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7:20:00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整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一章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学与教的原理转化到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方案中的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教条化、模式化等倾向,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教学设计的桥梁化作用,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的一个系统的过程[1]。通过教学设计建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方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来说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行为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而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概括来说不同职位类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教学设计者与培训管理者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言,应该包括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管理规划技能。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维”目标[2],这就要求小数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学实际行为及内容决定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通常被要求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小结进行一个详细的教学规划[3]。从这个层面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三个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及缺陷、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一个过程。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通常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个综合概括[4]。首先,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数学观、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同时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计知识。其次,在技能方面。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从小学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分析技能、概括技能、设计技能、评价技能、调整及研究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有可能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保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学设计方案和策略。最后,在态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对数学学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要具备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另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管理意识、共享交流意识以及设计研究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有可能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 结语

论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继而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教材的地位,以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问题透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93-95.

[3] R.A.瑞泽,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和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对小学数学在新课标下的读写算进行研究。通过读、写、算来分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读、写、算"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

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配合,进而取得教与学的最佳

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写算

数学这门学科是客观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与数

学应用结合起来学习,从培养学生数学的意识到学会用数学的理念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其它

学科及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读、写、算"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

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配合,进而取得教与

学的最佳效果。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怎样教好书,怎样让学生听进去,爱学习,对数学感兴趣,学生的心理现状, 在

教学上对读、写、算的引导,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

一、学习中的"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①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

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

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②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

志等。比方说读报,它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

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然而,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相比,渗透

现代科技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太少了。

③读题

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学生最终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数学题,很好的完成数学题,重在会读题,读懂题,理解、分析、解题。

不管是抽象的题,图形题,或是文字题,都是需要大脑、手、眼完成做题的全过程。它是循序渐进的,同

时又是举一反三的。掌握了此方法,其实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二、数学学习中的"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通过上述"读",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

"读"的检验,对"读"的深化。即解题的步骤,解题的程序付诸笔端的过程。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

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不要认为这是语文的东西,它其实也是数学中"写"的基本功的

体现。写读后感:通过阅读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读一读"内容,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

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写小

论文比写读后感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学会分析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数学学习中的"算"

数学学习中的"算"包括心算、演算和计算,"算"重要的是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算"受心、脑

、手的牵制,只有写和算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后续的解题得到升华。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很好让学生在读写算上下功夫。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小学生的心理是很纯洁的,

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它就是什么,可朔性非常强,积极性也很高,求知欲浓,我们一定要抓住

这么好的心理环境引领他们走科学的道路,渐入读写算的佳境,更好的学习数据这门学科。小学生都很听

话,好管理,在组织教学上不费劲,教师要掌握好的点拨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动脑筋,使学生非

常愉快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

在新时期的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心理和读、写、算的配合,能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这门课。因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1.需要感性材料支持

学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各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由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比其他学科学习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性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特别明显的特点。

2.需要教师悉心指导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讲更主要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以及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小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思维过程不流畅甚至中断现象,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引导,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得以顺利进行。

二、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价值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游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奇幻性,故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教育游戏具有的竞争性及激励机制,学生可以与自己进行比赛,也可以与其他游戏者进行比赛,通过竞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三、应用策略

1、要有明确目标,我们提倡课堂中采取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在于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盲目地、毫无目的地进行游戏化教学,将会导致课堂的混乱,其结果只能徒劳的。所以,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我们要将游戏目的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游戏的每一步都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2、要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将教育游戏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多种方法相结合。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它,让其为教学服务,才能保证教育游戏更好、更恰当地融入教学中。

四、案例分析:黑白棋—10以内的加法论文

1、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合编排,加减法一起学习,学生对减法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准确率不是很高,因此,我设计了一个10以内的加法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并不断强化10以内的加法口算,同时为10以内的减法口算打下坚实的基础。2、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3、游戏规则甲执白棋,乙执黑棋,两人(或组)根据非重复计算的结果任意在加法表和答案卡中放若干枚棋子。轮流进行,直到加法表所有空格填充完毕。而在占据答案卡位置时应遵守“覆盖原则”,即后算得此答案者,覆盖先算得者。最后,计算答案卡中每种颜色的棋子数,谁比较多,谁就获得游戏的胜利。4、实施过程(1)了解加法表和答题卡,说明游戏规则出示加法表和答题卡,请学生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些什么?宣布游戏规则。(2)实施游戏两人可分为甲、乙,甲执白棋,乙执黑棋。两人轮流进行,根据非重复计算的结果任意在加法表和答案卡中放若干枚棋子。如:甲先算1+1=2,就在加法表对应位置和答案卡第2格处放一枚白棋;乙后算,如0+2=2,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加法表和答案卡中放置棋子,轮流进行,直到加法表所有空格填充完毕。而在占据答案卡位置时应遵守“覆盖原则”,后算得此答案者,覆盖先算得者。即乙获得第2格的占据权,第2格应为黑棋,依此规则再进行比赛。最后,计算答案卡中每种颜色的棋子数,谁比较多,谁就获得游戏的胜利。5、游戏评价学生刚开始游戏时,会偶然获胜。渐渐地,他们会发现,有些答案只出现一次,必须先占据答案卡里的方格(如1和10);有些答案出现两次,得让对方先占据方格(如2)。如此下去,学生就能探索出获得胜利的策略。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5篇

任现职以来,我注重学习数学教育理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xxxx年参加了部级和自治区级的数学新课程培训,xxxx年参加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xxxx到南京师范大学作为访学学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数学教育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工作,我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被聘为21世纪园丁工程导师和桂林市基础教育课改专家,xxxx年以来在全区30多个县市为中小学数学教师作数学新课程培训报告或讲座70多场次。

二、教学方面

任现职至今,主动接受各项教学任务,平均年课时为309。注重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现代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提出了两个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数学探究教学模式和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软件“做数学”和“表现数学”,教学中像使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一样熟练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在校内和区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园丁工程导师,具体指导了培养对象15名,有2名评为特级教师,12名成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承担了本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

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等工作,成绩明显。组织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过较好的名次。

三、科研方面

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任现职以来,我公开19篇,其中核心刊物和权威刊物6篇;参编著作、教材、教参等书籍7本;主持完成了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或改革项目3项,主持在研的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总结,从教学实践逐步上升到理论。

xxxx年我主持申报的课题“....”被列入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多年来,我们开发的高师同步数学实验课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我撰写并公开发表“数学实验”有关论文共6篇,其中包括送审代表作“最省砝码设置问题的数学模型”,发表在数学权威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上,同时还编写了校内使用的数学实验教材和建立了《数学实验》学科网站。

2、数学教育理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和数学方法论的研究:

任现职以来,我主持完成了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3项,本人撰写并发表数学学科教学论和中小学数学方法论的论文共7篇,其中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参加编写出版了《综合数学教育》、《现代数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数学教育著作,在其数学教育领域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3、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通过学术交流和理论学习,注意了解学科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前沿知识。

我在研读中国密码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时,得知全距置换的研究尚不成熟,于是我选择在全距置换构造方法上做工作,写出了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科技大学学报》上。当然,构造所有的全距置换的有效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听取xxx大学xxx教授在学术报告时,得知xxx尚未证明,经过研究我们给出了完备基的一个积构造,部分回答了xxxx,撰写的在《广西大学学报》上。

XX年我又成功申报了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现已取得了较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对上面这些课题我还在进一步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有序推进新课程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收效,不仅有效革新了学科教学理念和思想,在教学模式、方法上的创新也卓有成效。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之一,学科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教师摒弃传统强调学生模仿和刻板记忆的学科教学模式,转而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其中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典型之一。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主要教学优势

所谓“分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即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一定标准和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引导学生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众多实践表明,通过增强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能更有效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成了基础教育中广受欢迎的创新教法。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一般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以“2至8人”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引导学生小组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索、分析、讨论、合作等,最终发挥出群体的最大化利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教学优势。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团队合作中更踊跃参与,对发挥团队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分组合作学习还能以优生带动“差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深化,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益处多多,且具有较大教学优势。那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出分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促进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实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一)恰当分组,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小学数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基础。目前,较常见的分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固定分组,另一种为自由分组。固定分组即教师按照学生固定座位进行分组,通常以同桌之间或者同桌及前后桌组成“2至6”人的学习小组。而自由分组则是教师在考虑学生自主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前文所述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间的整体水平相差无几,小组内成员水平各有差异。这两种分组形式各有优劣、各有利弊,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当依据教学实际,选择最适合形式,从而促进群体潜能和利益得到最大化发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是分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大效益的重中之重,而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当精心设问,以富有讨论性、探索性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成员交流。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作为分组合作的学习任务,也不是任何问题都具有讨论价值。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意愿、特点及学习水平的问题;二是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能体现课堂教学重难点,具有分组合作和讨论价值的问题。综合这两点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无疑是较好的选择之一。例如,笔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曾开展过分组合作学习,课上笔者设计为:“甲地有5400块石头要运往乙地,现在有两类车可供选择,A类车一次可运400块石头,B类车一次可运700块,请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运输方案,并对比哪一组设计的方案最多,哪一组设计的方案最省。”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设置,既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又有效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一举多得。

(三)提升合作质量,合理安排课堂。

古人云“过犹不及”,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优点很多,但并非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造成宝贵课堂时间被浪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应当重质不重量,教师要努力提升小组合作质量,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分组合作,但同时注意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

三、结语

分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利用好分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为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洪军.巧设任务分组合作――浅谈任务与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7).

[2]王孝芹.分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误区;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学有效

性影响着学生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效果。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误区及对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没有渗透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以数学课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这就削弱了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学科特性。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也不知道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多大的关联。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数学学习的本质及价值所在。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及指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否则学生没有办法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同时,教学方法缺位,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忽略。

3.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把教学设计与备课等同起来。尤其是小学数学,本来知识点就不多,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早就烂熟于心,所以他们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在课前详细地设计教学。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目标上形成惯有的教学思维方式,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强化教师整体优化意识。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自身了解的知识呈现出来,使教师教学思路更加系统化、清晰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整体优化,体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及发展性。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结构体系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调整、设计、评价等工作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实践中。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掌握不足,他们其实很想学习这些相关的知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第三,制定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评价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原则,并且考核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可有可无。具体来说,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制定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依据。而教学目标是在宏观的课程目标框架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体化、明确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理论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到课堂实践中,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效果。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数学执教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77-81.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8篇

1 国内关于PCK的研究

1.1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李琼、倪玉菁和萧宁波(2005)经采用问卷测查法,考察了3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学科知识,得出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非专家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包括深层的概念理解与结构化的知识组织;专家型教师倾向于用“问题解决”的观点看待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即将数学问题的解决看作为猜想、论证与解释的活动;而非专家型教师则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的观点,即认为做数学题目就是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得出答案的过程[1]更进一步在2006年,研究了小学数学专家型与非专家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果表明:除了教学设计思想这一维度外,两类教师在理解学生思维、诊断学生错误想法与所采用教学策略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专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所采用的策略倾向于从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入手,通过图形、实物等有意义的表征方法,以及启发性问题,关注学生对概念深层理解的过程;非专家教师仅从学生错误的结果出发,未联系到学生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因而会直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2]

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青浦区两名小学三年级的教师,运用文本分析、录像带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法,通过新手与专家教师在①教学设计中目标、内容(任务)、对象、策略四要素;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要素;③课后反思内容、特征;④对PCK的认知比较;⑤对PCK生成和发展的体认这五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l)小学数学教师PCK的特征:综合性、情境性、个体性、实践性、默会性、开放性;(2)新手与专家教师PCK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学科内容向学生有效获得的二次转化中,第一次“转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为对课程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基础、风格、个性的把握,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第二次“转化”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中,表现为知识的呈现,课堂的决策、监控、补救,媒体的使用,教学的指导、评价,生成问题的应对,师生关系;(3)教师PCK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经历历练,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3]

钱旭升,童莉(2009)以Shulman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理论为基础,选取某市农村中学一名新手教师和一名专家教师通过概念图和课堂教学录像编码的方法,研究其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水平Shulman将学科知识向PCK转化的过程分为理解、表征、适应三个环节,论文中将知识转化的过程作进一步的细化:将表征又进一步细分为教学任务的运用、表征的方式、表征的目的以及对教科书中规定的任务水平的调整等四个方面;将适应分为对学生和对数学知识两方面的适应性,即对学生状况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某数学知识困难的预见,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表征的形式与该数学知识关系的紧密程度上,得出结论:(l)专家教师在数学知识理解上更加深刻;(2) ①表征的目的:新手教师倾向于验证,专家教师倾向于防误;②教学任务运用,专家教师注重探究和解释,新手教师平均着力于探究、解释和记忆;③表征方式:专家教师有更多的情景表征、具体操作表征和语言表征(有图形、语言、符号、具体操作表征);④对教科书任务调整分保持、提高、降低三个维度,新手教师趋向于使用教科书上的任务,表现为对教科书中任务的易化,使得许多高认知水平的任务降低为记忆型等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专家教师不一定用教科书的任务教,但更有效[4]

杨秀钢(2009)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所在学校的两名高一数学教师,通过理论文献研究、数学教学目的观数学观的调查、教案分析、课堂观察和课堂叙事、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得出结论:(1)新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显著差异,这和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年对小学数学新手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的发现一致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还有教学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新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突出新课程理念,但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认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学生理解的知识缺乏,教学的例题与习题基本上都来自教材,不敢稍加变动;(2)教学反思方面,新教师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作出反思,对整堂课缺乏总体的反思,而经验教师善于对教学的过程的整体进行反思,比较深刻;(3)新教师认为对自己来说提高PCK的最主要方式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和同事交流,因为这样做对他的日常教学帮助是最大的而经验教师认为主要途径是靠自己去钻研,去经历,去主动反思,态度是最重要的,最喜欢听优质课,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5]

1.2 PCK的发展

范良火(2003)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和教师面谈,在对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区三所优秀高中的所有77名数学教师的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教师 “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他们发展自身教学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也是比较重要的来源,但是相比之下,“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和“阅读专业书刊”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6]这对教师PCK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清华(2004)在其博士论文《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中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发展他们的PCK,并根据其重要性,分为:最重要的来源(教学经验和反思、同事的日常交流)、重要的来源(作为学生时的经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在职培训、阅读专业书刊)和一般的来源(职前知识)[7]

PCK的获得途径为:第一,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在职继续教育、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如专题讲座等)、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教科书及其参考书、与同事的日常交流、阅读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其他方面(如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指导等). 这11个方面都是教师PCK的来源,只是贡献程度不同;第二,对教师PCK的获得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优质课观摩课的听课和比赛、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自己阅读专业书刊这六个方面;第三,教师获得PCK的主要方式包括经验总结、反思提升、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等[8]

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有比较系统地直接针对教师PCK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只是散见于极个别的小论文中,如刘清华提出影响教师知识建构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和个体发展状况、教师实践、学习或教学过程各阶段学习者的特征[9]

孙芳明(2004)在其硕士论文《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对策研究》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内在因素三个方面,其中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内在需要(认知需要、道德需要和情感需要)、性格特征和职业倦怠等几个方面[10]

衷克定、张溉(2000)在《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龄、学历、所在学校类别对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1]

熊宜勤、莫文(2006)在《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教师的教龄、学历、学校类型对其教学策略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2]

吴捷(2004)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部分,外部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特定事件、职后培训;内在因素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对案例的研究[13]

王俭等在《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从学校的层面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策略:更新观念策略、外部刺激策略、内部激励策略与“载体”策略其中内部激励策略包括:坚信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载体”策略包括:说“故事”与说课、行动研究、开发个案(案例写作)等方式[14]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5]

景敏通过对辽宁某中学数学教师采取“行动研究方法”研究在职教师PCK的发展行动研究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任务设计上,历时一年半,发现有关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实践对中学数学教师PCK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l)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2)数学任务的设计; (3)对学生前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认识;(4)对现代技术信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认识[16]

黄毅英、许世红从教学法角度较明确给出了数学教学PCK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一般的数学教学知识内容MPCK结构图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图:

图中CK(content knowledge)表示有关数学学习知识,包括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背景、学习环境、教育宗旨图1表明,MPCK是3个基本集合MK、PK、CK的公共部分一般而言,职前教师、职初教师、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基本结构框架是一样的,但是,3个基本集合与集合的交集的大小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MK、PK、CK往往会增大,而且它们的交集部分会越来越大,形成的MPCK就会越来越丰富图2显示出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集合往往比职前教师的MPCK集合大得多这两个结构图较好的解释了数学教师PCK的变化发展及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显示,即使他们的MK、PK、CK不一定很完备,但是形成的交集往往比较大,通常体现出以下的特征:(1)数学教学法知识(简称MPK)灵活;(2)数学内容知识(简称MCK)丰富;(3)教学内容知识(简称PCK)多样研究者还指出了教学知识结构解读、引入数学史、学与教过程中的常见疑点是3个常见的PCK培训切入点,并研发了三个案例,分别从MK、PK、CK三个角度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案例对职前、职初教师非常具有启发性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MPCK,为教师培训提供切实可行的范例[17]

童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中,选取重庆市2所省重点中学、2所市重点中学、2所市区普通中学和2所农村普通中学作为学校样本,对样本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得到了影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转化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三个方面:基础系统、动力系统和效率系统在基础系统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贯通度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中的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贯通度影响的程度尤其明显;在动力系统中,教师所持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自我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其中,问题解决取向的数学观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在效率系统中,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对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教学经验包括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经验、教学案例的经验等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建议:(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数学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匹配和融合;(2)在课程结构方面,应增加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3)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应提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4)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以行动学习为主要的教研方式;(2)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3)注重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4)促进教学效能感的发展[18]

董涛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课堂教学中的PCK》中揭示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PCK的六种成分:作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的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目的的知识、对于特定课题的学生理解的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效果反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这六种成分对教学的影响的机制是不同的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统称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这种统领性观念决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价值,回答了为什么教的问题学生理解的知识关注的是教给谁,他们将怎么学的问题内容组织的知识划分了学科内容的层次,确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定位,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按照学生怎么学的及相关课题是如何关联的来确定的效果反馈的知识回答了教得怎样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消除学生的误解[19]

2PCK研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经验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PCK,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的教学帮助是最大的,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职前培训应重视加强教师体认其学科领域内的实质知识与章法知识,学科内的重要概念与对学科所拥有的信念,使教师们能对学科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构建有意义的与完整的学科领域知识对于职前教师而言,发展其PCK的主要方式是师资培训职前与初任教师本身的教学库贫乏,再加上由于许多职前教师只经验过教导式的教学方法,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亦属于教导式(Stofflett,1994)如果教师能在培训中体验利用概念改变(或建构式)之教学法教学,相信教师日后会运用相似的方式于其课室教学中因此协助职前或初任教师统整与发展其PCK之方式,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配合反省的演练,由各学科与教学领域中任课之教授提供机会(例如:发问、讨论、作业、实际演练等),并由任课教授自身示范,教学实例之讨论,课室教学之观察,有经验教师的参予与分享等,使职前教师能不断思考学科与教学领域之统整并直接的建构PCK于其教学库中另外,教师学习教学之方式宜以实例的方式呈现,以便于教师能全方位的建构与储存PCK于其教学库中,过去仅利用讲述的方式传达命题知识(Shulman,1986)如原理、定则,较不易被教师作有意义的储存并熟练的运用在教学情境中造成师范生常认为与教育相关的科目的理论非常多但与实务不能相连诚如前面所述,如授课教授能以具体实例来讲述相关学理,并让教师能由实务的演示与讨论中自行建构与体会一般之教学知识,相信对于教师转移教学知识到特定的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J]. 教育学报, 2005, (6): 57―64.

[2]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 教育学报, 2006, (8): 58―64.

[3]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0): 47―50.

[4]钱旭升, 童莉. 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个案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4(3): 155―157.

[5]杨秀钢. 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6―55.

[6]范良火. 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08―214.

[7]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56―70.

[8]廖冬发, 周鸿, 陈素苹.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 2009,(12): 90―92.

[9]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73―87.

[10]孙芳明.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相关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26.

[11]衷克定, 张溉. 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0,(4): 488―490.

[12]熊宜勤, 莫文. 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导刊,2006, (5): 15―17.

[13]吴捷.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探索, 2004,(10): 117―119.

[14]王俭, 余秋月, 洪俊彬. 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5): 41―45.

[15]余文森.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J]. 黑龙江教育,2003,(10): 18―19.

[16]景敏. 在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7]黄毅英, 许世红.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1): 5―9.

[18]童莉. 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115―175.

[19]董涛. 课堂教学中的PCK[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29―141.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9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加强;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发展进步

数学语言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我国初等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一.在学习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因此要想真正的培养出数学解题的逻辑性思维,加强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进行解读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解读与语文等文科类学科不同,因为数学它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数学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符号都是具有极为精准的含义的,并且其答案也是绝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几乎不会出现令人产生歧义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应该更加的仔细认真,对数学语言的良好掌握有助于对数学问题的解读,同时通过对数学的不读但阅读练习,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所以教师要想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则要努力做到在学习中队数学语言的感悟与阅读学习,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件通过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感悟学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加强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仍处于对社会认识初始阶段,而他们对于社会认识的主要来源则是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获得,因此对于初等教育工作人员来说,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十分的强,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素养,并把这种能力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在课堂上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加强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的使用,进而起到表率的作用,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的感悟。

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搬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其中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也有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数学语言表达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同时也可以听取其他同学在进行问题解答是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与整理,进而取长补短,真正的做到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是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同桌交流的学习方法

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相比,同桌间相互交流的方式则显得更加的有效,因为同桌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的便利,同样这种同桌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定期进行数学小结

小结是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难度也是十分高的,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小结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和组织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并且在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之前所学内容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定期进行手数学小结教学,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

4.数学语言知识基础竞赛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好胜心要远远的高于成人,因此定期的举办数学语言知识竞赛则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同时,在准备竞赛和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加强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生的优势,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个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学习

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可以是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表达的时候更加的形象和具体,而小学数学作为十分抽象化的一门学科,加强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则可以更加有效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今儿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数学学科则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但目前我国小学院校在学生小学数学语言的学习上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于弊端。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初等数学教育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有效的提高我国初等数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钟启泉、崔允都、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210页

[2] 中国电化教育编辑部.1:1数字学习:学习革命的新浪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

(6):1-6.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