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监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2:00:50

项目监管论文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项目管理中主要存在一些项目的领导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分管的工程以各种形式承包给自己的亲友或者有利益关联的劳务队伍,从中收受“好处”,或者与“包工头”相互勾结,损公肥私,侵吞企业利益;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在给分管的劳务队验工计价上,采取多计工程量、工时、台班和施工材料费等手段,从中收受好处;一些项目领导人员与物资设备管理人员相互“配合”,通过物资设备采购租赁谋取私利;一些项目管理者在材料采购中虚报冒领、在废旧物资处置中收受回扣,甚至不入账,直接进入个人账户;一些项目部打着经营之名,私设个人“小金库”,购置本应由领导人员自己支付的各种物品,高档消费娱乐,肆意挥霍,甚至占为己有,侵吞企业资产;还有一些项目部屡屡失职渎职,项目发生返工窝工或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造成巨额亏损。

a.高度关注项目长的选配工作。选好一个项目长对搞好一个工程项目,开辟和占领一块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设置项目长介入门槛,试行项目长恳谈制度,从源头上防止项目发生亏损等失职错误。

b.完善相关项目管控制度。针对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尤其是劳务队伍使用,物资设备采购等出台相关管控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五不准三公开”》《禁止使用亲友包工队伍》《严禁项目管理人员自购设备在本项目进行施工》等相关制度,避免因项目管理混乱,造成责任亏损。

c.加大对项目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要严格执行《项目经理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凡有不良行为记录的项目经理,三年内不得担任项目经理职务,对给企业造成特别巨大经济损失或受到留用察看及以上处分的,不得再担任项目经理等硬性规定。要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项目管理粗放、效益下滑等突出问题,开展项目廉政管理“五不准三公开”和“项目管理不良行为”专项检查活动,要求在建的所有项目要公开使用劳务队录用过程,公开租用机械、设备、车辆、机具等租赁过程,公开购买工程物资、设备、机具等采购过程。对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劳务队伍使用、安全质量、变更索赔、验工计价等关键环节发生的违纪违规问题,尤其是对造成项目亏损、企业经济利益和信誉受损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依照《项目经理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记录在案,严肃处理,将有严重问题的项目经理清除出项目经理队伍,以执纪反腐的高压态势,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2.不断提高执纪问责监督能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

项目监管干部队伍。面对新的形势,施工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出现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思想不稳定,纪检监察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栽刺不栽花”,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畏难情绪有所抬头,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回避矛盾,不敢监督,不敢碰硬;部分干部专职不专用,真正用于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部分干部业务素质不全面,专门的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没有有效得到补充,知识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缺少,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

a.要勤于学习,努力提高执纪能力。既要通过系统学习,端正纪检监察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关、事业观、是非观、义利观,保持政治定力,筑牢思想根基。也要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的“短板”,充分运用信息、通信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自觉找准位置,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修养、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

b.严守纪律,坚决不能“灯下黑”。要牢固树立执纪者更需要自觉守纪、监督者更得自觉接受项目监管的意识,主动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确保秉公用权、正确执纪。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尤其是办案纪律、保密纪律。严明纪律“红线”,严明作风“高压线”、严明制度“雷线”,坚决做到“四个不准”,即:不准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不准越权批办、催办或者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不准以案谋私、办理人情案,更不准跑风漏气、泄漏工作中的秘密。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低碳视角下的项目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在不相同的低碳项目,或同一个低碳项目的不同阶段也是不相同的;主要的目标分为安全保障、成本核算、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实现每一个目标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成本投入。因此,投资者应及时知晓和把握低碳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项目进行状况,做到尽早察觉问题,及时拿出补救方案,确保低碳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及时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整个低碳项目的总价值在企业可控范围内。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外放式系统,是一个由低碳技术、精英人员、尖端信息等多种重要因素所组成的庞大的整合。低碳项目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不单是一个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现代经济、低碳技术和人力管理的综合问题:如低碳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工期调控、材料能耗、项目组织情况、质量与安全等。换言之,就是项目系统核心工作的质量成果都直接影响项目的总体价值,要全面兼顾,既要重视局部性并且要重视整体性。

低碳视角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淡薄,市场应变能力薄弱目前低碳项目招投标竞争压力大,面对低碳市场中竞争的繁重压力,多数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状况的改变,很多企业深受“成本已无法再降”的思想捆绑,未注意到企业是以追随利益最优化为目标的有机体,只注重开源,眼中只看到开源,却未重视到节流。[2](二)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是一项全方位指标,它以货币的方式呈现,但不是单纯的财务问题,它涉及到低碳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涉及低碳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管理等项目活动的多个角度。因而,只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完全达到成本核算管理的效果;并且在成本核算管理上,缺少系统控制和对项目各个环节成本支出的总管理。

低碳视角下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措施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要转变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把它们应用到工程中来。在项目中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查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条件及合同价格,并充分结合施工单位自身施工能力合理地组织施工组织设计,便于选取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尽量压缩施工工期以实现降低工程成本。采用先进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四新技术,认真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技术告知。严格执行技术要求,从而实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低碳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设置项目成本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形成“全项目覆盖、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具体低碳项目自身的特性,打造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如项目低碳成本核算管理方法、项目期间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合同评审核算管理方法、低碳材料使用管理方法等。此类核算管理方法应该明确责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从而让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能够依法运行,按章办理。加强人员费用管理,应选择技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顽强的精英团队进行管理,施工中合理安排作业面以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照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报酬。并做好各工种和工序间衔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少用工量和施工时间,以在降低人工费的基础上相应降低其他费用。加强材料费管理,材料费在项目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加强材料费管理对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而言至关重要。对材料费的控制应从供应、采购、保管、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实施,将工程实施中发生的全部经济行为和业务均纳入成本控制轨道,对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有效监控,并对产生的偏差随时纠正,便于切实将材料费用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费用还要逐级分解到个人负责制,形成个人管理个人负责,指标明确、责任明确,把目标成本具体分配管制,分工明确,实行成本当事人负责制,对节约与超支均有一定奖励与惩罚,将目标成本执行的结果直接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把降低成本目标落实到底。要管理好项目总成本,就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只有明确项目成本目标,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有的放矢。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预算要尽量详尽,尽可能地切合项目要求,要逐层分配到专人负责。[3]项目竣工结算时需注重成本核算管理这个阶段是低碳视角下项目总成本管理的最后步骤,该项目经济效益的成败与最后的项目决算编制完备、准确与否有着很大关联,尤其是完备性。每一份单据都应妥善保管,留有备案。各个部分的结算,应该与总体进行的结算进行核对,各个部分的结算要具体、细致。最后向企业提供结算前,项目部门应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考察,结算数是否大于财务成本,结算上的材料总数量、总价格与耗用数量、采购价格是否能够吻合。发现问题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低碳视角下的项目,联系单的数量更加庞大,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结束语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项目管理业务活动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本文所研究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特指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实施阶段的施工阶段。信息化过程成熟度,是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过程被明确定义、管理、评价、控制、产生实效的程度,它包含着能力的一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了项目管理实施信息化过程的程度。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诺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个抽象模型—Nolan模型,第一次描述了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阶段。后来,美国学者Mische经过大量研究后对Nolan模型改进后提出了Mische模型,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连续发展划分为起步、增长、成熟、更新4个阶段。通过对Nolan模型和Mische模型的学习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了两个模型的部分思想,构造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如下图1所示。

(1)初始级(1级):工程项目管理处于较为简单较为传统的管理状态,使用基本的日常办公软件工具处理业务数据,局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以手工方法处理,信息系统建设没有整体规划,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无意识的,无序的,甚至是混乱的,并且因为项目领导者管理水平的局限,项目本身对信息化管理的诉求不强烈,信息化并不具体。

(2)业务级(2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的主要部门,开始分别使用各自的软件工具系统处理数据,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但各系统部门软件基本只能满足本系统使用需要,与其他系统部门的软件没有交集,数据无法共享,重复录入的现象严重,如果需要综合的信息,必须二次加工。项目管理层逐渐体会到软件的使用给管理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对信息化的建设开始产生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受信息化在硬件配置和使用方面的投入。

(3)初步集成级(3级):为避免信息系统的大量重复工作并加强各个业务部门的协同工作,项目部有意识地引进各系统部门协同工作软件,此类协同工作平台软件通常需要软件公司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辅以对施工生产管理思路的理解加以开发定制,软件按项目各系统部门数据关联和逻辑关系加以整合,通常以成本管理为主线,或以进度控制为主线,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层次。同时,由于协同平台能实时反映项目所处阶段情况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管理对信息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意识到了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对协同平台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要求,已经有意识的尝试进行数据挖掘,完善旧功能,开发新功能,对原有的平台进行重构或者升级,对信息化的投入从硬件方面扩展到软件的开发定制,以及网络带宽的保障上面,并且对信息化的人才有了一定的重视。

(4)高度集成级(4级):在信息技术全方面长足发展和项目部对信息化管理的诉求和重视的双重作用下,工程项目信息化已达到高度集成的程度。在技术层面上,信息化渗透到了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高度集成起来,实现各类型的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多类型数据的兼容和处理,多介质联合工作。在管理层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与项目的真实管理过程全面整合,可以多项目综合查看,具有智能的分析方法,实现一个数据变化,其他关联数据自动变化,能实时全面掌握项目综合情况,方便决策和管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项目管理层强制要求使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工程项目,并对信息化提供从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和数据安全、人员配备等全面的保障。

(5)优化级(5级):随着信息化继续发展,项目不断追求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于来自信息化过程方面、管理模式和综合集成应用方面的完善,来自新概念、新技术方面的各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坚持不懈、持续地对信息过程进行改进,目的是达到一个持续改善的境界,不断的改进用信息方式管理工程项目的手段。

决定以上5个阶段特征的指标有5个方面(5个一级指标),即:业务指标、技术指标、保障指标、应用指标、成效指标。这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出22个二级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衡量考核,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就可以一目了然。表1为各指标的具体内容和含义。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业务指标(生产业务信息化程度)、技术指标(数据库应用水平)、保障指标(信息化保障水平)这3个一级指标得分按各自权重重新计算后相加的总分,应用指标和成效指标这2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作为系数,与上述总分做乘法,所得分数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熟度分数。本文权重的数值来自于专家调查法,邀请10位业内专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对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打权重分,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权重。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公式表示如下:工程项目信息化评价综合得分=应用指标*成效指标*(业务指标*相应权重+技术指标*相应权重+保障指标*相应权重)。业务指标、技术指标、保障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0.5、0.3、0.2。得分对照表2即可得出项目所处级别。

业务指标中10个二级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其中以成本管理与合约管理为主,权重约占0.34,物资和设备占0.1,安全和质量占0.1,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资料管理、技与试验管理约占0.17,招投标管理占0.12,其余协同工作和辅助设计约占0.17。业务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和各自要点如表3所示,各行的得分相加的总和为该二级指标的总分。技术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其中,数据库管理水平、数据集成水平、应用集成水平3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0.3、0.4。3个二级指标的差别特征和评分取值见表4~表6,数据库集成水平各行的得分相加的总和为该二级指标的总分。保障指标总分为100分,其中信息化建设投入程度、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信息化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信息化组织健全度、信息化安全保障度5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0.1、0.2、0.1、0.3。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点和评分取值范围见表7。信息化建设各行的得分相加的总和分别为该二级指标的总分。应用指标主要是考察在施工企业内部,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层面上的应用范围。只有1个二级评价指标,即信息化应用范围。成效指标的总分为3个二级指标相加,其中,3个二级指标管理标准化程度、管理创新程度、总体应用效果的权重分别为0.4,0.3,0.3,各二级指标的评分点与评分取值范围见表8。二级指标得分与对应权重相乘,得出的结果累加之和与100的比值就是成效指标。

某施工企业2010年度在建项目55个,其中铁路项目22个,合同价款112.2816亿元,公路项目14个,合同价款36.5930亿元,城市轨道项目14个,合同价款56.0801亿元,水电工程5个,合同价款9.7359亿元,总的合同价款是214.6906亿元。其中铁路项目占52%,公路项目占17%,城市轨道项目占26%,水电及其他占5%。从以上各类项目中选取合同额所占比重较大的铁路项目(某特长隧道工程项目)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考察对象,评价项目管理信息化成熟度。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的综合评价分为项目部自我评价和技术评价两方式,项目部进行自我评价时,由项目部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共同参与,以保证评价客观公正。采取技术评价时,由不与项目产生直接业务关联的机关信息中心部门和熟悉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的工程师等人共同参与。评价时,评价小组每一位成员应对表格中每一评价指标、评价点填表打分,出现未填写或违反评分规则时,则该评价者的评价视为无效。评价小组的评分按人数取算术平均值。评价表见表9。根据模型评价指标,可以计算出业务指标总分为83,技术指标总分为77,保障指标总分为41.3,应用指标系数为0.75,成效指标系数为0.55,将总分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并乘以两个系数后得出得分为30.05。从模型评价结果来看,被评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处于业务级的阶段。这与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基本是相符的。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吴宁

在风险识别方法上,目前中小企业应用比较多的是常识、经验、判断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基于企业之前开展的项目所积累起来的资料、数据、经验和教训,往往在应用时,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班子成员的个人常识、经验、判断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中小企业的项目融资管理相对开展较少,就单个企业而言,很难形成较为典型、客观的经验判断,而且,本身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这种风险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作用发挥比较有限。项目融资风险度量差异较大。项目融资风险度量是对项目融资风险和风险后果所进行的评估与定量分析。项目融资风险度量的任务就是对项目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项目融资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等作出定量的估计或作出新情况的统计分布描述。进行定量分析需要使用到统计学的方法与一些主观估计的方法,而中小企业一般较为缺乏这类的分析人才,本身定量分析也是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在风险度量方面比较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对于风险的定量分析较少开展。中小企业在项目融资风险度量上往往根据经验结果,作出主观判断。由于各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判断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项目融资风险度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手段落后。在制定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措施方面,需要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研究、分析计算、科学实验和采取措施等一系列活动,作为企业必然要为此而进行一定的成本投入。而中小企业在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其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前两个环节的工作缺失,导致在风险应对方面容易产生缺少必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有关风险的动态监控也没有有效开展,风险的应对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等问题。中小企业对于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很多情况下不进行充分有效的风险评价,或是以设置少量的项目储备,例如提取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就认为可以包容全部风险,这一做法通常是不正确的。在风险处理方法方面,中小企业较常使用的是风险控制与风险自留,对于风险转移使用较少。往往由于风险评估方面的缺陷从而增致了其风险处理上的不科学。

选择具体的风险识别方法方面,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限制条件,以及所开展项目的具体特点,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来进行选择。除了中小企业现阶段较常使用的常识、经验判断方法外,建议可以采用核对表法来识别风险。采用核对表法来进行风险识别,主要是基于之前类似项目信息及其相关信息编制的风险识别核对表,核对表可以查阅的资料内容很多,如以前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说明书、项目可用资源、项目其他方面规划的结果等。通过核对表所带来的过去经验的启示,有助于中小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开阔思路,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具有快而简单的优点。在风险分析方面,建议中小企业将项目可行性报告作为其项目融资风险分析的首要前提。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是每个项目都必须开展的,是对拟建项目在投资决策前所开展的全面技术经济研究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可行性研究需要分析和评价诸多与项目有关的风险因素,通过对项目的原材料供应、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获取、项目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项目的环境效应等因素的分析,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因此可以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作为项目融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中小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需要认识到,风险识别不是一次,而应有规律地贯穿整个项目中。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项目融资风险度量方法。风险的度量一般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小企业在项目融资中虽然较多地开展了风险的定性分析,但是具体的分析方法与过程还有改进的必要,而对风险的定量分析更是缺失比较严重的方面。因此,中小企业要努力探索适合其自身条件要求、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风险度量方法。对于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虽然在开展这方面工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完善地进行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还是要不断努力探索。通过损失度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损失建模、损失预测方法等量化风险管理技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具体实施上,可能难以依靠单个企业或是单个项目来开展进行,往往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外部专家配合等途径来推动实现。加强对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处理。现阶段,项目融资风险的处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类型。

中小企业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应对处理方面,也可以从这三种处理手段的应用上进行改进、提高。(1)项目融资风险控制方面。风险控制是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规避项目融资风险、消除项目融资风险,或采取应急措施将已经发生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风险控制实施时,对于中小企业的有关项目决策者的管理水平、专业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不论如何具体实施,项目融资风险回避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要尽量做到:回避不必要的风险;回避远超过本企业承受能力的、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致命打击的风险;回避不可控制的、不可转移的、不可分散性较强的风险,在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尽量以回避客观风险为主。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对其风险应对产生积极的作用。(2)项目融资风险自留方面。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对于那些无法回避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投资者根本利益或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将其承担下来。风险自留的关键就是要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有关风险的发生概率与损失大小,判断、确认其是否是企业确实无法回避、转移而又在企业可接受范围的风险。当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但项目很有必要进行时,项目决策者就会采取风险自留策略。中小企业在采用风险自留方式来应对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好这部分风险所发生损失大小的判断,仅凭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的提取是不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做法还是需要对项目融资有关的风险进行恰当、全面的评估。(3)项目融资风险转移方面。相对于风险控制与风险自留而言,风险转移是中小企业项目融资活动中更为有效的项目风险处理手段。风险转移指的是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嫁他人承担。虽然风险转移者的原因和手段各异,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力求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他人来承担。在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可以将合同作为风险处理的首要手段和主要形式,利用合同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在项目融资中将各类风险具体化,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当事人应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用何种方式来承担,因此,可以以项目合同、融资合同、担保、支持文件作为风险处理的实现形式贯穿项目的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彼此融合,从而使得项目融资有关的风险得以转移。通过加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能够促使项目融资实施的科学化、合理化,有助于降低项目融资风险水平,推动项目融资目标的实现。因此,尽管存在诸多条件上的限制,中小企业还是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来有效推动项目融资的顺利实现。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97.4%的县级建设项目,都普遍存在着下述三个问题。

(一)环境影响评价缺失规范性与客观性

虽然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主要依据,但是由于该体系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按照当时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法律、法规建立的。所以,对于现当代的建设项目而言,其已经不具备较高的时效性与执法效力了,这就使得我们在利用该评价体系,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从而导致评价规范性与客观性的缺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则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它们分别是:1)没有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就一味依据书本上的知识,对环境评价进行编制。虽然由此制定出来的环保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是不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的。如此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环保措施的执行效率,从而直接性的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2)聘用委托单位,将环境评价全权交由该单位去进行。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委托单位在执行环境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为了降低委托方的环保投资额,会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缩小化,从而导致委托方不能够依照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建设项目施工后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二)未全面落实环境监管工作

环境监管的周期与建设项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建设项目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之时,环境监管工作便正式开始了,直至整个建设项目完全竣工之后,其才能够真正的得以结束。由此可见,环境监管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广的,比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管、施工材料的检验、试生产的审批、成品的验收、施工环节的监管与环境保护的验收等方面。然而,在大多数建设项目中,由于环境监管部门不具备较高的监管资质,再加上有些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偏低,使得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未能严格依照环境监管的要求及目标去进行,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的实行,不能够与建设项目实现一体化。如此一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效率。

(三)基层政府的环境监管意识较为浅薄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把“绿色GDP”作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就大多数基层政府而言,其自身具备的环境监管意识是比较浅薄的,且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环境监管工作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进而直接性的降低了建设项目的环保意义。其次,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为其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不顾后果的借助各种行政手段,对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干预,使得建设项目出现了环保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等问题,且类似于这种存在着环保问题的建设项目一经投入使用,不仅会给本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给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从而更进一步的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

二、探析县级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对策

(一)依照相关要求及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立“考评机制”,定期对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进行综合性的考评,针对那些不能够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应当向其提出拒绝其成为本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单位,比如:1)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在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环境污染风险,使得环境影响评论出错,让环保部门无法提出针对性较高的环保措施,来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环保措施失效的单位;2)没有严格依照建设单位的实际要求与建设标准,编纂环境影响评价,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不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从而让由此提出来的环保措施,不能够有效的对环境污染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与控制的单位。与此同时,面对这些从业资质不高,且不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以肃清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的纪律,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质量,我们应当在建设项目获得审批之后,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及标准,同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种文件,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并让监管部门在该体系的带领之下,实现对建设项目进行高效率的环境监管。其次,面对项目建设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风险,环保部门还应当及时的采取可行性较高的保护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的预防,以降低其的出现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另外,针对项目建设中需要排放出去的污染物,还应当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最适排放量范围,避免污染物过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做好基层政府环保意识的教育工作

深入基层环境中,向基层政府的有关人员宣传环保知识,并通过实例的讲解,让他们全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他们能够自觉的培养起环保意识。如此一来,也就能够有效改善基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不到位的现状。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还应当积极听取并采纳环保部门的相关意见,防止出现“因小利而失大利”的现象。这样,也就可以大大降低项目建设后期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生态性”与“经济适用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管问题的出题,不仅给建设单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就应当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力度。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建设出来的工程项目,更加符合我国环保要求。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6篇

对党建制度缺乏严格落实与控制

这一问题同样也表现在多个方面:①对相关的项目党组织没有进行明确的设置,党内的活动形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不仅如此,对于党组织的书记来说,并没有对其管理的职权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项目组织的管理难以同步进行。②在进行对于项目党组织的建立时,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而缺乏最重要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③对于有些项目党组织来说,可能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然而在落实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贯彻,使得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被大大降低,很大程度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影响。

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状况下,党内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开展的党内活动较少,且内容过于局限;党内民主生活思想过于单一,缺乏思想交流与交锋;对于相关工作的落实缺乏彻底性;信息反馈较为滞后,不具有及时性。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党工委在项目管理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一)做好“四破四树”

1、转变观念,将原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的思想破除,取而代之的是树立起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以及保证中心的新观念;2、在原先的观念之中,认为政治工作可以包揽一切,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并非如此,因此应该将这种旧观念破除,而应当树立启发觉悟、丰富知识、规范行为的新观念;3、协调上下级关系,破除原先“我说你听”的就观念,树立职工团结凝聚观念、人格带动观念以及示范吸引观念;4、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破除原先的自我封闭观念,让职工充分的融入到集体之中,相互交流合作,全员参与,并树立全方位渗透、全过程控制的新型观念。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首先,合理有效的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安排过程中,还应当十分注意工作安排的科学性以及前瞻性。班子成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够充分掌握项目工作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并采取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而准确的解决,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的融入到以施工生产为主线的管理活动当中去。这样一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其次,对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也就是说,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让企业职工轻松接受。同时,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自身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在开展的过程当很有可能与项目的生产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克服困难,协调发展,适当的转变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一切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

目前状况下,各地频频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社会上对此问题十分关注,党工委应当对此重视,切实做好农民工资的保障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应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对于保障项目管理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以稳定大局为重,把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作为党工委在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长效管理制度的“抓落实”与阶段性的“重点监管”有效结合起来,明确工作重点。2、加大法律普及与宣传力度。党工委应该积极组织,为农民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民工学校作用,利用维权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告知农民工维权讨薪的合法途径;作为从源头上化解项目部农民工工资纠纷的举措之一,推广施工现场工资发放公示牌制度,畅通企业内部的投诉渠道。定期开展法律周活动,让农民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3、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党工委与行政机构,相互配合,建立与健全诚信机制。同时督促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筹集应急准备资金,指定专人负责接待处理拖欠工资的投诉、上访事件,及时妥善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积极配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置农民工催讨工资的上访事件;对借拖欠工资为名的敲诈等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农民工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保障,又可以提高企业信誉,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4、加强监督。党工委应当配合行政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然后将其明确划分,分为欠薪报告制度、企业佣工制度、单位代偿制度。只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资发放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切实对农民工资按时发放进行有效的保障。

(四)做好项目安全工作

项目安全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协助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积极支持和指导职能部门和安监人员的工作。负责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及时掌握员工在施工工程中的思想动态,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党员安全监督岗”等活动,宣传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积极维护员工劳动保护权益。

(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宣传报道工作作为喉舌,对企业来说,搞好宣传工作时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前提和需要,因此,发挥好舆论作用非常重要。党工委在进行计划时,要将宣传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可以成立相关的宣传领导小组,,同时制定项目部新闻报道工作管理办法,从项目领导到所属各队、部室采取定时间、定任务,并实行奖惩措施,充分调动项目全体职工的写稿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员工中广泛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搞好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定期公布,加强培训,发动群众,促使项目宣传工作的有效完成。

结束语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7篇

在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过渡期,资本项目监管成为外汇管理的主题。然而,由于监管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较大局限,因此有必要借鉴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对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和检讨。

一、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对资本项目监管的借鉴意义

经济学中不对称信息也称不完全信息,指的是市场中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委托�关系的最一般特征是委托者与者之间具有不对称的信息。其中掌握私人信息多者称为“人”,掌握私人信息少者称为“委托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对于委托人任意给定的一种目标,能否并且如何设计一个机制使人达成这种目标。

经济机制设计是一类特殊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其中委托人处于主导地位,即由委托人选择机制或者设计一个博弈规则。委托人设计机制的最大目的是最优化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这样做面临两个约束:一是参与约束,即人对机制的认同,在参与机制下得到的好处必须大于或等于其不接受该机制时得到的利益(主要表现为机会成本,有时也表现为欺骗收益)。二是激励相容约束,人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自愿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一个有效的(或者说相对最优的)、可实施的机制必须既满足参与约束又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委托人的根本是设计一个激励(奖惩)规则以诱使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吐露实情,同时选择对委托人有利的行动。

典型的机制设计存在三个步骤:第一步,委托人设计一个“机制”,即博弈规则;第二步,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第三步,接受机制的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行动。

对资本项目的监管主要在于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监管,流入和流出必然涉及到外汇账户余额的变动。而这一切都是以经营外汇的银行(包括中资和外资银行)为运作中介的,可以说银行是外汇管理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外汇局在履行监管过程中与被监管者(各经营外汇银行)之间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委托与的博弈关系。从对企业在银行账户中资金流出、入及银行自身外汇经营情况的掌握看,外汇银行处于信息的优势,属于人的地位。外汇局对信息的了解具有不确定性,处于信息的劣势,属于委托人的地位。外汇局要想获取真实信息,或者说保证银行作出对监管目标有利的举措,就必须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我国外汇管理“十五”规划,进一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对前述委托�与机制设计理论的借鉴成为改革现行资本项目管理机制的指南。委托�机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汇监管的成本和效率,其既可作为检验改革是否有效的标准,也可以启发改革设计的思路。

二、资本项目监管激励机制的现实缺陷与表现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监管。但是由于对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借鉴与实践的缺乏,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缺陷。具体表现为:

1、博弈规则不完善。对有些资本项目业务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无法可依;有些虽有规定却不健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过于笼统和简单。无论是对人还是委托者,则要么存在无法可依的“真空地带”,要么出现有法不依的“监管宽容”。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更是出现了大量通过行政命令、规定和通知实施监管的现象,监管显得盲目和浮躁,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达不到预期的监管目的和效果。

2、博弈信息不真实。资本项目基础数据失真,家底不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经营外汇银行把关不严,甚至搞假账、假表,弄虚作假,使得一些企业逃、套、骗购外汇和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人“人为”的不正常因素往往诱使委托人��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跌进“信息失真的陷阱”。东南亚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如果外汇监管部门对有关信息掌握和预见不够,家底不清,就很容易在发生危机后,不能迅速采取应对之策。

3、监管手段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在国外外汇项目监管普遍的是中央银行专门设一个管理局,然后下边再借助于各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管理。但在我国却似乎存在一种对外汇银行不放心的心理,外汇管理部门对可以不直接监管的项目也亲力亲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引致管理成本不断加大,而监管信息获取和效率并没有等比提高。同时,过分增加监管程序和环节,使得银行和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没有达到“双赢”。

4、激励和参与软约束。资本项目监管的主要目标是调控资本流出、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但这一目标和银行的利益并没有很好地协调,银行在主观追求利益的同时,客观上和外管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相比遵从现行资本项目管理规定所付出的代价,一些银行和企业更愿意获取违规收益,一些个人则通过欺骗获得额外收益而饱私囊。相应地对这些违规机构和个人的处罚却一般是既往不咎或象征性地罚点款了事。处罚成本明显小于违规收益,使违规现象无形中得到纵容,形成检查一过违规重演的恶性循环,外汇监管激励效应大打折扣。

三、资本项目有效监管激励机制的对策设计

1、建立完善的监管博弈规则

(1)明确监管机制设计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资本项目监和应有相当具体和有所侧重的目标。只有监管目标明确了,才能设计一个有效的监管博弈规则和激励机制。

(2)完善和提升监管博弈规则。完善的“博弈规则”是监管激励机制建立的基础。要改变当前大量通过行政命令、规定和通知实施监管的状况,适时地将其成熟的内容上升为法律,从而使其具有相应的权威和威慑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法规的稳定性,以便于“委托人”和“人”遵从。同时要完善立法机制,规范立法程序,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3)由于一些监管数据统计对外汇银行利益没有实质影响,银行往往没有利益动力。因此,为了强化监管,在外汇管理法规中应明确规定银行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数据和资料的职责。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要加大惩罚力度,以保证信息源的真实性。

2、建立畅通的监管信息机制

(1)实现信息一体化。要构建外汇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各部门收集和使用信息的零散性和片面性,达到监管信息互访、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就能构造一个高效、快速、准确的监管信息系统,尽快打通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所带来的瓶颈束缚。

(2)建立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检查的信息互补机制。现实中激励机制设计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对人经营的评价标准。委托人总是希望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一些,因为评价标准越客观,对人努力水平的推断就越准确,激励机制就越强。要致力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对情况出现异常、向不利方向变化幅度大的银行,要及时进行预警质询,并酌情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情况则反馈给非现场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互补机制。

(3)外汇局应对外汇管理所需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制定详细的信息需求和填报说明,形成信息指引,并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前瞻性。银行则相应设计和调整会计科目及报表系统,这样,外汇局就能够直接从银行所报报表上采集所需的外汇管理信息,完善非现场监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外汇局对信息要求随意性大,则必然会加大自身和银行获得所需信息的成本,也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以银行为中介,实行间接监管。间接监管模式就是要将外汇局从目前繁杂的柜台性操作中超脱出来,重点强化对外汇银行及其相关业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外汇局则主要负责对银行办理资本项下日常结售汇,账户开立、使用,资金划转等业务的事后检查,突出重点性工作。

(2)加大对人违反“博弈规则”的处罚力度。银行业获取机制外欺骗收益的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违规操作一旦被发现和查处将要付出的处罚成本。由于这一成本可以直接由外汇局(委托人)调节和控制,所以相对人来说最难以预测和最具威慑力。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

**水库灌区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排涝为主的中型灌区工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由于灌区配套不完善,已配套渠道年久老化失修,大部分渠道破坏严重,变为土渠,甚至丧失输水能力,致使灌区1.80万亩土地重新成为旱田,其余1.50万亩土地也由于灌区水利用系数低(40%左右),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作物产量低下,灌区效益甚微,极大地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精神,减轻农民负担,节约用水,理顺农村供水体制和价格机制,确保灌区持续良性发展,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发展节水改造库灌区的有关通知。经国家计委与水利部有关负责人来宁夏调研考察,认为该灌区急需改造。灌区改造结合自治区有关指导思想和“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联补缺”的新的治水思路,通过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和灌区布局,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节水型社会生产力为建设目标。灌区改造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重点对年久失修干支渠和支渠以下斗农渠道进行改造砌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灌区面积,减少农民水费支出和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推进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提供示范带动和指导。

一、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并从**水库灌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并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经有关上级部门审查批复后,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二、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

**水库灌区项目投资来源为中央国债资金、省级配套以及地方自筹。为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灌区建设项目部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各县(市、区)项目管理单位必须将自筹资金全部汇入项目部专项帐户存储,集中管理,否则不得办理开工手续。

在资金使用上,为确保工程资金的专款专用,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灌区建设项目部从一开始就实行单独开立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从而杜绝了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总经费基本上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总投资进行控制,单项工程经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三、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三制”是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的根本措施,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则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此,项目的主管单位成立了灌区建设项目部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3.2采取招标投标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发展计划委等八部委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初设批复及完成施工图设计后,灌区建设项目部即进行公开招标。开标、决标均公开进行,整个招标过程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符合招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3.3实行建设监理制

为了加强国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灌区在落实工程施工单位的同时,也落实了工程监理单位。使得工程的建设与监理同步进行,并要求监理人员素质要高,技术要全面。特别是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要求应有高度的认识,能严格按照监理大纲要求切实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3.4政府监督、项目部负责与监理控制同步

建设项目接受质量监督站的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站对本工程采取巡检抽查等办法进行质监。

灌区建设项目部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根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为了保证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专门设立了质量管理小组,配备一定技术人员配合监理部进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个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3.5严格合同管理

灌区建设项目部制定了职责分明而严格的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均在招标文件中体现,并避免模糊产生歧义。在招标投标的基础上,按规定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均严格执行,使工程造价、质量、工期、付款等有据可查,避免相互推委和扯皮现象发生。

四、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灌区工程建管统一,项目实施后,要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良好的建后管理必不可少。为此,管理单位除为项目配备了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负责管理外,在管理手段上积极采用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

同时,灌区在工程管理中重视运用参与式方法,积极推行以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切实保护用水户的利益,确保了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灌区综合效益。

五、结语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9篇

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属补资金,在不强制地方财政配套,移民又无自筹能力的情况下,全市已实施的移民后扶项目平均单个项目投资不足15万元,后扶项目设计只能根据下拨项目资金控制项目规模。三是项目申报不科学、实施主体确定不规范。项目申报随意,编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不科学;有的县盲目实施招投标制,有的县却全部没有实行招投标制;在项目发包上,有的是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有的是移民村(组)。四是实行监理制难度大,项目质量控制不到位。水库移民扶持项目“多、小、杂”的特点导致项目实行监理制难度很大。五是资金拨付不及时,报账程序不够规范。移民扶持项目年度计划审查批复间隔长,跨年安排资金计划、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后扶项目实施严重滞后。县级报账程序不够规范,报账申请受理主体不明确。

原因分析

一是人力、财力不足。首先是移民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难以有效指导和监管项目实施。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基本由新人管理,熟悉业务需要过程;在未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由水利局1~2名工作人员兼职。面对越来越多的资金和项目,目前机构现有的人力资源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其次是工作经费不足。临汾市市县两级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主要依靠同级财政,都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制度建设滞后。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制定了《山西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随着移民工作的不断开展,各地实际情况千变万化,规定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实施“三制”等方面与各地实际的实施情况不相适应,因而显得滞后了些。

三是扶持理念偏于保守。扶持项目没有特色,没有切实解决移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大多数为水利、交通项目。

这些项目或成为其他部门项目的整合资金,或是一些修修补补的项目,大多没有大的效果。

四是项目管理意识淡薄。项目申报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则,部分县由于无力或无人监管,县级以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项目建成缺乏有效的管护,受益移民村(组)不能很好地履行项目运行管护职责,以致项目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由于不善管护,项目在短时间内被损坏废弃。

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相关制度

目前,《暂行办法》已经满足不了现行工作的需要,建议尽快全面修改和完善。一是明确在项目资金中提取一定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二是应规范项目变更的原则、程序、数量和处罚措施;三是明确县级移民管理机构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移民村(组)作为项目主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建成管护;四是褪去移民项目基建管理“本色”,移民扶持项目中不强制推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五是规范县级报账程序,明确县级报账受理主体。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调整项目扶持方向

打破移民扶助项目资金补资金的特质,进一步明确移民扶持项目不寻求地方配套资金的原则,加大移民扶助资金年度投资规模。在全省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大背景下,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适时地调整扶持方向,增加生产开发性扶助资金占有比,注重加大移民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加大干部培训力度

项目监管论文范文第10篇

国际上开展PMC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都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优良的业绩、成熟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便捷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PMC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二是PMC承包商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三是PMC承包商作为业主的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向业主汇报。PMC模式的优点:可充分利用PMC承包商成熟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投资方仅需保留很小部分的基建管理力量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决策,而绝大部分的项目管理工作都由PMC承包商承担。缺点:项目管理费用相对较高,业主对项目的控制力较传统模式弱,PMC承包商一般需通过招标确定,PMC模式下建设过程决策效率较低,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IPMTIPMT(IntegratedProjectManagementTeam)指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一体化项目管理是指投资方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按照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一体化项目部,并受投资方委托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一体化即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的一体化、项目程序体系的一体化、工程各个阶段和环节的一体化以及管理目标的一体化。

IPMT模式的优点:采取IPMT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和项目管理单位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目标;业主可减少在传统模式下大量基本建设管理人员在项目投产后安置的后顾之忧;与PMC模式相比,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决策效率较PMC模式相对要高。缺点:项目管理费用较传统模式高;在IPMT中项目管理单位管理定位不易把握,对项目管理单位的考核难度大。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通常指投资方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总承包商联合体,由总承包商负责装置或单元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EPC总承包商一般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包。总承包商可以将合同中的部分工作分包给分包商,但对分包商所负责的工作承担全面责任。EPC模式的关键就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商以标准化的程序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复杂的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在EPC模式下,投资方通常通过业主或委派业主代表(PMC)管理项目。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都要对承包商进行两级资格预审后才进行正式招标竞争,以选定最优的承包商签订EPC合同。EPC模式的优点:有效克服和弥补业主在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减轻业主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压力;可以将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风险转移给EPC总承包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的主导作用,实现从勘察、设计到采购、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方案整体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总承包商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深度交叉。缺点:业主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较传统模式弱;承包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若业主不加控制易造成项目质量控制水平低下,直接威胁到项目本质安全和长周期运行。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为自建自管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外大型合资项目常采用“业主+PMC”或IPMT等项目管理模式。A石化1000万t炼油100万t乙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EP+C、E+P+C)模式。发包模式依据不同装置情况采用了EPC、E+PC、EP+C、E+P+C等模式。B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1000万t炼油80万t乙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模式。引进社会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IPMT),引入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作为项目管理支持。总体设计单位纳入IPMT,主要负责炼化一体化工程总体设计规定的制订,并协调、解决各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C石化1000万t/a炼油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采用了IPMT+EPC(或E+PC、EP+C、E+P+C)模式。采用联合项目管理团队(IPMT)管理模式,以项目经理部PMT为核心,与各职能部门组成矩阵组织架构。IPMT设立10个职能部门,10个项目经理部(即PMT)。D石化800万t/a炼油工程项目管理采用了业主+监理的模式,对外发包采用以EPC和E+PC为主、E+P+C为辅的模式。E石化60万t/a乙烯改扩建工程采用了业主+监理的管理模式。对大型生产装置和需要特殊技术的辅助装置采用了EPC、E+PC的发包模式,对公用工程项目和其他辅助装置采用了E+P+C的发包模式。中外合资建设的F石化80万t/a乙烯工程采用了典型的PMC组织形式。中外合资的G石化60万t/a乙烯工程采用了PMT(以PMC为主的一体化联合管理组)管理模式。中外合资H石化90万t/a乙烯工程采用IPMT(董事会领导下的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管理模式。中外合资建设的M石化800万t/a炼油80万t/a乙烯工程定义阶段采用中方为主的PMC管理模式,执行阶段采用IPMT管理模式。项目实施的前期采用业主领导下的PMC项目管理模式,基础设计完成后采用IPMT项目管理模式。但PMC部分人员在执行阶段加入到业主为主的IPMT中。I石化1200万t炼油项目的组织形式有别于F石化80万t/a乙烯工程,采用甲方自建自管和大部分工程为E+P+C的发包模式。10项工厂型炼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对比。不

国内外实施的大型工厂型炼化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能简单地对一个管理模式判定其优劣;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必须结合业主自身的管理资源、项目实际情况和项目合作方的需要;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模式,都必须确保业主对项目的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主导作用;以包代管的结果往往导致项目失控。国内外项目建设管理的发展都遵循了同样的规律,即自建自管→EPC发包模式管理→业主+PMC+EPC管理模式的演变。不能简单地由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公司变成PMC公司。国外PMC公司的前身往往是从事设计和EPC总承包的工程公司。PMC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应业主、工程公司和项目大型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对于国内独资建设的工厂型炼化建设项目,采用IPMT+EPC(或E+PC、EP+C)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上述模式的选择有利于发挥工程公司和业主各自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项目管理费用的支出和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工程建设必须保证有合理的建设工期,盲目、不切实际地压缩工期,质量、安全就难以保证,业主和承包商就要承担巨大风险。一般大型工厂型炼化项目从技术引进、合同签字生效到项目投产,平均为4~5年,现场开工建设到项目投产约需3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强化,生产、技术人员参加项目建设过程是项目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设备选型、预试车和投料试车过程,必须以生产技术人员为主导。#p#分页标题#e#

上一篇:炼化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气化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