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0 13:25:46

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写作素材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据着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好,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好。因此,作文教学是备受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对此头痛不已,学生提起作文也是长吁短叹。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从小学起始年级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打好写作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在说话教学中奠定写作基础

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在说话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例如,学生在看图的时候应先确定图片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顺序组织话语,从而形成逻辑紧密、描述清楚的一段话。而作文就是需要学生观察生活,并按照观察写下来。这样在说话训练中,学生就有了一定的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需要有一定语言积累的,然而,小学生由于阅读少,所以缺少语言上的积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缺少语言积累的问题。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以及其他类的文学书籍,不仅能拓展视野,还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素材,使学生能更好地写作。不仅课外书籍有助于学生写作,课本中的文章更有这样的作用。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具有典型性,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颐和园》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总分总”结构仿写介绍学校的文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切文学创作都来源于生活,而脱离了生活,就难以写出生动、真实的文章来,更不可以打动阅读文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并记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更能为写作积累下有用的素材。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并定期检查。对于日记,教师不应要求太多,也不应限制字数,只要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下来,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写下来,或者把自己读到的有感触的文章摘抄下来都行。

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经验,将写得好的日记进行展览,或者将写得好的日记编集成册,并印发给学生。这样做不仅鼓励了写得好的学生,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所有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指导原则 再创造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困扰着我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指导小学生写作应遵循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命交流的需要;二是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在教学实践中,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深层次地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有创意地表达,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1)培养学生作文是生命交流需要的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要反复让学生领悟作文是生命交流需要的观念,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作文写真写实,具备写好作文的思想素养。在我指导写作“夸夸同学的闪光点”后,学生从生活中选材,表现了同学的友爱、好学、负责、勤劳、阳光、热情、守信、博学、热爱体育……修改后我又组织了“诵读美文”活动。这样,同学们把平时藏在心底的赞扬大声说出来,互相学习,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在这里,作文满足了生命体交流的需要,充分发挥了本质作用。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经验,包括经历过的、观察到的、感受过的、长期积淀的材料;二是间接接受前人的知识及所有的文化成果,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材料。在“童年趣事”的作文指导中,我和同学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互相启发,师生共同回忆了往日的好时光。于是,他们在文章中写了斗羊的危险经历,写了粘知了、摸鱼、看斗牛、观海、冬天逮麻雀,写了拔花生、种草莓……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美好。

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为写作而积累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写作的“信息资源库”,把直接的生活感受用日记、观察笔记、随笔等方式记写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知识材料,可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有条件的还可从网上下载,分门别类编辑出素材“集装箱”,准备随时调出使用。

2.主体性原则

作文是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生命的需求,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念、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等,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真正做到“人”“文”的统一。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主体的主动性。

在一些作文课堂中,学生陷入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作文成了负担,而不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便厌倦作文,甚至厌恶作文。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学生自主写作的气氛和空间。

(2)培养主体的真诚性。

叶圣陶先生说:“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实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蔑、卑鄙的态度。”这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材要实在;二是行文、言语要诚恳。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性情”。

(3)鼓励创造性。

作文教学应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放飞精神,放飞思想。在作文教学中要珍惜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一段有特色的生活记录,一个新颖的细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一种新的结构表彰鼓励。这是具有导向性意义的。

二、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激励学生再创造

1.探索科学的作文批改模式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作文批改的意义、任务、要求有着新的认识,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作文批改办法,现总结如下。

(1)保持一种热情。

那厚厚的一摞作文,批改起来着实吃力。可如果你拿起一本作文,把它当作一次心灵旅行,那批改作文的任务就变得轻松多了。看着那稚嫩的文字,品读着那一颗颗天真的童心,这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如果你带一批学生好几年,从作文中发现他们长高了、有劲儿了、丰富了、深刻了,你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吗?

(2)坚持一种原则――平等交流和广泛激励的原则。

“批改”是日常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我认为,“批改”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3)树立一种思想――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不像样的文章,读、改三遍,就会很优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工作,要教育学生明确“修改也是写作”的思想,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作文教学才会焕发活力。

(4)试验一种方法――“批”“改”结合。

作文批改模式中的“精批”是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至于“细改”,就要留给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从教师的精批中品味自己作文的佳处,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细改实践中,训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科学的作文批改模式,总的精神,是让批改作文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师生结合乃至学生自己,这样做能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写成之后自己看,优点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渐高,笔下渐熟,定会写成较好的东西。”(《语文教育书简》)学生能达到这一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成功了。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1 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笔者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练习用几个词说一段话,看电影后把精彩的片段讲给父母听,续编课文故事等。口语交际课是加强说话训练的主要渠道。

其二,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每学完一篇课文的生字,都应当要求学生从中选取35个生字写句子。充分利用教材给予的材料,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如续写课文故事,写出学了某篇课文后的感想,看图写话等。

其三,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由于在三年级学生开始习作之前注重了说话写话的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这样三年级学生由写话进入到习作,都很自然,学生对习作也不感到陌生和害怕了。

2 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时,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惊人的。为了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就采用了以下几种积累形式:

第一,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如此大的阅读量,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的相关资料,可以是课中穿插阅读的相关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还可以是学生的自主阅读。

第二,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熟读成诵并不难。当这些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积蓄时,他们会终身受益。

第三,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说话时,好词佳句就会脱口而出;作文时,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所以说多读书,多背诵,多摘抄,日积月累,在语言表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3 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第一,“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要开始思索我们的习作教学,在过去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求唯美,扼杀了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孩子们的作文少了童真、童趣,多了大而空的套话和假话。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求不能拔得太高,因为我们不是在培养作家或文学家,我们培养的是孩子们善于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作文,能比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紧接着再让学生再选一个或两个乃至更多的特点再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老师指导说:把你写的这些春天特点的话有机的连接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描写春天特点的作文了。这次作文指导很成功。学生没有一点畏难感。后来老师就问:如果让你写秋天或者其他季节的特点,你会写吗?学生们表示会写,写法和刚才一样。老师很满意的笑了。新课标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当,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作文技巧性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去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他们的写作欲望燃烧起来。记得有位老师写过这样一篇教研论文,其中一个片断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正上着课,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们有的忙着趋赶蜜蜂,有的害怕的东躲,有的大喊大叫……教室里热闹极了。我也停下课,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只“捣蛋”的蜜蜂和这群可爱学生。后来在上作文课时,我只在黑板上写下了“蜜蜂飞进了教室”,学生就开始津津有味的谈起那天蜜蜂飞进教室的情景。抓住这个时机,我说:“你们能把同学们的表现写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能!”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起来了,他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这次作文。有时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就是作文成功的先秦。

4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一、激发写作兴趣,消除畏惧心理,使之想写作文

儿童才开始习作,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时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就行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不胡编乱造就行,消除畏惧心理。

此外,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促使学生大脑兴奋,激发写作兴趣,让每位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甚至不吐不快。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有:

1. 让学生在“玩玩做做”中体验。儿童心理医生姜欣指出: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玩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让学生增加作文的素材,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玩耍,他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他们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2. 巧用媒体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使作文教学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为作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上基础。

3. 捕捉及时生成的写作情境。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同样的,在写作教学中,有许多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挖掘和利用。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注重写法指导,消除厌倦心理,使之会写作文

厌倦心理,就是对作文课不感兴趣,这主要源于作文时不知如何组织材料,不知从何下笔。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对材料加工,整理取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文,不只是对贮存信息提取的思考,还有对信息形成表象的想象、分析、辐射和聚合,要融进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重在起好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冲破思路阻碍,提高学生对某事物的认识,完善写作表达方法等,引导他们“发乎情性的自然”,让每位学生都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真正会写作文。

三、发挥评价功能,消除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

1. 利用“展示窗”。“展示窗”可在班级里设置,也可向本年级开放,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每位学生都有成果上窗。不能展示全篇的用片断,没有片断的用“星星寄语”的方式,刊登片言只语。

2. 建立写作袋。将自己平时的优秀习作、比赛中获奖的文章、报刊征文发表的作品、奖状等保存在成长袋中,甚至可以将自己写作一篇文的初稿、二稿、三稿全部收好,一并放入,必要时进行比较,获得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以此促进自己在写作上取得更大进步,保持长久的兴趣。

3. 向刊物投稿。为鼓励学生投稿,我专门印发了市内外小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立即向他们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4. 一文两分制。学生写好作文后,先自评、互评,打出一个分数,并写上简短的评语,再由教师来打第二个分数。教师要进行纵向打分,即以他自己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来打分。

5. 批改形式多。良好的批改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写话和习作积极性,强化写作动机的过程。批改的形式很多,有自批、互批、面批、教师批、家长批,还有“社会”批。所谓“社会”批,就是在“展示窗”上设立“批语栏”,让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批语。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积累

表达能力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但是,好多学生反映怕作文,提起笔来感到无从下手。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程中,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习作难度,改进评改方式,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

1.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习作时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学生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萌发作文动机,燃烧起了习作的欲望。

2.生活中多积累各种素材。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习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习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3.口头作文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习作时却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习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在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即口头作文课),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学生说过后,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习作的难度。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骑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口头作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4.改变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都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习作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习作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扼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看到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上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他人作文,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经常练习、经常习作、积累经验,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深入广泛的探索。提高指导习作的能力 。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6篇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如写雪的作文,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如《夸夸我们组》、《我的好伙伴》等的写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除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变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读了《凡卡》后写《凡卡的梦》,读了《小音乐家杨科》写《小音乐家杨科来到我们中间》,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

二、抒写真话

作文应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我给它们归纳成“三亲”。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学生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我请学生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兴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便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三、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学生们个个点头。

四、注重观察

在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素材,只是学生不会捕捉素材,这就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例如在初春的季节,窗外又刮起了沙尘,课堂上学生被风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向窗外张望,还不时地指指点点。看到学生已无心听课了,我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机呀。我手一挥,走,都到窗口来看大风。学生们纷纷走到窗口,兴奋地议论着。我说:“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看到了树在摇摆,地上的树叶和杂物被卷到空中,顺风骑车的人们非常轻松,逆风骑车的人非常吃力……我听到了风的声音像尖锐的口哨声,又像野兽在大叫,听到了把门刮得乱响……”我说你们有没有在大风中经历过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有的说:有一次大风把红领巾吹飞了,他使劲地追,差一点就掉进了沟里。真是惊险呀;有一次在外面玩沙子刮进了眼里,我奶奶,妈妈特着急,给我又是吹又是洗,我觉得他们真是爱我……然后我招呼大家坐回座位,在黑板上写下了:“风真大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几个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一说,学生们很踊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举起了手。马上就要放学了,我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去亲身感受一下大风,观察路上发生的一切,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非常高兴。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7篇

一、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二、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学会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字:作文 积累 阅读能力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培养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学生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各方面都很有代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借鉴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博采众长: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在班内成立读书角,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或者是一个词语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或进行课内外活动,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经常,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二、认真观察,感悟自然,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自然风景,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教具,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触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猫,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猫吃食、猫睡觉、猫捉老鼠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拓展思维,独树一帜,培养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现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不方便的事,结合课文《充气雨衣》想想,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3、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

4、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用头饰扮演几种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22-01

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并总结如下:

一、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二、扩大阅读,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 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是由模仿到创新,就像小孩子学会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小学生作文仿作成绩,明显优于没有例文模仿的作文成绩。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做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中高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很好的学习例文,所以,我们认为使用例文要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分析例文,图文对照,从而让学生明确画面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找出例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得不精确,所以,对事物描述不清,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住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会活跃。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小学作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字:观察;体验;积累;兴趣;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一、用心观察,体验生活

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用眼去观察是人们认知事物的首要步骤。学生要是对生活中的事和自然界中的物缺少形象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叙述、去描写、去议论必定是很难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是观察,只有切身去接触生活和事物并仔细的观察,才能够从中获得真切、细致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文时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课,学生明白了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去看,也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舔,用手去摸;选择合适角度,广泛观察;进行“局部放大”,细致反复地观察,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解之后,我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把重点部分“局部放大”抓住事物的特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使观察趋向精细化、具体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家中的琐事,校内的小事,邻里的争执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去接触的。也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去调查研究,让他们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真谛。

二、大量阅读,注重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经常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浏览,在浏览中发现必须再看一遍的书或一部分书的若干章节;第二个层次是略读,在略读中找出自己必须反复精读的书或一部分的若干章节;第三个层次是精读,即反复研读由前两个层次择取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书或章节。这样,所读的书,经过层层筛选,层层精练,形成了一种“三角式”的积累。最底下的一层最大,是一次性浏览的;第二层小些,读的比第一层精些;第三层更小,而读得也更精。越往上,书的数量越少,重读的遍数则相应越多。可见,使用此读书法既可开阔读书视野,又可以获得读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定期检查并随时评奖。这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和“无米下锅”的情况出现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常常利用自习课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如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表现出来。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去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在一起谈论。如:在进行完激烈的运动会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谈感受说情形,有人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人说出比赛时的难忘一瞬,有人分析了比赛失败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氛围。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教师再根据的谈论写出重点,给学生理清脉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记一次运动会》的写作。

四、欣赏学生,鼓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就要求评价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鼓励,评价学生的作文是给他们一种正确的反馈,从而完善自身的学习,评价时必须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思想感受、情感认识和创造性的思维,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一点也要给予鼓励。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上进心很强,个人荣誉感强。学生十分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教师适时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实行鼓励政策,尽可能欣赏激励学生,再加上评语如:“你观察的非常仔细认真”……学生看到鼓励的评语,更能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幼儿园实践报告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保育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