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0:26:14

校本培训论文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从国际、国内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对于很好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的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笔者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和中、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现状以及国内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外校本培训综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转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美、日、英、法、韩、德等许多国家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在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21世纪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并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甚至于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搞好“校本培训”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任。

国外研究表明,校本培训具有突出的效益,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看,近年来,以学校需要为基础的在职培训大纲越来越多。这种大纲包括了学校对自身优先需要的评估,而且这种大纲的实施使广大教师产生主人翁感,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比在院校培训更为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研究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

我国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是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学校实际出发,所开展的一种目的性、针对性都很明确、做法符合学校教师群体和个别教师成长规律的系统培训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操作规范、讲究实效,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系统安排、并使之有序开展和持续性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校长的组织领导下,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系统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有效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所以,它必定有别于原先学校对教师零星的、不系统、无明确特定目标的一般培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学校内部自身进行的、以提高教师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类个别性培训活动,不一定能称之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定义的本质是: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培训关心的是学校以及教师的日常遇到的有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经验,它把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放在首位,校本培训还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是在学校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

意旨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教师的培训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校长、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培训制度、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同时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

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培训中有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参与,意在发展一个共同体,与教师一同完成培训任务,校本培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活动平台。

二、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提出来的,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当时英、美等国的教师培训工作采取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或教师机构进行训练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而且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不断受到各教师协会及其他机构组织的批评。于是,各国开始重视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程更加使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人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专业化改革要注重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专业发展计划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关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都广泛接受和实施校本在职培训计划。90年代期间,这一计划还被推广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

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在近年来的国际教育会议上已得到强调和认可。如1996年以“加强与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非洲地区筹备会议提议,教师必须通过有适当监督的校内实践经验而获得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求进行行动研究:“教师应对他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将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等。

三、国外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

英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国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摇篮。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培训应从中小学开始。”80年代末期,针对院校教师培训的弊端,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设计了中小学教育教师校本培训的“六阶段培训模式”:

(1)确定需要,教师在职培训的意向产生于学校和教师,与大学建立联系,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进修机会;

(2)洽淡,中小学与大学培训机构洽谈如何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3)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受训的教师修改后生效;

(4)前期培训,一般两天左右,在大学进行,属于引导类课程,主要介绍有关的教育领域新发展;

(5)主体培训,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理论方面的或是实践方面的问题。

(6)小结,培训基本完成,在职培训告一段落,教师对自己在进修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与策略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反馈给本学校与大学培训机构作为设计补救计划或进一步改进以形成新的培训计划的依据之一。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常常发生在处理意想不到的或难的预料的突发事件,如:与教师同行的偶然谈话、无意中浏览到的有关信息,处理班级事件的灵感或学习中的偶然收获等,都可以激发起教师个人或整体的学习成效,因此,设计教师培训计划应尽可能提供这样一系列预料不到的经历,这是对其他教师的最好启发和案例分析学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英国中小学采用了“回顾——计划——实施——评价”这样一种模式来设计培训活动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以及《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后,教师的校本在职培训逐渐成为一项国策。与此同时,教师校本进修的内容与模式也有很大发展,整个校本培训要有计划、要指定专业指导教师、成立专业发展委员会;教师进修的内容也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采用“以行促思”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定策略后再审慎地投入实践并观察和评价实际效果。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倡导“绩效为本的教师教育”(performance-

basedteachereducation),认为教师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师培训。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只注重校内的弊端,这种培训不久便夭折,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思想,以及新的方式指导师资培训,于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运而生了,简称为PDS,它是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功能。PDS学校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公立学校的校改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此后,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经过更多学者的充实逐渐变得丰富和明晰起来。PDS学校既是供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校改示范校,又是培养新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校,具有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员继续发展的学校。

建立PDS学校要在两种不同文化组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起共生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一方面,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的冲突。PDS学校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很大的调整,彼此承认对方的专长,还有管理上的相互合作等等。另一方面,大学内部两种文化的冲突。建立PDS的障碍还来自大学内部,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教授与注重现场研究的教授在价值观、学术取向和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大学奖励机制多倾向于研究,这会影响到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为高层次的反思型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带来困难。

澳大利亚: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学院根据教育改革素质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培训方式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在专业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面向学生,面向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实施研究计划,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相互合作交流。这种由教育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作为研究群体的行动研究提倡合作,强调批判性思维,面向实践,讲求实效。行动研究的口号是“把牌亮在桌面上”,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和整个学校的变化。

日本:

当前,日本教师培训的新形式有以下几种,按任教年限分类:有新任教师的培训、任教五年和十年的校训,此类培训为硬性规定,也称行政命令培训;按职务及资历分类:有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培训;按组织层次分类:有中央培训(文部省)、地方培训(都道府县)、市盯村培训等;按培训内容分:有在各级教育中心进行的新教育内容、教材教法及学生知道等方面的培训,由各都道府派遣到企业、农村的社会体验培训,有在大学进修基本课程的培训和获取高一级学位的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课程培训等;按培训的形态分类:有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个人自我进修提高和国外培训等;接受培训的时间除了新任教师培训统一为一年外,其余均不等,由各级教育中心组织的培训都为一周到二个月,社会体验培训一般都在六个月以上。

80年代以来,校内研修在日本教师培训中占有主导地位,1989年4月正式实施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校内研修是学校主导型的,培训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在日本,由于受到终身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校内培训将更受重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个人主导型教师培训将是今后日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课题,是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校本培训计划在实践近二十年后逐渐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是学校整个发展计划的里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国际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英国已正式确定校本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是培养有能力的教师途径,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已逐渐接受并引用了校本培训方式。走向校本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

四、国内校本培训发展和研究现状

在香港,十多年前数理学会已推动这方面的活动,并总结经验出版了一本书“Increa5ing出eProfessionalismofTeachers:Scho01-BasedINSET,HongKongandBeyondF”。近年,不少办学团体和个别学校也推动校本专业培训,如东华三院教育科居FJ的小学教育组也成立了小学教育发展委员会,定期为校长及教师举办进修课程。有关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由教师主动提出,学校行政阶层亦共同参与。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无论所到的是教育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还是教育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方式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的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进一步增强。

我国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最初提倡“导师制”,这是一项“利校利师利生”的教师培训策略:邀请专家、名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向专家、名师,是校本培训教师中学校普遍采用的重要策略。校长们谈到校本培训时说:“这样培训教师至少有两种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向学校的实际,学校的需要以及培训的目的。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突出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一)国内校本培训的模式

课题带动法

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个人自修法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任何外在的培训若是离开了教师自觉自修这一环节,都将收效甚微。校本培训恰恰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了教师本人的作用。

师徒结对法

名优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实现传、帮、带的目标,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养的普遍使用的方法。当绝大部分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则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这些恰恰是新教师所欠缺的,研究表明,名优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传授给新教师的,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新教师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假期短训法

假期短训法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普遍形式,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聘请高校的有关教师来校讲课,这种短训班不同与传统的集中受课,而专指学校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校际交流法

校际交流法也是校本培训的常见方式,这种方式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帮助教师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科研型名优教师的数量尤为不足,仅靠本校的名优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必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校际之间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上好观摩示范课,使活动有针对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促进共同提高。

反思教学法

反思教学法教学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以科研手段来促进教师的提高。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必要的,但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多层面、多角度的经常反思自己,才能成长得更快。

反思性教学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教师可以从教育问题出发,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开展行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吸取经验培训,它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专题培训法

专题培训法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某一门课程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式文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a)专题性理论辅导b)专题性文献研究c)专题性研讨活动

d)专题性课堂实践活动e)专题性文章总结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大力提倡与开展校本培训,但研究成果都是对培训的经验性归纳总结,一方面,校本培训的研究缺乏目标导向,这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有效的,如何指导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等,目前国内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层次低、零散,成果大多是感性经验总结,不系统、不全面,或说仅仅是培训方式研究,还不能称得上培训模式研究: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所以研究常常不深入,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操作,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培训中的问题,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培训中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校本培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使教师产生反感。所以应看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校本培训中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中培训者的选择与培训过程不够严格;

与大学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种师资培训部门在内的校外机构的合作途径不畅通;

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缺乏科学依据;

中小学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

专业人士对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关注;

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

没有摆正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的关系问题。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起步晚,又是自下而上地开展起来的,虽然规模发展很快,但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校本培训方案的制订缺乏理论指导,使得培训方案形式纷杂,缺乏可以借鉴的共性东西,反而不利于其推广和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核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缺少严格的课程体系和有利的课程开发理论支持,目前比较混乱: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也是研究得较少的领域,教育界出现的培训方式或培训策略界定混乱,多是经验性归纳总结、缺少科学的操作概念,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实施,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

校本培训方式多样灵活,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常常由于缺乏对培训的管理和监督,使得校本培训仅仅局限于本校内,甚至仅仅采取校内集中培训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使得校本培训没有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培训缺乏实效、流于形式。

没有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

校本培训的本质在于以学校为中心,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培训,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日前的校本培训还在上级校本培训目标与学校需要以及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校本培训在现阶段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难以确保教师对提高教育质量负直接责任。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自1999年教育部颁发并开始实施《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后,我国素质教育阶段开始探索校本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经过了十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校本培训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得以推广和创新,其作用和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提倡个性化的教育发展中,充分地发挥出了教师们的个性教学特长,达到了趋利避害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契合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心理需求。如何使这种作用和效应进一步得以发挥并不断扩大,这不但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所以说,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今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关键环节。如何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从事教育工作管理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活化形式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

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就要掌握师资结构,客观分析师资力量和培训条件,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将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施教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和分析判断,在继承中进一步创新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在国人脑海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对于新鲜事物的引进存在某种程度的抵制情绪,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必须要循序渐进。虽然能够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优势,但也不易于操之过急,要将创新的教育方法融合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做到优势互补,进而完成教学模式的平稳转变。二是创新校本培训教学的形式。将创新培训形式作为加强校本培训的切入点,通过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达到更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比如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引导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教学反思活动、增进校际观摩交流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经常性灌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达到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再深造、再提高。对于年轻教师可以采取新老搭配结对帮扶、举办短期培训班、确定教研课题开发等方式促进其对教学现状的了解,并适当组织教师开展教材研究活动,通过新旧教学思想的碰撞辩论,形成两种教学理念的融合,探索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向。实施校本培训计划要契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确定培训内容上要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生活习惯等相适应,这样在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很好地实施校本培训战略,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确定培训方向上,要与区域性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相适应,使培训切实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明确校本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这个大方向,要使其更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针对教师的文化层次、受教育水平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一步活化培训形式,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

二、因地制宜增强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增强校本培训的有效性,使校本培训模式真正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得以落实并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校本培训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方式,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培训,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这就为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达到培训目的提供了便利。在培训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培训资金投入,只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在解决教学问题时,可以利用电教化远程教学系统、向同事请教、组成课题研发组织或成立教师互助组织等,还可以以局域网的方式将学校的各项资源如教学经验借鉴、教学方法分析汇集起来,同样可以采取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来进行讨论研究,促进教师间的横向联系互动,加强教学信息的沟通交流。及时将教学问题处理化解,不断创新教学的新措施和新方法。二是加强教师培训的监管考核。要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起到真正的作用,学校对教师培训进行有效地监管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校本培训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和健全培训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培训管理,可以采取让教师记录校本培训教案等方式,严格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培训次数和预期目标,同时将产生的效果作为对教师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加以约束,以此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中去。同时以开展校本培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学成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和标准,与教师的奖金、补贴等福利待遇挂钩,在客观条件的硬件配备和教师培训管理等软件措施上双管齐下,健全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培训规范化管理的校本培训教育机制。这样才能够确保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11]张又安.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67.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世纪之初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教育事业新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与时俱进,共创辉煌。为了培养好适应时展的教师群体,构建好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们望城县第一中学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坚持“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以师德教育为根本,以校本培训教材为载体,以新课改培训为中心,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培训为重点,走以“课题为载体,教、修、研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现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

一)领导重视

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校本培训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教科室、督查室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培训机构,具体由教科室负责有关教师的校本培训及考核工作,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每年校长都要亲自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己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从而保证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经费投入

对于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教师的差旅费、培训费、加班费、教材费、专家讲课费等一切费用学校都是全力支持100%的给予解决。对一些通过培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都是与奖励评优挂钩,从而调动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1.有年度校本培训经费并逐年增加。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82356.00 91245.00 113620.00 124957.00 412178.00

2.有校本培训成果奖励经费和教育科研课题资助经费。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合计

62779.00 60100.00 60500.00 66652.00 250031.00

三)培训条件

1.校内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有教师阅览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多媒体教室23个、支部活动室一个。

2.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用于校本培训用书上千册、期刊杂志近百种,音像资料丰富,基本满足培训与研究需要。

3.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和校园网建设,部分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为校本培训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四)培训资源

有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队伍。有能够胜任培训工作的本校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1位部级骨干教师,8位省级骨干教师,19位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定期向教师提供充足、实用的培训教材,复印文章。例如:《新课程标准》《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中国卫星教育资源网联网,网上校本培训资源充实,老师们随时可以上网查资料。学校还建有学科教学学校管理及德育方面的案例库,学科论文200多篇,德育论文100多篇。正在着手开发了自编的校本培训教材。学校聘请国内外、省内著名专家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科教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如先后聘请了著名课程论、国际比较教育专家钟启泉,著名教育专家王沛清,市教科所主任李再湘等来校讲学)。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签订了教师培训合同。

二、校本培训的管理情况

五)制度建设

1.学校校本培训实施、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2.校本培训方案针对性强,具有先进性、层次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3.有学年、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4.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

5.有固定的培训时间。每学期开始2个月进行青年教师培训;每学期开始一个月对各年级进行教学评估。

六)实施管理

1. 每次校本培训活动有记录,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2.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参与并根据每个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 严格进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有专职登记员,继续教育登记员业务熟悉,学时审登规范准确,教师参登面达100%。

4. 教科室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培训档案,教师教育档案管理,资料齐备,内容规范,分类装订存档,方便查阅。

5. 学校定期对校本培训工作情况实施检查与评价。

6. 教师校本培训折合成学分记入教师校本培训档案。与学校评优、年度考核挂钩,定期实施表彰与奖励。

三、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

七)培训内容

1.政治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由学校党总支、教科室全面负责。每次教工常会的政治学习都印有相应的学习资料,每年寒暑假都自编了业务学习资料供教师学习,每次教研组会都进行理论学习。

2.班主任工作与师德教育活动创新,由学校党总支、政教处、团委负责。

3.和湖南师大法学院共同举办了研究生课程班有85位教师参加了学习并获结业证。

4.基础教育与高中课程改革,由教科室总负责。

5.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并协调各课题组。

6.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掌握。教科室每学期制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内容。

7.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学期学校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县及学校举办各级各类优质课、教学能手、钢笔字、普通话的比赛。学校每期开展“六个一”竞赛,“十个一”工程活动。

8.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98%通过了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并己作为教师上岗、受聘的条件之一。

9.每年新教师到校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上岗培训,并充分保证了新教师培训人员齐、课时足。

八)培训形式与方法

1.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湖南师大、华东师大是我校常年协约的高等学校。

2.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先后有1位教师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8位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9位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定期组织了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习,与外校交流。

3.按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全员培训。定期参加各学科学术会、学会年会、长沙教育学院、望城县教研培训中心的培训学习。

4.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数学组以课题《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为载体,每二周进行一次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指导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并完成了相应课题结题,形成论文或其它成果。其中刘红梅老师辅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黑麇峰的进一步开发》获得省一等奖。

5.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课题子课题或作为课题实验基地,有部级科研课题子课题1个,市级2个,校级1个。并成为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6. 教研组的每周一次教研公开课,每两周一次教研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教学论坛等教研培训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课、出师课,并已形成制度。

7.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培训工作,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每个学期学校都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冶、音、体、美、心理、信息等各学科教师外出学习达半数以上,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这些老师回校后,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向老师们进行汇报,发挥其辐射作用,让全体教师受益。每年一次拜师会,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每期要上一次公开示范课,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

8.学校综合运用集体培训、分散培训、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建成的校园网,通过微机培训,老师们都掌握了使用方法,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培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都在充分发挥着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看录像、学理论,谈反思感想、写体会,集体培训与个别自动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学会了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校本培训的成果

九)培训成果

1.在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省内和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知名度高的专家型名师。其中部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19人。

2.学校干部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校长提出了教师培训是教师最大福利的理念。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

3.教师普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教学工作。

4.教师学历已全部达标,本科以上100%,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逐年大幅度增长。有57%老师获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另外还有一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青年教师成长周期一般在3到5年,他们工作负责,教学质量高。

5.有培训效果阶段性的自评、反思报告。

6.在国级刊物上1篇,省级刊物18篇,市级正式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论文。全国一等奖论文1篇,省一等奖论文9篇,省二等奖论文5篇,市三等奖以上,省三等奖以下论文40篇。教师参编或个人专著7部。学校编成了《论文集》。

7.教师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成绩突出,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的有3人。

8.教风端正,无违反师德现象发生。

9.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教师都会自制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考核合格率96.32%,另有18.38%的教师拿到了计算机应用水平考核高级证书。

10.普通话合格率100%,达二甲水平的教师占19.12%。

11.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对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班级学风学纪普遍较好,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我校先后有2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德育全过程,长沙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举行,我校谭春兵老师教出的《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一课获市一等奖。

十)成果推广

2002年湖南省德育工作年会在我校召开,对我校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一)表彰奖励

连续三年获得教师教育先进单位及个人荣誉称号共有240多人次。2004年我校获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五、特色创新方面

一)培训体系上的创新

我校在培训体系上形成了以学校自主培训为主体,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和校际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培训体系。我校有固定的校内专家培训队伍,同时还聘请了其它著名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博士来我校讲学,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参与教师培训。我们还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

二)培训模式的创新

我校在校本培训模式上探索出了体现教师自主精神的、将教师自我培训与集体集中培训有效结合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在教师自我培训上,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定期印发了有关培训资料供教师自学,并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我们还创造性地实施了体现教师自我培训的“十个一工程”。在培训内容上,我们还把教师如何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纳入到了培训的内容。

三)其它方面的创新

我校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做法,我们形成了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还加强了校园心育文化建设,形成了教师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另外,我们还对教师如何从事研究性学习和探险究性学习的教学进行了培训,增强了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存在问题

缺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发现缺点、改正缺点,才能使我们迈向成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个别教师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认真对待。

(二)在教师基本功训练上,过于重视教学工作,偶尔忽视校本培训,缺少力度。

(三)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四)计算机文凭有,实际操作能力弱。特别是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计算机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仍旧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五)由于以前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很多做过的事情都没有及时归档整理,归口管理。对校本培训档案建设还需不断探索。

七、今后努力方向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加强领导监督,定时定量地检查每周、每月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考评方案,对广大教师进行量化考评,学期末、年终公开考评结果。

(三)穿插不定期的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例会说明。

(四)加强电子档案建设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将以这次迎接县、市检查为契机,努力探索,勤奋工作,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步入正规化、特色化的渠道,为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开创新局面。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实践

通过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的整合,达成教研、培训操作上的一体化,即研训一体化,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对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为什么要整合?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具体怎样整合?本文谈一谈我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一、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1.首先,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工作,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研、培训的课题,通过教师集体的智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理论的支撑点,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把教研、培训融为一体,通过研训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再回到课堂得以验证,通过教育教学总结和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时效,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2.其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将使学校具备研究、培训的职能和能力,有利于形成自我培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通过校本教研与培训使教师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再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落实减负,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教研、培训、存在着两张皮:教研就是指导上课,撰写论文,培训就是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二者之间条线分明,互不相通,各自工作。搞得学校许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一会儿校本教研,一会儿校本培训,一会儿校本课程,不知该抓哪一头,顾哪一头。实际上,这些工作完全可以整合,如下图所示:

校本教研: 教育教学问题 研究 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 教育教学问题 培训 教学实践

可见,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相同,都基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和归宿相同,都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不应各自为政,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互整合,研训一体化。这样就会形成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的研训一体化的新格局,从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

1.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主要以说课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活动,它主要是主备课教师的“说”课活动。说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展示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预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活动中主备课人要把本节课自己的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向备课组成员作说明和展示,是对备课组成员一个“说课”、上课的培训过程,在此过程后,其他教师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完善上课的方案,这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这样,每一节课设计都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当然,这个教学方案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印证。这样,亦训亦研,研训结合,确保了备课组成员每节课都有教高的实效,也促使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教学反思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了教师反思的能力和施教的能力。为了使每位教师都及时自觉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成长为有思想的研究者和施教者,学校建立了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两到三篇教学反思,编辑成册,校内交流。每学年春学期教研组范围内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活动,秋学期开展一次学校教学反思大赛。承担教学反思交流和比赛的教师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是教学反思的培训者,其他教师则是被培训者,而教研组长、评委的及时点评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就这样,研训赛一体。现在,反思教育教学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教育教学论文交流展评研训一体化,使教师教育智慧和灵感得到升华。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提倡教师撰写一些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广大教师从中受到启迪的好论文,学校每学期开展两个层次的教研论文交流展评活动。每个教研组先在组内展示交流本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论文,组内教师品评,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每组推选一位选手参加学校论文大赛。这样,论文交流展评者和参赛者是培训者,是一次培训活动,而评委和同组教师的及时点评则是研讨活动,就这样,研训赛一体。论文交流展评活动, 促进了教师间的论文交流,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灵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4.教育沙龙,参与式专题研讨的研训一体化,提高了研训实效。以往,教导处和政教处的培训和研讨一直是领导讲,或学习文章,其他教师被动听,教研和培训时效普遍不强, 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两处业务培训和教研组教研活动采取参与式研训,每次“研讨”之前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人人参与,研讨、学习、交流。例如“如何有效的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有效教学”等议题的研讨,这样,研中有训,训中有研。通过教育沙龙参与式研讨活动,满足了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5.“青蓝”工程帮扶结队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青蓝工程”帮扶结队是学校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德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开展 “青蓝”工程帮扶结对活动,即每个骨干教师要带好一名青年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教师获得县级以上的课改优质课奖项,班主任工作全校处于年级前例。每月师者对学者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培训。上一次示范课(或班会),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教学相长,研训一体,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五课一条龙”活动的研训一体化,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针对每个教师的某堂课,围绕“备好这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听评这堂课、反思这堂课”开展一条龙系列活动,学校精心安排组织研训活动,这样,承担“五课一条龙”活动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而言是培训者,是一次说课、上课、评析、反思的培训,同时,教研组长,同备课组教师的当场及时点评又是一次研讨活动,这样,训中有研,研中有训,研训一体。“五课一条龙”系列研训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教师的精品课堂意识,拓宽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展示了、检阅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使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其他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校本研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一、年初制订培训计划

每年年初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制订具体的年度校本培训方案(目的、内容分解、要求、措施、三级培训学分目标、评比等),教师人手一份。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使教师心里明白本年度要参加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学时、要求、目标,从而按时参加学校制订的各级培训并获得所得学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业务能力同步更新与提升。

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

每年年终以教科室为主,教务、办公室、工会等部门配合,统计列出全体教师全年通过三级校本培训所获得的分数,各级获奖成果论文数、发表成果论文数分别按照获得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省市校级别折算分数,按照总分高低排名,依据学校管理制度进行评优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重视培训后的总结反思

1.在培训和学习中成长

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书香校园“读经典名著、读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感想启发等)比赛活动,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使思想c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年轻教师要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自觉学习再学习两小时,学习最新的教学技术,积累经验。

2.在反思和汇报课述说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成长。教师在平时教学后应坚持写教学后记反思,在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反思。经常上网查找相关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学录像,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例如听取了校本培训课堂渎贵梅老师的语文课,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纵然学科不同,但是在椟老师精彩的课堂中,我们也可以吸收其长处,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3.在实践和探索中成长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提供的机会上好公开课,给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

4.在总结和评比中成长

分上下学期做好学期校本培训工作的总结讲评通报(提醒学分不达标的老师),理清得失。写好总结心得,由学校推荐到上级参加成果论文评比。近三年,湖南省岳阳市岳化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教师通过参加各级校本培训,所撰写的成果论文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16篇,二等奖28篇,三等奖59篇,优秀奖22篇,发表在省部市级杂志的论文达19篇,每年学校负责分别扫描复印装订成册存档。

四、落实校级校本培训

学校坚持隔周举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时间为1小时,事先主讲者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业务状况实际精选材料,反复修改后打印提纲,每人一份(并附科教信息、校园内外),使教师参加学校培训暨业务理论学习有根有据有本。培训时由教科室组织签到进行登记考勤,每次给予学分。没有参加的扣个人学分。学期末学校培训资料装订成册存档(五小近五年资料齐全可查)。每学期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发记录本,扉页有学校统一印贴的培训制度与要求。每学期培训主题不一,但全年(学期)确定总主题、分类分学科主题(公共主题如班主任、师德、学生品行鉴定等),以便有针对性参加校本培训。

近年来,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老师们尤其是年轻老师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2015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全市“自制自编教案学案、原创首创习题试卷、实用实惠教具学具、规矩规范学生作业”优秀案例评选中,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励。魏婷、柳靖等老师分别获得教(导学)案、试卷类二、三等奖;学生聂嘉欣、叶善斌的作业获得一、二等奖。

以前,部分老师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对如何撰写案例感到困惑,不愿意动手也感到无从下手,对如何反思、小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迷茫。通过近年来的校本培训,效果是明显的。老师自觉尝试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老师们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闪光点,写教学随笔,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即为教育教研的课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注意积累小结记录,到学期末或年终,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们老师们中间竞相传阅,一个个富有启迪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一句句课改语录沁人心脾。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2.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3.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本着服务科研,服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思想,我园的校本培训确立了“牢牢抓住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之研究》”这一主线,从园内培训、外出学习、自主学习、专题研讨和资料管理这五个途径着手,注重“研训结合”,开展系列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效能,从而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和学校办园水平。现从五方面进行阐述。

将园内集中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阵地

教师扎实的信息技术教学素养,无疑是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和有效教学的效能、深度及成败与否的重要基石。在我园校本培训中,有效凸显了信息技术这一特质,因此其操作的专业指向性,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特征。当然,这对于我园的校本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电脑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系统运用的软件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实施效能。因此,我们对一些教学常用软件最新升级版的运用方法,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从word到excel,从ppt到flash,近来,我们更是引入了更具互动性、实用性的白板技术组织培训。同时,进一步引进了个性化思路,着手开展了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制作等培训,为老师们的个人空间展示和研究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实用性原则

当下,信息技术运用软件可谓包罗万象。但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实用、便捷等标准,对各类软件和可利用资源进行筛选,邀请技术人员和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组织培训。先后开展了课件制作、处理时所常用的Photoshop的图片处理、Powerpoint的流程穿插、方正奥思的路径动画处理、Flash的遮罩、移动、渐变等技术培训。

3.系统性原则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而对于某一教学技能的掌握,也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演练的过程。对于每一技术培训和理念灌输,我都均遵循简易――演练――复杂――演练――局部运用――综合运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培训环环紧扣、有序又有效。

4.多样性原则

我们不拘泥于单一的讲座式培训,而是尽量拓展培训手段的多元化途径,以期在生动、活泼的现场中实现效绩的最大化。在近年来的校本培训中,我园分别以园、教科室、课题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领域课程学习及业务研讨,每月定期开展“每月一议”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讨论,寻求实施的更优化。同时,还开展了“我的困惑与思考谈话沙龙”、“信息技术整合课现场案例评析”、“优秀网站实荐”、“优秀网络教育资源现场推荐会”等新颖的形式,引导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在理论、实践等不同层面获得提高。

将外出学习培训后的再学习作为校本培训的突破点

走出去,方能高瞻远瞩、方能突破创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尤为重视横向的交流学习。以国内名校、名师为目标,逐步加大外出学习选派力度,每学期均有大批教师前往苏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参加培训研讨活动。

当然,走出去只是一个开端,在走出去后,我们要求教师进行园内再学习。即每一外出学习老师,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不作机械式的传达,而是要融入自身的思辨,系统地整理材料,然后在教科研活动中向全体教师作一宣传介绍。同时,针对外出学习所产生的一个命题或思维的火花,以“沙龙”形式进行漫谈、评议。这一培训方式,大大激活了教师作为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元素,使外出老师本人和广大的教师在一种学习、扬弃、创造的过程中获得质的提升。

将自主学习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生长点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生命体,具有个性化特征,每一人的学习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同时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能和自身的成长。在集中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培训。利用校园网,架起自主学习培训的平台,鼓励教师灵活、合理安排空余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再学习。

1.网络学习

我们积极倡导利用因特网这种足不出户便能跨越时空地理限制、汲取百家精华的学习方式,在园内资源库中开辟“优秀论文鉴赏”专栏,老师们定期在上推荐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优秀论文并书写心得。同时,将鼓励(与奖金考核挂钩)与定量(即每月一篇)要求相结合,积极倡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并利用在线论坛、个人主页等平台畅所欲言、海纳百川。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逐渐成为了我园教师们日常的自主行为。

2.专栏学习

我们在局域网的资源库内建立了有关信息技术的专栏学习文件夹,课题组成员将检索到的几十余篇相关报告、论文归入其中,供教师们进行自主学习。这避免了以往统一读颂倾听的被动局面,学习者可灵活选择,乐在其中。同时,利用园内资源库中开辟的“优秀论文鉴赏”专栏,要求教师定期在内推荐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论文并书写心得。避免以往统一读颂倾听的被动局面,学习者可灵活选择,乐在其中。

将专题研讨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练兵场

如果说学习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那比赛、研讨活动则是理念如何与行为进行融合的有效研究阵地。我们注重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研讨活动。如针对研讨课,我们首先围绕“有机整合策略”,结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特性,建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育评价体系。以这一体系为蓝本后,教师们的教科研活动便更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亦能更为科学地设计方案、进行观摩、撰写反思、展开自评互评课题组评等系列活动。同时,协以征文、案例等多种评比,促使研究在反思提炼的基础上深化,走好五大领域六学科的各有侧重点的整合探究之路。结合课题研究,我园每学期均开展多项常规化校本研讨活动,并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修改、提出更为科学的要求。

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研讨活动中,包括教科研实践课、说课、研讨、评比等环节,往往历时数月,实践课内容从自主选题――子课题展示――统一命题,不断提升难度;又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中,我们的评价要求从数量――美观――技术含量――互动实用――策略体现,逐层递进,体现了我园老师对于课件服务于活动的理解的一个思辨过程。

将培训资料管理作为校本培训的依托点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 为教师搭建发展的阶梯

——龙江中学学年校本培训总结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保证校本培训活动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我们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培训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研讨等。我们学校同时建立了《龙江中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包括校本培训的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了《龙江中学校本培训方案》,明确校本培训的原则、目标、内容和形式,同时制定了《龙江中学校本培训计划》,明确本学年的校本培训具体内容。逐步完善的培训制度促使我校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落实校本培训的要求

(一)集体培训

根据校本培训的方案,我校校本培训其中一项是集体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使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常规化、制度化。

1.统一时间,确定地点

地点

周一第1节

周二第1节

周三第1节

周四第1节

周五第1节

初三办公室

初三语文备课组

初三数学备课组

初三英语备课组

实验楼201室

语文科组

数学科组

英语科组

化学科组

政治科组

实验楼202室

高一语文备课组

高一数学备课组

高一英语备课组

物理科组

历史科组

实验楼203室

高二语文备课组

高二数学备课组

高二英语备课组

生物科组

地理科组

五楼13班教室

高三语文备课组

高三数学备课组

高三英语备课组

体育与健康科组办公室

体育与健康科组

原美术科组办公室

(周二下午第6节)美术科组

信息技术科组办公室

信息技术科组

实验楼301室

音乐科组

2.落实要求,加强管理

①每位老师要准时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要做好出勤记录。

②备课组长要制定集体备课好计划,开学初填写《集体备课计划表》,当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记录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建议和教学后反思。

③每次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要确定主讲人和活动的内容,科组成员轮流当主讲人。主要内容有:教法探讨、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处理、热点问题分析、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选题与命题,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及学法指导。

④科组长,特别是语数英科组长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三次科组教师会议(落实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和总结),督促各个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

三、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培训科组长和备课组长

科组长和和备课组长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科组和备课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开学初,对科组长和和备课组长进行了培训,学习了《龙江中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意见》、《龙江中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通过培训,明确了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强化了如何开展科组教研活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

为了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加强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科组管理,鼓励先进,创建文明科组,学校每学年举行优秀科组评选活动,制订了《龙江中学科组评优制度》。每学年评定一次,含工作作风、教学成绩、科组活动考核(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公开课、黑板报、课题研究、“三个一”和“四个十”完成情况、论文、教师技能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务处负责评定,学校对优秀科组和优秀科组长进行奖励,并择优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四、切实开展校本培训

1.在全体教师中实施“三个一”和“四个十”要求

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当一次科组教研活动的主讲人、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案例、每学期读十篇专业 论文、每学期听十节课、每学期向校园网或ftp所在年级的备课组文件夹上传十次学科资料、每学期从金太阳网、校园网或ftp所在年级的备课组文件夹下载十次学科资料。教务处将加强对科组教研的过程管理,为学期末的科组考核评价积累材料。

2.开展骨干教师教学专题讲座

组织骨干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共开设了13个专题,主要有李启达副校长的《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李启明主任的《形成良性互动走向和谐课堂》、邱智飞副主任的《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李红松老师的《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13位骨干教师总结从教经验,给科组教师展示了教学教研的新成果,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教师反响热烈。

3.进行科组专题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开学初,教务处根据区进修学校和镇的要求拟定计划,每科组不少于3次专题学习,要求各科组落实专题学习的主讲人、确定专题内容,要求科组长跟踪记录,及时总结反馈。目前各科组都能按照计划实行,有材料,有记录,有反馈,有考核。专题理论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交流和成长。

4.培养青年教师

制定了《龙江中学学年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行“结对子”制度,给青年教师聘请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完成“八个一”(当一次主讲人、上一节公开课、写一套教案、命一份试题、写一篇论文、拟好一份计划、写好一份总结、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和“四个十”的要求。12位青年教师谦虚好学,进步明显。白玫等3位教师申请了镇级小课题,吴国红的心理课、梁小松的论文均获区级二等奖,在校教师优质课竞赛中1位获一等奖,4位获二等奖。

5.开展教师技能竞赛

(1)组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文理科各8位教师参加了比赛。参赛教师各展所长,结合新课程理念,给全校教师提供了16堂特色鲜明的公开课,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2)组织教师参加佛山市各学科的基本功比赛。语文科组16名、地理科组9名、英语科组19名教师参加了比赛,还有政治、数学、化学科组教师准备参赛。初中数学组王荣喜老师初赛笔试获区一等奖,复赛上课获区二等奖。

(3)组织教师参加区镇各项技能大赛,成绩显著。刘桂芬、张展鹏老师分别参加区的教学课堂大赛和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刁莉芳、温伟胜老师参加区的实验技能大赛均获二等奖。

6.“走出去”学习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观摩学习,主要有三类:一是参加广东省高中教师职务培训,14位教师参加,全部获得证书;二是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如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科技创新辅导员培训、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等,30位教师参加了此类培训;三是参加各学科研讨会、各校开放日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了2次。多层次学习开拓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水平。

7.重视教师读书活动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给每位教师赠送了《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英才怎样造就的》、《窗外的小豆豆》等书籍;鼓励教师买书、读书,语文科组就购买了《不同人格,不同教学》、《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我为语文而来》、《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等24本教学理论丛书,组织科组教师一起研读和学习;学校每年给每位老师报销100元钱订阅专业杂志,促使教师完成每学期读10篇专业论文的要求;改建四楼图书馆,给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

五、课题引领校本培训

1.行动研究

围绕有效课堂教学构建专题,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或改善管理工作为目的,各科组结合理论学习以专题形式开展了行动研究,要求各科组落实专题主讲人、确定专题内容、做好跟踪记录。

2.课题立项

我校课题研究蓬勃发展,共有课题30项。由于课题研究指导、督促、管理工作到位,坚持立项前动员指导,立项后检查督促,结题前培训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结题成功率高,获奖次数多、档次较高。已结题的课题有13项:4项市级、1项区级、1项部级子课题、7项镇级课题;正在结题的有6项市级课题:材料已经上送,正在进行通讯结题;现已申报的市级课题有3项、镇级课题有8项。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本培训 实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随机对襄阳市护士学校进行调查,并抽取了41名专任教师进行了“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校本培训需求现状”的问卷调查,访问了2所中职学校,发现在信息化校本培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群体和校本培训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信息化校本培训的实践。

一、信息化校本培训过程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一)充分进行调查分析

要充分了解信息化校本培训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师生的建议,结合教师的培养、学校发展及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从自身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确定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整体方案,保证校本培训方案的科学可行。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信息化校本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将教师培养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专家,而是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整个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使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技能,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培训内容可安排为三大块:

其一,培养意识。根据调查发现,一般教师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但是,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课要让教师了解教育学理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树立自觉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

其二,普及技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教师操作计算机不够娴熟,不会独立开发教学课件,对多媒体设备也不够熟悉,更不能及时地解决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要把普及操作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便能在教学实践中即懂会用。

其三,提高能力。为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技术和应用两张皮的现象,培训应加强教学设计培训,加大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训练,即以课堂为阵地,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将信息化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逐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校本培训分时间阶段规划

培训分时间分阶段实施,可分为“动员和理论学习――普及――提高、实践――总结”各阶段。每一阶段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根据调查了解,该校信息化校本培训第一期到后期人数只有一半人,无法约束教师的行为,说明缺少有效的制约,培训是达不到效果的,会带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持久地展开培训工作,教师信息化水平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奖惩制度。

二、扎实有效地推进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

(一)做好培训前期动员及准备

在开展培训活动前,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和领导重视的环境,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提出培训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意义等,并对培训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宣布培训规章制度,通过这种形式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创设一种领导重视教师信息化校本培训的氛围。同时,在培训开始,可组织教师观看案例视频和示范课,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

1.在普及基础性信息化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可采用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专题讲座,主要是聘请校外专家或由学校教师主讲,每个内容安排一个专题,教师可自主化学习,各取所需,选择听课。讲座内容应更多地作为载体向教师演绎和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知识,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打开通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通道,帮助他们建立整体的科学观和正确的方法论,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讲授内容要“少而精,要管用”。自主学习,可提供给教师学习资料或者是题目,让教师通过学习资料、网络资源、询问请教,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目标。鼓励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或教育教学论文,并对提交的论文开展校级论文评比活动,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作为年终考核或教师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2.在普及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课件制作能力方面。可采用集中培训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并不认同集中培训的方式,那是因为忽视了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自愿报名,分层教学。开办普及班和提高班,按需施教,项目引导,急用先学。可把培训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一边学习一边完成项目,助推培训效果。要提倡协作互助“一对一”“一对多”学习方式。还可组织教师计算机技能大赛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检验培训的成果。根据制度,给予不同的奖励,并与教师年终考核、职级评聘等挂钩。

上一篇:环保型建材论文范文 下一篇:物理说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