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2-22 22:08:55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相比旧《邮政法》,新《邮政法》在许多方面做了大幅度的修订,比如明确了邮政管理政企分开、规定了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规定了邮政普遍服务的制度和措施,补充、完善了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改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完善了有关法伴责任的规定。更为重要的是,新《邮政法》确立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严格快递业务市场准入。新《邮政法》对快递业务作了专章规定:对经营快递业务实行许可制度,并从资金规模、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制度措施等方面规定了申请经营快递业务应具备的条件;明确快递企业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等。因此,新《邮政法》的实施对快递行业经营和管理的格局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变化。

对快递行业的主要影响

确立快递行业纳入邮政监管并设定行政许可。设定对快递的行业监管,是新《邮政法》在旧《邮政法》基础上的重大变化。按照新《邮政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因此,在国内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将面临新的邮政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按照发收件人所他的地方不同,快递一般可以分为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两种业务。在新《邮政法》出台以前,国内快递并没有明确的专门监管机构和市场准入机制,而国际快递业务在传统上一直隶属于国际货运的一个业务品种并按照国际货运来监管。新《邮政法》出台,一方面给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都设定了一个新的监管机构――邮政主管部门:另一方面,使原来对快递行业的行政管理从一般行政管理加备案管理改变为需要通过行政许可取得营业资格。

禁止外商投资信件类国内快递业务。新《邮政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第八十四条:信件,是指信函、明信片。信函是指以套封形式按照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缄封的信息载体,不包括书籍、报纸、期刊等。按此标准,任何外商投资的快递企业,将不得从事寄递装在写有收信人地址名称的信封里的任何信息载体业务。禁止从事寄递的物品范围不仅包含了纸质的商业信函、单据、文件、说明书等,也包含了能充当信息载体的光盘、移动硬盘、储存卡等非传统媒介。如果照此实施,信件类的范围如此广泛,无疑构成外商投资国内快递业务的重大障碍。

赋予邮政主管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和处罚权力。新《邮政法》赋予邮政监管部门新的市场监管和处罚的权利。具体为:

检查权:进入现场、查阅资料凭证、开拆检查邮件:查封扣押权:查封有关场所扣押有关财物;罚款权、停止经营权,并对设立分支机构、合并、分立:未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未在信件封套的显著位置标注信件字样的,将信件打包后作为包裹寄递的责令停业整顿。

停止经营快递业务:未书面告知邮政管理部门并交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的。

根据新《邮政法》第四条: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下统称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邮政管理部门仅限于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即交通部邮政局和省级邮政管理机构。

尚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快递业务面临多重监管。新《邮政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应当向国务院自B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和有关申请材料。”显而易见,新《邮政法》规定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企业必须先向邮政部门申请取得许可证。

然而,现行的商务部《国际货物运输业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际货物运输企业可以接受委托,代为办理国际快递,私人信函除外”:《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批准,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可经营国际快递(不含私人信函)”: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及其授权机构是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的审批和管理机关”;第十条规定“设立外商投资货运企业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向商务部及其授权部门审核并批准企业的设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快件监管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第十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海关总署不仅确认商务部为进出境快递业务的主管部门,而且确认经商务部批准的进出境快件运营企业可以经营私人信件以外的所有法律、法规允许进出境物品的寄递业务。海关对于私人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采取不同的监管办法。由此可见,正如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航空快递业务是国际货运业务的组成部分的通知》所声明的:“国际快递业务是国际货运业务的一部分,凡经商务部批准经营国际快递业并在国家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均有合法经营权。”也就是说,在《邮政法》修订之前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国际快递业务传统上是作为国际货运业务的一部分由商务部门审批和管理的。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与国际货代业务有关的无船承运、船舶、民航货运销售、报关和报检等业务火都由以前的审批制改为注册登记制。新《邮政法》反其道而行之,对国际快递行业设定严格行政许可,并将其从传统商务部门的管辖中分割出来纳入邮政系统管辖。那么新《邮政法》一旦实施,前述商务部颁布的各项规定是否需要遵守?是否向邮政部门申请获得许可之后再按照之前的程序向商务部审批?这种安排是否会带来各部门们之间职责不清、扯皮推诿、增加企业负担、降低效率等不良反应?尚需实践检验。至少,对于从事国际货代的企业来说,至少又多了一个主管机关,多了一道审批手续。

新《邮政法》的适用范围。新《邮政法》的立法内容体现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理念的同时也强调对快递行业的舱管,对快递行业设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处罚程序,但是恰恰最主要的行业标准却没有给出明确说法。纵舰整个法律条文:新《邮政法》对快递行业范围规定了快递不得从事邮

政专营和国家机关公文,是对快递行业的外延,却没有涉及比如什么重量或尺寸范围的物品属于快递范围,又或者要加上承诺寄递多少日之内到达等条件。对于规则的执行者和遵守着来说,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限,而一旦越界又会遭受处罚的局面无异于一场噩梦。

明确界定快递的业务范围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边是最小到什么边界,一边是最大到什么边界。

有关邮政专营问题。新《邮政法》中出现了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讨论最小边界之前,需要了解邮政专营和邮政普遍服务的概念。新《邮政法》中的邮政普遍服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新《邮政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相对于邮政普遍服务的概念。法律对邮政专营的规定更多是一项权利,限制邮政企业之外的主体不得从事的邮政专营业务,快递企业不得从事邮政专营业务。而相比邮政专营的概念,邮政普遍服务更多的是一项义务,是邮政企业必须做的事(第二条第二款: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邮政普遍服务涵盖范围就比较广泛:新《邮政法》第十五条规定:邮政企业应当对信件、单件重量不超过五千克的印刷品、单件重量不超过十千克的包裹的寄递以及邮政汇兑提供邮政普遍服务。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以及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和革命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特殊服务业务。邮政普遍服务享受国家补贴和特殊政策(第十六条:国家对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给予补贴,并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督。第十七条:国家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邮政普遍服务对一般邮件的损失免责(第四十六条邮政企业对平常邮件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平常邮件损失的除外)。

因此,邮政普遍服务的范围要远远大于邮政专营的范围。在邮政号营范围之外的业务,包括部分邮政普遍服务的内容,也属于快递企业的业务范围,区别就在于资费标准、服务水平和时效性。界定快递业者不能触碰的红线应当是邮政专营的标准。事实上,正如有些媒体所报道的那样:邮政专营的标准在新《邮政法》中没有得到确定。

新《邮政法》修订草案几易其稿,主要问题就在丁二邮政伦业和非邮政快递企业对邮政专营范围的意见无法统一,因为专营范围的限制大小,关系到非邮政快递企业的生意乃至生存。最终,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范围做了模糊化的表述。第四条和第五十五条的相关表述分别为“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以及“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这种模糊化的表述,将可能引起今后市场监管的混乱无序,也让各快递企业无所适从。新《邮政法》对此的模糊化处理,说明在邮政专营标准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也给今后由行业主管部门起草修订《邮政法实施细则》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是明确寄递什么尺寸或时限的物品属于快递。对于快递业的上限标准,新《邮政法》未有涉及,而目前能够找到的依据就只有邮政总局的《快递服务行业标准》(Yz/T0128-2007)了。此标准规定:快递服务是指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快递服务时限指快递服务组织从收寄开始,到第一次投递的时间间隔。除了与顾客有特殊约定(如偏远地区)外,服务时限应满足以下要求:同城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24小时:国内异地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72小时。快件的单件重量不宜超过50公斤:快件的单件包装规格任何一边的长度不宜超过150厘米,长、宽、高三边长度之和不宜超过300厘米。如果按照《快递服务行业标准》的规定,属于快递行业的业务范围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

同城服务承诺时限不超过24小时;国内异地服务承诺时限不超过72小时。

单件重量不超过50公斤,单件包装规格任何一边的长度不超过150厘米。长、宽、高三边长度之和不超过300厘米。

换句话说,任何不满足上述范围的寄递或零担运输服务都不属于快递行业的范围,也将不适用新《邮政法》的管辖。在新《邮政法》对此没有明确的情况下,上述标准可以作为界定快递是否适用新《邮政法》的重要依据。

邮政企业的定义与垄断经营。新《邮政法》第八十四条,“邮政企业,是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提供邮政服务的全资企业、控股企业。”仅从上述定义来看,隶属于邮政集团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都应该是新《邮政法》所规定的邮政企业。照此推论,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家专门从事快递业务的快递企业,将“依法”享受邮政企业所有的特权和优惠,如享受国家特殊补贴以及享受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限制和免责等。而对快递行业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如果作为邮政企业将成为中国境内唯一绎背邮政企业专营范围快递业务的垄断企业。

据了解,由国家邮政局起草的《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讨论稿)》将邮政专营的范围定在了150克以内,排除采纳呼声很高的“重量加资费”的方案2。而150克相大约当于30页A4纸的晕量。如果这样的专营标准结合新《邮政法》对邮政企业的定义,国内消费者快递几十页的文件将不得不面临只能选择市场唯一供应商EMS的局面。而按照法律它将作为邮政企业享受广泛的免责和责任限制。

新《邮政法》第十八条规定:“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但实际上,在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头上戴了两顶帽子: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很明显,这样的安排将有悖于立法的初衷有悖于维护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所述,新《邮政法》对邮政企业的定义需进一步明确,应修改为“邮政企业,是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全资企业、控股企业”。也就是说,确定是否从事邮政专营业务、是否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以及是否享受责任限额等优惠政策的界限不应是企业产权关系,而是该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邮政普遍服务。

限制外资与CEPA。此外,对于“外商”的定义,新《邮政法》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规定:“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货代服务。对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吨货代企业(国际货代)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比照内地企业实行。”可以理解为赋予了香港地区企业或法人在大陆从事货代业务的国民待遇。新《邮政法》的出台,是否就要将港、澳地区投资人排除在经营国内快递业之外?如果这样做是否与CEPA的原则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对新的监管体制的司法建议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陆续改革邮政体制,修改邮政立法,开放邮政市场。1994年4月由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提出,成员国应当取消国家法律规定的邮政业务专营权,实行邮政业务的自由化经营。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对许多国家作出了开放包括国际快递市场在内的国际货运服务市场的郑重承诺。对新《邮政法》及其实施细则斗胆提出以下建议:

新《邮政法》颁布实施后,应立即出台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解释,或提请有关部门对法规作出修改;以便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内容相一致: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麻尽早确立邮政专营附标准,以便《邮政法》具有可操作性,而邮政号营标准不宜规定的太宽泛,否则会导致垄断经营并且大部分快递企业将难以为继;

协调好商务部与邮政管理部门对快递行业的管理关系,明确职责、提高效率。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一、邮政储蓄的历史背景

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1898年1月22日,清政府就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6月又公布《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蓄章程》。同年7月1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1个大城市首次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

1930年3月,南京政府在上海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与邮政总局平行,直属于当时的交通部;1931年7月,颁布了《邮政储金法》。1935年,因储汇局与邮政局的业务时有交叉,两局合并,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新中国成立后,该局由邮政部门接收,1950年6月机构编制被取消,1953年9月邮政储蓄业务停办。3

1986年1月27日,根据国务院指示,原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联合通报》。经北京、上海、天津、广州12个城市试点,同年3月10日,部行签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从4月1日起,全国各地邮局按照协议合同,分期分批的恢复了邮政储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12月2日通过)及《邮政法实施细则》(1990年11月2日)规定,邮政储蓄、邮政汇兑是邮政企业的法定金融业务。

二、邮政储蓄的迅速发展。

邮政储蓄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储蓄网点数、储户数和存款余额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1991年原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计划实施“绿卡工程”。1993年正式启动,1994年10月即联通了北京、上海和大连,并正式发行了绿卡储蓄卡。至2002年5月,绿卡储蓄卡持卡人已达2130万,发卡规模列全国银行业第五位,卡户存款余额226.8亿元。另外邮政储蓄还发展了电子化网点,随着其采用电子化的速度加快,电子化网点的设立也很惊人。这些电子化网点更加促进了邮政储蓄业务量上升。邮政的储蓄存入银行,限制了不利因素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有利因素的发展。

三、邮政储蓄面临的机遇。

我们邮政储蓄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面”的优势。因为在中国,只有邮政的网点最多,分布最广。邮政储蓄的零坏帐记录,相比其它商业银行较多的不良贷款,我们更有利于发展金融业务,再有我们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邮政储蓄从84年开办以来,使邮政储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广大职工协储、揽储深入千家万户,邮政职工个个都是营销员,邮政储蓄宣传力度较好,并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特别农村网点利用投递人员送报送信跟客户宣传。同时,从政策面看,09年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仍然是讲的三农问题,说明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是对我们乡镇邮政储蓄网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抢占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的市场。金融危机对银行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尽管我们面临着最广泛的竞争,但是在局部仍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在策略上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注意独树一帜,包括邮政的储蓄继续存入银行销售策略、服务销售一体化策略、产品多元化策略、订价的策略、通道拓展策略、技术增进策略、人力资源统筹管理策略等等。

三、邮政储蓄面临的挑战

邮政储蓄面临着网点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偏低,产品服务单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的长期问题。加之长时间以来邮政储蓄只办存取款业务和中间业务,由于存取款业务不办理对公业务,难以与商业银行相比,加上人员,体制制度等原因,我们邮储本身内控机制不够完善,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向外资银行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在全力布点,农村信用社银行加快了系统联网建设,我们邮政储蓄面临多层次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立足自身,同时方眼全局。

1、内在机制的发展。

改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建立广泛危险管理模型,建立完善的中国的邮政储蓄内在的控制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对员工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改善监督和纠正的机制,建立内在控制评估制度。

2、更新邮政的商务体系。

首先是打破最初的观念和商务发展模型,寻求新的商务发展方法,新的商务发展利益。其次是将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和邮政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提升邮政储蓄的人才机制、服务水平、广告业务、信息力量、中间商务的和谐发展。

3、客户资源的争夺和强化。

很多商业化银行例如农行针对“三农”发展制订出很多适应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适应农业发展客观需要的金融产品来争夺客户。我们也应该学习对手先进的经验,主动出击,利用邮政职员与客户的长期良好关系和口碑,改造邮政储蓄环境,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诚信的管理原则套牢客户,吸引客户。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踞欧洲首位,在全世界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强国,只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邮政与德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相匹配,不仅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都很高,而且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年业务收入超过400亿欧元,年纯利润超过15亿欧元。德国邮政发展如同德国经济的崛起,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被业内外不少人士当作“样板”进行宣扬,但由于对其真实情况了解不够,也确实存在很大片面性,以致误导甚多。本文仅就德国政府对邮政进行监管情况作些简要介绍,并谈几点心得体会,以供关心关注我国邮政改革发展人士尤其是邮政同仁参考。

经验

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1.德国邮政监管机构。德国邮政政府监管机构的设置是德国邮政改革的结果。德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第一次在1988年,根据《邮政改革法Ⅰ》,实行邮电分营,成立邮政、电信、邮政银行(德国邮政银行成立于1990年,1995年脱离邮政,1999年又回归邮政)三个独立的部门,概而言之为“一分为三”。第二次在1995年,根据《邮政改革法Ⅱ》,邮政实行政企分开,分别成立国有邮政公司和市场监管机构。第三次为1998年,根据《邮政改革法Ⅲ》,缩小邮政专营权,成立邮电行业监管司。现在的德国邮政监管机构就是德国邮政第二次和第三次改革中设立的监管机构演变而来的。

德国政府设立经济与技术部,部下设联邦网络局。该局是负责全德国电、气、电信、邮政和铁路的政府管理机构,下设两种机构:一是内设的管制处室,共有9个;二是下设的专业和地区监管部门,共有7个。管制处室中的第5处室为邮政处,专业和地区监管部门中的第3部门为邮政监管部。邮政处和邮政监管部就是德国现在的具体的邮政监管机构,邮政处侧重邮政的政策法规的制订,邮政监管部侧重邮政市场的管理。

2.德国邮政监管机构的职能。德国邮政监管机构从部到局再到处和部门,虽有层次高低之分,但性质没有区别,都是政府机构。其职能和目的都相同,也十分明确,即:一是管理整个邮政业,监管所有从事邮政行业的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二是确保所有邮政服务提供者和享受者都遵守《邮政法》及相关条例;三是确保以可担负得起的价格在德国全境提供基本邮政服务即邮政普遍服务;四是维护客户利益,保护邮政秘密,保护公共安全利益;五是确保机会公平,竞争可行,促进竞争;六是维护《邮政法》赋予德国邮政公司的专营权,信函市场实行许可制度。

监管的主要内容

从德国邮政监管机构的职能看,德国邮政政府监管的内容很充实,归纳起来主要是邮政普遍服务、邮政通信安全与秘密、邮政市场三个方面。

1.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为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实现,依据德国联邦法律制定的《邮政法》作出了明确的释义:普遍服务是邮政服务中的一部分,是以可担负得起的价格按规定质量在德国全境提供的邮政服务。也就是说,邮政普遍服务覆盖德国所有地区、所有人群,价格低廉,定时定质。

为使《邮政法》关于邮政普遍服务的内容得到落实,专门制定了《邮政普遍服务条例》,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范围、质量标准和资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①范围:2公斤以内的信函、20公斤以内的包裹、报纸和杂志都是邮政普遍服务,挂号、保价、速递和到付款邮件均为邮政普遍服务。②资费:信函实行全国均一资费,信函以外的邮政普遍服务实行可负担得起的价格(一个私人家庭需要支付使用该项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③质量标准:全国固定常设为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局所12000个;信箱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00米;95%的信函必须在三天内要妥投到用户,80%的包裹必须在三天内妥投到用户,所有邮政普遍服务的邮件必须有80%在两天内妥投到用户。

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德国政府将邮政普遍服务的任务交给了德国邮政公司。德国邮政公司在履行邮政普遍服务的同时,获得了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特权,如免交增值税,出现亏损时得到政府补贴,一定重量以内的信函专营权等。

德国邮政政府监管机构依据以上法律法规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规定,对德国邮政公司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从范围到内容,从资费到质量标准,从政策到法规,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而又十分具体的监管,以确保邮政普遍服务的真正实现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2.保证邮政通信安全和秘密。德国邮政监管机构负有保证邮政通信安全和秘密的责任。德国《邮政法》及国家相关法律对邮政服务特别是邮政通信服务的安全和秘密作出了规定。邮政通信安全与秘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信息安全。德国所有的进出口邮件必须通过德国邮政网络传递,为此,德国邮政公司专门设立了出口邮件分拣中心和进口邮件分拣中心,便于进出口邮件的传递和监管,从而保证了国家信息安全。二是公共安全。德国邮政法规定,邮政监管机构有权对邮件进行监管,危险品等禁寄物品不得通过邮政网络传递。三是邮政秘密。邮政秘密除指国家政府和军事等机要秘密外,还指用户个人隐私和用户商业秘密。国家信息安全监管的对象是德国邮政公司,而公共安全和邮政秘密的监管对象除德国邮政公司外,还有众多的邮政服务提供者。

3.规范邮政市场秩序。规范邮政市场秩序可以说是德国邮政监管机构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德国邮政政企分开的目的就是维护邮政市场公平竞争,规范邮政市场秩序,通过市场竞争使邮政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德国邮政政企分开之初的邮政监管机构也叫市场监管机构。

德国邮政市场分为三大块。一是专营领域:一定重量以内的信函,现在是50克以内的信函,由德国邮政公司专营,其他任何公司和单位不得染指,否则就是违法。二是许可领域:一定重量以上和一定重量以下的信函,现在是50克以上1000克以下的信函,实行许可证制度,即德国邮政公司以外的部门或公司要求经营的必须得到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三是竞争领域:包括速递、快递、包裹、报纸、杂志等,加上1000克以上的信函,都是竞争性的,任何公司和部门都可以经营,但要遵守《邮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邮政市场的分类,德国邮政监管机构对邮政市场监管的重点就是信函市场。对专营领域实行保护,对许可领域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的发放是很严格的,要对申请进入许可领域者进行包括资格资质的审查、调查、许可、登记等一系列的进入监管,还要对取得许可者进行提供服务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管。

除了市场进入监管外,德国邮政机构还要进行资费监管。邮政普遍服务提供者的资费都要经过邮政监管机构的批准,专营领域的资费必须全国均一。对其他邮政服务的资费的最高价实行限制,防止任何不正当竞争行为。

邮政监管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并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维护德国邮政公司专营权,规范邮政市场秩序,促进邮政市场有序竞争。

启示

德国邮政体制经过几次改革,建立和完善了邮政监管机构,强化了政府管理,规范了邮政市场,也促进了德国邮政事业的向前发展,提高了德国邮政服务水平。我国邮政体制改革正处在实施的关键阶段,德国邮政的监管经验能给我们以下启示。

政府职能要到位

世界邮政改革的大势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邮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而且是分别强化并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两种职能。德国邮政通过几次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并最终解决邮政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让邮政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邮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邮政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改革,其核心是政企分开。但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政府领导。政府在改革中要起主导作用,过渡时期邮政的政府管理不能断档,不能存在权力真空情况。第二,新设立的邮政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在“政企合一”条件下,邮政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政府职能被弱化和虚置,导致政府监管缺位,整个邮政市场秩序十分混乱,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第三,“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邮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对邮政的管理,不仅仅是邮政监管机构的事情,其他政府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都有责任。也就是说,不只是邮政监管机构职能要到位,其他政府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也要到位。

普遍服务要提高

邮政提供的服务很多,但普遍服务是其核心。万国邮联从1999年《北京战略》开始,一再强调搞好普遍服务是邮联的首要目标,一再要求各国政府要把普遍服务当作各国邮政发展的第一位任务和责任,特别指出世界邮政改革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德国邮政监管机构极为重视普遍服务,在改革过程中专门制定了《邮政普遍服务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普遍服务加以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目的就是要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群众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历史欠账,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邮政局所网点存在数量少(发达国家每个局所服务人口一般为5000人,我国为2万人)、质量差(技术含量、设备档次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有的大中城市住宅楼房甚至连信报箱也未按规定安装,给邮政生产、居民通邮带来不便,制约居民生活质量、用邮水平的提高,影响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国当前邮政体制改革的首要目的。

因此,我们应当明确:第一,邮政普遍服务是典型的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用性,改革后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要进一步提高,水平要进一步提升,让全体国民享受到更加“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服务。第二,邮政通信网络是典型的公用网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改革后网点规模、技术含量都要达到较高水准。对如此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基础设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要重视关注,而且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财政上予以支持、法律上予以保障。第三,改革后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及其省市公司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把搞好邮政普遍服务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

信息安全要加强

随着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往来更加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也日益增多,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邮政市场多元化,提供邮政服务的主体变化了,这些新情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邮政信息安全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邮政信息安全。参照德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邮政信息安全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第一,通过设立进出口邮件处理中心加大进出口邮件尤其信函的监管力度。目前对进入邮政领域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如外国快递公司、民营快递公司的监管存在很大漏洞,要借这次邮政改革机会,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解决“体外循环”造成监管失控的问题。第二,继续发扬我国邮政传统,发挥机要通信机构作用,以保证我国党政军邮件的安全,这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进一步加强邮政网络的安全建设和邮件的安全监管。

邮政市场要管住

根据德国等国外的经验,邮政业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信件专营及普遍服务意义上理解,非邮政企业不属邮政业而属物流业;从提供服务的实际情况看,非邮政企业由于进入原邮政企业经营领域,并提供部分邮政服务,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我们要建立良好健康的邮政市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明确:第一,市场经济是有序竞争,讲求规则,决不是无监管。市场竞争的规则由政府制定或政府主导制定,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参照国际经验、充分考虑国情,尽快制定出我国邮政市场的基本规则。第二,市场经济的精髓是公平竞争。长期以来,我国邮政市场领域的竞争很不公平,无论是国有的邮政,还是外国在华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觉得不公平,外资企业埋怨中国邮政市场放开不够,民营企业感到自己没身份没地位,中国邮政认为自己光啃骨头没吃肉。所以,改革后的邮政监管机构一定要站在国家甚至国际的高度,管理和规范我国邮政市场,使我国邮政市场成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第三,国外邮政改革、专营放开都是立法先行采取渐进式模式,市场放开的前提是监管,如果对该管制的不管制,对不该放开的贸然放开,或者时机条件没有成熟就放开,就会出问题,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刚确立不久。

立法执法要跟上

法制建设水平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远没有完善,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法制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我国邮政领域就是一个典型。我国邮政法制建设起步较早,1986年就有了《邮政法》,1990年又有了《邮政法实施细则》,但毕竟分别过去20年和16年了,而在这20年里,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变化最大以及国际环境变革最快速的时期,已基本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邮政法制建设:第一,加快修改《邮政法》。《邮政法》是整个邮政行业的基本法,是统领整个邮政领域的准绳,需要根据新形势,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认真真做好修改工作。第二,明确执法主体。第三,加快执法队伍建设。有了法律,有了执法主体,又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有可能像美国邮政那样保证执法到位。

《邮政法》之所以修改难度很大,是因为在实质上它不属于经济类法而属于行政类法。该法规定的条款、内容几乎与所有行业、所有地区、所有人们有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修改中受到各相关方的关注、质疑甚至反对都是正常的。作为修改者,要站在国家立场上,从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出发,以履行普遍服务、保障信息安全为宗旨,依照邮政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国家对其最新定位,充分听取各有关方意见,妥善处理已发生的部门规章同法律法规相悖的问题,客观公正地修改出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邮政法来。

学习外国要求实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对邮政采取的改革措施多种多样,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以德国等为例,多年来被人们当作邮政改革的典范,确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应看到,人们对其改革的背景、条件及结果并不真正了解,大都停留在表面上。有两点值得深思:一是信函专营范围逐步缩小后,其国内1000克以下信函市场占有率仍为93%;二是德国邮政公司到别国违反所在国法律开办信函业务不在政府监管职责范围之内。这就告诉我们,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所以鼓吹邮政放开,是基于通过有效监管确保本国邮政占有市场绝对份额并可理由正当进入他国邮政市场。对此,前万国邮联国际局长利维先生认为,德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不适用。原因很简单,放开的结果只能是发达国家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绝对会被发达国家所设门槛拒之门外。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一、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快递业务的历程回顾

快递业是上世纪 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行业。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快递业定义是: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同时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提供相关服务。我国国家邮政EMS于1980年7月15日开始提供快递服务,1993年诞生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市场板块和三个市场主体。三个市场板块包括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和同城快递,三个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我国一直对外资快递进入国内快递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甚至于2009年颁布的新邮政法对民营快递企业法律地位得到肯定的情况下,第五十一条规定还限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快递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甚至互不干涉的局面:外资快递垄断了80%以上的国际业务,民营快递分割了近半的国内市场业务,现行法律框架下仅有国有背景的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成为惟一一家纵横三大市场的服务提供商。

国内快递业务是指从收寄到投递的全过程均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快递业务。外资企业染指国内快递业务是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快件协议,随后DHL、TNT、FedEx和UPS相继与之达成快递协议,这是所有跨国快递公司进入中国的惟一通道。1986年,中国第一部邮政法明确了邮政专营的范围,为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法律空间,但也为以后快递业的纷争埋下伏笔。外资企业受法律的制约和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进入中国国内速递业务市场,但试水国内市场的努力一直没有放弃。2004年5月 10日敦豪宣布正式推出中国国内快递业务,2005年7月联合包裹公司宣布开展以 2公斤以上为主的国内包裹快件业务。联邦快递在2007年通过并购国内快递企业已经进入了国内快递市场。2009年,中外运敦豪收购了全宜快递、中外运速递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权,整合后开展中国国内快递业务。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2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超过50%,从2004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在华独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2005年12月11 日起允许外商在华独资经营国内快递业务。2005年12月,我国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宣布开放国内物流市场股权,仅仅4天后,TNT单方面结束与中外运15年的合作期,收购了国内最大公路零担货运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与中国超马赫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成立TNT国际快递公司,推出特许加盟计划。几乎同时,UPS与联邦快递向邮政部门递交了经营国内业务的申请。

二、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快递需求旺盛

快递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调整增长,有专家测算出GDP与快递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3,如果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十一五”年均增长8%以上的目标,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将达到24%以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电子商务的成熟为快递业的发展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图1所示簇状条形图,2007年正是中国电子商务加速的一年)。

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7849.3亿元,比2010年增长66%。艾瑞咨询最新的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表明,2011年市场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同比增长46.4%。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比2010年增加75%。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全国快件日业务量超过1600万件,70%以上的网购必须依靠快递来完成。仅淘宝网一家就有10多家大型专业快递企业来满足其递送服务的需要。

(二)快递企业数量巨大,产业集中度较高

自1993年民营申通、圆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始经营快递业务以来,由于门槛较低,快递企业每年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我国快递业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服务业之一,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三位,和无数快递企业的运作无不关系。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收到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申请11430件,受理6725件,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达到5883家,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快递企业纳入了许可范围;快递业从业人员54.2万人,比上年增长35%;快递独立分拣中心达到2176个,总面积281万平方米,营业网点达到6.4万处,比上年末增长84%;境内运输邮件、快件的专用货机共计32架,汽车达到6.5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1.5%。国内重点快递企业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辖市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部分快递企业的服务已深入农村乡镇。

我国国内70%的快递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加盟)与12家品牌企业经营,其余以自建网络的方式独立经营,市场集中度虽然有所提升,但导致竞争、割据的现象非常突出,无法和外资快递巨头相抗衡。我国快递重点品牌企业有20家,2010全年快递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过百亿的2家。中物联科字[2011] 155号关于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的通告中,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排第10,主营业务收入1136000万元;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排名26,主营业务收入361130万元。一旦联邦快递完全进入国内业务,将会给顺风等民营快递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快递竞争格局业已形成,行业经营举步维艰

我国近6000家的快递企业基本上对快递市场形成瓜分之势,行业、企业、地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著名企业破产的案例时有发生。

从快递辐射的范围划分,存在着同城快递、异地快递、国际及港澳台快递的对市场的分割和竞争。2011年三者占全国快递业务量分别为22.3%、74.3%、3.5%,但三者业务收入占全国比例分别为8.7%、58.8%、24.4%,表明同城快递虽然成本低,但收益在竞争背景下也越来越低;国际及港澳台快递虽然业务量少,但其收益却比较高。(见表1)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2011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9.4%、67.6%和3.0%,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35.8%、49.4%和14.8%。表明民营企业已经占据近十分之七的业务量市场份额,但其大多数处于低端领域和粗放发展阶段,导致竞争和业务收入不高的情况。与此相反,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虽然小,但其收益和竞争水平却远远高于国内企业。

从快递地域结构看,2011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国的79.9%、11.2%、8.9%,表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快递业也比较繁荣,但竞争更为激烈;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快递业虽然不太发达,但市场竞争相对较弱,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快递竞争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但也导致了快递业的赢利空间逐年下滑。2005年快递业利润率可达30%以上,到2011年平均利润率仅为5%。2008年,国内快件平均单价为27.04元,2010年为24.6元,2011年则降为20.65元。其中2010年同城快递平均单价为7.7元,比上年末降低0.1元;异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8.8元,比上年末降低1.4元;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37.9元,比上年末提高0.1元。2011年重庆民营快递同城快件的平均价格是7.71元,基本只能维持生存,根本无法在网络上、技术上、服务上和品牌上和外资企业相抗衡。

三、外资进入国内快递业务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分析

(一)中小快递企业面临重新组合和精细化业务的选择

外资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首先对中小快递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产生扼制和制约,中小企业要脱颖而出成长为顺风速递那样的巨头的机会十分渺茫。我国中小快递企业数量庞大,几乎为了生存而展开恶意竞争,无法和无力做大做强。上海工商行政部门披露,全市企业名称中含有“快递”、“速递”的有1027家,加上经营范围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和机构,数量超过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快递业务量每天达50万票以上,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但平均到每家企业和机构,每天业务量不足1000票,平均年营业额刚刚超过30万元。

面对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国内中小快递企业首要的选择应该是整合资源、建立联盟、完善网络、抱团发展。2009年新《邮政法》公布后,全国将近50%的同城快递企业和20%的区域型快递企业面临合并、被兼并或转型。2011年5月国家邮政局出台《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以加快发展,计划5年内培养出一批年收入超过百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2011年11月《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细则》提高了快递行业的门槛,形成差异化的评价机制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中小快递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形成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完全可以在国内外物流巨头的夹击下绝处逢生,做大做强。这方面外资企业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2012年4月UPS初步拟定以51.6亿欧元收购TNT,如果计划获批,其在全球快递市场的竞争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小快递企业若要“独善其身”还可选择精细化的特色业务和特色服务,比如选择大型企业无法涉足的专线服务和细分市场,或者为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或者商贸企业提供定量制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避免与巨头企业进行业务重叠式的正面竞争,以其独特的服务项目和优质服务水平取得巩固的市场地位。

(二)外资企业的进入将推动快递业转型升级

中国快递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将促使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化,外资快递企业、国有邮政企业、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在中国快递市场上夺取战略高地,这对中国快递业转型升级很有帮助。

我们快递企业普遍存在“弱小散”的状态,产业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1年仅邮政系统受理的快递申诉就达88396件,同比增长232%,快件延误、丢失损毁、索赔困难等问题成为快递服务的几大“顽疾”。我国快递企业配送能力偏弱,中邮速递自有飞机16架,而UPS自有飞机225架,另外还有295架租赁飞机。中邮速递有4000多辆物流配送车辆,U PS则拥有92700辆各种配送车。只有30多人的DHL重庆公司,2011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产值达100万元,比国内快递企业高10倍有余。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全国人均不到2件,低于国际上人均4.1件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的水平。

外资快递在资金、设备、技术、规范、管理、人才、理念方面具有独到的竞争力,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会促进国内快递企业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更新设施设备、拓宽经营网络,从下而上推动快递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个快递产业的质量和地位。在快递升级过程中,国内大型快递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面临的竞争形势会更加严峻,比如EMS和顺丰等一些高端业务,有可能会被联邦快递和UPS所蚕食。但外资企业网络要覆盖到三线以下城市或者村镇一级还有待时日,这段时间正是国内快递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国内快递企业可以把外资企业作一个参照系和标杆,学习他们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建立自身的运营体系和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鲶鱼来了”、“狼来了”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我国快递的内涵和外延将得以进一步拓展

长久以来国内对快递业务的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上仅仅被界定为对一定量物品的快速递送,而忽视了快递是现代物流背景下的一种高端物流形式。在这种理论指引下,国内快递一直处于无限制、低等级扩张状态,企业众多而龙头企业乏善可陈,表面繁荣而产业特征不明显,业务繁忙而服务质量下降。国外快递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企业的业务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小件速递。比如,可以和汽车产业链建立战略联盟,为核心企业提供基于快速响应的定制化配送;为特殊企业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提供连续化配送服务;2008年UPS独家承揽了北京奥运会所有对外物流服务包括体育器材的运送等,创造了“奥运物流”经典案例。在国内,快递企业传统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转变,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正在融合。2011年末,顺丰通过其CEO王卫控股的深圳泰海投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境外网点已扩大到中国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为顺丰境外采购和扩张打下基础。

总之,外资企业的进入,使我国快递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变革的序幕已拉开,挑战和机遇同时降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快递会更像快递的样子,中国快递企业产生区域性巨头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太久。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李志锋.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探讨及实证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 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 2006,(34) .

[3] 魏光兴,周靖. 基于信息熵与灰关联法的快递企业竞争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7) .

[4] 蒋长兵. 我国民营快递的市场机会分析[J]. 物流科技, 2009,(08) .

[5] 张晓梅. 快递业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9) .

[6] 晏敬东,石银萍,李谦.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8) .

新邮政法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随着网民体验的增长和网购市场的成熟,宝鸡民营快递迅速崛起,但整体“散、乱、弱、小”的特点阻碍其健康快速发展,从宝鸡民营快递企业的现状和优势出发,深刻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宝鸡;民营快递;行业;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25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消费环境的改善,网络的不断普及,网购人群愈来愈多,对现代物流业和快递配送的依赖程度加强,从而加速了快递业的爆发式增长。繁荣发展的商贸市场,带动了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据悉,宝鸡目前有货运、仓储、托运、物流信息咨询等各级各类物流产业单位394家,企事业单位附属物流单位300个,快递企业有20余家,国际快递企业有宝鸡国际快递有限公司,宝鸡飞克环球国际航空速递货代公司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有顺丰速运、宅急送、天天快递等,主要承揽全国快递业务;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占90%以上,主要有“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90%以上业务来自电商),以及佳吉、国通快递、宝鸡优速快递、宝鸡速尔速递、宝鸡速达、宝鸡易快递、宝鸡全峰快递等等16余个,主要开展同城和省级快递。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整体表现为“散、乱、弱、小”的特点,即经营分散、业内竞争混乱、竞争弱、规模小、加盟店管理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宝鸡快递物流的综合发展及现代物流的转型,亟需改进提高。

1 宝鸡民营快递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快递企业业务持续扩大

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均呈持续扩大趋势,今年受电子商务价格大战所致,快递企业的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民营快递纷纷拓展国际快递业务,并且多家快递企业跨界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012年宝鸡快递物流业发展迅猛,快递企业增加至20多个,其中民营快递占据内地快递市场近70%的份额。同年5月,宝鸡市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累计实现收入1637.55万元,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102.35%,同比增长10.93%。

1.2 快递业务主要聚集在市内

民营快递业务向重点区域聚集的趋势更加明显,主要聚集在宝鸡市高新区、陈仓园、行政中心、清姜等市内中心。民营快递中顺丰速运在宝鸡8个县区有快递业务,圆通速递、宅急送在宝鸡3-4个县区有业务,除此之外,其余民营快递企业在宝鸡9个县区及镇几乎没有网点,在农村压根没有营业网点。

1.3 终端网点快速扩容

据统计,目前在宝鸡地区已经聚集了20余家快递企业,与此同时,“四通一达”快递及宅急送等的终端网点也不断扩容,在宝鸡主要平原县区开设了网店开展收件及递送业务。全市的网点也从原本的几个扩张到目前的20个,快递人员从几百人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每日的单量翻了4倍,人员也翻了1倍。以宝鸡中通快递为例,从2011年每日单量1000多笔到如今的4000多笔,宝鸡市区分布20个网点,从业人员近100名。

2 宝鸡民营快递物流的优势分析

2.1 价格低下

宝鸡民营快递具有价格优势,其价格比外资快递和EMS低得多,尤其同城或周边城市快递,价格比EMS或外资快递便宜近一倍,比如到杨凌、西安、咸阳,“四通一达”价格为12-15元,EMS为22元。

2.2 上门服务

宝鸡民营快递均上门收件,具有服务优势。而EMS、中铁快运仗着国有企业,行政作风依然,只有到邮政网点才能收件,绝不会上门揽活,官员意识严重,服务不佳。

2.3 经营模式灵活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老板说了算,加之规模小、员工少、机构扁平,经营模式改动没有阻力,根据经营情况可以随时调整,管理方便,比如同城一天到,EMS隔天到。

3 宝鸡民营快递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

对于快递这种特殊的服务行业,用最短的时间上门揽收是快速寄送邮寄的前提,同时要求及时完好地将快件、物品送达用户手中。然而宝鸡大多数快递公司都是加盟承包制、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扣件、内盗、损坏、错投延误等时有发生。西安消协2012年物流快递错投晚点等受理投诉93件,占投诉总量的2.29%。服务质量不高表现为:

(1)送件事前不通知、延误或错送。宝鸡大多数快递公司送件之前不通知用户,到达用户地址时才通知用户取件,他们不考虑用户正好有事不在而无法收件,况且送件准确时间不能确定,只送到小区门口,往往不送件上门。对于用户单位与住址不在一块的,经常发生的是在离住所15分钟路程的单位门口取件,地址明明是家属区,可快递人员托词说地址没写清或住址超出公司送件范围,或快件多顾不过来,或电动车没电了等等,快件送货上门成了用户的最多的抱怨。还有给用户送错货或忘记送货的情况时有发生。

(2)另外大多数没有快递服务标志,着装不统一。除了EMS和顺丰、宅急送等公司的快递员统一穿着带有公司标志的工作服上门进行服务外,多数快递公司快递员穿着随意。

(3)部分快递企业电话服务热线不规范或需要再次拨打。调查显示,顺丰、宅急送电话服务热情规范,上门取件先预约确认服务,并告知用户准确时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的客服热线需要客户再次拨打快递员的电话,而且取件不预约确认。而汇通、天天的客服电话则无法接通。

3.2 物流信息技术低下,人员素质不高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信息化刚刚起初,信息化很低,大多公司采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送货、手工取件,缺少快递小型汽车,移动终端程序应用有限,自动化程度不高,除顺丰快递员拥有移动POS收件及时进行扫描外,其余快递公司员工只有移动电话、而公司没有给员工配备移动终端设备。除顺丰和“四通一达”利用网络查件进行信息化建设外,其余等没有进行物流信息化投入的民营快递公司占到40%。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95%员工来自农村,7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不到30%,员工素质低,服务不规范,且既懂管理又懂操作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这严重制约了宝鸡快递业的发展。由于快递行业利润偏低,公司不给员工买保险,也没有进行建设企业文化,因而留不住人才,快递人员年流转率高达70%,快递行业普遍存在“用工荒”现象。

3.3 竞争无序,肆意低杀价

宝鸡快递企业80%为民营企业,规模都较小,企业“散、乱、小、弱、差、多”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少,资金缺乏,品牌著名度比拟低,加之经营范围狭窄,只是快递收件及寄送业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走规模化发展格局。另外,存在市场格局失衡,行业竞争无序,甚至恶性竞争、肆意低杀价,快递涨价或将有助改变快递业的无序竞争。

3.4 政策体质、税收限制

国家先后出台了《新邮政法》、《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等一系列有利于宝鸡快递物流发展的措施,但是民营跨快递企业在人才引进、配送车辆进城、货物检验、规费减免等多方面缺乏扶持政策,比如存在税费重复征收、缺乏物流企业用地规划、财政支持力度不大,融资困难,以及对快递车辆的限制,不允许快递三轮车,甚至摩托车在白天进入市中心和主干道,而且交通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不断,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快递物流业的发展。

3.5 存在违规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依然奉行“先签后验”、“只保证外包装完好”、“物品送达途中损坏只赔偿运费”等行规,普遍存在不称重,收费不统一,不开具发票、发票开具不规范等违规操作。只有顺丰等少数企业要求客户对邮寄物品开拆验视,多数快递公司并未对客户邮寄的物品进行开拆验视,只收件不检查,违禁品进入快递渠道,存在安全隐患,属于违规操作。

4 宝鸡民营快递物流发展策略

4.1 优化服务,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

快递行业本身由于上门服务,服务明显优于国营快递企业,就应优化服务,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与服务方法、技巧和专业快递知识的培训,实施快递人员从业资格证,使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快递服务质量,减少差错,并且使事故降到最小。同时建立消费者服务监督机制与服务明星机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员工利益挂钩,让员工自觉、主动地增强服务意识与经营意识,提升职业素质,优化自身的客户服务,做到规范操作、文明服务。

4.2 加强整合与合作,提升竞争力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大多规模很小、实力弱,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加强内部整合与战略合作,与外部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比如58同城宝鸡站、窝窝团宝鸡站等加强合作,与异地实力强大的快递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共生共赢共发展。通过并购、控股、重组或者上市、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资本、扩大规模来增强民营快递公司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4.3 创新模式、强化品牌效应

面对快递行业激烈的竞争与重新洗牌,草根的民营快递用10年时间才争得了一席之地,宝鸡民营快递如何在第三次创业大潮中站稳脚跟而不被淘汰,办法之一就是创新模式,采取企业法人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或者分公司模式,加强统一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强化品牌效应。办法之二可以做外资快递的(只是快件收取到达外资快递公司的)或突围海外市场,像汇通快递。办法之三创新快递业务,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比如杭州华通同诚快递“跑腿服务”、“宝鸡佳信跑腿服务”(包括带挂号、代缴罚款、带领证件、代交电话费、外地人的委托),又如EMS的隔日到、次日达给出自己服务种类的名称,以增强用户的吸引力和忠诚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4.4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操作水平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在现有网点基础上,加快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加大科技和物流信息技术及系统的投入,采用较快、先进的设施和车辆,比如GPS车载、EOS电子订货系统,自动分拣、移动POS、RFID技术等,有助于提高快递人员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递送速度,还能降低成本,更有利于用户跟踪访问。

4.5 走差异化细分市场,提升产业集中度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要采取差异化市场定位策略,努力挖掘细分市场,并在细分市场基础上,正确定位,专攻某一区域市场或某个领域,扬长避短,采取灵活策略争夺目标市场,提升产业集中度,比如顺丰速运必将在快递高端市场上做大做强,增强品牌建设;大多数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将在同城或异地市场上通过兼并与整合,主攻某一细分市场或某个专门领域,改变经营分散、四处开花曲的局面,寻求市场空隙,比如抢先进入农村快递、应急品快递等空白市场,这样才能突破重围、加快发展。

4.6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要尽早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一是定期邀请物流行业专家对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以及物流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整体业务水平。二是以积极措施鼓励员工参加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以提高员工快递专业水准,带动公司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加强与宝鸡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企业输送一批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端人才,提高经营效率。四是高薪或优惠吸收行业优秀的专业技能、管理型复合人才、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7 完善制度与措施、扫清发展障碍

宝鸡民营快递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新《邮政法》及《快递服务》、《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系列国家标准、相关法规与实际还未接轨,之前形成的行业思想还比较顽固,这仍旧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制定促进、推进民营快递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一是在民营快递企业用地、融资、财政、信贷、税收、贸易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开展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增值税改革试点,解决税率不一、避免税费重复征收;二是解决民营快递车辆进入市区通行、停靠、整治交通部门对其乱罚款,扫清障碍,提高其竞争力;三是建立快递保证金制度、快递丢失赔偿制度,维护用户利益;四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宝鸡快递协会并促进推动快递业标准化进程及健康发展,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强监控,加快民营快递服务优化和整合,避免恶性竞争。

总之,在我国快递业呈爆发式发展的今天,宝鸡民营快递企业只要优化服务、创新模式,走差异化细分策略,加强外部合作,整合内部资源,必将在快递行业站稳脚跟,为宝鸡物流的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志宇,祁宗荣.关于宝鸡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R].宝鸡市商务局,2012.

[2]2012-2016年中国快递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豆丁网.2012.

上一篇:家电下乡操作细则范文 下一篇:增值税法实施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