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03-03 16:06:04

小学生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1篇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关注程度很低。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在竞争激烈的应试压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更不容乐观。

笔者曾经从事一段时间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习惯有一点点了解。由于刚刚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学校校舍经历灾后重建,原来的图书资料几经搬迁杂乱无序,无法对学生马上开放,经常有学生饱含期盼的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借书呢?”,图书整理归类工作在学生的热切盼望中终于完成了。刚开始开放借阅的时候,学生很踊跃,图书室门前像过节一样,借阅队伍虽然排起了长龙,但学生依然兴奋的等待着,直到选到自己中意的书籍才离去。这样的现象经过一个月以后,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借阅人数急剧下降,从刚开始的几乎100%借书到只有10%不到的学生来借书,有的时候甚至没有人来借。看来农村小学生中有课外阅读习惯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特点:

一、课外书籍少

只有很少的同学家里有少量的课外书籍,一部分学生家里除了学校发给的课本以外再没有别的读物。

二、课外阅读时间少

一般学生空闲时间都用于玩耍和看电视等,没有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阅读时间,还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了,做完作业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了。

三、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的小学生很少

四、课外阅读书籍局限性很大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借阅记录看到,学生借阅频率最高的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神厨小富贵》、《美人鱼》等,一般都是知名的国内外经典的文学作品。

五、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度不够

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安排课外阅读的比较少,即使安排了也没有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很少把它当成书面作业一样看待。家长对于课外读物也很少关心,偶尔有孩子特别喜欢的书籍在孩子的央求下买一本。老师和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孩子因为读课外书籍而耽误学习,禁止学习阅读课外书籍。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认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古有匡衡“凿壁偷光”而成为西汉大学问家,近有主席爱书爱读书而成为一代伟人,其所作文章、诗词歌赋引经据典,堪为世人文学创作的典范。

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高年级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从学生喜欢看的书籍可以看出,学生注意的书籍主要是自己从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反馈,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不同体裁、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将这些好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激发孩子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要在家庭和学校形成阅读的氛围。很多喜欢书的学生其家长也喜欢读书,小学生一般有从众心理,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他自己即使不喜欢也会慢慢被感染。

二、改善学生阅读的条件

目前农村小学图书室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不断增加,但是利用率不是很高。因为图书室借阅一般是提供给学生书目,而没有必要的内容介绍,学生选择书目时只能看书名,不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因而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实行开架借书,允许学生自由进入藏书室选择书籍;另一方面在班级设立书架,由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书籍,学生在班级书架自由选择阅读,学生看后互相介绍交流,灵活性更强;第三,家长要为孩子选购一些必要的课外读物,增加学生阅读的渠道。

三、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设计最好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老师这样做的,先提出阅读的书籍的数量要求,然后对每阅读完成一本书的同学发给一个带卡通图片的阅读章,阅读完10本书的同学可以兑换一个“荣誉金牌”,获得“荣誉金牌”的同学可以免除一定量的语文作业。于是学生的兴趣大增,班级参加阅读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阅读的风气也形成了。开始还有人担忧这样做是不是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结果表明课外阅读不但不会因为少做一些作业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全班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很大。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增加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2篇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科学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学习了《巨人的花园》后,让学生收集许多中外有名的童话故事。教师还可以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的教学,我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氛围的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学语文之友》,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绿野仙踪》,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另外,学生因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班何海洋喜欢军事方面的知识,我就向他推荐《军事天地》等课外书籍;简韫文比较喜欢漫画,我就向她推荐《动漫世界》、《世界儿童漫天下》等课外读物。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几种。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死板,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如举行讲故事比赛、古诗儿歌朗诵会、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阅读展示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我们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进行阅读交流、组织各种竞赛、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让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达到了润泽孩子心灵的效能。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条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70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课外阅读能力,要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来抓。同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地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而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至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创设学生课外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读、写、问、巩――课外阅读中的必备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年龄期,习惯是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习惯养成需要经常历练。

1. 读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多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读是认识的过程,读是体会理解的过程,读是思考的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学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只有我们认真读了,才能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才能体会语言中渗透的情感。

2. 写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不能为读而读,要自觉养成动手收集资料,动手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才能在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每读完一篇文章就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文章是不是有深度、有广度。

3. 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课外阅读中,要培养学生有疑而问、敢于提问的习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 巩固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复习巩固是很重要的。经常性进行复习巩固,能有效的防止遗忘。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啊!我们的孩子只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阅读,才能获取更多知识,适应现代化的学习要求,才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跃马平川”。

二、阅览室、图书角、读书吧――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条件

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1. 学校阅览室。阅览室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有了阅览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览室是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受条件限制,我们学校把每周二定为阅览室开放日,由教师帮助借阅。于是每到周二无论多忙笔者都会抽时间帮助学生借书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每当看到孩子拿到了书如获至宝一样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笔者也感到无比欣慰。

2. 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学时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学期结束时再归还给个人,新学期开始再更换新书。平时由班干部轮流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架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 楼道读书吧。学校在每层教学楼的拐角处可新增设随时随地供大家读书的温馨港湾――读书吧,静下心来,随处是知识的海洋!每每此时,孩子们都会早到校,沉浸在知识的城堡里。

4. 家庭督促器。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并让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家、校结合,共同努力让学生阅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略读、精读、默读、摘抄――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1. 略读法。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学习老舍的《老北京的春节》,课外让学生阅读与作者相关的资料,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 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一般用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中。

4. 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长此以往,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在于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让课外阅读为孩子们的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保驾护航。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4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并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用好语文教材,课内外相结合,拓宽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阅读策略。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拓宽他们阅读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诗、儿童诗歌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要引导学生先看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享受读书的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多渠道地接受各种信息,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能达到扩大阅读量的目的,而且是一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多项自我教育方式。在实践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坚持不懈地阅读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6.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本”。所以我们要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我们可以告诉家长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尝试,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5篇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动力,鼓舞和推动自己主动学习。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我校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努力“诱惑”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诱惑一: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总是把想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早早买来,放在教室办公桌的案头,一闲就看。没过两天学生们就入“圈套”了:或偷偷地来翻上几页,或在我阅读时围在边上一同分享……“鱼儿已在饵边垂液了”,我适时地在下午课前五分钟阅读几段或几篇给他们。双休日回来,已有一半学生拥有了和我一样的书。午间,捧着这些书与学生们阅读,交流,此时的我与孩子们的脸上是阳光般的灿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而且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诱惑二:活动激趣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我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学生们响应热烈,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一)选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精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三)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四)写读后感,驾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很多,最简单的如摘录,摘录绝词妙句的,极富深刻哲理的,最使自己感动的,最具启发性的……读了什么书有“感”,“感”到了哪一些,“感”到什么程度……本身就是孩子们理解后的释放,感动后的倾诉,困惑后的求助,“真实”是读后感的生命所在,对每个孩子个体而言,读了,有所感了,把它写出来了,就是成功。教师在指导时,尽量少一点“方法论”,多一点“渗透术”。

三、打造宽松环境

结合现状,各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图书室,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配置各类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加强图书室的管理,定期向学生开放,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依托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新家长把学生阅读课外书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错误观念,让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给学生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推荐优秀书目

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可以把书直接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书介绍给学生,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要边读边思考。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6篇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如何呢?根据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些课外书,学生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无非这样三点:

1 校内外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校内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围着教科书转,嘴巴上说着课外阅读重要,行动上却往往忘记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在学习了一天之后,回到家又要完成许多作业,哪里会有时间坐在那里读书?于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学生思路狭窄,没有创新的独到的见解。同样,校外,家长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有的家长受自身条件限制很少阅读书籍,更少督促孩子博览群书。甚至一些家长把孩子对课外书籍的热衷称之为“看闲书”,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业做了吗?”“词语会默写了吗?”“课文背了吗?”“作文写了吗?”似乎这些事情做了,语文就学好了。他们会在双休日送孩子学奥数,学写作,学画画,学各种器乐,甚至练习跆拳道,很少有人会想到让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为什么?很简单,他们认为这浪费时间,至少在短时期内是看不见“实效”的。

2 家长片面地理解了课外阅读。80%的家长对于购买课外读物仅停留在“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种狭隘的观念。

3 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不明白该读什么书,即便找到了一本适合的书,也是圆囵吞枣,粗粗浏览,导致留下的记忆很少,根本谈不上厚积薄发。

以上现状究其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环境下,为了急功近利地提高分数而让我们忽视了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身上只有沉沉的书包,眼里只有永远达不到的分数。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小学阶段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

1 培养兴趣,让孩子爱读书。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朗诵片段,人情人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共鸣;介绍封面,抓住切入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都能激起学生的阅读乐趣。

教师还可以读读孩子们的书,因为读了孩子们读的书,教师才能和孩子交流有关读书的感受,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内容如何,感受如何。当然也会因经不起诱惑,互相借阅一下,那是多么美好的交往呀。当然,教师也可以定期把自己的读书故事、读书感悟讲给学生听,孩子常常会因此而兴趣盎然,激发出他们读书的欲望,喜欢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现身说法的做法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强一万倍。

2 多渠道结合,让学生好读书。课外阅读不能是“放羊式”,也不能是“任务式”。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其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这些读物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从精神培养的层面来看,给孩子们多读些文学类作品,可以给孩子的人生一点美好的底子,给孩子的世界一个多彩的梦幻。这样,不论将来他的心灵驶向哪里,泊在何处,留在他人生底板上的永远都将是一抹美好的底色,这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是有益的。从语言滋养的层面来看,虽然孩子们将来未必都做文学家,但无论他做什么,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而至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有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等每一部书都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教益和人生启迪。中国的古典诗词、历史故事、科普名著、科幻小说、书信札记等都在新课标教材的推荐和介绍之列,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读物,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指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我们今天的文化在几百年几千年后经得起推敲的也是经典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当代时文荟萃,阅读优秀儿童作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 掌握方法,让学生会读书。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仍要把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成功地进入阅读之门。

(1)注重训练,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课外阅读得以实行的基本保证。课外阅读不能变成一种课业负担,也不能牺牲其他功课的学习时间来读课外书,要发扬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的精神,抓住时间的边角料,聚沙成塔。“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极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让孩子在阅读中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同时学会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自己的内涵,留下厚实的文化积淀。

(2)方法点拨,培养阅读能力。注重精读法、速读法和略读法的区分和结合。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多运用在语文课堂中。课外阅读中多采用略读法和速读法的结合。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所谓略读就是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掠过全篇,领略其梗概。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阅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因此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达到更加有效而愉快地阅读。

(3)摘录批注,珍视阅读感悟。课外阅读是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学生到书海里漫游,到书林里散步,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对此,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这一层面上,还应让学生厚积薄发,尝到成功运用的快乐滋味,因为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许许多多的语言素材,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记忆与理解,并适当地为我所用。

(4)注重评价,释放阅读热情。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随时注重评价。课前交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每天一记,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大大地开阔了阅读面,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读书笔记交流,借鉴美文,开拓学生视野,满足表达欲望。

教学生读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也许不能很快地让你我收到“应试”的效果,但它能让我们的孩子视野开阔,志向高远,追求执著,有思想且对生活充满热爱。

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

读书,是一种情怀。――观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人心灵。

在有书相伴的日子里,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真真正正的快乐,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洒脱!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7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好书引读。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要经常组织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87-01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榜样激励,现身说教。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推荐书目,自主阅读

1.适合学生的课外书

(1)要与学生自身生活紧密相关。

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关于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务技能以及礼仪、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太空历险记》、《阿童木》、《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结合学校开展的“晨读暮诵”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荐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新语文读本》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三、授予方法,学会阅读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西游记》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2)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追求快速,也不观其大略,更不要求背诵积累,因为它们一般都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而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细品型阅读,主要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5)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6)心得笔记。如:学法领悟、思想收获、人物评价、释疑体会、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

四、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我告诉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一个问号,请教老师或者家长,你对书中的角色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话想说,可以在旁边写下来。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开展讲故事、朗诵、猜谜语、知识竞赛等各种比赛,评选出积极分子,给予奖励。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9篇

1.书香校园 引领阅读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文化精华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因此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成智慧,养成德行。要想让孩子从小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浸染,除了家庭和师长的影响之外,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被动地接收很多文字信息,以一个相对方便快捷的渠道接触语言文字。为了让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效地融合、交汇,我以“书香校园”的建设引领、拉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

2.唤起兴趣 驱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班级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评选班级的“读书小博士”和“阅读之星”,授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此项活动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授之以渔 学会阅读

教师传授学业要授之以渔,首先必须让学生识别何为鱼。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而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又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很多家长也是以为看的书越多越好,贪多求量。我指导学生低龄学段可以多看童话、神话故事和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可以涉及小说、散文、历史人物传记、诗歌等多种体裁。尽量只看那些漫画和笑话,因为这些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没有多大作用。看多了,反而会让语言直白干涩。在选书时,要带领学生读多个人多种题材的书,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等。其次,我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要认真的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朗读。在读的过程要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平时多诵读积累,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

3.多种活动 评价阅读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交流等功能。由于课外阅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效果的内隐性等特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操作,比较困难。因此,把它与平时的常规要求和开展活动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每学期开展一次“诵中华经典 做文明少年”的活动,通过对古诗文的朗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得到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领悟得以内化,把语文与思想教育有机地整合。以每年省市开展的读书讲故事活动为契机,我让学生在校内开展读书演讲或读书讲故事比赛,评选出优秀选手再进行角逐,最后推荐前两名参加市级比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手段。我还间隔进行课外剧目表演,编抄报,词语(成语)接龙、作文竞赛活动,某些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的好友参加,寓教于乐,多主体参与评价,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我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4.去芜存菁 优化阅读

少年儿童求知欲望强,可是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内容的书籍,这些书籍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延伸向学生介绍优秀读物,带领学生选择书籍。可以根据年龄段、性别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书刊,可以推荐学生订阅一些物美价廉的少儿读物,如《中国儿童报》、《小学生学习报》、《少儿画王》、《小学生导读》等,也可以自行订阅《课标》推荐的同步阅读文库。在读书过程中,我注意教会学生根据作品内容的实际选择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把所读所感与语文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去芜存菁,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第10篇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视野变得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很多,我想喜欢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体会到。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不会读、不想读

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2.没有时间读

这是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

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主动性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说我虽然已经从教十四五年了,但是一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的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融、期待大结局之际,我们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出示《格林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以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孩子自然有孩子童年的乐趣,而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绘画,也可以对原有绘画的内容有所改动,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取得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根本谈不上课外阅读。学校的图书馆不要成为摆设,要做到整洁、宁静、弥漫着浓浓的书香,要尽一切可能地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尽情享受适合自己而且自己喜欢的图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教师鼓励班上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同学之间相互推介自己的图书。开展课外阅读,除了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语文教师的细心指导外,还要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分发倡议书等一些有效手段,将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乃至切实可行的方法等同学生家长进行认真协商,力求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3.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每个人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写片断、评价等。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感恩节活动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