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感想范文

时间:2023-03-19 13:59:06

宪法感想

宪法感想范文第1篇

拙作《“民主自由”不只是总理的独角戏》曾发凤凰网,后被推凤凰博客头条,继而被国内外数千个华人网站广为转载,也刊发在《长城月刊》杂志。可惜,最近它在凤凰网“消失”了。

我乃一介草根百姓,唯有忧国忧民之丹心。博文横遭厄运,我深为愤慨。为此,写了《关于总理谈民主的文章缘何被删》,以示抗议。此文发在网上后,得到很多网友声援,但也引来个别不同声音,网友“痴人说政”甚至讥讽我没有政治头脑,提醒“如果有一点政治头脑的话你就该知道你这样做只能自己出一下名而害了总理的”,并且劝诫其他网友写文章切莫以“政治家权威的名气来支撑”。

看了网友“痴人说政”的跟帖,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悲哀和悲凉。我想,这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悲哀和悲凉。

还记得那个面临无路时放声恸哭的阮籍吗?面对那穷途末路的荒凉感,他以最纯真的哭来对待命运。他的态度和他在山顶啸歌一样那么从容,那么真实,王勃便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是的,他在哭,哭响了整个世界,却只是哭给自己听。

而如今,一个独立思想的文人只有哭不得,笑不得?必须察言观色,仰人鼻息?莫非就连千年前阮籍的那股猖狂,都已经不复?灵魂,风骨,正义,真理,问苍茫大地,归去来兮!

于是,我有话在喉,一吐为快。

温总理讲话不是拙作《“民主自由”不只是总理的独角戏》立论的主要支撑,只是一个新闻话题切入点而已。时政评论引用新闻,这是一种常用写作技巧,目的只是为了时效性。

“民主自由”,不会是因为温总理讲话才变得更有分量。民主自由,在百年前就是辛亥革命和的核心口号。这本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美好蓝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仁人志士的同道共识,是千千万万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为代价的追求目标,更是当今世界所有文明国家的共同价值。中国民主自由的大敌,是千百年来封建专制的思想遗毒。

温总理在最近一段时间,在多个场合高调谈论政改,强烈呼吁民主自由,其言论在国内主流媒体语焉不详,或者干脆充耳不闻,不报道,不评论,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何德何能,“在这个时候把总理单独区分开来”,更无“让他在党和政府内更加为难”之故意和斗胆。温总理如此疾呼民主自由,与他个人思想历程有关,与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有关,与他一贯情系百姓的人本情怀有关。我只是根据当下事实,发表一个公民的感想。一个公民的感想,不需太多的政治图谋考量,不需更多的暗箱政治顾虑,甚至根本不必要,因为那是政治家的事。我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一个微弱的民间呼声而已。可听,可不听。

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引用温总理的言论。因为他是中国总理,是中国政坛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我是他执政管治下的一个公民。国家宪法赋予我言论自由,我难道连议论时政的权利都没有?何况在宪法面前,我和温总理是平等的,都是中国公民。他有施政权力,我有议政权利。

我的文章不需要总理来加持撑腰,事实上也不可能、也做不到,我只是“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就事论事罢了。

窃以为,文章论道,见仁见智。文章之外,最可贵、最重要的是国家对公民言论自由的宽容度。对自由评论的宽容度,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素养。不因人废言,不因政设障,不因言获罪,不秋后算账。

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这种捍卫宪法权利的认真耿劲和无畏勇气。你勇敢一分,专制就胆怯一分,收敛一分,民主就前进一步,自由就扩大一步。

宪法感想范文第2篇

教材讲述了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南北战争以及联邦制的巩固、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政体概念以及对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了解不多,因此本课重点在于分析联邦宪法中有关“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掌握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等概念,认识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在设计时,多采用设置问题、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原则;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南北战争、两党制的形成和影响。2.能力与方法:通过列表格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小组合作探究美国政体“新”的体现。理解“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权力机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权分立、两党制”对美国联邦制度建立和联邦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但美国民主也存在弊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联邦宪法的原则、特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政体、国家结构形式与“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繁荣的美国。

师:美国从独立到现在一共是237年的时间,它迅速崛起强大的秘密是什么呢?

生:制度、地理环境、机遇……

展示幻灯片,易中天说:“美国的秘密不在别处,就在联邦宪法。”一看美国民主:

实现民主――1787年宪法: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美国独立初期,邦联制的弊端。

教师:阅读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思考:美国独立之初,邦联制有什么弊端?

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学生:松散的邦联制导致了美国独立初期政局不稳和经济困难。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1787年宪法的制定。(1)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

检测1、有人说:“联邦既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伟大,又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

请解释:为什么联邦既像一个“大国”,又像一个”小国“?

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后:像大国: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权利,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像小国:宪法给各州保留了极大地自。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

学生: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克服邦联弊端。有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联邦制原则。

教师:给各州保留了极大的自,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学生:留下战争隐患,为美国内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检测2、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总体精神是“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权利滥用如防洪水”。――易中天

请回答:为了实现“防权”,宪法对中央权力进行了怎样的分割?

学生: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参议院、众议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教师: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呢?通过三个案例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案例和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和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地位,使学生得出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美国的政体形式是总统制共和政体。

(2)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论从史出.辩证分析〕

教师: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美国1787年宪法的消极方面?

材料: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1787年宪法》

学生: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忽视公民的个人权利;各州权力过大,为以后战争留下隐患。

二、巩固民主――南北战争

联邦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和制订宪法第3、14条修正案。

教师:南北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州权主义与中央集权之争。战争中林肯提出“为联邦的统一而战!”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规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创设情境情感教育〕

教师:访美演讲中曾经说过以下一段话:我想你们一定熟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他在演说中曾经说过,一个“自相分裂的家庭是站立不住的”。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会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台湾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

多媒体展示美国的第9条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和第23、24条修正案,保障黑人选举权。使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是不完善的,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完善民主――两党制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表格,两党制的产生时间和代表人群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幅漫画,学生合作探究美国和共和党的关系。

教师总结:两党互相制约,操纵政党选举;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目的一致。

二看美国民主――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师: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新在哪里?

学生填写表格英美两国政体的异同。合作探究“新在哪里”。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体现在:政体:总统制共和政体;国家结构:联邦制;政党政治:两党制

再看美国民主

教师: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对美国政治制度有什么感想?

学生:完美、创新、智慧……

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

――奥巴马

教师: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吗?来看下面几段材料

材料1 民主是由一副由动乱和争斗组成的眼镜,从来与个人安全,或者财产权相左,通常在暴乱中短命。――麦迪逊

材料2 反对持枪的美国人不在少数。有一年白宫前的空地上曾被放满了旧鞋,象征一个个被枪杀的亡魂。

――詹得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材料3 美国可是民主的先驱和捍卫者!

你看,为了民主和人权,美国可以拿下南联盟!

为了民主和人权,美国可以抓了萨达姆!

为了民主和人权,美国在阿富汗可是孜孜不倦地到处挨地雷!

为了民主和人权,美国可以去轰炸利比亚!

――国家统计局杨润广

情感升华感悟民主

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它也存在很多问题,美国在其他国家强制推行它的制度模式是霸权主义的表现。

民主应该符合国情

民主应该是多样的

宪法感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清;实际;关键字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45-02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多、时间少,而且还担负着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要做到育人和考试任务的双重实现。为了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重知识传授、重道德思维发展、重情感价值观形成,而知识掌握是学生道德思维发展、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更好完成考试任务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快速牢固掌握知识、更好地完成考试任务呢?笔者认为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本文就此谈谈几个观点:

一、理清思路

课程通常按what—why—how—mining四个环节安排知识,what指是什么,why指为什么,how指怎样做,mining指这样做的意义。有时只安排某个或某些环节。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维护正义》这一节,就按照什么是正义——为什么维护正义——如何维护正义这样的思路和环节安排教材的。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第一节《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什么,第二节《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第三节《做个成熟的消费者》讲解了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如何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掌握和理清教材中的思路,自然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二、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指把书本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实际当中,用书本理论知识诠释现实生活问题,从而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统一。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节教学中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时。笔者联系这样事实:据报道,2011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冲绳县石垣市两名议员强行登上了附属岛屿南小岛。他们于9日坐渔船从石垣岛出港,当日晚间抵达间阁附近并停泊。10日上午8:50分,两人从渔船游到了附属岛屿南小岛并登岛,在岛上停留了约40分钟。此前,日方曾多次对进行所谓“空中视察”、“实地视察”。中方就此多次向日方表明严正立场,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国内一些人企图通过非法的“视察”损害中国领土,破坏中日关系,他们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而后问学生针对这一事实你有何感想?学生众说纷纭、议论纷纷,积极性得到提高,态度得到端正,情感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激起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书本基础知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找出关键字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最主要途径,特别是考试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把握关键字至关重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很多题目是很困难的,这必须要抓住关键字,通过关键字快速、正确地掌握题意,才能很好地完成考试任务。

1.做选择题抓住关键字、词。如:我国《消防法》、《枪支管理办法》、《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

B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C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D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抓住消防、枪支、民用爆炸物品几个关键字,而它们主要表达安全问题,掌握这一点无疑选D。

2.做材料分析题抓住关键字。如材料:小波对网络十分感兴趣,上网不是玩游戏,就是在贴吧发一些污言秽语侮辱他人的帖子,家长、班主任多次耐心地教育他,他却认为上网是自己的爱好,发帖是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别人管不着。请你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评析小波的观点。

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不能抓住关键字,漫无目的地随意评析小波的观点,很多学生回答了上网的利与弊,更多学生在那儿毫无根据的“乱扯”。如果我们抓住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几个关键字,那么做这一题就不难了。参考答案如下: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互为条件,互为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小波有上网发帖的自由和权利,但在行使权利时还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法律义务,小波承认相应权利而忽略应遵守相应义务。

四、理清步骤与层次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拜读了许多参考书籍,尤其是练习方面的书籍,只有讲练结合,学生才能更好的、牢固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但许多参考书籍所给参考答案只是把知识点简单罗列,不讲究方法与步骤,不利于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不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自然不利于学生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因此最终完成不了教学目标。这里就拿辨析题来说谈谈做题技巧,尤其当辨析题观点是片面时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辨析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它与公民没有必然联系。做这样半对半错的辨析题应分二个步骤,第一步指出对的部分并写原因,第二步指出错的部分并分析错误的原因。掌握这样的方法和步骤,那么这类辨析题就容易做了。参考答案如下: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社会中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②宪法与公民没有必然联系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观念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感想范文第4篇

从一八九八年满清时代开始,中国的宪改运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领导的。他们接受了某种程度的资产阶级思想,但他们变法的目的不是旧政权,而是改良和加强旧政权。他们的意愿是在“保皇”。这样:自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以致一遇到以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击,结果就只能是以完全失败的悲剧而告终。

失败了,中国人民满清封建统治的斗争,却愈演愈烈了。满清皇朝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不得不宣布“预备”立宪,可是从光绪丙午(一九六)年的预备立宪诏书起,要“预备”九年,还没有“预备”完毕清朝就灭亡了。预备立意的诏书里面说:“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证舆论”。说到“大权统于朝廷”。倒是一点也不假;翻破了“钦定宪法大纲“。只见“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等等,满纸规定一切立法、司法、军事、外交、行政大权。统统由皇帝独裁。说到“庶政公证与论“,却是弥天大谎;正是为了要求“庶政公证舆论”,我曾经亲身经受过生命的危险:

还是在辛亥革命以前,四川人民根据满清皇朝“铁路准归商办”的“上谕”,准备修筑一条从四川成都到湖北汉口的川汉铁路,并且在田粮附加和捐脱抽收方面,已经筹集了两年路款。一九一一年(辛亥)五月,宣布“铁路准归商办”的满清皇朝却又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强取豪夺地要把川汉铁路抵押给英国。四川人民为了争取路权、阻止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腹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同年九月初,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在成都召开,举我为副会长,联同“保路同志会”的罗纶、蒲殿俊等,向四川总督赵尔丰请愿。成都市民也罢市声援。九月八日。赵尔丰将我们八人诱到督署花厅,反缚住双手逮捕起来!特别在我和罗纶的颈上架着大马刀,胸膛抵着洋枪。这杀气腾腾的场面并没有吓倒我,我反面向赵尔丰据理力争,说:既然准许四川人民出钱来修川汉铁路,断不能说路权不属于出了钱的四川人民。既然“庶改公证舆论”,断不能说四川人民争取自己的路权是非法。要是出尔反尔地把路权从人民手中夺去出卖给外国,这简直是引狼入室,为害不浅!赵尔丰无词答辩,拍案大叫:“张澜,你太强横!”随即将我们囚禁起来。群集督署要求释放我们的成都市民,竟遭卫兵开枪驱逐,死伤二十馀人。这样残民以逞的满清皇朝,怎能不被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掉!

辛亥革命推倒了满清皇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组织了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致使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袁世凯掌握了国家大权。所谓“临时约法”也就成了废纸一张。

袁世凯把政府从南京搬到他的势力范围北京,在一九一三年率性撕毁”临时约法”,指使喽罗们编造“天坛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抛弃了临时约法“所有的进步精神,公开恢复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我当时在北京任众议院议员,亲眼看到袁世凯攫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以后,又处心积虑地玩弄“”。以逐步实现窃国的阴谋。袁世凯就是这样“行宪”的:当国会不选举他作正式大总统时,他就指派喽罗们包围会场,叫嚣:“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议场一步!”于是议员们从上午八时直到下午十时,挨了一天饿,投了三次票,才被迫把他“选”成了大总统。袁世凯为了便于放手窃国,便解散了国会。我也就回到了四川。第二年袁世凯居然穿起龙袍,称起“洪宪皇帝”来。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我就联合四川旅长钟体道,以及川北全部、川西一大部的武装民团响应讨袁,并在南充宣布独立。全国各地起家的炮火,不久就轰垮了这个窃国大盗的“宝座”。

继承袁世凯衣钵的大军阀曹锟,在一九二三年曾经公布过什么“中华民国宪法”,实际上只不过是“天坛宪法草案”的翻版。此后。在一九三一年公布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在一九三六年公布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亦即所谓“五五宪草”,最后在一九四六年又由伪国民大会通过一个“中华民国宪法”。所有这些少数人“钦定”的伪宪法,都是用来奴役和压迫我国人民,巩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这些遗臭万年的伪宪法,不但与民主毫不相于,恰巧是民意,只有给我国人民带来重重的灾难。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仍然原封未动。所不同的。就是从满清皇朝一脉相承的反动统治,到了这个徒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一面狺狺不休地嚷着“民主”,一面却廉价地拍卖祖国利益给美帝国主义,凶残地向祖国人民开刀。带给人民的灾难,实在是罄竹难书。蒋记“民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和全国人民是领教得不少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写过“中国需要真正民主”的小册子,戳穿了假民主的把戏,这小册子就被禁止发行。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南京召开伪国民大会,要通过蒋记“宪法”。前一天的晚上,我在重庆打长途电话给南京的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说:“我们民盟必须在政协决议全部实现后。才能参加国大,否则就失去了民盟的政治立场。希望大家要万分慎重。“民盟终于拒绝了参加“御用”的伪国民大会。后来竟抛开“民主”的遮羞布,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禁止民盟活动,逮捕和屠杀民盟盟员。那时我在上海一个医院里养病,终于派军警把我在医院中监视起来。当时要不是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营救和解放大军的到来,我是活不到今天。看不到全国解放,更参加不了这个为我国自古以来所没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达到立宪、行宪的要求和愿望。我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终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颁布真正民主的、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强忍着兴奋的热泪欢呼伟大的愿望实现了!我国人民万分感激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劳苦功高的!我们要更坚强地团结起来。努力工作和学习!,消灭卖国集团,把祖国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感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依法治国;宪法;民主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39-02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治国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本文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依法治国必须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必须执行宪法至上的原则;走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

一、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什么是执政党?在国外,执政党是相对于在野党而言的;在我们国家是相对于革命党而言的。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没有在野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

这里面有一个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问题,前几年,理论界对此有过热烈讨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能力是没有疑问的,28年革命取得成功。执政能力如何?现在仍然接受实践的考验。

革命时期一般不需要的东西,在执政期间都要出现。在革命时期,是正义原则高于法律的原则,如旧政权有法律保障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资本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外国资本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但是革命成功了,都给他们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外国资本家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在战场上消灭敌人越多越好,没有人说革命战士是犯了杀人罪。这些,都是正义的原则高于法律的原则。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二天就应该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但是,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做得更好,长时间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如用战争中群众运动的方法进行经济建设,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进行党内斗争;在党内、人民内部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采取非法律的方法,如群众、抄抓等等,无法无天。在“三反”、“五反”、“反”、“”中这类事情很多。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国家领导人才能下台。人大代表必须罢免之后才能逮捕。当时对待刘少奇完全是革命党的做法。

1966年8月7日,在“”前夕给的信中忧心忡忡地说:“我准备跌得粉碎的,将来有可能腥风血雨。”他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执政党的领导人下台依然是很安全的,根本不能跌得粉碎,人民群众不可能经历腥风血雨。

邓小平在1978年之后,逐渐改变了一系列非法律的做法,不再搞群众运动,审判“”也是通过法律,特别法庭进行审判“”,没有拉出去关在秦城监狱,或枪毙了事。邓小平把法治放在正义之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出现一个转折点。

总书记把法制改成法治,依法治国。、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政治局学习的内容就是学习宪法。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宪法的范围内进行执政和活动,表明自己是执政党,中国出现长治久安应该不成问题。

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必须充分建设党内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政治民主化。这既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宪法至上原则

宪法是国家大法,是维护人民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的法律。各个国家都有,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先,宪法是公民自由的保障,是公民权利的源泉。凡是共和国都需要宪法作保障;宪法是政党执政之根基,是政党取得和行使国家权力之源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治国,同样离不开宪法。国家的灾难都是从违宪开始。宪法一旦遭到破坏,其他一切法律不在话下,整个国家就会动荡不安。依照宪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党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宪法从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上全面规范了法治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规范了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作为根本法和母法,还是其他立法活动的最高法律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必须遵循宪法而产生,无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秩序,还是规范经济秩序,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准则。这是宪法至上的根本所在。

其次,宪法是制约政府的法律。在现代社会,任何公民都是下的公民,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权利,政府也必须通过国家权力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公民可以依据宪法防范行政机关滥用国家权力可能产生的不法侵犯。行政机关如果不依法行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后提起行政诉讼的基本依据,就是公民所拥有的宪法权利。这是文明和宪法至上的又一重要体现。在宪法权利和义务面前,每个人生而平等,每个公民都有追求权利的自由,都应该为享有宪法权利而奋斗。倡导宪法至上,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宪法至上是人民的体现。人民,也称在民,其理论核心是关于国家的来源和归属问题。最早系统的提出人民理论的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运用自然法学说阐述了国家是由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形成的。人民在国家中是自由的,并且由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再次,宪法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革: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法治也就是法的统治。第一,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基础。由于宪法是“母法”,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行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因此,宪法的至上权威是为实现法治创造条件的关键环节。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之相抵触。但如果宪法没有应有的权威,那么不仅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很可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而且也势必出现违宪的法律和法规,这样,要实现法治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最后,宪法至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就是对人的价值不断发现、不断尊重的过程,是对政治权力及其资源的合理分配、控制与整合的过程。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民主与自由的确立与和谐。而宪法至上,实行在许多方面显示了其作为最佳政治选择的种种便利。首先,它将政治文明的两个价值目标转化为法律话语并将其建立在稳固的宪法文件之上,使政治革命的成果得以保障。同时,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从而增强了政治争议解决的可操作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其主要的理念之一在于程序至上,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这是解决政治力量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矛盾与纷争的。

三、走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城头变换大王旗”等等,说的就是人亡政息。

1945年7月,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议员应之邀,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飞赴延安考察访问,与有过多次接触和畅谈。问:“任之先生,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成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力扭转,并且无法不久。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由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獗,艰巨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黄炎培以其洞观历史的气魄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难能可贵。回答说:“我们已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把改革彻底废掉。都是典型的人亡政息现象。

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说: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为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不仅要求国家机关的领导人执法、守法,也要求党的领导人执法、守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里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没有民主,法律上面没有权威。”因此,只有国家机关的领导人严格履行依法办事,切实做到依法领导,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巴志鹏,朱修国.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宪法感想范文第6篇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法律推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案例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到20世纪初期,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各主要法学院推行。现在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十分流行,为英、美国家法学院所普遍采用。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已普遍接受这一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但是,外国宪法课程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且有可能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则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笔者认为,宪法是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根本法,宪法实际上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违宪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外国宪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以及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宪法信仰具有其他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如劳伦斯·来恩在《欢迎学习案例法》一文中谈道:"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为学生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提供的依据。以对实际事例的描述为基本内容的故事,是一种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以便使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的方式。"[1]所以,对于外国宪法课程,应该适时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老师在课前先把要讲的内容和案例及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并点明重要原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老师不作课堂讲授,而是让学生直接研讨案例,围绕案例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所学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给予讲解,得出结论,指明处理类似案件所运用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事实证明,这是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较为欢迎的教学方式。

二、课堂研讨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我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他们常常与学生研讨问题,但却不给学生完整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是整个课程的研讨主体,一般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可能的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隐性的控制与引导;有时,也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研讨问题,以寻求最佳答案,教师则从旁指引、协助研讨进行,并力争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研讨气氛。所以说,课堂研讨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对外国宪法是较为适宜的。因为外国宪法从理论上讲,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是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等重大的理论问题。从实践上言,本课程的涵盖面广,涉及的是每个公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大制度问题,通过这种研讨式教学,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就外国宪法课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例如中外议会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中外司法制度问题等拟订研讨题目,学生根据研讨题目阅读教材,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分析,拟订各自的研讨提纲(最好是小论文),再围绕着研讨题目进行研讨。研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组间的研讨,如必要,再进行全班研讨。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对整堂研讨课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是对本堂研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整堂研讨课的知识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研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既学到了有形的宪法知识、制度和原理,而且,通过积极的参与及对相关宪法问题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培养理念,养成法律思维。

三、诊所式教学法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当法学教育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在教学方法上有如下特点: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和技能的转换与提高设置的。在这个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学生通过诊所教学方式来丰富其内容,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堂内容的课程,由于主持的老师和参与的学生不同,也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学生可以对老师说"不",课堂上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的变化论文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建立在真实的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的当事人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和细节,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培养学生法律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律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理解,并亲身体验律师的社会角色。笔者认为,对于外国宪法的讲授,可以采取"法律诊所"式的教学方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在运用宪法打官司,打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最高法院或的宪法案例,以及这些国家正在审理或近期内将要开庭审理的宪法案件的原被告、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宪法炙热的美国,每年最高法院公布的宪法判决,都会成为公众最热门的话题[3]。世界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最出色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往往都是宪法方面的专家,所以,学生通过诊所式教学方式,来亲自感知国外的宪法案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点点滴滴积累起学生对宪法的信仰。

四、多媒体教学法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因为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加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所提供的多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使法学院的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参加法学院的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文件查询、信息检索、远程登录等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相互交换学习心得,共享世界各地提供的法学课程学习资源。此外,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外国宪法教学应该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外国宪法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教材建设,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最新的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同时,还要根据外国宪法教学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建立外国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外国宪法课程学习指南、外国宪法教学参考书目、外国宪法案例库、试题库、外国宪法法规库、外国宪法相关资源以及外国宪法背景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不同于一般课堂的研讨课形式,把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把课堂集中与课后分散研讨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五、实务技能教学法

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尤其是被公认为是理论法学的宪法课。但是,正如美国法学教授托马斯·摩根所讲的:"法学院的学生们需要工作技能。忽略技能训练会给学生们带来危害。技能应该伴随学生度过整个工作生涯。"因此,鉴于外国宪法又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而要打破以往外国宪法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体制,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设计思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合理选排实践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或安排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基地参加会议旁听等外国宪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既弥补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模拟法庭可以选择与公民和社会联系紧密的与外国宪法相类似的涉及违宪案件,目的是让学生在担任角色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宪法,消化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辩论能力。社会调查可联系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教学基地参加会议旁听。另外,在法院审理与外国宪法案例相似的典型案件(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案件)时,教师应积极与法院联系,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并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感想。学生们通过对案件开庭的听、看、想,可以增加对法律工作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宪法和相关部门法的正确理解,并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宪法感想范文第7篇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与法律推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案例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到20世纪初期,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各主要法学院推行。现在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十分流行,为英、美国家法学院所普遍采用。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已普遍接受这一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但是,外国宪法课程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且有可能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则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笔者认为,宪法是规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根本法,宪法实际上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违宪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外国宪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以及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宪法信仰具有其他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如劳伦斯·来恩在《欢迎学习案例法》一文中谈道:"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为学生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提供的依据。以对实际事例的描述为基本内容的故事,是一种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以便使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的方式。"[1]所以,对于外国宪法课程,应该适时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老师在课前先把要讲的内容和案例及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并点明重要原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老师不作课堂讲授,而是让学生直接研讨案例,围绕案例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所学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给予讲解,得出结论,指明处理类似案件所运用的外国宪法原理和宪法规范,事实证明,这是外国宪法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较为欢迎的教学方式。

二、课堂研讨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我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他们常常与学生研讨问题,但却不给学生完整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是整个课程的研讨主体,一般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可能的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隐性的控制与引导;有时,也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研讨问题,以寻求最佳答案,教师则从旁指引、协助研讨进行,并力争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研讨气氛。所以说,课堂研讨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对外国宪法是较为适宜的。因为外国宪法从理论上讲,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是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等重大的理论问题。从实践上言,本课程的涵盖面广,涉及的是每个公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大制度问题,通过这种研讨式教学,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就外国宪法课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例如中外议会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中外司法制度问题等拟订研讨题目,学生根据研讨题目阅读教材,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分析,拟订各自的研讨提纲(最好是小论文),再围绕着研讨题目进行研讨。研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组间的研讨,如必要,再进行全班研讨。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对整堂研讨课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是对本堂研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整堂研讨课的知识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研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既学到了有形的宪法知识、制度和原理,而且,通过积极的参与及对相关宪法问题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培养理念,养成法律思维。

三、诊所式教学法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当法学教育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在教学方法上有如下特点: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和技能的转换与提高设置的。在这个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学生通过诊所教学方式来丰富其内容,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堂内容的课程,由于主持的老师和参与的学生不同,也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学生可以对老师说"不",课堂上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的变化论文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建立在真实的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的当事人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和细节,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培养学生法律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律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理解,并亲身体验律师的社会角色。笔者认为,对于外国宪法的讲授,可以采取"法律诊所"式的教学方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在运用宪法打官司,打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最高法院或的宪法案例,以及这些国家正在审理或近期内将要开庭审理的宪法案件的原被告、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宪法炙热的美国,每年最高法院公布的宪法判决,都会成为公众最热门的话题[3]。世界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最出色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往往都是宪法方面的专家,所以,学生通过诊所式教学方式,来亲自感知国外的宪法案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最终师生共同配合实现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点点滴滴积累起学生对宪法的信仰。

四、多媒体教学法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因为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加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所提供的多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使法学院的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参加法学院的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文件查询、信息检索、远程登录等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相互交换学习心得,共享世界各地提供的法学课程学习资源。此外,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外国宪法教学应该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外国宪法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教材建设,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最新的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同时,还要根据外国宪法教学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建立外国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外国宪法课程学习指南、外国宪法教学参考书目、外国宪法案例库、试题库、外国宪法法规库、外国宪法相关资源以及外国宪法背景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不同于一般课堂的研讨课形式,把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把课堂集中与课后分散研讨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五、实务技能教学法

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尤其是被公认为是理论法学的宪法课。但是,正如美国法学教授托马斯·摩根所讲的:"法学院的学生们需要工作技能。忽略技能训练会给学生们带来危害。技能应该伴随学生度过整个工作生涯。"因此,鉴于外国宪法又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而要打破以往外国宪法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体制,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设计思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合理选排实践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或安排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基地参加会议旁听等外国宪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既弥补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模拟法庭可以选择与公民和社会联系紧密的与外国宪法相类似的涉及违宪案件,目的是让学生在担任角色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宪法,消化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辩论能力。社会调查可联系到当地人大常委会等立法教学基地参加会议旁听。另外,在法院审理与外国宪法案例相似的典型案件(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案件)时,教师应积极与法院联系,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并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感想。学生们通过对案件开庭的听、看、想,可以增加对法律工作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宪法和相关部门法的正确理解,并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宪法感想范文第8篇

每次参加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对我都是一种折磨.

我们教师的队列就紧靠高三的学生队列,正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们绝大多数还能站的比较整齐,还能勉强保持一些对仪式的敬意,但老师队列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队伍稀稀拉拉,身形歪歪斜斜.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时候,你的耳边依旧嘈嘈切切,大家还聊兴正浓,东家长西家短,你说碟子我啦碗.言不及义,但却喋喋不休.有时我忍不住用眼角瞟一下他们,看吧,有双手插口袋里的,有抱着膀子的,有双手搓脸做美容的.有位副校长双手背在身后,一副傲兀的样子.

这时我身上就不住地冒汗,是羞愧的汗水.不是吗我们的干部教师就这素质,叫我们身边的学生作何感想呢我们的学生如果能有点思想的话,还能瞧得起他们的老师吗他们会不会说老师是言行不一,两面三刀的伪君子一方面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什么国旗的神圣,而实际上却根本不拿她当回事.他们会不会从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学到说一套做一套的政治恶习我们会不会制造出说假话说到连自己都信以为真的政治骗子来呢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这些老师们是政治上的反对派,对我们的国家和政权的象征之一-----五星红旗蔑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他们都是"爱国志士".我曾给他们总结过其基本政治立场:"爱国爱乡爱干部,反美反日反."平时谈起布什沙龙,没有几个不是义愤填膺,恨得咬牙切齿的.对四项基本原则,他们也坚持得很好.而且对""和"汉奸"的警惕性也很高.绝对是我们共和国的忠臣.也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但他们就不肯遵守《.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肃立致敬"四个字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项法律条文.其中就有政治教师,他们可是要向学生讲《国旗法》的啊!

据我观察,从整体上看,升旗仪式中严肃恭敬的程度,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但最差的是教师队伍.难道小学生的素质最高,而高中教师的素质反而最差吗这显然不符合逻辑.我看小学生的恭敬

恐怕也不是来自高素质,而是很"听话".而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得事多了,什么事都看透了,假话说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就不太听话了,也拿什么事都不当事了.国旗甚至宪法对他们来说也几乎不意味什么了.但平日他们不是很"忠君"爱国的吗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我联想到阿q们及《药》中的康大叔们.

阿q及康大叔们的愚昧,冷漠和麻木自然不必再多说,如果让他们每周一次地参加我们的升旗仪式,恐怕和我们身边的老师们没什么两样.但对于皇帝陛下的忠诚,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其思想革命化和正统化的程度比我们的愤青们还要更胜一筹.夏瑜说"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康大叔们的愤怒程度绝对不亚于听到"人权高于"观点时的当代"爱国志士".而阿q执著地认定"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百年后更有如许之多的知音.其当代版本可以这样表述:"谈人权就是要干涉别国内政,就是与我们为难",自然必须深恶而痛绝之了.阿q不知道他的念头是来自哪里,我们后人是知道的,来自统治者长期的教导,来自平日控制舆论工具的专制者的灌输,来自数千年的专制思想中的浸淫和耳濡目染,统治者的思想对阿q们来说已经是深入到骨髓中融化在血液里了,无药可救.可是,我们的那些"崇高理念"又来自哪里呢

一方面是狂热的信仰和崇拜圣上的"金口玉言",从灵魂深处膜拜状元宰相军机处宣传部的文章,不敢也不愿有一点离经叛道的念头,也想不到"离经叛道"---压根就没这根神经;另一方面却又对国家对社会对政治完全的冷漠和无知,甚至对宪法和国旗也根本不在乎,除了他个人的一点私利几乎没有他真正关注的问题,这种矛盾对立很好地统一在我们的阿q和大多数国民身上.

他们也不是没有热血沸腾的时候,象义和团的时候就沸腾过一阵,最近也很有甚嚣尘上之势.比如现在我公开宣称要焚烧国旗,他们的愤怒绝对不亚于康大叔们听到夏瑜的那句"疯话"时,也肯定认为你是"发了疯了".其实焚烧国旗违反的是《国旗法》的第十九条,不肯肃立致敬违反的是第十三条,无非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分,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并不是他们真的就拿国旗当回事了,而是这样一来他们感觉"君不君,臣不臣",乱了规矩了,他们内心更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些理念和崇拜比如君权神授,上智下愚,至上,人权至下,自由是恶,洋人为鬼,独裁有理,拉登有功,男上女下,授受不亲等等等等根深蒂固

的东西被触动了.因此,焚烧国旗这种离经叛道的"汉奸"行径万万是不能容许的,必须置之死地,食肉寝皮才心满意足.

但对于我来说,我宁愿你焚烧国旗,也不愿意看你在国旗下的冷漠和麻木.尽管按某种标准前者的性质似乎更恶劣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焚烧国旗,是一种政治抗议,是发泄你对社会和政权的不满,从根本上说你还是一个热血的人,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是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的人,甚至是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你不满现状,要求变革.这完全不同于冷漠和麻木.我们退100年来譬喻:一个烧大清国龙旗的人,与华老栓康大叔的境界能同日而语吗

我的话不应理解为鼓励和主张火烧国旗.而只是对人群素质的低下和思想的愚昧的愤慨.

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是哈耶克和胡适的信徒.也从来不愿隐瞒自己的政治信仰,不隐瞒自己对专制和独裁的痛恨.但是,对社会改良却从来都是持温和的态度.正仿佛解放后我们常指责胡适的那样:对当权者是"小骂大帮忙".一方面对社会和政权持强烈批评的态度,认定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批评,对于"舆论一律""思想统一"等愚民制度有强烈的反感.另一方面,一般不主张通过非法的激烈的暴力手段对抗政权,而希望在宪法的框架内,通过思想解放和政治批评来启迪民智,塑造民主精神,培养自由理念.一方面我可能对宪法等法律制度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同时在现行宪法,法律修改,废除前对它仍保持足够的尊重.比如对《国旗法》,我坚决不同意《国旗法》第十九条,坚决反对对焚烧国旗等政治抗议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在我看来那样就侵犯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国旗所代表的制度必须是人民享有充分自由(包括焚烧国旗在内的自由)的制度.但我也坚决反对在现行的《国旗法》修改前就去焚烧国旗来表现自己的自由追求,尽管我理解你的行为的动机.

宪法感想范文第9篇

县委、县府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近五年来,深入学习、宣传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大力宣传了与广大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公民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抓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我县“十五”计划实施期间,有针对性地抓好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公司、证券、合同、财务、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了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了宪法、基本法律和维护社会稳定、“严打”整治斗争以及取缔组织等方面法律、法规;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普治并举,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稳步推进了基层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了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法治化水平;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县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近五年来,全县共有40多万人接受了“六五”普法教育,占应普对象总数的92%,其中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普及率为100%,青少年学生普及率为100%,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普及率为90%,居(农)民普及率为90%,外来民工普及率为70%。县财政五年来共投入普法专项经费58万元,征订和编辑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20万多册,培训普法师资骨干126人,建立普法教育基地1个,有各类普法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1000多人。通过近五年来在全县干部、公民和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以宪法、基本法律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企事业法人、公民和青少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初步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各级干部、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我县社会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二、“六五”普法工作做法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巩固前三个五年普法教育的成果,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拓展“六五”普法教育向纵深发展。政府各级各部门都把“六五”普法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推进普法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发展。第一,针对我县乡镇和县级机关部门领导人事变动的情况,及时报请县委对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确保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进一步完善了普法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制度,确定每个成员年内不少于两次下乡镇检查,指导基层普治工作,并将督查情况书面反馈;第三,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普法教育工作责任书,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其内容列入了县委、县府对乡镇年度各项指标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加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不断推进普法教育进程。

近五年来,切实加大了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依法决策水平。通过组织举办法制讲座、参加理论中心扩大会、参加普法考试、演讲和征文比赛、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几年来,把领导干部学法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年两次的学法讲座作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必修课,先后邀请了多名教授授课,举办了如《wto》、《德治与法治》、《城市公共管理创新》、《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行政许可法》、《全球化竞争下的政府角色》等法制讲座,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及时充电。二是以县委党校为干部学法基地,在每年县委党校进行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主体班次上都安排有学法内容,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出台后,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特邀了省政府法制办夏利阳等5位领导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和总则,行政许可清理实务与研究,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收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为来自乡镇、部门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50多名予以讲解,并就目前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政府的影响和对策辅导讨论。三是以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主教材,要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与法治理论、依法治国、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完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作业,县级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成绩优秀率达95%。四是以周一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为契机,注入普法学习内容,全县各乡镇周一晚上组织乡镇领导干部观看《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辅助vcd光盘,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单位周一晚上请普法讲师团成员讲《宪法》修正案知识,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和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在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的新途径,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近五年来,我们注重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在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青少年学法的兴趣,增强了青少年守法的意识,积极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抓师资队伍。组织全县副校长以上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325人进行了法制教育上岗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还为全县59所中小学校选配法制副校长,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力量。二抓教育形式。为使青少年直观地接受法制教育,2009年在全县21所中学20900名师生中开展了主题为“特殊法制教育,启迪人生旅途”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巡回演讲活动,通过“听现身说法,谈人生感想”的法制征文活动,在校园内兴起了“我为学校添光彩”的学法、知法、守法竞赛,整个活动声势大、效果好,参与人数多,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三抓内外联动。在全县中小学校中启动了“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将8万余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通过在校学生送进千家万户。四抓共同学法。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德清县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6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法律知识竞赛。五抓经验交流。以交流“听现身说法,谈人生感想”“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全县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六抓学法知识竞赛。组织千名学生参加“法育未来”全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进一步巩固学法成果。七抓假前培训。暑假前各学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培训班、发放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据统计,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万分之0.051列全市最低,低于省级教育强县验收标准万分之一。

(四)普治结合,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新载体,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六五”普法规划在我县农村的实施过程中,与基层法制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培育了一批如钟管沈家墩村、武康丰桥村、宋石村、新市厚皋村、筏头大造坞村、莫干何村等民主法治村的典型。特别是钟管沈家墩村数年来把民主法治工作摆在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的首位,以民主法治创平安,开拓创新谋发展为强村富民、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依法实行了土地流转,首创了“股票田”,开创了农村农业致富的道路,去年7月沈家墩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市唯一的“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我县乃至湖州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认真落实省委夏宝龙副书记提出的2004年底全省行政村50%达到“民主法治村”的标准要求,县政府在钟管镇召开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现场会。到2004年底,全县203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已有19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12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已基本达标,达标率为61.6%,超过了50%的要求。

三、“六五”普法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通过“六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取得以下成效:

(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

“六五”普法期间,全县广大公民通过认真学习宪法等基本法律以及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依靠法律解决各类矛盾,形成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习惯,也推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增强了依法纳税、依法尽社会义务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

(二)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提高了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切实加强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法用法,积极参加各类法制讲座、普法考试,并做到依法决策。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主动征询各方面意见。加强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凡政府出台的各项文件,均由法制部门把好法律关。各行政部门深入开展了专项法制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各专业法的学习,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了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随着“六五”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化而稳步推进,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并做到了有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企事业单位积极向法治要效益,涌现出了一批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先进典型。

(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平安德清”的创建。

“六五”普法工作中,始终把普法教育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在一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法律的引导教育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德清”创建。在严打整治期间,深入宣传“严打”政策和刑事法律法规,营造“严打”氛围。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以专题形式连续编发《防治非典特刊》等法制宣传资料。结合我县“双创”工作,深入开展了法律进社区工作。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摆不上应有位置,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学法用法、法制实践上下功夫不够,虽然工作也在做,但是没有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不配套,有脱节现象,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宪法感想范文第10篇

2001年8月24日,县委、县府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2001年9月6日,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近五年来,深入学习、宣传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大力宣传了与广大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公民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抓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我县“十五”计划实施期间,有针对性地抓好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公司、证券、合同、财务、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了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了宪法、基本法律和维护社会稳定、“严打”整治斗争以及取缔组织等方面法律、法规;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普治并举,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稳步推进了基层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了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法治化水平;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县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近五年来,全县共有40多万人接受了“四五”普法教育,占应普对象总数的92%,其中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普及率为100%,青少年学生普及率为100%,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普及率为90%,居(农)民普及率为90%,外来民工普及率为70%。县财政五年来共投入普法专项经费58万元,征订和编辑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20万多册,培训普法师资骨干126人,建立普法教育基地1个,有各类普法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1000多人。通过近五年来在全县干部、公民和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以宪法、基本法律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企事业法人、公民和青少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初步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各级干部、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我县社会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二、“四五”普法工作做法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四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巩固前三个五年普法教育的成果,全面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拓展“四五”普法教育向纵深发展。政府各级各部门都把“四五”普法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推进普法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发展。第一,针对我县乡镇和县级机关部门领导人事变动的情况,及时报请县委对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确保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进一步完善了普法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制度,确定每个成员年内不少于两次下乡镇检查,指导基层普治工作,并将督查情况书面反馈;第三,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普法教育工作责任书,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其内容列入了县委、县府对乡镇年度各项指标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加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不断推进普法教育进程。

近五年来,切实加大了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依法决策水平。通过组织举办法制讲座、参加理论中心扩大会、参加普法考试、演讲和征文比赛、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几年来,把领导干部学法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年两次的学法讲座作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必修课,先后邀请了多名教授授课,举办了如《WTO》、《德治与法治》、《城市公共管理创新》、《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行政许可法》、《全球化竞争下的政府角色》等法制讲座,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及时充电。二是以县委党校为干部学法基地,在每年县委党校进行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主体班次上都安排有学法内容,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出台后,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特邀了省政府法制办夏利阳等5位领导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和总则,行政许可清理实务与研究,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收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为来自乡镇、部门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50多名予以讲解,并就目前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政府的影响和对策辅导讨论。三是以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主教材,要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与法治理论、依法治国、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完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作业,县级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成绩优秀率达95%。四是以周一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为契机,注入普法学习内容,全县各乡镇周一晚上组织乡镇领导干部观看《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辅助VCD光盘,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单位周一晚上请普法讲师团成员讲《宪法》修正案知识,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和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在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的新途径,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近五年来,我们注重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在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青少年学法的兴趣,增强了青少年守法的意识,积极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一抓师资队伍。组织全县副校长以上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325人进行了法制教育上岗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还为全县59所中小学校选配法制副校长,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力量。二抓教育形式。为使青少年直观地接受法制教育,2002年在全县21所中学20900名师生中开展了主题为“特殊法制教育,启迪人生旅途”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巡回演讲活动,通过“听现身说法,谈人生感想”的法制征文活动,在校园内兴起了“我为学校添光彩”的学法、知法、守法竞赛,整个活动声势大、效果好,参与人数多,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三抓内外联动。在全县中小学校中启动了“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将8万余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通过在校学生送进千家万户。四抓共同学法。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德清县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法律知识竞赛”活动,6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法律知识竞赛。五抓经验交流。以交流“听现身说法,谈人生感想”“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全县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六抓学法知识竞赛。组织千名学生参加“法育未来”全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进一步巩固学法成果。七抓假前培训。暑假前各学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培训班、发放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据统计,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万分之0.051列全市最低,低于省级教育强县验收标准万分之一。

(四)普治结合,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新载体,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四五”普法规划在我县农村的实施过程中,与基层法制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培育了一批如钟管沈家墩村、武康丰桥村、宋石村、新市厚皋村、筏头大造坞村、莫干何村等民主法治村的典型。特别是钟管沈家墩村数年来把民主法治工作摆在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的首位,以民主法治创平安,开拓创新谋发展为强村富民、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依法实行了土地流转,首创了“股票田”,开创了农村农业致富的道路,去年7月沈家墩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市唯一的“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我县乃至湖州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认真落实省委夏宝龙副书记提出的2004年底全省行政村50%达到“民主法治村”的标准要求,县政府在钟管镇召开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现场会。到2004年底,全县203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已有19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12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已基本达标,达标率为61.6%,超过了50%的要求。

三、“四五”普法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通过“四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取得以下成效:

(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

“四五”普法期间,全县广大公民通过认真学习宪法等基本法律以及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依靠法律解决各类矛盾,形成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习惯,也推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增强了依法纳税、依法尽社会义务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

(二)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提高了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切实加强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法用法,积极参加各类法制讲座、普法考试,并做到依法决策。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主动征询各方面意见。加强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凡政府出台的各项文件,均由法制部门把好法律关。各行政部门深入开展了专项法制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各专业法的学习,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了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随着“四五”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化而稳步推进,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并做到了有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企事业单位积极向法治要效益,涌现出了一批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先进典型。

(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平安德清”的创建。

“四五”普法工作中,始终把普法教育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在一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法律的引导教育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德清”创建。在严打整治期间,深入宣传“严打”政策和刑事法律法规,营造“严打”氛围。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以专题形式连续编发《防治非典特刊》等法制宣传资料。结合我县“双创”工作,深入开展了法律进社区工作。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摆不上应有位置,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学法用法、法制实践上下功夫不够,虽然工作也在做,但是没有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不配套,有脱节现象,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上一篇:运动会裁判员宣誓词范文 下一篇:法治实践活动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