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21:49:40

系统解剖学论文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大纲规定中的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通过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心血管系统知识点讲授中,老师在传统的以组成、结构、比邻、功能为主线的基础上要运用关键路径法的思想来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确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关键作用,心脏如同“发动机”,血管如同“运输管道”。紧接着围绕“运输管道”应用关键路径法让学生理解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并对此管道通路上的关键点展开讲述。比如“大循环管道”与“小循环管道”共同经过的器官“心脏”,就心脏的左右心室流入、流出道也同样展开关键路径的讲授。接下来再运用关键路径法将动脉和静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来绘制身体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两套“管道网络”。最后同样采用关键路径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CPM自主学习

知识点讲授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我们采用PBL教学模式,围绕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知识要点精选学生容易切入、知识涵盖丰富的问题,每8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回答,其他学生踊跃补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①紧扣本章节重点内容设计病例。某患者腿部外伤感染,需口服抗生素,请问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发挥疗效?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中运用关键路径法(CPM)抓住问题的重点,梳理要点,融会贯通。从药物如何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道毛细血管)、药物如何到达心脏(静脉回流)、静脉血如何换成动脉血(小循环管道)、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大循环管道)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关键路径法轻松作答,增加了解剖知识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针对本章节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血液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流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路径法从本章节重点心脏的结构切入,深入理解三尖瓣、二尖瓣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其他三种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的结构和作用。

③结合之前所学章节设计知识点交叉贯通式问题。食物消化吸收后营养怎样达到全身?呼入的氧气如何到达全身,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呼出?尿液从哪里来?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运输途径相同吗?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前后照应地进行知识的融合和串联。

④以科技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为背景设计扩展开放式问题。如何安放左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人工心脏瓣膜需要面对哪些挑战?人工血管用于冠脉搭桥的展望?引导学员查阅课外书籍和相关网站进行回答,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第二课堂相关研究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及效果

该章节教学结束后,采取标本考试、客观题测试、问题回答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上届学生本章节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②是否逐渐建立了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④是否提高了学习解剖的积极性;

⑤是否体会到学习解剖对临床学习的重要意义;

⑥是否培养起科研的初步兴趣。采用CPM结合PBL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生在标本考试中平均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3分(满分20分);客观题测试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6分(满分100分);问题回答中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11分(满分100分)。满意度调查中六项问题均回答“是”的学生达到95%。学生还反馈在获取更多知识量、抓住关键点、启发思维、多学科交叉、培养逻辑思维和总结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活学活用的能力。

4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对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各个专业医学生的重要基本功训练。但是目前多数医学院校解剖学课时压缩,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感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力不从心。而学生也普遍反映解剖学知识点多,学习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记忆困难,更不知道活学活用。针对教与学中的诸多难题,我们将CPM结合PBL教学模式运用到解剖教学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良。面对解剖学这一特殊的形态学科,知识点纷繁复杂,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收效甚少。而且教授对象为刚入学的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在贯彻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老师如何有效引导成为棘手问题。单纯采用经典的PBL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无法抓住重点,对知识点模棱两可。老师引导起来也觉得主线不明确,点和面的关系处理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入了CPM关键路径法教学模式。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来说,应用CPM教学模式无疑能够克服教与学中的困难,是对PBL教学模式有益补充和加强。CPM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设计、知识精讲、PBL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科学引导的方方面面。采用CPM结合PBL教学模式来进行解剖教学,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都提高了效率、获取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并且做到了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对前后知识及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了解剖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热情高涨。而老师在关键路径法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的讲授、引导、提炼、总结中也更加自如和有效。因此,CPM结合PBL教学模式运用于解剖教学是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广并不断优化。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1]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9).

[2]孟步亮,郭珍贵.应用普遍联系的规律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论文关键词]解剖学护理教学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两方面,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考试内容只包括神经系统部分,为了保证试题的客观性,由未参加此次研究的教师来命题。题型包括客观题(A1型:单选题;A2型: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实验班的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61份,实际收回61份,收回率为100%。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有助于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

2.2成绩比较及分析

在简答题、论述题和总成绩的得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得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965、0.602、0.448)。实验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仅占9.84%(6/61),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4.92%(3/61)。而在对照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占29.03%(18/62),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0.00%(0/62)。

3.讨论

通过对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的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部分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表明,PBL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因此我们认为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

3.1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的发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除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作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文献、书籍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借鉴作用,同时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也得到提高。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动画、图片及视频等资料结合,这样可以让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神经系统的解剖学教学这部分的神经传递对学生来说每次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学生不能理解神经纤维的起始点,神经纤维之间的交叉,在课堂上内容以枯燥学生容易走神,再回过头来听的时候,会觉得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就容易放弃。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神经传导这部分采用动画效果。同时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过程的典型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神经系统各个脑区的功能。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临床应用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与临床课程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是学生巩固和深化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发现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保证实验教学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2012年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以创新和临床应用为导向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十二五”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药理学)资助(浙教办高科〔2011〕132号);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理 人体解剖学 认知 表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人体解剖学》课程对于以应用为特征的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的执业护士手头上可以]有其他科目的工具书,但一定有一本《人体解剖学》的工具书。国内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的认知不足,不能有效地使用人体解剖学知识指导护理临床实践,以至于很多护理专业学生会认为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专业培训才能学到真东西。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过于集中纸上教学,老师教学过多依赖口授,PPT,挂图,书本,视频等填鸭式手段;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书本,学习的方法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靠背记重点以及老师放水。另外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质量不高,很大一部分生源甚至是文科生背景,不懂得医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医学专业术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考试最后拿到文凭,这当然导致学生没有真正认知课程知识。另外一个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往往无法用准确的汉语语言去表述人体解剖学征象,毕业的学生无法书写医学相关文件,不具备更高一级的卫生学科工作能力。今年教育部取消了42所院校部分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护理专业的,其部分原因不在于护理专业接触不到好的科学的课题,而在于毕业的学生没有学会科研方法不具备最起码的科研能力也就是医学汉语表述能力。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相关的汉语写作训练,考试要求中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走入工作岗位后又不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每天都要书写完整的系统化病历和其它医疗文件,整个培训过程很少包含医学汉语表述的培训,那么突然让他们去做科研写论文,当然写不出来。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这两方面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以寓教于学的教学特点,使用浸泡型教学方法,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综合采用了以下方法:

(1)鼓励学生使用标本和模型准确人体解剖学描述。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认知和表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轮替走上讲台,一手持标本或者模型,一手持书本,对照挂图和PPT,按照解剖学内容的认知顺序和记录方位和空间顺序,严格按照人文科学中形、态、结、构的内容准确地向教室里面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介绍描述一个结构或者一个部位,教师对其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内容予以纠正。

(2)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晚上上床之后,睡觉之前自身必须完成“三想,三摸,三画,三念”。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认知和表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而不是病人和疾病。什么是正常人体?没有比学生自身作为正常人体成为更合适的教学对象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自身完成构想自己的身体构成,触摸全身的体表标志和表面解剖学结构,用手指头在自身原位勾画器官和结构形态,同时需要口头表述解剖学自身描述内容。想,摸,画,念每个内容每晚做三遍,每一遍都会对前一遍修正和熟练。通过长期的训练,最终达到“目无全人”的教学目的。

(3)严格考核。美国SAT考试是大学生入学科学能力的测试,通过SAT考试可以准确地判断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表述能力,从而判断学生的科学能力,是现有的最科学的科学能力测试方法。我们在我们的解剖学课程考核过程中不再依赖于原有的记背重点题库式考核,而是参考美国SAT考试的原理和方法,借鉴其他国外院校医学考试模式,采用书写科学论文和使用全人塑化标本规定描述相关结构和部位的方法,考核学生的科学能力。

(4)鼓励学生多参加医学科学实践。在校期间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完成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我们做了两个:一是学生自己利用我们的开放实验室在老师的修正下做一个关于人体解剖学的视频,放在学生的内网和QQ群里,供学生自己学习用;另外我们的开放实验室还承担了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在中学生的生物课和大学开放日和日常的社会公众的接待过程中,我们师生一起承担了社会实践工作。

以上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实践几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特点,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管理增强这个专业学生,尤其是文科背景学生的科学能力。医学上1/3以上的医学术语都出自于解剖学学科,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导师教授《药》,在去年的第十一届全国护理解剖学学术年会上张绍祥教授介绍的海峡两岸解剖学术语的统一,从这些情况意义来说,对于学生医学文化的培养,没有人能比解剖学老师走得更远,以后“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将不再是笑话和神话,解剖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责任将从单纯的教授解剖学科学知识转变成培养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升其医学文化层次水平。

参考文献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解剖实验;教学改革

解剖学是门古老的学科,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剖实验课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实现由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度的重要途径。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专业性强,理论描述抽象,学科中大量的医学名词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非常枯燥,而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老师只在尸体标本上示教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学生再观察标本,老师在旁指导、解疑与后期专业课及临床操作技术脱节。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加快解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解剖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解剖实验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便使学校的解剖实验教学适应现代化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1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中精讲多练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复杂的结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的学习观察及实际解剖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实验课通过对正常结构的观察及解剖,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构造、毗邻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形态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思考及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从教学理念改革着手,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学习与实践促进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加强课程内容的融通和联系。解决解剖学范畴的课程多、内容多、名词多、形态结构多异,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问题,适应高层次“精英”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原有的教学型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开发制作助学型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使解剖形态学教学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四是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仅把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把本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

一是以理论讲授与学生观察理论相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对人体标本及模型的观察理解。二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以学生操作为主,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找出人体重要结构,并作为评估其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在教学中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声像教学,力图将教学中的难点形象的表达出来。四是结合临床进行病例讨论,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介绍热点,使学生通过尸体解剖操作,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解剖形态学基础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教学中穿插临床内容,把前后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与临床医学院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请临床医生参加教研室的集体备课,邀请临床医生上课,结合临床讲授部分解剖学内容,积极探索、安排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医学前后期的课程内容相融通,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基础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方法。

3 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高质量的教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在继承传统解剖学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具,要具有逼真的图像、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层次、准确的定位,从而大大减少教学中的烦琐描述,更加直观的表现局部的毗邻、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发挥学生在实验课中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的经验,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例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标本模型的机会,定期开放实验室。指定专人管理、指导和答疑。在实验室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组成科技活动小组,开展科技学术答疑,指导他们进行初步的科研实验,查阅文献,写综述和小论文等,增加他们的学习、科研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 加强解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8篇

1调整教学计划,选择适当教材

根据我院过去的美容专教学任务,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解剖学、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安排较密,学习任务较重,因此自2009级始,只学习美学解剖学,使用科学出版社教材《人体美学解剖学》。该书内容包括三部分:总论、系统解剖学、人体美学解剖[2]。在授课计划上,系统解剖学部分占整个课程2/3,总论及人体美学解剖学占1/3。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具有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又掌握了美学解剖的重点内容。

2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美容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 适当减少神经系统的课时,增加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比重;运动系统中重点讲述头肌、颈肌和胸肌, 心血管系统重点讲述皮肤和头面部的血液供应, 感觉器重点讲述皮肤的结构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注重课堂讲授,也重视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每次课预告下次课的重难点及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式预习报告。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多种手段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学生先观察标本并试讲,教师更正、补充的方式,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视所学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课后要填写填图册;下节课开始时要进行以复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不定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些解剖学知识的美容应用,自学课堂上删减的解剖学知识。课前预习并写报告、课中听理论看标本、课后复习并补充信息,这样的方式既加大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又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对重点内容反复加深印象,效果较好。

借鉴了敖少勇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法[3],第一阶段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重要结构、功能、基本的美学理论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第二阶段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美学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结合,以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展开,比如在学习面部美容解剖时,结合众人瞩目的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讨论颧骨、下颌骨磨骨术自浅向深经过哪些层次?改变的是骨的什么部位?影响到的面肌有哪些?会有什么副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概念性的抽象知识“看得见”、“感觉得到”,更强化了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中心,设计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面部的浅层解剖、根据面肌纤维走形及面部淋巴回流方向进行面部按摩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责任

在几年的美容解剖学教学中发现,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对个人职业走向没有明确目标,多数同学认为解剖学不重要,再加上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遂有一定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心态,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兴趣可促进主动性的学习, 对培养独立思考、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周围同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推动班级学风的良性增长[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不时插入与美容行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比如讲到空回肠时讲讲减肥方法之一小肠切除术;讲到脉管系统时讲讲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畅对美容的影响;让学生参与某些实践内容,比如讲到“三停五眼”、“面部美容线”时,让学生利用直角规测量自己的面部相应数值,判断是否符合美容标准;讲到眉、眼、鼻、体型分型时,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类型;讲到BMI指数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BMI指数并分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打好专业基础,并不时补充最新美容行业信息,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义,钟 纯,彭芳丽.《美容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8,31(5):732-733.

[2]王向义.人体美学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Ⅴ-Ⅹ.

[3]敖绍勇.人体解剖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9,32(2):147-169.

[4]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 在解剖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65-66.

[5]李文海,王连璞,李荣梅,等.兴趣与学习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3):262-263.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 启发式教学 探究―发现式教学

1.本科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作为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课程所需的人体形态学基础。如今师范类本科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科本身的特点复杂难记,本科生解剖学实验时间的压缩,等等。主观原因:部分调整录取的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学生考研选择带来的问题[1],[2]。

2.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发现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英国哈罗德・艾利斯教授明确提出了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解剖学术语,解剖实验方法,可理解的三维解剖学,解剖学上常见的病理状态,学生实验的团队合作,学生适应现实造成的死亡和尊重身体。解剖学教学应以自主学习为主[3]。

21世纪生物学教学的宗旨、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各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实行变革。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组织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需与时俱进[4]。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探究―发现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2.1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条,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实践、总结、提高,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

2.1.1形象比喻启发

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难点是常用术语,术语是描述性的,但只有通晓古希腊语的人才能理解原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过程中,用单词激发想象而不是抽象概括是很重要的。形象比喻,既能给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又能将孤单的抽象与枯燥无味的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借助联想,加深理解某些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激发想象是互动的,因为它把研究对象对学生的感官体验结合起来,而抽象的词语只来自阅读或被动地听讲座的记忆。举例来说,如果学生碰见不认识的术语,教师可以把它和图像联系起来,在黑板上写出,并把它们拆开,在课堂阐明。比如术语“气胸”,词面意思对学生来说很模糊,可以分开来阐明,它的意思是“在胸外的空气”。术语也可以用手势来说明和解释。在谈到动脉收缩时,举起一只手,慢慢地合上手指;要显示扩张,打开手指。同样,描述呼吸的机制,把手张开来显示胸腔扩张,然后握紧手,以展示胸部的收缩增加了肺部内的空气压力迫使空气呼出。

同时也可以联系临床上的病例和生活中的常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比如,学习臂丛的分支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描绘,由闭孔神经联想到骑马,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联想到眼睛的保健,由股神经和坐骨神经联系到临床上股静脉采血和臀肌注射,等等。教学时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只要学生感到有兴趣,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有趣的生动场面,然后老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获取新知识[6]。

2.1.2启发性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富有启发性思维的问题,应该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问题要有分量,又要难易适中,有利于师生间产生震动和共鸣。

举一个简单的启发式提问的例子。例如一个肺的气球模型,通过提启发性问题提示学生来如何设计肺,如何根据所需要的肺的功能来设计肺的结构。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来修改他们的原始设计或添加所需的结构特征。经过这种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接下来观看解剖模型和幻灯片时能够把握住整体的概念而不会迷失在细节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得到身体如何工作,以及可能的毛病的知识,而不仅仅记忆身体部位的名称和特征。以下通过两个启发式提问教学实例来说明问题。

2.1.2.1设计呼吸系统

向学生分发气球,让他们吸入最多空气尽可能一口气吹胀气球。这项活动将展示他们能够在肺部一口气吹出多少空气(肺活量)。然后写在黑板上:“呼吸―呼吸作用”,问学生:什么是呼吸道系统,需要做什么?学生会总结出来:首先,它需要用身体吸入和呼出空气,所以需要设计东西做这件事,称之为肺。肺需要有出口和入口,然后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模型:一个气球,它有弹性和一个缺口。可以画出身体躯干的轮廓(头部转向一侧的正面视图),然后补充气球肺和气管。

接下来问:身体如何使肺部舒张和收缩?让学生练习证明两种呼吸机制:使用胸腔的肌肉,提升和舒张胸部的胸式呼吸(手放在胸骨),和使用腹部肌肉动作的隔膜腹式呼吸(手放在肚脐),这两种呼吸可以说明为什么脊椎或脖子周围神经的损伤可能切断通向肋骨肋间肌或膈肌的信号,使一部分或另一部分肺不能进行呼吸。

肺吸取空气进入人体后,氧气必须从空气中进入血液。肺的气球模型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因为血液附近大多数的空气永远不会进入。我们需要一个设计带来的氧分子接近周围血管的模型。鉴于这一要求,学生将很快制定出肺的分支模型,解现实的肺部。这样一步步问题的提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从一个气球的状态形成真正的肺的结构。

2.1.2.2设计循环系统

在设计呼吸系统中,将看到一个系统从肺部输送氧气到身体周围,这将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可以让学生预习课程,询问: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会发生什么?然后返回循环系统。

本课程的下一个问题是循环系统需要什么组件:心脏、血管、血液和控制系统。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或模型来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开始考虑系统的功能,他们会在设计中增加更多的功能。例如,血液必须从肺部吸收氧气带回心脏,然后向全身输送含氧血液。所以,你需要两个循环的两个的心泵。心脏的各个部分也需要一个单向阀,以防止血液流回心脏。

为了保持血液循环,以控制血液分布,管道必须能够收缩和扩张,这就需要血管肌肉层壁富有弹性。学生同时也可以想到,血管同时也可作为热循环交换系统,这将有助于解释身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

循环系统通过运输液体和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与淋巴系统相联系。这些设计特征都可从启发式问题中得出。

2.1.3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启发

根据教材性质,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各种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自身触摸,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发展迅速,已经从书写板书演变到多媒体授课,完全改变了课堂上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课后学生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现在,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临床病例知识,并采用CAI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讲授。这样使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传统解剖学教学需要用大量的挂图、模型、标本和录像资料等,费时、费力,效果还不理想。解剖学CAI教学使课堂有效时间增加,相同内容比用挂图、模型、录像资料等要节省1/3的时间;比用板书板图的方式至少节省2/3的时间[7]。CAI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非线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可能。而且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现代教育将趋向大众化、个别化、终生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内已有数家医学院校成功出版发行了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将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国外,开发成功的解剖学多媒体课件代表作有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院开发的电子尸体解剖(Electric Cadaver),Utah大学病理解剖科开发的生命的细胞(Slice of life),两部CAI电子教材均收集了5000余幅解剖学及相关学科的图像,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人体解剖学过去通过标本、模型进行教学,人体大体结构还能展示清楚,组织结构、微观结构、动态过程展示就难以呈现。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人体的微观结构或动态的生命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8]。多媒体教学利于突出重点,易于突破难点。

2.1.4比较联系启发

在生物课教学中,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生物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这样对学生认识、鉴别问题、想象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对于有些常混淆的知识,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能一目了然。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要善于用比较,首先要动脑,勤于思考,发现知识间有不同和相似之处,然后找到比较标准,即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比较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绘图,这样就可对所学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以提高学习新知和复习巩固的效率。

对于形态结构部分的教学,传统的方法往往是在讲授理论课时,老师利用挂图讲述其结构,而后学生到实验室观察相应标本、模型、组织切片,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经典知识,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目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直接让学生到实验室,教师提出观察要点、具体要求、思考题,然后学生分3―4人一组,边观察、边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由此,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观察、思考、自学等多种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即人体基本组织和九大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和联系,从而理解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器官或局部与整体间、局部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结合。

2.2探究―发现式教学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探究―发现式教学的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探究―发现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学发展的趋势[9]。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应该依据实验课程特点,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加强知识点的研究和理解,促进知识的掌握。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构建主义发现学习理论和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掌握基本结构的方法是“发现”,学生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结论和规律的过程。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实质是教学生用相似于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去处理信息,也就是教学生确认问题并用特殊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和得出结论。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发现和发明,往往集众多科学家多年的心血和智慧,通过一系列实验,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按教材顺序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为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沿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推测、探究问题,最终获得符合逻辑性的结论;理解科学实验方法、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科研的思路,如在讲授植物神经的兴奋传递一部分时首先介绍T.R.Elliott,U.E.Dixon等人的实验:发现平滑肌对肾上腺素的反应与刺激交感神经效应相同,毒覃碱的作用与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引导学生得出“兴奋的传递是经神经末梢释放特殊物质(递质)实现”的假设,然后布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这一假设。最后老师介绍Off Loewi 1921年所做的蛙心灌流实验。该实验把两个蛙心用任氏液灌流系统连接起来,当刺激第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时该心的搏动受到抑制,随后第二个蛙心的搏动也受到抑制,这意味着在一个蛙心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时,释放某种化学物质,经灌流液的传递到第二个蛙心。当时Loewi把这物质命名为“迷走物质”,后来证实此物质就是Ach。这一独具匠心的精彩实验,不仅确凿地证明兴奋传递是经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来实现的,而且让学生领略了科研思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10]。

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该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研究成果及新的进展融会于课堂讲授之中,将发表的与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讲述更为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还可以针对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由教师或学生确定主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参考,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撰写相关主题综述,最后相互交流。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某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对课堂讲授也是很好的补充和延伸,而且能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总结资料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3.人体组织与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展望

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使“教”和“学”达到高度统一,即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要求教师从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为主发展到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为主。任何改革都应该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其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会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的改革将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张顺利,李莉等.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9,4:82-85.

[2]张文学,侯玉杰.高师生物系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解剖学研究,2003,(25),1:73-75.

[3]Andrew T Raftery.Anatomy teaching in the UK[J].Surgery,2006,(25),1:1-2.

[4]徐平,王卫东.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8),1:100-102.

[5]李晓双,鞠学红,王金平.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论坛,2008,(5),23:103-104.

[6]刘进师.主体性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3,(25),1:75-76.

[7]雷万龙,初国良,曲怀刚,郭开华,徐杰,汪华.一种新型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论证[J].解剖学研究,2007,(29),6:468-470.

[8]Oktay Tutarel,Wolf Luedemann,Cordula Poulsen Nautrup,Kirsten Jahn,Mikosch Wilke and Dirk Berens von Rautenfeld.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modular seminar system in gross anatomy teaching at the Hannover Medical School[J].Annals of Anatomy,2000,1:393-396.

[9]李雪雁,李跃敏,孙俊,邹智荣,王金德,范艳,刘承杏,陈绍春,李明.三段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8,(31),2:295-296.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理工科课程实施课堂思政,并不应是简单机械地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而是要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引入适当的德育因素,提升课堂的效率与品质,赋予常规理工课程更多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医学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进行课堂思政的融入研究是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必要举措。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课程,能够为学生之后的临床知识学习及工作提供充实的理论实践基础[4]。但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分离;专业知识灌输模式有待改善,出现思政部分生搬硬套;教师授课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疏忽学生思政教育。

2人体解剖学课堂思政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物学功能。早期学习是从标本和尸体开始,学生要全面准确的认识人体结构,就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同时还以掌握发生发展、结构与功能相互影响、局部与整体统一等思想[5]。随着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已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人体解剖学课程要更多的关注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真正回归“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下,能够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专业知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路径、载体,丰富课堂内容,提供教学质量[6]。另外,社会不良风气侵袭校园,提升教师本人的德育意识与专业执教能力,才能言传身教,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的阶段就懂得敬畏生命,关爱患者。

3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课堂思政素材的融入

医学生将来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是人,医学生必须对人的结构了如指掌,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减轻病人的病痛而不懈努力。犹如修理机器,首先要知道机器的构造及零件,要为病人治病防病首先要知道人体的结构,才在防病治病中不会错治、误治或误伤,要对待病人如亲人。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假如我是病人,需要什么的治疗和护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医疗作风和谦虚谨慎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呵护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病人,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和责任,也是义务。时时刻刻牢记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神圣使命,在解剖学课程全程要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为端正,知识渊博、医德高尚。在绪论中可介绍人体解剖学科的发展史,列举人类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人生观[7]。人体解剖学知识来之不易,可结合当下国内疫情组织观看医护工作者对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让学生对遗体捐献者表达敬意。身体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和革命的本钱,在讲到运动系统和各器官结构和功能时,可告诉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可使骨骼增粗强壮,肌肉发达,增强各器官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建议学生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学生可根据各自的爱好如跑步、走步、蹬山、蓝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跳绳、单双杠、瑜加等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参加阳光体育煅练,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时间6~8h,确保身体健康,才能精力充沛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呼吸系统解剖知识学习时,可联系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疫情事件进行课堂思政。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使疫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抗疫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这些医务工作者为国家人民负责的高尚情怀,也离不开他们过硬的医疗技术和知识。要教育学生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务工作者必须学好解剖学,只有在掌握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懂后续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才能做好临床工作。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还不够,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技术。在消化系统解剖知识学习时,可为学生分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生平。在贫瘠的战争年代,坚持梦想坚持学习,制作数百标本,为其日后实施肝脏手术打下坚实基础[8]。我们的学生生长在和平年代,知识学习获取途径良多,更应珍惜,应把握学习机会充实自我。吴老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切为了患者,值得所有医务工作者向其学习。泌尿系统学习过程中,可为学生讲述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的事迹,展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仁者大爱、爱国敬业的精神[9];就某市尿毒症患者不堪身体和精神病痛折磨申请安乐死一新闻,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育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做到感同身受,深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同情和人文关怀[10]。生殖系统的学习同样可开展思政教育,女性生殖结构的学习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女性生育的伟大,教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易,感受生命的伟大,从而做到敬畏爱护生命及饱含孝义之心。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使各个器官、系统顺利完成各种功能,实现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并保持内环境稳态。利用神经系统发挥功能时和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神经系统作为人体各系统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司令部”,司令部的指挥工作需要其他各个系统的配合,因而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心是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功能的维持是通过心肌细胞的不停歇式工作完成的。在整个课程讲授中,可通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围绕医护人员不怕困难,勇敢直面疾病的风险,贡献自我的精神[11]。对于医学生而言,学习必须刻苦,古今中外,凡在医学界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懂人体解剖学知识,如华佗,盖伦,王清任等。要求学生不怕苦,不怕福尔马林熏,亲自动手解剖尸体,或动物内脏,变非陈述性知识为陈述性知识,力争一次学会终身受益。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多看挂图图谱、标本、模型,认真上好实验课,要自觉整理笔记,课堂认真听,认真记笔记,通过笔记,作业加深记忆。多说,与老师同学讨论,不懂就问,练习脱稿叙述,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联系,对体表能摸到的标志及体表投影应仔细在自己的身体上寻认,验证。同学之间应互相指认,并用语言以科学的态度表述清楚,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变神经系统中短期记忆为长期永久记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提取应用。在上课时要求同学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在教室要求必须全神贯注听课并做好课堂笔记。在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才能接受特异刺激,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需要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人体解剖学授课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解剖标本,要求学生在课后整理标本及打扫实验室卫生,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同学正确的爱美、审美、追求美的观念,做到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形体美和环境美。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团结友善、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做人做事行为规范,尊守社会公德,语言美,不恶语伤人,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还要追求形体美,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体型,标准体重,衣着得体,给人以美的感觉。要求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在讲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时纤毛将呼吸道分泌物向喉推行,但不能随地吐痰;大小便在低级中枢可完成反射,但受最高级中枢控制,不能随时随地大小便,看见不良行为,应主动制止。

4课堂思政实施的效果

自2016-2020年,连续五届学生中,课堂思政的融入逐步完善,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融入课堂思政后的课堂满意度,90%以上学生反映思政内容的融入可增加课堂趣味性,思政案例的导入能吸引上课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思政中榜样的力量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观。随着课堂思政元素的进一步成功挖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也有所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护考通过率也逐年提高,这就启发我们需要在课程准备工程中不断的发掘思政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课程当中。人体解剖学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明确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向[12-13]。课堂思政事实上不应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概念,更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规范学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者贡献李梦负责协调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协调,课堂实施和总结分析,文章撰写与修改;何从军负责课题酝酿和设计,并对论文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等利益冲突所有作者申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课题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及其报道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李兵,覃俊智,张晓东,等.思政教育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21,43(4):388⁃390.

[3]马春媚,郭开华,罗利,等.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解剖学研究,2021,43(1):93⁃95.

[4]张吉凤,郑雪峰,郭国庆.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现的路径[J].解剖学研究,2021,43(4):382⁃384.

[5]卢林明,刘振宏,支慧,等.病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医学,2020,48(9):714⁃716.

[6]杨少斌,丁艳萍,杨颖丽,等.师范类“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13⁃116.

[7]郭小娟.基于“混合式教(导)+学”理念的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之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18⁃19.

[8]刘颖.星愿——写给“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J].中国医学人文,2021,7(8):37⁃38.

[9]车翀.膀胱癌的秘密知多少——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李宁忱主任[J].祝您健康,2021(4):6⁃9.

[10]唐海,吴波.混合式教学设计在泌尿系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7(49):160⁃164.

[11]郭媛媛,徐英杰,郭庆峰,等.课程思政教育在本科生《循环系统》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4):5⁃8.

[12]王磊,李文昕,崔鑫.将思政元素融入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探讨[J].解剖学研究,2021,43(6):643⁃645.

[13]徐小冬,方欣.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J].解剖学研究,2021,43(6):645⁃647.

上一篇:解剖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