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21:58:29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反腐倡廉;监督;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以落实《若干规定》为基础,着力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党中央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突出强调了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以贯彻落实《若干规定》为基础,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

(一)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寻找并排查廉洁风险点和风险源, 是加强廉洁风险防范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对照 《若干规定》 的各项条款,结合单位经营生产活动特点,开展廉洁风险点和风险源的排查,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和廉洁风险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排查在工作中可能出现不廉洁现象的环节和部位,将其确定为廉洁风险点,并根据工作业务流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警、及时防范,切实增强企业领导干部自我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腐败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确定廉洁风险点。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针对经营生产活动中易发腐败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对照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入手,围绕经营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认真分析查找和确定本岗位、本部门、本单位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源。对排查出来的廉洁风险点和风险源,进行归纳梳理,找出岗位、部门和单位存在风险点,为制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制定廉洁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源和风险点,围绕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以规范权力运行为主线,以建章立制为目的,制定具体的防范手段和承诺措施,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做到廉洁从业。在制定防控措施过程中,要针对岗位风险,制定有效管用的防范措施和制度;针对部门风险,制定严密的工作程序和防控制度,明确防控风险的任务要求、工作标准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针对单位风险,要结合领导班子建设、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查漏补缺,堵塞漏洞,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领导干部的廉洁从业行为,减少和避免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形成有效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

二、以落实《廉政准则》为重点,着力加强廉洁自律承诺机制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领导干部廉洁履职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 《廉政准则》,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廉洁从业意识,需着力加强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承诺机制。

(一)抓好任期廉洁谈话教育。按照中纪委“实行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的要求,企业纪委书记要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内进行一次廉洁谈话,围绕宗旨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廉洁从业和反腐倡廉建设,对领导人员进行任期廉洁谈话教育,并要求被谈话人针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和权力运行进行表态承诺,填写《领导干部廉洁履职承诺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履职意识。

(二)抓好任职前廉洁谈话教育。按照领导干部管理程序,纪委要对每一名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前廉洁谈话,进行《廉政准则》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在任职前廉洁谈话结束时,要求新任职人员必须撰写《新任职领导干部廉洁履职承诺书》,保证自己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做到认真履职,廉洁从业,进一步增强新任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绷紧廉洁从业这根弦。

(三)抓好诫勉谈话教育。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如发现有违反《廉政准则》行为时,有违纪苗头和倾向时,纪委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及时提醒打招呼,将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对于进行诫勉谈话的领导干部,要填写《廉洁自律承诺书》,对自己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反思,进行自警、自省和自励,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从业行为。

三、以落实 《监督条例》 为抓手,着力加强廉洁从业监督约束机制

为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要以述廉议廉为抓手,着力加强廉洁从业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人员的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一)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企业党委要认真贯彻 《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增强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监督的意识。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遵循企业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程序,积极落实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二)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要以各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监督。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强化对经营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

(三)搭建监督平台,整合监督力量,实现全方位的监督。把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力、对外交往的能力。作为组织部门来讲,要进一步在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特别是在努力提升处级干部岗位胜任力上下功夫。 提高“人岗”相适程度。依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职位说明书的有关要求,2005年底在全区379名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建立了统一、制式的《职位说明书》。2006年提任的16名处级领导干部,都很好坚持了按岗选人的要求。今后区委选拔任用处级干部,都要坚持用职位说明书显示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选拔,用职位说明书的各种要素指导处级干部选岗履职,把具有胜任力的干部选拔到能够胜任的岗位上。

坚持干部胜任力标准。依据区领导人才考评中心对正处级一把手胜任特征模型和副处级领导干部的任职资格标准研究的成果,对凡是提任的处级干部,都要围绕测评要素进行综合素质测评,逐人写出测评报告,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情况,区委组织部适时向区委提出拟任人选建议。其中,正处级后备干部的测评要素共10项,包括成就动机、制度建设、运用职权、综合分析、调查研究、人际关系建立、团队领导、影响力、培养人才和服务意识等。副处级后备干部的测评要素共11项,包括成就动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研究、人际关系建立、团队领导、影响力、团队合作、培养人才和组织协调等。

用实“虚职”领导。目前,区委直管调研员13人,副调研员190人。有些单位在对正、副调研员使用和管理上比较松散。要用好非领导职务职数,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要定岗定位定责任。要对“虚职”领导确定工作岗位,分配具体任务,明确肩负责任,先“给位”后“作为”。二要出台管理办法。区委组织部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工作任务性质、特点和要求,研究出台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强化非领导职务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三要明细考核标准。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职位要求和具体工作,制定非领导职务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实行年度工作任务书,接受各级评估,确实做到“虚职”用实,延伸潜能效应。

拓宽干部胜任岗位通道。据对530名处级干部所学专业统计,理工类27人,占5%;社科文史类272人,占51.3%;经济管理类81人,占15.3%。从这些类别看,专业有些老化,知识有些单薄,实现“十一五”规划所需要的金融、房地产、现代商务、中介咨询、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要调整干部求知导向,贴近西城发展需要和岗位要求选择所学专业,把解决文凭、储备知识与提高履职能力结合起来,优化处级干部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干部发展后劲;要围绕干部胜任力要素,做好固强补弱工作。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公共课目培训内容,增设领导力、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处级干部领导和管理水平;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拓宽分析问题思路,能够提出独到见解;人际沟通、影响力方面的培训课程,掌握人际交往和说服他人的技巧策略;拓展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另一方面,在坚持处级干部既定培训思路、目标的前提下,探索分系统、分领域、分行业培训的路子和形式,提高处级干部专业化程度,拓宽处级干部胜任岗位通道。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任前承诺的现实图景

任前承诺是一项地方人大由下而上的“草根”式创举,如述职评议、个案监督、执法检查一般,是现实工作催生出来的一种履职形式。从当前查询到的资料可以看到,2000年前后,一些市、县人大常委会在人事任免时,开始以任前发言、任前询问的方式,帮助常委会组成人员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拟任命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综合素质。如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从2001年开始,对拟任命干部实行“供职发言”,至2002年5月,共有包括3名副市长在内的85人次在常委会会议上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任职打算,改变了以往常委会任命干部时,只能通过党委组织部门考察材料来了解其德才表现、投票时“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的状况。

在2003年新一届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始履职时,任前承诺迅速推行开来。许多地方的第一次任前发言、任前询问、任前发言直播就在这个时期相继上演。如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对26名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拟任人选的任前发言和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颁发任命书的情况进行了电视直播,这也是我国首次对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人事任免实况进行电视直播。这段时期,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在探索、借鉴的基础上,对人事任免的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把任前承诺纳入了工作程序。如2003年,衡阳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人事任免办法》,规定“被提请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人选,须到会作任职前发言,并回答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询问。新闻媒体可摘要刊播” 。该市的“干部任命实行‘任前询问制’”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评为“2005年度地方人大亮点”,成为颇受关注的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之举。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任前承诺逐渐成为了地方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时的必经程序,一些市、县人大常委会还在不断拓展任前承诺的公开范围。如浙江省丽水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对28名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拟任人选的表态发言,摘要刊登在2006年3月11日的丽水日报上。湖南省娄底市2009年2月26日,对提请任命的31名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前发言,进行电视直播;五年之后,该市又一次对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前承诺进行电视直播。

从近期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任前承诺越来越透明和开放,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任前承诺进行了电视、网络直播,还有的地方在报纸、网络上公开拟任人员的任前发言,大有“立此存照”的味道。这样及时、完整的公开,体现了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诚意,也是地方人大“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努力实践。

任前承诺的法律效力

任前承诺之所以让世人关注,绝不是因为承诺之词的华美动人,也不是承诺形式的别出心裁,其核心在于这是一份必须践行的履职誓言。如果说,任前承诺的含金量在于其践行性,那么保障其实践的关键力量就是法律。

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有“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的职责。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其任职承诺就是履行职责的一部分,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要求,自然属于“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范畴。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的职权有:“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因此,如果有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或是在工作中发现和收到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履职不力的意见和申诉,例如任前承诺没有兑现等,人大常委会可依法启动监督程序,督促其改正。

同时,对履职承诺的重视与践行,还是行政伦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守信践诺,所谓“商鞅悬木、一诺千金”就是讲权力施行者对公信力应有的态度。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公务员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这些硬性规定,与履职承诺的价值指向完全吻合。事实上,不少“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也意识到了任前承诺的伦理力量,如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之后,一些新任命的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就把履职承诺公开在了本部门的门户网站上,这其实就是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的一种无声宣示。

当然,由于条文法本身具有的滞后性,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对任前承诺的性质、形式和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在实践操作中,更多的是依赖于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等工作制度。而保障承诺的兑现与落实,凭借的也往往是人大常委会的集体权威和“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政治自觉。但我们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法律的修改、完善,包括任前承诺在内的人大任免工作,将会获得更加明确、更加清晰、更加刚性的法律支撑。

承诺实化的可行途径

承诺的价值在于兑现。如果任前承诺变成了任前演讲,成为拟任人员赢取印象分的“作秀之举”,那无论对承诺者还是受诺者,都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可以说,任前承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直面践诺的问题。作为受诺者,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督促所任命人员履行好任前承诺,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让任前承诺“落地”的举措主要是承诺公开和履职监督两大类。如前边所说的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把拟任职人员的“任前承诺”公之于世,就是通过舆论和民意的“软约束”来推动承诺者践诺。这样的操作已经相对成熟和规范,而且推行的阻力也比较小,所以各地借鉴、实施的速度很快,一两届下来,就实现了从“创新”到“常规”的发展。当然,承诺公开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项制度如果完全依靠个体的自觉来运行,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变异和颠覆风险,所谓“流于形式”就是如此。

因此,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行“任后监督”,以代表视察、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方式,对任前承诺的兑现情况进行检查。如湖南省新化县在2010年,对常委会任命的25名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兑现任前承诺的情况进行座谈与测评,对综合满意率前三名进行通报表彰,对综合满意率在60%以下且不满意率在10%以上的三个单位负责人,责成限期整改。陕西省商洛市2012年对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商务局的商务惠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案件审理等五个方面的承诺内容进行专项评议,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8月21日,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对五名承诺人的践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在新闻媒体公开。该市人大常委会还决定三年内对42份承诺全部跟踪评议一遍,以确保任前承诺得到有效落实。应该说,履职监督是推动任前承诺“落地”的有效手段。但在实践中,难免受到“与‘党管干部’原则不符”、“变相搞‘述职评议’”的猜疑与责难,所以其借鉴与推行的速度远不如承诺公开。从当前各地实际来看,要发挥任前承诺应有的作用,急需从理念、制度、操作三个层面来加强。在理念上,要把任前承诺作为强化宗旨意识的重要抓手,做到党委大力支持、人大积极履职、“一府两院”尊重配合、社会各界充分关注,把“任前必须承诺、任后必须践诺”作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常态,真正体现“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原则。在制度建设上,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规范任前承诺,把对拟任岗位的认识、履行岗位职责的设想、对组织和公众的承诺作为主要内容,承诺事项要细分、量化,任前承诺和兑现情况都应在公共媒体上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要把任前承诺兑现情况的监督纳入监督法的贯彻实施范畴,努力用好各种法定监督方式,避免唯创新而创新,确保履职监督的生命力与法理性。

任前承诺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性表达,也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我们期待,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地方人大亮点”工作能不断规范和完善,为实践“中国梦”凝聚起更多的正能量!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提高“人岗”相适程度。依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职位说明书的有关要求,2005年底在全区379名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建立了统一、制式的《职位说明书》。2006年提任的16名处级领导干部,都很好坚持了按岗选人的要求。今后区委选拔任用处级干部,都要坚持用职位说明书显示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选拔,用职位说明书的各种要素指导处级干部选岗履职,把具有胜任力的干部选拔到能够胜任的岗位上。

坚持干部胜任力标准。依据区领导人才考评中心对正处级一把手胜任特征模型和副处级领导干部的任职资格标准研究的成果,对凡是提任的处级干部,都要围绕测评要素进行综合素质测评,逐人写出测评报告,并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情况,区委组织部适时向区委提出拟任人选建议。其中,正处级后备干部的测评要素共10项,包括成就动机、制度建设、运用职权、综合分析、调查研究、人际关系建立、团队领导、影响力、培养人才和服务意识等。副处级后备干部的测评要素共11项,包括成就动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研究、人际关系建立、团队领导、影响力、团队合作、培养人才和组织协调等。

用实“虚职”领导。目前,区委直管调研员13人,副调研员190人。有些单位在对正、副调研员使用和管理上比较松散。要用好非领导职务职数,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要定岗定位定责任。要对“虚职”领导确定工作岗位,分配具体任务,明确肩负责任,先“给位”后“作为”。二要出台管理办法。区委组织部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工作任务性质、特点和要求,研究出台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强化非领导职务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三要明细考核标准。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职位要求和具体工作,制定非领导职务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实行年度工作任务书,接受各级评估,确实做到“虚职”用实,延伸潜能效应。

拓宽干部胜任岗位通道。据对530名处级干部所学专业统计,理工类27人,占5%;社科文史类272人,占51.3%;经济管理类81人,占15.3%。从这些类别看,专业有些老化,知识有些单薄,实现“十一五”规划所需要的金融、房地产、现代商务、中介咨询、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要调整干部求知导向,贴近西城发展需要和岗位要求选择所学专业,把解决文凭、储备知识与提高履职能力结合起来,优化处级干部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干部发展后劲;要围绕干部胜任力要素,做好固强补弱工作。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公共课目培训内容,增设领导力、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处级干部领导和管理水平;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拓宽分析问题思路,能够提出独到见解;人际沟通、影响力方面的培训课程,掌握人际交往和说服他人的技巧策略;拓展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另一方面,在坚持处级干部既定培训思路、目标的前提下,探索分系统、分领域、分行业培训的路子和形式,提高处级干部专业化程度,拓宽处级干部胜任岗位通道。

加强干部交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研究完善我区处级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建立领导干部“下”的机制,疏通干部队伍的“出口”。要适当增加新任处级干部交流使用的数量和范围,以便于在新的单位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落实《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尽最大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对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处级干部要视情况作些必要调整,增长处级干部新的工作兴奋点和创新力;对财政、统计、审计等业务性较强部门的处级干部,可采取跨行业挂职锻炼的办法,开阔视野,丰富领导工作经历,增加受锻炼机会,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把握胜任力评估导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市委要求,探索建立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价值评价、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有机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初步研究的成果,选择在部分单位探索建立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要修改完善民主测评系统,通过科学设置内容,简化操作步骤,增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科学性,提高测评结果的使用价值;要引入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评估,形成多元化的实绩考核评价主体体系,特别要扩大民主测评的参与面,加大群众满意度的权重,特别是直接对群众有服务功能的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治安、环保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评议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委巡视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和干部监督组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施对处级干部有效管理和监督,引导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党的各项事业上。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当能“上”能“下”渐成常态,许多人不禁会问:对“下”的干部,组织仅是“一下了之”“打入冷宫”放任不管吗?调查显示,湖北绝大多数“下”的干部都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卸下思想包袱,变压力为动力,重怀热忱投入到工作中。

找回初心、重新出发,离不开“下”的干部自我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关心鼓励、教育管理。近年来,湖北印发多个文件,实行“定岗位职责、定帮扶教育、定考核目标、定监管责任”的“四定”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干部“下”的后续管理,让“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把思想和精力凝聚到积极履职尽责上来。

定岗位职责,推动“下”的干部发挥作用

“受处分两年来,组织的温暖使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报答组织的关怀。”2014年因违纪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降级处分的黄冈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徐某,如今被安排在武穴市塔水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使“下”的干部有事干、有责担,才能避免出现管理“空窗期”。湖北根据“人岗相适、宽严适度”原则,对“下”的干部妥善安置,让“下”的干部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湖北省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干部受处分或处理决定下达一个月内,重新明确其工作岗位或分工,并按规定确定其工资及待遇;其中,对撤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的干部,应综合考虑其一贯表现、专业特长等因素,酌情安排从事临时性、专项性工作。

2015年7月,湖北省直某厅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因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免职后,省委根据其专业特长,安排到省社科院从事政策及学术研究。

鄂州市鄂城区、市医保局、葛店开发区等单位几名领导干部被调整后,市委没有把他们“打入冷宫”,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干事平台,让他们协助做好维稳、征地拆迁、交通建设等工作。这些干部较好地实现了从口服到心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新岗位上干出了新业绩,重新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定帮扶教育,督促“下”的干部整改提高

“违纪通报传达后,我和妻子抱头痛哭。”襄阳市樊城区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某说,他因参与单位领导大操大办亲属丧事被免职,由正科级降为副科级,为此一度感到委屈,情绪消沉。

但没想到,随后襄阳市纪委、樊城区委领导先后找刘某谈心,让其既体会到组织处理的严肃性,更体会到组织上的关心关爱。被调到中豪商贸城项目指挥部工作后,刘某一心扑在工地上,为陷入困境的项目全面复工排忧解难,被称为“服务企业的贴心人”。

“受处分后,组织还会不会管我?是否有机会重新站起来?这是大部分‘下’的干部的担忧。”襄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义斌说,惩是为了治,党组织对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不能“一处了之”,要切实担负起教育挽救他们的政治责任。

湖北坚持管人与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相结合,惩戒、教育和爱护干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下”的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干部在受处分或处理期间,由所在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指定一名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作为帮带责任人,跟踪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表现情况,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放下思想包袱。对领导干部,组织上在下达调整决定时,重新明确其所在的党支部,提醒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同时,建立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制度,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

2016年12月,武汉市通过会议形式对2014年以来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回访教育,3名原区委常委作为回访教育对象代表在会议上谈整改体会,在受处分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思想震动。

黄石市在开展回访教育的同时,定期把回访对象的表现向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反馈,因人施策提出建议。黄冈市出台制度,对回访工作中发现的情况分类处置:对彻底改正错误、工作表现突出的,按期恢复党员权利和解除行政处分,并按规定向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推荐使用;对思想转化不彻底、工作作风懈怠的,则重点教育、管理和监督。

制度化、常态化的教育帮带,使“下”的干部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大批“下”的干部知错改错后,取得了良好业绩。

定考核目标,强化“下”的干部跟踪管理

“组织上没忘记‘掉队’者,给了我‘重生’机会!”重获重用后,南漳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某某十分感慨。此前,他因在担任该县发改局副局长期间工作失职,被县纪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调整到县教育局。王某某在新岗位发扬“5+2”“白+黑”的工作干劲儿,放下包袱、大胆工作,受到干部群众好评。南漳县教育局h组委以重用,安排其分管重要工作。

在湖北,像王某某这样“东山再起”的干部还有不少。湖北坚持对“下”的干部同等要求、同样管理、同步考核,特别是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逐人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加强跟踪管理和考察,以“实干实事实绩”为中心,综合运用“核对核实核查”等方式,全面考核和掌握其德、能、勤、绩、廉等情况。

对受处分或处理干部“复出”,湖北注重用制度把关。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试行)》《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领导干部首次提拔任职征求意见的操作流程》,将“下”的干部政治表现和履职尽责情况,以及年度考核、影响期满考核等情况,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政治表现、能力素质达到重新任职要求的及时合理使用,对表现特别优秀、符合资格条件的大胆提拔任用。比如,红安县通过对3年来受处分的358名干部跟踪管理,重新提拔任用或重新使用了27名认错改错、业绩突出的干部。

定监管责任,落实“下”的干部严管之责

今年年初,武汉市纪委通报,江夏区发改委原主任王某某、原党组书记姚某某等人因执行党纪政纪处分决定不到位,致使受处分人员长期“吃空饷”被问责。

通报显示,2013年11月,江夏区发改委原主任王某某因违纪问题受到、行政撤职处分,职务层次降低为主任科员,但该委未对王某某的津补贴调整执行到位;且在其长达2年4个月不到岗的情况下,照常发放工资和津补贴。2014年7月,江夏区清查“吃空饷”行为时,区发改委未如实向上级报告王某某“吃空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2016年6月,姚某某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不按规定落实处分决定,不对受处分党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如实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区发改委纪检组组长李某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虽对王某某执纪不到位问题提出异议,但未坚持且未向上级组织报告,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湖北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对“下”的干部实行教育管理分级负责制,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把“下”的干部后续管理工作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的重要指标,凡发现干部处理或处分决定落实不到位,对“下”的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视具体情况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围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工作以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为重点,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执法情况报告、跟踪监督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等形式,促进法律执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解决,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执法情况的报告,作出审议意见,督促执法主体单位和相关部门做好整改落实工作。跟踪监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劳动合同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高度重视人大工作。以涉法涉诉问题为重点,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二、着眼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工作监督

紧扣全县“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建设,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财政预算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审查批准2011年财政决算、2012年财政预算、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及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201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2011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

视察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切实关注民生和热点问题。着眼促进全县重点工作落实,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10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视察。

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暂行办法》,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保障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做好人事任免和监督工作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暂行办法,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努力实现党内工作程序和人大法定程序的有机结合,通过法定程序,使县委提名推荐的人选依法任命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加强干部任后监督,实行被任命人员到会作任职发言、颁发任命书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法、检院副职年度书面述职报告评议测评及反馈制度,进一步增强被任命人员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的意识。

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质量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年内集中走访一次县人大代表,向代表通报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情况,听取并转交代表的意见建议,为代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提供服务,搭建平台。结合走访代表,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参训代表达到80%以上。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和县、乡人大工作人员培训班,切实提高县乡人大和代表的履职能力。巩固“人大代表之家”创建成果,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组织代表围绕常委会工作的重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

进一步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参加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常委会有关工作适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根据会议议程和代表意愿,邀请相关领域和熟悉情况的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县电视台“人大代表风采”栏目,宣传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培养树立代表工作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述职代表达到30%以上,接受选民监督,提高履职水平。

认真协调督办人代会议案和代表意见、建议,继续实行常委会领导分工督办制度,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8月份,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议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8月和12月份,分别听取县政府关于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

五、强化指导,优化服务,着力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

积极协调,充实完善乡镇人大工作机构,配齐人大主席和人大文书;抓好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协调各方和服务代表的能力;指导人大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推进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各乡镇人大要组织区域内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议题开展视察或调研活动;要组织代表至少对一个乡(镇)直单位的工作进行一次评议;要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送工作情况;坚持通过乡镇人大主席轮流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常委会开展的视察、调研活动、年终对乡镇人大工作实行考核通报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和人大主席的履职能力。

六、围绕提高履职水平,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采取参加党校培训、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研讨、聘请党校理论教员授课等形式,加强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知识、人大业务的学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

抓好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基础档案资料,不断推进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完善人大宣传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配合和协助新闻媒体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县、乡人大工作动态,为县、乡人大依法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企;廉政谈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28-02

1 前 言

当前,国企单位中的案件频有发生,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中现象较为突出,国企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自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十以来,各级纪委多次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打招呼提醒,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廉政谈话工作就是对国企领导干部的一种 “常提醒”和“勤拉袖”,也是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通过廉政谈话可以帮助国企领导干部牢筑思想道德防线,对其是一种咬耳扯袖,一定程度上也预防和避免了腐败和错误的发生,对始终保证国企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政自律,在国企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抓早抓小、未病先治”、开展好国企廉政谈话工作,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廉政谈话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廉政谈话是实施监督和开展他律工作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减少甚至是避免领导干部犯错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预防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自身职务便利来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这对国企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产生及其不良的影响。

通过加强国企的廉政谈话工作,遵循规范的廉政谈话程序,科学选择廉政谈话内容、方式,提高廉政谈话的针对性,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国企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进取之心、感激之心,始终牢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重视自己的道德品行素质,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对于实现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国企廉政谈话工作的有效措施分析

3.1 规范廉政谈话工作程序

一是确定谈话对象。即围绕“可以谈、不能谈、优先谈”的相关要求,根据问题线索,将符合廉政谈话条件的相关领导干部纳入谈话对象名单中。

二是制定谈话大纲。即组织廉政谈话工作的部门要认真做好谈话前准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并拟定相应的谈话大纲,细化谈话要点,明确谈话方向及步骤。

三是做好谈话审批工作。即组织廉政谈话的部门应在谈话前填写《廉政谈话提醒审批表》,审批表中需明确谈话人及谈话对象,并附谈话大纲报领导审批。

四是组织实施谈话。即谈话前,由专人负责通知谈话对象,并严格做好相关保密工作;谈话中,由专人负责对谈话过程情况进行认真详细地记录;谈话人要对谈话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应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并责成其在一定工作日内上交深刻检讨或情况说明材料。

五是做好总结报备工作。谈话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总结,完成谈话情况报告后报领导批示,并做好备案存档工作。

3.2 选择合适的廉政谈话形式

国企廉政谈话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任前廉政谈话,任前谈话也称之为“上紧箍咒”,即在国企领导干部任职之前通过廉政谈话,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正履职、清醒任职。在即将上任之前,特别要加强其对党纪党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再次学习,指出任职后在相应岗位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控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廉洁行为,提出忠告和提醒,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在履职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廉洁行为。这种谈话主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其二,警示提醒谈话,警示提醒谈话也称之为“敲警钟”,即对国企内部的重要岗位人员组织谈话,可以选择近年来发生的身边的、熟悉领域中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作为警示案例,谈话过程中重点对案情进行深刻剖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以此来教育谈话对象并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防微杜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把廉洁从业规定作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这种谈话可以采取集体谈话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其三,诫免谈话,诫免谈话也称之为“抽鞭子”,即主要是对有轻微违纪行为或者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的以提前打招呼和教育挽救为目的的一种谈话。对于因犯错而受到组织处理的国企领导干部,在组织处理之前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其所犯错误进行认真、严肃地批评和教育,诚恳地帮助其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重新梳理出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信息。这种谈话主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而对于还没有犯错但有腐败苗头、不正之风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时,则主要谈这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样的谈话能够防止腐败苗头的进一步发生,对于即将犯错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还能起到警示和事前预防的作用。这种始终不放弃挽救任何一名同志的机会的谈话,不仅可以让领导干部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关爱,而且还能帮助领导干部及时醒悟、悬崖勒马。这种谈话只能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3.3 丰富廉政谈话内容

廉政谈话的内容主要包括廉洁自律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制度若反复强调,过于单调的内容将很容易引起国企领导干部的反感或者产生“免疫力”。若廉政谈话谈话对象总是听到这些“老套路”,就会出现思想上不重视、心不在焉、敷衍应付的现象,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廉政谈话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不断丰富廉政谈话内容,可以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谈话内容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对于现代国企中的领导干部,由于他们思想活跃,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老三篇”必然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这时候就需要开阔思路,不断更新和丰富谈话内容,确保被谈话者始终对谈话内容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够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例如:对年轻的新任领导干部组织廉政谈话时,谈话人可根据被谈话对象缺乏经验、任职后很容易受到糖衣炮弹影响而走上不归路等情况,引经据典组织谈话,可以以“轿夫雨天穿新鞋”为例,讲述轿夫在最开始时是知道“择路而行”,但在他不慎踏入泥水将新鞋弄脏之后便会变得“不复顾惜”的典故,从而引导新任领导干部慎重把握好廉洁从业的“第一次”,洁身自好走好第一步,避免出现一步错而步步错的结局。

第二种,对于心存侥幸的领导干部,可以以东汉杨震所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来拒绝受贿的故事,来告诫领导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

第三种,对于青年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内容则应当更多重视对他们开展品行教育,多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事例,从而引导他们明白不能滥用自身职权来谋取私利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对国企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时,只有不断调整并适时变换谈话内容,充分引起被谈话者的重视,使其欣然接受谈话内容并引发深入思考,才能让廉政谈话效果显著提高。

3.4 做到“三个结合”

开展好国企廉政谈话工作还应该做好“三个结合”。

其一,廉政谈话和岗位管理相结合,应该根据岗位职务的需求进行廉政谈话,特别要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资金密集以及权力集中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谈话,才能有效地提高廉政谈话效率;

其二,廉政谈话和纠正问题相结合,对于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廉政谈话,帮助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其思想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地纠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其三,廉政谈话和重要节点相结合,为了避免出现请客、送礼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在中秋节、春节、五一、中秋、元旦等重要节日到来之前,应该重点以廉洁自律为主题开展廉政谈话;同时,在领导干部结婚、生子等事宜之前,也可以对其进行廉政谈话提醒,时刻提醒领导干部注意保持自身廉洁形象,同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避免出现借机敛财、大肆操办婚宴等现象的发生。

4 结 语

综上所述,廉政谈话工作在国企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廉政谈话的效果,必须遵循规范的廉政谈话工作程序、选择合理的廉政谈话方式、丰富廉政谈话的内容,同时把握好“三个结合”。廉政谈话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逐步创建清正、廉洁的企业氛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和新亮.积极推进廉政谈话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教育的实践探索[J].企 业导报,2015,(1):161-162.

[2] 陈勇.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路径――以南通市反腐倡廉 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为例[J].廉政文化研究,2012,01:68-73.

[3] 张建中.把脉廉政谈话 用权履职尽责 提升管理与效益[J].水电与新 能源,2013,(S1):1-2.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山西,无疑是继四川之后的另一反腐重灾区。今年以来,山西已有4名在任省委常委落马,分别是原山西省副省长杜善学、原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原山西省委秘书长聂春玉、原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白云。此外,还有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原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等副省级以上高官被查。在任省委常委的相继落马,使得原本13人的山西省委常委班子只剩9人。此后一段时间,山西省委常委不仅补缺空位,还进行了领导班子的大面积更替。

首先入晋的是原湖北省组织部长楼阳生。2014年6月,楼阳生调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在山西省委常委座次中,排在第三位。此时,距离他的前任金道铭被查已经4个月。楼阳生曾长期在浙江省工作,担任过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

9月,山西省委常委进入密集调整期。9月1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其职缺由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接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亲自出席宣布职务调整的领导干部大会,并表示“山西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通常情况下,宣布决定的为中组部副部长。同时首次跨省份交流任职的还有湖南省原副省长盛茂林,履新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

9月30日,5名新任省委常委“空降”任职。山西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了中央关于山西省党政班子调整补充的决定。黄晓薇任山西省纪委书记;同时“入常”的还有吴政隆、孙绍骋、王伟中、付建华。5名新任省委常委此前都未在山西工作过,均有在中央部委任职的经验,其中4名为“60后”。中纪委原监察部副部长黄晓薇履职山西,被认为在过往人事调整中,监察部副部长“空降”一省担任省纪委书记的例子相当罕见。

此外,其他几名补缺的常委也属于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部署。盘根错节的煤炭利益、环境治理和矿难沉疴,对新任官员提出了高水准治理能力的要求。参加工作以来履历几乎均与煤炭有关的新任山西省副省长付建华,此前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同时兼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出任太原市委书记的吴政隆此前是重庆市委秘书长。据相关媒体报道,他在2004年处理万州中在重庆政坛崭露头角;新任省委统战部部长孙绍骋和山西省委秘书长王伟中则分别有民政部副部长和科技部副部长的工作经历。

至此,在经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之后,山西省委常委班子重建工作已经完成,重新恢复到了13人的常委班子。省委常委更换新鲜血液,原有常委只有5人没有变动。

“山西省不仅是地方高层问题严重,基层官员权权勾结、权商勾结的问题可能也比较严重,下一步山西官场整顿需要大手笔。省纪委书记必须是业务精通、个人品质坚定的人,所以从中纪委派了过去。王儒林的仕途履历,亲历并主导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经历,与山西的需求契合。从副省长和省委常委的重新布局也可以看出,未来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如何重振山西经济,也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南风窗》记者分析道。 山西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中央才大手笔派一些合适的人重组山西政局,而权力生态还比较正常的地方,就按照一般的规范性的程序来走了。

省部级干部落马人数仅次于山西的云南和江西也完成了补缺。在原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原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先后落马引发政界震荡后,2014年10月14日,云南官场再次迎来重大人事变动。省长李纪恒接任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不再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10月17日,原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陈豪候任省长,将成为第三位非中央委员会成员的省府正职(另两人为上海市长杨雄和四川省长魏宏相)。此前,他在上海的政途长达30多年。张田欣的继任者高劲松,沈培平的继任者张祖林均为本省地市党委书记。

随着2013年4月已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被查,江西官场也进入震荡。随后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有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原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以及原江西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姚木根落马半年后,其职缺才于前不久为江西省原省长助理、公安厅党委书记郑为文填补,而陈安众留下的空缺未获递补,江西省人大维持在1正5副的格局。今年6月赵智勇被免职后,省府秘书长一职也一直待定,近日才由原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龚建华补缺。

从几个反腐重灾区省份来看,山西补缺空降居多,而江西和云南则从本地官员中擢升提拔。对此,竹立家表示,这主要和当地的官场生态有关,山西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中央才大手笔派一些合适的人重组山西政局,而权力生态还比较正常的地方,就按照一般的规范性的程序来走了。 人事调动现密集期

重要位置上的官员落马产生了组织上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往往一个省份的高官落马牵扯多个省份的人事随之变动。这一阶段落马官员补缺与正常人事交织进行。截至目前,已经有4个省份的党政正职发生了变动,分别是云南、山西、辽宁和吉林。王儒林赴晋,原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接任吉林省委书记,成为目前唯一的少数民族省委书记。2014年10月中旬,李纪恒和李希先后履职云南省委书记和辽宁省省长。值得注意的是,此轮省级党政正职变动中,另有任用的党委一把手所在省份均为反腐重灾区,袁纯清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而原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的去向尚未公布。“云南和山西省委书记易人,与治下发生多起腐败问题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而且中纪委三次全会已经明确了党委主要领导是反腐第一责任人。”竹立家说。省级正职领导变动是必然的,随着改革路径的确定,对改革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地方大员,也要进入执政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是能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思路不但理解而且能够执行的人。

强力反腐加上正常的人事调整,使得近期全国大半省委常委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据统计,十以来落马的56名省部级高官中,中央部门和国家机关12人,其余来自全国19个省,山西累计7人,其次为江西和四川分别3人,安徽、湖北、湖南、海南、云南各有2名,其余11省各有1名。其中在职省级常委有11名,包括了遵义、西宁、广州、昆明、太原五个城市的市委书记。依照惯例,除了新疆、等极个别省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党委常委班子人数都是13人。这些省委常委班子的补缺已经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仅有谭力落马后海南省常务副省长一职尚未补缺,海南省委常委班子继续保持11人的格局,此外还有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潘逸阳落马被查后,内蒙古常委班子缺员1名。

中央机关的补缺也陆续到位,去年9月,原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落马,之后的继任者为张毅,于当年12月露面;刘铁男被查前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吴新雄已接替其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申维辰被查近3月后,由原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接任;去年年底李东生落马后,中央防范和处理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一职不久后由原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接替。刘金国在今年10月25日的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上当选中纪委常委、副书记,填补了原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调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后的职位空缺。刘金国也成为继张军、陈文清之后,第三位来自政法系统的中纪委副书记。 执政党用人思维和取向也在发生变化,未来主导中国政治走向的权力体系能否焕发新的施政活力,值得进一步关注。

56名省部级官员中,来自人大、政协系统的至少有15名。除2013年12月时任四川省政协主席的李崇禧以正职落马外,其他人大、政协系统落马的官员多为副职。按照程序,人大、政协职务调整一般在当地下一年召开的人大、政协全体会议上有所变化。

十后的落马官员中也包括了不少非省委常委的地方党政“一把手”,共21名。截至目前,这一数据更新到2014年10月15日,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被宣布调查,新人选尚未公布。运城市委书记2014年6月被查后,这一职务仍然空缺。而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今年年初调离后,这一职务空缺至今。“由于这段时间落马官员比较多,可以说手里的牌用得差不多了,或者暂时还没有考虑好。副职干部的配备近几年虽然有所控制,但是领导班子还是比较充分的,某一职务出现空缺,其分管的领域会重新划分,所以出现权力空档期不等于运作中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 纪检组织系统频调动

配合官场生态重建,纪委和组织系统也呈现密集调整之势。2014年8月到9月,15个省级组织部长职务调整到位。这是自十以来的全国第二次省级组织部长调整高潮。15个变动的省级组织部长中,“异地交流”和“中央空降”是主要来源,仅青海省为省内拔擢,卸任者不少获任省委副书记职务。2014年9月15日,随着原中央第四巡视组副组长贺家铁到任空缺了3个月的湖北省组织部长一职,顶替升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的楼阳生,全国31省份组织部长已全部到位。此轮调整从中央交流到地方任职意味明显,有17人曾任职中央,副省长直接异地升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有增多趋势,有6名为异地升任。除了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长马学军,所有省级党委组织部长均进入党委常委班子。21位“60后”成为“绝对主力”。

十后调整的省级纪委书记调整人数为8人,分别是辽宁、重庆、福建、上海、广西、、河北、山西。值得注意的是,现任吉林省纪委书记陈伦、广西自治区纪委书记邓卫平、自治区纪委书记王拥军三人均是从纪检监察系统的正厅级职务直接升任省级纪委书记。在省级纪委书记多由副省级干部转任的情况下,纪检监察系统正厅局级官员成为省级纪委书记人选的另一个来源。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一、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各项工作。

一要树立新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大机关必须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拓宽科学发展的新视野,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人大工作,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努力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为民意识。

二要明确新方向。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统筹安排人大各项工作,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大的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要力求新作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监督法,落实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在推进事关发展和民生等重大工作落实上有新突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有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制度,在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方面取得新成效。

二、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作保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要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作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职行权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坚决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要在思想上与党同心。要认真学习党委重要文件和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党委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保证在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开展人大各项工作。

二要在政治上与党同向。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议、决定。要正确领会党的意途,认真落实党的主张,及时将党委的重大决策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觉行动。

三要在行动上与党同步。在工作安排和部署上,要与党委合拍,做到步调一致;要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点工作,包括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事前主动向党委请示,事后及时向党委报告,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坚持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联系群众、集中民志、反映民意方面的优势,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监督主体的人大常委会,应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贯彻监督法,着力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克服形式主义,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监督重点。在履职行权的过程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坚持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并围绕上述工作重点,精选常委会审议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要改进监督方式。一是事前主动介入与事后跟踪督办相结合。一方面要将监督关口前移,主动介入政府及相关部门事关全局、事关重大事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会议,强化决策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在常委会决议决定贯彻执行和审议意见办理上加大督查力度,着力提高监督实效。二是上下整体联动与其他检查方式相结合。围绕一项执法检查的内容,实行省、市、县、乡(镇)各级人大同时展开检查,形成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强化监督力度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其他方式展开检查,推动执法检查向纵深发展。三是人大专门监督与部门职能监督相结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进行专门监督的同时,要整合法律赋予审计、监察和舆论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形成以人大监督为主体,其它监督形式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监督体系。四是任前严格程序与任后加强监督相结合。坚持任前调查、会前初审、法律考试、任职承诺制度和向被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提出任职要求,严把人事任免关。同时,探索和完善任后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三要提升监督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对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职责、内容和程序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或规定,形成规范制度,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执行,以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二是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在行使监督职权时,要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加强与“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互相交换意见,确保调查研究客观真实,所提意见和建议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进一步提高审议质量。要采取通过恰当安排议题、适当延长会期、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等方式,保证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有充分的时间,从而提高审议质量。

四、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好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力军。为此,依靠代表,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提高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一要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一是提高代表素质。要采取以会代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向代表寄送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加强代表履职培训,让代表们加深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熟悉和掌握法律赋予代表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懂得“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深刻道理,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二是扩大代表知情权。坚持向代表按时寄送常委会公报、有关文件和工作简报,定期向人大代表通报人大常委会会议、重要工作安排和重大活动情况,通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让他们知情知政,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扩大代表参与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和行业优势,组织代表参与常委会的议题调查、集中视察和执法检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履职能力。

二要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一是加强联系沟通。要坚持常委会领导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畅通联系渠道,经常性地灵通信息,使代表联系成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二是强化服务保障。一方面,要通过狠抓代表联络工作机构、人员、责任、经费的落实,强化代表联络机构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积极搭建好代表履职平台,促进代表活动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加大办理力度。要采取更加有力地举措,加大对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增强办理实效。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和各种会议等,大力宣传人大代表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要创新代表履职机制。一是创新代表履职考评机制。要根据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制定代表履职考核办法,明确代表履职的工作责任和目标,落实激励机制,增强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创新不履职代表退出机制。要健全、落实代表辞职、罢免、终止资格制度,尤其对未经批准两次及以上不出席人代会的代表要严格按代表法规定给予处理,以畅通“出口”。三是创新代表履职监督机制。要通过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认真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对代表履职进行宣传报道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代表履职的监督力度,督促代表们自觉履行职务。

五、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基础。也是人大常委会适应科学发展、提高履职水平的需要。

一要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水平。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听领导讲与从网上学相结合和走出去学与请专家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地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人大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本领。

二要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首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已建立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主任会议制度,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度,代表联系制度,重大事项决定制度等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分清哪些制度需要修改,哪些制度需要重订,哪些制度需要建立。其次,在修改、重订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大政方针,要充分吸收群众意见,真正体现群众意愿,做到上下衔接,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新任职干部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人大工作 法律监督 思考

监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之一,人大监督范围、内容具有广泛性,监督的效力具有最高权威性。人大法律监督是指对“一府两院”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主要内容可分为:一是立法监督,即对上述机关制定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二是执法监督,即对被监督对象遵守执行宪法法律情况、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现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性

加强对行政机关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调节和管理各个领域的活动,逐渐成为政府机关活动的主要形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增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维护国家法制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科学发展有根本性意义。

二、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作用

改进行政执法监督,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应采取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作用,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关于行政执法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议案;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法律实施的真实情况,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专题调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督促“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等。

应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强化监督能力。人大代表素质直接影响着监督力度和监督效果。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其次,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知政、参政、议政、督政中提高履职能力。

三、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一是正确认识执法监督中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对同级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法律监督,主要是监督它是否违宪、违法,而不是干预其日常工作。二是科学运用各种法定监督方式。人大既要敢于监督,又应善于监督,科学地运用各种法定监督方式,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探索监督领域的法制建设,适时修订法规条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事项的提起、调查、审议、表决、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使监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县级人大必须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要注重改善行政执法活动,依法监督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依法督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汇报以是否依法行政为重点,在开展的调查、视察活动中,以解决行政违法问题、把各行各业纳入法制化轨道为重点,切实解决乱罚、乱滩派、滥收,及以言代法、、以罚代法、以权压法等问题。

四、依法行使任免权,增强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水平

人事任免权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要在规范人事任免程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人大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坚持探索推行履职承诺制度。开展履职承诺制度,是在当前的监督机制条件下,把任免权与监督权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化和监督方式的不断创新。通过开展履职承诺,对人大任命的干部在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履行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树立公仆意识、人大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是明确履职承诺的对象和内容。履职承诺的对象主要是人大常委会新任命的干部。在人大每次任命新干部时,被任命对象要向人大常委会作出履职承诺。承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宣传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打算;对拟任职务的认识;如何接受人大监督等。二是明确履职承诺的程序和办法。履职承诺在人大常委会议上进行,承诺的内容要向媒体和社会公布。同时,要把开展履职承诺与工作评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强化对践行承诺的跟踪监督。

五、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决策性监督、参与性监督和跟踪性监督有机结合的全程监督转化

要在政府决策酝酿阶段,实施决策性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将出台的决策进行论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一些具有预见性的意见建议,防止肓目性和随意性,应避免不成熟的决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在实施国家法律和政策阶段,人大要进行参与性监督,有效防止“一府两院”工作偏离法律和政策轨道;对国家机关在贯彻法律和政策的行政效果实施跟踪性监督,及时发现“一府两院”的工作失误,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其纠正失误,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从而提高人大监督工作质量。

六、处理好乡镇人大与县级人大常委会上下联系、工作指导和法律监督的关系

法律规定,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人大的各项决议的遵守和执行,可以依法撤销下一级人大的不适当的决议。乡镇人大要在县级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创造性地、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应加强与上级人大的工作联系,及时报告工作的开展情况,沟通信息,反映动态。要适时完成上级人大布置的工作任务。

七、执法检查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方法

上一篇:环保局纪检组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财务副主任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