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01 06:29:37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范文第1篇

――吴 翔《等》

2.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刚才所做的一切,刚才的高兴劲儿突然一下子都没了,只感到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似的,沉得难受。“唉,爸爸妈妈如果知道我偷拿了钱会怎么处罚我呢?”这时,我突然看到妹妹走了过来,“有了,何不……”

――李雅琪《我心中的秘密》

3.我小心翼翼地取出钥匙,轻轻锁孔,随着钥匙在孔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劳动的成就感就像一壶醇酒一样把我熏醉了,快乐浸透了我的身体,我似乎在灿烂的阳光中盛开了,成了一朵快乐的小花。

――许 涵《“看门”带给我的快乐》

4.我像是疯了一般地寻找,寻找那个我最敬爱的爷爷。我跑到后院――没有,厨房――没有,卧室――还是没有。这时,雨慢慢地打落下来,好像在陪我一同哭泣。我不顾风雨的拍打,快步跑到田里,依然是没有。被上天这样一番捉弄后,我失望了。

――胡明月《回家》

5.阳光带走了一切的生气,黑幕降临了,我感到害怕,感到无助。我蜷缩在一旁的树下,尽量想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可一想到妈妈,就泣不成声。星星和月亮带来了微弱的光亮,可是我还是那么害怕,四周的一切都漆黑无比,一种孤独从心中油然而生。

――袁博星《那抹光芒,让我回味无穷》

6.我一下子停在原地,两只脚像被一条牢固又冰凉的铁链给缠住了一样。为什么我不敢向前跨出一步?难道我是怕了?难道因为我是个差生,就被老师的一个眼神给吓住了?我努力地在心里鼓励自己:走出去,出去了就没事了。可我始终踏不出第一步。

――顾嘉琦《差生日记》

7.我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这股烈火仿佛吞噬了我那颗早已体无完肤的心,在熊熊的火焰之中,那被灼伤的伤痛不断地释放着一股股浓浓的苦涩,然而这种苦涩却又渐渐地化为一种信念――我不会让人泯灭我的精魂与执着!

――陈创腾《执着的烈焰》

8.抬头看着母亲那温柔如水的眼睛,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似乎被一个叫“感动”的石头狠狠地撞击了一下。我立刻投入母亲的怀抱,一下子被母亲那热情如火的爱给融化了,悔恨的我眼里顿时溢满了泪花。

――陈 洁《心灵的桥梁》

9.随着妈妈手上的动作,我感觉我的心好像那一张张碎纸,也被撕碎了,随着狂风,四处逃蹿……我冲进屋子,拿起小书包,装上“心灵的碎片”,冲出了家门。

――刘校宁《香蕉牛奶,触动了我的心灵》

10.是我太心急了吗?我怎么感觉我的步伐与身旁的同学越来越不协调,越来越凌乱。镇静,镇静,一定不能慌。这种集体项目,一旦一人出错,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罗吉莲《那一刻,让我潸然泪下》

11.吃过早饭,就到了上学的时间了,我拿起重重的书包压在双肩上,出了门。唉,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烂包袱给丢掉呢?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来到学校,身影被阳光拉得好长。

――王景蔓《今天真好》

12.当我看到成绩单时,脑袋一片空白,天空中仿佛出现了一道晴天霹雳!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黑夜都笼罩着我,光明永远不会来到我的世界。

――郑兰兰《夜》

13.在躁闷的课堂里泡了一个早上,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暴雨般沉重,无处发泄,只能默默隐忍。到了吃饭的时间,雨小了些,可我心中有着不满,觉得连雨也无法与我合拍,我学着老天的表情,阴着脸走向食堂。

――漠白令《亲爱的门卫,对不起》

14.我心里像被重击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发慌。偷东西是件多么可耻的事,东西虽小,却是你一生无法去除的烙印。我开始后悔,开始好怕,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不敢去看其他人的目光。

――阮星宇《宽容是一枚开心果》

15.“妈妈应该是有事给耽误了吧!”我在雨中焦急地等待着,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妈妈会不会忘记来接我了呢?臭妈妈,自己女儿在雨里淋了半个多小时了,也不来接我。”表面看起来平静的我,内心早已如同被宠坏的公主一样抱怨了起来……

――刘宇菲《暖暖的母爱》

16.我挪动了一下身子,刚想起身,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坐着,嘛要当‘活雷锋’呢?想到这里,我那颗摇动的心又踏实了下来。

心理活动范文第2篇

某小学大礼堂里,台上坐着一个班大约三十名学生,个个正襟危坐,腰板挺得笔直,双手搭在腿上,台下是来听课的一百多名教师。

上课了,教师问学生:“孩子们,你们今天来这里上课开不开心啊?”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开心。”

教师:“老师也很开心,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游戏完以后,教师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好不好玩?”

还是异口同声:“好玩。”……

这是在给六年级学生上的一堂心理活动课上的场景。

当看到学生严肃的坐姿,听到他们整齐划一的回答时,我感到很震惊,面对着台下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孩子们的心情怎么会是开心,他们僵硬的坐姿告诉我,他们很紧张;他们左顾右盼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害怕。即使有人会开心,怎么可能全班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如此的一致呢,难道是多年同学的默契?蒙台梭利说过:“如果教师拿过来一个教具,所有的孩子都跑过来,都对它感兴趣,那是不正常的,只有一两个孩子对它感兴趣才是正常的。”

我在给初二的学生上课时,每当问到某个活动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有的用一两个简单的词应付一下,有的竟然回答没有感受,甚至还有学生反问我:“老师,我该有什么感受?”这让我很不解,也很无奈。其实在活动中,学生们很积极,有的甚至是很兴奋。

一丝风掠过,树叶会轻轻地摆动,更何况少年的心原本就是敏感细腻的,即使不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该有一丝丝小小的涟漪吧?是什么让他们的心变得如此粗糙?现在看来,是我们的课堂教会了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感受,即使有,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就不和谐了。在这样的课堂待久了,所思所想所感和所说的长期不一致,人格就“分裂”了,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了。

也许学生们早就习惯了这样上课,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就是这样要求他们的,可是在倡导关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活动课堂上也要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教师讲什么内容,活动设计得多么新颖,课程进行得多么流畅,这节课都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而且会让学生觉得心理活动课不过如此,和其他科目的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觉得心理活动课的活动设计、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围绕学生的真情实感给予他们真诚的回应。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谈得上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心理活动课区别于其他科目的重要特点之一。

心理活动课重在求真,要让学生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到这点,我们需要创设如下几个条件。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能宽容、接纳学生。

我们大部分心理教师都很有亲和力,很多人也在努力做到让自己有亲和力,很多教师特别是女教师上课声音很温柔,笑容很甜美,动作很亲切,这些都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是宽容、接纳很多教师却难以做到。比如当学生表达的是积极看法时,教师脸上笑靥如花;当学生表达的是消极看法时,教师紧皱眉头;当学生的回答正中课题,猜对教师的心思时,教师会带领全班学生给他鼓掌;当学生的回答和主题不一致时,教师漠然置之……其实课上学生某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和行为,也许正是某种问题的表现,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挖掘它,探寻它,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左右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宽容、接纳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金钥匙。

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并不是不允许消极的东西存在,而恰恰是这些消极的东西向我们暴露出了问题,是亟需重视的。课堂氛围愈是轻松,学生的思维愈是活跃。此外,与教师的期望恰恰相反,学生喜欢的是“非主流”的声音,如果某个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了某种真实的但是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观点时,就会很受其他学生欢迎;而当某个学生表达的观点特别主流,特别符合社会的道德期许时,反而会让其他学生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们甚至会认为这位学生有拍教师马屁之嫌。是不是这些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了呢?我想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被安排、被控制、被灌输得太久,偶尔“出格”的表现只是一个小小的反抗而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多么需要一个自由和包容的课堂。

最后,我们设计的活动要真正能触动学生,对他们有所启发,这样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才会有东西可说。

教师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少用封闭式提问,如“当你这样做了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而不是“当你这样做了后,你后悔吗”。提问要明确具体,如“当你对一个人讲话,而他却在玩游戏,根本不看你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而不是“当别人不听你讲话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是我们上好心理活动课的第一步,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这些真情实感给予回应。做好这一步很难。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是生拉硬拽。在一节“我是谁”的心理活动课上,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寻人启事”的游戏,要求学生在卡片上尽可能详细、清楚地描述自己,然后教师把卡片收集上来,任意抽出一张来读,让学生们猜猜这个人是谁。游戏完毕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寻人启事大家一听就能猜出来要找的人是谁,有的大家却不太容易猜出来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大家对这个人不太了解,或者说这个人的性格不鲜明。当教师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总结说:“有的人没有清楚详细地介绍自己,是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看来认识自己是比较难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回答有些脱节,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符时,教师就直接把学生拽到了自己的教学轨道上来。其实在这里,教师可以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或者让学生比较一下容易被猜出来的寻人启事和不容易猜出来的寻人启事有什么区别,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有的教师漠然置之。记得有一次在上“男生女生”时,我让男生总结可爱的女生应有什么特点,男生写下了可爱的女生要美丽,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但课后反思时我意识到会不会有的女生觉得自己不美丽,所以就不可爱了呢?很遗憾,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有的教师进行嘲笑、挖苦。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课中,教师提问:“在上学的路上,你将如何积极地暗示自己?”一个胖乎乎的男生站起来说:“我很饿,我要吃早餐。”听到这个回答,全班哄堂大笑,教师被这个学生弄得哭笑不得,随口说了一句:“你看你都胖成什么样了,还要吃。”全班学生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幸亏学生没有反问教师:“胖就不能吃早餐了吗?”不然,不知教师该如何收场。

有的教师处理得力不从心。还是在“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一节课里,有一个活动叫“挑战自我”,教师挑选了四名学生上台比赛摇呼啦圈,包括一名男生、三名女生。赛前的民意测验显示,班里所有的男生都支持这名参赛的男生,而比赛中,这名男生却最先败下阵来。这名男生有点沮丧,事后在教师采访的时候,他说其他男生那样支持他,其实是想看他的笑话。他失败了,他们都笑他。教师说:“他们没笑啊。”然后面向其他男生:“你们笑没笑?”其他男生嬉笑着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这名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男生的感受,他的处理显然没有抹去男生心里的阴影,这个男生在这节课中很受伤。

如何回应学生,最见教师的功力。教师既需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也需要积累经验。在个人修养方面,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心地想去帮助学生,能和学生产生共情;其次,教师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再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时,能够巧妙地去应对。

心理活动课的基本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等,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真实性原则,唯有真实,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唯有真实,我们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心理活动课的教育目的。

真实,应该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石,应该是我们评价课程优劣的第一把标尺。教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一堂堂课就像行驶在这条河上的一叶扁舟,求真,是这条河上永不泯灭的灯塔,指引着扁舟前进的方向,失去了方向,即使舟再漂亮,也无法把学生渡到真理的岸边。

心理活动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歌唱心理学 感觉 注意

声乐心理问题,在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早已有专家论述。但诸多声乐教育家并不满足生理教学法,分别开始利用物理学中的声学、力学和心理学,进行声乐教学。

当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绝大部分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以生理教学为主要手段。在浩如烟海的声乐专着中,很少提到心理素质对歌唱技能技巧和情感的支配作用。直到近些年来,才有声乐心理的专着和论文。

在下文中,我们具体地探讨一下歌唱发声心理活动的方法,因为它对于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感觉”是歌唱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

心理学指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

1.歌唱听觉

对于歌唱者来说,必须具备对乐音敏锐地感受和分辨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

人的听觉,主要接受外界声音的信息。但对演唱者来说,运用自己的“内听觉”去监听、调整歌唱器官的发生动作,向平衡状态完善。只是歌唱者与听众在听觉效果上有不同的差别:歌唱者的主观听觉,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体外空间的音响效果上,而应该更多地注意体内共鸣腔体里产生的音响效果。这正是强调“内听觉”的意义。

歌唱者与听众,在听觉上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特别在高音区,歌唱者感觉在头腔的共鸣空间中只有一个很小的共鸣点在振动,听众听到的却是很响、很大的明亮的头声。歌唱者感到头腔里更多的是较暗的音色包围着明亮的、集中的小共鸣点,听众却听不到空和暗的音色成分。歌唱者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懂得这种声音音色的主客观差别,还要尽快地适应主客观的矛盾状态,去掌握主动调节、控制共鸣音响的心理技巧。

2.歌唱视觉

有人把音阶与颜色联系起来,虽然有些玄妙,但不可否认是有一定道理的。贝多芬认为b小调是黑色的;斯克里亚宾认为c小调是蓝色的,G调与D调是黄色的。这就是音乐家对调性的视觉反映。

歌唱家对歌声也具有视觉反映,在演唱时,歌唱家的眼里有景与物的视象。在发声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明亮、透明、暗淡、苍老等这些都是视觉感受。当欣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仿佛也看到了“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这幅迷人的画面。演唱者一旦产生了视觉的内心视象,就调控了演唱的情绪和情感。视觉的内心视象调控着情绪和情感,而情绪和情感又调控着歌声的规律,这就是视觉对歌唱与发声的调控作用。

二、“注意”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

在声乐学习中,“注意”对于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此,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人在注意什么的时候,就在感知、思考或想象着什么。歌唱发声时,要将这些综合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不断培养有意注意,克服注意的分散。就可以使歌唱的技巧变成长久而稳定的习惯,使有意注意变为下意识的无意注意了。

“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在声乐初期学习过程中,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注意的单一性。当老师提醒学生需要在发声时保持“高位置、深呼吸”的感觉时,学生往往只能照顾到一个方面:顾了位置,忘了呼吸;顾了呼吸,忘了位置。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往往是由于不懂和不会运用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的心理方法。

三、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声乐表演心理素质除具有先天素质外,更主要的是集中在后天培养的素质方面。

1.歌唱欲望与歌唱环境的培养

歌唱欲望首先来自兴趣和爱好,在此基础上的强烈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才会促使歌唱家热爱这门艺术,产生真挚的情感。一个人在唱歌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这一过程看来很短,只是歌唱前的准备阶段,但它需要平时的反复练习和着力培养。歌唱欲望的培养和形成,兴趣爱好是基础,正确科学的技巧训练是关键,稳定协调的心理素质,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

所谓歌唱环境的培养,主要指通过平时的注意和训练,使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进行表演的能力。凡优秀歌唱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起来的。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歌唱者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当然,所有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均须建立在发声器官的良好训练和演唱技巧较为完善的基础之上。“艺高人胆大”,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2.歌唱的激情与表现的控制协调能力的培养

歌唱表演的激情,也就是演唱者的激情与灵感对作品的重新诠释。这种热情与创造来自歌唱者强烈的创造意识。这种创造意识,使每一次演唱,都能重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听众获得新的感受,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唱者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听众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能控制自己的创造热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歌唱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在两个方面对歌唱表演产生影响:即训练心理状态和演出心理状态。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第一,过硬的技术和技能;第二,有效的实践锻炼和积累经验;第三,解脱自我,消除自卑和患得患失思想,排除杂念。只要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获得令人满意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邹长海.歌唱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4]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理活动范文第4篇

在我个人看来,人的心理认知与承受能力是随着他的经历与知识的累积而成长的。本学期,同学们的心理状况总的来说非常良好,像大一上半学期时的那种迷茫与低靡的自甘堕落现象越来越少了。虽说班级的成员们因为一些平时表现的小事有了一些小的“争吵”,但如果摒开这层表象的外衣来看,不正是说明307班的同学很在意自己在大学生涯的每一刻锐意进取给身边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的印象么?在班委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真正做到了班级的和谐与坦言。于此,我认为,学习是大学的第一任务,但与同学室友的友好沟通与交往却又是第一要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同学与老师们是注定要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永恒的记忆的,而他们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在大学,我们不只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

我作为心理委员经过了快一个学期的工作,以及班里同学的配合,对于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我已十分了解。知道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心理委员的职责。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1、心理讲座,丰富心灵

这学期学院里开展过一次心理讲座,参加的同学都说自己受益匪浅。12月,我也组织策划了一次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班会。情绪就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通过班会的形式来向同学传达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气氛十分轻松。希望每位同学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2、了解同学,心理沟通

我及时了解班级各位同学的心理状况,用心去观察了解每个同学,及时发现班里同学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她们愿意来找我聊天。我也按照培训时老师所教导的,多听、少说、不批评、不说教。尊重对方,不说不该说的话,因为我知道一些不合适的话只会使事情恶化。我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也是我做好心理委员工作的基础和财富。

3、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我积极配合院和系里的心理活动,并做好宣传工作,分配好人员去参加心理活动。每次的活动我都做好了记录,除了记录人员,更重要的是我去记录参加了的同学们的感想,还有收集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来协作学校展开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配合好其他班委各种活动。

心理活动范文第5篇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群体,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我班决定开展心理活动,让更多同学受益与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积极的生活。

二、活动名称和主题

班级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

三、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宣传心理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内容:

1、班上成员分为六组,每组由六人左右的同学组成。

2、由组织者准备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问题卡片,提问,小组自由讨论,后选一名代表做回答。

3、各小组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生活学习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解决的。

4、最后组织者进行总结。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负责人:孙李娜

参与者:11级英语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时间

**年5月27日晚7:OO

七、活动地点

博学南楼教室401

心理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开展原因:

大学是成才的地方,但这只是对少数充满自信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因为佼佼者实在太多了,因此,难免会缺乏自信。

一个人,一量缺乏自信,就会背上思想包袱,就会附上心理阴影,对自己和未来感到一片茫然,缺乏理性认识,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同学们开展一次增强自信心的讲座。

二、活动主题:扬起自信之帆,搏击人生风浪

三、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信念,用自信的帆来战胜学习之海、生活之洋中所遭受的挫折。

四、活动内容:

做传钥匙游戏;

宣读10条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建议。

五、活动负责人:李文周(心理委员)、解佳龙(班长)

六、活动时间:3月17日晚上

附一:

游戏内容:通过传钥匙来选同学,被选中的同学要上台讲一件最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不讲者要被罚表演一个小节目,例如唱歌、讲笑话等。

游戏规则:由班长解佳龙背对着大家计时,开始后随机喊停,钥匙停到某同学手中,该同学即被选中。

附二:

10条建议:

1、每天照三遍镜子。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整理着装,务必使自己的外表处于最佳状态。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修饰一下自己,保持整洁。晚上就寝前洗脸时再照照镜子。消除对自己的仪表的不必要的担心,更有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上。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体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身的缺陷不要念念不忘,其实,人们往往并没有那么在意你的缺陷。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更好。

3、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面红耳赤时,你的听众可能只是看到你两腮红润,令人愉快而已。事实上你的窘态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其他人发现。

4、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如果你常在心理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应逐渐地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5、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因此,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用机智幽默的插话来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你。

6、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对不懂装懂的东西坦白地承认,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还会给人以诚实可信的感觉;对别人的魅力和取得的成就要勇于承认,并致以钦佩和赞赏。

7、在自己的身边找一个患难相助、荣辱与共的朋友。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会感到孤独。

8、不要试图用酒来壮胆提神。如果你害羞腼腆,那么就是喝干了酒瓶也无济于事。只要你潇洒大方,滴酒不沾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9、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10、一定要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否则,当你处于这种不利情况时,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同时也会感到比你地位优越而在心理轻视你。

心理活动策划书(三)

生活本来就是一首韵律动人的诗,迭宕起伏,时而激昂奋进,时而低沉萎靡。我们虽然不是身居繁华闹市,但一样有着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我们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半点不敢放松,我们这些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大一学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为此我们20 11147 班组织了这次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三、活动地点: 真人CS场地 (初定)

四、参加人员: 147 班全体同学等

五、活动计划:

为了配合学院心理健康促进部的相关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 147 班将举行“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为主题的交流会。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1、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烧烤,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心情。

2、在烧烤期间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同学们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别人理解的感受。(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话,如:‘我是****’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叠,放在中央,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理由,我引导大家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别人猜中的感受。)

3、让同学们自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大家用虔诚的心去倾听别人的故事。

4、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自由交谈,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5、全班高歌一曲《朋友》结束此次活动。

6、同学们志愿将场地中的垃圾捡走,为保护环境,建立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关系,用同学之情,同学之爱推开各自那层层锁心的门,增加班级凝聚力,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真正达到这次活动的目的——“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活动总负责人:陈璐

心理活动范文第6篇

生活本来就是一首韵律动人的诗,迭宕起伏,时而激昂奋进,时而低沉萎靡。我们虽然不是身居繁华闹市,但一样有着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我们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半点不敢放松,我们这些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大一学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为此我们**班组织了这次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二、活动时间:**(初定)

三、活动地点:真人CS场地(初定)

四、参加人员:147班全体同学等

五、活动计划:

为了配合学院心理健康促进部的相关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147班将举行“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为主题的交流会。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1、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烧烤,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心情。

2、在烧烤期间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同学们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别人理解的感受。(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话,如:‘我是*****’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叠,放在中央,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理由,我引导大家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别人猜中的感受。)

3、让同学们自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大家用虔诚的心去倾听别人的故事。

4、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自由交谈,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5、全班高歌一曲《朋友》结束此次活动。

6、同学们志愿将场地中的垃圾捡走,为保护环境,建立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关系,用同学之情,同学之爱推开各自那层层锁心的门,增加班级凝聚力,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真正达到这次活动的目的——“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活动总负责人:陈璐

负责人:王京京,宋坤灵,肖银平

班级心理活动策划书(二)

小学生的胆怯心理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学生因为胆怯,会的题目不敢举手;有的学生因为胆怯,不敢参加班级竞选;有的学生因为胆怯,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体育课,胆怯会直接导致学生技能的掌握。为此,培养学生位于品质之首的“勇敢”有积极的作用。

设计过程如下:

活动主题:勇敢伴我行

指导思想:支持人本主义观,体现心理健康指导活动不在于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和与学生的交流。

活动目的:克服学生存在的胆怯心理,克服因惊恐、焦虑导致的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的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

活动过程:

活动一:兔子舞

游戏方法:每组四人,播放音乐进行热身练习,稍做几遍后鼓励学生二组合并练习,甚至是更多小组的合作练习。

这个游戏作为破冰游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性,低层次的克服胆怯心理,勇敢地与同伴参与到练习中。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体验到自己付出努力后的不断进步。

活动二:越过小河

勇敢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因此设计一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游戏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越过小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设计目标。

游戏方法:八人一小组,鱼贯进行跨过小河的练习。小河的宽度用体操垫或短绳代替。

活动三:跨越障碍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此活动为学生设置障碍场所,一小组为单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每一个孩子的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提高,变为我能行的角色。

活动方法:每组八人,利用呼啦圈、栏架、体操垫等器材,学生进行设置后进行跨越或穿过。此项活动先进行小组合作尝试练习后进行游戏比赛。建议学生采用多种灵活有实效的方法进行。

活动四:合唱《男儿当自强》

以歌曲《男儿当自强》来结束本次心理健康活动课,带领学生再次感受勇敢的意义,鼓励学生自信勇敢地面对每一天,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班级心理活动策划书(三)

一、活动名称:生物工程学院10级制药二班的心理健康活动

二、活动主题:朋友一生一起走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活动地点:宽敞大教室

五、活动方式和内容:

1、采取心理小游戏的方式和续演心理情景剧,彼此相辅相成将现实的问题演绎出来并让大家一起解决,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点评更能让同学们从本次活动中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

2、活动总结和评价

六、设计思路和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以续演心理情景剧为主,小游戏为辅,环环相扣,将现实中的问题用心理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再以小游戏的方式给同学们以启发。本次活动将具有认可度的心理咨询这一元素融入到本次活动,即本次活动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投入到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和体会到本次活动的意义。

七、实施条件:

1、气候适宜,宽敞大教室布置的很温馨,同学们心理状态都在一个很好的时期。

2、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同学们都有时间来参与,还有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参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

3、准备好小奖品以及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

4、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让本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八、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在活动开展前的一个星期内,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在班级大力宣传这次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生活委员、班长和团支书根据活动所需去准备各种道具,以及购买活动所需的小奖品和邀请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心理委员与每个寝室的心理气象员加强交流,时刻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在活动开展前遇到突发状况能够适时的做出调整。

2、展开活动:

时间:待定

地点:宽敞的大教室

步骤:

①活动导入:

操作:主持人向参加的同学们简介本次班级活动的意义,并提出活动规则: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真诚的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不批判,保守秘密,关闭手机。

指导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一次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相信过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已熟识了并且部分同学之间都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却形成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团体,致使班级不能很好的团结在一起。所以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打破这种局面,使大家更好的融洽在一起。建设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其次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大家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同窗四载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规则:希望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能够真诚的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不批判,保守秘密,关闭手机。请大家到工作组那里抽签分组,并按照要求重新坐好相应的位置。谢谢!

②开始:游戏——穿越生死线

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一米的绳子。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具创意者极为第一。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眼睛,助手撤掉绳子,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线”(根本不存在)第一个选手穿过后取下红布,第二个选手开始,一次进行。主持人请大家评议姿势最搞笑,最独特,过程最辛苦者第一,并赠送小奖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指导语:各位,我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我们的活动开始前,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嘉宾:心理辅导员王玉老师和班主任陈京老师(主持人鼓掌)。

各位,我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小游戏,叫做“穿越生死线”,同学们是不是很激动啊!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四米外的地方拉起一根离地一米的绳子(主持人边说工作组人员边演示),每个组需选出两名选手参加,每位选手都要蒙上红布,我会拉着每位选手原地转两圈,使你们向绳子方向站定,大家可以以各种姿势穿越绳子,我们将评选出姿势最具创意,最搞笑的选手,所以这个环节还设立了一个神秘的小礼品,大家要加油啊!下面请我们的每组选手上场吧!

③互动环节:游戏——无家可归

三人一组,两人扮演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演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主持人或其他没成对的人担任临时人员。主持人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主持人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主持人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主持人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表演节目。主持人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主持人和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指导语:刚才选手们的姿势是各有千秋啊!相信大家的肚子都已经受不了了吧!相信经过这一个游戏大家都已经放开了,现场的气氛很是沸腾啊!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互动游戏吧!

这个游戏叫做“无家可归”,需要每组有三名选手上场,三人一组,两人扮演大树(主持人边说工作组人员边演示),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演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我或其他没成对的人担任临时人员。当我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我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就要表演节目的。当我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我或临时人员则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表演节目。当我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主持人和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依然是表演节目的。(确认同学们明白规则后)开始游戏。

④案例分析:朋友矛盾

本环节为同学们提供大学生活中常见的朋友之间的矛盾的案例,供大家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有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讨论,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谈谈本组的看法。最终由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对每个案例进行总结。同学们在此环节中有什么问题可自由咨询老师们。

案例:

小明是大一的学生,他和原来的两个朋友与另一个男生甲在新学开始认识后成为好朋友,经常四个人一起出去玩,但时间一久突然发现甲其实并不像自己开始认识的时候一样。发现甲很爱卖弄自己,经常把朋友的秘密说出去,而且很多小毛病,小明他们一说他,他就不高兴,觉得小明他们乱说,一点也不懂他,每次犯错小明都很耐心的劝他,但他一直都感受不到,一天到晚怪小明不了解他,不支持他。现在甲和另外一个朋友吵架了,甲就一直去小明面前说那个朋友的不好,可是小明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所以相信那个朋友而不是甲,甲就很生气,一直怪小明,小明他们就一直和他谈,小明认为朋友就应该好好相处的,可是甲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啊,总觉得错的是他们而不是自己。请问小明该怎么办呢?

指导语:刚才的场面真是惊心动魄啊,不过也让我们看到了部分同学的才艺。这个游戏让我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到现实生活中挫折困难不断,有些事我们可以一个人解决,但有些却是我们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应当有一个避风的港湾,应当学会请别人帮助,学会把自己的心声向值得信任的人倾诉,比如父母,同学,班主任或我们心灵驿站的心理委。我们都是你的好朋友,我们需要你们。

相信大家在两个游戏之后各位的大脑的精神都处于最佳状态,那么下面我们就要进行下面的一个环节,案例分析。我们的工作组人员会给大家一个案例(主持人说时,工作组人员开始分发案例),供大家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有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讨论,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谈谈本组的看法。最终由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对这个案例进行总结。同学们在此环节中有什么问题可自由咨询老师们。好了,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大家吧!

⑤实践操作——续演心理情景剧《朋友》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案例分析,同学们对解决朋友之间矛盾的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状态,在此基础上本环节将通过续演心理情景剧的方式,由同学们实际操作来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

首先,将同学们随机分成小组(组织者们除外)。先由组织者们表演出这个情景剧中同学之间摩擦矛盾的开始。

然后,为增强本环节活动的趣味性,由分成的小组分别演出矛盾激化的过程,再由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选出最符合现实的一组。

接着再由分成的小组围绕着选出的这一最符合现实的矛盾激化继续表演解决办法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表演过程中,需每一组有一名人员扮演具有权威性的心理委员来总结陈词,将心理咨询这一元素融入到本次活动的这一环节中。

最终由老师们点评,并选出较优秀的一组,给予相关的说明。这一环节同学们仍可给予相应的时间自由咨询老师。这一环节设置相应的小奖品,让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厚。

本环节的实践操作让同学们对现实中的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初步具备了相应的解决矛盾的能力。再加上老师们的点评,同学们将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

指导语:听了同学们和心理辅导员的分析,不禁深有感触,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朋友之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和宽容啊,希望本环节的案例分析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本环节理论上的讨论,相信大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我们下一个环节打好了基础,让同学们处在一个最佳状态进行下面的一个环节。

各位刚才是理论上的讨论,那么下面的这一环节就是实践操作了——续演心理情景剧。顾名思义啊,也就是先由我们工作组表演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矛盾导入。然后,为增强本环节活动的趣味性,由每个小组分别演出矛盾激化的过程,再由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选出最符合现实的一组。接着再由分成的小组围绕着选出的这一最符合现实的矛盾激化继续表演解决办法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表演过程中,需每一组有一名人员扮演具有权威性的心理委员来总结陈词,最终由老师们点评,并选出较优秀的一组,给予相关的说明。这一环节同学们仍可给予相应的时间自由咨询老师。这一环节也设置了神秘的小奖品哦,大家加油啊!

⑥提问:在人际关系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特别邀请心理辅导员老师为我们讲话

引申问题:换位思考——联系实际,师生,朋友亲人之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拿学生跟老师说,老师辛辛苦苦为我们班尽心尽责,忙这忙那的,我们应当和老师换位思考下,理解老师艰辛,积极配合老师班级活动。同时老师也应当理解同学,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给他一个机会,让大家拉他一把从新站起来。

指导语:大家的表演各有千秋,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们耳目一新。相信同学们从这次的实践操作中对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矛盾有了更深的体会。老师们的分析点评让我们今后更能从容的面对这样的困惑。

下面我们自由发言,请大家围绕“:在人际关系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本环节最终特邀心理辅导员讲话。

⑦心理委员的总结

本次活动已接近了尾声,这一环节由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的心理委员为大家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主题——朋友。

心理委员:各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和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摇动呢?”这件小事使我们看到了身上的一种美——宽容。凡事先找自己的不足,进行换位思考,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你要学会尊重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看不起别人,要尊重他,帮助他,帮助别人,也能给我们自己带来快乐。我想大家都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所以,不难发现,朋友相处之道,宽容是很必要的。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次的活动付诸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送给大家一首诗:《宽容》

每个人总会在某一短暂瞬间认识自己。

某一瞬间在你有所领悟时,

在你被感动时,都该一一细细收藏。

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

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包容那些你无法容忍的人;

原谅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

肯定那些你所爱的人;

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人;

明白那些爱你的人;

放过那些不爱你的人;

记住那些曾爱过的人;

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人;

珍惜那些值得爱的人;

铭记那些真心待你付出的人;

懂得那些对你用心良苦的人;

体会那些曾为你流泪的人;

拒绝那些你不爱的人;

爱上那些爱你的人;

喜欢那些爱你的人;

感激那些曾折磨过你的人;

感激那些真心帮过你的人;

指导语:各位,本次的活动已接近了尾声,下面就由我们班的心理委员为大家总结这次活动的主题——朋友

⑧写下自己的心愿

每人发一张爱心形状的便利贴,让大家写下本次活动后的心愿,贴在墙上的爱心之中,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指导语:心理委员的总结是那样的深情,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心理委员那首诗里那份浓浓的友谊之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真正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下面请大家写下那份心愿贴在那堵墙的爱心之内吧,让我们大家一起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工作人员分发便利贴)。

⑧大家齐唱《朋友》

当同学们又一次深刻的互相了解之后,大家的内心的友谊之情更加的澎湃,而本次活也接近了尾声,《朋友》这首歌是这次活动最好的结局,同学们能够在这首歌中看到未来,看到希望,大家携手齐唱《朋友》共未来。

指导语:各位,朋友一词贯穿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也正因为有着朋友的存在才体现了他的价值。我想,朋友值得我们用真心去对待的,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度的人,我们都需要朋友。下面让我们进行我们的最后的环节,让我们携手共唱周华健的《朋友》,让我们在歌声中展望未来。

3、活动评价及总结:

1)游戏活动的方式历来是同学们所喜欢的,再加上本次活动提出续演情景剧这一方案,新颖的设计更能吸引同学们的参与。团队成员事先在班级做了充分的动员与宣传工作,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参与。

2)前期准备充分,根据同学的空余时间,安排好场地。我们团队成员熟悉整个过程,能够脱稿主持活动,这对于本次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3)在游戏过程当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学的接纳度更高一些。

4)整个活动从设计、准备到实施对团队成员的考验颇多,我们个人在整个过程中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5)总体来说,这个活动在带来娱乐欢乐的同时也给予大家一定的自我了解和反思,相信今后大家的那份情谊会更加的凝实。

心理活动范文第7篇

一、考试中的观察活动

1.观察对考试的影响。学生考试是以对考卷和试题的观察开始的。不少考生考试失败,并不是因为解不出题,而是由于观察上的失误。善于观察是考试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全面仔细地观察,考生才能准确把握试卷和试题中提供的全部信息,包括试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才可能找到正确解答问题的钥匙和途径。在许多情况下,解题条件十分隐蔽,甚至是以非常微弱强度的信息出现,这更需要考生仔细地观察。此外观察不全或不仔细还常常使考生出现不应有的疏漏。

2.考试中观察方法。第一,把握试卷中的关系信息。我们可以将试卷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分为两类:一是解题信息,它包括题目所提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解题的要求与说明等。二是关系信息,包括试题数量,试题型题,每道试题的分数,全卷共有页数,试卷体现的学科知识体系,题目间的难易差别与联系等。解题信息是考生观察每道具体问题时得到的,而关系信息只有在观察全卷以后才能得到。

把握关系信息便于按先易后难原则安排答题顺序,避免发生漏题现象;对本人可以解答的题目和所需时间有一个大致估计,统筹兼顾各题。

第二,积极寻求对应点。由于试卷所选试题都会体现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体系,考生仔细观察试卷,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产生联想回忆起过去学过的知识体系,并找到试题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将知识体系和试卷结构两相对应,这样不但可以发现试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通过回忆找到具体的解题方法。因此,考生应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对应点。

第三,注意细微末节。注意细微末节有两方面的内容:审题中,为了准确理解试题,不可忽视试题中的一切细微处,审题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对试题中出现的每个符号、数据、图形、图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试题的表述方法,词句含义都要认真推敲;解题中要防止对细小处的疏忽,不要弄错一个单位、一个小数点。

二、考试中的记忆活动

1.记忆对考试的影响。考试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测量,但在考试中,能力又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记忆和对被记住了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考场是一种特殊的环境。闭卷考试一般不准携带任何有关考试内容的材料。不但客观性试题或闭卷考试较多地依赖学生的知识储备,就是主观性试题或开卷考试也离不开对知识的重现。考生头脑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的积累以及使它们得以外化的语言文字,就难以解答任何问题。考生的记忆效果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2.怎样提高考试中记忆的效果。考试中的记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提取,即回忆。在考场中有些东西往往绞尽脑汁之后依然无法忆及,说明回忆的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在考试中提高回忆的效果应注意:

第一,自觉利用中介联想。利用中介联想是指考生回忆受阻时,可以从事物的多方面的联系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这可以是事物间外在联系,如利用它们的相似、对立、接近、因果等联系去进行联想;也可以利用事物间的本质联系,通过推理来获得这种线索。

第二,使情绪保持适宜的紧张度。考生情绪过于紧张,会使人意识狭窄,妨碍知识的回忆,导致平时很熟悉的一些概念、原理都难以重现,有时甚至会压抑考生的有用回忆线索。面对情绪的严重困扰,考生应当暂时中断回忆,心情归于平静之后再做。

第三,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考生除了认为某个试题根本未曾纳入自己的复习范围,无从回忆之外,对那些属于暂时性遗忘的东西,都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去追忆。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坚定的自信与顽强的努力,常常会使许多被认为想不起来的东西被追忆起来。

三、考试中的思维活动

1.思维对考试的影响。在直接制约考试效果的几种认知活动中。思维居于最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种能揭露事物本质的高级认知活动,而且其他几种认知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它的积极介入。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影响考试效果的关键因素。

2.考试中有效进行思维方法。第一,注意审题。第二,善于进行试题类化。第三,留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考试中直觉思维的出现,是思维高度活跃的表现。它往往会作为一种先导,推动人们去利用中介联想、原型启发等寻求正确的答案。第四,利用原型启发。可以作为原型而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几乎是无限的。在考场条件下,试卷的印制形式,试题中的图形图表,考场中的一切事物与现象,考生头脑中浮现的某种形象等,都可以成为考生解决问题的原型。第五,手脑并用。抽象思维必须借助内部语言才能实现,而内部语言具有简约与跳跃的形式。由于,考生考试中的思维可能是快速的、不连贯的、不符合逻辑或模糊不清的。预防这种思维偏差的有效方法是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将思维结果外化,即把每一步的思维的中间结果用最概括、最简要的语言或符号在草稿上重述出来,在考试中手脑并用。

心理活动范文第8篇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疯狂背古诗的活动。

上午第二节课丁老师告诉我们管理班要查我们背古诗的情况了,背不下来不能走。我一慌,哎呀,我没背熟!谁知道昨天还吭吭吃吃背下来的古诗今天还记得住记不住。这可怎么办呀?下课后,我忙打开书疯狂的背,可是脑袋就像生了锈,怎么也记不住。看着同学们在外面玩得正欢,我心想:反正也是背不下来了,还不如高兴一会儿,放松放松嘛。我抬起头来,看见旁边几个同学也在背,不行!我非得背下来不可。哎呀,这首诗怎么这么别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我怎么背不下来呢?我不信这个邪,反复念了好几遍,终于通顺了。到了管理班,老师要查了,可是我还是没有完全背下来。在管理班,我充分运用了时间,可是总是背了这首,忘了那首。放学了,老师要查了,没想到的事丁老师根本不查,就问一句:背下来了么?好多同学不背的同学都骗丁老师说自己背下来了,然后就走了。我心想:那么多同学老师都没查,不信老师就查我,今天先溜了吧!回家背完不就好了?可是有一想,不行,这么做不是撒谎吗?妈妈常教育我撒慌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好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今天没完成的事就得今天完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学校基本能够背下来了。

心理活动范文第9篇

能认识心理活动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描写。

会从“内心独白”和“幻觉”两方面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能认识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进行描写。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上课前,先玩儿个游戏:抽大奖。自己可以先猜猜这大奖箱里会是什么?谁第一个来?(请一名学生上台抽奖,内容可为:大笑十秒、和老师拥抱、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请全体师生喊出自己的名字。)(请大声告诉大家你的名字。笑一笑――十年少。经常笑,能年轻十岁,今天给了你一次回到1岁的机会;信不信这位同学可以把我抱起来,你们信,你信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试试。谢谢,强壮而勇敢的小男生,来,拥抱一下,我喜欢;老师们一下子还没准备好,你得告知调动一下,很幸福的感觉,你长这么大有没有被近200人同时喊自己的名字?希望这样的经历能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抽奖活动暂时到这儿,谁能和大家说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刚才想了些什么?

(抽奖前?自己或他人?从自己的角度,看来这个大奖的奖得加引号)

2.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

模式2: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阶梯教室,你们看到我来和你们一起上课,此刻会想写什么?或者觉得我会想些什么?(真的很荣幸,当了20年老师,第一次正式给儿子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上课,还真是有些紧张。可以把我当作你妈妈的朋友。我们五班的同学都很优秀,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很开心。希望这节课大家能学有所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3.刚才我们谈到了心理的想法,这里有一些词语和歇后语,你有什么发现?

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心慌意乱

心如刀绞 心乱如麻 心急如焚

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

三九天吃冰块――寒心

钥匙挂在胸口上――开心

给大家点时间,看谁背得多,记得准。日积月累,不断丰富你的词汇量。

导入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请大家齐读;

有一种比海洋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 《悲惨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见的世界。后一个,即人的内心。人的内心丰富、复杂而广阔。

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倾听心灵的声音。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让心灵说话――心理活动描写指导。

说到心理活动描写,我们得首先明确它的定义,即什么叫心理活动描写。谁来说说你觉得什么叫心理活动描写。(顾名思义,刚才在上课以前,同学们用“我想”、“王老师想”说话时所表达的其实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大家来齐读)

心理活动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众多的写作手法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的莫过于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能展现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很重要,但写作文时又常常被我们忽视。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并尝试掌握这种写法。

强化视点

(一)1.请同学们读一段话,划出描述心理活动的句子。

考级

我随着人群,来到侯考室。我选了个靠近窗户的位置,轻轻地坐了下来。

窗外的凉风轻轻掠过树梢,小麻雀也站在树梢间叽叽喳喳地叫着,隔壁的教室里,不时传来悠扬动听的琴声,似行云流水……

唉……我能弹得像他们那么好吗?呃,我那么努力地练了,应该考得上吧?不一定……可能考得上吧?呀,怎么能那么没自信呢!此时,想起临出门时爸爸对我说的话:可儿,别怕,爸爸妈妈相信你,你永远是最棒的。对了,要相信自己嘛。我的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了这样一种景象:我正捧着证书向爸爸妈妈跑去,妈妈一把抱住我,开心地大笑着……

2.谁来读读这段话中描述心理活动的句子。

3.大家来评价一下,这段心理描写写得怎么样?(有他自己想到的,还有脑海中浮现出的景象。会鉴赏也是一种能力)

(二)1.想一想:这样写好不好

(1)语文课,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这段话想表现我的什么心理?用概括性的词语表达内心感受,不具体。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心理活动描写。)

2.要是具体地写,你会想到什么?思考一会儿,对于等待发试卷的经历,大家都有过,也许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3.指名:发卷子之前的心理活动。谁来说说?(相机评价)(大家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好丰富的内心世界,很细腻)

4.我们来看看这位小作者所写的内容:

语文课,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看电视,不用手机玩游戏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玩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试卷终于落到我的桌子上了。它反躺着,静默着。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5.读一读,评价一下(是真的看到了吗?出现了幻觉)

6.通过对这两段心理活动描写的鉴赏,你有什么发现?

(三)总结技巧

出示课件内容,对比发现

真是伟大的发现。我们来总结一下,红色部分的内容都是作者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内心独白”。(板书)蓝色部分的内容都不是目前真实发生的,是作者的幻觉,我们把它叫做“幻觉臆想”。(板书)

瞧,我们竟然摸索出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技法。

①内心独白:自己在心里对自己讲的话,不说出来。

②梦境幻觉描写:眼前或耳边产生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听到的或是自己最想看到听到的。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心理活动描写。

名家引路

我们刚刚学习了《我的战友》,从书中快速找找描述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有没有“内心独白”,有没有“幻觉臆想”。

出示

这个时候,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这段心理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深入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和他一起揪心着,痛苦着。我的担心、痛苦,衬托出了的坚强和伟大)

2.我们再来看看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怎么描写心理活动的。他写了一篇文章――《穷人》,其中有一心理活动的片段,写得很成功。我先讲讲故事的大意:女主人桑娜,是个家庭主妇。他们家有五个孩子,一家人全靠丈夫捕鱼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她发现,邻居寡妇西蒙死了,身边睡着两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如果,没人照顾这两个孩子――所以,桑娜当时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后,她才发现,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她想到了很多――

投影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大家品析一下,这段描写从哪些方面写的?

小试牛刀

1.现在我们继续抽奖,这次要特别留意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心的情绪、感觉,飘忽不定,稍纵即逝。将稍纵即逝的情绪、感觉,用文字捕捉下来,这是作文的真功夫。

抽奖内容:请你替老师吹大一个气球。拿针刺气球,我扎气球有个怪脾气,不准发出声音,谁尖叫,生谁的气。

请你静静地回味刚才的内心感受、想法,用笔把这种感觉写出来。

学生完成练笔

评价

大家在听的时候可以记录自己没想到的句子,将别人的精华借到自己的片段里。琢磨别人是怎么捕捉内心的,这也是一种收获。

五、总结 作业

1.愿大家在近期的阅读中留意文中描述心理活动的语句,勾画、批注、品味,开展一次以“人物的内心”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进行交流。

2.课件显示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2.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3.上课时,你正要拿起笔写字,却突然发现笔不见了,记得昨晚装到笔袋了呀……

孩子们,写作有法,但法无定法,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写的时候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可以舍法。

我总结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朗读:

心灵世界如天空 变幻莫测妙无穷

内心独白抒胸臆 幻觉想象来神游

心理活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教育;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活动课;“小五”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0004-03

积极心理学运动正在以一种温和改良的方式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新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首先是理念上的引导,表现在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其后,需要在积极心理教育实践模式上推进改良。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下,如何建构积极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积极心理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信守人性积极向善的基本信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此相一致,积极心理活动课应该把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价值取向。

(一)积极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核心价值

积极体现了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她既有需要自我控制的内在冲突,又有指向自我完善的成长潜能。生命生长的基本动力,成长问题的妥善解决,来自于生命趋于完善的积极力量。积极从其本义上说既包括了外显的积极行为,也包括了内隐的积极品质,它有一种近似本能的性质。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就是“更真实地成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有三大基础: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性善论说明人性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乐观的;潜能论说明人的价值是内在的、固有的、有倾向的;动机论说明人的活动是有追求的、有动因的并有内驱力的。很明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建立在积极人性的价值之上,以致于今天成为积极心理学的渊源之一。

积极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核心价值。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意在促进传统主流心理学回归平衡体系: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重新担起心理学的神圣使命――追求人类生活的丰富意义。

(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根本所在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学发展最有活力的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针对解决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困惑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不免成为着重解决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针对问题而着重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初期必然经历的一个探索阶段,虽然它带有某种消防救火意味的消极应对特征。

着重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也并不意味着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品质和行为。面对问题而着重积极成长,培育人拥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心理品质,这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根本所在。心理品质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麦德沃杜瓦(Medvedova,1998)等研究表明,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桑德拉(Saudra,2001)等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时,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容易产生疾病。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如同给人增强了心理免疫力,更能抵御心理挫折和心理逆境,主动而积极地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二、积极心理活动课的理论框架

(一)积极心理活动课的五因素框架

积极心理品质即指积极人格因素。积极心理活动课本质上是积极人格教育。于此,首先一个科学的认识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处于积极人格培养的最佳阶段。虽然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特质作了很多研究,但是还不够深入,其理论不如“大五”人格等理论的描述更经得起现实生活的检验。有人借鉴“大五”人格结构理论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的五因素进行探讨,得到了类似的“小五”人格结构。它们是:外向性,包含活跃、合群和积极情感;宜人性,包含利他、诚实和恃强;情绪性,包含紧张焦虑、自我体验和依赖性;谨慎性,包含谨慎、有序和努力;开放性,包括创新性、聪慧性、想象力和洞察力。每一个维度实际上都是对立的两极。人格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抗争的力量。这两种力量谁占上风,关键要看个体给哪一股力量注入能量。可以基于“小五”人格结构构建积极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框架m。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因素本身都是用来描写人面对外部事件时的表现特征,本来是不具有特定价值意义的中性词。而当把它们作为积极人格教育的框架时,将要赋予它们积极力量的价值取向。谨慎思考,其中有两点需要讨论。

作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考虑,其中外向性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因素。外向者表现为精力充沛、乐观、友好、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是自我中心的和缺乏精力的。有研究认为:“内向者含蓄而不是不友好,自主而不是追随他人,稳健而不是迟缓”(Costa & McCrae,1992)。即是说,不能认为内向者就是处于外向者的消极对立面。而且,关于外向一内向性的基因遗传率的研究表明,外向一内向性中的遗传成份占有很大的比例。外向一内向性作为人格特质理论公认的基本维度,不能作出优劣之分,不宜作出价值取向。不过,研究者还是发现,外向性的人更多地表现为积极心境和喜欢社交,比内向性的人幸福感程度更高(Brebner,Donaldson,Kirby & Ward,1995;Costa & McCrae,1980;Head-ey & Wearing,1989;Larsen & Kasimatis,1990)。基于积极人格教育的价值取向综合考虑,取其“积极性”作为价值内涵比较妥当。积极性反映了外向性的主动、乐观、有活力的因素,同时不反对内向性的安静、独处的成分。另一个需要讨论的因素是,谨慎性一词在常识表达上不够鲜明。谨慎性可描述为:做事仔细、有计划、生活有规律、工作和学习努力负责。可将其更名为责任性。上述这两点讨论主要是出于应用的考虑。

至此,积极心理活动课的五因素框架为:积极性,宜人性,情绪性,责任性,开放性。为形象地反映活动课的工作坊特点,将五因素框架表述为:积极坊,宜人坊,情绪坊,责任坊,开放坊。

(二)积极心理活动课的要素考虑

既然人格五因素得到普遍认同,那么有关积极人格的因素原则上可以放到五因素框架中。而且,既然积极心理教育是一种温和的改良,那么积极心理活动课与已有的内容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衔接。积极心理活动课的内涵主线是培养积极人格,其实施要素要考虑积极人格的培养 途径,其活动情境要包含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内容。

彼德森和塞里格曼(Peterson&Seligman,2001)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24种主要积极人格特质。虽然这些内容的研究还相对不够深入,不一定都能够纳入人格五因素体系,但是仍可作为实践中的设计参考因素。24种主要积极人格特质如下:(1)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2)爱学习;(3)创造性、创见性和创新性;(4)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想;(5)个人、社会和情感性智力;(6)大局观;(7)英勇、勇敢;(8)坚持性、勤奋;(9)正直、诚恳、真实;(10)慈祥、慷慨;(11)爱和被爱的能力;(12)公民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忠诚、团队精神;(13)公正、平等;(14)领导的职责、权利和义务;(15)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16)审慎、小心、考虑周到;(17)适度和谦虚;(18)对优秀和美丽的敬畏和欣赏;(19)感激;(20)希望、乐观、为将来作好准备;(21)精神追求、信念和信仰;(22)宽恕、仁慈;(23)风趣、幽默;(24)热情、激情、热心和精力充沛。

积极人格理论强调人格形成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人不是按照由基因图谱规定的固定路径来发展自己的,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文化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的。”(Caprara & Cervone,2003)积极人格理论认为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积极人格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在社会活动中增进积极体验,在经历各种生活情境时学会积极赋义,在个体的发展中培养良好自尊。

积极赋义需要有积极信条作为基础。积极信条是指自己信奉的带有信念意味的积极准则。不管人的价值观如何,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个不断积累的信条集合。这些信条能够解释人的大部分行为,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些信条不一定都符合人的生活适应。积极心理教育希望人们强化更多的积极信条,以利于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下面是一些设计积极心理活动课可以利用的基本积极信条:(1)我好,你好,世界好;(2)我的看法是积极的,我的生活就是积极的;(3)我只需管理自己,努力做得更好;(4)我已具有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源泉;(5)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的方法;(6)尝试新的做法就会得到新的结果;(7)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8)坚持追求目标就有成功的希望;(9)用行动兑现承诺;(10)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行为。

积极心理活动课需要通过设计情境活动来展现。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方面: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认识、社会责任。现在的心理活动课直接把这些方面作为主题和内容,积极心理活动课则在这些基本内容之中铺设了一条积极人格的主线。

三、积极心理活动课的模式设计

以初中阶段为例,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可以根据年龄特点相应调整活动主题。以下每一个主题是一节活动课的内容。这些活动主题仍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就相近主题调换。名称可以进行形象化改动。在设计教案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年龄特点等因素。

(一)积极坊活动主题

1.乐观自信。活动目的:了解自信的表现,学习如何让自己更自信。

2.主动交朋友。活动目的:学习友善,学习与人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

3.欣赏美丽和优秀(异往)。活动目的:学习欣赏异性,在欣赏中培养自尊。

4.坚持持久。活动目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学习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5.爱学习。活动目的:了解各种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习的乐趣。

6.有活力,展示长处。活动目的:了解自己的长处,让大家喜欢自己。

(二)宜人坊活动主题

1.正直,诚实守信。活动目的:培养诚实品格和信誉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2.善良,热情友善。活动目的:培养亲社会情感,学习友善待人,热心助人。

3.善于倾听。尊重他人。活动目的: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学会在交流中尊重他人。

4.镜像自我。活动目的:通过同学对我的评价和希望了解自己,学会积极评价他人。

5.乐于合作。活动目的: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6.感激感恩。活动目的:懂得感谢他人,感受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友好。

(三)情绪坊活动主题

1.了解青春期情绪。活动目的:了解青春期的情绪,了解管理情绪的基本方法。

2.学会积极赋义,树立积极理念。活动目的:建立积极认知,学会积极解释问题。

3.调节情绪。活动目的:了解不良情绪的影响,学会积极调节青春期情绪。

4.积极应对挫折。活动目的:平静面对挫折,学会积极应对。

5.考试焦虑。活动目的:了解考试焦虑,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

6.积极情绪体验。活动目的:体验积极情绪,感受积极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四)责任坊活动主题

1.计划性。活动目的:学习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

2.条理性。活动目的:了解生活有条理的好处,养成生活有条理的习惯。

3.自律。活动目的:学会控制自己,不随意放纵自己。

4.努力。活动目的:形成做事力求更好的意识,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5.负责。活动目的:懂得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接受结果。

6.自强。活动目的:学会管理自己,培养自强品格。

(五)开放坊活动主题

1.好奇心。活动目的:喜欢新奇事物,乐于探索世界。

2.想象力。活动目的:丰富想象力,学习如何提高想象力。

3.开放。活动目的:乐于了解新信息,尝试挑战性活动。

4.改变。活动目的:学习主动改变,主动适应生活。

5.创造力。活动目的:培养创造力,养成创新意识。

6.积极应对。活动目的:热爱生活,积极人生。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340(5):41~45.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4(4):106~111.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1.

[4]Medvedova L.Personality dimensions:“Little Five”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early adolescence.Studio Psychological.1998,(4).

[5]Sandra S.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6]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120~126.

[7]王鉴.学校积极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32~33.

[8][9][10]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32;205.

[11][12]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86~87;88.

上一篇:行为主义心理学范文 下一篇:心理健康咨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