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2:56:53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1篇

——编者的话

中国是不是世界大国?如何衡量中国的大国地位?对此国内外学界尚没有一致看法。2013年2月,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沈大伟撰写的《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以下简称《不完全大国》)一书出版,并以其全新的研究框架、独特的学术观点和重要的政策意义而成为这一学术领域中的重要代表作。

沈大伟在《不完全大国》一书中注重分析中国在全球的“横向扩展”,他从战略思想、外交、全球治理、经济、文化、军事六个方面来考察中国发展状况和对世界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系统衡量中国全球地位的要素体系。截至目前,在国内外对中国地位的研究中,沈大伟构建的这一学术分析框架是比较全面的。

还谈不上“影响力”,

只是一种“存在”

近年来,无论是在西方学者视野还是国外公众眼里,“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将会或者已经替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力量”,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中国”也是由此论断而来。沈大伟不同意这种观点,指出这种看法过于夸大了中国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是不正确的。他认为中国远没有具备一个全球大国所需要的条件,中国的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在全球还谈不上“影响力”,只能是一种“存在”,所以中国只是一个“不完全大国”。

《不完全大国》一书的主体内容就是从六个方面来论证中国的“不完全大国”地位。

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

更加多样化,也可能更加两极化

沈大伟指出,中国对自身国际身份的定位,浓缩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些身份相互冲突,所以导致中国外交政策呈现不同的重点和方向,有时相互矛盾,有时互补,其重心没有放置于朝全球化方向发展,多种相互冲突的国际身份和国际角色使中国正经历着国际定位危机。沈大伟认为,这种状态是由于中国内部的不同意见将中国拉向了不同的方向。他断定,中国内部关于其国际角色的争论仍会持续,因此,中国的国际角色很可能变得更加多样化,也可能更加两极化。

中国的全球外交存在:

采取低调、坐在后排的办法

沈大伟认为,真正的大国影响世界事务、主导事件的形成和结果,但是中国“却不积极参与力图解决任何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也许朝鲜问题例外)。它不塑造国际外交,不推动其他国家的政策,也不促进全球共识”,“相反,中国在外交中总是一再采取低调、坐在后排的办法”。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北京的公开表态总是“四平八稳,缺乏实质意义”。即使在六方会谈中,中国的角色也“十分被动,起不到领导者的作用”。所以他对中国外交地位的形容是:中国在国际上只是其中一员,而不是国际上的外交大国。沈大伟还分析了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中国外交原则仍然是规避风险、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指导,中国的外交很大程度上以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和保障国家安全为优先。

中国与全球治理:

充分融入国际体系仍是一个过程

在全球治理中,中国会承担其国际责任还是坐享其成,或是选择性地做出贡献?中国会努力维护还是现有国际体系?中国会按现有体系内的既定规则行事,还是寻求建立新的规则和替代体系?北京遵守国际通用的“公共规则”,还是只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在沈大伟看来,这些问题是衡量中国对全球治理贡献的砝码。经过考察分析,沈大伟得出三点认识:第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机构和全球问题,总体上比较积极;第二,中国对西方提出的对全球治理多做贡献的要求保持高度警惕,本质上仍然不信任;第三,认为现有国际体系不平等、不公平是中国一惯的态度,中国明确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这个体系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更多的资源。所以他的结论是:中国充分融入国际体系仍然是一个过程,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它是一个不完全大国。

中国的全球经济存在:

局部经济大国

虽然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商业重地,但沈大伟仍称中国的全球地位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强大。他从中国的全球贸易轮廓、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以及对外援助这四个方面考察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指出:中国虽然是一个贸易超级大国,但其出口仍以低端消费品为主导,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仍然落后于西方和其他东亚国家,中国拥有的领先跨国企业很少,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较差。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政府发展援助虽然在增长,但仍很有限。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五大海外投资者,但其官方发展援助甚至不能跻身世界十大捐助国之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内经济却面临维持就业、保持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挑战。所以从诸多方面来衡量,中国只是一个局部经济大国。

中国的全球文化存在:

吸引力仍然有限

在寻求大国地位的同时,中国已经认识到国际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改善其国际形象,提升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但是沈大伟指出,虽然中国在国外组织开展了大量文化活动,但是对于全球文化潮流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可以忽略不计,其国际形象也在毁誉参半和负面之间徘徊。沈大伟指出,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用投资来构建软实力,但是软实力却不是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但是政治制度是中国全球化形象的一个不足之处,中国的公共外交(或对外宣传)仍然“笨拙”、“简单”,实际上阻碍了中国的软实力。“因此,我的结论是中国的软实力和全球文化的吸引力仍然非常有限”。

中国的全球安全存在:

军事足迹非常有限

随着中国国内现代化和全球参与的推进,中国的全球安全利益和存在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也在逐渐扩大。例如,中国人民海军开始驶出东亚沿海区域,作为多国海军部队的一部分到索马里进行反海盗行动。但是沈大伟指出,虽然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成绩显著,但是中国的全球军事足迹实际上仍然非常有限。中国没有海外军事基地或海外驻军(联合国主持下除外);除网络战、太空计划以及洲际弹道导弹外,中国没有真正的全球大国行动能力;其空中和地面力量远离中国的周边就无法行动,海军远离中国的部署力量也非常有限。同时,在全球的军事足迹极其有限,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不完全大国的一项指标。

经过以上分析,沈大伟认为中国远没有具备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国所需要的条件,中国只是一个“不完全大国”,所以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崛起,正确地认识中国有限的国际影响。

应该说,沈大伟从以上六个方面对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比较客观、深刻,展现了其深厚的中国研究功底。作者在肯定中国在融入国际体系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的同时,也分析了所存在的局限,但是其中一些论断有自相矛盾之嫌。例如,他指出在过去20年间,仅中国就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约40%;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持有全球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但仍断言中国不管怎么说“依然是一个不完全经济大国”;他一方面指出中国没有什么领先的跨国企业,“海外投资仅能排全球第五”,但又说“未来数年中国很可能大规模增加对外投资,现在已经开始在通信和家电等领域培育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品牌的企业”。又如,他一方面称“中国只是一个不完全大国”,另一方面又说“中国回避自己作为世界第二大国的责任”,这种说法有夸大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之嫌。

“遏制中国是站不住脚的”

在美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就对华政策可以分为三派不同的观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不可避免、不可接受的挑战,因此主张美国与亚洲盟友和伙伴一起对中国实行 “平衡”和“战略对冲”战术,以维持美国的首要地位。自由主义者比较乐观,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度、规则、法律、程序来“规范”和约束中国并遏制其崛起。建构主义者则寻求“调适中国”,强调“社会建构”,即不仅把中国广泛纳入体系,而且要向中国社会和个人灌输国际行为准则。

近年来,美国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派不断鼓吹“中国崛起”、“中国威胁”、“中国将会统治世界”,要求对中国实行“先发制人的遏制政策”。对此,沈大伟予以严厉批评,认为这种政策“既愚蠢又危险”,“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他指出,持这种看法的人完全脱离现实,恰是中国已经融入国际体系,导致中国不能被遏制。况且遏制中国这样的国家,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和配合,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应美国的需求一道遏制中国,因为与中国保持商业往来获得利益、与中国相互依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所以“遏制中国是站不住脚的”。沈大伟还指出,担心一个“侵略的”、“威胁的”中国是没有必要的,“中国永远也不会统治世界”,中国追求的只是繁荣、安全、受尊重并能够留在自己的地理文化轨道上,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核心任务。

沈大伟主张继续坚持融合战略,继续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制度、规则、法律和规范。他说:既然中国“已经坐到了桌边”,正式成为“俱乐部一员”,那么就需要调整战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规范中国的融入。不仅要更广泛地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而且要向中国社会和个人灌输国际行为准则,尤其是在民间社会、媒体、法治、政府透明度、人权和全球治理等关键领域开展一系列训练计划。人们接受了这些基础规范,自然就会遵守国际机构所设定的规则。

总之,无论《不完全大国》一书所提出的观点能否为国内外学界广泛认可,它对于反驳新世纪以来甚嚣尘上的“中国”、促进美国和西方社会正确地看待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更加多维的视角。

关于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国际公认的研究当代中国、美中关系、国际政治和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权威专家。

沈大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1977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获得东亚研究学士学位,1980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获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1983年~1985年,作为第一位在中国学习国际政治的美国学生,在北京大学国政系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中国美国问题专家对美国的认知》的研究,之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沈大伟有丰富的任职履历。1977年~1978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局担任行政助理;1987年~1988年担任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的执行主任;1988年~199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政治系任教,1991年~1996年担任《中国季刊》主编;从1996年起他开始担任埃略特国际事务学院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并兼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项目、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同时,沈大伟还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并且是众多机构的顾问,而且还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安全理事会等许多国际重要机构的成员。沈大伟先后在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印度、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的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手机终端销售项目管理

目前个人手机终端设备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在3G时代,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也开通了上网的功能。销售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于移动公司而言,建立智能手机销售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由于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处于一种高度饱和的状态,手机终端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客户保有量以及新增用户之间的拉锯战。由于在手机终端销售的质量管理方面涉及到企业多方面的而工作岗位,市场人员在具体执行销售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不能做到顾全大局,所以本文尝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实现企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为拓展手机终端类的销售渠道尽可能的提供一种标准化以及可执行的项目管理的方式。

1 手机终端销售目前存在的问题

该公司在手机终端类销售渠道质量的控制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销售渠道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偏低。该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数量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以后,手机终端的营销商家基本上稳定在4000家,站到全市行业的70%以上,但是在每年新增市场的份额中却不到50%,充分说明了该公司销售质量的管理已经处于市场落后的状态;(2)对手营销能力的快速扩张,一方面,电信从2010年开始了3G渠道网点的飞速建设和升级,另外一方面联通与IPHONE手机等移动终端展开深入的合作,通过明星移动终端来提高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3)手机终端的销售渠道与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不匹配。该公司的仍是以传统的销售终端为主,在全球网上使用套餐、销售质量控制和相关的服务功能严重缺失。(4)手机终端销售渠道掌握较弱,违规现象十分的严重。

2 如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加强产品销售质量的控制

笔者针对目前该公司手机终端销售数量的下降,新增市场不断下滑的问题,该公司的项目管理小组从市场人员管理、市场竞争形势、销售渠道管理以及相关销售人员的薪酬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2.1 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

本项目小组成立的目标分为总体质量目标和次级销售质量目标。总体质量目标为确保手机终端销售总量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5%以上,并连续稳定至少三个月以上。所谓的次级销售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渠道酬金优化,其中酬金获取来源种类不低于20%;其次是对公司的业务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最后通过销售渠道管理来提升网点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防止网点销量被竞争对手抢走。该项目的周期共计6个月,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资金的优化、产品的业务升级、网点布局优化、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项目的四个阶段采取里程碑的方式来逐一进行。由于手机销售渠道提升的项目所涉及公司的项目较多,工作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所以笔者根据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建议采用矩阵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矩阵形式的销售人员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公司的领导层对销售质量提升的重视。

2.2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质量控制计划。在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中,对其中的该公司的业务与产品进行升级、手机销售渠道的资金优化、销售网点的布局调整以及手机移动销售终端的提高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只有细致的划分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才能够确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提升的项目总工期。对于该项目的执行质量计划而言,是通过对该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的控制来实现的,在项目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针对这个阶段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编制实际的质量计划。

2.3 执行该项目所列出的计划

在执行该项目的开始阶段就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在控制项目进度方面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该项目进行进度检测,包括关键点检查,所谓的关键点就是在项目计划当中的每个里程碑的时间点;其次撰写每周进度报告,在本项目的执行周期内,每周都要制作项目状态的进度报告,从而报告给项目经理,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安排下周的具体工作。

2.4 本项目执行的结果进行质量验收标准

对本项目执行结果的质量验收,笔者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1)对手机移动终端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方面是否有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2)从手机销售终端的社会渠道进行产出效能的相关评估,不仅对社会销售渠道整体销量进行评估,还要对具体每个销售网点的实际销售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判断手机销售的产出效能是否有所提升。(3)对手机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各个销售网点要达到销售目的,就必须加快销售的流转速度,很多销售网点为了提高销量都采取了降价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其它渠道商的降价,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4)从销售网点布局的改善进行考察,主要包括销售渠道网点空白区的补点,实行一村一点和一厂一点的销售模式。其次对销售渠道的扎堆区进行集中清理,销售网点的扎堆会直接导致消费者的忠诚度降低。

3 结语

随着手机终端类3G时代的来临,销售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本文通过大量的参考文献的调研,主要分析了某公司在手机终端销售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使用项目管理措施来实现对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制定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计划、最终对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赵俐渊.项目管理理论在销售渠道管理中得实践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46.

[2]张旭.项目管理在信息安全企业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西安:中国政法大学.2011,34.

[3]黄志强.项目管理在中小软件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天津:天津大学.2010,56.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我国 进口食品 食品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5-02

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这些热搜词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正在受侵犯,告诫我们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沃尔玛“挂驴头卖狐狸肉”、台湾牛奶被检含避孕药这些食品安全大事件警醒我们进口食品市场堪忧,告诫我们重视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 进口食品等相关概念

1.1 进口食品的概念

进口食品是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包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

1.2 进口食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的消费档次由原来的温饱型逐渐转化为健康型、营养型、休闲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种进口食品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美的包装、先进的生产工艺带给大众从物质到精神的享受,因此进口食品也获得从学生到青年工作者等不同层次的青睐。

1.3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伤害。食品安全具体含义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

1.4 食品安全检验

主要是检验食品和饮料的营养成分,应对致癌物非法掺杂,筛查食品中不明污染物达到或超过农残分析的新兴监管要求等检验。

1.5 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进口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人生安全,没了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了一切;进口食品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口食品会增大购买力、繁荣市场,达到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双赢局面;进口食品安全关乎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口食品会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各国的经济往来。

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

2.1 食品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通过眼观色泽、鼻闻气味、嘴尝口味,手摸触感等方式判断食品的色、香、味等方面,感官鉴别不光能发现食品宏观上的变化,还可以鉴别出发霉、杂质等微观上的变化,感官检验作为最直接最简便的检验食品的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2)理化检测,运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检测食品的成分和含量。这是个复杂的检验,食品检验的指标不同,检验方法也各异。除了常规的分析方法外,用仪器分析法来检验食品卫生,包括有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无机成分分析方法;用色谱法鉴定化合物分离混合物。这种检验的针对性较强,要具备专业知识。

2.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措施

(1)制订并且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并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加强对进口食品残留检测。(2)为了防止境外的有毒物质流入境内,先后了多个进出口食品风险警示通告,如《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将有毒食品拒之门外。(3)《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等规章对进口食品的加工厂实施有效的卫生注册登记,严格遵守卫生注册登记标准,只有达到资格,才能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3 我国进口食品监管面临的现状

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我国合作,向我国提供出口食品。所以我国的进口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等,加上有些技术的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进口食品的不断增加,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国际疫情的复杂多变、企业的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感的流失、检验机制的不完善、检验技术的相对落后、卫生标准不够完善、法律不健全、风险预警以及快速反应机制较差、监管方式的缺陷等一系列挑战。

3 对我国进口食品监管的建议

(1)提高人民个人的防伪技术。针对进口食品,人民群众不能盲目跟风地购买,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科普知识定期进社区,为老百姓宣传进口食品的辨别知识,提高老百姓的辨别能力。(2)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从种植养殖的生产第一线开始监管,从源头解决问题。比如监管农田少打农药、监管种植业的疫情,这样就不会让有问题的动植物流入市场。(3)企业内部鼓励制度。鼓励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辱企业形象的个人就举报,这样可以有力打击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4)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永葆活力的源泉。借鉴外国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优秀成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监管方法,保障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国家的严格检验,但是我们自身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会简单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虞家琳.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2]叶明.《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1(1).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问题 诚信教育机制

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学做真人,诚信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并从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这一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为了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所在学校的1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经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诚信缺失现象:

(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60%的学生承认曾有过作弊行为。实际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少数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在本次调查中近8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拼凑现有论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本次调查中近50%的学生表示在填写简历时会随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20%的学生表示在申请困难补助时会虚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还贷问题,近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学费。虽然不乏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年交学费时,总有一小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道,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学生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学生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日常的小细节上,如: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欠缺。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缺失必然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二)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发出两种恶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谈何诚信?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四)自身主观原因的影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通过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传统的道德教育着重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认知的内化,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和基础。诚信教育必须综合考察大学生诚信素养形成、发展、改变的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学生诚信素养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逐步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持续开展诚信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以分数论英雄,淡化德育课程,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的思想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展同步。

(二)以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为目标,努力营造诚信氛围。

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关键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妥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和大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定评选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以建立高校学生诚信网络为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是客观要求,所以作为“社会风气引领者”的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立体诚信教育和评价体系,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入现代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搭建网络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的需要。应从建立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手,把通过对个人诚信,如身份证、户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经历、学习成绩、各类素质表现、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特别记录、就业情况等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以此与各类评奖评优、就业等挂钩,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团支部班委会评议、学院评议和学校评议等全校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们要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3):304-307.

[2]刘俊英,田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博采(理论),2007,(4):50-51.

[3]苟加明.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3):181-195.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项目管理 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体育赛事的启动

体育赛事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体育赛事所涉及的领域、投资的效益、技术可行性、环境情况、融资措施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及论证,从而明确体育赛事的投资价值以及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体育赛事的机会研究是体育赛事选择的最初阶段,它是体育赛事投资者或经营者通过占有大量信息,并经分析比较,从错综复杂的事务中鉴别发展机会,最终形成确切的体育赛事发展方向或投资的过程。现代体育赛事更多依赖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时,由于体育赛事的价值决定了体育赛事市场的供应。为此,还需要对体育赛事的市场价值进行基本判断和商机选择。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环保建设力度很大,北京俨然是一座绿色城市,有适合奥运会举办的环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在这些方面都进行充分的考虑研究。在场地设备资源上,北京奥运会的赛场有鸟巢、水立方、青岛帆船赛场等多个场地,都是符合国际标准赛事规格的大型比赛场地,具有承办各类项目赛事的能力。

二、体育赛事的计划

体育赛事计划是对未来体育赛事实施过程的理论规划及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包括开幕式,各项赛事的举行,闭幕式、各类服务措施以及吉祥物的征集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完善的准备。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这一世界级的体育盛事,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次飞速地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在世界的焦聚中迅速成为了“国际明星”。消费目标群体为来京观光旅游观赛的中外游客,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肤色和等。根据项目背景的特殊性,通过我们的精心的策划,借助奥运的春风和爱心人士及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是对体育赛事计划的执行过程、建立组织是体育赛事实施的基础。协调委员会定期检查组委会工作,组委会定期向其进行汇报,各国奥委会一般指定一名专员与组委会保持联系。下面以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勤管理为例,从一个大学的后勤部门以小见大,具体说明体育赛事组织实施的过程。进入2008年,后勤集团奥运服务保障工作进入全面备战状态。自4月起,后勤集团开展了全集团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行动、校园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等等,此外,还成立了后勤集团奥运保障工作组以及餐饮服务、住宿接待、水电保障、校园环境四大专项工作小组,专门领导和部署相关的工作。后勤集团公寓管理部和酒店管理部分别承担了京外志愿者和海外志愿者的住宿接待任务。京外志愿者的住宿安排,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后勤集团和人民大学的贴心和温暖。自2008年7月13日起,公寓管理部陆续接待了来自福建、山西、湖北和香港、澳门等地的共379名京外奥运志愿者。

四、体育赛事的控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赛事财务和风险方面进行了完善的控制,对各方面财务收支和场馆建设进行审计。下面以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为例进行说明:北京奥运会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36个、独立训练馆和国家队训练基地66个,共计102个奥运项目,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青岛等城市。审计署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对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其中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全部由中央投资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的41个奥运项目,以及教育部、原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建设的5个场馆项目,由审计署直接组织审计;其他项目分别由项目所在地的地方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北京市及相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奥运场馆建设,并成立了专门机构统筹组织。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密切协调、特事特办,给奥运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政府等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提出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整改,随审随纠,效果明显。审计提出有的项目进度滞后问题后,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政府多次研究落实解决方案,对问题较大的项目实施重点督导、全程跟踪,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采取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有力措施,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体育赛事的收尾

体育赛事的收尾是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体育赛事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对赛事的评价和管理收尾工作。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报告”的致辞中,再次对北京奥运会给予高度评价。赛事组织者高效地完成了复杂的筹备任务并提供了优质的设施、服务和运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还得益于全国的倾力支持,包括各级政府的支持。

六、结语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6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has seriously endangered the publ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influ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Chinese and German food safety of prevention systems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social preven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German food safety of prevention systems, hoping that this thesis can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China's food safety accidents.

关键词:中德;食品安全;预防体系

Key words: China and Germany;food safety;prevention systems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22-04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新闻媒体爆料出的食品安全事故让人不寒而栗,进而人们产生了悲观的想法和疑问,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下中国民生的焦点话题,也上升国家政治层面的命题,2015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时强调,必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通过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食品的概念,不同的国家组织对其表述各有所不同,欧盟将是食品定义为:“任何用于人类或者可能被人类摄入的物质或产品”。在我国,如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出现食品这一词语时候,通常是指“食品安全”。1974年11月“食品安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世界粮食大会上,认为“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任何食品。”而食品安全危机是指“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可能或者已经给公众的生命。身体甚至心理健康造成重大的损失或影响,并严重危机社会正常秩序的突发性紧急事件。(刘晓霞,2006)”[1]不少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其二是介绍或对比研究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体系。通过具体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分析,对比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管理或者监督优势,会对我国减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起到积极作用。通过知网检索,有两篇文章分别系统对比了中国和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冒乃和,2003),[2]以及两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郁颖,2013),[3]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德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差异,重点聚焦在如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督体系,但是仅仅从这两方面研究来真正减少我国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频次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中德食品安全危机预防体系入手,综合分析中德两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达到提高和改进中国食品安全为目的,努力实现中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1 中德两国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

首先,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消除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国家和政府只是尽力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降到最低,并同时降低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或者紧急预案以防未来类似危机事件的发生。

像德国这样严谨的国家,也发生过一桩桩食品安全大事件,如: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二恶英“毒饲料”事件,“毒豆芽”引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马肉丑闻”以及鸡蛋标签造假。德国的奶粉有着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因为德国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属于药品管制,有效地保证了奶粉的安全性,所以很多妈妈都非常信任德国奶粉,美乐宝是德国第一品牌的奶粉,也是欧洲销量最好的奶粉之一,所以深受中国妈妈们的喜爱。德国美乐宝集团创建于1921年,是全球比较专业婴幼儿营养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商,但是最近也频频出现食品安全的隐患。2012年初德国美乐宝集团进行了预防性召回婴儿食品,原因是其承诺无麸质的产品中掺入了容易引起婴儿腹泻、腹痛等腹腔疾病的物质。2015年德国从事消费品检测的杂志对德国市场上的婴儿奶粉产品进行了一次评测,其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在美乐宝公司的两款奶粉中均发现了很高的氯酸盐,而且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制定的摄入量。高氯酸盐会阻碍甲状腺吸收碘。尤其对于儿童,在幼儿时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对于其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氯酸盐还能破坏红血球,从而影响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除此之外,近日齐鲁晚报报道,德国喜宝奶粉中喝出白色线头的新闻事件。

比起德国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还是很高的,比如2015年上半年发生的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很多起,最典型的是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上,有百人食物中毒,此事件发生在过年期间,事件影响巨大。还有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主要因为是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一家金珂糖业公司的金珂糖厂发生了甘蔗糖浆池中毒事件,该事件共导致12人中毒。又如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发生的学生腹泻事件,有两百多名学生因为腹泻入院治疗,事件原因是饮用水细菌超标。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政府在一些方面极已经做出相应的积极改变,但是与德国的食品安全预防体系相比较,还是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改变,除此之外作为消费者,更应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争取减少人们关于食品危机的担忧。

2 中德食品安全预防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德国和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可以发现,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像德国国民性这么严谨的国家,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都没有免疫力。但是,在预防食品危机事件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完善自身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可追溯原则和信用体系,同时对于消费者和新闻媒体而言,要有效地、合法地行使其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权。

2.1 政府预防措施

2.1.1 法律法规层面

①《通用食品法》和《食品卫生法》是欧盟的食品安全法的两大法律。德国在欧盟的法律框架之内构建了四大食品安全法律支柱,它们互相之间补充,形成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其一,《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为食品安全其他法规制定了原则和框架。该法令对德国食品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总的规定,所以德国市场上的食品以及所有与食品有关的日用品都必须符合该法令。主要目的是全面保护消费者,避免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他日用品危害消费者健康,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二,《欧洲食品安全白皮书》是欧洲委员会保障食品高度安全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欧洲食品局、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控和消费者信息等措施。其三,《HACCP-方案》是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的词首字母的缩写,方案对食品企业自我检查体系和义务作了详细规范,对生产产品检查和生产流程中食品安全的危害源头的检查实现岗位责任制,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食品消费者健康。其四,《德国食品汇编》记录了对流通十分重要的食品生产过程、食品特性和其他特征,《德国食品汇编》虽然不是法律条文,但作为法律的补充是专业鉴定的法庭证据。

②我国200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以该法律为核心,又形成了一个包括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内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个法律体系在具体设计上明显还存在着不足,具体来说主要有:一是法律条文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强。在一些法律条文中,对相关概念未做明确的界定,在一些具体规定上只定义了原则。二是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食品安全法采取分段立法,目前其现状是法律条款众多,但内容较为分散。三是行政处罚额度偏轻,司法解释定性难。有关法规对于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可适用的法律法规或可操作的方法模式,与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相脱节。四是行政问责制流于形式。

2.1.2 监管力度层面

①德国除了具备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也通过建立统一管理食品安全的联邦部门、独立负责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监管机构来进行对食品安全的监管。2000年德国出现疯牛病案例,由于受到民众的巨大压力,2001年联邦卫生部长与联邦农业部长因疯牛病危机而辞职。为了恢复消费者的信任,2002年德国联邦政府设置了新的制度结构: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BMVEL)改革后的新部具有3大职能:扩大广大消费者;保障粮食等各种食物质量安全;推进适合于环境和动物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消费者健康保护组织工作组”又设立了2个机构: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概括地说,德国粮食安全的控制中心就是联邦粮食、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

②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包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职责是组织有关部门起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政策以及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还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实施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同时,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环境保护总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比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缺陷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中“权限不清”,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低下,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以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问题。

中国不仅一直重视食品安全立法,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也的确积累了众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但因为存在立法体系性欠佳、立法理念滞后、以及对关键性问题把握不准确,如对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国众多食品安全法律的实际社会效用并不明显。(朱丹果,2014)[4]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政府的预防措施对于成功预防食品安全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法律条文的实践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那么我国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转变食品安全的立法理念,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高足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首先“应由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统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其次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之间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加大对违规食品企业的惩罚力度,最后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引入问责制。”(肖兴,2010)[5]

2.2 企业预防措施

2.2.1 可追溯原则

在德国,所有的食品生产商都要严格遵守可追溯原则。当德国出现有损于消费者健康的食品时,有问题的食品和饲料会被其食品和饲料行业立即召回,因此可追溯原则为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现如今,所有的德国食品包装袋上都印有日期和条形码,因此监管者和生产者会准确知道该产品的来源。除此之外,食品和饲料生产者必须详细记录产品的具体信息,这样就可以找到导致食品污染发生的原因。上述案例中,德国美乐宝集团能够及时召回一些婴儿奶粉,这也是在可追溯原则的基础之下,食品生产家才能将对消费者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中国,近两年来,产品的可追溯性有效地将高科技结合起来,这也标志着中国食品安全的一大进步。例如,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应用到每一个产品上了,它可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高质量的数据交流,而且也可以使食品供应链做到完全透明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可以制造出微小的电子芯片,并将其置于每个生产出来的食品外包装上面,这个微小的电子芯片储存着有关该食品的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相关的生产信息、加工信息、包装信息、流通信息以及消费信息。然后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食品包装上所载有的信息反映到数据库里,以便跟踪与查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可以由记录的数据追溯回去,这样就可以明确责任。(李颖,2012)[6]

2.2.2 信用体系

在德国,食品链中所有利益攸关者都会比较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食品和饲料生产者如农场主、面点师和制糖商等必须保证其产品可以安全消费,并在食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履行义务”。除此之外,生产者必须从原材料和添加物的选择开始负起责任。例如,当生产商采购一批用于加工婴儿食品的原料时,化验员将对至少800种物质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事实上,食品生产商的责任仅仅局限在产品出厂之前,如保证安全包装和正确贴标。如果生产商没有按照“履行义务”进行把关,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生产商要对此带来的损失或损害负法律责任。

在中国,其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在逐步完善,中国的主管部门要求所有食品企业必须购买一定数额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强制性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应保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保险金额适度即可。同时,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鼓励企业购买足额食品安全责任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投保。这样的责任险覆盖结构可以保证所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第二、构建多层次的新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需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老旧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因此我们亟需构建多层次的新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研究表明,增强供应链中任一环节的可追溯性,不但能够促进该环节的企业提高其产品安全水平,还可以促使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产品。此时,销售者能够从供应链可追溯性的提高中获益,然而农场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会有所降低。(龚强,2012)[7]综上分析,中国的企业逐渐在完善食品的可追溯性原则,对于有问题的食品可以通过可追溯原则进行有效地召回,而且今年来国家产品的可追溯性有效地结合高科技,这也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进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关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正处于试点阶段,它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证的信用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信用在实施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作用。人无信不立,一个企业如果无诚信可言,同样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在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食品安全体系中,弘扬中华道德观念,并把信用纳入制度的轨道,这样既抓住事物的根本,又体现了中国特色,实在是高屋建瓴的大手笔。”(刘怡,2005)[8]中国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预防措施

2.3.1 消费者监督

德国鼓励并引导消费者加强自身保护,希望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于消费者投诉的任何问题食品,比如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当地食品监督部门都必须受理并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买回家的食品在规定保质期限内出现变质现象,消费者业可向监管部门举报。代表消费者利益的德国消费者协会在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风险防范等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会设立的消费者咨询站遍及全德各地,负责免费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咨询。

我国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是在出现问题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消费者和媒体才以“声讨”的形式对问题厂家进行责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立法的缺失。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5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此规定就较为抽象,没有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监督模式。(李珂,2011)[9]因此,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监督食品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2.3.2 新闻媒体的督促

在德国,新闻媒体的督促对于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起到了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食品安全信息是否有效传播和德国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是分不开的。在德国,食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也就是说“从田野到餐桌”整个过程都处于监控之下,各种信息通常都是公开透明的,且记录在案有据可查。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追本溯源找到根源所在。如果某个联邦州食品监管部门确定某种食品或动物饲料对人体健康构成损害,会立即报告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必要时通过媒体以新闻公告形式向公众发出警告,并尽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值得一提的是,媒体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旦发生问题食品丑闻,各种媒体都会紧盯不放,刨根问底大量报道,竞相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调查进展情况,既使得消费者由此得到更加详细和透明的信息,也客观上对政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在中国,尽管一些媒体能够做到对食品的有效监督,但是新闻媒体对相关的食品安全事故有虚假报道和妄自推断的倾向。他们在行使舆论监督权时,有时为了挖掘更多信息,有时会进入凭感觉对专业数据做判断的境地,这些数据最后往往无法得到科学证明。同时也会出现为了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报道失衡。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电视媒体的视角总是集中在知名品牌上,而被媒体忽略的小厂商的问题往往更为严重,电视媒体的偏见会造成受众信息接受失衡,极易埋没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每一个中国新闻人尽职尽责,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上进行报道。

因此,我国和德国在社会预防食品安全事故这个方面的差距明显较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除非发生了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且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事故有虚假报道和妄自推断的倾向。“这需要我国完善食品消费者的维权与救济,培养食品消费者维权意识,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主动维护自身权益,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消费者也应当是监管参与人之一;提高消费者协会地位,更好的协调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遏制不安全食品问题出现。”(罗一耘,2011)[10]同时,纸质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上有如下几点问题,一是对食品安全报道的界定不够,部分报道虚假和失实;二是框定食品安全报道为负面报道,过度渲染负面信息;三是重视食品监管,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鉴于此,媒体要提供准确而真实的消息,充分发动宣传作用,引导社会舆论,还要提高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除此之外,政府、企业与媒体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与新闻媒体报道协作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媒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保障食品安全报道的健康有序发展。(,2014)[11]

3 结语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但是,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这会严重危害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比了中国和德国的食品安全预防体系,从政府预防措施,企业预防措施和社会预防措施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和德国食品安全预防体系的差异,希望此篇论文对于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2]冒乃和,刘波.中国和德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74-77,80.

[3]郁颖,王荣,方少华,董晓.中德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对比――以德国EHEC事件和中国三聚氰胺事件为例[J].科技信息,2013(11):

139-140.

[4]朱丹果.食品安全事件中私法救济及法律完善[J].食品与机械,2014(06):264-267.

[5]肖兴志,胡艳芳.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1):35-39.

[6]李颖,田敏,卢延平.基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12:4.

[7]龚强,陈丰.供应链可追溯性对食品安全和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2(06):30-48.

[8]刘怡.以道德为支撑构建中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王伟副秘书长[J].中国食品工业,2005(05):4-6,8.

[9]李珂.论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J].学理论,2011.

[10]罗一耘.消费者保护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儿童家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大幅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儿童一直以来被视为祖国的花朵和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儿童家具,所以儿童家具市场的发展尤为快速,如雨后春笋般,儿童家具作为家具业的新分支蓬勃发展起来,儿童家具市场因此成为家具行业的一块“新大陆”。可是,随着儿童家具的走俏,越来越多的质量、安全问题浮现出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专家们起草《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并宣布在2012年8月1日起实施,这一标准的每一条都是专家们经过严密的资料搜集和反复的测量实验而得出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是家具行业标准中为数不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填补了国内儿童家具市场国家标准要求的空白,这一标准的实施可以确保儿童家具产品的安全性和儿童家具市场发展的规范性。儿童家具从设计到生产和销售过程都有规范可依。《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强制执行条款看似复杂、难理解,但如果从工业设计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就不准看出每一条的设立都有一定的依据,对儿童安全进行全面的保障。

一 、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定义很多,各国对它的理解也不同,从学术角度,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认为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则认为工业设计是一项专门的服务性工作 ,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对产品和产品系列的外形 、功能和使用价值进行优选。而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却作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视觉及心理感受,而赋予产品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

二 、工业设计与家具设计的关系

现代工业设计所包含的行业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很多专业和行业,狭义的工业设计一般是指产品设计,广义的工业设计则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等。由此可见家具设计也是工业设计的一个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家具设计。

三 、用工业设计基本原则解读《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也即人性化设计原则,是工业设计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任何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里的人包括使用者、消费者、设计者和生产者等。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应该把为用户提供优良的产品放在首位。但实际中往往不那么令人如意。企业的目的是利润,利润的大小是企业成败的标志。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来协调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设计不仅会给用户带来满意的产品,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利润。工业设计决不牺牲使用者的利益,因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工业设计的最高目的。也只有这样,产品在进入市场流通的过程中,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成为一件成功的产品。

首先我们要了解用户及用户的需求

在我国,“儿童”的年龄范畴一向是模糊不清的。科学地界定儿童概念及年龄,对儿童产品的开发具有现实的意义。对儿童年龄范畴的再确认,不只是单一的概念澄清,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因年龄而异的分层次家具设计的探讨,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材体型都有较大的差异性。我国将7周岁-13周岁定义为儿童,将14周岁-19周岁定义为少年,因为与青年期重合,也可称青少年。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所以《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儿童家具适用的年龄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为3~14岁。这样的界定表面是对儿童家具开发的限定,实际为设计师及开发商提供了有效的使用对象定位,因为儿童家具的生产标准与成年人截然不同,这将帮助企业开发更明确更适用的儿童家具产品,也会促使生产厂家作出生产技术方面的改变,从而有利于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审美性原则

产品的审美性是该产品内在因素的外在表现,是与内容有机统一的形式构成。产品的审美性更多是从设计角度来感知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没有提及儿童家具设计的审美性要求,主要集中在外观审美要求上,共分15条规定。在一般要求里面有一条:“木材含水率W应符合:8%≤W≤产品所在地区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1%。”含水率,就是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含水重量与干燥重量的差数对其含水重量的百分率。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从儿童家具不同材料表面、工艺及产品整体的完整性来体现。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工业设计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实用性是指产品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物质效用功能需求的性能与功能。所有产品都有特定的功能,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直接原因。[1]例如冰箱的功能是保鲜食物;汽车的功能是载人代步等。所以家具也必须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这也是家具设计的本质与目的。《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家具功能的描述主要集中在理化性能方面,主要针对木制件、金属件和软包件。

4、安全性原则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集中关注的是儿童家具的安全性问题,也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分成四部分:一、设计的安全性;二、材料的安全性;三、防止意外事件。

4.1 设计的安全性

产品设计师通过设计出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电话机的出现,让人们拥有了“顺风耳”;高倍望远镜的出现,让人们拥有了“千里眼”;交通工具更是让人类突破了行走的极限,但设计的职责不仅仅是提品,是提供安全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一些由于设计而带来的惨痛的教训中感受到,尤其是儿童家具的安全性给儿童成长带来的影响。《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儿童家具设计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后期儿童的使用反馈得到,例如实验、市场销售反馈、一些令人痛心的儿童伤害案例等。具体涉及到:边缘及尖端、突出物、孔及间隙、折叠机构、翻门翻板、封闭式家具、力学性能和其他结构共8大项要求。儿童好动、好奇、贪玩,在玩耍中最容易受伤的,往往就是碰到锐利边缘、锐利尖端或者突出物。如果儿童家具都使用倒圆或倒角处理,而且突出物都有所考虑的话,就可以避免危险的出现。

4.2材料的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运用到设计中来。然而在儿童家具的设计中,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点,材料的运用必须谨慎。例如金属和玻璃这两种材料,因其本身特殊的质感受到设计师的喜爱,被大量运用到家具的设计中,但其坚硬锋利的边缘,玻璃易碎的特性极容易对孩子造成危害。《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1.1.8条明确规定:除在离地面高度或儿童站立面高度1600毫米以上的区域外,产品不应使用玻璃部件。

pH值是水溶液最重要的理化参数之一,是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例如我们常喝的矿泉水就有pH值的标注,提示消费者要选择对身体有益的水,但一般的消费者其实很少关注产品的PH值,尤其是家具产品中涉及的pH值,所以很多时候买回去的家具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很多危害都不知道。《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规定儿童家具中的“纺织面料pH值应在4.0~7.5之间;皮革pH值应在3.5~6.0之间。”这个规定,可以防止家具中过酸或者过碱物质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有调查显示,我们人类每天与家具的接触时间是非常长的。更别说儿童,他们的学习、娱乐、休息等都与家具密不可分。所以《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1.2条规定:“产品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同时详细列出了包括表面涂层、纺织面料、皮革、塑料等使用指标,锑、砷等可迁移元素都有具体的范围。其中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游离甲醛的指标是≤30 mg/kg”,而可分解芳香胺属于禁用物质。《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很多标准都与英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同行业标准一致。例如在材料标准GB/T16799家具用皮革中规定游离甲醛限量值为75mg/ kg,儿童家具游离甲醛限量值显然严于普通家具的要求,其标准值与英国FIRA/FRQGC001的标准要求一致。[2]这样规定有利于国内儿童家具产品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出口儿童家具的安全性。

4.3防止意外事件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1.1.8其他类主要针对一些意外事故做出明确规定。如管状部件外露管口端应封闭,因为管状部件切口非常锋利,如果外露,很容易刮伤。而且儿童的好奇心非常重,喜欢将手或其他物品塞进管状部件中;产品中抽屉、键盘托等推拉件应有防拉脱装置,防止儿童意外拉脱造成伤害;除转椅外,安装有脚轮的产品应至少有2个脚轮能被锁定或至少有2个非脚轮支撑脚;转椅气动杆不应自动升降或升降不顺,气动杆与其他配件应配合良好;产品中绳带、彩带或绑紧用的绳索,在(25±1)N拉力下,自由端至固定端的长度不应大于220毫米,因为儿童的颈围在200-350毫米之间,这样的长度限定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勒死事件。“所有高桌台及高度大于600毫米的柜类产品,应提供固定产品于建筑物上的连接件,并在使用说明中明示安装使用方法”。一些稳定性不好的高体家具易侧翻从而造成对儿童的伤害,所以采用与建筑物固定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

四、小结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强制执行条款看似理性枯燥,但套用工业设计原则后发现其实这些条款充满着人性化的考虑。以儿童为对象,在家具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着重考虑儿童家具的安全性以及会对儿童产生的影响,这与工业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相吻合。《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可以帮助儿童家具行业朝着更规范更安全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儿童撑起一把质量安全大伞。

参考文献

[1] 严波.《产品改良设计》.河海大学出版社.P55

[2]《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_标准解读》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思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142-06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但翻开中国的历史,写满了“天灾”、“饥荒”等字眼,千年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竟是一个“饥荒国度”。〔1〕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逐步解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部粮食安全思想变迁史。研究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特征,有助于总结其中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成果,发现对粮食安全制度产生负面作用的思想因素,并为未来粮食安全发展提供启示。

一、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

粮食安全思想中国自古便有,但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提出。1974年,fao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2〕这一概念在1983年、1996年、2001年均得到修正。学者们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一直非常关注,分析认为,其粮食安全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从对象上说,粮食安全是对“所有人”供给;第二,从数量上说,粮食安全供给的数量标准应当是“足够”;第三,从质量上说,粮食供给的质量应当是保障“健康”;第四,从时间范围上说,粮食的供给应当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体现为“在任何时候”;第五,国际粮食安全概念一直以来非常强调一个标准,即可获得标准和购买力标准,提出应当让所有人“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国际粮食安全概念偏重于关注贫困与饥饿问题,偏重于对第三世界国家和贫困人口的粮食获得,以及营养安全。近年来,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粮食安全中的质量问题。

国内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研究,经历了从对世界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概念介绍,到逐渐提出立足于中国国家安全的粮食安全概念,并对粮食安全内涵进一步丰富的发展过程。1983年,吴天锡在《世界粮食安全政策》一文中将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引入中国。继而,中国农业科学院“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课题组于1988年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粮食安全应当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两个层面。微观安全即指个人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粮食获得和营养安全;而宏观安全则是指从政治方面看,国家以财力保证和宏观干预政策,保证国民的粮食安全。课题组认为,粮食安全系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世界粮食安全大系统之下的国家和地区子系统,层层分解直到家庭和个人子系统;从粮食安全的环节看,可以划分为供需两个子系统,以及生产、储备、外贸、消费、收入分配、运销系统等。〔3〕1998年,朱泽提出中国粮食安全概念,认为粮食安全是指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承受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4〕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的“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一有关粮食安全体系的表述,2001年丁声俊分析认为,粮食安全的概念相当丰富,至少应包括任何需求者、任何需求时间、各个产地来源、各种所需粮食和食物、粮食和食物数量与质量以及购买力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而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应包括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增长的生产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的市场贸易体系;健全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对粮食进出口、粮食储备等进行宏观调节;提供综合信息的粮食预警报体系;建立援助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5〕吴志华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与其生存与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而对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进行动态、有效平衡的政治经济活动。〔6〕200

6年,高帆论述认为,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能够获得与其需求相适应的粮食。实现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生产、流通和购买等因素在内的“多链条互动”的过程。〔7〕2009年,肖春阳指出,在粮食安全概念上,中国与世界粮农组织的概念内涵并不一致。他认为,世界粮食组织所说“food security”,直译为食物安全或食物保障,现在约定俗成译为粮食安全,实质是食物安全。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同于世界粮农组织食物安全的概念,应是就一个国家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供人们直接消费的人均粮食供应量(膳食能量供应量);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适量进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8〕2010年,刘笑然论述认为,粮食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满足每个居民获取所需粮食及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地域、对象、数量、质量、卫生、价格和运送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现代粮食安全至少应该包括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四层涵义。〔9〕

由上观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粮食首脑会议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是基于“世界粮食安全观”的角度,从全世界的粮食安全状况出发,考虑世界上最落后国家、地区、民族、人口的贫穷与饥饿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粮食安全目标。而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一方面,它仍然指向“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起,也能买得到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国内研究的语境下,当我们提到粮食安全这一概念时,还应当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理解。从对既有的粮食安全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粮食安全思想的内涵也是随着时展而不断丰富的。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贸易这四个重要的内容在粮食安全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形势的不同,粮食安全思想由单纯重视粮食生产,到重视粮食流通,再到强调粮食贸易,并发展成为注重粮食生产、流通、贸易的综合协调,其内涵表现出一种由封闭向开放演变的特征。 调粮食生产的粮食安全思想

粮食安全思想中,粮食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能稳定地提高粮食的产量,持续地、较好地满足国内的主要需求。〔10〕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生产是粮食稳定供给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思想中,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基础地位,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这一点在建国之初的粮食安全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大改造,这段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而迅猛的发展阶段。中国在经过苦难的战争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并进行了大范围的经济重建,努力摆脱贫穷与落后,为我国初步进行工业方面的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经济体制转变最剧烈的一个阶段。在这短短七年之间,中国从开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转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大改造,最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时期中国的剧烈转变和当时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都对当时中国的粮食安全情况以及形成粮食安全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本段内容参阅:魏巍《陈云的粮食生产思想初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熊亮华《陈云对粮食问题的卓见》(《党史博采》1995年第11期)等文。在这个阶段,陈云负责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提出过许多重要的粮食安全思想。对于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陈云的代表观点是“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

在新中国成立时,面对东北1200万亩的粮田受灾,上海资本家大量储存布匹、粮食,哄抬物价扰乱市场,期望从中投机获利的情况,陈云不仅要为救助灾民而调拨积聚粮食,还要为稳定物价和市场而大量调拨布匹、粮食来保证上海物资供应。1950年4月13日中央会议上,陈云就粮食状况和财政状况进行了报告,提出:“应该预计到,经过十二年的战争,我国农田产量大幅降低,民间粮食的存储很少……帝国主义者以及逃亡在海岛上的一小群反动分子正在幸灾乐祸,他们梦想大陆上发生什么粮食危机。就让他们做梦去吧!华北、东北、河南、山东(除胶东区)等地已经普降春雨,我们麦收有望了。同时全中国农民正在进入

耕。那些幻想我们发生粮食危机而幸灾乐祸的人,注定会失望的。刚好相反,中国人民不但能战胜灾荒,而且会呈现出我们多年未有过的粮食丰收、粮价平稳的大好局面。”〔11〕陈云上面的讲话中包含了如下几点意思:第一,克服粮食危机,做好粮食供应,首要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二,国家安危、政治斗争与粮食生产紧密相联。因此,他积极呼吁“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提醒全党更加重视和认真对待粮食生产。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召开,陈云在会上发表了《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的讲话。他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仍要大量进口粮食、棉花等许多农产品,虽然现在比以前有改善,但是,发展农业仍是头等大事。农业不发展,工业就很难发展。”〔12〕他提出了一些重要举措来增加粮食的产量:(一)完成;(二)预防水旱灾害,兴修水利;(三)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化肥使用。①

而后同志提出的“以粮为纲”和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在全国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是对重视生产的粮食安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1956年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得到好转,以为代表的党中央认为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已经较为完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无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粮食生产上“以粮为纲”,是在1958年提出的,在这一口号提出之初,由于“”浮夸风盛行,同志误以为粮食形势大好,已经在考虑“粮食太多怎么办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精力可以放在工业,特别是钢铁生产上面。在与薄一波的对话中,以“以粮为纲”这一口号,逼迫工业发展也拿出相应的口号,提出更高的工业发展指标。〔13〕这种过快过急全局冒进的发展道路,使得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以粮食总产量为纲的农业生产结构,也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发展。1960年,饥荒发生,使本就出现问题的粮食安全状况雪上加霜。这时,中共中央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指出保证粮食生产不单是农业部门的责任,而且是各部门甚至全党、全民的共同责任。在“以粮为纲”、“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等粮食安全思想中,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生产。

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体制显示出很大的弊端,党内开始了对包产到户的讨论,这实际上也是粮食安全思想中关于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即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粮食生产最为有利。在这场讨论中,陈云、邓小平、邓子恢、曾希圣、李富春等人都基于务实的立场,认为包产到户更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但坚持认为,公有制是富强的根源,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是倒退,以政治标准来判断粮食生产方式的优劣。包产到户在改革开放之前最终未能被采用,但作为粮食生产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农业生产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源泉。

尽管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粮食储备等思想在建国之初的粮食安全思想体系中已经初步形成,但把粮食生产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头等重要地位,是建国之初粮食安全思想的主要内涵。这一方面是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后,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低点,粮食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大,决定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粮食需求以获得人们对新生政权的政治认同,保证国家内部稳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和物质保障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封闭的经济环境决定了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主要内涵。1953年开始,我国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国家利用政权力量,采取层级化的科层制治粮结构, 科层是指国家严格的层级管理模式。科层制治粮结构,即指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严格的层级管理治粮模式。这是高度集权的粮食安全保障结构。 见张睿《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变迁的内在逻辑》,《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8期。强制要求农民把他们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由国家来控制、调节全社会的粮食供应。市场流通的作用被国家计划取代。在这种封闭的粮食安全体系中,流通已经为国家所控制,因而在粮食安全思想中不占据重要位置。保障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为粮食安全的内涵所在。 流通体制改革的粮食安全思想

粮食安全中的流通,是指通过流通环节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

,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短时间内都能买得到、买得起所需要的粮食。 娄源功认为,粮食流通安全主要涉及粮食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储备体系、进出口贸易政策、补贴制度和粮食市场体系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在本文中,粮食流通仅指粮食的国内市场流通,对粮食进出口贸易单独论述。见娄源功《中国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与比较研究》,《农村经济管理》2003年第3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1982年,我国首个农村工作“一号文件”诞生,肯定了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体制。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了自,在分配劳动成果过程中也打破了“大锅饭”,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14〕1979年到1984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1979-1984年《中国统计年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粮食统购政策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关于粮食安全内涵的讨论中,不仅强调粮食生产,更强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众多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围绕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阐述观点,丰富了粮食安全思想的内涵。

1978年以前,国家控制几乎全部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吴硕在《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必要性和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指出,当时的粮食安全存在粮食高产地区生产发展缓慢,国家粮食统购与统销不平衡,国家财政对粮食统销的价格补贴与年俱增、数字十分庞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粮食流通体制。〔15〕丁声俊在《对我国粮食流通战略转变的探讨》一文中论述到,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粮食总产量大幅上升,农民“卖粮难”、产粮省调出粮食难与国家“储粮难”、“调粮难”、“运粮难”的情况并存,究其根源,是由于粮食流通渠道不畅。他提出,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管理,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根本方针。〔16〕1985年,吴硕再次发文论证粮食流通领域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取消统购统销的时机已经成熟,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应当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农业生产者面向市场需求,靠国家计划指导和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粮食生产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1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逐渐减弱了对价格的控制,渐渐地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18〕在粮食流通领域,关于双轨制的讨论十分热烈。1993年,陈锡文指出,我国粮食的“双轨制”是历来就有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粮食由市场定价的部分相对来讲可以忽略。〔19〕王德文、黄季?j则认为,双轨制是从1978开始正式形成的,并总结了我国粮食双轨制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是双轨制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利用双轨制来发展我国粮食市场,第三阶段是改革双轨制。他们还指出我国双轨制是渐进性发展的,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而且具有可逆性。 〔20〕对于“双轨制”的具体路径选择,唐仁建提出通过保量放价来实施,卢迈、谢杨则提出通过保量保价来解决这个问题。〔21〕

对于双轨制的效果,学界的看法也并不一致。一种看法是,双轨制难以影响粮农的生产决策行为,其理由是,我国粮食产品的价格主要是由政府制定,政府决定了粮食的定购价格和数量,并且粮食的定购价格往往在由市场决定的价格之下,因此,粮农的行为主要受粮食的市场价影响,其供给行为也往往取决于市场,而粮农售给国家的部分,则具有税收的性质。另一种观点是,双轨制会影响粮农的生产决策。金和辉认为,定购价格可以引导市场供给,同时,订购价格也通过影响粮农预期而调整粮农的生产决策行为。〔22〕高小蒙等人给出的观点是,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非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和计划都会对粮农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只有当粮农的粮食产量充足且国家制定的定购数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市场的作用才会大于计划。〔23〕

1998年,政府先后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等六个配套文件来推动新一轮“粮改”,力图将粮食生产和流通放置于市场中去。2004年,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文件,决定在这一年全面开放粮食购销市场,稳定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双轨制”改革开始到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

再到2004年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适当运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国内粮食供需、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配合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学者们在这些政策制定前后进行了激烈讨论,为我国政府制定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步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总结,丰富了粮食安全的思想内容。尽管对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些政策选择存在不同意见,但学者们的主流意见认为,粮食流通由计划向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趋势不可改变。

四、强调贸易安全的粮食安全思想

新中国自建国以后就开始参与世界粮食贸易体系。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粮食进出口根据国内粮食产量丰欠不同,出现净进口与净出口局面的变化,但由于我国粮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自给率,并且粮食国际贸易都由国家直接控制,粮食贸易还不足以威胁国内粮食安全状况。贸易安全成为粮食安全思想重要内容,发端于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发表。

1995年,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虽然中外学者们多认为布朗的研究方法导致他得出2030年以后世界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养活中国人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是,学者们也清醒认识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粮食市场的发育,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变动及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已经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必须遵守对wto的承诺,逐渐取消保护农产品的各种非关税措施,实现粮食流通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粮食贸易不再是国家牢牢掌控在手的调控器,而成为了新的粮食安全风险因素。〔24〕粮食思想中,对粮食贸易的讨论逐渐成为重要内容。 布朗提出的203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国内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林毅夫在其《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一书中,基于对科技与政策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只要选择执行正确的政策,在21世纪,中国完全有能力达到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具体可以通过选择科研优先顺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来保障粮食供给。①朱希刚从数据测算上提出,中国2010年粮食缺口为0?27亿吨,2020年仅为0?25亿吨,中国的粮食进口不到世界粮食总贸易量的1/10,不会导致世界性的粮食危机。〔25〕黄季?j则认为,城市化、市场化和收入增长将成为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因,而技术创新将会给中国粮食增长带来持续动力。〔26〕胡岳岷直接对布朗的观点进行否定,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地域差别,即使中国人均收入上升了,也不可能达到美国人对肉、牛奶、禽蛋的消费标准,从而使布朗所认为的中国扩大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将超过世界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测,不攻自破。另外,胡岳岷认为布朗夸大了人口对我国粮食供给所形成的挑战,认为中国人口到2030年未必像布朗预测的那样会达到16亿。在供给方面,胡岳岷认为,虽然我国存在大量的农田和灌溉用水被转作非农业利用以及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但总体来说,布朗的结论过于耸人听闻。〔27〕另外,朱泽、蔡承智、陈阜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未来粮食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持乐观态度,驳斥了布朗的“中国不能养活中国人”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学者们都认为粮食安全是应当随时警醒的问题,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从各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

其次,对是否应该大量进口粮食进行了讨论。吕新业、蔡承智、陈阜、林毅夫、田野等学者认为,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大量地进口粮食。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进口规模的扩大,将会损害国际粮食供给状况,对粮价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并且,鉴于粮食在外交历史中常被粮食出口大国作为政治武器使用,因此,中国粮食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对中国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来说,都是不可取的。也有学者,如柯炳生、朱希刚等支持扩大进口,认为中国不应该排斥粮食的大量进口,利用粮食国际贸易来实现国内供应的稳定的风险极低,粮食进口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

第三,关于粮食贸易中对粮食产业的保护的讨论。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完全排斥粮食国际贸易是不可能的。粮食贸易已经不在于是否参与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的问题,以及在粮食贸易中,如何保

本国粮食产业的问题。对于我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学者们根据各种测量方法,提出过很多观点。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外贸依存度不应该超过15%这一红色警戒线,5%—10%是理想区间。〔28〕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讨论了在粮食国际贸易的冲击下,如何保护国内粮食产业。粮食贸易成为粮食安全思想中一个重要内涵,并且在粮食安全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结语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入世以后中国逐步加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粮食安全思想也逐渐从单纯强调生产安全,到重视流通安全,到特别重视粮食贸易安全。发展到今天,当谈及粮食安全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单纯指生产安全或者流通安全,或者贸易安全,更多的是考虑一个综合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包括粮食的生产与流通、粮食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粮食安全思想内涵也逐渐丰富,体现出由封闭到开放的特征,是从单一的生产安全,走向综合协调的粮食安全思想。

〔参考文献〕

〔1〕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2〕黄黎慧,黄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5).

〔3〕中国农业科学院“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课题组.世界粮食安全的几个理论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8,(5).

〔4〕朱泽.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5).

〔5〕丁声俊.国家粮食安全及安全体系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4).

〔6〕吴志华,胡学君.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述评〔j〕.江海学刊,2003,(3).

〔7〕高帆.粮食安全的真问题是什么〔j〕.调研世界,2006,(3).

〔8〕肖春阳.中外粮食、粮食安全概念比较〔j〕.黑龙江粮食,2009,(2).

〔9〕刘笑然.论中国粮食安全〔j〕.中国粮食经济,2010,(3).

〔10〕娄源功.中国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与比较研究〔j〕.粮食储藏,2003,(3).

〔11〕〔12〕陈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83,140-143.

〔1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86.

〔14〕杨晓伟,刘小丽.邓小平“共同富裕观”三题〔j〕.天府新论,2011,(5).

〔15〕吴硕.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必要性和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j〕.商业时代,1983,(3).

〔16〕丁声俊.对我国粮食流通战略转变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4,(7).

〔17〕吴硕.粮食流通体制的战略性大改革〔j〕.经济研究,1985,(3).

〔18〕姚芳,孙来斌.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天府新论,2010,(5).

〔19〕陈锡文,等.中国粮食的预测和对策〔j〕.改革,1996,(3).

〔20〕王德文,黄季?j.双轨制度对中国粮食市场稳定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1,(3).

〔21〕肖凤南.市场化条件下粮食流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mpa硕士学位论文,2010.

〔22〕金和辉.计划、市场和中国农民的粮食供给行为〔j〕.经济研究,1990,(9).

〔23〕高小蒙,向宁.中国农业价格政策分析〔m〕.浙江人民出版,1992.

〔24〕毛燕琼.论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外部挑战及“破局”之策〔j〕.天府新论,2011,(2).

〔25〕朱希刚.跨世纪的探索: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5-36.

〔26〕黄季?j,罗斯高.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种子产业〔j〕.农业技术经济,1999,(2).

〔27〕胡岳岷.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兼评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j〕.当代经济研究,1998,(5).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通讯消费;侵权问题;维权对策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高素质的群体,在消费行为中却总是面临消费侵权问题。2014年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搬离浦口校区时因多数同学在搬离前与电信商办理了一定期限的网络套餐协议,搬校区之后便不再继续使用该套餐。而之后多数同学收到电信商的通知,要求其赔付之前套餐协议的违约金,数额较大甚至上千元。部分同学被强制性收走了之前赠送的手机,并被迫缴付违约金。这类典型的通讯消费侵权并不是个案,很多大学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大学生与校园通讯运营商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争端及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加之运营商变相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使得大学生消费权益严重受侵害,而维权土壤却几属荒芜。本文拟就现在愈演愈烈的校园通讯服务与大学生之间的冲突为切入口,调查大学生受侵权的真实案例,同时发掘出大学生通讯消费被侵权背后的原因,并期探讨出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方案。

一、大学生校园通讯消费侵权问题调查

(一)大学生校园通讯消费侵权现状

1.限制网络共享行为

现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4G网络的推广,上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一个家庭只需有一个宽带账号,家里的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均可连接,可实现多人同时网上冲浪,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的便捷和速度。

但是不少在校大学生却无法享受网络共享的便利。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曾曝光某高校通过与电信合作以“一人一账号”的方式限制学生上网,迫使学生逐个办理电信上网业务,并收取提成。此消息一经爆出就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人一账号是我国高校采取的一种上网机制,一个账号只能一个学生使用,限制多个学生使用路由器或者网络共享软件。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制登记制度,加强校园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文件中并没有做出禁止网络共享,禁止使用路由器的规定,但是就是这个红头文件,成为电信回应学生投诉的主要依据。网络责任实名制的政策文件不断地出台,本是为了改善目前较为混乱的网络环境秩序,是对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却成为了一些高校电信运营商借其垄断地位而从中谋取利益的保护伞,并以此来应付消费者的投诉。电信运营商借着政策的空子来变相的添加各种不必要的套餐等附加条件或借机进行手机销售,加重了高校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3.侵犯知悉权行为

调查中,有同学反映自己选择套餐时,只是为了某一两个月的特殊需要,但是想要取消套餐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此种套餐在几个月内是只能升级不能降级的。同学在气愤和无奈下决定彻底取消套餐,却又被告知在校园卡必须选择一种套餐,才能正常使用。知悉权问题由此产生,消费者的知悉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工作人员本就有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生办理业务的时候将套餐的使用情况说清楚,再由消费者自己选择是否使用该种套餐。而必须选择一种套餐才可以使用校园卡的说辞,并不能找到有力的法律法规条文支持。通讯公司利用强势市场地位,公然违背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公平交易的原则,对处于弱势一方的消费意愿进行限制以达到营利的目的,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二)大学生校园通讯消费侵权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主观原因

大学生虽然学历高,知识性技能强,但是生活实践经验少,法律维权意识薄弱。首先大学生囿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于隐形的侵权行为无法辨别;其次,大学生在法律权利义务方面的知识不足,在权益被侵犯时往往自认倒霉,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惧怕依法向商家争取应有权利;再次,大学生对消费者协会及其他维权方式和渠道了解不足,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寻找途径解决。尤其是在校园中,大学生面对采取垄断经营的运营商,维权会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维权与妥协之间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后者。

2.经济原因

大学生向来是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群体。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令广大商家无不对之垂涎。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通讯运营商被激化为一个个理性的经纪人,即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生存目标。出于对利益目标的过分追求,有的商家故意设圈套,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采取夸大产品功能、低价销售、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诱骗大学生消费,侵害大学生的正当权益。

3.法律原因

我国虽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等民商经济的实体与程序性法律规范,但针对维护大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机制仍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对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总体来说内容过于概括,操作性不强,可实行的可能性较小,造成有法却不知如何依法的现象。

同时,即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一些侵权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遭受的通讯运营商的侵权,往往是隐性的,或是事后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了侵犯,此时大学生想要主张权利却往往拿不出证据。虽然2014年3月15全国人大修订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对举证责任的倒置有了新的规定,不失为新消法的一大亮点。但是在法定的可以实施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中,并不包括通讯消费维权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由于法律的规制,使得大学生在难以使用好法律这把“利剑”。

二、大学生维权意识

(一)大学生维权现状

此次调查以南京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兼顾性别、年级比例,就大学生维权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2份,占问卷总数的95.2%。通过问卷统计得到的数据,可对大学生维权现状展开以下分析:

1.维权意识

就问卷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9.35%的同学对维权有清晰地认识;72.6%的同学对与大学生维权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概念模糊;还有29.5%的同学对其基本不了解。

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以盈利为目的运营商交涉时常常处于劣势,使自身的权利比较容易受到侵犯。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有近一半的同学在自己或自己周围的同学身上出现过通讯侵权现象。只有13%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或是周边同学没有遇到过侵权现象。出现这样大面积的消费侵权问题和运营商的经营手段不无关系,但也说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大学生欠缺法律知识、维权意识不强,因此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采取比较被动,消极的方式维权。

2.维权途径

大学生维权的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现今社会维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明确可行的维权途径却不多。高校中有关大学生维权方面的机构不多或是建设不完善不为大学生所知。这使得大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该怎样维权,不知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救济自己的权利。一些大学生好不容易决定站起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却因申诉无门而最终放弃。这也是调查显示的愿意维权的大学生比例比较低的一个现实原因。

(二)提高大学生维权意识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时常被侵犯,这与大学生维权意识薄弱有直接关系。因此若想解决好大学生的维权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是必然之举。在解决大学生与通讯运营商之间的消费侵权问题时更是如此。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一方面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也需要有所作为。

1.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阅读《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自己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积极开展与大学生维权活动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的主人翁地位,并加强对于权利义务的认知和行使;加强大学生合法维权的法制教育,大学生维权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鼓励大学生维权,但不能以极端,暴力的方式维权;

2. 学校管理者:

(1)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维权教育,完善大学生维权机制。一方面开设法律方面的选修课,提高法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化学生对于权利义务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课外引导学生展开法律实践学习,让大学生不仅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

(2)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团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法制,使法律讲堂这类普法活动成为大学生常规活动中的一部分;

(3)建立学生和学校双重法律咨询机构,完善学生维权组织建设。学生组织可以印发有关维权法律知识,及途径的小手册。让大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便捷化。

(三)健全大学生维权途径

前文中,我们分析了大学生在通讯服务方面常见的侵权类型,研究了大学生合法权益受侵犯的原因,及维权的现状。最终都是为了探索出大学生在通讯消费侵权发生时,可以采取的,能够切实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1.在学校的指导与监督下成立自治性组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和解方式解决的。如今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学生会,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但职能仍显得相对单一,目前尚没有设立维护大学生自身权益的自治性组织。我们的大学生可以以学生会为依托,在学校的支持与管理下建立起消费维权的自治性组织来维护大学生权益保护。同时在法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学生与垄断性运营商发生纠纷时,可以学生组织代表全体利益受损的大学生与经营商协商,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维权自治组织维权,既可以维护大学生的自身正当权益,又培养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学校的支持下,促进法制化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和谐校风。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协会(简称消协)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权利的一个有力组织,一般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消协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核实、调解。因此,当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消协以第三人的身份与运营商进行沟通。一方面消协办案人员具有一定的办案经验,有较高的法律水准,另一方面消协以第三者的身份出面调解,当事人容易接受;同时,消协调解不收取费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解决纠纷途径。

3.向学校外的司法机构寻求权利救济

寻求学校的支持是切实可行的社会救济方法,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必要的时候也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讼也是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方法。大学生作为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分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更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大学生在面对运营商大规模,比较严重的侵权,通过学生自治组织不能有效的解决争议时,大学生一方面可以请求消协帮助自己维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司法权利救济。司法救济是通过向法院提讼的方式维权。与通过消协和运营商和解解决争议相比,司法救济的权威性、中立性和终局性更具有信服力。

但是由于司法救济耗时久,花费大,因此鲜有同学会采取这种方式维权,以至于大学生会忽略这种维权的方式。司法救济作为大学生寻求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门槛,在面对比较复杂,涉及人数众多的侵权问题时,往往可以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与严谨的审理程序,公正客观的解决争议。

结语

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但在消费行为中却总是面临消费侵权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与校园移动通讯引发的争端并不是个例,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观念的淡薄,有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却不知道该如何寻求救济,加之营运商的变相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使得大学生消费权受到侵害。

根据走访调查,我们得出要想解决校园内的通讯消费侵权问题,需要学校,社会,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多方配合。学校要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也要加强学生会的作用,在维权方面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社会可以组织消协,在学生维权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对于被侵权的主体---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选择多样的解决纠纷的途径,也要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在必要的时候,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陈旭.手机数据流量存陷阱[J]. 第一财经周刊,2010,(12):23-24

[2]徐德力,李纪月,何丹,倪晓峰,张卉.大学生手机消费中功能性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建议[J]. 现代商业.2011

[3]石东洋,王之伦,崔纪贤,论电信务合同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制[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20-23

[4]陈萍.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J]. 电信网技术.2010(2):35-37

[5]刘运佳.论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J]. 法治与社会,2014,35:189-190

[6]熊君玉.电信服务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0)

[7] 张娜.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电信资费变化新审视[J].价格理论与时间.2014(09)

[8]伍琳,市场化改革后电信资费监管机制的完善[J],财税审计,2015,10(510):97

基金项目:本文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名称:大学生校园通讯消费之侵权问题研究---现状、原因及解决路径 编号:2015040S)

消费安全大学论文范文第10篇

>> 美国 社会生存游戏 浅谈大学价值与社会生存 学会生存 中学生社会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与人的生存和发展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看《白噪音》后现代社会生存危机 北京生存指南 外企中国生存指南 官场生存指南 坠机生存指南 社交网络生存指南 机场生存指南 寝室生存指南 乱世生存指南 火星生存指南 传统行业生存指南 城市旅鼠生存指南 IT生存指南 机场生存实用指南 社会生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北美社会生存指南 北美社会生存指南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发生刺伤事件,造成1人死亡,多名人员受伤。目前,当地警方表示,已经拘捕一名嫌犯。

海外知安危

北美地时间6月9日上午,中国留美女交换生章莹颖在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附近离奇失联,至今下落不明,尽管大名鼎鼎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介入,失踪者家属、学校也想尽各种办法,但暂时仍不得要领。

一石激起千层浪,章莹颖的失踪在网络时代引发广泛关注,海外留学生数量近年来呈几何级数暴增,岁数跨度越来越大(出现了小学甚至学前班的“小留学生”),覆盖的社会阶层、家庭也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使用“当地语言”

这里说的“当地语言”并非真指语言,而是说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要尽量接受并采用“接地气”的生活、学习和社交方式,而不要过于标新立异,被人归类为“特殊群体”。

这种“不用当地语言”的情况,近几年在美国、加拿大的某些留学生中非常普遍。有些来自富裕家庭的留学生作风高调,手脚铺张,行事张扬,一掷千金,且特别喜欢“抱团”,即热衷于和“同类”(不一定指同胞,有时也指生活水平、作风相似的人群)共处,而不愿融入正常的交际圈。

这类留学生及其家长未必不知道需要顾及安全问题,但他们往往错误地将“不和‘一般人’交往”当成确保安全的不二法门,殊不知这种做法在诸如北美这样的社会,弄不好适得其反。

北美社会最大的特点,一是“量力而行”,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契合身份和收入状况,二是“绝对隐私保密”,即便对亲属也不会随便透露个人隐私,对朋友更恪守“你不问,我也不说”的默契,这不仅是一种文明,一种入乡随俗的礼节,也是实实在在的安全防范要点。

许多北美本地富裕家庭的孩子,学习、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普通同学无异,上大学后照样就近租住普通民房或申请学生宿舍,开普通二手车,穿大路货的衣服,正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AA制和朋友吃饭、扎堆逛街,熟人间即便知道底细,公开场合下也不会特别提到,外人看上去更不过普通“学生哥”、“学生妹”(他们当然还有“另一个圈子”的社交,但那是另一码事,中国部分留学生的问题不是“有高档社交”,而是将本应严格区分的几个社交圈混为一谈),又有谁会平白无故横生歹念?

2016年2月2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就中国籍留学生、22岁的孙鹏2015年9月27日被绑架勒赎后死亡案作出宣判,以误杀罪判处第一被告、24岁华人张天一有期徒刑14年,减刑767天,以敲诈勒索和非法禁闭并处其有期徒刑7年,以强制禁闭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案中的孙鹏就是富裕留学生,他性格谨慎温和,并无不良嗜好,且在发现孙天一品行不端后主动中断来往,却依然遭到“暗算”,关键原因正在于其比较“外露”的高调生活作风。

正如一些当地侨领所指出的,当年“97大限”前后来加拿大的香港富裕“单飞少年”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小留学生,都不同程度犯有喜欢炫富、口无遮拦的毛病,住豪宅、开豪车,津津乐道于“我爸是谁”,仿佛唯恐别人不知道“我是肥羊”一般,以孙鹏为例,他所留学的昆特兰大学是大温哥华地区近年来刚由“职校”升格成的三流大学,他却开高档汽车、出入豪华场所,经常举办或参与奢华派队,最初更对“朋友”不加防范,不安全隐患就此埋下(策划绑架他的张天一从策划到实施历时3年,且纠集了多名“道上朋友”共同作案)。

某些另类生活方式即便不引来觊觎者,对自身安全也毫无好处。同样在加拿大,2011年警方在大温哥华南端靠近加美边境的白石镇高速公路入口处截获13辆违法超高速飚车的华裔青少年,这些结成所谓“超级跑车俱乐部”的华裔“富二代”(几乎都是留学生或前留学生)经常蓄意在早晚高峰时段跑到高速公路上疯狂超速飚车,并以挑战警察为乐,被警方抓获后还拍照传到社交平台,称“没给中国人丢脸”、“老外眼红中国人开豪车”、“警察缺钱”,还试图抵赖超速(现场限速90公里/小时,他们最高开到200公里以上,0加速至100公里时速只花5秒),影响极其恶劣,最终被戏称为“13太保”(其实不止13人,因为有的车上不止一人)的这些青少年都受到严厉惩罚,该地所在的卑诗省保险公司(ICBC)甚至因此在2016年拒保15万加元以上豪华车辆,这种做法可谓害人害己。 欧洲的校园现在已经难称是绝对的乐土了,图为伦敦国王学院课堂上。

“高调留学生”的恣意妄为,有时还会连累其他无辜同胞。2014年7月24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纪欣然在完成研究工作后深夜驾车送同学回家,遭18岁歹徒格雷罗(Alejandra Guerrero)谋财害命。纪欣然家境普通,所驾“豪车”是廉价购置的二三手车,平素作风朴素亲和,但加州大学工程学院华裔留学生“扎堆”,其中许多人生活高调给人以“华人学生都特别有钱”的印象(虽然并不准确),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纪欣然就在莫名其妙中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有相对安全或不安全的地方、场合、时间,这些地方、场合、时间对留学生之类陌生人危险系数较普通场合、时间要高得多,应尽量回避。

2016年1月1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籍女留学生江h及其男友所乘“奔驰”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街头被32岁犯罪嫌疑人霍莉.戴维斯(Holly Davis)驾驶的“帕萨特”汽车追尾,后者随即下车向已受轻伤的江h连续开枪,导致江h不治。案件审理过程表明,嫌犯肇事和作案前被确认服用了羟考酮,而江h驾车所经过的街区恰是当地瘾君子较集中的地方,如果事先知道这类“红色区域”并小心回避,就可能避开这场“被撞上的悲剧”。

前面提到的纪欣然,所住的南加州大学周边社区,就属于当地近年来治安恶化较为严重的社区,就在纪欣然出事前两年,中国留学生吴颖、瞿铭也在同一社区街头遭枪击遇害,华裔或其他族裔学生在深夜被拦路抢劫的时间更屡屡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纪欣然却仍然疏于防范,选择在深夜至凌晨的时间徒步从校园穿越这一危险社区走回租住地,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蹈险地。 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雷吉纳,当地警察接到911报警电话时,学生们逃跑了。周二早上,一名男子带着枪进入了基督教中学,警方拘留了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留学生及其家庭对留学地点并不熟悉,而某些不负责任的中介在介绍学校及其周边社区情况时,又往往避重就轻,只谈“亮点”不谈问题,从而误导了学生及其家长,使后者对可能遭遇的风险缺乏预期,糊里糊涂地作出一些高风险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即以前南加州大学为例,吴颖、纪欣然遇害后都有当地华文媒体指出,部分留学中介一味在中国留学市场鼓吹该小区是“全美最安全大学”,却有意回避其周边社区治安纪录恶劣的情况,而许多学生和家长出国留学前“功课”做得不够,甚至不知道北美的大学校园是“无围墙”的,学校生活区和社区生活区是合在一起的,出国后仍沿袭在国内封闭、半封闭校园的行为方式,当然就容易遭遇更多危险。

欧美许多国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一些在中国尚不为社会所接受、容忍的特殊取向,在北美是公开、合法的。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和道德观,这原本无可褒贬,部分中国留学生在这些方面“入乡随俗”,在当地原本也无可厚非。

但正如一些国外社会学家所指出的,客观上许多特殊取向者仍然顾忌社会和熟人的观感,选择了“半地下”和“小圈子”状态去维持这类特殊生活方式,一旦所择非人,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险地却呼救无门。如2012年5月24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林俊被加拿大演员马尼奥塔(Luka Magnotta)在住处杀人分尸,后者系前者亲密伴侣之一,但前者对后者的某些变态情结一无所知,且其交往情况家人、朋友也普遍不知情,结果一旦危险猝发,便难以挽回。

许多涉世未深的小留学生受到朋友、同学或所谓“黑帮文化”(包括相关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近来十分流行的各种网络文章)影响,轻率地和“道上朋友”结交,并频繁出入黑帮控制的场所,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正如“老S”们所言,针对华裔留学生、年轻人的绑票勒赎和各种暴力犯罪活动,在北美华埠谓“历史悠久”,且和华人黑帮的发展关系密切。不论19世纪就兴起的“老字号”黑帮,还是上世纪50年代及以后兴起的“合字号”、“台字号”、“大圈”等中、新生代黑帮,都把绑票勒赎当成重要“业务方向”。由于“外来是客”,华人黑帮、尤其较晚形成(但最活跃,因为老一代黑帮大多“洗白”成了普通互助社团)的新生代黑帮通常都会和本土黑帮相勾结,形成依附关系,如起源于纽约唐人街的“ABC”就依附于北美黑手党,而“大圈系”则依附于起源于洛杉矶、后传播到美加墨许多城市的“地狱天使”(Hells Angels),并随着后者的扩展步伐在北美到处开花。许多涉世未深的留学生、年轻移民,或被黑帮人物“行侠仗义”、“呼风唤雨”的传说、表象所吸引,或沉湎于“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甚至沾上黄、赌、毒而不能自拔,结果成为“黑帮”觊觎的目标。

和某些“黑帮文学”所渲染的正相反,北美华人黑帮既没有什么“帮华人扬眉吐气”的“英雄事迹”(他们大多依附本地大黑帮且仰人鼻息),更没有什么“盗亦有道”的侠义心肠(许多前辈都谆谆提醒“新一代华人黑帮是北美黑社会最喜欢‘黑吃黑’的,猥琐得很”),和他们交往是非常危险的,许多年轻的华人朋友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心态糊涂,结果“中招”。正如一位熟悉这类掌故的当地朋友所言,“黄赌毒”是黑帮的“日常财源”,而绑票勒赎则是他们的“非常来源”,许多绑票勒赎的目标,正是日常和“道上朋友”厮混的熟人。洁身自好,远离黑道中人,是北美中国留学生、年轻移民所必须谨记的防身之道。前文所提到的张天一早在2012年就开始觊觎孙鹏,并着手制订绑票计划,黑帮之刻毒,由此可见一斑。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包括慎重前往危险系数较高的留学目的地。前些年某些既要赶留学时髦、又无力承担发达国家巨额留学费用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第三世界国家留学,笔者在阿尔及尔、科托努等非洲城市都遇到过许多这类学生。有时这些目的地安全形势会非常不稳定,对此家长和留学生本人需要格外留神。笔者一个旧同事为了“边打工边挣钱”,长期滞留叙利亚阿勒颇留学,自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已失去联系,只能祝他好运了。

一言难尽的小留学生问题

2010年,加拿大有影响的《公共卫生杂志》5-6月合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卑诗省境内居住在寄宿家庭内的国际高中学生,相比本地、本籍同龄人,在身心健康方面面临更大风险,吸烟、吸毒、早期和遭受等的比例均高出甚多。

报告显示,这些大多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小留学生,吸烟比例为20%(本国同龄人仅9%),使用可卡因比例高出本国同龄人2-6倍,活跃程度前者是后者两倍,而女生遭比例高达23%(本国同龄人仅约9%)。

由于未成年、自制能力弱,交际能力差,许多小留学生的社交圈狭窄,对社会活动缺乏热情;一些未成年人在摆脱国内应试教育压力后如释重负,整天沉湎于“宅”或网络世界,甚至耽误学业,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家长鞭长莫及,监护人则非关痛痒,管是人情,不管是本分。

那么,那些有家长陪读的小留学生呢?

许多家长对异国环境比子女更陌生、更不适应,自身且面临着许多“融入”问题,对帮助子女“融入”力不从心,甚至并无意识;不少家长在国内顺风顺水,对异国生活期望值过高,抵达加拿大后反差强烈,自身就出现许多经济、生活和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财政赤字、家庭危机乃至破裂,对子女的影响可想而知。

随着大温哥华、大多伦多房价不断飙升,“可负担住房”问题日益突出,小留学生在其中也不免扮演尴尬、敏感角色,因此一些传闻也不胫而走。

“白石镇小留学生飙车受罚满不在乎”、“渥太华小留学生卡拉OK被杀”、“多伦多小留学生遇刺”、“多伦多小留学生谋杀华裔小女孩”等案例,因加拿大司法程序的拖沓,这许多年来隔三岔五就因一次次的开庭、上诉、复审被“翻炒”一遍,每一遍都令小留学生群体多蒙一层是非;国内一些畅销小报在一番剪刀浆糊后,便以“专访”名义诸如《中国在加小留学生三成游戏人生》等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还“内销转出口”,反过来在加拿大华裔社区引发轰动效应,对小留学生的总体形象构成损害。

在问题最突出的加拿大卑诗省,传闻自然也更多,远的不说,仅大温哥华就有许多段子,如“某中国小留学生一次性付款买下西温豪宅经纪人当场崩溃”、“某中国小留学生为和同学炫富买下12辆豪华跑车在家门口排队”,乃至“德国有好车,日本有好电器,中国有小留学生”,等等,小留学生在夜场出入,被乃至绑匪称为“最可爱的人”之类传说也不在少数。

小留学生尚未成年,缺乏自制能力,一旦从学习节奏紧张的中国学校转至主张“快乐学习”,强调素质教育的加拿大学校,往往不适应这种更注重个人学习能力的新学习模式,要么感到“老师不重视”而不知道该怎么学、学什么,要么觉得“终于解放了”而放松要求。在温哥华、多伦多,都曾有报道称,一些小留学生整日沉湎网络交友、网游而耽误学业,有些就读专上学院的小留学生因学分不够或经常旷课而被开除。

不少小留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国内学校时又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培B,抵加后显得孤僻、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不和同学交往(或只在小圈子里交往),这不仅影响其成长,也和加拿大的教育风格、传统格格不入。

由于教育方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的差异,来自东亚的小留学生性格通常比较温顺,服从性好,集体意识强,但生活自理、自制能力弱,缺乏主见,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近年来来加的留学生、尤其小留学生,和加拿大的同族裔社区、侨团联系很少,甚至为了“不影响融入”而刻意避免和同族裔社区接触。而加拿大有关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又疏于管理,如小留学生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卑诗省,一省教育主管部门――省教育厅连省内公私院校究竟有多少小留学生,这些小留学生都来自哪些国家,比例如何,都拿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一些城市,如温哥华市、列治文市的数据比较翔实,温哥华市2012-2013财年幼儿园至中学12年级国际留学生1086人,同比增长6.5%,其中中国小留学生645人,全日制国际学生人均年收费1.3万加元,列治文市2011-12学年中国全日制留学生425人,短期交流生600人)。小留学生人地生疏,既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系统关注,又脱离同文同种的当地侨团,出现问题往往很难获得及时关注和重视。

还有一些小留学生到了加拿大,因缺乏管束,又一下拥有很多钱的支配权,在生活上奢侈、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一些人在金钱耗尽后不惜卷入犯罪行为,前几年,加拿大东、西海岸都曾破获过以小留学生为主体的文凭、护照造假团伙,帮派势力在小留学生中也并不罕见。对此,加拿大联邦移民部2011年曾发出文件,希望杜绝小留学生“存款过多”,但正如评论人士所指,此举更多意在堵塞洗黑钱和偷逃税款渠道,而非专为小留学生问题对症下药。

一些“儿童不宜”场合、活动,即便真有小留学生参与,也同样是成年人的责任:加拿大是年龄限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夜店,不得购买烟酒,不得持有驾照,都是常识性问题,倘网开一面放入未成年人,责任更多应由成年人负责。

上一篇:个人消费贷款论文范文 下一篇:广告消费心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