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22:02:44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写作素材 阶段特点 写作兴趣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空拓展的无限性、展现形式的多样性、较强的可实践性和有效的沟通性等,这些特性有效地对传统写作教学进行了补充,决定了它在五年级写作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的帮手。

一、五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和写作阶段要求

五年级段作为高年级段的初始阶段,在《语文课程标准》上提出了如下写作具体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简单地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而教学中,五年级的学生锻炼机会少,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也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很少留意周围事物,没有多少可积累的习作素材,对生活认知不深,对很多的事情和现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有表达自我感受的欲望。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写作课教学的有效突破

1.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是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大量素材被学生积淀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对生活的积累。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了使用一种或几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方法。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传统写作课进行了有效的突破,丰富了五年级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空无限性教会学生去搜索需要的资料,并选择来自于生活的写作素材

通过直观感知和抽象的体验,学生能积淀下素材,然而这些远远不够激发写作的兴趣。当学生想阅读、想体验的时候,往往不能达到目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任何时候学生只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同时可以克服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无限地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使得素材的获取轻松而快捷。我鼓励学生去探索学习学科教材以外的东西,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达到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沟通性、时效性,教会学生及时了解身边和世界的变化,及时作出评价

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课和在家的时间及时了解当下时事,把自己的感受写在QQ上,把自己的日记写在空间中,或者在博客里写心情等。学生可以对国家大事进行评论,也可以对身边的、校园里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是简短的遣词造句。从写片段、记日记、写周记开始,让学生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是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观点就行。这种方式的作文是学生能接受的,也是他们能完成的,他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新奇,有成就感,都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角度和形式的立体性,教会学生全面多角度地看待事物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角度和形式的立体性进行写作课的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写作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演示,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利用现代信息真实的直观体验性,将需要的素材积累保存并及时运用

利用现代信息形象直观、过程直观和结果的直观,给予学生有效的刺激。在观察开花的过程和毛毛虫蛹化成蝴蝶的过程时,传统的观察展示就没有快放过程的录像有效。学生眼耳并用,视听同步,加知和理解事物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兴趣盎然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地把过程完整地描写下来。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多视角多形式的立体冲击下,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维的广度更加拓展,遇到平时在生活中自己理解的现象也更加深刻。这些素材最后自然地融入学生思维中,在阐述写作中的事例时就更加深刻和深入。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积累空间。“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我经常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后,走出课文,到互联网上去浏览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理解,积累学习素材。我还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来丰富个人的积累,并建立了个人积累文件,文件内由学生分门别类写出自己积累的资料和感受,如写人、记事、写景等等,让他们把从现代信息资源所看到的有所感触的材料复制到个人文件夹内,以备查看;同学间可以相互访问、查看、交流。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当我环顾四周,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去感触世界,然后在自己平静的内心中添上丰富多彩的一笔,那我也能静静地坐在他们的四周,看着、听着、想着他们的内心一点点地丰富起来,这是多么静谧美好!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

[3] 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李碧英.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软件导刊,2008.

[5] 李燕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情报探索,2008.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1、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

“技术,尤其是万维网的扩展,使得信息如此容易获得,以致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能够容易地找到有关的思想、概念和主题。网上的许多信息源都是原始数据来源,它们常常包括了和科学家使用的相同的数据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能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

2、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探究的工具与平台

参加一项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中的各种测量仪、电子表格与数据库等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理想工具。随着网络通讯软件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超文本、超媒体标志语言(hmtl、xml等)的不断扩展,不仅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网络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日益方便和简单。网络的超链接特性、多媒体特性和交互性的结合,特别适合学习者进行探究学习。国外,许多的科学教学研究组正在设计一些项目,为学生提供展开网络探究的平台。

3、信息技术对科学概念理解的支持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隐喻,具有抽象与深化的特点。可视化模拟软件、交互式多媒体软件、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供平常难以看到的科学现象。有些事物的现象可能发生得太快,或是太慢,或是很危险,或是宇观、微观现象而难以观察,技术通过创设这类事件的模拟情景,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观古今于须臾”的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整合的策略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选择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科学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根据课型进行选择

新授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如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在新授课时通过创设趣味性的动画情境,使抽象不易理解的磁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复习课则侧重与该知识相关的知识网络的建构,生活、生产、交通等实际应用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探究模式教学,既可以缓冲教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现状,又可以让学生去体悟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探索者和主动发现者。

初中科学课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整合课程,其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和让学生亲手探究是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较完全地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操作中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条件以及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往往不能进行或者难以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活动的课件能够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就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光学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等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电学中的电流概念的形成,水的电解、质量守恒定律等微观解释,对学生形成形象的概念都极有意义。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其操作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广大科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本根.新课程下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教育哲学研究[J].教育论坛,2005(29)

[3]孙杰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科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改 提升 丰富多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46-01

教育的现代化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等媒体资源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应适应时代潮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之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平台

要在课改中有所突破,首先要让老师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它成为老师们的内驱力,这样老师们才会乐于改革、主动改革。基于这一点,为了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电脑,县教育局还为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组织老师间互相探讨解疑,互相分享彼此的课改心得。

去年,我校部分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了解了最新的课改理念,学习了相关的课程,并就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一起参加学习的老师,还有专家在平台上进行了互动,分享了彼此教学中的心得。

这学期我县教育局为课改老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网上教育平台”每周二准时为课改老师敞开,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观看到优秀教师说课,学习他人优势,拓展了思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提供许多资源,并与课程同步。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上课需要的PPT,观看名优教师的上课视频,思索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课,如何用最精练的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努力,我校的每一名课改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都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

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改革变得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在课改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我校在四、五、六课改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认识圆”一课时,笔者搜集了许多圆的图片,有盛开的向日葵、圆形的花池、中国结、奥运五环、浩渺的宇宙……在舒缓轻音乐的中,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进入到了圆的学习中。

2.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单一的教学逐渐向多元化的教学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并最终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逐渐进行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停留在逻辑演绎上,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他们更渴望学会学习方法,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容量进行归纳总结,这就促使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以满足现代孩子们需要和新课改的要求。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电脑对于孩子们来说再不是什么奢侈品,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只能靠老师讲解,现在互联网上鼠标一点,什么都能查到,学生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不再单纯地学习读写,不再一味地死记硬背。任何概念的解读都可以到网上查询,所以概念的讲解和术语的了解逐渐退出课堂的主要位置,老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慢慢被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取代。同样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能学会的知识,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生活中的情景我们可以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内外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还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对课改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要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之为课改服务,为课改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一、“3341教育”的内涵

“3341教育”是以“依托三个平台,坚持三个为主,突出四个环节,树立一种意识”为内容,育人与发展同步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

二、“3341教育”的要素

1.环境要素―依托三个平台

(1)科学发展的平台

科学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奇迹般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需求也都产生了新的改变。这些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也在推动着人们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要全面促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进化,唯有科学发展,唯有科教进步,唯有加快人才培养的战略步伐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中国不但是一个工业大国、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才大国,要适应这样一个大国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要造就出大批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有文化、懂科学的合格人才,首先要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建设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优秀人才。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正是科学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选择,也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也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教育发展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也在加速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并且逐步体现出了它的强大优势。这种优势已从教育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元素已逐渐形成。这种教育元素的形成,从内容上说,首先是理论层面的元素,如教育理论的时代性、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教育导向的国际性;其次是实践层面的元素,如教育观念的人性化、教育发展的科学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育资源的优质化、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等,内容十分广泛。

从形式上说,一是多元的,这种教育元素的多元性,不但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也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立体的,它的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呈现,不仅具有中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属性,而且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显著标志,更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

这些教育实体的发展,不但为教育公平和教育规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现代教育广泛开展的育人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正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

(3)教学实践的平台

教学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是教学的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现代教学实践的特征。这一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无疑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它的表现主要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载体是活动,教学的呈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是生活,交流的方式有网络,这些都是以信息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为核心的重大变革。

随着现代生活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活动无所不有,无处不在,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校园资源,特别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更能为育人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当前,日益优化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教学实践,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它的有效,主要在于其更加注重教学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要地位,一切为着学生,一切为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它的有效,还在于教师是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好朋友,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美好心灵的播种者,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引路人。

因此,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装备,先进的教育技术,现代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现代信息技术“3341教育”的重要保障。

2.人文要素―坚持三个为主

(1)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学生的学习最初都是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因为兴趣始终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强大的驱动力,兴趣和感受成了他们从事任何活动的主体意识,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就必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中心,以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为重点,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以实现吸引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

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就是要以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在校活动现状为重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依据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不用死板、生硬、不合实际、过时无效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自主的人性化学习空间。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更加注重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和教育技术,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交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文化和技术知识,立志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会学、善学、博学的一代新人。

(3)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

坚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体,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作为主体的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普遍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他们的不同,在施教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知识水平的缺乏和做事能力的不足,努力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从不知到已知,从知少到知多,从学困到解困,从“我不行”到“我能行,我是最好的”,将知的发展,变成质的飞跃。

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要理解学生知识的不足,更要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看到希望,看到进步,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和奋斗中学有所长,学有所得,感受学习活动始终都是乐事,是一种快乐、美好、幸福的生活,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会做事的勇气。

三、“3341教育”的过程

“强调实践操作,突出能力培养,实现快乐教学”,这是现代的教学思想和育人精神,其不但需要师生共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体验教学活动的快乐,而且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人才培养的战略观念和工程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生的欣赏、表现、创新行为融入以下四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

(1)信息采集―观察比较,鉴赏美

学习现代科学,运用现代装备,掌握信息技术,首先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的收集和保存活动,学生只有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再对所收集的信息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从中分离出有用而且是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才能充实知识存储,丰富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实现对美的欣赏,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信息处理―实践操作,表现美

有了充足的信息资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需要他们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也就是说,学生一定要亲身实践,进行具体的上机操作,真正学会使用计算机,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充分表现大自然中的美和人类社会的美。

(3)信息应用―运用技术,创造美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还在于对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努力创造技术应用上的神奇和人类生活中的新精彩,因为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终体现。

(4)信息交流―人机对话,感受美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使用现代装备,运用信息技术表现美,造创美,还要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人机对话,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去感受那些美好的事物,进而产生成就感。有创造才有发现,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学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成果和快乐,才有成就感,才能产生更大的内趋力,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潜能,这才是创新与发展的根本意义,也就是说,感受与共享才是创新与发展的最大效益。

四、“3341教育”的焦点

“3341教育”的焦点就是要树立一种创新意识。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而其前提是人的现代化。那么人的现代风采又是什么?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更加善于理性思维,更加善于理性做人。现代教育是科学的育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的影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在学习中产生创新心理,进而树立一种科学的创新意识。

那么,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责任是什么?是传知,是启智,更是育人,这种责任也不同于历史的任何时期,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理性思维的支配下,实现更加开放的理性育人,理性与人,理性丽人,同时也要让自己在理性的生活中,用焕发出的理性和真实的人生光彩去启迪他人。

然而,在理性的生活中,人的素质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们的意识,特别是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社会作为。要树立创新意识,就要打牢创新基础,更要激励创新行为。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创新行为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3341教育”,是育人与发展的聚合体,其中“依托三个平台”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坚持三个为主”是教学实践的核心,“突出四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树立一种创新意识”则是教师育人的方向标。

五、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生活的知识元素;技术―先进的表现方式;育人―教师的教学实践;发展―现代的教育装备。

信息、技术、育人、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信息与技术是“3341教育”的载体,育人与发展是“3341教育”的实质。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众所周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现代数学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数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而且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时代,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文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作了初步探索。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到生产方式都将进行全面的变革,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目前国际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由此,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外部给学生的刺激也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二、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教学中假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一个教学情景,那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就数学教学而言,目前更提出要贴近生活,强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发展。1、整合教学模式──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性质确定学生取向的数学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介人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新旧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价值取向。整合后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数学活动空间和主动能动的数学活动时间,保证有必要的师生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活动以及学生与数学媒体的交互活动,通过数学课程中内在活动性的张扬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数学理解,推进数学学习任务的进展。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再如,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人地复习己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2、整合认知工具──从促进学生主体的潜能和优化认知过程出发。教学型的认知工具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过程的所有阶段,无论是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以及环境条件、运算方法等,都可以通过教学型的认知工具激发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强化主观能动性;(2)教学型的认知工具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训练数学技能的理想工具,而且还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育平台;(3)由于教学型的认知工具常常有及时的反馈控制,能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减轻了教师的日常负担,可以用更多精力观察全面情况,或对学生作更多的对症下药的指导。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人们越来越认同这样的数学学习观:学习数学不是一种旁观者的活动,需要学习者积极的参与,这种参与极好地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对象和关系所做的处理上,这种参与有待于不同类型数学认知工具的进一步整合,通过整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功能优势互补。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课程内容整合的影响整合课程内容是从时代性、技术性、教育性出发,适时适度地推陈纳新,并有意识地防止无用信息及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泛化和异化。课程内容是学习对象,来源于社会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课程内容必然通过选择而不断更新。事实上,随着上一个世纪的结束,数学已经摆脱了人们习惯上仅仅用纸和笔所进行的符号操作活动以及从属于它的数字计算以及几何命题证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作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有益尝试,但同时我们还必须自觉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本身的艰巨性和繁杂性,例如,除了防止所谓的泛化和异化外,还应当有意识地防止罗列一堆割裂的命题并把它们作为数学的构成成分,相反,应当尽可能把数学的各种结构和内在联系反映其中。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应动态地平衡技术、数学、社会、学生之间的关系,平衡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概念理解与数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平衡应用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平衡图像直观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平衡认知工具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关系,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6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模式。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的信息将统一起来。财务、生产、进销存、人事、研发等各部门生成的原始数据被统一存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在逻辑上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结构。从地理上来说,各部门、各分销点是离散分布的,变动也是频繁的。通过信息系统使用,可以在逻辑上将它们集成一体。这将使企业的反应速度大大得高,决策时间大大缩短,这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有力手段。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进了管理会计已有的领域。比如成本核算。以往的成本核算,是在生产活动发生完毕之后,根据所记载的资料,计算、分配成本,分配差异。由于核算的滞后性,以及原始资料的间接性和粗略,使成本计算不及时并且不够准确。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物流与信息流是同步的,在生产进行的同时,成本信息随着物料的移动自动卷积,生产完成时,成本信息随之自动得出。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得到成本信息,而且由于减少了分配成本的环节,成本结果将更接近实际。再如预算编制,以往编制预算周期较长,改动不易。如果外部环境变动较大,将会使预算与实际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失去了预算的指导意义。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生成预算,只要给出目标,设定好预算模型,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结果。这样,就可以将预算周期缩短,从而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来应变环境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成为可能,比如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根据成本动因来分配产品共有成本。在手工方式下是不可能支持详细的动因分析的。

如果成本动因设置过于简单,将失去作业成本相对精确的优点。动因设置复杂则会使计算量极大,这样就必须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又如战略管理会计,它所需的信息和所处理的信息都比常规管理会计要大,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将繁琐的计算交给系统去做。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层的需求模式上,研究决策模型,为不同角度的需求建立模型,设计原始数据要求,设定系统处理模型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

(一)管理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取得成本降低,许多管理者不再满足现有的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而还要从其他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之所以在管理决策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是对决策方案形成的参考性作用,究其原因可以讲基本上是由于会计师们长期以来只是消极地提供信息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求当今会计师们必须在保持自身提供信息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必需由微观走向宏观,会计师的视角应当突破企业内部的限制。当前社会正逐步走向网络化,这使得企业在技术的支持下与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合作单位甚至还须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建立起联系,企业的界限因而变得非常模糊。此时,原先的“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网络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角拉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与经营风险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在逐步复杂化的关系网面前,管理会计必须将眼光投向整个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服务。

三、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

(二)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传统管理会计资料来源少,分析工具(包括硬件、软件)落后,使得许多管理会计方法不能有效使用,会计核算数据闲置浪费。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使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统一的系统,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与其他相关数据建立联系,变成管理会计所需的资料,发挥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然而,企业建立网络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电算化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评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三)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只有当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规范而不孤立,企业本身目标明确,成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此时管理会计的各种信息才会对企业管理有用,企业各其他部门的信息才会被管理会计使用。

(四)财会人员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的交互性、丰富性、跨地域性等特性,改变了人们信息利用的方式。因此,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重重,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改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开展已经多年,对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相比,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目前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受到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起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存在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上的较大差距。

2.教师对学生信息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点了解不足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而言,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薄弱,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握住难点,这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能有效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问到具体某个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很多教师都不能真正地说出来。因为对信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和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也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4.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信息技术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众所周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很快,落后的教学资源并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对原有教学资源重新开发,但是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很少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内容落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现状

1.自动生成学习计划,针对薄弱点加强训练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来进行。因为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套自动生成学习计划的系统,这个系统要能够测出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他们自动生成一套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弥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凸显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初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文件搜索》这节掌握比较差,在自动生成的学习计划中,就会包含各种搜索任务,促使学生不断练习针对文件的不同途径的搜索,从而促进他们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也不能将教师的作用摒弃,在学生的学习计划生成以后,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当然最好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讨论,让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

2.数据收集处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比如,在上《网上收集信息》这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目,让他们在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而系统(如数据挖掘技术)就会自动采集他们收集过程中的路径、时间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能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变化。

3.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渗透到了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对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进行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新自己的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当然,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总之,正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瑛.网络教学中的在线测试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08(04).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8篇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信息技术环境推动了国际化交流。但是,网络信息完全问题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也给网络信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隐患。为了进一步保证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性,有必要提高我国对信息安全检测的能力,从而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1.1信息的污染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网络信息中包含的无用信息、劣质信息和有害信息等信息的污染也越来越广泛。针对这三种污染信息,一般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①无用信息。由于无用信息的存在,不仅会增大资源开发利用的压力,还会给用户带来很多干扰,进而降低了信息之间的交流速率。②劣质信息。劣质信息一般是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相对价值较低,而且劣质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质量和安全保障。当然,劣质信息也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开发方面的压力,并且劣质信息的使用还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③有害信息。有害信息的使用会直接给用户带来不良的影响,并且增大了信息资源辨别的难度,因而有害信息的存在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一种主要的信息安全问题。

1.2信息的侵权问题

信息,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产权,因而信息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依然存在信息的侵权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也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此同时,信息传播的载体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所以,信息的侵权问题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3信息的泄露问题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信息的泄露方式也呈现出多种多言的形式,一般主要包括窃听和个人入侵等。当然,信息泄露主要是指通过非法的途径盗取和篡改个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当然,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发生在信息交流的各个阶段,比如信息的存储、传播和使用等阶段。对个人信息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是指个人隐私的泄露。然而,对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公共信息来说,公共信息的泄露一般是指企业或者国家的机密等被盗窃的现象,公共信息的泄露会直接影响企业或者国家的安全。因此,一旦公共信息被泄露,不仅会给国家或者企业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导致重要的机密被泄露出去,进而影响国家或者企业的重大决策。

2解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2.1技术措施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等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隐患,为了确保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首先应该从技术方面入手,从而技术层面解决信息安全问题。①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采用加密保护措施,从而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当然,在对信息进行加密的同时又会增大信息泄露的可能性,针对这种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对信息进行伪装保护。②针对信息在传播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采用的信息安全保护手段是采用认证方式来提高信息的安全度。③针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采用防火墙和杀毒等软件措施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2.2法律措施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可以采用法律措施,一般主要是构建信息安全认证机构,从而借助于法律手段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采用法律强制性措施对网络信息加以保护,并且政府还应该构建合法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来约束用户的行为。

2.3伦理措施

目前,解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采用的伦理措施包括加强网络信息的道德修养和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道德标准。通过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相关的思想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3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形势也越来越广泛。因此,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将技术措施、法律措施和伦理措施等结合起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9篇

(1)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工具以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Internet互联网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最常用平台,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pc、或者是手机,都使移动学习方式随处可见,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创设问题、提出设想、实践操作、交流合作、巩固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无论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的机会,结合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要进行互评,形成良好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积极反思和实践操作,以便于巩固创新。

(3)完善职业学校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职业学校校园网络,添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课件、在线测试、教学游戏、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教学模式借助的软件工具。添加智能跟踪系统,记录学生上网学习的次数、时间、过程、及成果,并智能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间比较长,完善校园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还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为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供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环境。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融入了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交流性等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捷径,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未来社会;信息技术;技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0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2003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课件的制作培训。学校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Flash集成的知识素材。这些课件和教学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但是,就这时学校的技术环境来说,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难以实现的较高教学期望值。我们显然需要一种更新的、更能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于是,建设与l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成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上一篇:现代教育范文 下一篇:儿童教育方法范文