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22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防院校 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37-02

一 构建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心理紧张性因素大量增加,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亚健康的心理现象大量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的人群中,消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承受着考验。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方面由于长期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繁重的学习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军队院校的学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心理影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国防事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防建设工作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对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给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消防院校学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到学员个体的生活和学习,也会严重地影响部队整体的士气和战斗力。因此,青年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幸福和成功,也直接关系到部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因此,如何发挥消防院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探索建构适合军事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 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加之受医学思想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可有可无的内容,或者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途径,消防院校中很多领导干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经常性思想教育,是部队不可缺少的传统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是一种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经常性思想教育是对学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关注的是社会、国家和军队对军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一种适应性、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个体能否充分利用优良的禀赋,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心理健全、意志坚强的合格军人。因此,用一种教育取代另一种教育或用同一种思想理念来看待两种不同的教育是不科学的,如果不能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将会被混淆,这对于消防院校学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2.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心理行为训练

战斗力是军队的生命,也是军事训练的永恒主题。宋克文等人认为,军事体育的训练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基本技术;第二层次为体育技能的训练;第三层次为军事体育教学。其中第三层次的军事体育教学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消防院校作为全国消防军事人才培养基地,负责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应加强和完善士兵、学员军事体育教学训练课程,只有注重心理行为训练和体验式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和任职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为单调

由于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短时间里无法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采用地方高校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许多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消防院校学员自身的特殊性是地方高校大学生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员在这个时期的认知特点、学习、自我意识、情感、意志、个性等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现实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学习、人际交往、恋爱、职业生涯、身体训练、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上,把心理健康的基本教育原理融入学校学习生活中。这样,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就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丰富多彩。

三 构建具有消防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学术界,心理健康教育要么被认为是以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要么被认为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体素质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可以说,前一种观点是传统医学模式的延伸,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仍是治病救人,避免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后一种观点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开发心理潜能,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完满状态。这种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具备初级功能(预防心理障碍)、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和高级功能(促进心理健康)。

由于受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之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理论指导实践不力、师资不足、专业人才发展滞后等问题,目前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笔者主要从消防院校管理、教师培训和学员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探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构建网络状的互补教育体系

第一,构建全员参与的工作者体系。由于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工作范围与学员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联系,所以仅靠少数专业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一个由专业人员、广大教师、学员队干部和学员共同参与,以专业人员为核心,以德育工作者为主力,以学员队干部为参与者,以学员为基础,同地方高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体系势在必行。(1)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主要以具备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发展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教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同时,为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到高校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2)加强学员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学员队干部是学员日常生活起居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有利于直接发现学员心理问题的一支队伍,所以,学员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对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应有计划地、积极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学员队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适时对学员开展谈心活动。(3)其他任课教师是学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成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要求各门学科的任教教师都应参加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在任教过程中发现疑似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健康中心反馈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第二,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军事指挥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消防院校的学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心理健康中心并不能完全满足学员的需求。所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即以校级心理健康中心为主、各学员队心理联络中心和心理健康社团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健康中心由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宣传;各学员队设立心理联络中心,由经过系统培训的队干部负责,负责协助心理健康中心在全校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了解学员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向心理健康中心汇报;心理社团由学员自愿组成,自主管理,定期组织活动,帮助学员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促进学员健康成长,充分挖掘发挥个人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应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密切联系,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刊、宣传廊、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认为:“心理健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修身养性的课程,加强心理行为训练是本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借鉴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的理念和经验,结合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需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生活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策略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构建“预习―精讲―问题讨论、心理测试、录像观摩、行为训练、作业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与活动、游戏、体验、角色扮演、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以心理行为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贴近学员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时刻以实战为基础,重视心理体验,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了学员的凝聚力、意志力和战斗力。

除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外,适时聘请一些知名学者为学员开展系列讲座和报告,还应有计划地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学书籍,加强人文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学习,改善学员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2.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健全个体,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始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危机给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呢?笔者认为在消防院校应当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即对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的预测、防治和调节。

新生入校后统一参加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组织的心理测试,由心理健康中心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测试过程中,若发现问题突出的学员,要及时走访,适时采取个别辅导和帮助。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游戏活动的体验中发现、了解、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

结合消防院校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应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要以“教育者―实践者”模式为主,同时兼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际科研能力,才能对学员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分析处理。目前,消防院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心理学教师和学员管理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往往只是将心理咨询当作一种医疗手段或谈心的管理活动,容易造成学员滋生逆反心理。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另外,还要使心理咨询机构成为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是为教育服务而不是为政治或其他服务,且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在人员、场地、经费、工作考核、业务技能、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做保障,这样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安心工作,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开展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快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消防院校学员的心理特点,结合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水平,促进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将消防院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消防院校科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把理论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相结合,从而提高实际科研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及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3~18

[2]宋克文、刘志宏、钱超.体能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新型军体教学模式[J].海军院校教育,2004(3)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质

基层消防官兵所从事职业特殊,工作内容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任务艰巨、要求严格、行动迅速、压力过大为其工作特点。在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面前,消防官兵极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1]。有研究表明[2],与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基层消防官兵普遍较低,大多数消防官兵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其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质的作用,该研究选取136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对2个月后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消防队136名基层消防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28岁,平均(23.51±2.32)岁,均为男性,婚姻状况:已婚57名,未婚79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45名,专科43名,本科48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名,其中观察组年龄19~27岁,平均(23.16±2.18)岁,已婚28名,未婚40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22名,专科22名,本科24名。对照组年龄20~28岁,平均(23.87±2.23)岁,已婚29名,未婚39名;文化程度划分:高中23名,专科21名,本科24名。两组官兵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①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状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一对一交流、讨论式及鼓励式谈心活动,充分全面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并突破常规性思想工作方式,寻求新思路,做好思想工作,帮助消防官兵克服思想障碍,端正思想态度。②组织多样的文化及体育活动,缓解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压力,利用业余时间,合理组织文体活动,如篮球、乒乓球、桌球、趣味游戏、组织郊游等,使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③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加强多种环境的适应性模拟训练,包括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增强官兵各种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④根据每名官兵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充分挖掘、发挥每名官兵的潜能,促进官兵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位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该量表涉及情感、行为、思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从中分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9个症状因子,用来表示消防官兵是否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以及严重程度。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评估1次。②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缺陷感变化比较,参考缺陷感量表(TheFeel-ingInadequacyScale,FIS)进行分析,包括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外貌5个方面,为五级评分,评分越低,表明缺陷感强,自尊心越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评估一次。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层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消防官兵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基层消防官兵缺陷感变化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消防官兵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外貌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消防官兵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防工作要面临各种火灾、交通事故、建筑坍塌、自然灾害等情境,其复杂性、艰苦性及危险性考验者基层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素质,基层消防官兵是否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境,有效展开救助工作,不仅仅取决者其身体素质,其心理素质也极其重要。相关研究发现[3],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负荷要超出普通人许多,极易出现痛苦、紧张、自责、丧失信心等负面心理状态。因此对基层消防官兵实施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工作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4],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防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消防员的社交能力与自尊自信。该研究结果显示,经心理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以及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评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基层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基层消防官兵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缺陷感,提高其心理素质。

作者:杨平波 李彬 单位:烟台市公安消防支队卫生队 山东省消防总队医院内科

参考文献:

[1]郭壁砖,萧波,孔倩.论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68-570.

[2]宋丙芳,丁建光,何敬和.消防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7):632-633.

[3]欧薇,张海,杨映萍,等.遵义市两城区消防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26-2728.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灭火救援;灾后救助;战斗力;心理健康教育

一、消防部队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日常心理问题当前,消防官兵的平均年龄普遍偏低,特别是基层消防战士,多数是95后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在纪律严明的部队大家庭中,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安和不适,加之日常训练艰苦,业务任务繁重,容易使一些官兵感到负担过重,甚至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构建良好官兵关系和谐的官兵关系对构建和谐警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眼下入伍的消防官兵,由于年龄小,多为独生子女,生活阅历浅,自我意识强烈,与人相处缺乏包容心,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一旦因一点小事情与战友发生矛盾,不能理智、妥善解决,从而造成官兵和兵兵关系紧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消防官兵认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能,对培养消防官兵宽容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建立深刻和持久的战友情具有重要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战斗现场的消极情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安全事故也越来越频繁,现代火灾的特点更具复杂性、危险性,特别是浓烟、高温、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大量存在,大大加剧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困难。各种外界刺激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少指挥员在战斗现场出现恐惧、急躁、激动等情绪,从而造成指挥不理智,行为混乱等。因此,针对各种因素产生的应激反应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指导和行为训练,对提高官兵的自控能力和作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灾后消防官兵的心理恢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受,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异常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等。[2]汶川、雅安、鲁甸地震惊心动魄,温州动车相撞、8.12天津大爆炸景象惨烈,灾难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和沉重的打击,对于经历和目睹过这些灾难的消防救灾人员,灾后很长时间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有些甚至易造成二次伤害。作为消防官兵,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如果能够恰当处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的同时,对在灾后迅速走出阴影、恢复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消防官兵能够保持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前提。

二、我国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消防心理干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专业的心理干预机构和队伍,而且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系统的心理干预体系。目前,我国消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错误认识在我国,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错误认识: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把两者混为一谈,正是这种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模糊认识,导致我们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被忽视。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有些人即使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救助,但碍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帮助。这些现状使得消防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处于一种难以推广的困境。

(二)专业心理教育工作者匮乏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它对执业者的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能解决消防官兵的日常心理问题,而且要求能够参与重大灾难事故中的心理干预,这方面的心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当强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目前,我国心理行业虽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行业规章还很不规范,专业消防心理工作者数量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灾情的需要。

(三)消防心理设施和制度不完善随着近年来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消防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在一些支队、中队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引进一些设备。但从整体上看,消防部队在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全国基层消防部队心理咨询中心寥寥无几,有些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基层支队、中队,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也很不完备,还有些心理咨询室常年冷清,没有真正加以利用。此外,我国当前缺乏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对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明确化的条文规定。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精神卫生法》对灾后心理干预作了明确的表述和规定。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但只是对灾后精神卫生和救援问题作了初步的制度安排,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三、消防部队推广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指挥员培养的必要课程对于基层指挥员来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仅能够使自身克服工作、学习中各种消极的心理和心理障碍,而且有助于培养在战斗现场临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指战效率。[3]基层指挥员作为灭火救援的指挥官和日常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是带好兵、大胜仗的一项“基本功”,掌握带兵心理学,犹如掌握了开启战士心灵之窗的钥匙。所以,在军校阶段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员的必修课程当中,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培养学员常见心理问题处理技能,为胜任第一任职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岗位大练兵当中提高心理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训练中尽可能地制造近似实战的环境,让官兵在仿真的情景中演练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将“练时当战时,战时方能如练时”的理念贯穿到日常训练当中,通过不断调整心理状态,适应各种环境,达到稳定情绪,提高承受力、自我心理控制力的目的。[4]在岗位练兵过程中,加强官兵心理素质的锻炼,通过锻炼官兵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可以使官兵达到“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境界,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正常发挥。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要和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为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形成提供思想性保障。要把开展官兵生活指导作为心理教育的切入点和出发点,从立身做人、到人生理想,再到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新形势下,只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信念的同时,加强对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才能提高消防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引入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吸收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制定系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计划,传授有效的解压方法和调节技能,系统地开展心理教育,能够提高消防官兵各种不良情形下的心理强度。[5]通过吸收、培养等途径,建立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消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消防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特殊性突显出来,进而推动消防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

(五)建立健全消防部队官兵心理档案每名官兵的心理素质不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建立心理档案是对消防官兵实施动态管理及心理辅导的有效手段。运用心理测试可以相对量化官兵的心理品质,能够使官兵了解不同时期的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成长,进而不断替身自我、完善自我。[6]此外,心理档案能够纵向记录个体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路程,科学分析个性特征,及时掌握心理变化的诱因,为后续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完备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消防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六)完善心理健康咨询设施和法律制度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消防部队广泛开展,完善的设施和制度是载体和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针对基层消防官兵的各类心理问题展开规范化的教育和指导,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普及化,把心理讲座、心理教育宣传片和心理咨询影视资料带到日常教育管理当中,才能使每名官兵都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确保每一名消防官兵健康快乐地投入到工作当中。[7]从长远来看,把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纳入到相关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心理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推动消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发展的坚实保障。四、结语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其身心健康,影响其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整个消防部队的战斗力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研究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在消防部队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是提高消防部队稳定性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立华,谷云仟.灭火救援作战心理训练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9)第1120期,42.

[2]李春田.标准化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4—78.[3]谢申昌,国鹏,赵华东.论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心理素质的培养[J].山东消防,2002(9):52.

[4]李立华,谷云仟.灭火救援作战心理训练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9)第1120期,43.

[5]黄亚明.消防部队心理素质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244.

[6]顾兮翱.建立健全官兵心理档案之我见[J].火警,2003(06):32.

[7]王达.浅析消防员火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J].当代青年,2015(2).7.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专业 心理健康 专业满意度 新途径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为了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也为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纷纷增设专业。新专业的开设,给高等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有研究表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普通高校大学新生,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都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革更新专业的进程中的。

一、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开展

当前,自卑、抑郁、害羞、焦虑等心理疾病广泛地出现在大学生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越低,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笔者以河南理工大学消防工程专业为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被试对象就自己所录取的专业满意度分高、一般、低等3种不同满意程度评定。并将它与该校的“王牌”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其满意度要低于安全工程,专业满意度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1.专业满意度低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其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不被考生了解,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2.专业满意度低导致专业教学探索开展压力大

高校新开设专业的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探索性的教学过程,需要首届新生共同配合。新开设专业,学生往往难以配合,缺乏信心与耐心等不良情绪,导致的学习压力增大。 3.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目前,高校的许多新专业的开设,是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并不是所有新设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好工作。新设专业学生有时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应认识到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谁认清了形势、方向明确、有所准备,谁就会有所发展。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全方位的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从人员构成和工作方法两方面入手,本文将以消防工程专业为例着重分析一下。

1.重视传统心理教育团队的作用

心理专业教师是学校里唯一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群体。心理专业教师要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针对性地做好新设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生工作干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重要。增强学生对新专业的认同感和自我成才的自信心。

2.形成全员参与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学生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时,班主任就担当起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进而进行初步的疏导或者及时到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处寻求帮助,能有效避免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

3.探索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1)增强专业认同。全面透彻的了解社会对新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水平,建立合理的专业教育结构体系。

(2)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聘请专业老师给学生讲专业导论课并进行全程专业指导。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分析、预测新设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专业,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心。

(3)在班上设立心理委员。由于同学之间关系近,交往密切,可以及时发现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汇报给老师并进行解决。

(4)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想转专业或退学的学生,要侧重引导他们如何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加强对他们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及多途径实现专业拓展。对经济上有困难或生活方面不适应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5)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河南理工大学消防工程专业指导学生成立“安全协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去选择活动课题。同时,进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学习,培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开展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看,新增专业因为师资未能完全配备到位,有些课程及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对新增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界限认识不清,对新专业的学习内容无法把握,学习动力和信心不足。为了更好的引导新设专业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生活,对于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几点:(1)客观看待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增进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3)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四、结论

新设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培养和巩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贯穿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整个过程。对新设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套用以往的经验,应该准确把握新设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拓展视野,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在院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全面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不懈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新设专业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晓玲,徐文峰,李波,何红.应用型本科新专业的选择与设置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3):174-176.

[2]王立国,林澍峻.高师毕业生社会适应与在校学生心理转型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39(3):73-76.

[3]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1,(138):197.

[4]刘冉.高校新增专业学生教育工作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91(4):159-162.

[5]刘征.高校新设专业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西部,2010,(20):144-145.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从心理学角度讲,总书记关于“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三句话主要在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以及意志力、控制力和稳定性等五个方面的心理品质上对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在消防队伍的整体职业成长层面还是在消防官兵的个人心理建设层面都具有深厚的心理学内涵,具备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复杂的生活工作环境,要想确保灭火救援工作的胜利和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就必须保证消防官兵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过硬的技、战术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充分结合现代灭火救援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消防官兵战斗的心理特点,切实把锤炼官兵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于全面教育训练的始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消防官兵心理教育训练的新手段、新方法,积极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实现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

一、强化学习,深化培训,培养官兵的理论思辨能力,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形势复杂多变,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部队肩负着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历史重任。对此,消防部队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使全体消防官兵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发展态势,确保每一名官兵都具备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真正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使他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培训学习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修养,把履行职责、竭诚服务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要求,从而不断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强化其工作的动机水平,提升其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树立典范,学习榜样,培养官兵的争先创优能力,提升其职业成就感。

职业成就感是推动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需要。作为救火抢险的先锋部队,消防队伍中向来不缺乏英雄典范,更不缺少优秀事迹。为了有效激发官兵的职业成就感,消防部队不但要大力宣扬先进模范人物,更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争先创优”活动,不但要树立实战英模,也要挖掘理论标兵,不但要树立精神典范,更要注重细小的品质培养,努力使每一个消防官兵都有明确的成就目标,切实激发他们广泛学习、不断提高、争创优秀的意识,从而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确保其工作的饱满激情和满怀信心。

三、拓展训练,强化素质,培养官兵的善断敢为能力,提升其意志力和稳定性。

在日常训练中,消防部队要及时深入官兵一线,切实针对灭火救援任务残酷激烈容易导致官兵产生“怯战”等心理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心理极限训练,采取战场实况模拟、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创新训练器材等方式,不断锤炼官兵意志、胆量和耐力,提升他们的善断敢为能力,增强其战斗的信心,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我们还要切实将心理训练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教授给官兵心理健康知识,使官兵具备理论基础,又要通过组织官兵参加心理行为训练,帮助官兵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团队精神,并使理论得到实践和升华,还要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帮助官兵疏缓心理压力,放松紧张情绪,增进战友之间的友谊,从而确保官兵战士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意志力。

四、深入一线,个别辅导,培养其身心承受能力,提升其自身的内控力。

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部队必须深入官兵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而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既要面向全体官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不漏一人,不缺一课,更要注重教育效果,使官兵掌握必备的心理常识,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同时,我们更加不能忽视官兵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每名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相应的工作举措,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要做好心理疏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要做好心理咨询;对于存在心理疾患的,要做好心理治疗,以保证消防官兵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身心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个别官兵因长期积压的心理隐患而爆发的情绪崩溃,从而有效增强消防队伍的牢固性和官兵个人的内控力,确保消防队伍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

五、培养骨干,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从业队伍,全面提升部队的心理工作水平。

为确保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我们要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机制,不但要在消防队伍里积极培养具备深厚群众基础的心理工作骨干,更要努力做到把坚持发挥骨干作用与发挥专业人员作用相结合。对此,我们要深入挖潜,整合力量,不但要在部队内部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工作骨干队伍,积极开展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查、心理咨询以及心理疾病防控,还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与心理工作专家建立密切的合作往来,既能够在官兵出现重大疑难心理问题时,运用更具专业水准的诊疗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官兵医治心理疾患,还能够对部队内部的心理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切实提高部队心理工作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部队主导与家庭、社会共育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升部队的心理工作层次。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部队在心理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依靠部队特有的人员、设施和场地优势,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心理工作氛围,形成强有力的心理工作攻势,全力提高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由于家庭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我们则要不断加强与官兵家庭成员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部队、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心理工作链条,从根本上消除官兵的心理负担,治愈官兵的心理疾患。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是当下许多高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为深入的在各个高中得以落实。其次,每一所高中都应当意识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针对高中生定期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要将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借助合理的模式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效用,让青少年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确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位。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想要化解这个问题,这很有必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各个高中应当深刻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恶化后再来集中治疗,到了那个程度后所谓的治疗往往效用并不大。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要让大家具备较好的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一味的钻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展开模式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针对高中生的教育课程,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开导,让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重要,这是保障教育过程能够很好的发挥成效的基础,然而,这一点在许多高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有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往往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后通常不敢和教师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预设学生有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认错。这种教育方法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也丝毫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群体。首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们本身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上本来就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慢慢开始萌发性意识,对于异性会开始越来越关注,早恋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中也会较为常见。教师在和学生们展开心理辅导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压力,也不是要让学生认错。合适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和学生间展开平等交流,要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要让学生们有倾诉的机会。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打开心扉,意识到什么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不该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方式非常关键,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够帮学生们化解内心的障碍,进而让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当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想要让这些问题得以改善,首先应当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这是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工作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在展开具体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7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努力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探索多媒体网络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大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创出我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二、主要工作

1、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构建德育新模式。

以“生本德育”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和生态德育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实践、体验为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夕会等有利时机,以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照生存、关注生态、关怀自己。

2、抓住重点、夯实基础,作好德育科研工作。

(1)积极准备,迎接芙蓉区“德育先进示范校”的评估工作。

(2)进一步巩固德育宣传阵地。继续做好红领巾广播站、小树苗电视台等栏目的演播工作,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

3、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并邀请专家介绍工作经验,共同交流探讨,增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2)鼓励教师参加校、片、区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避免重犯他人教育失误和不当,使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3)订阅相关杂志,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学习笔记。

4、加大力度,常抓不懈,开展多项教育活动。

(1)公民道德教育

以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点,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不乱扔废弃物”“为学校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并强化常规工作的检查、评比制度,评选星级班级,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树立良好学风和校风。

(2)安全教育

深化拓展“安全教育月”活动,进一步联合交警、消防、社区等有关部门,以“安全伴我行”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活动。深入宣传,讲明道理,学习自护知识、消防知识、交通知识,培养自护能力,增加安全意识。

(3)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每位教师都要从心理学角度去激励和感化学生,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挂出心里话信箱,建立个别辅导档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完善雏鹰网站的心理聊天室的功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忽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与立法机构应该既是各类教育法规的制定者,又是贯彻执行法规的监督者,然而,由于立法机构至今仍没有出台任何敦促高校必须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法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许多文件常常不能被高校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出现“高校不急,主管部门急”的反常现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执行主体的高校,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推行者和实施者,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在这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是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需要,而是“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实施素质教育的粉饰品和应付上级检查及汇报工作的美妙装饰物。

2.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在课程改革之后,在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这部分内容也仅仅是在第三章中有所体现。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

3.方法、渠道单一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一线辅导员更多的被视为“消防员”,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教育方式上,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轻视对重点群体心理危机的主动介入疏导;在体制机制上,缺少一整套稳固长效的心理问题排查、心理异常学生管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心理危机干预、跟踪、评估的工作机制,亟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综合体系,进一步协调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因素共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队伍不齐且缺乏专业化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多样,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配备齐全专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由于他们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有的误导了该工作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还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在未来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将逐步实现专业化。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相应对策

1.充分认识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各自的侧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机、人生态度、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偏重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它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更关心学生合理的内在需求,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更强调在社会规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修正以往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而忽视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做法,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全过程,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教育手段更具科学性。

2.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水平。比如,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微机储存、管理和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使测量更快、更准确。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病症,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等。

3.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高校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意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要更好地体现二者的互补和统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又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可以采用校园网络平台、学术讲座、团体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心理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问题不少源于心理问题。加强心灵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再从思想上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问题不少源于心理问题。加强心灵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再从思想上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导刊,2009,(4).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加强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纲要》还提出,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因高考受挫而引发的高中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有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近年来,高中生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问题行为甚至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而且对家庭、社会构成了伤害。因此,探索、构建科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3]

二、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共同目的。而且这样的定位,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借助于德育工作的成熟体制和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前瞻性。

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呈现新的情况和态势,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而我国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并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相当多的普通高中中,心理健康教育还难以做到惠及全体学生,也难以做到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都难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帮助,更不用说防患于未然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监管,机制不健全。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相关的要求,但由于督察、监管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相当不力。相关文件虽然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讲得很多,但涉及经费、人员、机构等具体问题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也没有明确责任,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学校模糊执行,甚至不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围绕高考、升学这一目标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应付检查的门面。很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或者直接属于政教部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存在问题,因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上级的文件往往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一起规划、共同落实,但实际情况是,规划中考虑到心理教育,但落实中往往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高中生学业受挫导致的情绪低落、抑郁、自卑问题比较常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对那些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高中学校要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大的特点,加强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学业、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校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预防心理危机的意识,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学业挫折及各种各样的生活挑战。

(三)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术。高中生在学生的学业负担之下,精神压力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高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建立健全高中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对于预防高中生心理问题,帮助其成功度过心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学校建立的能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帮助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学校和社会支持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对于高中生而言,交往最多的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尤其对于大部分住校的高中生而言,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是其面临危机事件时最易于求助和获得帮助的资源。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同伴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尽可能多地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2]《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10,21.

消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课程开设不系统,忽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渠道单一,队伍建设缺乏专业化等问题。为此,要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要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要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省市也相应地做出了规定,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要求。各学校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后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要么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泛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要么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地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甚至用大道理的灌输和说教去面对学生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在课程改革之后,在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这部分内容也仅仅是在第三章中有所体现。虽然有些高校后来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校园周边网吧遍地开花,我国大中小学生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心理障碍。有学者视之为因特网综合症(ad),表现为健忘、沮丧、烦燥、头昏脑胀、胸闷气短、经常走神、心情压抑等症状。在大学生中,主要有网络恐怖、网络依赖(上瘾)、网恋、人际关系淡漠、厌学逃课等,有的学生甚至因上网成瘾而精神失常、自杀。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应认真研究网络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占领网络阵地,让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4.方法、渠道单一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一线辅导员更多的被视为“消防员”,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教育方式上,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轻视对重点群体心理危机的主动介入疏导;在体制机制上,缺少一整套稳固长效的心理问题排查、心理异常学生管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心理危机干预、跟踪、评估的工作机制,亟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综合体系,进一步协调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因素共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5.队伍不齐且缺乏专业化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多样,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配备齐全专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由于他们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有的误导了该工作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还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在未来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将逐步实现专业化。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相应对策

1.充分认识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

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各自的侧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机、人生态度、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偏重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它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更关心学生合理的内在需求,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更强调在社会规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修正以往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而忽视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做法,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全过程,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教育手段更具科学性。

2.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建议高校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避免出现挤占或挪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时的现象,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开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不仅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真正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

3.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水平。比如,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微机储存、管理和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使测量更快、更准确。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病症,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等。

4.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高校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意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要更好地体现二者的互补和统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又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可以采用校园网络平台、学术讲座、团体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心理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问题不少源于心理问题。加强心灵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再从思想上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导刊,2009(4).?

上一篇:化学学科知识范文 下一篇:乡镇建设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