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2 19:32:20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卫生保健 预防措施

1.前言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是地区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是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面向中小学校、直接为中小学生服务的事业单位,也是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和常见疾病、多发病防治的业务反映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所在地区内的中小学生。为了更好地履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工作职能,我们加强了中小学生健康保健的基本建设工作。

2.提高保健教师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帮助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等四个学段,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四个等级,互相衔接,循序渐进。上级部门将此项内容编成健康知识手册,配套电子光盘,我单位对保健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将学生想不到、不好说的健康知识做成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使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3.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号召,协助学校将健康教育内容写进课程表,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哈尔滨市教委制定 《哈尔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要求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程、有课表、有教师、有教案、有特色”。学校要成立校长负责下的学生健康发展中心,由心理辅导、卫生、体育和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健康教育组,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落实课程教学和教育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为了响应此方案,我单位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学校,与校方一起制定课程表,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写进课程表,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周均为0.5课时。新写进课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其中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内容中要求学生懂得生命孕育、生长基本知识;疾病预防要求学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无偿献血知识等;安全应急与避险部分将教会学生如何应急,躲避灾难,包括火灾、地震等的应急躲避方法。

4.主动联系学校和所在社区共同协作,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卫生保健的专业知识和安全隐患预防的意识

我单位在工作中坚持学校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原则,既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主动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丰富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教育的合力。

具体做法:一是按照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要求制定本区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计划,负责对本区内的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和健康教育课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二是开展社区卫生知识讲座,培养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共同配合学校做好中小学生卫生防御工作。我们说服健康教育课教师和街道的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家长到所在街道定期进行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家长明确良好的家庭环境胜过所有的语言教育,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主动协助学校共同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5.调查研究本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我单位每学年一次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做好本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建全学生健康档案,做好资料统计分析和积累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每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以下项目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1)近视眼、龋齿、沙眼等学校常见疾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方案。(2)认真做好传染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3)对在体检中发现在器质性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转诊工作;对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及时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

6.制定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流程,提高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急工作的效率,保证学生的安全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映能力,保障应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蔓延,组织工作人员特制定本工作流程。(1)在接到与学校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后,对报告事项作详细记录,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情况核实,同时上报相关领导。一旦接到学校有传染性疾病、同一所学校相同或类似症状超过5例或同一班级发现3例或3例以上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作出初步判定,指导学校对校门实行管制,必要时寻求公安部门协助隔离工作。(3)在疾控中心指导下,迅速对学校进行隔离区和非隔离区等区域划分,并组织消杀灭。(4)指导学校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尽快提供密切接触者名单及信息。(5)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协助学校做好隔离人员的安排,保障隔离人员的生活供给。(6)督促学校做好情况追踪及信息上报等工作。(7)协助学校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抚工作以及卫生防病知识。(8)协助学校做好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调整及人员安排。(9)做好媒体应对工作。

7.结束语

勤检查、多督促、普及中小学健康知识,把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成我们第一位的工作内容,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国家教育部,2008,12.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2篇

为认真实践“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理念,不断历练学生的品格,锻炼学生的毅力,增强学生的逆商,从而将身心健康质量转化为学习质量,为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心灵、幸福终身奠基,扬州市教育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突出“四加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有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能力强和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2009年始,扬州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各省级四星级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和市直各学校在年内须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其他学校可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过渡办法,力争用2~3年时间全部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满足各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为更多的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质搭建平台,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证书培训班,已培训教师300余人、在培400余人。与扬州市卫生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短训班,已培训教师800余人。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确保不少于2%的教师接受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同时,与市卫生局共同推荐一批有资质的社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每年年终对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综合考评范畴。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中小学生情商、智商、逆商的提高。在全市义务段学校开设“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中学段(职业学校)开展集中与个体的访谈辅导。在地方课程中保证每学年小学高年级不少于3课时,初、高中学段(职业学校)不少于8课时的心理健康专项教育。为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师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征文、工作札记、手抄报、电脑小报等评比活动。还先后编制了《扬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阳光心苑工作札记》《阳光・健康・和谐》等专辑、专题录像并免费发至各学校,学规范,要求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做到“四有”,即:有课时、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2010年,已启动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征集评比活动,拟编辑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进一步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市教育局利用《扬州教育网》开辟“体卫艺之窗”“阳光心苑”专栏,通过“在线咨询”“心语留言板”等构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广大中小学校,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每月定期开辟“心苑”健康教育之窗。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及时收集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活动项目。开学初,以“新”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如,认识新环境、了解新教师、感受新学校、结识新同学等。考试前,邀请专家进校园进行心理访谈,帮助学生调适学习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升学考试。毕业前,设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很多学校还在校刊、校园网上设立“心苑”师生互动栏目,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悟、所思,从而更加以人为本地实施教学。如,邗江区教育局的《邗江心育网》、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虹桥边”心理健康教育超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的“心灵小屋”等成效尤为显著。为充分发挥扬州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010年起将用2~3年的时间在辖区内各县(市、区)创建分中心,在城乡学校创建一批市级“阳光心苑”心理访谈室。与市卫生局合作完善“杨医生热线”服务,进一步丰富《扬州教育网》“阳光心苑”栏目,逐步构建校级、县级、市级中小学师生网上教育访谈系统和测试服务平台。

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

教科研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扬州市各中小学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子课题――“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研究,在60多名一线教师和200多名高一学生参与下,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圆满结题,并获中国电教馆“学与教研究”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各市直初中学校结合校情实际积极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开展“德心一体”研究,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各中小学一线教师根据岗位工作实践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札记》,被市文明办推荐给全市各系统。扬州市教育局在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别差异的前提下,重点对普通学校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特殊学校学生、宏志班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寻找不同人群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学习障碍,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优势,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摆脱生活或学习中的阴影,有效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幸福指数。

扬州市在突出“四加强”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强化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行政部门领导机制。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对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并逐年加大权重。明确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完善学校部门合作机制。各中小学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学工处、教务处和团委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认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抓好实施过程,并按照《扬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档指南》的要求做好学年总结和建档工作,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访谈机构、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三是完善家庭学校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把家长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通过召开家长通气会、发《告家长书》、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等形式,辅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通过亲子活动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表达爱心,使孩子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注重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鼓励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设健康的学习环境,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提高休闲活动的格调与品味。倡导“亲子阅读”读书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名著及有益书籍,让家长见证孩子在读书中成长并分享读书的乐趣与感悟。(稿件编号:100630004)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3篇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课与学科课程不同,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实际应用课;它不是教师的“说教”课,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课;心理辅导课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要上好心理课,学校、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贴近学生,潜心研究。

我们从小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其生理、心理特点,从保护发展学生的积极心态,预防矫正学生的消极心理,化解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于98年底组织教师编撰了《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教案》,开设了每二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围绕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适应环境、珍惜时间、团结协作、培植兴趣、自主自立,勇于负责,努力奋斗,敢于竞争,树立自信,追求成功14个板块,分年级按顺序撰写。为了规范心理辅导课,学校分别制订了心理辅导课的达成目标、评价指标及教师考核制度。平时,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切磋,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力求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生动活泼之中,于和风细雨之中,于潜移默化这中,于深入浅出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理解力有限,我们要求教师在课上努力采用故事、游戏、表演、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生动的情景中融注健康的心理因素,强化学生的积极心态,预防消极心理,矫正心理障碍。下面,以一年级《说说我自己》为例,作一引证:(1)上课的背景。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大家互不相识,他们既渴望了解别人,也渴望被别人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是及时的,也是必须的。(2)上课前的准备。每位小朋友回家向家长要一张自己上幼儿园时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及家庭的情况,为上好《说说我自己》作好准备。(3)具体过程。①教师引导,听录音“我是谁”;②分组活动,说说我自己,让大家了解自己;③互相认识,通过照片投影,猜一猜“他是谁”,使大家不仅认识自己,也认识全班同学。④形成共识――我是独一无二的,要热爱自己,珍惜自己。

二、开展“心育”主题活动。

“心育”活动是指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通过故事、儿歌、小品、相声、歌曲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法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升华主题,使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预防消极心理,矫正心理障碍。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自我表现欲强。心理辅导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之寓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开展“心育”活动真是实现了心理辅导与活动的完美结合。

开展“心育”活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善于观察,捕捉主题,努力使活动主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3)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通讨故事、儿歌、小品、相声、歌曲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法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和热烈的讨论,升华主题,达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预防消极心理,矫正心理障碍之目的。例如,五年级的“‘SoNoC’诊所”主题活动就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败自卑心理开展的“心育”活动,活动中再现了惟妙惟肖的心理小品,益智健脑的心理游戏、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又如一泓清澈的湖水,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心灵的沟通,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开展“心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锤炼,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是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进行学科心理渗透

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心理互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上好每一堂让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的课”,是我们的授课理念。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树立新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科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因素的评价。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长期渗透,如学生成功的追求心理、奋斗心理、竞争心理、自信心理的培养;二是随机渗透,即努力挖掘教材内蕴,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及诱导点,做到凡教材中教育因素明显的要突出,隐含的要挖掘,不够的要补充。如,在数学课进行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时,教师选用学生自己每天作业总量、时间和效率的例子,还可举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例子,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人的一生。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深化了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教育他们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效率低的毛病。

四、开辟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服务,矫治和预防学生的一般心理障碍,识别和发现那些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介绍到校外有关心理疾患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可以取一个学生喜爱的名词,如“心宛”、“成功加油站”等。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我校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2、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全体师生懂得珍惜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使全体学生从小就掌握必要的生存知识,克服当代少年儿童那种娇宠依赖的不良品质,提高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3、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会社会生活的幸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实施的背景条件

我校座落在翁源县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1142㎡,建筑面积10739㎡, 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室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85人,中学一级教师7人。本科学历53人,专科43人。持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的教师4人,C证的41人。

我校一向来重视开展安全教育,把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同时,近几年来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比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开展“三生”教育的良好基础。另外这两年通过教育创强,学校的设施设备、功能场室有了明显的改观,能够满足开展一系列德育工作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我校的德育理念进行布局和更新。目前我校已经编印了3套德育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礼仪知识读本》、《生命教育读本》。为进一步开展“三生”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教材。

目前,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少,导致小孩子被过分溺爱,孩子应该做的许多事情都由父母、爷爷奶奶代替了,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也比较差。为此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才能培养好现代化的接班人,才能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德育育人的管理机构

1、健全领导机构,重视德育创新研究,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协调发展。

2、制定科学可行的“三生”教育计划(学校计划、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班级计划、活动计划、方案、活动小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突出以渗透教育功能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地引发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兴趣。

3、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课题研究的指导,做到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及时汇报、适时指导,不断将课题研究推向科学化的境界。

四、实施内容

(一)构建主题文化 打造善美校园

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开展“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校训摆放:在求真楼正面贴校训:全面、严格、勤奋、活泼

2、教学楼命名:原科学楼命名为求真楼,南楼命名为求知楼,北楼命名为求学楼

3、依据我县是兰花种植大县,在求学楼配以宣传兰花的文化板块,使学生能够识兰、赏兰、写兰、画兰、颂兰,从小感受兰花的高贵、温馨、香溢。在求知楼配以生命与水、生命与饮食、生命与运动、生命与挫折、生命与环境五大主题的宣传栏,使学生了解珍惜生命与保护环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参加运动等等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在求知楼和求学楼的适当位置张贴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和《三字经》,让学生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5、在求真楼的学校墙报栏设置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少先队知识教育、德育知识、社会与科学、创建和谐校园、卫生与健康等8块教育专栏。这些墙报由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出版,要求每个学期出版三期。在求真楼下还设置学生作业展和学生作品展。

6、学校图书角:在求真楼下开设学校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做到天天有桌椅、有书架、有图书。

7、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让课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氛围,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结合学校的善美主题文化设立班级目标、班名、班徽、班级口号等。各班根据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二)以开展“三生”教育,推进 “政德”“师德”、“学德”建设

1、通过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全校

老师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生命教育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老师们言传身教,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2、以“幸福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立足点,在教师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活动,提高师德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3、落实韶关市中小学教师“十要十不准”。

4、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珍惜生命、爱护生活环境,勤奋向上的品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促进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我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何新旺、赖丽萍、张海霞、曾庆成、黄清花、华琴花、陈启珍、邓丽丽、刘丽琴、张远红等十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作为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依据。

2、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更新观念,高度清醒地认识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围绕韶关市“厚德弘善感恩励志”的德育核心理念和我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观摩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使学生掌握日常礼仪知识,养成文明礼貌的品格。

1、组织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各班每月一次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做到有内容、有教案、有效果。

2、组织礼仪知识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日常的礼仪知识,提高礼仪知识教育的效果。

3、利用黑板报、校讯通、升旗讲话等渠道开展礼仪知识教育。

(五)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

1、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掌握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溺水知识、防暴力伤害知识以及地质灾害的自救自护知识。

2、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检测考核。

3、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应急逃生演练。

4、利用黑板报、校讯通等途径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六)开展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1、经常性开展生活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提高 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五、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2015年2、3月)

(1)确定目标;(2)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

(1) 通过贴宣传标语、教师大会、升旗仪式、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2)创建韶关市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活动启动仪式。

(3)创“十无”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和实施阶段。

(4)道德讲堂活动的启动及实施。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学习、规划、启动阶段(2015年5月)

(1)组织学习,明确活动实施的意义和具体方案;

(2)开展生命教育、礼仪教育活动。

(3)德育校本课程的研讨。

(4)校园文化建设。

(5)道德讲堂活动的实施。

(6)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家长学校优秀教案的撰写评比。

第四阶段:活动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5年5月)

(1)进一步明确开展“三生”教育的方法、途径,形成我校的德育特色;

(2)少先队

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 (3)开展政德、师德、学德活动;

(4)请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6)《道德讲堂》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阶段:年度总结(2016年6月)

(1)对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撰写活动情况报告;

(2)进行经验交流。

(3)资料的归档整理。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5篇

心理健康课心理训练新课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获取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激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把此课搁浅,只抓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课有名无实,是个空设。

一、现状与问题

1.心理健康课是虚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在我们西部学校教学中只是个虚设。表面上看课表上有安排,实际上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心理健康课名存实亡。课程排在体育老师的名下,但体育老师不代班,不熟悉学生,根本无法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被占用。再加上教育评价的问题,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语数成绩,无人过问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心理健康课就成了一种摆设。社会上,人们也存在一个观念问题,本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非要说成是犯法,人们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无人重视这堂课。家长从不过问学校有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家长会上,不问孩子心里想什么?有什么想不开或不痛快的事?只是追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课的成绩,孩子的施暴、恐慌、压力甚至失眠无人过问,再加上寄宿,2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

2.缺心理健康课教材

义务教育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端正学生态度;疏导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与应试技能;纠正不良习惯等。目的是解决学生厌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叛逆、欺霸、过激、考试焦虑等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这期间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心理,本来是一个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可我们的中小学只是有课程安排,却无正规教材进行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老师上网找教学资料,条件差的教师无教案,我对8所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教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容五花八门,深浅不适,有的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如三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出现“性成熟心理早期教育”这显然是安排过早了,而在八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安排了“生活要自理”。也许老师准备的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上课根本不用。此实例说明,心理健康课缺标准的教材。

3.缺心理健康课老师

心理健康课是老师在心理学的原理上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整的活动课。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是把训练的内容放在心理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心理训练。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授课,利用谈话、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方面进行调适、转变、矫正。从而纠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习惯,塑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品质。老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各种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训练,如“健全人格”“寻找自我”“头脑风暴”“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的调适”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不要“开错了窗”。但没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没办法完成的,不会给学生带来满意的“心灵鸡汤”。

二、方式与方法

1.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

课改不能只管语文数学,学校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健康课。和语数课一样,有具体的安排。

2.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呼吁全社会人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管学业成绩人生安全,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要意识到有些安全问题是心理不安全造成的。

3.把心理健康的教学纳入学校工作的考核中

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该有一张心理健康课的答卷。

4.配备正规的教材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亟须配备正规的教材,让老师上课有书可依。

5.培训心理辅导老师

培训具备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老师上课。

6.心理咨询室

中学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调适、转变、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7.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课也要像语数课一样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让心理健康课和其他课程同步发展。

三、期待与关注

1.早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心理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健期”和“最佳期”,也引起专家和老师的关注。但是这项教育“只打雷,不下雨”,只不过是会议上说一说,并没有把工作做在实处。出了问题后由班主任处理,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找不到原因。毫无前瞻性。造成好多学生埋下“心理隐患”。如我校撤点并校后,在八年级的宿舍里发生了一起不安全事故。一个男孩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引起心理紊乱。用一把小剪刀捅伤平时欺霸他的几个学生,自己打开窗户要跳楼,幸亏老师及时制止,没有酿成大祸。后来,从这个孩子压在床下的日记中了解到他没有倾诉的对象,没人缓解他心中的焦虑与不满,缺乏心理疏导,造成情绪偏激酿成的。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课跟不上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像预防流感那样,提前打“预防针”,一但学生消极的挫折习惯化、稳固化,就难“医治”了。所以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尽力消除教师的影响

由于工作的压力职称的问题,将近四成的老师都不同程度的带有不健康的心态、不健康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工作中往往会造成对学生的心理困扰,老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能理智的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会对学生形成心理伤害。比如,这几年虽然强调不准体罚学生,可常有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身心的事发生,经调查都是由于老师心理不健康造成的。除此之外,不和谐的家庭和一些心理有疾病的家长也会对学生心理带来伤害,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严重,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的家长心情不顺,暴虐殴打孩子,这些都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再加上电脑的普及,网络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孩子带来快乐和信息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和障碍。它很容易使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消磨意志,虚拟生活,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他们变得性格孤僻,视力差,饮食无规律,抵抗力差产生癔症。家长老师无力回天。要是心理教育课及时跟上,以上的问题还会发生吗?所以,让孩子带者健康、安全、的心态生活,是我们老师、家长、社会首先要想到的。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3-02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等。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婴幼儿、儿童,以及育龄妇女。只要这些人的碘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生理需要,下一代人的智力发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健康教育是提高防病知识的有效手段,对预防碘缺乏病危害有重要作用。现将我县2008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结果分析如下:

1 目的

在病区积极开展针对碘缺乏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项目实施地区群众对碘缺乏病防治的知晓率,以增强其保健意识,并促进其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形成;对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能力,自觉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碘缺乏病危害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巩固我县近年来碘缺乏病防治的效果,并建立和完善碘缺乏病可持续消除工作机制重要意义。

2 方法

2.1 活动范围

我县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县。在项目活动期间,全县选取三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三个村的中心小学,由学校组织受训的目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法向目标妇女传播相关健康信息。

2.2 目标人群

一级目标人群为育龄妇女(18-40岁)、小学生(4-6年级);二级目标人群为各级相关部门领导、乡级卫生院院长、防保人员、小学教师、村干部和村医。

2.3 组织实施

2.3.1 人员培训:由县疾控中心医师参加了省、市级的项目培训,并负责对二级目标人群进行动员培训。然后由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进行培训。

2.3.2 基线调查:在实施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之前,对项目县的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基线调查。每个项目县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抽取五年级一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每所学校附近各抽取15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2.4 健康教育活动与内容

2.4.1 发放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包括宣传画900张、健康教育手册、教材1000册。制作宣传围裙270条,均分发给育龄妇女。

2.4.2 协调广电部门,在辖区内播放碘缺乏病防治科普知识和公益广告3次。协调教育部门在项目乡镇小学4-6年级的班级上好一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做到学校有安排,教师有教案。项目乡镇小学组织学生深入项目村开展传播活动1次,每位学生负责向自己的母亲和5户家庭的5名育龄妇女传播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在项目乡、村所在地书写针对性墙体标语2条;组织县级业务人员培训二级目标人群1次。

2.4.3 项目村村委会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入户宣传活动;对村民(特别是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分发宣传资料到各户,一户一张,宣传画要张贴上墙,并对其内容向村民进行讲解;指导家庭主妇购买、食用合格碘盐。

2.5 项目效果调查评价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干预效果调查评价。

调查相关健康信息的知晓率:在每个村的项目学校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相关健康信息的问卷调查,人数不足的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补足,并在每所学校附近各抽取15名育龄妇女进行相关健康信息的问卷调查。

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防治知识正确答题数之和)÷(被调查人数×每人应答题数)×100%。

每人应答题数均为5题。

3 结果

3.1 项目实施前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基线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对项目实施前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基线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知,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2=0.218,详见附表)。

3.2 项目实施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对项目实施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知,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2=6.81,详见附表),小学生高于育龄妇女。

3.3 项目实施前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对项目实施前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知,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项目实施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2=258.23,详见附表),项目实施后高于项目实施前。

3.4 项目实施前后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对项目实施前后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经X2检验知,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项目实施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2=95.69,详见附表),项目实施后高于项目实施前。

附表 偏关县项目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防治知识知晓率

效果评价统计表

项目前:小学生和育龄妇女X2=0.218 P>0.05 项目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X2=6.81 P<0.05

项目前后小学生X2=258.23P<0.05 育龄妇女X2=95.69P<0.05

4 讨论

4.1 偏关县碘缺乏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项目实施前,偏关县项目村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基线调查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偏关县项目村的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都相对较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相对贫乏。

4.2 偏关县碘缺乏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偏关县项目村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基线调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生高于育龄妇女。这是因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分级培训和“小手牵大手”的模式,即先由教育部门在项目乡镇小学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率先让小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再由小学生负责向自己的母亲和5户家庭的5名育龄妇女传播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

4.3 偏关县碘缺乏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项目村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项目实施后高于项目实施前。充分说明项目的实施组织有方措施得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结合该课程的特色和性质及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了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的课程探讨,以丰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于美国兴起的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我以合作学习为题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4585条。我又以“大学生”为题名在其结果中进行检索,仅仅有47条,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国内研究比较丰富,而且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合作学习的研究依然很少,国内研究往往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教学内容,展开对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和探讨,以丰富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一、合作学习模式

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二到六个人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1]。它是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因此,合作学习强调并具有以下特征:(1)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主要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强调集体受奖励,同时也重视个体责任的划分;(5)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3]。

合作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大学生作为身心发展日趋完善的群体,较之于中小学生来说,表现出更好更强的人格的独立性、思维的逻辑性、自我意识的完整性、情绪情感的丰富性、沟通表达能力的准确性、知识的系统性、社会生活经历的感悟力等。因此,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能力、交往技巧、平等性、积极性、承受力及知识的提升和内化。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正是基于此,心理学专业适应社会和学校教育的要求,开设了专业必修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为从业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一门教法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把握,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流程,从而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本课程重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学会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它一般学科课程不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团体动力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参与一系列活动,在其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4]。该课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注重过程经验,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对学生情绪的唤起和情感的激发[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和活动性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在经验分享和情感体验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于是,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我在进行了传统模式的有关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后,在教学实践环节,以合作学习为教学模式,进行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

三、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和实践探讨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色及性质,以及合作学习的理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合作模式的开发研究和探讨,具体步骤和过程如下:

1.分组。

根据班级规模,对学生进行分组(4—6人)。在进行分组时,考虑以下因素:能否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否使学生在合作中既能发挥所长,又能促进所短,能够发展;能否实现课程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能否符合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2.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的选择,进行该主题的教学流程设计及一系列的课前准备(资料的搜集、课件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的试讲、教案的撰写等),较好地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目标。

3.及时沟通、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予以指导。

小组在课堂外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协作沟通、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观念的碰撞、知识的外化及内化、个性的融合冲突,等等。正如任何一个工作团队的形成一样,会出现由试探、冲突到凝聚、整合的各个阶段。因此,教师在了解小组学习内容进展情况的同时,重要的是洞悉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成员角色及协作、沟通、冲突解决的情况,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畅开展。

4.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课堂展现。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上,每个小组依次呈现其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即进行一节完整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授课者进行整个课程的操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融入听课者中,也可以做辅助工作。讲完后,小组成员同时上台,对本次课的整个准备过程及其中的分工或者是合作情况予以说明,并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课环节,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气氛、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从多角度予以建议,允许小组人员予以解释或辩解。最后教师予以总结和启迪。

5.教案撰写,并突出笔墨于教学反思和对整个小组合作过程的总结。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的撰写,反映了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教学技术的情况。而教学反思和总结,则从感知和领悟方面让学生有所提升,由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升为合作学习的过程的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持肯定态度,尤其是课堂下的小组合作过程,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人际关系的交往,很多同学由不认识到认识,从熟悉走向朋友,开始了解对方的优点,开始审视自己,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了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

(2)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和宽容。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合作的过程中,大家由于个体差异等,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及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但共同的目标和相互的宽容和理解使他们凝聚力越来越强,最后大家已经习惯了为一个问题头脑风暴群策群力,能够客观地认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观点。

(3)信息共享、积极参与。由于合作的过程比较长,所有小组成员由开始的被动和消极、不了解转变为之后的积极主动、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4)知识技能的深化及提升。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家起初仅仅是泛泛的理论上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操作,切实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同时,在此过程中,开始回过头去翻阅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从而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5)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产生,内心的提升。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共同行动,甚至有些小组为了合作的方便,一起到餐厅吃饭,一起到图书馆学习,……就是为了能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灵感有火花尽快抓住。大家都具有了团队意识,同时内心都变得日趋强大,成为一个奋进的团体。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引导者、启发者、主持者,要求教师潜移默化地施以影响,掌控全局,保障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顺畅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分组学习,也非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学生不仅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经验上得到一种分享和共鸣,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团队协作、和谐共创奠定基础。因此,其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的成长、发展及人性的提升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关注点,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和谐中共创美好。

参考文献:

[1]hulubec 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classroom[m].first edition.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65-67.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52-153.

[3]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11.

[4]裴丽华.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原理与实施[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5:39-40.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8篇

——记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健康学校创建工作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教育的目标追求。 3年前,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和罗湖区健康教育所,在锦田小学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示范项目,试点取得成功之后,引起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 自此,深圳市开展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示范工作,从锦田小学发端并在全市逐步展开。 创建工作以课改为龙头 锦田小学的创建工作以课改为龙头。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健康教育教材———《新世纪健康儿童行动》。这套教材共6本,分年级出版。每本教材包括问题研究、卫生习惯、强身健体、互相赏识、做人教育等8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材寓健康内容于活动之中,采取读一读、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做一做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健康教育中有真切感受,如“生长程序探秘”、“豆芽菜壮起来”、“学会欣赏别人”等。一个个案例来自身边,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道理深入浅出,把健康理念注入学生心田。 与此配套,学校还编印了《教师健康教育指南》、《家长健康教育指南》、《健康教育教案》等教材,并利用校园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发了一批健康教育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学校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方案,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开设了15个单项教学。他们采取走班制教学,30多位教师任教,每两位教师集中研究一项内容,谁上得好,谁进行示范,谁研究出成果,谁受到奖励。这样一来,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有了保障,时间一长,有些课就成了示范课、观摩课,如四年级的《自律、自爱、自重》、三年级的《手脑运动会》等课程,已成为学校的品牌课。 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锦田小学的创建工作以培养学生做健康的人、做阳光的人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懂得健康知识。本学期,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全校教师健康知识考核优秀率达90%。 为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锦田小学从调查入手,组织教师分年级分类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经过问卷调查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并确定了学生心理状态的特征,按年级段分为低年级交往冲突为主,中年级自责孤独为主,高年级过敏焦虑为主;按情绪反应分为以忧郁、焦虑和逆反三大类为主,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焦虑问题,10%左右的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学习焦虑问题。 为此,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心灵操练。有的班级还开展了独特的心理训练课,如五(1)班开设的《在矛盾中成长》的专题训练,收到了实效。同时,学校还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苦闷。心理健康课成为学生的“心灵广播操”。 家长的配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举办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班,与家长一起研究孩子的心理问题。两年来,共有1400多名家长接受了健康知识的培训。 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锦田小学在健康教育中积极组织学生收集“做人”格言。全校1500多名学生都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做人”格言,教师再对其进行润色和汇编,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格言作为行动指南。每两周学生对照自己的格言反思自己的言行,从思想意识上反复提示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还要父母或保姆帮着背书包的现象,锦田小学在健康教育中号召全体学生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自己背书包上学开始”的自立自理自强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和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娇气少了,勇气多了,动手能力强了。原来一、二年级90%以上的孩子要家长帮着背书包上学,现在是92%的学生自己背书包上学。有位家长给班主任写来感谢信,信中说:“现在,我的孩子变得更懂事、更有礼貌了,我们非常感谢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学校还组织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开展寻找“我最敬佩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全校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关爱父母”、“家政行动”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改善了学生与家长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该校三年级(1)班学生魏天华的家长说:“孩子从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的辛苦,感受到了家务劳动的快乐,也分享了家务劳动的成果。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做父母的深感欣慰。”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身体姿态 形体健康教育

2001年7月出版并在新学期开始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领域目标之三,即“身体健康”目标指出:“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并分为三级水平,第三级水平为:“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也要求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但翻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我们很难看到身体姿态教育的内容;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针对中小学形体健康教育的探讨文章只有4篇,未见专门针对中小学生身体姿态的专业性研究。那么我国青少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健康形体意识如何建立,形体健康教育如何落实呢?

一、身体姿态的内涵

姿态是形体的下位概念,它与体格(身高、体重、胸围)、体型(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仪表(修养、素质、意识)共同体现人的形体。体格是形体的基本指标,体型是形体的静态表现,仪表是人内在气质的反映。姿态是指人坐、立、行等各种基本活动姿态,是人动态形体的表现。

二、不良身体姿态的危害

不良的身体姿态不仅会影响形体美,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探头、驼背、塌腰、窝肩、X/O型腿、近视等,甚至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2007年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育局组织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等,开展了青少年形体测量和测评活动。在抽样测评的102名初一学生中,有68.8%的孩子属于形体不良或具有不良形体习惯,走路上体晃动的占27.5%,X/O型腿的占17.7%,坐姿塌腰、弯背的占23.6%[1]。2008年大庆市中小学生体检的1组数据显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视力低下率,男生为56.98%,女生为67.12%。其中,初三和高二的学生视力低下率最为严重,分别高达70.96%和85.95%[2]。近视虽与遗传、营养等多因素有关,但学习时的坐姿是导致近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在2009年3月对秦皇岛10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测评,500名研究样本中具有探头、驼背、塌腰、窝肩、X/O型腿的学生高达68%。在与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形体不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形体美观,而且会造成其精神压抑,乃至悲观厌世。千里明秦皇岛护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秦皇岛教学质量较好的几所小学4年级以上的学生近视率高达62%,并呈上升趋势。窥一斑可见全豹,以上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我国青少年已有较大的比例存在形体健康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生理、心理问题,因此,改善中小学生的形体健康状况刻不容缓。

三、造成不良身体姿态的原因

(一)外因

首先,教育认识的误区。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一谈及形体教育或姿态培养便是体操、韵律操和健美操的教学,而这三门课程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中仅占较小的比例,况且姿态的矫正需要肌肉的静力性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岗的和即将走上中小学体育教育岗位的人员基本来自于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而形体健康课程并非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多数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设置形体健康教育课程。也就是说在岗和即将上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受教育的习得过程中,并未摄取形体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更无从谈及此项专业技能的形成。

其次,应试制度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繁重学习压力所致。沉重的书包和长时间伏案书写可谓有碍健康两大要素。过重的书包,日久天长会造成高低肩、探头、窝肩、驼背等不良的形体;伏案书写的时间过长则易造成脊柱、头颈的变形和视力的下降。

最后,学生的坐、立、行经验主要来自其自然成长过程,无科学指导和系统教育经历,后天的自发行为和非自觉性模仿是其当下身体姿态形成的主要途径,如影视的误导,很多男生站立时歪肩,双手插兜,盲目模仿影视明星的帅气,其实属于不良行为习惯。

(二)内因

首先,现代的孩子生理成熟较早,生理机能发育成熟期提前,特别是女孩子发育较快,较早出现了第二性征。由于孩子没有清楚认识身体发育过程的正常生理特征,产生害怕、害羞心理,感觉不好意思,常低头走路,养成了含胸低头的习惯。

其次,自信心不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不良等,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或同学鄙夷的眼光,自己总感觉什么事都不会做或什么事都干不好,自信心受到损伤,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养成畏手畏脚的习惯。

四、矫正身体姿态的建议

(一)强化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身体姿态的重视,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的形体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生理问题,而且涉及心理问题;不仅是一代人的问题,更是影响几代人的问题。

(二)不良身体姿态并非朝夕形成,亦非单因素所致,其与遗传、习惯、学习压力、学生心理等多因素有关,改善中小学生不良身体姿态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我们应通过启动改革考试制度、运用医疗手段、宣传普及形体健康知识、利用体育功能、调动学生家长的参与、加强青少年主观重视等多渠道长期共同干预。

(三)体育教师要走出教育误区,树立形体健康教育理念,使学生的身体姿态教育落实到每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改变只有体操、韵律操、

健美操才能保持和矫正学生身体姿态的观念,完成身体姿态施教与受教的自觉性内化。

参考文献:

[1]央视《生活567》.您的孩子形体健康吗[EB/OL]:http://news.省略/c/2007-06-08/143713184957.shtml,2007-06-08.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10篇

【摘要】目的:评价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抽样方法,选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由学校组织受训学生深入农村,通过手牵手活动向目标人群传播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行为测试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进行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在农村学校,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是可行的,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应以学校及电视为主,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增强目标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控制碘缺乏病的发生。

【关键词】碘缺乏病 知晓率 健康教育干预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信息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泸西县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本评价重点对项目乡镇五年级小学生对碘缺乏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做分析,旨在了解小学生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碘缺乏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同时通过分析他们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倡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下的卫生、教育、广电、商务等多部门合作的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长效工作机制,促[1]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化抽样方法,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在全县范围内选取5个乡镇作为项目乡镇,每个项目乡镇在中心小学五年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由该中心小学组织受训学生深入农村,通过手牵手活动向目标人群传播相关健康信息。

2 方法

采用派发宣传资料以及专题培训等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由泸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培训项目乡镇参与单位,项目乡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班级利用健康教育课,上好一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课,做到学校有安排、教师有教案;项目乡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深入项目村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一次,每位学生负责向自己的母亲和5户家庭传播相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项目乡镇卫生院负责悬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标语2条,培训乡镇领导干部、村干部和村医,出2期专题板报宣传栏,利用“街天赶集日”开展2次宣传咨询活动。

3 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抽取5个项目乡镇的5所中心小学,每所小学抽取该校五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知晓率、生活习惯、知识传播途径的变化情况。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数据采用检验。

5 结果

5.1 基本情况: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作了两次调查,每次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5.2 获取知识渠道: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主要以学校、电视为主,其次为医生和宣传单。由此可见,今后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干预应以学校及电视为主。

5.3 学生行为测试情况(见表1)

学生行为测试差异有显著性(X2=13.66,P

5.4 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知晓率情况(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逸圃中心小学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所学校位于离县城不远的坝区;其余学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6 讨论

健康教育干预是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它能使公众了解碘缺乏病的危害及干预手段的重要性[2],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作为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重点是利用学校和电视宣传。大力加强政府领导下的卫生、教育、广电、商务等多部门间的协作,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健康教育课、播放健康教育电视节目、发放宣传单、出黑板报宣传栏等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可增强目标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控制碘缺乏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姿芝主编.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2.

[2] 温远元. 高合格碘盐食用率地区缺乏病的健康教育[J]. 职业与健康. 2007,23(5):382.

上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