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设计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15:06:25

线路设计法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1篇

线路导线的选择与校验

导线截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线路的经济运行,所以线路设计导线截面的选择和效验很关键。导线截面的选择,要求年运行费用最低,符合总的经济利益。关于这点是考虑电网各方面因素,进行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的。导线截面的校验,架空线导线的选择一般选用钢芯铝绞线,原规程中线路的温升按40℃设计按70℃校验,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按长时允许电流及电压损失校验。但对于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点考虑时,关于校核时采用的温度问题,原规程中线路的温升按40℃设计按70℃校验,如负荷达到一定值后,我国规程规定,钢芯铝绞线的最高允许温度一般采用70℃上限。现今我们大多数情况是要考虑线路增容改造问题、全线路换线改造或重建线路工程,成本是很高的;根据式(2)我们可知,如果现实中这种超过70℃上限的情况时间较短,负荷增长趋势又较缓,这时不妨将线路的温升按40℃设计,按80℃上限校验。这样的好处是,正常情况下将线路的温升由70℃升高到80℃,线路的输送能力可提高20%左右,这时的线损在1%-1.4%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当温度达到100℃时,线损在2%-3%之间),而且导线受热后股与股之间被拉长结合会更紧密,导线的强度会增加一些。所以,在今后遇到这方面问题时,我们可以按80℃上限考虑,这种做法可以加以应用和推广;但是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后,线夹、连接点的发热要考虑进去,交叉跨越点导线间距离也要注意校核。

OPGW复合架空地线的选择

设计规范5.0.8关于OPGW复合架空地线的选择,这是新规范增加的内容。一般来讲,线路设计要抓住最重要的两点:(1)最大短路电流;(2)最高温度。在抓住这两点的同时,还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各方面充分必要条件。鉴于多年来的经验,线路导线的舞动和抗疲劳应在今后的设计中给于充分的措施考虑;在风口、线路高差大等地区,绝缘棒的装设可谓是一种有效措施;另外导线在选型上也应给予充分兼顾。

绝缘子

多年来瓷质绝缘子盐密度不断在增加,线路的绝缘一直在加大和提高电弧爬距,这一点与我国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劣不无关系。目前在较准确的核对线路环境后,采用正常的瓷质绝缘子串仍为首选;如考虑环境变化较快,可再增加一片绝缘子,但这时的线路造价将升高。对复合绝缘子我们是一面应用一面观察和摸索,复合绝缘子的最大问题出现在结合面,即复合材料与金属(球头)结合面、复合材料与绝缘子芯材的结合面,目前国内线路大多数复合绝缘子出现问题均在这两者之间;这两个位置结合不好是影响其耐用性的关键。以复合材料与金属(球头)结合面出现问题为多。因此,绝缘子的选用上我们要精确慎重的加以分析和选择考虑。

基础

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同,铁塔基础应按塔基所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对一些地下情况较复杂(如旧河道、采空塌陷、地下积虚、流沙、地震带等)地区,设计上应考虑充分的防护措施。例如110kV申月线在施工焦庄地段就遇到了沙土地质情况,经过与基础的设计单位商榷,采取加深加宽基础,并采用毛石砂浆铺一定厚度等措施,在今后的运行中要提醒外线车间注意观察。目前,供电线路多为城乡建设让道,线路通道设计规划成为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可用性、实效性的关键;输电线路的设计应紧密的与当地城乡规划部门联系沟通,以多功能为优选。同塔多回路是今后供电线路的发展方向;简单的讲:如果不考虑土地问题,多回路线路设计并不省钱,但若考虑土地征用费用,单回线路设计仅征用土地一项造价就大的惊人,在土地占用越来越紧迫的情况下,电力线路设计上要解放思想,尽量按多回路设计供电线路。

结论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2篇

1悬臂梯法

当工作人员无法从塔身内部进入外部进行工作时,可以从外侧向内进入电场,这种方式类此于将工作人员使用吊臂从安全路径进入电场这种作业方式分成上、中相进行,中相的横担较长于上相,在进行上部工作时一般将增长平梯和摆梯。在进行作业时将绝缘横梯作为作业人员进入电场的绝缘悬臂梯,在其端部及中部要设置固定性较好的拉绳并将其固定在架空地线支架上,并且在绝缘悬臂梯的两端进行悬臂的设置。在进行设置时要考虑等电位的安全距离,进行等电位电工时要从上往下进行,当作业人员确定好所站的位置时就应该将牵引摆梯的绳子拉近至带电导线,从而有助于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当工作人员无法进入下相横担时,一般是因为导线位置无法形成安全距离,当采用悬臂横杆时可使用其导线将工作人员的位置适当移动,从而保证安全距离;另外在进行下相工作时要尽量保证其余上、中相之间的距离,尽量保证相邻的两层横担之间具有3.5米的安全距离,从而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2多回路线

多回的耐张塔上的工作会因为上一相线的引流线具有一定的柔性和驰度从而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形成威胁。使用杠杆原理可以使用工具将引流线向外旋转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可以进行安全行动。可以在工作中使用限距支撑绝缘杆,其杆上刻有刻度另外端上有金属钩可以在引流线上固定,除此之外其防滑套可以保证固定在横担上的稳定性。该工具的存在是为了能在进行挑移引流线工作时能帮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距离的及时控制。在进行耐张引流线跳移时,可以借助于绝缘杆,使用绝缘杆将引流线推至适宜位置,将会存在一个较大的水平分力。这将会导致引流线变形,从而会影响引流线与瓷瓶串之间的距离,会导致在作业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使用相关的措施来改变情况的产生。在可选装的杠杆上安装特制的旋转钩杆,并安装与横担的端部同时在绝缘杠杆的导线端设置加工索指套,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引流线弧垂值进行数值调整。在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杠杆的转动完成引流线位移的调整。但值得注意的是位移值的设置要满足一定要求,即其杠杆在固定与横担的上、下横担,从而有助于作业人员的横担工作。除此之外,在正常工作中一般耐张杆不会有太大的尺寸变化,但由于实际中会存在线路的曲折系数,会使用角度较大的转角杆塔,从而可能导致引流线塔旋转尺寸较大。在进行转角杆塔内角侧进行工作时,可以使用引流旋转来加大安全距离。外角侧引流的选装会造成横担的头部尺寸进行缩小,从而会导致安全距离不足。由此可见其转角度数会对带电作业的影响是重大的。

3总结

虽然进行同杆多回路线设计存在较多的困难,而且其操作的作业程序相对复杂,在进行作业时需要大量的工具进行作业的支持与帮助,除此之外对作业人员自身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熟练的操作经验,除此之外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带电作业会随着现场及工作点的环境而有相应的改变,同时会影响着作业的情况。为了能保证10kV的同杆多回路线的安全及可实践性,作业人员在工作中要一再谨慎,面对情况要冷静思考,在作业中要积极借用相关的工具从而保证自身及工作的安全。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3篇

1优化35kV输电线路设计法分析

1.1线路设计法走向

为了优化设计35kV输电线路走向,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A:尽量避免将线路走向设计为之字形或大转角的路径形式,尽可能缩短线路距离,并尽量使线路走向与公路路线走向相吻合,以便能够利用交通优势。在设计时要避免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或通信线路,如通信线路与输电线路距离较小,则应控制好交叉角度:如通信线路为I级,则交叉角度应≥45°,如通信线路为II级,则应≥30°。如在35kV输电线路中设计有防雷保护措施,则通信线路与输电线路之间的距离应≥3m,在没有设计防雷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两种线路之间的距离应≥5m。B:在设计线路走向时还应注意避免穿越以下区域,即迷信或风水地带(庙宇、龙脉等)、高危险及高污染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区、建筑物、风景区、开发区及林区等,同时还应避开铁路电线。C:在设计线路走向时应做好相应的测量工作,标记线路测量点时应采用木桩,同时利用红油漆将转角桩、桩号高程标示出来。桩位与公路的距离应>15m,与通信线的距离应>20m,与建筑物的距离应>10m,同时避免在风景区、开发区及林区等高赔偿区域设置桩位。

1.2杆型选择与杆塔设计

在杆型选择与杆塔设计方面,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措施:A:在选择输电线路中的杆型时,应根据施工图纸要求、交桩及定桩等情况,尽量选择成熟杆型,如需要使用新式杆型,则应进行科学试验及论证。在35kV输电线路中使用的直线杆通常为15m,在特殊的情况下可采用18m的直线杆,输电线路中的铁塔高度通常设计为9m、15m或18m。B:目前输电线路中常见的杆型包括双杆及单杆,在选择杆型时主要依据导线情况;设计线杆高度时可借鉴35kV输电线路运行经验。对于加拉线直线杆的设计,应在了解地质条件后合理选择浅埋式或深埋式,以保证线杆的稳定性。确定直线杆尺寸与杆型后,便可以依据直线杆设计方案设计终端杆及转角杆,如输电线路中存在立杆困难的地段或特殊跨越地段,则在该地段设计铁塔,完成以上设计工作后,便可以计算档距。C:在设计杆塔时应控制好数量,以降低土地的占有率及建设支出,在控制杆塔数量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杆塔所具有的柔度、强度,以保证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3排杆及基础设计

选择好输电线路中的杆型后,应在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基础上优化排杆设计。第一,优先排定转角杆型,并同时使转角耐张段的长度<2000m,如耐张段的长度>2000m,则将部分直线型耐张杆排定到转角耐张段当中。如直线杆段线路中存在吊档现象,则可将耐张杆布设到吊档地段中。第二,如发现在测量阶段设定的直线桩位不能有效满足设计及施工需要,则可以在不改变原线路走向的前提下适当迁移部分直线杆,注意尽量保留转角桩。第三,尽量避免将转角杆安排在大档距位置,如需要在耕地中排直线杆,则避免使用拉线。如条件允许,则尽量减少线路中的耐张杆、三连杆或双杆,多排直线杆或单杆,以节省开支。对于一档跨过地段,可适当放大塔杆的档距,无须将线杆布设在跨中位置。如35kV输电线路需要跨越同等级输电线路或低电压输电线路,则应将线杆布设为水平排列形式。在设计35kV输电线路的基础时应综合考虑多种条件,如基础受力情况、水文情况及地质地形情况等,对于线杆,可以选择倾覆类、下压类及上拔类基础;对于铁塔,则可以选择混凝土灌注桩或装配预制基础。

2设计35kV输电线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35kV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第一,确保架空线路中的终端引线与变电站中35kV进出线实现相互配合,以便为架设进出线的施工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确保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保护范围能够与所在区域电气防雷保护措施、范围实现有效衔接。线路设计人员应亲自参与放线测量工作,以便能够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并在进行线路设计法的过程中做到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从而保证杆型设计及杆位选择的合理性。第二,如需要设计T接输电线路,则应将T接点线杆布设方法明确标示出来,同时注明杆型。应在设计方案中清楚说明线路的具体路径,并保证设计方案的严谨性、简明性及准确性。此外,在设计线路前应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设计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施工。

3结语

输电线路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本文探讨了设计35kV输电线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气 控制线路 设计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1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线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线路。这种设汁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典型控制线路,拥有多种控制线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由于靠经验进行设计,所以没有固定模式,通常采用一些典型控制线路环节组合起来实现某些基本要求,然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逐步完善其控制功能,并加上适当的保护环节。采用经验设计法设计控制线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应最大限度地了解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设计之前,电气设计人员要调查清楚生产工艺要求、每一道程序的工作情况和运动变化规律、所需要的保护措施,并对同类或接近产品进行调查、分析、综合,作为具体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依据。

(2)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控制线路力求简单、经济。

(3)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

为了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应尽量选用机械和电器寿命长、结构坚实、动作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的电器,同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计电路时,应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在设计控制电路时,电器线圈的一端应统一接在电源的同一端。使所有电器的触头在电源的另一端,这样当电器的触头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致引起电源短路,同时安装接线也方便。②在交流控制电路中不能串联接入两个电器的线圈。当两个交流线圈串联使用时,其中某一个至多只能得到一半的电源电压。由于电压与线圈阻抗成正比,两个电器动作总是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时吸合。假如交流接触器KM1先收台,由于KM1的磁路闭合,线圈的电感显著增加,因而在该线圈上的电压降也相应增大,从而使另一个接触器KM2的线圈电压达不到工作电压。因此两个电器需要同时动作时,其线圈应该并联连接。③在线路中尽量避免许多电器依次动作才能接通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电路。④设计的线路应能适应所在电网的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的大小、电压、频率的波动范围以及允许的冲击电流数值等决定电动机的启动方式是直接启动还是减压启动。⑤在线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的触头来控制大容量接触器的线圈时,要计算继电器触头断开和接通容量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必须增加小容量控触器或中间继电器,否则工作不可靠。⑥在控制线路中充分考虑各种联锁关系以及各种必要的保护环节发生事故。

(4)应具有必要的保护环节。

①短路保护。在电器控制线路中,通常采用熔断器或断路器作短路保护。当电动机容量较小时,其控制线路不需另外设置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因主电路的熔断器同时可作控制线路的短路保护,若电动机容量较大,则控制电路要单独设置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②过流保护。不正确的启动方法和过大的负载转矩常引起电动机的过电流故障。过电流一般比短路电流要小。过电流保护常用于直流电动机和绕线转子电动机的控制线路中,采用过电流继电器和接触器配合使用。将过电流继电器线圈串接于被保护的主电路中,其常闭触头串接于接触器控制电路中,当电流达到整定值时,过电流继电器动作,其常闭触头断开,切断控制电路电源,接触器断开电动机的电源而起到保护作用。

2 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逻辑代数的方法来分析、化简和设计线路这种设计方法能够确定实现一个开关量自动控制线路的逻辑功能所必需的、最少的中间继电器的数目,然后有选择地进行添置。

2.1基本思路

(1)首先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电器元件的状态用状态变量进行表示。(2)然后根据控制要求列出状态变量的逻辑表达式。(3)简化逻辑表达式。(4)最后根据逻辑表达式绘制控制线路。

2.2预备知识

输入量:触头A=I,表示触头动作(常开触头闭合、常闭触头断开);触头A=o,示触头复位(常开触头断开、常闭触头闭合)。

输出量:线圈K=1,表示线圈上有电;线圈K=o,表示线圈失电。

2.3基本逻辑表达式与控制电路

2.3.1“与”电路

逻辑代数中运算符号“x”或“.”读作“与”。实现逻辑乘的器件叫做“与”门,图1显示出了继电控制线路中“与”运算的实例,它表示触头的串联。若规定触头接通为“1”,断开为“0”,线圈通电为“l”,断电为“0”,则可以写出KM=KAlXKA2,只有触头KAl、KA2均接通,接触器线圈KM才能通电。它的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

2.3.2“或”电路

逻辑代数中运算符号“十”读作“或”。 实现逻辑加的器件叫做“或”门,图3显示出了继电控制线路中“或”运算的实例,它表示触头的并联,可写成KM=KAlXKA2,当触头KAl或KA2接通,或者KAl和K2都接通时,接触器线圈才可通电。它的逻辑符号如图3所示。逻辑符号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 王亚.浅析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线路查询;换乘算法;算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55-02

作者简介:黄全舟(1964-),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杜海东(1973-),男,陕西富县人,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0 引言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公交线路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服务。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大中城市中,一般有数千站点、数百公交线路。出行前,当对乘车路线不确定时,如果事先访问公交线路查询系统,就可以快速地得到有关信息,从而方便用户出行。

人们对公交线路查询算法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最短距离算法、最短路径矩阵、最小换乘次数算法、最少时间算法、最大费用算法等。这些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有些实现起来过于复杂。对此,笔者通过建立站点、线路集合的方法,来寻找简单、实用而快速的换乘算法,为公交线路查询算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系统分析

1.1 需求分析

首先,普通用户可以注册进入系统,而管理员直接用口令进入后台系统。其次,当普通用户登录到系统以后,可以查看公交信息、实现多种查询功能,也可以进入留言板留言发表意见。而管理员除了有用户所具有的权利外,还可以对线路信息、站点信息、用户信息和用户留言等进行增删改操作。

2.2 系统相关用例图

用户用例图如图1所示,管理员用例图如图2所示。站点查询主要是查询站点周围的信息,如交通、文化、商业、旅游、企业等情况。线路查询主要是查询一条线路的上行线、下行线的各个站点的情况。换乘查询就是根据指定的起始站点和终止站点查询出出行路线。这也是系统设计的重点。 其中线路管理中包括线路设置(上行线、下行线)、线路修改等。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构架

系统以B/S模式开发,根据功能不同来分,系统总体可以分为3个模块:前台查询模块、管理员登录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前台查询模块是对所有用户公开的,不用登录,不设权限和级别,方便所有用户使用和查询。管理员登录模块判断用户是否合法,是否有权限进入后台管理,保护后台管理页面。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相关信息。公交线路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2.2 主要数据库设计

(1) 用户信息表。

这个数据表用来存储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的资料,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2)线路信息。

这个数据表用来存储线路的基本信息,包括有线路代码、名称、起始站点、终点站、站点数目、线路长度等。

(3)站点信息。

这个数据表用来存储站点信息,包括有站点代码、站点名称、站点周围交通、文化等信息。

(4)线路与站点关系。

这个数据表用来存储线路与站点关系的具体信息,包括线路、站点代码、站点次序。

图3 系统软件结构

3 换乘查询算法设计

3.1 一次换乘的设计思路

在这里只考虑直达车和一次中转。设bsId 1为起始站点代码,bsId 2为终止站点代码。

设经过起始站点的线路集合为A,A={A1,A2,…Am},每一个Ai为经过起始站点的一条线路。设经过终止站点的线路集合为B,B={B1,B2,…Bn},每一个Bi为经过终止站点的一条线路。

(1)搜索是否有直达车。在这一步的实现中,只需要搜索经过起始站点的所有线路和经过终止站点的所有线路,找出那些相同的线路,即为直达线路。

(2)若没有直达车,则搜索一次换乘是否可达。根据两个站点名获取两个站点各自的bsId,然后搜寻通过两个站点的线路集合A和B。再一一计算它们之间的线路交集。而交集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换乘站点,这样可得到换乘站(可能有多个或0个)。如,判断Ai和Bj 是否有交叉站点。如果有,则这就是换乘的中转站点; 如果没有,则无法通过Ai和Bj线路到达目的地。如果线路间有多个交叉站点,则只考虑第1个交叉站点。

3.2 设计算法流程图

输入是起始站点和终止站点,经过系统处理,可得到所查询出的出行线路。如果有直达线路,直接给出线路信息;如果没有直达车,则给出中转一次的线路信息,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公交线路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和查询算法。其重点是设计有效的查询算法,以帮助用户快速、方便地选择出行路线。所设计的查询算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适合大中城市的公交线路查询,如果结合站点间距离计算,利用蚁群算法可进一步优化算法设计。

参考文献:

\[1\] 于小平,杨国东.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2005(6).

\[2\] 华泽、张浩.公交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12).

\[3\] 冯林,孙宇哲.基于层次空间推理的公交最优乘车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5(21).

\[4\] 吴其庆.JSP编程思想与实践\[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5\] 王祖详.公交最短路算法和公交路径集生成技术\[J\].系统工程,1993(4).

Design on Public Traffic Management Ststem Transfer Algorithm

Abstract:Public traff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public traffic system,maily involves bus station management,route management,route query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ublic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The focal point is designing effective route inquiry algorithm to help user select bus route quickly.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n algorithm based on set theory,analyses its features.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6篇

(一)导线设计

导线设计是110kv送电线路设计法中的关键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1.导线截面的确定

在110kv送电线路设计法过程中,合理确定导线截面,不但应考虑经济电流密度,还应注重无线电干扰以及电晕等影响。对于跨径相对较大的送电线路来说,应依据允许的载流量确定导线截面,还应综合比较分析经济性和技术性,最终确定最优的导线截面。如果110kv送电线路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的海拔在1000米以内,可以使用钢芯铝绞线,若导线外径超过9.6米,则可不必进行电晕验算。

2.导线与地线的安全系数

导线与地线的安全系数应大于2.5,并在送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保证地线的安全系数大于导线。如果导线和地线架设在滑轮上面,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所引发的附加张力,这有助于增强导线的安全性。在没有考虑覆冰以及风速的条件下,应控制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极限张力在允许拉断力的60%以内,悬挂点应在66%以内。同时应使地线在满足机械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相关电气设备的使用标准,若没有特定要求,则可以使用镀锌钢绞线或者复合钢绞线充当地线。

(二)线路防雷设计

雷击是引发送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110kv送电线路设计法过程中,应全面做好防雷设计,通过对大量工程的分析研究可知,若想在送电线路中做好防雷设计工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线路路径选择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尽量避开雷电频发地区,并在设计规范要求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杆塔高度;

2.防雷水平

为提高送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可以采用全线架设双避雷线的方式。为有效增强避雷线对送电线路整体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雷的雷击可能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小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应将110kv送电线路的保护角度控制在20-30度;

3.抗雷击水平

送电线路自身的绝缘水平和抗雷击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升线路自身的绝缘等级来提高抗雷击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对零值绝缘子的检测,这能够有效保证送电线路的绝缘强度。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绝缘子的性能,择优选择,从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尽量使用玻璃绝缘子,这主要是应为该绝缘子具有零值自爆的特性。另外,由于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抗雷击水平呈负相关,因此,应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可显著提升送电线路的抗雷击水平,这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和最经济的一种防雷击措施。

二、110kv送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一)加强施工组织

110kv送电线路具有高风险和高强度,为做好线路设计工作,突显其重要性。在放导线、地线和紧固导线、地线时,应对制动装置、夹具、谭煜松湖北恩施永扬水利电力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445000钢绳等进行严格检查,加大对线盘支架、导线和地线下滑的控制力度,一旦发生失控现象应立刻停止施工,快速撤离施工人员,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还应认真检查导线和地线是否完整,一旦发现残缺应参照相关规范,对其进行修补、缠绕或者截断等操作。

(二)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重影响着110kv送电线路的施工,为保证送电线路施工的稳步进行,应全面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这不但能规避各种工程安全事故,还能提升送电线路的整体施工质量。

1.在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基础时,应注意以下内容: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帽,利用梯子完成上下坑工作,保证摆设的物件和坑口之间的距离超过0.8米,清理干净坑口附近的杂物;安装刚模板时,需将拼装完整的模板放在横档上,且横档使用角钢或者槽钢制作,支模的过程中应指派特定的人员进行统一指挥,以此来避免因支模倒塌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前期,应在坑口上面设立拌合平台,且该平台以基坑地形为基础,这有助混凝土集料的输送和浇捣;使用钢管式原木搭设平台,保证架设的牢固性,使其满足安全稳定的要求;如果在雨后施工,抬运材料的人行横道比较滑,在抬运之前可以铺设木板、草袋等进行防滑处理,以此来避免施工人员滑到;在投放较大石块或者灌注混凝土时,应听从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防止因施工混乱导致石块跌落砸伤人员;需使用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电动振捣器,一旦发现振捣器温度过高,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使用。

2.土方开挖时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内容:对于流沙、疏松土质以及因地下水蓄积而引发塌方的基坑,应适当放宽坑口坡度或者设立挡土板;如果基底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则可指派一个施工人员进入到坑底挖掘。如果坑内有多个人共同作业,则应尽量避免面对面或者相距较近的挖掘,同时将挖掘出的土方堆放在与坑边相距0.3米的位置,以此来避免因重压坑壁而引发塌方的现象;针对相对容易积水的基坑,应在基坑口周边设立相应的排水沟,以此来避免因雨水流入产生基坑坑壁塌陷的现象;在实施岩石爆破之前,应认真检查爆破点周围环境,明确爆破危险区,对危险区域内的线路、建筑物、公路、铁路和爆破人员隐蔽位置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界定装药量,从而保证施工周边的生命财产安全;爆破人员应持证操作,由于爆破操作方法样式较多,注意事项繁琐,因此,一定要制定详细的爆破施工方案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语

伴随着用电需求的日益增加,需要进一步完善电网系统。送电线路确定、导线设计、绝缘配合、防雷措施和接地等是110kv送电线路设计法中的主要内容,在110kv送电线路设计过程应全面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掌握送电线路设计法要点,有效落实施工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7篇

从题目分析,所需要的电动机控制是点动、连续,两地控制,停止时采用反接制动控制。分析所学的控制线路,进行主电路的设计,很快就可以画出主电路的电路图。

二、控制线路的设计

认真、合理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控制要求,是电气工作者进行控制电路的设计的关键和重要依据。通过认真、具体地对控制要求的探讨和分析,结合实际,正确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把对电气的控制转化为对接触器和继电器的控制,优化控制电路。通过分析,该控制电路有两地启动、停止功能,电动机要实现点动、连续控制,停止时采用反接制动。根据要求,选择基本控制电路,画出控制线路的电路图。SB11、SB21分别是两地连续运转的启动按钮,SB12、SB22分别是两地点动控制的启动按钮,SB13、SB23分别是两地控制的停止按钮,急停按钮SB3,点动、连续正转控制接触器KM1,反接制动接触器KM2,为热继电器KH,速度继电器KS,电动机M。工作原理分析:按下SB12(或SB22),KM1线圈通电吸合,KM1主触头闭合,电动机点动正转;松开SB12(或SB22),KM1线圈失电断开,KM1主触头恢复断开,电动机停止正转。按下SB11(或SB21),KM1线圈通电吸合,KM1主触头闭合,KM1自锁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正转。当电动机转速达到规定值时,速度继电器KS常开触头闭合;按下SB13或SB23,SB13(或SB23)常闭触点先分断,KM1线圈失电,KM1自锁触头先分断解除自锁,KM1主触头分断,M暂时失电;SB13(或SB23)常开触点后闭合,KM2线圈通电吸合,KM2自锁触头闭合自锁,KM2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串联电阻R反接制动;至电动机M转速下降到规定值时,KS常开触头分断,KM2线圈失电,KM2自锁触头分断解除自锁,KM2主触头分断,电动机M脱离电源停转,反接制动结束。从原理上分析,上述控制电路能满足控制要求。然而细细分析,该电路不太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按下停止按钮SB13或SB23进行反接制动时,由于正转接触器KM1的主触头易发生熔焊或者被杂物卡阻等故障,即使KM1线圈失电,KM1主触头也无法分断开,这时反接制动接触器KM2通电吸合,KM2主触头闭合,造成电源两相短路故障。克服上述的不足,继续完善电路。

三、线路的安装、调试

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安装电路。为了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和安全,安装前,要正确选择可靠的电器元件,优先选用机械和电气使用寿命长,结构结实,动作稳定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的电器。安装时,要正确连接电器的触头、线圈。线路安装完成后,首先要根据线路图自行检查,确定安装线路的正确性。其次,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工作情况。检查时,应先选择倍率合适的电阻挡位(一般选择R×100挡位),调零。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将万用表的两表笔分别接在FU2的两端。按下SB11(或SB12、SB21、SB22),万用表指针向右偏转,或按下KM1,指针向右偏转,再按下SB13(或SB23),指针向左偏转。对主电路的检查:万用表的两表笔分别接在L1-U、L2-V、L3-W两端,闭合QS,手动按下KM1或KM2,指针向右偏转;松开KM1或KM2,或断开QS,指针向左偏转。线路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试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控制系统的操作和运行。设计人员要从生产、维护等实际出发,多方深入研究,设计出合理的、准确的电气线路。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线路; 纵断面; 优化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railway, highway,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occupies the position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better can save earth, reduce the occupied, reduce project cost, so a good profile design scheme, with a higher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project cost, to fill the quantit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for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Keywords: line profile;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U2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路线设计纵坡,即拉坡设计。它需要系统地考虑车辆行驶的限制要求、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沿线设施、人为活动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与路基横断面的关系及填、挖土方量平衡关系, 经反复试算才能最后确定。由此可知, 这是一项较繁琐的系统工程, 要对其进行全面优化处理是困难的。本文仅以特殊工程地质情况的一般地区作为基础条件, 以在纵断面设计中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填、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解决纵断面设计的优化问题。

2 解决优化的途径

2 . 1 优化目标

纵断面设计优化的目标是: 对线路进行路段划分, 在每一路段里推出一组纵断面坡线方案, 从中选出一条理想的坡线作为该路段的设计坡线, 使地面变化点与它的差值( 即填挖高) 相互平衡, 且为最小; 同时对在该设计坡线下的路基横断面进行检验, 使路基填、挖土方量基本平衡, 且填、挖土方量最小。

2. 2 纵断面模型分析

线路纵断面是由线路中心地面线与设计线构成的, 它主要反映线路的纵坡状况。纵断面中每个地面变化点和设计线变化点均由水平距离和高程2 个参数确定。因而, 可建立以线路水平距离( 即里程桩号) 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对纵断面做图形与数据描述, 如图1 所示.

图l 纵断面坐标

2 .3 优化途径

纵断面地面线数据资料是在线路测量中或在地形图上直接采集的, 它反映了线路中线处地形的实际状况。沿线地形在宏观趋势上具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规律, 但其局部的波动变化是随机的。纵断面设计希望能找到一条理想的直线, 这条直线使地面线的波动值相对最小, 即线路的相对填、挖高度为最小, 以达到填、挖土方量基本平衡和节省土方量的目的。

根据数理统计最小二乘法原理, 如能找到一条理想直线, 使各离散点到该直线的垂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要找出的理想直线的位置, 线性回归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寻找这条理想直线的途径是: 先把每个地面变化点看作离散点,并用类比法对沿线地形的宏观变化进行分段; 然后对每个分段进行线性回归, 用改变回归参数或分段参数的方法推出数条回归直线作为坡线方案, 同时对由各坡线确定的横断面进行检验, 计算土方量,推算平衡情况, 并进行对比, 找出一条最佳的坡线; 最后将由各分段找出的最佳坡线组合连接, 构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折线, 从而确定一个最佳的纵断面设计方案。

2. 4 数据处理手段

在一般线路设计中, 直线地段纵断面测点数每百米为2 一3 个, 曲线地段需加密到5 一6 个, 而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 测点数还要增加。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每个测点的数据都要进行计算处理, 数据处理量非常大。为此编制计算机软件, 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全部优化过程的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

3 软件设计

3. 1 软件功能设计

软件设计应考虑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l) 软件应建立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以数据文件方式输入线路纵断面地面线数据及限制坡度、长度等参数。

(2) 根据地面线数据资料, 推算并确定线路沿线地形宏观凹凸变化点的位置, 作为线路设计纵坡的主要分段点, 所分的每一坡段要大于最小限坡长度。

(3) 以纵坡分段作为基本段, 递增(减) 回归参数值, 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推出多种纵坡方案。

(4) 对纵断面进行检验, 计算土方量, 从多条纵坡方案中选定一条土方量最小的及填、挖量基本平衡的坡线作为设计坡线。

(5) 求解相邻坡线的交点, 即确定各坡段的实际变坡点位置、坡段长及设计高程。

(6) 设计坡度、坡段长、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等数据全部转换为成果数据文件, 并可打印输出。

(7) 将全部图形数据转换成图形数据文件( 即建立SC R 文件), 在A U TO CA D 环境下生成纵断面图形, 供设计者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调整, 达到满意的设计纵坡为止。根据需要, 可直接绘出纵断面设计参考图。

(8) 软件运行所有操作均按中文提示进行, 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作必要的处理, 可提示出错误信息, 便于查找和分析。

3.2 程序框图设计

程序框图见图2。

图2程序框图

3.3 数学模型

软件主要完成沿线宏观地形变化点位置的推断、设计坡线的线性回归计算及确定变坡点位置的直线交会计算等。根据这些计算功能,对选择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述如下。

(l) 宏观地形变化点位置的推算。采用类比法推算宏观地形变化点位置, 首先对全路段(一段小于skm, 如果路段较长可分段处理) 的地面点进行线性回归, 用类比法搜索出回归直线的垂距为最大和最小的点, 以这2点及起、终点为分段点划分路段, 对划分的路段进行长度判断: 如果分段长L> Lmax (Lmax 为最大限制坡段长), 那么可对分段再作线性回归, 搜索该分段的最大、最小点划分新路段; 如果L< Lmin(Lmin为最小限制坡段长),则取消该分段前方的点, 与下一个分段合并成一段进行线性回归、搜索和划分; 如此反复递分, 直至所有分段满足Lmin< L< Lmax 为止。

(2) 设计坡度的线性回归计算。线性回归的计算依据:坐标系统是以水平距离为横坐标(X )、以高程为纵坐标(Y),由宏观地形变化点所确定的纵坡分段为基本线段,该分段范围内的地面线点作为离散点。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式中A — 纵截距,

B — 斜率, 即线路设计坡度;

—基本分段内各地面变化点水平距离的平均值,;

— 基本分段内各地面变化点高程的平均值, 。

(3) 确定变坡点位置。对求得的各分段的回归直线方程, 求解2相邻段的交点, 其交点坐标即为变坡点的水平距离及高程。

计算方法如下:

第分段直线;

第分段直线;

第个变坡点位置;

第个变坡点高程。

4 结语

本文研究的利用线性回归对线路纵断面进行优化的方法, 主要是从填、挖量及其平衡的角度考虑的。由于纵断面往往还受其他条件制约, 如可能受控于沿线的桥涵、车站及场地等高程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成果只能作为纵坡设计的参考方案,在宏观上控制纵断面的拉坡设计。然而, 由于在程序设计中考虑了这样的措施: 即将所有的图形数据转换成图形数据文件,在AUTOCAD的环境下生成纵断面拉坡设计图, 供设计者根据需要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调整, 直到满意为止, 并可绘出纵断面设计参考图, 这就使优化意图的实现具有较大的可能性,使软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Prim算法;旅游线路;最小生成树;线路规划

对于观光旅游、文化考察或旅行社,选择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达到省时省钱的最佳效果是首先考虑的事情。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市地处热带地区,是海南最美丽的旅游胜地,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观光旅游。

把每个旅游景点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各景点之间的公路看作图中对应节点间的边,各条公路的长度(或行驶时间)看作对应边上的权,所给各景点间的公路网就转化为加权网络图,遍游洛阳市的各个景点的最佳旅行线路问题就转化为在给定的加权网络图中寻找从定点出发,行遍所有顶点至少一次再回到定点,使得总权(路程或时间)最小,此即最佳旅行商回路问题。由于旅行商问题NP-难题,该问题转化为用Prim算法找加权网络图的生成树代替其的近似解。

一、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与图的生成

三亚市区主要景点分布图和三亚周边地区旅游图,各旅游点之间的路程、每个景点的最佳逗留时间等信息可以登陆三亚旅游官方政务网()。首先假设公路没有等级差别,即可将所有路面状况视为等同。其次假设经过每个景点只逗留一次,对于游客来说,要求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钱来旅游最多的景点,考虑到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在门票的花费上均相同,且路费在速度确定的情况下可由路程的多少来求得,故可以简化模型而只考虑路程的因素,从而把问题转化为求最短的旅游线路问题。

把每个旅游景点看作图中的一个节点,各景点之间的公路看作图中对应节点间的边,各条公路的长度(或行驶时间)看作对应边上的权,所给各景点间的公路网就转化为加权网络图G,遍游洛阳市的各个景点的最佳旅行线路问题就转化为在给定的加权网络图中寻找从给定点出发,行遍所有顶点至少一次再回到定点,使得总权(路程或时间)最小,此即最佳旅行商回路问题。

注:1南山祠,2天涯海角,3大小洞天,4亚龙湾森林公园,5大东海,6三亚湾,7鹿回头,8千古情,9蜈支洲岛,10呀诺达,11珠江南田温泉,12亚马逊丛林水乐园,13三亚奇幻艺术体验馆,14槟榔谷,15凤凰岛,16西岛,17分界洲岛,18猴岛,19鸟巢度假村,20凤凰岭公园

二、Prim算法及路径的求法

(一)算法设计

Prim算法是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无向连通带权图,其中,是图中的最小生成树,其中是边的集合,当,时,算法结束算法从,,开始,重复执行如下贪心选择:

从,的所有边中选取一条权值最小的边将其加入集合,同时将加入,直到为止,此时,选取到的条边就构成了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二)路径求法的提出

在基本Prim算法中,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欧式距离,即

在旅游路线规划的问题中,如果考虑目前景点内的旅游人数,那么距离将是一个向量,即。为了与欧式距离区别,这里用表示,则:

从修改后的距离公式可以看出:当时刻游客要到达的旅游景点内的旅游人数大于其承载量时,这两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反之则减小。结合Prim算法就可以动态地经行旅游路线的规划。

三、算法的实现

本文针对旅游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旅游路线主题等问题,将各景点的知名图设定为一定的权值,并且考虑在各个不同景点停留的时间,将Prim算法加以改进,以此来满足该算法在旅游景点路线选择上的需要,并通过VC++加以实现,最终得到一条三亚市景区的最优旅游线路。Prim算法主要数据结构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MAXV20//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struct

int no;//顶点编号

DataTypeinfo;//顶点其它信息,用于存放顶点其他记录

VertexType;//顶点类型

Typedefstruct//图的定义

intedges[MAXU][MAXU];//邻接矩阵

intvexnum,arcnum;//顶点弧,弧段数

VertexTypevexs [MAXU];//存放顶点信息(包括顶点名称,知名度权重)

intmin;//景点停留时间

Mgraph;//图的邻接矩阵类型

把各景点数据代入以上算法,可以得到一个最优旅游线路:

鹿回头凤凰岛三亚湾天涯海角南山祠大小洞天亚马逊丛林水乐园凤凰岭公园千古情三亚奇幻艺术体验馆珠江南田温泉槟榔谷呀诺达亚龙湾森林公园鸟巢度假村大东海蜈支洲岛西岛猴岛分界洲岛。

四、结束语

本文把游客旅行线路的模型,进行了合理的假设,简化了次要因素,把问题转化为图论上最佳旅行商回路问题来解决,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关于考察者行走线路的模型,考虑到最小时间与均衡时间不可能同时达到,给出时间均衡的条件下的模型和算法,以及初步的结果。因为在建模时考虑的景点数较多,没有区分市内景点和周边地区的景点,也没有考虑旅途休息,有一定的局限性。若作为旅游参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杜玲玲.改进的Prim算法在GIs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1):28-29.

[2]蒋三庚.旅游规划[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吴凯.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J].旅游科学,2004.

[4]董跃华,李云浩,姜在东.用破圈法实现普里姆算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

[5]刘平原,张霓.普里姆(Prim)算法另解[J].科学中国人,2007.

[6]段智,袁振洲.基于Prim算法的农村公路网布局重要度最大树求解方法[J].公路,2007(5):111-114.

线路设计法范文第10篇

机床在检修前首先进行试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修理人员检查机床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开始修理前首先要向修理人员询问整个修理流程,并要了解故障的表现;在对机床内部的各种元件都检修完成以后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修理。如果操作人员不能对故障产生的过程进行说明,修理人员也要首先对机床进行调试。值得注意的是,仅是小部件出现故障,机床就会出现报警的提示,操作人员需要做好安全措施。在对机床实施了调试以后,就要充分观察,以此能够对机床的故障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区分出故障的性质,并要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修理时可以参考。

2按照检修的流程分析故障

在明确了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后,就可以参考故障修理的流程图(见图1)进行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修理流程图能够为排除故障提供帮助和参考。在参考流程图进行修理时也要及时做好故障的检修记录。机床在购买回来以后,都有相应的维修指南,在维修指南上还配有电路图,这些参考指南能够为维修提供有效的帮助。在维修的手册上都标注了警报标识和警报术语。但是机床系统的报警设备一般都比较完备,因此修理人员可以在发生一次警报提示以后,根据警报信息进行修理。

3机床线路以及元件安装及设计

按照机床元件的控制和安装的要求和标准,对元件合理布局,并要保证布局的美观和完整,保证机床操作起来更加方便[2]。一般,机床线路的安装必须应用柔软的电线安装,并且在安装时要严格按照电工工艺操作,设备套线、电源按钮以及指示灯可以通过各个电力的接触点引出。机床设备上的其他接触点如果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则可以将其引到接线端子上检测。这样设计可以将机床上的每一个接触点都能够直接进行检测,省去了拆除元件的时间,并减少了电能的损耗。可以在安装底板上安装80个单向底盒,并将所有机床上的故障点连接到这些底盒里,在连接完成以后,做好记录。排查故障应用的导线可以应用夹子将导线的两端夹紧,不需使用螺丝刀处理导线,这样在检查故障时能够更加精准,并能有效节约能源。可以在测量时应用万用测量表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确保机床上的每一个接触点都能够被测量到。万用测量表可以测量设备上所有端点,并能使鳄鱼导线加紧的两个端点在排查故障时更加的便利。

4结束语

文章主要对机床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检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机床检修的流程,因此,对机床进行检修可以参考相应的线路图和维修指南,并及时做好检修的记录。同时,文章也论述了机床线路以及各种元件的安装和设计方法,这样能够更加方便的对机床故障进行检修。

上一篇:当代资本主义范文 下一篇:人理财业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