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03 13:06:49

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1篇

对于生活的大课堂,我只是一个小学生,甚至更幼稚,没有什么资历品评、论道、感慨,对于小学校园里的数学课堂,我已徜徉在其中十几个春秋,对于课堂的理解和追求,一直都在积淀,一直都在思考,在更新,在完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在不断地优化,在教育理论的荡涤和影响下,我在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化自身的教育艺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我有很多话想说。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

如果我们用心爱我们的课堂,用心享受课堂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我们一定会凝聚课堂的力量,让学生凝神聚力的、充满激情的学习。北京著名教育家柏继明,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她在讲授《鸡兔同笼》的问题时,让我们看到一位老教师的激情。“鸡和兔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7个,数腿有18条,笼中的鸡和兔各多少只?”先不谈这道题的现实意义,单看柏继明老师课堂的激情,就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在初知题目内容的基础上,柏老师开始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于是充满激情的一幕幕就开始上演了:她叫上几个学生,与学生一起扮演小鸡和小兔。当她说:“假如7只都是小鸡,小鸡是两条腿的,可以直接站立,可是,小兔是四条腿的,应该怎么站立呢?”扮演兔子的学生就主动地抬起“小兔”的前爪,老师立即让学生根据这种站立方式,算一算应该有多少条腿。学生回答得激情四溢,准确无误。柏老师,立即仿照小鸡的步伐跑过去,拥抱那些值得肯定的孩子。然后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求得答案……柏继明教授,用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爱,点燃了课堂的激情,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探究新知,使“历史遗留的难题”轻松地迎刃而解,教师的激情功不可没。

二、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思考的

爱因斯坦曾说:“需知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这句话证明了思考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这种充满了思维活动的学科,更应该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共同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出现只重结果不重其他的极端错误。应该说,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解题思维培养中有可取之处,却忽略人性化思维的塑造。很多学生的优异成绩都是在书山题海里、摸爬滚打中锻造出来的,缺少思维的灵活性,也缺少思维的能动性。因为“填鸭式”的灌输,是教师的喋喋不休,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是“你听懂了吗”的培养。而中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俞正强教授的一节数学课,让课堂充满思维的跳动,充满碰撞的火花,充满数学的智慧,充满人文的关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口算除法和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没有余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俞老师的例题是38÷2=?,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既一个全新的知识,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课始,俞老师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讲解算法,而是和学生玩起了拆数字的游戏。俞老师说:“三十八除以二大家肯定没有接触过,如果把三十八拆成几个数,而且是你会除以二的数,你会拆吗?你打算怎么拆?”这时,班级里热闹起来了,有的把38拆成20和18,有的拆成3个10和1个8,有的拆成2个10和1个18,还有的把38拆成更多数字的组合…这样的课堂,彰显了教师课前的思考、课上的思考,也彰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学习方法的思考。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而且学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成的

在《教师实用语言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面前,从不以教师和长者的身份自居,凡事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在他的眼里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理解、认识的人。”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学生,都要帮助他们形成宽松愉悦的学习心态。正是帮助学生建立了这样的心态,才能为学生畅所欲言的质疑和发现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被尊重、被理解,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没有畏惧、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课堂就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反应,就要及时反馈他们的学情,离开了学生自主的表达,很多来自学生内心的呼唤根本无法聆听。很多教师喜欢牵着学生走,一直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精心的预设。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魏书生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不能用一节课完成一个月甚至是一周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可以让每节课都充满生成,让每个学生的学情都得到反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四、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习惯培养,不是品德课的专利,也不是语文课的专属,数学课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学科整合的大背景下,人文教育将渗透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激励评价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评价,也许会激发学生的斗志,也许会打击学生的兴致,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在赏识教育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的适度激励评价会促进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还应该充满时代气息,充满生活气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我们的课堂,难道不需要适应时展、与生活密切相关吗?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否则就面临被淘汰。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2篇

1.重视课堂情境导入环节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焕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堂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但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完成被动到主动地转换,还需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以及问题情境,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创新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我们就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友好的学习气氛,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加以赞美,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调动了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让数学形式有趣、新颖、生动,利用课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把静态的数学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献给学生,给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厌倦、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应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3.数学方法多样性

数学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它源于不同的教师的不同的教学实践。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叙述式、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演讲法与实验法。在同一个数学的学习中,可能有若干个学习环节,而不同的学习环节其学习任务和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3篇

一、渗透数学的思想,深刻理解“数学味”的重要性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一语中的地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件等. 而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通过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并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更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从数学的抽象概念中走出来,从数学的模型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的影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依据小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为其更好地学习数学构建一个富有情趣的“数学味”课堂环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结合起来

“数学味”需要数学教学体现出数学的概念性和推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和生活相互结合起来,是回归“数学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既不要盲目地脱离数学的本质追求生活化,也不要生硬地、机械地向小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恰当地、科学地将“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体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构建,将实际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例如,我们在给小学生上“有余数的除法”的课程时,如■,教师首先可以用数学语言和思维向小学生讲解什么是余数,其次举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生活案例,如幼儿园买了19个苹果,给3个小朋友分的话,每个小朋友可以分6个的同时,还剩下1个,而这个剩下的苹果,就是所谓的余数.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到“余数”原来就是平均分后所“剩下的”. 但是,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结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处理方式,而是具有更高层次上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味”和“生活味”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让它们在深层次上得到整合,以达到更大的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课堂回归“数学味”

通过情境创设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带有“数学味”呢?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征.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味”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利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味,激发小学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构建数学知识的思想模式,也促使他们今后能够更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 这种带有“数学味”的情景创设是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增强教学的“数学味”

学生的思考是具有主动性的,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的抽象思维,都可以达到增强数学教学“数学味”的效果. 例如在教师教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时候,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度数的两个角,如一个50°、一个35°的纸板做成的角,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个时候,学生多会用直接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方式去比较后进行判断. 但是,教师继续提出疑问,那么,大的角比小的角大多少呢?这个时候,学生就很难作出正确的答案了. 而此时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角度的差别如何测量的思考. 教师拿出量角器,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器具去测量它们之间的角度的差别. 接着,教师就可以示范学生去进行两个角度之间的测量.

五、结 论

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改变教师盲目地追求数学生活化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除了本文所提出的几个之外,还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去思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钱小瑛.数学化与生活化和谐统一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魅力;小学数学;数学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可“数学味”却越来越淡了。教学中,只有将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一、追寻数学的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生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是计算就是计算,还经常被一些习题绕的满头雾水。虽然老师费尽心思讲了半天,学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把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有选择的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如:在讲《数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学生理直气壮的说:“当然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我给学生讲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1~9这9个数字计数,大约又过了一个世纪,印度人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号“0”。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后来这些数字传到了欧洲。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二、展现数学的个性,欣赏数学的魅力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有个性的。”一堂数学课上我这样对学生说。孩子们听后乐的合不住嘴,并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有一个胆儿大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我学了数学好几年了怎么就没发现它有个性呢?数学的个性是什么呀?”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着。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习题:某珠宝盗窃案中,抓住了四个嫌疑犯,经查明,作案人肯定是A,B,C,D四人中的一个。他们的口供如下:

A:那天我回乡下,不在现场。 B:D是盗宝者

C:B是盗宝者。 D:B和我有仇,诬陷我。

他们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问谁是盗宝者?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这就是数学的个性。而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欣赏它的广泛应用性。

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数学的魅力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数学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如讲《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时,要比较35与38的大小,我用对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两个小鸭子,一个小鸭子身边有35个鸭蛋,一个有38个鸭蛋,然后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提示:观察一下那个小鸭子身边的蛋多。有一个孩子讲的特别好:楼下王奶奶家养了两只小鸭子,这两只小鸭子为了得到王奶奶的特爱争着下蛋,每天为谁下的蛋多吵闹不休。你瞧瞧,今天把我们这么多同学都惊动了,大家快来给它们评一评,到底谁下的蛋多。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一个个故事讲的精彩极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很轻松的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

四、创设有趣的情景, 感悟数学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呼吁以人为本,要求数学生活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芭比娃娃(8元)、喜洋洋(4元)、灰太狼(10元)的图片,并在每一个图片上都标明价格,然后给了一个小男孩9元钱,让学生模拟购物,他站在物品面前有点不知所措。“怎么了?”我问,他说:“我想买灰太狼,可是钱不够。”我让大家帮他想办法,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回家再拿1元钱;和同学借1元钱;要不就买芭比娃娃吧还能找回1元呢;买两个喜洋洋还能找回1元;还有的同学说可以让卖东西的人讲讲价,给打个折,就9元吧,下回还来你家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真有趣。

五、愉悦的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的魅力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中不光交流具体的数学概念、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还交流学习数学的体验、解决问题的心得。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探索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的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讲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时,我给学生列出了一些习题:28+31+72=、15×8×125×2=、36×15+65×15=、(125-9)×8=、578-163-37=、7800÷125=,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算完之后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算的?那种方法最简便?交流总结后小组汇报。看着一个个小组兴高采烈的介绍自己的算法时,我也内心充满了喜悦,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比自己苦口婆心的讲授那些运算规律效果要好的多吧。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数学教学收集的几个小片段,用来展示小学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课程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打动学生,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彰显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林碧英.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45~46.

[2]黄秋英.感受数学魅力,预约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2,(19):90~91.

[3]饶鸣镝.彰显数学魅力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4,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保障;必要条件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和谐统一。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理科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实际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就非常的现实和重要了。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来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做好学情分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中教师教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状况,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关注学情,结合学生实际来安排和设计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除了备课、备教材,更要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情况、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状况等,对学情进行分析。要在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及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超乎意料的课堂生成,这才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呈现。对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成的具体问题来灵活处理,切不可回避问题,死板地按照备课内容来处理,结合学生课堂表现,适时调整教学问题、调控教学进程。

二、优化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当前学生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对于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已达到较好的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符合学生实际。首先,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设计要结合教材和学情,尽量是学生能达到的,而且要关注所有学生。其次,教学内容设计是课堂教学高效与否的关键。教学内容要求“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优化教学流程,并把重难点系统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一节课宝贵的时间里力争效果优化。当然,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课堂进程,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创设一个学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师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在小学数W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乐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的优质高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建立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

总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向每一节课要效率、要质量,这是当前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目标和教师的追求。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伊俊梅.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 学园,2014(9):128-129.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活力焕发

小学数学的课堂如何成为生态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极力研究和追求的. 笔者以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过的“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应当对我们有启迪意义,应当说我们的课堂是否成生态型这要看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内在动力发展的好,我们的课堂肯定呈生态型的趋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又怎样能呈生态型的课堂趋势呢?我以为必须力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学习的境界必须是无拘无束的

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当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境界上感到无拘无束了,小学生的学习情趣才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小学生的学习课堂也才真正意义上借助了生态形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力求做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的小学生去感到无拘无束. 首先是导入新授要力求做到巧妙. 巧妙地新授导入能使我们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 巧妙地导入可让我们的小学生似“初生牛犊”不畏虎矣!虽然数学学习的知识与体能数学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于情感态度的建立对于小学而言都是陌生的,但当我们的小学生进入了一定的理想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时,我们的学生总能很快地从陌生到熟悉的. 再次是数学课程流程的推进更应当是无拘无束的. 数学课堂的推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的旅程.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 应当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 积极去谋求充满生动的课堂情景. 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则无从谈及生态课堂的构建. 尊重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起码的师德规范. 做到了对每个生命体的尊重,学生则能在无穷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探究的过程必须是快快乐乐的

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去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又应当是谨慎严谨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这又是不是就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苦思冥想的状态,只有到了问题得到解决时,才能产生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呢?我以为万万不能这样,要力求让我们的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快快乐乐,让其快乐地解决数学问题. 只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去快乐地去做着数学的事,那也就应当不愁我们小学生去快乐的解决数学上的问题. 如让我们的学生去掌握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时笔者就去做了这样的尝试. 在我们学生的身边,有着一定的报刊杂志. 利用报刊杂志上具有统计图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对学生了解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则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中我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自身报刊杂志中带有统计图的文章,然后再让学生去充分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明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和课堂上进行交流. 实践让我感到:这样可以有趣而且有效地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去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学生岂不乐哉!更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小学生只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统计图及其所表示的问题的理解,实际上也就是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快乐地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

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人人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必须是快快乐乐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践行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必须力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的快快乐乐. 这里需要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而这密切配合的前提则应当要求我们的教师去努力追求这样的目标:抓住数学知识的“魂”既要通过巧妙地设计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去、同伴共同经历探索和体验成功,同时还要抓住关键之处,去追问,让学生从教师的追问中生出疑点,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 再之,还必须鼓励学生去把思考和心得去和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我们的学生去大胆的表达. 这样则可使得我们的学生的思维经受了一定的挑战后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想. 如在教统计与概率时,我们总要让学生去做摸球的游戏,学生摸球前我们也总不告诉袋子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只告诉学生袋中只有两种颜色的球,只要求学生去摸球,只要求学生去不断地多次的再放回的摸球,学生摸来摸去,总能产生一定的感觉. 然后让我们的学生把摸球的感觉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便会不自觉的道出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即他们各自所占的比例,进而估计袋中不同颜色球的数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自强.着眼数学素养 深入文本预设.小学教学研究 . 2011.12.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7篇

一、发挥教材的文化特性

现行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对数学文化的价值的体现和把握,一年级的教材中就有以“你知道吗”为题的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对这些多彩的知识的呈现,学生慢慢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得以丰富,通过对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的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激发和提高。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教材对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作了生动的介绍,学生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和祖国的伟大成就的了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在二年级(下册),在学完“克和千克”的知识之后,教材又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和最大的鸵鸟的质量”,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了拓宽;“统计”这一单元知识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统计自己看电视的时间情况,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用眼卫生”的意识得以渗透;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对“+”、“-”的由来作了介绍,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对“×”的由来作了介绍,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分数的表示法”做介绍,再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材呈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刻漏,这些无不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像这样适时恰当地对这些数学文化进行介绍,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不易及先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向我们的祖先学习。

二、开展 “数学文化”活动

数学文化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也是笔者一直探索的一个方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开展过许多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如:算24点,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数学小品表演,找一找身边的数学等等,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九连环”、“华容道”等,引导他们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再如指导学生制作数学文化报,举行“数学史话”抢答活动,让学生在搜索资料、美化图形、摘抄数学知识等活动中,把握数学文化悠久的历史;开展“追寻数学家的足迹” 等实践活动,进行数学建模初级比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出来,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数学的文化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更为深刻。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的功用问题逐渐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数学和各科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因此,教师应该挖掘蕴藏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各种优势开展数学文化活动,能实现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与统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

三、拓展学生文化视角

数学文化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生活中的,它与其他文化渊源相拥,它是人类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历史的长河里,出现过的伟大的数学家有刘徽、祖冲之等,经典的传世之作有《九章算术》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笔者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资源,通过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这些数学史实和数学故事的介绍,让学生对知识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通过对古人的聪明智慧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自信心。数学文化是灵动的、开放的,笔者平时还注重对吸纳和融合其他文化的巧妙设计,通过对数学与自然、社会、各门学科的联系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让数学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图形” 时,笔者就延展了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拓展了学生文化视角。笔者从民间剪纸文化、建筑文化、古诗文化、自然文化、服装文化、图文化等来展示轴对称的精妙。同时还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有效连接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巧妙融合,形成一种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教学情景,折射出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

总之,我们应该遵循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渗透,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真正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

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快,教育也在进行着现代化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育问题随之而出,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教与学”问题尤为突出,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分析“教与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实践证明:教与学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既注重于教师的“教”,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学”,科学平衡两者的关系至为重要。我们知道,为了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方案。在新课程方案中,对“教与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要求,要求教者以人为本地实施教育,要求学者有尊重生活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中,师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途径,营造“教与学”的新理念、新氛围。所以,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的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行为是教导与学习,因此,表面上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关系,但实际上教导与学习是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因此,为了促进教导与学习达到一种最统一的境界,从而形成最佳的结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高度和谐、融洽。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高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教”与“学”的关系最合理、最紧密、最和谐,产生出来的教育结果也最好。

所以,“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表现出来。我们探讨的焦点回归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明确“教”与“学”的统一关系,并能科学处理这种关系,这对良好完成小学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和谐教与学的途径

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就要予以建立和巩固。但是,怎样建立,怎样巩固?这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和解决的。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念根深蒂固,即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然后反复练习,最后进行考核检验。不难看出,这种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的作用,片面强调“教”的作用,两者完全失去平衡,根本不能体现出两者的和谐。

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的主体作用等。其建立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教与学”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是唯一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因此,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在“教”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改变以往严厉、高高在上的形象,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在思想上尊重学生,在心理上视学生与自己平等,积极主动地谋取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学生就愿意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贴近教师、亲近教师,愿意尊重教师的“教”,从而最大程度体现出“教”的价值。同理,因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的“学”也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容易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查遗补缺。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上良好“教与学”关系的重要基础

(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是良好“教与学”的条件

我们都知道,数学重视逻辑与思维能力,没有好的逻辑与思维能力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换句话说,要学好数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很好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达到了“学”的最好效果。无疑,这时的“教”与“学”是最完美的。

同时,小学是学生最重要的知识启蒙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目的顺利达成。总之,数学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教与学”的重要条件。

(三)多元化数学教学是良好“教与学”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知识积累,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教与学”的实际收效,而且还导致了“教与学”的矛盾加剧。最近几年,随着教学现代化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被颠覆,逐渐融入了启发教学、情境教学、生活实践教学等模式,极大丰富了“教”的形式,而且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结果表明,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功缓解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矛盾,而且促使二者更加和谐统一。因此,现代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教与学”的关键。

(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是良好“教与学”的助推剂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授予,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形形的生活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越强,就越说明数学“教与学”的成功。同时,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数学教学,数学的魅力才会完全散发出来,才会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教与学”的助推剂。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着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将来数学能力的培养。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互相制约,需要教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处理、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将“教”与“学”进行完美结合,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新课程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放在首位,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构建一种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心理情绪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积极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教“年、月、日”一节时,上课伊始我先问学生: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同学们都说:过!我又告诉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年年都过生日的,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老大爷2008年有多大吗? 与学生原来判断结果大相径庭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自然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难道还有人在一年中不过生日?”的疑问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投身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相对静态的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变得动态、活化。

二、调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情致和韵味,才能时时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①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增加对的学生感情投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②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用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如讲“三角形的特性”时介绍“杨辉研究三角形的故事”,讲“小数的意义”时介绍“高斯在数学上的创新故事”,以此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探求过程。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表现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效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在学习《圆锥》时,我们用FLASH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变换,以立体、直观的动画给学生鲜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学梯度的同时,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④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诸如抢答、竞猜、挑错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富有情感韵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拉近了师生距离,沟通了师生感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情感投入

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潜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迁移性和求异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学会思考合理性,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对知识理解不同点的反复讨论与辨析,深化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情感投入。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下列教学问题:①观察自己的刻度尺;②动手测量纸条长度;③总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④感知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⑤实际测量课本、教室、书桌的长度、宽度;⑥探知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将“讲堂”变成“学堂”,促进了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学会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享受发现真理奥秘的快乐中更爱学习和探究。

四、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愉悦学生自信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班里有个小男孩数学一直很差,他自己也有些自暴自弃。一次,他偶然答对了一个数学问题,我立即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并由此萌发了学习的欲望。我就此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施以“特别的关照”,没多久,他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愉悦学生自信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动力去更好地学习数学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张海蝶.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2]潘弘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1,5.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第10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特征及类型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特征

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提问而言,不仅是有课堂提问的特征,还要能够反映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其中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问题的设置有着很强的层次性,这一特点的显示主要就是对小学数学思维特点的程度进行的反映。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是由教学的内容直接决定的,所以能够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氛围分为低层次认知提问和高层次认知提问,其中在低层次认知提问方面主要就是知识层次的提问和理解层次的提问一会应用层次的提问。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按照提问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对其加以分类,能够分为泛指式提问以及反诘式提问和特指式提问等。还有就是根据老师的发问方式以及作用进行分类,能够将其分为选择式提问和查考式提问等,按照课堂的提问具体方式能够分为直问以及曲问,快问以及慢问等提问类型。总之,针对多种的提问方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遵循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问的真正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实施原则及具体策略实施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实施原则

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要遵循突出重点难易适度的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还没有成熟,所以要能够在提问的难易上得到有效把控,要能够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具体实施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情况的了解,要对提问的策略实施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进行合理化的设计。要精心对提问的问题加以设计,保证提问的科学性,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提问设计。新课程标准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着相应的规定,故此老师要对其问题的设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在具体的设计策略上可通过抓住盲点进行对问题设计,这里的盲点就是正常思维当中不易被注意,而在运用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够产生影响的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质数以及分解质因数和合数的讲授过程中,在学生明白了质数以及合数的相关理论概念之后,就可对学生进行提问,“‘1’是什么数?”很快就会有学生回答是“质数”。然后继续进行追问,“1”除了自身有无别的约数?通过这样的提问,就能够很快让学生明白,“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这样就达到了对盲点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思维广度起到了有效拓展。

再者,还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问题进行设计,以及通过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相结合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些方法的使用都能够将课堂提问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要对问题的提问层次进行重视,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针对一些基础性以及综合体的提问主要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巩固,这些问题要考虑中等成绩的学生,设计问题难度不能太大,要能够使学生在认真的复习以及思考的情况下可以回答上来,这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在学习的自信上有着重要帮助。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公式这一课程当中,学生对周长公式有了理解之后,可以让成绩中等的学生尝试解决“倘若是知道圆的直径之后,怎么能够求取其周长”,然后对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提问“一个圆假如只是告知了半径,那么对这一圆的周长怎么求取”,这样能够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进行提问,可以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

另外,还可以通过模糊点对问题加以设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有的比较容易混淆,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进行问题的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明确地将知识点进行区分。例如:对“最大公约数以及最小公倍数”进行求取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设计,采取列表比较的方法求取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精确性,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帮助。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的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要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问题的设计,这样才能够具体化的将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对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促进。

上一篇:财务信息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