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范文

时间:2023-03-02 01:58:30

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1篇

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该如何利用好其中的财务会计信息?科学的管理决策、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高效的监管都需要信息做支撑。若利用不好或者未被利用,同样会贻误决策。

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之时,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再次回望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美国组织主席马克・博其阿诺指出,美国与次贷相关的资料汗牛充栋,但因其数据标准不统一、透明度不高、信息利用效率低下,导致决策迟延乃至失误,最终酿成大祸。

我国企业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大变革过程中,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增强,大型国际化企业开始涌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散,世界经济存在诸多复杂因素的环境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际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管理质量、水平过硬,企业才能生存壮大。疏于管理与管理失控密不可分,而对于大型跨国企业来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果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极易发生致命性的后果。

同时,当前我国相当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常常是“两张皮”,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从而使得“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核算、轻管理,强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弱化了会计数据的分析利用和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功能,制约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对于个体的会计工作者而言,则面临着“会计职业转型”的拐点,会计人员的服务对象、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原先需要会计完成的工作被其他技术手段所替代。由于网络带来输入技术的迁移,信息输入工作、客观信息汇总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可以不需要通过手工操作,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是如此,有些信息往往在业务发生的那一刻就直接传递到了会计核算系统。在内部控制的嵌入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常规业务信息已经不需要经过会计的人工审查,而直接进入了账目系统。“很多传统的会计工作内容将消亡”的趋势渐行渐近。

近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标准和实施体系,试图通过这“三驾马车”来全力推动企业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高竞争力。目前,我国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并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在过去2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但在标准建设、技术升级、数据整合、系统集成等方面还相对薄弱。

会计信息化进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推进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同时,如何保障经济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微观数据的标准化和集中统一,已是大势所趋;需要把标准化向技术领域进行延伸,不仅要把会计专业标准转化为技术标准,还要丰富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内涵,让会计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04-01

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正发生着飞速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信息漫天飞舞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或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背后,更多的却是竞争。而这一切竞争的后台便是知识与科技。因此,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能力成为现代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决定性砝码。所以,信息化时代对学习模式的探讨是必要的。

1信息化时代学习模式改变的原因

在学习模式中,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师、媒体四要素,这些要素的改变决定了学习模式发展的方向。将这些原因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1 主观上,当属人文思想的改变

(1)人们的信息观念在改变。

信息中包含着学习者渴望的学习内容,信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引起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重视。

(2)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已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1.2 客观上,有三方面原因

(1)信息大爆炸。

信息来源广,表现形式多样,教育信息资源丰富。

(2)信息传播途径—— 媒体的发展。

媒体正经历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体的延伸。尤其是在网络化的推动下,使“千里眼”、“顺风耳”不再是神话。而多媒体整和应用于教育更使现代学习者如虎添翼。

(3)信息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教育信息资源如此丰富,如果不合理的应用,势必造成混乱,所以,如何对信息加以分类、整理、检索将是教师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在学习模式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社会的信息化改变原有传统的学习模式

信息化对传统学习模式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下面分述对学习模式各要素的影响。

2.1 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的转变。

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表现在从知识本位转移到以能力本位。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换,知识的获取只是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获得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学习过程的最根本目的。

(2)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环境,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自主和协作学习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2 教师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者、课件制作者,转变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组合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3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制作课件和对课件的展示,而是强调建构出一种理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集合教学的评价管理、教学资源的呈现和组织以及各种认知工具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学习,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3信息化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学习者一项必须的基本素质,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但作为一项教育发展目标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又必须经过比较充分的研究、论证与实践检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了传统学习当中,新兴的学习模式更是建立在信息发展的基础上的.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因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总之新一代学习者必须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8(100).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3篇

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剧烈冲击着农业发展,在内部层面上要求重新整合农业传统生产要素,外部层面上带来利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使得我国农业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时代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态势,特别是农业的信息化转型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农业融资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为农业融资成功地实现我国农业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多方面融资策略加以逐步化解。

[关键词]

农业融资;现代农业;信息化;融资策略

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剧烈冲击着农业发展,在内部层面上要求重新整合农业传统生产要素,外部层面上带来利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使得我国农业需要转型升级。农业的信息化转型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农业信息,并使其准确、便利地传递到农民手中,提升农民知识水平,运用科学知识来发展现代农业。如何为农业融资成功地实现我国农业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1信息化时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

信息化时代,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情况和新态势,在农业结构、生产要素、经营过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新特点。

1.1信息化时代农业开始与工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

传统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品种单一,绝大多数以满足生存为目标,种植手段简单,单位粮食产量低下,区域概念明显,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农业。突出地表现为农业生产遵循农用植物或动物自身生长规律和产出极限,人们世世代代耕种同样的土地,种植同样的作物,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和采用同样的生产技术。现代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品种多样化,依靠科技力量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先进的运输、贮藏手段能解决季节性难题,因此现代农业是为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系统。

1.2生产要素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发生改变

农业中主要涉及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传统农业中,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生产规模小,农民素质低(如表1)。资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作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必需品,其用途比较狭隘。土地作为农产品输出的主要载体,由于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度,土地效力不断降低,小块经营的土地无法实现增产增量。人的能动性使得劳动力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力作为一种无偿使用要素,机会成本较大,生产流动性不稳定。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资本化,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农场,劳动力成本过高,需要大规模机械设备来替代劳动力,劳动力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化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多。现代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农药化肥,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承包、设备投入、生物技术使用等方面。

1.3现代农业更加关注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环节

传统农业中农民更关注生产过程,尤其是种植工具和种植手段,收集、传递、使用信息的手段比较欠缺,因此造成一种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的现状。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生产者需要在生产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如果无法准确了解、把握未来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产品的预期结果就难以预测分析。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中数据分析提供给农民多方位、全面性的信息决策处理依据,能够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给出最优的产品生产管理方案,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和决策处理服务。并且通过开发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和建立多媒体系统,以模拟病虫害诊断和远程课程培训等形式为手段,实现数字化的多媒体远程服务系统。农产品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实现高效益、高收入,就必须充分掌握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产品价格走势。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标的信息公开系统、农产品供需信息买卖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等,对实现生产销售对接、保障农产品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1.4由单一农户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

传统农业中农户作为单一生产个体,自耕观念严重,基本依靠传统种植手法,分散经营使土地生产力低下,产出不能达到最优,是一种低效率农业。马克思曾这样描述过小农经济,农耕人口孤立分散,他们的生存条件基本相同,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小农之间只存在地缘关系,他们取得生产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农民要想在传统农业中获得更高利益,在当时条件下基本不可能。而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可以提高边际产出效率,获得更大收益。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工业化生产,将农产品商品化。现代农业必然要求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而商品化必须要达到规模化,而一定的规模化则要求相当程度的集中化和专业化。这对于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一体化企业来说,既要有相当数量的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又要通过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加工、分级、包装、贮运,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5现代农业中土地产权重视程度增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农户,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土地产权模糊,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个人,大部分农地都面临着“公地悲剧”,即农民在有限的使用期内,尽最大程度满足自身利益,忽视了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被破坏后无恢复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是规模生产,土地相对集中,土地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必然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因此,产权明晰是发展农业的保障之一。适当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土地以片、区域为依据划分,行政区域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因地制宜明确产权责任。

2我国农业转型面临的融资困境

2.1国家财政支持农业资本不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从农业投入总量来看,政府对农林水投入的总量近年虽有所增加,但农业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国家对“三农”支出费用从20009年的725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02亿元,总量增加了近一倍,但是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有所下降。从总体来看,农林水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都不足10%。

2.2金融机构对农业支持力度过小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切实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作用。但实际上,金融机构从“三农”吸收的存款并没实际用于农业生产中,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可用于担保资产不足,资金回收难度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在对农业贷款力度上保持谨慎做法。另一方面在于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回收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相对于资金流转迅速的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对其放贷。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更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发展为农村商业银行,自负盈亏、追求企业利润最大使得资金运作更加商业化,真正涉及农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少。

2.3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融资规模难以突破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融资主要是社员入股、筹资、拨款等形式,规模普遍较小。由于担保困难、审批手续复杂等原因,向商业银行借贷比较困难。截至2014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其中包括当年新登记注册用户30.95万户。面对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现有的融资支持(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论从规模上还是政策上都难以支撑合作社的成长与发展。

2.4农户融资受到政策制约

农户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从2003年起,连续13年中央都把解决农户融资困难写在“一号文件”中。农户个体在融资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农户希望从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农户缺乏信用记录来做担保。这种贷款融资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对农户进行大规模放贷。农户作为单一收入群体,其收入来源大多与作物种植有关,可用来进行担保抵押的抵押物较少,即使有房屋、农具等,金融机构对此类抵押物并不敏感,原因有二,其一是当贷款无法偿还时,金融机构对收回抵押物存在情感障碍,其二是此类抵押物处置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交易市场。

3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融资策略

3.1提高财政资金扶持效果

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保证。中央公共财政在资金使用方式上应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比重,能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农村道路等。农业基础建设还可以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和设施的有偿服务,按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鼓励各项资本的投入。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支出资金主要从工业、服务业中划拨,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科技主要是指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发明和推广,主要体现在种业研发、先进设备引进、运用科学手段种养殖、科学管理等方面。使得农业增产增收,增量的同时又保质。财政用以增加对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对农业生物工程等应加大预算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农业可行性项目,可用贴息贷款和减免税收的办法进行扶持。并且整合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持续扶持,组织带动农户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究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改进资金扶持方式,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2发挥金融机构主要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银行在地方上的人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地方吸收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支出。重点在村镇进行投资,为本地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户个体进行资金融资服务。创新银行贷款模式,对农业基础设施等中长期项目适当延长贷款年限。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比重,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合作社发展。对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其对涉农领域的贷款力度,以更优惠的利率服务三农,使其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上发挥更大的灵活性。

3.3鼓励发展民间金融

多数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微农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存在信用风险,抵押担保物的单一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引入民间金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微农企业借贷困难。民间金融服务方式的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还款日期和还款方式,缓解中小微农企业还款压力。民间金融的地缘性和人缘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缺陷。此外民间金融机构对担保抵押物的划分比较宽泛,不再仅仅限定于实物抵押,信誉担保的引入促成了一笔笔民间金融机构和中小微农企业民间借贷合同的签订。

3.4创新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有其独特优势,它可以将影响农业因素进行细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云计算构建中小微农企业信贷评价系统,大量、简便、高效的为中小微农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作为借贷方存在外,还可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资金借贷提供交易渠道。其操作模式大致可归纳为资金需求者在网络上需求信息,一个或多个投资者为其提供融资金额。这种模式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但需要对互联网金融从法律、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推出、安全、信用等方面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余保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的统一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韩连贵,王恒等.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07).

[3]钱克明,彭廷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06).

[4]曹骏.我国民间金融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4)

[5]余薇,秦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4(12).

[6]周应恒,耿献辉.“现代农业”再认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7).

[7]郭佳琳.金融借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8]马秋芳.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9]张千山.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南京农专学报,2002(03).

[10]王东阳.世界农业型态变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04).

[11]付子顺.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实现农业现代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4).

[12]周应恒,耿献辉.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13]詹嘉放.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阶段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02).

[14]潘启龙,秦富.中国的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基于世界视角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2013(12).

[15]闫文收,吕德宏.中国的农业资金与农业发展[J].北方园艺,2011(04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4篇

人类从最初靠表情、手势表达信息,到学会使用语言文字“书信传情”;从“走门串户、奔走相告”传达信息,到“孔明灯起、烽火狼烟”传递军情;今天已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时代。信息传递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并正在以接近宇宙的极限速度――光速交互传递。信息的快速传播,改变了生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距离,缩小了地区差别,贯通了民族心灵,以至于使拥有着60多亿人口的庞大地球,被美其名曰“地球村”。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渴望以最快速度获得信息,也希望以最快速度释放信息,以便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各取所需。因此,快速获取、把握、使用信息,成为信息化社会中一种基本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就可以收集和获取更广泛知识,成为信息化时代“不落俗套、与时俱进”的“新宠”。

然而,并非一切信息总是有益。信息来自于人,服务于人,来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信息总在为人服务。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又总是在各自的利益集团中生存,利益不同,目的则不同,信息所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不同利益集团间总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传递信息,实现某种或大或小的“目的”,使信息不可避免地掺杂某些“险恶用心”。所以,所谓真、假、虚、实,就成为信息真伪的又一代名词。不甄别真假,不区别好坏,随波逐流,让不良信息牵着鼻子随方就圆,前途恐怕就会多舛了。

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正确使用呢?首先是提高观察分析信息的能力。要想在剪不断、理还乱、真假难辨的信息时代得到可靠有用的信息,不仅要头脑清醒,更要有相对敏锐的观察、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比如,网上一条虚假传闻,常会在一夜间疯传、“暴走”,事后经查,才知是“某些人”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然而,影响已经产生,给国家、社会或某些个人造成损失。如果追查,绝大多数人都声称只是“转发”或“转载”一下而已。前些年的一则网上传闻说香蕉致癌,一时间,举国上下人人视香蕉为“恶果”,南方各大香蕉产区百姓和经营香蕉的商家、企业,可能就因这一条并无科学依据的传闻导致重大损失。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这样的非官方传闻,真的是“好心人”在呵护健康吗?不是什么别有“用心”之类?然而,听者常常不假思索,积极响应,相互转告,似乎要抢在第一时间充当什么“善类”。其实,这种“善举”往往帮了那“用心”之人大忙,替坏人当了一个传话筒、转发器。如此一来,即便是太平盛世,也总会在这样“毒”信息中“中毒”。

其次是提高综合判断信息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从一个信息了解真相,那就需要综合分析和判断,从更多信息中了解事物来龙去脉,提高唯物辩证看待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很多事有时看不见摸不着,真假难辨。但更多事实又实实在在,既无虚构,也无嫁接,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存在。然而,如果完全按照这样的事实去“积极”应对,有时带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恶果。比如,类似自然灾害这类信息,不仅事实存在,而且需要让更多人警惕起来,防灾、避灾、救灾,让更多人伸出援手,援灾,这必然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快速传递。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先安排,仅把事实信息快速传递开来,结果会适得其反。比如汶川地震,在人们得知这一重大灾情后,自发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来到灾区,结果,灾区本已遭受破坏的交通生命线进一步陷于瘫痪,一时间,救灾变得格外“乏力”,专业救灾队不仅不能前去救灾,还要花大量精力疏散、疏通、安置过多救灾心切的人群。因此,在随后其他地区发生重大灾情时吸取汶川救灾的经验教训,相应也有序得多了。

真实信息有时也很“可怕”,如果不通过一定安全方式传播,将会导致更为灾难性的后果。近些年各地接连不断发生的踩踏事件,多数都是在拥挤的人群中发生了某件事,由于这样的事可能让人们感到惊慌,随着消息在人群中传开,再加上人群中误传误导,相互起哄,灾难必然发生。

近些年,我国民众常因某些“流行病”诚惶诚恐,导致一次又一次巨大经济损失。每一次“HN”系病毒,几乎让所有家禽身葬火海。要知道这决不是一件小事,除了国家经济损失之外,很多靠养“禽”为生的国民,总是逢“HN”必灾。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评论某些“科学家”的“良苦”用心,也不想讨论这类“科学”是否一定真的“科学”,更不想谈这些“家”是否懂得利弊和责任,只知道在这样的信息传播之后,导致“坑鸡、葬鸭、焚烧鸡苗”的后果,远胜于流行病本身所导致的灾难。其实,每一个时期因为感冒诱发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远大于HN流行所致病死的人数,没有人研究感冒病毒这个号称“万病之源”的杀手,却对相对次要得多的“禽流感”――“热心快肠”。其实,无论是生物学界或医学界,对病毒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病毒是微观世界的微观事物,要依靠放大镜放大数十万倍才能现形,宏观事物的现实现象时常欺骗我们的“慧眼”,微观世界放大了的虚像就不蒙骗某些科学家们的“火眼”?要知道病毒学说至今未能“自圆其说”,还只能是一帮“玩”显微镜的人,为了晋升、出名、发表文章、不断假说罢了。

再次,弘扬人间正气。信息社会要有驾驭信息的能力,驾驭信息离不开人间正气。拿东方明珠号沉船事件来说,本是一起让举国上下悲痛的灾难性事件,400余同胞在天灾中丧生。当消息传出,位于事发附近的地方政府、武警、民众,自发赶往事发地点,不顾自身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竭尽全力施救。有些人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在滔滔江水中守望,在滚滚洪流中打捞。当地民众对前来的家属免费接待、细心呵护、安排食宿,令国人感动。在大难面前,家属在极度悲痛中得到安抚,这与前些年为打捞落水儿童,一定要先谈钱后救人形成鲜明对比。这次东方明珠沉船施救,虽悲犹荣,弘扬了正气,树立了新风,是一次正能量展示,传承了中华美德,传递了十以来弘扬正气的结果。这样的人间正气要处处生根,遍地开花,让正气压倒一切邪气。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广告设计;创意

1信息化时代的广告设计应该重视创造性

对设计而言,由于最早的设计院校大多是以美术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从而使设计教育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中心。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法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那时的设计图纸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70年代,甚至更晚一些。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它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较好的电脑和Auto Cad、Photoshop、3ds MAX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

例如这些软件Photoshop、Freehand、Painter不仅有着统一的优势:跨平台特性(支持PC、Mac)、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形操作处理能力、对多格式的文件的支持、完善的文字排录功能、广泛的兼容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软件Photoshop的面板中的路径工具、橡皮工具、铅笔工具等。对于文件的大小都提供了象素、厘米等度量单位。Painter为使用者提供了油画、铅笔、水彩等大约五百种笔触的效果,并可以利用手写板、压感笔等数码设备掌握对笔触的透明度、干湿程度以及笔触的变化等的控制。Freehand、Illustrator等矢量软件都有贝塞尔曲线工具使用节点控制便于调节和修改。以及各种颜色、历史记录、图层等面板。这些功能的使用都对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减短了设计和创意的修改过程,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动,从而使设计师灵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几近科技的手法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甚至包括唱片封套的制作。

在图形设计中,只幻想着熟练使用Corel DRAW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就足以应付一切,那只能是设计师的傲慢无理。就像所有的商业设计一样,广告设计师必须从根本目的出发,溶进自己的理解、激情,并运用高超的表现技法、技术、创造出为大众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既不是作者仅仅从自己审美情趣出发的恣意所为,也绝不是书刊内容及其它信息的简单告白和注释。它必然是一种创造,是在传播信息的制约下设计师的才能和个性的充分体现。它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直接影响和强化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这一切要求广告设计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创造力。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视觉语言的表现魅力的追求。

电脑的普及对广告设计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有一些设计工作者,不正确的对待电脑,对电脑有一种依赖感;离开了电脑就什么也做不出来了。丧失了基本的设计造型、对色彩认识能力。只一味的“借鉴”。也有人叫它“模仿”,设计中的“模仿”还可以理解,因为崇拜、向往是正常心理。受某某大师、某某风格的影响很深,作品中留有其痕迹,这并不等同于抄袭。抄袭等于掠夺,是的行为,因为盗走了别人的奇珍异宝。既然我们拥有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同等的设计元素,那为什么不利用它们来大胆地表达自己,推销自己。原创对于设计师而言何等重要,它能使设计作品具有生命力,不被同化,不重复雷同,不附庸风雅,具有独创性。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和品味,推崇个性化,不为个性而个性。当然,坚持必须要有理由,若纯粹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那就大错特错了,设计师又不是一敲锣,便吸引众人的杂耍者。设计的模仿是设计的初级阶段,模仿过后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风格,作出让世人满意的作品。

2信息化时代的广告设计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传统的纸、笔、圆规已被键盘、鼠标替代。复杂的运算、精密的制图尽可由电脑完成,但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对于激发灵感则具有灾难性的意义,任何蠢笨的想法都可以处理得很专业,很花哨。一方面辅助设计师完成精彩的创意,一方面在吞噬他们的思想,使之惰于思考。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数码科技。技术上再精再通,充其量只是一个制作者、熟练工。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设计师,完善想法远比更新手段重要。设计师的思想就不应是因循守旧、保守呆板的。一线设计大师最大的优势在于――在第一时间内,与世界顶级设计师们享受同样的信息资源。各种媒体、杂志、互联网、论坛、讲座、展览……每分每秒提供着迅即的信息。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世界,设计师一定要分清优劣,辨别好坏。它正式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修养。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能使此种目光更犀利。

参考文献:

[1] 安格斯・赫兰德(英).画笔与鼠标[M].任念文,译. Laurence King出版公司(英),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 潘公凯,卢辅圣.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 保罗・梅萨里著(美).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王波,译.新华出版社,2004.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船舶检验;现状;未来

1.信息化时代背景

当前世界正在全球开展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实现。这种革命性不仅会改变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将通过改变社会的通讯和传播结构而催生出一个新时代、新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了社会的主要财富,信息知识流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情报源成了新的权力源。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将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平等化,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必将带来全新的格局。

信息科技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下去的助推剂,船舶检验同样如此。船舶检验具体是指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检验、审核以及鉴定的总称。船舶检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助对船舶及其相关设备的检验,促使船舶公司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船舶本身各方面技术性能良好,进而保障船舶的运营安全,同时避免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单就船舶检验工作角度而言,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船舶检验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船舶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特征;最后,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在此进展中,信息、知识正在以系统的方式被应用于变革物质资源,正在替代劳动成为国民生产中“附加值”的源泉。

2.船舶检验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对船舶安全检查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概念,具体是指由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规则的规定程序和要求,对船舶的技术状况、船员的配备情况以及适任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借此来督促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员和经营者以及船舶检验与发证机构等有效执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船舶检验按照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制造检验、船级检验、法定检验、公证检验四种类型。其中,制造检验是指验船机构对新建造的船舶,从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到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试航,直至相关船舶证书签发为止;船级检验是指按照船级社的技术标准和验船规范对船舶的整体技术性能以及各个方面进行检验,合格后签发船级证书;法定检验是指按照国家法令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船舶进行检验并签发船舶法定证书;公证检验是指船级社根据客户发出的申请,指派有资质的验船师对申请检验的项目进行的一种客观技术证明。当前的船舶检验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2.1船检机构内部管理不顺,不能适应船舶发展及新的管理要求

某些地方船舶检验机构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的原因,使得地方省级船检机构对市、县机构管理力度不够,力不从心,对检验问题的处理不到位。这直接影响了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船检质量体系和船检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阻碍了地方船检的发展。

2.2低质量船舶大量存在,不适应日益提高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在当前的船舶检验管理中,低质量船舶还在不断出现,数量还不少,并船舶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增加了人命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的风险,破坏了稳定的水上航运安全形势。

2.3检验机构人员适应情况不能满足船舶发展的需求

水网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近两年造船量和船舶保有量大幅度增加,造成验船人员数量一时难以适应造船发展的需要;部分非水网地区的船检机构,验船人员少,适任人员证书等级低,结构不合理,难以达到资质要求。这些问题己经不适应造船工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前的船舶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4船检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船舶工业的发展

当前,船检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法规还不适应有些船舶的实际情况,不能适应航运发展,完善法规建设的需求很大。

3.信息化助推船舶检验跨越式发展

目前船舶检验工作仍处于成长期,仍具有技术、资本、市场等比较优势,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状况也处于良好的状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当前的信息化助推船舶检验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促使验船质量检查步入新的常态化。从2000年开始,每年开展的船舶检验质量专项检查和验船质量监督活动,促进了船检质量进一步提高。多年来,海事局组织开展了以客船为主的营运船舶检验质量检查、建造船舶检验质量检查、新出厂船舶检验质量的检查等,摸清了船舶检验质量现状,掌握了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解决办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船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提升了船检管理水平。按照“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的海事发展要求,各船检机构加快了船检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国船舶技术资料信息库己初步建成,约14万艘船舶的技术数据录入船检数据库中心,并且这些数据己经能提供网上在线查询。中国船级社、广东、广西和江苏省船检局等机构结合各自特点,建立了船检信息管理系统,以此加强对检验发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船舶检验过程质量进行控制。船检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船检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未来的船舶检验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船舶检验技术的核心,船舶检验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已成为船舶检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牢固在国际船舶检验市场的优势地位,国外先进船舶检验企业正在以更大的投入发展“数字化船舶检验“,从CAX开始,逐步由实施CIMS、应用敏捷制造技术向组建“虚拟企业”方向发展形成了集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测试与试验、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支持系统,实现了船舶设计全数字化、船舶制造精益化和敏捷化、船舶管理精细化、船舶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船舶制造企业虚拟化,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这些国家,船舶检验业已成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信息密集的行业。因此,尽管其劳动力成本很高,但是仍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建立船检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船检质量、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是长效管理的重要措施。船检机构应积极推进船检管理质量体系建设。

5.展望与未来

要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船舶检验必须脚踏实地,必须依托造船技术的全面进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转换,提高造船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率,坚定地走出一条以建设创新型船舶检验为核心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建设关系到船检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也是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对船舶检验工作的新要求。我国船检应尽快建成一个多功能、多信息、互联互通、与海事监督信息系统紧密集成、向社会提供船检管理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网,以实现船检工作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刘纪涛,谭胡波.在当前管理模式下做好船舶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之初探[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8).

[2]周先米,李殊.对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8).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 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 信息化 时代 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 目前 ,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 问题 ,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 现代 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

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 理学 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 理论 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 总结 ,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 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 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 历史 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 应用 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 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 现代 出版社,1996.

[2]许正元.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素质教育

信息资源与其它大多数物质资源不同,它是一种智力资源,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读者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图书馆员肩负着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意识即人们对信息的自觉反应,从信息角度出发,对信息的敏感度判断、分析、吸收的程度。信息能力即人们搜集、贮存、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用以激发读者的智慧和潜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的优势

1.多元化信息资源的优势

图书馆的大量信息资源是其它服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着古今中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除了拥有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馆藏电子信息资源、虚拟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

2.良好的信息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优势

图书馆拥有浓厚的信息学术环境优势,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学术文化氛围。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优美、舒适、安逸的阅读环境。现代化设备和功能强大的电子阅览室、检索室、放映厅、报告厅能满足读者不同需要。

3.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

图书馆员不仅是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决策者,更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积极实现者。图书馆员不仅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的理论知识,网络的普及及电子出版物的涌现,使得图书馆员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技术也日趋完善。

二、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利用图书馆各种虚拟参考服务的方式,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和能力教育

过去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多是一些直接的面对面的方法,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条件的日趋先进,图书馆更多的为读者提供了以计算机为媒介平台的网络检索工具,培训读者如何科学评价与利用网上书目、网络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学习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利用咨询服务等交互式虚拟参考服务的方式来回答读者关于搜集、贮存、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方面的问题,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虚拟的网络信息资源,学会查找本馆网络资源和虚拟的网上资源,使读者能以最有效、最便利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利用。

2.培养读者的情报思维方式

图书馆收藏有古今中外各种学科、各个流派、各种专业的文献,是重要的科学情报源,这些丰富宝贵的资源对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无疑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要想充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要培养他们的情报能力和情报思维能力,要针对不同的读者进行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以开展讲座等形式讲解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巧,培养他们面对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交融、大量新知识不断涌现的现象能够巧妙甄别,正确选择。

3.培养读者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

网络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互联网的信息成为人们检索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无疑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读者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就是指导他们如何利用错综复杂的网上信息,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不再局限于到图书馆寻找纸质资料。但是网络信息数量繁多,良莠不齐,更新速度快,如果盲目查询没有一定的检索知识,不熟悉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不会有效的利用电子文献,不懂得选择所需数据资源,就很难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因此,在信息超载和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应教会读者如何利用网络去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这是目前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1.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

现代图书馆的工作应把激发和活化凝固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做为首要任务,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工作,对文献的收集工作要摆脱传统的“等、靠、要”的思维定式,主动深入社会,广开信息源,扩大订购渠道,加强与读者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加大对文献的深加工服务,充分利用本馆的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使成果向社会推行,让文献中蕴藏的大量信息资料能最大限度地被社会各界读者所利用。

2.构建以计算机为媒介平台的网络检索工具,推进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采购电子图书、数据库等途径,逐步扩大电子信息馆藏比重。要适时更新网站硬件,及时升级软件,扩充功能,不断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切实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加强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员不但负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还要肩负起生产信息、整合信息的重任。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学科高度分化与综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具有广博知识,较高理论水平,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的信息服务队伍,以适应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昌政.《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0,(2).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9篇

[关键词]手机媒体艺术 互动性 彩信 手机电视 手机游戏

一、新媒体艺术与手机媒体艺术的关系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方便和使用方便。同时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网和互联网不断融合,信息传递的形势也越来越高。手机媒体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使得手机传播的受众群体十分庞大。

手机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成员。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纸、广告,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艺术,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其特点是互动性、参与性。在信息时代中,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为载体,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一种艺术。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艺术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其特点在于个性化、互动性、即时性。随着科技的创新,3G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的通信功能将渐渐被淡化,新闻传播、娱乐游戏、移动虚拟社区、信息服务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即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之后,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新业务都已经出现。手机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

二、手机媒体艺术的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与艺术进一步结合,催生手机媒体艺术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手机媒体=手机+手机上网+短信+彩信+彩铃+声讯+手机电影+手机游戏+手机广告……

手机媒体艺术具有了电脑的所有形式,并且包括了其所不具备的形式。短信、彩信是手机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能代表手机媒体的全部。手机短信、彩信,具有普及率高、方便快捷、移动性好,灵活性高、互动性强、价格便宜的特点。虽然手机信息价格低廉,但是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4.5亿,所以手机短信的总收入十分惊人。手机彩铃是“个性化多才回铃音业务”的缩写,它是一项由被叫客户为呼叫自己移动电话的其他主叫客户设定的特殊音效(音乐、歌曲、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的回铃音的业务。手机彩信意为多媒体信息服务。他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更丰富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各式的信息。传播内容包括既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彩铃,也包括手机用户用带有摄像头的手机拍摄的各种图片、视频,与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摄像头的已经达到了5百万像素,可以与数码相机媲美。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手机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彩信报纸;另一种就是WAP、3G网站类型。彩信报纸类似于传统纸质媒介,第二种是手机订阅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类似与上网浏览的方式。国内手机报具有原来的纸质媒体所不具有的特性。第一,服务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来订阅新闻信息;第二,及时接收和动态传播,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供用户阅读;第三,互动性强,阅读用户能够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无限报纸平台,实现交流互动;第四能够实现多媒体传播,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内容。手机报要得到实质性发展及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只能在3G实现大规模商用化后。3G手机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可以告诉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看电影。

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职能后即观看电视的业务。随着3G技术的推广,用手机拍摄电视节目也越来越热。手机电视和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播出时间非常短。每个片断大约只有1分钟——3分钟。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专著用户的注意力,使3G手机的内容制作难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除了时间上的限制,3G手机的特征自然也对影视内容的制作起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手机屏幕小,拍摄时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依照电视剧的模式制作手机内容。这就要求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其特定的表现内容。手机电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视觉、听觉接受方式,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以最快的速度观看最新的动态信息。手机电视具有便携性、直观性、交互性。手机作为一个个人的移动网络终端,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电视节目,彻底地颠覆人们过去观看电视节目的方式。

手机游戏就是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游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手机游戏可以根据游戏本身的不同,分成文字游戏和图形游戏两种文字游戏是以文字交换为游戏形式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都是通过玩家按照游戏本身发给用户的手机提示,来恢复相应的信息进行的游戏。例如“手机宠物”。文字类手机游戏主要分为短信游戏与WAP游戏2种。文字游戏是通过文字描述来进行的,整个游戏过程中,需要玩家进行过多的想象,使得游戏相对比较单调。短信游戏类似“虚拟宠物”,是通过玩家和游戏服务上通过短信中的文字的内容来交流,达到进行游戏目的的一种文字游戏。由于短信的整个游戏是通过文字来实现的,造成短信游戏的娱乐性较差。“WAP”游戏是1999年以后出场的每台手机上都有一个无限应用协议(WAP)浏览器,WAP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浏览载体,非常像一个简化的WEB,是专门为移动电话小型特征和低宽带而专门优化设计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3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消除语音、数据和视频的界限,通过提供融合的多媒体网络丰富个人和企业的通信方式,娱乐生活。手机媒体艺术将会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信息化时代范文第10篇

笔者觉得这正是由于老式的教学弱点所导致。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是单纯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使他们很快便感到苦累乏味,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而把信息化技术引入素描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勤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下面笔者结合在以往素描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信息化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与大家共交流。

1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素描的含义认识不清 在传统素描学习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是教师讲授技法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而学生在刚学习时往往流于机械,对其中的绘画原理、绘画的重点处理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最佳效果都不习惯深入去思考。这种情况就造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结合不起来,学习进程很慢。这都是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对素描含义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目的性,对绘画缺少主观认识等原因造成的。

线条与画面体积无法融合与协调 画面中的体积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造就的效果。线的粗细、长短、形状都与体积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在绘画时,如果只是没有目的地涂画线条,而没有对线条的方向、位置、虚实、形状、次序等问题全面思考,就会造成全篇遍布杂乱无章的线条而没有具体的表现力。无法表现出画面的体积与空间,体现不出物体转折、虚实等因素,出现很多不是所需要的线条,更无法表达出画面整体的素描关系。

画面中物体固有色与素描关系混淆不清 学生在绘画时对素描关系理顺不清楚,甚至不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基本知识;而是只看到物体本身的颜色,绘画时就照猫画虎,导致层次关系一片混乱,以致使画面全是一片灰调子。不明白物体本身颜色的轻重亮暗与素描关系是两个概念,物体固有色与素描关系混淆不清,没有表现出素描的本质现象。

面对不同静物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触类旁通 这些年来学生绘画学习中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见到日常熟悉或常练习的物体时画得还可以,碰到很少画或很少见的物体则不会画了。没有形成自己一个系统的作画规律和认识处理方法,素描技法问题没有得到实质解决,带来的影响是形不成学习效果,最后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动力。

2 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探究,可采用以下三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分阶段、分类信息化研究教学法

1)在刚开始学习素描静物时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等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声音等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多样感官参与学习,分阶段深入讲解素描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单个定义、明暗交界线、作画步骤、物体质感与画面调子的对比与融合等。并结合实物进行比对,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创造出真实的绘画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分类别、分阶段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分阶段的学习指导以解决存在问题。

2)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在学习素描时分类详细介绍,比如物体的形状、结构、处理层次等都要一一讲解,并对物体固有色与画面整体调子处理加以重点讲解,使学生获取素描理论信息并逐步把这些已理解的知识在绘画时加以融合运用。

教师示范与多媒体录象演示教学法

1)了解每一幅画的绘画过程及其注意细节。要了解每一幅画的绘画过程及其注意细节,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熟悉如何刻画物体的结构以及注意的细节与整体步骤,逐渐加深印象以重点解决。并通过多媒体网上资源重复学习教学技法与教师的范画讲解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素描的绘画本质,并且把技法等学习内容深深印证在脑海中,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与塑造方法。

2)对绘画步骤要有一个规范系统的认识学习。素描绘画掌握一个规范的作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作画的规范性对素描绘画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视频欣赏――理论讲解――步骤分解――作品充实――作品调整分析,作为此项课堂内容学习的教学流程,提高学生对素描绘画规范步骤的理解和认识。

临摹、默写强化记忆方法 临摹是对照已画好的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学习;默写是不直接对照实物,只凭借脑海中对物体的素描印象画出来。通过这两方面的交叉练习,加深对素描关系细致深入了解,这是学习素描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此内容学习中可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多项手段辅助结合,利用内容丰富的图例和结合制作生动的Flash短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对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素描绘画能力。

3 在这三种方法引导下要解决的几个重点

线与面的协调关系 线条的形状、长短、粗细、强弱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线的不同排列方向都会形成不同的面,会体现不同的体积,而且线是最基本的过渡元素,要掌握其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变化。

强化物体固有色的本质,解决单体和整个画面的层次关系 物体固有色决定整个画面的色调。亮调、灰调、重调等的呈现都来源于画面中物体的固有色,所以固有色显得尤为重要,单个物体颜色的对比变化与整个画面的调子紧密相关,所以要注意画面整体调子的对比协调,把整体画面黑白灰关系归结一下,形成几个大的区域,注意整体色调的统一,使画面效果统一起来。

解决整幅画面的素描关系 素描关系要求黑白灰得当,使每一个物体或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恰当地运用其固有色、环境色协调画面整体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画面虚实等一系列的艺术特性,使整幅画统一完整起来。解决这些重点问题可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通过自评、互评,达到素描绘画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美结合,通过系统的素描理论学习和严格的艺术思维技法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地积累素描的理论知识和表达的技术能力。素描是一种理性结合感性的艺术形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人们认识生活、认识大自然的特殊手段。它还能极富有创造性地表现生活、表现大自然,使之升华成为艺术。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曾给予素描高度的评价,他说:“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原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所以要更好地研究适合素描教学的教学方法,把素描教学活动处理得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素描审美素质与素描基本功,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将来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兴梅.信息化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1(4).

上一篇:心理学考研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