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1:15:40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1、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

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5岁的孩子你问他1+1等于几他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你给他一块糖,然后再给他一块糖,这时你问他一共有几块糖,他马上就会回答有两块糖。其实,小孩并不是不知道1+1等于几,而是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抽象概括能力弱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例如:在二年级时,讲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不理解,我在教学中正是利用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的。我拿来20根粉笔,分给4个人,我是按照8、4、5、3的顺序分的,然后我问同学们“这是平均分吗?”学生回答“不是”。后来,我一个一个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5根粉笔。学生说:“这就是平均分,就是每个人分得的粉笔同样多。”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正是借助直观的实物粉笔来实现的。

3、有效思维的时间短

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4、小学生的思维浅显,不深入

由于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深入的思考,只考虑表面。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2、4、8、14、22__44、58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规律,就放弃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他的印象中像2、4、6、8、10、12、14这样的等差数列,才算有规律,因为它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差2。而2、4、8、14、22__44、58它们的差是2、4、6、8、10、12、14具有一定的变化,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多,这与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5、小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往往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常以旧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比如,在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由于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只有这样的角才是直角,而出现这样的时,在学生生思维中与以前学过的直角不一样,所以,误以为这个角不是直角。正是由于学生思维的这种定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

二、正是由于小学生有以上一些思维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听力

让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边听边记,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我们可以把口算题,通过教师口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想,自己看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者适当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材料,观察的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出示一个游乐场的主题图,就应该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几个人在玩过山车?几个人在玩跷跷板?……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通过观察还应该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找到答案。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求知欲望浓,想象力丰富,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想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例如,在讲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时候,我出示应用题“小红和妈妈去书店买《少儿百科全书》全套16本,每本15元,______?让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再列式计算,这样既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又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让孩子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只有学生动手参与学生才能记得牢,因为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脑支配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协调的工作。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我继续追问:“这些面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用手摸,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把两块长方体拼在一起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把长方体相对的边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实践探索得出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得扎实,正是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在教学中还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师生要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

2.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只有教师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敬佩你,当你真正的理解学生,那么学生所犯的一切错误你都能包容,理解学生的教师首先是大度的教师,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97-01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重视知识的转换过程,给学生留好思维的空间。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寻找出科学有效的对策。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学科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概况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处于认识水平的形成阶段,固有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因此,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传达的意思,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科学的点拨,学生心中的困惑就难以消除,从这一层面而言,教材学科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之间存在的断层给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1.2 教材语言形式影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语言水平息息相关,语言包括文本语言与口头语言两种形式,数学教材的知识都是通过文本语言来表达,文本语言虽然具有简洁,但是却有较大的局限性,小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也很难对简洁的教材产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并将口头语言与之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1.3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复杂、抽象、晦涩的特征,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忽视了内容之间的联系,就难以为学生构建出一种系统的知识结构,此外,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未把握好讲解策略,没有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

2.1 创新教学方法。

方法决定成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根据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时的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联想。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当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好练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阅读和练习习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加深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深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适当的为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但是,要注意到,数学课堂的时间有线,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设计出时间适宜的趣味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技能的双重目的。此外,为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可以采取一种开放性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思维方式,实现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2.3 联系教材结构与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有着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其思维处在一种初级阶段,难以认识到抽象性较高的事物。因此,教师在传输课堂知识前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分数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如果直接从抽象符号入手,很难提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以改变教学策略,以分数的源头为出发点,让学生亲自将物体平均分为几部分,当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后,再引入抽象化的概念,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概念,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新的台阶。

2.4 化繁为简,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经验问题的影响,往往会忽略学生思维与教学知识的特点采取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难以构建一种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讲解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策略,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将繁琐的知识编织成系统的网络,再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力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突破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精心的设计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将该种兴趣转化为动力,从而实现数学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20).

[2] 王伟怀.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优秀小学教师教学经验点滴体会[期刊论文].小学教学研究. 2012(02) .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浅议“猜想”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两种重要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认为:首先应该由生活中感性材料入手激发思维兴趣,其次从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开始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平时要注重夯实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基础,积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训练。

一、由生活中感性材料入手激发思维兴趣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融会贯通开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巧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提问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的问题太大,或者提问不明确,学生都无法回答。我们要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题目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四、注重夯实基础强化学生思维发展训练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实践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基础知识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述数学概念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表述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时,在讲解完例题、巩固练习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用文字应该怎样表述,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更进一步解决了正确列出含有两级运算的文字题这一难点。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语文命题越来越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从教师到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议论文本身就是阐明自身观点,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更为突出自己论点的准确性。就目前小学生的现实状况而言,议论文写作能力并不太理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议论文写作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师,对学生能有所启迪,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创意 布局

就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课本还是其在日常的学习中,议论文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是面对这个常客“主角”,小学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掌握的并不尽如人意,在小学高年级考试中,议论文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丢分大项,给许多小学生带来后顾之忧。其实,小学议论文写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抓住议论的知识点。

一、议论文之概述【1】

议论文,又称说理文。是一种通过剖析现象,解释原因,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在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中,包括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据和论证方法都是为论点服务的。通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讲事实、摆道理、举例子等),加上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对论点加以证明,从而实现读者对笔者表达观点的认可。

1.1论点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任何一篇议论文都必须立论,笔者都要针对一定的事物或者客观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视角,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理由,表达自己的态度。

1.2论据

论据是笔者为证明自己观点而阐述的理由。也是论点存在的根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之分。在引用论据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新颖的事例,同时还要注意在运用论据的时候要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

1.3论证方法

顾名思义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所扮演的是解决“怎样来证明论点”的这么一个角色。

二、小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常见问题

2.1议论文布局混乱

小学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往往容易“激情四射”而忽视议论文的整体布局。议论文的结构是最基本的文体知识,高年级学生们往往是一篇都快写完了还看不到论点在哪里。很多学生写着写着议论文的本质就发生了改变,将自己更多的笔墨应用在论据上,忽视了“议论”。

2.2论据单调 立意平庸【2】

小学生们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时,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引用的事例大都是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例,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灵魂上的冲击,亦不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很多小学生在自身的思想意识里还是显得较为“封建”和“顽固”,大都是按照“老一套”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殊不知这正是议论文的大忌。

2.3议论文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方面,小学生们具体表现在对论证方法的使用上。很多学生使用的论证方法在一整篇文章中不超过3种。当然,并不是强调让学生用多少论证方法,但是,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多运用论证方法往往能使论点更有说服力,也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存在问题解决之措施

面对小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教师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学就成为最为关键的。不是强调教师为学生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写作技巧,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综合讲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3.1引导学生多做笔记

但凡学生们在写作方面出现问题,大都是因为阅读知识不到位,积累的文学知识面过于狭窄。老师在这方面要根究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多阅读,多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小学生正初步培养一定的鉴别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对于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都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长期如此,小学生在议论文的论据引用上将不会出现无词可用,捉肘见襟的现象。

3.2加强对议论文文体知识的解读

小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还存在着另一个现象,一篇文章读完,论点不明确,结构布局让人难以理解。这也是因为小学生暂时对于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没有对议论文的要素进行更好的掌握,不明白论点论据以及论证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时一定多讲解多强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议论文的写作。

3.3多角度思考学会逆向思维

议论文的写作和其他文章的写作是不同的,议论文的写作讲究的是立意新颖。而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不能脱离老思路、老观点。缺少创新意识,不敢挑战权威,固步自封。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对学生进行“洗脑”。你就是作者,你的笔就是你的武器。大可不必参考别人的意见,鼓励自身的创新。学会将自身的思维“逆向化”。反其道而行之,效果更佳。

3.4恰当运用论据和论证

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只靠新颖的论点是无法支撑的。还要有充分的论据以及恰当的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能够给予人们足够吸引力的事例。力求论据的时尚化、个性化。对于论证,建议学生在写作之前做出大概的构思,尽可能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更好的得以表达出自身的观点,更好的被读者所接受。

【结束语】

汉语是世界上表情达意最为丰富的语言,其所蕴含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议论文,更是其中之精粹,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求知,注意其写作细节,写好议论文,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议论文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议论文水平的根本【J】. 中学语文,2011(12)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怎样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巧用语文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是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编写成的,其中大量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只要语文教师巧妙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相关的训练,就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巧用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的实例来作个具体说明。

一、抓住课文的表达“空白”,巧练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中,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的表达“空白”。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文《一件运动衫》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只用一句话点出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抓住暗线这一课文为了文学表达而特意安排的内容“空白”,指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写作中,不少同学以“人间真情”或“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请看本次作文的精彩片段:

A康威老先生看见小男孩打猎回来后,就请他过来一下。康威老先生摸着小男孩的头,微笑着说:“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狗吗?”“是的,我很喜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哦,是这样。我的一位忘年之友很喜欢你身上的衣服,他帮了我不少忙。”康威老先生说着,脸上露出了请求的神色,“我想用小狗换你的衣服,帮助他达成心愿。你看,这样做可以吗?”小男孩犹豫了几秒钟,最终点了点头。康威老先生欣慰地笑了。

B小男孩很诧异,迟疑了一会儿,对老人说:“我带走了小狗,您不寂寞吗?剩下的那只小狗也会寂寞的。”老人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小男孩还是有些不舍得。老人立刻抱起小狗,深情地吻了吻,递到他面前。小男孩看了看老人,又看了看小狗,飞快地脱下运动衫,递给老人,双手抱过小狗。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在构思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又从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出发,通过填补课文的表达“空白”,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课文的插图作材料,巧练表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表面上看,课文插图不是语言文字资料,也往往容易在教学中被忽视。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教材编写者别具匠心的安排,是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这些插图形象地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能运用课文插图作材料,巧妙地设计语言表达训练,就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描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生活在现代的小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人物的情感。笔者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帮助学生“走”进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下面的片段就是选自学生的当堂描写。

在这送别的车站上,无数双手在空中挥动。人们都踮着脚,仰着头,眼睛都深情地望着即将开动的列车。有的人眼中充满泪水,有的人则在高喊:“以后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看,那位拄着双拐的大嫂用伤心的眼神看着志愿军战士,仿佛有无数句话要对他们说,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看,那位小姑娘,哭得多么伤心。她一定是刚强的小金花,她拿着鲜花,眼泪挂满脸颊。朝鲜人民是多么不希望志愿军战士们离开啊!

学生就这样,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感受着课文中人物的真情,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中充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巧换叙述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并真正理解了一篇文章后,巧妙变换叙述方式,重新表达文章的内容,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说明文如果运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觉得趣意盎然,在变换叙述方式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好文章。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读完《大瀑布的葬礼》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写巴西总统的演讲模拟稿。请看学生写的片段:“我无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更是无法相信我们正在为亲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它曾经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常以它的雄伟壮丽作为自己的荣耀。世界上所有的瀑布都没有它那飒爽的英姿,没有它那洪亮的歌喉。但今天,塞特凯达斯,我们亲密的朋友,正在生命的边缘徘徊,正在作最后的挣扎。如果可以,我愿意用生命换取它往日的活力。”“朋友们,站在这里,你是否看见了大瀑布那央求我们不要再破坏它的脸庞?是的,大瀑布没有眼睛,它不知道是谁伤害了它;是的,大瀑布没有嘴巴,它不能大喝一声制止破坏它的行为。但是,大家看到它仅剩的水流了吗?那正是它辛酸的泪水!多么可怜的大瀑布。也许在它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无辜的它还不知道自己那美好的是被谁断送的!朋友们,让我们以大瀑布的消失为教训,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两位同学的演讲模拟稿多么富有创意!他们完全像个小总统,正声情并茂地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用语文教材中的训练要求,巧置新角度,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它们反映出教材的重难点,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训练建议。这些要求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发挥它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大效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习作要求:“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表面上看,这一习作训练非常容易,可实际情况是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大范围的作文要求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很难找到写作表达的突破口。怎样才能使这次训练要求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表达呢?笔者在准备进行这个习作指导时,班级发生了一件事:学生主动带来布置教室的蜡烛被摔断了。

笔者灵机一动,请学生们以这支蜡烛为主题,从第二人称表达的的新角度写出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次习作,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写出了饱含感情和创意的好文章。请看看这些精彩的语句吧:“无辜的蜡烛啊,你不幸被折断了。我身为你的主人深感抱歉。我没有细心照料而导致你的腰‘骨折’了。你还没来得及为我们增添浪漫的一笔,短暂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你没有五官,看不到‘真凶’,说不出半句话,多么无助的你啊!”“可怜的蜡烛,你真不幸。我和其他人一样,不愿看见你再也站不直的身躯。蜡烛啊,我们要跟你道一声真挚的歉:对不起!”“要是你有嘴巴该多好啊!或许可以在那人出手之前,你能说一声:‘不要碰我!’这场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像对待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一样对待你。”

巧妙设置了一个写作的新角度,就掘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泉眼”,使他们内心独特的情感和感受喷涌而出,巧妙地达到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拓展语文教材的原有内容,巧设假想,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完《可爱的草塘》,可以巧置一道假想题:“假如你是北大荒未来的开发者,你准备怎样开发北大荒?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北大荒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我会把下蛋的鸡和开河的鱼运一些到城市制成肉干、鱼干卖给人们,让大家都了解北大荒,吸引更多的人来北大荒游览。”有的说:“我会把一半的草塘开发成野生动物的家,让它们在这里随心所欲,人们也可以与动物零距离接触。还有一半草塘我会开发成一个开放式公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甚至还有学生提出:“我要为北大荒改个名字,它应该叫北太美!我要和一些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一起开发北太美,让它成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富饶的地方!”

再比如,教完《新型玻璃》,可以让学生假想自己长大准备研制怎样的新型玻璃。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语文教材中与创造发明相关的课文,让他们假想是未来的发明家,引导他们像发明家一样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学生们非常喜欢进行假想,积极性很高。他们写出的小发明论文有《新式黑板擦》《带铅芯的自动笔》《伸缩蚊蝇拍》《多功能折叠伞》《多功能手表》《废纸重造机》《环保垃圾筒》……有位同学甚至在大家交流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未来的科学家就是我们自己!

从以上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是新奇的,更是可以无限发掘的。他们的“异想天开”,他们的超乎常态的言行往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这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动。教材内容的适当延伸与拓展迎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创设了思维的空间,成为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语文教育专家吕淑湘先生高瞻远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道路: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根本。

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的需要,也应该成为现代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语文教材的本身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语文课堂就应该彰显创造性思维的特有性质。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指导学生领会教材,也不能只满足于运用教材的内容和观点来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种问题,应该巧妙地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小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科学素质 兴趣 能力品格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是保障“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对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技教育以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向小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我校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教育,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光明,真理与未来的窗户,让学生尽情吸收新鲜的科学气息,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了小学生健康成长。开展的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培养浓厚兴趣 促孩子热爱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使许多人成为杰出人才,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陈景润戚为闻名的数学家,丁俊晖成为斯诺克高手,都是对事物发生浓厚兴趣而刻苦努力的结果。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高,好奇性强,爱动手,这是学好知识的有利条件。如果学校教学能够利用孩子的特点,正确引导,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科学能力 促孩子多维发展

科学能力包括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培养和训练。

1 目不转睛――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校早在1997年就投资三十多万元在校内营造了一个环境教育,科技,劳技,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星火生态园。这是学生最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学生可在课内外自由观察实验。2001年秋天,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经过多次观察,一个新奇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注意和深思。经过大家观察和讨论,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完成了题为《用薄荷诱灭苍蝇》的科学小论文,获省科技创新大赛小论文一等奖。

2 异想天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课程。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发明的潜能。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十分重视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创新。多年来本校学生的发明创造,科学小论文,科学幻想画等项目参加省、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大奖。如:我校生物劳技组周斌等同学获得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一等奖。

3 心灵手巧――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科技,劳技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机器人项目的开设,为学生学习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创设了平台。学生多次参加省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屡屡获得较好成绩。学校建成省内小学一流的自制标本室,成为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场所。参加江苏省美境行动获创意。设计,实践多项大奖。

4 文武双全――综合能力的培养。

(1)学校定期举办小学生科技,环境小报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通过小课题实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中华鲟的饲养调查报告》《昆山地区鸟类资源的调查》就是本校生物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小课题实验,两个项目均获省青少年创新大比赛科学论文一等奖。

三、培养良好品格 促孩子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志品格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不夸张,不浮躁,不马虎,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的良好态度,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保证。另外,在科技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逐步磨炼不畏艰难的科学意志。

1 树立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在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严谨细致。一丝不苟。通过活动对培养学生积极求索的科学作风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使他们学到了对科学进行探索研究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是多么重要的科学素质啊!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应当把实事求是的品质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第一,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活动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活动报告。第二,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7篇

>>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进而去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新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新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创新思维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古人曾这样解释学问:有学有问才构成学问。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对教材已有观点,思想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如:《金色的细雨》一课中,“铁路需要枕木,房屋需要梁柁”一句。有学生提出:现在建房不在需要大量木材,钢筋水泥可代替,这句话好像有点不妥当。另一句:“我和弟弟好像突然长大,紧握油锯,伴着风雪在林间高歌。”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就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质疑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

二、挖掘创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克服思维僵硬,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如:我在教完《松鼠的尾巴》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松鼠尾巴的功能,写一写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拓思路,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有的学生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的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幅插图,同一题目的作文,都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合教材、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五、利用素材、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阅读课文《地球清洁师》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如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了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

总结,我相信,只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一定会得到发展的。关于创新思维的阐述是较为粗浅,笼统的。许多总是涉及不深,有的尚未涉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探索,尝试的。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创新思想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2]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8篇

议论文是一种高级的文体,需要学生生活阅历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面向实际,和学生一起去分析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引领他们去发现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不易让人察觉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议论文这种文体来训练。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乏思维的训练内容,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根本改观,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误区,把分析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是教师掌控着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毫无主体性可言,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思考,自然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语文而语文,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一味的就文本而文本,没有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难以使学生对文本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膜。因此,如果不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教学,不结合实际进行语言训练,无论我们运用那种文体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苍白的,毫无意义的。改变教学方式,凸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是治本之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双发现美的眼睛究竟指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当然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他,但是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却能深刻的感觉它”。我们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一起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生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训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训练出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怎么才能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去锻炼,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总结。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想的根须深入到生活的地下,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果我们停留在纸上,停留在生活的表面,那么,我们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好好思考。我们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语文的实践性具体体现在语文的生活性上。学习文本,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作家的思想,还需要学习作家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靠传授所能得到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历练,不断地去总结。所以,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我们都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质上来说,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他在1923年就指出,语文说到底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的。语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这是由语言和思维的形式及内容这一关系决定的。

就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人的认识都要超越感性认识阶段而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叙事文来说,学生要写作叙事文,他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感性思维,相反,他更多的需要理性认识。他仅仅对生活有感受,这还不足以激发他的写作动机,只有他超越自己的感性认识,把表现的生活现象提升到一个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观点的时候,他才能去创作作品。我们说作品的思路,其实就是作者逻辑思维的反映。同时,就叙事来说,这里面有很多的逻辑思维在里面。事件顺序的安排,语言的调整等,这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反映和思维水平的体现。学生在作文时所以出现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毛病,并不是因为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而是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够。一个头脑清醒,思路畅通的人,他的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他的文章的思想是有高度的。所以,写叙事文并不一定就是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中小学生来说,在形象思维的培养中渗透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

新课改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得出结论,重要的还是要学生通过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感悟研究性学习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要得出结论,要推导,要概括,但是这些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来说,任何理性认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写一些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让学生写叙事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写作的艰辛,学生才能感受到文章里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并把这些化为自己的血肉。枯燥的议论文提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写,而是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所以,他们才不可能去写作。思想认识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语文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当前,人文论的泛滥,许多教师有一种倾向和错误的认识,认为新课改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多的倾向于让学生去感悟、体验,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忘记了体验感悟之后的认识的升华。使得语文教学停留在表面,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实人文论者并没有否定理性认识,人文论者是要求语文教师更多的注意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这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学习,通过语言和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进行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看起来是叙事训练,但其实质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任何学科都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是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性即是语言文字性,又是人文性,两者的结合才构成语文教育的全部。就研究性学习来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首先是从感悟和体验入手,是感性和理性的充分结合。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议论文的写作来培养,而是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当前的高中新课改,改掉的不是文体写作的顺序,而是语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是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无用的作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说到底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对一个作品来说它既是思想的,又是形象的。也就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说穿了就是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就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认为,语文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的,但是将议论文作为一种主要的文体让中小学生来学习,这似乎有点偏颇。我们认为,语文学习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是形象化的,情感化的,而不是严密的逻辑化的。因此,写作教学不应该从议论文开始。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心理问题

小学教育是人类的基础教育,对打好根基形成好的教育素质有巨大的塑形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对小学生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在数学审题时克服审题障碍,对小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小学生拥有数学运算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数学运算和理性分析能力与其他科目联系在一起,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所以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也有很多方面都和数学粘连着关系,比如说理财,工程计算,测量,等等。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数据,需要一个理性冷静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他们能够打下良好的数学根基是非常有帮助的。

2.小学数学审题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数学学科属于工具类学科,它必须时刻和理论联系起来,才能够学以致用。在数学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变成一种数学思维,然后将数学思维转变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地体现出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小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概括能力差,即便给予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也可能无法正确地掌握。在一些学生答题时,对于学过做过的数学题目,他们会不加思索地做出来,但是对于稍有变动的题目就会束手无策,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一定要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能力。

3.小学生数学审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心里轻视,粗心大意。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总会以为自己会、自己懂,从而产生了轻视的心理,审题时就会出现粗心大意,而且会发生明显的偏离。

(2)心生畏惧感,丧失了信心。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高,当一个数学题目中存在过多的复杂条件时,他们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心情会变得高度紧张,便对题目产生害怕心理,不愿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也不愿意理清题目中的关系,因此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3)心理习惯作用,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例如,一根绳长76米,第一次去掉28米,第二次去掉15米,那么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往往会因为心理习惯考虑到第一次用去和第二次用去的关系,会很快地做成76-28-15=33米,但是实际上是28+15=43米,所以在学生的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思维定势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注重概念建立的条件,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进行解题。

4.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问题的对策

(1)阅读。通常说到阅读,人们就会想到语文,但是在数学中同样会用到。小学生只有练就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才可以将数学题目读明白,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题目中所谈及的问题,才可以对题目进行清楚透彻的分析。

(2)思考。思考是小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在小学生审题时只有借助良好的思考能力才可以将题目的意思领悟,才可以真正地知道题目所表达的意思,知道题目最终的答案。思考对于解题来说相当重要,没有思考就不能解答题目。

(3)述说。述说就是复述题目,真正地进入到题目中,搞明白题目的真正意思,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题目表达出来。述说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领悟能力,也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小学生在数学审题中的困难,然后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完成小学生能力的训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左右概念教学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06.

[2]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下水作文” 心理图式 综合素质 选材 逻辑思维

作文指导教师写“下水作文”能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吗?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所谓“下水作文”的基本内涵:“下水作文”通常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教师不能仅成为一个指导作文与批改作文的角色,而应该深入到写作实践之中,拿起笔来,和学生共同写同一作文题的作文,以求对学生写作文时的难点困惑、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定了解,逐渐形成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应该说,这种深入学生写作实践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这种经过写“下水作文”,在实践中获得的写作体会、感受经验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肯定比“坐而论道,”“不着边际,夸夸其谈”的指导要贴近学生作文实际,多少能够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可是,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仅凭写几篇“下水作文”,教师就想获得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从而解决学生写作文时的种种问题,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一.作文指导教师不一定能写出“下水作文”

当有的教师看到本文这一分论点时,一定非常惊诧:我们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文,我们自己居然会写不出来?我们的水平会如此不堪?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试图解决学生写作文的两大难题:“没有内容写”、“不知道怎样写”,其实这两个问题我们教师自己在写作时未必都能解决。

学生写作文的首要难题是“没有内容写”,“没有东西写,”也就是写作文时找不到写作材料,而没有材料就写不出作文来;至于能否找到写作材料,这和是否是教师,是否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并不会因为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他就一定能找到写作材料;如果教师找不到写作材料,那和学生一样,照样写不出作文来。

教师真的会“找不到写作材料,写不出作文?”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说,这是被科学与作文教学实践早就证明的不争事实。

在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中,有一次曾播出这样一个内容,一个小学生在作文课上,写不出老师布置的作文,于是他只好回家请他的父母帮助他写,结果他父母也写不出来,一家人折腾了大半夜,仍然写不出作文,第二天这位小学生只好向老师“交白卷”。这个例子说明,小学生写不出的作文,大人未必能写出来。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笔者还可以举出很多此类实例。在笔者从事作文教学、写作教学工作的数十年中,经常应一些校内校外的学生家长之邀,去学生家解决他们孩子作文中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不出作文来;”学生与家长都是在尽了很大努力、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请写作教师亲来现场解决作文问题”之举措;在这些学生家长中,有很多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有的甚至是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他们向本人坦言,他们指导不了学生作文,按照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他们也写不出作文来。

教师写不出所谓“下水作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水平低;就像有人能翻译世界名著,但未必能写小说一样。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关键在于教师对“怎样才能写出作文来”这一问题的内在规律缺乏认识,没有按客观规律写作及教学生写作;因此,教师和学生如何“写出作文来”的问题也就长期得不到解决。

一些学生及教师为什么写不出作文来?其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图式,如果教师出的作文题和学生或教师本人的心理图式不对应,产生不了“契合”现象,那就必然找不到写作材料,当然也就写不出作文来;这个规律对谁都适用,对教师也同样不例外。

除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学生写不出作文时,其实也就是学生思维受阻,思绪混乱,脑中迷惘混沌之时,教师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用科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清学生思路,让学生在“豁然开朗”、“灵感突降”的心态中找到写作材料,写出作文。但就目前作文教学、写作教学的现状看,不少教师事实上并未掌握上述两种基本规律,因此他们不仅仍然无法带领学生逾越“写不出作文”这道难关,同时也解决不了教师自身的写作问题,因此,教师想用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写出“下水作文,”这其实只是美好愿望,在实践中很难实现。

二.作文指导教师不一定能写好“下水作文”

一些作文指导教师认为,教师按照自己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写“下水作文,”可以从中获益,积累经验,掌握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但是事实未必如此简单,写作文中要解决的难题很多,如果这些难题解决不了,那就不可能写出成功的高质量的作文;如此这般写出的“下水作文,”留给教师的只是屡写屡败的惨痛教训,是心头挥之不去的重重阴影,以这样的实践获得的心得,一是无法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二则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缺乏说服力。

首先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写记叙文,首先要解决选材问题,即怎样找到一个新颖独特,有时代感,较为典型,能反映现实生活或对现时生活有意义的材料。如果找到这样的材料,该文就有了好的内容,这篇记叙文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要想找到这样一个材料却绝非易事,选材和教师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图式、生活积累、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选材需要教师对业已掌握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这需要有很强的比较、选择、归纳分析、判断、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少教师正因为缺少“选材”能力,因此在写记叙文时,“选材”这一关就很难跨越。

如果有的教师找到了好的材料,那紧接着就要解决“确立主题”(即确立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问题,“确立主题”需要作者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炼,这要求作者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除此,主题的确立还和作者人格品位及思想深度有关;如果思维能力及人格品位达不到一定高度,文章的主题会因之缺乏深度与价值,不可能有什么积极意义。主题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写记叙文如果过不了“确立主题”这一关,就算找到了较好的材料,写作则仍然会以失败告终。

再者,记叙文看上去似乎很容易掌握,概括起来就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开头、中间、结尾;但真正写记叙文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们在写记叙文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文中没有“六要素”;要么没有开头;要么开头占全文的一大半篇幅,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要么没交代时间、地点;要么没有文章结尾;或者本应写一个完整过程,作者却只写了一半就没了下文,也就是记叙事件过程不完整等等。除此,写记叙文还要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不仅要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还要掌握这种文体特有的语体风格,以及应该采用的主要句式,应该运用的思维类型,应该掌握的这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把记叙文写成了不是记叙文,不是议论文,也不是说明文,更不是其它文体的“四不像”。可见,掌握记叙文这种文体并非易事,

如果写议论文,那对一般教师来说,难度更大。议论文写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这要求作文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要提出中心论点,这需要作者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在对现实生活及相关材料进行一系列整理综合概括之后,才能提出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还要找出典型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这其中至少有三种逻辑关系需要把握:必须明确论据和中心论点的逻辑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不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根据中心论点组织材料这是演绎;将中心论点分解几个论层加以论证这是分析;在论证中,难就难在这几种逻辑关系通常是融合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掌握起来十分困难。

写议论文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把握和运用逻辑定律,这是写议论文的内在铁律;一旦违背这些定律,写议论文就将漏洞百出,硬伤累累。例如,有人在提出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说“美国是自由经济,”但在论证过程中却说“美国其实是国有化的经济;”这样,中心论点和论证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不一致,违反了“同一律,”全文无法论证,因此事实上,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再如有人写议论文提出这样的中心论点:搞“”,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对这个中心论点,读者只须反问一句“当年香港被英国人占去,中国人民答应了吗?那香港还不是被英国人占去了吗”?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立刻就可以被。原因在于,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因此这篇文章实际上没有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前后矛盾,违反了“不矛盾律;”有的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时含糊其辞,似是而非,这就违反了“排中律”因而论点不明确,这必然会导致后文无法论证,全文因不合逻辑定律而失败。

学生写作文其主要文体就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而教师要想把这两种文体练到相当高的水平,获得指导学生作文的真本领,那是需要时日的,绝非写个三五篇文章就可以获得较高“笔力”;仅“选材”和“确立中心论点”这两项,如不经过几十篇文章的练习,则很难形成相应的能力。许多作家说过:不写五十万字找不到感觉。我们的教师中有多少人是根据科学的写作理论,一字不少,练过五十万字,并练出成效的呢?如果没下过这样的功夫,那怎么能保证教师在写“下水作文”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且能从写作实践中获得真知,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呢?

在做了上述分析之后,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写“下水作文”的效果令人质疑,那么,作文指导教师是否应当写“下水作文”呢?其实,只要把“下水作文”的内涵和外延扩展一下,把“下水作文”改为“练笔,”问题就会变得明朗。教师练笔才能获得作文指导的主动权;教师的练笔之作要比学生作文更复杂,更有难度,更多数量;并在练笔中解决写作中的种种问题,这才能形成较强的“笔力”及辨识学生作文的“眼力,”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够高屋建瓴,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中的难题,迅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上一篇:小学生自我管理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口语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