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0 16:00:52

小动物过冬教案

小动物过冬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 科学活动 兴趣

孩子们天性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在不断地面对各种生存问题,不断的通过探究、尝试,发明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承袭了祖先们弃而不舍的发明精神。幼小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

一、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

正规活动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可接受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制定教育活动能过计划和活动教案,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中既要有可控性又要有灵活性,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允许额幼儿以不同方式去感知、观察、操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答案,使可控性与开放性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多样新颖的探究环境。

在多次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后总结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即可以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单一方向层层深入的激发幼儿思考。单刀直入,简明扼要的提问,多鼓励少命令,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愉快的进行探索性思考,幼儿“学”的兴趣浑厚,使教育活动真正融于幼儿生活。

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材料,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操作过程的发现及结果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这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随时有新的发现和想法,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说的话也多了。

例如,在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品》中,物体的弹性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这时我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准备了大量丰富有代表性的弹性物品,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玩的是什么东西?你是怎么样玩的?你在玩的时候发现它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探究思考的欲望。带着问题,孩子们通过捏一捏、拉一拉等多种感官感知,我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反复验证后孩子们自己发现了物体的变化,原来这种变化就是物体的弹性。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弹性物品,我还给幼儿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材料,自己去摆弄,通过实验、记录,请幼儿寻找弹性物品,感受其特性。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和指导,幼儿对“弹性”有了系统的全面了解。不少幼儿发现纸有弹性,布料没有弹性,知识发生了碰撞的火花,教师和幼儿共同实验梳理,得出正确的结果。“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呢”、“生活中那些物品是利用弹性的特性制作出来的呢”、“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呢”一连串发散性的提问,让幼儿打开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还立志长大后利用弹性的原理设计更好玩的物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解释科学现象和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通过多次诸如此类的众多实践,“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的观念逐步被教师的内心所接受。教师不同的“教”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有目的地方选择其长处,改进不足的一面。“教”要为教学内容的实施和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服务,要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那就要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

二、把握非正规的科学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就是活动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

例如,科学活动《冬眠的动物》小朋友通过收集的材料了解了动物在冬天所特有的特征,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思维活跃,教师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课后孩子们提出“老师小动物过冬冬眠,大树是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自己发出问题了,说明有效教学活动对孩子的思维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如此一来,引发了孩子们的遗传思考,“对啊,孩子们为什们到冬天叶子会脱落?蔬菜为什们要盖上暖棚”。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获得了知识,同时这种延伸活动可以延续到家庭教育活动中,爸爸妈妈在路上,家里随时解答孩子们的一个个疑问,从而也显露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老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是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普遍提高。

三、关注幼儿兴趣,抓住随机性科学活动时机

随机性教育活动建立在偶发事件的基础上,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我们给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的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修理的过程孩子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并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就这样拆拆装装,将这种以往的消极行为转变为积极的教育行为。同样,在外面散步,孩子们发现在花丛中有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好漂亮!老师就抓住时机向幼儿提出问题“蝴蝶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孩子们开始歪着脑袋思考,过不久他们就会把你想要的答案寻找出来。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我告诉孩子们这不是桥,是彩虹,“彩虹是怎样出来的”、“平时我们怎么没看见”,孩子们好奇的发问,我像接住了弹球,给他们一一解答,最后我还要把这个球再弹过去,让孩子们给我更大的反作用力。教师在偶发事件上,不嫌其烦,立足幼儿日常生活,是幼儿能越来越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幼儿潜力很大,把握时机,“教”的适时,比课堂上言语教授效果好得多。

小动物过冬教案范文第2篇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与探究

小动物过冬教案范文第3篇

一、营造美的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开阔具有极大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都是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一种趣味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阶段。因此,优美、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英文字母的装饰品,在黑板上张贴一些充满艺术趣味的教学挂图,在教室的一角设立学习园地,用一幅剪贴画“树”表明各个组成部分:roots,trunk,branches,leaves等,漂亮而生动的图示肯定会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简洁、趣味性强的小诗也是装饰教室、形成语言文化氛围的最好素材,在学习了颜色这一课后,可以启发学生在不同颜色的纸张写上生动形象的小诗,然后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进行展示。如,Blue is the ocean. Blue is the sky. I like blue ... 学生通过观察、朗读、造句,不但认识了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的颜色,还学会了用英文表达这些颜色装扮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另外还可以根据小诗的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这种生动直观的装饰,既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良好的环境营造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创造的灵感不断迸发,思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运用美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语音语调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较为纯正的英语,笔者在备课时即仔细模仿原版教学录音,感受其韵味,使自己在授课时的语音语调能和录音磁带保持一致,从而排除母语和方言的影响。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再配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来指导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等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兴趣盎然。

2.课堂用语美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小学英语课堂用语力求简单、易懂。如,我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做两人对话时,双手并排合拢,说:“Do pair work,please.”每当Free talk突然无声时,轻声地鼓励:

“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Very good!”“Well done!”“Great!”“Clever!”“You’re super.”以示表扬。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注意课堂用语的艺术性,从而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3.品格操守美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高尚的品性人格、专业的职业操守,如春雨般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要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走进教室我习惯于亲切地对学生说:“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学生总会面带笑容地回答:“Nice to see you,too.”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微笑着倾听,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走到他面前轻轻问一句:“Can I help you?”课余时,我常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只有教师多倾听,多关爱,学生的心才会更贴近老师,从而更喜欢这门课。

三、保持美的教态,辅助教学过程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动词hear,我用手掌全部张开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做这个动作,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手手掌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在回答出现错误或表达不流利时,我总是微笑着走到学生跟前,握着学生的手或摸摸学生的头,鼓励学生,“Next time you can”,以此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当和学生一起表演对话时,我就是一只mother monkey,扮演平等的角色,带领学生一起玩耍表演,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习得英语。

四、制作美的课件,强化直观感受

由于小学生初接触英语,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的引用精美、实用的图片,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有的插入精彩的录像,使教学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如,在教学二年级Winter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冬天的冷,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小动物过冬的录像,并问学生:How is winter?Who is cold in winter?How do you feel in winter?学生通过录像,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冬天的冷,并用英语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

五、编排美的板书,巩固教学效果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整堂课的总结,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融教材重点、教学思路、学生反馈三者为一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让整堂课变得更加完整、具象,让学生更易记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此来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大力发挥教育机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美”渗透于其中,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天堂。为学生终身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动物过冬教案范文第4篇

"秋天也是凄凉的"

--阅读,让思维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发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等同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记得我在与学生一起研讨课文《惊弓之鸟》时,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卓忻却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缺少人道主义。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掉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这样做有点残酷无情。"她独辟蹊径,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此说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经常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却由衷地高兴--因为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秋天到了,当我拿着课外读物《秋天的歌》走进课堂,卓忻又一次让我感动了。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秋景,思考并交流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庄稼丰收了,大雁编队南飞去过冬了!"有的说:"果子也成熟了,果园里可热闹了!"有的说:"枫叶红了,桂花香气扑鼻。"……我对此进行了小结:"真是落叶飘飘秋天到,金色稻田如波涛。果实累累挂枝头,谁说秋天不美好?"话音刚落,卓忻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喜悦,但也是凄凉的。""哦?此话怎讲?""因为树叶好比人,人是有生命的,秋天,树叶落了,它们的生命也结束了,多萧条呀!因此我觉得蛐蛐的叫声,大雁的南飞,并不一定是欢快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愁绪。当然,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我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叫敬佩的东西,情不自禁地为卓忻的"秋天也是凄凉的"叫好!因为这充分表现了她思维的新与活。新,体现在她的回答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表现在她的思维是发散的,不囿于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辨证地表达。说得多好啊!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难道不是吗?就说秋叶吧,杜牧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红红火火的枫树林和诗人停车观赏的浓浓兴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秋景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在杜甫的笔下,却是"无边落叶萧萧下",诗人因秋而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恨。

平日里,卓忻曾向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沈老师,我不喜欢课本中的文章,为什么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学起来多累?为什么不写些我们感兴趣的,让人快乐的事物?"我被问得哑口无言,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是啊,一个连孩子都注意到的弊端,作为教师却忽略了。阅读教学呼唤"对话",重视"个性",那么,为什么不在灿烂的年纪给孩子们多一些轻松表达的机会呢?当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时,其中有许多创见,但也不乏误见,我们应为之喝彩,应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如此坚持下去,自然会引发学生创新的潜质,而这不正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吗?

与经典携手对话

--阅读,存得越多,日后取时就越方便

面对这样一个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女孩,我的脑海中不由地闪现了一个大问号:"这样的孩子会出自怎样的家庭呢?"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星期天,我敲开了卓忻家的门,迎接我的是三本书。爸爸手中一本《古代文学》,妈妈正捧着《妈妈的心有多高》,而摊在卓忻面前的是一本《三国演义》。我笑着说:"怎么,你们正在开读书会?""是啊,沈老师,您正赶上了我们的家庭读书交流会。"她爸爸边沏茶边说。我为自己不虚此行而兴奋不已,像个孩子似的加入了他们的交流。针对卓忻已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情况,她爸爸、妈妈协商后出了几道题,请她作答,以测看书的效果。一看白纸上的三个问题,我不禁为之咋舌,这样的问题,卓忻能行吗?反观卓忻,倒是一副胸有成竹之态,一扫问题便沉着地一一作答:"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有:张飞用计--粗中有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三国'里最精彩的战争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计谋有空城计、草船借箭、美人计等。对于曹操这个人,公正地说,他才高八斗,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他能征善战,打胜无数战役;更重要的是,他力挽狂澜,统一了中原,并为国家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斗争着。但生性多疑,这是他的致命伤。我觉得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在父母微笑的允诺下,她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上网浏览信息与文学作品。而我也正式开始了与他父母的交谈,这宁静的灯光,这浓浓的书香氛围,这潜心构筑的"阅读"交流会,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生平第一次,我深切领悟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真谛。正如她父母所说,课本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而非全部,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选择适合她阅读且她喜欢的读物走进她的业余生活,犹如让孩子与大师对话,犹如让孩子投身人类文化的长河中畅游。每学期给孩子布置5本名著或优秀读物的阅读任务,且出题考核以强调精读。小学6年下来,几十部著作就装到了孩子的心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潜力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每每看到报刊、杂志上好的文章,看到网上的佳作,父母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卓忻,而他们也热情接受孩子推荐给自己的书,共同看一看,一起评一评。用卓忻的话说,那就是:"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我们全家人的事儿。"

让要求变成需求

--兴趣,阅读习作中舒展心灵的翅膀

当"求真电台"小记者争相采访即将毕业的卓忻时,她回忆起自己的写作之路,在她的讲述中,小记者们深深感受了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在报刊上问世对她的巨大触动。是的,在我印象中,她投过许多稿件,但均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小溪流的歌》则是她的处女作。那是我在执教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一文后,由她提议而布置的一个续写作业。当时,她对我说:"沈老师,我也写一篇跟严老比比,怎么样?"我惊讶于她的大胆,真是童言无忌,跟严老比,你什么级别?但转念一想,我可不能扼杀了她的那份兴致勃勃,否则我就无法再见到这灿烂的笑脸了。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小溪流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继续它的历程,希望在同学们的精心构思下,在大伙儿的动人笔触下,为它记载下崭新的一页,跟严老赛一赛,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震耳欲聋的回答使我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两天以后,新《小溪流的歌》纷纷诞生,这些孩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直叹后生可畏。尤其是卓忻的一篇,更是令我叹为观止,笔法成熟中又显童心未泯,还真有严老的风格。我鼓励她做了一回修改,并打印好寄到《中国儿童故事报》及《学生文艺》等报刊投稿。当十几天后,《小溪流的歌》在《中国儿童故事报》上露面时,她手拿报纸,欣喜若狂地奔进办公室,来告诉我这个喜讯。那一刻,我和她一起兴奋,一起欢笑,享受着这份迟来的喜悦。从此,写作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正如她的一篇《因为投稿》中所写的:我的灵感,我的思绪,我的激情,我的……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像长江之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至今她已有40多篇习作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或报刊上发表,《家庭教育》上也出现了她的名字。这不正是厚积而薄发,"胸藏万汇凭吞吐"吗?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写作的兴趣,何来这丰收之果呢?

能不能让孩子编辑一本属于他们的作文选?能不能全班同学合作续写一部小说?能不能让孩子出版一份自己的杂志、报纸?面对班内及写作兴趣组学生那高昂的写作热情,我的脑海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征询学生的意见后,我决定由卓忻当主编,施俊怡、赵莎等同学协助,编辑一本作文集。每个学生打印好自己的文章后交由卓忻整理校对,编好目录,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就在即将完工时,她发现跟书店里买来的作文选比,还缺少一个书名与前言,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完成。说实在的,这还真难倒了我,从没有写过前言,怎么敢下笔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把烫手山芋又丢给了她:"这是你们的作文集,老师只作参考,做个导演,书名请大伙儿一起商量,集体的智慧强大些,前言就得劳烦你这位总编大人了,相信你能行,就写写自己的心声吧!"在一番鼓励与交流中,她乐意地接受了这个重任。过了两天,她把一张软盘交给我审阅,当我浏览完《心语》后,内心激动不已,今日的卓忻已令我这个老师汗颜,底蕴之深是其他学生望尘莫及的。不久,作文集《月亮船o星星河》出炉了,在全校师生中发行,深受大家的赞赏与喜爱。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卓忻与她的助手们。是的,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作品时,他们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幸福。

通向理想的阶梯

--实践,让语文教学充满着人文情怀

有一句老话叫做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同样如此:组织辩论赛,孩子们在锻炼了口才的同时会懂得以理服人;组织诗词朗诵,孩子们会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访,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从四年级始,班队课我均放手让学生组织,作为班长及大队长的卓忻当然是勇挑重担,且安排得井然有序。每两名班干部合作组织一次活动,轮流进行,其他的班干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卓忻一组尽可放心,她和他人合作设计并主持的《欢迎您,新老师》、《改正坏习惯,迎接新未来》等主题队会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出点子,写主持稿,编排节目,她样样抓,是名副其实的骨干队员。"成语擂台赛"、"阅读大比拼"、"欢乐你我他"、"新世纪畅想"演讲赛等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蓬勃开展,使得同学们是"爱你--卓忻没商量"。

为了语言的"积累",为了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换为能够"运用"的"积极语言"。我利用了学生乐于表演的特点,设计了让"课本剧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一作业。《西门豹》一文描写了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精彩场面,层次清楚,语言简练。剧中,卓忻饰演"老大爷"一角色,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对老大爷的语言、神态、动作细细琢磨,并在家里镜子前反复练习,热情地投入其中,虚心地听取父母、老师、同学的意见,不断改进。在校"六一"艺术节的表演中,《西门豹》成了最受欢迎的节目,而卓忻到位的演技令人频频叫好。而后《寒号鸟》、《景阳冈》等课本剧都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们打心眼里爱上了"课本剧"这种作业形式。应该说,这里的卓忻俨然是一名尽职的小演员,也是一位不错的小导演,课本剧成了她展示才华的舞台。明天,她和同学们又将赴萧山表演《漫游者之歌》,明天的舞台将更精彩!

品味别样的人生

--下台,构成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要上一堂选学课文《鲸》,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有新意的方案。无奈之际,突然"灵光一闪"--何不把这堂课交给学生?有了"偷懒"的好主意,我"愁眉苦脸"地对召集来的七八个得意门生说:"老师这回惨了,这篇《鲸》不知该怎么上?请你们帮老师出出点子"。这几个小家伙一听老师求助,十分高兴,拿着我分发给他们的一些备课资料,乐颠颠地回去准备了。第二天中午,学生们还真捧出了不少方案,其中有一份特别完整且有新意的教案令我如获至宝,经询问,确诊是卓忻的大作。我与他们一起进行讨论,确定以卓忻的教案为蓝本,将众人的好点子加以优化,由卓忻担任课堂教学的任务。方案定好,我再一次给卓忻与其他学生鼓劲:"你们比老师想得还周到,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上好"。

学生们一点也不客气,上课时真的把我赶下了"台"。按照他们的部署,卓忻与同学们各就各位,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讲台上,小老师沉着镇定,字词教学--探究学习--朗读比赛--课外交流,卓忻的讲解、过渡、课堂管理都显得水到渠成,在她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认真参与其中各个环节,且能把自己从课外书中了解的"鲸"的其余特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卓忻仍侃侃而谈,学生仍余兴未尽,使我这个坐在学生中间的名副其实的老师不敢出言打断,不敢惊扰眼前的美景。这堂"我下台"的语文课却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这是一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语文课,我由此深深地体味到了信任的"魔力",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上出现更多这样的"意外"。

那50多双张开的稚嫩的小手,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卓忻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构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轻松,换来学生的激情投入,这何乐而不为呢?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外出听课时,我们班的语文课均由"小老师"执教,而卓忻渐由"小老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顾问,退居了第二线,原因如她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给其他同学一个尝试的机会吗!不过选小老师咱们可是事先考察过的,能者上任。"课堂作业及回家作业的设计也是精彩丰呈,学生对此乐不思孰。

亲历中体验感悟

--生活,一同走进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终于到了鸣金收兵的时候,小伙伴们大获全胜满载而归,我却一败涂地空空如也。尽管我有些悻悻然,但这第一次钓龙虾的情趣还是让我乐在其中。"

怀着久别重逢的心情,我阅读了卓忻的《钓虾情趣》,这是假日里执笔的,曾发表于《杭州日报--科技新生代》,它给予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走出去,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假日里,在父母的同意下,陈卓忻和假日小队的成员们拿着钓杆来到了镇政府的水池里钓龙虾。可她是个书迷,对钓龙虾是个十足的外行,于是拜师学艺,讨教了几招。一开始,她学着狼牙山五壮士扔手榴弹的样,把吊着虾肉的线钩抡一圈儿甩出去,却是英雄没学成,虾肉被掷得无影无踪;从头再来时,瞅准目标,把线向龙虾集中的地方甩去,却是打草惊蛇无所获;略施小计,想引敌上钩,引来的不是龙虾,而是那蜂拥而至的小鱼。当然,对小鱼不屑一顾的卓忻,最终是一无所获。那么,是真的一无所获吗?不,我认为她获得了许多。至少她体验了钓虾的乐趣,品偿了失败的滋味,写下了内心的感受。

阳春三月,卓忻带领队员开展了"寻找春天的足迹"等小队活动,她们用手中的彩笔和胸前的相机采撷了春姑娘撒向大地的朵朵小花,借着那在空中翱翔的风筝放飞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留下了《春天的旋律》、《寻找春的足迹》、《风筝》等动人的乐章。

当我坐在书桌前细细回味和卓忻一起学习、成长的情景,望着窗外的树叶一片片飘落的时候,我知道生命中又一年的时光就要落下帷幕了。看着桌上一本本摞起来的书籍和日记,我明白了今年的收获与思考,心中有了一种充盈和满足的感觉。说真的,我感谢卓忻来到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是她告诉我,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是何等美妙!是的,在享受和学生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同时,在发现他们身上成长的轨迹时,我和他们一起进步,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思维,而收益最大的则是那点点滴滴深入我心的思索与启示。

启示一:助思,勿堵思

学游泳要下水游泳,要努力游向彼岸。其实抵达彼岸不是目的,而抵达彼岸过程中的"游",并在游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游泳才是目的。"彼岸"可以是甲岸,也可以是乙岸,不必拘泥;但必须游,必须有游的过程,这是不可含糊的。阅读教学也是一样。读懂课文不是目的,读什么课文也可以很灵活,而读懂课文过程中的"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读书才是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强调"语言实践",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脑力活动、高级复杂的心智活动,要用眼,用耳,用嘴……但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即思考。文章是有感情内涵的,思了必受感染,不思是不会受感染的。离开思谈不到感,人文教育也必然落空。

曾记得哪位名人说过:"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作为语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疑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阅读不仅在于对文本的理解、接受,而且还在于对文本的质疑、挑战、批判,以至于对文本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品质。把思维品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文本,尤其是语文教材,每篇作品都会给读者留下许多二度创作的空间,或者说是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点。教师应该致力于拓展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延伸作者的思维空间,主导学生去思,要助思,勿堵思。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激活和发展,让学生思维火花在阅读撞击中更加灿烂启示二:博览,且精读

走进卓忻的阅读世界,我收获颇丰,感悟甚深。是啊,读书,让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像保尔、鲁滨逊、海伦·凯勒……因为认识了他们,我们才会感受他们的博大爱心及顽强意志,才会感觉自己的不足。所以,读书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更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我们全身心地阅读时,我们就是站在作者描绘的人生舞台上,与他们同台演出,是在与一位位大师交流,他们不仅在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经典故事,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气质、情操等。

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名著佳作无不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也是学生最需要的精神大餐。仰望人类思想的星空,是阅读的基本价值。在阅读的道路上,学生步履蹒跚甚至走错了方向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在被动地功利性阅读,而不是在主动地欣赏性阅读,愉快地博览群书而有所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做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当充满智慧的书籍成了学生的朋友,那么他们读得越多,就越想读。因为我们深信,要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更多地阅读。永恒的作品,将引领我们飞升。

启示三:激趣,解束缚

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支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了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阅读与习作同样需要兴趣来铺垫。

激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采取活动外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是语文教学运作的重要机制。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一定要以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阅读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去倾诉。让他们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他们的童趣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读有所悟,作品发表,使学生增添了成就感,使其兴趣更浓,主动性体现更为突出。兴趣,让心灵飞翔。舒展心灵的翅膀,是童年阅读与写作的最大魅力,也是学生描绘童年的最大收获。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为学生少设几道坎,多架一座桥,让他们的金色童年充满阳光,要知道,心灵的翅膀一旦被束缚,再自由的广阔的天空都不会再属于我们的孩子。

启示四:活动,促理解

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也曾说过:"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在教育面向未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和灌输的"说教"活动,如果我们将人的发展只看作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怎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我们必须树立起"教育即生成,生成在于活动"的观念,必须以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突出实践活动对主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扩大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范围,这是教育的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在其间充分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去理解和运用语言,激发潜在的智慧,并在其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着人文情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实践活动,搭建理想的阶梯,语文教学的另一方天空,学生的千千情结,教师眼里的那个你,让我们紧紧相拥吧!试想,如果学生的书架上摆放的只有语文书和语文课外读物,那么,单纯用它们搭建的阶梯,又可能会通向什么样的理想呢?

启示五:换位,更精彩

人文思潮的崛起,构筑了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生命",使之重显失去已久的本色。那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自身的本性与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和潜能;学生开始努力促使自己以一种平等与合作,审美与创造姿态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接受知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这样的师生关系纯粹是教学关系。曾听一位老师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我在上面'卖命',你们在下面'养病'。"可见,始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必将导致学生"昏昏欲睡"。那么,何不来个"师生换位"呢?今天的课堂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已不仅是知识,而是人,是他们的情感、能力、交往的发展等等。师生换位的意义就在于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从而真正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也就成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每当这时,我都能回想起一些往事:一段美好的经历,与某位挚友的交往……这种体验虽然不多,却能及时呈现出来,让悲观失望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可见,用心为孩子们营造这样一些可以终生回味的情境,品味别样的人生,鼓励他们热爱真善美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基,无疑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份责任。

启示六:生活,多积淀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学校如同一个不可思议的子宫,'一到放学时间与学年结束之时,便将学生排泄而直至最终将他们逐入社会'。"确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仅着眼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断了与生活联系的筋脉,知识将显得枯燥乏味,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自然生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地位由"学习者"降格为"受教者",其单向被动承受之意便凸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进而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语文课堂应成为生活的课堂,须特别注重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特别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我们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切己体察",更不能将现成的知识和"标准答案"填塞给学生。

要知道,让孩子上街去捉一次错别字比你在作业本上给他改5遍甚至10遍效果要好得多;带孩子去田野,孩子的笔下才会有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童年最纯真,孩子们用清澈无邪的眸子去看世界,极少功利、极少虚浮、极少做作。他们走进自然,关爱小动物;走进生活,把鲜活的体验流于笔端。这是自由的童年,是生命之初最灿烂的阳光!

在我结婚时,收到了卓忻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盒录音带,里面录着由卓忻创作编排的诗朗诵《老师,在我眼里您最美》,录着全班同学的声声祝福;另一份是封信,信里面记叙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最后那句"老师--您该歇歇了!"令我潸然泪下,感动了好一阵子。透过窗口,我望着星空,不禁在心里暗暗地说:"但愿,但愿老师在你眼里永远是最美的,而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闪耀的……"

上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