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10 01:25:29

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范文第1篇

新修订颁布的《条例》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的实施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市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一、未雨绸缪,适时出台配套措施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但去年8月份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方面人员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得全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日益增多,接连发生了多起赴省集体访和堵门堵路事件。

为了规范、整治秩序,去年年底,在国务院新的《条例》出台前,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加强基层工作,建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在此基础上,适时出台了《关于严禁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和堵塞道路交通的通告》等3个文件,在城乡广为张贴,做到了家喻户晓,达到了教育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地反映意见的目的。群众对此深表拥护,社会各方面反响强烈,各级各部门也加大了及时处理问题的力度。随后群众来市赴省集体上访大幅度下降,未发生一起聚众冲击省、市党政机关和堵塞市区主干道的事件,形势趋于好转,维护社会稳定的明显效果。1-3月份,群众来市集体上访41批1088人次,同比分别下降了41和46;赴省集体上访9批138人次,同比人数下降了72。

二、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学习培训

打铁尚需自身硬。为了切实把《条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我们首先抓了《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4月中下旬,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两期为期两天的《条例》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市、县区工作人员到国家和省里参加培训,还安排县处级领导干部《条例》知识专题讲座,将《条例》知识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整个学习培训覆盖了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所有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多达600多人。通过学习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工作者全面、准确地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熟悉《条例》的各项具体规定,并正确应用于工作实践,促进依法行政,维护人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三、广造舆论,切实抓好宣传教育

在开展《条例》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现场宣传咨询、设置宣传牌、张贴《条例》、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认真开展《条例》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的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生动、直观、深入的宣传,确保《条例》的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仅4月16日上午,全市就组织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部门近800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奔赴乡镇,设置149个宣传咨询点,开展《条例》宣传咨询活动。

同时,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对《条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在全市城乡形成宣传声势,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市电视台"都市直通车"栏目和"城市热线"栏目相继举办了《条例》专题节目,市政府副市长就全市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发表了电视讲话、市局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条例》知识有奖竞答,进而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

信访条例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

这次《条例》的修订,是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实施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修订《条例》,是顺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县近年来的形势分析,目前,因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总量呈上升趋势。20**年度,全县总量突破6877件次。二是求决类问题居高临下。据统计,去年以来各种求决类问题3575件,占总量的52%。三是非正常上访问题增多。上访人的行为偏激,缠访、闹访、滞留、堵门、以死相威胁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上访形式组织化倾向明显。有的集体访有人幕后策划、组织,导致上访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五是择机上访愈演愈烈。少数缠访户执意在各级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活动期间频繁上访,且态度强硬,行为偏激等。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无论法规的制定完善还是实际工作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渠道还不够畅通。有的地方、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对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致使矛盾激化。二是工作责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三是对侵犯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四是对破坏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制手段。为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规范秩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国务院组织专门力量,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条例》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条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做好工作,对于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讲,做好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修订《条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作,就是为了依法及时全面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及时地化解矛盾纠纷,建立良好的秩序。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放到工作的大局去思考,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全面提升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有作用。要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疏导教育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用工作的实际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修订《条例》,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同志明确提出必须重视人民的来信,“要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式”。同志指出:“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上访问题,既是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坚决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处理好问题,帮助群众解决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有利于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次修订的《条例》,就是为了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畅通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秩序,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此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修订《条例》,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年3月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举报反映的问题,要完善制度,及时办理事项,切实保障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因此,做好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不少问题的发生,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有一定关系。人民群众通过写信走访,提出投诉请求,提出意见建议,既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又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对于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和改进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依法、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次修订的《条例》,就是为了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以此进一步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在各项行政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提高执政水平;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

二、准确把握《条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作

修改后的《条例》内涵丰富,共分七章五十一条,从总则、渠道,事项提出及受理、办理和督办,法律责任及附则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精神,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狠抓《条例》的贯彻实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一)坚持畅通渠道与维护秩序并重,建立新秩序。我们在学习贯彻《条例》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将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避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要纠正“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认识,改变当即前一些地方缠访、闹访等无序上访呈上升态势的状况。对《条例》中明确的六类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教育与惩处双管齐下,着力解决动辄围堵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等破坏公共秩序的问题,做到既要畅通群众的渠道,维护群众依法上访的权利,又要有效控制非正常上访,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工作新秩序。

(二)坚持创新机制与强化责任并重,着力构建工作新格局。《条例》着重从强化机制和明确责任两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明确了政府工作机构和对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产生,要严格规范事项受理登记和转送制度,认真落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保障机制,抓紧建立便民高效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制度,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要严格执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重视和解决好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将问题处理在事发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凡是群众上访事项所涉及的单位都不能推诿、扯皮,要主动介入,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三)坚持权力和义务的统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活动中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做工作,正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依法的权利。同时要教育群众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和问题,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对那些不依法、无理取闹、又不听劝导的上访人,要严肃批评教育;对少数违反法律法规,借上访之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及时依法处置。

(四)坚持依法办事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注意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二要认真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严格依法办事。无论受理事项,还是处理问题,都要按《条件》办事,决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三要依法拓展解决问题的渠道。由于历史和一些现实的原因,一些群众不知道,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习惯于通过渠道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上访,把上访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由此,造成大量矛盾纠纷在法定渠道之外寻求解决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善于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人员稳定在当地。

(五)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做好工作,不仅要按照《条例》的要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产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问题的发生。二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自觉把改革的速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真正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越是工作重要,越是情况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依法办事。四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群众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需要强调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地以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量高低来评价其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能力水平,而要看其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看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努力营造新秩序

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条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分析《条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施行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未雨绸缪,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办法和工作预案,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做到畅通渠道,更好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受理、办理、督办事项的质量和效率;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高依法做好工作的水平;维护秩序,确保社会稳定。部门和工作者要实现“三个转移”即:由对办信接访情况的简单反映,向综合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上转移,把一般的直观的信息反映与综合分析、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运作规范、反映快捷、分析透彻、建议可行的信息反映机制;由对事项的转办交办,向督查督办转移,促进问题的解决,促进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的监督,逐步建立起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纠错机制;由被动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向积极预测预防并及时协调化解上转移,建立起预测准确、预防及时有效的事前、事中防控机制。此外,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迅速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信访条例范文第3篇

同志们: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1号令,颁布了新修订的《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面,我就《条例》的贯彻实施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

这次《条例》的修订,是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实施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修订《条例》,是顺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县近年来的形势分析,目前,因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总量呈上升趋势。20__年度,全县总量突破6877件次。二是求决类问题居高临下。据统计,去年以来各种求决类问题3575件,占总量的52。三是非正常上访问题增多。上访人的行为偏激,缠访、闹访、滞留、堵门、以死相威胁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上访形式组织化倾向明显。有的集体访有人幕后策划、组织,导致上访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五是择机上访愈演愈烈。少数缠访户执意在各级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活动期间频繁上访,且态度强硬,行为偏激等。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无论法规的制定完善还是实际工作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渠道还不够畅通。有的地方、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对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致使矛盾激化。二是工作责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三是对侵犯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四是对破坏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制手段。为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规范秩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国务院组织专门力量,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条例》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条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做好工作,对于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讲,做好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修订《条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作,就是为了依法及时全面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及时地化解矛盾纠纷,建立良好的秩序。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放到工作的大局去思考,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全面提升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有作用。要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疏导教育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用工作的实际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修订《条例》,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同志明确提出必须重视人民的来信,“要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式”。同志指出:“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上访问题,既是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坚决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处理好问题,帮助群众解决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有利于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次修订的《条例》,就是为了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畅通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秩序,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此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修订《条例》,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__年3月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举报反映的问题,要完善制度,及时办理事项,切实保障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因此,做好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不少问题的发生,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有一定关系。人民群众通过写信走访,提出投诉请求,提出意见建议,既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又是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对于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和改进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依法、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次修订的《条例》,就是为了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以此进一步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在各项行政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提高执政水平;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

二、准确把握《条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作

修改后的《条例》内涵丰富,共分七章五十一条,从总则、渠道,事项提出及受理、办理和督办,法律责任及附则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精神,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狠抓《条例》的贯彻实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一)坚持畅通渠道与维护秩序并重,建立新秩序。我们在学习贯彻《条例》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将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避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要纠正“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认识,改变当即前一些地方缠访、闹访等无序上访呈上升态势的状况。对《条例》中明确的六类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教育与惩处双管齐下,着力解决动辄围堵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等破坏公共秩序的问题,做到既要畅通群众的渠道,维护群众依法上访的权利,又要有效控制非正常上访,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工作新秩序。

(二)坚持创新机制与强化责任并重,着力构建工作新格局。《条例》着重从强化机制和明确责任两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明确了政府工作机构和对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产生,要严格规范事项受理登记和转送制度,认真落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保障机制,抓紧建立便民高效的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制度,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要严格执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重视和解决好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将问题处理在事发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凡是群众上访事项所涉及的单位都不能推诿、扯皮,要主动介入,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三)坚持权力和义务的统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活动中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做工作,正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依法的权利。同时要教育群众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和问题,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对那些不依法、无理取闹、又不听劝导的上访人,要严肃批评教育;对少数违反法律法规,借上访之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及时依法处置。

(四)坚持依法办事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注意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二要认真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严格依法办事。无论受理事项,还是处理问题,都要按《条件》办事,决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三要依法拓展解决问题的渠道。由于历史和一些现实的原因,一些群众不知道,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习惯于通过渠道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上访,把上访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由此,造成大量矛盾纠纷在法定渠道之外寻求解决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善于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人员稳定在当地。

(五)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做好工作,不仅要按照《条例》的要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产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问题的发生。二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自觉把改革的速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真正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越是工作重要,越是情况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依法办事。四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基层调解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群众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需要强调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地以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量高低来评价其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能力水平,而要看其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看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努力营造新秩序

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条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分析《条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施行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未雨绸缪,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办法和工作预案,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做到畅通渠道,更好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受理、办理、督办事项的质量和效率;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高依法做好工作的水平;维护秩序,确保社会稳定。部门和工作者要实现“三个转移”即:由对办信接访情况的简单反映,向综合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上转移,把一般的直观的信息反映与综合分析、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运作规范、反映快捷、分析透彻、建议可行的信息反映机制;由对事项的转办交办,向督查督办转移,促进问题的解决,促进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的监督,逐步建立起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纠错机制;由被动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向积极预测预防并及时协调 化解上转移,建立起预测准确、预防及时有效的事前、事中防控机制。此外,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迅速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信访条例范文第4篇

为了迅速掀起“大接访和下访”活动高潮,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经区“大接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现对近期“大接访和下访”两项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周密组织,推动“两项”活动向深度发展

各镇办、各部门务必要贯彻落实好7月28日区委书记在钓台办调研“大接访”活动时提出的要求,通过大接访活动,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镇办、部门要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强化责任意识。要成立专门的接访处置机构,主要领导挂帅,亲自负责,亲自协调、亲自抓,要抽调得力人员,明确责任,专门负责接访事项处置落实,真正使责任压实、措施定实,工作落实。二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条例》和相关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上访,合理合法合情的反映利益诉求。三要掌握政策,分类解决。要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区分接访问题性质,严把政策标准,分类解决。要成立各类典型问题的专门解决小组,下到镇办,巡回办公,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四要领导下访,推进工作。要实行领导联系点工作制度,各级领导要深入到各镇办指导督促接访工作,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要协调解决“大接访”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把接访工作逐步推向深入。在“大接访”期间,各镇办领导必须住在办事处、巡回在村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一丝不苟,满腔热情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真正通过“大接访”活动,使基层矛盾得以化解,问题得以解决,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深入村组、社区,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全区各镇办、部门要经常进村组、入农户,进企业、走商户,扎实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治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经常性工作来抓,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和“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的工作思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坚持经常性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镇办每周排查一次,区上每月一次,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集中排查。三是要对全区近年来发生的进京非正常访、越级访和重信重访等重点案件,进行全面清理、重新核查、逐案甄别,按照“四统一”(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建立台帐、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检查考评)和“四明确”(明确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措施、明确解决时限)的工作要求,作为“两项”活动的重中之重,逐案落实责任,限期处理化解。

三、加强《条例》宣传,不断规范秩序

今年是国务院新《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各镇办、部门要经常性抓好《条例》的宣传工作,不断规范群众行为和工作行为。一是要抓好集中统一宣传。各镇办、各部门在“两项”活动期间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村组、社区、车站、广场、重点区域和繁华路段通过散发手册,制作宣传版面、标语、横幅,设立咨询服务点等形式广泛开展《条例》宣传活动,确保《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把《条例》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新《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要制定“群众来访工作程序简图”和“办信工作流程图”,印制《群众来访登记表》、《群众来访提出事项受理告知单》、《群众来访事项转送单》、《群众来访事项交办单》、《答复意见书》等制式表格文件,进一步规范我区的工作行为。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信访条例范文第5篇

检察院工作总结

检察院控申举报工作总结

今年,我院控申举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以争创“文明接待室”为载体,以集中处理涉检上访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对外监督、对内制约的职能作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条例》,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使命,为构筑和谐社会全力维护稳定大局,推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33件,其中群众来信25件,来访8人(次),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线索31件;检察长参加接待12次,接待期间处理群众来信12件,接待来访群众12人,妥善处理群众告急访案1件,立案复查刑事申诉案件1件;审查刑事赔偿案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赔偿金额15099.57元。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认真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专项工作

(一)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

一年来,我院控告举报部门认真执行首办责任制,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上级有关部门转办的各类举报线索,坚持做到文明接待,依法办理,及时分流,加强督办,严格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和答复。受理属本院管辖的首办案件,其中分流到职侦局24件举报线索,已将查处的11件11人反馈举报中心,其余13(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件已督促在规定的期限内抓紧办理;分流到民行科的5件民事申诉案件,已结案3件,其余的2件正在办理;分流控申科处理2件已按期反馈1件1人,正在办理的1件1人。

(二)坚持和完善检察长接待制度。我院党组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分管检察长要求严格坚持检察长接待制度,特别是强化检察长接待日批办案件的办理和督查、督办工作,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消除不利稳定的因素。今年4月20日上午,正值检察长接待日,沙角乡鱼堰村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等一行4人,向值班接待的副检察长反映:本村原任村支书张昌贤对张更礼和现任村主任举报其经济问题不满,前几天,驾摩托车将村主任撞伤,要求我院及时对张昌贤经济问题调查处理,否则,将到市里直至中央有关部门上访。来访人情绪非常激动。接待副检察长仔细听取了来访人反映的情况,并将我院对该案的初查情况给举报人作了反馈,并当即表示,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初查力度,请相信我们一定尽快给一个答复。来访人表示:有领导这句话,我们也暂不到北京去上访了。胡副检察长认为事态虽然暂时平息,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当即带领控申科同志,赶到沙角乡,几经周折,才找到正在村里工作的乡党委书记,介绍了今天鱼堰村村支书、主任及群众来访的情况,要求乡党委、政府继续调处鱼堰村新旧两任书记间矛盾,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党委书记表示,党委将专题研究解决,并要乡纪委先行调查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高度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工作

院党组非常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专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集中处理涉法上访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包案制。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主管检察长直接抓,控申科具体抓,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我院按照市院的文件要求做到了:1、认真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解决的重点涉法案件经认真排查,属本院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2件2人;2、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办案力度,严格执行“四定四包”责任制,狠抓具体案件的办理,现已依法处理涉法上访案件1件1人,正在处理的涉法案件1件1人;3、建立和完善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4、加大善后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两见面”,把做好息诉工作作为办案的必经程序。

二、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在新的《条例》即将施行前夕,我院党组对学习贯彻新《条例》高度重视,为了让全院干警全面地把握新《条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用,努力把我院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我院就如何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条例》学习培训,并组织全院干警集中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条例》,积极参加了由县委办统一组织的培训。二是由控申科牵头组织了全院干警观看了中央电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节目连续播出的关于新《条例》的电视讲座。三是抓好《条例》的宣传工作。今年5月9日,县委办交办我院办理黄成军要求及时处理扣押款案,我院收到交办通知后,及时与职侦局取得联系,按照《条例》规定时间,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了办。

三、加强举报宣传工作,促进反腐斗争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查处和打击经济犯罪,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反腐斗争的顺利开展。今年3月初由控申科牵头,其它科室配合,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了法律咨询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宣传活动。这项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动员、抓布置,各部门积极配合。散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份,出动干警46人,展出宣传挂图25册,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幅,通过宣传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范围、立案标准、检务公开、举报常识、反渎职侵权、控告申诉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今年我院共查处各类经济案件34件,立案侦查23件25人,挽回经济损失25余万元,为预防犯罪,服务经济建设,挖掘案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突出办案重点,狠抓各类案件的办理

我院控告申诉部门立足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来信来访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监督制约”职能,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认真开展好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公正的专项活动。

(一)立案复查不服本院扣押款刑事申诉案件1件1人。我院受理申诉人提出的申诉后,及时调卷立案复查,依法收集相关证据,协调各方面关系,排除阻力,现正在办理之中。

(二)我院依法受理并审结刑事赔偿案件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国家赔偿15099.57元,并在二个月内全部办结。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控申部门人员少,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首办责任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在市院“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活动中,要创控申品牌,与之相匹配的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信访条例范文第6篇

我国《宪法》为人民建议的提出和征集提供了根本性保障,《条例》则进一步落实了宪法关于人民建议征集方面的规定。人民建议被视为的一种纳入到了《条例》当中进行规范。不过,投诉请求类仍是《条例》所关注的重心。《条例》虽然对建议意见类有了一些规定,如通过公开机构联系方式提供便利建议提交的渠道、奖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建议等。新修订的《上海市条例》明确将功能定位为参政议政和权利救济两大方面。[1]依托上海市办于2011年成立的人民建议征集处,人民建议征集正逐渐成为有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并同时集民心、民智和民力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要更好实现参政议政和科学民主决策目的,则离不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方面的规范公开。要消除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政府权力进行有选择性征集的顾虑,[2]就需要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轨道进行规制。本文试就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视野下的人民建议征集是指各级机构通过和人民互为主动的方式交换建议的过程。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是参政议政的要求,也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

1.参政议政的需要。人民建议征集作为一项有助于提升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管理创新手段,离不开信息公开的支持。可以说,信息公开是保障我国公民参与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3]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鼓励公众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该观点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予以重申。党的十七大和十政治报告进一步要求从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上海市新修订的《条例》也寄希望通过强化工作参政议政功能,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参与权。[4]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意愿也逐步高涨。从厦门到启东、再到宁波和现在的云南昆明PX风波,透露出我国民众迫切希望在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领域方面有自己的话语权并得到尊重。2011年底成立的上海市办人民建议征集处至今已累计办理各类人民建议意见1万余件,“建议意见类事项已占总量中的一定比例,2012年1月至10月,建议意见类事项占来信、电子邮件总量的33%。”[5]有了中央的支持以及民众的回应,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俨然已成一种趋势。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是否需要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而是如何提升的问题。

要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则需要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说道:“中国政府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办理的行政事项,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说,公民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务的参与依赖于对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民众了解行政权力运作的前因后果和自身利益在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的损益,进而有效地参政议政。[1]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2]在征集人民建议之前,需要向民众公开政府所关心的议题,以及对这些议题的一些初步阐释。这种前期公开有助于民众更加有的放矢地献计献策。在人民建议处理后,有必要通过信息公开让建议人和其他公众都有权知道政府对人民建议是否采纳以及采纳理由方面的结果信息。这样一种互动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建议人的尊重,而且也可提高其他人提建议的积极性,进而扩大建议范围和提升建议深度。

2.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在做出决策时倚重“领导说了算”,[3]由于整个决策未经民主程序,一旦公布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为改变这种“领导说了算”的决策做法,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对这个决策机制的支持。

1997年以来,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起被认为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四种主要形式。政府信息公开被看作改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具之一。十五大政治报告就提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推行,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2004年颁布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公开视为行政决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08年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要求重要决策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报告重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上海在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时就强调“旨在将‘民心’作为衡量决策的坐标、把‘民智’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把‘民力’作为实施决策的动力,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人民建议征集作为社情民意的有效表达和汇集分析渠道成为上海实施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探索有助于政府从被动防范民众上访转向主动问计于民。[5]但是,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本身也存在公开问题。要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应将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在人民建议征集过程中,政府对人民建议的不回应或者回应不及时是导致公民参与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公民建议杳无音信。政府的冷漠换来的是公民对有序政治参与的冷漠。[6]

二、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现状分析

现有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四大缺陷,即重征集、轻回应,重内部交流,轻外部公开,重一对一的回复,轻一对多的公开,重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轻建议意见类信息公开。这些缺陷造成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政府权力这样一种错误印象,[7]结果推导出政府没有权力进行人民建议征集。要彻底解决这些缺陷以及固有认识偏差,则离不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1.征集重于回应。现有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重在征集。回应这种向建议人公开的方式并不是关注重点。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只是将建议意见类归为的一种类型进行了原则方面的规范,没有就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做出具体规定。其中涉及到信息公开的就只有第九条的告知机构的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第二十二条的答复方式和时间。第十一条虽然要求国家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息系统,为人在当地提出事项、查询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但是《条例》第十二条则只要求部门将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息系统,供人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为适应民众参政议政热情的提升,新修订的《上海市条例》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条例》第六条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并可以通过渠道,征集、梳理、分析人对社会公共事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从该条规定来看,人民建议征集更多还是突出在政府单方面的主动为之,无论是征集、还是梳理到后面的分析、采纳以及奖励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单方面从公众处收集到建议意见后的内部工作流程,缺少对公众建议回应这类告知或公开方面的硬性要求。有关书面处理意见则只是针对投诉请求类。当然,人民建议和投诉请求类虽同属政府信息,但在公开程度和范围乃至方式上应有所不同。

2.内部交流重于外部公开。我国现行的制度侧重在内部流转,对外部公开方面则有所忽视。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度传输。国务院《条例》当中规定了机构的职责,其中除了受理、查询之外,其他的如交办、转送、承办、协调处理、督促检查以及研究分析和指导强调的都是内部交流方面的工作事宜。查询和国务院《条例》第九条当中规定的向社会公布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是其中仅有的和外部公开有联系的职责。如果不将外部公开和内部交流等同对待,的参政议政功能就会受到制约。

3.侧重于一对一的回复。现有关于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主要是针对建议人的回复,更多时候估计还没有回复。《哈尔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理奖励办法》对此做了一些调整。其中除了一文一复的答复方式外,还有针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广大建议人普遍关注的人民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体等具有广泛告知性的方式进行答复。这突破了原先的一对一的回复类公开。但是,该办法并没有涉及到除此之外的人民建议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问题。没有常规性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机制的建立,就不能说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机制。

4.侧重于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国务院《条例》要求省级政府颁布关于投诉请求类办理情况查询的具体实施办法。上海在2005年颁布实施了《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其中明确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投诉请求类。该办法第二条规定人向本市各级政府机构或有关行政机关查询投诉请求事项的办理情况,有关机关接受查询请求、反馈查询结果的活动,适用本办法。有关建议意见类的查询则无法可依。查询作为信息公开的一种,如果没有相应制度支撑,就无法充分发挥人民建议的参政议政功能,也会制约其科学、民主决策实效的发挥。

三、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若干对策

1.确立人民建议的政府信息属性。人民建议属于政府信息。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人民建议是一种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获取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界定的政府信息为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一项信息要构成政府信息,需要符合四个要件:主体是行政机关;必须和履行职责相关;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制作或获取。人民建议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部门,如上海市办的人民建议征集处,依其在渠道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这份职责所获取的来自人民的以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各种方式提交的信息以及所制作的关于人民建议处理方面的信息,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政府信息的四个构成要件。如果有申请人向部门申请涉及到人民建议征集方面的信息公开,部门就无法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以“非政府信息”予以答复而不予公开。

2.人民建议信息公开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调整。属于政府信息一种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可以直接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调整。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和投诉请求类信息不同。现有实践对于后者不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对于投诉请求类信息,统一适用特别法规定,即有关事项方面的查询制度。实践过程中,行政机关在收到这类信息公开申请后,一般都以“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例外”进行答复,并建议申请人通过其他特别规定进行查询。司法实践也大多支持这种答复。[1]人民建议属于信息的一种,如果和投诉请求类信息区别开来,统一走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行公开的话,似乎有所不妥。但是如果走查询这种特别渠道的话,就涉及目前并没有相关制度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国务院《条例》只授权地方就投诉请求类信息制定特别办法。上海就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制定了《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

考虑到人民建议和投诉请求类信息的差别,在降低立法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适用现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人民建议征集信息进行公开。这样做有利于人民建议征集信息更大程度和范围上的公开,从而有助于人民建议征集在有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和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纳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可以去除规定在事项查询特别规定当中的主体资格限制。《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将查询主体限定为提出该事项的人。非该事项的人无权也无法进行查询。如果人民建议征集信息也适用该主体资格限制的话,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主动公开作为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人民建议信息在公开方式上应当侧重主动公开,辅助依申请公开。这主要考虑到我国通过了一个以主动公开为主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规定了最低标准,而且还用三个条款的内容分别规定了各级行政机关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提供了一般标准,规定了四种情形供行政机关决定可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四种情形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设置了六大保障措施,用以确保主动公开要求得到落实。这六大保障措施包括多渠道的主动公开、各式各样的政府信息公开场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和出版、主动公开信息20个工作日的时间限制、举报和行政处分机制。[1]具体到人民建议征集信息,除了现有的主动公开机构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外,在主动公开机制上,我们还可以考虑:

一是主动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征”上下工夫。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开展各类主题的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如黑龙江省曾经开展的“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等。这类有奖征集活动是政府以一种开放姿态主动向人民征集建议,有助于引导公众就政府最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贡献智慧。在进行主动征集活动时,要有信息流通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标准框架,要尽量阐释所需征集的主题、具体内容、征集时间、方式,如有奖励的,奖项设置和奖励标准等都应主动公开。

二是编制并主动公开《人民建议征集公报》。该公报以非正式出版物的方式定期出版。除了分送相关职能部门和建议人外,还可供一般人随意参阅。[2]上海自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以来,编写了《人民建议专报》和《人民建议摘报》。这些专报和摘报除了上报相关领导外,也可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主动公开适用标准考虑主动公开。

4.依申请公开作为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辅助方式。我国说的主动公开,不是要求所有政府信息都主动公开,对于那些不能主动公开的人民建议信息,我们可以采取依申请公开。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需要考虑到:

一是开展对人民建议定属性工作。在人民建议信息制作开始,就界分其属于主动公开还是依申请公开内容,方便今后开展人民建议信息公开工作。对于那些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人民建议信息,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列入主动公开信息。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人民建议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其他信息则可列入依申请公开范围,按照依申请公开程序进行办理。

二是申请人范围不限定在提出人民建议本人,还应扩展到包括公民、法人等其他所有主体。向人民建议本人公开是对其的尊重。在做好人民建议登记、处理和答复工作基础上,对于被采纳的建议发放人民建议证书;对于未被采纳的建议要做好解释工作。不必等到建议人自己向人民建议征集部门申请信息公开。如果除建议人外的其他主体申请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则要启动第三方征询机制,向建议人征询是否同意公开;如果同意公开的,予以公开;如果不同意公开的,原则上不予公开。当然,建议人在提交人民建议时就明确同意公开的情形除外。还有,如果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当予以公开。不过,建议人有权知道该公开决定及做出该决定的理由。

三是被申请主体是作为人民建议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机构,即部门。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所规定的“谁制作,谁公开”原则,部门作为人民建议信息获取以及人民建议处理意见的制作部门,是答复信息公开申请的第一责任部门。虽然人民建议在处理时会涉及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这些相关职能部门也会制作和人民建议相关的政府信息,但是考虑到这些职能部门较为分散,作为建议人和公众是无法知晓的,如果严格按照“谁制作,谁公开”的话,不利于人民建议信息公开工作。从便民考虑,部门作为可以获取到这些人民建议处理意见的机构,理应作为答复涉及到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的公开申请的受理部门。受理相关申请的部门不能适用“非本机关公开职责权限范围”予以答复。

四是虽然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民建议信息都是可以公开的。这就说明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可以是全部公开、部分公开或不予公开。部分公开的依据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二条。该条规定,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不予公开是因为所申请的人民建议信息落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当中所规定的例外。这些例外包括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还有就是三安全一稳定例外,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公开人民建议信息时,也应考虑所申请的人民建议信息是否落入这些例外,如果落入,则不予公开;能够区分处理的,则予以部分公开。

信访条例范文第7篇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33件,其中群众来信25件,来访8人(次),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线索31件;检察长参加接待12次,接待期间处理群众来信12件,接待来访群众12人,妥善处理群众告急访案1件,立案复查刑事申诉案件1件;审查刑事赔偿案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赔偿金额15099.57元。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认真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专项工作

(一)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

一年来,我院控告举报部门认真执行首办责任制,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上级有关部门转办的各类举报线索,坚持做到文明接待,依法办理,及时分流,加强督办,严格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和答复。受理属本院管辖的首办案件,其中分流到职侦局24件举报线索,已将查处的11件11人反馈举报中心,其余13件已督促在规定的期限内抓紧办理;分流到民行科的5件民事申诉案件,已结案3件,其余的2件正在办理;分流控申科处理2件已按期反馈1件1人,正在办理的1件1人。

(二)坚持和完善检察长接待制度。我院党组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分管检察长要求严格坚持检察长接待制度,特别是强化检察长接待日批办案件的办理和督查、督办工作,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消除不利稳定的因素。今年4月20日上午,正值检察长接待日,沙角乡鱼堰村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等一行4人,向值班接待的副检察长反映:本村原任村支书张昌贤对张更礼和现任村主任举报其经济问题不满,前几天,驾摩托车将村主任撞伤,要求我院及时对张昌贤经济问题调查处理,否则,将到市里直至中央有关部门上访。来访人情绪非常激动。接待副检察长仔细听取了来访人反映的情况,并将我院对该案的初查情况给举报人作了反馈,并当即表示,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初查力度,请相信我们一定尽快给一个答复。来访人表示:有领导这句话,我们也暂不到北京去上访了。胡副检察长认为事态虽然暂时平息,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当即带领控申科同志,赶到沙角乡,几经周折,才找到正在村里工作的乡党委书记,介绍了今天鱼堰村村支书、主任及群众来访的情况,要求乡党委、政府继续调处鱼堰村新旧两任书记间矛盾,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党委书记表示,党委将专题研究解决,并要乡纪委先行调查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高度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工作

院党组非常重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第二阶段专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集中处理涉法上访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包案制。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主管检察长直接抓,控申科具体抓,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我院按照市院的文件要求做到了:1、认真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解决的重点涉法案件经认真排查,属本院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2件2人;2、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办案力度,严格执行“四定四包”责任制,狠抓具体案件的办理,现已依法处理涉法上访案件1件1人,正在处理的涉法案件1件1人;3、建立和完善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4、加大善后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两见面”,把做好息诉工作作为办案的必经程序。

二、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在新的《条例》即将施行前夕,我院党组对学习贯彻新《条例》高度重视,为了让全院干警全面地把握新《条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用,努力把我院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我院就如何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条例》学习培训,并组织全院干警集中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条例》,积极参加了由县委办统一组织的培训。二是由控申科牵头组织了全院干警观看了中央电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节目连续播出的关于新《条例》的电视讲座。三是抓好《条例》的宣传工作。今年5月9日,县委办交办我院办理黄成军要求及时处理扣押款案,我院收到交办通知后,及时与职侦局取得联系,按照《条例》规定时间,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了办。

三、加强举报宣传工作,促进反腐斗争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查处和打击经济犯罪,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反腐斗争的顺利开展。今年3月初由控申科牵头,其它科室配合,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了法律咨询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宣传活动。这项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动员、抓布置,各部门积极配合。散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份,出动干警46人,展出宣传挂图25册,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幅,通过宣传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范围、立案标准、检务公开、举报常识、反渎职侵权、控告申诉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今年我院共查处各类经济案件34件,立案侦查23件25人,挽回经济损失25余万元,为预防犯罪,服务经济建设,挖掘案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突出办案重点,狠抓各类案件的办理

我院控告申诉部门立足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来信来访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监督制约”职能,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认真开展好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公正的专项活动。。

(一)立案复查不服本院扣押款刑事申诉案件1件1人。我院受理申诉人提出的申诉后,及时调卷立案复查,依法收集相关证据,协调各方面关系,排除阻力,现正在办理之中。

(二)我院依法受理并审结刑事赔偿案件1件1人。立案审查1件1人,决定赔偿1件1人,国家赔偿15099.57元,并在二个月内全部办结。

一年来,我院控申举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控申部门人员少,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首办责任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在市院“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发展争一流”活动中,要创控申品牌,与之相匹配的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信访条例范文第8篇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各级政府机关。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异常上访,是指人违反《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非正常、不合法上访,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第四条各级政府机关处置异常上访,必须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首访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和“谁主管、谁负责”,以及依法处置与耐心疏导教育、劝离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快速反应、及时果断处置、慎用少用警力。

第五条除《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外,异常上访还包括以下行为:

(一)拒不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事项的;

(二)多人采用走访形式上访,拒不依法推举代表的;

(三)未经批准举横幅标语、散发传单、呼喊口号上访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第六条市政府成立处置异常上访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全市异常上访事件。

领导小组组长由负责分管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维稳办主任担任,成员由维稳办、、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了解掌握异常上访的动态,向领导小组汇报异常上访事件的具体情况,及时赶赴现场疏导、处置异常上访问题及其他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异常上访处置预案并组织落实。

第七条人异常上访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或治安保卫人员应当及时劝阻、批评、教育,必要时应及时向市政府处置异常上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第八条市政府处置异常上访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有关部门报告或在接待中遇到异常上访时,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通知公安机关、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共同维护秩序。

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劝离上访群众。

第九条人违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经劝阻、批评、教育无效的,由公安人员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条对预谋、策划、煽动、组织群众闹事者,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对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秩序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由公安机关将其带离现场,会同部门通知其所在单位或监护人将其带回。

第十二条在处置异常上访工作中,各级政府机关、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对于相互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行动迟缓的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主管领导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驻市石油、石化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办理事项,参照本规定执行。必要时,市政府处置异常上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信访条例范文第9篇

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做好政府立法工作

*年,国务院的立法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的立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特别是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劳动法律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立法。同时,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政府立法工作中遵循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拓宽公众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渠道,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国务院全年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法律议案7件,制定行政法规22件。

———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制度建设。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为了把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及时发现并排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9月3日,国务院及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特别规定对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实行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措施,明确列举了“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等15项重大隐患,规定有其中一项隐患的煤矿都必须立即停产、排除隐患,从源头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规定的公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和全力遏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坚定决心。

高度重视依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今年11月16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两天后,该条例公布施行。条例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准备,疫情监测、报告和公布,应急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条例的公布施行,对于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今年3月24日,国务院制定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8月3日,国务院制定了《品和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对品和的管理,保证品和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今年6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了加强对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7月9日,国务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生产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金融安全和通讯质量安全的产品、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影响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产品等,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制度建设。为了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对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积极培养使用民族自治地方各级各类人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若干规定的颁布实施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大举措,对于民族自治地方利用好政策优势,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是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0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了进一步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6月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了促进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务院于今年7月7日制定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针对演出市场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对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设立、营业性演出规范以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

———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建设。为了既充分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等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了重要修改。1月10日,总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条例》。社会各界对新修订的《条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条例对畅通渠道、维护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制度建设。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10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的800元调整到1600元,同时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制度,强化税收征管。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今年12月19日,国务院及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力监管行为,完善电力监管制度,在总结电力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今年2月15日制定了《电力监管条例》,标志着电力监管步入了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8月23日,国务院同时了两个涉及直销业的行政法规:《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这两部规范直销业的重要行政法规,对传销和直销作出了明确界定,“直销”方式得到进一步规范,带有欺诈性质的“传销”被依法禁止。这一破一立的两个条例已分别于今年的11月1日和12月1日起施行。

二、高度重视法律、行政法规贯彻实施的宣传和组织推动工作

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国务院在认真做好政府立法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法律、行政法规贯彻实施的宣传和组织推动工作。

———带头学习公务员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国务院在总结《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法之后,国务院举办了有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学习讲座,带头学习公务员法,总理亲自主持讲座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扎扎实实贯彻行政许可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实施一年多来,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对行政许可项目、依据、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行政许可项目25797项,取消8666项,调整1841项;清理行政许可依据25554件,废止3981件,修改2493件;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2389个,保留1932个,取消302个,调整71个。通过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不仅减少了一大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简化了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法的配套措施。许多部门和地方全面推行了行政许可集中办理制度,制定了行政许可听证办法,明确了听证程序,建立了通过招标、拍卖、考试考核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制度。

———认真安排部署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于今年10月27日对公司法、证券法作了重大修改。贯彻实施好这两部新修订的法律,对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两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有关实施准备工作,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研究起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12月18日,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与新修订的公司法同步实施。

———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法规的宣传力度。为了使全社会和群众准确理解新修订的《条例》的立法精神,国务院要求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1月17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局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并迅速组织编写了条例的释义、辅导读本、问答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2月26日至3月1日,中组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局联合举办了省部级干部参加的“《条例》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机关随即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条例》的高潮。5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后,各级行政机关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条例》,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积极处理问题,如全国公安系统开展了公安机关负责人大接访活动。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检查总结《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重要批示精神,11月中旬开始,国家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检查”。《条例》实施7个月以来,有不少群众来信赞扬各地各部门转变作风,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为群众排忧解难。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公布施行后,国务院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立即组织编写条文释义和煤矿职工安全手册范本,组织小规模宣讲团到各地进行宣讲,以推动特别规定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公布后,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部于11月21日联合召开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新闻会,就条例制定的背景、主要制度设计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11月22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学习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座谈会”,回良玉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全面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依法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三、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国务院在*年的工作要点中强调指出,“全面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并对*年贯彻《纲要》应取得的进展和责任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3月29日召开了“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座谈会”,对一年来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7月9日,作为贯彻落实《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包括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8月11日至12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召开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方、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和初步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贯彻实施《纲要》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地方、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纲要》的贯彻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0个国务院部门成立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6个国务院部门制定了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8个国务院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逐步建立了定期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制度。各地各部门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267期,培训人员252542人。《纲要》贯彻实施一年多来,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今年2月,国务院首次将修订后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部分。《国务院工作规则》强调,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随后,各省级政府、国务院各部门都修改了工作规则,其中25个省级政府、40个国务院部门还制定了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规定。各地还积极探索建立行政首长问责制,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各级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纲要》精神,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种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一年来,全国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已建立了3300多个“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或“行政办事大厅”。人民群众的评价是,审批事项少了、一个窗口对外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多了,跑腿少了、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提高了。

———政府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制度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和依法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深入调查研究,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向社会公布法规、规章草案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对政府立法工作的意见,增加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制度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据初步统计,《纲要》公布后,省级政府和国务院部门共组织立法听证会74次、论证会827次,对496件规章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1个省级政府、10个国务院部门开展了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10个省级政府和11个国务院部门开展了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后期评估工作。

———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纲要》颁布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行政执法大检查,一些社会反映突出的执法问题得到初步解决;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共检查案卷157040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继续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除经国务院批准的82个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城市外,24个省级政府又根据国务院授权批准了226个市、县、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子,促进了社会矛盾和争议处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各地各部门积极研究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制定有关规定114件,建立了案件处理情况周报、办理结果反馈等制度,规范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推进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上一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下一篇:问责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