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20:30:52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

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5、想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

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4、“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们安排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的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

2、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

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

4、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和环保意识。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我曾听过一节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网上搜集、整理的有关“乾隆皇帝水上游览线”、“扬州美食”“扬州园林”方面的资料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并让学生分小组成立小小旅行社,针对扬州旅游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再把这些意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各旅游景点的负责人。在这节课上,学生不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认为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优点,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练习,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喜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新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摘要: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喜好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5、想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摘要: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布置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新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定、思索,试着自己解决新问题。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摘要:

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

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说说阅读时碰到了哪些新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新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4、“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新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和集体的聪明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们布置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摘要:

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喜好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布置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的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新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和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新问题依靠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布置如下活动摘要:

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

2、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

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新问题的策略。

4、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熟悉水平和环保意识。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把水污染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新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探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我曾听过一节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网上搜集、整理的有关“乾隆皇帝水上游览线”、“扬州美食”“扬州园林”方面的资料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并让学生分小组成立小小旅行社,针对扬州旅游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再把这些意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各旅游景点的负责人。在这节课上,学生不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认为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和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德能勤绩

转眼间一学年的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从德能勤绩四方面作工作小结如下:

一、德:

一年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都用于学校的教学中,自觉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二、能:

在这一年中,我继续参加了大武口区骨干教师培训,并认真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程改革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完成15000字的学习笔记,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在暑假期间参加教体局对骨干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积极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主动承担外校教师来我校听课活动。积极参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艺术高级论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重视教学经验积累,积极反思教学行为,撰写教学论文。

三、勤:

本学年,满工作量,出勤满,准时到校上班。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评课。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值日、升旗礼、,做到五必到。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尽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绩:

由于本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年度我被评为校级优秀辅导员和敬业模范奖称号。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校田径运动会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指导奖。论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获大武口区综合实践论文二等奖、《写好作文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获教育学会二等奖和三等奖。知识无止境。根据学生实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我还得不断地训练自己,还得不断地学习,多听不同类型的课,多看书多思考。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德能勤绩

20xx年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在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八荣八耻时期,自己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内涵,并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做好宣传工作。

二、教育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学校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县里的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虚心向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公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本学期本人的重点是对502班的4名学生进行计算机语言VBSCRIPT(简称VBS)的培训,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牺牲自己的午睡时间,对其4名学生进行辅导,与6月5日参加全县首届小学生电脑编程竞赛,由于某些原因,只取得了三个三等奖。本人相信,明年的竞赛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以备今后的撰写论文所用,本学期撰写信息技术案例《小老鼠好机灵》获得市级信息技术三项基本功评比一等奖。本学本人还承担了一个县级课题《构件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于6月底前完成结题工作。此课题已是我的第二个课题,通过两个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对今后更高级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向教导处和值周领导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校为本; 依托教研; 形成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一、准备阶段――让理念在探索中形成

1.进行师资培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和研究,关键问题是师资培训。通过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向实践学习,在不断探究中寻找研究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学习方式上,采取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既注意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又重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行协同指导。在培训目标上,重点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了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个别指导、网上培训及案例示范等。其中有几点做法收效良好:(1)创立“金小论坛”;(2)开设“教师沙龙”;(3)印发“综合简报”。

2.建立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成立了三个组: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为牵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及骨干教师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以及以教科室和总务处为主要负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小组”,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随堂抽检结合定期月检,自查、互查结合校查,还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建立了常态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采取理论学习、课题汇谈、观摩研讨、案例交流和课例分析等形式,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实施策略、反思存在问题。

3.提供时间保证

我们调整了三至六年级的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正式课表,每周课时二节。根据我校实际,我们还另外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弹性时间:双休日的时间,寒暑假创新实践活动时间。“少年警校活动”,“科技航模队”,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少年警校夏令营”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少年警校特色和科技特色现已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亮点。

二、实施阶段――策略在实践中闪光

课题组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课程内容的确定

充分利用资源包,先后完成了校本课程,征集汇编了《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案例集》,开发学生生活热点、社会焦点课题。

2.课程科学管理的探究

关键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意识,专题活动与学科生成相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分“启动阶段”、“实践活动”及“汇报延伸”三大块。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其主要课型分“参观访问型”、交往合作型、感受体验型以及社会调查和研究型;生活体验型、生活服务型等。

3.实践活动的开展

3.1举行子课题研讨活动。2012年3月15日,我校举行了“十二五”苏州市级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子课题立项交流会。根据课题计划要求,结合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组及时组织学校各综合实践课程任课教师以及各班主任教师从本专业教学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建立研究子课题。综合组和各班主任分别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成功个案及教学的整改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此次活动,课题组还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对子课题进行了评议,批准立项了5个子课题组。

3.2举行学期课题汇报活动。2012年6月12日,课题组陈建红组长组织召开了课题汇报会。总结了一学期来本课题取得的成绩,查找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3举行校级课题研讨活动。2013年5月10日,金港中心小学举行了苏州市级教科立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研讨活动,四位综合实践老师分别上四节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评议。课题组长陈建红校长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课题进行了阶段总结,对本课题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3.4举行市级综合实践研讨活动。2013年6月8日张家港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市教研员陈丽丽老师和来自全市36所学校的老师们参加了活动,来自金港中心小学、中兴小学、常阴沙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老师上了4节研讨课。课后,陈丽丽老师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本次活动的开展,为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三、收获阶段――成果在实践中生成

1.学校变化――特色显现

学校的科技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中,更凸显了它的特色与活力,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一・五”课题《科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教师变化――教改创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推动了教师的全面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综合实践论文及案例有60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24篇在各类杂志上发表。

3.学生变化――感悟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学生视野开阔了,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增加了,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环保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小制作、绘画作品在市、省以及全国级的比赛中屡获大奖,达87人次。在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有379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

4.课题开发――提升内涵

学校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施策略与管理机制方面的教育特色。2013年2月份我校参与开发了张家港市乡土教材《我爱张家港》中《港城宝岛――双山岛》一章的内容。参与编写的课题组成员走访了相关部门、实地考察、查阅了关于双山岛的大量资料,高质量地完成了编写任务。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18—01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作为。优质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去实现。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自主学习、校本教研、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促进教师的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

教师专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对专业发展的理解、专业自觉、专业追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工作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制定出自我实现的目标,持之以恒,在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中,通过专业学习、反思性教学、写日志、 讲故事 、写自传等形式,提升专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校的总体规划部署,督导检查。在日常教学中,安排教师自主学习、开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交流,写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年终对照《教师专业发展考评办法》和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评价,对教师自我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本教研文化

1.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在构建校本教研文化方面,我们做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搭建组织机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分学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研讨交流,分享经验,解决问题;领导班子每周听一节常态课,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跟踪指导青年教师。二是创新校本教研模式。采用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优化校本教研活动。首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培训。其次,充分发掘校内资源,开展多样化校本培训。最后是构建教研团队。学校在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组建了语文、数学、综合等学科团队,由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以传帮带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观摩教学、主题阅读。在参与教研活动,各级、各类比赛中,团队成员出谋划策,发挥团队的力量,合作共赢,形成良性竞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第一,制定校本教研规划、学期计划,每年根据实际修改完善教研规划,教研计划做到切实可行,具体、操作性强;第二,校本教研中的职责分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根据各自的职责、学科不同,进行合理安排,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校本教研质量;第三,校本教研中的团体教研制度。团体教研制度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制定出学科团队具体的教研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人员安排,使团队教研活动达到培养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建立校本教研激励机制。第一,目标激励模式。学校对每位教师量身定做了自己的校本教研和专业成长目标,引导教师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努力实现专业成长目标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实现个人的人身价值。第二,氛围激励和榜样激励。学校从上到下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重视教研、人人参与教研、通过教研提升教学能力的良好氛围。第三,奖惩激励机制。每年年终,对在校本教研中取得成绩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教师重视教研、重视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研究、自我提升的意识,努力从重复作业的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转变。

三、外来知识的吸收与分享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关起门来办学,只能使信息闭塞、思想僵化,路越走越窄。作为管理者,要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开放的理念办学,不断吸纳改革、发展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指导学校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同样要不断吸纳和分享外界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学校每年外请教研员、名师来学校听课、指导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和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提升认识,转变观念;每年外派一部分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促进了专业发展。另外,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和远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一、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与

西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相同吗?

管建华先生在其文章《“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中写道:“但有一点似乎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在21世纪中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却提出了比审美的音乐教育更为极端的概念,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概念。这种‘核心’的哲学根基是什么?”“我们没有看到音乐新课标中关于‘审美’界定的任何参考文献,也无任何新的理论阐释,从其理论依据来看,它基本出自对历史的沿用,如蔡元培从席勒、康德美学理论中‘审美’的引用。再则,与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EAE)有一定联系。”“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上将音乐教育禁锢在‘审美’的牢笼中,使音乐教育无法面向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世界敞开。因为,音乐生活与人类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活动各领域息息相关。”很明显,管建华先生认为国内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与西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如出一辙,而国内这种说法甚至还要极端。

那么,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与西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到底相同不相同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明确―下西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本质。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美国音乐教育主要以实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二战”后,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与之对照,美国发现自己教育的落后,由此调整教育目标,将学科教育放到了教育之首。面对音乐教育备受冷落的境遇,纳尔逊・亨利提出要发展一种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希望通过强调音乐学科的学习价值与独立存在价值,确立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于是音乐教育出现价值转向,开始强调音乐中要素的、形式的、审美关系的感知和知识,以及对音乐学科的实在的体验,音乐教育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审美教育哲学的时代。该哲学思想于20世纪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至1970年,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这一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这场审美教育运动达到了巅峰。80年代之后,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逐渐走向衰落,并开始受到其他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质疑与批判。由以上可以看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其美学理论基础(18世纪康德、席勒等人的“纯粹美学”)决定了它过分强调音乐的本体价值。该理论认为:音乐作品的价值是固有的和内在的,欣赏者要想获得审美体验,必须以审美方式聆听音乐作品,必须深入到使作品成为一件艺术作品的那些创作素质中去――即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织体、曲式等音乐要素。很明显,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倾向于“为艺术而艺术”(审美),从而也就忽略了音乐的其他功能。

我们国内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哲学理念的确立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回顾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儒学创始人孔子就提出“尽善尽美”的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说明,我国古人早已注意并感受到音乐陶冶性情之美,以至于孔子在欣赏了《韶》乐之后,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但我们注意到,音乐作品在此必先“尽善”,后才“尽美”。之后,由于宗法伦理社会的需要,更是过分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如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于是音乐渐渐沦为道德教育的附庸和政治宣传的工具。至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部长时提出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张(这一主张深受康德及席勒的影响),并先后提出“五育并重”、“以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等创见。蔡元培在1930年为《教育大辞书》所写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可见,蔡元培的美育主张依然是以德育为最终目的的。后来,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贝内特・雷默在1985年与1998年两次来华访问,其《音乐教育的哲学》(1970年版)著作也被引入,由此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之所以容易与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立场产生共鸣,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美学渊源;另一方面,便是社会因素促成了两种文化的结合。原因是,在刚刚经历了疯狂迷乱的十年“”岁月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政治变得格外敏感,而由于音乐素来有为政治服务的传统,于是便认为就音乐论音乐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可能会比较保险。最终在制定《标准》时,明确提出我国的音乐教育哲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笔者认为,虽然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源于西方,但由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它很难成长为纯粹审美意义的哲学理念,它依然脱离不了通向德育教化目的的传统文化轨道。也就是说,与西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理念相比,实则名同而质不同,相通而不相同。春秋时期的晏子曾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用以解释这种现象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正是音乐学科在中国始终不被重视,而在美国能够成为基础学科的真正原因。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是统一性、封闭性、排他性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功能论、语境论、实践论各自对审美教育哲学的批评。

李渝梅、李方元两位教授在其文章《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中对美国教授保罗・哈克博士所主张的功能音乐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功能音乐教育最核心的内在品质有两点:“一点是通过音乐多种功能的教育,影响学生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以此发展出学生对多种音乐风格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并获得明智的运用的能力;另一点是,希望音乐真正回归到文化之中,以此承载起更多的社会功能,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审美的和

非审美的交流,包括对社会、对仪式、对环境、对心理、对生理等全方位的贡献。”通过引用著名音乐人类学家A.梅里亚姆所指出的音乐的十种功能(情绪表现、审美欣赏、娱乐、交流、符号象征、身体反应、强化对社会规范的符合、树立社会机构和宗教仪式的权威、为文化的延续和稳定服务、促进社会的凝聚力),进而指出:既然音乐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具有多方面功能,那么,音乐的多种功能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展示。而“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总是倾向于孤立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音乐所能起到的功能,不能使音乐教育在广泛、多样、基本的功能方面表现出应有的作为。”原因是审美音乐教育存在局限性――“审美教育有三个将点:一是它与欧陆的传统美学的直接联系;二是其理论是建立在音乐学的知识体系之上的,与精英主义观念有着某些渊源;三是从时间上看,它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与民族音乐学进行认真、深入的对话和对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出必要的回应。”以上可以看出,功能音乐教育针对审美音乐教育孤立“审美”的弱点,提倡审美理念与实用理念相结合的观点,力求使音乐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对音乐的文化语境也给予了关注。

那么,我们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否对音乐的各种功能给予关注了呢?在《标准》中除了对音乐教育美育功能的强调,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关注更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如《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另外,《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四方面价值的界定,也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对音乐教育其他功能的关注。

管建华先生在其文章《“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中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提倡建构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语境论)。指出音乐人类学家已提出将“音乐作为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也已经公认“音乐是作为人类的普遍文化现象”。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重要潮流,“今天的音乐教育必然开始音乐文化反思与‘概念重建’。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不同文化音乐并置,承认它们是价值平等而表现方式不同的音乐,非洲音乐、阿拉伯音乐、印度音乐、东南亚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等等,都将进入我们音乐教育的视野。”所以“(1)我们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的与文化整合的音乐教育哲学,而非单一的、与文化分离的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2)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受到严重挑战,音乐教育不可能回避全球文化视野及其生活世界的考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人类未来音乐教育的现实基础。”进而指出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哲学是建立在自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哲学基础上,在哲学史上有其历史局限性:“第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基础是普遍主义,它将‘审美’作为人类理解音乐的最重要的和共同的心理基础。第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基础是反历史主义的。第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基础是反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特别是管建华先生的几个反问,更是有效击中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软肋:“是否存在符合所有文化普遍的‘音乐’界定以及普遍的‘美学’标准或‘审美’概念?或者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音乐的共同本质的东西作为理解世界音乐的基础?”“我们是否能够先脱离各种文化或依据一种文化来创造一个普遍的、本质的音乐美学、概念理论,然后可以用这种普遍的美学理论去说明、去理解不同音乐?”“请问有哪一种‘音乐美’在历史上是永恒不变的?”从而得出结论:“当代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审美区分的教育,审美并非核心,它是文化功能中的一种,文化的概念可以包含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艺术的、政治的、教育的各个方面,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把音乐教育的认识活动简单化或单一化了,并将音乐的生活世界的经验隔离或边缘化。”

而在我们的《标准》中,则将“理解多元文化”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指出应“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已经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给予了关注,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多元文化意识。另外,《标准》中对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的明确界定,也说明了,我们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已经将音乐这一传承载体归属到其文化母体之中,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意蕴。

前面两篇文章都提及了美国大卫・埃里奥特的实践哲学。在埃里奥特看来:只有实践才是音乐的本质,音乐在实践中存在,音乐人也是实践意义上的存在,音乐欣赏只是音乐实践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审美只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实践包括了审美。音乐教育的主要价值即MusIc(指包含了许多种不同的音乐实践的多样化人类实践)的主要价值:自我成长、自我认识以及最佳体验。因此,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及每一个音乐教学情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在精选的音乐实践中平衡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挑战,使他们获得自我成长、自我认识及音乐愉悦。埃里奥特认为,音乐的审美概念以四个基本的假设为基础:“第一个假设是音乐是客体或作品的集合。第二个假设是音乐作品存在而且以一种且只以一种方式聆听,即审美的方式。审美地聆听音乐作品意味着完全专注于所谓的审美特征。音乐作品的元素和结构特征: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力度、织体和组织过程(如变奏、重复),这些为审美特征提供了形式。审美概念的第三个假设是音乐作品的价值总是固有的和内在的。大多数(而不是全部)美学理论家相信音乐的价值只在于音乐作品的结构特性。第四个假设是假如听众审美地聆听音乐作品,他们将获得(或经历)一种审美体验。术语审美体验指一种特别的情感发生或无私的乐趣,它们似乎来源于听众对音乐作品审美特征的完全关注,不包括任何道德的、社会的、宗教的、个人的或其他特征可能表现、指向或代表的实际联系。”

在《标准》中同样体现出非常明显地注重多样化音乐实践活动的倾向。如《标准》中明确规定将“重视音乐实践”作为音乐教育基本理念之-,并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功能论、语境论、实践论三种哲学观点各自所坚持的不同立场、各自的合理内核,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虽然在广度与深度上不及各种观点更广泛、更深刻,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与西方统一性、封闭性、排他性的审美音乐教育是不同的,它有着一种非常明显的追求多元化、开放化的倾向。

那么,为什么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还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因为国内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与西方的审美音乐教育是同宗同源,是建立在具有历史局限性的18世纪康德、席勒等人的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并与19世纪的精英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这一天生的劣根性,自然会成为人们的众矢之的。其次,便是因名之故。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命名,很容易误导人们去过分注重音乐的本体价值,从而也就容易忽略音乐的非本体价值。如前面所述,不论是实践论的观点,还是从功能论的角度,审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各种功能并不存在“核心”与“边缘”或“主”与“次”之分。正如保罗・哈克所说:“无论审美功能如何重要,具备怎样的基础性质,我们应该同时记住音乐的其他功能也是同样重要的,也具备着同等的基础性质,当我们在涉及审美的价值以及实现这种价值的必要性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孤立地考虑审美自身。”。而且,在音乐人类学家看来,并不存在一种符合所有文化的普遍的“美学”标准或“审美”概念。如此一来,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命名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这应该正是管建华先生认为:“有一点似乎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在21世纪中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却提出了比审美的音乐教育更为极端的概念……”的原因。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该如何发展?

哲学家威尔什指出: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统一性的时代。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成为普遍的基本观念的历史时期。的确,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多元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音乐教育哲学研究领域内,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刘沛先生在其文章《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中就系统梳理了西方音乐教育的六种主要哲学观点: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语境论、实践论和功能论,各种哲学理念既对立又统一,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价值的深入认识。各种哲学理念虽然各执一词,但相互之间也存在互相交融的情况。比如,功能论者保罗・哈克指出:“无论是实用的理念还是审美的理念,偏取一家之说都不能为全社会认可音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论证。我的动议着眼于中庸的立场,强调音乐的整体价值……”“在这里,我提出一种‘社会的/功能的音乐教育’,或简称做‘功能音乐教育’,它可能有助于我们认识审美观与实用观之间的关系,不是截然的对立,可能有助于我们及时地为当代社会的音乐教育树立起一种更为宽广、更为全面的观点。”对于外部社会的声音的认识,功能音乐教育亦采取了音乐人类学的立场,即音乐是文化中的音乐,必须从文化中认识音乐的立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功能论与语境论以及审美观相互融合的一面。实践论者大卫・埃里奥特则主张:审美只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实践包括了审美,可见埃里奥特所主张的实践包括能够给人们带来音乐体验的所有音乐实践活动,它已经涵盖了审美实践。另外他亦指出:语境性和过程性是实践的特征,脱离了一定的语境,音乐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实践了。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实践论与语境论相互融合的一面。而音乐人类学家(即语境论者)则将视野拓展到全球文化视野,坚持文化相对论,并认为音乐作为文化对于人类可以起到多方面的功能,审美并非核心,它只是音乐文化功能中的一种。在此我们亦可以看出语境论与功能论、审美观互相交融的一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各种哲学理念之间有着相互融合的趋势。

那么,我们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面对哲学基础多元化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与挑战,又该如何去发展自己呢?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审美音乐教育的掌门人贝内特・雷默是如何应对的,或许会给予我们以提示与启发。

面对多重挑战,雷默在其2003年版的著作《音乐教育哲学:提升的视野》中谈到:“审美教育并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而是提供一种过程指导,就其本质而言,必须是正在发展的过程中而且是开放的,……我所理解的审美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灵活的,试图去捕获有关音乐的最佳思考,并将其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对于各种哲学观点,雷默采用了“融合”的观点:“融合是与多元主义和平共处,而不是超越它……但是,它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试图与多样性共存合作促使事物多样性,试图去做哲学工作应该做的事情……融合是多元主义的一种思考、研究和分析方式。”。最终雷默的建议“以体验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哲学。对于“体验”一词,他做出界定:音乐与人类的其他体验一样。他认为,这种体验哲学关注和珍视所有方式的音乐体验,关注和珍视能够提供特殊音乐体验的所有音乐。任何单一的哲学都没有这种哲学的内涵全面,体验哲学包括所有的音乐以及参与音乐的所有方式。可见雷默的最终目的是试图建立一种多元化、开放化,包容性极强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多元化的哲学观点都有着明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这就启示我们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也应该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国际音乐教育领域的各种新成果,以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并以一种坦荡、开放的胸怀,随时准备接纳、吸收人们在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这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为避免固步自封,思想滞后,追求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有感于此,笔者在此提倡一种“求善论”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此观点中的“善”既是对儒学创始人孔子所提出的“尽善尽美”艺术标准中“善”(德)字含义的继承,又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乃是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中“善”字的含义。在该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在所有的目的中,应该有某种首要的或者最高的目的。这是一种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它,而它却不以其他东西为目的的目的,即其自身就是目的的目的,这就是最高的善。很明显,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善”字的含义是指人们的愿望与理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藉此含义,来建立我们的“求善论”,实是与我们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再相符不过了,它包罗万象,所有美学的、哲学的、宗教的、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含义等等,都为它的胸怀所容纳,它是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人类不断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由于人们认识过程的过程性与无限性,决定了一切认识和理论都天生具有着某种历史局限性。换言之,任何理论学说都不会是完美的,人们对事物终极本质的认识与关怀,只不过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与理想,它始终在我们认识的彼岸,我们永远走在不断探索的路上。但为了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为了深层关怀人类自身,我们愿意为之付出、不断跋涉,因为幸福、乐趣就在路上。

《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是国内具有权威性的音乐理论与实践指导工具用书。该书选用的论文覆盖范围全面、研究课题广泛、理论性强,收录了包括中小学、高师以及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对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专业人员研究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动态、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现杂志社还有少量存货,欲购从速。每本定价18元(邮费另加10%)。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人民音乐出版社522室

收款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7篇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德能勤绩范文一

转眼间一学年的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从德能勤绩四方面作工作小结如下:

一、德:

一年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都用于学校的教学中,自觉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二、能:

在这一年中,我继续参加了大武口区骨干教师培训,并认真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程改革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完成15000字的学习笔记,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在暑假期间参加教体局对骨干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积极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主动承担外校教师来我校听课活动。积极参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艺术高级论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重视教学经验积累,积极反思教学行为,撰写教学论文。

三、勤:

本学年,满工作量,出勤满,准时到校上班。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评课。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值日、升旗礼、,做到五必到。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尽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绩:

由于本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年度我被评为校级优秀辅导员和敬业模范奖称号。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校田径运动会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指导奖。论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获大武口区综合实践论文二等奖、《写好作文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获教育学会二等奖和三等奖。知识无止境。根据学生实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我还得不断地训练自己,还得不断地学习,多听不同类型的课,多看书多思考。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德能勤绩范文二

本人自xxxx年xx月xx日起进入xx学校从事教师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感悟颇多,两年中我对于工作一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半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工程。尽管刚刚走上岗位,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争取学习相关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一个人的知识犹如一粒浮尘,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必须不断的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两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在过去的两年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今后我将一直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教学研究上,我相信那将使我受益良多。

经过两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德能勤绩范文三

很快的,时间就像不住流淌的河水,转眼间,从20xx年x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因此学生也有其特殊性,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我兼顾小学初中两门完全不同的功课,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就要注意区别对待了。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即对社会开始有所接触,这个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也有很多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时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学习对象,因此,我尽量的在中学生面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面对小学生时则有所不同,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参加新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工程,还考取了英语本科深造的机会。尽管刚刚走上岗位,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争取出来小学英语相关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一个人的知识犹如一粒浮尘,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必须不断的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当了快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英语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学校九年级的体育课任务,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尽管九年级的体育中考任务非常沉重,但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仍然是我的工作中心。我经常思考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设计,以及组织与我们农村学校相符合的教学活动。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非常让我高兴的是我的教育论文得到了县论文评比二等奖,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今后我将一直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教学研究上,我相信那将使我受益良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审美化国学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而国学教育的精髓也正如此。语文古诗文教学讲求韵律美、内涵美、情感美、国学美,其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崇尚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想象。

一、诵读古诗,品味韵律之美

在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小学五年级收录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石灰吟》等20篇古诗文,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诵读是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诵读分为以下环节: 初读,整体感知;范读,读出韵味;精读,解释文章;整体读,把握情感。诵读时能使文字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以显现,使语音的节奏,叠词的使用,平仄的交错,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以体现[2]。

笔者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古诗,介绍写作背景;2.泛读古诗,感知诗文整体氛围;3.精读古诗,详细理解文章涵义;4.回读古诗,揣摩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在初读介绍背景的基础上,弄清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泛读使学生整体把握诗文的感伤基调,精读引领学生用质朴自然的语词理解作者的家仇国恨以及期盼恢复国家统一局面的感情,回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即作者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

二、理解古文,品味内涵之美。

的《实践论》曾经提到:“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古诗文的涵义,才能深刻感受古诗文的内涵之美。

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中的两首《从军行》分别是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和第五首。笔者在教学《从军行》时,分为字词凝练美,渲染想象美等环节综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字词凝练美主要包括对重要字词的解释和强调,让学生体验到古文语言的凝练,一两字也可代表千言万语。其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喻示边地之荒凉,百战表示战事之频繁,金甲反映战斗之艰苦。

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应注意加强对诗文背景的想象,体会作者精心渲染的气氛,品味古文的内涵美,享受古文的想象美。

三、感悟古文,引领情感之美。

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顿悟。古文的情感美就是通过不断的诵读,当体会到文章的内涵且感受升华到高潮时,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体验便融为一体,达到情感和内心的共鸣。

笔者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分为反复诵读、内心体验、交流表达三个部分。反复诵读:诵读《泊船瓜洲》不仅要领略到语音的节奏,平仄的交错,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还要通过教师适当的引领,最终读出诗中的美景(江南的春风)和作者的情绪(归心似箭的心情)。内心体验:教师在学生诵读时,要做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节奏和韵味中反复体会京口瓜洲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并且为学生呈现一个多方位立体且情味隽永的画面。交流表达:一切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与表达,包括古诗文。学生在有了一系列的内心感受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语言、美术、音乐等)表达对这首诗的主观体验。

情感美是源于韵律美和内涵美的,是一种主观上的高度体验,集中反映了教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每一篇优秀的古诗文,于意象之外,必有某种统领全篇的情感,这种情感或隐或显,都是文眼所在。可以说,只有真正领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才算读懂了一篇古诗文[3]。

四、迁移古文,升华国学之美

国学的范围很广,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但本文旨在强调中国古代文学上的成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下面,笔者通过描述《明日歌》的教学过程,分析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明代文嘉所著的《明日歌》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笔者在教学《明日歌》时,不再以韵律美、内涵美、情感美为依托,而是给学生以启示: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由此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这也是国学的价值所在。国学中蕴含了古圣贤的为人处世准则、教育启蒙方法,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逐渐修养自己的本心,把圣贤的经典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变成自己的经典,积累自己为人处世的智慧[4]。

国学教育有助于道德建设和中国文化建设,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益的。由此可见,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途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从审美化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古诗文的韵律美、内涵美、情感美,从而发出对国学对中国古文化的赞赏叹息和敬仰之情,便也升华到以国学为美的热情和境界。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 吴洋.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裔. 论如何让学生领悟古诗文的意境美[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4] 朱江.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之我见[J].科学教育家,2008(1):27-28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9篇

一、引言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少一多”的现象,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自主地阅读更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1]。究其本质,“三少一多”的内在根源是传统教师将学生的时间过多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本文在分析前人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任务型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引入课堂案例,对理论研究进行实际任务设计,旨在改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均建立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包括课堂案例和实验数据。

二、任务型教学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海量查找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等。尽管国际语言学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经历了30年,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广泛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还是近十年的事,它的发展经历了实践总结和理论论证的过程,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于是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2]。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袁昌寰、鲁子问、罗少茜和龚亚夫、程晓堂。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4],探索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他倡导大学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进行语言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子问教授调查了任务型教学程序,在初中进行了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总结出了课堂任务教学的三种程序,著有《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软件》等著作[5]。罗少茜和龚亚夫解释了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基本环节和过程,引进“任务链”等概念[6]。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来源、理论基础、定义、特征、教材大纲、任务设计和实施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到实践为中小学英语老师、教研员、任务型教学的专本提供了实用参考[7]。此外还有余泽标、施嘉平、方文礼、刘福生等人在任务型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国内已有研究看,关于任务型预言家学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用以探索该方法的有效性,但这些研究是不足的,也没有达到成熟的结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显稚嫩。国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些方法已经得到了实用,那么就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研究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五个方面来设计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第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课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技巧的关键,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文阅读课兴趣越浓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有帮助。因此,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要求真实、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第二,阅读方法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阅读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则是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的任务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促进作用。第三,学生阅读能力c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关关系,即阅读能力越高,思维能力越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越强。因此,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带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很有帮助。在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可以设置众多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协作中,小组各个成员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共享了阅读教学的成果,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五,课外阅读面的大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是显著的。课外阅读越量大,阅读能力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小,阅读能力越低。因此,笔者不仅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课堂任务设计,同时还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素材进行任务设计。

结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笔者把阅读教学任务设计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8]。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讨论、图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入阅读文章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充分做好阅读准备,熟悉阅读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内部动机得以驱动,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自身的经验,纷纷发表看法,兴趣盎然,这时,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阅读。经过阅读前活动,学生无论在心理、情感还是在认知结构上,都得到了预热,整个状态已开始进入读中活动的阅读中,学生将检测并校正自己的预测,教师提出若干阅读任务,对阅读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发现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并予以矫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阅读来理解课文,并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或培养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都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在任务型教学中,阅读课文还是语言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任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认识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学生常常不得不进行诸如参考字典、阅读书刊、网上查找资料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下面是笔者利用上节理论研究内容,针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L欺雪压”的品格。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步骤

1.读前任务

任务一:用一分钟的时间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任务二:用两分钟的时间观察屏幕上的墨梅图后读课题思考:梅花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魂,或者说品格?

2、读中任务

(1)读前准备,任务是:用三分钟的时间扫除生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在这三分中内,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字词问题向老师提问。在老师指导下,全体学生正确朗读字词,准确地朗读课文。

(2)略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自主略读全文,同桌交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脉络,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细读课文,同桌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梅花写那几件事?

(课文中一共讲了五件事,分别是: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研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评析。

任务是:用五分钟时间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文中的一系列句子,选择其中自己认为难易程度合适的一项进行优劣比较。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任务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很珍惜。”

小组讨论,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任务二:“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稠子慢慢抹净。”

理解:“清白”、“玷污”两个词的含义。

讨论: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任务三:“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梅花的秉性像什么?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的是什么?

(体会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

任务四:“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找出唐诗宋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体会:老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任务五: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自己对语句独特的感受。

3.读后任务

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结“梅花魂”的含义。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用两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用两分钟的时间布置课后任务:小组合作,找出一首与课文内涵相关的一首诗或散文的视频、录音带。先模仿,按照吟诵的要求派代表来在下节课展示。

五、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是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分三个步骤来进行任务设计,通过五个方面因素对任务设计进行分析,旨在改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这就为其他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及为基础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进行任务型阅读教学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第10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响应全国号召的“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口号,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营造全民快乐生活的氛围,以实际行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喜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此次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建设一个**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努力。

希望通过此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能够增进对农村居民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化的了解,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的生活状态,从而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如皋长寿之乡的闪光点,作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书面材料,为深入研究长寿文化添砖加瓦,可以向全社会推介我们如皋的人文优势;当然,金无足赤,也想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如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或是缺陷,作出纵(历史现象)横(别处建设)比较与分析,吸引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注意,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向相关单位及身边人提出有建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如皋特色的长寿文化。从而不仅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也增进我们农家孩子作为如皋人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在我们迈向成人的道路添上美丽的一道景观。-

a、时间:从XX年7月13日至XX年7月22日

b、地点: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

c、实践内容:

具体如下

【活动准备】

1、相关资料准备:方式-上网搜集前人关于现代如皋的长寿现象的相关调研、如皋地方政府几十年来的文化建设的文件、如皋现代史上引起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如皋长寿集中地的突出文化现象。

2、调研对象联系:查清证实实践的范围,对各地的镇文化中心或是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几个具有代表性或是就近的村委会,镇上的中小学办公室或是教育局,以及周边居民家庭进行联系。

3、调查资料准备:从理论、现实两方面考虑针对调研对象所要设计的问题和内容(暂定)-

a、镇文化中心:当地近些年的文化建设突出方面,具体活动

b、村委会:如何贯彻上级的政策,如何将文化建设的活动落实到每家每户每个居民,有何特色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中小学办公室:学校等教育机构组织怎样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如何教育学生回家宣传文明精神生活

d、居民:分各年龄层次的对象-----爷爷辈的、父辈的、兄长辈、同龄人、小孩子各自精神生活中的具体活动以及受哪些方面的影响较大些,了解活动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

【活动概要】

1.资料准备上网搜集请教老师团队讨论咨询专家和长

2.联系人员调动一切人脉先搞到联系方式再分配个人去联系

3.新闻宣传通讯员尽量宣传多出新闻稿以各种形式投稿向相关单位和居民书面和当面口头宣传

4.实地调查各队员最好就近调查,熟悉环境

5.研究分析做好理论准备与实际相结合

6.书面材料学习先进报告模式,结合调查与分析,认真撰写实际情况,并发挥创造力,提出建议

7.意见建议向相关部门提交最后成果,争取认可

8.身体力行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意见,在自己所在村委或亲朋好友间实践

9.活动感言最后每位队员写一份实践感言附于书面报告之后

【日程安排】

1.7--16小组讨论安排具体任务准备资料

2.7—17联系人联系调研对象

3.7—18~7--21队员分组各自依次进行调研书记员记录每次调研经过与收获

4.7—22开会分析调研结果,队员各抒己见,有报告人执笔书面材料

5.7—23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并与之交流尽量完善,提出实践要求

6.7月下旬实践建议并完成个人感言

二.实践过程

可以参见【实践日志】

7月13日寻找资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皋长寿文化”、前人总结的经验、问卷调查

注意事项

7月14日设计问卷:乡民、村委的调查访问问题设计

7月15日本组的成员讨论,基本精神得到统一;打印资料;询问具体村委的调查时间

7月16日问卷在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到一些工厂去和车间里的大婶她们聊一聊

7月17日在村委前的超市和他们聊起天来,有意识无意识的多多少少讲关于文化生活的事

7月18日下载的一份同样是在如皋某个村做调查的总结,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

7月19日下午准时开进村委会去,于是几番寒暄之后,便开始我们的访问。

7月20日我问问几位铲除水泥路两边的杂草的长辈

7月21日对几日以来的调查访问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意见建议,待第二日讨论

三、实践结果

形成实践论文,记录实践日志,提交意见建议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从农村中来,不知将来是否到农村中去,至少现在我们依然是农村孩子,我们通过此次活动更加了解熟悉我们身边人的精神生活,看到乡民们的艰辛与淳朴,以及安然心态,同时也看到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掌握到最近的农村新服务中心的建设的成绩,同时也获知其中的不足与任重道远。我们希望发挥当代年轻人的优势,对家乡农村,对乡亲农民提出宝贵的建议,将“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的口号宣传下去,让大家享受到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无限的发展。

二:对自己自身素质的提高,锻炼。这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针对农村基层调查,是我们在校期间未接触过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实际操作,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临时发挥,现场解决。其次,针对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的调查身份,文明在接触和语言交流上需要特别注意,既要与农户建立友好合作的交流关系,又要确保调查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调查中体会到了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艰辛,敬佩他们在艰苦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三:人生观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束后我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大学生在当代,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抓住每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舞台,迎接现实工作的考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行业。

上一篇:中国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育经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