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22:22:47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在职教师。

二、专项治理时间

2020年7月——2020年9月

三、专项治理内容

1、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2、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3、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四、专项治理工作要求

1、组织领导:

市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党建办、监察室、人事股、基教股、职成教股、办公室等科室主要负责同志

2、落实工作责任。各校要把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作为一项教育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认真履行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层层管理责任制。并认真总结,完善制度,形成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长效机制。各校要将在职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

3、责任追究。

一是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学校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获市级示范学校的,限期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撒消称号:获省级示范学校的,限期责令整改建议撤销称号。情节严重的,上报市教体局、省教育厅。

二是学校有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一年内被发现并查实两起以上(含两起),或者被发现并查实但不及时按规处理的学校,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取消校长年度考核评优资格;造成严重影响的,根据管理权限,层级上报,调离校长岗位。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根据市委组织部、原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原市人事局、原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20**年本市将全面开展普教系统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工作。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校长职级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长办好学校的责任心、紧迫感和规范办学的自觉性,树立依法办学、以德立校的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和均衡发展,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国际教育视野与教育创新能力,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校长队伍。

二、实施原则

贯彻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级认定标准条件,把握全市总量的控制以及区域和行业间的平衡,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把握本区域内的地域和学段之间职数平衡。

在全市范围内鼓励中心城区申报特级校长的人选到郊区农村学校任职。

三、评审和认定范围与对象

本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全日制中小学、特殊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面向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机构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中,至20**年12月31日前在册尚未到达退休年龄,并在校(园)长岗位上工作的正职校长(含校党委(总支或支部)书记,下同)。

四、申报及评审、认定条件

校长职级的申报与评审认定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申报者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学历要求: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和具备相关的上岗证书。

(二)专业技术职务要求:申报中学三级一等及以上校长职级的,须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小学、幼儿园三级一等及以上职级的,须具有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中职校三级一等及以上校长职级的,须具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一级一等及以上校长职级的,须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中职校校长应具有相当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评定普教系统特级校长职级的,除具备相应资格条件外,必须在教育理论上有造诣、教学科研水平领先、学校管理成效卓著,并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评定职级年限的计算:校长原任职年限按年度计算。上年任职校长的,一律从次年的1月1日起计算。一年内实际任职时间累计不足半年的(含寒暑假),当年不计为任职年限。任副校长(含任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副科长)的年限按二分之一比例折算。任与现职校长级别相当的区县教育党委或行政部门领导职务的年限按实计算;任与现职校长低一级别的区县教育党委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的年限按二分之一比例折算。中职校校长担任与现任校长级别相当的行业或企业相关行政部门领导的年限按二分之一比例折算。

校长任职年限计算至20**年12月31日。

(四)职级晋等晋级的要求: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为合格的,原则上可在本级内升一等;已在本级内为一等的,有申报晋级评定的资格。三级校长任现职满3年后可取得晋升二级的资格;二级校长任现职满3年后可取得晋升一级的资格;一级校长任现职满2年后可取得晋升特级校长的资格。

特别优秀的校长可以破格申报与评定。

(五)以往未申报认定校长职级的,此次列入校长职级认定对象的任职年限要求:任校长年限1—2年,并符合四级校长条件的,可评审认定为四级校长;任校长年限3—5年,并符合三级校长条件的,可评审认定为三级校长;任校长年限6—8年,并符合二级校长条件的,可评审认定为二级校长;任校长年限9—12年,并符合一级校长条件的,可评审认定为一级校长;任校长年限13年(含13年)以上,并符合特级校长条件的,可评审认定为特级校长。

(六)教学工作量要求:申报评定职级的中小学校长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其中每周应承担不少于2节课的教学工作量,幼儿园园长每周至少履行半天进班的教育教学工作量。申报评定职级的中职校校长要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承担教育教学、培训或实训工作的工作量。

(七)**、**、**、**(农村地区)等地区的镇及以下学校的校长申报特级校长时加6分。

五、比例和名额

(一)各级校长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各学段校长评定一、二、三、四级的比例为:

中学、中职校:2:4:3.5:0.5;

小学:1.5:4.5:3.5:0.5;

幼儿园:1:5:3.5:0.5。

特级校长的数额一般掌握在一级校长总数的20%以内。

(二)本次各区县和中职校职级评审办推荐特级校长候选人,按空余指标的1:1.5为推荐名额申报,已用完指标的区县可推荐申报1名特级校长候选人。

六、考核办法

评定校长职级,应根据普教系统校长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须履行的职责,严格进行考核测评,以体现校长职级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与规范性。

中小学校长考核测评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方案》执行。

中小学党(总)支部书记考核测评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市中小学党支部书记对应校长职级标准评定方案》执行。

幼儿园园长考核测评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市幼儿园园长职级评定方案》执行。

中职校校长考核测评的内容,按照《**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评估指标体系》执行。

中职校党委(总支或支部)书记考核测评的内容,按照《**市中等职业学校党委(总支或支部)书记对应校长职级标准评估指标体系》执行。

七、认定机构

(一)**市教育委员会设立**市普教系统校长职级评审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市普教系统校长职级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职级办),对全市推行普教系统校长职级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具体协调。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由市职级办组建**市普教系统校长职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负责对特级校长的评审。

(二)区县建立相应的推行校长职级制度工作机构,负责组织考核、评审等具体工作。区县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职级办)设在区县教育部门组织、人事科。区县教育部门组建的区县中小学校长职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县评委会)对一级和二级校长的测评和认定,并推荐特级校长人选。

(三)市教育评估院在市教委领导下,组织成立**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评审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职校职级办”)和**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职校评委会”),负责对中职校一至三级校长职级评审的具体实施,并推荐特级校长人选。各中职校主管部门应落实推行中职校长职级制度工作部门,负责组织考核、评审等具体工作。

区县(中职校)评委会一般由9人至15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l至2人,区县(中职校)评委会由党政领导、名校长、专家各三分之一组成,名校长和专家人数的二分之一须聘请外区县人员。区县(中职校)评委会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条件,名单须报市职级办备案。

八、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报。由申报人按规定填写申报表,并提交本人工作述职报告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及有关证明。凡申报一级二等及以上职级的,只要申报“级”,不必申报“等”。述职报告按考评指标的6个方面进行写实性汇报,应全面反映任职以来的工作实绩,重点反映近三年来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发展、创新等方面的实绩,报告分理念、措施、绩效三部分撰写。述职报告的字数不超过3000字。由区县或中职校职级办按规定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审核。

(二)述职和评议。述职须在区县教育党政部门或中职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申报人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下同)宣读述职报告。每位教职工代表(或党员)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民主测评表(测评的等第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由区县教育党政部门或中职校主管部门委派的工作人员负责汇总测评结果。若测评汇总结果中“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数”超过测评总人数50%以上的,暂停申报人当年申报校长职级。汇总测评的结果交区县或中职校评委会评审时参考。评委会视需要决定是否到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或进行随访。

(三)考核与评鉴。区县职级办或中职校主管部门在听取申报人述职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汇总有关材料,写出考核、评鉴意见。区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按照规范程序和要求对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个人作出的督导、考评(鉴定)意见,包括获奖证书等,可作为评定校长职级的依据,供评委会专家在评审时参考。

(四)评审与推荐。区县和中职校评委会在评审过程中,对申报二级及以上校长职级的人员必须进行面试答辩。评审可按类分组,并按比例定额作出最终的评审结果,特级校长候选人需排序上报市职级办。申报三级及以下校长职级的,由区县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领导小组或中职校评委会按照任职资格条件、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审核,认为基本一致的,可简化评审程序,由区县教育党政部门或中职校职级办认定;申报二级和一级校长职级的,由区县或中职校评委会评审;申报特级校长职级的,区县或中职校评委会提出初审意见,报市评委会评审。

(五)备案。区县和中职校评委会评审的一级及以下校长职级的人员名单,报市职级办备案。

九、工资待遇

实行校长职级制度后,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分别实行校长职级工资标准。

十、日程安排

各区县于20**年4月20日之前向市职级办上报本区县校长职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于20**年5月20日之前上报特级校长候选人名单和有关材料,于20**年7月底之前上报20**年评审的一级及以下校长名单备案材料。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坚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城区优质教育向农村及山区辐射,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实施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支援学校应为城区或在当地县域内具有办学优势的义务教育学校;受援学校应为乡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或山区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县教育体育局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原则上,各城区和平川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均须与一所或多所农村薄弱学校或山区学校“结对”,形成帮扶关系,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

四、实施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支援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受援学校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一)学校管理帮扶。帮助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帮助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从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可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交流学习,使受援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教育教学帮扶。指导受援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评课、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等;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受援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帮助和指导受援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用好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受援校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建设,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可选派教师支教,传播先进教学经验和新教学理念,同时接受农村及山区学校教师前来学习与培训。

(三)教师专业发展帮扶。帮助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整合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帮助受援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受援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受援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支教交流活动,提高农村及山区学校教师专业素养。

(四)校园文化建设帮扶。帮助受援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指导受援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办学条件帮扶。力所能及地向受援校捐赠本校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使硬件建设有所改善;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资金和物质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展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结对帮扶”作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好活动安排。结对学校双方要加强联系,深入了解,针对受援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共同制定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和学年“结对帮扶”计划,确定“结对帮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具体措施,建立校际间“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二)规范管理,讲求实效。县教育体育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我县义务教育区域发展状况确定了本县义务教育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对此项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指导,并负责协商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按照要求开展实质性合作,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活动的总体规划和活动实施方案,增强结对帮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活动高质量有序开展。在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切实关心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的校长、教师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待遇,统筹安排双方学校互派人员的交通和食宿安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自从年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分层培养管理暂行规定》(教〔〕154号)以后,全市各校更加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较好地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落实“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育得成”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快教育系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的拔尖人才队伍,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层次、质量都应该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此,现就我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的申报评选、审核推荐、培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出如下意见:

一、范围

本工作意见所指的“中小学教师”,是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以下简称“拔尖人才”)主要指中小学教师中在编、在岗的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名校长、镇(校)级学科带头人、镇(校)级骨干教师。

二、资格

1.特级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并被聘任3年以上,一般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2.市学科带头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和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教育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可不受年龄、学历的限制)。

3.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可分别放宽到专科和中师学历)。

4.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

5.镇(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分别具有本专业本科、专科学历。

6.市名校长和市名校长:在职且任正职满3年。

三、条件

(一)岗位要求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育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3.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本校和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6.名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团结、依靠和带领教职工,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将任职学校建设成知名学校、模范学校和窗口学校。

(二)分层要求

1.特级教师

⑴获得过市级以上或两次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近三年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被评为优秀,在当地教育界有声望。

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并运用于教育教学,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精通业务,严谨治学,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特色。

⑶教育教学成绩特别显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并形成一定风格、特色,被评为县(市、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在县(市、区)以上多次开设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效果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

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近五年来正式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

⑸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中小学高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⑹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并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且聘任满3年以上。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教师申报特级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学教师申报特级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⑺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中教研员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担任教研员前,是所教学科的优秀教师;任教研员后,仍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学、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活动。

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清晰,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③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新意,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对实际工作有较高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⑻中小学校级领导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1至6项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担任领导职务以前,是所教学科的优秀教师,并为所在市同行公认。

②担任领导职务后,仍然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每周任课时数不少于专任教师周课时数的1/3,在所教学科领域仍保持较高水平。

③在学校办学、行政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业绩突出。

2.市学科带头人

⑴具有扎实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教学实绩突出。每年在市以上范围内开设两次观摩课或示范课,一次专题学术讲座,并获好评;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授课任务。

⑵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发挥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近三年内至少培养一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骨干,所培养的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或学术研究上取得好成绩;或经本人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⑶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每年至少有一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有本专业的专著(含合作,占三分之一强)出版,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⑷主持市级或省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市以上推广应用,在省内有一定影响。

3.市骨干教师

⑴工作量满负荷,并担任循环教学,教育教学实绩名列前茅。每年在市级以上开设两次公开课、观摩课。

⑵每年至少有2篇论文在校级交流,其中有1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市级三等奖以上奖励;或在任期内,出版过一部以上本专业的科研著作(包括合著,占三分之一以上,不含习题集、复习资料等);或承担编写三分之一以上教材;或2次以上在市级以上范围内作教材分析、专题讲座。

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有1人获市一等奖或省二级奖,或多人次获奖。

⑷关心、培养青年教师。指导1名以上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被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0节,为青年教师上教改示范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经过培养,被指导教师成为市级教学骨干。

⑸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担任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或为其中的骨干。

4.市名校长

⑴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建设或管理类的论文3篇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不少于1篇。

⑵承担师训、干训任务,培养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

⑶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荣誉称号。

5.市学科带头人

⑴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满负荷工作,所任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每年在市级以上教改观摩课1节或作专题讲座1次以上,每学期承担学校2次教研课和专题讲座;

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职校:专业技能)竞赛,有1人获市一等奖或市二级奖,或多人次获奖。

⑶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善于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有1篇教学论文在市级及其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或教育报刊上发表。有本人主持的市教科部门立项的教改实验课题,每年有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报告。

⑷关心、培养青年教师。长年精心指导1名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被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0节,为青年教师上教改示范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经过培养,被指导教师能成为市级教学骨干或镇(校)级学科带头人。

6.市骨干教师

⑴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发挥骨干作用,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2节。每年在校级以上作专题讲座至少2次。

⑵经本人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⑶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每年辅导1名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使之成为镇(校)级教学骨干。

⑷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有市级以上教研专题或教改实验课题,教研或实验成果显著。每学年写出教研总结或实验课题研究报告l份,每年至少有1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7.市名校长

⑴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校建设或管理类的论文2篇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不少于1篇。

⑵承担师训、干训任务,培养、帮带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

⑶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荣誉称号。

8.镇(校)级学科带头人

⑴能致力于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个人在职业余进修,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作笔记,每年用于自学进修的时间不少于140学时,每年在校级以上作专题讲座至少1次。

⑵钻研教材教法,提高独立分析教材、分析教案的能力与水平。探索教学风格和特色,每学期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1节。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

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思想行为实际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教导得法,效果显著。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开展学科兴趣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情操,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⑷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每学年写出教研总结或实验课题研究报告l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每年至少有2篇教学论文在校级交流。至少有1篇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

9.镇(校)级骨干教师

⑴加强学习,致力于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个人在职业余进修,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作笔记,每年用于自学进修的时间不少于140学时。

⑵钻研教材教法,提高独立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的能力与水平。探索教学的风格和特色,每年承担校级以上学科公开课至少1节。工作量满负荷,所教学科学生考核成绩优秀(职校:专业技能学生考核成绩优秀;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反馈满意率95%以上)。

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思想行为实际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教导得法,效果显著。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开展学科兴趣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情操,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优秀。

四、评选

拔尖人才的评选和评审既是产生新一届骨干教师的途经和方法,更是推动拔尖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保证,要充分发挥其总结提升的作用。

1.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逐级申报制”。

拔尖人才的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评审的办法。

申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所在学校(单位)推荐至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教育局;申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所在学校(单位)推荐到市教育局评审后公布。

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人员进行评审,经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授予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特级教师须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教育厅评审)。

外地引进的拔尖人才,经有相应权限的认定机构考核确认后,授予相应称号。

青年教师必须是经过“135”考核,且成绩优秀的,方可逐级申报拔尖人才称号;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的教师,可优先考虑。

取得教育硕士(学历)学位证书的教师申报拔尖人才称号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2.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四公示制”。

拔尖人才在评选活动中要条件公示、材料公示、推荐名单公示、评审结果公示,充分征求意见,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学校评审推荐的程序是:

(1)个人申报:凡在评选范围内的教师对照评选条件对近三年以来的工作成绩进行全面总结,认为符合评选条件要求的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并提供相应的实绩材料。

(2)个人述职:学校组织申报的教师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对工作实绩进行陈述。

(3)民意测验:在个人述职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职工对申报教师的思想表现、履行职责、工作能力、工作成绩进行评议,同意得票必须超过教职工总数的五分之四。

(4)学校评审:学校考核小组对申报教师进行师德评议、申报材料审核、课堂教学评价、师生座谈等项工作,并确定初步名单。

(5)推荐公示:将初步确定的名单及业绩材料在学校内公示一周,如无异议,即可上报推荐名单。

市级评审或推荐的程序:

(1)资格审核:市评审小组组织对学校推荐的人员任职的年龄、学历、职称、师德等情况进行审核,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确认资格。

(2)听课评课和民意测验:资格确认后组织专家听课组上门随机听课,进行师生测评,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3)学科评定:在听课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科组初步确定推荐意向。

(4)综合评定:评审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情况测评,初步确定人员名单。

(5)公示名单:在教育网站公布名单,征求意见。

(6)发文公布或推荐上报:确认征求意见情况后发文公布或向上一级推荐上报。

3.拔尖人才的评审实施“滚动淘汰制”。

拔尖人才的评选根据不同类别定期组织,每三年一次,实行“滚动淘汰制”。镇(校)级的由学校评审,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备案。

五、待遇

为激励拔尖人才在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将给予相关的待遇:

1.拔尖人才在参加进修、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享受优先,市教育局和各职能部门将统筹安排。

2.拔尖人才在任期内经考核合格将享受相应的津贴,津贴标准是:

(1)特级教师每月津贴1000元。

(2)市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500元。

(3)市骨干教师每月津贴170元。

(4)市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120元。

(5)市骨干教师每月津贴100元。

(6)镇(校)级学科带头人每月津贴80元。

(7)镇(校)级骨干教师每月津贴60元。

(8)市名校长每月津贴500元。

(9)市名校长每月津贴300元。

(以上津贴不列入各种保险的缴费基数,也不列入计发退休费基数)

六、培养

拔尖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要十分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指导,各学校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培养培训工作。

各学校、机关科室和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标的“l35工程”、以培养骨干教师为目标的“青蓝工程”和以培养专家型知名教师和知名校长为目标的“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以形成拔尖人才培养梯队。要鼓励拔尖人才报考教育硕士,加大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拔尖人才的工作力度;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要充分挖掘潜力,改革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使更多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要支持拔尖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为他们的培训进修创造条件。拔尖人才原则上不应兼任过多的行政或社会职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市局将通过组织举办“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名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和其它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促进拔尖人才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拔尖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

市局将把拔尖人的培养和使用列入教育现代化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和各类先进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局将加大拔尖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省特级教师、市、市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津贴由市财政、教育局、学校(单位)各承担三分之一,市教育局在每年6月、12月拨付考核合格人员津贴的三分之二到所在学校(单位);镇(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由所在学校(单位)承担。

七、管理

1.要十分重视拔尖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拔尖人才对照相应的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称号优势,积累工作成果,创设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拔尖人才的日常考核工作由教育局和学校(单位)共同负责,以学校(单位)为主。市局对拔尖人才实施跟踪考核的制度,由学校填写《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跟踪考核手册》,对各类拔尖人才教育教学业绩及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指导、督促他们切实履行职责,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拔尖人才的年审考核按年度分学期进行。教育局人事科和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学校考核的年审工作。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对省特级教师、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名校长、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类拔尖人才进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考核的年审;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名校长进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考核的年审。年审时间为每年的月和月,学校组织对本单位的拔尖人才的教育教学业绩及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并上报考核合格以上人员花名册和个人材料。年审时每人一个材料袋,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原件为主,不能提供原件的要由学校在复印件上盖章。年审主要核查个人材料的真实性和学校考核等第的准确性,年审结果将在网上公布。

拔尖人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记载与考核结果是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称号认定、享受待遇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凡是重新评审确认拔尖人才称号的必须提供考核手册。各项目要求中能履行全部职责的定为合格,没有履行全部职责但已完成85%以上的定为基本合格,履行不到85%的定为不合格;在履行称号职责中超过原要求50%以上的可定为优秀。对不能完成相应称号职责的人员,将由所在学校对相关人员进行告诫谈话,经年审考核对一年内不能完成相应称号职责的,将取消相应的津贴,且不能晋升高一层次的称号级别,情况严重的将取消相应的称号。

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记载和考核应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凡出现违规行为的,将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办法)的通知》(教()214号)精神,对直接责任人和所在单位负责人作出处理。

3.拔尖人才在原级别称号申报时,没有被重新确认的,可参加低一级别的称号申报,同时享受该级别的津贴待遇;如果该级别又未能通过的,将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没有主动申报的原拔尖人才视为自动放弃,将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因任职资格年龄限制而不得申报的拔尖人才,其称号将自行终止,且不再享受任何级别的津贴待遇。

4.拔尖人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单位)所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教育局撤销其称号(特级教师需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教育厅),取消有关待遇,并收回证书。

(1)在申报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2)离开相应岗位,不再具有隶属关系的。

(3)不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4)热衷于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家教,组织或参与滥编、乱印、乱发教辅用书和各种试卷的;

(5)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6)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1994年上任伊始,东明的教育面临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校舍达标、教师队伍偏老化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管理有较强的基础,如何保持和提高的问题;东明镇教育如何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的压力很大。

为此,我在上任之初就跑遍了全镇十九所学校,在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抓德育,促成绩,保普九,变校貌,求发展”。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后,总校一班人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2000年5月教育体制改革、2001年9月原浩特乡教办撤并到东明教办,尽管当时的教育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但基本工作思路没变。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基本工作思路不仅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也是近十年来的工作重点。

一.德育工作 统一人的思想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而德育工作正是统一人的思想的有利手段。德 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围绕自身德育修养、教师德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三方面展开的。 1.加强自身德育修养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具有说服力。近十年的工作中,我主持修改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二十余个,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上,我可以说为广大教职工做出了表率,节假日很少休息,经常加班加点;在利益面前不争不抢,在1995年的考核中主动放弃评优指标,在1996年职称晋级中主动让出小教高级名额,在1997年的3%调资时又主动放弃。所有的这些我只想说明一点:我是领导,只有吃苦在前,才能产生榜样的力量。 2.完善教师德育考核体制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托,建立了教师德育考核体系,从爱岗、协作、敬业、爱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德育考核,并将此项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点,实行德育考核一票否决制。由于教师德育教育得体得法,使我镇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昂扬进取的拼搏风貌,一种同步时代的开拓意识。10年来,全镇累计有103人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及教办的表彰,19人次受到旗委、旗政府及教体局的表彰,8人次受到旗级以上部门表彰。全镇无一例教师违法违纪现象。尽管这是看似平凡的成就,但却是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丰硕果实。 3.规范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经长期的探索,现我镇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形成了课堂德育渗透、班队主题教育、社会巩固监督的良好格局。课堂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其他科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手抄报、扶贫助残等主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教育,升华课堂德育渗透;建立德育三结合网络,吸纳社会和家庭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德育教育在社会和家庭得以巩固,并能处在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之下,从而强化德育教育效果。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德育教育格局效果良好,全镇各校都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材。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强化学校一线工作的“第一管理” 校长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进而关系到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整体。可以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而,经充分的考察和选拔,在我的建议和主持下,10年来更换了基层校领导13人次,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知识较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推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年轻人的上任,使东明教育的决策层有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为东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光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而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不行。为了使各校的工作在各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而有序的展开,教办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规范校长的行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对校长工作的考核。针对校长工作的特点,教办制定了《校长工作考核细则》, 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校长的工作。学期末由教办负责对各校长进行定量考核,考核成绩作 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个人档案;学年末校长在全镇教师大会上进行述职,这样各校长之间相互交流了经验,使各校在管理上取长补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要求校长任主课。校长不仅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样 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威信。为此,在我的建议下,教办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各校长必须承担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并且与其他教师同等条件参与教学成绩评比。这不仅使校长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优越感,使广大教师乐于服从管理,也为校长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最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充分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根据我镇校点较多,教办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教办及时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大事,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督导上,充分发挥各校长的管理才能,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放手让各校长管理校内事务,教办对各校的校务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和考核,当好参谋,做好服务,绝不无原则的横加干涉。 (4)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和外出学习交流。对于上岗的校长,教办要求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岗前培训。自1994年以来,全镇中小学校长已累计培训58人次,其中现任中小学校长均参加过两次以上培训。每次校长培训期间,教办与教师进修校都相互交流,请教师进修校将各校长进修期间的表现及时反馈,以便教办全面掌握校长培训状况。为了拓宽各校长的视野,教办还积极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和交流。曾先后去过通辽、大镇、太和及区外一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由于教办在校长队伍建设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因而使得整个校长队伍体现出了专业、民主、干练、进取的管理特点。近十年来,没有一位校长因学校管理而受到纪律处分。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的一线工作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而影响到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办十分注重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1)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自财政统筹以来,各个乡镇几乎都不愿意接受新大中专毕业生。我多次向教体局争取,和镇党委政府协商,自1997年以来,在我镇财政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接受大中专毕业生63名。对于那些因病、因年龄等原因不适宜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同志,教办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他们内退。现全镇教师平均年龄只有42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20%, 现全镇有24名教师正参加大专以上函授学习;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镇教师队伍已实现了 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转变。 (2)全员参政,民主管理,公平竞争,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中,只有真正的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公正的评价,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以成绩说话,避免评优、晋级、调资等教师敏感问题的暗箱操作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创建人人争先但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自1997年以来,我们就探索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经过反复的讨论及在实施中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全员参政,相互评价,民主监督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这套办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成立教办和学校或学区两级考核领导组织,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由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统筹全镇教师考核评价的总体工作;学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由本校或本学区教师民主选举产生,负责本校或本学区教师考核工作的具体事宜,并对教办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其二,备、讲、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的考核由各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组织量化,在量化时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各校或学区的打分标准有差别,所以量化结果由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平衡排名,尽量保证全体教师处在同一起点上;其三,取消了传统的全体教师投票评优选模的做法,把评优选模的指标以候选人的形式按比例分配给各校或学区,按考核结果由高到低确定候选人,候选人上报教办后,由全镇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全镇平均考核结果决定正式评优评模人员。这三个突出的特点,使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全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抓好教师在职学习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学习等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丁培忠、瞿如和等专家的讲座。每年教办都组织两次以上全镇规模的主任专题讲座,并且要求各校长、教导主任每人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做一次专题讲座。这多种在职学习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教师的事业生命。同时教学质量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是老百姓所期待的事情,又是教师所努力的最终目标。教学工作周期长,成绩回报隐形大,因而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近十年来,教办在按时组织各校按大纲及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以下几大特点: 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教办在近十年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常规教学要求》、《考勤制度》、《课堂常规》、《教科研制度》等在内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项制度12个。这些制度,几乎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大到教师职业道德,小到作业批改日期的写法,规定的都非常详细,便于教师操作,便于领导检查,同样也便于规范学生的学习。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办深知这一点,因而十年来努力构建东明 镇教科研体系。现我镇已形成了“教办—学区—学校—教研组”教科研四级网络。教办教导处负责全镇教科研主题确定、落实及检查指导等全面工作;全镇划分为6个学区,每个学区设中心教研组,负责学区内的教科研安排组织工作,对教办教导处负责;完小教导主任及校点负责人负责本校教科研组织安排工作,对中心教研组及教办教导处负责;学校内设教研组, 为教科研基本载体,承担教科研的具体工作。在活动内容上,教办教导处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大的教科研课题,分解到学区中心教研组或各校,再转分到教研组或个人。对于教师或基层 教研单位所确立的教研专题,必须逐级上报至教办教导处备案。在活动时间上,要求教研组每两周至少一次,学校每月至少一次,学区每学期至少两次,教办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规模的大型教科研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必须有活动记录,教研组、学校、学区中心组必须有教研活动报表,并且附原始材料上报。教科研网络的形成和运作,对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都徘徊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尽管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等原因,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教师,还始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放弃原本就很脆弱的素质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调整,逐步改变了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观念。主要做法是:首先取消将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一项主要指标;其次在成绩评比中不单纯的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加大优秀率、及格率、巩固率的参评比重;再次在常规教学要求中加大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权重;第四在考核中以附加分的形式为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加分。第五是教办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小学生技能技巧比赛等全镇大型活动,检验我镇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我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风采。上述种种努力,使素质教育在我镇得以较全面的落实,基本上改变了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 4.应用信息手段,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渠道 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和有力 保障。近十年来,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为我镇争取各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1996年在我地区最先进的教学设施是一机一幕,我镇争取到17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师资培训项目刚到我地区,我镇就争取到1套,并指派专人送录像下乡;自2000年以来,教办又抓住一切契机共为11所学校争取到了“百年树人”、“李嘉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为镇中学争取到了语音室、微机室项目。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2003年派4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到今年教师完成了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并有38名教师完成了计算机中级培训。可以看出,我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环境建设,都已基本满足我镇教育的当前要求,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渠道,为实现全镇电化教学及“校校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适时学习观摩,拓宽教师教育教学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内,不时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只 能是故步自封。为此,教办抓住一切机会,为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1997年瞿如和到开鲁讲座,1998年丁培忠到奈曼讲座,2001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2003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这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每次观摩学习我们都统一组织,精心安排,使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为了使广大教师学有所得,每次活动前教办都统一下发学习观摩重点,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参与。每次活动结束,教办都要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并要求与会教师每人写一份学习观摩心得,在校内交流。由于每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圆满周到,所以都收到了很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基础建设 1994年上任之时,正值全旗大力推进环境育人理念之际。各校在消灭危房的前提下, 实行“香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首先要使领导更新观念。因而,在我的倡导和组织下,镇政府有关领导、各村干部和各校长先后两次赴太和、得胜、桥河、大镇等校园建设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强化了领导阶层的环境育人意识。在总校的 认真协调下,各村加快了完成此项工作的步伐。其中苏日格村1995年投入资金32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代筒村1996年投入8万元新建一栋教室,达木嘎村1999年投入3万元建办公室、硬化校园,东明村2000年投入12万元翻修教室、配置桌椅、硬化学生活动区,永胜村2001年投入1万余元更换门窗,其他各村对学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全镇29所中小学已全部达到砖瓦化,其中11所学校被授予旗级以上“花园式学校”称号。 自1997年始,总校开始协调使用义教项目、世行项目、国贫项目、逸夫工程等上拨资金,用于镇中学、中心校、逸夫小学的基础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合计使用上拨资金160余万元,今年还拟争取“希望工程”在我镇安家落户。在上拨资金的使用上,我可以说事必亲躬,从立项到预算到质量监督,每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使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到现在可以说是一名校园建设的行家里手。由于我们严把质量关,镇中学项目房在上级检查验收中被通辽市教体局授予“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上拨资金的使用,既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又优化了育人环境,还使我镇的基础建设走在了全旗的前列,真可谓一举三得。 五.文体卫生 文体卫生工作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时时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因而也是教办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认真贯彻落实“33211”工程,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配合上级定期为学生体检。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华夏大地。面对疫情,教办组织全体人员积极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周密安排各校师生开展防非工作。为取得防非的胜利,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印发传单,分发防非药品,教办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监视疫情等,充分发挥了教办的组织协调作用。防非期间学生停课,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教办认真组织各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收到了防非学习两不误的效果。 六.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是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形式,因而教办制定了勤工俭学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各校将勤工俭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单独做工作计划。在勤工俭学收入的使用上,教办严格把关,使收入真正的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各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是校田地,过去在校田地的管理和属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校田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组织人员对全镇各校的校田地进行了彻底的清查,掌握了基本情况,并对过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同时,请示政府发文,规范各村在校田地管理、权属、收益等问题上的行为,从而使我镇的勤工俭学工作顺利开展。

七.其他工作 1.两基达标 两基达标是一项硬任务,上级要求必须无条件的完成。因此,在1998年两基工作全面展开时,教办就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亲自任组长,小组下设扫盲、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五个推进组。推进组各有分工,依据各自的工作内容,面对各校,全面而细致的开展了此项工作。由于两基档案准确无误,上交及时,再加之基础建设走在全旗的前列,因而我镇先后代表全旗分别于1998年迎接通辽市、1999年迎接自治区、2000年迎接国家的两基工作评估验收,并受到了好评。 2.体制改革 2000年,全旗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为使改革在我镇顺利进行,我和班子成员首先认真学习了《奈曼旗委政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案》,领会上级精神,接着又结合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东明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然后交各校教师讨论,根据反馈意见做了必要的修改,最后形成人人都能接受的行动方案。整个改革过程,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始终处在广大教师的监督之下。由于我们准备工作充分,所以很平稳、很顺利、很圆满的完成了改革的全部工作。 3.安全工作 安全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可以说警钟常鸣。教办制定下发了《东明镇中小学师生安全管理办法》,与各校签订了安全责任状,下发了安全工作手册,明确要求各校负责人为本校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校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上报安全情况,尤其在雨季,随时进行安全检查。教办经常深入各校就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处理有关安全的工作。2000年以来,依据上级精神,狠抓了国道111线沿线6所中小学的共创“平安大道”,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建设。在年底的检查验收中,教办、镇中、东升获工作突出奖,各获奖金500.00元,镇中、东升、中心校、永胜、代筒、他日雅图6所沿线学校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牌匾。 重视抓好学生平安保险宣传工作。每年9月份开学,我们都配合旗人寿保险公司在学校做保险宣传工作,动员学生自愿加入保险,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给家庭和学校带来的负担。 4.财务工作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学校的资金有限,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办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各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审查各校财务收支情况,杜绝不合理开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涉及到违法违纪问题绝不姑息。由于财务管理严格,审查及时,各校校长及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违法违纪现象。 5.盲童随班就读 1999年,南塔村盲童夏天雨借联合国“金钥匙”工程在我地区实施之际,走进了课堂,由此拉开了我镇盲童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工程的帷幕。盲童夏天雨在学校教师、教办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克服重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在联合国的两次考察中,他表现的异常突出,受到了考察人员的一致好评。我镇的此项工作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八.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所走过的近十年的领导历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对以后的工作是一种借鉴。 从工作来讲,主要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校勤工俭学收入少,不能真正的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实际,因而也制约着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二是与原浩特合并后,教办所管辖的空间范围加大,而人员却没增加,因而对各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力度相对减小,指导力度相对降低;三是部分村小校舍虽然是砖瓦结构,可由于建筑质量及年限等原因,已需要翻修,但无资金来源;四是一部分教师受年龄所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 从我自身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使我在工作中受到一些制约。一是自身接受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的起点较低。我是1974年的高中毕业生,在从事教育工作后,自学了中师课 程,后又函授了大专、后期本科。从意识上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很快,但在实际应用的过 程中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消化的较慢。我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工作中努力充实自己,力争 与时代同步;二是性格有时过于急躁,在工作中,畅明自己的观点时,喜欢直来直去,有时难免伤及同志,特别是在对待有错误的同志的态度上,有时当众批评,难免令人难堪。在这里算检讨,也算道歉。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邵武七中20__~20__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把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按教育规律办事。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教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圆满地完成本学期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师生的合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校党支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敬业奉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校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密切关注和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师生的影响,贯彻“以人为本”的治校思想,主动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的工作,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党支部在教职工中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两翼,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文秘站版权所有系列教育。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举办了推进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讲座,开展了创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和争创文明小市民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机制。

我校本学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全力提高青年班主任德育科研水平,增强青年班主任教育管理能力。

校政教处以20__年底制定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为主依据,从规范管理,加强检查、督促,认真执行《细则》的内容要求,把班主任的工作与考核奖与年度考核分挂钩,更好地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本学期一开学政教处就组织了新班主任学习《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并根据以往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新班主任提出具体要求予以工作指导。新制定了《班主任每周下住校生宿舍检查制度》。同时很好地利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安排学习《现代教育报》专栏:班主任工作经验漫谈,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开展学习、交流和讨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促进了班主任对住校生思想、行为的了解,有效防止了住校生聚集、吵闹等不良现象;校园的卫生工作、绿化环境建设有了明显进步,几个卫生区的老问题得到解决。

从一学期的检查、督促来看,《细则》的制定有利于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以教研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向教学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引者,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务处这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有直接关系,因此本学期教务处教育教学方面很下力气,有计划的开展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

1、围绕新课改,促学校教学发展

初中课改已在各年段全面铺开,20__届初三毕业班的中考将接受课改检验,因此做好小结工作就尤其 重要。开学第三周就召开课改教师座谈会,小结上学年的课改工作经验、得失,对下一阶段课改工作提出更深层次要求,要求工作落到实处;11月份组织了课改年段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课改教师按照教务处的布置分期中、期末进行课改小结、反思而且课改工作提升到一定层次。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别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这些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开拓了教师视野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继续将参评论文推荐到学校的网站,由评委进行网上评比,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论文质量的提高。

2、以教研活动为突破口,促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教研重点为:提高教务处教研的工作效能,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信息渠道,拓宽资料来源,建立资料库,提高服务教学的意识。学校在上学期开展了教研组评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了《教研组长年度考核标准》,改变以往每周四各教研组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的规定,而是安排各教研组具体的活动时间,促活动更充实。在各位教研组长的大力努力下,基本做到每周均教研组活动内容详实有成效,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出了探讨的内容,并及时对本组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议;本学期各教研组都开展了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为了更加规范、务实,教务处分工人员做到认真检查、严格考勤,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科竞赛实效性得到提高。本学期各教研组累计表彰学科竞赛优胜学生59人,学生的特长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3、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为宗旨,总结经验,及早安排中高考工作。

本学期组织教务工作人员对高考和中考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分别组织初、高中毕业班质量分析会。在分析会上通报了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20__届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在总结了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对毕业班工作做到抓早抓好。9月、11月分别召开了两次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工作会议,了解了毕业班教学进度、教学情况,制定毕业班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求毕业班工作要落实到具体,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对重点生、希望生、边缘生要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实行从上至下进行跟踪分析。

为了使毕业班工作有指导性,加强与先进校的校际间的交流,组织了初三和高三年段到六中、一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同时加强了与先进校的信息就、资料的交流。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针对过两年来年轻教师、乡下选调教师较多的现状,加强他们的培养工作。新学期一开始就认真做好“新教师的座谈会”,与老教师签定“师徒协议”等工作。教务处有安排地长期对他们进行跟班听课,组织到外校学习,组织进行岗位培训。一系列有目地的措施加快了新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教学质量再创辉煌奠定了基础。

5.继续加强听课制度和完善教研组公开课开课、评课制度、教学论文的评比制度,继续进行每月抽查制度。

三、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创“省三级”达标校建设

1、签定年段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加强年段工作的团结协作精神。为此校长与各层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年段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性。在取得思想统一后,教务处督促各年段制定了中高考“目标管理协议”,成绩的好坏与奖金挂钩,且纳入了教师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协议”的签定使下段领导与年段、教师形成合力,让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共识、一种方向。

2、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打造良好学风、校风。

(1)、新学期初,政教处依照新制定的各项制度,加强了校风、学风的建设。主要是结合学校实际重点抓好了准时到校、不进营业性网吧、不穿拖鞋进校,学生规范佩带校徽、主动向老师问好等工作。大力倡导“七中人”的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人人讲文明、守纪律的好风气。9月13日丁一意副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分别就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主线,开展学习教育。并做了主题为《自律——成功的基石》的专题演讲。同时政教处在每周的集会上,及时公布一周的文明班级评比结果,并把每月颁发文明班级评比流动红旗改为每周颁发,此举有力促进了各班级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中开展竞赛的积极性。

(2)、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20__年9月27日,由江芳明书记在“国旗下的讲话”做《爱国——我们都有责任》的专题演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9月30日,政教处组织八年级学生前往市科协,参观由教育局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画展,学校也举办了相应的图片展。9月20日,总务主任张源山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国旗下讲话。11月15日,副书记饶红荣做“学生当自强”的国旗下讲话,从(1)自强自勉,奋进不止。(2)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3)自强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三个方面来阐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

本学期共有三位同学获得“黄仲咸教育扶持(奖励)基金”,三位同学获得市教育局“两免一补”,五位同学获得宋庆龄教育基金的资助。本学期学校帮困助学基金资助63人,金额5320元。

通过相应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升同学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否浓厚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培养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有计划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校本培训。

首先于开学前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学习培训两天,并邀请了进修学校的官云春副校长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其次教务处有计划的定期安排校领导和高级教师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本学期共举办了8次讲座,取得较好效果。

(2)、在环境方面,强化管理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阵地文秘站版权所有教育,要让橱窗、板报、宣传栏成为德育一景,让班、团会成为学生们自己的活动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开展 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3)、大力加强对外报道和对校广播台的宣传作用。

对外信息报道这一学校的软肋在校办公室的全力努力下,目前已有彻底的改观。“教育局网页、邵武报、闽北报、邵武电视台”等窗口栏目经常出现邵武七中的字眼。邵武七中通过这些对外宣传的平台已逐步让新兴的邵武七中家喻户晓,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邵武七中的知名度。加强对外宣传的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校广播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拓宽了宣传和教育渠道。本学期以学生会宣传部为主又吸收了一些学生为广播台播音员,增加了时事专栏和点歌栏目极大的提高同学们对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广播稿件也创下历史新高,共收到稿件635篇,采用248篇。

(4)、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深受青少年们喜爱,参与面广,影响面大,能够使校园气氛更加活跃,校园更有生机。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11月举行第五届学生羽毛球比赛;12月举行了第五届“乒乓球比赛”。11月24号举行了学生声乐比赛。12月28号还举行了“舞动的青春”的元旦文艺汇演。通过这些活动陶冶了广大青少年的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身体,让特长生也有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规范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使全校师生了解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本学期利用各种形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宣讲工作,做到安全工作常常讲,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通过各种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防水防电、交通等方面自救常识;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们更深地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通过住校生“文明宿舍”的评比,特别是对住校生实行离返校登记、突击检查制度和对租住在学校学校周边学生进行突击盘查,切实加强了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和卫生管理,从而确保全体住校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稳定,受到住校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霍乱防治期间,学校启动“非典”防治预案,抓好晨检和信息上报工作;针对禽流感,开展了安全讲座,同时还经常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包括提醒住校生往返学校如何选择安全交通车辆;结合新的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加强实验课、室外课的管理,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安全及室外课的师生安全。

四、加强后勤服务,突现服务理念。

(一)全体后勤人员团结互助,及时做好各处室班组的后勤服务工作,师生满意,较好地完成了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例:遵守采购条例,及时发放教学办公用品,对于特殊的以及生物解剖物品及时购买提供,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校内门窗玻璃和灯具损坏等,都能及时维修,课桌椅及时调换登记。坚持每学期的二次财产检查;及时做好后勤服务和基建等工作。本学期由于班级数和学生数的增加,为了保证正常开学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对学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调整和补充。其中重点维修了学生宿舍,补建围墙、添置床架、配制窗帘和新建卫生间,并为每一位住校校生配备一个贮藏柜、增加了饭桌、饭凳和电子自动开水机,电子售饭机,添置了一台蒸饭菜车,进一步提高完善住校生的生活设施。本学期还对全校的路面进行了整修,特别是对学校的大坡进行修整,以及宿舍周围的路面硬化,美化了校园,方便了师生进出。

(二)、做好食堂、绿化和节能等工作。

食堂承包给个人,要求以合同为依据,能够做到食品卫生,环境干净,防止食物变质。坚持成本核算,精打细算,做到价廉物美,让师生满意,并做好接待工作。后勤对学校的树木进行了全面规划,修剪了部分花木,并对花草树木进行防虫处理,田径运动场有专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的程度。

五、不足之处:

1、师德师风教育不足,老师的敬业精神不强。

2、节能方面,从水电的用量来看,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这与设备繁多和管理不力有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加上一体机的频繁使用,油印成本也呈逐年上长。

3、食堂、花草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学校教研力量依旧薄弱,教学教研氛围、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学校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鼓励教职工辛勤工作,提高办学质量,与时俱进,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邵武七中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本学期学校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把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按教育规律办事。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教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圆满地完成本学期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师生的合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校党支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敬业奉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校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密切关注和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师生的影响,贯彻“以人为本”的治校思想,主动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的工作,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党支部在教职工中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两翼,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版权所有系列教育。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举办了推进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讲座,开展了创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和争创文明小市民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机制。

我校本学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全力提高青年班主任德育科研水平,增强青年班主任教育管理能力。

校政教处以2004年底制定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为主依据,从规范管理,加强检查、督促,认真执行《细则》的内容要求,把班主任的工作与考核奖与年度考核分挂钩,更好地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本学期一开学政教处就组织了新班主任学习《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并根据以往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新班主任提出具体要求予以工作指导。新制定了《班主任每周下住校生宿舍检查制度》。同时很好地利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安排学习《现代教育报》专栏:班主任工作经验漫谈,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开展学习、交流和讨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促进了班主任对住校生思想、行为的了解,有效防止了住校生聚集、吵闹等不良现象;校园的卫生工作、绿化环境建设有了明显进步,几个卫生区的老问题得到解决。

从一学期的检查、督促来看,《细则》的制定有利于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以教研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向教学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引者,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务处这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有直接关系,因此本学期教务处教育教学方面很下力气,有计划的开展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

1、围绕新课改,促学校教学发展

初中课改已在各年段全面铺开,2006届初三毕业班的中考将接受课改检验,因此做好小结工作就尤其重要。开学第三周就召开课改教师座谈会,小结上学年的课改工作经验、得失,对下一阶段课改工作提出更深层次要求,要求工作落到实处;11月份组织了课改年段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课改教师按照教务处的布置分期中、期末进行课改小结、反思而且课改工作提升到一定层次。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别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这些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开拓了教师视野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继续将参评论文推荐到学校的网站,由评委进行网上评比,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论文质量的提高。

2、以教研活动为突破口,促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教研重点为:提高教务处教研的工作效能,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信息渠道,拓宽资料来源,建立资料库,提高服务教学的意识。学校在上学期开展了教研组评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了《教研组长年度考核标准》,改变以往每周四各教研组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的规定,而是安排各教研组具体的活动时间,促活动更充实。在各位教研组长的大力努力下,基本做到每周均教研组活动内容详实有成效,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出了探讨的内容,并及时对本组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议;本学期各教研组都开展了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为了更加规范、务实,教务处分工人员做到认真检查、严格考勤,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科竞赛实效性得到提高。本学期各教研组累计表彰学科竞赛优胜学生59人,学生的特长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3、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为宗旨,总结经验,及早安排中高考工作。

本学期组织教务工作人员对高考和中考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分别组织初、高中毕业班质量分析会。在分析会上通报了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2006届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在总结了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对毕业班工作做到抓早抓好。9月、11月分别召开了两次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工作会议,了解了毕业班教学进度、教学情况,制定毕业班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求毕业班工作要落实到具体,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对重点生、希望生、边缘生要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实行从上至下进行跟踪分析。

为了使毕业班工作有指导性,加强与先进校的校际间的交流,组织了初三和高三年段到六中、一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同时加强了与先进校的信息就、资料的交流。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针对过两年来年轻教师、乡下选调教师较多的现状,加强他们的培养工作。新学期一开始就认真做好“新教师的座谈会”,与老教师签定“师徒协议”等工作。教务处有安排地长期对他们进行跟班听课,组织到外校学习,组织进行岗位培训。一系列有目地的措施加快了新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教学质量再创辉煌奠定了基础。

5.继续加强听课制度和完善教研组公开课开课、评课制度、教学论文的评比制度,继续进行每月抽查制度。

三、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创“省三级”达标校建设

1、签定年段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加强年段工作的团结协作精神。为此校长与各层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年段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性。在取得思想统一后,教务处督促各年段制定了中高考“目标管理协议”,成绩的好坏与奖金挂钩,且纳入了教师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协议”的签定使下段领导与年段、教师形成合力,让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共识、一种方向。

2、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打造良好学风、校风。

(1)、新学期初,政教处依照新制定的各项制度,加强了校风、学风的建设。主要是结合学校实际重点抓好了准时到校、不进营业性网吧、不穿拖鞋进校,学生规范佩带校徽、主动向老师问好等工作。大力倡导“七中人”的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人人讲文明、守纪律的好风气。9月13日丁一意副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分别就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主线,开展学习教育。并做了主题为《自律——成功的基石》的专题演讲。同时政教处在每周的集会上,及时公布一周的文明班级评比结果,并把每月颁发文明班级评比流动红旗改为每周颁发,此举有力促进了各班级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中开展竞赛的积极性。

(2)、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2005年9月27日,由江芳明书记在“国旗下的讲话”做《爱国——我们都有责任》的专题演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9月30日,政教处组织八年级学生前往市科协,参观由教育局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画展,学校也举办了相应的图片展。9月20日,总务主任张源山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国旗下讲话。11月15日,副书记饶红荣做“学生当自强”的国旗下讲话,从(1)自强自勉,奋进不止。(2)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3)自强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三个方面来阐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

本学期共有三位同学获得“黄仲咸教育扶持(奖励)基金”,三位同学获得市教育局“两免一补”,五位同学获得宋庆龄教育基金的资助。本学期学校帮困助学基金资助63人,金额5320元。

通过相应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升同学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否浓厚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培养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有计划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校本培训。

首先于开学前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学习培训两天,并邀请了进修学校的官云春副校长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其次教务处有计划的定期安排校领导和高级教师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本学期共举办了8次讲座,取得较好效果。

(2)、在环境方面,强化管理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阵地版权所有教育,要让橱窗、板报、宣传栏成为德育一景,让班、团会成为学生们自己的活动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3)、大力加强对外报道和对校广播台的宣传作用。

对外信息报道这一学校的软肋在校办公室的全力努力下,目前已有彻底的改观。“教育局网页、邵武报、闽北报、邵武电视台”等窗口栏目经常出现邵武七中的字眼。邵武七中通过这些对外宣传的平台已逐步让新兴的邵武七中家喻户晓,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邵武七中的知名度。加强对外宣传的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校广播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拓宽了宣传和教育渠道。本学期以学生会宣传部为主又吸收了一些学生为广播台播音员,增加了时事专栏和点歌栏目极大的提高同学们对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广播稿件也创下历史新高,共收到稿件635篇,采用248篇。

(4)、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深受青少年们喜爱,参与面广,影响面大,能够使校园气氛更加活跃,校园更有生机。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11月举行第五届学生羽毛球比赛;12月举行了第五届“乒乓球比赛”。11月24号举行了学生声乐比赛。12月28号还举行了“舞动的青春”的元旦文艺汇演。通过这些活动陶冶了广大青少年的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身体,让特长生也有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规范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使全校师生了解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本学期利用各种形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宣讲工作,做到安全工作常常讲,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通过各种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防水防电、交通等方面自救常识;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们更深地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通过住校生“文明宿舍”的评比,特别是对住校生实行离返校登记、突击检查制度和对租住在学校学校周边学生进行突击盘查,切实加强了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和卫生管理,从而确保全体住校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稳定,受到住校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霍乱防治期间,学校启动“非典”防治预案,抓好晨检和信息上报工作;针对禽流感,开展了安全讲座,同时还经常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包括提醒住校生往返学校如何选择安全交通车辆;结合新的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加强实验课、室外课的管理,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安全及室外课的师生安全。

四、加强后勤服务,突现服务理念。

(一)全体后勤人员团结互助,及时做好各处室班组的后勤服务工作,师生满意,较好地完成了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例:遵守采购条例,及时发放教学办公用品,对于特殊的以及生物解剖物品及时购买提供,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校内门窗玻璃和灯具损坏等,都能及时维修,课桌椅及时调换登记。坚持每学期的二次财产检查;及时做好后勤服务和基建等工作。本学期由于班级数和学生数的增加,为了保证正常开学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对学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调整和补充。其中重点维修了学生宿舍,补建围墙、添置床架、配制窗帘和新建卫生间,并为每一位住校校生配备一个贮藏柜、增加了饭桌、饭凳和电子自动开水机,电子售饭机,添置了一台蒸饭菜车,进一步提高完善住校生的生活设施。本学期还对全校的路面进行了整修,特别是对学校的大坡进行修整,以及宿舍周围的路面硬化,美化了校园,方便了师生进出。

(二)、做好食堂、绿化和节能等工作。

食堂承包给个人,要求以合同为依据,能够做到食品卫生,环境干净,防止食物变质。坚持成本核算,精打细算,做到价廉物美,让师生满意,并做好接待工作。后勤对学校的树木进行了全面规划,修剪了部分花木,并对花草树木进行防虫处理,田径运动场有专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的程度。

五、不足之处:

1、师德师风教育不足,老师的敬业精神不强。

2、节能方面,从水电的用量来看,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这与设备繁多和管理不力有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加上一体机的频繁使用,油印成本也呈逐年上长。

3、食堂、花草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学校教研力量依旧薄弱,教学教研氛围、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学校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鼓励教职工辛勤工作,提高办学质量,与时俱进,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邵武七中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乡对村、企事业单位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二OO八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996〕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央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和自治区五部委联合下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重大(事)件领导责任查究的暂行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试行)》及上级关于维护稳定的指示精神,把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好坏与单位领导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切实挂钩,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切实肩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维护我乡的社会政治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秘部落特制定本责任书(年内温泉县与**乡签订的责任书如有补充,将按温泉县的要求对本责任书进行修订)。 《**乡对村、企事业单位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2008年度)》考评操作办法 根据**乡二00五年度对村、企事业单位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稳定出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无事当做有事抓,小事当做大事抓”的工作思路。 (二)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英明论断”的科学内涵,贯彻“露头就打”的方针。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四)履行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五)谁主管、谁负责,落实领导责任制。 (六)“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群防群治”。 (七)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八)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九)对流动人口实行“两级”管理原则。 (十)保障措施、经费、效果三落实。 二、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项目及打分标准。 领导重视(10分) (一)各单位(村)要有分管综合治理的领导。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有会议记录(0.5分)及分工材料(0.5分)。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村(单位)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0.25分),并做到年初有计划(0.25分),年中有检查(0.25分),年底有总结(0.25分),每季度研究一次综合治理工作(0.5分),要有领导讲话(0.5分),有据可查,文字材料能反映出来。 (三)高度重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影响稳定的敏感热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严防发生不稳定事件(0.5分),实行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0.5分). 组织机构健全(10分) (四)各村企事业单位设立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机构(0.1分)、设立治安员(可由民兵连长兼任)(0.1分)、户口协管员(0.1分)、档案齐全(0.1分),管理规范(0.1分)。 (五)各企事业单位设稳定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0.5分),办公室要有办事人员(0.25分),人数较少的单位要有相应的主管领导及办事人员(0.25分)。 (六)村委会、企事业单位、设治保会、调委会、“两劳”回归人员和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制度健全并开展工作。要有组织机构名单(0.5分)和建立的各项制度以及解决纠纷的书面材料(1分)并能提供线索,协助破案。 (七)村(单位)要组建、整顿“小范围、大管理”看家护院队伍,并完善内容和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村、企业单位居民集中居住区轮流或联户看家护院制度,组织群众开展“十户联防”防范巡逻,要有“十户联防”名单(1分),及巡逻值班记录(1分)。确保“小范围,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八)实行温泉县政法委、综治委《关于对违纪警卫(值班)人员的处罚办法》,切实落实重点要害部门,治安防范单位常年值班制度。村税费改革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开展常年值班工作,并设立常年值班点,有明显标志牌(1.5分),明确划分治安地段和治安联防区域。发挥民兵的作用,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严格值班执勤、防范巡逻,防止各类事件发生。有巡逻值班按排及工作记录(1分)。 (九)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有治安值班室,设有治安员和长年警卫人员,制度上墙,名单上报乡综治办、派出所,乡中学及各村小学要聘请法制副校长(应从政法机关调配,并实行聘任制),各村(单位)做到24小时不失控,有值班检查记录(1分)。 措施得力(40分) (十)村对村民实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中必须有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内容,村规民约的考核奖惩办法可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机动地承包、计划生育、就学、参军等优惠政策挂钩;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明文规章制度落实干部职工的治安责任,对在单位工作和家庭治安防范中表现不好的,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依据责任书,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进行考评总结,奖惩兑现,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制(5分)。 (十一)认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组织开好综治例会,深入探索“五种模式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维稳信息督查机制。(1.0分) (十二)做好综治宣传月和阶段性“三防(防火、防盗、防事故)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国防教育、边境管理法规教育、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教育和生产、交通、电力通信安全教育以及各单项法律法规的再学习。积极订阅法制报刊杂志。 (十三)加大流动人口的“三级”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申报点和村队、单位户籍协管员与治保会要发挥作用,做到对三天以上暂住人口造册登记,一人一卡,一式两份(乡流动人口管理站一份,村队或单位留存一份),登记率达100%。村队、单位对本单位外出人员的去向、事由、往返时间进行登记。对三天以内(含三天)的流动人口要做到村队、单位一级登记身份证及有关内容留存备查。根据自治区八部委《关于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和道德教育培训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外来务人员法制和道德培训。年底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遣送返乡工作(4分)。年内对流动人口检查不少于4次(3分)。 (十四)开展五好家庭或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等评比检查活动(0.5分),要有书面记录(0.5分)。加强对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的出租人对承担人签定治安担保责任书,并报乡派出所领取房屋出租许可证,村(单位)对承租人造册登记(1分),签定治安责任书及书面的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管理(1分),出租房屋一年内检查不少于4次,要有检查记载(1分)。无出租房屋许可证不得出租,违反者根据有关规定处罚。 (十五)凡有失足青少年的地方都要建立帮教小组,并开展工作,要有帮教小组成员名单(0.5分)失足青少年名单(0.5分),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记录(1分),失足青少年改好率达到90%以上,要从文字上反映帮教活动。 (十六)村(单位)对五年内“两劳”回归人员造册登记,进行妥善安置和帮教,造册登记率达100%(0.5分),年中、年底检查发现漏登者,酌情扣分。村(单位)配合乡综治办、派出所对五年内“两劳”回归人员和“五类外执犯”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回访,要有管理措施、谈话记录(0.3分),重新犯罪率为零(0.2分)。 (十七)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实行乡、村、寺院逐级管理责任制,并对宗教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开展“五好”寺庙,“五好”宗教人士活动。检查指导每年不少于4次,及时查处非法宗教活动(2分)。 (十八)贯彻“消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消防工作,强化督查力度,健全消防制度(0.5分),落实消防措施(0.5分),消防检查年内不少于4次(1分),要有进行消防宣传的书面材料(0.5分)和预防消防的书面通知(0.5分)。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十九)认真落实“周查、日查”值班督查制度,严格的执行县政法委、综治委《关于对违纪警卫(值班)人员的处罚办法》,如被州、县在查岗时出现违纪现象一次将给予黄牌警告,三次以上给予一票否决处理。 (二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生产、交通等事故及破坏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案件的发生。创建平安大道和保护电力设施模范乡、村(队)单位活动。(0.5分) (二十一)开展好“四五”普法工作,按普法规划完成年内的普法教育任务,做到年内有计划(0.5分),有具体办事人员(0.5分),有普法经费,有检查、有阶段性总结(0.5分),学校年内要积极配合法制副校长,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教育课(0.5分)。 (二十二)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根据本地实际和上级部署,年内开展“扫黄、打非”和打击“黄、赌、毒”活动4次以上,及时查缴色情、、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0.5分)。 (二十三)在农村、牧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以及“三个维护,两个反对”的教育和无神论教育,抵制“”等的渗透,大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再教育(1.0分)。杜绝一切非法宗教活动,防止基督教在我乡非法集会、传播。(0.5分) (二十四)对各族群众进行抵制“”等及无神论的教育,打击、揭露“”等组织及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0.5分) (二十五)根据本地实际,明确重点治理区或,积极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治理活动,特别对青少年犯罪、酒后犯罪、盗窃犯罪进行治理并见成效(0.5分)。 (二十六)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巩固提高创建质量。积极开展无毒社区、村(队)、单位活动。建立军、警、兵、民四位一体边境防控体系,落实责任,杜绝越界公交事件的发生。(1分) (二十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及报表、流动人口管理报表每月上报一次;社会治安分析、“两劳”回归人员报表每季度上报一次;综合治理报表每半年上报一次,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工作总结按时上报(1分)。 (二十八)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逐级、有序上访,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3分)。 经费落实(5分) (二十九)村(单位)群防群治经费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国家出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集一点的原则妥善解决。做到专款专用,要求从村(单位)会计帐户上反映经费落实(3分)。单位职工的治安费要按时(6月底、12月底之前)足额上交乡综治办(2分)。 成效显著(40分) (三十)各村、单位刑事案件发案数限定为零(5分),每上升一起扣10分,上升两起以上实行一票否决。治安案件发案数限定村、单位(奎屯村、扎村、楚村为2起)为1起(5分),每上升一起扣5分。 (三十一)群众参于综合治理意识和安全感有明显增强(2分),群众积极参于“小范围、大管理”工作(2分),“十户联防”成效显著,群众愿意主动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4分)(问卷调查打分)。 (三十二)村(单位)调委会、调解纠纷成功率在95%以上(5分),每上升5%加1分。每下降5%扣1分。 (三十三)村(单位)治保会对本辖区所发生案件数能全部提拱线索(10分),一件不能的供线索扣5分。 (三十四)村(单位)不发生政治性案件及群众性聚众闹事案件、集体上访(5分)。 (三十五)全年按时参加综治工作例会(每月的23日)者(3分),不能按时参加例会者,缺少一次扣1分。 (三十六)州、县连续3次检查无常年值班人员,将给予一票否决。 (三十七)对下列情况实行特加减分: 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个人案件,暴力恐怖案件,反动政治标语案件,偷运宣传品,武器弹药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每发生一起扣5分,提供线索及时侦破加10分。 凡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不正确执行政策,发生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每起扣分标准为:在乡范围内的扣5分,在县城的扣10分;到自治州领导机关的扣15分;到自治区领导机关的扣20分。发生影响稳定的重特大案件每起扣5-15分。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出现因不落实值班警卫制度而发生重特大案件每起扣村、单位0.5分. 不巩固安全文明成果,凡被县综治委取消安全文明称号的扣5分。并给予黄牌警告。 对乡综治办发出的警示通知书,无动于衷或整改力度不大的扣5分。 三、考评办法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依据考评项目,打分标准,制定打分操作细则和考评表,并组织各有关单位部门成立考评小组,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农牧区、村(队),采取听汇报、提问、查资料、详查、抽查;走访群众等方法,结合平时掌握的材料,按考评涉及的项目逐项打分,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年中进行一次小考评,年终进行总考评,将它作为奖惩依据。如发生重大问题,则组织专项调查。 四、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一)经考核未完成年度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任务,分数在60分以下的;(二)因工作失职发生特大案件或恶性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三)对重大治安隐患和容易激化矛盾的纠纷处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四)因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力,在单位中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五)因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不健全,造成本地区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六)因情报信息不灵,发生突发性民族分裂主义聚众闹事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七)村(单位)领导凡年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八)三次被州县查岗通报批语的。(九)被州、县在查岗时出现违纪现象的。 五、奖励与处罚 (一)奖励种类:通报表彰,颁发奖品或奖金。 (二)处罚种类:通报批评,不得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其它综合性先进单位,罚款,按管理权限和程序建议党纪政纪处分。 (三)经济奖惩对象:党政一把手,具体分管领导,治安员,奖惩到个人,大会兑现,按3:4:3比例奖罚到个人。 (四)奖惩标准:90分奖励300元,每上升5分,加150元,89─75分不奖不罚,74分罚300元,73─70分罚450元,69分─60分罚600元,60分以下一票否决,并罚1500元。 考评项目及打分标准,由乡综治办根据上级要求、工作侧重点及情况变化,每年修订公布一次。 本办法由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乡综治办负责解释,本责任书一式四份,综治办存档一份,村党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一份,村委会主任一份,分管综治村干部一份。 甲方签字:乡党政负责人 乙方签字:村(单位)负责人: 二OO八年三月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人民政府切实担负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义务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镇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统筹教育建设项目和社会建设项目,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二)改革创新。结合实际,因地制,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和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三)全面推进。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入手,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条件,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制定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全面、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四)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全县义务教育师资、生源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三、工作目标及任务

用1—2年的时间,即2012年接受省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达到良好等次,争创优秀等次。

通过工作,努力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生均经费、生源分布、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和完善评价制度,依法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城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消除大班额现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

基础设施标准化。依据目前办学布局,学校数量、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常规教学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配备及后勤服务设施达到标准。

师资配备均衡化。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编制配置,确保教师补充渠道畅通、科学。区域内校长、教师的定期交流形成制度,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教育质量一体化。学校、学生、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生源得到均衡分布,办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各类择校现象基本消除。

四、工作措施

(一)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得“上进下退”。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足额用于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按高于省定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加强建设项目统筹,县人民政府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区时将义务教育学校同步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改水、改厕、改气、道路建设等项目。因布局调整闲置的校产及相关收益应用于义务教育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统筹,要统筹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资金,统筹国家和省各项教育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县内宣传、文化、体育、扶贫等方面的项目经费,提高资金和项目的综合效益。

2、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1)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学校及班级规模标准。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证偏地区学生方便入学。整合校际之间教师队伍配置。到2012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得到保证,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现象基本消除。

(2)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步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高标准的建设要求,落实切合发展实际的学校建设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到2012年,努力实现“学校硬件标准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后勤保障优质化、农村教师安居化”的“四化”建设目标。

a、学校硬件标准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标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做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档次。认真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保持进度全省领先。加强学校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施配套工程。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图书和实验仪器配备达到教育行业新标准要求。有能够满足体、音、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进一步抓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以“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为理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实施学校操场改造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操场进行升级改造。在2012年前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化、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塑胶化、常规仪器和图书配备标准化、教师办公条件现代化的建设任务,所有学校校舍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包括物防、技防设施建设达到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的条件具备。

b、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现代化工程。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大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将程教育工程打造成教育资源应用的综合平台。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率,切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益。建好全县教育信息化中心,指导各学校建好学校网站。为教师配备个人计算机等教学办公设备。到2012年,基本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c、后勤保障优质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后勤设施升级工程。2012年前,为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更换学生课桌凳、钢床、物品柜、食堂餐桌椅和餐具;统一安装直饮水设备,解决学生安全饮水问题;统一安装太阳能集中供热设备,解决冬天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

d、农村教师安居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安居工程。推进教师周转房工程建设,解决教师住校和交流住房问题。到2012年,全县完成新建和维修改造教师周转房任务,为教师交流创造条件,基本满足学校教师住校和交流用房。

(二)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县域内教师编制的统筹管理和配置。建立动态管理、定期调整的中小学编制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县内中小学教师编制。根据寄宿制学校和新课程体系的实际要求,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配备,适时补充教师,通过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部分专任教师编制,根据需要直接将其调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使用。县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逐步实现农村学校不低于城区同类学校标准。

2、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管理办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县教育局选拔任用。完善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届。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有计划地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校长年度考核和任期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任用的主要依据。

3、大力推进城乡教师援助工程。深入推进城乡教师援助工程,加强县域内校际间教师交流,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0%,促进教师队伍均衡配置。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对流、巡回讲学、挂职学习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城镇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

4、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发展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集中培训、网上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法,使全体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强化高效课堂的培训,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切实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按照标准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每两年安排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建立和完善优秀骨干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津补贴及奖励制度,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有效防止农村优秀教师流失。

(三)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强化政府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职责,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防流控辍的责任制度。巩固“零辍学县”创建成果,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

2、创新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控制学校规模、打造学校特色、提高课堂效率等新手段、新思路,不断提高全县义务教育管理水平。

(1)控制学校规模。科学规划学校规模,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创新学籍管理方法,进一步规范异动和入学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原则上按照目前的办学布局,全县初中学校学生规模保持在400—900人左右,小学保持在100—1000人左右。全县初中班级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小学控制在40人以内,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学生拥挤、农村学校学生不足的问题,做到城乡生源基本均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实践,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打下基础。

(2)打造学校特色。深入开展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特色创建活动,鼓励各义务教育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到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拥有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窗口学校。

(3)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先行先试的要求,鼓励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循环大课堂”等高效课堂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轻负目标。涌现一批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经验。

3、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和“免试入学”制度,严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以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类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逐步解决中小学生“择校”行为。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建立并完善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将县一高招生计划的50%以上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4、推进义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5、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不分重点班,不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不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

(四)加大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救助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整合社会捐助资金,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交通费补助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交通支付状况进行摸底,将家庭困难寄宿生交通费补助按200元/生·年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城镇社区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职员工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加强保育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学生得到关爱并快乐成长。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检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

(五)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结合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形成经常性督导和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努力实现教育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和科学化。重视并加强教育的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教师代表、资深校长、社会名流、学生家长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督导队伍。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接受上级评估考核和对相关部门、乡镇政府考核的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公布监测结果。全县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员队伍,负责对全县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监测。

五、组织领导

(一)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住建局、编办、财政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人社局、综治办、公安局、卫生局、文体局、城管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部署、统筹指导和推动。

(二)建立县级领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系学校制度。各联系领导要加强对所联系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督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打破职称评聘“天花板”――

职称评聘系列统一,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

问:此前,中小学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有个“天花板”,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最高都只能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相当于“副高”,而且名额极少,在评职称上,中小学教师“低人一等”。新的职称评聘,如何破冰,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

答:新的改革方案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同时,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简单来说,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让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级。这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现象,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能量,调动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论文、学历不再是“硬杠杠”――

评价标准更重师德实绩

问:过去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需要参加计算机考试,还要发一定数量的论文,导致很多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论文上,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中奔波于托关系、发论文,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影响了教学。特别是农村教师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更加难,教学积极性也不高。新的职称制度改革,是否会打破现状,让教师们充分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呢?

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新修订的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职称(职务)设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分别对应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员级;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以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为例。《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规定:年度考核要求,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申报评审人员,必须在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乡村教师不作的刚性要求),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其中,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破格晋升正高级教师条件中,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5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同时具备作为前3名获基础教育部级教学成果一等以上奖,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等业绩条件。

改革方案明确提出,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换言之,就是要鼓励教师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推动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让更多的农村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和生源流失严重的现状,也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

职称评定去“行政化”――

同行专家做评审,更加公正透明

问:过去,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中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不公平和不真实。由于教师职称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教师能否获得职称名额、能否评后被聘。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经常出现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评聘工作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专业性质的鉴定缺失,扭曲了教师职称评聘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新的评审制度、将会有哪些改变?

答:新的职称评价机制将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并实行评审专家责任制。

以正高级评审委员会的组建为例。评委会成员由19~25人组成,评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评委会委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在职知名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委员要具备本专业正高级职务,评委中50岁以下中青年高级专业人员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3。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得少于17人;评委会成员由省教育厅提名,经省人社厅审查后,报甘肃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评委会设在省教育厅,负责评审全省中小学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全省破格晋升中小学副高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可代评省教育厅直属中小学及相关事业单位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评审时间为每年初各级人社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全年职称评审时间进行安排部署。各评委会所在部门按照人社部门的时间安排,通知所属范围内的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等,明确收取申报材料的时间、填报的表格、要提供的证书原件、评审所依据的政策文件等内容。

单位考核推荐领导小组对定量计分择优提名的人员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评议,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或以定量计分分值排名,确定向评委会推荐评审对象。推荐人员不得超过本单位空岗数额。单位考核推荐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人事职改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参加考核推荐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组织提名、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考核推荐小组人数为9~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含专业技术负责人)不少于2/3。每次考核推荐时到会人数不得少于2/3。

同时,职称评聘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单位要在公布相关专业评审任职资格的政策规定、条件、程序的前提下,对以下内容进行公示:1.本单位高、中级职务岗位数额。2. 确定上报的评审高、中级职务人员名单。3. 被推荐人员情况(可以用简表形式,包括基本情况、任现职务以来的基本条件、任现职务以来的业绩条件)。

公示可由单位采取张榜公布、公示通知和评委会所在行政部门信息网站公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单位要设置意见箱,公布公示电话号码,指定专门负责接待反映情况的人员。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要对群众的反映意见详细登记建档,对被公示人员的有关原始材料、证书、证件等妥善管理,以供查询。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公示进行监督。

此外,新的职称评价机制总结推广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推行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及评审中,专业学科组组长或评委会工作人员向评委会汇报专业学科组评议情况,逐一汇报申报人员(学科组否决的人员不再介绍)的基本情况和业绩成果,汇报专业学科组评议结果和教学能力测试及答辩结果,回答评委质疑,展示有争议人员的评审材料。评委会委员审阅有关材料,进行民主评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评委会将评审结果报送省、市职改办审核确认后,由职改办在评审表“人事职改部门审批意见”栏内注“同意”,填写审批日期,加盖职改办公章。评委在评审中,要坚持政策、原则,秉公办事。如发现有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打击报复等问题,经查实,由评委会审批部门取消评委资格。情况严重者除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职称评、聘政策“不挂钩”成为历史――

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结合,工资待遇及时兑现

问:过去,很多地方往往都有这样一种现象:职称评聘政策不挂钩,聘用名额上升缓慢,评上聘不上现象屡有发生,造成很多教师长期处于高职低聘的状况或者是评上的太多而岗位不足,导致“评上了却聘不上”或“有岗不聘”,教师工资待遇无法及时兑现,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活力。新的改革方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答: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改革方案提出,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对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关岗位的人员,按原有资格依然有效,根据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按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可不再参评审。在乡村学校(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改革方案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进行,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按照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同时,推行公示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广大教师公布岗位数额、评审程序、评价标准、参评人员业绩成果、评审结果、监督电话等情况,确保广大教师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

此外,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下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新旧政策有效衔接――

9月份完成全体教师过渡

问:人员过渡涉及全体教师,如何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何安排?

答:2016年6月份我们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实施工作在省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共同负责。人社部门负责职称改革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监督,教育部门抓改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各学校做好职称过渡、申报推荐、岗位聘用和聘后管理等工作。

按照计划,2016年6月到9月份,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工作;10月到12月,组织开展全省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并指导各市州完成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审工作;12月到明年1月,全面总结改革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意见。

改革方案提出,对应等级为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设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5个等级,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现有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将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过渡后的各职(级)中小学教师超出新核定岗位结构比例的,通过退休、调离等自然减员逐步控制在新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对于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保留原任职资格,按照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可不再参加评审;对未经省职改办批准,各地自行评审、自行颁发证书的资格一律不得过渡。原省上规定评审的各类小范围有效的高级职务资格在过渡时必须注明小范围有效资格。

上一篇: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