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5:00:01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认识到乡镇投入教育事业,促进发展的重要性

在乡镇发展建设中的教育事业具有基础性、教导性、全面性的作用及其地位。近几年来我们乡镇始终坚持着以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教育的工作,整合教学资源等措施上有了明显的改进。由于教育的整体水平跟不上,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教育的投入不足都制约着教育事业的人发展。乡镇府应该认识到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教学需要正与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着较深的矛盾。各乡镇府应该增强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主要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乡镇教育方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抓好教育管理,立足于现实情况,做好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2.1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2.1.1重视基本建设,加大投入

近几年来,无论是市县政府、乡镇府的主要领导都把乡镇教学的经费当做头等大事。不论在思想中还是工作上都加大重视力度。在经费方面,几年来都不断的追加乡镇教学点工作经费,着重要求乡镇上必须给予大力支持。

2.1.2完善配套教学设施

完善乡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是做好乡镇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是做好学生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对于这点认识,乡镇机关才千方百计的筹措教学建设资金。逐步让乡镇教学跟上城镇脚步,实行配套设施现代化。添设电脑、架设网络,让教职工能够与现代信息化接轨。先进的设施配置,给乡镇教师带来了优良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教学方案,给乡镇学生带来了高质的学习理念。教学设施的配套,不仅仅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也能够更多的吸引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2.1.3配备教学设施体会

市县政府、乡镇府的支持,教育部门的帮助是做好乡镇教育事业的关键。改善原有的教育基础设施,适应教师和教学的发展需要。作为乡镇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市县政府、乡镇府的支持,主要是乡镇教学围绕着教学人才的培养和较快乡镇发展而开展的。

2.2完善老师的素质提升,吸引城镇教师下乡

师资队伍力量的均衡和优化是乡镇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作为政府,应该创新乡镇教师教学培训模式,建立学校老师相互交流制度,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校际间的师资均衡。

2.2.1在乡镇教师的素质上

一是教师模式的创新,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高师资学历层次,健全培训网络。二是高起点、高定位,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工程,抓出重点。三是免费对乡镇教师做跨级培训。四是吸引大城市教师做出“义务教育行动”、“支教支校”等措施,发挥优秀老师的骨干作用,带领全乡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在教师相互交流方面,建立乡镇教师和新进教师到村服务任教。在城镇教学的老师如果要进行高级教师的晋升,应有在乡镇学校教育一年的教学经历。在城镇教师下乡的相互交流中,对于交流突出者,给予优先的晋级和奖励。

2.2.2抓住全面建设,吸引教师反哺下乡

乡镇府应当积极向上级汇报,要求加强对乡镇教育的扶持,真正的实现城乡的教育均衡化、公平化。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老师反哺下乡得到实现。

一是在政策上,加大乡镇教育的倾斜力度。在乡镇资金投入上、教学项目规划上向乡镇教学的薄弱倾斜。增加教育经费,保证农村教育得到正常发展;在素质大赛、培训方面都优先考虑乡镇教师;增加乡镇教师职称评定名额,吸引更多的教师下乡工作,放宽政策条件,让支教的老师在乡镇能够安心工作。

二是建立扶困助学制度。全面开展贫困助学活动,落实“两免一补”。同时开展“城乡对口帮扶”,针对农村薄弱的教育环节,在帮扶学校中,开展实质型的帮扶互动(如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模式等)。

三是开始大学生教育志愿者活动。设立乡镇专门的教育资金,招收大学自愿者到乡镇开始教学自愿服务。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职称上的放宽,吸引经济有困难但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下乡支教。

2.3改善学校条件

2.3.1学校教学条件建设

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就希望能够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作为乡镇办学,在多方面的筹措教育经费上,政府部门的投入占主导地位。没有校舍,谈何上课、没有资料,谈何学习、没有条件、谈何教育。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乡镇教育专门经费,保护乡镇教学的经费能够稳定和可靠。重点是要关注出现裂缝、垮塌等因素的危房,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到正常教育、教学。

2.3.2学校资源的优化与合并

一个乡镇,学校的合并能够带来学校资源的优化,也能减少乡镇府的经费压力。一个小的乡镇,本来学生生源就少,还把学生分散到各村学校,这都不能让教学得到正常的开展。相对的集中不仅便于学生的教学,而且也有利教师心态的平稳。试着想下,作为一个老师,下面就几十个甚至几个人听课,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校的合并是希望能够优化学校间的设备共享、课程共享和老师共享,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乡镇学校的合并肯定会面临资金、家长、言论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做好处理,才是学校合并的首先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乡镇府以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当拓宽渠道,争取群众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利用良好的社会舆论,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整合学校资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每一位家长都从心理上支持学校的合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品德教育。

二:设计合理的、科学的合并方案。不一样的情况,学校的合并与资源的整合都有不同的任务。随着农村人民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的家长都会让学生到县城中心读书,致使县城学校的生源不断攀升,而乡镇生源在不断递减。作为乡镇学校,应该全面的调查,对于可能流失的学生数量,做好估算,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合并方案。

三:创办一所好的学校。群众本身就有着良好的愿望和狭隘的思想,乡镇府应该积极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讲解学校合并的好处,带领群众将力量运用到一处,钱往一处用,要创办就要创办一所好学校。在筹措资金上,向县政府多争取点、动员群众多捐点、企事业单位多募捐点。只用团结合作,集中所有力量才能办好学校的合并,决不能贪功冒进,一蹴而就。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学生人格发育受到阻碍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因幸福家庭的破灭,使学生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内心孤独无助,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人格形成上极易产生“缺陷”,很容易出现心理封闭、自卑、忧郁、怯懦、冷漠,逃避与他人接触等倾向。但在自尊心的作用下,他们产生了极强的反抗性,即使是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建议他们也不会顺畅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态。

(2)学生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认知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态度上都有所改变,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对智力发展来讲,只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互相恶性影响的严重情形,对单亲家庭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而又难以完全弥补。

(3)学生性格容易发生扭曲

单亲家庭所遭遇的危机,会给子女不良的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造成子女相互适应和包容性严重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大大影响子女行为的发展,以及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单亲家庭学生中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不及时矫正,定会在学生群体内蔓延,既妨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1)过度保护和溺爱

单亲家庭的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亏欠子女,总是希望给子女以爱的补偿,尽可能在吃、穿、用、玩或者是零用钱方面满足子女的需要,这就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一个误区,结果造成了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容易使子女养成好吃懒做、任性放纵、自私蛮横等不良品质,使子女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法及生活自理能力。

(2)要求过高,过于严厉

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要高,希望子女从各方面都超过自己达到优秀、完美。他们对子女要求严格,但缺少温暖和关爱,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激化矛盾,造成子女与父母间的隔阂,子女形成偏执孤僻、脾气暴躁、情绪自卑、等不完全性格。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多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并且主动寻求异性的关心,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学生交友不良、离家出走的原因,甚至一旦受到别有用心人的诱惑,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父母一人为了生活要努力工作,因此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托管隔代监护。这种监护很容易出现“隔代亲”现象,往往对学生纵容而不利于其成长;同时祖孙两代思想上的鸿沟和文化知识上的时代差异,势必造成了监护人不能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对学生在学习上作有益的指导更是天方夜谭的事。

3.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是个别教师中仍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二是教师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就事论事的弊端。尽管很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问题,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却只是停留在思想的认识上,而在实践教育工作中则缺乏可行的方案和具体的措施,也不可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质上追根挖源。三是教师工作方法简单。个别教师因不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在教育上操之过急,严厉训斥、态度粗暴,一旦未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个别教师还会对他们不信任,甚至丧失教育和管理的信心,更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屡教不改。

(2)德育教育功能没有有效发挥

一是德育机制不够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制度和措施的缺失现象。同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学校在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制定上还不全面,特别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教师更是缺乏心理学知识的累积,以至于整个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条评选范围和对象

邳州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范围和对象是:全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民办学校、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在职在岗教师。其中,1961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名教师应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邳州市名校长的评选范围和对象为上述学校的现任校长。

第二条评选条件

邳州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是我市为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专家。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一)邳州市名教师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明礼诚信,平等合作,思想作风好,在广大师生中享有较高威信。曾获得过邳州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省级单项奖励),且5年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被评为优秀,在当地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

2、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富有特色,教学工作量足,成绩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精通业务,严谨治学,业务水平在本学科处于领先地位,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任教以来,曾获邳州市级评优课一等奖(徐州市级二等奖)及以上。近3年来,至少在邳州市级及以上范围内开设2次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并获得较高评价。

3、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主持徐州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如期结题,并取得显著成果。近5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专著(合著须撰写1/2以上内容)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教育教学、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徐州市级及以上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需提供徐州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

4、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显著;近3年来,所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中有2人获得邳州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学术奖、论文奖,并取得突出教学成果,或有教研成果发表(邳州市级及以上)。

5、具备与本人现任教师身份相对应的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并具有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小学(幼儿园)教师须有5年、中学(中专)教师须有3年以上高级职务任职经历。中学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小学教师申报名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6、教研室教研员申报邳州市名教师在具备上述条件基础上,还须具备下列条件:(1)担任教研员前,是所教学科的优秀教师,任教研员后,仍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学、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活动。(2)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清晰,成果显著,任教学科成绩在邳州同类学校处于领先地位。

(二)邳州市名校长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德高尚,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深得教职工信任;近5年来,获得过徐州市级及以上或两次邳州市级综合表彰(省级单项奖励),或两年年度考核优秀。

2、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理念先进,坚持民主管理,以法治校,学校管理工作有特色,有成效。有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近5年来,学校管理经验被邳州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并推广。(在邳州市同类学校中起示范作用。)

3、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兼任本学科教学工作,每周任课时数不少于专任教师周课时数的1/3,所教学科成绩仍保持较高水平。

4、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突出,学校有徐州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或本人主持邳州市级及以上课题如期结题。近5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专著(合著或任主编,本人须承担1/3以上撰写任务);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徐州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为教育管理论文。

5、有突出的实绩,所主持工作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改造或扶持薄弱学校成绩突出,任职以来,学校受到邳州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6、担任正、副校长5年以上,其中任正校长3年以上,中学校长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校长具备小学高级教师职务,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校长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小学校长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三)邳州市学科带头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明礼诚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曾获邳州市级综合奖励,或在近5年内有1次年度考核优秀。

2、教育教学理念新,教学工作量足,教学水平在本学科领先,教学成绩在任教学校名列前茅,获邳州市级评优课一等奖(徐州市级评优课二等奖),或邳州市级现代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大赛个人全能二等奖。

3、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近5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专著(合著必须撰写1/4以上内容),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教育教学、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1篇邳州市级、2篇徐州市级及以上论文(或3篇邳州市级、1篇徐州市级及以上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教研人员需提供徐州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篇以上。主持或参与徐州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参与者应为省级以上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且有子课题方案)如期结题,其成果视作同级论文1篇。

4、具备与本人现任教师身份相对应的教师资格,具有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小学教师申报名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第三条推荐评选程序

推荐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应根据评选条件,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育局成立“邳州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负责各项评审工作。各单位成立名教师、名校长推荐小组,负责本单位名教师、名校长推荐工作。

(二)在认真组织学习文件领会政策的基础上,由学校对照条件提出推荐建议名单。学校组织被推荐者向全校教师公开述职,进行民意测评。组织民意测评时,应根据候选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对象进行测评。中小学教师可选择本校教师、学生和本市(镇)同行教师进行民意测评,教师人数应不少于本校教师总数的4/5;教研员应选择同级有关教研人员和本学科教师进行测评;校级领导应选择本校教职工及同类型学校的校级领导进行测评,人数应不少于本校教职工总数的4/5。同意票数均须超过2/3方可推荐。民意测评通过者,由各单位推荐小组根据评选条件,对正式推荐人选逐个进行全面考核,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听课、查看备课记录、个别谈话、调查访问、民意测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审查,并经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向“邳州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正式推荐。名校长可由教育局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提名,也可由基层学校提名,并按上述办法进行推荐。

(三)教育局对各单位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核,组织考察组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考察后,提交“邳州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教育局局务会研究确定,并报邳州市政府备案。

(四)被评为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的,授予称号,颁发证书,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条评选的政策要求

(一)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评选对象,重点是长期在中小学第一线承担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校长。在推荐评选过程中,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获得省级综合表彰,或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校长,可在评选中破格一项评选。

(二)学校校级领导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人员推荐“名教师”人选总数不得超过推荐名额的20%。中小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如仍从事本学科教学且任副校长以来平均周课时不少于专任教师周课时数1/2的,可作为普通教师推荐。

(三)教师、校长任教(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申报资格:

1、违反有关规定,从事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有偿家教;

2、向学生、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

3、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有侮辱、歧视学生的言行;

4、参加以及迷信活动;

5、擅自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教辅用具或其它商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标准的;

6、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过处分的;

7、伪造学历、学位、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的;

8、其它文件规定“一票否决”的违规行为,校长任职期间学校有其它“一票否决”违规行为的。

(四)推荐评选过程中,凡涉及到聘期、获奖、等时间计算,均以教育局当年评选通知发文日期为止。

(五)办理退(离)休手续或已到法定退(离)休年龄(至评选通知发文之日止)但尚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教师(校长),不在推荐评选范围。

第五条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坚持标准,按照评选程序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评选质量。

(二)各单位成立的名教师(校长)推荐小组,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教务教研部门负责人、名教师(校长)、青年名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可聘请校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参与。其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外的人员不得少于总人数的60%。推荐小组人数为9-11人。

(三)凡在申报工作中弄虚作假,提供假学历、假证明、假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其评审推荐资格,并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责任人责任,给予相应处分。

(四)要加强对名教师、名校长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总结推广他们教书育人的好经验、好作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促进邳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练好内功,建好队伍,是实施教育内涵提高战略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人为本,狠抓关键,在两支队伍建设上求提高。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全面参与鼓励冒尖。

我们的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在培养骨干教师方面,力争有一位教师进入市名教师之列,有一名教师进入区优秀教师行列;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导师指导,重点培养,使他们尽早成为教育管理名家。通过开展“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区骨干带教”,让教师大胆实践,鼓励冒尖,使有才华的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及早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2、健全机制激励成才,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1)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为骨干教师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积极探索,选派骨干、优秀教师参加市、区培训,思想上多帮助、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通过进修、指导自学、主体研究、教育研讨等各种形式,提供学习提高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育的行家。

(2)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加大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培养的投入,保证教育科研、学习考察经费,鼓励他们出成果出经验,对取得重大教科研成果和被评为各级优秀、骨干教师的教研组实行重奖。

3、加强教研激活课堂

学校着力营造“和谐、自主、务实、创新”的教研氛围,结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建立年级组档案管理,进一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对于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教师,给予支持、鼓励、引导,让教师向专业化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1)以英语教研组为引领,增强科研策略意识,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2)积极参加区“建襄杯”初职教师基本功邀请赛。(英语、语文、数学学科)

(3)以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制订为契机,加快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4)用科研的思想方法引领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设立研究课题,使课题成为教研组活动讨论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教研组成为一个课题组,使教研组成为科研的主阵地,使课堂成为科研的实践基地。

二、加强德育基础建设

认真抓好德育制度、队伍、基地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健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和月工作考核制,举行班主任工作讲座和班主任工作小经验、小论文竞赛,积极开展班集体(温馨教室)建设研究,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加强跟踪指导,每月要听一些班主任的主题教育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所有班主任都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教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师徒相互听课活动不少于五节。

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继续推行教师护导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德育检查小组等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班级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班容班貌等情况进行考核,每周公布评比情况,每周进行小结。加强新学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检查考核力度。通过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教育功能,办好红领巾广播、画廊、黑板报、校园网络、图书室信息园地等宣传阵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扎实开展“红领巾十大小家务”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资料、有成效。

(6)继续开展“承诺信用卡”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7)注重学生成长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学校一校一品《皮影》建设总体框架。将学校的皮影自编操、舞蹈、小品、课本剧等加以完善、并有一定的知名度。

(8)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贯彻体卫工作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外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学校田径队要刻苦训练,力争在2008年取得良好成绩向奥运献礼。并以市级调研课题为契机,扎实开展“体育教育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的课题研究。艺术教育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加强素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教育质量。在保持长笛特色的基础上,力争在市区小学生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三、以点带面抓好校本培训,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各学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亲和力,让我们的干部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二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增强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识。三要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廉政勤政、廉洁从教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校干部廉政建设和民主作风建设,实行校务公开。四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典型教育引导,继续抓好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举办第二次师德论坛。加强师德管理,认真落实师德管理规章,加强师德考核、奖惩工作。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建立较为完整的培训学习制度,如论坛与沙龙制度、专家会诊制度、优质课展示制度、学习能力诊断制度。提倡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组织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整体渗透与专题强化相结合,全员参与与凸现骨干相结合。

(4)注重学习培训,实施竞赛达标。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语、教育教学理论业务的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指导培养青年的考核制度,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师徒结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并结合实际运用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每学期上一堂好课、交一篇优秀教案、主评一堂研究课、写一篇学科论文、制作一件多媒体课件、写二十篇教后感、写五篇教学心得笔记;每位教导分管一门学科、联系一个年级、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写一篇学校管理论文、争取有一篇论文在区、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本学期将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同时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建襄杯”教学比武,举行教学展示活动和树立教学新理念研讨活动,以促进中层、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

四、强化学校管理,在机制建设上求创新

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用人机制,是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保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1)健全管理网络,探索年级分层管理模式

健全管理网络,理清管理关系,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导处、年级组分层管理体制,探索年级分层管理模式,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师的业务指导及检查考核工作,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日常管理工作。扩大年级组的管理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责权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年级组教育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年级组的教育管理功能。

(2)实行定期视导,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素质教育评价的权威性、实效性。本学期将实行年级视导制,每个月视导一个年级,本学期是一、二、四年级,视导内容有年级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情况等,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使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继续做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工作,让教师、学生、家长均成为评价者,参与学校的教育评价,创设多元化评价体系。

(3)推进竞争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我们将全面推进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考核奖惩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速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学校中层干部学期目标考核制。期初每位中层干部制定学期工作目标,期末向全体教师述职,由全体教师民主评议。

五、联系社区家庭,发挥整合优势。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做好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使家长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

(2)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将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六、各部门工作

1、工会:

继续以创建和谐校园为抓手,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继续创设学习平台,推荐好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并设立读书奖。

2.团支部:

努力使团支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鼓励团员青年教师成为造就课堂的能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打滚爬”在课堂中不断磨练。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继续实践探索“大手牵小手”爱心工程。

3.总务:

努力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增强全方位服务意识,做好学校财产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和谐、优美的环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学校安全和维护工作,努力争创市安全文明校园。

4.信息:

发挥校园广播系统的教育功能。确保校园教育网的正常运作,提高校园教育网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学校网页建设,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库,充实完善学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拓展家校教育时空。充实完善学校网站,实现学校、家庭、教育联动;坚持硬件软件建设并重,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发挥校园网络作用,拓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空间方面有新进展。

5.科技:

进一步落实教育局有关工作精神,切实提升科技教育的内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力度。

6.图书馆:

密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放飞理想的场所。

7..档案:

加强各部门的资料积累、归档。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用好档案。认真完成档案整理迎接区检查。

8.卫生: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渊源;理论;模式;理念;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72-02

高校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管理,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新管理理念促发展壮大。随着大学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引领文化、社会服务等大学基本功能的协调发展,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强化管理、转换学校管理模式、确立以人为本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从字面意义解释就是把人作为根本。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广博的世界蕃衍。以人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演变,受到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的影响,对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民本思想走向又一个高度。真正的科学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社会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这就为真正的科学的以人为本作了最实质性的规定,从而使以人为本思想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我党自创建之初就奉行以人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实践这一思想,最典型的即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的这两段话,充分说明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践行党的宗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所在。

二、推进高校的科学化管理

1、强化高校管理

要以世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借鉴,使高校像企业一样来思考自身的管理问题。就是要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效益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管理环节来优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配置,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量为社会创造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高等教育产品,以经营高校,实现最大的增收效果,以控制成本实现最大的节支效果。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去管理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还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急待加强科学管理。这是当前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是高效办学的需要,是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认识和掌提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高教的经济效益也无从谈起。

改革高校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把事业责任和经济责任统一纳入岗位责任范围,对全员进行教育效益的绩效考核,把绩效管理与职业管理、报酬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教育效益的目标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改造高校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让管理专家进入管理队伍并充当主角.对所有进入管理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把管理的能力与实绩作为任免干部的主要依据。更新教职工的观念,主要是彻底破除思维模式,树立全面的教育效益观念,建立牢固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而且把这些意识同本人的利益意识和利益目标联系起来,使学校的教育效益成为自己关注的事情。

2、转变学校管理模式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的过程,是与社会和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根本因素是人,应以人为核心,创造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以人为重点,带有感彩的管理机制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机制创新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人才是高校兴旺发达之本,如何选择、培养、使用,关系到高校发展的百年大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尽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学校教职工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人文素养、履行职责的自觉意识明显优于其他行业。校长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实现观念上的两大转变。学校管理中,校长更应该相信广大教职工,素质是较高的,通过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经过正常的规范和引导,能够自觉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规范,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构建共同愿景,规范和引导行为,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3、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必须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关心了解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会与他有心灵的沟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只有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采取激励措施,形成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作用,引进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用好人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教育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专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发展的机会。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重视学校精神在管理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博爱思想的高品位文化氛围,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既包含建立在学校管理者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也包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强调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重视学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可以说,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之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工作,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管理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育人的活动,高效能的教育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健康有序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组织氛围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使之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校环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以素质教育观念为其基本的办学观念。这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培养高素质人的需求。要求学校管理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4、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信任人,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激发人的主动性,发展人的自主性,实现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规范、扎实、创新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学生在德、识、身、修等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员工享有的各种权益。高校的各项工作应当以服务教育教学、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学生受到平等的对待,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形成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出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高校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的看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5、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文明寝室建设成果得以完善和巩固的保证。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我们制定了旨在规范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狠抓行为养成教育。先后制定了有别于本科二批学生管理的《早读、晚自习考核办法》、《学生自备计算机管理规定》、《课程考核及学分管理办法》、《社团管理条例》,完善了鼓励学生创造发明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我约束和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和服务意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尊重了教师的自由和创造,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激励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同时也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管理者必须认真抓好每一个细节,超前谋划好每一个环节,做到细之又细、精之又精,才能确保工作中少出现或不出现失误,确保师生的健康成长,推进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相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世纪定会相得益彰,焕发青春光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保障。它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要管理好,必须先服务好,服务是前提,是完成管理目标的第一要素。在一定意义上说,服务好了,人心就稳定了,管理的措施得以落实,管理也就上去了;相反,没有服务好,学生有抵触,还谈什么管理。服务为先,管理也要跟进。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管理本身也是服务。服务与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和途径、是互相联系,没有轻重之分的,要齐头并进;该服务的积极服务、该管理的严格管理,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尽量做到服务与管理的完美结合。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活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大幅度促进其专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教职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张琳.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霍艳青.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7期.

[4]张铁明.论高校教育过程系统的特点及其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4期.

[5]王元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0期.

[6]李平.模糊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从模糊化思维谈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7]罗开春.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助学贷款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的进步,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的重要,已经日益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了。要搞好教育,需要做许多事情,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人,靠教师,尤其是担负着国民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教师的重担,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也关系着每一个教育对象未来的命运。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学校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作用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体制。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关键在管理。这要求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维护、巩固以人为本的主导地位,,强调责任感,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教育任务之一,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管理能力,可以管理者的素质,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效率快速进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来处理好所有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持续在发展。从而增强学校的总体实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精神有三点。

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级。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管理的中心,校长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负责。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校长通过校务会、例会的形式,直接抓各职能处室和专业系工作。建立分管校长联系专业系制度,指导专业系工作,听取专业系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省级以上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规定,保障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建立健全考核及奖惩机制。学校建立党组织,加强学校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和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

3、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建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置若干专业部,实行校、部二级管理。

二、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趋势

近年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不少国家的学校管理已冲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向。国外学校管理改革中呈现出的这些特点,已成为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学校管理的进一步改革颇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1、 学校管理专业培训常规化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学校管理专业培训已实现常规化。国家相继开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培训机构,开设相应的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院、学校领导等。

2、 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

目前学校管理正在逐步减少对教育行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突出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其表现是教育行政当局逐渐减少对学校的直接控制,变指令性管理为指导性管理,逐步向学校放权,使学校有更多的自。无论从管理人员、教员的聘用到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定,还是从行政管理到对都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正因如此学校都对管理人员提出了专业要求,使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他们较一致的做法就是严格规定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为确保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还规定,一般行政人员和教师,未经专业培训不得直接充任学校管理人员,更不能担任学校领导。

3、 学校管理社会化

与过去相比,学校管理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一方面,学校管理加强了与社会的直接联系。一是学校管理职能在扩大,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仅以直接方式进行,而且联系的范围也极为广泛。二是学校引入市场机制,重新确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以往那种模式逐步淡化,而代之以互补合作和有偿服务。三是学校与社会联合组成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学校。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中更加重视家长的参与作用。家长参与学学校管理论文校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特征。

4、 学校管理的跨校性和国际化

近些年来,在区域性和世界性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于是非本国人创办学校和国际性学校随之产生,并成为一种世界性趋不仅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还在学校管理内容上国际化趋向。

三、 加快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的对策

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人事管理方面,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机构改革、减员增效等多种改革措施;在师资管理方面,实行教学工作量制、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制、职称评聘量化考核制等;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经费包干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奖金自筹制度等;在后勤管理方面,实行承包制、毕业论文独立核算制、用工制度改革、社会化改革,等等。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要用最小的消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些改革所依据的管理理念、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消除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所形成的多种弊端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的物化管理模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所不可回避的其他问题,包括某些本质问题如学术问题,则很难说是有益的。作为一种与企业、公司性质完全不同的学术机构,高等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它需要有符合其自身逻辑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1、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转变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训需求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为核心,构建了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的新型干训体系,校长培训也已出现诸多新模式,但校长培训中也存在不少普遍问题,如培训单位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关注校长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而缺乏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等。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真实的了解初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现状及其需求,发现当前校长培训等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初中、小学校长的需求特点改进培训活动,加快校长的专业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初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状况、岗位主要压力、工作现状及对校长培训的看法和需求。

本次调查在2011年1月进行,选取了奉化全市的初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问卷103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所得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校长专业发展状况

1.大部分校长对专业发展现状表示满意

表1:校长对专业发展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校长对专业发展表示满意,但校长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满意度要低于职业满意度,对专业发展表示非常满意的为5.8%,满意的为69.9%,不确定的为12.6%,不满意的为10.7%,而很不太满意的仅占1.0%,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各项策略和途径上可进一步完善,促使校长对专业发展的满意度再提高一个层次。

2.自身努力和学习培训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表2:影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校长们认为影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自身努力28.5%、各种学习和培训25.0%、个人素质20.0%、所在学校的水平和条件14.6%、上级领导的支持10.4% ,其他1.5%。这表明,多数校长认为自身的努力情况和学习培训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个人素质的高低、学校的水平和各种设施、资源等条件、上级领导的支持对校长的专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3.多数校长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校长解决问题能力、增进领导和管理知识。

表3: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调查数据显示,校长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依次为:发展校长分析和解决学校教育问题的能力41%,增进和补充校长领导和管理知识38%,改变学校教师的态度和行为17%,提高校长在大众心目中的专业形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各占2%。这表明,多数校长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校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和补充领导和管理知识,说明校长在管理领域专业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这也是校长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只有具备更多的领导和管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引领一个团队、一所学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1.需要应付的检查评比、学校成绩排名、升学率仍是校长面临的主要压力

表4:在校长岗位努力面临的主要压力

对于在担任校长岗位中面临的主要压力,主要可分为这几个方面:有61%来自需要应付的检查评比,48%来自学校成绩排名、升学率,36%来自教师管理,26%来自教学管理,21%来自学校制度建设,15%来自与各级部门的沟通协调,来自教学工作量和其他只占10%。这表明,对校长来说最主要的压力还是各类检查评比和学校成绩排名、升学率。

2.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校长在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主要动力。

表5:在校长岗位努力奋斗的主要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半数校长认为促使他们在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主要动力为实现自己教育理想,这个选项就占了49%,他们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蓝图,而校长这个岗位是他们实现自己教育理想最好的平台。同时,自身专业发展和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是校长们努力奋斗的重要因素,这两个选项分别占了24%和22%。

3.同行经验交流、实际管理工作、参加校长培训是提高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表6:提高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校长们比较认同有:学习其他校长的管理经验75.7%,实际的管理工作68.0%,参加校长培训67.0%,多看教育管理书籍35.9%,撰写管理论文2.9%。与各类教育书籍或论文撰写等理论知识相比,同行的管理经验更具实践性,与校长日常的工作更贴近,每位校长各自丰富的管理经验本身就是校长们们专业发展的共同资源,因而通过与同行开展互动交流学习能使校长获益更多。

(三)校长们对培训工作的看法及认识

1.多数校长为了自身发展需要而参加培训

表7:校长参加培训的需要

调查显示,51%的校长参加培训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30%的校长参加培训是为了学校发展需要,也有19%的校长是为了服从上级安排而参加培训,选择评优晋级需要的0%,也就是没有一个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评优晋级需要。可以看出,多数校长是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而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但也有五分之一的校长对于培训持消极、被动的态度,仅是出于服从上级安排的需要。

2.工作负担过重、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校长参加培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表8:有碍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

有34%校长认为在参加培训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学校工作负担过重、时间紧,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33%,培训活动形式化、无实效24%,培训者素质不高8%,其他3%。由于校长们承担着繁重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特别是各级各类检查评比的压力更为突出,校长能用于学习的时间显得十分有限,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因而日常工作负担过重是影响校长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因素。

3.校长在各个层面最想学习的内容

校长在营造育人文化方面最想学习的内容是学校文化与特色创建占78.6%。

校长在领导课程教学方面最想学习的内容是课程管理方面知识占41.7%。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占29.1%,课程建设方面知识占26.2%。

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方面最想学习的内容有两方面: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各占35.9%,对于学校的校本研修,90%以上的校长认为很重要需要加强,这说明大多数校长已经认识到了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并对本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高度重视、有效实施。

校长在优化内部管理方面最想学习的内容是教学管理34.0%和教职工队伍管理32.0%,可见教学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培训中要加强这两方面内容的培训,引领校长逐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智慧,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校长在依法治校方面最想学习的内容是国家教育规划及政策法规56.3%,依次是公共危机管理29.1%,学校预警机制13.6%,其他1.0%,表明校长已充分认识到国家教育规划及政策法规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公共危机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上五个层面最想学习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目前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教育培训部门今后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在培训内容的选择和方向把握上,具有很大的借鉴性。

表9:校长通过培训最想学习的内容

4.易校蹲点、校际互访的培训模式最受校长的欢迎

从表10中可以看出,易校蹲点、校长间校际互访团队辐射这两种这种培训形式是校长最认可的模式,其次,19%的校长选择了名校长办学治校经验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于名校长能给校长提供许多办学治校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贴近校长的实际工作,使得校长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引起他们特别的关注。

表10:校长觉得最有效的培训形式

在众多的培训模式中,外出考察和到高校脱产进修各仅占3%,据了解,一方面是校长日常事务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到高校脱产进修,另一方面有很多校长认为高校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偏多,和基层学校的实际还是有些脱节,很多理论的东西没多大用处。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校长们对自己岗位现状普遍满意

绝大多数校长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较为满意,对专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也较高,并且认为自身努力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明大部分校长有着主动发展的需求。同时,校长认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是发展校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进和补充校长的领导和管理知识,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绝大部分校长已经转变了观念,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

2.需要应付的检查评比、学校成绩排名、升学率仍是校长面临的主要压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校长来说最主要的压力还是各类检查评比和学校成绩排名、升学率。但是如果这些压力过大,可能就会削弱学校的内部管理,抑制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多方面多层次考察学校,让校长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让素质教育在学校全面开花。

3.高质量、高效、互动交流式的培训学习成为校长最迫切的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一味的理论讲座、泛泛的外出考察已不能满足校长的需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高效、互动交流式的培训学习。校长最想学习的内容和最想提高的能力都是与学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说明校长在管理领域专业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尤其是在分析和解决学校教育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分析和解决学校教育问题的能力专业发展问题将是未来校长专业发展的重点。

4.工作负担过重、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校长参加培训遇到的最大困难

由于校长们承担着繁重教育教学管理任务,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因而日常工作负担过重是影响校长参加培训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想办法让校长从繁琐的工作中脱身而出,是教育有关部门和校长本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其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活动形式化、无实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长对培训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培训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是提高校长培训积极性和培训实效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职业满意度会对校长的发展产生众多方面的影响

对职业满意度高的校长在工作中更为积极主动,更希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并且多是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对于在校长岗位上努力奋斗的动力的也更为深刻;而满意度稍低的校长则对外部条件的要求较高,而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参加培训也往往出于服从上级安排的需要。

(二)调查建议

1.根据需求特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的内容上,应当是基于学校实际问题进行设计,主要有:学校文化与特色创建、课程管理方面知识、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教学管理、国家教育反站规划及与政策法规解读等。

在培训的方式上,要为校长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有效的形式,让校长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树立实践和研究并重的观念,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从校长专业化发展过程来看,校长要想获得持续发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一名“学习者”是不够的,更需要校长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并加以改进,即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树立“实践和研究”并重的观念,立足本校,对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构建发展性跟踪评价体系,完善校长培训体系

首先,培训部门加强与校长的长期协作关系,经常组织干训教师或管理人员下到基层学校进行调研,随时关注校长的训后动态。在校长队伍里推出优秀校长作为典型,对于加强基层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榜样作用。其次,把跟踪培训同干训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最后,建立校长的训后档案,掌握培训第一手资料,使跟踪培训纳入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跟踪评估完善了校长培训的各个阶段,更为将来的校长职业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4.搭建校长网络平台,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教育培训部门可以搭建一个全市中小学校长网络平台,使培训人员和校长、校长和校长通过现代化手段共同建立一个恒久性的学习型团队联盟,促进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也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roaches

LIU Jia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the infrastructure is poor, self-control is not high and makes it difficult to manage numerous vocational students, Combining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management,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ways and means to manag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head teacher

1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管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学生之间容易了解个沟通,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管理学生的作用相当重要。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建设好团总支、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注意把那些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责任心强,品学兼优,同学信服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二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动态管理,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指导学生干部工作。

2 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密切联系,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有是很好,但是在家中的表现不一定就是很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助于加强学生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譬如星期六,星期日看不在校的学生是不是按时回家,既要作好课堂教育,又要防止社会不良想象对孩子的影响,防止学生课堂外失控。二是设计《学生在校表现通知单》,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情时候,及时的通知家长,及时地和家长沟通,把问题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三是针对比较特殊的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家访。有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譬如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3 因材施教,注重特色教育,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他们成材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背景下,学校要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要为每一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

(1)建立分层递进日标,实施个性化德育。建立贴近学生的德育目标,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立足点。(2)开展音、美、体、特长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对音美体特长生单独设班,实施个别化的教育策略。对特长班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特长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形成特色,才能发挥强势效应,特色教育正是学校在因材施教的实践中的一个创造。(3)实施分层管理,确立以年级组为中心的分层管理模式。以年级组为中心单位,学校共同配合。除重大活动全校统一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由年级组全面负责。年级组长全面负责本年级工作。年级组长于年级外部协调与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年级内部协调好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各类关系。这样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层层负责的分层教育管理体系,整个年级协调一致,通力协作,探索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4)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展示青春个性。 学校在特色教育的发展中努力,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平台,构建学校的特色文化,充分展示青春个性魅力。(5)建立班级学生成长经历档案。平时以班级为单位,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由团委统一协调,搜集详细的资料,如照片、DV录象等;对班级组织的活动,班级自己负责搜集详细的资料,由团委提供必要的设备。毕业的时候,把各个班级的主要历程编辑成光盘,留作纪念。

4 感恩教育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在呵护中长大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过分强调自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1)召开主题班会,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到班级座谈,事业成功背后的付出,贫困家庭的艰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认识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2)作好贫困生工作。现在我们国家实行多种形式的助学金。有奖学金,助学金。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社会,他们是在国家和全社会地支持下,完成学业的。他们自然也就感恩社会,感恩他人。(3)注重平时的思想教育。心中有爱,才能彼此信任,建立思想交流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思,学生才能健康成材。譬如说,学生喜欢哪个老师,这个老师教的学科,该生该科成绩就会比较好。学生爱戴老师,才能从心中真正认识到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认真学习,感恩老师,健康成长。

5 树立榜样,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建立,必须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现象,一个宿舍的同学,要么都学习好,要么都不出色。一是树立优秀学生做榜样。针对在校学生中优秀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去带动整个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一个好榜样会带动一个班级。再一个就是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一个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能影响几个年级,整个校园,甚至是几代学生。

6 努力加强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学生管理领导,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由学工处处长负总责,各系部学生科长具体抓,各班主任落实实施的思路,形成处室长―学生科长―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各部门密切配合,营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纵向连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增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议;每月一次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学生管理技能比赛大会。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由教育部门办的学生管理论文评比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从体制上确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8):55-57.

[2] 王丽丽.对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101-104.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作为一名农村高中的校长,既要有一名优秀教师所具备的深厚的学养、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潜心研究的探索精神,更应该是一个把握教育本质、洞悉生命要义的清醒的管理者。教学、科研与管理三者并进,相互打通,就能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校长的意志与教学科研之间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态势,管理团队、教师、学生和自己的生命都将得到质的提升。

一、管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

生命教育,究其本质,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更多的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概念,属于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它是一种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

生命教育作为教学的存在形态,就是要让校园和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1.唤醒生命,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学生的切身体验。通过各种生命体验活动,丰富生命的情感,再化作关爱生命的行动。我们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灵魂,体验生命的力量,理解他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需求,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可以将德育工作序列化,以增强生命体验的实效性。每学年开学典礼上,学校都会提出本学年的教育主题,从感恩到责任,从尊重到信仰。一年又一年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感受亲情,感念恩情,明白所谓生命信仰就是从信父母、信身边的人开始,相信爱、相信奉献、相信良心!文化游学、博物之旅、名人故居行、走进名企、走进自然、军营生活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开拓了学生的生命视野。

东台人杰地灵,有广袤肥美的滩涂湿地,有优美丰润的自然风光,有先进的大棚生态农业,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砥砺生命的远足,行程一般在80华里左右,不骑单车,只能步行。对于长期生活在“三点一线”圈子里的学生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体能、耐力和意志的严峻考验。一路上,大家时而小跑,时而漫步,时而交谈,时而放歌,领略着绿色农业的风景,寻觅着红色文化的足迹,探究着蓝色文明的奥秘,师生们在行走中接触了纷繁而广阔的世界,亲身体验了生命的坚强与伟大。记得,在动员师生进行远足时,我曾动情地说:“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当年的新四军用双脚进行了丈量,他们靠着坚韧与顽强迎来了人民的解放。今天,我们进行的就是红色之旅,大家应当像新四军战士那样体验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远足的意义,还不仅仅是释放。行走,永远是别致的教育风景。学生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知了美,陶冶了情操;在社会实践中,接受了教育,锤炼了品质;在合作探究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正如一位学生在事后的日记中所说,远足不只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更是一次思想的、精神的、意志的磨炼,这比读一千本书都划算。

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2.温润生命,回归教师的生命个体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要想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应倡导教师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工作体”,更多指的是教师们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放在了第二位,为了工作,超负荷地、机器般地运转;我们所倡导的“生命体”,是指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和发展,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满足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把人放在工作和管理的中心位置上,让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学校管理者应该从生命的本源出发,实施的管理措施应能有助于让教师自觉地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文化。这样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不能用教师的生命去换取他人包括学生的生命发展。“工作体”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尊重自己生命的价值,才能发掘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个教师如果不关注自己的成就成长和心理健康,面目呆板,情感枯燥,整天无精打采,他给学生的关爱与滋润必定是有限的。我们组织的“大病大家助”、新教师恳谈会、“家有考生”教师家庭慰问等活动,力求从不同层面解决教师们的困难,使教师的生命个体得到真实的尊重,用自己的生命去灿烂学生的生命,在工作中释放更大的生命潜能,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校长是领导,也是教师,只有真正地“站”到教师们的中间,与教师心理与感情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要走进他们的办公室,搭准他们的思想脉膊,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活,也要走出办公室,跟他们一起聊个人爱好,一起打球游泳,对他们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也能了如指掌,尊重并理解他们的所急、所想、所愿,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构建起领导、朋友、兄弟姐妹的荣辱与共的多层关系,让学校成为“家”的延伸。

3.敬畏生命,尊重团队的生命互动

阿尔贝特・史怀泽指出:“人们承认,敬畏一切生命是自然的,完全符合人的本质。”因此,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点出发,现代社会中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刚到安丰中学时,首先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讲话。不是高调亮相,也不是施政演说,但至少要让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管理方略、发展愿景。我把几位副校长召集在一起进行学校管理沙龙,聊学校原有的管理模式,讲目前的办学境况,思未来的发展定位,大家的思想在讨论中激荡,智慧在碰撞中生成。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思考,我逐渐理出了学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形成了讲话初稿后,再次把副校长们请来,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修改,凝聚着集体智慧的讲话稿才最终出炉。

有的人很是诧异:校长讲话,需要反复征求副手的意见吗?需要班子成员多次讨论吗?因为在很多学校,校长的会议发言材料都是由办公室起草、校长稍加修改后便到学校大会上宣读,讲话中的精神与思考所从何来,所向何去,副校长和中层则很少追问。而我以为,校长的发言不仅仅代表校长个人的观点与主张,更是学校管理团队智慧的结晶与意志的体现。如果这些办学思想、管理策略、治校举措,副校长不知道,中层干部不了解,怎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谋得更好的发展?怎么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与贯彻?基于此,大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小到一次小型会议的准备,我都努力做到广集民智、广聚民意,确保发言的质量,保证交流的效果。

我不仅自己这样做,更要求管理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这样做。因为管理不是约束与规范,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与干预,而是发现、肯定与尊重。校长的责任就是要让学校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教育民主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教育的民主就是生命的互动,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就是人文之光的闪烁。

二、教学――落实生本的乐学理念

让生命教育的元素飞扬校园,就会产生深刻隽永的精神力量。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事业,让生命焕发生机,让生命茁壮成长,让生命捍卫尊严,让生命激发潜能,让生命提升品质,让生命实现价值是现代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秋学期,我来到慕名已久的安丰中学当校长。我高兴地看到,1925年诞生于王艮讲学旧址东淘精舍的这所学校,在王艮修身治学、尊身重道的教育思想熏陶下,一代又一代安中人辛勤耕耘、以苦为乐、乐教乐学,在发展的历程中汇聚成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蓄积为源远流长的教育源泉。尊重全校师生对自由、自尊、自主的渴望和对快乐的向往,重温先贤王艮“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的“乐学”精髓,我的第一步棋,就是接过乐学文化的“接力棒”,践行并进一步弘扬“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的教育思想。

1.警醒生命,坚守课堂的教学底线

我以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才是一个出色的领头人和管理者。站好讲台、上好课,是校长的本色与基本使命。我们应该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克服那些虚无的官气,静下心来教书,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用过硬的教学本领和一流的实绩展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尊重,凝聚人心,更好地引领教师走向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育人之路。这是对自己生命的警醒,也是对职业生命本质的尊重。

校长应该是“师者之师”,必须让课堂说话,在课堂的驾驭与调控中彰显其独特的管理艺术和处理事务的机智,在课堂中飞扬人格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教好书、上好课、育好人,这样的校长无疑就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投身于高中的政治教学之中,课堂成为了展示自我、激荡生命的窗口。教学中,我深深悟得,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政治中的“乐学”,应致力追求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愉快学习,勤奋学习,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三是自主探究,拓展创新,感悟知识的精神力量。“乐学”应该成为一种学校文化,成为引领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助推器。

2.飞扬生命,丰富乐学的教学手段

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阵地。但在一般人的眼中,高中政治课堂的特点是“枯燥”,手段是“背诵”,感受是“痛苦”。

的确,不少教师上课时,手段老套,只有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张嘴,一支粉笔,形式单调,知识老化,自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扩大课堂的容量。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幻灯、电视、电影等教学手段就明显具有这一优势,用得适切,可以使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走向社会、调查统计、合作与辩论等等,都可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调动学生的乐学因子,起到充实内容、再现过程、创设情境、强化重点等多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的刺激中感悟政治,升华认知。

3.点燃生命,建构生本的教学模式

为了避免“说教”式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坚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人文关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总结出了“乐学文化下生本政治教学之‘五环节’助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激趣――引入课题。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学生能否顺利接受一个概念或原理,与开始接触时的呈现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才会有很大的兴趣去积极探究。主要通过时事热点和生活故事来达到激趣的效果。

二是置疑――重点攻关。在释疑中掌握知识,既能帮助学生认清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更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从问题入手,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三是辨析――难点突破。对于学生学习中理解起来感到困难的内容,结合以前各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错误理解,围绕该知识点设计辨析题,通过小组讨论、辨析,让学生明确错误的根源所在,从而突破难点。

四是多变――能力提升。这里的“变”主要指一题多要点和一题多设问。一题多要点可以引领学生灵活运用政治课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设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扩散思维。通过多变巧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训练质量,还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一设计主要体现了心理学上的“头脑风暴”效应。

五是点化――生命体验。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提升,那么他的思维也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所学习的思想方法也就无法转变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所学内容不能与学生的生命发生联系,那么所学的仍然是死的知识,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就不会引起态度上的转变和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在学科知识和方法推进过程中一些关键点上的点化。

五环节助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既成就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品位和幸福感,这样的课堂生活,自然会形成一种极好的人性互相成全、助长和激扬的生命场。

三、科研――立足校本的草根情怀

校长是学校的中心,是全校师生的垂范,校长的科研方向、品味与能力,是激发教师科研兴趣、提高学校生命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一个校长是否称职,其教科研能力肯定是重要的构成要素。

1.滋养生命,引领专业的校本研究

尽管“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可不少农村学校的校本科研仍然是“集体无意识”,教师读书学习依旧是“集体无习惯”。面对这一尴尬局面,校长要率先示范,带领一部分教师先动起来,让―部分教师的思想先激荡起来,进而让教学研究“集体有意识”、读书学习“集体有习惯”,以科研滋养教师的职业生命。

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乐教”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我提出了“坚守梦想,做幸福教师”,意在引导教师把幸福定格在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上、学生成长里。一是制定成长“路线图”。激励广大教师对照自身实际,确定职业生涯成长规划,确保月月有目标、年年有进步、一生有建树,同时制定了“合格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四级校本培训体系,把教师分为新手型、发展型、成熟型、骨干型等四个层次,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训、对中年教师进行“风格”培训。在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高端培训”三个平台,各个培训模块之间做到有机组合、有效衔接、梯度攀升,形成了良好的培训生态。二是促进成才“搭梯子”。学校组织教师精心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及时掌握教育前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拓宽专业视野,努力走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建立健全了“梯度攀升”机制,要求教师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迈上优秀教师的“金字塔”。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教师到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如东中学、茶中学等名校参观,邀请何永康、吴锦、宁连华、高朝俊、汪少华、贡和法、程绍荣等专家名师到校讲学,帮助教师找差距,明方向,“跳起来摘桃子”。我们还正常组织开展“五四”杯教学基本功比赛、“王艮杯”课堂教学竞赛、教育沙龙、教研论坛、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建构了“教学研究社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还把培训当做最大的福利,积极安排教师参加省级、部级和出国培训,在教师培训方面重视勤“输血”,舍得花“血本”。

近五年来,工作和教学之余我潜心科研,在省级以上教育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研论文或校长管理论文近40篇,其中13篇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构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支架》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之先导》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个人教育专著《基于乐学文化的生本政治教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主持了省、市教育科学 “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3个,均按期结题,现主持着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王艮教育思想的乐学课程建构研究”的研究。科研,滋润了我的职业生命,也进一步激发了全校教师的研究热情。

2.激活生命,建设品牌的校本课程

学校的核心使命是什么?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有过一个很经典的论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一校之长,理应在这一核心任务上有所建树,一方面对广义的课程进行适当的遴选,激浊扬清,进一步提升其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则从广义的课程中寻找到本校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精心提炼,系统规划,专注建设,逐渐形成文本化的或者音像形态的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

除了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外,我还积极承担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与授课,先后编写了地方人文教育读本《平民教育王艮》《王艮、吴嘉纪诗文选读》、高考指导读本《决胜高考》、理想前途教育读本《红色丰碑》、道德传统教育读本《中国传统道德精粹》、环境教育读本《呵护绿色家园》等校本教材,被市内外多所兄弟学校借鉴、推广和使用。在我的组织和带动下,各学科和教研组都能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目前出版的已达20多种,极大地激活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维度,开启了照亮生命的新窗口。

教育即生命,教育即成长。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上一篇:职业教育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