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

时间:2023-02-22 13:26:31

信息化教学创新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1篇

2014年年末,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大市范围的所有学科教研员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此次培训路程之远、人数之多、时间之久、力度之大、内容之丰,充分体现了教育局领导的良苦用心。顾月华局长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发自肺腑的讲话扣动着每一根心弦,她向我们传达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新一轮发展的信息,深刻认识信息化为教育服务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好应用与建设的关系,重视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与共享,建立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成为苏州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这也给培训者提出了几点思考:当前教学如何去转型?教研员如何向现代化教育转型?“融合”“晒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名词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频频出现,让我们拨开了教育信息化的云雾,也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深深思考。华中师范大学专家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演进趋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解读》《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践与探索》等精彩讲座,未来教室和云端一体化学习环境的实践培训,给我们传递了更多的信息,丰富了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之本质的理解与认知。作为苏州教育团队中的音乐学科的领头人,我们带着领导的嘱托,承载着教育现代化的重任,怀揣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愿景,没有理由躲避退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必须站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引领学科教师转变观念,落实行动,转换模式,创新教学,提升能力,在信息化推动的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二、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踏歌前行

1.思“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专家在报告中谈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六个趋势:一是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交互白板、交互终端、网络服务、云端资源;二是融合;三是云化;四是量化;五是重塑;六是颠覆。他对六大趋势的讲解和梳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的意义,再一次引起深深思考:信息环境下的教育理论创新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教师的主体角色将面临怎样的转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状态将面临怎样的变革?本次培训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文字表述的改变。一字之别显台阶,“信息技术整合课”已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覆盖,“整合”与“融合”仅一字之差,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不再是多媒体的简单应用,而是基于多媒体与网络信息融于学科教学的综合体现。“整合”较多体现在技术层面,粗浅的理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融合”则体现在应用、优化、改变到创新的教学与技术的双向融合,表现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指向未来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融合”让人更深地体验到和谐、精致与完美,如同咖啡遇上伴侣时的醇香、味美,回味无穷。我想,深度融合的音乐学科教学大致也应是如此。我的头脑中浮现出这样几种课堂教学场景,场景一:学生带着iPad、移动设备走进课堂,根据主题自由地创作音乐片段;场景二:学生通过某终端设备,依靠云计算访问和共享信息,扫一扫二维码对学生课堂学习做出及时的反馈;场景三: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分析过程用“大数据分析”完全地呈现出来。互联网的时代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我们原本认为的不可能的设想,真正变成了:不,可能!

2.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宣传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融合,小组成员上研究课,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二是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技术培训,组织未来教师的实践培训,组织云端一体化学习环境的实践培训,同时要加强教学教法培训。在信息化教学应用和方法上,深入进行技术与教学融合思考。结合学科典型案例,向全市音乐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三是实战操作培训。在典型案例的引领下,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深度融合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在全市范围内上研究课,并通过观课、议课、评课,加深对融合的理解。四是网上晒课。音乐学科教师按规定时间通过“苏州教育网”平台直接进行实名制登陆报名,提交材料上网“晒课”,组织教师参与互动,观看“晒课”,进行点评。五是推荐优课参评。采取各区(市)和大市分级评选,逐级推荐的方式,并由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小组成员和苏州市名特优教师组成的评审组,评选出优秀课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每位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助推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学科融合实践、具备教育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2篇

生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全部感觉信息中,以视觉与听觉为主,视觉信息约占80%以上。二者相较而言,人类的视觉比听觉更具优势,更敏锐的视觉接受信号的能力要强过听觉,而将二者结合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古代文学教学常常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这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系统的倦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受知效果极为有限,只能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课程结束后所获无多,影响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古代文学教学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与古代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古代典章制度、历史知识及古代汉语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钻研学术问题的兴趣能力;加强学生古典文学修养,承传民族文化的精神,为将来进一步从事教育、文化、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全面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问题的解决在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第二课堂并重,如此一来才能建立崭新的“时空一体”教学模式,即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方式的传授与课外多媒体技术运用下的品阅相结合。

三、结语

十余年来,我们对古代文学教学信息化进行探索、创新、实践,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如学生评价“上课生动活泼,能把枯燥的古文与生动有趣的影视作品和图画相结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教学质量非常高”,“上课方式灵活,讲解详细,生动有趣,配合多媒体达到图文声像的有机统一,富有感情与风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在懂得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欣赏电视剧,也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上课方式灵活新颖,运用课件帮助我们理解课本知识,利用短片或动画参与教学,善于激发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热爱,能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提高了文化涵养。”综上所述,古代文学教学包括的“教”与“学”,简言之即为传授和品阅。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探索出古代文学教学信息化的创新路径。教学的展开方式有课堂讲授、课外品阅,讲授和品阅兼行,其运用的手段如下:课堂上主要以PPT课件呈现,辅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课外(第二课堂)以学生主动品阅理解为主,辅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媒体形式。通过建立新型的“时空一体”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经典,阐释文化要义;学生品阅经典文学,理解、传承文化精髓。教师要对古代文学教学实现信息化,这样学生才能感受艺术魅力并获得美的享受,其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美术 教学创新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62

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性颠覆。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的探索要在新课标指导下,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既是学生个性化形成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美术重视传授学生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重知识技巧而轻鉴赏审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理念。初中美术教学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落实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实施。初中美术教学借助Flas、绘图软件、录像等信息多媒体手段,以动态的教学形态将教学内容与知识和四个学习领域串联起来,把技巧、鉴赏、审美合三为一,成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线与脉络,从而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

以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绚丽的阳光》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通过故事叙述的形式,将画家绘画的背景、创作过程、鉴赏角度等都嵌入动画中,通过动画播放来梳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给学生留下讨论与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个动画,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的想象,当结局呈现作品的时候,很多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与鉴赏的心得表达出来。不难看出,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四个学习领域。

二、结合信息化带来的科技创新,丰富初中美术教学资源

如果说多媒体手段是初中美术教学教法创新的话,那么通过信息化科技带来的美术信息课程,就是美术教学资源的创新与丰富,是初中美术在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信息化科技创新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创造了很多奇迹,无论是色彩的多样变化,还是美术资源的极大拓展,从大量影视作品的唯美画面我们可窥一斑。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不仅使教学与时代结合,与学生生活接轨,而且在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丰富美术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

以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灯和光》为例,笔者将美国大片中的灯光运用及其发展的录像找出来,通过信息化科技创新将灯光作用编译出来,展示给学生一个气势恢宏的灯光效果,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灯与光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科技创新的展示,引入灯光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设计灯饰用品,将LED灯控效果、灯光运用及节能理念等结合起来,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立足信息化理念发展,创新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理念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特别近十年来的信息化科技发展,更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初中美术教学要因势利导,引入信息化理念来发展、创新教学设计,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使美术教学适应新课改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习服务的理念。网络信息化使全球一体化越来越紧密,地球村也应运而生,美术教学设计要贴近世界前沿科技与发展,把世界美术发展潮流导入教学中来拓展学生视野,已然成为初中美术教学创新的必然。

以湘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一课《走出神殿》为例,通过网络信息化共享理念,全球各地区的神殿现状很容易通过图片、影视等资料直观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但其历史源流、历史价值等挖掘却需要对美术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如拉斐尔作品《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的教学设计,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理念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引入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与绘画发展的主轴,突出人本主义的兴起与宗教神学的对立,将宗教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学生大大拓展了知识面与视野,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下的文艺复兴价值。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教学 高校教学创新

一、引言

审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传统审计相融合后产生的新型审计(计算机审计),不仅包括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收集审计证据等以及对其合规性进行审计的工作。这种新型审计具有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截至目前,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时间并不长:如果将1990年山西省审计局开发的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首次通过审计署鉴定并投入使用视为计算机审计开始(因为无审计软件根本不可能进行计算机审计)时间很短;若将1999年会计信息化的提出视为审计信息化开始(因为会计信息化即要求审计信息化),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虽然现在已有十余种审计软件通过了审计署组织的鉴定,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但审计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因此,要加快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整个审计信息化的水平。若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则社会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将极大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必须更加深入、全面。基于审计信息化对人才的高要求,当务之急就是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级审计人才;具有扎实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性好、就业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显然这一教学是高校的朝阳教学课程,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需求。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审计信息化教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课程时间短,教学内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效果不理想。审计信息化教学应该如何迎接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临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带给审计全方位的冲击,就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并加以解决,从而进入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时期。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资素质 虽然这些年学校教师成分大有改观、素质大有提高,但就会计审计专业的教师来讲,较缺乏信息技术,满足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另外,信息技术对会计审计专业教师来讲,往往会感觉胜任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不易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尽如人意的教师素质,短期不会有太大变化。一般而言,年轻教师应该能够较快经过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审计信息化的教学要求,从而解决师资素质问题。可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师机制惰性太大,以致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素质不会很快得到提高。

(二)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存在着差异,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思路,这便导致其课程教学的差距较大。各校对于审计信息化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安排哪些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然而任何一门课程在安排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目的不一致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不统一,教学内容的不统一就会教学作用不一样,教学作用不一样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的水平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很重要。

(三)教材编写 虽然目前审计信息化方面的教材暂时出版了一些,但还是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有些教材编写偏重计算机程序设计,大部分都是各种程序子模块,轻审计技术和自身特点,不符合实际审计工作情况。从审计角度考虑,如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权限划分、审计步骤、过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按照审计自身要求和准则较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四)教学内容 对审计信息化教学,有的内容简单,理论脱离实际,往往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与实际审计的需要相差甚远;有的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还把重点放在计算机操作上面,这样很难把最新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有的教学内容缺少教学设施的配套支持,如开设了《计算机审计》课程,但由于计算机设备缺乏等原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得不到有效保证,计算机审计软件就接触得更少,更谈不上在教师指导下全过程地运用一种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教学内容的实训。

(五)教学方法 审计信息化教学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的做法,授课方式仍然很单一,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很少安排审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教师讲课无新意、学生听课无兴趣,更不用谈互动交流了,“教”与“学”严重分离。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仅是最简单的PPT应用情形,如此教学方法与审计信息化本身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六)教学实践 审计信息化教学与实习经常不同步,以致教学实践效果受影响。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也挤掉了教学实践的时间,从而使得实践环节总是流于形式,即使有效果也不佳。教学实践基地也是各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因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界与高校联系松散,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致使审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稳定持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撑。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一)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审计信息化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过去那种仅靠教科书上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努力学好就能受用终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有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一专多能”,跟上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过,教师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要深入掌握计算机审计的运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晋升往往以发表文章多少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导向致使不少教师不愿涉足审计信息化领域。因此,学校应为那些有基础且热爱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尽快从传统“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合格教师。

(二)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应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适应这一需要,高校普遍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并作为主干课程来安排学习。现实的情况是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大相径庭:有的把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放在首位,注重学生使用审计软件的技能技巧及熟练程度;有的侧重讲授审计软件的原理、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开发审计软件的一般能力;也有的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又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软件的结构原理、开发方法。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开设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历史太短,各高校对此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以致该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再加之任课教师自身的偏好,选用不同的教材,即使用相同的教材,各任课教师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授课内容。显然,这些都影响了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不一定能达到审计

信息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审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适应国家、社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审计信息化教学要采用融审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审计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审计内容加计算机内容的教学,而是融审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内容的教学。然而,审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内容,以致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两张皮”的教学方式,即审计信息化课程分别由审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承担审计课教学和计算机课教学。这样,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审计知识,教审计课程的教师又不懂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原理,造成审计信息化教学达不到要求,致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要采用融审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四)审计信息化教学应大力加强教学实践 有些趋于老龄化阶段的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的计算机审计知识缺乏深入了解,而大多数年轻教师往往是知识结构新但在审计实际方面接触少,更是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所学理论不能及时融合到实践中去的原因。再者,没有安排与审计信息化课程配套的随课上机实习、课后实践、课外实训等实践课程,而恰恰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及上机实习、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审计信息化教学中,要大力地加强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改变单一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手段,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首先对实例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提问;然后鼓励学生对报表进行积极的检查,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并尽可能地找出一些错漏弊,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最后教师作总绪性指导,使学生得到审计方面实质性的训练。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实际审计的能力。

四、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创新

(一)教学师资创新 审计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师的作用是首要的。在审计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如何进行自我构建知识学习,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着教师的指导。如果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等于放弃了教师教学的责任。应该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新的审计人才等多方面来要求和考察教师。审计信息化教学是跨审计学、会计学与计算机学跨度很大的学科内容的教学,这给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目前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状况是:有些教师擅长审计或会计专业,有些教师擅长计算机专业,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不完整,要么审计知识不熟悉,要么软件知识太缺乏。因此,高校应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的进修培养,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高素质,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在教学中创新,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有效地提高审计信息化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创新表率作用。

(二)教学思想创新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在高级审计人才的培养上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其培养计划要适应社会对高级审计人才的要求,不能融于会计人才一起培养。由此,审计信息化的教学思想就应该有所创新,不应该按传统的方式与要求来进行审计信息化教学。传统那种培养审计人才的要求融于培养会计人才要求之中的做法,使培养审计人才有相对独立的要求。如此创新审计信息化的教学思想,以指导审计信息化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创新 就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而言,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过审计部门评审的商品化审计软件,用户可以直接购得使用,而且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都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其用户怎样操作使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编制程序上,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单位的具体或特殊情况来开发软件的能力。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前一种观点是讲商品化审计软件一般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和使用手册,软件公司也会对其用户提供操作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所以虽然操作技能是重要和实用的,但掌握操作却是一项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将教学内容仅定位于此,似乎是太简单了。后一种观点表面是深化了其教学程度,但其可行性较差,因为仅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让学审计的学生掌握编程的技术和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学审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也极少从事具体软件编程开发工作。因此,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主流通用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并能通过软件的预留接口对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显得尤为合适重要,此为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创新。

(四)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贯彻了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终生学习的思想,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习惯思维的障碍,探索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和独立性,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具体课程的讲授,内容应该与教材体系适当离合,避免“照本宣科”。当前,要创新审计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生动,效果更满意。如《计算机审计》课程采用协同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下:由教师根据计算机审计中各个环节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为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为各阶段学习组建主题知识库;帮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逐渐建立与计算机审计流程相关的概念体系框架;由不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模拟不同角色的审计人员,分工合作,开展各小组内部“协同研究”式的学习;各小组问答,展开对抗式竞赛学习,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发现更复杂、更深层的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全班学生展示资料,以更为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让讨论过程更流畅。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延续学生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和交流。网上讨论区可记录讨论过程,教师及学生可通过这些记录做反思,深化学习和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制订的学习计划及实施结果,反馈信息,进行评价。如此利用强大的网络(互联网、校园网)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利用可视电话和BBS,可以更直观地满足学生答疑或学生之间相互切磋。这样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实现学生轻松愉快的协同学习。

(五)教学实践创新 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审计信息化教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将逐步弱化,而注重有效的课内外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操作能力。创新审计信息化教学实践,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一些相关软件公司,如用友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审计软件,使其教学内容处于前沿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与实际单位建立联系,通过现场讲解、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到实际单位进行审计教学实践外,也可在学校或网络环境下采用模拟实际单位情形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分配角色,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例来完成审计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先进行审计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内控制度等,以便在模拟审计中更好地把握住审计重点,提高模拟审计效率。在审计教学实践开始时,还可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理论上搞清楚审计目的,明确审计重点,较好运用审计方法,力求分析、评价、建议更深入,正确出具审计报告。学生如身临其境,认真分析审计任务,总结自己观点,参与辩论,提高自身的审计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很好地达到审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信息化这个前沿的技术手段开始与教育领域相结合,不仅推进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教育对信息化的依赖愈发地明显,信息化成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在教育领域正不声不响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此,探索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实践手段,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

(一)传统教学信息化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中存在着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比如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信息化管理方式也较为呆板,在信息化教学的知识上、教学上还会经常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出现脱离原意的现象,因此,师生双方的交流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传统的英语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往往缺乏一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教师照本宣科,紧跟着书本的“死”知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树立起“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利用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如果信息化的管理观念意识不上去,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固守传统的管理观念,一方面教学效果甚微,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国家教育的发展前途。因此,教师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适应教育信息化,在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理念,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信息化的英语课堂管理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对陈旧的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正在深刻地变革着英语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所以,认清英语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这一发展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几乎看不见教学工具和教学电子设备的使用,这就为英语的学习和理解增添了很多障碍。英语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英语跟我们的生活一样,不能枯燥,应该充满色彩和快乐。英语的学习方式也是如此,英语不应该仅局限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应该尝试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教学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方式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二)英语教学信息化的积极影响

如今,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的资源利用是非常广泛的,英语课堂教学自然也应用到信息化的手段与方式。

1.英语教学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递、加工、再生和应用,以及学生对新信息的获取,都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的呈现。因此,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势必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知识输出和输入。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基本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积累。在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信息网络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对英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英语作为第二国语言,不同的学生对待英语的理解是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的,因此,要想让学生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学会英语,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那么,教学手段的直观、生动、新颖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面,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课堂上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需要这样的信息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

2.英语教学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在当前这个国际大环境下是十分切合适宜的。传统教育手段已不能再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本质上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量,使学生获取的信息变得生动有趣,实用性也较强。信息化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的优点,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化英语教学的实践管理手段

网络化的英语教学是目前高校都在积极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手段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信息化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教学信息化带来的世界是异彩纷呈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要以教学为目的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网络化的英语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保障其顺利地运作和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该注重对英语教学网络化的管理与创新。

(一)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和有效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或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利用应该是合理到位的,而不是完全地依赖甚至是越位的。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要求是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的,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轻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化学习模式的系统管理

目前,网络化的学习模式正在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所谓网络化学习,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打破时空和距离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学习的这样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完全胜任这项工作。这就需要高校能够积极探索出一条专门针对网络教学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化学习也是学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一个方面,一个完整的网络化学习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工具和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同时,网络化教学也需要好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是高校应该努力的探索方向。

三、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信息化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所提供的信息量是十分大的,它具有实用性强、知识新、动性强等众多优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方面能力的训练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结合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主动地将英语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内化,这种模式的英语学习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有效应用的呢?具体表现如下:

(一)书本教材多媒体化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授课工具,容易出现“只低头顾教材而忽略学生”的尴尬局面,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如果将书本知识生动化、直观化,利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会收到截然相反的学习效果。书本教材多媒体化,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教师不仅要会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例如将书本教材制成动画、制成电子教材、VCD以及光盘教材等,同时还需要教师将收集来的好教材进行优化创新后,再利用网络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教材的多媒体化。

(二)网络软件的多样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将多媒体软件合理地应用于英语教学对听说读写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优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媒介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贮存其中,这种方式既容易保存,又方便携带。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计算机里的标准发音对着话筒进行模仿,或者教师提供外国友人的交流资源,让学生们不出家门也可以和外国友人练习口语。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可以将文本信息制作成新颖的、色彩鲜艳的、音响逼真的多媒体材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通过发送E-mail,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合理利用移动设备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设备包括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目前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手机成为了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现在智能手机几乎都可以下载各类学习软件,比如金山词霸、有道翻译、新概念英语词汇、英语流利说、VOA等,这种移动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英语。

四、小结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第一大语种,因此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及时变革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如今,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便成为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上实现信息化,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的策略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使得信息化的英语教学变得多样化、数字化、个性化和自主化,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件”制作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党的十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新型理念,其中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待不同问题在认知理解方面的差异,从而应用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做出精彩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6篇

作为“部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在惠普等IT厂商的支持下,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针对不同经济管理学科课程,建立了六大实验教学区,同时准备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如今年建设情况进展如何,实验中心下一步还有哪些信息化建设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走访了该校实验中心负责人熊胜绪主任及实验员周进华老师。

记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整体情况如何?

熊胜绪:我们实验中心成立7年来,信息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从2007年获批“部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后,中心围绕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以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两大项目为龙头,从网络与配套设施的升级完善和教学资源的内容充实与质量提高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完善与优化中心Web网站的内容与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兼备教学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2008年以来,中心每年投资1万元用于中心网站的运行维护与建设,如今,网站的功能合理完善,其教学资源总容量达382.2GB。除营销模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远程实验教学系统继续发挥作用外,企业经营决策模拟、ERP、创业之星等一批教学系统也实现了远程化。

其次,初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目前已初见成效。该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六个教学实验区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从实验环境、设备的功能介绍和使用说明,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全部实现数字化或多媒体化,以数字化方式发挥出与传统环境相同甚至更佳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校园网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特点,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向校内外提供全方位开放服务。

再次,开发研制与经济管理专业实验项目配套的数据库系统。2011年以来,随着行为科学实验室、经济科学实验室等一批新的高层次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启动,中心与有关学院合作,以财政学、会计学两个部级重点学科的资源为核心,着手开发“公共财政资源数据库”、“会计财务报表数据库”,目前部分子库已在“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素质测评”等实验项目中使用,其效果良好。

最后,开发建立了基于WiFi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支持系统。该项目于2012年由中心组织实施。该系统具有两大主要功能:其一,利用WiFi实现经济管理实验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将原来基于Web的实验教学系统的资源平移到基于WiFi的WLAN环境下;其二,通过WLAN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无线网络化,师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设备享用各种实验教学资源,学校相关部门及中心也可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的管理。

记者:我注意到在实验中心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应用方面都选择了惠普合作,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熊胜绪: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惠普,首先是觉得惠普是国际的知名品牌,信誉良好,合作有保障。其次是因为我们和惠普之前已经过有过多次的合作,并且合作过程很愉快。他们的产品,不论是台式机,显示器,还是工作站,质量过硬,而且他们的售后服务也非常到位;而且他们的产品可以说是物美价廉,这也是我们选择与他们合作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周进华:我们的招投标是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的,惠普公司之所以会被我们选中,是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符合我们的要求。并且,他们非常注重细节。他们的安装技术人员非常专业,也很有责任感。在我们6月份安装新台式机的时候,他们主动帮助我们将陈旧机器清理出实验室,认真安装外接设备,并且及时帮助我们寻找软件安装公司,合作安装我们所需的所有软件。

他们的开箱即损更换服务十分人性化,更换期是三年。而且,他们的售后服务人员也非常认真负责,我们的这些电脑设备不光是教学使用,我们的考试评测也依靠他们,在每次我们学期末,他们都会专门派驻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及时维护设备,一旦出现问题,马上着手解决。

记者:实验中心下一步有哪些建设规划?

熊胜绪:2012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实验中心在2007年,获得了“部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荣誉,这个荣誉5年一次评选,我们今年为了再次获得这一荣誉,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上,在实验室管理上,我们都做了较多的改进工作。而从惠普购买大量的设备,也是我们中心提升实力的一个举措之一。

我们未来几年会在实验室的建设上继续努力,我们会将‘实验与教学并举’的建设目标更改为‘以科研创新为主’的实验室建设目标。科研的创新力度会加大,对软件和设备的要求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常规的和专业化的软件都需要更新换代。

周进华:未来几年,我们的实验室设备仍会继续更新换代,我们的实验,考试,都会更新大量的软硬件。我们已经逐步推广了上机一卡通系统,今后我们会全校普及这一系统,我们会逐步开始采用一些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应用,比如门禁卡系统、上机考核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今后五年,我们每年会获得100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更新设备,包括电脑软硬件设备、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等。

记者: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免不了还要跟各IT厂商进行多方面合作,那么今后对于这些厂商有哪些期望呢?

熊胜绪:我们希望能和惠普公司继续长期的合作,希望惠普公司以更专业化的眼光,更人性化的服务,为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帮助。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的中职院校教师基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然而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并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价值。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粉笔式”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拓宽教学的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都有较大的延伸,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挑战,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配备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等。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其中包括了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络,以便于教师能够便捷地查询信息等。完善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自我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更是不断将信息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到教学中去[2]。在此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中职学校更要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改革,加速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涉及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它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空间,在一定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为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接触到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接触信息化的知识,包容和接纳这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学生视野。

4.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解的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和独特性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在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以口头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能熟练使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在互联网时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职院校想要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跟上时展的步伐,从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出当前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幸 聪.“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241-242.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市场呼唤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教育部在深化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改革中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信息化教学为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提出新思路,其要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知识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目的。

一、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形成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思维能力并非是科技研发、创新发明的能力,而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解决问题手段选择的倾向。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创新思维入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多媒体教学环境,开展创造性教学。创新思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提供了全新空间。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达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讨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开发创造的潜能,从而产生创造的行为或结果,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教,老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而学生完全置于毫无主动性和选择性的空间,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无意识地喧宾夺主,整个课堂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主要强调知识点的传授,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学生在被动灌输下,按部就班地学习,获得的课外知识非常有限,逐渐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其直接后果就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造成了教师辛苦,学生压抑的局面,根本无法产生创造的火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多媒体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展现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创造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受。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的新颖性、趣味性、动静交替,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丰富联想,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不依常规,敢于提出新见解、新思路与新设计,从而开发创造潜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开放活跃的多媒体教学课堂,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信息化教学中,时刻渗透着创新理念。学生学习,兴趣是内驱力,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感染力强,形象思维的资料多,打造开放性的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参与意识大大强化,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创造力。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灵活自由的人机交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表达独到见解,展现独特思维,从而激发创造动机,开发创新潜能。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极大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灵活结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位名人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实践证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挥、想象、创造。信息化教学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化教学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为学生创造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大胆创新,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他们营造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其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宇新.现代教育技术[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8.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9篇

信息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教育信息化改革以来所涉及的创新式教学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讨论和动手操作之中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发挥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所带来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抽象性、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难以用语言向小学生讲解清楚。将这些抽象、专业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就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将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以往学习《圆的面积》时,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尽可能多的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实际上学生很难做到,理解起来也非常的不容易。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一个过程动态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之后,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利用,为教与学的资源共享和家校联系创造了快捷便利的沟通渠道 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最大限度地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方便师生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料和学科教学的最新信息,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获得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校讯通、手机短信或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这些信息工具,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发送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和互联网是儿童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最便捷的平台,也是父母协助学校对孩子的远距离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能使家校及时配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运用多媒体,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较少,很多时候学生会趴在课桌上等老师把板书写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项不足,节省了老师的体力,也使学生能够一直专注于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的社会,现代化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的同时,还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技术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15年国内中小学互联网的接入率高达87.1%。然而,在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互联网教学使用率几乎为零。许多地区只有镇小或镇中才开通了网络、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想要这类中小学教育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教育就要避免流于形式,不仅要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改变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F代化教学。因此,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突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学都完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系统,引入云教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全国名师的教育资源共享到学校,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形成“教学高效、学习主动、数据可视、互动个性”的智慧教学。如安庆外国语学校的刘老师说:教学系统的最大特点不是它能带来众多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利用系统课前进行备课和布置作业,课中根据学生情况个性化指导,课后智能测试和答疑,教学更高效。

结束语

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是教育工作者不能违背的大趋势,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迎合时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深入探索,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环节中,力求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事做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中做“活”教学。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第10篇

1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有一定间隔,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率以眼科学为例,临床理论课通常在第五学年的11月份集中进行,而学员进入眼科临床实习则因分组,分别从次年2月份开始一直到5月份最后一组才结束。按此计算,学员从学习理论后到应用于临床,最短时间2个月,最长则要半年。而且,由于眼科理论课通常和其他专科理论课同时进行,学员往往来不及消化吸收,很难有深刻印象;进入临床实习后,学员往往刚出一个科室就马上进入下一个科室,没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和调整的过程。

2实习人员分散,易受所在科室工作影响以我校03级临床医学院为例,该年级包括临床医学和麻醉两个专业,11月份理论课结束后,临床医学专业进入各专科轮转实习,而麻醉专业直接进入麻醉科实习,因此对眼科学的了解仅限于几次理论课。此外,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受所在科室工作影响,学员往往无法参加各学科安排的讲座。因此,实习的分散,使集中教学的缺陷更为突出。而如果开展小班课,将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重复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员的负担,也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所以也不是最佳的选择。为了方便、快捷、高效地开展临床课的教学,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克服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不便。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包括教育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首要来源。网上海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一个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互性很强的虚拟教学平台[1],从而消除了上述缺陷。这是因为:网络课程最突出的优点是开放式、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使得教师能够方便的对其体系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交互性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共享性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可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协作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合作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自主性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通过应用网络课程教学,能够解决临床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习相脱节的现象,学员可以在进入科室实习前,学习相应专业的课程;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学习;此外,网络课程提供了师生间的互动,学员可以把在临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员提出,和教员以及其他同学一起交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此外,将传统集中教学转变为网络课程教学,更能够节约集中授课的时间,使学员有更多时间进入临床实习。

通过应用网络课程教学,能够解决因实习人员分散而造成的学习内容参差,学员可以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临床实习期间的小班课也可以通过各种视频或其他课件制作放在网络上。这样,可以解决因临床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掌握不够全面以及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集中听课的问题。此外,网络课程教学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如多媒体课件、虚拟技术等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便于学员掌握等。

我校自搭建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后,很多基础课的网络课程已顺利实施并得到了较好的反响,而临床课教学由于某些原因尚未形成网络教学模式,鉴于“3+2”模式后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1加快临床各教研室网络课程建设各临床医学院应根据临床医学院涉及的临床教学的各教研室,设立专项拨款供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可建立在校园网平台上,也可考虑开发更加适应临床教学的平台链接在校园网上,使学员在校园网覆盖范围内均能自主进行网络学习。

2建立临床网络教学中心,方便学员自由上网学习目前临床医学院的学员因生活条件等限制,需要有一个类似自习教室的地方,能够提供电脑供学员方便的登陆校园网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这样,学员可以不必因为课程设置等原因影响学习,能够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统一,也可以弥补人员分散造成的各种问题。

3培养一批熟悉网络和电脑操作的教员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中心将由传统模式的“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方向,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员,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和电脑操作,熟悉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给学生,让讲授更生动[2]。

上一篇:德育教育范文 下一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