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5:46:38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估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80-01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方法多样化"。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小学阶段的估算教学。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雅典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

2.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2.1 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2 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如判断448+310的和是否大于700,只要把两个数都忽略尾数400+300即可判断。

3.数形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而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教师在几何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经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概念后,出示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有14平方厘米,有的说有9平方厘米,有的说有21平方厘米等等。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通过测量发现是12平方厘米。接下来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估的准确吗,同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看到你的测量结果,你想到了什么",从而很快地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于长乘宽,最后让学生练习先估算再求出长方形面积。这样,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4.旨在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估算的内在价值。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如:"有350位同学要外出旅游,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把56看成50,这时7辆车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56座肯定够坐了。第二,把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衣服要48元,袜子12元,够吗?"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这两个数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够了。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唯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自觉地加以运用。

5.形成估算的能力

5.1 借助口算训练培养估算能力。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5.2 借助计算教学培养估算能力。在学生计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于数目较大的数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

5.3 适时地提出不同的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够不够""至少要多少"等实际问题,经常对估算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主要纯算式问题,学生对于这些数学问题比较方案,缺少估算的兴趣,学生更多地选择精算的方式来计算问题,所以缺少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浓烈的估算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估算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时,需要合理选择估算内容,使估算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例如:小学1-6年级学生安排外出秋游,各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16、23、37、44、20与40,那么公共汽车的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共同乘坐一辆汽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通过设计这种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自主进行估算练习。

3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估算练习。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分析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所以只有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轻松地解决估算问题。例如:在估算118×8的数学问题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分别为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在思考和选择估算方法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全面的估算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公式测量以及工具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

4在估算新知识授课中必须不断进行巩固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估算新知识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展开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为学生选择良好的巩固练习素材,有效控制估算练习数量,使估算练习和课堂新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巩固练习效果。同时,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习题,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数据,也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生活游戏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巩固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巩固练习。在估算练习题目中,需要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有效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

通常来看,在巩固知识的练习过程中,主要具有集中练习以及分散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只有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提高练习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估算习题进行集中练习,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分散练习。虽然在估算的新授课知识中,各种估算内容比较分散,只有少数的几道估算习题,但是这些估算习题资源非常重要,其中涵盖了计算与测量等多种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必须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在平时的教材学习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合理整理估算素材资源,在合适的时机来进行估算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

6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反思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不仅要及时进行估算练习,做大量的估算题目,而且要注重估算练习的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高效的练习必须和反思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估算练习的作用,在做题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让估算练习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估算264+321这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用200+300=500,进而得出估算结果为500,但是500和准确结果585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估算方式存在缺陷,需要调整估算方案,直接利用300+300能够得出更加接近的估算结果。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学估算过程中,练习和反思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估算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3]骆东霞.试论小学数学的“估算”内容及教学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9).

[4]赵宇星.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24-27.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很多老师正在估算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然而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致使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下面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问题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估算教学的内涵

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并加之灵活的运用,将极大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估算教学一方面是教师如何将估算的技能教给学生,并且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自觉地去估;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能主动让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对估算敏感起来,通过一些估算的方法,去掌握估算的技能并且能形成比较主动的估算意识。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器、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日益普及,许多原来需要利用纸笔进行的精确计算可以由计算工具来代替,因此判断由计算工具所得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估算便是判断答案正确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般来说,数感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对于小学生而言,数感是他们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这种直觉能够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可见,数学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估算563÷5,由于560与563更接近,因此其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为接近。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整体性地认识和理解计算的结果,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估算意识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思想,一般我们称作“近似”。因此,在数学计算中,我们常常利用近似、用估计来解决问题,而这个估计的结果也通常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对于学生而言,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调查发现,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的影响。同时,教师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估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使估计值尽量接近准确值,估计值越接近准确值的估算越是好的估算。但很多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时不出错便做统一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数进行估算。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

调查发现,目前大多学校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等特点,例如,小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时经常会出现明显性的错误,但小学生很难察觉;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这种现状束缚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和谐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大阻碍。同时,对提出估算要求的题目,大部分学生知道要取运算项目的估计数进行计算。但如果没提出明确的估算要求,即使估算容易解决的问题,学生还是习惯于精确计算。

四、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对策研究

1.增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识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意识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要想提高这种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加强对数学估算教学的认识。其次,学生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培养自身的估算意识。毫无疑问,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此,要提高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学会估算,从而感受估算魅力。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情况不同,为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相互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例如: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6.32×9.16,学生就可以根据6×9=54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54左右,从而更加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对于估算教学来说,学习估算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起点,即生活经验。要想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起点的情况下,以整合的方式加以促进,从而改善或者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估算的能力。同时,强调估算并不是把基本的计算技能和计算技巧忽视了,灵活的估算能力是建立在熟练的计算基础之上,没有扎实地计算技能估算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用简化的方法进行估算,其实是灵活运用了各种技巧,把困难的运算转化为可以运用口算、心算或简单的笔算来实现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有的教学价值和特点。为此,我们在实施小学数学算法优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科学发展,促进小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民东.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北师范大学,2009年

[2]田小勤.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7年第10期

[3]张著惠.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科海故事博览,2010年第5期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主要纯算式问题,学生对于这些数学问题比较方案,缺少估算的兴趣,学生更多地选择精算的方式来计算问题,所以缺少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浓烈的估算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估算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时,需要合理选择估算内容,使估算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例如:小学1-6年级学生安排外出秋游,各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16、23、37、44、20与40,那么公共汽车的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共同乘坐一辆汽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通过设计这种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自主进行估算练习。

3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估算练习。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分析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所以只有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轻松地解决估算问题。例如:在估算118×8的数学问题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分别为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在思考和选择估算方法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全面的估算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公式测量以及工具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

4在估算新知识授课中必须不断进行巩固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估算新知识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展开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为学生选择良好的巩固练习素材,有效控制估算练习数量,使估算练习和课堂新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巩固练习效果。同时,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习题,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数据,也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生活游戏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巩固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巩固练习。在估算练习题目中,需要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有效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

通常来看,在巩固知识的练习过程中,主要具有集中练习以及分散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只有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提高练习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估算习题进行集中练习,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分散练习。虽然在估算的新授课知识中,各种估算内容比较分散,只有少数的几道估算习题,但是这些估算习题资源非常重要,其中涵盖了计算与测量等多种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必须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在平时的教材学习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合理整理估算素材资源,在合适的时机来进行估算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6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反思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不仅要及时进行估算练习,做大量的估算题目,而且要注重估算练习的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高效的练习必须和反思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估算练习的作用,在做题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让估算练习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估算264+321这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用200+300=500,进而得出估算结果为500,但是500和准确结果585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估算方式存在缺陷,需要调整估算方案,直接利用300+300能够得出更加接近的估算结果。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学估算过程中,练习和反思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估算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3]骆东霞.试论小学数学的“估算”内容及教学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9).

[4]赵宇星.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24-27.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措施;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非常重要,并且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期构建一套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如今估算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估算教学,在教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创新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部分贡献。

一、小学数学教学采取估算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估算学习兴趣,通过估算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结构框架,使得学生心中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事迹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例如:数学题中有关于钱数的估算,根据教材教师可以设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家长配合,给学生设定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文具店买10根铅笔、2块橡皮、5本笔记本,让学生估算这些用品需要多少钱,如果不够,需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进行填补,前提是必须买到指定数量的文具用品,这样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去估算,平时都是家长陪同,那样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独立办事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通过估算让学生规划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利用生活常识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做铺垫。

2.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而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一定意义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例如:小学生数学学习多以计算为主,考试模块通常有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试题,238+36=?480+43=?2409+53=?像这些题都是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而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挥,教学方案引入估算教学,如238+36=?学生可以忽略个位数进行相加,那就是260,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和14,总数就为274。这样估算可以节省学生算题的时间,活跃大脑思维,即使教师希望学生在初学阶段用笔算,但是估算也可以协助学生笔算,从而起到检查的作用,所以估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帮助,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加强学生的思维转变。

3.掌握估算的策略,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发现估算的特点。老师要正确引导,让估算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在授课时加以分析、概括、举例,让学生发现估算的优点,掌握各种估算法的使用策略,以做到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估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估算结果,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例如:旅程的估算,让学生估算一段旅程费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旅程的美好,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估算能力,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经验估算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估算教学的意义

1.通过估算让学生对学习有新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可以利用估算来解决的,通过估算来使知识更接近答案的规范性。锻炼学生利用各种估算技巧来提高学习兴趣,锻炼估算能力,让数学这门课程学起来更加轻松,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锻炼估算能力,让学生面对任何事情都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更加有纪律性、规范性,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估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协助教学,让学生利用估算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会让教育变得更加形象化,是值得推崇与发扬的。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家长与许多校方的肯定与支持。相信未来发展趋势会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6篇

一、创新多元化的估算教学方式

估算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为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遵循估算这一特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估算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从而实现多元化的估算教学过程,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估算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其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继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不仅要鼓励小学生对一些题目的估算理由与思路进行解释,还要通过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估算案例,引导小学生对比精算与估算的差异。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估算策略,从而强化学生的估算学习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估算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旨在使小学生能够将估算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估算简化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为此,为了提升小学估算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估算教学活动的方式,基于实际生活构建相应的估算教学情境,并积极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性得到提升,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条件。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任课教师,要积极捕捉、搜集生活中的一些估算教学素材,并在教学情境中引入该素材,使小学生能够深入感悟到哪些问题需要估算;另一方面,估算教学内容较为新颖,任课教师通常并没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构建情境时注意引导,使学生们明白在实际生活中,相对于精算而言,估算的运用会更多;使学生能够生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思路以及习惯,这就对估算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起到了非常必要的作用。

三、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与意识

1.设定科学的估算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往往认为通过一系列机械的估算训练,来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定式,例如,题目中出现“大约”的关键字就要进行估算。这种教学模式桎梏了小学生良好估算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同时,学生也不能够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与意义。为此,在设定估算教学目标时,任课教师要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作为核心目标,而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意识与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任课教师可以逐渐地在课堂中渗透与估算相关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估算思维的形成。

2.基于问题的设计,调整小学生对估算的原有认识 为了使小学生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与价值,并强化其估算意识,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问题教学策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知识。例如,笔者在“100以内加法应用题”课程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去书店买了六本不同的书籍,价格分别为22元、26元、18元、21元、17元、20元,结账时售货员收了小明224元。请问同学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售货员收费是否正确。这时候部分同学开始运用加法法则,计算每个数的加和。很快,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该收费是错误的,因为利用估算方法,设每本书的平均单价约为20元,一共六本书加和显而易见是120,也就是这六本书的价格应在120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小学生意识到估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通过估算能够有效地优化解题效率,同时,也能够起到在计算结果验证方面的作用。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方法多样化”。

一、增强学生的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

二、让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 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198+304,简化为200+300;又如把48×21简化为5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1.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27×48,可以取近似数30×50。

2.根据口诀估算。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178÷9可以把178÷9看成180÷9=20,而302÷6可以看成300÷6=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可以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3.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如学生估算如74×52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

4.根据经验估算。如四年级有43人要出去春游,面包车座8人,一共要几辆车?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把43估成40这样就要5辆车,有少数学生可能考虑到5辆车后,还有3人怎么办,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还有3人应该怎么办。

需要说明的是,估算是作为笔算的一种前瞻性预测,但在学习估算时很多学生受笔算精确值的影响,难以将估算与精确计算分开,无法做到正确估算,所以他们先算后估 、见到“大约”就用估算 、估算方法单一 、为了“估算”而“估算” 等问题和意识一定要先予以纠正。

三、数形结合形成的估算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而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教师在几何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1.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如判断448+310的和是否大于700,只要把两个数都忽略尾数400+300即可判断。

3.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领会课程标准对于估算教学的要求,把握教材对于估算内容的编排意图,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囿于教材,适时拓展、开发估算教学资源,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与价值,提升估算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娟.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04-28.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8篇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人们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出准确的计算结果,只需要用适当的近似值代替,进行简单,粗略的计算从而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整个过程就是估算。要使学生对时间、空间和数量等有全面性、整体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就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同时让学生能自由的和别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现实生活中估算的作用与价值。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估算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做了以下阐述。

1.目前估算数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课堂上之所以没有把估算教学纳入为重点,是因为估算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1乱估算

学生对于估算题目,往往不经过有条理的、缜密的思考,就盲目的给出自己的估算答案。如: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字?20000、35000、100000……五花八门的答案迅速呈现,却没有一个人能清楚地说出答案是如何得出的。热闹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我们课堂教学的缺陷:估算教学缺乏科学的引导,估算意识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

1.2不估算

在实践的运算中,学生还停留在笔算的层面上,根本就不会主动运用估算去解决问题。如:1桶油38元,一箱牛奶55元。妈妈带了100元买这两样商品,够吗?学生会飞快地进行笔算,从而得出精确答案,却根本就想不到估算会来得更快一些。

1.3计算之后再估算

学生往往为了应付差事为估算而估算。如:46×73≈?,学生大都是先算出正确结果,再“估算”出一个与精确答案比较接近的数,一道估算题就算完成了,严重缺乏估算意识。

2.加强估算教学的方法

人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去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因为没有一个“万能”的估算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这种灵活和选择性正是在小学阶段进行估算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提出如下的教学策略。

2.1鼓励学生体会不同估算方法的价值,比较估算结果和精确结果

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比较估算结果和精确结果,可以找出自己方法的不足之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比较不是对比出最好的方法,也不是越接近精确结果的方法就越好,而应鼓励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方法的价值。

2.2鼓励学生主动研究估算的方法,并懂得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问题主动研究估算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和理由尽量完整的表达出来。正如上例所呈现的,学生的估算方法是充满个性,并且有着自己的理由的(如凑估法),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路,就无法给予合理的评价。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作为教师要了解并积累学生的方法;第二,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设计对比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这一点在上面的情境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当学生已经有了多种估算方法后,教师又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并且对比这些情境,学生感受到没有一个“万能”的方法,需要我们进行选择。

2.3估算时要选择适当的单位

学生在估算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分析,正确的选择单位进行估算,因为估算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有现实情境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以“米”为单位,进行对教学楼、教室、卧室的长度估计;通常用“厘米”,估计书本的长度。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再比如在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时,我们可以结合实物来帮助孩子体会其大小,1平方厘米大约是我们的食指的指甲盖面那部分大小,1平方分米大约是我们的两只手手指撑开那么大的面,1平方米大约是4个孩子伸直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的大小。让孩子利用肢体多比划,这样这些单位的大小就在他们的脑子里建立起来,学生在估计和选择物体面积单位时就能选用合适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

2.4创造估算氛围,养成估算习惯

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要持之以恒,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可以的。自觉的运用估算技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养成估算习惯和提高估算能力的标志之一。比如上街购物前,学生有没有对所购物品进行价值估算,准备购买哪些物品,需要带多少钱。如果学生能这样考虑,就表明学生在学估算,用估算。在上学路上也可以进行估算,凭借以往的经验,估一估到学校需要几分钟,会不会迟到;也可以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用“步测法”量一量家跟学校的距离。做题时知道自己一分钟算多少题,估计做完需几分钟等等。估算的习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磨练出来的,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各种类型估算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主动地用估算的眼光去观察数学问题。

结语

估算是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一种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还可以有效的用估算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注重估算的策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体验估算方法应用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郑燕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2,(2):59.

[2]佟艳芝.小学数学估算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280-280.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50-01

一、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估算教学十分强调,无论是关于“学段目标”,还是关于“课程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课标》在第一学段关于知识技能目标中指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又在第二学段中指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可见,估算是小学生必备的运算技能之一,估算教学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在关于数学思考的目标中强调:“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很显然,估算教学不单是学生运算技能的习得过程,而且是发展学生数感,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活动过程。

《课标》在“课程内容”的表述中,分别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等内容中都安排具体的任务,其中,在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在好多场合是没有纸和笔,没有计算器,很多时候需要估算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估算是人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数学基本素养,它包含估算意识、估算策略、估算习惯。

二、估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已进行十多年,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关于估算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习题”轻“习惯”。就是说,当练习中出现“估算一下,

得数是多少?”之类的题目时,教师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其实,我们稍作留心,就会发现教材编写者几乎在每个“四则运算”的例题中安排估算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计算前明确计算结果的范围,其次是养成学生计算前估算的习惯。

2.重“得数”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较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估算结果,以为结果对一定方法对,聆听学生对估算过程的解释和回顾较少。《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早就明确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学生对估算过程的述说,不仅是学生对自己数学思考的展示,更是学生间数学思想的交流、碰撞,能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于某一道题来说,估算的方法不止一种,因题而异、因人而异。教学中,教师如果多请几位同学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比较、讨论,从而让他们知道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合理,结果最接近精确值,这样,不仅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且记忆深刻。

3.重四则运算的“估算”轻对“量”和“图形和几何”的“估测”。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好多教师课前没有准备“牛筋”、“纸巾”(小包装的1袋)、“卷笔花”,而让学生看图后估计,这纯属是让学生猜测,学生没有经历感悟这些物品的轻重,怎么能建立起“1克”的概念。《课标》在关于“图形与几何”中分别强调:“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能力不能忽视,它是学生长大后不可缺少的数学素养。

三、对小学估算教学的建议

估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生自己感悟方法,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养成估算习惯的过程,如今,《课标》、教材都重视了,教师理应重视。

1.注重估算策略、方法的选择和总结。达尔文说过:“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就是掌握了估算的技能。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因运算不同而方法不同。不乏有以下几种:

(1)首位确定法。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8页第6题,“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64÷5、85÷3 …”我在学生交流这些题目的结果和策略后,请学生归纳做这类题的方法,学生都认为,只要看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里有几个这样的除数,商就是几十多,不需要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是几,也就是“首位确定法”。

(2)首尾兼顾法。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40页第5题和第42页第5题,都要求是“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35+32、37+55…”,“85-63、64-18 …”在学生交流中,学生普遍认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不仅要看两个数的十位,还要看两个数的个位,方可确定得数是几十多。于是,我和学生给它取名为“首尾兼顾法”。

(3)取整后算法。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第84页第4题,题目是“496×5、504×6、386×7、290×8”,答案是“2400、2500、2800、3000”,要求是“每个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用线连一连。”我先让学生估算,再在书上用直线连一连。交流中,得知他们分别把“496、504、386、290”看作“500、500、400、300”,再与后面的数相乘,来估计积是多少,然后,我们又把它叫做“取整后算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譬如“1/2+4/7比1大吗?”可以采用“参照物法”估算,“9.9×6.9比70大吗?”可以采用“放大法”估算……总之,估算方法的探究是发展学生数感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有效途径。

2.重视估算习惯的养成。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在估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估算习惯的养成很重要,而习惯养成须从小抓起。所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在第一、第二学段中,除了在练习中安排估算练习以外,在较多例题后设计估算训练。

3.注意估算方法的积累和应用。积累和应用是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学习新知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估算方法的获得、积累和应用也不例外。如:当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计算获得了“植树问题”棵数和段数的规律体验后,若再遇到类似“电线杆”、“广告牌”之类的计算,他会联想到植树的规律。当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和比较获得了“手枪”形的图形的周长,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倘若遇到这样的周长计算,他就不会再将边一条一条去量、去算,而直接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计算。积累和应用是辩证的统一,有积累,才会有联想和应用,有应用就会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口算,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又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的要求。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学生看见“大约”就估算,没有“大约”就不估算的现象,估算策略单一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优化估算教学策略呢?

一、体验估算价值,形成估算意识

在估算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估算,但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意识。因此,要让学生体验估算价值,形成估算意识。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对估算学习产生亲切感。比如,教学乘法估算前,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40人,那么全校12个班,就大约有480人。”也有的说:“如果每排有20人,那么全校24排就大约有480人。”……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乘法的估算教学,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无形中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二、加强口估笔算联系

计算教学占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58%左右,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估算与笔算、口算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掌握灵活的估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1.“审――估――选”三位一体,进行计算决策

生活中计算方法与计算工具的多样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们上街买菜可以用心算、口算、简算,也可以用计算器算。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重视估算,在审题时借助于估算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工具,数据简单的可以用口算和心算,数据较为复杂的则考虑笔算或用计算器算等。

2.“估――算――查”三点一线,加强过程监控

实践已经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准确率。有些错误用估算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71-30.23=40.73”,差的末位应该是“7”;“6054÷6=109”,商应该是四位数等。教师要重视估算的价值,设计相关的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减少错误的产生。

三、加强估测估算联系

估算和估测在计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估算和估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计量的观念,增强他们应用测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估算应贯穿在整个计量教学过程中。

1.先估后测,建立量的观念

用来衡量客观事物的时间、大小、长短、轻重、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如时、分、秒、千米、千克等都是比较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计量的观念。以“秒的认识”教学为例,在学生建立了秒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创设“1秒内你能做些什么事?”唤起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进而再在学生知道1分=60秒的基础上抛出问题:“我们的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学生会回答“40个。”“这40个1分钟我们有什么收获?”通过把抽象的计量单位转化为真实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量的观念的建立。

2.应用估测,解决问题

在计量教学中引进估测和估算不但有助于建立量的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并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组织教学,将数学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运用知识的活动。以教学“千米的认识”为例,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建立了千米这个概念后,可以提问“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进而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和“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估算教学的意义。

四、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测能力

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优化估算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学生估算的方法。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整法、夹逼法、分段法、观察估算法、联系实际估算法等。比如取整法,这是估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即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结果。在使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或需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一般以与实际值接近并且使计算简便为佳。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3932÷48,②3932÷32,其中3932÷48用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把近似数相除,求出估算值,即3932÷48≈4000÷50=80,而3932÷32如采取同样的方法,那么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4000与30相除就有余数,所以应该省略被除数百位后面的尾数“四舍”得3900,再用3900÷30=130,即3932÷32≈3900÷30=130。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灵活应用估算。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评价体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