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0:04:08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对那些理论性较强的课不感兴趣,而且还有厌学情绪。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广泛、开阔,涉猎范围逐渐加大,但是自己缺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外读物、网络等方面去,导致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降低。

二、教育管理对策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计制度

技工学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比较思想活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教师的意愿行事,偶尔会出现一些违纪现象,也是正常的,不要苛求学生。我认为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讲究管理方法的艺术性以及科学性,学生管理工作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执行,更要有超前意识,努力做好预防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包括上课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考试纪律、课堂纪律等;严禁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同时鼓励大家向先进学习,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2.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既要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要深入研究技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进行改善和提高。要选用新教材,并将教材中来不及反映的最新科研知识、发展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避免理论和实践之间脱节。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教师还要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丰富教育手段。技校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十分熟练的技术新时期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讨王未凡(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山东滨州256600)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平台来展现自我,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精神,使他们明确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这是培养和提高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应该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把教育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管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对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纠正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成长与成才。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采取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班主任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师生的情感距离可以有效的拉近,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班主任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知识,帮助他们找出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

4.多和家长沟通

班级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的力量,学校、家庭共同来参与,这样可以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在学生管理中,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班主任应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心身发展情况,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协助管理,同时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学等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学校、家庭两方面齐抓共管,可以彻底解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这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善于沟通,同时应该有耐心。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身心健康、高智能、高技能的人才。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人格发育受到阻碍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因幸福家庭的破灭,使学生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内心孤独无助,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人格形成上极易产生“缺陷”,很容易出现心理封闭、自卑、忧郁、怯懦、冷漠,逃避与他人接触等倾向。但在自尊心的作用下,他们产生了极强的反抗性,即使是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建议他们也不会顺畅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态。

(2)学生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认知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态度上都有所改变,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对智力发展来讲,只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互相恶性影响的严重情形,对单亲家庭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而又难以完全弥补。

(3)学生性格容易发生扭曲

单亲家庭所遭遇的危机,会给子女不良的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造成子女相互适应和包容性严重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大大影响子女行为的发展,以及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单亲家庭学生中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不及时矫正,定会在学生群体内蔓延,既妨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1)过度保护和溺爱

单亲家庭的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亏欠子女,总是希望给子女以爱的补偿,尽可能在吃、穿、用、玩或者是零用钱方面满足子女的需要,这就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一个误区,结果造成了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容易使子女养成好吃懒做、任性放纵、自私蛮横等不良品质,使子女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法及生活自理能力。

(2)要求过高,过于严厉

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要高,希望子女从各方面都超过自己达到优秀、完美。他们对子女要求严格,但缺少温暖和关爱,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激化矛盾,造成子女与父母间的隔阂,子女形成偏执孤僻、脾气暴躁、情绪自卑、等不完全性格。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多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并且主动寻求异性的关心,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学生交友不良、离家出走的原因,甚至一旦受到别有用心人的诱惑,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父母一人为了生活要努力工作,因此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托管隔代监护。这种监护很容易出现“隔代亲”现象,往往对学生纵容而不利于其成长;同时祖孙两代思想上的鸿沟和文化知识上的时代差异,势必造成了监护人不能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对学生在学习上作有益的指导更是天方夜谭的事。

3.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是个别教师中仍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二是教师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就事论事的弊端。尽管很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问题,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却只是停留在思想的认识上,而在实践教育工作中则缺乏可行的方案和具体的措施,也不可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质上追根挖源。三是教师工作方法简单。个别教师因不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在教育上操之过急,严厉训斥、态度粗暴,一旦未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个别教师还会对他们不信任,甚至丧失教育和管理的信心,更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屡教不改。

(2)德育教育功能没有有效发挥

一是德育机制不够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制度和措施的缺失现象。同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学校在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制定上还不全面,特别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教师更是缺乏心理学知识的累积,以至于整个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历、资格

1.1 教龄职龄:每年分别记0.5分。

1.2 学历资格:取得晋升规定的学历、教师资格每年分别记0.5分。

2. 教育工作

2.1 教育管理:任现职以来,担任校级领导、中层(年级组长)、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每年分别记3分、2.5分、2分、1.5分;连续任教毕业班两年以上的学科教师从第三年起每年记1分。上述教育管理工作年限可互通累计,但不重复计算。

2.2 年度考核: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每次记1分。

2.3 表彰奖励:任现职以来,获得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综合表彰奖励的,国家、省、市、县、校分别记5、4、3、2、1分。

3. 教学工作

3.1 教学能力:获得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分别记2、3、4分,市、省、部级依次递增2分。

3.2 评比竞赛:任现职以来,获得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及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单项奖的,学校一、二、三等奖分别记1.5、1、0.5分,县、市、省、部级依次递增1分。

3.3 指导学生:任现职以来,指导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竞赛获奖(或者作品发表),国家、省、市、县、校级分别记5、4、3、2、1分。为体现学科间的公平,每位申报者只记与申报学科一致最高级别的一次。

3.4 教学实绩:高级五年、中级四年以来,年度考核中教学实绩分值在前三分之一的记5分,中三分之一的记4分,后三分之一的记3分,按年累计。考查科教师视具体情况酌情记分。

4. 教科研工作

4.1 课题研究:任现职以来,承担国家、省、市、县、校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的,参加人分别记5、4、3、2、1分,核心组成员加1分,主持人加2分。

4.2 论文专著:任现职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1.5、1分,市、省、部级依次递增1分,在教育教学类报刊公开发表的每篇记4分;教育教学专著每本记10分。根据评审要求,正常申报人员提交3篇,论文必须与申报专业一致,管理人员提交的教育管理论文不超过1篇。

说明:

(1)方案中教育主管部门含教科院(教研室)、电教馆(中心)、教育学会。

(2)教师优质课和论文评比及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生参赛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认可,经逐级推荐。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研讨会经验交流文章按同级论文一等奖记分。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研究生管理;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G643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伴随研究生招生的恢复以及改革开放,研究生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挑战。研究生事务管理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转型阶段,如何适应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特点

近几年来,伴随着逐渐壮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及逐渐加多的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群体逐渐显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对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研究生管理的对象不同,管理措施各有特点,中国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差异性,也带来多样性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目前,研究生管理的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生整体的平均年龄较高。伴随着研究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放宽,每年考取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在增加,许多参加工作的或者就业年数较多的人士重新回归到研究生的培育队伍中。这样的现象就造成研究生整体的平均年龄上比本科生的平均年龄高。与本科生比较而言,研究生具有更好的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看待考虑问题更加理性与全面。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2)多样化的年龄层次。依据对我校的调查研究,我校的研究生有20岁的年轻人,也有40岁左右的中年人。基于研究生年龄差异的这些特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合力难以形成,使得研究生整体的结构松散,使研究生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松散特点。

(3)研究生的组成结构复杂。由于研究生报考条件的放宽,研究生们的婚育状态复杂,他们参加研究生教育之前的经历复杂,他们的生源地、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学习的诉求复杂,这些复杂性,造成了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压力大、困难多。

(4)我国研究生管理的诸多方面,存在着标准制定难,规范执行难,机制监督难,量化考核难。

(5)随着高校扩招比例的增加,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意味着研究生入学准入门槛逐年在降低,与以往研究生相比,研究生的整体水平有大幅度的下降。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出现匮乏紧张状态,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枯竭"之感。与本科生的管理相比,研究生管理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依据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它要求我们要拥有独特的思路,能够从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学术培养、文化建设、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开展研究,寻求正确的对策和方法。

二、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重。这就使得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更加艰巨。目前,与本科生管理工作相比较,高校大都在研究生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力量投入,在管理的方法上呆板单一,缺乏系统的灵活的高效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1)管理模式单一。高校的管理模式大都是垂直自上而下的模式,管理工作者存在着满足应付上级工作的思想,他们倦于处理日常工作,工作积极性低,不会积极主动思考如何加强研究生管理的有效性。

(2)服务意识薄弱。目前,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意识是高校管理工作者们的主要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管理意识中的服务意识薄弱,并且传统管理体制意识表现更加强烈。在垂直自上而下的高校事务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者具有浓厚的家长意识,常以领导者自居,面对研究生的客观需求,熟视无睹,无法与学生沟通思想与生活情况。

(3)研究生管理质量堪忧。研究生教育水平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学位论文质量上。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方面反映教学质量。造成高校学位论文质量低的原因复杂多样,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是否得当、导师水平高低、教学管理是否合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出于对以上几点考虑,许多高校对论文采取中期分流、论文外审制度,在论文答辩时要求先期发表多篇论文并对发表刊物做出具体要求,但是,各个高校还是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

(4)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效率低。随着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增加,研究生构成复杂化,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亟待加强。高校存在着德育工作与后勤保障未能纳入统一服务管理范畴,因此,高校的协调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多数学校有关会议,研究生主管部门未能参加,对于会议的思想、研究生的政治工作、文明精神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传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施。

(5)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缺乏就业指导能力。与本科生教育管理相比,研究生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淡化,在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理论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一切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往往停留于形式。以前在本科期间的优秀党员到了研究生期间,也常常由于研究生期间思想政治再教育的缺乏,致使这些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从体现。部分研究生在教育期间对于国事一无所知,不了解重要时事,趋于平庸,这成为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高校管理中提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耳、入脑和入心的理念相差甚远。

(6)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管理工作量日益加大,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目前,各个学校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集中于研究生本身和导师队伍建设,这是普遍现象。但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稳定,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相适应,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问卷调查,在研究生管理队伍中,大约有45%的人认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有68%的人认为要提高自身素质,有82%的人认为有必要参加职业培训,值得注意的只有12%的人认为在管理岗位上,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了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几点意见

(1)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队伍

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制度是基于本科生管理理念上的延伸,管理研究生事务主要还是传统的观念与思路。目前来说,研究生管理人员既要面临多样化年龄段的研究生,又要面对科研任务繁重的高校教师,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强度越来越大。因此,对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现在许多高校中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瓶颈"就是研究生管理队伍。所以,使研究生管理队伍专业化,筹建学生办等措施,是突破研究生培养质量"瓶颈"的有效措施。建立研究生学生办,一方面,可以分解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集中人力资源对研究生进行深入管理。筹建研究生学生办,需要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需要要求管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学科背景,懂得并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积极从业愿望。筹建研究生学生办,关键在于专业化的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2)仆从管理,发挥服务意识机制

管理意识强烈、服务意识淡薄是当前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普遍呈现出的特点,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推崇垂直自上而下的高校事务管理模式,倦于处理日常工作,工作积极性低,较少以自身为模范,去教导研究生。

仆从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首先是仆从。该理论率先由美国的罗伯特.K.格林里夫提出,主要重视领导对他人效仿作用的引导。辅导员对学生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怎样的辅导员会带出怎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首先要认清自身立场观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亲近学生,对学生不恶语相向,关怀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用自身的工作表现进行言传身教,让研究生耳濡目染,进而调动其内在的服务意识。加强宣传研究生学生会干部的力量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下一个被服务者进入服务者链圈,在研究生群体内形成永久连锁式服务意识气氛。这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将极大的提高高校的研究生管理质量。导师协同管理是研究生管理的有益补充和有效途径,研究生辅导员也要增强对导师的服务意识,不断为导师和学生间的联系创造方便条件。

(3)优化管理制度,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培养过程成败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学位论文质量上,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把好这关键一关,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有效组织管理论文开题工作,开题报告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二、对论文定期进行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时间长,整个过程耗费一年,随意性大,对论文工作难以控制,在论文准备过程中前紧后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论文中期检查,可以起到严格要求作用,利于保证论文质量;三、高效组织管理论文答辩。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学位论文,严格要求评审员对评审工作做到客观公正。为了把好论文质量关,要给评审员充足的审阅时间,至少在答辩前半个月,把学位论文递交到指定评审员手中。

(4)注重日常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为了使研究生能安心学习,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主要从下面两点抓起:第一,加强寝室设备的改善。第二,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组织的作用,建立多种管理模式。首先,要重视并发挥党组织、研究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使研究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开渠道,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再次,采用有效激励的管理模式。

(5)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基层党员示范作用

管理者应在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教育,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措施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研究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群众;其次要对广大研究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些基础的思想理论知识学习,在研究生班集体中完善党、团组织建设,过好党的组织生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党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先进性示范作用。

(6)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素质

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管理者首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来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才会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来从事这项工作;其次因为管理者所面对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生,他们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认识上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够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管理工作在沟通上不会存在障碍,在落实上不会存在阻碍、最后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精通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与各项理论规定,了解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认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掌握研究生管理工作科学的工作方法。

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高校研究生管理方面,只要我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有效组织和管理,营造一个全方位和谐的学习环境,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与生活空间,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就一定可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伟,裴旭,朱玉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关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0-54.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国外

国外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D.H.Hargreaves)1999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发表的《创造知识的学校》(Theknowledge-creatingschool)一文。[1]这几乎成为日本著名知识管理学者Nonaka1991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传世名作《创造知识的公司》(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8年后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遥相呼应,因而哈格维斯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目前国外研究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最直接而重要的一篇文献。2000年哈格维斯又一篇力作《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Theproduction,mediationanduseofprofession-alknowledgeamongteachersanddoctors:acomparativeanalysis),首次将研究的视角切入到教师的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因而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国际经合组织(OECD)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际经合组织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2000年出版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intheLearningSociety)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录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论文。[2]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杂志《EducationalTechnology》从一种促进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独特视角密切关注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999年到2003年,一共刊发了3篇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如表1所示)。由于《EducationalTechnology》是一种世界性学术刊物,因而它对于引领全世界广大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我们理当特别提到美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协会(ISKME,InstitutefortheStudyofKnowledgeManagementinEducation),这是一个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非赢利性机构。2002年12月,ISKME和另一个美国著名的知识管理研究机构旧金山湾地区和硅谷知识管理论丛(theSanFranciscoBayAreaandSiliconValleyKnowledgeManagementCluster)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成功地举办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高峰会议。

来自全美各州的中小学、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后,ISKME主席皮特瑞兹(LisaA.Petrides)将这次会议经验交流的集体智慧撰写成一篇专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范畴的确定》(KnowledgeManagementinEducation:DefiningtheLandscape),这篇专论对中小学、大学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学校效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又是众多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备受人们关注。LisaA.Petrides的其他研究成果还有《知识管理:教育管理者探索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生态框架》(KnowledgeManagementforSchoolLeaders:AnEcologicalFrameworkforThinkingSchools),亦有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国外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还有JillindaJ.Kidwell的《如何将公司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应用到高等教育中》(ApplyingCorporateKnowledgeManagementPracticesinHigherEducation),J.MichaelSpector的《知识管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KnowledgeManagementinInstructionalDesign),AdisornNaUbon的《知识管理在在线远程教育中的应用》(KnowledgeManagementinOnlineDistanceEducation),AndreasAusserhofer的《迈向终身化学习社会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E-learning&KnowledgeManagementtowardsLife-longEducation),DarrellWoelk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整合》(IntegrationofEl-earningandKnowledgeManagement)等5篇论文。

(二)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我国大陆

从查阅和掌握的文献来看,我国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刘毓199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比国际上起步研究的时间还要稍微早一点。而后相关论述开始不断涌现。从1998年至今,已有研究论文117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根据研究的不同焦点所在,我们将这些研究文献主要归结为三类:

1.从教育技术专业学科角度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由于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人的素质与组织智慧方面的巨大作用,我国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如祝智庭教授、黎加厚博士等)以一种敏锐的专业眼光捕捉到这一理论有可能对我国教育革新与发展、教育技术理论自身的革新与发展赋予新的生命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积极倡导我国广大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致力于这方面的开拓性研究。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国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博士2001年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一文正式揭开了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而后到如今,教育技术专业的杂志和网站刊发了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论文14篇(如表2所示)。

2.从图书情报学科专业的视角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知识管理是组织和个人创造和分享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与图书情报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从这一专业的独特视角,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形成了较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基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我国从图书馆专业的视角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的韩莉1999年在《图书馆论坛》第3期发表的《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初探》一文,而后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杂志论文89篇。

3.从教育管理或教育组织行为学专业的视角对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管理学领域中管理思潮每一次演进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许多管理新思潮,如全面品质管理(TQM)、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及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无不给教育事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新的思维。[3]知识管理,被人们誉为管理学领域日渐璀璨的一颗明珠,必将给教育事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更多的革新启示。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教育管理这一独特的专业视角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教育管理专业学科的视角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始于广东江门教育学院刘毓199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最后,我们要提到两件令人欣慰的事,这也是每个关注或致力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人员值得高兴的两件事:第一,我国大陆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开始成立了一些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机构。目前已成立了两个,一为沈阳师范大学的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中心,另一个为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主持的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当然,由于两个中心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晚,北师大的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成果方面还非常单薄。第二,2002年,我国大陆有四名研究生首次将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题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因而,到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形成了学位论文研究成果4篇,详细情况如表5所示。

(三)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我国台湾

从查阅和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台湾实践大学教育学程中心专任助理教授高博铨1999年5月发表在《师友》杂志上的《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一文,这一开篇之作正式拉开了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从此,滚滚的研究浪潮相继展开。2000年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所长、中正大学知识经济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如哲博士出版了国内外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本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专著《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本专著直接聚集于教育与学校情境的知识管理,从教育革新的高度来探讨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途径。2001年5月、2001年10月以及2002年10月台湾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连续举办了三次全台湾“知识管理与教育革新发展研讨会”,我国台湾许多有关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这三次经验学习和交流的盛会。三次研讨会共计形成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65篇,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台湾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2001年12月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了“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研讨会”,在研讨会的188篇研究论文成果中,有12篇论文的主题涉及到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应用与研究。2002年6月,台湾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吴明烈教授创办了台湾“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这是一个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的学术机构。这一机构在努力探索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同时,积极地对外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第一次面向台湾中小学教师开设了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班。到目前,开班已达5期,培养并倡导了大批一线中小学教师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在将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中小学方面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近几年当中,台湾的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999年到现在,台湾各类学术杂志刊发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达94篇,应该说是掀起了一次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浪潮。最后,我们要特别提到台湾的研究生,他们是台湾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队伍中一支十分重要的研究力量。从1999年到现在,台湾有58位研究生(有硕士也有博士)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并将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主题作为他们毕业论文选题。到目前,形成了学位研究论文成果58篇。

二、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应用: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通过以上对国外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初步发展的阶段,文献资料非常有限,仅有10余篇论文资料。对于探索教师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更是甚少,只有2篇论文稍有涉及,并没有系统的研究。但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是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值得去开拓。

2.国内研究现状从以上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我国大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从1998后至今,已有研究成果120余篇。不仅起步研究时间要早于国外,取得研究论文成果也要多于国外。应该说我们的研究并没有落后于国外,与国外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就国内本身来说,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最资深的研究是我国的台湾地区。无论是从论文成果的数量、研究的主题,还是从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程度等各方面来看,我们大陆的研究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三大主阵地(教育技术、图书情报学、教育管理三个专业)都没有上升到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即从人的层面来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特别是缺乏对教育领域中智慧资源的核心,即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虽然我们形成了近120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但这120篇成果当中,仅有东北师范大学2002届研究生李灵莉的一篇学位论文对教师的知识管理作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这是我国大陆近几年阶段性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局限与不足。这实际上启示着我们,关于教师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必然成为大陆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未来研究的重心和趋势所在。

(二)为什么教育技术专业未来研究的新使命是要重点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应用

1.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是拓展国内大陆当前的研究局限,从而奠定未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的必然需要。从以上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走在最前沿的并不是国外,而是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我们大陆的研究与我国台湾地区之间还存着一定差距。(1)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教师理应成为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所在,但我们大陆目前的研究非常缺乏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的关注与重视,这是我们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不足与局限。(2)台湾本是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前沿,但从我们的分析中发现我们大陆的研究甚少有引用或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甚至不知道或不了解台湾的具体研究现状,非常缺乏对台湾研究资料的吸纳与创新。我们大陆广大研究生缺乏对这类热点研究主题的敏感性,只有4篇这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而台湾有58篇。我们认为,我们大陆的研究与国外没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应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是面向学生的知识管理,积极地吸纳和借鉴台湾的研究成果,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建构出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突破当前的研究局限,消除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差距,奠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

2.探索和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是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构建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的必然需要。从教育技术专业所取得的14篇论文成果来看,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我们教育技术专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领域,研究的主题大都为一些抛砖引玉式的介绍,诸如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基本上都是将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理论中某个知识点作一个浅层次上的联系,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应用和研究存在着一定局限。我们认为,知识管理对教育技术的革新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对教育技术理论的革新提供一种新的思维;第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意义是作用于人而提升人的素质、组织的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竞争力。我们目前的认识和研究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知识管理对象三个重要元素是人、技术、过程,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正如企业领域企业员工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教育领域千千万万的教师应当是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因此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研究都需要拓展,要重点研究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应用,要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面向学生的知识管理应用。我们认为,就我国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三大主阵地来说,最需要也最应该突入到教师以及学生层面进行知识管理,从而建构起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是我们教育技术专业。图书情报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目前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专业形成的特色研究领域为基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形成的特色研究领域为基于一种组织管理视角的知识管理应用。它们一个重点研究的是一种面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用;另一个重点研究的是知识管理与教育改革,即知识管理与学校改革、知识管理与学校发展、知识管理与学校经营、知识管理与学校行政等方面的主题。这两大阵地受自身专业领域的限制,研究领域拓展的可能性较小。那么谁来关心教师的知识管理,谁来关心学生的知识管理?我们认为,教育技术最本质、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因此这个神圣的职责应当当仁不让地落在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肩上。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学•思•行”

近年来,党和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三步走”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国民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当下,高校不仅肩负着传授高等知识的使命,还必须承担培养国民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必须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国家持续培养出更多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一、“学•思•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持续推进,我国已进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时代,但是创新型社会的实现必须以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源源不断输入为基础,离开了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持续供给,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在人才培养上还停留于书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层面,很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应该是一种“具有多元化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的研究意识,能够综合运用自身拥有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和相应的知识直接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创新活动过程中,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的顺利转型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才。”[1]实践创新人才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要富有创新思维,并且较强的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实践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高级人才培养主力的高校,就必须将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着力点,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由过去对学生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养成。大学“应注重所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不同潜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因为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成为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激情,以及承受创新过程中失败压力并坚忍不拔的创新品格,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现、捕获并牢牢抓住可能的创新实践机会,以实现持续的改良或突破性的创新,他们中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人最终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2]但是,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很难一蹴而就,也非单纯的靠几次实践创新课程或开展几次实践创新活动就能达成,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培养和锻炼过程,应该在不断的熏陶和锻炼培养中持续养成。基于此,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学•思•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整合全院资源,形成了一套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该体系尤其关注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创新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首先,学院从人才培养方式出发,对全院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对原来的教学制度和方法进行了变革,以此适应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科应用型人才有许多共性的特征,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等。而本科应用创新型人才还应有其个性特征,尤其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除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掌握先进实用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等。”[3]为此,学院积极变革,创新课程设置,将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变革常规教学方法,鼓励老师积极探索和实施教学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不断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因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上,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实时动态评价;完善学工管理制度,出台《学风建设管理办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标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次,学院在“学•思•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精心打造了“学•思•行”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平台,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保障。“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加大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实践教学放在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实践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近年来,学院形成了-系列的实践创新精品平台,包括“我的管理学”管理论坛、“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系列学术讲座、学生科研创新及创业平台。通过这些努力,学院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建构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自立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养成。最后,学院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渠道,包括暑期“三下乡”、医院参观学习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尤其是“挑战杯”比赛,让学生借助这些平台渠道,不断历练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然后再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继续深化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这些努力,最终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地方卫生服务机构、公共管理部门等单位的品德优良、人文底蕴深厚,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学•思•行”实践创新系列活动平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5]因此,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校外社会实践,也包括校内的活动实践。相较而言,在校内活动实践中,学生可以随时跟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而老师也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延伸教育,随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状况,进行实时的指导,因此校内的实践创新活动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学校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成系列的实践创新活动平台。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在“学•思•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下,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精心打造了“学•思•行”实践创新系列活动平台,包括“品读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我的管理学”管理论坛、系列学术讲座、学生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等,旨在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锻炼。读书活动的主题为“品读经典、专业、学术”,春季学期举办,该活动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分享阅读收获,营造“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浓厚氛围,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增强学习技能、培养特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丰富求知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该活动全院学生全员参与,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阅读经典著作,以涵养其人文精神;中年级学生阅读专业典籍,以培养其专业素养;高年级阅读学术专著,以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所思所悟形成读后感或书评论文,进行现场演讲评比,这一活动将“学•思•行”融贯并做到了有机的转化,关系到学生“学•思•行”三种能力的锻炼。管理论坛主题为“我的管理学”,秋季学期举办,主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自身生活实践,用管理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或来自于生活中的管理知识及感悟,形成论文,并进行演讲,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效果很好。“管理论坛”在考察学生“学”的同时,也促成了其“思”和“行”能力的锻炼和养成。以上两项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文章现已结集刊印,供学生观摩学习。学院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术交流讲座,先后邀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专家学者莅临讲学,让学生近距离领略和感受名师大家风采。此外,学院借助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学生科研及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并为其提供经费资助,派送学生参加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医院院长论坛,鼓励学生利用“三下乡”活动开展科研课题立项和实践调查并撰写论文,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学院也积极关注学生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渠道,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选派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竞赛项目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同时学院特别重视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作为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学院201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被团中央学校部评为2016年度优秀团队,指导教师王梁宇、肖霞被团中央学校部评为“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

三、关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高质量的理论教学是根基

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固然要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及创新活动,但是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同样不可忽视。“应用型经管类高校培养目标是以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并且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高阶应用人才。高阶应用型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有高层次的实践环节,而高层次的实践环节具有与理论紧密结合的特性。”[6]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更是理论教学的深入和升华,实践教学有赖于理论知识的指导,在对理论教学予以深化的同时为理论探索提供现实经验,理论教学依靠于实践教学来落实和验证,并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引。而且,“创新性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则有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7]在科学课程体系推动下的高质量理论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可以很好的涵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个性。因此,高质量的理论教学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离开了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是流于形式。

(二)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保障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就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培养,并将其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而且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带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学生往往是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结果性评价,如果只看中某一次的单一结果就对其盖棺定论,势必会消解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实时动态评价,要引入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过程,对每一过程的严格考核,能培养学生对完成实践任务的合理规划、快速实施、认真检查、及时总结的能力”[8],而这些能力最终又会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完备的课后延伸教育是主要实现途径

课堂教育由于其课时时间短、空间固定、教师面对学生数量多等自身局限性,使得其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往往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实践创新能力的养成更多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历练。因此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上,单纯的课堂教育远远不够,还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后延伸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关注学生课后的学习状况和个性发展,并及时给予应有的指导。此外还必须给学生创建完善的课后延伸教育平台,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思维能够在延伸教育中得到细化和内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实践创新动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不仅为每一位学生指派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延伸学习,对其进行延伸教育;还精心打造了“学•思•行”系列实践创新活动平台,为学生的延伸教育提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有耀,等.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77.

[2]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

[3]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8):89-90.

[4]高井祥,陈平.论研究型大学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4.

[5]宋广元,李永平,刘云利.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65.

[6]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83.

[7]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9.

[8]朱昌平,等.台湾地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考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218.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在黄河水院,像邢二朋这样的先进典型并非个案。2007年8月,水利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韩帅兵在商丘柘城县实习时,在黄河闸门下游河段成功救起两名儿童。勇抓盗贼的柴杉,志愿帮扶老人并照顾留守儿童的张荣媚,拾金不昧的郝瑶、霍卫红、程显萍……他们的事迹和品质是黄河水院人精神境界的象征和追求,是黄河水院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见证,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下的硕果。

近年,学校在实现办学实力跨越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的过程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完善工作机制,拓展渠道和载体,创新方式方法,优化环境和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大幅提升。

创新“生产育人”教育理念,形成育人合力

黄河水院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创新并坚持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并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育人合力。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为契机,提出“生产育人”理念,创新德育教育体系,制定《黄河水院生产育人章程》。学校以校企合作建立的5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以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教育为核心,以参加职业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渗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从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职业体验和教育管理等环节,整合校企德育资源,真正践行“生产育人”理念,强化生产育人成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同时,学校积极创新基层学生党团建设模式,强化党团组织的育人功能,构建立体化学生教育网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实际,先后建立“黄河水院――高远路业”等多个顶岗实习流动党团支部,积极探索“学工联合、校企互补”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模式。学校还在校内建立学生公寓团组织,实现团组织“多重覆盖、多重管理”,从而将粗放型的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的服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创意的特色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团组织功能,真正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团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言传身教

师德师风建设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黄河水院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主要抓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和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思想理论学习教育、师德征文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探索推行职业素养导师制、辅导员建设“十个一”工程,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推行职业素养导师制。2011年,黄河水院制定《黄河水院学生班级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并以水利系、机电系、测绘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为试点,探索推行班级职业素养导师制,选拔60余名有专业知识背景、社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班级职业素养导师,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2012年,职业素养导师普及全校每个班级。

实施辅导员工作“十个一”工程。2012年,黄河水院实施“十个一”工程,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认真做好“十个一”工程(每天与学生谈一次话、每周深入一次学生宿舍、每周进一次学生课堂、每两周召开一次主题教育班会、每两周撰写一篇工作博文、每月参加一次班级集体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排查、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撰写一篇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每学年撰写一篇学生管理论文或工作案例分析报告)。同时,学校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工作队伍在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和完善政治辅导员和职业素养导师的考评机制。学校各系通过每周一次的辅导员、职业素养导师工作例会等,对辅导员、职业素养导师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校学工部每学期召开一次辅导员例会,每年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交流、总结会议,开展“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规范、强化了辅导员和职业素养导师工作机制,激发了他们创新工作、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措施,黄河水院的教职工认真践行“四育人”理念,在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敬业奉献、关爱学生、言传身教,始终将学生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先为人后做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学校也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周建郑被评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李永川被作为“弘扬三平精神,践行教学五认真”的典范……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更在全校形成了精心耕耘、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浓厚氛围。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优化育人环境和氛围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联系学生难,与学生互动难我校的学历教育大多是业余学习,学生的学习形式是以自学为主,脱产面授为辅,所以平时教师难得与学生见面。而且,我校学生有的在长庆、山东参加石油会战,有的是在武汉工作、上海工作,这样的实情,使得指导教师只有靠学生报名时留下的电话联系,电话打不通是常有的事,所以,教师联系上学生难。有的虽联系上了,但由于距离远,不能当面指导论文写作,只能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和QQ聊天来指导,而一些年龄大的学生网络技术水平差,导致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难,指导效率低。

2关于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三环节的措施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一般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评阅、毕业论文答辩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求教师落实到位。

2.1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措施

(1)把好选题关———标准是有新意、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以,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题目选得好,就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由于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它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它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每一篇论文具有独创性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有的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没有,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们对学生选题甄选的要求是:与所学专业相关、有新意、有些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2)把好材料关———标准是有必要的、充分的材料。形式逻辑的四大规律之一就是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论证一个观点的成立,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而论文写作中这些充足的理由就是要有必要的材料和充分的材料。因为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要有了材料,文章才丰满。①指导学生筛选必要的材料。必要材料就是指说明问题或证明论题必不可少的材料。如在纵深式文章中,其结构形式一般是现状———问题———原因———对策,那么,在现状、问题这两大论点中举些事例表明现状和问题确实存在,那么这个事例就是必要材料,而且,后面的对策与前面的问题是相对应的,前面有问题几个,后面对策也应有几个,那么对策的表述及数量的确定就是必要的材料。在并列式文章中,一般运用的也是必要的材料。如教育管理论文“高职学生军训的作用探析”一文中,军训的作用有:提高国防意识的作用、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在每一作用中都需要有适当的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这些只能是必要材料,因为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材料,我们只能采撷必要的典型的能说明作用是存在的必要材料来佐证观点。②指导学生筛选充分的材料。顾炎武说,“孤证不立”,这就需要安排充分材料。充分材料从数量上来说是要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一般来说从正反两方面来组织材料就可在数量上算充分了;从质量来说,每一份材料都能充分发挥效用,富有说服力。这类有质量的充分材料通常有哲理小故事,先进的典型事迹,名言警句,著名的心理学试实验,名人趣事等。如在纵深式结构论文中的原因分析板块,这一板块一般是充分材料。因为要把引起问题的原因分析全面了,人们才信服这些原因足可以导致前面的问题产生。如行管论文“关于人事腐败的治理”,法学论文“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探析”等论文中的原因分析就是充分材料,这些原因无非就包括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偶然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这些原因的存在,足可以、充分可以导致人事腐败、青少年犯罪。(3)把好结构关———标准是纵深式、并列式,纵横交错式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有了,文章的架子就搭起来了。文章结构一般有三种,即纵深式、并列式,纵横交错式,学生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结构形式进行论文写作。从工作实际来看,学生采用纵深式结构的居多,因为这种结构易于把文章拓宽,使论文字数能达到写作要求。

2.2做好毕业论文评阅环节的措施

评阅工作主要是要求教师写论文评语。一般地说,评阅学生论文,主要从文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形式、文面格式这六大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是:评价文章主题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评价文章材料是否恰当运用充分的必要的材料,是否有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文章材料是否陈旧,一般来说不是近五年的材料都可算是陈旧的材料;评价文章结构安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完整;评价语言是否通顺,简洁;评价文章表达是否围绕中心展开,观点是否正确、鲜明,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过渡自然,前后内容是否照应,条理是否清晰;评价文面格式主要看,文章序号是否安排符合常用规范,格式是否符合联办学校的要求。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写论文评语时要着重写出学生论文的特点和优点,缺点要略写。

2.3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的措施

毕业论文答辩的流程是:学生自我介绍;论述自述;回答问题。在论文自述环节,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五分钟的自述材料,材料内容包括:论文标题、主要观点、论文写作目的、论文的价值、论文的创新点。回答问题环节主要指导学生对与论文论题相关的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思考,延伸文章主题涵盖的内容,甚至对文章论题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总之,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教师要以前瞻的视觉,发掘学生论文习作的价值,耐心细致地,不打折扣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工作。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联系学生难,与学生互动难我校的学历教育大多是业余学习,学生的学习形式是以自学为主,脱产面授为辅,所以平时教师难得与学生见面。而且,我校学生有的在长庆、山东参加石油会战,有的是在武汉工作、上海工作,这样的实情,使得指导教师只有靠学生报名时留下的电话联系,电话打不通是常有的事,所以,教师联系上学生难。有的虽联系上了,但由于距离远,不能当面指导论文写作,只能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和QQ聊天来指导,而一些年龄大的学生网络技术水平差,导致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难,指导效率低。

2关于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三环节的措施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一般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评阅、毕业论文答辩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求教师落实到位。

2.1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措施

(1)把好选题关———标准是有新意、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以,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题目选得好,就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由于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它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它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每一篇论文具有独创性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有的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没有,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们对学生选题甄选的要求是:与所学专业相关、有新意、有些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2)把好材料关———标准是有必要的、充分的材料。形式逻辑的四大规律之一就是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论证一个观点的成立,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而论文写作中这些充足的理由就是要有必要的材料和充分的材料。因为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要有了材料,文章才丰满。①指导学生筛选必要的材料。必要材料就是指说明问题或证明论题必不可少的材料。如在纵深式文章中,其结构形式一般是现状———问题———原因———对策,那么,在现状、问题这两大论点中举些事例表明现状和问题确实存在,那么这个事例就是必要材料,而且,后面的对策与前面的问题是相对应的,前面有问题几个,后面对策也应有几个,那么对策的表述及数量的确定就是必要的材料。在并列式文章中,一般运用的也是必要的材料。如教育管理论文“高职学生军训的作用探析”一文中,军训的作用有:提高国防意识的作用、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在每一作用中都需要有适当的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这些只能是必要材料,因为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材料,我们只能采撷必要的典型的能说明作用是存在的必要材料来佐证观点。②指导学生筛选充分的材料。顾炎武说,“孤证不立”,这就需要安排充分材料。充分材料从数量上来说是要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一般来说从正反两方面来组织材料就可在数量上算充分了;从质量来说,每一份材料都能充分发挥效用,富有说服力。这类有质量的充分材料通常有哲理小故事,先进的典型事迹,名言警句,着名的心理学试实验,名人趣事等。如在纵深式结构论文中的原因分析板块,这一板块一般是充分材料。因为要把引起问题的原因分析全面了,人们才信服这些原因足可以导致前面的问题产生。如行管论文“关于人事腐败的治理”,法学论文“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探析”等论文中的原因分析就是充分材料,这些原因无非就包括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偶然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这些原因的存在,足可以、充分可以导致人事腐败、青少年犯罪。(3)把好结构关———标准是纵深式、并列式,纵横交错式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有了,文章的架子就搭起来了。文章结构一般有三种,即纵深式、并列式,纵横交错式,学生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结构形式进行论文写作。从工作实际来看,学生采用纵深式结构的居多,因为这种结构易于把文章拓宽,使论文字数能达到写作要求。

2.2做好毕业论文评阅环节的措施

评阅工作主要是要求教师写论文评语。一般地说,评阅学生论文,主要从文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形式、文面格式这六大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是:评价文章主题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评价文章材料是否恰当运用充分的必要的材料,是否有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文章材料是否陈旧,一般来说不是近五年的材料都可算是陈旧的材料;评价文章结构安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完整;评价语言是否通顺,简洁;评价文章表达是否围绕中心展开,观点是否正确、鲜明,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过渡自然,前后内容是否照应,条理是否清晰;评价文面格式主要看,文章序号是否安排符合常用规范,格式是否符合联办学校的要求。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写论文评语时要着重写出学生论文的特点和优点,缺点要略写。

2.3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的措施

上一篇:语文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