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3:22:57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内外 班级文化建设 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1872年《小学及教员养成一般规程》公布,规定儿童80名以上者应设两个班级,120名以上者设三个班级。数百年以来的个别教学被班级教学所替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后对于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演变。

20世纪初梅耶和莫依曼通过研究提出的“作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对班级组织有了重新认识。对班级组织的认识发展,使学者逐渐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与发展,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班级教学上的视野也开始关注这些潜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社会学。在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对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出了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虽然国外学者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一词,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杰克(Jackson.P.)在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R.M.基辛在著作《文化、社会、个人》(1988)中对于群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作了论述。美国学者班尼·约翰逊的著作《教育社会心理学》(1986),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的《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1989),和B.瑞文、J.儒本的著作《社群心理学》,安德森.I.卡特的著作《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等中,都有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的介绍,反映了群体文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著作《班级社会学》(1993)中则更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

二、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从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以此指导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于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到了基层,如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等。我国对于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在90年代中后期,班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对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班级文化模式的要素及其构型做了粗略的分析,对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开展做了一些探索。他认为班级社会文化的要素有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制度文化与素质文化、统合型文化与离散型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次级文化。他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班级社会是用社会文化教化、习染和塑造青少年的场所,但班级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而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和再创造,是一种历史文化与未来文化之间的中介文化形态。他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要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分别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并从操作的角度把握班级文化,认为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认为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有青少年文化、同伴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等。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谌启标、王唏编著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中提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以及教室内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及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一些研究者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撰写了一些论文。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武莉,在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中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边妮佳在论文《论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的解读和生成》中,探究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撰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某一侧面的实践做法,比如王红顺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创意》中,总结了其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小点子、小窍门。汪爱华在《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成功的关键”等。

学校是塑造人培育人的摇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兴起。而现代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态度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文化现象的。班级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在无形中影响并制约着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班集体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鲁宏飞,沈艳华,魏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谌启标,王晞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傅建平,胡志奎.班级管理案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钱穆.文化与教育[M].九州出版社,2011.

[5]汪爱华.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班主任之友,2004.10.

[6]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2.

[7]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4.

[8]方雅静.新时期高校班级集体建设的研究和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 建议

校园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特别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却不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缺乏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容易走向歧途。这就对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要求,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抵制外界社会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进而对外界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笔者针对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有效可行的具体建议。

一、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侧重于树立正面能量。校园环境是一个大团体,学生在这个大团体中,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团体内集体舆论的同化与制约。学校要侧重于舆论文化的建设,树立正面能量,真正做到通过正面舆论教育学生。进入校园的走廊两侧,可以一面用来展示学校名师教育风采,一面用来展示优秀学员风采。历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通过表彰仪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开学之际,老师向新进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与荣誉,让学生参观校园的荣誉墙,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及对从学院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认识,培养荣誉感,进而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二、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板一墙都能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学学生精神文明的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地,都能成为具有教育性的小课堂。

1.充分利用走廊文化。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关于保护地球环境、杜绝资源破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受其教育,每个学生都争当“保护环境小卫士”。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两个展板,一个是张贴关于班级的介绍,一个是张贴班级班风、学风、班规的介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正面的校园文化。

2.合理利用空间布置教室。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布置教室成为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机会。可以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设置每一个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的成长记录、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都能在班级得到展示,进而每个班级形成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3.提高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漫步于校园,校园的草坪上面有学生们的温馨提示如“青青园中草,人人爱护好”、“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儿童化标语,这对小学生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产生影响,他们既可能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的正轨,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品德教育的误区。教师应该摒弃错误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构建和变革,也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与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乐醒人”的积极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和红领巾广播站等,正确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写稿和播放,给予学生正能量的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全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针对校园不同区域,设置合适的墙面文化。在校园不同区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墙面文化。例如针对校园绿色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资料或者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等;针对学生食堂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文明进餐或者爱惜粮食的宣传图片;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可以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行为倾向与心理反应是有所不同的,在设置墙壁教育内容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晓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灌输正面能量,还要通过充分发掘与利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坚持和相信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优秀人才之果。

参考文献:

[1]孙克吉.小学校园文化现状与建设策略[J].环渤海经济t望,2015,03:65-66.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一、对“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确定“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研究”这一课题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市教育局在昆教(2007)1号文件中,把2007年作为“昆明市班主任建设年”,要求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奖励,加强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科室、各县(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西山区教育局率先启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工作,区教科研中心成立了“班主任特色工作研究室”,各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形成自上而下的班主任科研、培训网络。他们还根据本区特点,制定了《昆明市西山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手册》和《昆明市西山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常规管理工作手册》,实施评价管理。同时五华、盘龙、官渡、宜良等县(区)教育局和学校也积极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举办讲座,听取专家报告

为帮助广大班主任更新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市教育局举办了“昆明论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专家系列讲座”,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唐云增、王宝祥、张万祥、李镇西、冯大鸣、傅宏,优秀班主任莫素君、陈晓华等先后来昆明讲学、指导。他们的精彩报告唤起班主任们内心久违的激情与干劲。在多种新信息和新理念传递的日子里,全市班主任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加强培训,抓好试点学校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昆明市教育局《昆明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对全市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14个县(区)教育局按照此文件精神制定了班主任培训计划,同时各基层学校的班主任校本培训也全面启动。自上而下形成四级培训系统:省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县(区)级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班主任自主学习。

市教育局在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个主城区分别确定试点学校,开展“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研究。依托这些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和科研能力的中小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读书交流等形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注重实效。

(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

面对“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的庞大工程,我们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这次探索与实践的突破口。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昆明市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各学校、各班级开展构建和谐的精神文化、师生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家校文化的活动。

二、“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一大批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主任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意识、科学意识、研究意识等逐步增强,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全市共有245篇论文在“全国第十六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论文评选中获奖,473篇论文获市级奖励。我们在“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建设学生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力”等几个子系统的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关于“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的探索成果

云南师大附小在对“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子系统的探索中,充分发掘有利教育资源,营造灵动的班级文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遵循“突出教育功能、注意整体设计、显示班级个性、强化学生主体”四个原则,让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色彩大师;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提出“把规则变为学生认同的内化要求”,以民主的方式制订班规,在执行过程中做到“人人都有小岗位”;创新的“班级文化展演制”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自我展示活动中“人人有快乐追求、时时有成功喜悦”;学校执行“班级文化定期检查制”,领导和教师们参与评价,每学期都评选出“班级文化建设百花奖”。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班主任们把自然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以及“西南联大”文化,融入班级建设中,起到了“小班级,大文化”的教育作用。

(二)关于“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的探索成果

五华区外国语学校在实践“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子系统的过程中,探索出两种专项教育活动,即以“公民教育”为主题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班(队)活动。他们率先在所有的班级中进行全员参与“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学生课题组,学生自主选定研究课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有关研究课题的信息、资料;调查、走访相关人群、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制作汇报展板、文件夹以及研究报告方案。学校现已完成《如何更好地实现昆明市中小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问题》等28个课题,制作“模拟听证”展板56块,进行“模拟听证答辩”8场,数百名学生参与课题并参加答辩。

班主任把班级建成一个个团队,把班级活动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形成了教育合力。这种开放的、受学生欢迎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形式,为班级建设拓展了一个广阔、崭新的思维空间。目前,此项活动已经推广到五华区内50多所中小学校及全省部分地(州)中小学校。

(三)关于“建设学生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的探索成果

西山区马街中心学校。在对“建设学生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子系统的探究中,让耳障孩子回归到自然、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读书学习。学校共有耳障学生20余人,平均每班有4个耳障学生随班就读。班主任用千百倍的耐心走进耳障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同时还教育和引导正常学生学会接纳、关心、帮助耳障学生。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榜样,在班集体中营造出互相关心的良好氛围:教师和正常学生关心耳障学生,教师和全体学生都关心集体,学生集体关心耳障学生,耳障学生关心班集体……真正做到了“人人相互关心,人人相互帮助”。学生们在尊重差异、尊重个体、共享学习机会的班集体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关心”的品质。“关心”架起了沟通“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的桥梁,奏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耳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自己在人格上与其他学生和老师是完全平等的。为了营造这种“平等”环境,老师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平等”措施,让耳障孩子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幸福感。

优秀班集体是学生心目中的幸福家园,它不仅给孩子以幸福体验,更培养了孩子内在的品质。学生们一旦形成稳定的优秀品质,就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失去自信,并懂得主动关心他人,也就始终能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了。

(四)关于“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力”的探索成果

官渡区晓东小学,在研究课题中注重“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班级双轨自主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轨”以班主任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来呈现,其操作过程是:“明规定一多尊重一做示范一抓细节一常鼓励”。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起到了帮助和引导作用,突出班主任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轨”以学生为主体来呈现,其操作过程是:“争着做一主动问一多练习一相互帮一成习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从不会做到会做,从被动到主动,认真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小主人”。师生在“两轨”运行、交流的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了自主管理能力,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通过班级建设这一途径,诠释着学校“为人的一生奠基,对祖国的未来负责”的育人目标。

班主任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会不断地体会到老师的期望,而这种实实在在的感受能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又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从而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品味。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化形式,是保证学校工作高效运转的剂,是推进校园特色发展的有力保证。学校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等,是一种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的“文化自觉”。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规范、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全县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邵教发[2010]43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评选工作,建立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负责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具有洞口特色的教育制度文化。

二、突出学生活动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学生的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智为重”的活动宗旨,大力开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活动,突出加强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及各项素质培养活动,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至校外,多次组织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并借助社会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在洞口县2012年少儿春晚上,20多所学校,近400名小演员围绕快乐、感恩、成长三大主题,充分展现全县少年儿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飞扬的艺术风采。2011年12月14日,团中央少年部副部长徐鹭在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调研时,对我县在2010~2011年取得的171项省以上大赛奖,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创优校本文化建设,擦亮校园文化名片。校本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特色化建设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办出自身的文化与特色,避免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化、形式化、浅俗化倾向,我们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塑造学校自身特色的人文精神,创优学校独有特征的校本管理、校本队伍、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诸如校本调查、校本教研等活动,达到了以文化滋养学校个性,用学校个性彰显文化魅力的效果。墨砚小学的国学校本课程,洞口镇中心小学的文化设施建设方案,在整个县域教育中脱颖而出;县一中的成功教育、洞口三中的感恩教育、洞口九中的赏识教育,成为享誉省、市内外的德育工作先进品牌。洞口一中的《心育杂谈》、《洞口一中合作学习研究》、《洞口一中新课程实施细则》等校本教材为校园文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课程支撑力量。

四、从新课程改革落脚,提升文化育人内涵。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是以新课程改革为落脚点,找寻适合教师和学生都适宜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来传播主流文化。

1 倡导专业能动的教师文化,深挖课程文化内涵。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导者,什么样的教师文化,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职业境界与课堂风格。为此,我们狠抓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文化育人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挖掘课程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价值和作用,大力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文化建设。半年来,全县共有近30名教师在省、市新课改教学比武中获奖,100余名教师的课件及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全县共有8所学校的8个教研课题在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

2 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元素。班级文化是学校、家庭、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是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的最基础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展示的机会和接受锻炼的平台,积极引导班级通过布置班级环境、举行主题班会、开展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比如深入实施的“德育整体建设工程”,在全县开展树立十个德育工作标兵、表彰十名德育优秀学生、建设十个德育工作基地、评选十个优秀德育课题、推荐十本优秀德育读物、建设十所优秀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的“六个十”活动以及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爱心妈妈”禁毒大联盟、“书香型”班级建设等多种活动,助力全县各校打造出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3 营造自由创新的学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当前,人们对基础教育质疑颇多的是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并把这种现象作为引发“钱学森之问”的重要归因。营造自由创新的学生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主发展和自由发展的权利,是当今办学者的当务之急。只有让学生自主发展与自由选择,营造自由创新的学生文化,学生才有能力进行创新与追求未来。为了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自2010年4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正式启动以来,我们成功组织了面向全县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大赛,县航模、车模比赛等七场大赛,参赛学生共获得省以上大赛奖60余项,其中,2位来自农村学校的初中生获得全国第七届“宋庆龄少儿发明奖”铜奖。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此论文属于《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19)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本文通过笔者实践,针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班级物质文化的设计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到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来。班主任可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然而,很多班级的物质环境设计常常都是班主任说了算,从设计到制作,到最终的张贴,都是班主任一手包办,学生仅仅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最终使班级的物质环境大多沦为只供外人观看的摆设,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它应该是真实的、平等的、富有个性的且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它凝聚着一个班师生的智慧与心血。集中全班师生的智慧设计出来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首先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其次,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这样一种一举多得的教育方法,它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的教育功效是不可低估的。其实,班级文化环境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

2.班级物质文化的内容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设计和保持切实可行的、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从布置教室、办好班报、建好图书角、设计墙饰、搞好班级绿化和生态角、卫生角等方面与孩子们一同精心策划、制作、布置。然而,有的班的班级物质文化内容安排缺乏统筹。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关联,没有主题,生搬硬凑,不能及时反映班级动态、学生思想,也没能体现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的班的物质文化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学生不喜欢、不关注,久而久之,物质环境建设就成了摆设;有的班的班级物质文化,只抓大面,却忽视了细节、忽视了长远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教室里有花有鱼,一应俱全,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是灰尘;展板远观漂亮、大方,近观却不难发现边角翘起、甚至脱落,内容更是长久没有更新。

其实,班容是班集体所有成员的形象代言,更是整个班集体成员的责任提示。所以,在大家齐心协力设计好班级物质文化的前提下,大家再团结一心注重细节、共同维护班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需要班主任向班集体和学生付出全身心的爱,需要班主任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培养和发扬班集体的优良传统,需要班主任与班干部和学生一起共同精心策划和营造。在维护班级物质文化的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工作给每一个孩子去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最终让每一个孩子在完成简单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3.班级物质文化的更新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应该具有时效性,一劳永逸的物质文化建设,它的育人效果几乎为零。而且,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物质环境的新鲜感是有时间

限制的。不能常换常新,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孩子们随时对班级物质文化充满兴趣。这样,我们的一切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当然,物质文化建设中的有些板块是不需要经常更换的,如班级公约、公益用语、班徽、班歌等,也有些板块是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才更换一次的,如个人评比、中队风采等。但更多的是常换常新、时效性强的。如学生自我展示的园地、好书推荐、新闻看台、雏鹰风采、奇思妙想等等,所以在进行了第一次的布置后,还需定时更换。更换时,班主任更应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放手、放心让学生去做。这样,也能真正发挥班级物质文化的育人作用,从而也达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教室虽小,但只要我们把它利用好,班级的物质文化就会像一位沉默却有风范的老师一样,对学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在这样的班级中,相信学生定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彼此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让我们充分发挥班级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相长”,从论文写作开始

乡村教育该往何处去?

学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变革

认位置教学设计与评析

学校办学理念的属性观及其策划思路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写作影响专业发展的方式与特点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教学实录与评析

儿童创意读写课:我的“提问”书

“目标导航”:引领儿童写话踏歌而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设计的评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评析

以数学文化打造班级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从课程基地建设看学校管理

校长要成为校本研修的引领者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磨课

培植目的感:建立教师成长的自我逻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两份教学设计

引导自主探究,揭示文体特点

“讲”出层次,“问”出价值

读悟结合话眷恋,情感共生重语用

阅读教学课例群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诗趣语文:植根传统文化的教学期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郑成功教学设计

跳出语文教语文——我的小学全语文教学探讨

中学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构建“班级管理小组化”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小语教材的“被缺失”

跳出“屁股指挥脑袋”的思维局限看师生同考

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与艺术地使用教学的手段

教学研究论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科学标度

教学,从数学的本质出发——认识角教学探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用课程改革的创造性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浅析“慢行”在幼儿园教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教科研人员课程领导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职责

校长要立足于自己的实践,讲自己的故事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冲破樊篱走向实践

铺垫·设障——对两种教学导入方式的比较及思考

“言意兼得”两相和——三顾茅庐教学谈

情与思的共融互生——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与思考

以教学研究论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层次提升

用队伍建设促进年级部管理的价值实现与效益提升

数学实验:做与思的深度融合——认识升教学设计与评析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教育集团“和美”艺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现在的校园被各种腐朽文化所包围着,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而这就加重了学校对学生的素质管理,尤其是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接触到的班级文化都大同小异,没有达到该有的教育效果。一个班级文化的建立在班级管理中占核心地位,因此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方式也就变得更有意义,而班级文化的建立也应该成为学校和班主任的重点任务。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一)教师方面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个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实现了教和学,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进行对话和沟通,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自身价值,实现共生。可是现实班级文化建设中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公平,班级文化建设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并逐渐开始被异化,造成现在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压抑、人际关系冷漠。

(二)学生方面

建设并形成班级文化,这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指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学会自主处理知识点和归纳学习方法,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发展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从而成为学习上的主体及知识的主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班级人数和座位顺序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失当影响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师生关系不和谐影响自身的积极性。

(三)管理层方面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学校领导已经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积极因子,愿意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的好学生,并且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动态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生态系统。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所体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班级文化管理片面目前学校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学校就读,而这些家长他们缺乏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多数人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素质平衡发展,这种情况导致了我们老师在进行一些建立班级文化的工作中,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得到家长的鼓励,更不用提积极向上、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支持。班主任由于学生建设文化的意识十分淡薄,因而建立出的文化也会呈现一种“临阵磨枪”的现象。2.班级管理职能不明教育改革期间管理职能变化内容划分起来总的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体制结构上的变化;二是与学校的制度方面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文化建设被推到了还未见及的高度,尤其是校园中的班级文化。学校是由众多班级所组成,班级是最基本的单位,同样也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班级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因而能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点。

(二)原因分析

1.班主任因素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他能够在班级文化的建立中起到主导的重要作用。如果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连积极性都没有,那如何领导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呢?而在此调查中,班主任积极性薄弱、没有主导作用有以下的原因:一是,学校对是否为优秀班级的评价仍停留在学生的成绩高低;二是,学校对班主任的专业培训过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不足;三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的经验不能生成理论和记录,而且班主任互相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2.学生主体因素(1)班级文化建设中主体缺乏主动性一些学校学生主体自身素质相对较差,入学生源多来源于周边乡镇务工人员家庭,大部分是学习成绩中等或者差的学生。一大部分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在学习上不自信,甚至逃学。这种种原因让班主任的管理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加剧了困难。(2)班级文化建设中主体有限制性班级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能够建设学生精神家园的基础是一个既轻松又和谐平等、科学且民主的文化氛围。而自由是尝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帮助下消除主体和外界的隔离,让人和外界实现融合。现在的初中班级文化创建中,课堂是主要的场所。整体来讲,在长时间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把学生当成没有自由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性以及创新思想。3.学校因素(1)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德育的部分工作还要完善,尤其是德育中的管理制度,要增强个别班级的建设,提高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力实施,加强可操作性。学校的各个委员会和相关的任课教师也要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能力、工作观念、有效方法上去改进。个别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依然认为德育的一系列工作是校长或德育处及班主任来做的。(2)学校整体环境上未能够形成师生和谐的相互关系从众多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程度的高低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生命得到延续与不确定性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文化的建设才能富有生气,学生才不会被课堂上的条条框框完全地束缚,教师也不会忽视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校园的文化风气能有一个很好的转变。

三、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对策及措施

(一)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对于班主任自身,首先应该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和基本的技能;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断地读书以及汲取新的文化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最后,利用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掌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特点。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识,班主任才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为班级的文化建设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得到很好的展现,可以积极发挥小组直接的合作作用,提高各个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实现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建设班级目标文化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而班级成员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明确所在班级的共同目标、愿望、理想是哪些,并努力往这个方向建设。在了解班级的学情的基础上,鼓动群众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制定符合班级个性、特点的文化。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在建设目标文化中,环境文化也需要同时建立,在创建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多地关注布置教室环境,利用集体的力量,加强合作去做好班级环境文化,分配学生去布置他们教室的黑板报、四周的墙面等,用心去布置教室,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使我们的教室墙壁说起话来。学生在各种校园比赛中的手抄报、书法、绘画作品、拍摄的照片,都能够拿来点缀课堂,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有效地建设班级环境,又充分鼓舞学生热情,给他们在创作上的灵感,无时无刻地给学生启发点。由于论文的篇幅有限以及本身学术水平的制约,本论文只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其实,如今所调查的初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次所提供的方法和做法也不仅只有这些本文中所提到,文中一些策略的实施性还有待更多的论证,所以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以后会更深入的研究该选题和完善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嘉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其战略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6,(9):1-5.

[2]吴慧昕.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吴重涵.家校合作的家庭视角———《家庭优势: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中译本序[J].教育学术月刊,2015,(4):102-106.

[4]王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0.

[5]马宁,张小艳.一对一环境下同侪评价对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31-36.

[6]姜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校园文化是以论文联盟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开阔内涵,注定它作用于人的视角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完善、个性的塑造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和谐发展和学校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研究基于实际,内容丰富,方法科学,形式多样,基本达到了课题所预设的阶段工作目标,现将课题中期研究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过程

1.确立基本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教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科学技术;坚持四化即科学规划、环境默化、活动强化、评价内化;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加以创新,让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2.成立各类课题小组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立子课题,明确分工,使责任到位。确立课题专家组成员:保障课题的专业引领。成立课题组成员:保证课题的落实与实施。

3.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课题参与制度、课题保障制度、课题奖励与处罚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

4.制定课题前中期工作时间表:

5.把课题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代会确立了学校科研制度及科研规划;学校确保课题研究的时间、空间;并提供了相应的活动经费,以保证课题的运作。把科研与学校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兴教研,通过教科研提高教师、学生、学校的精神品格、文化品位,实现三个发展。

二、课题中期成果

1.摸清现状,提出规划

⑴验前调查,形成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学校现存的校园文化状况,顺利实施“十一五”科研课题,学校对学校现存的校园文化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什么是校园文化?我校在哪些地方体现了校园文化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你能做什么?如何建设新型校园文化?为此我们设计学生、教师、领导三份调查问卷,分别对教师、领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举办全校教师“校园文化之我见”的文化沙龙,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确定了科研的工作目标及课题的实施方向。

①明确工作目标。

制度文化:科学 规范 激励

物质文化:适切 向上 陶冶

精神文化:质朴 高尚 和谐

②确定“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研究方案”课题实施的基本方向。

前期:调查研究“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中期:研究探索“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的方法与手段;

后期:探索提高“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的成果和发展。

⑵基于报告,制定规划

规划如下:

①确立课题指导思想,确定整体目标

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教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科学技术;坚持四化即科学规划、环境默化、活动强化、评价内化;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加以创新,让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整体目标: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弘扬主旋律,抵御消极文化对学生的侵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崇高精神品格,形成高尚文化品位。全方位构建我校新型校园文化特色,最终达成师生的自我尊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全面发展。

②主要内容及具体做法

主要内容:建设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学校教育的人文精神。

具体做法: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结合传统活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净化、绿化课堂教学;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③确定重点工作及主要工作日程安排。

④强化管理。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建设的正常进行。

2.开展“三自教育”研究,改善校园文化现状,探索“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研究”的途径。

⑴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实现“自我尊重”

①人文的。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树立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全校师生献计献策:学校开展征集校训活动,征集学校来宾提示语;召开教职工大会,共同制定、修改学校的各项制度;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共同修改有关学生的各项规范。

转贴于论文联盟

②科学的。秉持务实与从容,基于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我校建校早,校舍规模不大,但学生多。论文联盟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阅读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我校在走廊摆上各种图书,建起了厅廊图书馆,学生利用早晨、课间、午休的时间读书,时时、处处向学生开放,成为学生吸取文化粮食的重要场所,解决学校没有阅览室的实际困难;学校在操场开辟“科技园”、“自然角”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③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种扬弃与创新的过程,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和人类现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更需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内容和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充满活力。校园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校园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校园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校园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⑵完善校园文化研究机制——实现“自我约束”

①制定相关制度。

我校近一年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规范、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学校发展方面:《久寿小学章程》、《久寿小学教职工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教师发展方面:《久寿小学教职工行为指南》、《教学教师个人成长奖惩制度》等;学生方面:《久寿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久寿小学学生校园监督岗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教师、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端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为“全方位构建小学新型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进行行为规范。

我校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由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早操、眼保健操及卫生检查等工作,逐步实现学生管理学生,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标。

教师层面:身教重于言教。学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校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要求教师每人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出心得,做一次读书交流,让书香味飘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开展教师演讲比赛,讲一讲自己身边敬业爱岗教师的先进事迹;评选感动久寿小学的教师活动。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生层面: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对学生进行各项行为习惯训练:首先从教室和走廊秩序入手,开展文明走廊你我他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开展书包摆整洁、书本不乱画的训练;再次从学生的好习惯入手,开展正确执笔,书写姿势端正的训练;端正姿势听课、倾听他人说话的训练;等等。为了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行为习惯要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校长、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共同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童谣导行,规范训练,强化检查,考核评定。这一模式在大连教育论坛上交流,得到大连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好评。(具体内容见附件《默化、强化、内化》)学生在行为习惯教育过程中进步很快,现在在走廊里看到的是学生有秩序地排成一队,轻声慢步的身影;在教室里听到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埋头苦读的身影;在操场上看到的是学生健康的游戏,拾起纸屑的身影。

在上学期的毕业典礼大会上,学校表彰了感动久寿的两名教师、感动久寿的三名学生。这两位教师凭借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赢得了久寿小学师生的好评;张乃文同学凭借多才多艺入选感动久寿的学生;还有两位同学因为救助受伤的一年级小同学获得感动久寿的学生这一奖项。同时还表彰了新三好学生、整洁自理大使、才艺形象大使等共800多名同学。以崇高的典范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

⑶营造氛围——实现“自我教育”

①制定校训。

我校原来的校训是“文明、向上、勤奋、求实”,是十几年前确定的,只停留于口号,并未产生作用,学校想制定一条有积极作用并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特点的校训。为此学校专门聘请教科所的梁主任为我们作了题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的专题讲座。同时向全校教师征集校训。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征集了百余条校训。其中有:向上、进取、拼搏,教书、育人、勤学;励志、创新、团结、奋进;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等等。“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基于学生的发展,最后我校确立了现在的校训“好习惯早养成受益终生”。在征集校训活动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情感。

②设计校徽。

校徽整体由太阳与大写的“久”字组合而成。象征生命、希望、永恒。寓意:久寿小学为孩子搭起永久性的成长平台,托起希望和未来。

③创作校歌。

以校内两株60年树龄的白杨树为题为引的校歌朴实亲切。《白杨树的期望》:校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杨,年轮和学校一样久长。它像那慈祥的时光老人,呵护着我们天天向上。绿荫下我们有个梦想,什么时候能长成栋梁;校园里有一颗蓬勃的白杨,时刻关注我们成长,它像那智慧的时光老人,用沙沙的树叶寄予期望:好习惯早养成受益终生,理想的风帆从这里启航。每天早晨晨会时间,全校学生在优美的伴奏声中唱响校歌,学生在歌声中迎来新的一天,在歌声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④规划校园环境建设。

抓教室文化。教室内物品设置要讲求实用性、装饰性,教室内可设置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园地或专栏;班班建立“图书角”。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还定期组织大队干部和班级宣传委员一起对全校壁报、专栏进行评比,让他们在检查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建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创办校园文学刊物等校园文化载体。学校每周由学生播一次“青青校园广播”,每月出一期久寿小学校报,每学期利用校园广播电台直播召开家长会……为学生、老师、家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利用走廊空间。走廊墙壁悬挂着伟人画像、名人警句、卫生知识宣传画、科学普及知识等;学校把校训制成精美的卡片,摆放在学生的活动场所,例如在走廊的书架上摆放着“把书放回原处是一种好习惯”、“请把知识带走、把书留下”等。走廊里不但建厅廊图书馆,还摆上机器人的索道、四驱车的赛道、各种棋类的棋盘。转贴于论文联盟

课余时间有的学生下棋、有的学生赛车、有的学生进行机器人攀爬赛、还有的学生坐在书架前静静的读书……这已成为久论文联盟寿小学一道别样的风景。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活传统活动。以前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都由老师、领导唱主角,这种形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如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成为升旗仪式的主体,由学生主持升国旗的仪式,由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等,每周都有才艺之星的精彩表演。以往例行公事使学生厌倦的升旗仪式,已成为学生每周的一个期盼。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11月22日,正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少先队以此为契机,举行了“感恩之心,永不言弃”系列感恩教育,向同学们介绍了感恩节的由来,并在学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为家人做一件感恩的事;向老师说一句感恩的话;给你想感谢的人写一封感恩书信;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召开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艰辛,懂得珍惜别人的帮助,帮学生找回“感恩的心”。

创办学生社团。目前我校的学生社团有: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科技活动组、小记者团、文学社、布贴画组等。每学年社团纳新时,学生报名都很踊跃,社团每周活动一次。以科技活动组为例,学校科技辅导员任老师多次为科技小组同学作讲座:有关于小发明小制作的,有关于怎样下数棋的,有关于纸飞机的制作;两次聘请大连的科技专家来为学生做报告;学校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有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机器人比赛、电脑制作等。学校为社团成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上学期的毕业典礼上社团成员进行了汇报表演,唱歌、跳舞、朗诵、书法、绘画、演奏、小品、相声、电声乐队等,学生和老师自己编排的节目丰富多彩,学生们的表演是那样的投入和专业,台下的学生更是掌声不断,喝彩连连,获得家长和师生好评,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社会影响,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充分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饱满的热情、才华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⑥净化了课堂教学。学校育人既要育知识,更要育思维、育创造力、育高尚的精神,育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内容。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各科老师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才是根本。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以端庄的教态、流畅的语言、优美的语调、中肯的评价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都能产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受到人文教育。除此之外我校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校外共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如举办交通安全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其中四年三班的假日小队常年帮助孤寡老人。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带领孩子走进乡村体验农民的艰辛,去农科站作调查等等。这些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与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一个新亮点。学生不再是读死书,死读书。学校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事,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看到,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提高了学生“自我尊重”的意识,巩固了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全方位构建了和谐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

三、为后期研究工作提出努力的方向。

1.坚持课题研究和师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载体作用,推动中期后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陶冶、渗透和教育的三大子课题,更有效地达成最终课题研究目标。

3.继续树立适合新时期的校园文化理念,加大校园建设投入,建设人文校园、绿色校园。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突出一个特色,实现德育花开满园

以“与智慧相伴,与科技同行”为核心理念的“科技教育”是高都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开发了科技系列校本课程,内容有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实验、科技小论文、科学家故事等,把德育融入科技校本课程之中。例如,学校的无线电测向项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在全省无线电竞赛中,队员们在山地里团结奋进、共同克服困难;在科技种植园里,同学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也懂得了国家的进步和强盛需要不断创新的道理;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小考察、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树立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世界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成为高都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学校寓德育于科技实践之中,开辟了德育工作新途径,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营造一种文化,创设校本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学校制定了《临沂高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

学校在理念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生动有趣的科技廊道文化、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多彩的学生生活文化、高雅的艺术体育情趣,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精心打造“心育文化墙”“科技文化教育墙”。教学楼的宣传标语、走廊的名人名言,让墙体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学会做人;少年宫的廊道充满科技文化气息,并且贴近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特色,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科技的力量。学校的“墙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渗透于心,化为品质与行动。

让每一棵树都会传情。学校种有多种花木,过去,不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对它们也不甚了解,关爱不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上网查资料,整理出这些花木的科属、名称、习性、用途等相关信息,增加学生对花木的了解,也培养了对花木的感情,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的每一棵树成为每一个班全体学生的“感恩树”“心愿树”,“树文化”成为校园又一道新风景。

搭建一套平台,开展校本德育活动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动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经历。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开展德育活动,利用班队会、教师例会、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检验。例如,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网上祭英烈”“首个烈士纪念日”“向国旗敬礼签名”“感恩母亲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每年的科技节,学校组织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科技手抄报、科幻画、科技研究论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造等学生所喜欢的科技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普活动平台。学校开展的“鸡蛋撞地球”“纸质结构承重”“科幻画”“科技模型”“科技制作”“科技小论文”“纸飞机滞空时间”等科技竞赛活动,提高了队员的动手能力,开发了队员的科技智力,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成长;学校还开展了《无线电初步知识讲座》《电子入门知识讲座》等专题讲座10余次,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科技的魔力,了解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重大影响,唤醒了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另外,学校引导学生阅读科技类的书籍和报刊,读书的过程就像同许多品德高尚的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使自己的语言、行为和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纯净和高尚。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德育是一个永无“竣工期”的复杂“工程”。高都小学的校本德育让爱无疆,让爱飞翔,让爱永驻,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我们将深入推进德育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谱写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篇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围绕德育工作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学生的在校日常行规,结合教育局德育工作的要求,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线,以“世博进校园”为契机,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世博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使德育工作常规扎实,重点创新,力求有新的突破。

二、工作目标:

1、以“当好世博小主人,争做四好少年”为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迎世博少先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2、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特别强调良好行为习网惯的教育和养成。

3、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结合”的功能,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5、探索、落实“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进一步深化班集体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班风正、学风浓、特色显的优秀班集体。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加强班会课、思品课的备课、听课管理,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平时的课堂中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小争做好公民。

2、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围绕本年度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及迎接世博会,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抓好每月的主题教育,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活动,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爱国理念,弘扬和培(来源:文秘站 )育民族精神。

(二)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以“五爱”(即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上海)为重点,继续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经常性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活动,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班队会时间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建立健全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监督,教师值勤护导制度,检查和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提高值日质量,严格执行“流动红旗”评比工作。通过评比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增强少先队实效性,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各项考核评比

(1)明确《宝虹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宝虹小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并签订承诺书。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落实《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根据学校开展的每月主题系列活动,确定每个月的晨会课要点,认真贯彻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一课一得。

(3)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布置工作、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4)探索、落实“班文化建设的模式”,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制定富有特色的班名、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5)开展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的公开教学研讨。抓住世博会契机,召开一次“为世博添风采”中队主题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主题队会在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中队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6)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主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并完成教育随笔2——4篇,个案1篇。

(四)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结合”的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充分利用家校互动,切实发挥家校通的作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在3月30日全国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观看“安全与法制教育”有关方面录像,并邀请交通民警作主题讲座,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结合世 博年,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少先队素质教育

以“当好世博小主人,争做四好少年”为主题,开展迎世博一系列少先队活动,倡导人人争当四好少年,为领巾争光,为世博添彩,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具体安排:

月份

主题

班队会

主题

活动

板报

行规

二月

温馨校园

1、开学典礼;

2、总结寒假工作,评选寒假好少年;

3、各中队召开班委会,制定中队计划,布置黑板报;

4、各班着手布置温馨教室

新学期

新气象

进校礼仪

升旗礼仪

服饰礼仪

尊师礼仪

文明用餐礼仪

上课礼仪

课间休息礼仪

三月

感恩校园

迎世博

好少年知感恩

1、各班种植盆栽,美化教室;

2、学雷锋系列活动之“三八”妇女节感恩活动;

3、学雷锋系列活动之“爱心义卖”;

4、春游

心怀感恩

共迎世博

绿色迎世博

环保我先行

四月

人文校园

迎世博

好少年祭英雄

1、各中队开展上海英雄人物事迹介绍,弘扬先烈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我心中的上海英雄》演讲比赛;

3、春季运动会

爱上海

迎世博

社会礼仪

排队礼仪

购物礼仪

帮助他人礼仪

社会参观活动礼仪

着装礼仪

礼貌用语

阳光体育

健康世博

五月

活力校园

迎世博

好少年展风采

1、全家大扫除,干干净净迎世博”活动;

2、“小小看世博”——世博馆小制作展示;

3、召开“为世博添风采”中队主题会

与世博同行

做世博小主人

六月

缤纷校园

迎世博

好少年渐成长

1、庆“六一”文艺演出;二年级入队仪式;

2、各年级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四好少年”、行为示范班等;

3、五年级结业典礼;安排队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载歌载舞庆六一我与海宝共成长

家庭礼仪

接听拨打电话礼仪

做客礼仪

敬茶礼仪

勤学乐学

上一篇:文化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务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