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范文

时间:2023-02-25 14:19:06

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范文第1篇

孙君

乡村不能用城市规划思维,而应该用乡村营造理念

北京绿十字

NGO组织“北京绿十字”成立于2003年,十多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团队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乡村,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 成功的乡建案例有,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五山模式”,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世外桃园计划――乡村文化复兴”项目、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郝堂村的“郝堂茶人家”项目等。

目前的乡村建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规划城市化。二是景区园林式。三是室内装修酒店样。四是生活与生产分离。五是乡村管理政府化。

根本一点,要把《城乡规划法》分开!乡村不能用城市规划思维,而应该用乡村营造理念,营造是敬畏为先,是东方之说。规划是以人为本,是西方概念,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城乡规划法》合并,实际上是对新农村建设的破坏,现阶段对乡村建设是一个破坏性的规划。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来说,不能用城市的方法建设农村。虽然《城乡规划法》内容上还是区分了的,但只要把它合并,在实际操作中,评价体系、评估体系、验收体系、管理体系,还是以城市标准在建设农村,等于还是一个系统。我在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对中国城乡规划发展的质疑,阐述中国一定要把乡村规划发展与城市规划发展剥离开,谁都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我们眼前见到的东西,和未来还在发生的问题,一次一次告诉我们,不能用城市的思维方式、城市的生活方式建设乡村。但是这个事我们也提了很多年了,也听说最近在做两套系统。国家本身制定的时候是分离开来的,只是我们具体操作过程中又把它混在一起了。学校在教学的时候,培养的专业人才依然是做城市规划的人,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做乡村规划的,出台这个法则就没有意义了。同时,所有论证、验收、招投标系统和城市是一套体系。招投标分过城乡之分吗?没有。监理人员有城乡之分吗?没有。既然没有,证明整个城乡规划法,虽然有乡,但还是城市规划法,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说《城乡规划法》是一个伪规划法。新农村建设规划,不能只做建设方面的规划,而忽略了文化、民俗、生态、健康、环保、养老、土壤修复、生物多样性、平民教育、项目整合等,这些都属于规划范围。现实中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过于重视硬件建设、形象工程,对精神和文化建设只说不做,其实乡村建设要先做精神与文化建设,后做物质建设。

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我讲的更像农村,是符合今天的更像农村,既有乡村文化的元素,又有历史文化的遗迹,还有现代城市科学技术的融入。未来是乡村文化影响城市,城市科学技术助推乡村。这个时代感,既能继承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能融入时代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农村去,是因为它跟城市有差异。如果把乡村建设得城市化,就失去了乡村原本的吸引力。单纯从这一点来看,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就应该差异化,切莫同质化,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是一个适合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农村是未来城市的希望,是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保护旧村,保护历史,保护民间文化,保住农民的朴实无华和真诚勤劳,就是未来新农村的最大希望,本质上是在修筑我们未来回家的路。

现在新农村建设,像是一种“超女型”的新农村建设。我们还没有理解新村与旧村的关系,没有弄明白旧村、老庙、祠堂与华夏文化的脉络,就慌慌忙忙建新村。中国传统的农村建设,农民盖一座房子,可能会盖好多年,甚至几代人,强调劳绩感。跟孩子一样,自己把他抚养成人,才会有感情,才会爱护他。农村建设中,往往把劳绩感丢掉了,施工队来了,一下子就建完了。村庄自古以来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开始是几家人,然后结婚娶媳妇分家立户,变成好几家人,慢慢地从几户人家变成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最后走上社会。现在社会是什么,是克隆一个人出来,迅速放到社会上去,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他对社会不了解,很难融入社会,很难变成社会当中相互有关系的一员。农村也是这样,几乎是毁掉旧村,再建新村。很多地方又把村庄改叫社区,更是不妥,村庄与社区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态。农村建设大多数是当政治任务在完成,更多是考虑政绩,并没有考虑一个村庄该如何完善。农村在这十几年中是一次破坏式的建设,是不健康的、拔苗助长的建设过程,跟温室大棚的蔬菜是一个道理。

要懂得“集城疏乡”的概念,城一定要集中,乡一定要分散,乡村分散是中国生态保护、生态维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城镇化提出建新型农民社区,这在方法上是错误的。农民自古以来依田而生,依地为产。城市要田人分离,乡村要田人合一。乡村越分散,元素越小,环境保护性就越好,土壤保护性也越好,污染就会最少,文化多元性也会越好。这是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我们保护土壤、原种农业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做法,这个概念很多规划部门都不是太明白。做规划时,只能相对集中,不能强行集中。

朱良文

乡村规划需要不断修正,全过程跟踪

“关注者”客栈

元阳阿者科当地给朱良文团队一栋房子做办公室,一楼牛棚,二楼住宿,三楼粮仓。考虑到目前村里没有消费场所,外来者无法停留,他们便自己出经费改造。一楼改为酒吧;二楼办公,还辟出部分当培训室,用来做手工艺教学、哈尼文化展示空间;三层青年客栈。团队出资25万,预计三四年回收,提议村里成立合作社,共同经营,收入按照团队60%,合作社40%分配,待成本收回后团队撤走,由居民全权经营。

很多领域的人关心乡村,这是一个好事,虽然大家不是抱着相同的理念去,但仍然是种进步。我希望各行各业共同面对农村时,多一些协作,少一些猜忌排斥。在有的规划会议上,有组织提出为农村免费规划,但也有人会跳出来质问,为什么要扰乱市场。可以这么说,目前90%的规划是无法实施的。规划不能纸上谈兵,评审通过了,拍拍屁股就走人。规划是为了农村,还是为了自己的成果?这个需要反思。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对共生共存的矛盾,“先保护还是先发展”与“先发展还是先保护”都是伪命题。它们永远有矛盾,需要在动态中同时解决。这些矛盾集中于乡村传统农业文明和新的生产业态之间,传统居住空间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发展热潮和环境保护之间。规划也是动态的。什么规划才是可持续的?只能在实践中去解答。乡村问题千奇百怪,要面向具体村落,解决当地村民问题。路不通,先修路;路通了,破坏更容易,就要解决破坏加速的问题。农村规划需要面向实际,不断更改,全过程跟踪。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开发的类型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自身转化型――依靠自身产业的转型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随之全村的传统民居已改变为新建的延续了传统肌理与元素的新民居,村内全部还是原住民,村寨的传统文化还在,还有传统味,风貌也很好。如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二是外力转化型――由于经济衰落已蜕变成空心村的传统村落,然其自然环境好、原始传统风貌尚存而被一些艺术家、建筑师或投资者看重,由外界投资彻底整治、重新打造成休闲度假村,风貌恢复,经济复苏,但已不是传统村落。如莫干山度假区等。三是带动活化型――一些风貌较原始、多数原住民还在里面,但经济落后、缺乏活力的传统村落,通过外界的资金进入(整治环境、维修民居)与示范带动(客栈、餐馆、组织生产手工艺品等),激发了当地村民开展旅游服务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村落的经济发展。这是目前传统村落活化最常见的方式,各地皆有,河南信阳郝堂村即是其范例。四是有待自主活化型――目前尚有一些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保存下来乡村风貌原始、传统文化保存完整、原住民生活在其间的传统村落,其产业单一,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差,村落破旧,严重缺乏活力。他们祈盼发展,但过去因种种原因一直不被重视;目前急需外界的资金支持与智力支援才能活化,然而从保护传统的纯真性来说又不希望外界越俎代庖,干扰他们的自主发展。这种村落现已为数不多,但不论从历史、社会、文化、艺术哪个角度来看都有价值,如元阳的阿者科、垭口。

我们的理念是,团队要陪伴当地规划落实的全过程。这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我们目前在云南元阳阿者科的乡村项目,就是这种理念的尝试,和村民共同将规划落地。这种尝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就是一颗小石子,引起了一些涟漪,但要达到制度上的改变,谈何容易,需要大量的尝试来推进。

元阳哈尼梯田的世界文化遗产区有85个村寨,其中有5个村寨保护最好,而阿者科又是五个中最理想的,是我们与县领导共同下决心死守的两个村寨之一。阿者科的调研规划阶段自2014年起,2015年4月结束,目前是规划实施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当地梯田农耕,发展高端的哈尼古村落深度体验游;让村寨内部生活现代化,外部风貌不变,三年内家家都改造,改善村落环境。

在乡村规划设计方面,我们强调做有实用价值的规划,将保护规划、旅游规划、详细规划、美丽家园建设、危房改造等多规合一,采用开放式的规划方法,让当地领导、专家、村民、地方文化人士共同参与,并学习社会学学者的农村工作方法,让规划在实时操作中便于落地。

村寨问题太多,简直无法脱身,规划做完后,撤退还是不撤退?这需要很大的决心。既然决定跟踪规划落地,那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我们在规划文本中明确,团队以“规划实施协作单位”的角色存在。这是我们内心斗争了三天才下的决心,因为这个角色意味着,我们团队要在这里花相当长的时间,没有经费的话,还要拿出自己的经费来支撑。为便于实施,我们在村中设立“规划实施协作办公室”,跟踪实施进行技术服务,并主动协助、推动规划实施――与上海伴城伴乡公益组织合作推出《关注阿者科计划》《红米计划》,目前正在落实近期的15件工作。

刘昭吟

传统意义的“规划”,在乡村场域基本不存在了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乡村情况差异很大。如果要说共性的话,以乡村作为都市的对立面时,无论在哪个区域,乡村都是相对劣势,不只是经济上的劣势,也有文明上的劣势。劣势者最需要的就是赋能(empowerment)和包容(inclusion),使其有机会调整位置。赋能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选择什么作为赋能路径,是真正的难题与挑战。如果没有搭配结构调整,在既有结构中、既有游戏规则中,弱势者之所以弱势就是因为无法胜任既有规则的“渔”。所以赋能必然需要以结构调整作为支撑,从弱势者自身的特征与能力出发,而不是优势者的规则,给予另类发展的机会和肯定其价值,这便是包容。

过去在乡村规划上,大家普遍的做法是以城市规划的规则做乡村规划,譬如道路规划无视村庄肌理,为了城市公共设施的规模经济而迁村并点,而没有去想乡村是不是有其他做法。这个方法上的误区基本已经被认识到了,大家开始采用学习地方智慧的方法。然而,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学习地方智慧表示乡村规划建设的知识还不是显性可传播的编码知识(coded knowledge),规划知识是在地的,是过程的,是边做边学的,是在做的过程中理解的,是营建引导建筑,是工匠引导设计。这就使得乡村规划的经验难以知识化,难以成为一种可复制、可学习的工作方法。甚者,乡村规划是总体性的,是策划、规划、设计、营建不分的,可以说传统意义的“规划”,在乡村场域基本是不存在了。

乡村规划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乡村规划的知识体系与城市规划有很大的不同。乡村规划最重要的知识领域不是工程性的实质环境规划,而是各种综合性知识;规划者的角色不再是“专业者”,而是“有知识的帮助者”,或用前面的词,“有知识的赋能者”;规划者的沟通能力,成为规划者的重要技能。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乡村规划的知识化很重要,否则乡村规划只能停留在个人经验层次上,无法通过知识传播、学习、批判,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乡村规划范文第2篇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保证。各乡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防止乡村无序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指导农村房屋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聚集,实现资源节约、降低建设本钱,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乡村规划现状

市现有13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3个办事处,310个行政村,1839个自然屯。目前,三个办事处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长春市政府审批。除土们岭镇以外,其它1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已于年编制完成。1839个自然屯的建设规划是年编制的现已过规划期,不能起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为指导和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年,市从吉林省建设厅争取15万元资金,完成了镇和村、 村、九郊办事处村、沟镇村、镇等六个新村总体规划。

三、乡村规划编制的时间、范围

根据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城乡规划法》要求,结合我市规划现状,年全市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目标任务是

1抓紧乡(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年起至年,全市所有乡镇要完成乡(镇)域乡村体系规划修编审批工作;

2加快“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每个乡镇、办事处要根据乡镇域体系规划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12个“中心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自年至年完成“中心村”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

3自然屯建设规划年底前全部修编完成。市政府把乡村规划编制、审批完成情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乡村规划编制要求

1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各乡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积极做好规划修编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单位专家的特长,科学制定规划,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搞好科学论证,严格履行规划审批顺序。

2做到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集聚发展。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3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鼓励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入城镇。对乡村规划建设用地内的农民住宅建设,应当按着当地乡村规划要求,集中共建村民住宅小区。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村规划要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民俗。村庄规划要科学合理,集聚要适度有序,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开展。要切实重视并维护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各乡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依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布置、全面落实乡村规划任务。编制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1积极落实规划编制资金。组织编制乡村规划是各乡镇、办事处的重要职责,要按着《城乡规划法》要求,将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财政也将对乡村规划经费予以适当的补助。要切实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2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连续性很强的复杂工作,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镇规划、乡规划及“中心村”规划必需聘请具有国家供认的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编制任务。村屯建设规划要在市建设局的指导下由各乡镇、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确保编制质量。

3及时做好规划的审批工作。保证规划的实效性和合法性,应抓紧时间做好规划的审批工作,防止规划审批时既已失去指导建设作用效能。

未经法定顺序批准的规划不得作为乡村建设管理的依据,经批准的乡村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各项建设必需依照规划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根据建设需要确需修改规划的应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顺序进行。

六、依法做好乡村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各级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做好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规划审批顺序。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依法做好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乡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的现象发生。

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项目必需取得相关规划许可后方可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项目符合乡村规划要求,同时要确保农民建房平安。乡村建设管理部门应对符合规划的要求、达到施工条件的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规划审批效率。

2严格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依照《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对于违反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等各类违法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置。

3各乡镇、办事处是乡村规划实施的主体。要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队伍,统一设立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经费,确保管理机构队伍的稳定。

七、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

乡村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综合发展规划;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为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并做好环境保护。所以,乡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服务在基础设施等完善以及农村用地的结构布局规划,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一开始的乡村物质建设规划转变为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农村转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建设。②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应将富民、宜民以及和谐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乡村的功能转型速度,实现乡村功能的快速升级,营造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促进联合合作,提高产业的收益,对于农村的一些大项目应尽量落实,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另外,对于农村的一些产业,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产业文化。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发展和阶段建设、村建与民富、内涵和特色等几大关系进行重点处理。①应具体体现出村庄项目建设的实质内涵,从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工作要做好;②在进行农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时,不能太注重项目建设的多少和大小,而应从村庄村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为村民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③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动机制,建设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对农村的用地空间进行规划落实,主要体现出促进农村村民精神和物质的共同[1]。

2“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遵循统一规划、并村共富、整合资源的规划理念。有些村庄非常富裕,而邻近的村庄比较贫穷,因此两个村庄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庄的产业资源来推动较为贫穷的村庄经济的发展,改变贫穷村庄产业资源缺乏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富裕村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经济比较落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来弥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的经济福利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开创村庄建设新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行“美丽乡村”的统一建设,优化农村的产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另外,应对配套、布局以及建设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规划,并且,在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个社区的设施和经济增长项目布局,实现并村共富。(2)在进行“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全域美景、互动发展以及产业兴村的理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对农村突出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其核心作用,促成经济链式的产业经济。①对农村的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同时做好旅游线路、产品、基地设置的规划设计,提高农村的农业规模和内涵;②促成农村工业经济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比如在农村建立家具产业基地等,建设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引入外来人口进行消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建设农村产业链,提高农村知名度,增加农村的创业就业竞争机会,以回馈农村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有着“中国十大名村”之称之一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该村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面是横店镇,北边是东阳市区,地理条件优越,总人口4476图1花园村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主要产业有地产、红木家具(见图1)、基础材料、高效农业、以及食品服装等,且花园村通过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贸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在对乡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时,应具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地理条件、经济现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产业资源等,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并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由上文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论述可知,“美丽乡村”的建设应遵循“产业驱动、功能升级以及节约高效”的创新理念和规划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用地布局、项目建设、生态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设计。3.1“美丽乡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首先,因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特点,结合该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其他具体情况,建设该地区的发展元素,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为我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园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该村主要从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块区增长以及用地建设的角度去考虑整体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从用地的整体空间上对地理性质进行改造提升,对整块的土地进行整体性的开发,对该村的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强建设。另外,花园村将东永二线、东永一线和花园大道作为该村主要发展的核心地带,并规划为四大产业发展区,结合居民现状规划服务半径,对该村的社区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建设了六代居住块,还对该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规划[2]。3.2“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建设。①应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村庄的基础建设一起进行规划,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浙江省花园村,实施了“退宅还耕”的政策,对该村的主要生态节点以及景观地带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并基于该村的生态功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②对一些棚户区的地块、或其他闲置地块以及边角地块进行规划设计,融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资源的发展。3.3“美丽乡村”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在对乡村单位进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时,应以本地区的社区功能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做好乡村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我国乡村单位的人民生活品质。首先,乡村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和地块的功能结构,整合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相应的乡村单位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3.4“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乡村单位要实现相应的健身目标,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点,应明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实施步骤等。乡村单位的项目建设规划一般有农业示范区、木材产业基地、休闲娱乐公园以及旅游产业聚集区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论述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我国综合发展规划理念对我国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生态景观、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供同类项目的参考。

作者:洪卉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许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6(12).

[2]尤莉,贾蕾.谈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6(07).

乡村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浅议;乡村;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planning design features of the analysis points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sign of the current rural planning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On; villag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乡村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多样化的系统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创新手段来务实工作,改变传统观念,继续深化和完善其内容和方法,并加强乡村规划管理,使乡村规划设计确实对乡村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1 规划设计方法

1.1 确定主导因素。确定当地目前、近期及远期内的工作重心,比如工业建设为主导因素、社会事业急需跟进、道路系统严重影响发展、文物古迹急待保护等,从而为下一步方案的取舍做出准备。

1.2 方案的取舍。将区位、产业、公建项目、环境保护等各个系统独立出来,确定其最佳的布置方案,当其中有矛盾时,则根据上面确定的工作重心予以取舍,当然还应跟有关部门多次商讨确定。比如沿国道建设与道路交通规划有矛盾时: 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整治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防灾及疏散能力,这样就要相对弱化沿街建设指标;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工商业的发展和促进沿路居民点的建设,则只能放弃一部分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或使对外交通改道等手段来进行弥补。

1.3 图面分析。在确定了以上大的原则后,图纸上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功能划分、规划结构、道路系统、公建布局、绿化系统、环卫系统、防灾系统、基础设施布置等方面,有了立意在先,这些工作都变得较为清楚和明确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闭门造车、无的放矢之嫌了。

1.4 规划资料收集。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自然、历史、人口、土地、建设现状、基础设施现状及计划、经济发展现状及计划、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环境建设情况等。这一部分工作成效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优劣,应该按部就班,切忌缺斤短两,除了现场踏勘以外,还应配合乡村干部解决规划的选址、定界以及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

1.5 规划资料分析。大致可以从规划背景(起因)、区位区域、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口预测、土地利用情况和可能、道路系统的优化、公建布置现状及需求,农宅建设的规格和朝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需求及可能性,历史文化遗产及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列出其优势和制约条件。为避免思维混乱,各方面之间的影响可以到下一步( 方案的取舍) 再考虑。

2 规划工作的特点

设计一枚胸针和一个城市是相通的,从立意、定性、定量而到埋头苦干,并不时的回过头看看是否偏离了初衷,但量变产生质变,不同的事物又有着不同的自身规律,学习设计的过程也是对研究对象的规律掌握的过程,这也导致了不同领域的产生。

2.1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当考虑城市的建设条件时,涉及到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当考虑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时,又涉及大量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而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树立全面观点,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2.2 建筑设计是具体而明确的,规划设计是宏观而模糊的。建筑设计一般针对既定的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与人的尺度相当的,也是为人所常见的,故此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明确和具体; 而规划设计更加类似于模型系统,它需要在不断的“建立模型———实践———再建立模型—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比较模糊。

2.3 建筑设计是相对感性的,规划设计是相对理性的。似乎人们一直有个认识———规划是一门艺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当今的规划应该更加理性地面对,审慎地抉择,抽丝一般地思索,而将展示激情的渴望隐藏在逻辑性的词句和线条之后。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因为规划中能够自主地确定一个城镇的景观导向以及主导风貌,却少了许多建筑设计中的约束,这无疑是一种补偿吧。而建筑设计在生活日益宽裕的今天,却展现出另外一番风采,建筑物的艺术性也有可能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许多甲方不仅自己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同时也给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展现空间,这无疑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

2.4 建筑设计思维是相对单一的,规划设计思维是网状的。建筑设计因其明确性,前期条件或外在约束是较为具体的,所以设计工作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筑物本身的研究之中,从内外联系———功能布局———造型处理———理念的表达的方面找到切入点,虽然思考过程中有反复和比较,但相对而言是单纯的; 规划设计的模糊性决定了它的工作重点是在前期,包括当地资料的收集、判断和筛选,还包括上级的、同级的、相关的一些政策规定以及规划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资料的前提下,在脑中形成感性的认识以及好感,才能准确地定位性质和确立规划原则;相对而言,具体的方案编制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5 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的外延学科有所不同。建筑设计涉及的学科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学、精神文化学和艺术文化学三大类,研究对象分别集中于材料、结构、建筑和人本身; 规划设计的交叉学科则更注重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宏观研究,包括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生态学、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等。

3 对当前乡村设计工作的考虑

目前有些单位和领导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似乎走入了一种误区。反应出的问题是对现状农居布局和建设模式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归纳,“一刀切”地强调整齐划一,使得以住的农村印象逐渐弱化。与之相反,当今欧美国家则提出应重视和学习古老的村庄布局模式,因为这是人类良好的居住模式的原型,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经历多年形成的对自我生存空间环境建设的一些认识。

记忆中的农村是自由和谐的,一棵老树,一口石井,一面挡壁,一片小小的谷场,一座村口的山神庙,这些都是一种趣味空间,也是可供人记忆的元素,更深刻的是反应出一种田园生活的舒适态度。而在当今许多新农村的建设之中,这些似乎都看不到了。

3.1 忽视了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特色,新建的空间布局依从着严格的功能分区,变的机械乏味,缺少生气,简直像是城市住宅楼的翻版。整个村落可识别性减弱,以往村头巷尾的交流空间被压缩甚至消灭。

3.2 过分强调道路的平直方正,并表现为兵营式的院落布局方式,这样不仅弱化了其作为农村的自由感觉,同时使农村群落空间的趣味性逐渐消失。以往宅前屋后那绿树成荫、儿童嬉闹的空间变成了统一化的规则绿地,超过屋顶的树冠所形成的美好天际线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农村一些特色生活方式被强行调整并规范,这是违反新农村建

设初衷的。

3.3 房屋造型的简单重复不仅违背了农民的自我意愿,损害了个性发展的可能,同时也违背了中国民居建筑群落的特点———以简单的体型进行灵活的组合,从而形成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反之少部分豪华小别墅用地开阔,个体造型繁复张扬,地位孤立不群,材料应用与众不同,虽然算是百家争鸣,但也与规划指导相违背,显得不伦不类了。

乡村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规划;法律性质;法律救济;规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8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将乡村规划纳入调整范围,改变了以往《城市规划法》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分别对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进行规制,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二元分立的状态。《城乡规划法》将乡村规划分为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以及镇规划并列统称为城乡规划,并就乡村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为系统研究乡村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

1 乡村规划的概念与发展

乡村规划指国家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一定时期内乡村住宅、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在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方面的部署、安排。乡村规划是随着城市规划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了乡村建设管理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房建设工作,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乡村建设处,但是这一阶段的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的规范,只停留在政策性的行政管理层面。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了乡村规划建设问题,乡村规划制度在我国才有了法律依据,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我国农村人口多, 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 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展迟缓的主要因素。目前, 规划的主流实践主要集中于城市。通过长期实践, 小城镇规划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仅小城镇数量大幅增加, 其空间结构、功能和环境也有显著改善。而乡村建设尽管每年的投入不少, 但基本上处于自由、无序和盲目状况, 存在着住区功能不全、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足、土地浪费严重、民居传统与地方环境空间丢失、居民点分散、规模偏小、农业服务条件不足等问题。导致我国乡村规划建设目前这种比较无序和混乱状态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位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步伐, 规划理论、实践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上,

大量规划学理论成果、技术规范、技术标准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大家都认为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只要照搬城市的模式就行了, 导致广大乡村的规划与建设都是一个模式, 完全失去了乡村应有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 特

别是乡村居民人居环境意识的觉醒, 加上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人们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等的交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乡村人居环境的好坏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于是人们开始重视乡村的规划与建设, 当然, 这与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2 乡村规划的法律性质

对乡村规划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涉及到两个层面:行为意义上的乡村规划和结果意义上的乡村规划。前者指乡村规划的制定主体依据法定程序编制、确定、实施乡村规划的过程,即乡村规划行为;后者指乡村规划制定主体所编制、确定的文本形式的乡村规划,即乡村规划的内容。

2.1 行为意义上乡村规划的法律性质

首先是乡村规划的编制、确定过程。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乡村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为乡镇人民政府,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的上一级政府审批确定。可见,我国乡村规划采用政府部门组织编制、审批确定的模式,是政府部门的职权之一。因此,乡村规划的编

制、确定过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制定和普遍规范的行为。

其次是乡村规划的实施过程。《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乡村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赋予相对人在规划区内使用土地或进行建设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行为。此外,乡村规划的实施还包括对违反乡村规划的,有权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及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乡村规划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行使职权从事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

2.2 结果意义上乡村规划的法律性质 结果意义上乡村规划法律性质的探讨涉及到乡村规划的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即乡村规划内容的法律性质与乡村规划文本的法律性质。

首先,乡村规划内容的法律性质指乡村规划中做出的各种规定性要求的法律性质。由于乡村规划要对农村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做出具体安排,这实际上是限

制农村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使用土地进行建设的自由。对于乡村规划的这一属性,有学者认为属于公用限制,即为满足特定的公益事业的需要而对特定的财产权赋予公法上的限制。更进一步分析,此种限制可以细化为使用管制和密度管制,前者是对土地用途的限制性

规定,后者是对建筑物高度、建筑物容积率、基地面积等方面的限制性要求。

其次,乡村规划文本的法律性质是指其属于何种性质的文件,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结合《立法法》的规定,因为乡村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这就排除了其成为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可能性。但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七条与第九条,乡村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则成为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都应当服从规划的管理。因此,乡村规划文本属于没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即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的能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 乡村规划的法律救济

乡村规划的法律救济指因乡村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修改等行为违法或不当而受到侵害的主体向行政机关或法院申请撤销、变更该行为,并请求弥补因该行为所产生损害的制度。因乡村规划体现为一系列制定、实施以及修改等过程,且不同阶段的行为过程其法律性质不同,所以乡村规划的法律救济在不同阶段亦存在差异。

我国《城乡规划法》并未明确规定规划保障请求权,而是概括性地宣示:对于因规划修改而受到损失的利害关系人,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因此,对于行政机关未主动补偿因修改规划而造成的损失时,应赋予公民规划保障请求权。此外,应进一步明确补偿数额的确定方式

以及补偿争议的诉讼解决方式。

4 乡村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

乡村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指国家现行的有关乡村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修改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乡村规划作为一项制度,在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层面都有相应的规范对其加以规定。研究乡村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乡村规划制度,明确乡村规划与其他规划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推动乡村规划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4.1 乡村规划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

首先是宪法层面上,《宪法》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第八十九条关于国务院行使的职权中规定:“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

区域的……城乡建设事业……等行政工作……”宪法的这些规定提出了公民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并且授予政府管理城乡建设的权力,也构成乡村规划对公民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加以限制的宪法依据。

其次是法律层面上,《城乡规划法》系统规定了乡村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程序,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乡村规划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第五章“建设用地”对乡村规划的建设用地规划和用地程序做出了限定。这些规定与《城乡规划法》中有关乡村规划的内容共同构成法律层面上的乡村规划体系。

再次是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层面上,《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未废止,依旧具有效力。在乡村规划领域,《城乡规划法》未加以规定的则适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8 年 1 月 30 日建设部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作为部门规章构成乡村规划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容。最后是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层面上,如各地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等。

4.2 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的竞合分析《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并且明确乡村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乡规划法》亦规定乡村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上述规定在法律规范层面界定了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即城乡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细究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为对象,界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乡村规划则主要以乡村建设用地为对象,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内的建设活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村规划的前提。对于两者内容冲突的情形,应认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效力优先于乡村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83.

乡村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乡村规划;可持续发展;

引言: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理念的引领下,“低碳”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低碳方案中,我国开展了多以城市为主的低碳城市建设,即我们所熟知的“低碳城市”,乡村通常是被忽略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减少乡村的碳排放,从低碳的理念对乡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1.低碳乡村规划内涵

低碳乡村是指在一定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村民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广泛参与,以村镇为核心,以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农民种植和养殖高效产业化为重点,实现“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和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乡村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基于低碳理念基础之上,试图以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人类价值的乡村规划。它坚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实现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从而达到乡村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

2.低碳乡村规划的内容

由于我国部分城市开展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因此,低碳乡村规划内容的编制可以借鉴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规划内容、规划深度等方面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低碳城市规划的要求来编制低碳乡村规划。

2.1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为低碳乡村规划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产业规划是乡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乡村地区的产业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低碳乡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低碳产业,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例如浙江省磐安县部分乡村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规划可以考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旅游产业;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衍生品的开发,结合农家乐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农产品可通过游客实现产销一体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走低碳产业发展之路。

2.2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是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作出整体安排与部署,它决定了今后乡村发展方向,间接影响到今后乡村地区碳排放量。紧凑式的用地布局是低碳乡村规划的一种方式,低碳的用地布局一般以紧凑、多功能的形式组织乡村的各种用地。紧凑的用地布局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有利于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次数,从而大幅减少由于通勤造成的碳排放量。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乡村的地形地貌、历史形成格局,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紧凑的用地布局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用地,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构建与发展低碳交通体系提供基础

2.3能源设施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相对单一,效率比较低下,生活的主要能源仍是柴薪和煤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大部分的乡村地区利用程度较低,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煤炭和柴薪的使用成为乡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在编制乡村规划时应当努力做到:推广太阳能、沼气能等高效清洁能源,促进乡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大力推广节薪灶、节煤炉,提高乡村地区能源利用效率;

2.4住宅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乡村住宅的新建和改造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在乡村地区中是使用最频繁与能耗最大的,因此,加强住宅建筑的节能减排,尽量减少住宅建造与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乡村地区住宅合理节能减排的关键,更是对乡村地区住宅建设低碳化路径的一种探索。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人们普遍意识到住宅建筑生命周期循环使用的重要性。建筑对能量的需求和消耗超过了交通和工业,绿色建筑已深入人心,住宅的低碳化已经尤为重要。

3.低碳乡村规划的对策

3.1建立低碳乡村建设组织机构

低碳乡村建设项目应该由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计划、农业、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环保、科技、规划部门或乡村组成低碳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吸纳低碳技术专家参加,组成领导、专家、乡村工作人员、农民和乡村乡镇企业家共同配合的组织机构。项目小组成员应是多部门、多学科合理搭配人员内部结构。关键岗位人员要稳定、低碳环保意识要强。项目小组应定期组织低碳技术应用培训,将低碳技术自上而下贯穿项目全员,从而使低碳乡村建设项目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并得到良好实效。

3.2低碳乡村制度的完善

建设低碳乡村,应尽快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和低碳乡村考核制度,将低碳乡村和低碳城市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为低碳乡村建设提供依据。目前,在低碳乡村建设方面,世界有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低碳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体系以及乡村环境规划制度、低碳乡村清洁生产制度、乡村环保责任制度和低碳乡村环境监测制度、低碳农业财政补贴制度等,但在这方面还应该不断补充并逐步完善。

3.3构建低碳乡村建设的宣传氛围

应当充分利用横幅、标语、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向乡村农户宣传低碳理念。以发放宣传资料、趣味单元剧、知识问答等形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度普及低碳知识,推广低碳发展理念。支持高校、环保组织等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向乡村开展低碳公益活动,进行低碳知识的专门培训。改变农户家庭能源结构、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来减少碳排放,鼓励农户以实际行动开展低碳生活,践行有责任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4培养低碳农户,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在低碳乡村建设中,应注重对低碳农户的培养。低碳农户生活在乡村农户身边,对乡村现状了解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低碳农户也可以现场去对乡村农户进行指导。应调动低碳农户的积极性,其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能够在乡村中起到示范效应。在具体管理中,可以考虑建立低碳农户的档案,定期组织环保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技术部门对低碳农户进行低碳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让低碳农户负责对当地农户进行低碳信息、技术的传授。

4.结语

低碳理念下的乡村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低碳的视角来编制和建设低碳乡村规划,以期降低乡村地区的碳排放,促进低碳社会构建,使乡村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徐雷.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J].建筑与文化,2006(8):20-28.

乡村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乡村规划;公共政策;调研;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292-05

Public Policy and Planning for Modern Countryside

LI Bao-hua1,2,CAO Kun-zhi3,DU Xing-liang2,ZHANG Xin-li4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Xi′an 710055,China;

2. Henan School of Finance & Tax,Zhengzhou 450002,China; 3. School of Architectur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4. Construction Company of Changge City in Henan Province, Changge 4615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ique route of modern countryside planning wa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 of public policy to represent the benefit of farmers. And analysis on the early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materials was emphatically expatiated. The issues needed to b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planning were found out in order to make the planning more pertinent and exercisable.

Key words: modern country planning; public policy; survey; analysis; use

城乡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观点由来已久,业内许多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城乡规划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及城乡规划是协调公众利益的机制等方面都有涉及。有学者在公共政策的基础上对城乡规划进行了重新定义,并通过和其他多方面的公共政策对比,指出城乡规划是一种具有综合目标,以空间为载体,过程开放,衍生效应极强,刚柔并济的公共政策[1];有学者认为城乡规划要在公共政策的视角下进行评估,要重新审视城乡规划评估的政策维度,理顺方案的技术评估、规划主体的价值评估、规划过程的实施评估和规划结果的效绩评估之间的关系[2];也有学者提出城乡规划是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通过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核心目标――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对协调的公平性,协调的基本准则、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协调原则[3]。大多数学者在理论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城乡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就其操作层面和具体的实践层面研究得较少[4-9]。

基于这种状况,通过实例调查,以规划行业的最基层细胞――现代乡村规划进行阐述,以期达到现代乡村规划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并对其他规划有一定的借签作用[10]。

1 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现代乡村规划技术路线的制定

现代乡村规划的制定者是县级或镇级的主管人员,但最终的服务对象是规划村庄的村民,因此村庄规划的主体是村民,村庄规划村民最具有发言权,最具有参与权。

基于村庄规划最能体现村民的意愿,最好地为村民服务的原则,设计了一套技术路线(图1)。

2 现代乡村规划的前期调研

2.1 问卷内容的确定

问卷内容是否合适是决定调研成功与否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问卷里面所涉及的内容应对村庄规划有帮助,首先是要发现村庄里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的解决方案,另外,关于村民下一步的投资方向以及村民对自己居住空间的要求等内容都应有所涉及。村民意见调查表内容设计情况以及对每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如下:

第一个题目为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了解的程度,第二个问题为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所持有的态度,这个问题是表明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的重视程度如何,以便于下一步规划的实施;第三、第四、第五个题目分别涉及的问题是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的重点,这几个问题主要想搞清楚村民认为现代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同时这些问题也能折射出目前村庄建设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第六、第七个题目是涉及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模式以及村民对迁村并点的态度,主要是从整体方面来说的,用于对下一步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指导;第八、第九个题目是村民对村容村貌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也是为下一步现代乡村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第十、第十一个题目是关于现代乡村建设的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方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来说的;第十二和第十三个题目是村民对房型的要求以及对室内空间的要求,其内容也为下一步规划房型的选取提供依据;第十四、十五、十六个题目关注的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村民下一步的经济投资方向,主要是关注村民经济的走向问题;第十七个题目是关于现代乡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问题,主要是为现代乡村的产业选择打下基础;第十八个题目是关于耕作半径的问题,主要为下一步现代乡村居民点的布局提供依据;第十九个题目是村庄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如何利用,主要是为下一步的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打下基础;第二十个问题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是村民对现代乡村的发展和建设有何想法和建议,主要想让村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提一些建议,让村民直接了当地发表意见,不受任何约束。

2.2 调研表格的发放与收集

为了使调研的结果更充分地反映村民的意见,采用了随机发放与重点发放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主要是考虑操作性和可行性。

重点调查对象主要是村干部,相对村民来说,村干部对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客观性。村干部在村委会工作,对村里的问题有全局性的把握,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比较强,他们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村里的问题。

随机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村民。大部分村民主要从自己的切身利益方面考虑问题,关系到村庄规划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和村干部的意见具有互补性。

重点调查对象和随机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4,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大部分调查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

2.3 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00份,每个村庄为20~30份,其中收回有效调查表400份,占调查表发放总数的80%。统计结果显示,对村民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及村民所关心的问题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1)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持欢迎的态度,认为现代乡村规划就是修路、建房、装自来水。图2、图3结果表明,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是100%的欢迎。村民对现代乡村规划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按他们的理解,现代乡村规划就是为他们修路,为他们建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站、公共活动中心等)或者为他们装上自来水。所以,村民认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修路和装自来水;村民走泥路感觉很不方便,就希望路面硬化,村民吃水很不方便,有的饮用水还导致地方病,因此他们就希望吃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村民看病难,就希望多建医疗卫生设施。村民对自身健康及文化娱乐的需求比较大。从公共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来看,村民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即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占的比例比较大。说明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村民的生活水准逐步向小康靠近(图4)。

2)对迁村并点大部分村民还是持欢迎的态度(图5)。他们只知道迁村并点是个新鲜的东西,并不知道操作起来的难度,尤其是在用地调整方面和资金运作方面。对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态度,大部分村民选取了近期整治、远期新建(图6),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比较理性的。

3)从对住房改建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看,大部分村民是勉强承受,表明农村住房建设用去了村民的大部分资金,村民们省吃省穿就是为了建房(图7)。

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关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方式大部分村民选取政府和集体投资,村民想走好路,想吃上自来水,就是不愿意出钱(图8)。

5)村民能够理性选择自己的房型,能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具体对待。对房型的要求是适度超前,对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具体对待,可见村民在建房选型时还是以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的(图9)。

6)村民的经济来源目前主要以打工为主,对下一步的投资方向大多倾向于子女教育和自身健康(图10)。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和打工为主,并且打工收入的比例超过了农业生产收入的比例,可见打工确实为农民增收不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及村民下一步的投资方向还有村民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没有共性,具体的村庄有其特殊性;下一步主要的投资方向也有明显的前瞻性和务实性――为子女教育和自身的健康着想。

7)耕作半径不是制约居民点选取的主要因素。村民对耕作半径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村民对田地的依附力减弱(图11)。

8)村民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很深厚。对搬迁村庄腾出的土地大部分村民认为应该还田,可见村民对土地耕作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图12)。

9)村民对方便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比较强烈。大部分村民认为现代乡村规划应加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前面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另外,通过现场的踏勘以及征求部分村民和村干部的意见,也从中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作为现代乡村规划的依据。

2.4 调查问卷的分析结论

1)村民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比较强烈,因此在现代乡村规划中要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认真做好每项专项规划。

2)村民对自身健康和文化娱乐的需求高于其他方面,这在公共设施的配置中应重点考虑。

3)房型的选择、经济的承受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方式以及现代乡村下一步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争取做到一村一品,真正体现现代乡村的特色。

有了这些结论,制定现代乡村规划初步方案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初步方案的讨论应由镇政府牵头,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3 方案的汇报、评审与公示

3.1 方案的汇报

方案汇报是现代乡村规划必经的一个程序,因为在汇报之前所有的想法和方案对于村民来说还只是停留在脑海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图面上,其效果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是否合适没有直观的感觉;同时,对前期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否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另外,规划范围的确定对村民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在规划人员看来,只要符合地质地貌方面的要求就行,但对于村庄本身来说,村与村之间的调地以及生产队之间调地都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初期的方案汇报,找出方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某些关键的问题上,要对方案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方案的调整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方案调整之后,再让村民看一下是否按照他们的意图和想法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把他们的想法和意图都落实到了图纸上。

在规划方案符合了村民的意愿,解决了村庄现存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基础上,现代乡村规划的方案才可进入评审阶段。

3.2 方案的评审

现代乡村规划方案的评审一般是一次评审多个村庄方案,由于时间原因,专家们缺乏对村庄现状和村民相关发展规划的了解,他们一般不会对方案本身作出评价,有些专家和领导有时会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村庄的发展定位和定性做一番论述,另外也会对小的方面做点评,方案评审会一般应请村民代表参与[11]。

3.3 方案的公示

方案评审后,应根据专家和村民代表以及有关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进行公示。公示一般在村委会进行,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个工作日。公示的目的是让村民对方案本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告诉村民村庄未来的发展情景,另外村民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方案提出局部的修改意见,这也是现代乡村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让村民们参与规划的具体体现。

4 结论

现代乡村规划要体现村民的意愿,过程看似有些复杂和乏味,但这正是最基层规划所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是中国社会中最基层的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现代乡村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具体体现。

致谢:和红星教授对该文进行了修改,参加前期调研的成员还有谢海滨、王甲加、王晓天、张亮亮等,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何 流.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07(6):36-41.

[2] 欧阳鹏.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评估模式与方法初探[J]. 城市规划,2008(12):22-28.

[3] 梁晓农,赵 民. 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中的“协调原则”[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47-52.

[4] 何子张,李 渊. 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J].城市问题,2008(11):93-96.

[5] 丁 楠,张 亮. 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52-53.

[6] 雷 诚,范凌云. 试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地位与制约[J]. 规划师,2008,24(1)::87-90.

[7] 吴志城,赵 民. “物权法定”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关系之辨析[J]. 北京规划建设,2008(1):15-18.

[8] 彭海东.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特征[J]. 规划师,2007,23(8):47-51.

[9] 范小梅. 基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实施模式探析[J]. 科技信息,2007(15):249.

[10] 和红星. 西安与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乡村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创建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

一、美丽乡村规划

(一)美丽乡村的规划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56%。也就是超过半数的人口还是在农村里,要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首先一定要解决好农村突出的问题。目前,在一些经济较落后的省份,城乡二元分化现象严重,农村环境大多数是脏、乱、差,相应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缺乏好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鉴于此,全国上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示范工作。

(二)明确规划重点

根据国家、省、市级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相关文件精神,应充分调研了解村庄的实际情况,规划重点要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项目库,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效指导解决创建美丽乡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把村庄打造成为产业更特色、保障更有力、环境更宜居、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美丽乡村。

(三)做好类型选定

美丽乡村规划必须把握住村庄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扶持政策,深度挖掘村庄的潜力,进行SWOT分析,尊重村庄历史特色和村民意愿。以落实具体行动为前提,在努力做到“一村一品”的同时,还要做好美丽乡村类型的选定。乡村类型有多种形式,如人文历史型、殷实宜居型、自然生态型、民居风貌型、休闲旅游型、工农结合型、农田水利型等。每个村庄可根据自身的特色选定合适的乡村类型。

二、枫石村发展条件

(一)江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

江山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并拥有江浙沪唯一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从2009年开始,江山抓点连线、以点带面,在农村大力推进产业增收提升、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和基层基础提升等五大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农业产业提升创富裕乡村、农村环境提升创美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创满意乡村、精神文明提升创文明乡村、基层基础提升创和谐乡村”等“五村联创”活动,力争到2020年,把大多数行政村建设成“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的“中国幸福乡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打造新的部级区域品牌。

(二)枫石村概要

江山市枫石村位于峡口镇东南面,离江山市区35公里,北距峡口政府2.5公里,东与大峦口村相连,南与三卿口村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枫石村山水环抱,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有14个自然,594户,1882人。2007年以来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衢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石畈村、衢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衢州市五星争先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枫石村拥有全国闻名的制瓷文化以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优良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枫石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三)“瓷”文化价值显著

枫石村位于古时仙霞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的陆上运输线上,自身文化优势显著。著名的三卿口制瓷作坊就位于枫石下辖碗厂自然村内,其于1979年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并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完整的宋瓷作坊,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窑址,也是中国早期青花瓷的发祥地之一。其工艺流程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方法吻合度极高,其保留有完整的生产设施、工场布局、技术工艺及生产组织方式,是中国传统家庭式手工作坊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陶瓷史有重要价值。

(四)现代农业示范园

枫石村流转土地800多亩,建立了江山市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也是江山市唯一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内共有5个公司、合作社――江山双得利果蔬专业合作社、江山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山珍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江山贺康果蔬专业合作社、江山绿园花木有限公司。园区内有葡萄、草莓、桃等果树园区200多亩、花卉苗木园区400多亩、蔬菜园区200多亩。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服务配套的农村新社区已初步建成。在台湾创业园优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搭建了一个引进台湾先进农业技术、管理方式、资金和人才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台海关系、促进两岸人群商业互动,对于江山、浙江、乃至全国都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三、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特征

生态型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模式,不仅要突显出乡村的“美丽”,还要本着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创建新型农村,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生存环境。

(一)尊重自然

山、水、田、宅一体化是生态型美丽乡村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农村生态环境所体现出来的秀丽风光不仅要通过规划设计来呈现,还应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建设结构融合在乡村地理环境中,在乡水风格的影响下,突出自然的主导作用。

(二)环境优美

美丽乡村除强化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之外,还需注重乡村卫生管理和监督,在公共场所、街道周围都应设置警示性标语,让居民能够时刻保护乡村环境,有利于长效保洁机制的建立。与城市相同,美丽乡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也逐渐变得科学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管理空间。

(三)合理规划

农村建筑的质量、结构布局可以影响整个美丽乡村的空间造型和生态结构,所以在农村特定地理风貌环境的影响下,乡村外貌形象必须与景观相适应,在契合现实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土地的流转、土地整合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乡村文化也一样,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先进思想都需要在美丽村庄乡村建设上有所体现。综上分析可知,合理规划是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点发展项目,是集约化乡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一)鼓励、引导富余资金流向乡村

其具体措施是允许具有富余资金的城市居民和企业到农村去租用土地,主要是租用非基本农田和非林地的荒山和废弃土地,并允许在其租借的土地上修建具有能满足其居住和经营需要的建构筑物,其租用的期限根据其要求最长可达70年,租用的土地上修建的建构筑物在合理范围内归其所有。这样就会打消这部分群体向农村投资的顾虑,他们就会用心建设自己在租用地范围内的家园。这样不但带来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大量资金, 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带动农村地区居民思维方式的改变。他们来农村地区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他们必定要统一规划设计、保护发掘历史、建设漂亮的建筑、栽种果园,绿化荒山、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必定在区域范围内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得到共享,这样不但完善了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配套,美化了乡村,而且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样的改变不但使农村地区良性发展,保护传统,还可以给农村地区居民以示范带头作用,让他们都能学到新的技能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投资主体会把在城市里积累的人脉和知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投放到农村地区,潜移默化地感化农村地区居民。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污染防治规划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实现城乡均等化环境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农村环境保护要求的评估标准、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积极争取各项涉农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全市各项涉农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商投资用于枫石村环境保护工作。将枫石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基层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的美化过程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建设上,也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上。乡村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区,在地域经济上虽然存在薄弱环节,但是其发展的意义和公益能力却非常重大。因此,要创建生态型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考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需在整顿农村经济建设空间结构、环境上多下功夫。政府必须正确把握角色,在乡村建设中与农村居民做好沟通,让农村居民可以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6.

[3]朱建武.浅谈美丽中国之美丽乡村规划[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90-91.

乡村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状分析;规划

[Abstract] Turn the progress along with the Chinese city quickly, the country programming also opens gradually the exhibition gets up, especially the country of the suburb programming developments seem to be particularly for stimulating, this text combination Peking suburban area country programming programing developments proceed the study.

[Key Word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Programming

乡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在规划过成中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在规划时一定要深入的进行现状调研对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下面以清白口村为例进行探讨。

1、项目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两部分村域规划和村庄本身规划,其规划的总面积为6.7平方公里。

2、规划区域村庄现状情况说明:

(1)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人口:清白口村位于北京市郊区门头沟区,属于雁翅镇。地理位置位于雁翅镇中心位置,村庄东南离门头沟区区政府驻地为25公里,东北距雁翅镇政府驻地约1公里。其村庄村域面积为14平方公里。气候条件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2)村庄主要经济情况:经济主要来源为果园经济。苹果是村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除苹果外村庄还种植部分核桃、山杏等果树。

(3)土地使用情况:在本次规划上将村庄土地分为四部分,包括自然山林地、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特殊用地。

(4)道路交通:靠近永定河的东北部地区有利丰(台)沙(城)铁路二线经村北通过。境外交通便利,有109国道经村南贯穿村落。

(5)市政基础: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存在配套不全、设备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6)公共服务:现有村委会、卫生医疗站、文化活动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医疗站的面积以及设施都十分不齐备,利用率低,卫生条件标准较低。文化活动站则存在面积和设备不足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3、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村庄主要经济已果品种植也为主,旅游业为辅的经济模式。但由于村庄缺乏大型存储设施和没有深加工能力,在加上果品集中上市,造成果品销售困难等状况的出现。村庄的旅游业,主要是以果品成熟季节的一日游为主,多集中在夏秋两季。由于村庄景观没有经过系统规划,缺乏景观的系统性,缺乏绿化和良好的景观节点,不利于徒步游览。其原有部分良好景点因缺少较好的景观引导性,也少有人去。青白口村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居民用水主要依靠井水,缺乏饮用水净化设备。没有雨水管道,直接排放到路上。

4、项目规划说明

4.1规划建设定位:保留发展的一般村

4.2道路交通

(1)道路:在村域规划方面,把原有的109国道作为首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国道两边各设置30米的绿化带,进行景观规划。村中的道路,在结合原有的道路进行改进建设,并且要满足救护和消防的要求。主要在村中设置一天主干道以满通要求。对于原有的道路,尽量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对其进行泄洪、排水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2)广场:在村庄中心合理的位置建立中心广场,以满足村民的娱乐休闲的需要。同时在广场周围要规划村民健身场所,满足村民建身需要。在广场规划建设时其取材创意方面要充分结合本村的文化脉络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方案设计,不能够照搬城市大广场的做法,其村中心广场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

(3)停车:为适应青白口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本村将在原有基础上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80个,规划中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提供规定数量的停车位。此外随着村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应在规整村庄道路的基础上,开辟适当区域或改造居住形式以解决村民私家车的停车问题。

(4)公共厕所:将村中现有的4处厕所进行造成,新增设的厕所尽量与公共建筑相结合,不单独设置。并在旅游景点增设生态厕所,为游客提供方便。

(5)商业服务:规划中对109国道沿路商业进行整治,修建果品批发市场,添加餐厅、旅游商品部、餐饮设施、浴室、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既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又可增加本村财政收入。

4.3住区整治

(1)房屋安全方面:村庄现有房屋质量较好,安全性能较好,基本没有危房。但在部分区域房屋距离较近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村落中道路网的整治和规划中,对房基地的产权所属进行明确划分,扩大公共空间,也利于房屋的消防。

(2)环境及卫生整治:现状环境及卫生状况比较落后,需要大力改造。增加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建议居民自家设置家用厕所,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美化和整洁街道,建立居民锻炼与娱乐聚会场所。建设健康、卫生的新农村。

(3)绿化美化:在对山区的林地、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要将生态保护放到首要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允许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清白口村屋环境污染源,但煤炭是村中主要的能源方式,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增加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为杜绝可能的污染源在景区规划中合理布置了垃圾收集点和厕所。

4.4农业发展规划

乡村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三农”问题; 城镇化;乡村规划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Chinese social economics, the countryside changed greatly in china, and many new problems rushed out. The country planning should respond to new circumstances, and we should give an overall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problems about peasants, country and agriculture and solve them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planning, to push forward country urbanization, promoting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s.

Key words:problems about peasants; country and agriculture; country urbanization; countr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31-0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城市化道路必须依赖“两条腿”支撑,一是现有城市的扩容提质,二是乡村城镇化。近10年来,现有城市扩容提质的理论研究日臻完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乡村城镇化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乡村发展仍十分落后,以至外国友人评价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城市化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现有城市扩容提质仍是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内容,城市的聚集和极化效应仍有较大的空间;二是当前广大乡村集体经济和公共财力非常弱小,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支撑乡村城镇化所要求的庞大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这项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也无法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已经危害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载体和宏观调控手段的城乡规划,应该面对新形势,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推进乡村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当前乡村的变化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突破,农村改革则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农村改革使亿万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生活富裕化。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成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逐步富裕,电视机、电风扇、自行车、摩托车、固定电话、电冰箱、燃气灶、闭路电视、移动电话,甚至空调、电脑等都逐步进入农村家庭,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逐步在乡村扩散,乡村开始“间接城市化”。

1.2产业的多元化。在粮食生产和供应有了保障以后,农民开始有条件经营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进而从事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乡镇工业和服务业。目前,我国乡镇工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1.3就业的城市化。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日益增加,而城市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从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实行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广大民工仍然保留农民身份,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业已经达到30%以上,桂阳县全县78.7万人口,有13万人在发达地区打工。

1.4村庄空洞化。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推行科学的婚育观,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加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使农村户籍人口逐步减少,实际居住人口更是大为减少。一些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残(俗称‘386170’部队)”,甚至有些家庭举家外出,乡村人口急剧减少。

1.5科技普及化。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良种化、农业水利化的推广,传统农业向工业转化,农民的劳动日益轻松化,生活日益闲暇化。随着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农村人口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改变。

1.6管理的“复杂”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立能力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依赖减少了。基层政权由于经济实力差,也难以给群众更多的实惠,其向心力、凝聚力有弱化趋势。特别是实行依法治国后,基层干部如果没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乡村管理确实比较困难。

2当前乡村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十分迅猛,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远远超出了乡村。相对于城市,乡村建设和发展显得缓慢而又落后,城乡差距日益加大,虽然乡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

2.1农村经济增长乏力。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23hm2,局部地方不足0.067hm2,而且基本没有扩展潜力,经济增长不可能依靠简单再生产。目前各种农产品供应基本充足,传统农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现有耕地根本不需要目前的劳动力数量,农村劳动力过剩十分严重,而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缺乏长效机制。乡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广大乡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和经营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单干”,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组织和资源,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难以支持各种公共管理和服务。

2.2村镇规模小,布点分散而零乱。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在农村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经营方式要求较小的耕作半径,从而导致村镇分布广而规模小。加上长期以来乡村建设和发展都是自发的,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规划指导,村镇建设用地未能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功能布局极不合理,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问题,生产与生活、工业与学校、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等混杂,环境质量极差。有些村镇建设项目用地面积过大,浪费土地功能,而有些区域密度过大,严重影响通行、消防、通风、采光等基本要求。

2.3基础设施简陋不全。由于长期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而且经济落后,乡村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村镇建设实际上只是房屋建设,道路是自然形成的土路,路网系统性差;给水多为各家各户打井,一些较差的村镇仍然取用地表水,只有少数开始建设标准较低的自来水和排水明渠;虽然近几年通过农村电网改造,供电条件有了改善,但道路照明系统仍然非常落后;通讯设施仍然相对落后,电话和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仍较低;园林绿化严重欠缺。

2.4村镇环境“脏”、“乱”、“差”。旧村镇大多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村镇环境更是无人过问,缺乏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建筑(如育苗育种房、烤烟房等)、禽棚畜栏、仓库、堆场、厕所、垃圾池等大多与住宅紧靠布置,导致形成村镇旁,家禽、家畜、粪便、垃圾、烟尘、农具、杂物等到处可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5规划建设管理薄弱。随着乡村发展和变化,产生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1)由于乡村交通量增大,汽车、农用车、摩拖和自行车增多,又缺乏相应的日常管理,导致乡村道路破损严重,局部地方交通条件日益恶化;(2)农村生活富裕后,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开始建新房,而老房由于是祖业往往保留不用,导致大量土地浪费,并且形成空心村(指老村子);(3)新村建设大多沿交通要道两侧布局,严重干扰交通,而且新建筑往往无组织排水,导致道路破损加快;(4)农民建房没有科学引导,往往相互攀比,面积过大,造成土地、资金和资源浪费,功能布局不合理,使用不方便,建筑设计平淡,艺术品位低;(5)许多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割断了许多古村落的历史文脉;(6)乡村小学规模小,教育成本相对偏高。(7)规划意识差,规划工作开展困难。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保守和落后,一些人还有封建迷信思想,规划意识一般较差。村庄集镇点多面宽,无论规划编制的资金投入,还是规划管理的人才投入,都要比同等人口规模的城市大得多,而乡村集体经济基础又差,因而规划工作开展比城市困难得多。

3当前城乡规划的新思路和新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方略,是“三农”发展理论和思路的重大创新。实施城乡统筹,必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统筹协调,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而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具体落实的乡村规划,则必须把乡村建设和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

3.1加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村镇建设处于盲目混乱状态,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管理。按照常说的“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我们更应该把村镇规划管理视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手段和保障,因而乡镇一级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村镇规划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根据乡村地广人稀的特点,可按每5000人配备一名规划管理员的标准落实人员编制。规划管理员必须列入行政编制,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该吸收足够的规划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使政府能够有效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乡村由于点多面宽,编制村镇规划的总经费比城市大得多,而乡村由于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经费不足正是规划工作开展的第一障碍。各级政府应将村镇规划列入财政预算,规划编制经费决不能向农民集资和摊派。

3.2优化村镇选址布局。传统村镇选址随意,规模小且过于分散和混乱,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散,效果差,不经济。为此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必须考虑优化村镇选址布局,适当迁并一些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的村庄,尽量发展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镇,为今后城镇化奠定基础。为了图面表达清楚,村镇体系规划宜以乡(镇)为单位开展。

3.3优化村镇建设布局。村镇建设布局是村镇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当前优化村镇建设布局的主要内容有:(1)对生活、生产、休闲、学校、公共服务等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2)合理确定村镇发展方向,尽量保护耕地,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干扰;(3)对空心村要进行改选和利用,处于村镇中心的空心村可以改造为中心广场或公共绿地,处于村镇边沿的空心村可以恢复为耕地或规划为生产建筑用地;(4)乡村学校布局一般是每个乡镇设一座中学(一般为初中部)和一座中心完小,每个行政村设一座小学(一般为1~4年级),由于推行计划生育,就学少年儿童减少,教育成本相对增加,为了提高效益,可以考虑全乡镇集中设置中小学,在小学设保育员,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5)乡村殡葬一般是土葬,自由选址,墓制一般是垒土成坟,这样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并且影响环境和景观,还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应根据服务半径集中建设公墓,大力推广火葬,不留坟头,墓地实行有偿限期使用,到年限后可以覆土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4合理规划村镇规模。根据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及城市化进程,我国乡村总人口一般呈下降趋势。建制镇和乡集镇由于基础条件较好,集聚效应较强而人口不断增加,中心村大多只能维持现状甚至略有减少,而一般村庄人口不断减少,有些甚至举村搬迁。因此,规划村镇人口和用地规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和科学预测,规划才会有指导意义。

3.5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将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中统筹安排,根据村镇的区域条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确定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确保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要对各产业进行科学布局,促进产业协作,形成循环经济效应。以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为平台打造特色乡镇企业。所谓县域工业园区是指县级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和市场多种手段,集聚多种生产要素,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要求,提高集约化程度,满足城镇化进程中合理集聚的趋势,在县域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县域工业园建设可以改变原先乡镇工业小区规模小、协作差、布局散、水平低、能耗大、污染重的状况,消除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现象,从而达到保护资源和环境,带动农业工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目的。

3.6强力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城镇化的内涵包括:1、农村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城市和小城镇不断发展;2、城镇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乡村扩散;4、城乡高度融合,资源高度共享,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乡村城镇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强化乡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7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为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政府必须树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机制,在财政预算时突破重城轻乡的旧观念,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偿几十年来的欠帐,尤其是要加大中央和省市政府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近10年来,乡村公路建设力度较大,几乎所有中心村都通过农民筹资筹劳修通了公路,但道路等级低且容易损坏,而且由于各村镇自发建设,为减少投资就近连接,道路布局多呈“树枝状”,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近5年来,国家加大了通乡公路改造力度,但缺乏规划指导,虽然部分道路路面等级提高,但线型没变,经常引发交通事故。国家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但变电站选址和线路布局缺乏规划,与村镇发展产生矛盾。农村通讯条件大为改善,但通讯线路布局、电信分局、发射塔等选址缺乏规划,与村镇发展产生矛盾。乡村给水设施过于简陋,无组织排水且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沟,导致河流污染,乡村公厕和垃圾池的布局十分混乱。这些都需要在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3.8合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乡村的一些古村落和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实行分级保护,这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需要。一些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一些风景优美的山体、水体应充分保护。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休闲、疗养等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近几年,一些城市实施“大树进城”,大树移栽后成活率极低,对乡村环境和景观又是极大的破坏,必须加以制止。

3.9优化乡村建筑设计。乡镇建筑由于业主经济实力有限,文化品位不高,往往设计简单,艺术品位低。特别是乡村住宅,普遍存在功能组合不合理,建筑面积和建筑用地过大,造成浪费。为此村镇规划应对村镇建筑设计进行合理引导,提出多种方案供居民选择,各种方案应编制成完整、标准的施工图供现成选用。对于规模较大,完全从事二、三产业人口较多的村镇,可以推广多层单元式住宅,以节约土地。村镇住宅除满足功能和技术经济要求外,一定要注重建筑艺术和建筑环境,建筑造型应多借鉴传统建筑,材料应多使用地方材料,应大力推广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

3.10城乡规划应贴近人民。规划应研究人民的需求,尽量满足合理需求,并对不合理的需求加以引导和纠正。规划应尊重当地居民风俗习惯和,我国广大乡村还有相信风水的特点,规划人员应学习一些风水知识,合理利用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引导乡村规划建设,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和景观。编制规划应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规划方案应进行公示,规划实施应接受农民的监督。规划只有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欢迎,规划实施才顺利,规划效果才明显。

4结语

当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重城(市)轻乡(村)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应当引起各级党政领导、规划部门和广大规划师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纠正。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步伐,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我国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贾有源.村镇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翟虎渠.农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水.产业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肖万春.农村改革与发展.北京:经旗出版社,2005.

[6] 张万方.村镇建设助理员简明实用教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7] 李正庚,张云香,彭小沙.小城镇建设指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8] 张秉忱.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9] 宋俊岭,黄序.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0] 陈为邦.城市探索.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1] 严正.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2] 郑杭生,李路路等.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小区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园林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