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2 22:16:0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80-01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逻辑思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起创新思维,无论是对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还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创新呢?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愈演愈烈,但具体贯彻落实起来却是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毕竟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了那么多年,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更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大多数学校的数学课堂上,依然存在着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种种弊端: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没等反应过来,教师已经写了满满一黑板;由于局限于应试教育,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固定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扩展和发挥,仅存的一点儿创新精神也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科的恐惧心理,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查显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如果不能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的话,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将知识与兴趣熔于一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绚丽多彩的画面、富有节奏感的儿歌、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童话故事等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数学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例如,在讲授小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森林王国里,猴子妈妈遇到了一个难题,她有五根香蕉,分给两只小猴子每人一根,请问猴子妈妈还剩几根香蕉?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都在认真思考,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的至圣先贤孔子就曾经辩证地分析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惘,而只思考不学习则会变得懈怠,学习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数学学科要求具备活跃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多加引导,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学生们脑海里怪异的想法要充分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勇于创新的学生提出表扬,树立起模范带头的典范,以供大家学习,教导学生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忽略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改要求我们,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课堂虽然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让每一名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走下讲台,放低姿态,言传身教。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即使一个微不足道的卡通人物贴纸,足以让学生自豪地开心上一整天。

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巩固创新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但不容置疑的是每个人对数学学科的领悟能力、先天基础都不尽相同,通用教材针对的只是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然而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对数学学科的领悟能力比较强,思维较为活跃,很多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很容易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再因循守旧无异于浪费时间;而有的学生相对来说反应稍显缓慢,教师又需放慢速度,多加引导。也就是说,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并不适用于全部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不同的层次,当然这个层次教师自己心里清楚就好,切不可讲给学生听,容易造成学生心灵伤害,也不利于班级团结。而分层次、多元化教学更应体现在课后练习上,在布置作业时,恰到好处地为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两道拓展探究题,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所有的学科都拥有着其理论渊源,密不可分,融会贯通;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目的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其它学科的知识,容易给人以新奇之感。将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到课堂中来,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授二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课,我请学生帮老师一个忙,让学生们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本班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学生们表现得尤为积极活跃,都想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为老师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断地纠正并且将统计的向相关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又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考试,更应该将目光放长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日益推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成为广大同仁们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萍,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J] 《六盘水师专学报》 200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一、尊重性原则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师生对话,首先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备课本”展开,不允许任何违背“备课本”教学计划情况出现。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教师神化权威化现象严重,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小学一年级“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已经有了明确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和20根小棒,准备通过手工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该课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导入部分原本设计是引导学生对上一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一个复习,但是进入课堂后,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根据新内容教材中的“做一做”模块开始动手制作了,有些同学已经能够通过折纸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这本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大进步,教师应该鼓励赞扬,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课堂操作与教师“备课本”设计相违背,打乱了教师的所谓教学计划,教师当堂不仅没有表扬自主学习的学生,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严厉批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教学过程标准化、模式化,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尊重,不仅挫伤了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误导,还极易由此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周围这样的教学反例并不少见。教学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创造的乐园,教师的权威性不应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限制上,而应体现在自身素养、学识、教学能力等方面,从教学活动本身出发,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课堂对话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与之对话,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准确性原则分析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是一门较严谨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不仅集中反映了自身数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还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思维。分析新课标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数学语言具有简洁、准确、精炼等特点,这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无论是在讲解知识、公式、定理方面,还是在课堂提问、布置学习任务方面,都应高度注意理清思路,准确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如:在教学“位置”时,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注意师生对话中的准确性原则,而将问题表述为“小兰在右边,小丽在后面”等语言,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扰。事实上,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的,因此要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具体的参照物,而不能简单地描述为XX在上面,XX在前面,XX在左边等,而应该表述为“小雪在小明的前面”,“妹妹在哥哥的左边”。再举一个例子,教学“数位”时,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数学教师都在教学中将基本概念表述成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对本身理解位数的教师来讲,这种表达方式看似无措,十分易于掌握,但对刚接触该知识点的小学生而言,就极易造成误导,甚至会模仿这种表述方法来描述。正确的位数表述方式应该是,在前面加上一个前提――“从右起”,这样才符合数学对话中的准确性原则。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特殊性,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能够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无趣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从而提高对话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直观性原则分析

小学生年龄偏低,数学学习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在知识的习得上多是运用感性认识。然而,数学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都十分抽象,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直观性的对话原则,尽可能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数学知识描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象、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激活教学氛围。直观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类似顺口溜的表达方式,使得抽象的知识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原本深奥的概念也因此明朗化、简洁化,朗朗上口的数学语言,也十分便于学生记忆。

四、结论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灵活性控制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没有对对话进行控制,或者控制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在师生对话控制太死,师生对话失去了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师生对话控制得太死,会造成教学按照“问题一一答案”的逻辑来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始终保持单一的回答,即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随之被教师所规定的标准答案所阻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意义建构仅限于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对话的结果就不可能让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师生对话中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尊重性、准确性、直观性三方面对如何正确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对话展开探讨,以期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师生对话质量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陈登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216-21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一、尊重学生,转变角色

为了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落后不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课堂上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教学行为,多考虑小学生的想法和利益,转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处事的方式,在学习上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这些行为和思想,赋予小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权利,能够科学的引导小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能够正确地处理好数学问题。这种引导应当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不对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行影响。同时,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上的困惑。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诚实勇敢、敢于质疑、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帮助小学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放松自己,在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掌握数学知识。营造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学习上的压力,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强,更乐于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积极思考、回答来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改变形式,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来实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新型教学形式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鼓励探究性学习、数学学习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现在所学的课本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教学素材,让小学生掌握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为了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教师还需要创设问题情景,把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生活的例子加以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入生活。

在鼓励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小学生勤动手、动脑的能力。把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共同探究、动手实践、互相交流。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找到问题的答案。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收获知识还能体味到合作的快乐。因此,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共赢的喜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如果一味按照课本知识讲解具体内容,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无法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不同长方形的周长。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户外实践,让小学生亲手测量不同长方形的周长,在总结归纳之后得到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鼓励探究性学习,开展户外实践可以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知识。而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小学生逐渐走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激发创作欲,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能力。

三、利用媒介,提高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再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多媒体课件的表达形式,在课件中多向学生展示一些动态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例题“12+13=?”,数学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数字转化为形象的图案:香蕉、小动物等。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数字的含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

数学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利用教学媒介、改变教学形式以及开展户外活动等方式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使小学生主动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推动数学教学长远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一明确小学数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首先明确指出,“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同语文一样,同属工具学科。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新大纲》指出,“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新大纲》进一步指出了小学数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数学是义务教

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那么,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要接受义务教育,就必须学习数

学,并且学好数学。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它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目

的是给学生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也许有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过去和现在小学一直有数学课,它与义务教育

的小学数学课有什么不同呢?我体会有以下两个不同点。

第一,义务教育强调全民性,即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受到9年的学校教育

。作为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小学数学课,要给所有的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不能采取

淘汰的办法。

第二,义务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包括提高科学文化素

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把过去片面的应试教育

转变为素质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以促进少年儿童整体

素质的提高。

从这两方面看,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都还存在不足之处,需

要加以改进。这也正是《新大纲》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明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新大纲》是一部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大纲,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需要的大纲。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就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

《新大纲》前言中首先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即“以唯物辩

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提出来的。这部文件中强调的“要改革同社会主

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仅是对教师提的,也是

对教材编写者、教育行政领导者和教研人员提出的。

任何改革都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唯物辩证法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

是科学的方法论。以它为指导来研究和处理工作,才能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使改革获得成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问题很多,归结起来是三个方面:教育思

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中改革教育思想是首要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教学目的(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支

配的。教育思想解决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容易解决。例如,在过去的小学数

学教学中,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结果增加

一些超过大纲、课本的内容和难、深的题目,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德、

智、体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现在实行义务教育,强调素质教育,首先就有个

转变教育思想的问题,然后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上述总的指导思想下,《新大纲》进一步结合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提出较为

具体的改革指导思想,即“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

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

育”。其中处理好这五个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每个关系的两个方面都体现着辩

证的统一,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我们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时处理不好它们之

间的关系,强调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会给教学造成损失,不能很好地

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要重视数学基础知

识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提高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

人才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学科都担负着这一方面的任务,不能有所忽视。

但是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来进行,才能收到好

的教学效果。在智育方面,既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但是也要使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

学,忽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数学知识就不可能较快地掌握;反过来,片面地着

重能力的培养,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也会落空。又如,教学是师生

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如果小学数学课只注意教师教,忽视引导学生

学,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反过

来只强调学生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至于处理

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重视的问题。长期以

来教学内容“一刀切”,不利于更好更多地为培养人才打好基础。因此,进行义务

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才能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使学生在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使民族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三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新大纲》把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明确分为三条:第一条是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

;第二条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第三条是关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这比现行大纲明

确。三条并列,体现对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的,缺少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学要求,新大纲也比现行大纲全面、明确、具体。它在具体要求中不仅

对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作了说明,而且对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做了说明。

《新大纲》对数学知识,根据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的要求是: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就是说

在小学要打好基础,初中一般不再提要求了。而对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

图形、统计等的要求是:使学生获得初步知识,进入中学还要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对于计算能力,也根据其在实际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的作用,提出适当的要求:首

先强调正确,对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求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

方法合理、灵活。这在各年级教学要求中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新大纲》对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和要求作了具体说明,主要是“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

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这是非常适当的。首先从数学本身来

看,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数学知识本身是由若干判断

组成的一定体系,后面的判断都是由前面的判断推导出来的。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

单,不能要求很严密,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逻辑系统性强这一特点。因此学

习数学的过程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发

展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时正是培

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利时机。当然在小学还只是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进入

中学后还要进一步培养。《新大纲》还重视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这属

于培养思维品质的问题,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对于

提高民族的素质有很大好处。《新大纲》增加有关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要

求的说明,不仅有助于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会促进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大纲》对发展空间观念的要求做了具体说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空

间能力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幼儿期(学前期)主要是发展儿童的空间知觉

。所谓空间知觉是反映事物的立体状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觉,其中包

括形状、大小、距离、深度、方位等知觉。小学则主要是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

与空间知觉不同之处在于它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等表

象,也就是说,离开具体的物体或模型,学生的头脑中仍保存着它们的形象,甚至

带有一定的概括性。而且当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时能再现它们的形象,并且能说出

它们的一些特征。至于中学阶段,除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外,还需进一步发展空

间想象力。当然,小学阶段在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想象力

的因素。例如,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各个面的

长和宽。《新大纲》增加了有关发展空间观念的具体要求的说明,将有助于在几何

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改变以求积为重点的教学,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新大纲》还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

了较为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

的兴趣和意识,这一点很重要。要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很

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培养学生经常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并善于把所遇到的问题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为此,《新大纲》十分强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新大纲》对于思想品德教育也提出较具体的要求,即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

主要分成四个方面: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品质教育。这在各年级的教学要

求中结合有关内容提得更为具体,并且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也作了较详细的

说明。

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小学阶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新大纲》对数

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

(一)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新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的开头,明确提出了选择和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三条:第一,符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为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

育,其基本任务是使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小学

数学教学内容不能过多,教学要求不能过高,应使全国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打

好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负担不重。第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

需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

知识。这里特别强调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很重要,因为义务教育是为培养21世

纪人才打基础的,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要保证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

以不致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例如,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就应该精简大数

目的计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随着科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适

当加强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第三,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新大纲》明确提

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

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这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改革,既便于使

全国大多数小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条件较好

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更好的基础。

此外,选择教学内容时还注意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使小学和初中既有分工又

能很好地衔接。

(二)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如笔算加减法强调以三、四位数的为主

,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

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珠算只学加减法,中、高年级适当加强口算。四则混

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降低笔算的要求,加强口算,以及在

较高年级教学现代计算工具的使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新大纲》在这方面的措施与国际改革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2.删去一些不十分必要的或者比较难的内容。例如,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用

处不大,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能解决约分问题就可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

初中还要学习,小学可以不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体积较难,初中也只出现很简单

的,也可以不教;繁分数用处不大,计算比较复杂,而且中学已删去繁分式,故也

可删掉。

3.有些内容适当降低要求,或只列知识点,不作基本要求。例如,循环小数实

际用处不大,主要是为初中学习有理数做些准备,积的变化主要是为学习小数乘法

做好准备。这些《新大纲》都只列知识点,不作基本要求,也不作考试内容。此外

,在低年级教学一些简单图形的直观认识,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习

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因为后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所以也只列知识点,没列入教学

要求。

4.简化应用题,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现行大纲和教材中教学的应用题比较复杂

,步数也较多,教学用的时间也较多。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新大纲》中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不超过三步,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的

为主,最多三步(只限比较容易的)。其次,强调培养一般的解题能力,通过1—3

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以及检验

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遇到未见过的不大复杂的问题也能解决。此外还强调,应

用题应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适当安排选学内容。主要安排有以下几项:

(1)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有时还可以

用来检验笔算和用工具算的结果,看大数目是否有错误。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小学数

学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组合图形的面积(只限两个图形的组合)。

(4)比较容易的四步应用题。

(5)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球是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增加球的初

步认识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如初中自然地理中的

认识地球)做一些准备。

(6)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

《新大纲》中在选学内容的前面都标有“*”,并说明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

考试内容。

五对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提得更明确,有针对性

现行大纲的第四部分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已做了较有指导作用的说明。《新

大纲》总结了近年来教改经验,在现行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充实,使之更加

明确,有针对性。特别是注意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下面

就这部分内容中改动较大的几点谈一些体会。

(一)突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点现行大纲只是在第三条中,结合发展

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了一句。《新大纲》中第一条仍提重视基础知识的

教学,第二条则专门讲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体现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并重,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思想。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我国义务教育要求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来看,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把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还

要在能力方面有所发展。否则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

要。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计算能力,初

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四个方面在《新大纲》的目的要求中已经明确提出来,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中进一步对如何培养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归纳起来,强调以下几点:

1.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这就是说,教学每个内容

,上每一节课,每节课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新大纲

》特别强调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为二者是紧密联

系的,相互促进的。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力得不

到很好的发展,就是基础知识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因此教学每一部分知识时,既

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还要结合知识的特点,考虑培养哪些能力。例如教

学“9加几”时,要使学生掌握“凑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同时结合教学“凑十”的口算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

、推理等能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教学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怎样“凑十”,

而要启发引导学生怎样想。教学8加几、7加几……的时候,再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口

算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况中去。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2.强调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点在现行大纲中虽然也有些体现,但是没有

明确地把它作为一个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来。这一原则很重要。因为教学的对象是

儿童,只有了解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儿童的认知规律很多,最基本的一条可以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

律。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儿童是在动作中思维的,从幼儿到小学低年级,

虽然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往往离不开动作。因此加强操作在低年级数学

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是到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发展,遇到比较

抽象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或法则,也往往需要通过操作来帮助形成表象。因此,《新

大纲》强调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

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这并不是说教学任何知识都

必须从动作、感知开始,《新大纲》也指出,“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

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例如,教学“用三位数乘”就可以

在复习“用两位数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推想出来。

3.重视思维过程。这一点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具体地讲。《新大

纲》对这一点更加重视,并进一步具体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套公式,重视

思维的结果,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很不利。《新大纲》强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

识的思维过程,体现了既重视思维过程,也重视思维结果的思想。首先是加强算理

的教学。例如,《新大纲》讲到口算时,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

本的口算方法”;讲到笔算时,强调“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其次,强调启发学

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

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很

有好处。

4.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上所述,《新大纲》不仅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

性,如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还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小学

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就便于将来在工作中善于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解决问题,并注

意提高效率。为此,《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

地进行计算。“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强调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大纲》对思想品德教育比

现行大纲更为重视。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

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问题。为

此,《新大纲》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小学数学课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以下两点。

1.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强调经常性,上每一节课都考虑着重

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书写整洁。只有每个年级

每一节课都注意坚持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这

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小学各学科都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培养目标上是

一致的。但是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内容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数学内容恰当

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还有可能削弱学生对数学

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是有过历史经验教训的。此外,《新大

纲》强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在低年级结合某些

具体的数学内容可以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但是

如果给学生抽象地讲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就超过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不理解,

收不到好的效果,还浪费了教学时间。

3.根据学科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四个方面以及进行的方

式。第一,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主要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

泛应用来进行。可以结合所学内容举一些实例向学生说明,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些

参观访问。第二,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一些有

说服力的数据、结合教材以及一些数学史料来进行。第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的启蒙教育。主要通过数学知识自身的发展及内在联系来进行。这里提启蒙教育很

重要,只是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不能抽象地讲唯物辩证法原理。第四,培养

良好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这是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提出的培养重点

,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来进行。

(三)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关于这一点,现行大纲中只讲

了一句。而《新大纲》把它单独列为一条,说明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这也是针对小

学数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因为长期以来,大纲和教学都存在着“一刀切”

的思想,很少注意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从义务教育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必

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之间在生理、

家庭条件、环境以及教育基础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要使差生达到基本要求,不是

很容易做到的,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特别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

,加强个别辅导”。而另一方面有些优生很容易达到基本要求,还学有余力,对他

们也要适当因材施教,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以利

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这对于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打好基础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

学习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大纲》在这一条中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包含着丰富

的内容。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谈一点体会。

1.强调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的对

象是小学生,如果不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不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确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失去重要依据,也就不能有针对性、有

效地进行教学。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小学生一般的认知

规律,而且要了解和研究不同年级学习不同数学内容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随

时注意积累资料,经常进行分析研究,作为拟定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和

依据。

2.强调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这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备课时一

方面要很好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入地了解教材。正如《新大纲》所指出

的,要“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

只有在弄清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进行教学。

3.强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在现行大纲中也讲到,但比较简单。《新大

纲》进一步强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

搬硬套”。这是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必须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教学

方法,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原则,即《新大纲》所指出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因为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上。只有这样,才便于使学生既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又发展能力。

4.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这一点实际上也是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把它单列一条,以示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

这一条中强调练习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练习题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安

排有层次、有坡度,合理分配练习时间,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练习作

业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以及重视整理和复习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要讲究实效,注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现行大纲中只提到“要讲求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效率高有两个标准,一是教

学效果好,二是时间消耗少。教学效果好而时间消耗多的,不能认为教学效率高。

按照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计划,数学课时有所减少,又要求课上负担适当,不给学生

加重课外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复

杂的受多方面制约的系统工程。但是只要按照《新大纲》的指导性意见做,注意教

学要求全面、适当,教学内容的份量和编排顺序合适,抓住重点、难点,课堂教学

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时间分配合理,并注意节约时间,讲求实效,就能够有

效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

(五)改进成绩的考查和评定。小学数学成绩的考查和评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考查和评定,不仅能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基

础知识的情况及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学,而且能使

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之处,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好地

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新大纲》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提

出几点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其中有的在现行大纲的基础上修改得更确切。如强调成

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既要考查学生理解和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也有的是新增加的。如强调考查可

以采用多种方式,重视平时考查等。这些对改革考查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