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17 04:13:03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1篇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失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敞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 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4.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教育技术创新主要指教学手段、方法、教育过程的革新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要求管理者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转变观念而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当然,任何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必须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动口动手和质疑问难的程度为评价标准。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创新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discussed that――tries to discuss the teacher in charge works innovatio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Guo Kaifu

【Abstract】Under 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er in charge work, not only one day and one night matter, is relentless, strengthens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unceasingly, can make the innovation progress, can teacher in charge’s innovation job management.

【Key words】School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有人说: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的确,这话倒也不假,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教育群体,也是教育性的生活群体。宏观社会影响,通过班级能传导给班级群众和一般科任教不同,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组织、教育、管理班级是班主任的职责,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是班主任生命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当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人物,班主任应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自己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班主任缘于自己职责,缘于他在班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成为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学生的学习、学体、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关心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教育力的培养,为他们终身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赖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精神关怀者,在学校中班主任理应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应当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学生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或某一个时期都可能有当时的重要他人。

然而,前些年时,我校少许班主任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自觉或不自觉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譬如:以“差”奖“优”。有的班主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定每次测验、考试成绩在班级前多少名的都有奖。什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考试等,考试多,奖也就多,那么,这么多的“奖”,钱从何来呢?有的班主任在无其他财源的情况下,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奖”于“差生”,授“奖”于“优生”。如有一位班主任规定,每次单元考试成绩在20名之后的,每人罚五角,落后生总是有的,因而“奖金”也就有了。要么动辄便“罚”。诸如:罚抄书、罚站等等不一而足,还美其名曰,这是以“毒”攻“毒”,以“恶”制“恶”。或者消极情绪的迁移,有的班主任常常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高兴时学生可以“享福”,不高兴时,学生则要遭殃。他们每每有不顺心之事时,不是整天板着脸,就是训斥、讥讽、甚至体罚学生,这样一来。使学生时常有一种恐惧与紧张感,师生之间便形成了一道鸿沟。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加强班主任创新教育下的创新管理,加大教育创新的管理力度,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主,使他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要求他们努力做到:

确立两种意识是加强创新管理的前提。

(1)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善于听取学习、群众的呼声。

(2)参与意识。在确立位置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多项活动,与学生亲密无间,和学生打成一片。

树立三个观念是加强创新管理的基础。

(1)教育观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不能以罚代教。不能讥讽挖苦学生。更不能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多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的风貌。

(3)持久观念。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

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家庭教育,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教育。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班主任培育创新人才的得力助手。特别是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只是付托亲朋戚友,或是老人带管。缺乏家庭教育,班主任作为家长的良师益友,应多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手段方面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班主任应与家长多沟通。与家长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3篇

学校管理创新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它涉及五个基本命题,即必须彰显道德原则,必须改善学校领导,必须体现学校民主,必须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必须促进学校发展。

命题1: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彰显道德原则

学校是道德的,道德性天然地蕴含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基础的,也就是说都有伦理的和道德的基础。尽管参照的背景和意识形态框架有所不同,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对人的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多数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第二是对民主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包括权力观、家庭价值观、经济机会、公共财物、民族特性、政治和政府等;第三是健康和安全,如空气、水和土地、犯罪和暴力、人权和社会权利、公共服务,等等。

学校管理者所遵守的道德原则究竟应包含哪些方面,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说,道德原则有其公认的基本方面,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主张。因此,道德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不仅要继承以往的一切优良成果,更重要的是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更新道德原则的内涵,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把握道德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在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学校管理创新也应围绕这个工作重心稳步展开,鼓励和引导学校用道德精神去进行教育管理实践,努力建构符合道德的学校。

反观目前的学校实践,在学校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不道德和失德现象。如,随意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乃至刁难辱骂学生,为完成升学任务而忽视甚至放弃另一半学生,以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如何做人的教育等。这些从根本上违背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道德的。重视学校的道德目标,以道德态度和道德精神对待和实践各项教育活动,应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

命题2:学校管理创新必须改善学校领导

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善学校领导。改善学校领导是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关键之举和根本保障。

改善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是转变学校领导方式。学校领导方式是指学校领导进行领导活动所采取的思路、方法、举措和手段。学校领导方式转变,就是指由落后的领导方式向先进的领导方式转变,由传统的领导方式向创新的领导方式转变,由单一的领导方式向综合的领导方式转变,由不科学的领导方式向科学的领导方式转变。转变领导方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是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是顺应时展潮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客观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领导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善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二就是转变学校领导角色。在传统意义上,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转变学校领导角色的基本方向就是改变以往只倚重自上而下的科层结构、重视指挥命令系统、强调权力权威的行政领导方式,向教学领导、课程领导、文化领导、学习领导和道德领导等多样化的领导方式转变。其中,教学领导、课程领导围绕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建构力;文化领导当然要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学习领导则把学习与提升领导能力结合起来,倡导系统思考、整体超越,通过好学和善学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道德领导强调把道德作为领导权威的新来源,学校领导工作应当围绕道德领导这个核心来开展,实现“以德治校”的理想目标。

命题3:学校管理创新必须体现学校民主

学校民主是民主观念在学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学校民主主要包括三层内涵:第一,它是一种有效的学校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尊重、信任与接纳,民主参与,交流、沟通与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成果等。第二,它是一种学校成员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学校成员在相互尊重、互相合作、体谅宽容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处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三,学校民主具有特殊的道德意义,强调包容、自由、支持、帮助等,体现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组织的学校活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以及学校与社区、家庭等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

学校管理创新要把体现学校民主作为其重要使命。首先,从学校民主的理念出发,设计和制定一整套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学校成员的基本民利。校长可以通过相关的规定,将民主参与的观点和做法纳入学校管理的框架体系当中,凡是与教师、学生、家长等有关而且他们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其次,实现学校民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这不仅能确保学校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能促进学校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根据学校成员参与的程度来区分,民主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会议讨论、征询意见、民主集中制、合议制、教师参与、家长参与等。最后,学校民主需要一定的制度、措施来保障,如,高质量地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进校务公开、推行教育问责制等。

但是,民主绝对不是万能的,要注意防止过度民主和民主缺失两种极端倾向。不顾学校的具体情况,追求所谓的完全平等,实行“大民主”,其结果不仅会造成学校权力界限模糊,甚至是权力结构和指挥混乱,导致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效能低下。同时,不少校长“独揽大权”,把学校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领地,从主观上排斥他人参与学校管理。对于这两种倾向,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避免。

命题4: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目前,学校管理存在诸多弊端,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仍坚持“闭门办学”的态度,以学校围墙为界,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第二,管理主体单一,只看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无视教师、学生、家长等的主体作用,将他们排斥在学校管理的框架之外;第三,仅重视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层级管理,造成学校成员处于听命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第四,管理效能低下,只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实力”建设和内涵发展,教育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必须解决如何吸纳教师等主体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问题。

就其本质而言,参与就是允许和鼓励组织成员参加管理决策。对于教师参与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参与是一种意识。参与是思想和感情的投入,成为决策的“主人翁”或者“成为决策的一员”。其次,参与更是一种技术。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包括参与的方式与途径、共同决策、“授权”以及强调灵活性等。最后,教师参与要力求保持组织目标与教师利益的统一。在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目前,学校在实施教师参与管理时要防止三大误区:第一,浪漫主义。有不少校长把教师参与看作是解决目前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各种顽症的“灵丹妙药”,认为学校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经过全体教师长时间讨论后才能制定。其实,这种“人人上阵”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空泛的、无休止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第二,情感性参与。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感情是有效引导教师参与管理的桥梁。其实,过分地依赖于情感上的相互支持,可能会形成小团体和“山头主义”,最终破坏民主管理的气氛。第三,恩赐性参与。还有一部分校长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有时是出于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一种恩赐。

命题5:学校管理创新必须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来分析。从个体层面来说,学校发展首先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包括生命安全的确保、身体的成长、个性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学业的进步和成功、终身学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等。同时,还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的专业发展、家长的发展和社区成员的发展。

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长、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临床能力的增强、教育观念的更新等;校长的专业发展包括校长领导方式的改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孩子方式的改善、营造民主型的家庭环境,甚至是成为教育行家等,都可视为家长发展的特征。此外,社区成员也要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和营造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就组织层面而言,学校管理创新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家庭的发展和社区的发展。学校发展的结果表现为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声誉的提高。

学校管理创新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型。学校发展方式是指实现学校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从基本内容看,它不仅包含学校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等方面,还包括结构调整、内涵提升、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增加等方面。我们要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五大转变”:从学校发展的动力上看,要从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转变;从学校发展的内容上看,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学校发展的性质上看,要从同质化倾向向特色化发展转变;从学校发展的途径上看,要从经验的简单模仿向创新发展转变;从学校发展的结果上看,要从间断性的变化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最终实现学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学校管理管理创新教师素质

现代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两个层面上。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强化意识,体现管理人文性

1.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下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学会尊重与信任。在学校中,每个人只是分工不同,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不论职位,彼此感情融洽,互相尊重并发生积极影响的良好氛围。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乐于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其次,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和乐趣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做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为之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要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成为显露身手的舞台。

2.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

3.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

二、目标激励,调动全员积极性

在工作中,教师要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室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各科室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教职工个人的努力方向,目标管理工作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室、备课组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更新观念,提高管理科学性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每周开好两个会:一是教导例会,一是学校行政会。在这两个会上,领导与老师敞开思想,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做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客观评价,落实管理有效性

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评价。评德,就是看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评绩,主要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如所教班级的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等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式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还可以根据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考查、对教学效果的综合印象加以评述。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5篇

1就业导向是深层次的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上的重点是对学生生存上的技能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能力。同时,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是为社会市场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与当今时代进行良好的融合了,人们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时,喜欢使用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对问题进行看待,对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联系进行曲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来说都具有异常恶劣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开办过程中可以对教育的属性以及社会运转的经济属性进行呈现,所以为了将这些经济需求以及个人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满足,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来进行规划。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对个人的发展以及个人一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这也间接的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让职业教育在满足经济时代需求的同时可以加入一定的人文性,让人们的未来发展能够具有规划性。人们在对就业方向进行规划时,不仅仅看重所从事的职业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带来多少价值,最重要的是这些职业所掌握的技能是否可以与个人兴趣进行良好的匹配,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走出校门时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所以,当前教育的重点是保证学生可以在走出校门时拥有更好的就业方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在进入社会时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2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职业学校怎样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服务于经济社会,怎样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当前职业学校应当迫切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应当将劳动人员的文化素养加以提升,从而为经济调节及其技术的创新带来益处,为推动就业以及再就业服务,从而为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妥当西部大开发做出重要的贡献。职业学校应当抓住机遇,并尽可能的找到经济的增长点,特别是地方经济所存在的增长点,在第一时间对专业设置做好适当的调整,将服务面不断的拓宽,主动发展新兴农业,从而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2.2就业导向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化,职业世界的变化加剧,职业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新的行业不断兴起,旧的行业不断衰退并退出竞争领域,因而,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不可能选择一次职业并做到从一而终劳动者,不断转换或改变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关注的就是学生一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生走出校门的一个就业岗位.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表现,是职业教育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目标上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如《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所指出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

3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创新

对于专业设置上来说,就业导向应当更倾向于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要,并利用劳动市场所产生的改变,在第一时间对专业设置加以调节,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举措。以往职业学校作为资源导向型,在学校里什么样的教师擅长什么课程就开设怎样的课程;有怎样的教学环境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这样久而久之,学科、专业久而久之得不到创新,致使诸多的毕业生在毕业期间没有安排到适宜的位置,这样就无法实现全部安置就业的目的。所以,就业导向中的有关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慢慢的淘汰市场不需要的专业,大力发展新专业。倘若想要迈出专业设置于的界限,那么职业学校就应当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增加相应的实训课程。在最近几年里的实践也能够较好的体现出,每一个满足当前市场需要的职业学校,一定要研制出新型的特色专业。就课程内容而言,限制在某些狭隘的专业,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带来益处。而就业导向主要是倾向于学生所就的基础知识,应当不断扩大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促使学生可以具备更大的优势来适应未知的生活。与此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当将专业知识及其技能加以完善,并利用基础知识的模块,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为今后市场需求输送鲜活的血液。在教学手段上,就业导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大量引入新型的行为导向,从以往老师在讲台上教,而学生只是听的局面逐渐转变成老师和学生可以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逐渐转变成行动者,进而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在就业指导上,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加强职业咨询。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年龄尚小,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都不甚了解。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学生最初选择的职业未必是与学生个性最匹配的职业,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强化职业咨询功能。使学生能按自身特点和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选择,最大可能地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4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下,应当紧抓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职业教育实现深层次的改革目的,从而推动职业学校可以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玲.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会计师,2016(24).

[2]张兴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3(17).

[3]严菱,林雯.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9(4).

[4]李驹.继续加强就业导向推进高职全面发展———浅析高职教育在加强就业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4).

[5]武正林.坚持就业导向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6-0259-01

前言:

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主要是以发展人、解放人、激励人、尊重人、关心人为主要指导思想,将人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大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为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发展人、解放人。推动学校管理的进步。

1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方法限制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管理方法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管理方法的滞后将会限制学校管理的创新发展。目前学校管理中重章法、权利、机构,管理方法也常常使用刚性管理中科学管理方法,强调对教师的监督、控制、定量评价。尤其是通过行政手段,根据行政的职权等对学校进行管理,采用强制性手段,不但没有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限制了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教职工的管理积极性[1]。

1.2管理制度制约学校管理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则会制约学校管理的创新。传统学校管理制度中缺乏常规管理标准,过于重视学校工作的有序性,往往将学校管理工作设计成环环相连的流程、严密的程序。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工作程序的过分重视促使师生员工浪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创新,长期以往不利于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2]。

1.3管理理念缺失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其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管理行为,管理理念中缺失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少数人具有决策权,忽视了被领导者的作用。传统的学校管理通常根据领导者的意愿制定管理目标、计划和实施,实际上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领导者的意愿。例如,教师的管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对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特长、爱好、实际需要等很少考虑,缺少管理的民主性;过于强调对师生的管束,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强调管理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对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不利。最后表现为缺乏服务意识。

2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2.1创新管理方法:采用量化管理和模糊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备课管理进行量化和规范化。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对量化指标的选择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兴趣等,鼓励教师完成课题任务,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但不唯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思想品德等。另外可以采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注重隐性文化的渲染和熏陶,营造积极进取、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现人本式管理。例如在校园中开展栽养盆栽实践活动,设计不同造型的盆景,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风格迥异的警示牌等[3]。

2.2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创新管理制度的方法,实现决策民主化,为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根据管理制度进行活动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的意愿和需求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扩大社区、家长、学生、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利。例如建立民主互动机制,首先营造尊重和理解的工作氛围,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等,以此来使教师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提高工作热情。其次是使教师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并赋予其监督权,保证学校管理的高效实行。最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计“校长意见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2.3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理念,首先在管理中应以学生为本,主要创新内容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对学生尽心教学时改变课程结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突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综合性、均衡性。可以设置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时也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改变传统学生管理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的局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注重教师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提高教师的地位,制定管理方案和计划时,引导教师提出管理建议,并积极参与到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4]。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学校管理中严重缺乏人本思想,对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学校管理的创新,融入以人为本模式,提高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满足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王丽香.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3:51.

[2]刘春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8:4-6.

[3]蓝赠庆.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学苑教育,2015,15:10-11.

[4]郭贤锋.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中南大学,2012.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教研

创新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管理者必然要实践并思考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增强课程意识,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开发,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教育本质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改革以往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成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业。

以人为本,它要求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已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塑造出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做人并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以人为本,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观。一要尊重、信任教师。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体贴、情感上沟通、人格上尊重。二要激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爱心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三要发展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更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专业素养创造条件,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体验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二、遵循规律,强化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制度管理。规章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律性,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规章的严肃性要和灵活性相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

2.民主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难以解决是否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实行民主管理,可使领导和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融洽,更能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设性的议案。所以,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分工是基础,合作是关键,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校长才能由一把抓变为分头抓,才能微观放活,宏观调控,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才能成为领导集体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故障的排除者,团结的维护者。

3.过程管理。管理是动态的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校,可确定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但是重视过程管理是贯穿学校管理的灵魂所在。各项工作,不仅要有安排、部署,更要有督导、检查、评估、总结。学校领导亲自督查落实情况,督促教师完成阶段性目标,并认真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的福利、奖金、职评、聘任、评先挂钩。

三、教研兴校,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走教研之路。教研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是实施骨干教师带动战略。我校中青年教师多,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大力支持省市级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州级骨干教师4名,全国优秀班主任1名,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要求他们每年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制定出一二三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指导备课、示范做课、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不足。目前又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第二方阵。

二是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省、州、县、校等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改活动,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观看名家示范课并及时举办互动反思教学论坛。组织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报告。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三是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国家和地方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从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办学特色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由校内外力量广泛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又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为教师搭建成功平台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它立足于本校,以反思为前提,以平等对话为特征,以自己在教学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便于操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等优点。要求教师人人参加校本教研,给教师订专业报刊、杂志,个个撰写课题论文,把教学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努力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创新活动是促使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以及最根本的源泉。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2013年9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是,更合适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之所在,有创新则企业兴。同样的,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亦是如此。一所学校要发展,需要创新,对于民办院校来说更是如此,而其中最有效的创新便是管理创新。

所谓学校管理创新是相对于学校的传统管理而言的,是指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剔除旧体制中消极的、陈旧的、不合理的环节,在继承传统优秀成份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新型的、合理的、能动高效的管理体制,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素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办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学校管理的创新必须与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协调统一,否则,学校管理创新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目前民办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探索民办高校管理创新的缺口,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优缺点,这对我们寻找民办高校管理创新的路径具有重大价值。从中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公办院校管理机制中合理的、有益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民办高校校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民办高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封闭性太强。从总体上看,现在的民办高校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闭门办学”的状态,总是怀着一种与外界环境“老死不相往来”的心态。不管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还是学校的常规管理,在学校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监控等方面很少体现学生、社会与家庭的意志和愿望,很少有学生、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使其呈现出封闭管理的特点。

第二、单主体作用。很多民办高校校的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教师很少有机会或很难参与到学校的各中管理中,这种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不易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也同样受限制。这种忽视或者无视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作用的做法,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错误地将学校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认为他人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单向度太高。许多民办高校领导过度地依赖“自上而下”的层级式管理。他们觉得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出作为领导的意志和权威。因而,教师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地位,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显然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是领导的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而且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

第四、效能低。许多民办高校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视软件建设,致使学校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相对比较严重。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在1899年就在《教育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因为一切浪费都是缺乏组织的结果,而组织背后的动机是促进节约,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

二、提高学校管理创新的建议

面对民办学校管理中的这些弊端,我们不能诚惶诚恐,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加快民办学校管理创新的步伐。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六种教育意识。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将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来展开,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体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进而最终实现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民办高校要树立六种教育意识:一是服务意识。提供教育服务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二是质量意识。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厂”,校长和教师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三是市场意识。经济市场是指导我们培养人才的指南,但是这里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个市场,还需要注重对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的重视程度。四是竞争意识。民办高校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五是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高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六是风险意识。学校将会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第二,注重民办高校品牌管理。民办高校品牌的活力源泉是独特性,稳定性是学校的信誉保证;持续性发展是每个民办高校发展的方向。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加强品牌管理意识,拓宽宣传渠道,为学校形象做宣传。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作为学校的代言人,更整改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行为以及人格魅力都带来的,对学校品牌建设和宣传的重要作用。

第三,制定适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规划。民办高校必须在上年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发展制定一个3~5年的规划,该规划内容不仅涉及学校整体相关工作,同时也涉及到对于教师、学生发展的等方面的规划。

第四,加强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开发与管理。人事部门需要做好年度教师需求分析,不断更新“教育人才蓄水池”。在引进、培养和使用问题上,各部门要注意:选人一定要选适合的,最好要了解此人的人品与作风,注意在考察与使用上体现公平与公正性。同时民办高校一定要建立一定的师资培训体系。

第五,全面打造现代化民办高校。一是学校领导要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并且要得到所有教职工的相应,达到全校的一致性,形成一个大团队。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发挥教师在学校的积极性。二是学校应该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调整机构,突出学校的办学特点,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六,努力创建一个体现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天天生活和工作在校园,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学校建筑环境,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舒适的工作学习氛围。因此,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必须以构建绿色文化校园、学习型校园等为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学军.浅谈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划[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马凤余.关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1(05).

[3]刘娅玲.浅谈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6).

[4]房启东.浅谈民办高校企业化管理特征[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5]阙明坤.警惕民办高校招生乱象[J].教育,2011(17).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9篇

一、建设一个优势互补,人尽其才的领导集体

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及其所实施的有效管理,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为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从领导集体的角度来看,还要构建领导集体治校的新模式。

一是构建格局上的新模式:变独体式为集体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还应当“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校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贯彻这些思想”,即校长宜强化集体行为。因为,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与他人相容,善于合作的人成功机会会更大,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构建情景上的新模式:变人为式为人文式。所谓人文管理模式,就是强化文化意识,创建有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一种宽松、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教研的氛围,使之成为学校一种颇具凝聚力的文化现象。学校及班子成员以平等、真诚、民主的态度聚集贤才教师,以人格力量去影响教师,以心灵力量去吸引教师,以学术力量去带动教师。一句话,就是以学者风范去团结教师,而不是以硬性的规定去迫使教师就范。

三是构建方式上的新模式:变直管式为层管式。真正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机制。化校长一人的职、权、责为学校各层面各人员的职、权、责,进入管理的最高境地――“垂拱而治”。

四是构建观念上的新模式:变因循式为开拓创新式。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是创新,人才优化的本质也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作为新世纪成功的学校既要有一般学校的共性,更要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这个性就是融理论、研究、实践为一体的一种开拓创造性的教育实践。而学校领导集体观念的更新、理念的领先,往往成为形成独特的学校氛围和工作风格、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与实践的动力。

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竞争进取的师资队伍

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实行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价值和教师创造力的开发,这是学校实行创新的根本保证。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给教师以充分的创造时空。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创新,要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充分地予以支持,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创造力。要关心教师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物质需求。学校要逐步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较大力度的奖励。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挂钩,使教师真正品尝到科研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办公室、工会、党团组织等协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关心教工政治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需求。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上的各种需求应尽力尽早获得满足,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各种便利和物质保证。要遵循教师的心理规律,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能。只有尊重人的志趣,开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长处,发挥人的才干,关心人的生活,才能真正赢得人的信任和拥戴,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三、把学生当成作人来教育培养,自觉、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学家斯普郎格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教程,这是教育的核心”,即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各种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从现实生活看,人之潜能带来了人之创新、人之发展的可能,也赋予了人在逆境中抗争的信心和毅力。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实施“三让”,将上述思想落到实处。

一是“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这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永恒追求。首先要建立一种和谐、信任的教与学、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培养,使学校成为展现师生个人价值的舞台。同时,建设浓厚的文化、科技、体育、艺术环境,使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文素养不断地增强。二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呼唤。因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是教师职业生命的细胞,是教师职业生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都能成功的观念,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不同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不同特长都得到有效培养。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网络;高中学校;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技术逐渐被发明和应用。在高中学校中,利用新的技术,确保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校园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高中学校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网络的影响,因此,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积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创新管理模式,逐渐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需求,借助信息网络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务管理中,高中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网站,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排课,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教学计划、课程表等,张贴在网页上,让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现代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高中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外界信息、收集学习资料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提高管理的水平

信息网络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建立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努力实现网络化、无纸化办公模式,以提高管理的质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网络建设,逐渐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就学生档案管理方面而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高中学校主要强调档案的存档和备份工作,忽视了档案的利用价值,导致档案管理的效果较差,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高中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生档案,让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态以及成绩变化等情况,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最新的教育动态,积极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图书馆,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去网站搜索、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之间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只负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不关注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把教学计划、作业安排、考试成绩等情况,到班级群里,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兴趣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等,选择学习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语文兴趣小组、物理学习小组、数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讨论和交流学习情况、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总而言之,高中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重视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逐渐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王广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屈浩.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6.06:261

[2]石道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

上一篇:口腔医学毕业范文 下一篇:食品质量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