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08 11:25:18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1篇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摘抄积累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摘抄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善于积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摘抄兴趣。

1、教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在读书时,也喜欢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记下来。我就把我的这笔记本带到班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给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想自己动手做摘抄笔记。

2、营造摘抄积累环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劈“我积累,我快乐”栏目,最先是老师自己写上一些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叫值日生在课前领读。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写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就让学生学生时常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环境中,抄抄读读,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积累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并乐意摘抄积累下书中的精华。

二、加强指导,学会摘抄积累。

激发起学生的摘抄积累兴趣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指导学会摘抄积累。指导摘抄积累这个环节 ,我主要采取“两步走”教学法。

第一步:课内摘抄积累,主要摘抄积累课本中的四字词语或其它一些比较好的词语或好的段落。课本是摘抄的首选材料,因为,教材内容是经过小语专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语言和思想这两方面都最具典范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学完一单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句进行品析,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好段,比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赏析该单元中的这些句子,比如:“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抱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摘录。这样,学生在摘录中就能得到训练,做到触类旁通。

做摘抄时,我要求学生尽量都用格子是小方格的日记本摘抄,这样摘抄比较规范美观,而且便于保存。

还有,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摘抄,一定要到位,我专门利用一节语文课,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示范(一定要写),学生就照着写,老师还要走下去检查,内容写对了吗?看看学生格式写规范了吗?还要表扬表扬写的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重视自己的摘抄积累,每次做的时候,都会很认真,很用心。

第二步:课外摘抄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学生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中包含了许多课本中没出现过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各种知识,也应是摘抄积累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我就开始有计划地叫学生抄写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抄写了描写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的段落,三年级下学期抄写了描写跳绳、踢毽等的动作细节的段落,还抄写了描写表示心情紧张、高兴、难过的段落。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摘抄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具体细致。

三、开展活动,巩固摘抄积累。

如何才让学生把所摘抄内容真正的记下来,积累下来。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积累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好词佳句美段诵读: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把摘抄积累的优美内容,首先在四人小组内诵读PK,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优胜者参加全班PK。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还逐步提高语言领悟能力。

2、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摘抄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后,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四季”知识抢答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所摘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活动的快乐中记住了很多内容。

3、手抄报制作比赛:每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摘抄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全班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师的墙壁上,这样既表彰了优秀学生,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意识的又记忆了相应内容。

4、联想、仿写比赛:为了让学生灵活、准确地运用,在分类摘抄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仿写比赛。比如学习了《荷花》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书上的方式进行联想;摘抄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后,让学生发挥四人小组的集体智慧,仿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段,然后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佳模仿秀小组。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认真摘抄,用心记忆。而学生通过活动不仅获得了胜利,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应用。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2篇

为了能较大改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就此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给予关爱,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呵护、引导他们,激励、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开展教学工作就容易多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快乐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阅读兴趣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一)榜样激励

教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坐在教室里看书,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模仿,逐渐走上阅读之路。平时,教师还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在班上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的阅读能力。

(二)活动激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1)学生事先准备将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故事介绍给班上同学,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2)教师每天和学生讲一个课外书籍中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

2.美文诵读。课内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往往能让人身临其境,陶冶情操。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词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三)制作小卡片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经常每讲完一篇课文就会用一张小卡片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或是好段记录下来,并给这张小卡片画上学生喜欢的图画背景,最后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学生看到后,会自己动手制作。这种方式,记录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卡片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再让学生自己配上喜欢的图画背景,然后定期在学习园地上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使每个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智力的开发活动,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美的情感陶冶。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推荐优秀读物

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积极向学生推荐《365夜动物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和科幻小故事、优秀名著等引人入胜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结构,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三)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记下书名、人物,摘抄好词好句;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按照表格式的方法记录书名、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名言佳句,还要求他们写读后感,但是要“轻形式,重实效”,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而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3篇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学生自由习作,率真习作,自由吐露心声,不必强求学生语言的优美、精炼、生动。兴趣是我们做好一项工作的动力之源,我们作文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过程中,部分小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些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耐心指导、点拨、因为小学生是不会一下子就能写好作文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认真指导和耐心培养。从激发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构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而要激发兴趣,就要抓住并把握学生个性心理,因材施教,排除学生在写作文时心理上产生的诸多障碍,为学生作文创作构建平台。

二、根据学生写作心理、培养观察能力、自由写作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三、让学生有成功感

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四、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作文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新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写发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只要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才能在作文实践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针对学生作文的素材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事实来指导学生的作文,比如有些学生难以完成“整篇”的作文,几句话后就无处下笔,无话可说。针对这类作文病症,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指导,这类病症就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再把自己所做的事写下来,于是学生就会去帮妈妈洗衣服、做饭等这样写出的文章仅有内容,并且突出了品质,也使学生对家务的认识更深了一些,并且从中受到了教育。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不断进步构建平台。

五、让学生学会积累

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即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积累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写日记、写随笔把一天的所做、所见、所想记录下来。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做摘抄。“熟能生巧”。读得多了,摘抄得多,有了一定的量变也会引起一定的质量。

六、在游戏里体验,从操作中感悟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贪玩,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兴趣,如果在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游戏当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愿意为游戏的顺利进行付出努力,从而主动、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4篇

为了能较大改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就此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给予关爱,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呵护、引导他们,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亲情中缺失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开展教学工作就容易多了。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快乐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阅读兴趣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是无法比拟的。

(一)榜样激励

教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坐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走上阅读之旅。平时,教师还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上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二)活动激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1)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2)教师每天和学生讲一个课外书籍中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

2.美文诵读。课内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优美的词句段落往往能让人身临其境,陶冶情操。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词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三)制作小卡片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每上完一篇课文就会用一张小卡片把这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或是好段记录下来,并给这张小卡片画上学生喜欢的图画背景,最后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学生看到老师做的精美卡片,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和兴趣很强。于是,我采用教学生制作小卡片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卡片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再让学生自己配上喜欢的图画背景,然后定期在学习园地上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使每个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是依赖于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是智力的开发活动,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美的情感陶冶。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推荐优秀读物

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积极向学生推荐《365夜动物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和科幻小故事、优秀名著等引人入胜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结构,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三)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记下书名、人物,摘抄好词好句;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按照表格式的方法记录书名、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名言佳句,还要求他们写读后感,但是要“轻形式,重实效”,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而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有突破性的进步。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44-03

[作者简介]杨燕琼(1970―),女,广西贵港人,本科,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而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写作,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单调、缺少条理、不连贯。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写作要从低年级抓起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句与句组成段。低年级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如教学“松”这个生字时,学生的组词是多种多样的:“松树”“松鼠”“松动”“松口”……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话,并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别人的话。如学生答“这是一棵松树”,对此,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学生的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茂盛的”“翠绿的”……教师还可以引导:“这棵松树长在什么地方?”学生又有很多答案:“悬崖上”“山坡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刚才的回答连成一句话――这是一棵长在悬崖上的翠绿的松树。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扩写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由字到词训练好了,就可以用两三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并把这几句话完整地连在一起。例如二年级下册练习一“读读背背”中的四字词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词语有配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内容,了解人们在什么地方(唐人街),环境怎么样(到处张灯结彩,空中焰火闪烁),大家在干什么(敲锣打鼓、舞龙、欢呼),表情如何(兴高采烈、喜气洋洋)。通过看图,学生就知道这些词可以用来形容过春节时的场景。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以上四个词语,说出过春节时的情景。因为有配图,学生完成起来不难,如:“春节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华人普天同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欢聚一堂欢度春节。”学生说完后可以让他们写下来。教师这样经常地、有针对性地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三年级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要从口语交际课抓起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有这样的要求:“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口语交际课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有话可说,写起文章来就可以一气呵成了。

(一)巧借识字教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另外,让学生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或记忆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可以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的方法,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了解了“蜂”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了解了“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了解了“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猫的爪子很锋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灵活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二)紧抓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主要是进行教师与课文、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提道:“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老人的遗像的时候,它们大声地鸣叫着……”这句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笔者紧紧抓住“它们大声地鸣叫着……”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诉心声:海鸥在对老人说什么呢?学生借着哀伤的音乐纷纷打开思维的闸门,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脱口而出,有的说:“老人,您为什么这么久不来?而来了又一动不动?老人,您回答我呀!难道我们再也听不到您亲切的呼唤了吗?再也得不到您的了吗?老人,我们想念你呀!”有的说:“爷爷,您今天终于来了,可为什么一动不动呢?我们还想跟着您的节奏起起落落,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呀!”小小的空白竟然给学生带来这么丰富的想象,蕴藏着学生这么充沛的情感,真令人欣喜。

三、写作要从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抓起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感悟,并且积累好词、好句及精彩片段。

(一)积累好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没有材料就无法写作。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只靠课上那么点时间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注重课下的积累。例如教学完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秋天”这个专题后,笔者马上布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的字词句摘抄到笔记本中。学生积累的词语有“瓜果飘香、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大雁南飞”等,有的还能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话。

(二)积累好句

语文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语句。一是积累表现力强的句子;二是积累修辞语句,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三是积累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如名言警句等。这些句子中,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在让学生领会意思后再进行品读摘抄。学生在品读摘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佳句记住了。例如教学完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秋天”这个专题后,笔者又鼓励学生积累描写秋天的好句,学生的积累有“金秋十月,碧空如洗,路边的野随风摇晃,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

(二)积累好段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片段,教师应重视这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感悟、积累。例如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完《荷花》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片段,有的学生积累描写荷花开的姿态的片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积累描写荷叶的片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积累作者看着荷花浮想联翩的片段:“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抄录了好词、好句、好段,要让学生多读多看,在写作时能够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写作就不再是难事了。

四、写作要从片段描写的训练抓起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年级要加强段的训练,懂得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不同的片段组成的,学生经常练习写一些片段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大作文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积累素材。

(一)认识段的结构规律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典型段落,指导分析学生段落的基本结构,如“总―分”“并列式”“因果式”……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的第二自然段,全段共有三句,第一句以“巨大的蓝色宝库”点明其“富饶”,第二句从三个方面具体展示南沙物产的丰富,第三句列举典型,再次点明南沙物产丰富。学生多读几次后,结合学过的几种结构,就能明白这是“总―分”结构。通过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段的结构规律,为写片段打下基础。

(二)充分利用教科书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佳句片段,写作能力也会提高。如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司马光》一课,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学生平时这样的句式用得很多,非常喜欢,仿写起来更是兴趣盎然。当笔者提到操场上的同学们时,学生马上就想到了:“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当笔者提到大扫除时,又有人抢着说:“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他们干得多卖力啊!”……又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笔者启发说:“黄莺看了花想唱歌,那蝴蝶呢?”学生马上就有人想到了,说:“这时,一只蝴蝶飞来了。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的那些玫瑰花,可漂亮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跳舞。’”笔者又继续点拨:“那蜜蜂呢?”立刻又有人想到了:“这时,一只蜜蜂飞来了,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的那些玫瑰,真是美丽极了。我还采了不少花粉回去酿蜜呢。’”再如三年级语文下册《庐山的云雾》中的“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学生就仿照课文,写出:“景色秀丽的马草江公园,有小河,有小桥,有亭阁,有小丘,那鲜花盛开的林荫小道,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正是学生仿写课文的结果。

五、写作要从兴趣的培养抓起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以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天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明确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不要轻易转移观察目标。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观察植物,可按花、叶、茎、颜色、姿态的顺序去看。学生观察完后,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学生把习作写好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并写上激励性评语。作文评语是学生作文和教师指导的交接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个好的开头、结尾,一个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教师也不应吝啬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就会产生千百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也要诚恳地指出来,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言,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和一片爱心。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每次习作讲评时,笔者都把优秀习作在班上当作范文进行朗读,并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出一片“我的作文”展示区,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又可以让其他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我们就要利用各种手段,从低年级抓起,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写好作文,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健,田良臣.学生学习内容疑难问题解析: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6篇

语文 阅读 兴趣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改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等的原因,所以,这些措施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效果。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家长的辅导和教育。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可见,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个好的环境通常会让人得到好的发展,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她看到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孟母选择了要在学校旁边安家,这样没过多久她的儿子便学会了进退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创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天要求学生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一本小学生字典。在上课之前或课间休息的时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己阅读,也可以一起读一本书。当然还能互相之间交换图书,这样一班的书可以交换看一年书下来学生该能读几十万字的书,这该是一笔多么丰富的知识财富。当然在这期间还能快速的提高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识字数量,想想长期下来学生一旦形成学习习惯,那将是一笔无法用数字记量的一生受用财富。

当然在此期间我们的图书室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图书这样下来,图书室、电脑、电视等都成了学生的途径之一。我通常并不是很反对学生看电脑与电视。因为人在获取信息的时候,眼睛的获取量是最大的,关键的是教师和家长怎样引导学生选择知识而已。

2、组织阅读讨论与交流活动,开展互动式阅读

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过程,更是思想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通过阅读,不仅仅了解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受到了作者不同寻常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更会同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会有许多新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阅读本身也是一种主观性比较强的思维活动。因此,经常组织一些阅读讨论与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对已阅读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谈读书心得和体会,以一种互动的方式来促进阅读。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养成了乐于阅读和乐于思考的习惯,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交流,学生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理解作品,提高思维的活跃度。

3、推荐阅读材料、培养阅读方法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7篇

一、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功能。作为教师,应时刻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与充足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遵循认知规律,培养阅读兴趣

人的认知是建立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优秀课文,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教师也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功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课外阅读中,巧妙地利用悬念能激起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我喜欢养花,家里有一盆含羞草。一天,我班的王亚运同学到我家来,发现了这盆含羞草,问我:“我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忽然收拢了,片刻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为什么呀?”我因势利导,让他到书中去寻求答案,答案找到了:含羞草只要遇到外界东西的触碰,它就会进行一种自我保护,将叶子收拢。问题解决了,他冲着我欣慰地笑了。从此,他遇到其他类似的问题都能主动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读书真的成为他的精神食粮。

3.及时反馈,激励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开展摘抄交流会,如利用晨会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摘抄本展评;开展“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某同学摘抄如下:

“老师的手很冰,有了棉手套就暖和了;奶奶的脚生冻疮了,穿上棉鞋就会好了。”韦德稚嫩的童音在教室上空盘旋着。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他们的心灵。

――选自《韦德的心愿》

教师要及时表扬摘抄精彩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采用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爱读书

读书的目的为了吸收,更是为了拓宽知识面,从而有效地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读书。

1.开放选择,让学生好读书

学生有自己的需求,激发读书兴趣,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想要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最主要的是让他们读感兴趣的书。一个星期五,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到图书馆选一本喜欢读的书。选书时,我“完全放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们,时不时看看他们选的书,对他们点点头表示肯定。我布置学生课余时间认真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结果交上来的读书笔记真是精彩纷呈,令我欣喜不已。学生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创新思维。

2.巧抓时机,让学生多读书

最近,学校里组织学生参加读写大赛,其中《西游记》《童话》《水浒传》《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篇》是必读书目。这时,我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积极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既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求,又加深了对读物的了解。

四、加强引导,使学生好读书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浏览。

1.方法指导,定时定量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读书只读感兴趣的章节,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晨会课的时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读书贵在坚持。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定量,根据自己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中逐渐养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读写结合,写读后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的提纲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上学时,老师让我们观看《美丽的大脚》《一个也不能少》《英雄》,并任选一部就其内容展开分析。在假期,我学着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举起手来》《地道战》等,写一写观后感。

综上所述,农村中年级课外阅读贵在儿童有书读,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孩子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励学生多读书,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就能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享受阅读乐趣,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52-02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杜甫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者余秋雨也指出:"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每一个有时代感、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然而知识的海洋何其辽阔,单凭一个学期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它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下面是我几年来对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1.养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1 兴趣之源。对学生适时地表扬、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阅读产生好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乐趣。如我在教《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就鼓励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并组织成表演小组,表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教师真诚的鼓励给予他们极大的肯定。

1.2 兴趣之土。对学生鼓励肯定,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步,但有书读、有大量的文学文本能够阅读才是兴趣的土壤。由于小学生接触文学故事的范围较狭窄,自己的甄别鉴赏能力较弱,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兴趣添材加薪,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持续热情。如建立班级读书讨论小组、"今天我来推荐一本书"活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设小学课外阅读环境

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多拥有可阅读的书籍。充分利用好以时文和文学作品为主而又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自读课本";尽可能地改善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组办班"图书室、期刊角",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二、三本书在班里和同学们定期汇总交流;随着家庭收入逐年提高,鼓励家长尽可能增加家庭藏书等办法…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藏书、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社会的图书行等多种渠道的作用,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书源。

3.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3.1 精心挑选读物。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3.2 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3 学会做读书笔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4.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如在阅读《安徒生童话》后,我们开展了讲童话故事比赛,那一个个安徒生童话就被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搬上了讲台。看着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比赛,心中感慨万千:当孩子们内心阅读的渴望被点亮的时候,阅读就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再如,针对低年级的孩子表演欲强,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讲故事、排练小剧本、诵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边读边演,用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构建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对小学生的阅读项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小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读书笔记,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要充分利用墙报、展示栏、校园网等有效平台,为小学生搭建作品的展示平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与他人分享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终级目标。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开拓小学生视野,丰富小学生知识,还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把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在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展工具之羽翼,沐人文之芬芳,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爱上阅读,引领他们走向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陈立兴.浅谈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1.

[2] 郑秋英.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并不难[J].福建论坛.2011.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语文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融成一个整体。通过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造条件、指导方法和技巧、各种活动的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这样,拓宽了“课外”阵地,调整了课内外的活动内容,使“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个整体。

小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范文第10篇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天津市教科院最近公布了一项对市14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看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看到这则报道后,我也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以下是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1.从阅读兴趣来看,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看书,三分之二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上网等。这说明游戏、网络、电视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

2.从阅读的感受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看书是一种快乐,也有少数人看书的范围是家长或老师规定的,而他们却觉得不想看这些书,认为这是一种负担。

3.从课外书的种类来看,学生阅读的大多是较为浅显的,品位不高的书籍。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那些图文并茂、轻松时尚的漫画类与卡通类口袋书备受追捧。

4.从课外书的来源看,从书店购买课外图书是小学生课外书籍的最主要来源,参加调查的同学都从书店买过书。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学会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借书,扩大阅读范围。另外也有从同学处借阅的。

5.从阅读的时间来看,大部分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不足20分钟。根据调查,学生的作业相对偏多,虽然课外书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只能从周末抽出一丁点时间看一小会儿书。

6.从阅读的习惯来看,许多学生阅读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学生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收技巧,用到写作上。更有甚者,事后有时连书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都讲不清楚。

二、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首先要允许学生自由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平时,老师可以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朗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或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可以每周抽出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也可以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如引导学生制定一份近期阅读计划,制作好书推荐卡、读书卡片、书签、读书小报等。

2.努力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学生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而且应该为课外阅读留出适当的时间和布置适当的任务,使课内外紧密结合,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有机结合下,培养得更加深厚。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缺啥补啥”的功利性阅读观念。

3.重视推荐学生的阅读书目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须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帮助学生借阅或购买。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阅读的联系,还要注意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对象的不同阅读爱好。如果强制性地安排同样的书阅读,肯定会有不少学生不喜欢老师推荐的书,不喜欢书便不会有兴趣,便不会认真去看,结果只能是看了也等于没看,浪费时间和金钱。

4.亲子阅读打造家庭读书氛围

家庭在课外阅读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家长有责任来营造家中浓郁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①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阅读形式可以是让家长给孩子朗读,或者让孩子给家长朗读。②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或者带孩子到家中藏书较多的朋友家中,或者让孩子学习约好朋友同去图书馆、书店的习惯。③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5.科学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课外阅读还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动笔墨”写什么呢?可以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可以把书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可以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还可以续编故事,改写故事。

上一篇:文学摘抄范文 下一篇:繁星春水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