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9:18:08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从历史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涉及了课题立项、过程管理、成果的产出及应用转化、科研评价、科研交流、科研经费等一系列科技管理活动及产学研合作问题,过程繁琐,意义重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单就每年科研项目、成果、获奖、经费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就很费时费力,还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不用提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查询。管理工作跟不上,便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科研状况,更无法跟踪、引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对科研的管理就无法到位。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常规的工作程序化、自动化、网络化,能够很好地解决科研管理中的信息问题。

1.2从长远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医院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还要兼顾将来数据膨胀、网络兼容以及信息安全的问题。

1.3从技术角度看:

良好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从科研管理的内容出发,按照流程及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求,将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自动化,网络化,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反馈及信息利用等工作,做到简化工作流程,快速、准确、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降低科研管理成本,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以电子数据处理为代表的初级阶段,也是信息孤岛阶段,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是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手段,得到应用。其特点主要是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而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逐步由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发展到管理过程的应用。第二阶段: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也是集成应用阶段,这一阶段面向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大量信息,但由于业务覆盖能力弱,系统灵活性较差,难以及时反映业务流程变化,并且系统维护和更新费用昂贵,使其可持续发展性受到极大限制,信息化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基于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彼此不能沟通,数据不能够共享,出现了信息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基础信息重复建设、信息化投资得不到合理的回报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分类管理和应用信息,成为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提出了组织管理理论变革的需求。第三阶段: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提高阶段,也是信息融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快速积累,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过程管理,将企业各部分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信息得到更加系统的收集、充分的整合、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定规划,实施低成本运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它的出现为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第四阶段:以“知识管理”为代表,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和理念引领的全方位信息整合应用的新阶段。体现了管理思想从“资源管理”到“知识创新”的进步,管理信息化实现了资源整合、业务与技术融合和法制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网络化,建立起移动社会,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得以整合应用,管理信息化日趋成熟,智能化决策支持模型得到推广。更多的管理创新概念涌现,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管理创新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成为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组织效益的有力工具,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变革成为重中之重。

3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科研管理变革的关系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科研管理变革是医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技术又推动着管理变革走向更深的层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以管理变革为前提,而管理变革推动着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科技信息网站建设;②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③办公自动化系统;④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很多医院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但是都是各自为阵,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技术的限制和部门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②各医院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医疗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③已有的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科研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管理是整合资源、建立秩序、激活力量、提高效率的手段。医院科研管理是按照医学科研的性质、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医学科研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医学科研整体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活动过程。变革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能力和财富的行为。医院科研管理变革就是医院科研管理者在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创造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使调整后的人、财、物、信息这四大资源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整合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实力和综合水平。医院只有真正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科研管理的全部功能,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使科研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信息化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具体作用

4.1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信息,建立医院统一的科研信息数据库,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医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形成项目、经费、成果以及科研人员专家库等统一的动态科研数据库,可以把握所有执行环节,动态地对医院、团队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为评价医院的科研水平、竞争能力提供信息和依据,进而给医院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管理者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详细的医疗信息、医学科研成果以及市场发展导向,以根据最新的医学发展情况掌握决策方向或制定可行的管理决策,从根本上避免决策的失误。

4.2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很多手续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因为有了信息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办事环节,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3有助于信息共享,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大量的科研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共享,并能将信息按用户的逻辑提取出来。并向不同权限的人员进行信息,为全院提供统一服务内容并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第一时间了解科研资讯,各级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保证了信息的畅通。

4.4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科研绩效考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

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主要表现在:①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从过去事后评价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②从检查结果变为监督过程,从而使绩效考核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③可以实现考核互动,员工在系统中制订工作计划,并与上级共同修改、确认工作目标;上级通过系统跟踪员工的工作进度,在线完成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可以将绩效管理全过程数据在系统中自动存档,并不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关联信息,为科研绩效考核提供实施依据。④可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考核表的发放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考核结果可以自动汇总、计算和分析等,可优化科研绩效考核过程和提高考核效率。

5医院科研管理变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加强组织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建:

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要整体规划,要把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纳入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方案,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不至于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领导支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综合建设,首先要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弄清真实的管理需求,然后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保证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和规范,与其他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有效共享。

5.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保证信息系统的普及:

科研管理信息化需要管理层和具体用户都要有现代化的观念,只有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网络,也是实现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领导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意识,从决策出发,利用各种方法、途径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其次,医护人员也应努力践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并通过工作中的总结和经验来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

5.3完善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信息化下科研管理的规范:

科研管理信息化依然需要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进行管理规范,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其次,要对人员的行为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新的科研管理流程虽然有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依然需要大量人员的投入,比如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等,只是说这些过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各项适应信息化系统下的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5.4加强医护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员培训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对以下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培养。其次,加强信息系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仅要进行信息化专业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医学科研管理的专业培训,以促进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第三,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医护人员对科研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为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做了铺垫。总之,医院要格外重视人员技能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保证信息化的实施。

5.5重视数据安全问题:

信息化后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这就要求做到对信息的安全管理。一是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二是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或不被未经授权恶意或偶然地修改;三是进行数据备份,防止系统突发状况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破坏,并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有必要的备份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从而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

6结语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已成为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医院应重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医院科研管理的优化,并通过科研管理变革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促进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对管理信息化人才的认识不足。

目前,在企业实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企业关注更多的是硬件设施的需求,网络氛围的建立,系统的使用效果等问题,对信息化人才不够重视。而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而且懂得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更加稀少,导致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不能统一,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运营出现问题。

2.管理中的不足。

相关机构对已实行管理信息化企业的调查分析表明,信息化实行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足。换言之,企业的管理对信息化的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管理中的不足与误区主要体现在:①企业实行信息化进程中,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不统一,妨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实行;②在实行过程中,认识不够,没有对企业中与信息化建设相冲突的流程进行整改,以至于信息技术建设不能得到合理利用;③在信息化得以在企业实行之后,对信息化系统的后期保护和应用不足。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消除信息化误区这个限定条件,不仅妨碍企业竞争能力的增长,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因此,必须认识企业信息化不足,实施合理的解决策略,才能使信息化的作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得以充分发挥。

二、改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客观合理地认识信息化,关注信息文化建设。

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在技术层面趋于成熟,企业要做到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就必须对信息化本身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认识。企业必须认识到:①信息化作为一项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②信息化虽然有着强大的功能与影响,但是其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在企业中可能出现的诸如人事纠纷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不能依靠信息化来解决;③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领域,所以需要不同的信息化范畴,所以一定要对信息化做出合理的判定;④信息化的作用是否能够发挥最大化依赖于企业中各个成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与实践。因此,我们认识到在认识信息化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企业的信息文化建设。企业的信息文化意味着信息的交流、沟通、分享。企业必须关注信息文化的建设,通过对信息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来加强企业成员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素养,以此推进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2.合理规划,制定目标,逐步递进。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可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丰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将来的企业的关系必定是错综复杂、互利共赢的。依这种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已有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表现方式,因此企业也需要以现有的形式作参考,预测将来的信息技术会有怎样的发展,而企业又会有何种新的表现形式,以此来合理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追求快速发展,否则会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力求稳中求进,将目标逐个、逐阶段地实现。

3.合理策划,避免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实行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保证实行管理信息化的初衷,在管理信息化过程要谨慎制定投资计划,关注投资收益,利用各种方法“逃避”风险。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分层次、分阶段的过程,是需要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所以在实行过程中要合理策划,以远离风险。避免遭遇风险的主要措施有:①在信息化策划过程中,要了解企业的竞争氛围,尤其是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挑选合理的信息化模式;②在实行信息化策略时要获得专业人士和权威组织的帮助,这对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③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应该把目光放的长远,向国内外企业进行招标,以选择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化系统。

4.注重企业培训,培养管理信息化人才。

根据我国目前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现状,企业要想实行管理信息化,并在信息化建设中稳步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队伍以维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在实行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培训专业人才同步进行,以满足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三、结语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已经进入全球化的发展阶段,管理信息化在很多企业已经得到应用。从初步实施到现在,管理信息化已经被逐渐地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企业只有科学分析信息化,认识误区,并逃离误区,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得以完善,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厂;信息化管理;运行维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企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生产到管理,计算机技术始终贯穿其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效率。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厂管理也需要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效率,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电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初具成形,已经从系统的构建阶段转化为运维阶段,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就针对目前电厂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让电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完善,推动电厂的发展。

1电厂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电厂管理的效率,降低风险,增加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内容,而是信息、管理、技术等的综合内容,需要每一个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是电厂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政府以及相关业务来往企业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电厂信息化管理能够让信息技术进行更加专业的划分,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性质和职责进行更好的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专业性。1.2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电厂已经构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了信息化管理改革,但在这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支撑,而目前电厂在这方面的人才还不足;另一方面是应用问题,在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数据及时进行更新,对相关设备进行运维。这些问题都给电厂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2电厂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管理体系能够让信息化管理更好地进行运作,提高工作效率,让相关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相关事物。电厂工作人员较多,工作性质多样化,管理难度大。因此,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电厂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明确,对工作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分类,记录相关数据,在这个体系结构中,能够对全厂的情况一目了然,进行管理。2.2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层负责人、管理流程部门、监督机构等。管理层负责人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和建立管理体系,向相关领导部门汇报相关信息等。流程负责人进行管理流程的操作、维护已经监控等,进行机制的评估和优化,负责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向上级领导反馈管理流程情况,管理流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监督机构负责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3电厂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实时数据库的应用。电厂的信息量庞大,信息来源广泛,需要建立实时数据库进行满足,实时数据库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实时数据库能够提供过去和现在的全部相关信息,能够让使用者对一目了然的访问相关信息,进行应用。数据库能够实时反映工艺数据并进行长时间存储,以满足用户或者应用的需求,以便于对工艺和设备的状态进行有效分析。数据库能够储存原始数据,不对数据进行任何处理进行储存,进行真实情况的反应,以便进行相关管理。但这样对储存空间的要求较高,需要有先进的压缩技术和还原技术来支持。数据库将数据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复杂的计算功能将数据进行自动归类处理,以满足不同用户或应用程序的要求。数据库能够将电厂内所有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反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与不同厂商的产品间相互传送信息。此外,数据库在采集和储存信息的时候具有可靠性,能够采用分布式结构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储存,具有容错技术,部分发生故障任然能偶进行工作,保证数据不丢失。3.2进行数据实时传送。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将数据的录入分配到具体的工作班组,而其他班组不能进行修改,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进行联网监控,对电厂各部门的生产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时采集数据,增加了报表制定的灵活性;对历史趋势以及报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监测;能够将实时数据传送到管理系统中,便于电厂进行统一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对相关人员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口令密码的手段等;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

4结束语

科技改变了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了电厂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应用已经是势在必行,通过对电厂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反应、职责明确以及自动分类管理等手段,能够让电厂实现统一管理,提高电厂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为电厂领导人的相关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依据。所以,信息化管理是推动电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电厂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魏芬芬 单位: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街道办档案管理的基本状况

一是管理水平低下。街道办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这大大制约了街道办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率,无法满足动态管理的需要,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专业人才缺乏。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与计算机、电子软件、网络等打交道,不仅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精通档案业务知识。从目前看,街道办现有的部分档案干部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极大地制约了县级档案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街道办档案信息化的优越性

一是方便快捷。无论是在街道建设中形成的,如卫生、计生、环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还是在街道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如服务机构、网络设施、居民家庭、就业、培训、救助、家政等方面的文件材料,都可以直接登记进入计算机,形成完整的、准确的街道办辖区档案数据库。原始档案数据进入计算机后,再利用其强大的分类组合、检索、调阅、复制功能来建立完整的街道办档案管理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的各项要求,凸现快捷、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效率优势,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物尽其用,群众查阅立等可知,办件事项不再是期盼和无休止的等待。实践证明,街道办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运行,既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档次,又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服务保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和优越性。二是标准规范。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三是安全可靠。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为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

三、提高街道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是立足管理手段现代化。应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要统筹规划,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做好。搞好工作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序推进,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二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从了解的情况看,县级街道办档案管理几乎没有编研机构,这就难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街道办档案工作必须按照编研工作的原则要求,以需求为核心,以服务为主体,不断地、及时地对档案史料进行选材、鉴别、考证、加工、整理。要根据不同的编研内容,把分散的资料,按照利用规律有机地编制起来,以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辖区内的名胜古迹、市街名称、名人故居等历史沿革都具有历史的考查作用,都可以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四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和首要依托。街道办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实现街道办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专业人才建设。因此,各级领导要足够重视建设一支精通街道办管理且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专业队伍。为现职工作人员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岗位成才。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各功能的设计是建立在精细化的设备管理标准上,通过电子工单的生成、反馈、审批是来完成各类设备管理任务,实现设备管理的流程化、信息化,并且整个设备管理的过程可见可控,所以提高了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顺德供水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远程监测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养护管理模块、巡检管理模块、维修管理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6部分,具有系统消息和系统配置等功能。

1.1远程监测模块

顺德供水公司属下有10间水厂,远程监测模块显示主要生产设备的实时状态及运行数据,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和闪烁方式对设备运行、停止、故障这几种状态区别显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可通过互联网客户端实时监视水厂设备运行的动态情况,模块中的自动报警和历史曲线查询功能可及时提醒用户发现和处理问题或事后对各类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1.2资产管理模块

设备资产管理模块是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它对公司属下各水厂所有构筑物、机电设备与检测仪表等资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该模块主要包括静态信息录入/修改、动态信息实时更新、资产信息查询、资产信息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相关供应商信息管理、数据维护等一系列功能,使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资产配备情况。首先各水厂设备都根据分属的水厂、车间、设备大、小类别及序号按一定的编号规则进行唯一编号,价值2000元以上的A、B类重要设备,还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根据“定人定机原则”指派专责的设备管理员跟进维修和设备档案维护管理工作,并且设备管理档案中的动态信息是与系统的远程监测模块、设备养护模块、维修管理模块、设备年度评估功能模块中的相关内容自动关联,可自动生成设备的折旧性、维修性、可靠性等实时动态信息,给设备管理者提供分析、判断的参考依据。水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为缩短修理的停歇时间,需要根据设备运行特点与零件的失效规律,以及零件的购买周期,对易损零件按一定数量进行储备,因此资产管理模块中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备品备件管理。设备在建立基础档案时由设备管理员录入该设备常用的备品备件型号,水厂每次购买备品备件后仓管员在该模块的备品备件管理中找到相应型号的备件输入入库数量。由于10间水厂许多设备的备件通用,因此可以在系统中很方便查询到所需某一备件的库存情况及分布地点,非本水厂的库存可采用调拨的方式进行使用。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养护工作后回复工单时,需在【消耗备件】下拉栏中选择已使用的备件及规格,填写消耗数量,此时系统会自动将相应备件的库存数量减去。公司级设备管理员会根据各水厂备件的使用频率,对每一种型号的备件设置最低库存量,当实际库存量小于最低库存数量时,系统会发出提示,提醒相应采购部门进行购买,这样便可帮助公司减少备件的占用资金但又能确保维护工作对备件的需求。

1.3设备巡检管理

在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定期巡检是不可忽视的工作。系统根据水厂工作特点设计了生产值班员的设备巡检和维修员的设备巡检两种。生产值班员巡检是每班按规定的频率对运行的设备进行巡视,而维修员每天一次的设备巡检工作则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值班员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时,可在系统的“巡检异常填报”模块中进行填报,注明设备编号、问题类型(机械、电气、仪表、管道等)、异常现象描述、当值人员等信息,巡检异常上报后系统会转为设备维修工单自动派发给该设备的设备管理员跟进处理,同时反馈给厂级维修主管跟踪审批异常处理的结果。维修员巡检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隐患需要处理时,直接在系统的维修管理模块中填写“上报维修任务”,系统将自动生成维修工单,然后按照工单流程执行维修、反馈和审批工作。

1.4设备养护管理

合理制定设备的日常保养、检修(大修、中修、小修)与更换计划对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满足设备定期检修需求,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带来的拆卸磨损。水厂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养护管理模块制定设备各类养护计划,系统根据养护计划中确定的养护周期和设备运行时间自动派发电子养护工单给指定养护人员,并发出提示督促其按时完成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通常水厂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分为三级,一级保养主体是水厂生产值班员,主要是设备日常使用过程的清尘去污,添加油等简单保养工作;二级保养是维修员为主、运行人员配合,主要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设备的精度,紧固设备的松动部位,更换个别易损件或磨损到期的零部件;三级保养则是指设备全面检修活动,原则上由设备的运行时间确定,主体可以是设备管理员或专业的设备维修厂家,设备在经过三级保养后,应达到内外清洁、油路畅通、操作灵活、运转正常。设备养护模块主要包括养护计划制定,养护任务提醒、养护工单派发、反馈与审核,养护记录查看,养护信息统计汇总等功能。系统是采用电子工单流转模式实现了设备定期养护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养护人接到工单后根据养护内容完成相应对设备保养工作并填写回单,再提交设备负责人审核。系统将针对养护后设备运行效果反馈,以及对比多厂设备养护策略与养护手段,汲取设备养护经验方法与教训,生成养护优化建议,对设备养护计划的修订完善形成参考。

1.5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维修工单生成和派发,工单的反馈与审核,维修记录查看,维修信息统计汇总等,同样采用电子工单流转模式实现设备维修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对已生成的维修工单可以有执行、忽略、改派、回单等几种操作,工单的审核也有审核通过、审核不通过、撤回审核几种状态。对于公司自身维修力量难以完成而需要委外维修的任务,维修方式选择“委外维修”,并将审批后的“委外维修申请单”和“委外维修验收单”电子扫描后作为附件上传到系统保存。设备维修的记录是公司设备管理的经验积累,在设备维修知识共享模块中,各水厂的设备维修员均可以互相查看已经完成审批的设备维修信息,供维修参考使用。

1.6设备统计分析

设备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在用设备统计、设备故障分析、设备完好率统计、年度设备评估等内容。在年度设备评估功能中,系统自动读取设备全年运行时间,同时计算全年故障次数、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频率,列出完成养护次数、养护内容、维修内容及更换的零部件,设备管理员最终根据些信息对设备该年度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一个梳理和评估,再交水厂设备维修主管审核。统计分析模块通过设备运行模式及其运行工况条件分析,评估设备运行效率,并通过对比参考多厂相关设备运行历史经验数据,结合设备本身技术参数与工艺要求生成设备运行优化方案,实现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同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运行能耗。

2.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角色分配与实施

每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不能缺少人的作用,设备管理也是同理,信息化管理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2.1顺德供水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层的水厂和分公司,该层次主要完成设备的日常监测、巡检和维护等具体操作,以及各类设备管理工单的填报、审批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指总公司运营层的设备管理,参与的主要是总公司财务、采购、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司经营管理者。总公司层次设备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产管理,全公司设备与备件的采购查询。负责水厂管理工作的供水管理部则负责本系统的维护和相关系统配置工作,同时还负责设备技改工作,监督、检查各水厂和分公司是否根据管理要求在系统上按时、按标准完成一系列设备管理工作,并协调各分公司之间的设备及备品备件的调拨,对各水厂的设备故障类型、设备完好率、设备停机时间等等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分析,促使各水厂设备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2.2“定人定机”制度是顺德供水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顺德供水每台设备都有唯一的设备编号和指定的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是由维修厂长根据设备类型(例如机械、电气、自控、仪表等)指定厂内相关专业技术员或维修员担任,设备管理员工作一般包括设备基础档案的建立、动态与静态信息的编辑,设备的年度评估,负责分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和电子工单的反馈填报(故障和保养时,系统默认将工单指派给该设备的设备管理员),因此设备管理员对设备从安装验收开始直到设备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水厂维修厂长即设备维修主管,其工作包括设备工单的改派、审批等,以及设备巡检配置、设备调拨与变更等等管理事务。

3.设备信息化管理取得效果

3.1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打通了水厂实时生产运行数据与生产数据填报、设备管理等之间的数据通路,数据从分钟级,到小时、日、月序列是逐级汇总。系统可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中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和养护计划自动生成设备保养工单;运行人员在生产巡检过程中提交设备异常后系统自动生成并派发维修工单,所以系统的各功能业务相辅相成,对于某些关键设备可以做到更精准及时的保养维护。

3.2之前各水厂的设备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存在,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后,设备的每一次保养、维修、改造的详细资料都通过工单的形式录入系统,方便分类查找。同时系统还记录了故障停机时间、维修时间、运行时间,设备更换的零部件名称和数量、以及备件的库存状态等等,每年的设备评估、设备年检情况也能在系统中快捷查询,使各级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设备先前和目前的、整体的运行状况。这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节省维修更换成本。

3.3原来水厂设备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没有认真抓,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等基础工作做得不够,设备出现临时故障需要检修时只做临时处理,设备卫生也不能及时清理,整个设备管理工作非常被动,即不标准也无质量可言。现在系统根据功能和分工给每个用户名进行初始化设置,配置一个或若干个角色与权限。值班员、维修员、设备维修主管都是根据工单完成执行具体工作或审批任务,从而将设备管理制度转化为流程形式,并且各级管理人员能方便地在系统上跟进和审核,明显提高了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4设备管理系统在资源共享方面实现了设备信息的迅速传递,使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能以最快速度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库存备件的查询、设备维修知识的共享,设备资料的查找等。而统计分析模块又有针对性地指导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使一些经验或习惯性的工作,更加符合标准化、系统化,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出改进措施和指导建议。

4.结语

水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其设备需要可靠与稳定是勿庸置疑的,但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会逐渐劣化,如果忽视设备管理,必然导致设备效率低下、以及带病运转和故障频繁,一旦发生设备抢修还可能导致某此生产环节中断,甚至引发水厂停产,从而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顺德供水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运用提升了设备管理的质量,降低了维护检修费用。它通过规范操作、定期保养、适时维修,合理改造等手段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运行状态,从而提升水厂工艺保障能力、提升了供水企业生产组织能力和供水质量控制能力,系统对供水企业具有广泛借鉴作用和普遍的推广运用价值。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管理方式的束缚导致很多的企业资源大量流失,能够使用的资源利用效率也不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的信息和数据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数据很容易丢失,这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利用纸质进行档案留存不但不利于保存,还可能在存档的过程中泄露商业机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普及,信息化管理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过程中也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并将财务内部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使信息化的管理技术逐渐被财务内部应用,并为企业服务。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管理指的就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软件系统,从而实现本企业管理的统一性。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或者计算机集合,主要是将企业内部的全部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这也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高效分配和调动的重要过程。

2信息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化的相互传递联系得越来越紧密,通过信息的传递能够使财务内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便利和及时,有利于企业管理和财务内部管理的融合,能够起到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并使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更加规范统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对财务内部进行控制,还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有必要规范地进行信息化的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3.1信息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财务内部管理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广使得财务内部的风险程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信息化的融入,使得财务部门所要控制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这使财务内部所要做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负责对原始的一些资料数据进行精准的收集整理和统计核算。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还会增加更多有关财务的业务和活动,如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查询、通过网络进行催账等,很多传统的业务通过信息化的网络都能够轻松便利地完成。通过这样的转变,很多控制的内容和管理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进而使得财务内部的控制范围发生变化,财务风险也很可能发生转移,风险影响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降低财务内部的管理风险,财务内部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并降低风险资产的含量。同时财务部门要针对信息化的现代化技术、企业对财务部门的特殊规定等,构建一个有效的防范网络系统,确保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高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健全财务管理模式。

3.2信息化对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控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传统的比较臃肿的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转变大大降低了在最后的决策程序中领导阶层对其的影响力,从而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精简的结构就意味着对财务内部进行影响和转变,降低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这样能够有效地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了解自己应该负责的部分,各尽其职。通过这样明确的工作分工不但能够有效地确定责权问题,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速度。除此之外,在对财务内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能使财务管理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和虚拟化,这样可以使各个财务管理人员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同时,这些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使整个财务管理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之中,摆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束缚,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从而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实现现代化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

3.3信息化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的技术融入其中,能够全面地将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财务资料和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财务内部的核算方法有所改变,将传统的纸质核算操作形式变成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技术这种动态的形式来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网络完成的电算化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工作更加便利,还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此之外,从另一方面来说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是比较开放的,至少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来说是这样的,通过这样开放式的管理技术,能够使企业的关系人、企业之间的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往来的客户等沟通更加便利。这样不但能够加强他们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还能够节省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认识到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并获得所需要的准确资料和信息,从而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信息化对财务监督的影响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监督、控制与核算等操作全部都是利用人工手动来完成的,而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如果监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或者是在监控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人为因素造成的危害都是避免不了的,同时再加上有些监控人员不能恪尽职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内心追求利益,对于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够重视,意识淡薄,最后导致监控效果很差,对于财务部门的监控管理实施困难,难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使整个财务监控管理的流程都在编制的程序中完成,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单纯的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够保证财务监督管理的正常顺利运行,有利于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提高管理的准确性,降低出现的差错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旦程序出现了错误,而这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又较弱,造成过于依赖程序,或者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对于这种错误很难发现,那么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后果,甚至有可能使财务系统出现瘫痪,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时,财务部门要特别重视信息化程序的编写和设计,保证其准确性,从而保证财务运行的监督与管理过程,提高运作强度。

3.5信息化对财务控制活动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活动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这里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了解。一方面,指的是控制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层过于看重企业的盈利状况,将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是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企业盈利过程中能够给股东们带来多少收益,股东们能够在年终获得多少分红是财务部门非常重视的事情,亦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的技术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构架进行了改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关注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各大股东的收益情况,还要高度重视其他有关利益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权益状况,如企业的长期顾客和刚刚接洽的新客户、企业内部的职工、政府机关以及企业经常往来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等,通过这样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财务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以后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平台,这样会将财务内部的控制方式与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节,使其向着灵活性高、成效好、振动小以及准确性高等方向进行转变。除此之外,要将财务内部风险预防和错误纠正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完善,从而构建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活性的管理机制。从其他角度来讲,在进行财务控制时,通过计算机与人两者的共同合作配合,不但能够有效地均衡控制主体,还能够保证控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未来社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必然趋势。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因为它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流向与盈利状况,这与企业领导的决策密切相关,因此,在财务内部的控制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能够不断地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管理;构建途径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络技术,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今大势所趋,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都纷纷争相上马,极力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为其谋利。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也是时代所需、企业发展所需,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就没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应变能力。但企业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实施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本身是一项企业管理的全身运动,是一项向传统管理模式挑战的变革,需要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其次,它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基础、人员素质为基础,要求企业要具有很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准确地将企业决策实施到位。笔者通过参加本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经验,认为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决策与参与,明明白白建设信息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革命,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对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司组织形式的重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部门职能及利益的再分配等等,势必要与一些习惯势力产生摩擦,如果没有领导坚定的支持,并身体力行,这些变革是很难推动的。同时,信息化在初始化阶段,要把许多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并要随时应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成绩却不是怎么明显,人们持观望的态度用疑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关系到自已的各个细节,这时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变革,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1)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做好与一切旧的管理恶习作“斗争”的准备;(2)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3)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4)给予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强大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所以,许多已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都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实施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使全体员工自觉成为信息化实施的推动者而不是“绊脚石”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用户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最具有针对性,所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是几个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已、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2)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3)有计划地组织各流程业务骨干到信息化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洗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建章建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备与否是信息化管理能否可靠运行的基石,基础工作没做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化运行,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惨重的。因为信息化的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一张张单据、一个个信息输入电脑,用人脑来控制电脑,用电脑来控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程控制、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做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将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决定信息化之时,应完善各项基础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规范统一。因为一样货物的名称、一种产品的规格型号或许只是一字之差,在手工处理条件下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系统,要不就是被拒绝,要不就是录入后给今后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的基础。(2)建立票据即日录入制度,做到业务日清日结,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3)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以保证初始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因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样不但不会给管理带来效益,同时还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4)健全科学的分工和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整体思路,找准信息化实施的切入点,稳步扎实地推进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不只是在企业内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电脑上查查资料、看看文件等,这些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电脑应用,根本还谈不上是什么管理,充其量只是手工劳动在电脑上的翻版,这并不是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本质。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走勤俭信息化之路。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步,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之所以把财务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财务是全公司的数据中心,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最后各部门都需归集到财务;先中心,后局部,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因为一个分支系统的失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推进和运行。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以后各步就有经验和信心了。第二步,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第三步,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第四步,建立以工艺技术为中心的科研开发系统。第五步,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五、选好信息化系统软件,找准系统实施咨询队伍

现行市场流行的软件很多,关键是要找准适合本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软件。软件选择适当,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防止以后的各种后遗症;同时软件的选择还要注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专业需求。所以软件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和考虑,它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许多企业信息化不成功,就是在软件的选择上走了许多弯路。软件选好后,另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软件实施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因为一个具有极强能力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哪怕是实施一个并不怎么好的软件,他们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这个软件发挥到极致,并产生巨大的管理能量。所以,系统软件和技术服务队伍的选择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六、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系统策划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2.2系统运行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2.3系统评价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2.4系统改进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煤矿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新时期对煤矿开采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趋势,更是客观的要求。从煤矿开采安全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规模小的煤矿对于科学管理知之甚少,对于安全的保证能力较弱,而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对整个开采的过程一直进行全程的技术性指标监控,还可以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全程信息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安全指标的监控,也能够加强地上于地下的即时沟通,提升了安全系数的同时也提高了作业效率。

(二)煤矿信息化的基本原则。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可靠性是信息化管理的另一个原则,可靠性所强调的是息息化管理系统自身的可靠性,这里既强调的是信息化系统对于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可先进性,这是煤矿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一个根本性技术要求。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先进性的支撑,只有保证了其先进性,才能够在实际运作中保证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操作都能够始终保证高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应对随时可能存在的市场的、技术的风险。开放性,又可以称其为拓展性,是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原则。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共享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开放性。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而推动煤矿开采的效率、其他各领域之间的合作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系统化管理技术及其在现代煤矿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完善和利用光缆架空线路。由于企业自身拥有完备的信息技术中心,企业当中各个二级单位还设有中心机房,这就为整体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要想实现这样的便利就离不开从信息中心到中心机房以至于整个单位的光缆架空线路。所以,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整体光缆架空线路,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线路网。其次,系统安装、测试和运行主要分如下几步:

第一,确定系统界面。为了使系统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方便,采用网页页面式界面,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归为不同模块。主界面包括四大模块:公共信息、企业资料、新闻动态、业务信息。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上,根据煤矿生产实际设置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党政建设、职工之家等20项子模块。

第二,建立服务器数据库。按照管理模式,在数据库中建立起相应的组织结构信息,设置组织名称,建立企业级站点;设置下级机构,根据矿实际组织结构,部门设置按领导分管线设置,分设为生产线、安全线、开拓线、采煤线、机电线等,各线下设职能科室与区队。注册人员、矿领导分配在企业级上,其它人员分配在相应部门。

第三,确定标准流程。制定收发文的标准流程,其中发文流程包括:厂矿发文、党委发文等;收文流程包括:局收文、局党委收文、工会收文以及各相关组织收文等。制定档案管理系统流程、专题信息管理流程、会议管理流程等,这些流程的制定,使系统应用有章可循。

第四,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系统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确定系统功能运行是否正常。在收发文流程及个人发送邮件测试中能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系统维护时流程配置是否灵活,从而制定出办公自动化运行的各项规定。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是推动煤矿开采以及相关盈利企业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在很多相关企业当中已经获得了成功的运用。无论是煤矿开采作业当中的作业安全,还是煤矿企业管理当中的管理效率,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医院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体现。也是医院档案工作提高效率,保证安全的实现途径。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最先了解的应该是“档案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在存在过程中可能回遇到哪些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医院工作本身也经历着改革和发展。比如医改的进行,医院的管理与经营市场化。所有这些都脱离不开信息化技术。而对这些珍贵资料信息的归档整理,档案保存也更需要使用到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毫不夸张的说,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基石、是医院工作不可或缺亟待解决的一部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独特的风格,要有自己特色的网络版面,有丰富的内容架构,有规范的细化的各项档案管理模块。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

2.1了解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涵义

深入浅出的理解,档案信息化是把传统方式的用纸张、音像等媒介手段保存的资料改为使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把种种资料更改为数据。通过某种软件管理系统来规范管理,利用数据库合理的组织这些数据。总体的原则是对档案数据的管理要遵循安全、高效、保持原貌的规则。

2.2建立医院的档案管理网页或者网站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是仅仅用计算机管理。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要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公式,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这些利用档案管理网页和网站,是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在网页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因篇幅有限在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主要从档案管理角度,分析档案管理网站应该拥有的模块。基本模块应该包含医务人员资料信息更新上传模块、机构简介模块、交流模块、病历管理模块等等。

2.3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

市场上已经有出售成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与软件公司联系,订制符合医院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但缺点是费用较高。部分系统对硬件系统有较高要求。医院也可以自主开发符合档案管理的系统。优势是专业优势,对自身的需求了解深入。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都需要能够实现的功能:首先是具备大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功能。档案需要存储的数据繁杂,而且在不断的积累和增长,所以必须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其次是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对数据的管理一定要高效,有组织。规范科学管理。

3、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有效操作方法

3.1提高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购买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立。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同时财政投入也可以信息化建设快速进行。购买规范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布线等工作流程。

3.2提升信息化技术普及率

信息化技术档案管理,必须要掌握信息化技术。了解计算机,熟练掌握软、硬件技术。如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网络常见故障排查与维护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等等。

3.3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创建力量

管理档案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抽调人员从事档案升级工作相当困难。每天需要应付日常工作,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建。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强化档案管理,完善创建条件。现有的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原先省一级标准基础上,对照省特一级标准差距较大,所以要不断更新观念,完善具体操作规程,推进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升档案服务水平,为档案管理升级提供基础保证,要及时引进先进档案管理设备。

3.4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化档案管理

首先,档案室要建立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医院各级领导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将本院运行完毕的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归档、编号保存,这样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对既往资料的考证,也能反映自己的政绩。其次,要建立奖励机制,各科兼职档案员进行年度考核时,将参考其档案管理工作业绩,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完善档案事业。再次,各科专兼职档案员对日常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要认真负责,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要把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自主学习论文范文 下一篇:实验室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