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育范文

时间:2023-03-12 13:38:23

小学生美育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育小学生实施

随着教育教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也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挖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潜能。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赤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审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小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然而小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来指导学生,把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时代美的最高准则,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开创一个清新自然、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社会、学校、家庭都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直接课堂。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首先,学校必须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在遵纪守则中发现美、体验美。其次我们要多方结合,开展好美育教育:

一、通过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的教学进行美育,这是小学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术,通过学习绘画、雕塑及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可以看得见的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音乐课的唱歌教学,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并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语文教学,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各种艺术形象的美,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美。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做到词汇丰富,描述艺术化,朗读富于表情,这些都是感受作品和欣赏作品美的重要手段。

二、善于挖掘其它学科中的美育因素,通过各种教学进行美育

例如,在数学课中进行美育,可挖掘“数的美(888、999、96等),式的美(X+3=10、S=AB等),还有形的美,符号美”等等。在教学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充满美的情绪,创造美的乐趣。

三、通过课外和校外活动进行美育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着广阔的天地,是进行美育极好的场所。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音乐欣赏、观看影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可以通过郊游、野炊等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还可以指导学生野外写生、采集标本来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参加表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第二课堂活跃起来。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如看电影、观看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智力游戏、野炊春秋游等活动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美术兴趣,培养其审美、感受美的能力。

五、走进生活圈,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利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音乐、工艺美术、手工制作等进行教学。把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之精华引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并且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心小学文明礼仪培养提高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然而,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混杂,家长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会插嘴;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课间常有学盛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同志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人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而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要求和依据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我们教育的这一代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应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在平时的交往别是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因为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例如:放学回家见到父母主动问好,帮助父母做做家务等,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二)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在学校,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尊重老师;引导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奉献力量的种子。

(三)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大多数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还是知道的,整体较好,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应训练和提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同时,男同学相对女同学而言,礼仪行为又普遍不及。男同学一般比较顽皮好动,女同学比较文静,说明男同学的礼仪教育要难于女同学。所以应针对高低年级和男女同学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1.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如:在上下楼梯处张贴“轻声慢步靠右走”、走廊上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草坪花圃旁张贴“请勿践踏”等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一)制订规范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订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低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让学生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狠抓养成教育。

(二)舆论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知识。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学科融合,渗透教育

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如:在《说话要注意姿势》这一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说说图上不正确的说话姿势及原因,让他们知道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做一做、演一演正确的姿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

4.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教师首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都亲切地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也勇敢地向学生道歉。着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

5.多种活动,实践行为

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搞活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深化。开展每日礼仪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发动学生编写礼仪儿歌等,使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3篇

一、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调整小学生的脆弱心理

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这些都是他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感化了。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等不良心理。单纯地说教他们,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绘画作品能以情感人,各种色调对人的心理也有极大的感染力,如蓝色使人感到寒冷、深沉,白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理解,能够净化心灵。心情不好时,去森林、海边走走、散散步,顿时觉得心情舒畅。少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性格孤僻、抑郁,我们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应该多让他们欣赏一些快乐活泼、色彩鲜艳充满爱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走出困境。艺术作品欣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还不止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造型、线条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如《画感觉》一课教授点、线、面的知识时,说明点、波浪线带给人一种跳跃感、活泼感。让抑郁的学生多欣赏一些带有这些元素的作品;对情绪不稳定、焦虑的儿童,多让他们欣赏一些三角形构图的作品,可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在作品欣赏中得到释放。

二、通过美术材料的准备,唤醒小学生的自主意识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它属于精神和心理范围,但它却建立在物质和生理之上。在小学阶段,上美术课前材料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准备的充足与马虎直接关系到美术课能否顺利进行。这个不起眼的准备工作能体现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如现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课是要带材料动手做的,而这些材料哪来呢?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去寻找一些适合本课的材料,更多的去寻找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既节约了资源,也美化了环境。别小看这一寻找的过程,从孩子的作业情况来看,课前别有用心的去准备的学生的作品,是极其具有创意感的,所以这微妙的寻找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善于发现能力,增强创造能力的过程。

三、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改善小学生的孤独心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在美术教育中最能体现学生创造力的是学生作业,美术作业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认真完成,就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虽然作品中他们的技法可能比较稚拙,画面也可能比较粗糙,但他们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是伟大的。通过创造作品,转移了他们的焦虑与不自信,改变了精神面貌,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耐心、独立性、自觉性等心理。现在美术作业大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合作中,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发表观点、动手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排除了他们的孤独、不合群等心理。如在教授《我造的房子》这课时,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但偏偏有一小组的一个人落下了,我问他“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合作?”那个孩子脱口而出:“我不想合作。”当时,我愣住了,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合作完成作品,他不喜欢?通过我的调查,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经过我的一番劝说,他融入到了那个小组,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最有创意的作品居然是他们小组。我问了组员们一些情况,这个创意造型是他想起来的,做是其余孩子完成的,课后,我走到他身旁,送给他一个大拇指:“你是最棒的。因为有了你,才有了这个创意造型。”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情形充分说明了一点:合作游戏完成作品增强了小学生的亲身体验,比流于形式的说教更能推动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想在此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释放,情感和人格都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和完善。美术作品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秩序性的一种表现,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条不紊的习惯,善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的行为表现。

四、通过美术作品的评价过程,完善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学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时,都有一种成就感。按照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业后对其要进行评价,评价有自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等,它的评价方式不限,改变了以住的“优、良、中、差”的硬标准。学生自评能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剖析的能力;互评能让他们养成善于吸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而教师的评价,要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把不同的“评价标尺”,进行“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艺术评价。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进步的大小给予恰当的评价,穿插这种富有弹性的评价能使他们萌发克服自卑、充满自信、积极进取的心理,这种评价对于平时学习差、经常受老师批评、自暴自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良药。这些评价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体验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大声地、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除美术课以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美术兴趣小组、绘画竞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责任感,同时思想通过撞击也会产生火花。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育;德育;关系

一、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导学生课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小学生美育及德育工作,通过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以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如何提升小学美育与德育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梳理好美育及德育的联系及区别,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以发挥两种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美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1.目标及功能上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美育与德育的联系在于两者都作用于人的精神,属于人文教育,主要是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美育及德育的区别在于德育属于规范性的教育,通过规范教学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并且在德育教学的逐渐延伸过程中,小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自觉,比如不随地吐痰、不打架、上课认真听讲等,因此可以将德育理解为一种说理教育。而美育则更加自由,属于一种感性的人格教育,主要是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美学事物的熏陶中,使小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此外,德育主要作用于小学生的思想以及理智层面,要求学生具备一个社会人应有的思想品质。而美育则作用于人的感知层面,是无意识的感染,影响小学生的兴趣、性格。

2.教学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德育及美育的共同点在于两种教育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德育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以及约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及秩序,来约束人的行为,比如小学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提示学生上学不应迟到、上课不能随处走动以及不能打架斗殴等。而美育则着眼于维护人本身精神方面的平衡,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使人际关系和谐,显然,美育往往具有更加明显的特征。美育主要依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比如教师的个人品德、行为举止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不自觉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这一层面,德育往往依赖美育发挥约束的作用,使得一些规范不会沦为形式化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是应该的,是主动的去接受而不是受到约束。所以说德育可以让学生划清好与坏、善与恶的界线,而美育则通过鲜明的导向性作用,使人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朝着了良好的方向发展。

3.基于基础和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德育与美育都包括心理教育。但是在具体的课程组成上,两者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美育主要关注学生审美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创造力得到提升,通过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标准的树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审美思想,一般而言,小学美育主要在美术、音乐等课程中体现。而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同时通过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引导,使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不发生偏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一些厌恶学习的学生能够转变自己的观点,并且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教学一般以思想品德与体育课程为主。因此美育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及人格,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断提升,而德育主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小学生养成自觉性及遵从意识。

三、小学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美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在小学教育中,应根据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合理分工及功能互补,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1.教育内容及目标上的结合

小学美育与德育各有侧重点以及教育针对性。小学德育教学常常依赖思想政治课程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而将德育与美育结合则可以有效解决德育教学不足的情况。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指出:每一名教育者都要充分认识与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协调发展。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美育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以进一步使小学思想教育深入人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比如在小学美术中的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美育及德育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以使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自身的道德水平也不断提升。如小学美术欣赏中的《古代传统建筑》,教师在讲解传统建筑美学价值的同时,还可以教导学生传统建筑中所展现的民族代表性,学生获得强烈的民族尊严及自豪感。

2.教育方法及教学手段上的结合

美育与德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联系与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美育与德育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在两者均关注学生关系这一基础上出发,取长补短,以使两者的优势得到发挥。对于美育教学方法,一般以美术鉴赏以及音乐欣赏为主,而德育主要以思想品德为主,这样两者的界限比较显著,结合起来也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两种教育的结合并非内涵上的结合,而是应抓住两者的联系,明确美育课能够为德育课提供帮助,通过美育中加入思想品德形式的情感熏陶,使德育工作一改传统正面说理的形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3.教师队伍上的结合

小学美育与德育的教师不同,一般而言,小学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往往由语文教师、思想品德教师来完成,而美育教学任务则一般由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完成。然而受小学美育与德育教师较少的影响,往往一些德育教师兼任美育教学工作,这使得美育教学质量较低。因此在小学美育与德育教学中,就应不断强化德育工作人员的美学学科知识传授,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美育中的德育功能,使实际教学中能够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语

总之,美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求教师深刻理解美育与德育的内涵,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以便构建更好的学科体系,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06):144-145.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教育;学生发展

以美术课作为载体,开展对于小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部门当前时期的共识。从美育教育开始实施以来的教育成果来看,它确实在诸多方面为推动小学生的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关键手段。

一、培养小学生的美好品格

美术教师以教学中的作品为载体,引导小学生从“美”的角度去感受作品的外在形式之美以及思想内蕴之美,而且,还在小学生感受的过程中,积极地帮助他们自由地调动内心的情绪、情感、思想、意念等进行自主观察与感悟,进而为小学生培养美好的品格提供了有效措施。以《小鸟的哺食》这一作品的教育为例,美术教师通过营造母子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渲染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使小学生内心中关于母亲的美好情感油然而生。

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引导小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育。美术教师通过帮助小学生从真、善、美等艺术及思想的正确角度去自主、自由地观赏作品,可以充分地为小学生构筑起审美鉴赏的能力以及创见性的思维。以《水墨画》的教育为例,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水墨画的笔法、线条、着墨、渲染等各种角度,去自主地感受作品的艺术美,进而构筑起他们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独特的鉴赏视角。

三、增加小学生的美术知识

小学美术教师有意识地将美育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开展以“美”为主要理念的教学工作,不仅使得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小学生美好品格以及提升其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还能够通过基础的美术理论教育,帮助小学生获得相关的美育知识。比如,小学美术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的配色方法以及油画棒、蜡笔等上色工具的应用,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水墨画、水粉画等不同画作风格的线条以及色彩美等,使小学生达到对基础美术知识的深度积累。

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鉴赏能力、美术知识积累等都发挥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同时,美育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作用的实现,还能够最终引导小学生拓宽心胸,帮助他们实现与他人的友好沟通及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陈洁.创新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发展[J].教育科研论坛,2009.

[2]乔丽珍.运用美育资源,提高学生审美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探究

美育维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美的教育。维度是数学中的一个参数。随着对美育的认识,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是给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信心。小学生还处于被开发阶段,自主性还不够,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创造美。

一、让美育融进小学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个抽象学科,美育是一种形象性教育方式,把抽象的数学和形象的美育集合到一起,就像是让虚幻的数学一下子在眼前清晰起来,这可以让刚刚进入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学习数学。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是关键的一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美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中,让美育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美育维度在小学数学中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审美素质存在差异与不同

由于我国教育正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过渡,教师只针对自己学科进行教学,很少对美进行研究学习,对名曲、名画的欣赏少之又少。由于每个人对美的认识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的审美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差异。而数学又是抽象的学科,对美就更难发现,没有头绪。

2.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对美育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不同,在教学上,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做到教学上的平衡。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完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大好时机,美育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完善。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是不够丰富,对于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不能完全接受,分析能力也不是很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美育在数学中的发展。

3.美育处境窘迫

现代教学提倡美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但是真正做到美育与教学相结合的不多,大多是大力提倡美育,但落实到实际,只是走走形式,导致课堂的审美教育形同虚设,数学教学又长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和教育,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根本做不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实际的数学学科中存在着很多美的资源,要让美育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中,实现美育与数学的有机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让美育在数学课堂中很好地渗透进去,让学生获得知识、欣赏数学美,同时,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1.美化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动作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并且要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育数学上特别要注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练和富有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每写一个公式、每画一个图形都要工整,布局合理,给学生赏心悦目的美感,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动作、板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到美,让美渗透到学生心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美、创造美。

2.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美

小学生的认知还不完善,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中,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取。数学的美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亲自动手画图、验算、摆放图形,有利于学生对新认知的构建,更好地在数学中体会到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建丰富的教学情景,实施愉悦教学。

总之,小学教育离不开美育,但二者又不是单纯地叠加在一起,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完美地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学;策略

美育教育可以让人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现象和事物,促使人们自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能够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美育教育观

美育简称为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学教育,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忽视了美育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把美术教学当成简单的讲解美术知识,训练学生绘画技能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美感和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美术素养不高[1]。作为一门艺术,美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性和情感性,一副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审美享受,而且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其审美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合理开展美育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作为美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美术教材中蕴藏着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正确对待美术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万绿丛中一点红》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浏览一下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不同颜色的搭配效果,让学生深入了解颜色搭配的重要性,具有搭配颜色的能力,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鱼儿的游戏》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展示鱼的图片、视频,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多种多样、形形的鱼,了解鱼的外形美、动作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指出最美的一条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善于观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且,美术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术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的特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3]。例如,在学习《校园里的花》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花,让学生描述出花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且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然后,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拿出几幅花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绘画,描绘出生活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美学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例如,在讲解《天然的斑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图片中的美,让学生放学后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共同欣赏,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四、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美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能够创造美,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好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造出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撕纸游颍让小学生把用过的纸张,撕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以充分发散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水平[4]。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收集火柴梗、可乐罐、鸡蛋壳等,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火柴梗搭做一架小桥,把可乐罐做成一个花篮,把鸡蛋壳做成一个玩偶等,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特点,合理渗透审美教育,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惠芳.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5.

[2]巩凤霞.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216.

[3]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2,06:144-145.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因素;探讨研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会忽视对美学元素的渗透,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带有极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对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小学生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教会小学生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美育的渗透需要引起各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不足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无法正常开展和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具有极大关系。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形成正确的美育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协调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对培养学生渊博知识和美好人格具有独特优点。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研究和探索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足够认识,功利的思想观念往往会左右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美育资源的不合理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情感美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目前,很多小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会将一篇充满美感的文章分割成若干段或者若干节来进行处理。教师人为地将语文教学和美育进行隔离,将许多文章具体化为思想内容、写作特色、题材段落等等,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对语文课产生焦虑心理。著名大师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且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语文课作为美的一个缩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很多小学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重点把握不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美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尤其是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个性的体验。但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同质性。由于每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美育的实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则成为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

教师自身审美能力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顺利实施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运用比较直观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毕竟,对美的感知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尤其是在美育专业知识方面,教师可以对审美教学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阅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谈美》。

其次,小学教师还要提高自身对审美的示范能力,为小学生的审美培养树立良好榜样。小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阶段差异,对新鲜事物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解,渲染课堂气氛,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例如,教师在对《望庐山瀑布》进行讲解中,可以对诗中的场景进行想象。通过对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感。

最后,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每一堂课教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优化设计,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2.合理地应用小学语文美育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要在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对《桂林山水》进行教学中,可以发挥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通过借助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营造一种意境美和情感美。同时,教师应该尽量地避免将该文章分成几段来进行讲解。相反,教师需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对文章写作语言和风格进行全方位地分析。

3.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

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地改善教学美育方式。例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播放相关朗诵音频,以及放映有关庐山的图片等等。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将自己有效地融入到特定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性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充满探索美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张静.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9(7):62.

[2]李文倩.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1.1.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9篇

美可以辅德、美可以促智、美可以健体,这是被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过的。在小学教育中应更充分地发挥美育的这些作用。

一、以美辅德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三、以美健体

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小学生的发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脏的和谐运动,而且有助于气血精神的舒顺调和,我国古人相传的“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人体基本姿势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综上所述,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仍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将美育贯穿到德、智、体诸课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只是说教,智育不单是灌输,体育不只是机械的动作。这样的小学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生美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概述意义;策略

一、语文美育的概述以及意义

所谓语文审美教育,就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贯穿美育,这应该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手段之一。语文美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建立审美观,树立审美理想,并且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教材的结合,并通过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实施美育,从而达到构建小学生审美结构的目标。语文审美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学科有很强的美学效果,美的因素充满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小学生升学考试的现实问题,只能把课程教学与考试重点联系起来,更多的强调了知识点的运用和考试方式,并没有注重对语文结构美、语言美、内涵美的欣赏,学生在老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失去了审美的主动性,淡化了对画面的想象力,缺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古板、枯燥的局面。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美育势在必行。这是改变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恢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让语文知识充满了画面感,活跃了课堂氛围,营造了优雅的语文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语言揭示艺术美毋庸置疑,师者于课堂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最依靠的还是语言,因为语言是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结合教材内容变化多样,有的抒情类的文章,教师就要带着丰富的情感去讲解;有的描写景色的文章,教师语言就要绘声绘色,优美生动;有的议论性文章,教师的语言就要严谨,富含哲理和逻辑等。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语言的艺术魅力,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情境感受语言美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充满生命的个性色彩。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应该调动教学氛围,创设与文章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的魅力。只有教师带有激情,转变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才能让课堂生机盎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联系内容,联系生活,把语文知识转变到学生身边的事物,更有利于语文情感的展现和学生吸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会抓住教材的情感主线,感受语文的语言美,养成了自己审美的习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采用有感情朗读、文章情景再现、音乐辅助等形式作为教学手段,以情动情,带动和引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小学生由于心理不太成熟,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真切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和魅力。而利用插画的画面感,能把语文感念和理论的知识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更利用小学生接受。学生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丰富感情的阅读,让学生的欣赏过程充满了联系和想象,对于美的感悟和情操的培养更有带动感。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观,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训练,学生审美观念得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得以熏陶,而且直观、简单,更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

(四)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喜欢漫无天际的猜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审美品鉴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充满想象力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思维,发挥创造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一文中,在学习詹天佑勘测路线时,教师通过崇山峻岭的图片展示,再通过对当时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困难地描述,引导学生在想象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可以讨论或发表看法,从而体会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的贡献,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想象,能够更充分的理解课文整体表达的情感,并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了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小学语文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创造审美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想语文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学习的趣味,品味文化的精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优雅纯美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全面能力。

上一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写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