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9:17:39

心理学教学论文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其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观察技能,形象记忆技能,动作组合和记忆技能,以及动作自我监控技能,都隶属于心智技能。所谓心智你能是指对于自我意识的控制和管理。其形成的过程为:动作局部掌握阶段-动作整体掌握阶段-动作协调性掌握阶段。其二,师生情绪处理的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两者的情绪都会对于教学产生影响。具体来讲,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情绪,由于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学习舞蹈的动机,基础能力的强弱,舞蹈训练的积极性,接受新鲜动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紧张,焦虑或者自卑的情绪特点,这样的情况势必对于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对于舞蹈教学的情绪,如将不良情绪带入教堂,存在歧视性教学,教学个性化太强,语言过于偏激,脾气比较暴躁,人生价值观扭曲都会对于教学产生影响。

二、如何将心理学切实的使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去

1.积极学习舞蹈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与舞蹈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众多,如何切实的将其联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就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舞蹈教学的心理学理论,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将其运用到课程上去。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学理论:其一,态度改变理论,从改变学生对待舞蹈教学的态度做起,倡导先苦后甜的舞蹈态度,促进学生舞蹈学习态度的端正;其二,罗森塔尔效应,不断调整教师自我对于学生的期望,以此去感染学生的舞蹈学习,从而使得学生恢复信心,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

2.不断提高舞蹈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界定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元认知是指个体对于自我认知活动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等的自我调节和规划。将其运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其一,积极鼓励学生养成课下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实现对于舞蹈动作的回忆;其二,强化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知过程的领会,实现其对于舞蹈动作的自我理解;其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监控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其四,切实抓好教学重点,积极传授给学生学习技巧,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其五,不要过多的干预到学生的自己的观点中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引导者和聆听者的身份。

3.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生意志力培养

冰山理论认为,意志力是无形的人性锻炼,处于水面下部分,而水面上的部分始于物化的教学过程。这就揭示了舞蹈教学具备意志力培养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有效措施实现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其一,实时的在舞蹈课程中加强节奏,延长时间,增加学生的体力消耗,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其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演出活动,在此过程中尝试失利的滋味,以培养学生的性格。

4.注重舞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专业培养目标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这往往需要舞蹈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创作潜力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其一,积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扩宽其涉猎领域,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其二,鼓励学生做一位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乐于体验,善于捕捉现象的人,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基础;其三,积极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其实践经验的积累,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其四,避免单方面的关注于某一种舞蹈,可以积极去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为开展思路,实现创新奠定素材基础;其五,坚持逆反原则,移植原则和群体原则,实现学生创作能力的全面培养。

5.将合作意识纳入到舞蹈教学过程中

合作,无论是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实现学生意见和建议的融合,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各种,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开展信任联系,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其二,严格控制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避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其三,注重激励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进一步激发起合作意识,使得形成合力,以最大化的发挥合作团队的创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确可以使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可以实现教学互动氛围的营造,还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意志力,认知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目前舞蹈教室运用心理学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也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但是随着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健全,心理学将成为舞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媛媛.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探讨[J].情感读本,2015(03).

[2]张艳.基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整体感知,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通常情况下,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阅读教与学的起点,整体感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本阅读的后续学习,因而教学之初,应该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感知文本内容。主要做到三点:(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文章长短、阅读习惯,“自己读自己的”,自由选择默读、轻声读、朗读、浏览等方式阅读课文。(2)给学生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不为赶课堂进度让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把文本真正完整地读完。(3)学生自由表达阅读初始感受。教师整体感知文本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尽量给众多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初始感受的机会,以探测阅读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整篇文本的感知程度,为文本阅读后续学习做准备。

2.主题表达,给学生发言的自由

阅读的快乐,对于成人,可能在于心领神会,对于孩子,可能更在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心得。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学生表达快乐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具体可以这样做:(1)结合文体特点,把整体感知环节中学生阅读文本不同的初始感受,按照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几个大方面的发言主题,也可以侧重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形成发言主题,作为某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2)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发现、心得,按照主麵进行归类,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3)围绕主题发言提纲,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自己阅读文本的发现、心得,老师及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

3.质疑问难,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跟着学情走。因而课堂研究的问题应该来自文本,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课前预先设计好问题,用问題牵着学生走。问题主要来自两个阶段,一是在整体感知教学阶段,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心灵在文本中自由漫步的过程,学生在形成对文本整体认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二是在主题表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者陈述心得、体会,发言者、倾听者思想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会在互相启发下生发出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读书中、交流中所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自由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优化,整合为课堂研讨的问题。当然,后续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又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提炼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4.去疑解难,给学生合作的自由

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经由教师整合提炼为“教学问题”,对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该由学生解决。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组织不同学力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对于难点问题,学生个人力量解决不了,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然后小组交流研讨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5.拓展迁移,给学生设计的自由

适宜的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语段、文本知识的链接、拓展,教师不一定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手头资料、身边资源,自主设计拓展内容,在课堂上适时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悟。当然,学生设计拓展、迁移的能力的形成,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耐心指导。先要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意识,然后教给学生结合文本特点拓展迁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上对学生课后努力寻找拓展材料要给予鼓励。积极心理学本源是人本主义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的尝试,客观上遵从了积极心理学本质属性,即人文关怀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是把学生当作“人”、当作“发展中的人”来进行尊重。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主、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自由地徜徉。整体感知环节,力图改变教师规定阅读方式、文本阅读抢时间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以及死板的感知模式。主题表达,意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主题、多角度的交流、发言,一方面可以“兵教兵”,即学生间互相交流,一方面也是让教师真正意义上从课堂现场了解学情,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形成“教学问题”,包括在研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都体现了“学生会的不讲”,“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去疑解难的“讲”的环节,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就让学生合作解决,都蕴含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文本的拓展练习,也放手给学生设计,因而拓展可能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当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范式,对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课堂整合学生问题形成“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问题”的目标性、层次性、难易度等都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临时生成,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是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非一日之功,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教学的艺术,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形成的,这也是教学的趣味,教师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幼儿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如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可能只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对实质性的内容掌握的模棱两可,流于表面。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心理,必须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理论必须要为实践服务,学习《幼儿心理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实践可以让学生较早的进入角色,把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情况带回课堂,通过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幼儿园课程观摩、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学前教育,加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可在实践过程中,选取一两个幼儿作为特定观察对象,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更好的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获得理性认识,激发自我意识,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期望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科知识目标

学科知识目标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学科知识目标会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要求上,具体表现为:要求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识。

(三)心理发展目标

心理发展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发展领域,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方法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情感领域,能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在行为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考

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常常难以处理好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过于关注课程内容的知识完整性与学科基础性,导致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的简单延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弱化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探索与科研训练的功能;与此相反,有些学校则忽视研究生课程建设,以和科研立项代替课程学习,或以协助导师完成课题研究、翻译外文资料等作为课程内容,忽视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理论深化的作用。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建构,一要充分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二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确定具体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程内容既要突出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又要遵循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色;最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之中,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再好的课程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学方式运用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充斥课堂;教师习惯于专业知识的传递,虽然也会考虑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忽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思维的训练,也漠视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拒绝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专业价值观。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应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单向传递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具体确定为:主要采用系统讲授、研讨、师生问答、案例分析、行为体验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其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通过师生问答、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双主体学导式”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人类行为的基础源于人内部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即为人的认知心理,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学术界通常将外部环境的输入与个体心理加工后的输出之间的人的心理活动视为认知心理的核心。通俗的来讲,人的认知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即人开始注意某种事物,然后对该事物进行感知,最后在之前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承载和表现出的信息进行记忆和思考。简单讲就是人对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个体的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加工处理以及在此过程中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是认知心理学所主要研究的内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之后,在以教育为代表的人类学习领域成绩斐然。由于钢琴教学从基础知识的教授到钢琴曲目的欣赏和分析等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意义分明的逻辑单元,并且能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弹奏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钢琴弹奏的过程也可视作学生的认知过程。国外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和运用到认知心理学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

对于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听觉,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训练学生具备高超的钢琴弹奏能力,使学生能够颇为熟练的完整的演奏完一首曲子,还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所弹奏出来的声音,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判断自己的演奏的好坏,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且学生还可以从中自我反馈,清楚掌握自己当前的演奏水平以及有待提高和改正的地方,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重技能,轻鉴赏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一弹错教师就立马上前指正,而离了教师,学生就弹奏不起来了,这表现出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无法独当一面,学生的“听觉”迟缓,还何谈以听来纠正自己的演奏,还怎么获取反馈信息,使自己不断提高。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让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

钢琴演奏并不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这么简单的事,再难的演奏技能,相信只要勤加练习都可以有所小成,但是要想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需要演奏者从内心感受曲子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在演奏中正确表达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内容。高校生大部分都已是成年人,具备相对成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要演奏的曲子形成合理的认知。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时要要表现出安静的,沉思的情感和状态,而在演奏《骑士》这首曲子的时候则要表现出一种雄壮、威武的气势。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学生正确而完整的演奏完该曲的基础。这里所讲的背景包括作品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细节和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将要演奏的曲子。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上文的理论介绍中可以发现,人对事物或者说信息的认知首先要求人对这项内容的关注,换句话说只有当人对该信息或事物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并且贮存了足够的信息时,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入人的大脑成为人的记忆组成的一部分,这样每当人需要用到有关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时可直接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方便人的操作。因此教师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去注意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内容。通常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元素,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教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钢琴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学生能够对钢琴学习抱有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边弹琴边演唱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的弹奏一般只涉及到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手指,学生弹的时间长了,手指会下意识地去按琴键,但是这时的注意力却已经分散了,而手口结合的方式,则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有效的分配,避免分神。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作文教学当以心理学、教育学为科学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标准,以提高实效为目标,努力改进教学理念。笔者摸索出“教师先研究后传授,学生先探究后实践,教师先整合后升华,学生先积累后创作”的有效作文教学课型。它具有科学性、程序性、创造性、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

“四先四后”作文教学法基本流程如下:

阶段一:上课前――教师搜集研究

1.教什么――宏观规划,循序渐进,让学生有顺序可遵循。

张志公先生说:“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作文训练亦然,需科学规划,按一定的梯度来设计宏观训练序列。如议论文训练可规划如下:文体规范篇、结构层次篇、切题扣题篇,内容充实篇,多维开掘篇,以理服人篇,以情动人篇,论证方法篇,文化内蕴篇,修辞文采篇,文意深刻篇,构思新颖篇,关注时代篇,审题立意篇等。

2.学什么――取法乎上,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榜样可学习。

按教学规划,每次选一两种写作能力点作为教学重点。《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要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写作技能,非常需要有可资借鉴的优秀范例。范例从哪里来?主要源自教师用心搜集和学生推荐的相应的名家名篇、高考佳作,学生优秀文段等。此类作品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其鉴赏、模仿乃至超越的兴趣。

3.教什么――理性升华,总结技巧,让教师有技法可传授。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得道得法。对作文技法,教师不能浅尝辄止,否则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师先得自己精研大量相关优秀作品,寻觅可供学习借鉴的写作技法,并用凝练的语言加以归纳。此环节需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有可供借鉴的作品,有可供学习的技法,打造成精品课件或学案加以印发,才能保证切中要害,有效指导。

阶段二: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

4.如何教――读思体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有问题可探究。

课前教师研究总结的成果不能在课堂上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教学的重点和相关的优秀作品或片断,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安排学生朗读、默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叶圣陶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刻领悟技法,掌握写作思维方式,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再升华总结,并敦促学生做好笔记。

5.练什么――精心设题,巩固思维,让写作有重点可提升。

心理学家潘菽说过:“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通过技法指导课,启发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文思维。而思维需要巩固,需根据相应的训练点及时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实践技法与思维。设计题目至关重要,忌随意性,忌信手拈来。这道题目要能便于学生实践相应的写作技法。如“以情动人”篇设置题目“坚守自我”,“文化内蕴”篇设置题目“精神的殿堂”,“关注时代”篇设置题目“利益面前”等。

平时备战,完成作品的时间可以是两三天,当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求则当堂限时完成,练速度,练质量,也可以两种形式相结合。

阶段三:课堂外――学生创作准备

6.写什么――搜索素材,专题阅读,让学生有材料可运用。

大部分中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材料储备较单薄。腹内枯竭,就会文思凝滞,文章质量低下。教育心理学的“积极反应法则”证明:“让学习者自觉地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主动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标。”在技法指导课堂上布置了作文题,离正式行文还有一两天,这让学生有了阅读积累的目标、动机与时间、空间。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阅读库存,又积极主动地开展新的阅读,从而达到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的“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的境界。又如布置“利益面前”后,学生便大量查阅报刊、上网看新闻等,专题积累,关注现实。

阶段四:课堂上――学生迁移实践

7.怎么写――学以致用,从容成文,让学生有时间可把握。

如果要让写作效果更佳,不能一味地挤抠时间。没有时间的保障,学生就不会在心理上加以重视。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学以致用,开展创造。因此,大作文至少留一节正式的上课时间或自习课让学生创作。学生有了技法思维,积累了大量素材,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就能够精心组织材料,严谨地安排结构,广阔地打开思路,从笔端流淌出富有灵性的文字。

阶段五:课堂外――教师整合典型

8.如何评――精心批改,选取典型,让学生能及时评作文。

行为主义领袖斯金纳的“信息的及时反馈”原理告诉我们:反馈越快,越及时,效果越好。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要及时批改作文,不可拖拉。批改要带着一颗发现问题的心精选典型的段落和篇章。包括正面的优秀作品或片断和典型的问题作品或片断,不厌其烦地输入电脑,编辑、归纳与整合。并在批改作文时善于发现新的问题,以便开展下一个作文技法指导课,保持连贯性。

对于问题文,教师要先进行修改加工,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较优秀的文段,教师要先进行润色,形成优秀范例,给学生以启发。并制作成讲评课件或学案,以便作文评讲课的顺利开展。

阶段六:课堂上――师生评议强化

9.如何讲――正反结合,修改评议,让教师有典型可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对于教师课前准备与思考的成果,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组织课堂要做到:留充足时间,再次实践,把思考权、发言权、评议权交给学生;敲反面警钟,传授方法,把修改的技巧、重点、目标教给学生;展示正面作品,鉴赏取经,把优秀学生佳作、相关名作或教师下水作文印发作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作文评议的过程中充当主体,在评议修改中运用技法,巩固思维,强化能力。

阶段七:课堂外――师生总结升华

10.出成果――选准主题,打造论文,让教师有方向可升华。

此作文教学过程,融入了师生的深入思考,再进行理性升华,总结归纳,就能形成源自教学一线的实用性强的原创论文,积极投稿,得到发表,便能让更多学生受益,也能强化教师的专业功底,形成个人与学校的教研成果。

通过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流程,主要可以打造以下三类教学论文:

①作文技法指导教学论文。在阶段一中,教师畅游在名家佳作中,广泛搜集专题性的优秀篇章文段,并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启发性强的写作技巧。加以整理,即可成为作文技法指导型的论文。

②作文升格稿教学论文。从语言、选材、结构、析理等多方面入手,把二类文升格成一类文,并打造成作文升格的论文。

③相应的写作指导教学论文。精心设计原创的针对性强的作文试题,加上多角度的审题指导,立意指津,再加上两三篇润色加工过的学生佳作,加上随文点评,即可成为写作指导类论文。

在“教师先研究后传授,学生先探究后实践,教师先整合后升华,学生先积累后创作”的有效作文教学课型模式中始终贯穿着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力争把教师打造成有实力,能研究,善指导、会升华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善感知、有思维、能探究、敢实践的学生,呵护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智慧,在作文的有效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叶圣陶.叶圣陶讲作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编.潘菽全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荆其诚,傅小兰.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县级一、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苍南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③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四、存在的问题:三年的函授,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然授课教师备课授课认真负责,但因为时间段,教学走过场,考试也走过场,学员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大部分只能靠学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提升。另外一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如现代教学媒体的知识应用,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新 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策略的变化,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小组合作探究的规范操作等无法得到学习和进修,这可能是现代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脱钩的弊端。这是广大教师继续学习最盼望得到解决的,但总也得不到解决。也许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本人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如果操作要点是并列式的。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叠性,如果是递进式的,则要避免内容的跳跃性。总之,当有了较成熟、系统的思想后,应努力做到表达的科学性和缜密性。相反,如果表达有缺漏,则证明实践过程甚至整个研究过程有必要改进。下面想通过两篇相似内容的论文在认识和表达上的差异比较来作简要说明。

心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前不久某报开辟专栏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要不要论文”的专题讨论,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有人认为论文不能作为职评的基本条件,因为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无需撰写论文。

我认为上述见解有失偏颇。时代在前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减负”要求我们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我们不少英语教师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若能将其付诸铅字、发扬光大,不仅是我们多年辛勤耕耘的写照,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教书育人,进而以点带面、影响一片,促进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撰写英语教学论文要树立良好的心态

提及英语教学论文写作,我们不少人总以为那是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的专利,与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无缘,或者觉得写论文高不可攀,不敢问津。这些心态使我们对论文写作望而生畏,以致不敢提笔。于是,评职称时,一些人硬着头皮,东拼西凑,手忙脚乱地挤出一点干巴巴的东西”,连自己也不知所云,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对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写论文首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良好的心态,要勇于拿起笔杆子,勇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勇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写论文固然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资料、信息的积累,但只要有一孔之见,遵循正确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英语教学论文。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经验是撰写论文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经验,论文写作就成为无本之木、纸上谈兵。写论文就是要有感而发,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东西,才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拙作“目的十方法十恒心=成功”、“归纳·浏览·联想’复习法”、“把握规律高效记忆”分别是本人平时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英语复习及单词记忆进行指导的写真,因此,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并分别被《学习报》、《中学英语之友》及《学英语》所采用。

三、英语教学论文的基本形式

教育科研论文是专门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术论文。英语教学论文主要研讨英语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对象,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类型:

1.知识性小论文:系作者学习、研究学科的心得,常见于以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促进作用。这类文章严格地说不算学术论文,本人1989年-1995年撰写的大多是知识性的小论文。

2.经验总结:将英语教学实践中丰富的经验事实加以抽象概括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不能面面俱到、记流水帐或停留在经验上。

3.研究性论文:对英语教学中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进行研究、分析,不拘泥于个体经验,但须有作者个人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前者通常是亲自参加教改实验者所撰写,一般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和预测、实施、验证、追踪、对照等;后者撰写的是调查教和学的情况报告。二者一般都含有数据等统计资料。

正规的英语教学论文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常有200字左右“内容摘要”和若干组“关键词”,以备电脑检索、标引文献。

四、英语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步骤

1.确定选题

写论文,首先要有选题。我们要从当前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和对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起指导作用的问题中确定选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读者一看题目就能洞察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感受深则写之顺,驾轻就熟,容易出成果。

(l)选题要新颖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线。尽量写别人未总结过的东西,要有创造性、新颖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爆“冷门”,增强发表的命中率。选题要新颖,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学科教学改革的动态。捕捉、探讨本学科的信息,以科学性为前提,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见,示读者所未知,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新颖性还指选题的写作角度新、立意新,别人写过的老题目,如兴趣教学、课文教学等,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写,另辟蹊径,写出自己新的经验、观点,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能予人以新的启示,同样能取胜。

(2)从小处着眼

大题目的论文并非不能写,但题目过大,会不着边际,捉襟见肘,往往要说的东西太多,结果是什么也讲不深道不透,两、三千字无法包容其内涵。从小处着眼,把题域缩小一些,使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有利于作者更集中、深入地搜集材料、出示论据,写起来得心应手,做到“小题大作”,从而给读者更多有益的东西。

2.构思谋篇

论文写作十分辛苦,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充分准备与精心构思。在写作过程中,基本做到:

(l)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有目的地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以及一些与选题有关的内容,以便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作品,增强论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书读千卷,才能融汇笔端;构思奇巧,笔行万里,方可纵横捭阖。(2)搜集整理资料,作读书笔记卡片。在平时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将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益的感受记载下来,利用报刊图书,广阅博览,摘录有关资料、信息,制作成卡片,并分类归档,以备参考选用,做到厚积薄发。(3)草拟构架,自如运筹。撰写英语教学论文时拟定提纲恰似建筑施工之前的图纸设计,因为论文须有严密的逻辑性,支撑论点的大量零散材料应该组织得好,否则文章写起来就可能松散、缺乏力度。提纲通常包括论题、论点、目录、材料排列等。拟定好提纲后,可对资料卡片进行分析,重新排列组合,抽出拟撰写的论文需要的材料,为正式写作铺平道路。

3.执笔行文

写英语教学论文不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积,而必须注意融会贯通,把这些原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l)初稿

写初稿时,不看卡片,根据提纲把自己的想法、体会、感受全部写出来,每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写好主题句。这样,作者可避剽窃、抄袭之嫌,能将自己的观点及笔记中重要内容包罗进去;还可以避免孤立堆砌材料,使文章意思连贯。撰写初稿要观点明确,组织结构严谨,说明清楚,层次分明,必要时,用量化的图表、图解等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2)二稿

写好初稿后,我们即可借助卡片重塑初稿,将撰写初稿时可能遗漏的某些材料安插到文章的合适地方。需要直接引用时,引文要核对无误、精少得当,还要加注,说明出处,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写二稿时,要检查细节安排是否妥贴,语言是否准确,举例是否信当。

(3)定稿

写英语教学论文最好能“一气呵成”,以免打断思路,但修改时宜作“冷处理”。二稿完成后,可暂时放一段时间,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可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为了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客观性、创见性及应用性,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见解新颖、论证精辟、概括恰当、用语贴切、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和结构完整。还可以请行家审阅,吸取他人的见解,进而加工润色,以臻完善。

五、撰写英语教学论文的注意事项

撰写英语教学论文要有务实的精神。作者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做到严谨、细致、认真,切忌浮躁、冲动、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将教学研究植根于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不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我们有些英语教师工作十分勤恳,但平时缺乏积累、疏于动笔,对论文写作望而生畏,不能用大纲、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作品,不注意吸纳他人的成果,使作品成为单纯的经验、感受;或者只谈理论,不能用宝贵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使作品缺乏说服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英语教学论文写作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英语教学论文写作中,要还进行跨学科借鉴。俗语道:隔行不隔理,在翻阅报刊时,也常关注语文、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精品。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报刊特点,选准对口栏目,揣摩编辑的思路和风格,注意稿件的时效性乃至同步性(尤指教辅用稿),有的放矢地撰稿,减少盲目性。如有的刊物以高校教师为读者对象,一般就不适合我们中小学教师投稿。

上一篇:民间融资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业银行监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