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范文

时间:2023-03-21 19:38:34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范文第1篇

2013年1月24日,由《旅游休闲》《旅游休闲GOLF》杂志以及旅游休闲网共同主办的

“2012年度旅游大奖颁奖暨十一周年庆典”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成功举行。

来自20国驻华使领馆大使、参赞,国外旅游局驻华代表、国际酒店集团、航空公司、银行品牌、汽车品牌等中高级负责人员以及演艺界明星共逾250人齐聚盛会,

并隆重揭晓了最佳酒店集团、十大奢华酒店、最佳旅行目的地、最佳商务舱、

最佳航空产品奖、最佳邮轮、最佳旅行伴侣、最佳SPA等46个奖项。

The celebration ceremony of the Travel Awards 2012 and the 11th Anniversary of Travel & Leisure, which was co-sponsored by Travel & Leisure, Travel & Leisure GOLF and Travel & Leisure website, took place successfully at Swissotel Beijing on January 24, 2013, bringing together over 250 distinguished guests, including ambassadors and counselors from 20 countries to the P. R. China, representatives from foreign travel agencies and executives from international hotel groups, airlines, major banks and auto companies, and presenting 46 awards, including Best Hotel Groups, Top 10 Luxury Hotels, Best Travel Destination, Best Business Class, Best Aviation Product Award, Best Cruise, Best Travel Companion, and Best SPA, among others.

星光熠熠,华丽开幕

1月24日下午两点的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气氛非凡,12位演艺界明星的红毯秀正式拉开了“年度旅游大奖”的序幕。宽敞典雅的会场内,嘉宾已入席就坐。一曲《霸王别姬》经典又惊艳,恒久的京剧魅力燃起了现场热烈的气氛。《旅游休闲》杂志总编肖杨女士的登台致辞使现场气氛达到一个新高点。她感谢在场新老朋友的到来并介绍“年度旅游大奖”的评选体系,与现场嘉宾共同回顾了杂志创刊11年来的成就。致辞结束后,颁奖环节正式拉开序幕。

荣誉之奖,夺目揭晓

本次盛会规模宏大,奖项众多。首先揭晓的是“最佳新兴旅游目的地”“最佳旅行目的地”“最佳酒店集团”“十大奢华酒店”四个奖项,由《旅游休闲》杂志总编肖杨女士,毛里求斯驻华使馆大使钟律芳阁下,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大使弗雷德里克・沙瓦阁下颁发。在全场的见证下,众多大奖纷纷出炉,颁奖嘉宾包括20国使领馆大使和参赞以及12位演艺界明星,在众人的期待中一一登台。

美食美酒,愉悦休闲

《旅游休闲》杂志所倡导的最前沿、最乐活、最高端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在这一年度盛会中同样有所体现。主办方别具匠心地把此次年度盛会选址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欧式的精致与雍容深深地根植于这一有着20年历史的老牌酒店内。紧密平整的花纹地毯绵延整个会场,低调的暖黄色灯光平添了几分优雅,棕色木质圆柱托起布满华灯的天花板,兼具古朴与时尚。现场的欧式原木画架上摆放着本刊编辑和摄影师亲赴世界各地拍摄的图片,浪漫的马尔代夫、原汁原味的大溪地、散发着异国情调的葡萄牙、神秘梦幻的布拉格……每一幅风景都印证着《旅游休闲》多年来走过的足迹。身着各式华服的宾客穿梭于缤纷交错的空间,高雅纯粹的格调在杯光酒影间流淌。颁奖之后的茶歇时刻,精致可口的美食为众人更添一份满足。针对到场嘉宾评选出的“最佳着装奖”与幸运抽奖惊喜十足,激动人心,热烈的现场气氛通过网络微博互动感染到会场之外,使本次盛会备受瞩目。更多宾客云集,共襄盛会,是对过去一年的铭记,也是对新年最好的祝愿。

日落之后,璀璨初生

继1月24日北京颁奖典礼之后,这一已成功举办五个年度的盛会于1月29日在上海M1NT餐厅举办。来宾包括多国驻沪领事馆领事、国际酒店集团、航空公司、银行品牌、汽车品牌等负责人员共逾200人。“年度旅游大奖”对旅游、航空、邮轮、酒店、餐厅等领域做出盘点并给予界内翘楚褒奖肯定。“年度旅游大奖”因范围广、流程长、公正客观而著称。本次“年度旅游大奖”从2012年3月启动,各奖项参评单位开始报名,由广大读者、资深媒体从业人员、旅游业内高管、商旅常客精英等第三方以及权威专家人士综合评定,于12月公布获奖名单。

晚上七点的上海M1NT餐厅格外绚丽夺目。置身于24层的嘉宾们仿佛在享受一场空中盛宴,灯具、刀叉、酒杯,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汇聚了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窗外的夜景彰显出独属上海的时尚与繁华。“年度旅游大奖”正是在这样充满绚丽与激情的气氛下隆重揭晓了“最佳度假酒店”“最佳娱乐度假胜地”“最佳总统套”“最佳旅行伴侣”等25个奖项。《旅游休闲GOLF》运营总监罗平先生特别为“十佳高尔夫球场”获奖单位颁奖。崇尚休闲,热爱生活的人们汇聚于此,这一年度盛会的精彩在众人的记忆中永不落幕。

鸣谢本次活动赞助商(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 M1NT

北京莫尔顿牛排坊 OMEGA Suuto

星野集团 途家网 华饮 E人E本

巴克酒庄 环球蓝联 Gregory AIGLE

泰国普吉岛巴通海滩假日度假村

吉列 Patagonia Woolpower

瑞士莲 Coleman Haglofs

Lomography Kingcamp

北京美莱国际形象管理集团

李恩熙彩妆工作室 SONOS

福楼餐厅 膳魔师

赫兹国际汽车租赁 NE・TIGER

J.LINDEBERG 美旅箱包 雅漾

休闲旅游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休闲运动;旅游;相互作用

一、休闲运动与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 休闲与休闲运动的相关概念

1.休闲与休闲运动的概念 所谓休闲,是指在闲暇时间内,即非工作及非劳动时间内从事各种愉悦身心的活动,以求得身心协调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和身心愉快的目的。休闲作为舒缓劳作的一种手段也是崇尚自然,追求舒适、满足个性的生活方式。

休闲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主动体验各种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一种娱乐、健身的过程,是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内涵的运动。

2.休闲运动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从休闲运动的概念可以看出,休闲运动的内涵就是其本质的、特有的属性,即发生在闲暇时间内的,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为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同样,从休闲运动的概念中可以得出,休闲运动的外延是所有在闲暇时间内的、能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的体育运动。

(二)旅游的概念

1.旅游的概念

对于旅游的定义,各国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对其定义很多。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年对旅游的定义是具有国际权威性的描述:“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休闲、公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之内的活动。”

2.旅游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旅游的内涵,即其最本质的属性是,旅游是一种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的活动,目的在于休闲或丰富人生经历和文化教育。

从旅游的概念的适用对象,及其外延来说,可以这样认为其外延是所有在异地的、短暂性的休闲享受,和不同于平时的生活方式的活动,即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旅游都是旅游的外延。

二、休闲运动与旅游的辨析

(一) 相同点

从以上休闲运动和旅游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相同之处在于这两者都是在闲暇时间内,为了达到休闲、消遣和愉悦身心的目的而从事的活动。

休闲运动和旅游都是发生在非劳动时间内的,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的,不具有任何功利性质的活动,而且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休闲娱乐性。因此,这两者在从事的时间的规定上及其目的是一致的。

(二)不同点

然而,两者在概念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休闲运动的概念的界定中,明确指出休闲运动是要以身体活动或身体练习为基础的,还会根据不同民族、不同自然条件而产生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因此休闲运动具有地域差异性。

另一方面,旅游强调的是一定的时空限制,即要在异地或离定居点较远的地方逗留,且是暂时性的停留,活动结束之后还会回到原定居地的活动,即异地性和暂时性。

从上述对两者的论述中看出,休闲运动不一定要在异地或离定居点较远的地方进行,可以在居住地附近的俱乐部或者其他有条件开展休闲运动的地点进行即可;而旅游也不一定要以身体运动作为基础的,舒适地停留在异地享受当地的风光和体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旅游的主要形式。

(三)休闲运动与旅游是交叉概念

休闲运动与旅游是属于两个交叉的概念,即在闲暇时间内,在异地进行的,短时间的休闲运动的活动是旅游,或者说,在闲暇时间内,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在异地的短暂的旅游也是休闲运动。

三、休闲运动与旅游的相互促进

(一)休闲运动推动旅游的发展

1.休闲运动的地域特点与旅游的异地性的契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休闲运动已成为人们经常选择的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由于休闲运动在项目上会表现出地域、时空的差异,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从事不同的休闲运动。

休闲运动项目的地域特点,恰好满足了旅游的异地性和暂时性的特征。休闲运动项目在某一地区是特色项目必然会吸引各地从事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前来观摩学习,甚至是参加一些具有竞技性质的邀请赛,那么这些休闲运动的开展,各地为开展休闲运动的游客必然会极大程度地带动了当地的酒店业、餐饮业和旅游景区的发展。如夏威夷的冲浪爱好者为夏威夷的旅游经济做出了强大的贡献力量。

2.休闲运动自身的项目吸引力带动周边旅游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技术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喜欢观看强烈刺激的运动项目。而采用新科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休闲运动恰好满足了人们这样的需求。

如休闲运动中挑战人类极限的吉尼斯世界记录等强刺激的运动,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先进的体育器材做为保障的,而这些强刺激的休闲运动本身过程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表演项目.这种具有强烈刺激的运动项目,表演者的成功也会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吸引媒体、商家的关注,进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休闲运动参与者到当地来参赛,形成一条以餐饮、住宿、旅游,休闲运动参与的产业化的链条,带动旅游者的消费,增加了旅游过程中井喷式的消费的形成的可能,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对休闲运动的促进作用

1.旅游异地性对休闲运动的推动作用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承载着定居地(或叫客源地)文化的元素来到异地停留,把这些定居地的文化(包括休闲的方式和运动在内),传播到旅游的目的地,对旅游地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旅游者又把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信息带回原定居地,这两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就因为旅游者的四处游历产生了相互的作用,产生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样地,旅游者的四处游历,为休闲运动的推广带来新的传播形式,从而推动休闲运动项目的世界范围内的开展。

2.旅游的休闲娱乐性必然要求休闲运动的发展 旅游的目的在于休闲或丰富人生经历和文化教育。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为了体验异地的生活方式,丰富旅程的经历,旅游者会关注的异地文化的各种元素,而休闲运动的地域特点作为当地文化的一种元素,旅游者本身必定也会对当地的休闲运动文化现象给予关注和重视,甚至直接参与。由于有这样的旅游市场的需求,必然要求休闲运动的发展和完善,把当地的特色休闲运动展现给旅游大众。因此,旅游的休闲娱乐性必然会使休闲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论述可得知,休闲运动和旅游都具有闲暇时间内的发生的,以达到内心愉悦的感受为目的的活动的共性;但是,休闲运动始终是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活动,而旅游则强调的是旅游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即异地性和暂时性的活动。

休闲运动和旅游两者相互促进。休闲运动要因时因地的开展,从而形成地域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成为了吸引旅游者从各地汇聚提供了条件,也契合了旅游的异地性的属性,同时休闲运动项目本身的吸引力也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为休闲运动的传播提供了充分条件,而旅游的休闲娱乐性也要求休闲运动的发展。

(二)建议

分析旅游市场中的休闲运动爱好者的需要,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具有地区特色的休闲运动的项目和形式,吸引高水平的休闲运动参与者前来参加该项目的运动,打造休闲运动的品牌,形成以地区特色休闲运动为主线的,结合餐饮、住宿、娱乐与观光的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整体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张启明,俞金英.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2

[2] 黄益苏.时尚休闲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3] 邹春洋,单纬东.旅游学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2-8

[4] 王旭丽.从休闲视野考察旅游与旅游业[J].北方经济,2009(1):53

休闲旅游范文第3篇

《旅游休闲》(CN:46-1067/G0)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旅游休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休闲旅游范文第4篇

杭州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与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杭州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但休闲业在杭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杭州目前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杭州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基础薄弱,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杭州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一些度假村打着休闲的牌子,却没有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导游服务水平、技能跟不上,不能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而专业学校很少有针对休闲业开设的培训课程。

缺乏品牌推广,国际知名度不高。一直以来,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例如在近邻日本,杭州的知名度除了低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之外,还低于苏州,甚至大连、长春、哈尔滨。在韩国,更是低于青岛、烟台等地。旅游形象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境游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

杭州有许多值得自己骄傲的荣誉,如中国重点风景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可是很少向外宣传。杭州的一些旅游宣传资料内容单薄,游客无法轻松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无法让游客在杭州的时间变得很充实,无法长时间的留住游客。

因此,杭州休闲产业的当务之急是立足资源优势,把入境游作为扩大杭州休闲产业国际知名度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杭州休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专业人才不足,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杭州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缺乏将限制杭州休闲产业的充分发展。

资源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杭州拥有两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一是西湖,它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画桥烟柳,山色葱茏,混然天成,形成了中国境内“西湖天下景”的独特旅游风光。而另一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则构成了中国江南水乡最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此外,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据统计,西湖风景区内遍布65个部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人造旅游娱乐项目近百家。应该说,杭州的休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甚至有部分资源存在开发不当的现象,严重损坏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西班牙的马德里市只有400万人口,但每年吸引着近6000万国外游客,旅游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0%;2004年,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01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却只有123万人次。“杭州国内市场做得太安逸,没有海外市场也能过得很舒服,所以杭州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还不够。”西班牙专家JoseAntonio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杭州应该利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吸引国内富裕的旅游者来杭州游玩,做好了国内高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国外远程旅游者,对抢占欧美的旅游市场非常有利。

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塑造休闲产业品牌

要注重休闲与文化的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杭州休闲产业的品牌个性。

将休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是休闲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杭州的休闲产品具有特点和品牌的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给休闲产品注入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运用文化内涵的深化来提高品牌号召力和亲和力,形成品牌个性。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最典型的现象在杭州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如古人类的文化——良诸文化;物产文化——丝绸茶叶等的文化;宗教文化——东南佛国;艺术文化——飞来峰石窟等;民俗文化——西湖香市、钱江观潮等。从文化角度来看,“清水绿山、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16个字高度概括了杭州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挖掘、开发,进而形成杭州休闲旅游品牌个性的方向标。

如何将文化转化为休闲生产力是关键。首先,杭州需要一个集约式地展示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核心项目。这个项目,能让国际的休闲旅游者通过它得到个性化的休闲愉悦,并在短时间内直观的了解杭州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类文化的精粹。其次,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开发杭州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房产。再次,用重视历史的信息、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开发独特的地域文化等方法来挖掘文化的内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要充分利用杭州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与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极好机会,与上海联手发展国际休闲业,共建“世博圈”,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的层次和国际影响力。

杭州具备发展休闲产业的条件,但由于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在国际上不高。正如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来杭考察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时所说,“杭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目前杭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北京、西安、上海,却很少有人知道杭州也是中国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非常美丽的旅游胜地。另外,杭州始发的国际航班很少。”

然而,杭州的另一个优势是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并号称上海的“后花园”。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借用上海国际知名度的延伸,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杭州可以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业,休博会的一些项目也可以让上海直接参与,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项目放到上海去举办。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杭州也可以积极协助参与上海的一些休闲与会展活动,比如担当上海的一些大型休闲会展活动的协办或承办者等。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取得成功,这正是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产业与会展业,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知名度的大好时机。并且还可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城市一道打造“世博圈”。

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不少人已从传统的海滩度假转向参加各种乡村文化和风情风俗活动。文化设施、科技公园、主题娱乐场所等新的休闲去处和服务项目不断出现。杭州可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如富有冒险性的空中跳伞、飞行模拟、森林旅游、水上活动等,带有科普性的现代科幻、未来世界生活、海族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的农事活动,锻炼与开发动手能力的技工作坊,各种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等。小型休闲项目的运作可考虑以民营为主,政府应鼓励股份制休闲娱乐公司,鼓励中小型的投资,以个性化的特色丰富休闲业的品种。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借鉴引进海外对休闲业的管理模式,这不仅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也将吸引海内外来杭人士。

发展多元经营的休闲经济

浙江有着非常发达的民营经济,民间有着巨额的资本,他们出于经济目的,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所以我们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比如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城就是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杭州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以旅游业为例,可将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由国有股份公司或民营公司等投资经营,以解决资金筹集、经营管理等问题。同时,旅游产品也应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游乐、度假旅游,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需要。

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相关软硬件建设

一方面要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杭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如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语种(韩语、泰语等)导游等。

另一方面,要抓好杭城休闲业软硬件建设,按国际标准搞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要使杭城成为休闲之都,必须要在道路建设、公共交通、通讯信息、购物街区、金融业务、宾馆饭店、渡假区、新闻传媒、文化设施、公共厕所等方面按国际标准进行大力投资建设或改建。有专家指出,一座“休闲之都”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0%要吻合国际休闲这个条件和标准,且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都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也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另外,政府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让来杭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提高休闲产业和休闲消费的质量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得到美的享受,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笔者的理解,其实“美的规律”就是要“尊重自然”,对于我们杭州而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能破坏杭州业已形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根据这一论断,在休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等方面,如何具体实现“美的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就要在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各个方面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例如,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如何重视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反对那种掠夺式的所谓“开发”?如何开拓、营造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充分创建有地方特色、高层次的人文景观和休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开发休闲资源,必须开发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优势资源,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人们的消费导向,决不能开发“文化垃圾”,用低级庸俗的东西来误导人们的休闲生活。(如杭州的苏小小墓:慕才成为“摸财”。)“要把文化融入到休闲中去”。要创新休闲方式,改变过去人们传统的“吃、喝、玩、乐”的休闲理念,要把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将积极健康文化的休闲方式融于杭州的旅游休闲中,创新传统的休闲方式。

加强城市间合作

对于杭州休闲产业而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其他城市,更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壁垒将逐步被拆除,我国休闲产业将面临外国同行更为直接和激烈的冲击,休闲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和国际接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入世,面对竞争,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打造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休闲产业“航母”——企业集团,从而使我国休闲产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上海是增长极,杭州和南京分别地处两翼是区域副中心。杭州的功能定位就是服务业和休闲产业,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这一特点将更加突出。要通过加强城市间合作,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的资金与人才客源优势,利用杭州、温州、宁波等广阔的腹地,建设成熟而广阔的城市休闲产业大系统。在这些城市内部,应根据不同的城市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布局,进行差异化的建设与定位。上海以开发建设现代化最时尚的休闲活动方式为主,而杭州以开发舒适自在与自由畅想的静谧空间为特色,宁波与温州以海上活动与激情创意等其他特色为主。

内容摘要:适逢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的休闲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必将极大地带动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杭州休闲产业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杭州休闲产业问题对策

休闲产业是涵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以及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纪念型工艺美术品等多方行业的综合产业;又是能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休闲旅游范文第5篇

如果从时间维度上划分,休闲有小闲、中闲、大闲,小闲是八小时之外的日常闲暇,是一天中的三分之一;中闲是大周末,是一周中的三分之一;大闲是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是一年中的三分之一。休闲是围绕着生活中的三分之一在做文章。从空间维度来看,首先是家庭休闲,这是休闲空间的基础。第二是社区休闲,这是休闲空间的放大。第三是城市休闲体系,这是总体休闲空间的延伸。第四是环城市休闲游憩带,这是休闲空间的拓展,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城市的周边,环城市休闲游憩带大体都已经形成。第五是乡村休闲,这是休闲空间的发散。第六是异地休闲,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光,实际上准确地说是异地休闲的概念,包括一部分度假,都是休闲空间的辐射。第七是网络休闲,通过虚拟空间的各种游戏消磨时间。最后是互为空间,形成完整的休闲空间体系。

从一般的消费发展阶段看,求温饱的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进入小康时期之后,要形成新的概念,“住、行、游”,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如果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昧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这是休闲消费普遍化的时期。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目前中国的特点是融各个阶段于一体。各种休闲方式丰富多彩。因此,休闲是中国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

其具体的体现是产品从比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发展。即观光、商务、度假等各种旅游产品综合配置,适宜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由于传统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些观点把观光和休闲相对立,实际上是互相兼容。共同促进。市场方面,小闲对应本地市场,中闲对应周边市场,大闲对应远程市场。不同年龄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休闲空间,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休闲设施。需要我们切实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全面开发大市场。这几年,一些城市提出建设休闲城市,各个城市都在强化休闲功能。休闲城市应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城市生活中,休闲活动普遍,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休闲城市要符合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的要求,环境适宜人居住,具备欢迎外来者的人文精神,本地传统文化挖掘到位,最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

休闲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一系列传统产业更新,增加功能,形成城乡统筹。休闲农业、林业、渔业,都可以直接转换成休闲产品。但是必须真正走出传统产业系统,并在传统产业系统之上形成一个服务系统,这样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围绕人们的休闲需求,形成需求链,同步形成服务链、经营链,最终形成产业链,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将来中国休闲产业群的形成是中国休闲产业发展最终成熟的一个标志。

如果说一个数量的概念,中国的GDP达到30万亿,休闲是三分之一的生活,中国的休闲消费应该达到10万亿才对。距离10万亿,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休闲产业确实是一个前景无限的产业,因为我们的生活无限。

休闲旅游范文第6篇

我自己觉得,其实山东提“休闲”两个字,起步不算早,早也早不过成都、杭州,他们很早就在说,但是起点不低。这一次参加这个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在开局大气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归纳和总结。有时候我们搞一些活动,没有及时的归纳,没有及时的总结,有些经验落不下来,有些心得提高不到理论高度。这样一开局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介入,让人耳目一新,确实觉得很有意思。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想谈一下休闲是不是目的。那么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休闲,休闲的目的呢?休闲这个概念是不是还是太宽泛了一点,我需要在休和闲的状态里面,我要追求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出来了没有?我追求就是说完全的精神焕发,我追求自己充电充满了,我追求自己多看了几本书,这些东西又归纳成什么东西呢?我在成都的论坛上提了一个观点,我觉得休闲还是一个状态,而且这个状态要追求的是一种安逸,达到舒服、安逸,像荀子、庄子,安逸这个词就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我最先在成都提这个词的时候,那是成都土话,庄子肯定不会说这是成都土话,他可能认为是一种官话。其实他追求的安逸可能是一种心态。我们自己比较看,杭州的业态、形态按理说都比成都做得好,但是呢?它还是没有做到成都人的那种心态,成都就一态搏三态,我们要弄一个让领导反映特好的事比较多,但是让老百姓反映很好的比较难,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事。

由于关注山东,参与过山东一些项目的设计,那么我有第三个感觉,就是题目中说的“主题休闲是休闲旅游的深化措施”,为什么提主题休闲呢?如果没有一个主题,那么它的核心号召力和指向性就出不来,我们到青岛来就是追求一种有滨海特色的主题,它是有指向性的,那么它肯定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这个受众群体肯定跟地域属性是一样的。

我们在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故事,它就没有吸引力,有故事就有长久的吸引力,故事就在文化里,而文化往往被比较,僵硬的在表达,这是很可惜的。今天来,除了想对这个休闲汇表示我们的敬佩和赞赏以外,也谈谈我们自己对休闲这个事的理解。

讲一个案例,成都的边上有一个地方叫绵竹,绵竹2006年想发展旅游,就找我们去给他想主意,想来想去什么都没有,但是现场特来劲的是我们这里有一个文化遗产,就是绵竹的年画。这里的年画都做了三百年了,遗憾的是没有想到变一下。就卖两块钱一张,过年的时候贴在家门口驱鬼神。后来我们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变,我说你把所有农家的风貌改造,就是不要再刷白墙,把所有的年画按最疯狂的方式画到农家里边,画出来以后,今天你上网去一看都觉得很辉煌,现在它不是绵竹一个地方,它已经普及到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成都做休闲做得特别早,农家乐,我在做农家乐的时候就说,你这个农家乐的结论就是吃喝,没有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我们需要有更高的文化附加值产生。你要有这么一个消费的管道,让老百姓来了以后能入住,那么这个里边就发现,在新农村的改变里边,他们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些观点,就是要让客人坐得下来,不要让客人进得太快,走得太快,一定要做到快进慢出,这个慢出就是让你在我的这个核心城镇区不要那么方便,我们要研究一套理论模型,这个理论模型要从老百姓的需求来,这样倒着推,来做我们休闲的场所,要是都像乔布斯不容易,只有一个乔布斯,这个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如果我们自己偏差了,就很麻烦。所以在这里边呢,得到了一些启发,这是绵竹年画上墙的事,灾后重建,现在非常漂亮,也有大量的投资商涌进去。他就把这个年画题材作为主题来做它的城市推广和产业推广,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

我们这两天在研究山东的这个“汇”的时候,我看到的更多的课题是城市的和核心景区的,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空间就是农村,农村的风貌改造和农村的休闲旅游,这里边可能有很大的文章要做。成都在做农村休闲旅游的时候有一些心得,我们最近刚好做了一个农村的方案,一个比较大的方案,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按这个思路来做,一是农业用地商业化,一是把农业用地按照商业的模式来处理,它还是做农业,靠什么来支撑呢?靠休闲旅游农耕化,就是把休闲旅游变成农耕化的方式。第二是大地景观立体化。那样就很难找到那种拍摄的焦点,如果没有焦点的话就聚不起来,那么怎么让它立体化?这个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创意。第三点是坐地消费品位化,一定要让客人坐下来消费,不是说在农村消费我就给你提供简陋的设施,我就给你吃菜根、简单的菜,不一定,它是完全可以品位化的,这样子消费就上去了。第四点叫乡村生活优越化。还有土特产品故事化,就是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给它多弄一点故事进去,我知道很多名茶有很多故事,如果有故事的话,这个故事里就有文化的传递。

我们在做休闲旅游的时候,中国古人留下了很多休闲的思想境界,尤其是宋词元曲里边,有离开城市嘈杂生活的需求,所以我们建议田园牧歌要诗意化,一片一片的做。在山东这个地方越做越觉得自己没文化,因为这个地方的文化太厚重了,每次都觉得在这里能找到一些新的灵感。在做孙子兵家文化主题公园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一个破题,就是以对话的方式来主导这个主题公园,而不是简单的参与性或者体验式,那就是对话性。

山东在这方面开了这么好的一个头,希望能总结和提炼出更多的经验,供全国参考、学习。

作者简介:周小丁,康辉集团副总裁。

休闲旅游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休闲旅游 旅游企业 营销

随着从事旅游的企业数目增加,旅游企业的竞争势必会日趋激烈,整个旅游业都已进入买方市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若想保持已有的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抓住休闲旅游这个机遇期,大力推行符合文化和资源特性的企业休闲旅游营销策略,促进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休闲旅游的存在和发展是本世纪时展的趋势,从世界大的背景来看,休闲产业带来的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休闲旅游从欧美旅游发达的国家起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这一国家,美国人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休闲消费上,美国人将自身的三分之一金钱用在休闲消费上,更明确的是美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中国来说,休闲生活已经成为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娱乐、服务、文化、观光和体育等产业所组成的旅游形态,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体。总而言之,休闲旅游已经开始成为各国和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旅游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大环境已经完善,各个旅游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进企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

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商务的角度来说,商务休闲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正处于旅游商业发展的时期,商务活动的存在是我国旅游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我国的环渤海等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商务活动的存在是这些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必然结果,在这些区域内比较频繁的商务休闲项目包括商务会议、各类会展、商务洽谈等,因商务休闲所具有的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将休闲和商务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起来,让人们在休闲商务中不但能够做到实现其工作目标,也能够实现其发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二,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和区域来说,教学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其他发展中的组织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或者企业是其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因而有必要将教育和培训与休闲结合起来,建立气教育和培训休闲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休闲中完成教育和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从而使得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即在感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度假的角度来看,度假的休闲方式是目前休闲旅游发展中发展的较好的一种休闲方式,度假休闲的发展需要各地对自身的度假景色及度假方式进行充分的挖掘,发展当地的以酒胆和旅馆为中心的住宿条件建设,同时还要发展当地的人文与交通等各类辅助环境。从我国目前度假休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在五一或者春节等长期的假日内进行度假休闲的消费方式。

第四,从健康和运动的角度来说,健康休闲和运动休闲也是社会进步与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应该把健康、运动与休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运动、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等来缓解,还可以通过竞技、职业体育等运动来实现, 来实现人们休闲的目的。

第五,从观光的角度来看,观光的休闲在我国发展的势头最好,而且观光休闲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光都是较好的休闲活动。

第六,从购物的角度来看,购物休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各地地区目前都很关注区域性商业街的开发和建设,在区域性的商业街的建设中各地建设都非常关注特色景观和文化及商业的紧密结合,建成的商业街具有餐饮、服饰、旅游等比较全面的且形成吃住行玩购物于一体的休闲特色, 促使当地旅游的共同发展。

第七,从文化娱乐的角度出发发展文化娱乐休闲。这种休闲模式够给我国城镇居民带来了较好的享受。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活跃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实现了双赢。

二、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营销对策

1.塑造休闲旅游旅游品牌

要注重休闲旅游和企业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层挖掘企业本地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品牌。把休闲旅游和休闲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开发,是休闲旅游旅游能够深入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要使休闲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产品竞争力,最佳的方案是给休闲产品包装上文化韵味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企业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高品牌号地召力以及亲和力,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如何将文化转变为休闲产品地生产力则是其中的重点。首先,需创立一个核心项目,该项目需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够展示当地古今文化;第二具有供人休闲旅游观赏的价值。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休闲旅游者得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身心的愉悦,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较清晰的了解这一特定的区域所具有的符合其自身特性的文化内涵。其次,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立风景秀丽的旅游风景区,并依托于这些旅游景点带动企业本地的旅游农家乐、旅游渔业以及观景房地产。再次,借助古今名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具有企业本地个性的文化资产来弘扬当地的文化内涵。

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的时候,应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规划,开发山水旅游等资源时,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以及可长期发展地意识。在开发景区之前,为了防止带有功利性的随意开发景区,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不应急于开发,首先应当深入这些旅游发达地区对项目相关景区进行认真的考察,完成考察之后应组织旅游方面的专家对该景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确保能够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该景区进行开发。此外,在建设景区的时候,不应只是简单的完成景区的外在建设,还应突出该景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塑造该景区的内在文化素养,令游客在休闲旅行的同时不但能够放松身心,还能了解到该景区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休闲文化。通过对山水观光休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人文休闲的特色精品。将历史的古都文化演变成精品的文化休闲。

应突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并实施重点的开发。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实施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休闲产品与其他地区雷同等问题的出现,否则将会令该项目缺乏自身特色,让来此旅游的旅客丧失兴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企业本地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休闲产品,创出几个能够能够代表地域特点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休闲产品,并以这些特色休闲产品为代表,从而带动整个休闲旅游的发展。如果休闲旅游区域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应紧紧抓住这些自身特色, 加大对这些休旅游资源的开发,力争创出的休闲品牌,从而推动整个休闲旅游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城市优势,大力推广名河、名园等民品休闲旅游产品,在市场树立起休闲旅游形象。

2.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热爱旅游休闲的人已经逐渐对传统的海滨度假失去了兴趣,他们把更多的兴趣投向了各地具有乡村文化以及企业本地风情风俗地活动中。因此,各种全新的休闲旅行景点以及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例如科技公园、主题游乐场等。可根据这些国际上的先例,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全力开发并设计出新的休闲旅游项目。如:环城游憩。

从休闲产品的需求的角度看,休闲者对休闲地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休闲成本及休闲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受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所具有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作用,休闲旅游所具有的吸引力效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的趋势,而休闲者在休闲过程中总是希望达到休闲效用的最大化,并在自己以后的休闲过程中以此为休闲的衡量标准。因此,离休闲者所在的地点越远,休闲者出行的意愿和实际休闲发生率越低。所以在休闲效用最大化与休闲成本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休闲生活所具有的消费的需求就从分散的休闲活动空间逐步走向综合的、设施比较集中的休闲活动空间,形成了频繁指向城郊的近距离高密度休闲需求。环城游憩在地点上的选择,除了受所在低于的休闲旅游资源和休闲环境因素的两个条件的约束外,往往取决于由土地租金和相应的休闲用地投入所决定的两类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开发成本。该休闲旅游发展方式是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而在我国城市化的中,土地成本也就是土地租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而休闲旅游的发展必然也会将这一趋势的发展力度加大。由于级差地租这一休闲成本模式的存在,对于休闲旅游的投资者来说,城市的休闲土地开发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其所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随着加大,而离开城市所在地域较远的休闲投资,由于级差地租而形成的休闲成本较低,休闲投资者的在投资成本上压力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变小,于是许多休闲旅游的投资者就会把休闲旅游的投资地点纷纷把投向农村的休闲的区域,在这里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而形成了一种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集聚现象的出现,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城市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一扩大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郊区的发展面临从来没的压力和发展机遇,其中大城市对农村休闲旅游的产生的需求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游憩景观休闲方式的发展,及休闲用地的进行,是休闲旅游发展的特色之一。

我国人们休闲观念和方式的转化意味着该休闲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如果对该休闲方式引导及发展的方式正确,就可能在几年内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环城游憩的休闲市场。从大的范围来看,由于过去的各种原因的存在,中国所具有的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深圳市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开始进入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这个休闲实际案例所带来的带动作用,在随后的时间里,中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此休闲设施建设的潮流。

3.加强营销的力度

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还要进一步进行营销。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的加强需要建立在了解休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休闲消费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有效的应用各类传播途径,通过对营销信息的宣传讲休闲产品好休闲服务进行市场推广。休闲旅游在发展中与其他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休闲旅游在我国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居民的生活理念中并没有引起一定的注意力,可以说休闲旅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中还不发展比较弱势的行业之一。因此在进行休闲旅游营销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休闲物品或者休闲服务的营销战略的实施中应加强三个不同角度的工作,第一个角度是从休闲消费这对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需求的研究的基础来说的,第二哥角度是在营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播应该取得一致的途径并在该途径的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保证营销信息所具有的统一性,第三个角度是从事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应履行气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休闲旅游提供者和休闲旅游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赢的结果。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加强的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的休闲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走向,只有在对休闲消费者需求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休闲旅游发展的途径。只要在了解休闲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休闲产品或者休闲服务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在对休闲消费者的调查及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的细分并由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市场需求预测。休闲旅游在休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休闲设施和软件休闲服务两部分。在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休闲设施是作为硬件存在的,同时休闲服务以休闲设施为其自身实现的载体,讲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在对消费者需求预测及分析的基础冲对休闲旅游所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及和开发对于休闲旅游的从事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杂工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休闲旅游的从事者应该不到的优化与休闲旅游组成要素相关的各种资源,并讲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市场上休闲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即出生,以合理的休闲消费的产品的定位,及较充分的对休闲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休闲产品营销策略。

从上文对休闲旅游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消费容易受个人在文化水平、素质及审美方面的影响,休闲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也对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无形且不可控制的。这就决定在休闲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从内到外营销的观念,原有的营销方式不能让企业及时的获得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休闲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需要从休闲消费者的喜好和休闲消费品所具有的特色两者之间寻找切入点及沟通点,在休闲旅游的营销过程来看,在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休闲产品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调查分析,从而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树立休闲企业在休闲消费者心目中的营销形象。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与休闲消费者沟通来实现,从而需要逐渐的建立起符合休闲旅游发展趋势的营销环境。在休闲旅游的营销环境建立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休闲产品的提供者休闲企业外,还包括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及宣传机构。良好的营销环境需要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配合和协调。

综上所述,休闲旅游营销力度的加强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休闲企业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因而在营销策略中休闲企业要不断的积极协调休闲产品的开发者和休闲产品的经营者与休闲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复杂管理关系,只要在处理好各类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营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的发展环境。

休闲旅游营销是一个以创造出休闲旅游独特形象、氛围与文化精神气质为核心的营销战略组合,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以为,在旅游营销涉及的纷繁芜杂环节与因素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抓住 “文化与休闲”这一品牌不失为增强企业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培祥:试析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8,(03)

[2] 岳俊芳:浅析新休假制度下休闲业的营销创新[J].成人高教学刊,2008,(03)

[3] 卿前龙 胡跃红: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6,(04)

[4] 卿前龙:休闲产业:概念、范围与统计问题[J].休闲产业学刊,2010,(08)

[5] 徐茜:杭州休闲产业链的整合研究[J].经济论坛,2008,(03)

[6] 陈尔东 回春光 范鑫: 休闲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7] 刘建:发展休闲产业 提高城市竞争力[J].当代经济,2008,(05)

休闲旅游范文第8篇

一、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把握张家口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及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是创新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根本。(一)张家口的文化旅游张家口的文化旅游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重点发展的历程。2006年2月,张家口提出“建设涿鹿中华合符坛、黄帝城、三祖堂、阳原泥河湾等始祖文化旅游区”等规划,首次提及“文化旅游”。同年8月,在《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和区位市场优势,强抓奥运机会,狠抓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正式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2013年)中,把文化旅游业视为支柱文化产业,而开始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培育力度。2011年12月,在《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园区项目建设。至此,张家口将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为张家口文化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二)张家口的休闲旅游2008年,张家口开始发展休闲旅游。当年,河北省提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同年11月,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局签订协议,将共同打造京西休闲旅游区域,使张家口成为北京休闲旅游首选之地。之后,辖区内的部分县域开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如:沽源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怀来县举办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等,使张家口的休闲旅游渐成良好态势。(三)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一直以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稍显迟滞。2009年,文化休闲旅游才正式纳入政府规划之中,该市旅游局提出了“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构建以市区休闲中心、4大旅游景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其中,市区休闲中心重点发展“城市观光、文化休闲、娱乐购物、红色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等项目,全面构建主城区旅游产品体系;4大旅游景区分别是:“坝上草原旅游区、桑洋河谷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及崇礼——赤城、怀来冰雪温泉休闲聚集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分别是:“冰雪温泉休闲健身游(北京—张家口—崇礼—赤城);坝上草原蒙族风情游(北京—张北—尚义、康保、沽源);桑洋河谷葡萄文化休闲游(北京—怀来—涿鹿—宣化-阳原;中华文明溯源游(北京—涿鹿—阳原);京西北民俗生态游(北京—宣化—涿鹿—蔚县-张家口);张家口历代长城游(北京—怀来—宣化—张家口—张北)”。最近两年,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建设显见成效,如:2011年桥西区举办了首届休闲文化旅游美食节;国际旅游文化节休闲港落户张家口察北管理区;以“绿色、生态、文化、开放”为主题,多视角展示张北文化内涵的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及以“游古城、观社火、赏剪纸,逛古镇、品小吃、看树花”为内容的“蔚县民俗文化节”正式起帷;2012年怀来举办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记忆,踏上光辉历程”的红色文化旅游节等。

二、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

从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定位出发,探析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一)创新原则“求同”和“求异”是探寻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的基本原则。“求同”是指各地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本地人民群众日常的文化休闲需求和外来游客对异域文化的体验渴求。“求异”是指文化休闲旅游应在休闲旅游方式中凸显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围绕当地与众不同、独具特殊魅力的文化打造富有竞争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如:目前,张家口基本形成了崇礼滑雪、消夏避暑、始祖文化、温泉养生4大品牌,主要凸显了本地的四种文化,即:滑雪休闲文化、草原度假文化、三祖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今后张家口还应围绕泥河湾文化、剪纸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及葡萄采摘文化等继续打造特色品牌。(二)创新实质文化休闲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之后,融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中,“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是文化休闲旅游的实质。文化休闲旅游强调充分考虑游客的情感需求和参与愿望,把旅游景观转化为具体的活动,通过“文化”、“休闲”两大元素的注入,让游客在真实感受、切身体验中达到品赏美景、放松身心、解读文化的休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情感升华。过去,张家口旅游虽已迈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但构成张家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不同主体,如观光游、文化游与休闲游等,一直以来都采用独立式的发展模式。在实际中,各主体彼此之间很少整合成一个整体,即将构成多元化发展的各个不同主体整合成一个整体,如一项新型的旅游活动或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旅游——一种新型的综合式发展模式,恰好弥补了当前张家口旅游发展的不足。就文化休闲旅游而言,各主体(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观光游等)构成整合后整体(文化休闲旅游)的各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必须是具体的活动,可供游客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目的是从满足游客的单一需求(审美)向满足游客的综合需求(发现美、欣赏美、注重内心感受、领略多姿多彩的文化、享受旅游过程中的轻松、愉快和舒适等)进军。(三)创新亮点张家口要想成功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不仅要将饱含当地民俗、、生活、民风等成分的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旅游产品中,凸显张家口旅游的文化性;而且还应彰显张家口旅游的休闲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旅游方式,一改当前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走”式的旅游方式,将“亲身体验”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达到在“体验”中实现审美、品味文化、感悟人生的休闲目的。(四)创新思路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其发展的市场和前景是极其广阔的。当前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在河北乃至华北地区已走在兄弟省市的前列。未来,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要想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需不断创新其发展思路。基于目前张家口旅游的发展条件及现状,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应紧紧围绕“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从形象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开拓等视角探寻创新之路。就文化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而言,张家口的休闲资源类型齐全,草原、雪场、温泉、森林及峡谷应有尽有;张家口的文化资源也异彩纷呈,三祖文化、泥河湾文化、邮政文化、商文化等都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对文化休闲旅游进行形象定位时,必须同时突出休闲性和文化性,因此,未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应以“多彩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其形象定位,推动张家口的多元化旅游由独立式发展模式向综合式发展模式迈进。就文化休闲旅游产品而言,应把休闲、体验与 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进一步满足本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等方式来丰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内涵。

对此,张家口可以围绕浓郁的”地域文化“建一个半公益性的文化阵地,把各种彰显张家口地域文化的景点转化为可供游客参与的具体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解读张家口当地文化的休闲需求,如:蔚县的剪纸、小吃、打树花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文化休闲旅游的线路设计而言,应注重文化性和休闲性的体现。张家口的多数旅游资源都是集休闲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多数旅游资源的休闲性是显性的,而其文化性是隐性的。结果导致多数游客在参观、游览围绕某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时只体验了旅游项目的休闲性,而忽视了对旅游项目所蕴含文化的品味。对此,张家口在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在线路设计上应更加注重把旅游项目的文化性给激发出来,要通过“体验”的方式来传播、弘扬、创新当地文化,让游客在“体验”中品味文化;要通过“体验”这一休闲方式,让文化潜移默化地向人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施加影响,使人们在休闲中通过品读文化、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精神的升华。就文化休闲旅游市场而言,目前应借助“环京津”区域旅游合作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顺风车,整合北京、天津以及周边其他兄弟城市的资源,凭借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其作为张家口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延伸部分,充分满足游客参与、体验具体旅游活动,品味不同地域文化的膨胀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客源共享搞联合发展,提升张家口旅游竞争力及增加张家口的游客接待量,进一步扩大张家口的国内旅游市场,进而向更大的国际旅游市场进军。凭借张家口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与休闲资源,文化休闲旅游的开展可以“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让自然变得可读”。为了尽早让更多的人领略张家口的风采、了解张家口的历史、解读张家口的文化,张家口可凭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围绕文化性、休闲性全力开发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新产品,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全面提升张市旅游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真正做到旅游强市和文化强市。

休闲旅游范文第9篇

把握张家口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及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是创新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根本。(一)张家口的文化旅游张家口的文化旅游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重点发展的历程。2006年2月,张家口提出“建设涿鹿中华合符坛、黄帝城、三祖堂、阳原泥河湾等始祖文化旅游区”等规划,首次提及“文化旅游”。同年8月,在《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和区位市场优势,强抓奥运机会,狠抓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正式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2013年)中,把文化旅游业视为支柱文化产业,而开始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培育力度。2011年12月,在《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园区项目建设。至此,张家口将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为张家口文化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二)张家口的休闲旅游2008年,张家口开始发展休闲旅游。当年,河北省提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同年11月,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局签订协议,将共同打造京西休闲旅游区域,使张家口成为北京休闲旅游首选之地。之后,辖区内的部分县域开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如:沽源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怀来县举办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等,使张家口的休闲旅游渐成良好态势。(三)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一直以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稍显迟滞。2009年,文化休闲旅游才正式纳入政府规划之中,该市旅游局提出了“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构建以市区休闲中心、4大旅游景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其中,市区休闲中心重点发展“城市观光、文化休闲、娱乐购物、红色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等项目,全面构建主城区旅游产品体系;4大旅游景区分别是:“坝上草原旅游区、桑洋河谷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及崇礼——赤城、怀来冰雪温泉休闲聚集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分别是:“冰雪温泉休闲健身游(北京—张家口—崇礼—赤城);坝上草原蒙族风情游(北京—张北—尚义、康保、沽源);桑洋河谷葡萄文化休闲游(北京—怀来—涿鹿—宣化-阳原;中华文明溯源游(北京—涿鹿—阳原);京西北民俗生态游(北京—宣化—涿鹿—蔚县-张家口);张家口历代长城游(北京—怀来—宣化—张家口—张北)”。最近两年,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建设显见成效,如:2011年桥西区举办了首届休闲文化旅游美食节;国际旅游文化节休闲港落户张家口察北管理区;以“绿色、生态、文化、开放”为主题,多视角展示张北文化内涵的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及以“游古城、观社火、赏剪纸,逛古镇、品小吃、看树花”为内容的“蔚县民俗文化节”正式起帷;2012年怀来举办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记忆,踏上光辉历程”的红色文化旅游节等。

二、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

从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定位出发,探析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一)创新原则“求同”和“求异”是探寻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的基本原则。“求同”是指各地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本地人民群众日常的文化休闲需求和外来游客对异域文化的体验渴求。“求异”是指文化休闲旅游应在休闲旅游方式中凸显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围绕当地与众不同、独具特殊魅力的文化打造富有竞争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如:目前,张家口基本形成了崇礼滑雪、消夏避暑、始祖文化、温泉养生4大品牌,主要凸显了本地的四种文化,即:滑雪休闲文化、草原度假文化、三祖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今后张家口还应围绕泥河湾文化、剪纸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及葡萄采摘文化等继续打造特色品牌。(二)创新实质文化休闲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之后,融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中,“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是文化休闲旅游的实质。文化休闲旅游强调充分考虑游客的情感需求和参与愿望,把旅游景观转化为具体的活动,通过“文化”、“休闲”两大元素的注入,让游客在真实感受、切身体验中达到品赏美景、放松身心、解读文化的休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情感升华。过去,张家口旅游虽已迈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但构成张家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不同主体,如观光游、文化游与休闲游等,一直以来都采用独立式的发展模式。在实际中,各主体彼此之间很少整合成一个整体,即将构成多元化发展的各个不同主体整合成一个整体,如一项新型的旅游活动或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旅游——一种新型的综合式发展模式,恰好弥补了当前张家口旅游发展的不足。就文化休闲旅游而言,各主体(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观光游等)构成整合后整体(文化休闲旅游)的各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必须是具体的活动,可供游客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目的是从满足游客的单一需求(审美)向满足游客的综合需求(发现美、欣赏美、注重内心感受、领略多姿多彩的文化、享受旅游过程中的轻松、愉快和舒适等)进军。(三)创新亮点张家口要想成功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不仅要将饱含当地民俗、、生活、民风等成分的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旅游产品中,凸显张家口旅游的文化性;而且还应彰显张家口旅游的休闲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旅游方式,一改当前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走”式的旅游方式,将“亲身体验”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达到在“体验”中实现审美、品味文化、感悟人生的休闲目的。(四)创新思路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其发展的市场和前景是极其广阔的。当前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在河北乃至华北地区已走在兄弟省市的前列。未来,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要想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需不断创新其发展思路。基于目前张家口旅游的发展条件及现状,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应紧紧围绕“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从形象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开拓等视角探寻创新之路。就文化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而言,张家口的休闲资源类型齐全,草原、雪场、温泉、森林及峡谷应有尽有;张家口的文化资源也异彩纷呈,三祖文化、泥河湾文化、邮政文化、商文化等都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对文化休闲旅游进行形象定位时,必须同时突出休闲性和文化性,因此,未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应以“多彩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其形象定位,推动张家口的多元化旅游由独立式发展模式向综合式发展模式迈进。就文化休闲旅游产品而言,应把休闲、体验与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进一步满足本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等方式来丰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内涵。

对此,张家口可以围绕浓郁的”地域文化“建一个半公益性的文化阵地,把各种彰显张家口地域文化的景点转化为可供游客参与的具体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解读张家口当地文化的休闲需求,如:蔚县的剪纸、小吃、打树花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文化休闲旅游的线路设计而言,应注重文化性和休闲性的体现。张家口的多数旅游资源都是集休闲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多数旅游资源的休闲性是显性的,而其文化性是隐性的。结果导致多数游客在参观、游览围绕某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时只体验了旅游项目的休闲性,而忽视了对旅游项目所蕴含文化的品味。对此,张家口在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在线路设计上应更加注重把旅游项目的文化性给激发出来,要通过“体验”的方式来传播、弘扬、创新当地文化,让游客在“体验”中品味文化;要通过“体验”这一休闲方式,让文化潜移默化地向人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施加影响,使人们在休闲中通过品读文化、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精神的升华。就文化休闲旅游市场而言,目前应借助“环京津”区域旅游合作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顺风车,整合北京、天津以及周边其他兄弟城市的资源,凭借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其作为张家口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延伸部分,充分满足游客参与、体验具体旅游活动,品味不同地域文化的膨胀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客源共享搞联合发展,提升张家口旅游竞争力及增加张家口的游客接待量,进一步扩大张家口的国内旅游市场,进而向更大的国际旅游市场进军。凭借张家口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与休闲资源,文化休闲旅游的开展可以“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让自然变得可读”。为了尽早让更多的人领略张家口的风采、了解张家口的历史、解读张家口的文化,张家口可凭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围绕文化性、休闲性全力开发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新产品,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全面提升张市旅游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真正做到旅游强市和文化强市。

休闲旅游范文第10篇

一、休闲型旅游饭店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休闲型旅游饭店是指以休闲项目为依托,以休闲旅游客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饭店,其设施设备条件及服务模式也因休闲项目及休闲客人的不同而不同。

1.休闲时代来临为休闲型旅游饭店的发展提供了客源条件

据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预测,2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今后15年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每年将有5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经济将在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首位;休闲旅游产业将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按照经济学界的认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形态主要是观光旅游;当人均GDP达到2009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随着经济的发展,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2042美元,2009年中国人均GDP近2600美元,这说明中国已逐步进入休闲旅游发展阶段。我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2009年我国国内度假旅游者人数达1.58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8%,度假旅游收入698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居民休闲观念的形成,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把健身、求知、娱乐等轻松、愉悦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放在首位,玩得既高兴又有益身心的休闲旅游需求模式将成为消费主流,这无疑给休闲型旅游饭店发展提供了客源条件。

2.休闲旅游灵活多样的形式给休闲旅游饭店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主题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人们休闲旅游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有求知、求美、求养生、求愉悦和放松、求私密空间等等,人们多样化的休闲动机和目的及灵活多样化的休闲旅游形式又为休闲型旅游饭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主题条件。

3.饭店服务业自身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服务技术

多年来,饭店业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和服务经验,练就了高水平的服务技能,这为发展休闲型饭店在经营治理经验和技能方面奠定了基础;饭店原有的设施设备大部分都具备休闲功能,这为休闲型饭店的发展奠定了设施设备基础;大多数饭店地点好,身处闹市接近客源市场、市场密度大,设施齐全,再加上饭店高档次、专业化的技术和服务水准以及良好的休闲环境等对大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4.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消费休闲型旅游饭店产品提供了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人们能否进行休闲旅游和饭店产品消费的必要条件之一,而衡量经济条件的有力指标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从2009年~2009年我国城市及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看(见表1),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均收入都在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这表明我国国民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出行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5.我国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人们消费休闲型旅游饭店产品提供了时间条件

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完善,人们出行旅游休闲的时间及机会越来越多。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2009年9月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3个黄金周长假日,全年的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4d。2009年国家对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动:保留“十一”黄金周及春节的小长假,取消“五一”黄金周,将“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d调动为1d,同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在休假的方式上灵活的与周六、周日相结合,这样,我国居民每年的闲暇时间增加到120d以上,人们出游的时间及机会选择越来越多。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们消费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了机会和时间条件。

二、休闲型旅游饭店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迎合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由于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休闲旅游客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休闲旅游发展的形式灵活多样,这使得之前服务于观光旅游型客人、商务型客人等的饭店越来越无法满足休闲客人的需求,因此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无论从硬件结构功能设置,还是从软件服务上都应主动发现变化,积极迎合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深层次的满足休闲型旅游客人的需求。

2.现有旅游饭店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我国现代旅游饭店业从1978年起步至今,历时三十年,从1978年的203座、客房3.2万间到2009年星级饭店近1.4万座。如今我国的饭店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服务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系列问题,如供大于求,区域分布不合理,尤其是产品服务功能雷同、服务特色不明显、价格的恶性竞争等等,因此现有饭店产业结构的调动及升级显得尤为必要,而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以及灵活多样的形式,无疑给现有旅游饭店产业结构的调动及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时机条件。

3.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旅游饭店业在改善商业、旅游等接待环境,增加外汇收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使旅游饭店业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选择迎合全方位出击、乘数效应更大的休闲旅游发展需要,发展能够深层次满足休闲旅游客人需求的休闲旅游饭店业是必行之路。

三、休闲型旅游饭店的发展路径

1.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内部化模式系列

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内部化模式主要是指饭店在自己经营控制范围内设置休闲旅游服务项目,以吸引客人前来消费休闲旅游产品,并提供系列服务的饭店。以往客人对饭店需求主要是派生需求,即客人对饭店的需求均依附于别的需求如观光旅游、商务等之后的需求,这种模式下的饭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而饭店将休闲旅游项目内部化,变派生需求为基本需求,从而把握主动权。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内部化模式系列详细见表2。

2.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外部化模式系列

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外部化模式指饭店服务对象主要在饭店外进行休闲旅游活动,而饭店紧紧依托外部休闲旅游项目开展服务。这种模式的休闲旅游饭店主要功能为住宿和饮食。该模式可以依托所有户外休闲旅游类型,如依托山地休闲旅游的山地型休闲旅游饭店,依托水上休闲旅游的水上休闲型旅游饭店、依托民俗山寨文化旅游的民俗山寨休闲型旅游饭店,依托温泉资源的温泉疗养休闲饭店等等;这种模式饭店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及服务实力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详细见表3。

3.休闲旅游项目饭店内、外结合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休闲型旅游饭店不仅提供饭店内部休闲旅游系列项目服务,而且也提供丰富的饭店外休闲旅游项目服务。饭店的服务项目一般综合以上两种模式的项目长处。该模式的饭店要求资金实力雄厚、服务技能娴熟且全面,人力资源专业结构多样化。

四、结论与讨论

休闲型旅游饭店是休闲旅游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只是简要分析了休闲型旅游饭店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初步提出了三种休闲型旅游饭店的发展模式。至于如何结合休闲型旅游资源及客人的需求特点,发展具有个性的、能深层次满足休闲旅游客人需求的饭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J].旅游治理,2009,4∶84-91

[2]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系统网

[3]朱承强:现代饭店治理[M].高等教导出版社,2009,8:14

[4]中国旅游信息网

上一篇: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硬件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