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22:28:37

信用社履职报告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各项工作业绩及特点

一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务求实效的态度,致力于业务发展、改革创新、内控管理和队伍建设,带领全社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推动各项工作稳健扎实开展。通过一年的努力,xx信用主社各项业务发展再创佳绩,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各项业务发展平稳,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截止12月31日,存款余额16349.45万元,比年初增加3812.56万元。年增长率30.41%,完成县联社下达2600万元计划的146.6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118.11万元,较年初净增6997.45万元,完成县联社下达2800万元计划的249.9%。全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8062万元,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账面余额1575.75万元,比年初下降204.74万元,降幅为11.5%,完成县联社下达下降计划100万元的204.74%,占比由11.9%下降到7.04%;四级分类账面余额409.5万元,较年初下降20.5万元,降幅为4.8%,占比由2.8%下降到1.9%,收回置换贷款20万元,全年累计收回四级不良贷款40.5万元,完成县联社下达下降计划40万元的101.25%,成功处置抵贷资产102万元。实现总收入1876.89万元,比同期增加 450.82 万元,增长幅度31.55%。其中贷款利息收入1848.59万元,比同期增加431.30万元,增长幅度30.43 %;完成县联社下达1620万元计划的114.11%。中间业务收入23.32万元,比同期增收19.72万元,增长幅度547.78 %;实现账面利润 1490.95万元,比去年增加694.71万元,增长幅度87.25%,完成县联社计划1250万元的119.28%,人均实现盈利42.7万元。

2、加速了网点建设,风险防范功能明显提高。年内对花椒坡分社进行了网点改造,改善了办公条件,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风险防范功能,提升了企业形象。

3、案控防险明显加强。今年我社继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案件防范综合治理,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制度执行,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无经济案件发生,实现了安全稳健运行。

4、狠抓精神文明创建。我社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继续保持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文明窗口5个,青年文明号两个,提升了单位的社会形象。

二、履职的主要措施

(一)狠抓员工教育,锻造优秀的干部职工队伍。一是为了使各项目标任务能够落到实处,按照县联社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社实际,及时召开员工大会,明确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落实了各网点、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我社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讨论、集体学习、自学提高等方式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信用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信用社业务特点和优势,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激发其工作热情,全年累计学习sc6000系统106人次,学习蜀信卡、反洗钱等理论知识、业务操作123人次,学习信贷系统52人次。通过教育使员工信心倍增,工作思路更加明确。二是深入学习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我社坚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深化理论学习,坚持以点带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边查边改边落实,突出实践特色,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扎实做好检查分析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深入持续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树立起了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的思想。三是以人为本,凝聚人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随着我社各项业务的展开,业务量迅猛增长,工作时间长、人员少,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员工精神长期紧张,十分辛苦。而银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不及时调整好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正确的引导,正常的工作将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结合全社实际情况,一方面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另一方面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灌输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与发展意识,让每位员工都了解和理会我社发展的目标和市场定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目前我社业务快速发展,人气旺盛,发展势头好,这说明我找准了工作方法。四是继续开展案件防范“回头看”工作,一方面开展了一次以规章制度执行和柜台操作风险为主的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工作;另一方面对2010年11月以来的新增贷款进行了“回头看”自查,对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进行逐笔自查,再一方面加强了个人贷款管理,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地产的自查等。通过持续深入的开展案件防范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社员工对操作风险及案件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员工的制度执行力,为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活动,通过内部和外部评议,使全社党风、政风、行风不断得到好转。

(二)狠抓经营,推进信用社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一是狠抓存款组织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将资金组织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按照“早谋划、早动员,早收益”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存款的稳步增长。早在年初,我社就召开了各网点负责人会议,结合城区特点,按季节科学的制定了切合实际,奖罚分明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从信用社主任到一线员工,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月月工作有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其次我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我社内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广大储户的好评。再次是狠抓低成本资金的组织,积极的争取了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和资金收支较大的企业在我社开立存款帐户,大力吸收低成本资金,全年新增单位活期存款账户39户,增长幅度为130%。二是狠抓贷款营销,创新信贷品种,加强信贷基础工作。2010年以来,我社适时分析金融危机形势,认真执行现行货币政策,从严监管,规范管理,切实防范风险,不仅提高了信贷管理水平而且为保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营目标考核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贷款投放上,我社狠抓贷款投放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大了信贷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制度,严格执行信贷风险防范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禁止投放“两高一资一剩”等过剩产能行业。并认真做好了信贷情况“回头看”及加强个人贷款管理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自查,通过自查,我社的所有贷款均符合信贷政策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无违规操作发放贷款的情况。其次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互通信息,加强理解与配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抵御金融危机,构筑新型银企关系。进一步提高对信贷营销的认识,不断分析客户需求,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继续做好“小额农贷”,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加大对个私经济、居民个人的营销力度,选择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做为我社信贷营销的主要对象。再次是创新信贷品种,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为深入贯彻“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的宏观政策,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我社瞄准了日趋旺盛的汽车消费市场,通过调研、学习,考察,于2010年6月8日推出了汽车按揭贷款业务,成为县内首家开办汽车按揭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截止12月31日,全社共办理了152笔汽车按揭贷款,共发放贷款1998万元,现有贷款151笔,贷款余额1750万元,实现利息收入72.68万元。第四是做实建档授信,加强信贷基础工作。今年我社将建档、评级、授信做为贷款营销的切入点。一是对农户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全县统一的评级、授信标准尺码执行,对原有的农户经济档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全社对辖区内的17913户农民进行了建档,在此基础上对13444户农户进行了授信;二是在去年建档授信的基础上,继续对辖区内的公司类客户、个体经营户、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进行拉网式建档。我社对辖区内4763户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全部建档。通过做实基础工作,为信贷系统上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狠抓不良贷款的清收和盘活。我社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明确清收重点,积极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多措并举,大力清收盘活,收到了明显成效。全年共清收不良贷款208笔,金额20.47万元,全年共诉讼立案14笔。全年累计申请执行40笔,全社共清理积案收回资金11.35万元。以130.17万元的价格成功地处理了位于xx镇阳岗街的一宗抵押资产,实现了28.17万元的增值。既盘活了信贷资金,又为处置抵债资产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信合宣传,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是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庆祝祖国60周年活动,培育员工的集体感、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全社共6人次参加庆祝6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1人次获得一等奖,1人次获得二等奖。通过庆祝祖国60周年系列活动,既展示了员工的精神面貌,又全面地展示了信用社的发展成果。二是以城乡环境治理为支点,持续宣传信用社。我社充分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来持续宣传信用社,我社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信用社环境整洁、舒适。全年对承包的地段累计进行了300余人次的环境综合治理,每一次环境治理都不忘宣传信用社,使环境综合治理与信用社的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以信息调研为手段,积极宣传信合事业。今年,我社把信息调研与宣传报道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提升信用社社会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年来,共发表信息调研与宣传报道累计13.5余篇次,其中,县级6.5篇次,市级2篇次,省级5篇次。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二x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过去的一年,联社稽核监察科在市、区联社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村金融方针政策,恪守“规范经营、促进发展”的工作宗旨,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审慎经营”为目标,坚持“定制、定职、创新、问责”和服务与指导相协调,管理与监督相统一,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辖区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工作,业务经营常规性、专项性稽核,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用社的清理整顿工作,业务经营常规性、专项性稽核,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一年来,通过联社稽核监察科的严格监督管理,实现了辖区农村信用社全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违制行为,无案件、事故的工作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实现农村信用社二x年年度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牢守“履职”中心,狠抓稽核队伍建设

(一)整合稽核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结合市联社对稽核员的要求,区联社选派基层信用社业务骨干5人参加了市联社举办的稽核员上岗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5月,区联社进行了第二轮竞聘上岗,为加强稽核队伍建设,联社对稽核科人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先后聘用片区稽核员一名,借调稽核员一名,充实了稽核队伍的力量。

(二)强素质、抓培训,全力打造复合性稽核人才

为切实加强稽核员的素质建设,培养稽核员的综合素质,区联社稽核科把提高稽核员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工作目标,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全力打造复合性稽核人才。一是定期举行稽核学习例会,制定并实施了每周的学习计划。二是积极选派稽核员参加市联社举办的各类培训。今年6月、8月中旬,组织全辖稽核员系统的学习了网络知识,并参加了市联社举办的稽核员培训。三是加大稽核工作的经验交流。充分利用跨辖稽核以及与友邻联社稽核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更新知识层面,充实知识内容,填补知识空白。

(三)重“履职”,化“风险”,严格稽核员的履职监督、考核

为防范稽核员工作“不履职”的行为,联社稽核科于今年2月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稽核员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加大了对不履职行为的惩处。采取工效挂钩的方式,每月扣保证金2

00元,按季考核,年末兑现,实现了对稽核员履职的有效监督。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履职责任,积极推行了稽核员“人盯社”的a、b角管理模式,做到了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清楚。

二、树立“规范”思维,扎实开展整社工作

为规范信用社业务经营,促进信用社健康发展,根据市联社200年稽核工作意见及区联社稽核工作安排,在联社稽核科的组织下,今年1月至5月,整社工作组完成对北外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工作。在整社工作中

在整社工作中,本着“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整社工作宗旨,稽核员坚持了实事求是、客观公证的评价原则,违章必查、违规必处的查处原则,惩教结合、打防并举的整改原则,采取内外结合、全面与重点结合、检查与举报结合、帐务检查与实地调查结合等方式,通过拟定方案、收集资料、确定重点、职工动员、问卷调查、账务稽核、内外核对、交换意见、审计确认、问题公示等步骤,对农村信用社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业务经营及社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整顿。先后查处基本制度执行不严格、往来资金管理失误、财务费用开支不严密、利息核算不准确、信贷管理偏松等五个方面违规违制行为16件,纠正、整改16件,提出处理意见5个,整改规范意见7条。其中给予经济处罚2人次,罚款300元,清退各类违规计发的资金93,000元。通过对北外信用社的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该社的经营活动,促进了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三、严格“风险”管理,加大重点项目稽核

发展与风险并存。为切实规范信用社的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信用社经营风险,联社稽核科以严格“风险”管理为龙头,积极采取“点面结合,强调重点”的监管方式,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内控管理偏松,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核算不准确,信贷管理薄弱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了对信用社经营薄弱环节的专项稽核。今年,联社稽核科先后组织专项稽核达11次,检查信用社1社次,检查面达100%。其中:内控制度专项稽核3次,决算稽核1次,非信贷资产专项稽核2次,往来资金专项稽核1次,重空凭证专项稽核1次,信贷专项稽核1次,财务费用专项稽核1次,原自办公司清理1次。先后查处违规违制行为13社次,处理0余人次,其中罚款6,600元,行政警告处分2人次,检讨人次,通报1人次。在专项稽核中,纠正不合规账务处理

26件,提出整改意见56条。通过对信用社的严格的专项稽核,积极查处了违规违制行为,消除了案件苗头和隐患,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营,确保了全辖信用社“案件、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强化“审慎”经营,规范日常业务操作

今年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实现合法、合规经营,确保平稳过渡是农村信用社在改革时期的主要工作。今年,区联社稽核科实现了稽核工作重心由“规范经营”向

规范经营”向“审慎经营”转移,在规范经营行为的基础上,强调“稳步经营”、风险控制、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道德风险。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稽核科积极组织稽核员加大了对辖区信用社的序时稽核。据统计,200年,联社稽核科共组织稽核员780余人次,开展序时稽核39社次,完成了对辖区11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200年1月至11月经营情况的序时稽核,稽核面达100%。在序时稽核中,纠正违规行为20余件,发出稽核警告36人次,整改通知38份,查处违规经营行为6件,处理6人次,其中罚款1,350元,通报批评1人次。

五、突出“问责”主题,强化法人履职监督

按照市联社“管法人、管风险”的精神,区联社稽核科以“问责”为主题,严格实施了对信用社法人代表的履职审计。今年5月,为积极配合联社的“双改”工作,联社稽核科组织稽核员对上届10个信用社法人履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审计,综合、客观地对上届法人的履职情况进行了公正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了责任,化解了风险,对履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与他们交换了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今年,稽核科先后对法人履职审计11人次,离职审计1人次。

六、恪守“廉洁”操守,抓好纪检监察工作

200年村信用联社监察工作本着“依法治社,严格管理”的工作原则,坚持“反腐倡廉、防范风险、严格管理、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抓职工思想教育为龙头,认真开展廉政建设,严肃职业纪律,纠正不正之风,惩治违规行为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抓教育,促思想,纯洁队伍思想,提高队伍素质。“三个代表”,“十六大精神”是近年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今年,区联社结合辖区农村信用社

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先树思想后树人”的指导思想。今年3月、8月,联社先后多次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党风廉政建设”,“内控制度”等重要内容,鼓励、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就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和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及经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广泛的讨论。全面提高了信合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纯洁了员工队伍。

(二)抓廉政,促反腐,优化行业风气,营造健康环境。农村信用社是一个管钱、用钱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特殊企业,“防腐拒变”是农村信用社监察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区农村信用联社为抓廉政,促反腐,优化行业风气,营造健康环境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是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工程建设。联社党组成员在工作中率先垂犯、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的若干规定,认真填写廉情日记,扎实开展述廉活动,在员工队伍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严格廉洁自律责任管理。把廉洁自律责任层层分解落实,督促执行严格的监督考核。三是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为及时掌握员工队伍思想,提高反腐抗变的防范能力,联社在11月中旬组织辖区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就当前农村信用社反腐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并积极采纳了部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好的建议,促进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反腐工作的全面发展与加强。

(三)抓民主,促监督,倡导民主管理,严格制度。民主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在新时期优化管理必经之路。为加强区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倡导“爱社如爱家”,“以社为家”的管理风气,联社支部积极组织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理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以及述廉评议活动,把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大政方针交由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了“家长制”作风的发生。制度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区联社党组的领导下,联社监察干部很好地坚持了必查制度,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部门的事件及上级部门转发的事件进行了积极、严肃的查处。据统计,今年区联社监察部门事件收件数为3件,处理3件。为惩治违规经营行为,防范案件、事故发生,今年,联社监察干部积极协助、监督稽核、人事

部门对辖区农村信用社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了积极查处,有效的遏制了重、大要案的发生。

200年区农村信用联社稽核监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职工对稽核的认识不够,理解不够,对稽核工作存在抵触情绪,稽核监管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稽核工作的深度,稽核员的履职行为及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业务发展的审慎性、合法性、规范性不够。

200年工作安排:

一、稽核

一、稽核工作安排:

(一)组织整社专项工作组计划完成对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信用社的各项经营活动。200年2月至8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理整顿;2005年9月至11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理整顿;

(二)针对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5-6项专项稽核,规范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查堵经营漏洞。进一步完善对大额贷款,大额财务费用的监管,特别是在大额财务费用的监督上,要求各科、室、部、信用社必须建立完善大额费用开支台帐。

(三)严格实施“人盯社”的稽核模式,试行按月覆盖的序时稽核管理,同时加强对片区稽核员稽核工作的再稽核,督促稽核员认真履职,加大对稽核员的考核力度。

(四)加强稽核员的素质培训与队伍建设,倡导稽核行业经验交流,鼓励开展稽核理论研讨。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监察工作

(一)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活动。

(二)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对重要岗位人员思想、行为状态的监测和监督,防范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加大事件的督办和查处工作,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严格对违法、违规、违制行为的查处,确保处理的公正性。

(四)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内部审计;模式

一、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银行经过不断发展,深刻认识到了法人治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隶属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来说,董事会的科学有效运转是其独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银行通过增加法人股占比,增加董事会的法人股股东,扩大监事会的监督范围,形成了百家争鸣、相互制衡、健康运行的董事会运行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银行在原有的内部审计方式下,积极拓展各类风险监控程序。银行深刻理解,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时代,要达到事前、实时的审计,必须积极开发各类风险监控程序,如风险预警系统、审计模型等,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和风险状况,发现风险点后立即启动审计程序。同时利用各类系统,做好各类审计项目开展前的风险分析工作,将审计端口前移。银行建立了各类评估系统,内部审计评估作为评估系统的一部分,在农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启动内部审计评估系统,对审计项目的计划、方案、流程、关键环节等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做出评估报告,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银行从最基层的内部控制审计开始,逐步扩展到高层领域的审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银行的内控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营管理行为日益规范。

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研究

潍坊市农村信用社从强化制度建设着手,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模式。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工作实效性。制度是保证上级相关政策落实的基础。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在优化审计模式的同时,必须下发相关的制度办法去规范、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化才能顺利实现。制定审计工作的项目制度,确保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查必报;制定审计工作的一线制度,坚持查得到、看得见、摸得准;制定奖惩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违章违纪行为严格按章处罚。其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再好的模式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当包公,唱“黑脸”,尽职履责,客观公正,并从制度上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如诚信、保密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再次,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审计信息系统,加大系统推广应用,完善非现场模型。注重各类数据接口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将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与非现场审计系统相连;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非现场审计模型库,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审计思路的形式提供给专门的审计技术人才,将其应用到具体环节中,使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模型导出的疑点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反馈问题,优化模型库,促进非现场审计的发展和完善。

三、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

第一,建立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市级内部审计中心,上收县级内部审计职能。基于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一方面它以县联社为中心,县联社为一级法人治理结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另一方面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太多。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将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要求统一派驻到各县级联社,方便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节约物力和财力,这样以来,避免了同级审计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要将审计人员的管理上挂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建立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实现对人员的单独管理,其考核、晋升等单独进行。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审计准则或实施办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对审计人员的考核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和考核,对于适合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保留,不适合的调离其他岗位。人事管理上挂市内部审计中心,审计人员受到的干扰会小很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二,优化理事会履职效能。潍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制度先进、经营稳健、服务一流”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已有6家县级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剩余的两家预计于2015年底改制完毕。通过对比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基本都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董)事会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降低。有效提升理(董)事会履职效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首先注重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想提升理(董)事会履职能力,必须先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适当增加独立理(董)事所占的比例,鼓励独立理(董)事对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提出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独立理(董)事的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促进本单位稳健运营。鼓励股东理(董)事多提意见,充分发挥股东理(董)事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不断完善信息共和信息传递机制。丰富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平台是理(董)事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雅婧.风险导向与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3下):92-93.

[2]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15年全球委员会会议新闻会实录[EB/OL].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官网,2015-4-13.

[3]杨钰和钟希余.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及其需求动因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1(2):63-69.400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持续监管 高管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

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是“管法人”的重要环节,是银行业监管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管好银行业机构必须管好高管。从上世纪90年代

抓好高管“软件”管理,一是要将高管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化,并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高管人员是否称职、是否留任或升迁的重要依据。二是要细化年度考核内容,量化年度考核指标,将一些难以把握和准确定性、定量的模糊概念从考核指标体系中剔除,代之以明确的、易于把握的指标。如高管是否有违规经营行为,违规经营是一次、两次还是多次,是一般性违规还是重大违规行为。三是可以引入黄牌警告制度。本着教育为主、“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一般性违规高管人员实行黄牌警告,辅之以戒免谈话,指出其违规性质,责其整改,并将黄牌警告载入高管档案。四是考核后应将有关情况及时与被监管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对持续性“软件”管理中表现优异的,要及时提拔,对表现差的要及时调整。

三、高管管理应坚持考察历史记录与考察现实表现相结合,重在考察现实表现

高管人员管理从时间顺序上讲分为历史记录和现实表现两个方面的考察,历史记录表明高管人员过去从业的情况,现实表现则代表当前高管人员履职的状态。做好高管管理必须要考察历史记录,是否有重大违规、是否在履职中有重大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同时,高管管理还须着重在高管的现实表现中去考察是否履职到位、是否对过去的违规情况有所纠正。我国干部管理原则中重要的一条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时,高管管理的历史记录应分清什么是原则性的问题,什么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以笔者之见,未上升到任职资格处理的历史记录应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升到任职资格处理即取消任职资格一定年限的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平时一贯表现良好、只因一时疏忽导致工作失误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一定年限的,应给一定机会让这些高管能够重新证明自己,而不应“一棍子打死”。

在参考历史记录基础上,高管现实表现考察至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高管人员肩负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的管理重任,其现实表现关系到银行业的荣辱兴衰。监管当局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培训。经常性地组织高管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二是要强化监管。对高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告诫提醒,从而引起重视,不犯低级错误,少犯错误。对问题严重的要按程序及时做出任职资格处理;三是要把监管当局现实考察情况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考察情况结合起来,建立监管当局与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沟通协调机制。监管当局要及时向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通报高管考察情况,同时,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也应将高管中重大变动情况及时与监管当局沟通,从而起到全方位考察之效;四是考察高管现实表现应结合其业绩和群众评议结果全面评价,而不能片面地只看某一方面。高管的业绩主要通过其经营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来展现,而群众评议结果则是本单位职工对高管工作的满意度。一般来说,二者往往是一致的,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背离。监管当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正、公平地结合多方面情况全面评价高管。

四、高管管理应坚持现场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侧重于非现场监管

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是高管管理的两种方式,现场监管是年度中间对高管人员的动态考核、约见谈话、任职资格处理等监管行为的总称;而非现场监管是监管者通过收集分析各种信息对高管人员是否认真履职作出的判断。这两种监管方式对高管管理都十分必要,缺一不可。但现场监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管方式,而非现场监管则是日常性的监管,在当前有限监管资源条件下,非现场监管更为严重。

作为高管非现场监管,应逐步建立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机制,一是要建立较为全面的高管人员档案资料,包括(1)个人情况:即家庭现有财产状况、子女就业就读情况、是否有出国护照、住房变化情况、个人负债情况等等。(2)履职情况:即经营业绩、风险状况、案件情况、合规性经营情况等等。(3)历年评价:即任期内监管当局考核情况、群众评议情况、上级评议情况等等。(4)任职资格处理情况。二是完善高管人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上述高管人员个人情况中若有重大事项变动,要及时向高管所在单位上级和当地监管部门报告,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三是监管当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即发现个人重大事项中的疑点问题,有权责成高管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情况并及时报告监管当局;发现在履职过程中出现合规性问题、经营风险问题和案件隐患,要及时约见该高管人员谈话;对监管当局动态考核和群众民主测评意见也应及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四是探索对高管人员履职等级评定制度。可以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差的标准,根据高管人员履职中的合规性、案件治理、业务发展、经营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管人员进行评价,并将评级情况反馈到高管所在单位的上级行或董(理)事会。规定对评定为“一般”及以下的高管人员限制提拔,对评定为“差”的限期调整。

综上所述,高管人员管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管“法人”的重要环节,抓好此项工作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无疑是一项的费省效弘的工程。持续有效地监管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高管人员,对于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防范与化解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好高管“软件”管理,一是要将高管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化,并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高管人员是否称职、是否留任或升迁的重要依据。二是要细化年度考核内容,量化年度考核指标,将一些难以把握和准确定性、定量的模糊概念从考核指标体系中剔除,代之以明确的、易于把握的指标。如高管是否有违规经营行为,违规经营是一次、两次还是多次,是一般性违规还是重大违规行为。三是可以引入黄牌警告制度。本着教育为主、“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一般性违规高管人员实行黄牌警告,辅之以戒免谈话,指出其违规性质,责其整改,并将黄牌警告载入高管档案。四是考核后应将有关情况及时与被监管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对持续性“软件”管理中表现优异的,要及时提拔,对表现差的要及时调整。

三、高管管理应坚持考察历史记录与考察现实表现相结合,重在考察现实表现

高管人员管理从时间顺序上讲分为历史记录和现实表现两个方面的考察,历史记录表明高管人员过去从业的情况,现实表现则代表当前高管人员履职的状态。做好高管管理必须要考察历史记录,是否有重大违规、是否在履职中有重大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同时,高管管理还须着重在高管的现实表现中去考察是否履职到位、是否对过去的违规情况有所纠正。我国干部管理原则中重要的一条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时,高管管理的历史记录应分清什么是原则性的问题,什么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以笔者之见,未上升到任职资格处理的历史记录应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升到任职资格处理即取消任职资格一定年限的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平时一贯表现良好、只因一时疏忽导致工作失误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一定年限的,应给一定机会让这些高管能够重新证明自己,而不应“一棍子打死”。

在参考历史记录基础上,高管现实表现考察至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高管人员肩负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的管理重任,其现实表现关系到银行业的荣辱兴衰。监管当局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培训。经常性地组织高管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二是要强化监管。对高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告诫提醒,从而引起重视,不犯低级错误,少犯错误。对问题严重的要按程序及时做出任职资格处理;三是要把监管当局现实考察情况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考察情况结合起来,建立监管当局与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沟通协调机制。监管当局要及时向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通报高管考察情况,同时,银行(信用社)董事会(理事会)、上级行也应将高管中重大变动情况及时与监管当局沟通,从而起到全方位考察之效;四是考察高管现实表现应结合其业绩和群众评议结果全面评价,而不能片面地只看某一方面。高管的业绩主要通过其经营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来展现,而群众评议结果则是本单位职工对高管工作的满意度。一般来说,二者往往是一致的,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背离。监管当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正、公平地结合多方面情况全面评价高管。

四、高管管理应坚持现场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侧重于非现场监管

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是高管管理的两种方式,现场监管是年度中间对高管人员的动态考核、约见谈话、任职资格处理等监管行为的总称;而非现场监管是监管者通过收集分析各种信息对高管人员是否认真履职作出的判断。这两种监管方式对高管管理都十分必要,缺一不可。但现场监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管方式,而非现场监管则是日常性的监管,在当前有限监管资源条件下,非现场监管更为严重。

作为高管非现场监管,应逐步建立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机制,一是要建立较为全面的高管人员档案资料,包括(1)个人情况:即家庭现有财产状况、子女就业就读情况、是否有出国护照、住房变化情况、个人负债情况等等。(2)履职情况:即经营业绩、风险状况、案件情况、合规性经营情况等等。(3)历年评价:即任期内监管当局考核情况、群众评议情况、上级评议情况等等。(4)任职资格处理情况。二是完善高管人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上述高管人员个人情况中若有重大事项变动,要及时向高管所在单位上级和当地监管部门报告,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三是监管当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即发现个人重大事项中的疑点问题,有权责成高管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情况并及时报告监管当局;发现在履职过程中出现合规性问题、经营风险问题和案件隐患,要及时约见该高管人员谈话;对监管当局动态考核和群众民主测评意见也应及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四是探索对高管人员履职等级评定制度。可以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差的标准,根据高管人员履职中的合规性、案件治理、业务发展、经营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管人员进行评价,并将评级情况反馈到高管所在单位的上级行或董(理)事会。规定对评定为“一般”及以下的高管人员限制提拔,对评定为“差”的限期调整。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审计;问题及解决

现代金融企业管理最重要就是决策、执行和监督有机统一,一些问题的存在与监督制约不到位,与决策、执行形不成合力有很大关系。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向中高速新常态调整,农信社业务一轮高速发展也随之结束,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积聚的风险随之快速显现,究其原因复杂而多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乏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完善,所谓法人治理失灵,监事会及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存在事后诸葛现象。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本文结合本地区及农信社实际,对监督管理、建立新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内蒙古农信社内部审计提出看法,供工作中参考。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内审工作的权威性不高,对风险防范的作用难以事前发挥。农村信用社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简单认为内部审计只是监督,而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除监督职能之外,还有参谋、助手的作用。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往往停在口头上,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内审部门在各级农村信用社中的地位不高,各级农村信用社内审部门无法参与业务及财务部门许多重大决策。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对风险防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内审部门和内审工作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无法对本级各部门的一些重大违规、违纪事项进行客观有效的监督。从现有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看,内部审计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职能部门存在,内部审计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考核工作;另一方面其审计范围、权限及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同级领导制约,即内审必须在服从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特别是内审人员的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及工资待遇等都由本单位领导决定,这就使得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缩手缩脚,对涉及全局甚至领导层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内审工作受到局限,其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行使,内审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3.内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对风险防范的作用难以得以发挥。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内审队伍人员少,专业比较单一,大部分学历低、年龄大,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法律知识匮乏。缺乏“业务全能型”人才,同时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文字功底的人很少,在收集信息、评价检查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方面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部分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政治素质不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人员甚至连会计工作都不熟悉,有的对新业务不及时学习,持有“应付”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能高质量完成内审任务。

4.制度建设上存在不足,对风险防范的保障作用缺乏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缺乏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结果的考核而忽略对内部审计过程的控制;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公证性;考核不与奖惩相结合;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有的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

二、解决路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农信社管理者要搞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有效控制风险。

1.建立垂直管理的审计体系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决定构建适应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稽核监察体系,成立一支隶属自治区联社直管的稽核人员队伍,以此为依托强化行业管理监督职能,防范风险,保障业务健康发展。进一步形成了“垂直管理、分级负责、上挂下查”的稽核管理体系。成立了盟市级稽查办事处,聘用了办事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发挥其独立性、权威性。使审计工作内容、队伍建设更加趋于规范、科学、合理,进一步适应加强监管和内控工作的新要求。逐步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合规型、风险型和战略型三位一体审计模式。

2.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

各级理(董)事会要负责建立和维护机构自身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各级级法人机构要建立理(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员组成应符合相关规定,明确审计委员会职责和议事规则;认真执行审计委员会季度例会制度,即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审计委员会会议;年度内审计委员会研究事项要涵盖确定全年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及处理意见,落实整改责任,分析业务风险等内容;审计委员会按季度向理(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通报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负责。

审计部门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独立于经营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审计部门负责人只能列席不得参与信贷、财务开支等审批的相关会议;审计部门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由理(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各岗位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其责任和权限;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审计人员业务分工和岗位责任目标。

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法人机构高管人员的重要依据;强化整改督促检查,对问题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严格追责问责;健全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既要重视问题的解决,也要重视从源头上治理,加强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

3.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各级内部审计工作要合理分工

赋予稽查办事处、旗县法人机构有针对性自主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自治区联社安排的项目要少而精,量力而行,多少人就干多少活,抓重点、创精品,抓解决问题的项目,要考虑审计风险的防范。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建立具体可行的首查责任实施细则,并依据细则规定认真执行;各旗县级法人机构经检查监督和责任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银行(农村信用社)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制度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并及时报告审计查出的问题,在审计对象相关问题暴露时,可视情况免除或部分免除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放在对对法人机构再监督上,放在对自治区联社管理干部履职尽责、合规合法经营决策上的监督上。督导、督查应成为稽查办事处对法人机构的日常工作和“序时内部审计”。

(2)加强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审制度建设

自治区联社要尽早制定《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办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现场审计操作规程》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指南》(系列)、《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督查工作办法》。自治区联社对现有的与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搜集、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审电子工具书,使内审计人员在开展内审工作时做到有据可依。制定《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促进内部审计项目完整、规范,保证项目质量。

(3)做好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对稽查办事处工作不符要求的进行责任落实认真整改,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不断内部审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审计岗位考评制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要素包括但不限于稽核工作任务、目标完成、工作质量、履职尽责等内容,对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但不允许对审计人员下达存贷款营销任务并进行考核;本着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建立审计工作激励机制,发挥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根据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考核标准,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质量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计划有约束、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考核”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三、结束语

只有以风险为导向,以健全完善审计体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更新理念、提升效能,寓审计监督于服务,加强与人力资源、风险合规、党委巡视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有机结合,围绕信贷业务、贴现业务、财务核算、电子银行业务和高管人员履职等主要业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才能保障农村信用社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好风险防控第三道防线作用,促进全区农村信用社稳健可持续发展。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学习动员

1、200*年*月11日,联社组织召开了由各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联社本部全体员工参加的“制度执行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组织学习省联社《关于开展200*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通知》、《*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联社领导对制度执行年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各社及时召开了职工大会,组织员工学习了省联社成立以来出台的制度、办法和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使大家明确了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同时对制度执行年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自查自纠

1、按照《*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员工对照自己岗位职责认真开展自查,对履职情况做出了自我评价,对执行制度的薄弱环节和违规违制行为提出了整改措施。

2、各信用社和联社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将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书面上报了稽核监察部。

3、各社对照四*省银监局《200*-200*年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省联社《200*年7月-200*年3月各类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所列示问题,自查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二、自查发现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力。联社虽然制定了《强制休假制度》、《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等管理制度,但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二)未严格执行“会计、出纳基本制度”、“四双制度”等内控制度。

(三)结算帐户管理不规范,开户资料收集不完善。

(五)对帐频率不符合要求,对帐率未达到100%。部分信用社单位存款账户未坚持按月对帐。

(六)计算机运行日志、操作人员密码、抹账等未及时登记,计算机人员交接存在交接内容不完整等现象。

(七)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一是贷前调查不深入,二是贷后检查滞后。

(八)信贷档案资料不齐。

三、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对全县*个法人社,*个营业网点自查发现的问题,为认真开展好制度执行年活动,全面提升我县信用社制度执行力,增强各社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屡查屡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发生,提高信用社案件防控能力。要求各社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整章建制工作。联社将组织力量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清理,按制度执行年要求,对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要尽快补充完善,特别是会计、出纳、信贷等要害业务环节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个岗位有规可依。

(二)加强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内控基本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制度和法制观念。

(三)本次自查发现的问题,各社要按整改通知书要求逐项对照整改,对期限内暂不能完成的,各社要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并报联社稽核监察部。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200*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通知》(*信联发〔200*〕*1号)精神,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此项工作,成立由理事长*任组长,监事长*、主任*、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信用社主任为成员的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工作由稽核监察部牵头、行政人事部协助,主要负责本次活动开展的组织学习、培训、考核、会议筹备以及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学习动员

1、200*年*月11日,联社组织召开了由各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联社本部全体员工参加的“制度执行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组织学习省联社《关于开展200*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通知》、《*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联社领导对制度执行年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各社及时召开了职工大会,组织员工学习了省联社成立以来出台的制度、办法和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使大家明确了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同时对制度执行年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自查自纠

1、按照《*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员工对照自己岗位职责认真开展自查,对履职情况做出了自我评价,对执行制度的薄弱环节和违规违制行为提出了整改措施。

2、各信用社和联社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将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书面上报了稽核监察部。

3、各社对照四*省银监局《200*-200*年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省联社《200*年7月-200*年3月各类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所列示问题,自查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二、自查发现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力。联社虽然制定了《强制休假制度》、《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等管理制度,但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二)未严格执行“会计、出纳基本制度”、“四双制度”等内控制度。

(三)结算帐户管理不规范,开户资料收集不完善。

(五)对帐频率不符合要求,对帐率未达到100%。部分信用社单位存款账户未坚持按月对帐。

(六)计算机运行日志、操作人员密码、抹账等未及时登记,计算机人员交接存在交接内容不完整等现象。

(七)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一是贷前调查不深入,二是贷后检查滞后。

(八)信贷档案资料不齐。

三、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对全县*个法人社,*个营业网点自查发现的问题,为认真开展好制度执行年活动,全面提升我县信用社制度执行力,增强各社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屡查屡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发生,提高信用社案件防控能力。要求各社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整章建制工作。联社将组织力量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清理,按制度执行年要求,对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要尽快补充完善,特别是会计、出纳、信贷等要害业务环节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个岗位有规可依。

(二)加强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内控基本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制度和法制观念。

(三)本次自查发现的问题,各社要按整改通知书要求逐项对照整改,对期限内暂不能完成的,各社要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并报联社稽核监察部。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滞后,同一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农村信用社要激发业务发展动力源泉,必须加以研究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这一课题。

一、思想创新,更新观念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前提

思维决定行为,农村信用社如何让员工转变思维观念,让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应主要做好三点。

一是以规划统一意志,将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将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和“培育内生动力”思路以规划的形式转变为意志,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分解与宣传工作,将“培育内生动力”转变为和员工具体岗位息息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

二是以制度强化思维,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转变为农信社具体管理举措。农村信用社调整经济责任制,将科技创新等工作列入考核指标,在各项管理制度中进一步融入内生动力培育的理念。

三是以文化营造氛围,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觉自发行动。农村信用社将“培育内生动力”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要强化员工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重视信用社内功的修炼。通过信用社网站、内部刊物等媒体,大力宣传以培育内生动力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创先争优”、“员工读书”等各类活动,强化员工行为自觉性,将这种培育内生动力理念转变为员工自觉自发行动。

二、管理创新,全员参与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基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在内生动力机制建设中,关键在人才的使用,在于把人的作用在战略转型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好。

一是要强化社员股东的作用。股东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最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农村信用社向前发展的生命力。因为股东参与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关注,同时会带来各方市场信息、案防信息和产品信息。现在有不少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不太关心,农村信用社既要强化股东思想教育,又要引导股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股东大会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要按时按程序召开股东大会,依法作出决议并确保决议得以执行。农村信用社章程具有内部“法规”的约束力,法人治理相关方要充分尊重并严格遵守章程。

二是要强化农信社高管作用。高管班子要同心同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作用,主动争取理事特别是非执行理事、监事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心支持。对农信社各个时期重大事项、工作重心,定期或不定期向理事、监事会成员通报,主动寻求到他们的关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过程。理、监事成员要提高自身金融素质、忠于职守、依法尽责履职,积极提出在农信社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独立、服众的观点和意见。

三是强化内外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要尽责履职,农村信用社审计有三个层次,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理(董)事会、理(董)事长负责,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监事长负责,高级管理层内审部门对主任负责。三条审计线必须独立、有效运行,这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起着直接作用;外部审计是提高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定期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各项经营进行全方位审计很重要,外部审计在其进场前、离场时,要同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开展会谈,对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风险管理指标、监管指标及经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外部审计专业机构要认真审计、对审计负责、要出具审计报告、纠正经营偏差,促进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农村信用社要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外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要认真梳理逐项落实整改、纠正。

四是要强化内部队伍的作用。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是激发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重要源泉之一。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如果决策、制度、规程在员工中执行不到位,内生动力机制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增强职工活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就会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稳健运行、科学发展起到良性推动作用。

三、科技创新,科学化操作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关键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高度重视信息科技的支撑作用。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农村信用社如果不重视科技信息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中的作用,还用手工加算盘那一套,就必将要淘汰。农村信用社离开科技支撑就不可能使内生动力制度化,IT系统就不具备技术性和先进性,也就更没有内生动力的有效性。

近年来,省联社出台了多个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的文件,农村信用社要以此加快核心业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科技系统的支撑能力。要遵循自身市场定位,建设技术领先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产品、管理、内控、考核等都要有一个科技管理系统。信用社主管部门要科学论证和统筹规划,加快信息科技研发,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对开发的IT系统要综合考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因素,满足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

一是建设研发平台。农村信用社主管部门要组建一支既懂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科技队伍,专门负责各项业务产品信息研发工作,培育员工科技创新思维,开展卓有成效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科研成果质量。通过科技立项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科技创新热情,并从中产生一大批企业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逐步凸显农信社技术竞争优势,有力带动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引进高端技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先进科技金融技术交流与合作,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了解技术发展动态。还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利用专业机构研发基础优势,保持技术成果的先进性,提高研发质量与速度。

三是引进高端装备。农村信用社要打造技术装备领先优势,加大设备引进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及先进设备投入,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增强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非常重要,要重视农村信用社品牌文化建设,将打造独有的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如果农村信用社品牌文化建设好了,不仅能够超过资本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信用社要坚守科学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信贷服务,使更多的人就业、更多的人增加收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村信用社要结合社区和村社的探索,参与社区及村社活动,热心社区及村社的公益,积极宣传金融知识,大力推销金融产品,发展社区客户,便民惠民,进而富民,赢得好的口碑,实现客户结构更优、产品结构更优、服务质量更优,这样农村信用社就会呈现良性发展态度,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五、制度创新,制度管人是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人。好的制度是在实际中逐步制定完善出来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来看,光靠人管是不行的,还要靠制度,强化制度流程,完善合规机制,力求规模服从质量,发展基于合规,要把一切权力和操作规程关入制度的笼子里。

农村信用社内部制度包括运行制度、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激励约束制度、问责制度等,都要结合农村信用社内生动力机制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对其他内部管理制度也要相应进行修改完善,以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完善以育人为主的教育制度机制、以合规为主的防范制度机制、以科学为主的风险制度机制、以内查为主的监督制度机制、兼顾内外的宣传制度机制、以奖惩为主的激励制度机制,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进内生动力机制建设。

农村信用社要以思想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推进自身内生动力机制建设,抢抓一切机遇,在强化内生动力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为内生动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全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战略转型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省级联社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3―0067―04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11-13

[作者简介]杨希泽(1964-),男,河南洛阳人,经济师,本科;谢设清(1952-),男,河南正阳人,政工师,大专;刘春生(1970-),男,河南平舆人,经济师,本科。

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中,经过有关各方的协调努力,进展顺利且效果初显。但是,在改革中,尤其是在省级联社建立并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改革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试从对出现问题的分析入手,探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省级联社管理模式的运作问题,并结合改革的进展提出完善农村信用社现行管理模式的粗浅建议。

一、现行管理体制的运作效果已初步显现

在组织架构上,绝大多数试点省份选择了省级联社管理模式,这既是现实的选择,同时也是历史性的突破。从省级联社的运作情况看,可以说是初步发挥了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改革得以向前推进。

(一)省级联社管理体制的确立,为省级政府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提供了有效平台

省级联社的设立,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参与主体和责任主体,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原动力,由过去的中央一方,变为现在的中央与地方两方,使地方政府第一次直接并积极地参与金融体制改革。以省级联社的设立为主要标志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引发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与运作中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第一,实现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与监管的分离。改革之初,国务院就明确规定了省级政府在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风险处置方面的责任和权力,省级联社的建立为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提供了有效平台,为监管当局下一步专职履行风险性、合规性监管提供了可能。管理与监督的分离,是建立有效制约机制的前奏,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的一个创新。

第二,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府支持。在省级政府的带动下,地方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农村信用社工作,使农村信用社一改往日的落寞和自卑,感到有山可靠,底气渐足。二是地位抬升。随着管理权的转移,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亲情有加,另眼相看,取消了如存款开户、业务等诸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规定,为农村信用社拓展业务空间、增强服务功能带来了良好机遇。三是负担减轻。在地方政府的强力作用下,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与农村信用社渐行渐远,有关部门和人员也一改过去对其的歧视性冷眼,与农村信用社拉近了感情距离。

第三,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到位。一是财政补贴。对亏损信用社因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利息由国家财政在三年内予以拨补。二是红利补贴。对一定期限内新增扩的股金,由省、地、县等三级财政以3、2、5的比例予以贴补。三是税收优惠。从2004年起,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由原来的5%减至3%。四是帮助清收不良贷款。如河南省在专项票据发行前后,掀起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高潮,并以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在取得较好清收效果的同时,为农村信用社营造了良好的信用氛围。另外,不少省份还结合自身的财力、农村信用社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持政策。

(二)改革的操作目标和外部力量的综合作用,激活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意识

改革之前,由于长期累积,农村信用社存量风险严重,中部省份的不良资产率普遍高达50%以上,加之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明确的市场定位,经营能力相对低下。改革目标的操作目标,特别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调动了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在省级政府的主导下,地方各级政府、银监部门、央行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本身,均以空前的热情和力度参与到改革之中,使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意识明显提高,在完善内控制度、化解历史包袱、优化运营空间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行业管理明显加强,内控制度趋于完善。省级联社的成立,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新的行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加强系统管理成为可能。仅以河南省为例,省级联社创立之始,即着力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力求“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内控规避风险”、“以管理促进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各类规章制度和办法40余项,积极推进了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和经营机制的变革。

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迅速提高。在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政策的推动下,省级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为盘活不良贷款、增资扩股、优化环境付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不良贷款,尤其是长期沉淀贷款逐步减少,实现了余额和比例双下降;增资扩股,在力度和广度上均前所未有,使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环境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社的支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形成。一是明晰产权、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通过逐步规范的增资扩股,特别是对投资股的比例等质量性指标的坚决贯彻,使农村信用社长期模糊的产权,有了明晰的趋向。二是通过“三会一层”制度的建立和改进,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的组织架构。三是产权的明晰趋向和组织架构的初步建立,为运作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随着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找到了自身的准确定位,不仅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也在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二、当前管理体制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一)省级联社行政化倾向的表现及影响

省级联社是县级联社入股成立的具有企业属性的法人联合体,同时又是省级政府的行业管理机构。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使省级联社在同一游戏中同时充当教练和裁判的角色。自设立之初,省级联社就有行政级别,是省政府领导下的正厅级金融机构,由省级政府委派主要

领导干部,行政化倾向明显,难以体现股份合作的性质,其可能的结果是:职能缺位、管理变形和长官意志。这种状况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效率,并对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发生着深远的迟滞影响。

国务院规定的职能,省级联社履职局限明显。省级联社在行业管理方面主要有四种职能,即管理、指导、协调、服务。限于刚刚成立,还未能有效挖掘行业管理的内涵,服务手段落后,指导内容单薄,协调范围狭窄。在这种情况下,省级联社很自然地将行政管理而不是行业服务作为工作重心,追求对县级联社的控制,追求对县级联社微观操作、粗放层面的影响力。

履职手段重强力,重指令,在权威方面缺乏自信。如前所述,目前一些省级联社在履行管理职责方面,偏重行政管理,着重于对人事权、贷款权、财务权的控制。而且在工作方式上,由于在权威方面缺乏自信,往往以简单的硬性要求和行政指令达到目的。如在县级联社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聘任上,强调自身的绝对权威,实质上实行任命制。在县级联社的经营上,一方面定指标,提要求;另一方面则强调指出,省联社不管落实方式,只讲落实结果,使管理目标与具体实际脱节,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基层联社的经营自。

(二)县级联社的自主能力有弱化的迹象

对县级联社的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省级联社有着绝对的任免权,这种任免权由于时间、空间的影响,由于股份合作的性质,在客观性、合法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而使县级联社与省级联社之间,极易出现工作思路相左、形不成合力的局面。如,某县级联社班子,因经营管理不善被省级联社集体免职,其职权由省级联社派驻的工作组代为行使,而成立新的领导班子长达半年的时间尚未使工作走向正规。

入股省级联社,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利。由于缺乏建言献策的渠道,县级联社的声音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省级联社,县级联社没有通过入股省级联社,获得应有的股东权力。对省级联社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评价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服从。省级联社与县级联社的权利划分,依据是省级联社的硬性规定,县级联社没有主动权,只能比照上级文件在本级与乡级信用社之间进行权利再分配。

省级联社的成立,在分解县级联社权利的同时,为县级联社提供了依靠。首先,业务经营靠指令而不求创新。省级联社成立后,按季、按年下达业务经营具体指标,县级联社则是按计划达标就行。这种管理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县级联社对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疲于应付,不择方式。加之省级联社下达的指标任务,大多是按照上期余额和习惯速度的简单相加,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很难结合县级联社的具体实际,造成命令与需要、现实与可能之间的差距,县级联社在执行中往往缺乏内在动力,形成程序化的工作方式,弱化了主动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应付和逃避省级联社的检查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曾经有一位县级联社的理事长感叹:我许久没有休息了,很是疲惫,因为检查组前客让后客,而且一查就短到十天半月,长到一月俩月,疲于应付,工作难做。从这句话里不难看出,由于检查的频度高,持续时间长,应付和逃避省级联社的监督,已成为县级联社的沉重负担和重要目标。再次,弱化了民主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和制约主体缺乏履职的动力。由于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的强力控制,县级联社的全部工作也就自然地围绕省级联社的意图和要求展开,在工作目标和履职手段方面,缺乏作为一级法人应有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内在动力不足,对民主管理也就没有追求的兴趣。上述情况的存在,造成在具体的工作中,县级联社的领导层及主要领导者,很难采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难以发挥民主管理作用。

(三)现行体制下的多方博弈,使改革难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对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有明显的消耗作用

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方案的精髓在于正向激励,即以资金支持作为改革的成本,促使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并最终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的改革目标。而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努力,获得央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的过程,客观上讲也是其化解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并最终实现改革目标的过程。但这种正向激励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已经使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出现逆向选择,即利用改革政策与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及银监部门进行博弈,试图以最小付出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得央行资金,从而抵消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作用。

硬指标带来高水分。资金支持方案规定了不良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增资扩股等硬性指标,地方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资金,往往选取最大效能的资金支持方式,而较少考虑自身和农村信用社的承受能力,在资金支持方案中,绝大多数省份和农村信用社选择央行票据便是明证。在正常手段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发行和兑付的硬性指标,往往被迫采取降低或异化执行质量的方式,致使相关指标水分增加。如快速增资扩股,既可提高资本充足率,又能通过激增贷款投放,扩大分母,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可谓“一箭双雕”的好办法,但对由此带来的新一轮的风险累积却在所不惜;再如,处置不良贷款时,采取借新还旧、收息换约,甚至以贷收息等方式,或者干脆硬性调整贷款占用形态,造成贷款占用形态反映失真。

中央银行与银监部门职责模糊,出现操作性困难。按照国务院的改革方案,试点工作由银监会负责实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负责资金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其他优惠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均简洁明快,门槛不高,只有资金支持工作,程序复杂,门槛难越,因此资金支持工作成了改革实际上的主体工程。上述情况造成下列问题的出现:银监机构拥有对农村信用社的现场检查权,理应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各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检查并为之负责,同时向人民银行报告,人民银行则不应直接介入现场检查,而是根据银监机构的现场检查报告,并对照相应规定,给出评价结果,但对该报告的水分高低、虚假与否,可以说无从着手;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银监部门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省级政府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风险处置,中央银行只是有条件地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人民银行为了确保“花钱买机制”目标得以实现,不得不“关口前移”,涉足数据真实性的审查,但由于没有处罚权和现场检查权,其效果难以保证。加之对银监部门责任约束乏力,使人民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既要讲“北京话”,又要讲“地方话”,放松考核标准,责任不容许;把关过严,造成专项票据不兑付,又要承担改革的“绊脚石”的恶名,没法向地方政府交代。在这种情况下,使人民银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三、省级联社的理念设计与职责定

省级联社具有法人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同时又是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平台和载体,具体承担对辖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这一表述有如下含义:其一,对于县级联社来讲,省级联社是外部力量,虽然有权,但不宜越位;其二,省级联社要以服务成员社,解决单个成员社不能解决的宏观问题为主要目的;其三,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略要体现省级政府的战略意图,同时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已经有人提出:今后评价省级联社的工作好坏,应主要看省级联社能否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尽快达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这是对省级联社运作理念的精辟凝缩。

基于上述讨论,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应该明确以下管理理念:一是淡漠权力,服务至上;二是宏观超脱,把握方向;三是依法规范,民主科学。

省级联社的职责定位,应该是对国务院规定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四种职能的具体细化和平衡协调。管理,主要是管经营战略、管制度建设、管班子的考核与监督、管风险控制;指导,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经营效益,尤其是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等方面;协调,主要是协调农村信用社法人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服务,主要是在员工培训、网络信息、资金调剂运用、工具创新和业务开拓等方面。

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四种职能要综合协调,平衡发展,不可偏废。事实上,省级联社在当前改革中四种职能的履行很不协调,管理职能突出,其他职能滞后,而管理职能中,尤以对县级联社班子的管理最为强大,需要有步骤地加以克服。

四、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设置省级联社的阶段性运作目标,为省级联社的职能分离作出长远安排

当前省级联社的职能可以简括为两个方面,即管理和服务。即使是农村信用社将来办成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省级联社宏观上的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可能是更为必要的。因此,省级联社的服务职能应该长期坚持并逐步强化,而管理职能则是基于现实需要的暂时安排。这就注定了管理和服务作为省级联社的两种职能,从长远来看应该具有“一弱化一强化”,并且逐步分离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职能的混合和异化问题。举个例子,某县级联社要购置防盗门,省级联社知道后,就要求统一购买,结果单个购置价格从800元一下跃升到2000元,由于是上级安排,县级联社当然没有意见,只是私下里戏称“领导就是大手笔”。针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混合与异化问题,要做到未雨绸缪,为二者的自然分离打下基础,避免将来去承受“快刀下的剧痛”。

(二)充分发挥省级联社在改革中的能动作用

一是负责改革的微观设计,突出完善法人治理架构的指导与监测。这一点极其重要,也极易被忽略。国务院的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框架,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方案,借助专项票据发行与兑付条件,对改革的进程及其控制进行了设计。但具体到农村信用社本身,微观层面上的设计还是一个空白,这一点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不可能代劳,而省级联社则可利用其独特的地位来开展工作。当前最急需的就是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微观设计,并加以推进和监测,改变县级联社在这方面的茫然无助、踟蹰不前的状况。

二是以行业管理推进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的完善。不论是农村合作银行还是统一法人的县(市)联社,其完善的法人治理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取得重大突破,需要长期“扶持和监护”,省级联社由于代表省级政府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就自然地成为监护人。在现阶段,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还离不开行业管理的呵护,因此“行业管理下的法人治理”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松散的产权结构条件下,相对有效地进行权力制衡、激励和约束的必要手段。省级联社应通过依法积极地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克服权力的诱惑,有意识地推进农村信用社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建设,进而推进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内部控制与经营机制的转换。同时,将这一暂时的监护过程,作为自身角色的转换与成熟过程,在监护对象长大成人的同时,自己则顺理成章地专司服务职能。

三是发挥超脱优势,对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的改革进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要在县级联社争取央行票据的过程中,找准位置,发挥潜力,积极参与。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强力推进不良贷款盘活,并强化对增资扩股的支持,需要县级联社的全力配合,省级联社则处于相对的空当,要抓住工作特点和工作时机,强化对县级联社改革进程的评估与监测,从大局着眼,为本区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把好脉,掌好舵。

(三)在现行管理体制框架下,进一步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要赋予“关口前移”以新的内涵,改变人民银行在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问题上,既当裁判,又兼教练的局面。由于县级联社对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态度不积极,省级联社又没有较为具体的指导,人民银行在审查专项央行票据发行与兑付条件时,没有统一的参照和标准,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也就出现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展不够理想的局面。人民银行为了提高票据兑付的总体比例,切实推进改革进程,部分分支机构提出了关口前移的理念,即对于专项票据发行与兑付的审核,不等不靠,延伸触角,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这对于前阶段改革效果的取得功不可没。但具体到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上,对“关口前移”的内涵则有修正和明确的必要。简单地说,所谓关口前移,就是加强事前监督。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展有限,而人民银行上级行则将兑付比率作为考核下级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基层人民银行在关口前移理念下,就难免出现越位,甚至的现象。对于“关口前移”的内涵,当前应该明确以下几点:其一,督促省级联社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微观设计;其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展过程的监测;其三,提高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反馈效果。

二要在现实情况下,借助政府力量,仍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利好手段。目前,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和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的指导,没有有效地借助政府的力量。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也限于清收不良贷款和增资扩股,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方面尚无明显作为。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如下施展空间:其一,可以轻易地对入资股东进行组织;其二,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信用社的股东,而且素质较高,维权意识相对较强;其三,战略性投资者的引进,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事半功倍。以上可以作为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支持的切入点。

三要通过细化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职责,建立资金支持目标的保障机制。如前所述,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特别是各自的分支机构,在资金支持中的微观职责方面存在掣肘与不协调的问题,使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通过违规操作和虚假数字等手段获得央行票据成为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仅仅从宏观层面提要求,是难以奏效的,要从操作层面入手,细化操作和监督的内容与责任。同时,要通过对农村信用社违规和弄虚作假行为的实时追究、明确人民银行票据发行后的跟踪监测及问题处置手段、细化银监部门的跟踪监管内容等方式,使票据兑付工作的操作关口前移,从而在分散兑付考核压力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资金支持目标的保障机制。

信用社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寨河信用社会计挪用资金违规违纪问题时,带领稽核审计部、财务会计部和监察部的工作人员到寨河信用社核查账务、调查取证、座谈询问、分析情况,为处理本次违规违纪提供了详实依据;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金融理论的钻研。每年我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后撰写一些专业理论文章,用以总结和指导工作。,我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撰写了《农户小额是考验》调查报告,被第4期《新金融》刊载。同年《一策解“三难“多赢”促发展》一文,被《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与实践》收录。

上一篇:负责人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董事长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