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咨询范文

时间:2023-02-26 07:30:50

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咨询策略 心理校园 基本技能

一、对校园心理问题的判断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身心健康的重要表现就在于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展的需要,因此,当代青少年应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 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现

(1)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做社会、集体的一名成员,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在人际交往上,是否跟老师、同学以及家长闹矛盾,对异性是否有不现实、不和谐的看法。

(2)在学习上,面对学习的压力,采取何种态度。是消极对待,自暴自弃;还是积极乐观,化压力为动力。

(3)在情感的表现上是否有自我体验。遇到问题和挫折,如何进行自我情绪上的疏导。如果消极被动,则不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4)谈吐与修养得体。语言最易显露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文雅、礼貌、得体的谈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若一个人常与人顶撞、争吵、滔滔阔论或神经质、沉默寡言、词不达意,心理往往不健康。

二、心理健康咨询策略之一――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多彩、健康、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对校园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青少年以更加开放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所以,打造校园心理文化环境有助于心理咨询策略的实施。

1 以校园环境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校园环境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媒介,可以用来从侧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建设心理咨询室、心晴小屋,开设心理温馨信箱,建设心理网站等,这些都是进行校园心理咨询的基础准备。同,在校园心理文化的促进上,我们还可以从细节做起,发挥“无声老师”的最大作用,在黑板的边角处写下心理方面的阳光小句,校园广播进行积极的潜移默化,在墙壁上涂鸦心理幽默图画,这些都能为校园心理健康咨询策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学生在校园的活动容易受到规范、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有利于普及心理知识,并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咨询的环境。因此,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受心理文化的氛围,在实践中升华,获得自己内心的心理感知。我们可以举办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沙龙,开展特色心理讲座,开办心理游戏集中营等,这些活动气氛活跃,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减少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内心压力,提高自我感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 加强相关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目前,由于校园心理建设机制还不成熟,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工作情况也并不是很了解,对相关心理教育活动的关注也缺乏热情。因此,在校园心理咨询的策略上,我们主张利用宣传板、心理小报、校园网站等作为媒介,进一步提高校园心理教育的宣传影响力,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尽量做到促使大部分学生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普及好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大家卸下心理包袱,了解心理咨询中心的活动,明白心理咨询中心的情况,对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不再持有敬而远之的态度。

4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简报。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可以创办心理健康简报,类似于《心灵绿洲》之类的校园刊物。简报主要是介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概况、对心理健康知识加以普及、开设问答专栏回答师生所提出来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等,这项工作对校园心理咨询策略的实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推进简报的建设。同,该简报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开设特色专刊。比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引起广大同学对教师群体心理问题的关注,我们可以以教师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作为简报主题,解析广大教师不为同学所了解的一面。比如因为升学压力带来的心理枯竭现象,家庭事业双兼顾而过度疲劳,心力交瘁带来的亚健康状态,并介绍有关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减少师生的矛盾冲突,对校园和谐也大有好处。

5 举办心理电影赏析活动。众所周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题材的心理影视作品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它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举办心理电影赏析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了解心理知识,也会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心理学的世界。我们所挑选的观影片子,应该符合当下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和同学们有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心灵捕手》等。组织观看完影片后,心理老师应该趁热打铁,和同学们在现场进行实地交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关心理指导。

三、心理健康咨询策略之二――校园心理环境管理

1 下发聘书,重视心理委员的作用。心理委员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是校园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选拔和培训一批思想过硬、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不但能够及关注和了解学生群体的异常和突况,还能够发挥同龄人相互帮助的优势,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校园学生工作中心应该坚持以“信任”“呵护”“成长”的理念为指导,尽最大努力促进学生快乐自信地成才。心理咨询中心应该秉承良好的工作信念,开展好日常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我们发现,在日常心理教育过程中,心理委员已经显示出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咨询的策略实施中,心理委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热情、积极、乐观的态度。

(2)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人际交往良好。

(3)能及发现、关注和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并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工作。比如开展英语沙龙、朋辈心理辅导等,及推荐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4)认真落实学校的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可以组织班级心理测试或者心理素质拓展等。

(5)积极发现有重大心理变故和行为异常的同学,处理不了的问题向老师和相关领导进行求助,及帮助老师有效地维护校园的稳定。

(6)能够主动学习学生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及发现、分析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相关的业务能力,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2 学校和老师建立联动机制,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

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学生本身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挫折或者是情绪低落,可以找同学倾诉,或者听舒缓音乐进行排解。

四、心理健康咨询策略之三――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限的心理咨询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心理咨询的规范操作,因此,以下的心理辅导技能是必须掌握的。

1 倾听技术。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础,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不但可以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也可以收集充分的情况。倾听,是艺术性的倾听,在倾听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加以批判,还必须有恰当的反应,要和来访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2 温暖技术。温暖的定义就是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给予温暖。温暖技术可以拉近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减少沟通的障碍。温暖和尊重类似,但是比尊重更具深层次的意义。温暖技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带有浓厚的感彩,是做到以情感人的有效技术。

3 团体咨询技术。团体咨询主要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辅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让受访者在团体内人际交往中起作用,让受访者在这个人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体验、观察、学习,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让受访者扮演心理咨询师,进行角色互换,发展受访者的助人过程。

4 阻抗处理技术。面对不同的受访者,被咨询者要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心理情况,因此学会阻抗处理技术有利于被咨询者更好地进行心理咨询。比如面对受访者沉默的情况。对此,咨询师应该积极开导对方,善于分析沉默的原因,通过受访者沉默的状态来判断对方的性格特征。此外,咨询师还经常遇到受访者的依赖现象,因此,心理咨询师应该掌握抗依赖和移情的技巧,认真判断并冷静对待问题。

5 重复鼓励技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在对受访同学进行心理辅导的候,要给予他们鼓励,并肯定受访者,面带微笑,帮助受访者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受访同学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宣泄。在重复鼓励技巧上,我们可以重复受访同学的话,或者经常说“嗯”“讲下去”“还有吗”“然后呢”,这个是讲话的一个巧妙的技术。

6 真诚技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应该有真诚的态度,要卸下伪装,以平等的姿态和受访同学沟通。对于咨询过程要认真对待,应该站在受访同学的角度帮受访同学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不是演员,更不能像例行公事一样。心理咨询师要促进受访同学的心理开放,打开他们深锁的心门。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2篇

27岁的小飞(化名)自从十年前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一直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呀,他得学会养活自己!”近十年来,父母和姐姐姐夫多次帮小飞找工作,可生性孤僻的小飞总是心存胆怯,不愿意出去工作,面试也总是不成功。有一天,姐夫托开饭店的朋友帮忙,给小飞找到了一份帮厨的工作,小飞勉强答应试试。可三个月的试用期还没到,小飞就被解聘了。老板告诉小飞的姐夫说,小飞在工作岗位上不仅帮不上什么忙,还尽添乱,同事们都不喜欢他。过了一段时间,家人又帮小飞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可同样做了几个月就做不下去了。短暂而不愉快的工作经历,让小飞再也不想去工作了,天天在家里睡觉、看电视,几乎足不出户,就连跟家人之间都没什么交流,更谈不上结交朋友了。

2007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建设健康城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双失”青年(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失学、失业青年)开展的一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彻底改变了小飞的生活。刚开始,小飞是被父母逼着去参加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多多少少带有抵触情绪。不过,在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活动中,有许多跟他情况差不多的同龄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生,也是同龄人,这让小飞感到不那么压抑,渐渐地就有了参加活动的热情。在做游戏、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等活动形式中,老师的讲授、引导,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模仿、观察和学习,慢慢地让小飞走出了封闭的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

半年之后,小飞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现在,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开始主动与别人交流了,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学会了换位思考,心胸也开阔了不少。或许他对家人和同事的关心还只是“萌芽”状态,但这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也为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基础。

来之不易的工作,让小飞可以独立生存,再也不用依靠父母,他觉得自己开始像个男子汉了。虽然工作很辛苦,待遇也不高,但是小飞非常珍惜,有加班的机会总是抢着干。他想,自己以前让父母操碎了心,从今以后他要承担起儿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工作,让父母安度晚年。

娇纵青年学会了积极上进

小军(化名)今年21岁,是个娇生惯养的“小祖宗”,认为自己不需要努力也可以生活得很潇洒。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别的同学都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只有小军不想“受苦”,在家里有吃有喝过得逍遥自在。

惯坏了儿子,父母悔之晚矣。想让儿子学个一技之长,好自己养活自己,可威逼利诱都不管用,还让儿子对他们产生了恨意,越来越不愿意跟他们交流了。

听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生到社区里搞起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小军父母硬拉着他一同去参加。参加了几次活动,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辅导老师,小军觉得自己太颓废了,跟同龄人的差距太大了。“我这样下去,会跟社会跟时代脱节的!对不起爸妈也对不起自己。”

“没能上大学,但一样可以继续学习呀。”小军上网查询了各种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和课程,挑选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财会专业,就近报了名,每周上两次课。虽然父母替他出了培训费用,但小军觉得自己该养活自己了,所以试着去找工作。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学来的知识帮了大忙,小军顺利进了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现在,小军边学习边工作,成了邻居们眼里的上进好青年。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4-00288-01

中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历了启动(1949/1965)、停滞(1966/1977)、准备阶段(1978/1986)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初步发展[1]。近20年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该专业更系统更完善更健康地发展,已引起医政部门的关注。本文就上海市40家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做了一项调查,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上海市现有心理咨询机构共70家,本次调查受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委托,与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将这70家心理咨询机构按顺序编号,然后按统计学随机表进行随机抽样,抽取其中的40家(其中区级精神卫生中心9家,市、区级综合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心理咨询门诊31家)做一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函40份,其中2份因机构整合无有效反馈,获有效资料38份(有效率95%)。其中区级精神卫生中心9家(占24%),综合性医院18家(占4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占16%),其他专科医院5家(妇幼保健医院4家,儿保中心1家)(占13%)。

1.2方法 将调研内容设计成表格式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从业资质、职称、专/兼职,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培训及培训时间、培训机构等。

2结果

2.1 服务人员分配及职称情况 38家机构中服务人员共157人,其中医生115人(占73.25%),护士27人(占17.20%),其余15人为心理评估师、治疗师及相关科室医技人员(占9.55%)。在115名医生中,正高职称者23人(占20%),副高31人(占26.96%),中级61人(占53.04%)。男女比例接近1∶1。从年龄分布层次看,以40岁至60岁之间者居多。

2.2 服务人员专/兼职情况 在115名医生中,专职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仅12人(占10.43%),兼职者为103人(占89.57%)。其中精神科兼职者72人(占69.90%),神经内科兼职者10人(占9.71%),其他由内科、妇产科、行政人员等兼职者共21人(占20.39%)。

2.3 服务人员培训情况 所有参加门诊的医生均接受过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的培训。除此外有的还参加过中德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班,但在培训时间上,以6个月以下者为多。

3讨论

本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员总体数量不多,相对于上海市心理咨询门诊量近几年来每年以25%-30%的速度递增[2]这一现状而言,现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服务人员明显不足,其中虽有一定的职称层次,但专职人员不多,这与王维玲等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3]。在兼职人员中又以精神科专业人员为多,可能与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多设立于精神科专科医院,精神科专业人员能较从容地处理一般心理问题和明显心理障碍有关。其次可能与心理咨询者中仍有较大比例的精神疾病患者,且我国对心理咨询服务尚缺乏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专业人员无明确定位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不甚合理,40岁以下中青年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少,提示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后备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加入。

调查显示虽然所有参加心理咨询服务的从业人员均接受过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班的培训,但培训时间以不超过6个月的为多,这与国内的相关调查结果一致[2,4],可能与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起步较晚,职业化认证制度尚处于萌芽阶段有关。提示应进一步规范和系统地培训心理健康咨询从业人员,使其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心理卫生需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调查;评估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证实,当代大学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选取了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有效率为89%。其中男生412人,占约46%,女生478人,占约54%,平均年龄为20岁。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专家检测,修改定稿,最终成功制作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以及实体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三)数据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调查问卷,通过以下几种分类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对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服务方式,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将数据整理之后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心理健康的接受程度

被试问答“当你看到身边有人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你的态度如何?”95%的同学认为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只有5%的同学对此持疑问的态度,不太能接受心理健康咨询,这部分同学认为接受咨询就代表心理出现问题,不太愿意接受心理健康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宣传起了很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人不再排斥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反而因为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更加愿意通过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纾解自身的压力。

(二)对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咨询方式

被试问答“希望以哪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可多选)?”81.3%的同学选择一对一的面对面咨询,53.2%的同学选择网络咨询,借助诸如腾讯QQ,微信等社交工具,36.3%的同学选择电话咨询,12.1%的同学选择团体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绝大多数同学愿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师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做到更好的心理疏导,提出更为有效的建议。其次,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愿意接受网络咨询。再次,有一部分的同学的愿意接受电话咨询,这种咨询方式较为方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服务。最后,只有一小部分愿意接受团体咨询,说明团体咨询在学生中的接受度相对较小。

(三)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

被试问答“在出现什么问题时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可多选)”56.2%的同学选择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时,53.7%的同学选择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的时,43.7%的同学选择对自我认识出现迷惑时,35.8%的同学选择考试焦虑时,31.2%的同学选择恋爱出现问题时。

被试问答“想要了解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可多选)”53.8%的同学选择人际交往,49.8%的同学选择职业规划,45.1%的同学选择自我完善,31.8%的同学选择情绪管理,23.1%的同学选择恋爱情感。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在遇到的问题和想知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趋于一致的。所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涉及人际交往以及职业规划方面,人际交往在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心头之患,对未来的迷茫,对自我认识的不完整,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四)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程度

被试问答“之前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咨询?”87.6%的同学回答从来没有进行多心理健康咨询,12.4%的同学回答曾经接受过心理健康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咨询还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所以可以多开展诸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方法,让更多的同学接触心理健康服务,从而鼓励同学在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能够主动选择心理健康咨询。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社会之一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他们文化素质,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这次的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还是相对较高,所以笔者希望各大高校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处,帮助部分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同学,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哲浩.学校心理研究服务需求研究――以Q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0.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5篇

今天,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在这里举行“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向阵地化、经常化、规范化、专业化过渡,这对于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成年人赖以生存的家庭、社会、学校环境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升学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利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他们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常常会引发各种冲突,心理落差、情绪波动非常大,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无法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去适应社会压力、涵养健全人格。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任务和工作。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是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创新和探索,是我县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次重要尝试,因此,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定要共同大力支持中心的工作,加强领导和宣传,让全县的未成年人和家长都知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让他们在无助、困惑或迷惘的时候倾听有人、安慰有声,能及时解决难题,摆脱心灵困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的成立代表着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向前迈进,在此,我就如何发挥好中心作用,服务好未成年人讲四点意见。

一是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切实抓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首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建设和谐的重要组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新的“希望工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建立和谐的教育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在建设和谐的大背景中不断挖掘理论新内涵、找准工作新支点、开辟发展新思路,为构建和谐作出新贡献。其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营造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工程”。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社会不良风气与各种腐败现象滋长蔓延,这些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品德优秀、心理健康、人品健全的未成年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进一步提升“三个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质量。再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有效保障,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密切正相关的,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强大内驱力。未成年人时期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以德育人、以心育德,是千秋大业,刻不容缓,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建设是全社会的期待。

二是要加强宣传。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的宣传,帮助未成年人中心的号码、网址、服务宗旨和服务内容,努力使全县每一位未成年人在遇到困难、困惑、心灵遭受创伤时,能够主动利用各种心理咨询方式,使中心成为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的“连心桥”和健康成长的“开心锁”。

三是要发挥作用。要坚持“倾听未成年人心声,呵护未成年人心灵,陪伴未成年人成长”的服务理念,把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打造成有效服务未成年人成长的阵地和服务平台。在把中小学生作为中心重点服务对象的同时,更要加大在家长、城乡闲散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当中推广力度,要把这个服务平台推广至全县有心理问题的每个未成年人当中,发挥帮助未成年人缓解压力、解决心理障碍、增强信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四是要务求实效。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与负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县高级中学做好沟通、协调,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县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根据实际部署好今后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对个别发出面询求助,需要跟踪援助的个案,必须及时做好面询援助工作,切实构建咨询、援助、服务的一条龙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确保中心在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6篇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被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各大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开办了心理咨询室。尽管如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是层出不穷。为什么开办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将进行一一的探讨。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从中学升入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时的大学生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曾经在中学是优秀生,在大学却变得非常平凡,再加上如今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这中间的巨大落差让人一时间无法适应,致使大学生感到焦虑不安。第二种是感觉自己考上了大学,沉浸在家人朋友的赞美声中飘飘然,非常自满,并把这种情绪带到了大学校园,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没人能超越自己,学习不思进取。

(二)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提到的两种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大学生身上很普遍,那么高校里心理健康的有关部门是怎么对待这两种问题的出现的?

据我调查发现某些高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入学的典礼上简单说了两句,大意就是既然来到了这个学校,就要努力地学习,要调整好学习心态,其他有关心理健康的一概没说。在后来的了解中我也发现大学校园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形同虚设。在平时,心理健康咨询室大门紧闭,很少见到有人在里面上班,在调查中甚至还发现有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心理健康咨询室在哪里。据该校同学回忆,有段时间学校的确重视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还进行了很多的宣传。在心理咨询室旁的宣泄室里放置了许多宣泄的器材,他当时还去过看过。但过了不久,他感觉心理压力过大想去宣泄时却发现大门紧锁,而且以后再也没见开过了。

在调查走访中还发现有些高校虽然重视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据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说,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即使有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意来咨询。在那些高校大学生看来,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是一件很自卑的事,害怕让人发现,更别说主动去心理健康咨询室咨询了。高校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不敢面对,这也给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带了很大的难度。对于高校大学生不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老师也感觉很苦恼。“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不是精神出现了问题,而是指人不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但在有些大学生眼里,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就等同于患上了精神病,会受到歧视。这种认知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开展。”一位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如是说。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高校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生的认识错误。

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予以重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校应对大学生定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于刚入校园的新生,应开设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不能草草一两句话了事。心理咨询室必须每天有人坐班,心理宣泄室也要对学生们开放。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定期出刊报,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以帮助他们正确调整自己心理状态。

对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这个问题,学校需积极宣传,解释心理健康的含义,将心理健康等于精神病这个思想从学生心里剔除。对于羞于露面询问的高校大学生,学校可以公布专用的心理咨询邮箱及电话号码,以方便他们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心理健康咨询的邮箱公布后,不能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需要每天查看并进行回复,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三、小结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学校不重视,二是大学生对其认识的错误。上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高校能将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使其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第十九期

[2]杨秀英. 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 济宁师专学报,2001,第四期

[3]张小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第三期

[4]李世芬. 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现代大学教育,1999,第六期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咨询室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地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设立等都对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三亿多青少年中,徘徊、游荡在普通孩子和犯罪少年之间的是难计其数、五花八门的‘问题孩子’,有的已经表现出行为偏差,而更多的需要心理矫正……”。因此,在新时期还是要正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便无法承受,哭闹、逃学、出走,有的甚至服药或割腕自杀。媒体经常报道这样一些事实,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批评,或者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批评,就选择离家出走。还有的小学生因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选择跳楼自杀等等。这些事情让人扼腕叹息,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完成得不好,这些可能造成一时的情绪低落,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导致小学生的过激行为。但小学生过激行为的明显增多显示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隐患。

2.人际交往能力差

部分小学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差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护着,小学生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和心理。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里那么多同学,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中宝,这就容易形成谁也不让谁的局面。小学生在家庭中长期形成的长辈都让着自己的情形被打破了,而是要面对一群同龄人,而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同龄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差成为困扰着部分小学生的重要问题,如果任由其发展则可能造成小学生的自闭症等严重后果。

3.学习兴趣减退 焦虑情绪严重

一些小学生还存在着学习兴趣减退、课堂上焦虑情绪严重等问题。一些小学生搞不清楚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白学习的方向,他们对学习兴趣不高,有的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不愿意去上学,上学之前和家长大哭大闹等。到了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导致情绪焦虑,这又助长了厌学情绪。学生到学校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一旦学生学习兴趣减退,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问题。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部分归因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从当前来看,父母们一般都要外出工作,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应酬,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就是尽可能地改善孩子的物质条件。但是,父母的时间是有限的,父母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心理方面的微小变化父母也注意不到,等到发现时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了。还有些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只盼着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些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2.学校教育发展缓慢

曾有小学生抱怨,学校里作业太多,回家父母期望提高,自己生活的环境都快让自己喘不过来气了。小小年纪看起来却是心事重重,这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不够是高度相关的。客观地评价,现在学校迫于各种压力,也着手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一方面又囿于出成绩的冲动,还是希望能够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回家还有家庭作业。本来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却被埋在高高的作业堆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为方法不当、缺乏针对性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教师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也使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失去最佳矫正时间,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的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新事物既充满渴望与好奇,又缺乏理性的判断力。当前因为网络的普及,一方面小学生有更便捷的途径了解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小学生也更容易接触到充斥着暴力、凶杀等内容的网络游戏,形成一种膜拜心理,扭曲了正常的心理。而且当前城市的钢筋水泥结构、绿地的稀少、邻里关系的淡漠等也都使孩子没有情感释放的空间,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三、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1.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要紧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制造紧张气氛。家长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心理方面的变化。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全面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仅仅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率等,就失去了教育本来的意义。同时,要建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双方及时交流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立并发挥心理健康咨询室作用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桂林市胜利小学在这方面表现优秀,该校因为心理健康咨询课程成效好、心理健康咨询室、心语广播等作用发挥充分而被评为桂林市心理示范校。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都开设了,但成效差别很大。这就要求加大对教师的辅导力度,使教师能够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室也要运转起来,一些学校的咨询室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此,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高质量的、有亲和力的工作人员,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的治理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控制和减少小学生解除暴力、性、凶杀等内容的途径。

小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向其传递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教会小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如何更好地处理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等。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从保证小学生健康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时刻留意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需要三方的共同配合,特别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通过常规的沟通机制,来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87

[2]赵霞.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3):163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体系

大学生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则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融汇在一起。因此,必须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都总结出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但是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高校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进一步的探索,找到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

据全国各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分析可知,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的状况,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辅导员担任。如此不完善的教育体系,一方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使辅导员未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充足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辅导员缺乏心理辅导咨询等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其未能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有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室,但是基本上都是“空有其表”,并未真正投入使用,校方不愿意在此多花费精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有效普及,导致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校内有这一服务。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也就造成了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形同虚设,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

高校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咨询服务硬件的投入。例如,心理发泄室、心理评测室和心理治疗室等的建设,这些硬件设施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还应该定期对校内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检查,同时监督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惩罚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给予奖励,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最为亲密。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与学生直接进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专门引进专业心理工作者之外,还应鼓励本校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到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中来。同时对一些刚参与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教师要加强专业培训,整体提高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进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许多大学生都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还有一些大学生不愿承认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校内的心理健康咨询有抵触情绪,这也是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心理问题,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咨询讲座,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咨询相关的竞赛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

(四)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国内许多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基本上都是通过公开课进行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依靠一门课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与发展,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例如,辅导员组织案例分析、心理知识竞赛或者心理游戏等。

三、结语

大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比较突出,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更全面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许敬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郑舒婷.试论如何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8):168-169.

[2]薛峰,龚定宏,徐奇.上海市某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8):68-69.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方法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不仅是高校的教学目标,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很多问题,如因为学业、就业、社会压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的、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1.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特别是大学生,每天深处大学这个象牙塔当中,不问世事。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正值花季年华、春风得意、年轻力壮之时,有没有太多的顾虑,因此,不会有什么心理健康问题。对一些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人格缺陷。受到这种大的舆论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障碍也就越来越严重,没有人理解,更没有适合发泄的对象,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来看,就是高校没有深入认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正视大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师队伍

自从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多,一所上万人的高校已经很常见。但是在人口众多的高校中,往往却没有配备一名专业的、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更不用说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当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任课教师代职,或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这就出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的尴尬局面,从而加重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要想在高校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针对性以及规范性。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渠道的优势,加强课程的建设和推动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

2.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形成体系

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机构设置,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就是预防、发现以及治疗。所以,要不断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的工作体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如一对一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以及书信咨询等。经常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在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水平。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修养,给学生心灵以洗涤。因此,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团体活动,如学习竞赛、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束缚以及自我管理观念。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融洽、和谐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只要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高校要从多个方面,如课程设置、机构设置、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预防、发现以及纠正,从而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2]邓辅玉.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05

[3]王丽君,程伟.以社会学视角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心理健康咨询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等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内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民政、公安、司法、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医保、人事等行政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精神卫生工作贯彻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精神疾病患者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有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权利。

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保护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

第七条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医院、精神病康复院以下统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和标准。

街道办事处和有条件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社会福利性质的工疗站、日托康复站以下统称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就近康复的场所。

第八条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以下统称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精神卫生事业进行捐赠。

鼓励市民自愿参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和回归社会给予援助。

第二章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

第十条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健康咨询门诊。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非精神科执业医师接受精神疾病知识教育创造条件,提高其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配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三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设立营利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设立非营利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配备与该机构相适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

第十五条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符合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从业资质条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其中,从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教师资格,并接受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执业规范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宣传预防精神疾病的意义,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参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市民提高预防精神疾病的能力。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

第三章医疗看护

第十七条精神疾病患者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有获得医疗看护的权利;精神科执业医师可以提出对其进行医疗看护的医学建议。

第十八条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顺序确定。

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员可以协商产生一名或者数名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也可以轮流承担医疗看护职责;协商不成的,医疗机构可以建议精神疾病患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按照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的原则及时调解,协商产生监护人;调解不成的,依法指定监护人;对指定不服提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第十九条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妥善看护精神疾病患者,避免其因病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

(二)根据医嘱,督促精神疾病患者接受门诊或者住院治疗,代为、协助办理住院或者出院手续;

(三)协助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回归社会。

监护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履行前款规定的医疗看护职责。

第二十条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请求具备监护资格的近亲属给予协助。

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及其精神科执业医师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要求公安部门、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提供帮助。

第四章精神疾病的治疗

第二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的近亲属应当协助其接受诊断和治疗。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积极、适当的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当符合住院标准。不得无故留置精神疾病患者。

第二十二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有权了解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出具疾病的书面诊断结论。

要求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接受新药、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试用的,医疗机构必须书面告知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教学、科研、试用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的,医疗机构应当取得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三条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施行精神外科等治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并告知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治疗手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取得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四条未经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不得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播放与精神疾病患者有关的视听资料。

因学术交流等需要在一定场合公开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资料的,应当隐去能够识别该精神疾病患者身份的资料。

第二十五条精神疾病的诊断,应当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按照国家现行的医学标准作出;没有国家医学标准的,参照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作出。

对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现行的医学标准或者参照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进行诊断复核。诊断复核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半年。诊断复核结论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

第二十六条对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结论有疑义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会诊。

第二十七条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亲属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不得为该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复核和会诊。

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不得为同一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会诊。

第二十八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诊断复核结论或者会诊结论有疑义的,可以依法向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二十九条精神科执业医师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有利于其治疗、康复的,应当提出住院治疗的医学建议。有自知力的患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第三十条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认为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必须住院治疗的,应当提出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医学建议。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应当代为或者协助办理住院手续。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按照规定进行诊断复核。

第三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应当将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的,应当向其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报告。

经两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其中一名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认为必须住院观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对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紧急住院观察,同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在实施紧急住院观察后的七十二小时内,作出诊断结论。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每月为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一次精神状况评定。

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享有通信和会客的权利,因医疗需要必须予以限制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禁止利用限制通信、限制会客或者约束、隔离等方式惩罚精神疾病患者。

第三十三条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确定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代为或者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有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提出出院要求的,医疗机构应当准予出院。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发现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擅自离院的,应当立即寻找,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精神疾病患者行踪不明的,医疗机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公安部门。

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或者公安部门发现擅自离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当通知其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并协助将其送回。

第三十五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

无生活来源和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民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收治,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军人退伍、转业后,其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规定减免后支付仍有困难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救助。

第三十六条精神疾病患者行使知情权和决定权应当以其有自知力为前提。

第五章精神疾病的康复

第三十七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康复科,应当为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帮助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第三十八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加有利于康复的劳动、娱乐、体育活动,增强其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参加劳动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创造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学、就业能力,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建设、改造和管理社区康复机构的费用,财政部门应当给予支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应当列支一部分予以补贴。

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社区康复机构税收减免优惠。

鼓励企业将适合精神疾病患者生产的产品安排给社区康复机构生产。

第四十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指导社区康复机构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治疗,向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监护人、近亲属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

第四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依法享有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的权利。有关单位不得以曾患精神疾病为由,取消其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的资格。

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有权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推动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培训、安置工作。

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在待遇和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登记而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依法处理。

未取得资格证书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未按照执业规范开展咨询服务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泄露心理健康咨询对象隐私或者违反执业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接受新药、新的治疗方法临床试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为精神疾病患者施行精神外科等治疗手术的;

(三)安排不符合职称要求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精神疾病诊断、诊断复核的;

(四)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有疑义,而未组织会诊的;

(五)未经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

(六)未经过两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其中一名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紧急住院观察的;

(七)违反本条例规定,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约束、隔离措施,或者病情稳定后未及时解除的。

第四十四条精神科执业医师泄露精神疾病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精神科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有关回避的规定,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复核和会诊的,由医疗机构给予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精神疾病患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二)自知力,是指对自己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及病态行为的认识、理解和作出恰当表述的能力。

上一篇:心理活动范文 下一篇:爱情心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