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5 20:56:10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张文质说: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走了这么久,我也很想“回家”了,期待在“回家”的途中给自己留下一份十年的“微观历史”。

穿过时光帘幕,那些关于青春的新课改记忆奔涌而来,恍然就在昨日。

起(2001.9―2003.8)

2001年9月,是我调到无锡市锡山区羊尖中心小学任教的第三年,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两个班数学。我有些不情愿――传统观念中,教低年级既烦琐又“没出息”,再说,我从未教过一年级,行吗?不管愿不愿行不行,领导的信任和自我的责任感不由分说地将我推到了新课改第一线――那一年,锡山区作为首批部级课改实验区正式进入了课改实验。

至于新课改潜藏的机遇与挑战,27岁的我的确还是无知而钝感的,只是在一片空白下被突然卷入了理念与行动交织的狂潮之中,然后下意识地和同行者一起向前进……所有努力,只是想让自己感觉更踏实些,根本不曾想:我的路,该怎么走?

那个时候,一本教学用书几乎就是全部的参考资料。不会教,怎么办?我就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次又一次地跑图书室。慢慢地,我有些明白了什么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比如,为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完“认物体”,我带小朋友在校园里找正方体、长方体……他们兴致勃勃地寻找着,找到一个便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我:“我发现了楼房是长方体。”“这块石碑是长方体。”……不管是否有效,我就这样自个儿与学生瞎折腾开了。

同样,除了一本教科书,没有匹配的挂图和光盘,教室里也没有实物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用什么来吸引我的低年级孩子们呢?我买来水粉画颜料和工具,下班时间后独自留在办公室里画例题插图,从铅笔起稿到水粉上色,往往一副插图要画上一两个小时。那个时候的我,真的是劲儿多得没处使,怎么画也不觉着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我所能,教好我的学生。调离羊尖后,还有要好的老同事问我:仪器室里可能还有你当年制作的教具呢,要不要帮你送来?

2001年12月,我接受了为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江苏教育学院小学数学班全体学员上研究课的任务,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各小学数学骨干也都来了。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阵势,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将课题定为《认钟表》,跑幼儿园找小动物头饰,赶商业大厦拍钟表录像,去麦德龙买圣诞树,让教美术的妹妹创作原创连环画,再扫描进课件里……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比较成熟的教案借鉴,基本上就是闭门造车地独自一人磨教案。今天,再一次从电脑中找到该课实录与评析,里面详实地记录着:“一个钟面模型、5个钟表面图、多媒体课件、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板书、6个箩筐、一个实物钟、6个队标。”“你可真不简单!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他!”“他们就是今天的冠军队!祝贺他们!(学生一起拍手)”呵呵,仅从这些教具准备和评价文字就能窥探些新课改起始阶段的课堂风貌吧?这是一节掌声热闹、琳琅满目、崇尚完美的表演课,后来还被编入《走进新课程》一书。

评课中,褒扬的、批评的声音都已经遥远,有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却铿锵有力:不亲历课堂的风雨,怎能见新课程理念?我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感知走向体验,尽管演绎还是浮于浅表。

2002年,我又先后三次接受了区级以上公开课的任务,《摆火柴棒活动》、《统计》,还有《整理乘法口诀表》。最后一次是为南通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全体学员上研讨课,同来的似乎还有《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的老师。我对自己的备课没有底气,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很莽撞地找到当时已经颇有影响的严育洪老师,希望他帮我看看教案。出乎意外,没过几日,他就将仔细修改过的教案托人辗转送到我手中,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青年老师而言是何其的珍贵!这节整理与复习课,我把教材中局部填空式整理乘法口诀表的方法,转换成完全填空式,这就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于是整理的结果也就“百花齐放”,但都遵循相同的美学准则――有序、有理。应该说,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己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用教材教”的课程思想有了深入一些的体悟。

几次公开课下来,当时的羊小赵新忠校长笑着和我说:你在课堂上的个性和平时的个性不一样。当时的我想来想去还是不太能明白,赵校长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现在理解了,课堂上的我因全身心投入而摆脱了平时比较内敛的个性,走上课堂的我已经不再属于自己。

每次公开课后,我都会很认真地整理教案,给它们逐一码上设计意图和课后反思等,当时只是想给每一次经历都划上一个句号,不管是喜还是伤。或许是我整理和思考的东西比较鲜活,也或许是那时太稀缺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草根实践经验,最后,这几节公开课的设计与评析都陆续发表了。

在家常课和公开课的基础上,应领导或论文评选活动的要求,我陆续被动地写了一些论文,再次温读起这些零散、拼凑的文章,已经记忆不起当初是在怎样的毅力支撑下敲下这么多文字了,但无疑,每一个主题都在引领我向新课改的纵深处漫溯。

不知不觉中,文字的力量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激励我开始了反思自觉。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对一(2)班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进行了较详细的数据统计和理性分析,随即在喜忧参半中自觉完成了《从评价结果看新课程数学课改》。刚放暑假,又将原本用来应付口头交流的评价改革初稿完善成《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初探》。不曾想,这两篇量性结合的评价文章被丁伯荣局长作为原始资料带到深圳参加教育部会议交流了。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又一鼓作气完成了《2002-2003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试题评价报告》,期间的“样本班试卷统计数据列表”详实地罗列出了12个考题的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和满分人数。但之后的电脑记录中,我却再也找不出类似有科研含量的学生评价类文章了。2003年暑假前,我的随笔《我愿意把信送给“加西亚”》和案例《请您尊重学生的“原创思维”》相继发表在了《江苏教育研究》上。对我这样一位最草根的教师而言,如此的莫大肯定足以令人振奋好一阵子。但之后,我和《江苏教育研究》的缘分便再也没有续过。

――是自己的心已经再难回到曾经的纯静?还是因为日复一日的疲倦而枯竭了?

承(2003.9―2005.8)

2003年9月,我离开羊小,回到母校安镇中心小学,教三年级两班数学。能够继续与新课改同行是我的心愿,懵懂中,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地喜欢上了新课改带来的挑战。

每走一步,都会留下岁月的印痕。梳理起来,这两年的光景也几乎是在各级各类的磨课中走过的,也正是这样的紧锣密鼓使我慢慢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对人生的态度也逐渐从率性走向理智。

2003年10月,我执教校内研究课《认识周长》,学生活跃的思维表现让我始料未及。下课后,我们三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就课堂生成及解决策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不达标,怎么办?”“学生说错了,怎么办?”“学生突破设计,怎么办?”……我们体悟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使课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只有教师有效地发挥好决策者的引导作用,才有可能将预设演绎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协奏曲。

冷了一段时间后,当时还在安小分管教学的奚彬校长找到我,问能不能写一篇关于说课设计与评析反思方面的文章。于是,《认识周长》一课又生成了《重构教师课堂角色的理想》一文,全文从“课堂前:直线型的说课设计”、“课堂中: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课堂后:没有句号的教学反思”这三方面展开论述。奚校长看了很高兴,一句“和我想的一样,就是这样写”让我倍受鼓舞。

这节课后,如何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为我思考的重心。我竭力在预设时将所有可能都一一罗列,却发现物极必反,滴水不漏的预设恰恰成为缠绕生成的裹脚布,同时学生的无限可能性又是教师如何周密预设都不能囊括的。缺乏自信和实践经验后的底气不足,成为我自我突破的瓶颈之一。

2003年12月,我接受了在教育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整合教学第一届系列研讨会”中录像展示课例的任务,朱晓文校长、黄伟坚副校长以及当时还在安小任数学教导的浦伟东老师、信息技术组老师等陪伴我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奔波与忙碌。

班班通的引入使多媒体课成为家常课,如何在家常课中充分发挥网络潜力,实现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在这节《24时计时法》中,我尝试根据网络教学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具体体现在“接管电脑――实现资源共享”、“点播视频――直播真实情境”、“点播课件――演示教学内容”、“链接网站――获取教学信息”等四个环节中。

虽然也尽全力想上好这节课,但内心里却并不很喜欢将现代教育技术如此“淋漓尽致”地运用于数学课堂。也许自己已经“out”,也许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限,总觉得越简单、越本色的课堂才越能打动孩子的心灵。在这节整合课上,由于全程录像和信息技术双方面的“施压”,课堂预设和生成基本对接无缝,课堂显得波澜不惊。

2004年5月,这也是一节校内研究课,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原来在我看来非常简单的平移概念被搅得一片混乱,当然也就勿论有效引导了。一节《平移》再次引发了我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质的拷问,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是本体性知识,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而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更具广泛性的实践性知识。它是谁也无法教给我们的,必须要依靠自身在教学第一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如一日。

2004年9月,我参评区教学能手,抽签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全封闭的独立备课要求正是在检验自己进入新课改三年来的实践性知识。就“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个认知目标的达成,教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把10枝铅笔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怎样分?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呢?”孩子们真会玩这种比较牵强、没有挑战和情趣的游戏吗?我决定活化教材,改变分铅笔的活动情境,让教案跟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走。我从生活中找来学生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分柚子,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自然地引入了本课最真实的学习资源。在学生充分体验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后,紧接着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进一步聚敛为数学问题,课堂由此而灵动了……

凌晨了,我终于放心地抛下教案睡了个好觉。站在公平竞争的起跑线上,我带着充分的自信走上了讲台,视野里只有眼前的学生和心中的教案。那节课上,我和学生都相当投入,预设和生成也处理得和谐自然。之后,朋友告诉我:你的课是同课题中上得最好的。这时的我,酸甜苦辣纷涌而至,三年的摸黑探索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

这节课后,如何平衡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成为我新的聚焦。

2004年11月,区小学数学新秀班原班主任杨兆元老师请我上一节研究课。这节《使用计算器》前后执教了5次,每一次执教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但我总是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不久,我又习惯地将教案系统整理好。“在关注自主的同时,却忽略了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土壤――生活,数学成为了冷冰冰的空中楼阁就失去了本质意义,于是‘发票中的数学问题’便孕育而生了。”它提醒自己,基于生活现实基础上的问题情境更彰显活力。“后面2次课上的学生都是我不了解的,因此提问时是随意指名回答的,课堂上时而尴尬、时而顺畅、时而焦急、时而恼人,终于能体验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了。”这又在鼓励自己,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不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2005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无锡市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会课活动,执教《认识小数》。乍上完课,自我感觉和卜乡桂主任的及时评价都不错,新颖的设计使枯燥的概念演绎得有滋有味,扎实而有情趣,细腻而又开放。但事后回望,这还是一堂表演性质的课,课堂价值再一次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拘泥地陷入了“追求顺畅、热闹、精致的红色课堂”,在以结果论英雄的功利化思想下,我再一次失去了自我。

课堂的感性终究要回归反思的理性,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的有效途径。反反复复地经历着磨公开课和观公开课的经历,我在一次区小学数学低段会课活动后终于按捺不住由来已久的情感,由五节《认识角》为端口发表了对难点知识处理的思考,文末则进一步提出了“预设要从精细走向精心”、“实践要从拘泥走向生成”、“评价要从完美走向真实”的观点。

评价始终是新课改的纠结点,走过了几年的评价改革之路,学校与家庭在这方面的变化与现状又如何呢?于是便诞生了《评价革命:从学校到家庭路有多远》一文。还有一篇《评价改革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策略》的框架是由奚校长搭建的,每看一点策略我都产生了心动――这不是自己正在实践的东西吗?在他的点拨下,我开始了对“反思”的“反思”,将点滴反思概括到“策略”高度,纵谈了“评价自我中反思”、“评价他人时反思”、“他人评价后反思”这三种基本策略。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关系”、“评价和反思的关系”……我从刚开始的泛化理念逐渐走入了粗浅的辩证思考。执着的个性和对教育的“黎明感觉”,就这样牵引着我从“被选择”上路走向主动“投路”。

转(2005.9―2011.8)

2005年9月,我走上了中层岗位,在教导处主要负责学校数学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之后的六年中,从公开课的主角转向台后的导演,从公开课的虚浮功利转向家常课的扎实朴素,从零散的经验总结走向系统的课题研究,我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三个转身。两千个日夜不曾因为我的期待而停留,我不停地追啊追,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机械的重复,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用心耕耘。

一年级《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二年级《认识厘米》、《认识角》,三年级《面积单位》、《年月日》,四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整理与练习“倍数和因数”》,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公顷》,六年级《整理与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记不清多少节公开课,在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忙碌中,我像对待自己的课堂一样和老师们并肩坐在了一起,有欣慰也有遗憾,我们就在这一路的磨砺过程中拾掇着成长的酸甜苦辣。

这六年中,自己的公开课经历基本都是校级的。唯一的例外是在2010年11月,第22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在锡山举行,作为获奖代表之一,我执教了六年级上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表面积的变化》。斗胆将这样的课搬上公开课的讲台,是想以此课为抓手,深入到该领域进行自我挑战。把学生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把我的不成熟尝试展示出来,“把公开课当常态课上”的气度,助推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曾经的“完美展示”转身至“真实研究”。是的,不管对待老师的还是自己的公开课,我已经基本不再拘泥于原来崇尚的“顺畅、热闹、精致的红色课堂”,不再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环节的疏忽而难以释怀。家常课,是慢的艺术,是润泽师生心灵的地方,它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勇气、智慧和定力。而这,是一条必须走又永远走不完的路……

2007年6月,我完成了新课改第一轮的六年教学。2007年9月,再次接任六年级教学。2008年,又从四年级开始教。从这一届起,我和组内数学老师们齐心协力,对原有集体备课教案逐一进行了全盘颠覆。本着教学良心的呼唤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发现原有的集体备课教案过于简单,墨守教材,操作性不强了。为此,我基本坚持在每节课前花40分钟的两倍以上时间备课,这样一来,就发现课后反思的着力点从课堂预设走向了课堂生成。“以生为本,以家常课为本,以公开课的态度认真上好每一节家常课,致力于形成以‘和’为贵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我最近几年以来形成的教学原则。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使现在的我对教材和课堂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

与此同时,听家常课也成了我的习惯。记不清多少回,我挤出时间、搬上凳子,尽可能地坐进老师们的家常课堂。“道不远人”,我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反之,我也会将自己对所听之课的思考毫无保留地与大家沟通。也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使作为旁观者的我对课堂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方式。

这六年来,我也撰写了不少论文,其中要数四篇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最能表达自己的行走路线,也高度浓缩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

2008年,《三维一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走向》全面梳理了对七年新课改的系统认识。文章被收录于“教海探航”十年精华本《教师,做个思想者》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阎勤这样点评:透过作者课堂教学设计走向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共性化的教育思索,那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与理解,对学生的研究与把握,对自己的反思与审视。这三个方面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另一个“三维一体”,因为对它的研究也许是最传统的,但却是最经典的,也是最现代的……

2008年“教海探航”颁奖活动刚落下帷幕,我就开始构思2009年的论文,准备将外延缩小到正处在进行时的“十一五”课题“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实践研究”上。经过了一年的蕴伏,《“辩”化有“常”》终于从实践中出炉了。2009年“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和五位获奖代表一起与曾经仰望的成尚荣先生同台现场说评论文。走出报告厅,孟晓东副局长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表现很好,你为锡山教育争了光。回想那一刻,面对刺眼的舞台灯光和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以为自己会怯场,但我没有,支撑自己的力量也许正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吧!是它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2010年年初,我协助课题主持人完成了课题研究成果集《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策划和编辑工作。2010年3月,我在区内组织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一般性研究聚焦于其中的“练习”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恋“练”不舍》由此又诞生了。

2011年3月,课题结题了,但大家的思考、实践和关注并未结束。2011年6月,《无锡教育》主动约请我们走进“课题博览”,欲将之作为无锡市精品课题向全市展示,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董洪亮先生欣然点评。

2011年7月,我刚刚完成的《辩证性实施:“综合应用”也精彩》一文以《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为例走进了辩证性实施视野下的“综合应用”领域。由此,“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激流三部曲”终算尘埃落定。

从《三维一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走向》到《“辩”化有“常”》、《恋“练”不舍》,再到《辩证性实施:“综合应用”也精彩》,我以草根的行走方式诠释着:论文是做出来的,课题更是做出来的。我知道转身之后的我还做得很不够,但至少我的思想是真的,我的实践是真的,我的情感是真的。

合(2011.9―)

最好的年华,眨眼就去了。

老公不解:“数你最傻。”母亲问:“你这样,值得吗?”好友说:“你这么多资本已经够了,不要那样苦自己了。”是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了清晰的边界,我选择的是辛苦而寂寞的劳动,选择了它,就意味着放弃了窗外的花花世界。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学生的教育和子女的教育哪样都怠慢不得。周末,我就在送女儿去市内上课或儿子午休的间隙里学习。在女儿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会找一个最安静的角落,打开笔记本或翻开书页找寻属于自己的句子。有时稍晚一些没有座位了,就只能席地而坐。平日呢,我就只能在孩子入睡后的晚上或清晨时间里思考。

女儿在《母爱》中写:“我为妈妈感到骄傲。”暑假里,已经送走的六年级毕业生执意要请在批改暑假作业本,有的和我相约――上了初一,有不会的还要来和我一起探讨,有的给我发来由衷的感谢短信……女儿的乖巧懂事、儿子的可爱调皮、学生的尊敬信赖、工作的充实进步,这些不都是活着的幸福吗?

当自己在单调的敲击键盘声中送走一个又一个黑夜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却连连收到退稿信息的时候,当自己因获评区学科带头人未满三年而无缘参评无锡市学科带头人的时候,当自己因没有省级课题而无缘评选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的时候……我甩甩头,勉励自己:这些和成长并无必然关联,而成长和教育一样,都是慢的艺术,过早的肯定有可能反会成为自己继续求索的绊脚石。

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尽力去做,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受倪凯颜校长影响,“元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人本教学实践研究”就是接下来我要尽力去做的事情。从宏观的“课堂教学设计三维一体”逐渐微观深入到“教材研究”和“人本研究”,从零散的经验总结逐渐走上系统的辩证之旅,我将继续以我能够的方式践行新课改,为了今天的孩子。

深深地、深深地,向新课改敬礼!你的轰轰烈烈恰好伴着我十年青春,最大可能地挖掘了我的潜力,唤醒了我的良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浮躁喧嚣的社会大环境下,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本色,对理想与激情永远拥有一丝难舍的冲动。我行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这就是回家的路……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中心数学教研工作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开展校本研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1、要求每个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等教学指导性文件,并围绕标准认真写好一篇心得,开展教学沙龙活动。重点了解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的地位和教学建议,使自己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更加得心应手,以其促进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不断进步。2、 继续学习理论专著和报刊杂志上的经验文章,观看名师录像,案例分析与交流,并做好读书笔记,以学习促反思,从学习中获得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利用理论指导数学教师,通过实践提高业务素质。3、做好本学期的教学质量推进年的各项举措,并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深化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认识,摒弃教学质量即是简单分数的理念,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造就良性循环。特别是加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打造整个小学阶段的整体质量的基础。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二)落实教学常规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通过“骨干引路”、“自我反思”、“同伴协助”、“联片互动”、“专业扶持”等形式,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中广泛、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2、抓实课堂教学,使教研活动更高效。对课堂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收获,从进一步促进“学”的角度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形成“研究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①对全体教师的推门课②对青年教师的预约课③对各备课组的展示课。各备课组组内每学期一般组织不少于两轮磨课、上课活动(以“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形式开展)。除了一节展示课面向其他组开放,其余的由备课组长安排组内老师听课。上课后上传各教师的磨课教案和课件。

3、务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深化我中心数学课题研究工作,由课题组长牵头组织进行安排课题研究活动,积极组织老师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用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课题组按照课题阶段性内容分步骤实施,扎实开展课题实验活动,收集过程性的资料及数据,撰写经验总结论文或课题实验小结,并整理与归档,不断丰富课题研讨材料,为课题的验收做好准备。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对我中心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控,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小学教学管理苦干意见》,对各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特别是隐性备课、作业布置的质量和落实。加强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力度,特别是要杜绝电子教案一拷到底的情况,要有修改,批注,要有能体现班级实际和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案例。(2)规范教学“七认真”管理。教学“七认真”要讲究实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实践中的得失,优化自己的教案。(3)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教师要研究习题的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分层练习,真正发挥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在“细”字上下功夫,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提倡采用激励性的评价。(4)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学困生”,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切实有效的帮困措

施并落到实处。要充满爱心,耐心细致地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教育他们改进方法,促使他们进步。在提高学困生个人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5、努力探索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评价制度,努力构建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笔试与口试、知识与情感、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参评与互评的评价考试体系,实现评价与考试多元化和多样化,真正发挥评价与考试的检测、反馈、导向、激励、调控功能。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2.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与思考陈飞

3.珍视传统语文精华打造新课程高效课堂——改小学毕业语文试卷的感受张元国

4.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刘沛华

5.善读书常反思勤写作——撬起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支点程国胜

6.论作文指导中教师的调控功能周玲

7.放飞——教育的终极目标涂如豹

8.语文课堂恰似一首歌王爱春

9.阅读教学预设的四大误区唐敏

10.读书,让我和孩子们共入童话世界周源,许东

11.让阅读走进灵魂深处——我与学生的共读之旅施筱芸

12.以读导学落实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谢琴

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张宏英

14.小学时代(教师)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春侠

15.让阅读教学与练笔和谐相生刘万松

16.课外阅读推荐指导的实效性探索方文照

17.促进说话能力发展的三部曲钟国琴

18.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范雪飞

19.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引"与"导"黄宵玲

20.走出课堂学作文何道庆

21.常态作文课《桔子》的课堂实录与反思石庆兰

22.习作修改五法罗仁涛

23.低年级识字教学三种有效举措毛会

24.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爱上识字俞瑾

25.优化课堂教学引导自主探究郁辉

26.引领自主质疑培养探究意识蔡国财

27.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陶红强

28.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祖秀娟

29.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周志洋

30.注重学法指导提高探究效率林晟

31.也谈过程性目标的落实——两节《质数与合数》教学对比的思考黄辉琳

32.有效的课堂评价评出学生的自信倪浴丹

33.从"五需要"入手评价一堂好课曲江薇

34.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单国华

35.让作业评价成为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蒋丽卿

36.意料之外也别样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问题的处理程倬华

37.培养小学生篮球兴趣的实践与探索刘奇

38.新课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创建的思考与实践蒋明

39.构建教学生态发掘学习潜能——以科学生态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林文权

40.抓好『窗报文化提高儿童综合素养小学时代(教师) 吉红萍

41.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提升数学感知能力叶婷

42.从有效教学到有效学习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倪银萍

43.走出误区让情境创设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蔡东昶

44.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朱樟清

45.留痕处处皆智慧——集体备课教案使用例谈叶为燕

46.以生为本,走在备课的路上邵敏

47.谈教师对公开课的本位追求孔巧英

48.二百米比赛的缺席张爱景

49.让感恩扎根于学生心灵——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刘清清

50.桌上的那个水杯梁娟

51.我的习惯『三字经魏华

52.多方设疑——课堂因你而精彩——《螳螂捕蝉》一课教学谈陆华山

53.想像——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陈瑛

54.关于数学知识必须"螺旋上升"式编排的思考史荣和

55.打造灵动课堂收获无限精彩袁红菊

56.把握起点感悟算理鲁承良

57.听后就问学会倾听刘成权,彭瑶

58.小学生数感培养举隅涂长顺

59.小学时代(教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陈元东

60.词义教学琐谈杨慧芸

61.优化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蒋志方

62.增加课堂练习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孙如勤

63.浅析定语从句的翻译王亚秋

64.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可从『五趣入手钱华芳

65.浅议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倪建秀

66.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尹淑敏

67.农村英语课教学要把握『三点吴开霞

68.英语课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吴锡花hHTTp://

69.美术文化学习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论探索赵艳侠

70.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顾胜花

71.对思想品德课的简单探讨宋永芳,何霞

72.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吴玉

73.充分发挥实物教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王鹏

74.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许建美

75.虚实相生留白处皆成妙境蒋华伟,顾尧根

76.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四环节张士剑

77.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四步骤付士红

78.谈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小学时代(教师) 王涛

79.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成长——浅谈和谐课堂中学生的需求问题邱玲

80.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周源

81.语文课中怎样合作学习才有效封亚娟

82."体验"使数学课堂更灵动宋建芝

83.追寻美丽的语文课堂李军

1.天空是蓝色的吗——浅谈美术教育中保护儿童想像力之重要性陆炀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叶建伟

3.资源利用激活教材——『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与思考魏玉平

4.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需求吉根华

5.课堂,学生出错的地方王国东

6.让语文阅读教学情意浓浓马晓红

7.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范秀丽

8.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严晓卓

9.趣味识字之初探彭艳丹

10.识字教学趣当先行付梅霞

11.浅谈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尚敏

12.口语交际"以诚待人"怎么一个"说"字了得王雅静

13.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王成勋

14.在操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俞苏军

15.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实"陈述

16.巧于补拙精于练笔解自忠

17.让天使说自己的话——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说真话的两大根本理由徐雪明

18.绘画作文:孩子快乐成长的游戏崔赢丹

19.扎根生活秀出作文的精彩万秋

20.春意,就这样在作文课上荡漾万发荣

21.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师生互动的催化剂陈丽

22.谁说孩子的习作不可以虚构张菊娣

2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金云如

24.挖掘乡土风情撰写特色习作马如虎

25.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王小平

26.读写教学中学生想像能力的训练周国艳

27.小学时代(教师) 培养兴趣从平时做起刘志荣

28.巧用"怪"问题激活新思维余桂兰

29.引导两岁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韦晶

30.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三字法康贺军

31.如何写出不伤害学生的评语强亚兵

32.课改呼唤智慧的教育朱永利

33.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数学能力陈素梅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数学素养,是指个体识别和理解数学在世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得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公民,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使用和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

(一)源于社会发展的呼唤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已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更好地生活,人们必须学会收集、整理与分析图表,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这些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就要求数学教育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数学素养,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源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中,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育中找到科学的方法、适合的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有益的实践。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2.开启学习智慧,张扬学生数学个性发展

3.点亮亲子智慧,激发家长参与数学评价

4. 构建智慧课堂,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二)研究内容和重点

1.小学生数学素养现状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现实状态,既是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内容。我们从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等五个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哪些数学素养形成得比较好,哪些素养还需要提高和完善,指导我们的课题以此为基点开展实践研究。

2.学生数学学习智慧开启研究

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实现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落脚点。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学习智慧开启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

(1)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3)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

(4)学生数学信息交流的研究

(5)学生数学心理素质的研究

…………

3.数学教师教学智慧成长研究

这一研究旨在借助典型,发现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以便通过样本经验带动群体,以提高教学智慧为核心取向的专业成长之路。具体研究内容:

(1)数学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2)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3)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4)数学教师科研实践研究

(5)数学教师教学成果研究

…………

4.家长参与数学教育助推研究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学习成果的积累更加充实,学习评价的作用发挥更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数学讲师团定期授课

(2)家长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

(3)家长记录数学学习的过程

(4)家长协助积累学习的成果

(5)家长进行数学学习的评价

…………

5.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从优化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入手,努力形成以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依托已有的经验,学习并汲取教学理论营养;同时,在专家引领下,让教师全面走向智慧课堂实践探索,体现“以学定教,随学而导”的数学课堂。我们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1)改进呈现行为,研究教学设计的智慧

(2)和谐对话方式,研究师生沟通的智慧

(3)优化课程形态,研究资源利用的智慧

(4)关注个性差异,研究自由张扬的智慧

(5)体验成功喜悦,研究快乐评价的智慧

…………

三、研究的措施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班级授课、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多层次教学途径。这样多角度的立体培育模式,能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引领互助,成就智慧教师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育和打造一支健康得体、具有较高数学素养和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引领

依托昆山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和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共同体I组的名师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在梯队建设、培养骨干教师方面的“辐射”和“裂变”作用,针对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研制适切的学科培训课程,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努力打造优秀青年教师群体。

2.同伴互助

实施“慧心工程”和“青蓝工程”,让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其中,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及时、广泛、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慧心工程:“慧心导师”为获得“昆山市学科(术)带头人”及以上称号的老师们。“骨干学员”为四十岁以下获得“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称号的老师们。一般一个“慧心导师”和1―3个“骨干学员”结成一个小组,以学年为周期,就师德、教学、教科等方面进行“捆绑式”评比,促进老师们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青蓝工程:为了让刚步入教学岗位(工作3年以内)的新老师在起跑线上有个好的开头,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帮助新老师“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基本规范”“三年教有特色”,促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二)丰富课程,培育智慧学生

按照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书本、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上,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课程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社团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在数学老师的报名开班的基础上,以年级或年龄段划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组成“小小数学家”社团、数棋社团、七巧板社团等,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交流思想、感悟成功,获得数学智慧的滋养和启迪。

(三)家校互动,助推智慧家长

一个孩子承载着家庭的很多希望与梦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家校沟通互动,助推家长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校形成合力,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一起参与、帮助孩子的数学学习,一起见证孩子的进步与成功。

1.数学亲子活动

推荐学生和父母一起阅读《小学生数学报》。帮你学新课、挑战自我,帮助孩子学好数学知识;名师大讲台、每日思维操,帮助孩子开拓思维,成为“小小数学家”。亲子共同交流,既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又有益于孩子数学素养的提升。课本上有很多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去开展调查、测量、统计等实践活动,动手又动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记录成长档案

给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以动态的、多维的、全面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中的多维评价表,以一个单元的学习为周期,家长参与评价;成长档案的记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作品(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数学阅读、获奖荣誉等材料,及时上传,使之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更生动地反映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构建平台,打造智慧课堂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构建集思广益、互动共享的集体备课平台,开展自主钻研、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落实及时反思、记录提升的小课题研究。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共四个步骤:一是学习钻研,提前备课。主备人先认真钻研教材,充实补充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案。二是集体备课,交流探讨。大家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对主备人设计的教案进行探讨,智慧碰撞,资源共享。三是完善教案,制作课件。主备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四是研读教案,个性修改。其他教师拿到集体备课教案后,仔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二次备课。

2.校本教研

一是聘请昆山小学学科教学资深专家定期来学校指导课改教研活动。二是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座、上示范课。平时老师自发自主的研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每天都在进行着,及时性强、效果显著。每逢有公开课或者比赛课任务,我们就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组内其他老师共同磨课,共同提高。

3.课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将自己的收获、思考、困惑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小课题研究。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写好授后反思;分析、提升、总结,优化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四、研究的成果

由于课题方案得到了专家论证,课题计划周密翔实、操作性强,得到了全校学生、家长,全校数学老师以及昆山市很多数学老师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了扎实的数学基本技能,领悟了不同的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能较为敏锐地意识到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的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对新问题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发展了,经历观察、操作、猜测、推断、验证、交流、反思等,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

“本真”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课改下所提倡的一种课堂。现如今,仍然存在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的习题练习,导致课堂逐渐“失真”,缺少生机。即便是在减负背景下,学生依旧处在题海之中,课业压力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将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独特的价值。

所谓“本真”课堂在理念上主张:生本、生活、生态,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开展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构建“本真”课堂,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科综合素养。笔者将从三方面对“如何构建本真的数学课堂”阐述实践与思考。

一、构建生本的课堂

生本课堂是指构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所以,在构建本真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贡献相应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画出一个长方体,并自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长方体中有几个顶点、有几条棱、有几个面?②两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④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解答上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我在针对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通过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生本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思维提出不同的培养指向。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会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要能够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力量和智慧。

二、构建生活课堂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为了将抽象课堂形象化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将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熟悉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出有效的本真课堂。

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给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引导思考:某天小明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件上衣花了全部费用的1/3,买了一双鞋花了全部费用的3/8,请问,上衣和鞋子一共花了全部费用的多少?再如“平行和垂直”的教学,由学生熟悉生活中的现象引入(铁轨、双杠、斑马线、桌面、围棋棋盘等等),展开学习,理解概念。在结束时,再次播放课始的图片,学生的认识已经不再是生活现象的描述,而是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三、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生态课堂呢?首先,进一步认识课堂。课堂作为一个微型的学校组织,它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能与文化使命。国内有学者把课堂理解为“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每位学生都生活在各自自主的个人世界中,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社会亲和,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因此,课堂中要有独立思考,也要加强多元互动,推进学生个人活动与和他人合作活动的统一,促进形成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同知识的共享。其间,教师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同时自身又是共同体的一名学习者。其次,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要努力让学生“活”起来,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将自己的价值观、思维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第三,合理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融洽、信任的评价氛围,对学生充满尊重,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平等、自由、开放;要更多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充满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潜在智慧。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学生才会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本真课堂的构建,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平台,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我乡共有5所小学,其中4所完小,1所初小,下设2个教学点。共有学生686人,分30个教学班,其中3个蒙语教学班。在职教师55人,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30人,教师队伍年青化;现有小学高级教师36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8人。现有十五期间省省级骨干教师1人,朝阳市骨干教师6人,北票市骨干教师10人,乡级骨干教师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全面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和速度、规模、质量、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三满意”工程确定为长期的工作目标,把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

为保障行风建设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担负起行风建设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全面领导负责;汇同少先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承担具体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各部门密切配合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了行风建设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做到行风建设、依法治校和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

学校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实现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我校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最后确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在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班级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优秀生、优秀小干部和三好学生评比办法》等;在教职工管理方面,有《教师学习制度》、《年度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作业批改规定》、《学科教学常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和校长、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为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头绪井然有序,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我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都能带头执行教育局制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学校能严格按规定征订学习用书,没有任何形式的向学生推销辅导材料>!老师们能认真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

,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进程,我校校风、教风、学风积极向上,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着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3、提高素质,崇尚师德,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我校把德才兼备,教师信得过的同志担任学校各个层面的领导,在培养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的原则。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是推进行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进程。为此,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心中的师表形象”演讲比赛和“我的教学反思”学术沙龙活动等,使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交往时大方,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崇尚师德的观念,为全力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工作和依法治校奠定了良好基础,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

其次,加强校务的公开工作。学校设立校务公开栏,评优、评职、收费、基建维修等重大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向校内或社会公布办事依据、标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4、服务学生,规范收费,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共振点

现在,教育收费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使用规范的票据并及时按实际收费额开具收据。每次收费前后我们都能向学生和家长详细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文件依据,并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公示,同时还下发《告家长书》广而告之,使收费标准学生家长人人皆知。

在收好费的基础上,我校还严格按规定范围合理使用代办费,学期末向家长公布代办费结算清单,并在坚持“多退少补”原则的基础上退还余款。我们坚持这样做,就找到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共振点,广大家长对我校的做法非常满意。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

1、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

刚才已经提到,不再细说。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由少先队组织牵头,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抓了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在今年进行了“学规范做合格少年”系列活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小学生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在活动中把抽象的“规范”守则内容变成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纯朴的道德情感。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见成效,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操行评定合格率达到了100,优秀集体达到了50。

(三)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课程改革,以质量求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狠抓校本教研,探索适合我乡发展的教研模式。

过去,提起教学研究,我们的思想局限在大课题的研究或单一的观摩教学上,实施课改以来,针对校本教研,学校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校本教研从小处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改变落后的观念,降低教学研究的重心,真正走向教学实际,务实教学中所遇的细小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新思路,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我们要求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自己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教学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积月累的记载、交流、研讨,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个人研修---小组研讨---集体研究---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

例如我乡的北票市级科研课题《教案书写改革》就是校本教研的产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书写教案费时、费力,并不能完全代表备课的成果。于是经过教师小组研讨和集体研究,我们确立了这一试验课题,经过一段的探索,教师们总结了多种实用的教案书写方式:如书上备课、卡片式备课,以反思为主的备课、评改式备课等。教案书写方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备课方式的改革,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促使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断提高,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与师范学校领导沟通,又申报了部级实验课题《小学语文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和省级实验课题《小学数学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课题都在试验中,力求出成果。

2、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我校提供各种机会,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各地参加各学科教研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0__年我们先后派教师到丹东、沈阳、锦州、朝阳、北票等地学习,达30余人次。为了使外出学习人员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我们要求外出教师在学习中做到认真听、细领会。学习归来后先在本校内谈学习体会,搞讲座,上公开课;中心校在听完讲座,看完课后,在全乡范围内选出各学科优秀讲座稿,优秀汇报课,在指导小组审定后在全乡进行辅导讲座,上公开课,引路课。保证了外出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外出学习教师的辐射作用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在学习体会的基础上,我们又适时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活动中,有18名30周岁以下教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科学、英语课。18节课全部由教师自己设计,各有特色。课堂上师生互动,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展示我乡青年教师的风采。

3、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我乡的《教案书写改革》实验课题,我们改革听课的方式,加强了领导听课,杜绝不备课上课。我们采取了推门听课的方式,即在教师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时听课,以检查教师是否提前备课;又如课前说课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充分的备课,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深化课后辅导,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过去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后辅导上,而轻视课堂教学的效率,轻视学困生课堂的接受量,导致学生课后消化不好,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今年我们学习了洋思“堂堂清”的经验,要求教师上课做到课课目标明,课课测验实,课课问题清,真正做到堂堂清。这一做法首先在20__年7月六年级的毕业检测中得到了检验。学生毕业成绩由去年的全市

第14名,提高到了第7名,居南片第二名。

4、改革评价方法,探索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实行了评价方法多元化。第一注重了平时的形成评价,第二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三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平时的形成形成性评价:我们建立家校联系册、跟踪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活动测试、书面阶段测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在期中期末的测试与评价,我们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克服了一些技能难以用笔试测试的弊端。在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介和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式、开放式得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通过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获朝阳市优秀课2节,北票市优秀课6节,省级优秀论文3篇,市级优秀论文4篇,县级优秀论文8篇。

(四)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1、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校文化生活的开展。我校召开了田径运动会、校园歌曲演唱会各两次,这已成规律。在教师节召开了教职工卡拉OK比赛。开展了小学生手抄报展、成长记录展等活动。积极参加朝阳市少年艺术节活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加北票市男教工篮球赛,在比赛中我校克服队员少,年龄大的困难,努力拼搏,获全市第七名的好成绩。

2、常年坚持校园艺术化工作。在加强校园环境硬件的基础上,注重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内涵和品位的提升,注重了校园文化与校园经济相联系,今年全乡利用校园空闲地种植了蓖麻、玉米、地瓜作物,既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又在能加了收入。

3、坚持进行大课间活动,今年在保证形式、时间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4、加强卫生保健工作。首先投资4000元购买了仪器,装备了卫生室,各校设了兼职保健教师,学生体检率达到了100,。学校不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教育,有效防控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五)创造条件,努力办好学前教育。

今年我乡顺利通过了朝阳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验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投入力度,创建优质的育儿环境。

优美的育儿环境,必备的教学设施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必备条件之,孩子走进幼儿园,他们快乐的一天就开始了。我们多方筹措资金,节约其他开支,把资金投入到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上,今年,我们购置了四套大型玩具:转椅、滑梯、秋千、翘翘板,仅大型玩具购置一项,全乡就投入近六万余元。另外又购置了标准桌椅,彩电、影碟机、电子琴、录音机等设施。仅中心园就投入1.8万多元。除此之外,我们还购置了小型玩具,以中心园为例:购积木、十二生肖、皮球、毯子等五十余种,购置了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和幼儿教师用书等。师生一起动手自制玩具一百余种,使幼儿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发现,在玩中创造。

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以及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室的布置。在幼儿教师的努力下,各个教室焕然一新,充满儿童节气息,幼儿一进教室就置身于愉悦的环境中,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

2、强化管理,办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

(1)、以制度为保障,以竞争、激励机制促发展。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幼教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如:《安全制度》、《家园联系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教育教学考核制度》等,以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幼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强化队伍管理,加强师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我们多次组织幼教教师参加朝阳、北票的培训,组织教师到东官中心园、北票市第二幼儿园参观学习。我们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做到研训一体,定期组织乡内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做到了科学化、情趣化,贴近幼儿的生活。

(六)、以远程教育省级验收为契机,发挥设备的作用。

1、加强了技术装备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针对技术装备工作召开会议,不断完善设备和管理制度,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实验开课和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情况。务实的工作,使得学生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学生实验能力不断提高。

2、加强各室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设备再先进,不利用也等于没有。为了提高各室的利用率,我们要求教师能到实验室去上的课必须到实验室去,不要怕费事,并要求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后写出总结,做好实验记录;为方便教师的借阅,我们按时开放图书室,为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适时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实验开出率的提高、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以远程教育设备使用为依托,开展教研工作。

我乡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二校4所,模式一3所。自去年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非常重视。首先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按设备安装要求安排专用教室,配备桌椅,为每个教室安装了标准日光灯、窗帘、防尘罩等。并为每个教室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定做电视柜、配备电脑桌等,确保设备万无一失。其次,在教师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职的农远教管理员,负责农远资源的接收、整理和教师培训,光盘播放教室的日常使用及维护,做到责任到人,为农远工程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及教研效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花费上百亿资金惠及农村千百万师生的民心工程,它为师生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设备一开始,我们就召开了远程资源使用动员会,让参加省培训的教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向大家介绍农远工程,而且以后的每一次教师会,学校都强调教师学习使用,一次次鼓励教师去查阅资源、尝试着使用资源。逐渐地,到微机室查阅资源、用资源备课、借助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多了起来。可以说,20__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一个转变,即领导和教师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从主观上为进一步开

发、利用远教资源奠定了基础(2)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0__年春季我校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研”研究课题,我校确立了以课例研究为抓手,精心设计了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研基本操作流程,力求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基本的流程如下:(1)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一起观看,边看边议论,结合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并把远教资源上的课件根据实际加以修改,形成第一次研究课教案。(2)同伴互助,不断改进。由做课的老师上研究课,教师们听课后一起评课修改教案(3)反思小结,内化实践。将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下一轮课例研究专题,让我们的校本研究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从远教资源中汲取精华,又再生远教资源。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办学条件需要大力改善。尽管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艺术化建设和教学装备的完善,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2、课改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力度,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细节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空中课堂、人教论坛等方式拓宽交流的空间,提升研讨的深度和广度,在精深上下功夫。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