评价:按照既定标准程序进行,最终形成对实施机构的评价反馈报告。

实地检查:在七年作为一个认证周期的循环中,要求对实施机构进行实地的检查,通常由两位以上经过训练的评估人员利用至少两天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完成书面报告。

合格认证:以七年为周期的认证过程的最后环节,将检查汇总的档案、最近六年的行动方案、系统评价以及机构与AQIP的其他互动情况,判断是否达到认证标准,是否继续参与AQIP计划。

AQIP计划的周期分为三个,这三个同时进行,如图2所示。(图2)

第一个:每年作为一个周期,包括改进项目和资料汇总。属于行动层面。要求参与机构制定3~4个改进项目,并在线提供相关信息。在每年秋季进行线上资料的年度更新,AQIP会给予书面反馈。相关信息最终都加入进汇总档案中。

第二个:每四年作为一个周期,包括战略讨论会和系统评价。属于战略层面。战略讨论会以及对汇总材料进行的系统评价,可以提供可行的书面反馈,帮助机构制定新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以促进学术质量改进,加快实现目标的进程。

第三个:每七年作为一个周期,包括实地检查和合格认证。基于前面两个周期的工作及获得的相关资料,对高等学校是否符合认证标准做出评价。

(四)五个标准。对需要认证的机构,要提供证据表明他们达到了委员会制定的五个标准,五个标准从高等学校的使命和任务、道德和责任感、以教学为核心的相关工作、资源及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评价是否达到要求。通常可以参照AQIP计划各系统中所包含问题的回答情况,因为这九个系统包含了所有重要的任务,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综合的高等学校目标,AQIP计划的全面性及包含问题的具体性可以使每个高等学校全面地描述其活动及取得的效果,同时可以对改进计划进行批判及建设性的思考。任何打算加入AQIP计划的高等学校,都应当首先对该计划及其他质量改进项目做深入了解,同时在全校范围开展讨论,以分析该计划如何服务于学校的需要、适应学校的文化。全面理解实施持续改进计划的挑战和收益、所需要的决心和要付出的艰辛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高等学校里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核心人员应当充分领会质量改进计划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承担的责任。

四、AQIP计划的实践价值

AQIP计划强调高等学校的使命和愿景应立足于服务于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帮助学生学习是核心任务。同时,该计划也强调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有的道德和责任感。与其他的质量提高框架不同的地方还表现在AQIP对系统思考理论的借鉴,强调全员参与、领导支持、质量文化以及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系统思维方式。AQIP计划强调“引起注意”而不是“判断”,是帮助高等学校实现其目标的“教练”而不是“裁判”,而这些目标正是基于高等学校自身的需要。AQIP借鉴了商业管理的理念,要求高等学校从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出发去解决问题、基于信息数据库进行决策。同时,AQIP计划建立的持续质量改进网络为高等学校分享他人的经验、保持主动的创新行动提供了支持和动力。AQIP计划的实践价值更多地存在于参与学校的反馈意见中,如Capella University大学认为,参与AQIP计划使学校领导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质量改进计划中去,而与教职员工的共同发展使学校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大学在参与AQIP的过程中认识到需要改变他们的文化以推动必要的变革。此外,他们也需要建立并有效利用信息搜集系统,因为可靠有效的量化信息,尤其是储存了历年资料的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学校制定计划的水平以及诸多方面大有好处。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实施AQIP计划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有学者发现,与参与其他认证体系的高等学校相比,参与AQIP计划的高等学校在组织学习能力上的得分较高,尽管因为AQIP计划实施的时间还不够长,得分高低的差异程度还不是很明显(Neefe,2001)。学者们后续的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如有学者通过案例研究方法考察了参与AQIP计划对组织学习行为的影响,发现通过实施AQIP计划,提高了高等学校教职员工的内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激发组织学习行为及组织文化的变革(Stewart,2006)。也有学者采用AQIP模型对高等院校进行了评价,认为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Yarmohammadian,2011)。研究也发现AQIP计划对高等学校领导力有影响,与传统的认证体系相比,AQIP计划对高等学校领导力的要求更高(Methuku等,2012)。

五、结论

尽管从形式上看来,AQIP计划是一个认证体系,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认证标准”,不是简单地通过比较来判断参与者是否达到标准然后给出“是”或“否”的答案。AQIP计划已经超出了认证体系的范畴,成为一个系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及提高机制。基于该计划的基本原则和详细的系统划分,参与者可以根据该计划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来改进自己的职能系统。在该计划中,达标已经成为最低的要求,而持续的改进才是实施该计划的最终目标。因此,无论是否以认证或评估为目的,AQIP计划的理念、框架和内容都值得每一所高等院校思考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Methuku,D.,Hussien,H.Study on Traditional Versus Continuous Accrediation Process & Exploring Leadership Dispar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merce,It & Management,2012.1.

[2]Neefe,paring Level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tur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icipating in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Academic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Accreditation Processes[D].University of Wisconsin,2001.

[3]Stewart,V.How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ccurs through Academic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AQIP)Action Projects:A Community College Experience[M].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6.

[4]Yarmohammadian,M.,Mozaffary,M.,Esfahani,S.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Academic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AQIP)Model[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5.

[5]代林利.大学内部学术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建构——以悉尼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6.3.

[6]高飞.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标准、进展与前景[J].江苏高教,2012.5.

[7]黄福涛.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趋势与中国的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

[8]黄建如,张存玉.澳大利亚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析[J].高教探索,2008.6.

[9]蒋葵,俞培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与亚太区域的“千叶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10.3.

[10]李明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变革趋势研究(上)[J].复旦教育论坛,2010.4.

[11]李子建,黄显涵,钟秉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趋势——香港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0.1.

[12]刘献君.关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13]彭江.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历史发展、系统结构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14]王云儿.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新趋势探析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2.

[15]叶信治,杨旭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学生力量及其对我国高教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9.4.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5篇

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引入绩效管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维和模式进行英语教学,通过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以及绩效改进等五个环节,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全程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绩效管理由于其强调共同管理、评估改进以及突出沟通,对技校英语的教学产生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技校英语;绩效管理

一、技校英语教学现状

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工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然而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这样的形势对技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技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也要求其掌握一定程度的外语。一般技校都设置了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但是从本人的教学经历来看,技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技校入学门槛低,学生英语底子普遍较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一般,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二、绩效管理与英语教学联系

为提升技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引入绩效管理这一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通过绩效管理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绩效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九十年代传入中国,以其科学、实用而深受众多企业青睐,将其运用到技校教学,在本人分析和实践看来,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即管理绩效,其中绩效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运用到技校教学主要指个人绩效。个人绩效是个人态度和行为结果的总和,在实践教学中,即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又决定学习成绩。态度、行为和结果,这三者环环相扣,产生出一条关系链,技校教学中的绩效管理便是以这条关系链为线索来实施管理。

三、绩效管理教学实施

具体而言,应如何在技校英语教学中使用绩效管理呢?绩效管理分为五个主要步骤:一、制定个人绩效计划;二、绩效实施与管理;三、绩效评估;四、绩效反馈面谈;五、绩效改进。

(一)制定个人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步骤,教师应在每学期开始的前两周内,协助每个学生按照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绩效计划,具体可以计划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绩效结果可以由期中、期末成绩反映。因为绩效计划要求实施方要准确无误地完成绩效计划,为此,教师和学生在协商制定完成绩效计划后,应共同署名,代表计划生效。另外计划的制定应遵循“SMART”原则。“SMART”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构成,其中S(Specific),即目标是明确的、详细的;M(Measurable),即目标应该根据数量或质量的标准进行亮度和证实,尽可能将目标给予量化;A(Attainable),即目标应是具有挑战性,但是是可实现的;R(Realistic),即目标应是立足于现实,不能脱离现实凭空猜想;T(Time-bound),即目标应该是有时间期限的。

(二)实施绩效计划

学生是绩效计划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教师监督有两大意义。一是对绩效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为了使学生学习不偏离既定目标,教师不但要对其发展结果进行考核监督,更要在绩效计划实现的过程中进行监控。教师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持续的监控有两个好处:首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沟通,“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其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外部教学环境和学生内部心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完美的绩效计划能够预料到所有情况,所以需要持续的监控过程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规矩与既定目标不会偏离。二是绩效考核要保持连续性,要持续进行绩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后面的绩效评估做准备。学生绩效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总和,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期中、期末成绩判定学生学习绩效的高低,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时的绩效监督有利于考察和搜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全面反映学生的绩效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以及上课回答次数等指标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绩效考核与评估

绩效考核与评估是建立在之前环节的基础上的,由教师全程操作,此环节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目标的确定;二是绩效资料的收集;三是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前两个要素是在前面的环节中完成的,对其要求简而言之是,目标要实际,资料要真实全面,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则由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制定。最后在三要素齐备的条件下,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以分数的方式显示。同时,要兼顾对绩效考核的监督,要做到公开透明,行之有效。

(四)绩效反馈面谈及改进计划

绩效反馈面谈是在绩效结果出来后,教师选取绩效表现不佳或者绩效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绩效反馈面谈这一环节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一个绩效周期以来的反思和总结,同时也是为下一周期绩效计划的制定埋下伏笔,教师和学生应在面谈过程中总结反思,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面谈,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十分有益。对教师而言,有利于其全面了解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其学习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其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学习的不足,确立下一阶段绩效改进的重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在绩效反馈面谈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四点:一是关注学生计划是否支撑目标的实现;二是关注外部情况变化是否对绩效目标实现造成影响;三是关于学生心态与情绪的变化;四是要注意激励和肯定学生。

四、绩效管理有效性分析

绩效管理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良好效果,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绩效管理强调师生共同管理。双方处于一个共同的矛盾体当中,绩效管理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程序化的步骤,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学生学习负责,责任感共同增强,并且绩效计划的制定让目标可视化,操作性强。第二,绩效管理强调评估改进。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是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对制定下一周期的绩效计划具有指导意义,它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开出合理的“药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改良,推动学生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水平的目的。第三,绩效管理强调沟通。沟通贯穿在绩效管理的每一环节,绩效管理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师生双方沟通才能落地,换而言之,绩效管理基于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师生双方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责,更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因此综合来说,强调共同管理、评估改进以及沟通,本人认为这是绩效管理能够有效运用到技校教学的三大原因,正是基于沟通上的共同管理,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改进,绩效管理因此才行之有效。

作者:陈倩倩 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敏.主题式任务型教学在技校英语视听说课中的探索——以一节听说教学课为例[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10.

[2]黄梅英.合作学习在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4:8.

[3]甘少明.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小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139~140.

[4]姜肖.关于技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的几点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7:111~112.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优化

一、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要素

1.学科知识

虽然发展性评价强调的重点不是学科知识,但是学科知识也是高中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高中生以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所以,高中生发展性评价也不能忽视学科知识。

2.综合素质

不同于传统评价,发展性评价除了学科知识,关注的是综合素质的评价,高中生更应该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除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更应该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和各种实践,锻炼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遵守各项纪律和管理制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力,形成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发展潜力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在考虑学生过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由于高中生的特长与个性存在差异,其在发展潜力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技能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分析处理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

4.评价方式和主体

以往学生评价的基点往往放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从而评价方式被窄化为纸笔测试。发展性评价需要对高中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衡量,不同的评价项目由此而生。对于不同的评价项目,则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因此,发展性评价采用多样评价方式,诸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能力检测与知识考核相结合,质性评定与量性测量相结合,分数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等。评价主体也不再单单是教师,而是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长和社会也参与到评价中,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5.改进计划

发展性评价在时间指向性上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发展性评价也要做到对学生后续发展的规划。评价主体根据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来判断学生现状中的不足。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有个体特征的改进意见。

二、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1.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对学生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明确的评价内容,并最终形成评价指标。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学科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字词句的认知与使用,各种文体常识的掌握,一定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提升几方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能力、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综合素质发展目标。

在实施评价时,以上两种目标是相互包涵渗透的,要全面考虑。

2.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倡导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不同维度上的进步和发展情况。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多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相结合,如,教师评语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成长档案袋等。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设计制作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其结果对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收集作业结果时,要注意不同形式的结果收集,纸质作业可以直接收集,而讨论作业需要教师适当记录,实践作业可以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收集的作业结果要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全面建立学生发展的客观资料档案。

完成收集工作后,根据收集的资料,客观进行分析,形成对每个学生学习、作业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分析语文课外作业评价资料时,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尽可能地通过多手段、多评价主体全面描述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动态看待评价。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关怀。

4.制订学生改进计划

语文课外作业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发现并改进不足。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制订改进计划,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积极改进的意愿,认同改进计划,促进发展。

这样制订的改进计划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改进意见具有针对性和个体特征。还要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针对于负面反馈,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反馈,使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功效。

三、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教学反馈作用

语文课外作业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积极的功能。通过布置语文课外作业,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对教学的各种效果做出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不仅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考查,更要注重从作业中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夯实基础,所以要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促进高中语文课外作业变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万秀霞.浅议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2]阎翠翠.浅谈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学习领域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德国

中图分类号 G7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1-0077-04

自2007年开始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以来,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的,以使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和适用。学习德国新经验,对于完善和构建适合国内情况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变化分析

(一)2007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情况

1998年德国改进了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规定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及学习领域课程和课程课时。至2007年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已经构建完善并进行了探索性实施,有6个州建立了完善、系统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施应用效果。也有一些职业学校仍然按照原来的学科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如图林根州的PFS-Erfurt职业学校认为学习领域课程强化了职业技能培养,但对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和学生潜在能力发展不利,有待进一步观察。

1.职业学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子体系

各职业学校依据专业框架教学计划构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子体系,通常一个专业有10~15门学习领域课程,总学时在900~1300学时,安排在3.5年时间内完成。以图林根州2001年制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该专业设计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机械电子系统制作等13门学习领域课程,共计1020学时。其中,第一年学习5门课程320学时,第二年学习3门课程280学时,第三年学习3门课程280学时,第四年(半年)学习2门课程140学时。

职业学校安排40~52周的学习领域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总课时在1600~2080课时之间。如AGS-Erfurt职业学校3.5年共计安排40周1600学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和体育、宗教其他通识课程的学习。每周40课时,其中,学习领域课程为26课时左右,通识课程14课时左右。其余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或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进行专业实践学习。

2.职业培训中心专业实践课程子体系

各职业培训中心依据专业职业培训条例和学生所属企业岗位要求,设计构建实践教学子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与实训、顶岗实习、社会项目设计与实施、岗前适应性训练四部分。专业技能与实训部分通常由25~30门课程组成,顶岗实习通常包括10~15个岗位,社会项目设计与实施包括来源于社会、企业的真实项目3~5个,6周的岗前适应性训练完全按照每个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进行。通常,在职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践学习时间约118~128周之间,总课时约4720~5120课时,在3.5年内基本均匀安排课程,与职业学校教学进行以周为单位的工学交替。

以博世公司爱森纳赫工厂的职业培训中心为例进行说明:专业技能与实训部分共27门课程;来自不同企业和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实习岗位和数量不同,分别在10~18个岗位进行实习;有4个来自社会和企业的项目训练和6周的岗前适应性训练。一门实训课程最少为40课时,最多为320课时;一个实习岗位最少为40课时,最多为720课时;最小的项目40课时,最大的项目160课时。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变化

1.新版本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培训条例

2008年和2011年德国政府对《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1]进行了两次修改补充,增加了对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新要求,增加了“青少年的教育与社会”、“可持续性生活与发展”、“企业、消费者与社会、经济的关联”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据此,各个专业开始修改制定新版本专业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框架教学计划。

以2011版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培训条例进行说明[2]:在新版本中对考试1和考试2提出了详细要求。同时,提出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是职业培训和考试的基础,对职业学校的相关交叉学科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学科的学习领域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强化要求,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教育培训计划的20条职业项目中,对第9条(人工、机械加工和切割、成型)、第10条(连接)和第11条(电气组件和部件安装)的具体技能、知识和能力目标改动较大,其他17条相对未改或改动较少。

2.职业学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子体系改进

媒体设计与制版印刷、工业机械装置与操作等专业依据编制指南陆续制定了新版本的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以图林根州2010年版本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进行说明[3],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分为交叉学科的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学科的学习领域课程两大类共2680学时、19门课程。根据2011版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标准指南要求,各个学校又增加了2门240学时的选修课,使整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总课时达到2920课时,课时总量较以前增加了186%。交叉学科的学习领域5门课程560学时,注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学科的学习领域的14门课程2120学时,以机电一体化为技术为核心,扩展至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测量技术和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应用性基础学科知识。实验实践教学为720学时,占必修课程总课时的26.7%。

3.职业培训中心专业实践课程子体系改进

职业培训中心根据新版本的职业培训条例和以往实践教学经验,同时考虑新版本框架教学计划要求,对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子体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和完善。在和相关职业学校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对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时间安排等进行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类别基本不变,年度按周排课的顺序基本上是“4周在职业培训中心+2周在职业学校”有序的工学交替模式。

二、中德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变化对比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课时数对比分析

以2009年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资料[4]和2015年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资料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在学习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后,平均每年的总课时量是德国的54%,其中实践类教学课时是德国的28%。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后经过6年持续改进至2015年,年平均课程是德国的37%,降低了14个百分点。实践类课时是德国的13%,降低了15个百分点;德国的学生每天8课时、每周40课时在学习理论、技能和能力,我国的学生平均每天3.6课时、每周18课时在学习理论、技能和能力。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初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每天平均给学生55%的时间(按每天8小时计算)用于自学,以提高其自学能力;从数据上看,似乎德国学生没有自学时间,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子体系变化分析

1.德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子体系变化分析

以图林根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第一,2010年改进后,重点改变了原来基于行动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专业理论得到一定的系统性、学科性强化基础上,使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更加完善的学科性、职业技能性,避免了原来过分强化技能而忽视学科导致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后劲不足的问题。第二,1998版学习领域课程的学时属于理论实践一体化学时,2010版改进后的课时中明确规定了10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时为720学时,同时还规定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5门基于学科学习领域课程的考试模式。

2.国内某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变化分析

仍然以上述的国内某高职院校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第一,2015年改进后进一步弱化了专业理论和学科性,理论课时减少到316课时,11门课程都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8门专业基础课程共计34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64学时,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总计专业理论课时为496学时。第二,改进后的课程体系更倾向于专业技术,去掉了培养学生社会和工作能力的相关课程,使专业技术得到强化。

三、对比分析结论

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改进后的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其一,德国在强化技能训练近10年后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弱化后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利。所以,改进后的专业理论和学科体系得到适度强化,且尽量不降低对技能培训的力度。

其二,国内某高校经过最近6年的改革试验,与德国的改革方向正好相反,进一步弱化了专业理论和学科体系,其结果有待检验。

其三,德国不断提高总学时数,将每天8小时充分利用好。国内某高职院校在进一步降低总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改革的效果如何暂时难以做出判断。

其四,我国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很好地总结德国改革和国内改革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认真慎重地完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Sekretariat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Referat Berufliche Bildung, Weiterbildung und Sport Taubenstra?e10.

Handreichung für die Erarbeitung von Rahmenlehrpl?nen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für den berufsbezogenen Unterricht in der Berufsschule und ihre Abstimmung mit Ausbildungsordnungen des Bundes für anerkannte Ausbildungsberufe[Z].Berlin, 23. September 2011.

[2] Der Bundesminister fu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in Vertretung B.Heiter. Verordnung über die Berufsausbildung zum Mechatroniker und zur Mechatronikerin (Mechatroniker-Ausbildungsverordnung -MechatronikerAusbV)[S].Berlin,den 21.Juli 2011.

[3]Thüringer 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Wissenschaft und Kult. Thüringer Lehrplan für berufsbildende Schulen(Schulform: Fachschule,Fachrichtung: Mechatronik)[Z].2010.

[4]王亚盛.中德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与改革建议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0(6):77-79.

Abstract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the revision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ulations an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ment in vocational school or vocational training, comparing with one domestic first national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German old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changing, which is emphasize the skills training while less theory education, the new system improves the theory and discipline while insures the skill training. Meanwhile, the skills training is still emphasized and less theory in one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reform whe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r not will verify in future.

Key words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Germany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8篇

1.1确认并分析问题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护理缺陷、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找出。护理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偏低,不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新业务及技术的配合度不高,及缺乏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力执行等几个方面。

1.2制定完善的改进计划

结合产科具体情况,针对获取的质量改进信息制定改进方法,首先交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人员展开配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制定改进流程与方案,并对流程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从而制定完善的改进计划。最后,将改进流程及具体方案借科室学习之际,传达给所有护理人员。

1.3计划的实施

产科护理人员根据已制定好的改进计划开展工作,护士长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要具备计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1.4评价方法

病区的护士长组织小组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特别是检查上一阶段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倘若问题依然存在,则需对原因及改正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还应对现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确认下一阶段质量改进的相关信息,进而制定出完善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2结果

我院2009-2013年产科护理质量研究结果显示,5年来产科护理质量得到了逐步提高,患者及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明显下降,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孕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病死率均显著降低。

3讨论

3.1护理管理为持续、动态的过程

持续质量改进以患者为核心,围绕着护理服务全过程展开的评估及改进质量的活动。针对存在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多项问题,我院展开了多项改进措施:(1)安排护理人员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并每周组织一次相关业务学习。

(2)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疾病查房,在完成查房后,纠正不足之处。加强产科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组织组员展开不定期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讨论,并在护理部的教师帮助下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并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价。

3.2提高了产科护理的质量

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护理人员转变了传统理念,严格遵循人性化服务的原则,以热情饱满的心态迎接患者,向其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规定等,在缓解患者焦虑、紧张、不良心理的同时,使患者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分娩前后的过程。在护理质量控制及检查中,患者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逐年减少。

3.3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针对产妇的心理特点,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学习。要求护理人员将分娩的过程,产妇应配合的事项,以及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向产妇进行详细讲解。在产妇出现前1d,本科对产妇进行集中的指导与宣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由于每位危重患者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潜在危险等因素制定出护理工作的重点,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随时调整,护士长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提高了抢救病危患者成功率的同时,促进了年轻护理人员的进步。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05-01

一、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是介绍电力系统中各种不同设备的众多保护原理,作为专业课程它涉及到很多前修课程知识的运用,在该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把大量的学时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和吃力,甚至觉得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其次,大学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往往变成了应付课程结业考试,对于学生灵活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尽快适应以后的工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利。再次,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可能不具有十分丰富的电力行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未充分了解工业界的最新技术和需求,也不能很好的将相关的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我国培养人文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继电保护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若能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对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的电气类人才将有长远的意义。

二、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教学思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从基本素质、现代工程意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十一个方面[1]提出了要求。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也应着重考虑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作出相应的改进。

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原有继电保护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在实际电力行业中已逐渐被更新换代,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和学时分配上也应有新的侧重点,此外还需要注意授课内容与学生后续学习之间的衔接。例如:实际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主要是以光纤为通道的居多,在授课时也应重点介绍此类纵联保护;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也应占有相应的学时,这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快的熟悉现场的微机保护装置。同时,学习微机保护的硬件构成、数字滤波、算法和程序流程的学习又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为主动思考问题;在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相关原理后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将与该原理相关实际电力行业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中,课堂的容量比较大,往往是一名教师面向一百名甚至更多的学生授课,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若能采用小班教学,每个学生更容易被教师关注,在进行讨论时,也更利于学生迅速形成讨论小组,小班化教学对不同教学方法发挥其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2.提升学生角色,培养创新能力

继电保护课程通常开设在本科阶段第六或七学期,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通常学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和其它专业课,如《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附加一个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采用课程作业的形式,并将课程作业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课程综合成绩中。教师制定难度和内容恰当的课程作业任务书,由3-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最后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在课程作业的任务中,可以给出一个小型的电网规划的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一次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再去对已规划的电网中某个元件的保护进行设计和仿真。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合理分工,学习查阅文献的方法,熟悉工程设计的规范,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的比较;学习商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对设计的电网进行潮流、短路和暂态稳定计算;完成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并利用仿真软件验证整定计算的正确性,最终形成课程作业报告并进行答辩。完成课程作业任务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一致的。此外,将课程作业成绩作为课程综合成绩的一部分,减少课程结业考试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不仅能够督促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也会使课程的考核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国际交流

希望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必需先提高整个工科教师队伍的水平,为了使教师的能力和工业界同步发展,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机会让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从事工程实践,青年教师下企业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很好的例子。在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结合实际工程来为学生授课或讲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工程实例。

提高教师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供同等机会给在校学生,在学生学习继电保护课程后,让他们参与到继电保护相关的横向或纵向项目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部分专业都有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的经验,学校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前沿的知识和方法,参与国际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总结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现有继电保护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的思路。教学方法的改进、转变学生为课程学习的主人、增加校企合作等措施将使教学效果更好,人才培养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 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4):21-29

作者简介:

学习改进计划范文第10篇

摘 要 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流程体系;设置合理的绩效管理计划;要及时合理的与运动员进行定期的沟通;考核指标要全面科学,正确的运用考核结果;奖惩分明,不断改进计划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关键词 绩效管理 运动员管理 单板U型池

绩效管理是指从确认组织目标和人员职责开始,到评价结果的应用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对一个组织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价,并给予奖惩,以促进系统自身价值实现的动态过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以及绩效改进与导入这几个环节。

一、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流程,提高运动员学习、训练动机水平

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对于运动队来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绩效管理是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工具,因此,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管理中教练员要高度重视对运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合理安排,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运动员明确目标标准,使其目标具有科学性,并且通过不断改善运动环境及条件等保健因素来激活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动机。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信息反馈和指导到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的运动以及改进的整个循环过程都需要运动员的参与,并且管理者与运动员要有及时沟通,使运动员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努力满足运动员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努力为运动队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每个阶段教练员都要保证与运动员有持续不断的沟通过程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从制定计划、指导、考核、反馈、改进的5个阶段,沟通就像“剂”一样,磨合着每个阶段的连接点。在计划阶段,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教练员了解运动员内心的想法,并与运动员就计划标准达成一致的过程。首先是教练员为运动队的工作确定计划后,就其详细内容进行分解并提出对于运动队中运动员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范围等计划标准,教练员应根据制定的内容帮助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的详细的计划进行分解,并同时要根据这些计划标准进行反复的沟通,使运动员有积极地、主动的态度参加学习、训练的。在绩效辅导阶段,教练员要认真及时的观察运动员完成计划标准情况,并帮助遇到困难的运动员及时解决困难;另外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现状与目标计划之间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在绩效评价和反馈阶段,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主要是为了对运动员在考核期内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合理、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同时,教练员还应当就运动员在完成计划标准期间出现问题的原因与运动员进行沟通分析并要帮助运动员确定下一个计划标准改进的重点。因此,沟通和协调是绩效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结合运动员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标准

绩效管理这个闭合的循环过程,计划标准的设置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是牵引整个运动队不断发展的关键,是清楚说明期望运动员达到的结果以及达到该结果所期望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管理过程中,教练员要开展学习、训练的工作分析,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可行的计划标准来增加绩效管理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计划标准的制定还要具有清晰性,这样可以确保运动员在清晰的计划标准指引下进行学习、训练。

四、辅导并且观察运动员完成计划期间的具体情况,详细记录且形成文档

绩效管理中的辅导阶段是整个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耗时最久、最关键的环节,这个阶段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效率高低、目标完成与否的关键环节。同时,辅导阶段通常是用沟通的方式来了解运动员现阶段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潜在问题,为了下一个阶段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要注重数据的手机并作详细记录,以便帮助运动员改进。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绩效管理的辅导阶段,观察记录运动员的现状、辅导运动员完成计划这些工作的重点都是为了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应当注意收集能够反映各项指标优秀的运动员同时也不能忽略较弱的运动员,这些事实和数据都必须与目标和计划密切相联系,而且这些事实、数据对教练员帮助运动员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绩效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正确运用沟通方式,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促进运动员逐步很好地完成计划标准。

五、选择合适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管理中的考核体系在任何管理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考核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反映出组织中人员存在的问题,所以,运动队的考核系统需要不断的完善,避免出现运动员为了考核而考核的现象。通过绩效管理中的考核评价,发现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找出运动员完成计划标准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运动员扬长避短。在我国单板U型池雪上项目运动员管理中,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要克服传统的单纯利用运动训练指标来进行绩效考核的局限,可以从运动队中的4个角度来观察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首先是运动员的角度;其次是学习与发展角度;第三,运动训练的角度;第四,运动队内部管理流程。针对运动员自身情况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运动员的训练、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目标标准,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指标难度,简化指标的复杂性,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考核系统中。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中,教练员要较好的利用一些激励形式来促进运动员学习成绩、训练水平的提高,及时帮助运动员正确对待考核结果,奖惩分明的激励运动员,使得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等.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大四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幼师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